TWI709700B - 自行車鏈條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9700B TWI709700B TW106112381A TW106112381A TWI709700B TW I709700 B TWI709700 B TW I709700B TW 106112381 A TW106112381 A TW 106112381A TW 106112381 A TW106112381 A TW 106112381A TW I709700 B TWI709700 B TW I70970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link
- link
- chamfered
- bicycle chain
- sprock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front sprocket chain-wheels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鏈條包含內鏈節板件。內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內鏈節中間部份、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及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第一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於第二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一不重疊部份。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二不重疊部份。
Description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鏈條。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鏈條。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包含內鏈節板件。內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內鏈節中間部份、第一內鏈節表面、第二內鏈節表面、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及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的第一內鏈節開口。第二內鏈節端部
部份包含具有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的第二內鏈節開口。內鏈節中間部份將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與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互連。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及內鏈節中間部份界定內鏈節外周邊邊緣。第二內鏈節表面於平行於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內鏈節表面。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第一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於第二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一不重疊部份。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二不重疊部份。
以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因為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一不重疊部份且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二不重疊部份,所以可藉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而在達成自行車鏈條的充分強度的情況下,滿足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gear-holding)性能以及移位(shifting)性能兩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
份於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表面。
以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因為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完全重疊,所以可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的充分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包含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而此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每一個於第一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
以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將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垂直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的內鏈節橫向中心線、及內鏈節中心點,而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與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於內鏈節中心點彼此相交。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繞內鏈節中心點被對稱地設置。
以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
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包含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而此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每一個於第二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
以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將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垂直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的內鏈節橫向中心線、及內鏈節中心點,而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與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於內鏈節中心點彼此相交。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繞內鏈節中心點被對稱地設置。
以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中之一者。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中之另一者。
以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容易地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配置成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不彼此重疊。此可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的充分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
以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被界定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角倒部份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被界定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不同。
以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容易地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配置成在從軸向方向觀看時不彼此重疊。此可在增進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的情況下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的充分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以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相對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被界定的內
鏈節朝向鏈輪側、及相對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被界定在與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反之側的內鏈節遠離鏈輪側。在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內鏈節朝向鏈輪側比內鏈節遠離鏈輪側靠近自行車鏈輪的旋轉中心軸線。在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向下游側偏位。
以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在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向上游側偏位。
以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移位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內鏈節表面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內鏈節板件。
以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在達成內鏈節板件的充分強度的情況下滿足內鏈節板件的檔位保持性能以及移位性能兩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
包含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中間部份、至少一個倒角部份、及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第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開口。第二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開口。中間部份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中間部份具有與第一端部部份互連的第一連接端部、及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的第二連接端部。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及中間部份界定外周邊邊緣。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上。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被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及第二連接端部中之至少一者的附近。
以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滿足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包含多個倒角部份,而此多個倒角部份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上。
以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將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具有縱向中心線、垂直於縱向中心線的橫向中心線、及中心點,
而縱向中心線與橫向中心線於中心點彼此相交。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繞中心點被對稱地設置。
以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容易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於第一連接端部及第二連接端部中之一者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中之一者。第一連接端部及第二連接端部中之另一者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中之該一者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
以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達成自行車鏈條的充分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具有縱向中心線、相對於縱向中心線被界定的朝向鏈輪側、及相對於縱向中心線被界定在與朝向鏈輪側相反之側的遠離鏈輪側。在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朝向鏈輪側比遠離鏈輪側靠近自行車鏈輪的旋轉中心軸線。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於朝向鏈輪側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向上游側偏位。
以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增進當自行車曲柄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反向旋轉時自行車鏈條的檔位保持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
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包含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鏈節板件的第一表面、及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被設置於第一表面。
以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進一步增進檔位保持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包含外鏈節板件。
以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外鏈節板件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包含內鏈節板件。
