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586B -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 Google Patents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586B
TWI703586B TW105132345A TW105132345A TWI703586B TW I703586 B TWI703586 B TW I703586B TW 105132345 A TW105132345 A TW 105132345A TW 105132345 A TW105132345 A TW 105132345A TW I703586 B TWI703586 B TW I7035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sulating member
cable
electrode members
prote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1665A (zh
Inventor
芦澤努
岩本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1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5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3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efects, e.g. breaks or lea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能以高可靠性檢測滲入至纜線之外覆內側之液體,且能夠容易地調整液體之檢測感度。 本發明之液體檢測構件於纜線之外覆內側與纜線芯一併設置。而且,液體檢測構件具有:絕緣構件,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及複數個線狀之電極構件,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上述絕緣構件之同一面上且相互電性分離。

Description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送電力或信號之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先前,作為能夠檢測液體之滲入之纜線,有如專利文獻1~3者。專利文獻1揭示有如下構成,即,於覆蓋纜線芯之塑膠外覆之內側設置電性絕緣之複數根導電性塑膠條,根據導電性塑膠條間之電特性之變化而利用外覆位準檢測外傷或滲水。專利文獻2揭示有如下構成,即,於導體上積層內部半導電層、絕緣層、外部半導電層、遮蔽層、外部鞘,且設置有檢測滲入至外部鞘內之水分之被覆型感測器。專利文獻3揭示有如下構成,即設置有:將箔狀或帶狀金屬沿長度方向以螺旋狀捲繞於多芯纜線之芯部位之外周而構築成的電極;配置於該電極之周緣上之透水構造的絕緣層;及配置於該絕緣層之外周之電極。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6-3382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28642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08-2618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先前之構成中,必須檢測電極間之電阻值之較小之變化,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難以以較高之可靠性檢測因外覆破損而滲入之液體,或難以調整受電極構件間之距離影響之液體之檢測感度。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較高之可靠性檢測滲入至纜線之外覆內側之液體,且能夠容易地調整液體之檢測感度之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纜線之特徵在於具有:纜線芯;液體檢測構件,其與上述纜線芯一併設置;及外覆,其被覆上述纜線芯及上述液體檢測構件;且上述液體檢測構件具有:絕緣構件,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及複數個線狀之電極構件,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上述絕緣構件之同一面上,且相互電性分離。 根據上述構成,於外覆破損而液體滲入至外覆之內側之情形時,絕緣構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藉此,以接觸狀態設置於絕緣構件之電極構件間自電性絕緣狀態變為導電狀態。藉此,可藉由檢測電極構件間之電阻值之較大變化而以較高之可靠性檢測因外覆破損而滲入的液體。 又,液體檢測構件藉由將線狀之電極構件配置於絕緣構件之同一面上,而相較於將電極構件配置於絕緣構件之厚度方向之情形,能夠使電極構件間之距離較大地變化。藉此,能夠容易地調整受電極構件間之距離影響之液體之檢測感度。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中,亦可為上述絕緣構件形成為片狀,於上述絕緣構件之表面,上述電極構件彼此相互並行地配置。根據上述構成,液體檢測構件具有片狀之外形,藉此,可根據纜線之用途或構造、設置場所等而選擇性地採用各種液體檢測構件之一併設置方法。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中,亦可為上述液體檢測構件呈螺旋狀配置於上述纜線芯之周圍。於例如與纜線芯之長度方向(延伸方向)平行地配置液體檢測構件之情形時,若滲入至外覆內側之液體僅於纜線芯之長度方向擴散,則有可能難以檢測液體。另一方面,於如上述構成般,將液體檢測構件呈螺旋狀配置於纜線芯之周圍之情形時,無論滲入至外覆內側之液體向哪一方向擴散,均能檢測液體,因此,相較於與纜線芯之長度方向平行地配置之情形,容易檢測滲入至外覆內側之液體。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中,亦可為上述液體檢測構件具有可剝離地被覆上述絕緣構件及上述電極構件之保護層。根據上述構成,於絕緣構件之被保護層被覆之部位,保護層阻止液體向絕緣構件滲入,因此,只要保護層正常地存在,則絕緣構件就不會發揮導電性。因此,於此情形時,液體檢測構件成為主要檢測絕緣構件之已剝離保護層之部位之液體滲入之構成。藉此,例如,僅對可能會因液體之滲入而引起重大故障等之必須進行監視之監視部位將保護層剝離,藉此於監視部位以外,只要未於纜線產生使保護層破損之程度之較大之破損,則可不檢測液體之滲入。如此,藉由於監視部位及監視部位以外使滲入液體之檢測感度不同,可抑制進行不必要之纜線之更換或修理。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中,亦可為上述液體檢測構件係使上述絕緣構件形成為片狀,且於上述絕緣構件之表面,上述電極構件彼此相互並行地配置,且具有被覆上述絕緣構件及上述電極構件之保護層,上述保護層相對於上述絕緣構件中之上述電極構件間之內側區域、及除上述內側區域及上述電極構件之配置區域以外之外側區域之各者的剝離強度為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根據上述構成,外側區域相較於內側區域而保護層更難以剝離,因此,液體檢測構件能抵抗來自外部之負載,從而可提高纜線之可靠性。又,於進行將保護層剝離而使絕緣構件露出至外部之作業時,若利用輔具切除被覆於容易確保作業空間之外側區域之保護層,則僅殘留以較小之剝離強度被覆於內側區域之保護層。