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4013B - 熱交換器 - Google Patents

熱交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4013B
TWI704013B TW108114076A TW108114076A TWI704013B TW I704013 B TWI704013 B TW I704013B TW 108114076 A TW108114076 A TW 108114076A TW 108114076 A TW108114076 A TW 108114076A TW I704013 B TWI704013 B TW I7040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exchanger
gas flow
packages
pack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3461A (zh
Inventor
村中絵美
石坂浩
落合亮太
山根伸雄
齋藤𨺓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3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0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熱交換器(4),其特徵為:在去除氣體中之塵埃的集塵裝置(5)之氣體導入部(11)之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區域,複數設置具有使熱媒與氣體進行熱交換的傳熱管(45、46)的捆包(21),捆包(21)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並排配置2群以上,藉此在熱交換器與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不同的器具連接的情況下,可使全體的氣體流路長度變短。

Description

熱交換器
本發明,是關於進行熱媒與排氣之間熱交換的熱交換器,特別是關於,適合為了在空氣預熱器(空氣加熱器)與電氣集塵機(EP)之間回收熱而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器。
關於進行火力發電廠等所使用之鍋爐產生之排氣(排煙)之處理的排煙處理系統,以下之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技術為以往公知者。
於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26646號公報),記載著在排煙處理裝置中,為了謀求熱回收器與電氣集塵機之連通煙道的簡易化,鄰接於電氣集塵機的上游側來設置熱回收器(熱交換器)的構造。
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構造,記載著在熱回收器(4)使傳熱管(15)群沿著排氣的流動方向配置3群的構造。而且,來自空氣預熱器之氣體的流路剖面積是比傳熱管(15)群還要在上游側擴大,設置有傳熱管(15)群的區域成為一定的剖面積,成為在比傳熱管(15)群還下游側且比電氣集塵機(5)還上游側處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構造。
於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27046號公報),記載著在煙道氣體處理裝置中,將來自濕式脫硫塔(2)的排氣以濕式電氣集塵機(11)來集塵的構造。專利文獻2,是在濕式電氣集塵機(11)的下游側於藉由第1遷移煙道(16)來連接的煙道氣體加熱器(13)進行熱交換。又,在專利文獻2,設置有煙道氣體加熱器(13)的流路剖面積成為一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26646號公報(「0020」-「0021」、圖2、圖3、圖5、圖6)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27046號公報(圖1)
圖9是以往之排氣處理系統之熱回收器與電氣集塵機之部分的說明圖。
在以往之火力發電廠之鍋爐等的燃燒裝置,從空氣預熱器(空氣加熱器:AH)之出口所排出的排氣,是從煙道01導入至熱回收器(氣體冷卻器:GC、氣體熱交換器:GGH)02。由熱回收器02排出的氣體,是通過煙道03而流入至電氣集塵機(EP)04。
由於GGH02與EP04各自的最佳氣體流速不同,故採用 獨立的構造。具體來說,GGH02的最佳氣體流速為10~12[m/s],EP04的最佳氣體流速為1~2[m/s]左右。於是,在以往的構造,是將來自空氣預熱器的排氣在剖面積較窄的煙道01使氣體流速成為15[m/s]之後,在GGH02的入口擴大剖面積,而使氣體流速成為10~12[m/s]。然後,在GGH02的出口使剖面積變窄而使煙道03的氣體流速成為15[m/s]之後,在EP04的入口使剖面積擴大而使氣體流速成為1~2[m/s]。又,在使煙道01、03之氣體流速制式化為一定速度(15[m/s]),藉此可因應所要求的規格或必要,來在之後追加、拆除AH或GGH、EP等。
於是,雖如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構造般,為了使煙道變短而可使EP與GGH一體化來鄰接,但在專利文獻1、2,是獨立的EP與GGH為單純連接的型態。
而且,由於GGH之部分的最佳氣體流速(10~12[m/s])與EP之部分的最佳氣體流速(1~2[m/s])不同,故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構造,為了使氣體流速成為既定的流速(10~12[m/s]),是在最初的通道部分使流路剖面積擴大之後,在一定剖面積的通道部分配置傳熱管(GGH)。而且,設有從GGH的出口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通道部分,成為在其下游側配置有EP的形態。