以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內鏈節板件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一種自行車鏈條包含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中間部份、及至少一個倒角部份。第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開口。第二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開口。中間部份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
二端部部份互連。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及中間部份界定外周邊邊緣。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上。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具有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被界定的倒角角度,此倒角角度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
以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的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包含外鏈節板件。
以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外鏈節板件的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據以上各方面中之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條被建構成使得鏈節板件包含內鏈節板件。
以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條,可有效地增進內鏈節板件的強度。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10‧‧‧自行車
12‧‧‧自行車鏈條
14‧‧‧內鏈節板件
16‧‧‧內鏈節板件
18‧‧‧外鏈節板件
20‧‧‧外鏈節板件
22‧‧‧第一鏈節銷
24‧‧‧第二鏈節銷
26‧‧‧第一滾子
28‧‧‧第二滾子
30‧‧‧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一端部部份
32‧‧‧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
34‧‧‧內鏈節中間部份,中間部份
34A‧‧‧第一連接端部
34B‧‧‧第二連接端部
36‧‧‧第一內鏈節開口,第一開口
38‧‧‧第二內鏈節開口,第二開口
40‧‧‧內鏈節外周邊邊緣,外周邊邊緣
42‧‧‧第一內鏈節表面,第一表面
44‧‧‧第二內鏈節表面,第二表面
46‧‧‧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6A‧‧‧第一不重疊部份
47‧‧‧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7A‧‧‧第一不重疊部份
48‧‧‧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8A‧‧‧第二不重疊部份
49‧‧‧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9A‧‧‧第二不重疊部份
50‧‧‧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第一端部部份
52‧‧‧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
54‧‧‧外鏈節中間部份,中間部份
54A‧‧‧第一連接端部
54B‧‧‧第二連接端部
56‧‧‧第一外鏈節開口,第一開口
58‧‧‧第二外鏈節開口,第二開口
60‧‧‧外鏈節外周邊邊緣,外周邊邊緣
62‧‧‧第一外鏈節表面,第一表面
64‧‧‧第二外鏈節表面,第二表面
66‧‧‧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67‧‧‧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68‧‧‧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69‧‧‧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70‧‧‧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71‧‧‧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212‧‧‧自行車鏈條
214‧‧‧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216‧‧‧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218‧‧‧外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220‧‧‧外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246‧‧‧倒角部份
247‧‧‧倒角部份
248‧‧‧更凹入部份
249‧‧‧更凹入部份
266‧‧‧倒角部份
267‧‧‧倒角部份
268‧‧‧更凹入部份
269‧‧‧更凹入部份
270‧‧‧附加倒角部份
271‧‧‧附加倒角部份
272‧‧‧附加倒角部份
273‧‧‧附加倒角部份
312‧‧‧自行車鏈條
314‧‧‧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316‧‧‧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318‧‧‧外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320‧‧‧外鏈節板件,鏈節板件
346‧‧‧倒角部份
346A‧‧‧傾斜表面
347‧‧‧倒角部份
347A‧‧‧傾斜表面
366‧‧‧倒角部份
366A‧‧‧傾斜表面
367‧‧‧倒角部份
367A‧‧‧傾斜表面
368‧‧‧倒角部份
368A‧‧‧傾斜表面
369‧‧‧倒角部份
369A‧‧‧傾斜表面
370‧‧‧倒角部份
370A‧‧‧傾斜表面
371‧‧‧倒角部份
371A‧‧‧傾斜表面
A1‧‧‧旋轉中心軸線
A2‧‧‧旋轉中心軸線
AG11‧‧‧倒角角度
AG12‧‧‧倒角角度
AG21‧‧‧倒角角度
AG22‧‧‧倒角角度
AG23‧‧‧倒角角度
AG24‧‧‧倒角角度
AG25‧‧‧倒角角度
AG26‧‧‧倒角角度
B1‧‧‧自行車車架
B2‧‧‧車把
B3‧‧‧鞍座
B4‧‧‧驅動系統
B5‧‧‧自行車曲柄
B51‧‧‧前鏈輪,自行車鏈輪
B6‧‧‧後鏈輪,自行車鏈輪
B61‧‧‧鏈輪齒
B7‧‧‧前撥鏈器
B8‧‧‧後撥鏈器
CA11‧‧‧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第一中心軸線
CA12‧‧‧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第二中心軸線
CA21‧‧‧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第一中心軸線
CA22‧‧‧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第二中心軸線
CL11‧‧‧內鏈節縱向中心線,縱向中心線
CL12‧‧‧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橫向中心線
CL21‧‧‧外鏈節縱向中心線,縱向中心線
CL22‧‧‧外鏈節橫向中心線,橫向中心線
CP1‧‧‧內鏈節中心點,中心點
CP2‧‧‧外鏈節中心點,中心點
DR1‧‧‧軸向方向
DR2‧‧‧鏈條驅動方向
DR3‧‧‧鏈條逆轉方向
DR41‧‧‧驅動旋轉方向
DR42‧‧‧反向旋轉方向
L1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
L12‧‧‧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
L21‧‧‧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L22‧‧‧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PA1‧‧‧第一樞轉軸線
PA2‧‧‧第二樞轉軸線
S11‧‧‧內鏈節朝向鏈輪側,朝向鏈輪側
S12‧‧‧內鏈節遠離鏈輪側,遠離鏈輪側
S21‧‧‧外鏈節朝向鏈輪側,朝向鏈輪側
S22‧‧‧外鏈輪遠離鏈輪側,遠離鏈輪側
SP1‧‧‧空間
圖1為具有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鏈
條的驅動系統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平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側視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立體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6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7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底視圖。
圖8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10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立體圖。
圖11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1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1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
的底視圖。
圖1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1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16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放大側視圖。
圖17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平面圖。
圖18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側視圖。
圖19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立體圖。
圖20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21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22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底視圖。
圖23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24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25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
件的立體圖。
圖26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27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28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底視圖。
圖29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30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31為圖17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放大側視圖。
圖32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平面圖。
圖33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部份側視圖。
圖34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立體圖。
圖35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36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37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
件的底視圖。
圖38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39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內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40為沿圖39的線XL-XL所取的內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41為沿圖39的線XLI-XLI所取的內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42為沿圖39的線XLII-XLII所取的內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43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立體圖。
圖44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立體圖。
圖45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46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底視圖。
圖47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另一側視圖。
圖48為圖32所示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49為沿圖48的線XLIX-XLIX所取的外鏈
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50為沿圖48的線L-L所取的外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圖51為沿圖48的線LI-LI所取的外鏈節板件的剖面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配備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12的自行車10。自行車10包含自行車車架B1、車把B2、鞍座B3、及驅動系統(drive train)B4。驅動系統B4被建構成將騎車者的踩踏力轉換成驅動力。自行車鏈條12為驅動系統B4的一部份。驅動系統B4也包含自行車曲柄B5、後鏈輪B6、前撥鏈器B7、及後撥鏈器B8。自行車曲柄B5包含前鏈輪B51。自行車曲柄B5被可繞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地安裝在自行車車架B1的底部托架上。後鏈輪B6被可繞旋轉中心軸線A2旋轉地安裝於自行車車架B1。自行車鏈條12被配置在前鏈輪B51與及後鏈輪B6上成為在兩者之間延伸。前撥鏈器B7及後撥鏈器B8被建構及配置成藉著將自行車鏈條12於自行車10的橫向方向移位而改變檔位。前鏈輪B51也
可被稱為自行車鏈輪B51。後鏈輪B6也可被稱為自行車鏈輪B6。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的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10的鞍座B3上而面向例如車把B2的騎車者所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包含自行車鏈條12的自行車10時應相對於如圖1所示的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被使用的自行車10被解讀。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鏈條12時應相對於被安裝在如圖1所示的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被使用的自行車10上的自行車鏈條12被解讀。