因此,可容易地將保護層自絕緣構件剝離。藉此,於保護層中,即便被覆於絕緣構件之內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相當小,例如即便為可用手作業剝離之程度之剝離強度,由於被覆於絕緣構件之外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較大,故而可一面維持液體檢測構件之相對於機械負載之可靠性一面容易地進行剝離作業。 又,本發明之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之特徵在於:其係一併設置於纜線之外覆內側之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且具有:絕緣構件,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複數個線狀之電極構件,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上述絕緣構件,且相互電性分離;及保護層,其可剝離地被覆上述絕緣構件及上述電極構件。 根據上述構成,於絕緣構件之被保護層被覆之部位,保護層阻止液體向絕緣構件滲入,因此,只要保護層正常地存在,則絕緣構件不會發揮導電性。因此,於此情形時,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成為主要檢測絕緣構件之已剝離保護層之部位之液體滲入之構成。藉此,例如僅對可能會因液體滲入而導致產生重大故障等之必須進行監視之監視部位將保護層剝離,藉此於監視部位以外,只要未於纜線產生使保護層破損之程度之較大之破損,則可不檢測液體之滲入。如此,藉由於監視部位及監視部位以外使滲入液體之檢測感度不同,可抑制進行不必要之纜線之更換或修理。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中,亦可為上述絕緣構件形成為片狀,於上述絕緣構件之表面,上述電極構件彼此相互並行地配置,上述保護層相對於上述絕緣構件中之上述電極構件間之內側區域、及除上述內側區域及上述電極構件之配置區域以外之外側區域之剝離強度為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外側區域相較於內側區域而保護層更難以剝離,故而液體檢測構件相對於來自外部之負載較強,從而可提高纜線之可靠性。又,於進行將保護層剝離而使絕緣構件露出至外部之作業時,若利用輔具將被覆於易於確保作業空間之外側區域之保護層切除,則僅殘留以較小之剝離強度被覆於內側區域之保護層。因此,可容易地將保護層自絕緣構件剝離。藉此,於保護層中,即便被覆於絕緣構件之內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相當小,例如即便為可用手作業剝離之程度之剝離強度,由於被覆於絕緣構件之外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較大,故而可一面維持液體檢測構件之相對於機械負載之可靠性,一面容易地進行剝離作業。 又,於本發明之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中,亦可為上述保護層具有片狀之保護片、及接著於上述絕緣構件之接著層,上述絕緣構件之相對於上述接著層之每單位面積之接觸面積係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根據上述構成,可藉由絕緣構件之相對於接著層之每單位面積之接觸面積之大小,而於保護層之被覆於絕緣構件之外側區域之部位及被覆於內側區域之部位使其剝離強度變化。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能夠以較高之可靠性檢測滲入至纜線之外覆內側之液體,並且能夠容易地調整液體之檢測感度。
(第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將本發明之纜線應用於在送電線路、配電線路、配線線路等中使用之電力纜線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纜線並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之纜線例如亦可應用於電話用纜線、光纖纜線、同軸纜線、海底光纜等通信纜線、或電氣機器配線或電子・通信機器配線之機器用纜線等各種纜線。 (纜線)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纜線1為圓柱形狀,且具有纜線芯2、與纜線芯2一併設置之液體檢測構件5、及被覆纜線芯2及液體檢測構件5之外覆6。 液體檢測構件5具有:絕緣構件14,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及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2個)電極構件15a、15b,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絕緣構件14之同一面上,且相互電性分離。該液體檢測構件5以藉由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液體接觸於絕緣構件14而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變化的方式構成。 又,電極構件15a、15b連接於下述之測量裝置7。測量裝置7測量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且基於所測量之電阻值而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為「滲入狀態」及「非滲入狀態」之哪一者。 此處,「液體」係成為液體檢測構件5之檢測對象之液狀物,只要為液狀物,則並不受材質或物性限定。液狀物意味著具有含浸・積液於絕緣構件14之程度之流動性。作為「液體」之種類,除海水、純水、及含有雜質之水以外,亦可為酸、鹼、油、有機溶劑等有機物。又,「液體」之物性只要為於使用纜線1之環境溫度下液狀化之物質即可。 所謂「非滲入狀態」係絕緣構件14未發揮導電性之狀態。所謂「滲入狀態」係絕緣構件14發揮導電性之狀態。即,「滲入狀態」係如下狀態,即,藉由液體與絕緣構件14接觸而絕緣構件14發揮導電性,電極構件15a、15b間藉由絕緣構件14而電性連接。因此,絕緣構件14之電阻值為「滲入狀態」之情形小於「非滲入狀態」之情形之電阻值。藉此,測量裝置7能夠藉由測量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而判別「滲入狀態」及「非滲入狀態」。 再者,於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為非滲入狀態之情形時,表示纜線1未產生必須更換或修理之異常。另一方面,於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為滲入狀態之情形時,表示纜線1產生必須更換或修理之異常。測量裝置7藉由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而亦可判別纜線1之上述異常之有無。 (纜線:纜線芯) 其次,對纜線1之各構成要素詳細地進行說明。纜線芯2係配置於外覆6之內側之纜線1之主要部分,且至少包含一個以上之絕緣心線3。該絕緣心線3包含導線3a及絕緣被覆3b,該導線3a包含銅等導體,該絕緣被覆3b被覆導線3a。 以下,作為纜線芯2,以將複數個絕緣心線3絞合而成者為例進行說明,但纜線芯2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纜線芯2亦可為未將複數個絕緣心線3絞合而平行地並列而成者。又,纜線芯2除絕緣心線3以外,亦可包含用以保持複數個絕緣心線3之相互之位置之間隔件等介置於絕緣心線3間之介隔物、或捲繞於絕緣心線3之外周之帶件。 