但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構造,若從GGH的出口到EP的入口為止之通道部分的流路剖面積急遽擴大的話會有發生氣體偏流之虞。於是,有必要使流路剖面積的擴大率平緩成一定以上。若使流路剖面積的擴大率成為 平緩的話,通道部分(煙道)的長度就會有一定程度的必要,使得含有GGH與EP之全體的小型化有著極限。
特別是,在不具備熱回收器(GGH)之既有的設備,是在空氣預熱器(AH)的出口連接有電氣集塵機(EP),即使之後若欲設置熱回收器(GGH),亦有著無法充分確保設置熱回收器(GGH)之空間的情況。
又,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構造,EP與GGH的流路剖面積顯示為相同。但是,如前述般在EP與GGH的最佳氣體流速不同,故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構造有著EP的集塵效率或是GGH的熱交換效率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性課題,是在熱交換器與最佳氣體流速範圍不同的器具連接的情況下,使全體的氣體流路長度變短。
為了解決前述技術性課題,請求項1所述之發明的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沿著去除氣體中之塵埃的集塵裝置之氣體導入部的氣體流動方向來使流路剖面積擴大中的區域處,複數設置捆包,該捆包具有進行熱媒與氣體之間熱交換的傳熱管,前述捆包是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並排配置2群以上。
請求項2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下游側所配置的捆包之下游 群,是對於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複數個捆包。
請求項3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1或2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包配置有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
請求項4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3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遮蔽前述氣體流動的構件,配置在前述下游群之捆包的間隙,或是捆包與外殼之間的間隙。
請求項5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3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遮蔽前述氣體流動的構件是折流構件或箱體。
請求項6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具備前述各捆包,前述各捆包具有:支撐前述傳熱管之一端的第1安裝部、支撐前述傳熱管之另一端的第2安裝部、以及在前述第1安裝部與前述第2安裝部之間可裝卸地被支撐且在裝備時將前述第1安裝部與前述第2安裝部予以連接的連接構件。
請求項7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6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具備前述各捆包,前述各捆包,在重力方向為下段之捆包的第1安裝部之上面,支撐上段之捆包的第1安裝部,且,在前述下段 之捆包的第2安裝部之上面,支撐上段之捆包的第2安裝部,藉此可在下段之捆包堆疊上段之捆包。
請求項8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7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具備箱體,前述箱體,設置在下游群之捆包的間隙,為可堆疊前述捆包的箱體,且可支撐折流構件,該折流構件,遮蔽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包之氣體的流動。
請求項9所述之發明的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沿著去除氣體中之塵埃的集塵裝置之氣體導入部的氣體流動方向來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區域處,複數設置捆包,該捆包具有進行熱媒與氣體之間熱交換的傳熱管,前述捆包是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並排配置2群以上,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包配置有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
請求項10所述之發明,是請求項9所述之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下游側所配置的捆包之下游群,是對於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複數個捆包。
根據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是在熱交換器與最佳氣體流速範圍不同的集塵裝置連接的情況下,在流路剖面積擴大中的區域沿著氣體流動方向設置2群以上的捆包,藉此可確保熱交換效率,並使全體的氣體流路長度 變短。
根據請求項2、10所記載的發明,與在下游群不具有複數個捆包的情況相較之下,可提高熱交換的效率。
根據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藉由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通過下游群之捆包的排氣之流路剖面積不會比上游側之排氣的流路剖面積還擴大,可容易將氣體流速控制在最佳的範圍。