首先參考圖2及3,自行車鏈條12包含內鏈節板件14、內鏈節板件16、外鏈節板件18、及外鏈節板件20。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鏈條12包含多個內鏈節板件14、多個內鏈節板件16、多個外鏈節板件18、及多個外鏈節板件20。但是,內鏈節板件14、內鏈節板件16、外鏈節板件18、及外鏈節板件20的每一個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因為內鏈節板件16具有與內鏈節板件14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內鏈節板件16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因為外鏈節板件20具有與外鏈節板件18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外鏈節板件20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
示。內鏈節板件16可具有與內鏈節板件14的結構不同的結構。外鏈節板件20可具有與外鏈節板件18的結構不同的結構。
自行車鏈條12還包含第一鏈節銷22、第二鏈節銷24、第一滾子26、及第二滾子28。一對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4及16經由第一鏈節銷22而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PA1樞轉地耦接於一對對置的外鏈節板件18及20。該對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4及16經由第二鏈節銷24而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地耦接於另一對對置的外鏈節板件18及20。第一鏈節銷22界定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鏈節銷24界定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一滾子26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PA1旋轉地安裝於該對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4及16。第二滾子28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PA2旋轉地安裝於該對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4及16。
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內鏈節板件14包含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及內鏈節中間部份34。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包含具有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的第一內鏈節開口36。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包含具有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的第二內鏈節開口38。第一鏈節銷22延伸通過第一內鏈節開口36。第二鏈節銷24延伸通過第二內鏈節開口38。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也可被稱為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也可被稱為第二端部部份32,且內鏈節中間部份34也可被稱為中間部份34。類似
地,第一內鏈節開口36也可被稱為第一開口36,且第二內鏈節開口38也可被稱為第二開口38。
內鏈節中間部份34將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與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互連。中間部份34具有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第一連接端部34A與第一端部部份30互連。第二連接端部34B與第二端部部份32互連。第一連接端部34A相反於第二連接端部34B。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及內鏈節中間部份34界定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也可被稱為外周邊邊緣40。亦即,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端部部份32、及中間部份34界定外周邊邊緣4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與第一樞轉軸線PA1重合。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與第二樞轉軸線PA2重合。但是,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可偏離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可偏離第二樞轉軸線PA2。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也可被稱為第一中心軸線CA11,且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也可被稱為第二中心軸線CA12。
如在圖4至8中所見的,內鏈節板件14包含第一內鏈節表面42及第二內鏈節表面44。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內鏈節表面44於平行於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的軸向方向DR1相反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內鏈節板件。在此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內鏈
節板件14的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6。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內鏈節表面42也可被稱為第一表面42,且第二內鏈節表面44也可被稱為第二表面44。
如在圖4及6中所見的,內鏈節板件14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包含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而此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的每一個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5及8中所見的,內鏈節板件14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包含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而此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的每一個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6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
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的第一不重疊部份。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的第一不重疊部份46A。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的第一不重疊部份47A。雖然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在此實施例中除了第一不重疊部份46A外並不包含其他倒角部份,但是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可包含第一不重疊部份46A以外的其他倒角部份。舉例而言,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可部份地包含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所述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重疊的重疊部份。雖然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在此實施例中除了第一不重疊部份47A外並不包含其他倒角部份,但是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可包含第一不重疊部份47A以外的其他倒角部份。舉例而言,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可部份地包含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所述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重疊的重疊部份。
如在圖8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的第二不重疊部份。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的第二不重疊部份48A。第二內
鏈節倒角部份49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的第二不重疊部份49A。雖然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在此實施例中除了第二不重疊部份48A外並不包含其他倒角部份,但是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可包含第二不重疊部份48A以外的其他倒角部份。舉例而言,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可部份地包含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所述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重疊的重疊部份。雖然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在此實施例中除了第二不重疊部份49A外並不包含其他倒角部份,但是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可包含第二不重疊部份49A以外的其他倒角部份。舉例而言,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可部份地包含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所述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重疊的重疊部份。
如在圖6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的每一個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第一不重疊部份46A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二不重疊部份48A及49A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第一不重疊部份47A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
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二不重疊部份48A及49A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
如在圖8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的每一個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第二不重疊部份48A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一不重疊部份46A及47A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第二不重疊部份49A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一不重疊部份46A及47A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
如在圖9中所見的,內鏈節板件14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及內鏈節橫向中心線CL12。內鏈節橫向中心線CL12垂直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在此實施例中,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及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的每一個相交。內鏈節橫向中心線CL12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被設置於在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與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之間的中心處。在本申請案中,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也可被稱為縱向中心線CL11,且內鏈節橫向中心線CL12也可被稱為垂直於縱向
中心線CL11的橫向中心線CL12。
內鏈節板件14具有內鏈節中心點CP1,而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與內鏈節橫向中心線CL12於內鏈節中心點CP1彼此相交。在此實施例中,內鏈節中心點CP1為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被界定在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CA11與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CA12之間的中心點。第一連接端部34A相對於內鏈節中心點CP1相反於第二連接端部34B。在本申請案中,內鏈節中心點CP1也可被稱為中心點CP1,而縱向中心線CL11與橫向中心線CL12於中心點CP1彼此相交。
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可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可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也可被稱為多個倒角部份46及47。因此,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46及47可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也可被稱為多個倒角部份48及49。因此,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48及49可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
如在圖6及8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
