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333B -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333B
TWI702333B TW108125758A TW108125758A TWI702333B TW I702333 B TWI702333 B TW I702333B TW 108125758 A TW108125758 A TW 108125758A TW 108125758 A TW108125758 A TW 108125758A TW I702333 B TWI702333 B TW I7023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ck
handle
fixing plate
door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736A (zh
Inventor
黃蓮溪
林昱丞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5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2333B/zh
Priority to CN201910748485.5A priority patent/CN111305647B/zh
Priority to US16/561,021 priority patent/US11214979B2/en
Priority to CA3057123A priority patent/CA3057123C/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3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73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種鎖具,定義一旋轉軸且安裝於一門板。鎖具包含一固定板、一鎖固件以及一第一把手組。固定板設置於門板之一側,固定板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與固定板本體連接之一突耳,固定板本體包含一卡槽結構,突耳包含一鎖孔。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以將固定板固定於門板。第一把手組組設於固定板,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飾蓋,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飾蓋覆蓋固定板,飾蓋包含對應鎖孔之一開孔。突耳自固定板本體沿著旋轉軸往第一把手組突起,且飾蓋之開孔之一尺寸大於鎖固件之一最大徑向尺寸。

Description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易於安裝及拆卸之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一般門鎖通常包含外側把手組、內側把手組及鎖閂裝置,並通過組合的方式安裝至門板上。鎖閂裝置通常先安裝至門板上,內、外側把手組需於門板兩側與鎖閂裝置對位、連接,而後內、外側把手組互相對位,再使用螺絲將內、外側把手組鎖固連接,然而,在鎖固連接的過程中,使用者需以一手同時扶住內、外側把手組,再使用另一手操作螺絲起子來旋轉螺絲,由於內、外側把手組的位置不易保持,從而影響使用者操作螺絲起子的流暢性,造成安裝上之不便。
此外,為了美觀起見,前述螺絲常隱藏於內側把手組或外側把手組的飾蓋之下,當門鎖故障需要維修或更換時,使用者需先拆卸飾蓋,方可操作螺絲起子旋開螺絲,以將內、外側把手組自門板上拆卸下來。然而,當門鎖需要維修或更換時,通常與購買門鎖的時日間隔一段時間,使用者可能丟失了門鎖的操作手冊,或者,即便有操作手冊,礙於書面呈現的方式有其限制,使用 者可能無法透過操作手冊明瞭如何拆卸飾蓋,而導致使用者自行拆卸門鎖的困難。因此,習用的鎖具有安裝不便及不易拆卸的缺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是提供一種鎖具,鎖具定義一旋轉軸且安裝於一門板,鎖具包含一固定板、一鎖固件以及一第一把手組。固定板設置於門板之一側,固定板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與固定板本體連接之一突耳,固定板本體包含一卡槽結構,突耳包含一鎖孔。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以將固定板固定於門板。第一把手組組設於固定板,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飾蓋,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飾蓋覆蓋固定板,飾蓋包含對應鎖孔之一開孔。突耳自固定板本體沿著旋轉軸往第一把手組突起,且飾蓋之開孔之一尺寸大於鎖固件之一最大徑向尺寸。
依據前述的鎖具,第一把手組可更包含一套盤板以及一帶動板。套盤板設置於飾蓋與固定板之間,套盤板包含一套盤板本體及一擋柱,擋柱自套盤板本體延伸突起,套盤板本體可包含卡合結構及貫孔,貫孔對應鎖孔,且貫孔之一尺寸大於鎖固件之最大徑向尺寸。帶動板相對於旋轉軸可轉動地設置於套盤板本體上,帶動板包含一第一突舌,第一突舌垂直於旋轉軸往外延伸。帶動板可被操作而旋轉,使第一突舌抵靠擋柱以帶動套盤板一同旋轉以使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
依據前述的鎖具,卡槽結構可位於固定板本體的周圍,卡槽結構可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卡合結構可位於套盤板本體的周圍,卡合結構可包含一彈性突起部,藉由彈性突起部由入口部滑經突出部再進入卡持部,而使卡合結構與卡槽結構處於一卡合狀態。
依據前述的鎖具,卡持部可包含一凹槽及一擋板,當卡合結構與卡槽結構卡合時,彈性突起部卡入凹槽且擋板插入彈性突起部與套盤板本體之間。
依據前述的鎖具,飾蓋可更包含一側孔,套盤板本體可更包含一缺口,缺口位於套盤板本體的周圍,且飾蓋之側孔對應套盤板本體之缺口。
依據前述的鎖具,固定板可更包含一導柱,套盤板本體可更包含一導槽,導槽對應導柱,且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導槽。
依據前述的鎖具,卡槽結構可位於固定板本體的周圍,卡槽結構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卡合結構可位於套盤板本體的周圍,卡合結構包含一彈性突起部,導槽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彈性突起部位於入口部時,導柱位於第一端,且當彈性突起部位於卡持部時,導柱位於第二端。
依據前述的鎖具,可更包含一復位件設置於套盤板及帶動板間,復位件用以提供帶動板一復位力。
依據前述的鎖具,帶動板可更包含一第二突舌垂直於旋轉軸往外延 伸,第二突舌與第一突舌沿著旋轉軸具有一間隔距離,用以使第二突舌被鎖固件抵擋。
依據前述的鎖具,可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第二把手組設置於門板之另一側,第二把手組包含一螺孔柱,螺孔柱對應突耳之鎖孔,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並鎖入螺孔柱,而使第二把手組固定於門板。
依據前述的鎖具,卡合結構的數量可至少為二,二相鄰卡合結構間的夾角可為80度至100度,且卡槽結構的數量與卡合結構的數量相同。
依據前述的鎖具,可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第二把手組設置於門板之另一側,其中第二把手組包含一傳動管,第一把手組包含一軸管,第二把手組的傳動管及第一把手組的軸管與帶動板連接。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是提供一種用以將前述之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包含使用一工具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使鎖固件脫離鎖固狀態,以及將第一把手組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自門板卸下。