根據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可用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來塞住間隙,可限制氣體不會流動至:氣體流動時不會進行熱交換的區域。
根據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可用折流構件或箱體來遮蔽氣體流動。
根據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可構成各安裝部與連接構件與捆包的一面側,而可刪減一面側的殼體。
根據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可堆疊設置捆包,可使設置作業或保養作業簡易化。
根據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藉由使用箱體,來在捆包之間確保間隙,並可堆疊設置捆包。
根據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是在熱交換器與最佳氣體流速範圍不同的集塵裝置連接的情況下,在流路剖面積擴大的區域沿著氣體流動方向設置2群以上的捆包,藉此可確保熱交換效率,並使全體的氣體流路長度變短。且,根據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藉由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 通過下游群之捆包的排氣之流路剖面積不會比上游側之排氣的流路剖面積還擴大,可容易將氣體流速控制在最佳的範圍。
4:熱交換器
5:集塵裝置
11:氣體導入部
21:捆包
21a、21c:下段的捆包
21b、21d:上段的捆包
22:上游群
23:下游群
24:空箱
26:折流構件
42:第1頭部
43:第2頭部
45、46:傳熱管
49:連接構件
圖1是含有本發明之熱交換器的排煙處理系統的說明圖。
圖2是含有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熱交換器的集塵裝置之導入部分的說明圖。
圖3是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熱交換器的說明圖(立體圖)。
圖4是圖3之捆包的說明圖,圖4(A)是立體圖,圖4(B)是拆卸外殼板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5是實施例2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6是實施例3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7是實施例4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8是其他實施例的說明圖,圖8(A)是變更例1的說明圖,圖8(B)是變更例2的說明圖,圖8(C)是變更例3的說明圖,圖8(D)是變更例4的說明圖。
圖9是以往之排氣處理系統之熱回收器與電氣集塵機 之部分的說明圖。
接著參照圖式,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
又,為了容易理解以下的說明,於圖式中,將前後方向定為X軸方向,將左右方向定為Y軸方向,將上下方向定為Z軸方向,將箭頭X、-X、Y、-Y、Z、-Z表示的方向或表示之側分別定為前方、後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是,前側、後側、右側、左側、上側、下側。
且,圖中,記載成在「○」中有「‧」者是代表著往從圖面之內往外的箭頭,記載成在「○」中有「×」者是代表著從圖面之外往內的箭頭。
又,在使用以下圖式的說明中,為了容易理解,說明所必要之構件以外的圖示是被適當省略。
[實施例1]
圖1是含有本發明之熱交換器的排煙處理系統的說明圖。
圖1中,在適用實施例1之熱交換器的排煙處理系統(廠房)S,來自鍋爐1的排氣被導入至脫硝裝置2,去除排氣中的氮氧化物之後,是在空氣預熱器(A/H)3與往鍋爐1的燃燒用空氣進行熱交換。接著,排氣,是被導入至作為氣體熱交換器之一例的GGH熱回收器4而進行熱交換(熱回 收)。通過GGH熱回收器4而使氣體溫度降低後的排氣,是以氣體中之煤塵的電阻值降低後的狀態被導入至集塵裝置(EP: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電氣集塵裝置)5,而去除排氣中之煤塵的大半。之後,排氣被風扇6給昇壓,而被導入至濕式排煙脫硫裝置(FG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7,藉由氣液接觸來去除排氣中的硫氧化物及煤塵的一部分。濕式排煙脫硫裝置7中,被冷卻至飽和氣體溫度的排氣,是利用由GGH熱回收器4所回收的熱,而藉由作為氣體熱交換器之一例的GGH再加熱器8來昇溫(熱交換、再加熱)。通過GGH再加熱器8的排氣是從煙囪9排出。
圖2是含有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熱交換器的集塵裝置之導入部分的說明圖。
圖2中,實施例1的GGH熱回收器4,配置在集塵裝置5之入口通道(氣體導入部)11的內部。入口通道11,具有隨著往氣體流動方向之下游側而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殼體12。在實施例1,於入口通道11中,是使殼體12形成為隨著往下游側而變得寬廣的形狀,而使排氣的流速,從煙道之流速之一例的15[m/s],成為預定之集塵裝置5之本體之最佳氣體流速之一例的1[m/s]。
圖2中,GGH熱回收器4具有捆包21,其具有進行熱媒與氣體之熱交換的複數個傳熱管。又,各捆包21的詳細構造待後述。
在實施例1,捆包21,是使最適合熱交換之氣體流速的範圍,以設計、規格來預先設定,作為一例是設定成10 ~12[m/s]。
實施例1的GGH熱回收器4,是對於氣體流動方向(在實施例1為水平方向)在上游側與下游側配置捆包21。在實施例1,於上游群22配置2個捆包21(21a、21b),於下游群23亦配置2個捆包21(21c、21d)。