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中之一者。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中之另一者。
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被分別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被分別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的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舉例而言,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可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可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可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可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
如在圖9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34。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34。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在第一端部部份30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一連接端部34A。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在第二端部部份32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二連接端部
34B。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可根據需要而從內鏈節中間部份34被省略。
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34。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34。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在第二端部部份32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二連接端部34B。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在第一端部部份30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一連接端部34A。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可根據需要而從內鏈節中間部份34被省略。
如在圖9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在此實施例中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相等。但是,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可以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不同。
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L21。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具有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被界定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在此實施例中與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相等。但是,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可以與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不同。
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不同。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不同。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不同。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不同。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但是,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2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2。
內鏈節板件14具有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及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係相對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被界定。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相對於內鏈節縱向中心線CL11被界定在與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反之側。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
或B6接合的狀態中,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比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靠近自行車鏈輪B51或B6的旋轉中心軸線A1或A2(圖1)。在本申請案中,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也可被稱為朝向鏈輪側S11,且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也可被稱為遠離鏈輪側S12。
如在圖9中所見的,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鏈條驅動方向DR2為自行車鏈條12在踩踏期間移動的方向,且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沿著自行車鏈條12被界定。
在此實施例中,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7於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可被設置成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不向下游側偏位。
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
或49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在此實施例中,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於內鏈節遠離鏈輪側S12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可被設置成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不向上游側偏位。
如在圖10及11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包含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及外鏈節中間部份54。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包含具有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的第一外鏈節開口56。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包含具有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的第二外鏈節開口58。第一鏈節銷22延伸通過第一外鏈節開口56。第二鏈節銷24延伸通過第二外鏈節開口58。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經由第一鏈節銷22而被可樞轉地耦接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圖2及3)。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經由第二鏈節銷24而被可樞轉地耦接於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圖2及3)。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也可被稱為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也可被稱為第二端部部份52,且外鏈節中間部
份54也可被稱為中間部份54。類似地,第一外鏈節開口56也可被稱為第一開口56,且第二外鏈節開口58也可被稱為第二開口58。
外鏈節中間部份54將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與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互連。中間部份54具有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第一連接端部54A與第一端部部份50互連。第二連接端部54B與第二端部部份52互連。第一連接端部54A相反於第二連接端部54B。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及外鏈節中間部份54界定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也可被稱為外周邊邊緣60。亦即,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端部部份52、及中間部份54界定外周邊邊緣6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與第一樞轉軸線PA1重合。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與第二樞轉軸線PA2重合。但是,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可偏離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可偏離第二樞轉軸線PA2。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也可被稱為第一中心軸線CA21,且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也可被稱為第二中心軸線CA22。
如在圖12至14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包含第一外鏈節表面62及第二外鏈節表面64。第二外鏈節表面64於平行於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的軸向方向DR1相反於第一外鏈節表面62。第一外鏈節表面6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外鏈節
板件。在此實施例中,外鏈節板件18的第一外鏈節表面6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外鏈節板件20。在本申請案中,第一外鏈節表面62也可被稱為第一表面62,且第二外鏈節表面64也可被稱為第二表面64。
如在圖10及12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該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於第一外鏈節表面62被至少設置在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包含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而此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的每一個於第一外鏈節表面62被至少設置在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上。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1及14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該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於第二外鏈節表面64被至少設置在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包含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而此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的每一個於第二外鏈節表面64被至少設置在外鏈節外周邊邊緣60上。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外鏈節表面64。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的每一個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外鏈節表面64。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可被設置於第二外鏈節表面64成為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重疊。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具有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及外鏈節橫向中心線CL22。外鏈節橫向中心線CL22垂直於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在此實施例中,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與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及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的每一個相交。外鏈節橫向中心線CL22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被設置於在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與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之間的中心處。在本申請案中,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也可被稱為縱向中心線CL21,且外鏈節橫向中心線CL22也可被稱為垂直於縱向中心線CL21的橫向中心線CL22。
外鏈節板件18具有外鏈節中心點CP2,而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與外鏈節橫向中心線CL22於外鏈節中心點CP2彼此相交。在此實施例中,外鏈節中心點
CP2為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被界定在第一外鏈節中心軸線CA21與第二外鏈節中心軸線CA22之間的中心點。第一連接端部54A相對於外鏈節中心點CP2相反於第二連接端部54B。在本申請案中,外鏈節中心點CP2也可被稱為中心點CP2,而縱向中心線CL21與橫向中心線CL22於中心點CP2彼此相交。