依據前述的方法,其中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於門板之另一側,前述方法更包含將第二把手組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使第二把手組自門板卸下。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是提供一種將一鎖具安裝於一門板之方 法,其中鎖具包含一固定板及一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包含一卡槽結構,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套盤板、一第一把手及一第一抵頂特徵,套盤板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抵頂特徵,第一把手可轉動地與套盤板連接,第一抵頂特徵同動連接於第一把手。將前述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包含將固定板固定在門板之一側,將套盤板的卡合結構之一位置對應固定板的卡槽結構之一位置,旋轉第一把手使得第一抵頂特徵抵靠第二抵頂特徵,以帶動套盤板一同旋轉,以及將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以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
依據前述的方法,卡槽結構可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卡合結構可包含一彈性突起部,前述將套盤板的卡合結構之位置對應固定板的卡槽結構之位置可包含將彈性突起部對準入口部,以及將第一把手組之套盤板往門板位移,使卡合結構之彈性突起部進入卡槽結構之入口部。
依據前述的方法,前述將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可包含將彈性突起部由入口部滑經突出部進入卡持部。
依據前述的方法,固定板可更包含一導柱,套盤板可更包含導槽,前述將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以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包含使導柱由導槽之一第一端位移至導槽之一第二端。
依據前述的方法,鎖具可更包含一鎖固件,固定板可更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一突耳,突耳自固定板本體往內側延伸,突耳包含一鎖孔,前述將固定板固定在門板之所述側包含將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
依據前述的方法,鎖具可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在門板之另一側,第二把手組可包含一螺孔柱對應鎖孔,前述將固定板固定在門板之所述側可更包含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後鎖入螺孔柱。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是提供一種用以將一鎖具自一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其中鎖具包含一固定板及一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固定於門板之一側且包含一卡槽結構,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套盤板,套盤板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缺口,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缺口位於套盤板的周圍且暴露於外。將前述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包含使用一工具經由缺口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以及將第一把手組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使第一把手組自門板卸下。
依據前述的方法,卡槽結構可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卡合結構可包含一彈性突起部,彈性突起部位於卡持部而使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前述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包含將彈性突起部由卡持部滑經突出部位移至入口部。
依據前述的方法,前述將第一把手組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可包含使彈性突起部離開入口部。
依據前述的方法,固定板可更包含一導柱,套盤板可更包含一導槽,前述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可包含使導柱由導槽之一第二端位移至導槽之一第一端。
依據前述的方法,鎖具可更包含一鎖固件,固定板可更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一突耳,突耳自固定板本體往內側延伸,突耳包含一鎖孔,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以將固定板固定於門板,前述方法可更包含退出鎖固件,以及將固定板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使固定板自門板卸下。
依據前述的方法,鎖具可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在門板之另一側,第二把手組包含一螺孔柱對應鎖孔,鎖固件穿入突耳之鎖孔後鎖入螺孔柱,前述方法可更包含將第二把手組往遠離門板的方向位移,使第二把手組自門板卸下。
本發明之鎖具,藉由飾蓋之開孔之尺寸大於鎖固件之最大徑向尺寸,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而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可自門板卸下,在退出鎖固件前不需先拆卸飾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本發明之鎖具,藉由配置卡合結構與卡槽結構,可不需透過螺絲直接將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固定連接,因而不需在扶住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的同時操作螺絲起子旋轉螺絲,故具有容易安裝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而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可自門板卸下,在退出鎖固件前不需先拆卸飾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藉由旋轉第一把手可使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可不需透過螺絲直接將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固定連接,因而不需在扶住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的同時操作螺絲起子旋轉螺絲,故具 有容易安裝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藉由使用工具經由缺口驅 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即可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而可將第一把手組自門板卸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如下。
10:鎖具
20:門板
21、22:側
23:安裝孔
30、40:工具
100:鎖固件
110:第一把手組
120:第一把手
121:軸管
121a:卡鉤
130:飾蓋
131:開孔
132:側孔
140、540:套盤板
141、541:套盤板本體
142、542:貫孔
143、543:卡合結構
143a、543a:彈性突起部
143b、543b:開口結構
144、544:擋柱
145、545:缺口
146、546:限位柱
171、571:固定板本體
172、572:突耳
173、573:鎖孔
174、574:卡槽結構
175、575:入口部
176、576:突出部
177、577:卡持部
177a、577a:凹槽
177b、577b:擋板
180:鎖閂裝置
181:螺絲
182:傳動孔
183、184:穿孔
185:鎖舌
190:第二把手組
191:傳動管
192:螺孔柱
193:第二把手
578:導柱
547:導槽
547a:第一端
547b:第二端
150:復位件
151:第一腳
152:第二腳
160:帶動板