上游群22的捆包21,是配置在使入口通道11內的流速成為10~12[m/s]的區域。2個捆包21是於上下方向(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並排配置,對於下段的捆包21a來堆疊上段的捆包21b。
且,下游群23的捆包21,是使下段的捆包21c與上段的捆包21d在上下方向空出間隙來配置。又,在下游群23,於下段捆包21c的上段載放作為箱體之一例的空箱24,於空箱24之上載放上段捆包21d,藉此在捆包21c、21d間形成間隙。
在上游群22與下游群23之間,設置有作為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之一例,亦即作為折流構件之一例的折流板26。折流板26,是從上游群22的上段捆包21b朝向下游群23的各捆包21c、21d,對於水平方向傾斜地延伸。於是,在實施例1使用有2片折流板26。
圖3是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熱交換器的說明圖(立體圖)。
圖3中,實施例1的2片折流板26,是在上游端部以焊接或螺栓固定而被支撐於架構(鋼架)51,且,下游端部是以焊接等而被支撐於各捆包21c、21d之上游側的架構51。 藉此,折流板26,具有導引在入口通道11內流動之排氣的功能。且,以2個折流板26與空箱24所包圍的區域27,在排氣從上游流過來之際幾乎不會進入(在區域27沒有氣體流動)。於是,通過下游群23之捆包21的排氣之流路剖面積幾乎不會擴大,即使氣體的流速比上游側還低亦可收斂在捆包21之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反過來說,是設定折流板26對水平的傾斜角度、氣體流動方向的長度、水平方向的寬度等,而讓下游群23也成為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在通道內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使氣體流路剖面積幾乎成為相同)。
(捆包的說明)
圖4是圖3之捆包的說明圖,圖4(A)是立體圖,圖4(B)是拆卸外殼板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3、圖4中,各捆包21,具有作為第1安裝部之一例的第1頭部42、作為第2安裝部之一例的第2頭部43。實施例1的第1頭部42及第2頭部43,是形成為往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狀。各頭部42、43,是形成為內部中空且上端及下端為封閉的形狀,於內部形成有可流動的空間。且,於各頭部42、43,支撐有往左右方向突出的安裝板44。
於各頭部42、43的後面,支撐有往後方延伸的傳熱管45、46。傳熱管45、46,是在殼體12的內部在後端或前端彎曲而複數次往返於前後方向來構成。又,於各頭部42、43,在上下方向空出間隔來支撐有複數個傳熱管 45、46。各傳熱管45、46的兩端,被支撐在頭部42、43,構成為可使熱媒從頭部42、43出入於各傳熱管45、46。
各傳熱管45、46,是在前後方向的中央部,被輔助構件47所支撐。輔助構件47是形成為:在板複數形成有供傳熱管45、46通過之孔而成的形狀。於是,傳熱管45、46並非只有被頭部42、43以單邊保持的狀態來支撐,而是被頭部42、43與輔助構件47給保持。又,輔助構件47,雖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圖示出1個,但可因應傳熱管45、46的長度而在前後方向設置複數片,或於左右方向設置複數片。
且,於各頭部42、43,在與傳熱管45、46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塞孔48。塞孔48,是於前後方向貫通的孔,後端連接於傳熱管45、46的入口或出口。且,塞孔48的前端,在通常使用時是被未圖示的栓給塞住。在傳熱管45、46之任一者故障而使熱媒漏出的情況,拆下塞孔48的栓,通過塞孔48而將傳熱管45、46的入口或出口以未圖示的封閉栓來塞住,藉此可防止熱媒的漏出。
於各頭部42、43之間,可裝卸地支撐有作為連接構件之一例的外殼板49。外殼板49,具有與頭部42、43之上下方向之高度對應的高度。外殼板49,是藉由未圖示的螺栓而可裝卸地支撐於安裝板44。又,將外殼板49可裝卸地對安裝板44固定的方法,並不限定於螺栓。例如,取代螺栓鎖固,而可採用將外殼板49與頭部42、43予以角焊,以氣刨等使其裝卸之可任意裝卸的固定方法。
於是,在安裝有外殼板49的情況,頭部42、43為連接。藉此,在安裝有外殼板49的情況,頭部42、43、傳熱管45、46是以具有較高剛性的狀態來一體化,還能抑制排氣從頭部42、43之間漏出的情況。
藉由標上前述符號42~49的構件,來構成實施例1的捆包21。捆包21,可說是作為一個單元來構成。於是,單元化的各捆包21,可在頭部42、43的部分上下堆疊。亦即,可將上段之捆包21b之各頭部42、43的下面載放於下段之捆包21a之各頭部42、43的上面藉此來堆疊。且,亦可將各頭部42、43載放於架構(鋼架)51藉此來設置。又,圖示雖省略,但堆疊或載放於架構51之後,是以焊接或螺栓鎖固來固定為佳。
且,將單元化的捆包21,一個個收容至在氣體流動方向的上游側與下游側為開放之箱狀的殼體,或將複數個捆包21統一收納至1個殼體亦可。使捆包21收納至箱狀的殼體,藉此如堆疊箱子般而更容易堆疊捆包21,捆包21的設置更加容易。
(實施例1的作用)
具備前述構造之實施例1的熱交換器(GGH熱回收器)4,被配置在集塵裝置5的入口通道11內。而且,在入口通道11之流路剖面積擴大的區域中,在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配置有上游群22,而確保熱交換的效率。且,在下游群23也是,以折流板26來控制氣體的流動,而使氣體流速 成為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於是,在下游群23亦可確保熱交換的效率。
在入口通道11的下游側,流速成為最適合集塵裝置5的流速。於是,亦確保集塵裝置5的集塵效率。
