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5775B - 夾鏈帶 - Google Patents

夾鏈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5775B
TWI705775B TW108132922A TW108132922A TWI705775B TW I705775 B TWI705775 B TW I705775B TW 108132922 A TW108132922 A TW 108132922A TW 108132922 A TW108132922 A TW 108132922A TW I705775 B TWI705775 B TW I7057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protruding
convex
hooks
ne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0357A (zh
Inventor
黃振正
黃柏豪
黃柏翰
Original Assignee
黃振正
黃柏豪
黃柏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黃振正, 黃柏豪, 黃柏翰 filed Critical 黃振正
Priority to TW108132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5775B/zh
Priority to US16/813,403 priority patent/US11006701B2/en
Priority to EP20162020.0A priority patent/EP370802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577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0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35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夾鏈帶,包含一第一夾鏈及一第二夾鏈。第一夾鏈包括一第一帶體及至少一第一凸扣鉤單元。第一帶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第一凸扣鉤,該等第一凸扣鉤分別形成於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且兩者之間定義出一第一凹槽,每一第一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第一表面的第一頸部及一形成於第一頸部的第一凸部。第二夾鏈包括一第二帶體及至少一第二凸扣鉤單元。第二帶體沿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第二凸扣鉤,該等第二凸扣鉤分別形成於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且兩者之間定義出一第二凹槽,每一第二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第二表面的第二頸部及一形成於第二頸部的第二凸部。

Description

夾鏈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夾鏈帶,特別是指一種可密封及開封的夾鏈帶。
現有技術中,衣物的開合通常是使用鈕扣或是拉鍊的設計。然而,鈕扣的設計在穿脫的操作上較為不便,並且無法具有防水的效果;而拉鍊在操作上較為方便快速,但其防水性依然不夠強,水可以從拉鍊結構中的間隙穿過進入衣物的內側。因此,如何改善此一缺點將是一值得研究的主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容易密封及開封且防水性較佳的夾鏈帶。
本發明夾鏈帶包含一第一夾鏈,包括一第一帶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該第一帶體包括一第一長側邊,及一相反於該第一長側邊的第二長側邊,及至少一第一凸扣鉤單元,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第一凸扣鉤分別鄰近該第一長側邊及該第二長側邊,每一第一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一頸部、一形成於該第一頸部末端並與該第一表面相間隔的第一鉤部及一形成於該第一頸部並與該第一表面相間隔的第一凸部,該第一鉤部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頸部的寬度,該第一鉤部及該第一凸部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對第一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一卡槽;及一第二夾鏈,包括一第二帶體,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面向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二帶體包括一與該第一長側邊同側的第三長側邊,及一相反於該第三長側邊並與該第二長側邊同側的第四長側邊,及至少一第二凸扣鉤單元,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第二凸扣鉤分別鄰近該第三長側邊及該第四長側邊,每一第二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表面的第二頸部、一形成於該第二頸部末端並與該第二表面相間隔的第二鉤部及一形成於該第二頸部並與該第二表面相間隔的第二凸部,該第二鉤部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頸部的寬度,該第二鉤部及該第二凸部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對第二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二卡槽內,當該第一凸扣鉤卡接於該第二卡槽內時,對應的該第一凸部與對應的該第二凸部相互卡抵。