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繞外鏈節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繞外鏈節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可繞外鏈節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可繞外鏈節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也可被稱為多個倒角部份66及67。因此,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66及67可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至71也可被稱為多個倒角部份68至71。因此,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68至71可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被設置於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及外鏈節中間部份54中之至少一者。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被設置於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及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中之一者。
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被分別設置於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及外鏈節中間部份54。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及69被設置於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所述的多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70及71被設置於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外鏈節倒角部份68、69、70、及/或71的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被進一步設置於外鏈節中間部份54。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被進一步設置於外鏈節中間部份54。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67的每一個在第一端部部份50與第二端部部份52之間延伸通過中間部份54。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外鏈節倒角部份66及/或67可根據需要而從外鏈節中間部份54被省略。
如在圖15中所見的,外鏈節板件18具有外鏈節朝向鏈輪側S21及外鏈節遠離鏈輪側S22。外鏈節朝向鏈輪側S21係相對於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被界定。外鏈節遠離鏈輪側S22相對於外鏈節縱向中心線CL21被界定在與外鏈節朝向鏈輪側S21相反之側。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外鏈節朝向鏈輪側S21比外鏈節遠離鏈輪側S22靠近自行車鏈輪B51
或B6的旋轉中心軸線A1或A2(圖1)。在本申請案中,外鏈節朝向鏈輪側S21也可被稱為朝向鏈輪側S21,且外鏈節遠離鏈輪側S22也可被稱為遠離鏈輪側S22。
如在圖16中所見的,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內鏈節板件14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向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延伸超過外鏈節板件18的第一外鏈節端部部份50。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內鏈節板件14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9沿著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向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延伸超過外鏈節板件18的第二外鏈節端部部份52。
自行車鏈條12包含以下特徵。
(1)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的第一不重疊部份46A及/或47A。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具有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相對於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的第二不重疊部份48A及/或49A。因此,可藉著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而在達成自行車鏈條12的充分強度的情況下,滿足自行車鏈條12的檔位保持性能以及移位性能兩者。
(2)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於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與所述的至少一個
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因此,可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12的充分強度。
(3)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包含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而此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的每一個於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因此,可將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組裝容易度。
(4)所述的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47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因此,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組裝容易度。
(5)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包含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而此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的每一個於第二內鏈節表面44被至少設置在內鏈節外周邊邊緣40上。因此,可將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組裝容易度。
(6)所述的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49繞內鏈節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因此,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組裝容易度。
(7)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中之一者。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
部份48及/或49被設置於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30及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32中之另一者。因此,可容易地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配置成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彼此重疊。此可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12的充分強度。
(8)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被進一步設置於內鏈節中間部份34。因此,可有效地增進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9)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或L22與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或L12不同。因此,可容易地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配置成在從軸向方向DR1觀看時不彼此重疊。此可在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的情況下有效地達成自行車鏈條12的充分強度。
(10)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L11或L12大於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L21或L22。因此,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11)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46及/或47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因此,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檔位保持性能。
(12)在自行車鏈條12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48及/或49於內鏈節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因此,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12的移位性能。
(13)第一內鏈節表面4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內鏈節板件16。因此,可在達成內鏈節板件14的充分強度的情況下滿足內鏈節板件14的檔位保持性能以及移位性能兩者。
以下參考圖17至31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212。除了內鏈節板件14及16以及外鏈節板件18及20外,自行車鏈條212具有與自行車鏈條12的結構相同的結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17及18中所見的,自行車鏈條212包含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外鏈節板件。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鏈條212包含內鏈節板件214、內鏈節板件216、外鏈節板件218、及外鏈節板件220。明確地說,自行車鏈條212包含多個內鏈節板件214、多個內鏈節板件216、多個外鏈節板件218、及
多個外鏈節板件220。內鏈節板件214及216也可分別被稱為鏈節板件214及216。外鏈節板件218及220也可分別被稱為鏈節板件218及220。
因為鏈節板件216具有與鏈節板件214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鏈節板件216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因為鏈節板件220具有與鏈節板件218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鏈節板件220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鏈節板件216可具有與鏈節板件214的結構不同的結構。鏈節板件220可具有與鏈節板件218的結構不同的結構。
如在圖19及20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4包含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端部部份32、及中間部份34。中間部份34將第一端部部份30與第二端部部份32互連。中間部份34具有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第一連接端部34A與第一端部部份30互連。第二連接端部34B與第二端部部份32互連。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端部部份32、及中間部份34界定外周邊邊緣40。鏈節板件214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內鏈節板件14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但是,如在圖21至23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4包含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鏈節板件214包含第一表面42及第二表面44。第一表面4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2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鏈節板件。第二表面44於平行於
第一中心軸線CA11的軸向方向DR1相反於第一表面4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包含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而此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23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4於第二表面44不包含倒角部份。但是,鏈節板件214可以於第二表面44包含倒角部份。
如在圖21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4包含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被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至少一者的附近。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包含多個更凹入部份248及249,而此多個更凹入部份248及249被分別設置於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48及249被分別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的附近。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於