而且,在實施例1,可將熱交換器4設置在集塵裝置5的入口通道11。於是,不需要如以往構造般將熱交換器與集塵裝置之間予以連接的煙道。於是,在熱交換器4與最佳氣體流速範圍不同的器具亦即集塵裝置5連接的情況下,可使全體之氣體流路的長度變短。因此,作為排氣處理系統整體可小型化。
特別是,在不具有熱交換器4之既有的排氣處理系統中,欲在之後追加熱交換器4的情況時,亦可將熱交換器4組裝至集塵裝置5之入口通道11的部分,藉此可追加熱交換器4。於是,對既有的排氣處理系統,即使是如圖9所示之以往構造般無法確保追加熱交換器之空間的情況,亦可追加實施例1的熱交換器4。
且,以往的構造,在無法僅以入口通道11的剖面積擴大來使氣體流速降低至最佳氣體流速的情況,是在集塵裝置5的入口通道11設置作為流路抵抗之有開孔的鐵板(沖孔板)。相對於此,在實施例1,設置在氣體流路中的熱交換器4本身會成為流路抵抗,故完全不需要沖孔板,或是可變少。藉此,可刪減沖孔板,亦可刪減成本。
此外,實施例1的熱交換器4,是藉由堆疊捆包21而可設置熱交換器4,與無法堆疊的以往構造相較之 下,可刪減設置成本或設置期間。且,故障等之交換時的作業亦容易,亦可刪減維護成本。
且,藉由使用空箱24,而欲在捆包21彼此之間空出間隙來配置的情況,可堆疊設置,可容易對應。
[實施例2]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2,但在該實施例2的說明中,對與前述實施例1之構成要件對應的構成要件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該實施例在下述內容,與前述實施例1不同,但其他內容是與前述實施例1為相同的構造。
圖5是實施例2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5中,實施例2的熱交換器4,與實施例1不同,是在下游群23設有3個捆包21。3個捆包21,是沿著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重力方向來配置3個。且,在3個捆包21彼此之間設有2個空箱24。在各空箱24之對於氣體流動方向的上游側,分別配置有折流板26。
(實施例2的作用)
具備前述構造的實施例2之熱交換器4,具有與實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亦即,對於在集塵裝置5之入口通道11之剖面積的擴大區域所配置的3個捆包21,以折流板26來控制氣體流速成為最佳氣體流速的範圍。於是,確保3個 捆包21之熱交換的效率,亦確保集塵裝置5的集塵效率。且,可將熱交換器4設置在入口通道11,作為排氣處理系統整體亦可小型化。且,沖孔板的刪減或堆疊所致之維護成本的刪減亦為可能。
[實施例3]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3,但在該實施例3的說明中,對與前述實施例1、2之構成要件對應的構成要件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該實施例在下述內容,與前述實施例1、2不同,但其他內容是與前述實施例1為相同的構造。
圖6是實施例3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6中,實施例3的熱交換器4,與實施例2不同,下游群23的3個捆包21,是從下段開始依序堆疊空箱24、捆包21、捆包21、捆包21、空箱24。而且,在最上段之捆包21的上端部與入口通道11的殼體之間、最下段之捆包21的下端部與入口通道11的殼體之間,分別設有折流板26。實施例3的折流板26,幾乎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來配置。
(實施例3的作用)
具備前述構造的實施例3,具有與實施例1、2相同的作用效果。亦即,確保熱交換的效率或集塵效率,排氣處理系統的小型化等亦為可能。
又,在實施例1~3雖示例出堆疊捆包21的構造,但在各捆包21彼此之間或捆包21與空箱24之間,有著些許的間隙亦可,沒有亦可。
且,折流板26亦示例出幾乎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來配置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使在捆包21的氣體流速成為熱交換的最佳氣體流速,使在集塵裝置5的氣體流速成為集塵的最佳氣體流速之範圍內可進行調整。於是,使2個折流板26配置成末端擴張狀,或是變窄地來配置均可。且,折流板26的下游端並非為捆包21,而是被空箱24支撐的構造亦可。
[實施例4]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4,但在該實施例4的說明中,對與前述實施例1~3之構成要件對應的構成要件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該實施例在下述內容,與前述實施例1~3不同,但其他內容是與前述實施例1~3為相同的構造。
圖7是實施例4之熱交換器的主要部說明圖,是與實施例1的圖2對應的圖。
圖7中,實施例4的熱交換器4,與實施例1~3不同,上游群22是以1個捆包21來構成,下游群23亦以1個捆包21來構成。且,下游群23,是從下段開始依序堆疊空箱24、捆包21、空箱24。而且,下游群23之捆包21的上端部與入口通道11的殼體之間、捆包21的下端部與入口通道11的殼 體之間,分別設有折流板26。實施例4的折流板26,是對於氣體流動方向隨著往下游側而變窄地配置。
(實施例4的作用)
具備前述構造的實施例4,具有與實施例1~3相同的作用效果。亦即,確保熱交換的效率或集塵效率,排氣處理系統的小型化等亦為可能。
(變更例)
圖8是其他實施例的說明圖,圖8(A)是變更例1的說明圖,圖8(B)是變更例2的說明圖,圖8(C)是變更例3的說明圖,圖8(D)是變更例4的說明圖。
於實施例1~4,雖示例出入口通道11壁面成為末端擴張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如圖8(A)~(D)所示般,入口通道11的一方壁面11a是隨著往下游側而對於氣體流動方向使流路剖面積擴大地傾斜,且,另一方壁面11b是成為沿著氣體流動方向的形狀亦可。