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凸扣鉤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一表面之間的第一凹部,每一第二凸扣鉤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二凸部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第二凹部,該第一凹部供對應的該第二凸部卡合,該第二凹部供對應的該第一凸部卡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鉤部具有一面向該第二帶體的第一抵接面及一面向該第一帶體的第一卡合面,每一第二鉤部具有一面向該第一帶體的第二抵接面及一面向該第二帶體的第二卡合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卡合面大致垂直於該第一頸部,該第二卡合面大致垂直於該第二頸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卡合面與該第一頸部之間及該第二卡合面與該第二頸部之間分別定義出一夾角,該夾角小於90度。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第一凸扣鉤,該等對第一凸扣鉤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地排列,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第二凸扣鉤,該等對第二凸扣鉤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地排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夾鏈還包括多對第三凸扣鉤,每一對第三凸扣鉤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且位於兩對第一凸扣鉤之間,並沿著一與該長度方向交錯的交錯方向延伸,該對第三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三卡槽,該第二夾鏈還包括多對第四凸扣鉤,每一對第四凸扣鉤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且位於兩對第二凸扣鉤之間,並沿著該交錯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三卡槽內,該對第四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四卡槽,每一第三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四卡槽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朝該第一鉤部漸增,每一第二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朝該第二鉤部漸增。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朝該第一鉤部漸縮,每一第二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朝該第二鉤部漸縮。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抵接面具有一第一平行段及一連接該第一凸部的第一傾斜段,每一第二抵接面具有一第二平行段及一連接該第二凸部的第二傾斜段。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對第一凸扣鉤及該對第二凸扣鉤的表面呈粗糙狀。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第一夾鏈的該對第一凸扣鉤的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夾鏈的該對第二凸扣鉤的第二凸部能於該第一凸扣鉤卡接於該第二卡槽內時相互卡抵,使得夾鏈帶密封時的結合力道增加,提升防水性及密封穩定性。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一實施例,適用於設置在一衣物(圖未示)的接合處,例如左衣襟及右衣襟、衣領接合處及連身帽接合處等等,而本實施例是以設置於左衣襟及右衣襟處為例說明,並不以此為限。夾鏈帶包含一分別設置於左衣襟及右衣襟的第一夾鏈1及一第二夾鏈2。其中,夾鏈帶也適用於設置夾鏈袋(圖未示)的袋口,用以啟閉夾鏈袋。
第一夾鏈1包括一第一帶體11、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12及一第一導電纖維13。第一帶體11沿一長度方向L延伸並具有一第一表面111,且第一帶體11包括一第一長側邊112及一相反於該第一長側邊112的第二長側邊113。該等第一凸扣鉤12分別形成於第一帶體11的第一表面111並沿長度方向L延伸,該等第一凸扣鉤12分別鄰近第一長側邊112及第二長側邊113,每一第一凸扣鉤12包括一凸設於第一表面111的第一頸部121、一形成於第一頸部121末端並與第一表面111相間隔的第一鉤部122及形成於該第一頸部並與該第一表面相間隔的第一凸部。第一鉤部122凸伸出第一頸部121的其中一側,使第一鉤部122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頸部121的寬度。第一鉤部122具有一面向第二夾鏈2呈圓弧狀的第一抵接面122a及一面向該第一帶體11且大致垂直於該第一頸部121的第一卡合面122b。第一凸部123自第一頸部121的其中另一側突出,第一鉤部122及該第一凸部123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等第一凸扣鉤12之間定義出一第一卡槽14。第一導電纖維13埋設於第一帶體11內並延長度方向L延伸,用以提供一導電路徑,其也可埋設於其中一個第一凸扣鉤12內。