纜線芯2之前端部(開始端或終止端)連接於用以連接纜線芯2與其他電力機器等之連接器8。此時,於纜線芯2之與連接器8連接之前端部,絕緣心線3之導線3a被剝去絕緣被覆3b而露出。又,纜線芯2之前端部及連接器8為了防止來自外部之衝擊等而收納於盒體9。再者,於盒體9形成有能夠供纜線1插通之貫通孔(未圖示),於該貫通孔與纜線1之間設置有用以防止液體向盒體9內滲入之密封材料。 (纜線:外覆) 外覆6係將纜線芯2與液體檢測構件5被覆為液密狀態之圓筒狀之被覆構件(外鞘)。該外覆6係以纜線芯2之機械防護、化學防護、防水等為目的而設置。作為外覆6之素材例如可採用聚氯乙烯組合物、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組合物等各種樹脂材料。 (纜線:液體檢測構件) 液體檢測構件5係作為檢測因外覆6之破損等而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液體的液體檢測感測器發揮功能之構件。以下,對液體檢測構件5之各構成要素詳細地進行說明。 (纜線:液體檢測構件:絕緣構件) 絕緣構件14係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之構件。即,絕緣構件14於未含浸液體之情形時為高電阻值之絕緣狀態,於與液體接觸之情形時藉由較小之電阻值而成為導電狀態。因此,於絕緣構件14中未含浸液體之情形時,電極構件15a、15b成為未相互電性連接之狀態。又,電極構件15a、15b於絕緣構件14與液體接觸之情形時,成為藉由該絕緣構件14而電性連接之狀態。再者,絕緣構件14之「高電阻值」為了於測量裝置7能夠判別「滲入狀態」與「非滲入狀態」而設定為較空氣之電阻值小之電阻值。 絕緣構件14係長條之片狀之構件,且具有可撓性。絕緣構件14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並且具有吸收及保持液體之吸液・保持構造。即,絕緣構件14構成為藉由液體之滲透而整體自絕緣性變化為導電性。 絕緣構件14所具備之「吸液・保持構造」只要為滲透作為檢測對象物之液體之構造,則並不受材質或形狀限定。例如,例示不織布構造、具有連續氣泡等之多孔性構造、於無孔性材料形成有1個以上之孔之構造、於無孔性材料形成有1個以上之狹縫之構造。於絕緣構件14為不織布或紙之情形時,即便為微量之液體亦會藉由毛細管現象而滲透於絕緣構件14,從而使絕緣構件14自絕緣狀態變化為導電狀態,因此,可作為較高之檢測精度之液體檢測構件5。 絕緣構件14之材質只要為於與液體非接觸時具有高電阻值之材質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於絕緣構件14使用不織布、紙等。 具體而言,作為絕緣構件14之材質例示布(棉、麻等)或紙等植物纖維(纖維素纖維)、化學纖維(嫘縈、銅氨等)、陶瓷、工程塑膠、多孔質素材(海綿等)。作為工程塑膠,可列舉聚丙烯、交聯聚乙烯、聚酯、聚苯并咪唑、芳族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亞胺醯胺、聚醚醯亞胺、聚苯硫醚(PPS)、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 更具體而言,可將包含Unitika股份公司製造(註冊商標:MARIX)之聚酯樹脂之不織布用於絕緣構件14。該不織布因接著聚酯纖維之樹脂為水溶性之丙烯酸樹脂,因此具有親水性。再者,上述不織布之製造法為紡黏法。於不織布產品編號為#20507WTD中,單位面積重量為50 g/m2 ,平均厚度為155 μm。於不織布產品編號#20604FLD中,單位面積重量為60 g/m2 ,平均厚度為150 μm。於不織布產品編號#10606WTD中,單位面積重量為60 g/m2 ,平均厚度為215 μm(具有蓬鬆性)。 絕緣構件14之厚度較佳為10~500 μm。又,絕緣構件14較佳為相對於作為檢測對象物之液體具有親液性。例如,若設為檢測對象之液體為水,則較佳為親水性。若為具有親液性之構成,則即便為微量之液體亦會滲透至絕緣構件14內而使絕緣構件14自絕緣狀態變化為導電狀態。因此,即便為微量之液體亦可檢測,並且可縮短至檢測到液體為止之時間。 再者,絕緣構件14可為材質本身具有親液性者,亦可為於疏液性之材質之表面形成有親液性之層者。例如,絕緣構件14亦可於吸液・保持構造之與液體之接觸部分之至少一部分附著有相對於液體具有界面活性之界面活性劑。於此情形時,可藉由根據檢測對象之液體種類區別使用界面活性劑之種類,而形成能夠選擇水、油等檢測對象之液體檢測構件5。 進而,絕緣構件14亦可附著有溶解於液體中而離子化之溶解材料(無機鹽類:氯化鈉、硫酸鈉、氯化鈣、氫氧化鎂等)。於此情形時,即便為液體本身無導電性之液體(純水、油等),藉由該液體而離子化之溶解材料亦可使絕緣構件14變化為導電性。 (纜線:液體檢測構件:電極構件) 如圖2所示,電極構件15a、15b為線狀之形狀,且以接觸狀態設置於絕緣構件14之同一面上。該電極構件15a、15b各自之一端露出至外部,且連接於測量裝置7之下述之連接器構件71a、71b。電極構件15a、15b於絕緣構件14之表面沿著該絕緣構件14之長度方向相互並行地配置。電極構件15a、15b與絕緣構件14可藉由接著而成為接觸狀態,亦可僅藉由抵接而成為接觸狀態。 又,電極構件15a、15b相互隔開特定之間隔而配置。藉此,電極構件15a、15b相互電性分離。所謂特定之間隔係指不會對設置液體檢測構件5之環境之濕度產生反應而錯誤動作之程度之間隔。因此,可並行配置,亦可為梳狀或柵狀等。 且說,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依存於該等電極構件15a、15b間之距離。因此,藉由變更電極構件15a、15b間之距離,可變更液體檢測構件5之檢測感度。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線狀之電極構件15a、15b配置於絕緣構件14之同一面上,故而相較於將該等電極構件15a、15b配置於絕緣構件14之厚度方向之情形,可較大地改變電極構件15a、15b間之距離。如此一來,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電極構件15a、15b間之距離之設定之自由度較大,故而可容易地調整液體檢測構件5之檢測感度。 又,電極構件15a、15b只要具有導電性則可為任何材質。例如,作為電極構件15a、15b之材料,可使用鎳、銅、銀、錫、金、鈀、鋁、鉻、鈦、及鋅之任一者或包含其等之2種以上之合金等。其中,較佳為鋁或銅等金屬。 又,作為電極構件15a、15b,可採用利用壓延加工所得之金屬箔、利用電解所得之金屬箔(特殊電解銅箔等),又,亦可採用利用真空蒸鍍、濺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法、MO(metal organic,金屬有機)、鍍覆、印刷法等形成之金屬薄膜。又,作為電極構件15a、15b,亦可採用銅漿、銀漿、碳漿等漿材料。 除此以外,電極構件15a、15b亦可設為積層金屬層及導電性接著劑層而成之構成。導電性接著劑層為包含樹脂及導電性粒子之接著劑層。作為樹脂之材料之例,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矽系樹脂、熱塑性彈性體系樹脂、橡膠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 作為導電性粒子之材料之例,有銅粉、銀粉、鎳粉、塗銀銅粉(Ag coated Cu粉)、塗金銅粉、塗銀鎳粉(Ag coated Ni粉)、塗金鎳粉,該等金屬粉可利用水霧化法、羰化法等製作。又,除上述以外,亦可使用將樹脂被覆於金屬粉之粒子、將金屬粉被覆於樹脂之粒子。再者,導電性粒子較佳為塗銀銅粉、或塗銀鎳粉。其理由在於,可利用便宜之材料獲得導電性提昇之導電性粒子。 (纜線:液體檢測構件之配置態樣) 如上述般構成之液體檢測構件5呈螺旋狀捲繞於纜線芯2之周圍。 