此時,如圖8(A)、(B)所示般,將上游群22與下游群23沿著傾斜的壁面11a空出間隔來配置,在沿著氣體流動的壁面11b設置折流板26與空箱24的構造亦可。又,上游群22及下游群23,是如圖8(A)所示般以1個捆包21來構成亦可,如圖8(B)所示般以複數個捆包21來構成亦可。且,在捆包21間或捆包21與空箱24之間,有間隙亦可,沒有亦可。
且,如圖8(C)、(D)所示般,將上游群22與下游群23沿著沿氣體流動的壁面11b空出間隔來配置,在傾斜的壁面11a設置折流板26與空箱24的構造亦可。且,上游群22及下游群23,亦如圖8(C)所示般以1個捆包21來構成亦可,如圖8(D)所示般以複數個捆包21來構成亦可。
(其他變更例)
以上,雖詳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及變更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例等,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的變更。將本發明之其他變更例(H01)~(H011)示例於下。
(H01)前述實施例中,熱交換器4雖示例出對於排氣流動方向設置上游群22、下游群23之2群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設置1群以上的中游群亦可。
(H02)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排氣流動方向為水平方向的情況,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適用於排氣流動方向為上下方向的情況。
(H03)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上游群22具有1個或2個捆包21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上游群22,以3個以上的捆包來構成亦可。且,下游群23亦為具有3個以上之捆包21的構造亦可。
(H04)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捆包21在上下方向並排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依據入口通道11的形狀,成為往內側方向亦配置有複數捆包21的構造 亦可。
(H05)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將空箱24插入至捆包21之間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不使用空箱24,而單純為空間亦可。
(H06)前述實施例中,因空箱24的大小,而有著在空箱24的下游側使通過上下捆包21的氣體形成繞回形式的渦流,使得氣體流動停滯或偏向之虞。為了降低此問題,在空箱24的下游側,設置與上游側之折流板26呈左右對稱的折流板,來成為整流氣體的構造亦可。
(H07)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對於1個捆包21,設置複數根傳熱管45、46的構造,但對於1個捆包21,為一個傳熱管45、46的構造亦可。
(H08)前述實施例中,熱交換器4是示例出在集塵裝置5的入口通道11設置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最佳氣體流量不同的機器之空氣預熱器3的出口通道部分,設置在成為熱交換器4之最佳氣體流速的區域亦可。且,作為熱交換器4,雖示例出熱回收器的情況,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適用於GGH再加熱器8等之設置在其他場所的熱交換器。(H09)前述實施例中,作為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雖示例出板狀的構件,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具有區域27之外形形狀的箱狀或方塊狀的構件等,可採用任意形態的構造。
(H010)前述實施例中,作為捆包21採用可堆疊的構造為佳,但使用以往類型之無法堆疊的熱交換器亦 可。
(H011)前述實施例中,雖示例出使用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來將捆包21設置在氣體流速最佳的範圍的構造,但並不限定於此。因入口通道11之內面的形狀,即使不設置折流板26(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只要能在氣體流動最佳的區域設置上游群22與下游群23的話,為不設置折流板26的構造亦可。
21‧‧‧捆包
24‧‧‧箱體
26‧‧‧折流構件
27‧‧‧區域
42‧‧‧第1安裝部
43‧‧‧第2安裝部
45‧‧‧傳熱管
47‧‧‧輔助構件
51‧‧‧架構

Claims (10)

  1. 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沿著去除氣體中之塵埃的集塵裝置之氣體導入部的氣體流動方向來使流路剖面積擴大中的區域處,複數設置捆包,該捆包具有進行熱媒與氣體之間熱交換的傳熱管,前述捆包是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並排配置2群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器,其中,在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下游側所配置的捆包之下游群,是對於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複數個捆包。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熱交換器,其中,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包配置有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熱交換器,其中,遮蔽前述氣體流動的構件,配置在前述下游群之捆包的間隙,或是捆包與外殼之間的間隙。