第二夾鏈2包括一第二帶體21、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22及一第二導電纖維23。第二帶體21沿長度方向L延伸並具有一面向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211,且第二帶體21包括一與第一長側邊112同側的第三長側邊212,及一相反於第三長側邊212並與第二長側邊113同側的第四長側邊213。每一第二凸扣鉤22可卡接於第一卡槽14內,並包括一凸設於第二表面211的第二頸部221、一形成於第二頸部221末端並與第二表面211相間隔的第二鉤部222及形成於該第二頸部並與該第二表面相間隔的第二凸部。第二鉤部222凸伸出第二頸部221的其中一側,使第二鉤部222的寬度大於第二頸部221的寬度。第二鉤部222具有一面向該第一帶體11呈圓弧狀的第二抵接面222a及一面向該第二帶體21且大致垂直於該第二頸部221的第二卡合面222b。第二凸部223自第二頸部221的其中另一側突出,第二鉤部222及該第二凸部223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等第二凸扣鉤22之間定義出一第二卡槽24,每一第一凸扣鉤12可卡接於第二卡槽24內。第二導電纖維23埋設於第二帶體21內並延長度方向L延伸,用以提供一導電路徑,其也可埋設於其中一個第二凸扣鉤22內。
參閱圖3及圖4,第一夾鏈1與第二夾鏈2在接合時,可選擇性地在一如圖3的第一卡合狀態及一如圖4的第二卡合狀態間變換。如圖3,在第一卡合狀態時,鄰近於第一長側邊112的第一凸扣鉤12卡接於第二卡槽24內,鄰近於第四長側邊213的第二凸扣鉤22卡接於第一卡槽14內,且鄰近於第二長側邊113的第一凸扣鉤12緊靠在鄰近於第四長側邊213的第二凸扣鉤22,鄰近於第三長側邊212的第二凸扣鉤22緊靠在鄰近於第一長側邊112的第一凸扣鉤12,對應的該第一凸部123與對應的該第二凸部223相互卡抵,第一卡合面122b與第二卡合面222b彼此相面對。如圖4,在第二卡合狀態時,鄰近於第二長側邊113的第一凸扣鉤12卡接於第二卡槽24內,鄰近於第三長側邊212的第二凸扣鉤22卡接於第一卡槽14內,且鄰近於第一長側邊112的第一凸扣鉤12緊靠在鄰近於第三長側邊212的第二凸扣鉤22,鄰近於第四長側邊213的第二凸扣鉤22緊靠在鄰近於第二長側邊113的第一凸扣鉤12,對應的該第一凸部123與對應的該第二凸部223相互卡抵,第一卡合面122b與第二卡合面222b彼此相面對。藉由第一夾鏈1與第二夾鏈2接合時可以在第一卡合狀態及第二卡合狀態間選擇,也就是說只要其中一個第一凸扣鉤12卡接於第二卡槽24即可完成夾鏈帶密封的動作,並不需要刻意去對準才能卡接,操作上較為容易。並且,在防水性上,若在第一及第三長側邊112、212的水要流動至第二及第四長側邊113、213那一側,勢必會被該等第一凸扣鉤12及該等第二凸扣鉤22阻擋,因此可增加防水性。且藉由對應的該第一凸部123與對應的該第二凸部223相互卡抵,使得第一夾鏈1與第二夾鏈2更難解除接合的狀態,能增加密封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夾鏈1及第二夾鏈2為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材質,並以熱壓成型製程所製成,具有高韌性、高機械強度、耐油性、耐化性、耐水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性等特性。且本實施例的第一凸扣鉤12及第二凸扣鉤22的表面呈粗糙狀,使得第一夾鏈1及第二夾鏈2接合時彼此間的摩擦力增加,有效提高夾鏈帶密封性。
參閱圖5及圖6,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凸扣鉤1212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一凸部123與該第一表面111之間的第一凹部124,每一第二凸扣鉤22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二凸部223與該第二表面211之間的第二凹部224,該第一凹部124供對應的該第二凸部223卡合,該第二凹部224供對應的該第一凸部123卡合。
參閱圖7,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凸扣鉤單元10具有多對第一凸扣鉤12,該等對第一凸扣鉤12在該長度方向L上彼此間隔地排列, 第二凸扣鉤單元20具有多對第二凸扣鉤22,該等對第二凸扣鉤22在該長度方向L上彼此間隔地排列。
參閱圖8,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四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夾鏈1具有多對第一凸扣鉤12,該等對第一凸扣鉤12在該長度方向L上彼此間隔地排列,該第一夾鏈1還包括多對第三凸扣鉤15,每一對第三凸扣鉤15形成於該第一帶體11的第一表面111且位於兩對第一凸扣鉤12之間,並沿著一與該長度方向L交錯的交錯方向延伸,該對第三凸扣鉤15之間定義出一第三卡槽16,每一第二凸扣鉤單元20具有多對第二凸扣鉤22,該等對第二凸扣鉤22在該長度方向L上彼此間隔地排列,該第二夾鏈2還包括多對第四凸扣鉤25,每一對第四凸扣鉤25形成於該第二帶體21的第二表面211且位於兩對第二凸扣鉤22之間,並沿著該交錯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鉤25可卡接於該第三卡槽16內,該對第四凸扣鉤25之間定義出一第四卡槽26,每一第三凸扣鉤15可卡接於該第四卡槽26內。當本實施例設置於衣物的左衣襟及右衣襟時,第三凸扣鉤15及第四凸扣鉤25便起到等同於鈕扣的作用,供使用者可分段地打開及接合衣物的左衣襟及右衣襟,但防水性優於習知鈕扣的設計。其中,本實施例的交錯方向如圖8所示係垂直長度方向L,但不以此為限,只要能與長度方向L交錯,也就是傾斜於長度方向L依然是可行的。
參閱圖9,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五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鉤部122的第一卡合面122b與該第一頸部121之間及第二鉤部222的該第二卡合面222b與該第二頸部221之間分別定義出一夾角θ,該夾角θ小於90度。這樣的設計使得第一鉤部122及第二鉤部222呈倒鉤狀,使得夾鏈帶密封時的結合力道增加,有效提高夾鏈帶密封性。
參閱圖10,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六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頸部121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11朝該第一鉤部122漸增,每一第二頸部221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21朝該第二鉤部222漸增。這樣的設計能使得夾鏈帶密封時的結合力道增加,有效提高夾鏈帶密封性。