161:第一突舌
162:第二突舌
163:中心孔
164:卡鉤槽
165:限位槽
165a:第一限位端
165b:第二限位端
170、570:固定板
X:旋轉軸
A:部位
θ:夾角
d1、d2:尺寸
d3:最大徑向尺寸
d4、d5:間隔距離
200、300、400、600、700:方法
210、220、230、240:步驟
310、320:步驟
410、420:步驟
610、620、630、640:步驟
710、720:步驟
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鎖具安裝於門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是第1圖中鎖具安裝於門板的分解示意圖。
第3圖是第1圖中鎖具安裝於門板的另一分解示意圖。
第4圖是第1圖中鎖具安裝於門板的剖視示意圖。
第5圖是第2圖中固定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6圖是第2圖中固定板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7圖是第2圖中套盤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8圖是第2圖中套盤板的前視示意圖。
第9圖是第2圖中帶動板的前視示意圖。
第10圖是第2圖中帶動板的側視示意圖。
第11圖是套盤板、復位件、帶動板以及固定板的第一相對位置示意圖。
第12圖是套盤板、復位件、帶動板以及固定板的第二相對位置示意圖。
第13圖是套盤板、復位件、帶動板以及固定板的第三相對位置示意圖。
第14圖是套盤板、復位件、帶動板以及固定板的第四相對位置示意圖。
第15圖是第14圖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第16圖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17圖是步驟210的操作示意圖。
第18圖是步驟220的操作示意圖。
第19圖是步驟230的操作示意圖。
第20圖是步驟240的操作示意圖。
第21圖是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22圖是步驟310的操作示意圖。
第23圖是步驟320的操作示意圖。
第24圖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25圖是步驟410的操作示意圖。
第26圖是步驟420的操作示意圖。
第27圖是依據本發明更一實施方式的固定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28圖是第27圖中固定板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29圖是對應第27圖中固定板之套盤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30圖是第29圖中套盤板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31圖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32圖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請參照第1圖至第4圖,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鎖具10安裝 於門板2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是第1圖中鎖具10安裝於門板20的分解示意圖, 第3圖是第1圖中鎖具10安裝於門板20的另一分解示意圖,第4圖是第1圖中鎖具10安裝於門板20的剖視示意圖。第1圖至第4圖中,鎖具10定義一旋轉軸X(以鏈線表示於圖中)且安裝於門板20之安裝孔23,鎖具10包含二鎖固件100、第一把手組110、固定板170、鎖閂裝置180以及第二把手組190,第一把手組110及固定板170設置於門板20之一側21,第二把手組190設置於門板20之另一側22,鎖閂裝置180穿入安裝孔23並通過二螺絲181固定於門板20。
請併同參照第5圖及第6圖,第5圖是第2圖中固定板170的立體示意圖,第6圖是第2圖中固定板17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固定板170包含固定板本體171及二突耳172,固定板本體171包含四卡槽結構174,二突耳172與固定板本體171連接,且二突耳172自固定板本體171沿著旋轉軸X往第一把手組110突起,各突耳172包含鎖孔173,藉由鎖固件100穿入突耳172之鎖孔173,以將固定板170固定於門板20。
請參照第2圖及第3圖,第一把手組110包含卡合結構143及飾蓋130,卡合結構143卡合於卡槽結構174,使第一把手組110組設並固定於固定板170,飾蓋130覆蓋固定板170,飾蓋130包含對應鎖孔173之開孔131,如第4圖所示,飾蓋130之開孔131之尺寸d1大於鎖固件100之最大徑向尺寸d3,藉此,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130之開孔131退出鎖固件100,使固定板170不再鎖固於門板20,而使固定板170與組設其上的第一把手組110可自門板20卸下,因此,本發明之鎖具10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此外,如第4圖所示,藉由突耳172自固定板本體171沿著旋轉軸X往第一把手組110突起,可縮短突耳172與飾蓋130之開孔131之中心點(未另標號)的間隔距離d4,有利於直接由飾蓋130之開孔131退出鎖固件100。
詳細來說,第一把手組110包含第一把手120、軸管121、飾蓋130、套盤板140、復位件150、帶動板160,第一把手120與軸管121連接,軸管121與帶動板160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軸管121的卡鉤121a對應卡入帶動板160的卡鉤槽164(參見第9圖),而可將飾蓋130、套盤板140、復位件150固定於第一把手120及帶動板160間而組合成第一把手組110。
飾蓋130更包含二側孔132,側孔132設置於飾蓋130的周圍。
套盤板140設置於飾蓋130與固定板170之間。請併同參照第7圖及第8圖,第7圖是第2圖中套盤板140的立體示意圖,第8圖是第2圖中套盤板140的前視示意圖。套盤板140包含套盤板本體141、二第二抵頂特徵及二限位柱14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抵頂特徵為自套盤板本體141延伸突起的擋柱144,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關於第二抵頂特徵的作用將於下文中詳細說明。限位柱146自套盤板本體141延伸突起且用以將復位件150限位。套盤板本體141包含二貫孔142、四卡合結構143及二缺口145。貫孔142對應鎖孔173以及開孔131,如第4圖所示,貫孔142之尺寸d2大於鎖固件100之最大徑向尺寸d3,藉此,鎖固件100可通過貫孔142而由飾蓋130之開孔131退出。卡合結構143與固定板170之卡槽結構174對應,卡合結構143位於套盤板本體141的周圍且包含彈性突起部143a及開口結構143b。二相鄰卡合結構143間的夾角θ可為80度至100度,詳細來說,當二相鄰卡合結構143間的夾角θ為90度,表示四卡合結構143皆對稱設置,有助於提升卡合穩定性,當二相鄰卡合結構143間的夾角為大於90度且小於或等於100度,或者二相鄰卡合結構143間的夾角為大於或等於80度且小於90度,有助於辨識套盤板140的方向,有助於組裝防呆。缺口145位於套盤板本體141的周圍且與飾蓋 130之側孔132對應,藉此,缺口145可通過側孔132暴露於外。
請參照第2圖及第3圖,復位件150設置於套盤板140與帶動板160間,復位件150用以提供帶動板160一復位力,在此復位件150為一扭簧且包含第一腳151及第二腳152。帶動板160相對於旋轉軸X可轉動地設置於套盤板本體141上。
請併同參照第9圖及第10圖,第9圖是第2圖中帶動板160的前視示意圖,第10圖是第2圖中帶動板160的側視示意圖。帶動板160包含第一抵頂特徵、第二突舌162、中心孔163、四卡鉤槽164以及限位槽165,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抵頂特徵為第一突舌161,帶動板160的第一抵頂特徵用以抵靠套盤板140的第二抵頂特徵,藉由第一抵頂特徵抵靠第二抵頂特徵,當帶動板160被操作旋轉時,可帶動套盤板140一同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抵頂特徵為第一突舌161,第二抵頂特徵為擋柱144,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只要可達到上述作用的結構及配置,皆可作為本發明的第一抵頂特徵及第二抵頂特徵。第一突舌161垂直於旋轉軸X往外延伸,第二突舌162垂直於旋轉軸X往外延伸,如第10圖所示,第二突舌162與第一突舌161沿著旋轉軸X具有間隔距離d5,藉此,當帶動板160被操作旋轉時,第二突舌162可被鎖固件100抵擋。限位槽165用以供復位件150的第一腳151及第二腳152在其中限位移動,限位槽165包含第一限位端165a以及第二限位端165b,當復位件150未蓄積彈力時,第一腳151鄰近第一限位端165a,第二腳152鄰近第二限位端165b。