且說,於將液體檢測構件5沿纜線1(纜線芯2)之長度方向(延伸方向)平行地配置之情形時,電極構件15a、15b亦與纜線1之長度方向平行。此時,於外覆6破損而液體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且該滲入之液體向纜線1之圓周方向擴散之情形時,因液體與電極構件15a、15b間之絕緣構件14接觸而使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變化。另一方面,於滲入之液體僅沿纜線1之長度方向擴散之情形時,有可能液體未與電極構件15a、15b間之絕緣構件14接觸而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未變化。因此,於將液體檢測構件5沿纜線芯2之長度方向平行地配置之情形時,其檢測精度變低。 相對於此,於如本實施形態般將液體檢測構件5呈螺旋狀捲繞於纜線芯2之情形時,電極構件15a、15b與纜線1之長度方向及圓周方向之任一者均交叉。因此,於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液體向纜線1之長度方向及纜線1之圓周方向之任一者擴散之情形時,液體均與電極構件15a、15b間之絕緣構件14接觸,因此,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會確實地變化。其結果為,可使液體檢測構件5之檢測精度提昇。 又,若將液體檢測構件5呈螺旋狀捲繞於該纜線芯2,則於如本實施形態般纜線芯2係將複數根絕緣心線3絞合而成之情形時,可使該絞合之絕緣心線3不散開。即,亦可使液體檢測構件5作為壓繞帶件發揮功能。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捲繞於纜線芯2之液體檢測構件5之捲繞間距以液體檢測構件5之端彼此成為接觸之對接狀態之方式設定。亦即,構成為於將液體檢測構件5捲繞於纜線芯2時,纜線芯2不會露出至外部。 再者,液體檢測構件5之捲繞間距並不限定於此,能以纜線芯2之一部分露出至外部之方式將液體檢測構件5之端相互隔開間隔而捲繞,又,亦能以液體檢測構件5之一部分相互重疊之方式捲繞。又,亦可於纜線芯2之長度方向上之各部位使其捲繞間距彼此不同。又,亦可構成為於纜線1僅於欲提高檢測精度之部位利用液體檢測構件5呈螺旋狀捲繞於纜線芯2之全周,對於其他部位,將液體檢測構件5與纜線芯2之長度方向平行地配置。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檢測構件5具有片狀之外形,藉此,可根據纜線1之用途或構造、設置場所等而選擇性地採用各種液體檢測構件5之一併設置方法。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於絕緣構件14形成有電極構件15a、15b之面成為纜線1之直徑外側之方式配置,但亦能以成為纜線1之直徑內側之方式配置。 (纜線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纜線1可利用先前之各種製造方法製造,以下,對其一例簡單地進行說明。 首先,藉由將包含樹脂組合物之絕緣體擠出覆膜至包含銅等之導體上而製作絕緣心線3。其次,藉由將複數根該絕緣心線3絞合而形成纜線芯2。 然後,使用公知之帶件捲繞機構,一方面使纜線芯2沿其長度方向移行,一方面將液體檢測構件5作為壓繞帶件一面於纜線芯2之圓周方向旋轉一面連續地供給至纜線芯2之外周面上,藉此,將液體檢測構件5呈螺旋狀捲繞於纜線芯2之全周。又,此時,可藉由於液體檢測構件5之外周面擠出成形包含樹脂組合物之外覆6(外鞘)而製造纜線1。 (測量裝置) 其次,對連接於液體檢測構件5之電極構件15a、15b之測量裝置7進行說明。如之前稍微涉及般,測量裝置7係如下裝置,即,用於測量液體檢測構件5中之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並基於其測量結果而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非滲入狀態、及滲入狀態)。 (測量裝置之電性構成) 如圖3所示,測量裝置7具備連接器構件71a、71b、電阻值測量電路72、A/D(analog to digital,類比數位)轉換電路73、運算電路74、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75、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76、通信介面77、及電源電路78。 連接器構件71a、71b分別與液體檢測構件5之電極構件15a、15b之各者連接。電阻值測量電路72藉由來自電源電路78之電力供給而經由連接器構件71a、71b對電極構件15a、15b間施加特定之電壓。然後,電阻值測量電路72藉由電流計(未圖示)測量於電極構件15a、15b間流通之電流,並基於該電流及施加之電壓而算出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電阻值測量電路72將該算出之電阻值以類比信號之形式輸出至A/D轉換電路73。A/D轉換電路73將自電阻值測量電路72輸出之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並輸出至運算電路74。 運算電路74藉由來自電源電路78之電力供給而執行各種程式,並且控制各種致動器之動作。例如,運算電路74藉由執行儲存於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75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76等記憶機構之滲入判別程式,而基於自A/D轉換電路73輸出之表示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之數位信號而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具體而言,於ROM75或RAM76等預先記憶有特定之閾值。而且,運算電路74於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未達閾值之情形時,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為「非滲入狀態」且纜線1未產生異常。另一方面,運算電路74於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為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為「滲入狀態」,且纜線1產生異常而必須進行纜線1之更換・修理等。 又,運算電路74能夠經由通信介面77而將表示纜線1之異常之有無之異常資訊向外部輸出。即,通信介面77係至少能夠資料發送異常資訊之介面。具體而言,運算電路74經由通信介面77而將固有之ID(Identification,識別)資訊與異常資訊一同資料發送。所謂固有之ID資訊係用以個別地識別測量裝置7之資訊。於本實施形態中,測量裝置7將異常資訊向未圖示之監視裝置發送。藉此,監視裝置例如能夠進行異常時之自動應對(例如,自動停止經由纜線芯2之導線3a之電力送電)等。如此一來,可基於ID資訊而特定出資料發送源之測量裝置7。因此,可特定出產生異常之纜線1,因此,只要使ID資訊與設置場所對應即可自遠方監視複數個纜線1。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藉由無線通信而將判別資訊信號向外部輸出,但亦可於測量裝置7進而設置有線用之外部接點輸出作為終端側通信部。藉此,終端側通信部以無線、有線之任一者均可應對。 作為變化例,亦可構成為測量裝置7具有揚聲器或顯示器等報告機構,且能夠藉由該報告機構而對處於測量裝置7之附近之使用者報告纜線1之異常資訊。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外覆6未破損而液體未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情形時,絕緣構件14成為未發揮導電性之狀態。