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一者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中之一者。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另一者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中之該一者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在此實施例中,更凹入部份248於第二連接端部34B被設置於倒角部份246。第一連接端部34A於倒角部份246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更凹入部份249於第一連接端部34A被設置於倒角部份247。第二連接端部34B於倒角部份247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更凹入部份248可於倒角部份246在第二端部部份32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二連接端部34B。更凹入部份249可於倒角部份247在第一端部部份30與中間部份34之間延伸通過第一連接端部34A。
如在圖24中所見的,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48及249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可繞中心點CP1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48及249可繞中心點CP1被不對稱地設置。
鏈節板件214具有朝向鏈輪側S11及遠離鏈輪側S12。朝向鏈輪側S11係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11被界定。遠離鏈輪側S12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11被界定在與朝向鏈輪側S11相反之側。在自行車鏈條2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朝向鏈輪側S11比遠離鏈
輪側S12靠近自行車鏈輪B51或B6的旋轉中心軸線A1或A2(圖1)。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於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如果自行車鏈條212被安裝於自行車10成為使得倒角部份247被設置於朝向鏈輪側S11,則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9於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在此實施例中,鏈節板件214的更凹入部份248於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鏈節板件214的更凹入部份249於遠離鏈輪側S12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
如在圖25及26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8包含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端部部份52、及中間部份54。中間部份54將第一端部部份50與第二端部部份52互連。中間部份54具有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第一連接端部54A與第一端部部份50互連。第二連接端部54B與第二端部部份52互連。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端部部份52、及中間部份54界定外周邊邊緣60。鏈節板件218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外鏈節板件18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但是,如在圖27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8包含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鏈節板件218包含第一表面62及第二表面64。第一表面6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212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鏈節板件。第二表面64於平行於第一
中心軸線CA21的軸向方向DR1相反於第一表面6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62。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包含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而此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鏈節板件218包含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被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至少一者的附近。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包含多個更凹入部份268及269,而此多個更凹入部份268及269被分別設置於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68及269被分別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的附近。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29中所見的,鏈節板件218包含至少一個附加倒角部份270、271、272、及/或273。該至少一個附加倒角部份270、271、272、及/或273於第二表面64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倒角部份270、271、272、及/或273包含
多個附加倒角部份270至273,而此多個附加倒角部份270至273的每一個於第二表面64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但是,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倒角部份270、271、272、及/或273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於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一者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中之一者。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另一者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中之該一者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在此實施例中,更凹入部份268於第一連接端部54A被設置於倒角部份266。第二連接端部54B於倒角部份266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更凹入部份269於第二連接端部54B被設置於倒角部份267。第一連接端部54A於倒角部份267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更凹入部份268可於倒角部份266在第一端部部份50與中間部份54之間延伸通過第一連接端部54A。更凹入部份269可於倒角部份267在第二端部部份52與中間部份54之間延伸通過第二連接端部54B。
如在圖30中所見的,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68及269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可繞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更凹入部份268及269可繞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
鏈節板件218具有朝向鏈輪側S21及遠離鏈輪側S22。朝向鏈輪側S21係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21被界定。遠離鏈輪側S22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21被界定在與朝向鏈輪側S21相反之側。在自行車鏈條212與自行車鏈輪B51或B6接合的狀態中,朝向鏈輪側S21比遠離鏈輪側S22靠近自行車鏈輪B51或B6的旋轉中心軸線A1或A2(圖1)。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於朝向鏈輪側S2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如果自行車鏈條212被安裝於自行車10成為使得倒角部份267被設置於朝向鏈輪側S21,則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9於朝向鏈輪側S2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在此實施例中,鏈節板件218的更凹入部份268於朝向鏈輪側S2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鏈節板件218的更凹入部份269於遠離鏈輪側S22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下游側偏位。
自行車鏈條212包含以下特徵。
(1)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被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至少一者的附近。因此,可滿足自行車鏈條212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
包含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而此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因此,可將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212的組裝容易度。
(3)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46及247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因此,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212的組裝容易度。
(4)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於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一者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中之一者。第一連接端部34A及第二連接端部34B中之另一者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中之該一者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因此,可達成自行車鏈條212的充分強度。
(5)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48及/或249於朝向鏈輪側S1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因此,可增進當自行車曲柄B5(圖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反向旋轉時自行車鏈條212的檔位保持性能。舉例而言,如在圖31中所見的,當自行車鏈條212在踩踏期間於鏈條驅動方向DR2移動時,自行車鏈輪B6於驅動旋轉方向DR41旋轉。當自行車鏈條212回應自行車曲柄B5(圖1)的反向旋轉而於鏈條逆轉方向DR3移動時,自行車鏈輪B6於反向旋轉方向DR42旋轉。鏈條逆轉方向DR3係沿著自行車鏈條212被界定成相反於鏈條驅動方向
DR2。鏈條逆轉方向DR3相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當自行車鏈輪B6於反向旋轉方向DR42旋轉時,更凹入部份248容許自行車鏈輪B6的鏈輪齒B61平滑地返回(被插入)至設置在對置的成對鏈節板件214及216之間的空間。此可增進當自行車曲柄B5(圖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反向旋轉時自行車鏈條212的檔位保持性能。
(6)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46及/或24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因此,可進一步增進檔位保持性能。
(7)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被設置於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至少一者的附近。因此,可滿足自行車鏈條212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8)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包含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而此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因此,可將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相對於一點對稱地配置。此可增進自行車鏈條212的組裝容易度。
(9)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266及267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因此,可進一步增進自行車鏈條212的組裝容易度。
(10)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於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一者被設置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中之一者。第一連接端部54A及第二連接端部54B中之另一者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中之該一者不具有另一更凹入部份。因此,可達成自行車鏈條212的充分強度。
(11)所述的至少一個更凹入部份268及/或269於朝向鏈輪側S2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DR2向上游側偏位。因此,如同使用圖31所討論的更凹入部份248的功效,可增進當自行車曲柄B5(圖1)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反向旋轉時自行車鏈條212的檔位保持性能。
(1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266及/或26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62。因此,可進一步增進檔位保持性能。
(13)鏈節板件218或220包含外鏈節板件。因此,可有效地增進外鏈節板件218或220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14)鏈節板件214或216包含內鏈節板件。因此,可有效地增進內鏈節板件214或216的檔位保持性能及移位性能中之至少一者。
以下參考圖32至51敘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
自行車鏈條312。除了內鏈節板件14及16以及外鏈節板件18及20外,自行車鏈條312具有與自行車鏈條12的結構相同的結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32及33中所見的,自行車鏈條312包含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內鏈節板件。鏈節板件包含外鏈節板件。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鏈條312包含內鏈節板件314、內鏈節板件316、外鏈節板件318、及外鏈節板件320。明確地說,自行車鏈條312包含多個內鏈節板件314、多個內鏈節板件316、多個外鏈節板件318、及多個外鏈節板件320。內鏈節板件314及316也可分別被稱為鏈節板件314及316。外鏈節板件318及320也可分別被稱為鏈節板件318及320。