參閱圖11,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七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頸部121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11朝該第一鉤部122漸縮,每一第二頸部221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21朝該第二鉤部222漸縮。
參閱圖12,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八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抵接面122a具有一第一平行段122a1及一連接第一凸部123的第一傾斜段122a2,每一第二抵接面222a具有一第二平行段222a1及一連接第二凸部223的第二傾斜段222a2。
參閱圖13,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九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夾鏈1包括兩個彼此間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鉤單元10,第二夾鏈2兩個彼此間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鉤單元20。這樣的設計在防水性上有所提升,因為若在第一及第三長側邊112、212的水要流動至第二及第四長側邊113、213那一側,勢必會被鄰近第一及第三長側邊112、212的第一凸扣鉤單元10的該等第一凸扣鉤12及第二凸扣鉤單元20的該等第二凸扣鉤22阻擋,且縱使有非常些微的水通過上述的阻擋,依然會被鄰近第二及第四長側邊113、213的第一凸扣鉤單元10的該等第一凸扣鉤12及第二凸扣鉤單元20的該等第二凸扣鉤22阻擋,因此可有效增加防水性。
參閱圖14,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十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凸扣鉤單元10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12,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帶體11的第一表面111並沿該長度方向L延伸。第二凸扣鉤單元20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22,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帶體21的第二表面211並沿該長度方向L延伸。這樣的設計在防水性上有所提升,因為若在第一及第三長側邊112、212的水要流動至第二及第四長側邊113、213那一側,勢必會被第一凸扣鉤單元10的多對第一凸扣鉤12及第二凸扣鉤單元20的多對第二凸扣鉤22阻擋,因此可有效增加防水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夾鏈帶藉由該第一夾鏈1與該第二夾鏈2可選擇性地在一第一卡合狀態及一第二卡合狀態間變換,使夾鏈帶密封時操作較為容易,且藉由該第一夾鏈1的該對第一凸扣鉤12的第一凸部123與該第二夾鏈2的該對第二凸扣鉤22的第二凸部223能於該第一凸扣鉤12卡接於該第二卡槽24內時相互卡抵,使得夾鏈帶密封時的結合力道增加,提升防水性及密封穩定性,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第一夾鏈 10:第一凸扣鉤單元 11:第一帶體 111:第一表面 112:第一長側邊 113:第二長側邊 12:第一凸扣鉤 121:第一頸部 122:第一鉤部 122a:第一抵接面 122a1:第一平行段 122a2:第一傾斜段 122b:第一卡合面 123:第一凸部 124:第一凹部 13:第一導電纖維 14:第一卡槽 15:第三凸扣鉤 16:第三卡槽 2:第二夾鏈 20:第二凸扣鉤單元 21:第二帶體 211:第二表面 212:第三長側邊 213:第四長側邊 22:第二凸扣鉤 221:第二頸部 222:第二鉤部 222a:第二抵接面 222a1:第二平行段 222a2:第二傾斜段 222b:第二卡合面 223:第二凸部 224:第二凹部 23:第二導電纖維 24:第二卡槽 25:第四凸扣鉤 26:第四卡槽 L:長度方向 θ:夾角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不完整的側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一實施例; 圖2是由圖1的剖面線II-II得出的一剖視圖; 圖3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第一夾鍊及一第二夾鏈在一第一卡合狀態; 圖4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第一夾鍊及該第二夾鏈在一第二卡合狀態; 圖5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二實施例; 圖6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實施例的一第一夾鍊及該第二夾鏈彼此卡合; 圖7是一不完整的側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三實施例; 圖8是一不完整的側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四實施例。 圖9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五實施例; 圖10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六實施例; 圖11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七實施例; 圖12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八實施例; 圖13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九實施例;及 圖14是與圖2視角相同的一剖視圖,說明本發明夾鏈帶的一第十實施例。