其結果為,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成為高電阻值,測量裝置7可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為「非滲入狀態」,且纜線1未產生異常。另一方面,若外覆6破損而液體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則絕緣構件14成為發揮導電性之狀態。其結果,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成為較小之電阻值,測量裝置7可判別液體檢測構件5之狀態為「滲入狀態」,且纜線1產生異常。如上所述,能夠藉由檢測電極構件15a、15b間之電阻值之較大之變化而以較高之可靠性檢測由外覆6之破損所致之滲水。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為液體檢測構件具有保護層之方面。以下,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部位附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其說明。 如之前所涉及般,於絕緣心線3(纜線芯2)之前端部,自導線3a將絕緣被覆3b剝離而露出導線3a。因此,若液體與該露出之導線3a接觸,則於纜線芯2之複數個導線3a間產生短路,而成為產生重大故障之原因。如上所述,由於纜線芯2之前端部收納於盒體9中,故而通常液體不會與纜線芯2之前端部接觸。然而,因處於盒體9外之外覆6之破損而滲入之液體有可能會沿著纜線芯2之長度方向於外覆6之內側移動而到達至纜線芯2之前端部。除此以外,雖然於盒體9與纜線1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但於該密封材料存在異常之情形時,液體可能會滲入至盒體9內並到達至纜線芯2之前端部。因此,纜線1之前端部係會因滲水而產生重大之部位,且係必須以亦能夠檢測微量之滲水之方式監視之監視部位。 另一方面,於纜線1之中央部,由於在導線3a被覆有絕緣被覆3b,故而即便微量之液體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亦不會產生重大之故障,而可繼續使用纜線1。此處,若使該纜線1之中央部之液體檢測構件5之檢測感度為與纜線1之前端部同樣之檢測感度,則即便於纜線1尚可繼續使用之情形時,測量裝置7亦判別纜線1中產生異常。其結果,有可能會進行不必要之纜線1之更換或修理。 因此,如圖4及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50除具有絕緣構件14、及電極構件15a、15b以外,亦具有2個保護層20、30。保護層20可剝離地將絕緣構件14之形成有電極構件15a、15b之形成面、及電極構件15a、15b被覆為液密狀態。保護層30可剝離地將絕緣構件14之與上述形成面為相反側之面被覆為液密狀態。 保護層20、30係用以阻止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液體前進至絕緣構件14之層。於本實施形態中,保護層20、30係包含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樹脂之無孔性材料。因此,保護層20、30之滲透性較絕緣構件14更低。又,保護層20、30藉由接著劑、熱壓接或熱熔接等而相對於絕緣構件14可剝離地接著。 而且,如圖5所示,於因纜線1之前端部等之滲水而產生重大之故障之監視部位,將保護層20、30自絕緣構件14剝離。藉此,可使液體檢測構件50之監視部位之液體之檢測感度提高。 另一方面,對於纜線1之中央部等除監視部位以外之監視外部位,設為不將保護層20、30剝離而直接被覆絕緣構件14或電極構件15a、15b之狀態。藉此,對於監視外部位,即便液體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只要保護層20、30正常地存在,則絕緣構件14不會因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藉此,可降低液體檢測構件50之監視外部位之液體之檢測感度。 如上所述,藉由於纜線1之監視部位及監視外部位使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之液體之檢測感度不同,可抑制進行不必要之纜線1之更換或修理。 再者,於纜線1中,若事先知道會因滲水而產生重大故障之監視部位之位置、必需之液體檢測構件50之長度、液體檢測構件50之配置態樣(捲繞方法等),則於液體檢測構件50之製造過程中,亦可僅於與監視外部位對應之絕緣構件14之部分被覆保護層20、30。然而,實際上,根據纜線1之設置場所或設置方法,監視部位有可能不同。例如,存在根據纜線1之設置場所或設置方法而必須監視纜線1之中央部分之情形。又,根據捲繞液體檢測構件50之纜線芯2之芯徑、或捲繞間距等,必需之液體檢測構件50之長度亦不同。因此,於液體檢測構件50中,難以事先把握與監視部位對應之部位。除此以外,於液體檢測構件50之製造過程中,於僅於絕緣構件14之一部分被覆有保護層20、30之情形時,使用態樣會受到限定。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液體檢測構件50之製造過程中,將保護層20、30可剝離地被覆於絕緣構件14之整個面。而且,構成為根據纜線芯2之使用態樣,其後僅於與監視部位對應之部分將保護層20、30剝離。 (保護層之剝離強度) 且說,若為了使保護層20、30容易自絕緣構件14剝離而使保護層20、30之剝離強度遍及整個面均勻同樣地變小,則液體檢測構件50成為相對於來自外部之負載較弱者。因此,於監視外部位,保護層20、30可能會意外地自絕緣構件14剝離,因此,纜線1之可靠性降低。 又,若為了使液體檢測構件50成為相對於來自外部之負載為強而使保護層20、30之剝離強度遍及整個面均勻同樣地變大,則於監視部位難以將保護層20、30自絕緣構件14剝離。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將絕緣構件14之整個區域區分為電極構件15a、15b間之內側區域、電極構件15a、15b之配置區域、及除該等區域以外之外側區域。而且,以使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之剝離強度為內側區域小於外側區域之方式構成。 例如,於利用接著劑將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接著之情形時,於外側區域採用接著強度較強之材質之接著劑,於內側區域採用接著強度較弱之材質之接著劑。於利用熱壓接將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壓接之情形時,例如,於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遍及長度方向之全域壓接保護層20、30,另一方面,於絕緣構件14之內側區域,於長度方向隔開特定間隔而壓接保護層20、30。又,於利用熱熔接將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熔接之情形時,例如,於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增高加熱溫度而將保護層20、30熔接,於絕緣構件14之內側區域降低加熱溫度而將保護層20、30熔接。於以上任一方法中,均可使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之剝離強度為內側區域小於外側區域。再者,亦可構成為藉由上述以外之方法使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之剝離強度為內側區域小於外側區域。 