因為鏈節板件316具有與鏈節板件314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鏈節板件316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因為鏈節板件320具有與鏈節板件318的結構相同的結構,所以鏈節板件320的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鏈節板件316可具有與鏈節板件314的結構不同的結構。鏈節板件320可具有與鏈節板件318的結構不同的結構。
如在圖34及35中所見的,鏈節板件314包含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端部部份32、及中間部份34。
中間部份34將第一端部部份30與第二端部部份32互連。第一端部部份30、第二端部部份32、及中間部份34界定外周邊邊緣40。鏈節板件314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內鏈節板件14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但是,如在圖36至38中所見的,鏈節板件314包含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該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包含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而此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40上。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4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38中所見的,鏈節板件314於第二表面44不包含倒角部份。但是,鏈節板件314可以於第二表面44包含倒角部份。
如在圖39中所見的,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繞中心點CP1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可繞中心點CP1被不對稱地設置。
倒角部份346被設置在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11的朝向鏈輪側S11。倒角部份347被設置在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11的遠離鏈輪側S12。
如在圖40至42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具有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
CA11的軸向方向DR1被界定的倒角角度。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46及347分別具有倒角角度AG11及AG12。倒角部份346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11傾斜的傾斜表面346A。倒角部份347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12傾斜的傾斜表面347A。倒角角度AG11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12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在此實施例中,倒角角度AG11與倒角角度AG12彼此相等。但是,倒角角度AG11可以與倒角角度AG12不同。
如在圖43及44中所見的,鏈節板件318包含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端部部份52、及中間部份54。中間部份54將第一端部部份50與第二端部部份52互連。第一端部部份50、第二端部部份52、及中間部份54界定外周邊邊緣60。鏈節板件318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外鏈節板件18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但是,如在圖45至47中所見的,鏈節板件318包含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66、367、368、369、370、及/或371。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66、367、368、369、370、及/或371包含多個倒角部份366至371,而此多個倒角部份366至371的每一個被至少設置在外周邊邊緣60上。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6及367被設置於第一表面62。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8至371被設置於第二表面64。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66、367、368、369、
370、及/或371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48中所見的,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6及367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8及370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9及371繞中心點CP2被對稱地設置。但是,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6及367可繞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8及370可繞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9及371可繞中心點CP2被不對稱地設置。
倒角部份366被設置在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21的朝向鏈輪側S21。倒角部份367被設置在相對於縱向中心線CL21的遠離鏈輪側S22。
如在圖49至51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66、367、368、369、370、及/或371具有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CA21的軸向方向DR1被界定的倒角角度。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倒角部份366至371分別具有倒角角度AG21至AG26。倒角部份366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1傾斜的傾斜表面366A。倒角部份367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2傾斜的傾斜表面367A。倒角部份368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3傾斜的傾斜表面368A。倒角部份369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4傾斜的傾斜表面369A。倒角部份370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5傾斜的傾斜表面
370A。倒角部份371包含相對於軸向方向DR1以倒角角度AG26傾斜的傾斜表面371A。
倒角角度AG21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22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23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24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25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倒角角度AG26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在此實施例中,倒角角度AG21至AG26彼此相等。但是,倒角角度AG21至AG26中之至少一者可與另一倒角角度不同。
自行車鏈條312包含以下特徵。
(1)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46及/或347具有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CA11的軸向方向DR1被界定的倒角角度AG11及/或AG12。倒角角度AG11及/或AG12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因此,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312的強度。
(2)所述的至少一個倒角部份366、367、368、369、370、及/或371具有相對於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CA21的軸向方向DR1被界定的倒角角度AG21、AG22、AG23、AG24、AG25、及/或AG26。倒角角度AG21、AG22、AG23、AG24、AG25、及/或AG26大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45度。因此,可有效地增進自行車鏈條312的強度。
(3)鏈節板件318或320包含外鏈節板件。
因此,可有效地增進外鏈節板件318或320的強度。
(4)鏈節板件314或316包含內鏈節板件。因此,可有效地增進內鏈節板件314或316的強度。
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上述實施例可彼此被至少部份地組合。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
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14‧‧‧內鏈節板件
16‧‧‧內鏈節板件
30‧‧‧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一端部部份
32‧‧‧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
34‧‧‧內鏈節中間部份,中間部份
34A‧‧‧第一連接端部
34B‧‧‧第二連接端部
36‧‧‧第一內鏈節開口,第一開口
38‧‧‧第二內鏈節開口,第二開口
40‧‧‧內鏈節外周邊邊緣,外周邊邊緣
42‧‧‧第一內鏈節表面,第一表面
46‧‧‧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6A‧‧‧第一不重疊部份
47‧‧‧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7A‧‧‧第一不重疊部份
48‧‧‧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8A‧‧‧第二不重疊部份
49‧‧‧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倒角部份
49A‧‧‧第二不重疊部份
CA11‧‧‧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第一中心軸線
CA12‧‧‧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第二中心軸線
CL11‧‧‧內鏈節縱向中心線,縱向中心線
CL12‧‧‧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橫向中心線
CP1‧‧‧內鏈節中心點,中心點
DR2‧‧‧鏈條驅動方向
L11‧‧‧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
L12‧‧‧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
L21‧‧‧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L22‧‧‧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PA1‧‧‧第一樞轉軸線
PA2‧‧‧第二樞轉軸線
S11‧‧‧內鏈節朝向鏈輪側,朝向鏈輪側
S12‧‧‧內鏈節遠離鏈輪側,遠離鏈輪側
Claims (13)
- 一種自行車鏈條,包含:內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的第一內鏈節開口;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二內鏈節中心軸線的第二內鏈節開口;內鏈節中間部份,將該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與該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互連,該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該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及該內鏈節中間部份界定內鏈節外周邊邊緣;第一內鏈節表面;第二內鏈節表面,於平行於該第一內鏈節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內鏈節表面;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該第一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及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於該第二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該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一不重疊部份,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在從該軸向方向觀看時相對於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第二不重疊部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在從該軸向方向觀 看時不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重疊的情況下被設置於該第一內鏈節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包含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該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的每一個於該第一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內鏈節橫向中心線,垂直於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及內鏈節中心點,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與該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於該內鏈節中心點彼此相交,且該多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繞該內鏈節中心點被對稱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包含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該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的每一個於該第二內鏈節表面被至少設置在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內鏈節橫向中心線,垂直於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及 