請參照第6圖,固定板170的卡槽結構174包含彼此相連之入口部175、突出部176及卡持部177,其中卡持部177包含凹槽177a及擋板177b。
請參照第2圖,鎖閂裝置180包含傳動孔182、穿孔183、穿孔184及鎖舌185,在此穿孔183及穿孔184的形狀不同,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穿孔183及穿孔184的形狀可相同。第二把手組190包含傳動管191、二螺孔柱192及第二把手193。傳動管191穿過傳動孔182,二螺孔柱192分別穿過穿孔183及穿孔184。第二把手193與傳動管191同動連接,傳動管191與帶動板160連接,藉由傳動管191穿過鎖閂裝置180的傳動孔182及帶動板160的中心孔163,以及第一把手120通過軸管121的卡鉤121a對應卡入帶動板160的卡鉤槽164,使第一把手120、帶動板160及第二把手193同動連接,亦即轉動第一把手120可使帶動板160及第二把手193一同旋轉,相似地,轉動第二把手193可使帶動板160及第一把手120一同旋轉,此外,轉動第一把手120或第二把手193可驅動鎖閂裝置180的鎖舌185作動。在本實施方式中,螺孔柱192對應突耳172之鎖孔173,鎖固件100穿入突耳172之鎖孔173並鎖入螺孔柱192,而同時將固定板170及第二把手組190固定於門板20,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固定板170及第二把手組190可各自對齊鎖閂裝置180後再以其他固定手段固定於門板20。
藉由上述結構,當帶動板160被操作而旋轉時,可使第一突舌161抵靠擋柱144以帶動套盤板140一同旋轉以使卡合結構143卡入卡槽結構174,而使第一把手組110組設且固定於固定板170。以下配合第11圖至第14圖,詳細說明如何操作帶動板160以使卡合結構143卡入卡槽結構174,為清楚說明,第11圖至第14圖僅繪示出相關元件,即套盤板140、復位件150(僅露出第一腳151及第二腳152)、帶動板160以及固定板170,且將被固定板170擋住的元件(例如套盤板140的貫孔142及擋柱144)用虛線畫出。
首先,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套盤板140,使套盤板140的卡合結構143 對準固定板170之卡槽結構174的入口部175,具體來說,使卡合結構143的彈性突起部143a對準卡槽結構174的入口部175,如第11圖所示,此時將第一把手組110沿著旋轉軸X往門板20的方向位移,而使卡合結構143的彈性突起部143a進入入口部175。
接著,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第一把手120,使帶動板160隨著第一把手120一同旋轉,直到第一突舌161抵靠擋柱144,如第12圖所示,此時復位件150的第一腳151受限位柱146抵擋而固定在同一位置,復位件150的第二腳152被帶動板160之第二限位端165b帶動而旋轉位移,而使復位件150處在蓄積彈力的狀態。
此時,持續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第一把手120,使帶動板160持續隨著第一把手120一同旋轉,由於第一突舌161抵靠擋柱144,使得套盤板140隨著帶動板160一同旋轉,在套盤板140旋轉時,套盤板140之卡合結構143之彈性突起部143a會由入口部175滑經突出部176再進入卡持部177,而使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處於卡合狀態,如第13圖所示。另外,第13圖中,第二突舌162的位置對應套盤板140之貫孔142的位置,即當彈性突起部143a已進入卡持部177而使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處於卡合狀態時,第二突舌162會抵靠鎖固件100(可配合參考第2圖及第3圖中鎖固件100與貫孔142的位置關係),可避免帶動板160及套盤板140被過度旋轉,造成彈性突起部143a脫離卡持部177而解除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的卡合狀態之缺失。
由於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已處於卡合狀態,表示第一把手組110已組設於固定板170上,此時鬆開第一把手120,復位件150釋放彈力,復位 件150的第二腳152逆向旋轉,並藉由第二腳152抵靠帶動板160之第二限位端165b,而使帶動板160受帶動而回復至初始位置,如第14圖所示。
請參照第15圖,其是第14圖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圖。由第15圖可知,當該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卡合時,彈性突起部143a卡入凹槽177a,且擋板177b插入彈性突起部143a與套盤板本體141之間,更具體來說,擋板177b是插入彈性突起部143a與套盤板本體141間的開口結構143b,藉此,可進一步提升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的卡合穩定性。
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復位件150是用以提供帶動板160一復位力,因此,復位件150為選擇性的元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依實際需求,例如為了減輕重量、降低成本等因素,省略復位件150,在省略復位件150的情況下,當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已處於卡合狀態,可直接轉動第一把手120使帶動板160回到初始位置。
請參照第16圖,其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2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200包含步驟210、步驟220、步驟230及步驟240。 請併同參照第17圖至第20圖,第17圖至第20圖分別是步驟210至步驟240的操作示意圖。適用方法200的鎖具包含固定板及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包含卡槽結構,第一把手組包含套盤板、第一把手及第一抵頂特徵,套盤板包含卡合結構及第二抵頂特徵,第一把手可轉動地與套盤板連接,第一抵頂特徵同動連接於第一把手,關於適用方法200之鎖具的元件細節,可參考前述鎖具10中具有相同名稱之元件。方法200可用於將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安裝於門板20,為具體說明,以下係以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及門板20作為例子進行說明,然而,適 用方法200的鎖具並不以此限,且為清楚說明而將飾蓋130予以省略。
步驟210是將固定板170固定在門板20之一側21。如第17圖、第2圖及第5圖所示,透過工具30,例如十字螺絲起子,將鎖固件100穿入突耳172之鎖孔173,可將固定板170固定在門板20。詳細來說,可先將鎖閂裝置180穿入安裝孔23,並以螺絲181將鎖閂裝置180固定於門板20,之後,將第二把手組190對齊鎖閂裝置180,使傳動管191穿入傳動孔182、二螺孔柱192分別穿入穿孔183、184,再將鎖固件100穿入突耳172之鎖孔173後鎖入螺孔柱192,藉此,同時將固定板170及第二把手組190固定在門板20之二側21、22。
步驟220是將套盤板140的卡合結構143之位置對應固定板170的卡槽結構174之位置。如第18圖及第11圖所示,此步驟是使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套盤板140,使卡合結構143的彈性突起部143a對準固定板170的入口部175(卡合結構143及卡槽結構174的位置關係如第11圖所示)後,將第一把手組110之套盤板140往門板20位移,位移方向如第18圖中箭頭所示,而使卡合結構143之彈性突起部143a進入卡槽結構174之入口部175。
步驟230是旋轉第一把手120使得第一抵頂特徵抵靠第二抵頂特徵,以帶動套盤板140一同旋轉。如第19圖及第12圖所示,此步驟是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第一把手120,轉動方向如第19圖中的箭頭所示,使帶動板160隨著第一把手120一同旋轉,直到第一突舌161(在此為第一抵擋特徵)抵靠擋柱144(在此為第二抵擋特徵),如第12圖所示。