藉由以上構成,液體檢測構件50之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相較於內側區域而保護層20、30更難以剝離,因此,液體檢測構件50相對於來自外部之負載較強,從而可提高纜線1之可靠性。 又,於監視部位,於進行將保護層20、30自絕緣構件14剝離而使絕緣構件14露出至外部之剝離作業時,首先,進行利用輔具切除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及保護層20之與該外側區域對應之部位之切除作業。藉此,於監視部位,僅殘留以較小之剝離強度被覆於內側區域之保護層20、30。其結果,可容易地將該監視部位之保護層20、30剝離。除此以外,保護層20、30之利用輔具切除之部位與絕緣構件14之內側區域不同,係被覆於外側區域之保護層,因此,容易確保作業空間,從而可容易地進行作業。 再者,於上述切除作業中,亦可不切除絕緣構件14而僅切除保護層20、30。又,亦可僅切除2個保護層20、30中之任一保護層。又,亦可將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進而區分為電極構件15a、15b側之內區域、及與電極構件15a、15b為相反側之外區域,將保護層20、30之剝離強度構成為內區域小於該外區域。於此情形時,於上述切除作業中,即便未於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與配置區域之交界進行切除,藉由將外側區域之內區域切除,亦可容易地進行該切除作業後之保護層20、30之自絕緣構件14之剝離。 以上,於保護層20、30中,即便被覆於絕緣構件14之內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相當小,例如,即便為可用手作業而剝離之程度之剝離強度,由於被覆於絕緣構件14之外側區域之部位之剝離強度較大,故而亦可維持液體檢測構件50相對於機械負載之強度,並且容易地進行剝離之作業。 (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變化例) 以下,對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變化例進行說明。於圖7所示之液體檢測構件150中,被覆絕緣構件14之兩面之保護層120、130之寬度大於絕緣構件14之寬度。而且,該等保護層120、130之寬度方向之兩端彼此相互接著。藉此,絕緣構件14及電極構件15a、15b藉由保護層120、130而覆蓋全周。其結果,即便液體滲入至外覆6之內側,只要該等保護層120、130正常地存在,則可更確實地降低絕緣構件14因液體接觸而發揮導電性之可能性。其結果,可提昇纜線1之可靠性。 又,作為另一變化例,於圖8所示之液體檢測構件250中,僅絕緣構件214之形成有電極構件15a、15b之單面被覆有保護層220。如此一來,即便於僅於絕緣構件214之單面被覆有保護層220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使將液體檢測構件250以對接狀態捲繞於纜線芯2等之配置態樣最佳化而抑制液體向絕緣構件214之前進。 保護層220具有片狀之保護片220a、及將保護片220a接著於絕緣構件214之接著層220b。於本實施形態中,保護片220a係包含PET等樹脂之無孔性之片,滲透性較絕緣構件214更低。接著層220b由丙烯酸系樹脂、矽系樹脂、熱塑性彈性體系樹脂、橡膠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樹脂材料構成。 又,於絕緣構件214中,外側區域之表面214a形成為凹凸狀。藉此,外側區域之表面214a相較於內側區域之表面214b而每單位面積之表面積更大。其結果,絕緣構件214之相對於接著層220b之每單位面積之接觸面積為內側區域小於外側區域。藉此,即便不改變相對絕緣構件214之內側區域之接著劑之材質、及相對外側區域之接著劑之材質,而以相同材質之接著劑形成接著層220b整體,於保護層220中,亦可使被覆於絕緣構件214之外側區域之部位較被覆於內側區域之部位而剝離強度更高。 (其他變化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絕緣構件14、214形成為片狀,但並不特別限定於此。例如,如圖9所示之液體檢測構件350般,亦可為形成為圓筒狀之絕緣構件314。於此情形時,電極構件15a、15b亦可沿著絕緣構件314之圓柱軸平行地配置。又,亦可構成為如圖10所示之液體檢測構件450般,電極構件15a、15b呈螺旋狀捲繞於絕緣構件314之周圍。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相對纜線芯設置有1個液體檢測構件,但亦可針對纜線芯之每一絕緣心線而設置液體檢測構件。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使保護層20、30相對於絕緣構件14之剝離強度為內側區域小於外側區域,但亦可遍及絕緣構件14之整個面使剝離強度均勻。 又,如圖11及圖12所示,纜線芯2之前端部亦可連接於防水連接器。以下,對纜線芯2之前端部連接於防水連接器之母連接器50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該母連接器500能夠連接於成對之公連接器550(參照圖13)。 母連接器500具有包含橡膠或彈性體之殼體501。該殼體501於纜線1之前端部藉由模鑄成形而一體形成於該纜線1上。如圖12所示,殼體501具有外殼本體501a、及收容部501b。於外殼本體501a內插入有纜線芯2之複數條絕緣心線3。又,於外殼本體501a之前端部形成有與公連接器550之下述之抵接面551c密接(抵接)的大致矩形狀之抵接面501c。於該抵接面501c上突出配設有與絕緣心線3之個數對應之複數個端子502。該等複數個端子502於抵接面501c上構成2行端子行。端子502各自於外殼本體501a內與絕緣心線3之導線3a電性連接。收容部501b連接於外殼本體501a之抵接面501c之周緣,且能夠收容公連接器550之下述被收容部551b。 如圖13所示,公連接器550具有包含橡膠或彈性體之殼體551。殼體551具有外殼本體551a及被收容部551b。於外殼本體551a內配置有複數條導線(未圖示)。被收容部551b連接於外殼本體551a之前端部,於母連接器500與公連接器550連接時,收容於母連接器500之收容部501b。於該被收容部551b之前端部形成有抵接於母連接器500之抵接面501c的大致矩形狀之抵接面551c。而且,於該抵接面551c形成有供母端子502插入之複數個接觸孔552。該接觸孔552於抵接面551c上排列成2行。於接觸孔552各者配置有與母連接器500之端子502電性連接之端子(未圖示)、及連接於該端子之上述導線。 藉由以上構成,若將母連接器500與公連接器550連接,則母連接器500之端子502與公連接器550之端子電性連接。又,此時,公連接器550之被收容部551b收容於母連接器500之收容部501b,且抵接面501c與抵接面551c密接。藉此,防止液體滲入至母連接器500與公連接器550之間。再者,亦可構成為遍及被收容部551b之全周而設置密封材料,於與母連接器500連接時,藉由該密封材料而將被收容部551b與收容部501b之間密封。 又,上述中,連接纜線1之母連接器500、及連接該母連接器500之公連接器550分別為將端子配置為2行之種類之連接器,但並不限定於該種。例如,亦可為圖14及圖15所示之防水連接器之類型。具體而言,母連接器600之殼體601、及公連接器650之殼體651分別為大致圓筒之形狀。如圖14所示,母連接器600之殼體601具有外殼本體601a、及收容部601b。外殼本體601a之抵接面601c為大致圓狀之形狀,複數個端子602配置為以抵接面601c之圓心為中心之4次旋轉對稱。如圖15所示,公連接器650之殼體651具有外殼本體651a、及被收容部651b。