內鏈節中心點,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與該內鏈節橫向中心線於該內鏈節中心點彼此相交,且該多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繞該內鏈節中心點被對稱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被設置於該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及該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中之一者,且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被設置於該第一內鏈節端部部份及該第二內鏈節端部部份中之另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被進一步設置於該內鏈節中間部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具有沿著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被界定的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角倒部份具有沿著該內鏈節外周邊邊緣被界定的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且該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與該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第一內鏈節倒角長度大於該第二內鏈節倒角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內鏈節板件具有內鏈節縱向中心線, 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對於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被界定,及內鏈節遠離鏈輪側,相對於該內鏈節縱向中心線被界定在與該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反之側,在該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該內鏈節朝向鏈輪側比該內鏈節遠離鏈輪側靠近該自行車鏈輪的旋轉中心軸線,且在該自行車鏈條與該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內鏈節倒角部份於該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對於鏈條驅動方向向下游側偏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在該自行車鏈條與該自行車鏈輪接合的狀態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內鏈節倒角部份於該內鏈節朝向鏈輪側相對於該鏈條驅動方向向上游側偏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第一內鏈節表面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鏈條被組裝的狀態中面向對置的內鏈節板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139,270 US10060507B2 (en) | 2016-04-26 | 2016-04-26 | Bicycle chain |
US15/139,270 | 2016-04-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8482A TW201738482A (zh) | 2017-11-01 |
TWI709700B true TWI709700B (zh) | 2020-11-11 |
Family
ID=6002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3935A TWI723916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TW109123936A TWI719919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TW106112381A TWI709700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TW110101486A TWI745220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3935A TWI723916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TW109123936A TWI719919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1486A TWI745220B (zh) | 2016-04-26 | 2017-04-13 | 自行車鏈條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60507B2 (zh) |
CN (1) | CN107310686B (zh) |
DE (1) | DE102017003147A1 (zh) |
TW (4) | TWI7239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009632A1 (de) * | 2016-11-03 | 2018-05-03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Rollenketten für Fahrräder |
US11078987B2 (en) * | 2017-08-08 | 2021-08-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US10480617B2 (en) * | 2017-08-08 | 2019-11-19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DE102018207361A1 (de) * | 2018-05-11 | 2019-11-14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Asymmetrische Fahrradketten-Innenlasche, Fahrradketten-Außenlasche und Fahrradkette mit wenigstens einer derartigen Lasche |
US10760647B2 (en) * | 2018-06-01 | 2020-09-01 | TH Industries Co., LTD | Drive chain for bicycl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65094B1 (en) * | 2007-03-02 | 2010-03-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EP1923603B1 (en) * | 2006-11-16 | 2011-10-19 | Shimano Inc. |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plate |
CN203453391U (zh) * | 2013-07-22 | 2014-02-26 |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动自行车链条压腰内链板 |
TW201512031A (zh) * | 2013-09-27 | 2015-04-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鏈條 |
US9303726B2 (en) * | 2013-09-27 | 2016-04-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1493B2 (ja) * | 1994-04-19 | 2004-03-0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チェン |
CN2209737Y (zh) * | 1995-01-28 | 1995-10-11 | 雅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 |
TW416407U (en) * | 1998-12-07 | 2000-12-21 | Yue Meng Entpr Co Ltd | Improved outer chain board structure for roller chain |
EP1486699A1 (en) * | 2003-06-12 | 2004-12-15 | Campagnolo S.r.l. | Chain link for a bicycle and related chain |
DE102004011572A1 (de) | 2004-03-10 | 2005-09-29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Fahrradkette mit ausgebauchten Außen- und außen angefasten Innenlaschen |
CN101457812A (zh) * | 2007-12-13 | 2009-06-17 | 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 可减轻重量的链条 |
CN202790323U (zh) * | 2012-06-12 | 2013-03-13 | 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 链条 |
US9303725B2 (en) * | 2013-09-27 | 2016-04-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US10190659B2 (en) * | 2014-04-10 | 2019-01-29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US10125846B2 (en) * | 2015-09-07 | 2018-11-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
2016
- 2016-04-26 US US15/139,270 patent/US100605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10195411.4A patent/CN10731068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31 DE DE102017003147.9A patent/DE102017003147A1/de active Granted
- 2017-04-13 TW TW109123935A patent/TWI723916B/zh active
- 2017-04-13 TW TW109123936A patent/TWI719919B/zh active
- 2017-04-13 TW TW106112381A patent/TWI709700B/zh active
- 2017-04-13 TW TW110101486A patent/TWI74522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23603B1 (en) * | 2006-11-16 | 2011-10-19 | Shimano Inc. |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plate |
EP1965094B1 (en) * | 2007-03-02 | 2010-03-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CN203453391U (zh) * | 2013-07-22 | 2014-02-26 |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动自行车链条压腰内链板 |
TW201512031A (zh) * | 2013-09-27 | 2015-04-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鏈條 |
US20150094182A1 (en) * | 2013-09-27 | 2015-04-02 |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 Bicycle chain |
US9303726B2 (en) * | 2013-09-27 | 2016-04-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8482A (zh) | 2017-11-01 |
DE102017003147A1 (de) | 2017-10-26 |
TW202041417A (zh) | 2020-11-16 |
CN107310686B (zh) | 2020-08-14 |
US10060507B2 (en) | 2018-08-28 |
TWI723916B (zh) | 2021-04-01 |
US20170307049A1 (en) | 2017-10-26 |
TWI719919B (zh) | 2021-02-21 |
TWI745220B (zh) | 2021-11-01 |
TW202041795A (zh) | 2020-11-16 |
TW202126533A (zh) | 2021-07-16 |
CN107310686A (zh) | 2017-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9700B (zh) | 自行車鏈條 | |
US9303726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0359106B2 (en)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US9303725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0125846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0703439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US10247291B2 (en)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TWI744726B (zh) | 腳踏車鏈環、腳踏車曲柄齒盤及腳踏車傳動系統 | |
US10618598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20180017131A1 (en) | Link plates for bicycle chain | |
US10352397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1078987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0480617B2 (en) | Bicycle chain | |
TWM512542U (zh) | 自行車鏈輪 | |
US10982733B2 (en) | Bicycle-chain outer link plate and bicycle chain | |
TW201910664A (zh) | 自行車鏈條 | |
US10648538B2 (en) | Bicycle-chain outer link plate and bicycle chain | |
US10940916B2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
TWI749254B (zh) | 自行車鏈條之外鏈片及自行車鏈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