步驟240是將卡合結構143卡入卡槽結構174,以使第一把手組110固 定於固定板170上。如第20圖及第13圖所示,此步驟是持續轉動第一把手組110的第一把手120,轉動方向如第20圖中的箭頭所示,使帶動板160持續隨著第一把手120一同旋轉,由於第一突舌161抵靠擋柱144,使得套盤板140隨著帶動板160一同旋轉,在套盤板140旋轉時,套盤板140之卡合結構143之彈性突起部143a由入口部175滑經突出部176進入卡持部177,而使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處於卡合狀態,如第13圖所示,而使第一把手組110固定於固定板170上。
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方法200,藉由旋轉第一把手可使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可不需透過螺絲直接將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固定連接,因而不需在扶住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的同時操作螺絲起子旋轉螺絲,故具有容易安裝的優點。
請參照第21圖,其是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3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300包含步驟310及步驟320。請併同參照第22圖及第23圖,第22圖及23圖分別是步驟310及步驟320的操作示意圖。方法300可用於將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自門板20拆卸下來,為具體說明,以下係以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及門板20作為例子進行說明,第22圖及第23圖亦以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及門板20作為例子。然而,適用方法300的鎖具並不以此限。
步驟310是使用工具30由飾蓋130之開孔131退出鎖固件100,使鎖固件100脫離鎖固狀態。如第22圖所示,可使用工具30,例如十字螺絲起子,由飾蓋130之開孔131退出鎖固件100,使鎖固件100脫離鎖固狀態,詳細來說,是使鎖固件100退出螺孔柱192(參見第2圖)而脫離鎖固狀態。
步驟320是將第一把手組11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第一把手組110與固定板170自門板20卸下。如第23圖及第2圖所示,此步驟是將第一把手組11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位移方向如第23圖中的箭頭所示,由於進行此步驟前並未解除卡合結構143及卡槽結構174的卡合狀態,因此,第一把手組110仍固定於固定板170上,將第一把手組11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會連帶將固定板17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而使第一把手組110與固定板170自門板20卸下。
之後,可進一步將第二把手組19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第二把手組190自門板20卸下。此外,可更進一步退出螺絲181,抽出鎖閂裝置180,而使鎖具10完全自門板20拆卸下來。
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方法300,藉由飾蓋之開孔之尺寸大於鎖固件之最大徑向尺寸,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而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可自門板卸下,在退出鎖固件前不需先拆卸飾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
請參照第24圖,其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4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400包含步驟410及步驟420。請併同參照第25圖及第26圖,第25圖及26圖分別是步驟410及步驟420的操作示意圖。適用方法400的鎖具包含固定板及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固定於門板之一側且包含卡槽結構,第一把手組包含套盤板,套盤板包含卡合結構及缺口,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缺口位於套盤板的周圍且暴露於外, 關於適用方法400之鎖具的元件細節,可參考前述鎖具10中具有相同名稱之元件。方法400可用於將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自門板20拆卸下來,為具體說明,以下係以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及門板20作為例子進行說明,第25圖及第26圖亦以第1圖至第15圖中的鎖具10及門板20作為例子。然而,適用方法400的鎖具並不以此限。
步驟410是使用工具40經由缺口145驅動套盤板140相對固定板170旋轉,使卡合結構143脫離卡槽結構174。如第25圖及第2圖所示,可使用工具40,例如一字型螺絲起子,通過飾蓋130之側孔132,經由套盤板140之缺口145驅動套盤板140相對固定板170旋轉,旋轉方向如第25圖中弧形箭頭所示,使卡合結構143脫離卡槽結構174。詳細來說,步驟410是使卡合結構143與卡槽結構174的關係由第13圖的狀態回到第11圖的狀態,亦即使彈性突起部143a由卡持部177滑經突出部176位移至入口部175。
步驟420是將第一把手組11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第一把手組110自門板20卸下。如第26圖及第2圖所示,由於經過步驟410,卡合結構143脫離卡槽結構174而不再處於卡合狀態,因此,第一把手組110不再固定於固定板170上,將第一把手組11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位移方向如第26圖中箭頭所示,可使彈性突起部143a離開入口部175,而使第一把手組110自門板20卸下。
之後,可進一步退出鎖固件100,使固定板170不再固定於門板20上,再將固定板17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固定板170自門板20卸下。此外,可更進一步將第二把手組190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第二把手組190自門板20卸下。並可更進一步退出螺絲181,抽出鎖閂裝置180,而使鎖具10完全自 門板20拆卸下來。
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方法400,藉由使用工具經由缺口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即可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而可將第一把手組自門板卸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
請參照第27圖至第30圖,第27圖是依據本發明更一實施方式的固定板570的立體示意圖,第28圖是第27圖中固定板57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第29圖是對應第27圖中固定板570之套盤板540的立體示意圖,第30圖是第29圖中套盤板54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詳言之,可將第1圖至第15圖中鎖具10的固定板170及套盤板140替換為本實施方式的固定板570及套盤板540,下文中提到固定板570及套盤板540以外的其他元件,在不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可與第1圖至第15圖中鎖具10的其他元件相同。