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熱交換器,其中,遮蔽前述氣體流動的構件是折流構件或箱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器,其具備前述各捆包, 前述各捆包,具有:支撐前述傳熱管之一端的第1安裝部、支撐前述傳熱管之另一端的第2安裝部、以及在前述第1安裝部與前述第2安裝部之間可裝卸地被支撐且在裝備時將前述第1安裝部與前述第2安裝部予以連接的連接構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熱交換器,其具備前述各捆包,前述各捆包,在重力方向為下段之捆包的第1安裝部之上面,支撐上段之捆包的第1安裝部,且,在前述下段之捆包的第2安裝部之上面,支撐上段之捆包的第2安裝部,藉此可在下段之捆包堆疊上段之捆包。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熱交換器,其具備箱體,前述箱體,設置在下游群之捆包的間隙,為可堆疊前述捆包的箱體,且可支撐折流構件,該折流構件,遮蔽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包之氣體的流動。
  9. 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徵為:在沿著去除氣體中之塵埃的集塵裝置之氣體導入部的氣體流動方向來使流路剖面積擴大的區域處,複數設置捆包,該捆包具有進行熱媒與氣體之間熱交換的傳熱管,前述捆包是沿著氣體流動方向並排配置2群以上,從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上游群的捆包朝向下游群的捆 包配置有遮蔽氣體流動的構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熱交換器,其中,在前述氣體流動方向之下游側所配置的捆包之下游群,是對於與氣體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複數個捆包。
TW108114076A 2018-04-23 2019-04-23 熱交換器 TWI704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2353 2018-04-23
JP2018082353 2018-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461A TW201943461A (zh) 2019-11-16
TWI704013B true TWI704013B (zh) 2020-09-11

Family

ID=6829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076A TWI704013B (zh) 2018-04-23 2019-04-23 熱交換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5073B (zh)
TW (1) TWI704013B (zh)
WO (1) WO20192084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38760A (ko) * 2021-02-01 2023-03-21 미츠비시 파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교환기 및 배연 처리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9027A (ja) * 2000-09-06 2002-03-19 Nkk Corp 集塵部を備えた排ガス減温塔
TW201330762A (zh) * 2007-11-26 2013-07-16 Nippon Light Metal Co 熱交換器、電子設備收納箱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
TW201339509A (zh) * 2011-11-16 2013-10-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氣處理裝置
JP2015036614A (ja) * 2013-08-16 2015-02-23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付着物除去方法
WO2018015138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Haldor Topsøe A/S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ulfuric acid from sulfur containing feeds with gas quen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6646A (ja) * 1998-10-22 2000-05-09 Babcock Hitachi Kk 排煙処理装置と熱回収器
PL2354651T3 (pl) * 2010-01-18 2014-11-28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System odzysku ciepła spalin w połączeniu z poprawą odpylania jako rozwiązanie w modernizacji istniejących elektrowni węglowych
JP5721472B2 (ja) * 2011-02-28 2015-05-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3202422A (ja) * 2012-03-27 2013-10-07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ボイラの燃焼排ガス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79556A (zh) * 2012-05-30 2012-09-19 无锡锡能锅炉有限公司 燃水煤浆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组件