1:第一夾鏈
10:第一凸扣鉤單元
11:第一帶體
111:第一表面
112:第一長側邊
113:第二長側邊
12:第一凸扣鉤
121:第一頸部
122:第一鉤部
122a:第一抵接面
122b:第一卡合面
123:第一凸部
13:第一導電纖維
14:第一卡槽
2:第二夾鏈
20:第二凸扣鉤單元
21:第二帶體
211:第二表面
212:第三長側邊
213:第四長側邊
22:第二凸扣鉤
221:第二頸部
222:第二鉤部
222a:第二抵接面
222b:第二卡合面
223:第二凸部
23:第二導電纖維
24:第二卡槽
L:長度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夾鏈帶,包含: 一第一夾鏈,包括 一第一帶體,沿一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該第一帶體包括一第一長側邊,及一相反於該第一長側邊的第二長側邊,及 至少一第一凸扣鉤單元,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第一凸扣鉤分別鄰近該第一長側邊及該第二長側邊,每一第一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一表面的第一頸部、一形成於該第一頸部末端並與該第一表面相間隔的第一鉤部及一形成於該第一頸部並與該第一表面相間隔的第一凸部,該第一鉤部的寬度大於該第一頸部的寬度,該第一鉤部及該第一凸部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對第一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一卡槽;及 一第二夾鏈,包括 一第二帶體,沿該長度方向延伸並具有一面向該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二帶體包括一與該第一長側邊同側的第三長側邊,及一相反於該第三長側邊並與該第二長側邊同側的第四長側邊,及 至少一第二凸扣鉤單元,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至少一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第二凸扣鉤分別鄰近該第三長側邊及該第四長側邊,每一第二凸扣鉤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表面的第二頸部、一形成於該第二頸部末端並與該第二表面相間隔的第二鉤部及一形成於該第二頸部並與該第二表面相間隔的第二凸部,該第二鉤部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頸部的寬度,該第二鉤部及該第二凸部分別朝相反方向延伸,該對第二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二卡槽內,當該第一凸扣鉤卡接於該第二卡槽內時,對應的該第一凸部與對應的該第二凸部相互卡抵。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每一第一凸扣鉤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一表面之間的第一凹部,每一第二凸扣鉤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第二凸部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第二凹部,該第一凹部供對應的該第二凸部卡合,該第二凹部供對應的該第一凸部卡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每一第一鉤部具有一面向該第二帶體的第一抵接面及一面向該第一帶體的第一卡合面,每一第二鉤部具有一面向該第一帶體的第二抵接面及一面向該第二帶體的第二卡合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第一卡合面大致垂直於該第一頸部,該第二卡合面大致垂直於該第二頸部。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第一卡合面與該第一頸部之間及該第二卡合面與該第二頸部之間分別定義出一夾角,該夾角小於90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第一凸扣鉤,該等對第一凸扣鉤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地排列,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第二凸扣鉤,該等對第二凸扣鉤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地排列。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第一夾鏈還包括多對第三凸扣鉤,每一對第三凸扣鉤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且位於兩對第一凸扣鉤之間,並沿著一與該長度方向交錯的交錯方向延伸,該對第三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三卡槽,該第二夾鏈還包括多對第四凸扣鉤,每一對第四凸扣鉤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且位於兩對第二凸扣鉤之間,並沿著該交錯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三卡槽內,該對第四凸扣鉤之間定義出一第四卡槽,每一第三凸扣鉤可卡接於該第四卡槽內。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每一第一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朝該第一鉤部漸增,每一第二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朝該第二鉤部漸增。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每一第一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一帶體朝該第一鉤部漸縮,每一第二頸部的寬度由該第二帶體朝該第二鉤部漸縮。