被收容部651b之抵接面651c形成大致圓狀之形狀,複數個接觸孔652配置為以抵接面651c之圓心為中心之4次旋轉對稱。又,構成為於母連接器600與公連接器650連接時,抵接面601c與抵接面651c密接,並且收容部601b之前端與外殼本體651a之前端密接。又,構成為於該外殼本體651a之前端設置有襯墊材653,藉由該襯墊材653而將外殼本體651a與收容部601b之間密封。於以上構成中,亦防止液體滲入至母連接器600與公連接器650之間。 又,作為另一變化例,於將纜線1用作電氣機器配線用之纜線之情形時,如圖16所示,於纜線1之前端部,絕緣心線3之導線3a亦可相對於照明機器等電氣機器700直接連接。 於以上之詳細之說明中,為了使本發明更容易理解而以特徵性之部分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之詳細之說明中記載之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其適用範圍應儘可能地廣地解釋。 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用語及語法係為了準確地說明本發明而使用者,並非為用以限制本發明之解釋而使用者。又,認為若為業者則容易自本說明書中記載之發明之概念推測出本發明之概念所包含之其他構成、系統、方法等。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應看作於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包含均等之構成者。又,為了充分地理解本發明之目的及本發明之效果,較理想的是充分參酌已揭示之文獻等。
1‧‧‧纜線2‧‧‧纜線芯3‧‧‧絕緣心線3a‧‧‧導線3b‧‧‧絕緣被覆5‧‧‧液體檢測構件6‧‧‧外覆7‧‧‧測量裝置8‧‧‧連接器9‧‧‧盒體14‧‧‧絕緣構件15a‧‧‧電極構件15b‧‧‧電極構件20‧‧‧保護層30‧‧‧保護層50‧‧‧液體檢測構件71a‧‧‧連接器構件71b‧‧‧連接器構件72‧‧‧電阻值測量電路73‧‧‧A/D轉換電路74‧‧‧運算電路75‧‧‧ROM76‧‧‧RAM77‧‧‧通信介面78‧‧‧電源電路120‧‧‧保護層130‧‧‧保護層150‧‧‧液體檢測構件214‧‧‧絕緣構件214a‧‧‧外側區域之表面214b‧‧‧內側區域之表面220‧‧‧保護層220a‧‧‧保護片220b‧‧‧接著層250‧‧‧液體檢測構件314‧‧‧絕緣構件350‧‧‧液體檢測構件450‧‧‧液體檢測構件500‧‧‧母連接器501‧‧‧殼體501a‧‧‧外殼本體501b‧‧‧收容部501c‧‧‧抵接面502‧‧‧母端子550‧‧‧公連接器551‧‧‧殼體551a‧‧‧外殼本體551b‧‧‧被收容部551c‧‧‧抵接面552‧‧‧接觸孔600‧‧‧母連接器601‧‧‧殼體601a‧‧‧外殼本體601b‧‧‧收容部601c‧‧‧抵接面602‧‧‧端子650‧‧‧公連接器651‧‧‧殼體651a‧‧‧外殼本體651b‧‧‧被收容部651c‧‧‧抵接面652‧‧‧接觸孔653‧‧‧襯墊材700‧‧‧電氣機器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纜線之概要之說明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液體檢測構件之剖面構造之說明圖。 圖3係表示圖1所示之測量裝置之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剖面構造之說明圖。 圖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纜線與連接器之連接態樣之圖。 圖6係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俯視圖。 圖7係表示變化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剖面構造之說明圖。 圖8係表示變化例之液體檢測構件之剖面構造之說明圖。 圖9係變化例之纜線之立體圖。 圖10係變化例之纜線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纜線與防水連接器之連接關係之說明圖。 圖12係母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3係公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4係變化例之母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5係變化例之公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6係表示纜線與電氣機器之連接關係之說明圖。
1‧‧‧纜線
2‧‧‧纜線芯
3‧‧‧絕緣心線
3a‧‧‧導線
3b‧‧‧絕緣被覆
5‧‧‧液體檢測構件
6‧‧‧外覆
7‧‧‧測量裝置
8‧‧‧連接器
9‧‧‧盒體
14‧‧‧絕緣構件
15a‧‧‧電極構件
15b‧‧‧電極構件

Claims (4)

  1. 一種纜線,其特徵在於具有:纜線芯;液體檢測構件,其與上述纜線芯一併設置;及外覆,其被覆上述纜線芯及上述液體檢測構件;且上述液體檢測構件具有:絕緣構件,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及複數個線狀之電極構件,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上述絕緣構件之同一面上,且相互電性分離;且上述液體檢測構件係如下構成:上述絕緣構件形成為片狀,於上述絕緣構件之表面,上述電極構件彼此相互並行地配置,且具有被覆上述絕緣構件及上述電極構件之保護層,上述保護層相對於上述絕緣構件中之上述電極構件間之內側區域、及除上述內側區域及上述電極構件之配置區域以外之外側區域之各者的剝離強度為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纜線,其中上述液體檢測構件呈螺旋狀配置於上述纜線芯之周圍。
  3. 一種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其特徵在於:其係一併設置於纜線之外覆內側者,且具有: 絕緣構件,其藉由與液體之接觸而發揮導電性;複數個線狀之電極構件,其等以接觸狀態設置於上述絕緣構件,且相互電性分離;及保護層,其可剝離地被覆上述絕緣構件及上述電極構件;且上述絕緣構件形成為片狀,於上述絕緣構件之表面,上述電極構件彼此相互並行地配置,上述保護層相對於上述絕緣構件中之上述電極構件間之內側區域、及除上述內側區域及上述電極構件之配置區域以外之外側區域之各者的剝離強度為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
  4. 如請求項3之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其中上述保護層具有:片狀之保護片;及接著層,其接著於上述絕緣構件;且上述絕緣構件之相對於上述接著層之每單位面積的接觸面積為上述內側區域小於上述外側區域。
TW105132345A 2015-10-06 2016-10-06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TWI7035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922 2015-10-06
JP2015198922A JP6471075B2 (ja) 2015-10-06 2015-10-06 ケーブル及びケーブル用液体検知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665A TW201721665A (zh) 2017-06-16
TWI703586B true TWI703586B (zh) 2020-09-01

Family