如第27圖及第28圖所示,固定板570包含固定板本體571、二突耳572及二導柱578,二突耳572與固定板本體571連接,且二突耳572自固定板本體571沿著旋轉軸往第一把手組突起,各突耳572包含鎖孔573,導柱578自固定板本體571延伸突起,固定板本體571包含四卡槽結構574,卡槽結構574位於固定板本體571的周圍,卡槽結構574包含彼此相連之入口部575、突出部576及卡持部577,卡持部577包含凹槽577a及擋板577b。在不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固定板570的其他細節可與前述固定板170相同。
如第29圖及第30圖所示,套盤板540包含套盤板本體541、二第二抵頂特徵及二限位柱54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抵頂特徵為自套盤板本體541延 伸突起的擋柱544,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限位柱546自套盤板本體541延伸突起且用以將復位件限位。套盤板本體541包含二貫孔542、四卡合結構543、二缺口545及二導槽547,在本實施方式中,二導槽547的形狀不相同,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二導槽547的形狀可相同。卡合結構543與固定板570之卡槽結構574對應,卡合結構543位於套盤板本體541的周圍且包含彈性突起部543a及開口結構543b。在本實施方式中,二相鄰卡合結構543間的夾角θ為90度(參見第8圖),藉此,四卡合結構543皆對稱設置,有助於提升卡合穩定性。 導槽547對應導柱578,且導柱578可滑動地設置於導槽547,導槽547具有第一端547a及第二端547b,當彈性突起部543a位於入口部575時,導柱578位於第一端547a,當彈性突起部543a位於卡持部577時,導柱578位於第二端547b,藉此,導槽547可提供進一步的限位功能,有利於固定板570與套盤板540的對齊,且當以帶動板帶動套盤板540旋轉使卡合結構543與卡槽結構574卡合時,可避免套盤板540被過度旋轉,而使彈性突起部543a脫離卡持部577而解除卡合結構543與卡槽結構574的卡合狀態。在不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套盤板540的其他細節可與前述套盤板14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請參照第31圖,其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6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600包含步驟610、步驟620、步驟630及步驟640。 適用方法600的鎖具包含固定板及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包含卡槽結構及導柱,第一把手組包含套盤板、第一把手及第一抵頂特徵,套盤板包含卡合結構、第二抵頂特徵及導槽,第一把手可轉動地與套盤板連接,第一抵頂特徵同動連接於第一把手。方法600可用於將包含第27圖、第28圖之固定板570及第29圖、第30圖之套盤板540之鎖具安裝於門板20,為具體說明,以下係以包含第27圖、第28圖之固定板570及第29圖、第30圖之套盤板540之鎖具及門板20作為例子進行說 明,然而,適用方法600的鎖具並不以此限,此外,下文中固定板570及套盤板540以外的元件細節,可參考前述鎖具10中具有相同名稱之元件。
步驟610是將固定板570固定在門板20之一側21。關於步驟610可參考步驟210,在此不另贅述。
步驟620是將套盤板540的卡合結構543之位置對應固定板570的卡槽結構574之位置。此時,導柱578位於導槽547之第一端547a,關於步驟620的其他細節可參考步驟220,在此不另贅述。
步驟630是旋轉第一把手使得第一抵頂特徵抵靠第二抵頂特徵,以帶動套盤板540一同旋轉。關於步驟630可參考步驟230,在此不另贅述。
步驟640是將卡合結構543卡入卡槽結構574,以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570上,並使導柱578由導槽547之第一端547a位移至導槽547之第二端547b。詳細來說,當套盤板540之卡合結構543之彈性突起部543a由入口部575滑經突出部576進入卡持部577時,導柱578由導槽547之第一端547a位移至導槽547之第二端547b。
關於方法600的其他細節,在不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可與方法20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請參照第32圖,其是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7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700包含步驟710及步驟720。適用方法700的 鎖具包含固定板及第一把手組,固定板固定於門板之一側且包含卡槽結構及導柱,第一把手組包含套盤板,套盤板包含卡合結構、缺口及導槽,卡合結構卡合於卡槽結構,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缺口位於套盤板的周圍且暴露於外。方法700可用於將包含第27圖、第28圖之固定板570及第29圖、第30圖之套盤板540之鎖具自門板20拆卸下來,為具體說明,以下係以包含第27圖、第28圖之固定板570及第29圖、第30圖之套盤板540之鎖具及門板20作為例子進行說明,然而,適用方法700的鎖具並不以此限,此外,下文中固定板570及套盤板540以外的元件細節,可參考前述鎖具10中具有相同名稱之元件。
步驟710是使用工具經由缺口545驅動套盤板540相對固定板570旋轉,使卡合結構543脫離卡槽結構574,且使導柱578由導槽547之第二端547b位移至導槽547之第一端547a。關於步驟710的其他細節可與步驟41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步驟720是將第一把手組往遠離門板20的方向位移,使第一把手組自門板20卸下。關於步驟720的其他細節可與步驟42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關於方法700的其他細節,在不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可與方法400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另外,包含第27圖、第28圖之固定板570及第29圖、第30圖之套盤板540之鎖具,亦適用方法300將其自門板20拆卸下來,在此不另贅述。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鎖具,係以圓把手形式的鎖具(即第一把手及第二 把手為圓形或近似圓形)作為例示,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可採用其他形狀,例如可為一字形把手(亦可稱為平把手)。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鎖具,鎖固件的數量為二,且開孔、貫孔、突耳、鎖孔、螺孔柱的數量係對應鎖固件的數量,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依實際需求調整鎖固件的數量,並將開孔、貫孔、突耳、鎖孔、螺孔柱的數量相應調整,例如,鎖固件的數量可僅為一,亦可達到將固定板固定於門板的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鎖具,缺口的數量為二,側孔的數量係對應缺口的數量,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依實際需求調整缺口的數量,並將側孔的數量相應調整,例如,缺口的數量可僅為一,亦可達到使用工具經由缺口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而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以將第一把手組自門板卸下的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鎖具,卡合結構的數量為四,且卡槽結構的數量係對應卡合結構的數量,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卡合結構的數量,並將卡槽結構的數量相應調整,例如,卡合結構的數量可僅為一,亦可達到卡合結構與卡槽結構卡合,而使第一把手組固定於固定板上的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鎖具,擋柱的數量為二,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於實作上,僅需單一擋柱即可與第一突舌產生抵頂,使帶動板被操作旋轉時,套盤板可受帶動板帶動而旋轉。
在本發明中,第一、第二僅用於命名,並無隱含順序、優劣或其他 意義。