JP6005287B2 (ja) * 2012-09-06 2016-10-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焼ガス冷却装置、燃焼ガス冷却装置を備えた脱硝装置、および燃焼ガス冷却方法
US9890672B2 (en) * 2012-09-06 2018-02-13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ombustion gas cooling apparatus, denitra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combustion gas cooling apparatus, and combustion gas cooling method
CN107020004A (zh) * 2017-05-25 2017-08-08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氨水吸收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脱碳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9027A (ja) * 2000-09-06 2002-03-19 Nkk Corp 集塵部を備えた排ガス減温塔
TW201330762A (zh) * 2007-11-26 2013-07-16 Nippon Light Metal Co 熱交換器、電子設備收納箱以及電子設備試驗箱
TW201339509A (zh) * 2011-11-16 2013-10-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氣處理裝置
JP2015036614A (ja) * 2013-08-16 2015-02-23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付着物除去方法
WO2018015138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Haldor Topsøe A/S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ulfuric acid from sulfur containing feeds with gas quenc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5073B (zh) 2022-03-29
TW201943461A (zh) 2019-11-16
CN112005073A (zh) 2020-11-27
WO2019208496A1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0635B2 (ja) 熱交換器
KR102036397B1 (ko) 열 교환기
US9890672B2 (en) Combustion gas cooling apparatus, denitra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combustion gas cooling apparatus, and combustion gas cooling method
TWI704013B (zh) 熱交換器
JP722115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排煙処理装置並びに熱交換器の交換方法
KR102288553B1 (ko) 가스-가스 열교환기
JP7229697B2 (ja) 熱交換器
JPS61168792A (ja) 熱交換器用伝熱要素バスケツトアセンブリ
US6322603B1 (en) Particulate collector channel with cooling inner elements in a CFB boiler
JP2001272001A (ja) ボイラ装置
TWI757942B (zh) 氣體對氣體的熱交換器
EP3507544B1 (en) Scr-system for removing ash from a flue gas stream generated in a combustion system
JP5780520B2 (ja) 排熱回収ボイラ
JP2019147142A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US6500221B2 (en) Cooled tubes arranged to form impact type particle separators
JPH0826963B2 (ja) 排熱回収ボイラ
JP2022117579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排煙処理システム
CN111989531B (zh) 传热管支承构造及传热管支承方法
EP3889501B1 (en) Heat transmission pipe block, waste heat recovery boile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waste heat recovery boiler
JP3737186B2 (ja) 排熱回収装置
CN102607319A (zh) 用于氟塑料换热管烟气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定位网
KR100901139B1 (ko) 냉각관을 구비한 입자분리장치
JP6685861B2 (ja) 排ガス含有水分回収装置
JPH03122500A (ja) 排熱回収熱交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