ID=5848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345A TWI703586B (zh) 2015-10-06 2016-10-06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1075B2 (zh)
TW (1) TWI703586B (zh)
WO (1) WO2017061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4905B1 (ko) * 2017-05-26 2018-08-02 (주)유민에쓰티 도전성 액체 누설 감지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09968B1 (ko) * 2018-08-06 2019-08-12 아머스 주식회사 성상분리센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6231A (en) * 1980-04-30 1983-05-31 Canada Wire And Cable Limited Cable assembly for detecting the ingress of water inside a cable
JPS59117944U (ja) * 1983-01-31 1984-08-09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漏水検知ケ−ブル
TW200528701A (en) * 2003-12-02 2005-09-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Liquid leakage detector
TW200636222A (en) * 2005-02-10 2006-10-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quid leakage sensor
CN104769423A (zh) * 2012-10-19 2015-07-08 大自达电线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检测装置、其电极连接器、液体检测系统以及液体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6130A (en) * 1980-01-28 1981-08-24 Benkan Plant Kk Detection of liquid leaking part in piping or the like
GB2230631B (en) * 1989-04-04 1993-03-03 Gore & Ass A solvent responsive signal-carrying device
JP2822468B2 (ja) * 1989-08-08 1998-11-11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防水ハウジングの水漏れ検出装置
JP3097627U (ja) * 2003-02-03 2004-02-05 井上 廣 漏水感知線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6231A (en) * 1980-04-30 1983-05-31 Canada Wire And Cable Limited Cable assembly for detecting the ingress of water inside a cable
JPS59117944U (ja) * 1983-01-31 1984-08-09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漏水検知ケ−ブル
TW200528701A (en) * 2003-12-02 2005-09-0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Liquid leakage detector
TW200636222A (en) * 2005-02-10 2006-10-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quid leakage sensor
CN104769423A (zh) * 2012-10-19 2015-07-08 大自达电线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检测装置、其电极连接器、液体检测系统以及液体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665A (zh) 2017-06-16
JP2017072454A (ja) 2017-04-13
JP6471075B2 (ja) 2019-02-13
WO2017061470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8057B2 (ja) 漏れ検出器
RU2363053C1 (ru) Невосстановимый терм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 датчик линейного типа
CN101640081B (zh) 差动传送电缆及包含该差动传送电缆在内的复合电缆
US8256269B2 (en) Aqueous chemical leak detection cable
CA2000439C (en) Sensor assembly
TWI703586B (zh) 纜線及纜線用液體檢測構件
EP2226775A3 (en) Digital linear heat detector with thermocouple heat confirmation
CN110987248B (zh) 一种柔性触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EP2816362B1 (en) Conductivity inspection apparatus
CN111998977A (zh) 一种高灵敏度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115883A1 (en) Aqueous chemical leak detection cable
CN113921201A (zh) 一种复合rfid射频识别测温智能电力电缆及电缆制造方法
CN212229786U (zh) 一种感温探测器线缆
CN213183028U (zh) 一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线缆
CN211087955U (zh) 一种预警电缆
CN210293574U (zh) 新型漏水检测线缆及漏水检测系统
US20220341805A1 (en) Liquid Leakage Detection Line
CN210775593U (zh) 一种绝缘测试片
CN215265008U (zh) 一种多芯测温线缆
CN113096350A (zh) 一种感温探测器线缆
CN215069300U (zh) 电源线和带有电源线检测的保护装置
CN218823007U (zh)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漏检测传感系统
JP3693946B2 (ja) 漏液位置検知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漏液検知システム
JP2012227006A (ja) 浸水検知機能付きケーブル
TWI240795B (en) Liquid check 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