相較先前技術,本發明之鎖具,藉由飾蓋之開孔之尺寸大於鎖固件之最大徑向尺寸,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而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可自門板卸下,在退出鎖固件前不需先拆卸飾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本發明之鎖具,藉由配置卡合結構與卡槽結構,可不需透過螺絲直接將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固定連接,因而不需在扶住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的同時操作螺絲起子旋轉螺絲,故具有容易安裝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可使用工具直接由飾蓋之開孔退出鎖固件,而使第一把手組與固定板可自門板卸下,在退出鎖固件前不需先拆卸飾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安裝於門板之方法,藉由旋轉第一把手可使卡合結構卡入卡槽結構,可不需透過螺絲直接將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固定連接,因而不需在扶住第一把手組及第二把手組的同時操作螺絲起子旋轉螺絲,故具有容易安裝的優點。
本發明之將鎖具自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藉由使用工具經由缺口驅動套盤板相對固定板旋轉,即可使卡合結構脫離卡槽結構,而可將第一把手組自門板卸下,故具有容易拆卸的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 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鎖具
20:門板
21、22:側
23:安裝孔
100:鎖固件
110:第一把手組
120:第一把手
121:軸管
121a:卡鉤
130:飾蓋
131:開孔
132:側孔
140:套盤板
141:套盤板本體
142:貫孔
143:卡合結構
145:缺口
150:復位件
151:第一腳
152:第二腳
160:帶動板
161:第一突舌
162:第二突舌
165:限位槽
170:固定板
171:固定板本體
174:卡槽結構
180:鎖閂裝置
181:螺絲
182:傳動孔
183、184:穿孔
185:鎖舌
190:第二把手組
191:傳動管
192:螺孔柱
193:第二把手
X:旋轉軸

Claims (25)

  1. 一種鎖具,定義一旋轉軸且安裝於一門板,該鎖具包含:一固定板,設置於該門板之一側,該固定板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與該固定板本體連接之一突耳,該固定板本體包含一卡槽結構,該卡槽結構位於該固定板本體的周圍,該卡槽結構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該突耳包含一鎖孔;一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以將該固定板固定於該門板;以及一第一把手組,組設於該固定板,該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卡合結構,卡合於該卡槽結構,使該第一把手組固定於該固定板,該卡合結構包含一彈性突起部,藉由該彈性突起部由該入口部滑經該突出部再進入該卡持部,而使該卡合結構與該卡槽結構處於一卡合狀態;及一飾蓋,覆蓋該固定板,該飾蓋包含對應該鎖孔之一開孔;其中,該突耳自該固定板本體沿著該旋轉軸往該第一把手組突起,且該飾蓋之該開孔之一尺寸大於該鎖固件之一最大徑向尺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具,其中該第一把手組更包含:一套盤板,設置於該飾蓋與該固定板之間,該套盤板包含一套盤板本體及一擋柱,該擋柱自該套盤板本體延伸突起,該套盤板本體包含該卡合結構及一貫孔,該貫孔對應該鎖孔,且該貫孔之一尺寸大於該鎖固件之該最大徑向尺寸;以及一帶動板,相對於該旋轉軸可轉動地設置於該套盤板本體上,該帶動板包含一第一突舌,該第一突舌垂直於該旋轉軸往外延伸;其中,該帶動板可被操作而旋轉,使該第一突舌抵靠該擋柱以帶動該套盤 板一同旋轉以使該卡合結構卡入該卡槽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卡合結構位於該套盤板本體的周圍。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卡持部包含一凹槽及一擋板,當該卡合結構與該卡槽結構卡合時,該彈性突起部卡入該凹槽且該擋板插入該彈性突起部與該套盤板本體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其中該飾蓋更包含一側孔,該套盤板本體更包含一缺口,該缺口位於該套盤板本體的周圍,且該飾蓋之該側孔對應該套盤板本體之該缺口。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固定板更包含一導柱,該套盤板本體更包含一導槽,該導槽對應該導柱,且該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導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卡合結構位於該套盤板本體的周圍,該導槽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該彈性突起部位於該入口部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一端,且當該彈性突起部位於該卡持部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二端。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更包含一復位件設置於該套盤板及該帶動板間,該復位件用以提供該帶動板一復位力。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帶動板更包含一第二突舌垂直於該旋 轉軸往外延伸,該第二突舌與該第一突舌沿著該旋轉軸具有一間隔距離,用以使該第二突舌被該鎖固件抵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於該門板之另一側,其中該第二把手組包含一螺孔柱,該螺孔柱對應該突耳之該鎖孔,該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並鎖入該螺孔柱,而使該第二把手組固定於該門板。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具,其中該卡合結構的數量至少為二,二該相鄰卡合結構間的夾角為80度至100度,且該卡槽結構的數量與該卡合結構的數量相同。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於該門板之另一側,其中該第二把手組包含一傳動管,該第一把手組包含一軸管,該第二把手組的該傳動管及該第一把手組的該軸管與該帶動板連接。
  13. 一種用以將如請求項1所述之鎖具自該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包含:使用一工具由該飾蓋之該開孔退出該鎖固件,使該鎖固件脫離一鎖固狀態;以及將該第一把手組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使該第一把手組與該固定板自該門板卸下。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於該 門板之另一側,該方法更包含:將該第二把手組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使該第二把手組自該門板卸下。