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夾鏈帶,其中,每一第一抵接面具有一第一平行段及一連接該第一凸部的第一傾斜段,每一第二抵接面具有一第二平行段及一連接該第二凸部的第二傾斜段。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第一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一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帶體的第一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該第二凸扣鉤單元具有多對呈長條狀的第二凸扣鉤,分別形成於該第二帶體的第二表面並沿該長度方向延伸。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鏈帶,其中,該對第一凸扣鉤及該對第二凸扣鉤的表面呈粗糙狀。
TW108132922A 2019-03-11 2019-09-12 夾鏈帶 TWI705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22A TWI705775B (zh) 2019-09-12 2019-09-12 夾鏈帶
US16/813,403 US11006701B2 (en) 2019-03-11 2020-03-09 Reclosable fastener strip
EP20162020.0A EP3708022B1 (en) 2019-03-11 2020-03-10 Reclosable fastener str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22A TWI705775B (zh) 2019-09-12 2019-09-12 夾鏈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5775B true TWI705775B (zh) 2020-10-01
TW202110357A TW202110357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09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922A TWI705775B (zh) 2019-03-11 2019-09-12 夾鏈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577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2556A (zh) * 2011-04-27 2013-01-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夾鏈帶及具夾鏈帶之袋體
CN205738665U (zh) * 2016-06-20 2016-11-30 烟台白马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儿童打开的夹链袋
TWI599518B (zh) * 2016-09-09 2017-09-21 Chen-Cheng Huang Chain bel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2556A (zh) * 2011-04-27 2013-01-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夾鏈帶及具夾鏈帶之袋體
CN205738665U (zh) * 2016-06-20 2016-11-30 烟台白马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儿童打开的夹链袋
TWI599518B (zh) * 2016-09-09 2017-09-21 Chen-Cheng Huang Chain bel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357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518B (zh) Chain belt
TWI314849B (en) Waterproof top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TWI251477B (e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81360B (zh) Waterproof zipper
TW550056B (en) Fluidtight zip fastener
TWI468125B (zh) 滑件總成及上止擋
TWI395556B (zh) Waterproof zipper
MXPA01010215A (es) Sujetador de cordon.
TWI583323B (zh) 拉鏈總成及開端拉鏈總成
TWI705775B (zh) 夾鏈帶
US20210196007A1 (en) Waterproof boot to pant connection
TW202033420A (zh) 夾鏈帶
WO2011039856A1 (ja) バックル
US8931145B1 (en) Sliding zipper controller
CN111838901B (zh) 夹链带
WO2017063195A1 (zh) 扣具
US2665466A (en) Hinged member restraining means
US6260242B1 (en) Reversible press button garment closure
KR101864880B1 (ko) 이중 지퍼
EP3708022B1 (en) Reclosable fastener strip
KR200313551Y1 (ko) 방수 파스너
EP0900532B1 (en)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JP2006167217A (ja) ストラップ用長さ調整具
JP2003129315A (ja) 作業用手袋
KR20010014598A (ko) 의류, 신발류, 및 가방류 등에 사용되는 여닫음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