  15. 一種用以將一鎖具安裝於一門板之方法,其中該鎖具包含一固定板及一第一把手組,該固定板包含一卡槽結構,該卡槽結構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該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套盤板、一第一把手及一第一抵頂特徵,該套盤板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第二抵頂特徵,該卡合結構包含一彈性突起部,該第一把手可轉動地與該套盤板連接,該第一抵頂特徵同動連接於該第一把手,該方法包含:將該固定板固定在該門板之一側;將該套盤板的該卡合結構之一位置對應該固定板的該卡槽結構之一位置,包含:將該彈性突起部對準該入口部;及將該第一把手組之該套盤板往該門板位移,使該卡合結構之該彈性突起部進入該卡槽結構之該入口部;旋轉該第一把手使得該第一抵頂特徵抵靠該第二抵頂特徵,以帶動該套盤板一同旋轉;以及將該卡合結構卡入該卡槽結構,以使該第一把手組固定於該固定板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卡合結構卡入該卡槽結構包含:將該彈性突起部由該入口部滑經該突出部進入該卡持部。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固定板更包含一導柱,該套盤板更包含一導槽,將該卡合結構卡入該卡槽結構,以使該第一把手組固定於該 固定板上包含:使該導柱由該導槽之一第一端位移至該導槽之一第二端。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鎖具更包含一鎖固件,該固定板更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一突耳,該突耳自該固定板本體往內側延伸,該突耳包含一鎖孔,將該固定板固定在該門板之該側包含:將該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在該門板之另一側,該第二把手組包含一螺孔柱對應該鎖孔,將該固定板固定在該門板之該側更包含:該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後鎖入該螺孔柱。
  20. 一種用以將一鎖具自一門板拆卸下來之方法,其中該鎖具包含一固定板及一第一把手組,該固定板固定於該門板之一側且包含一卡槽結構,該第一把手組包含一套盤板,該套盤板包含一卡合結構及一缺口,該卡合結構卡合於該卡槽結構,使該第一把手組固定於該固定板上,該缺口位於該套盤板的周圍且暴露於外,該方法包含:使用一工具經由該缺口驅動該套盤板相對該固定板旋轉,使該卡合結構脫離該卡槽結構;以及將該第一把手組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使該第一把手組自該門板卸下。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卡槽結構包含彼此相連之一入口部、一突出部及一卡持部,該卡合結構包含一彈性突起部,該彈性突起部 位於該卡持部而使該卡合結構卡合於該卡槽結構,驅動該套盤板相對該固定板旋轉,使該卡合結構脫離該卡槽結構包含:將該彈性突起部由該卡持部滑經該突出部位移至該入口部。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把手組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包含:使該彈性突起部離開該入口部。
  23.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固定板更包含一導柱,該套盤板更包含一導槽,驅動該套盤板相對該固定板旋轉,使該卡合結構脫離該卡槽結構包含:使該導柱由該導槽之一第二端位移至該導槽之一第一端。
  24.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鎖具更包含一鎖固件,該固定板更包含一固定板本體及一突耳,該突耳自該固定板本體往內側延伸,該突耳包含一鎖孔,該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以將該固定板固定於該門板,該方法更包含:退出該鎖固件;以及將該固定板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使該固定板自該門板卸下。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鎖具更包含一第二把手組設置在該門板之另一側,該第二把手組包含一螺孔柱對應該鎖孔,該鎖固件穿入該突耳之該鎖孔後鎖入該螺孔柱,該方法更包含:將該第二把手組往遠離該門板的方向位移,使該第二把手組自該門板卸下。
TW108125758A 2018-12-12 2019-07-22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TWI702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758A TWI702333B (zh) 2019-07-22 2019-07-22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CN201910748485.5A CN111305647B (zh) 2018-12-12 2019-08-14 锁具、锁具之拆卸方法及锁具之安装方法
US16/561,021 US11214979B2 (en) 2018-12-12 2019-09-05 Lock, method for dismounting lock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lock
CA3057123A CA3057123C (en) 2018-12-12 2019-09-30 Lock, method for dismounting lock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lo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758A TWI702333B (zh) 2019-07-22 2019-07-22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2333B true TWI702333B (zh) 2020-08-21
TW202104736A TW202104736A (zh) 2021-02-01

Family

ID=7300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758A TWI702333B (zh) 2018-12-12 2019-07-22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233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7889A (en) * 1992-08-13 1994-06-07 Emhart Inc. Front loaded cylinder for door lockset
CN2690515Y (zh) * 2004-03-31 2005-04-06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门把手复位构造
CN202039660U (zh) * 2011-03-24 2011-11-16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的转动座结构
JP2012237121A (ja) * 2011-05-11 2012-12-06 Shibutani:Kk シリンダー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7889A (en) * 1992-08-13 1994-06-07 Emhart Inc. Front loaded cylinder for door lockset
CN2690515Y (zh) * 2004-03-31 2005-04-06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门把手复位构造
CN202039660U (zh) * 2011-03-24 2011-11-16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的转动座结构
JP2012237121A (ja) * 2011-05-11 2012-12-06 Shibutani:Kk シリンダー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736A (zh) 202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72514B2 (ja) ビデオ監視カメラ解除取り外し機構
US20190178006A1 (en) Mortise lock with multi-point latch system
US9476226B2 (en) Lock assembly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lock core
TWI702333B (zh) 鎖具、鎖具之拆卸方法及鎖具之安裝方法
WO2020113915A1 (zh) 一种拉手组件和淋浴房
WO2019204810A1 (en) Quick inst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or locks
US20160208519A1 (en) Dual cam lock apparatus
CN209761012U (zh) 锁具固定结构及锁具
US20020088084A1 (en) Dummy knob
WO2023246456A1 (zh) 快速拆装结构、拓展框、滤镜组件及摄影辅助系统
CN111305647B (zh) 锁具、锁具之拆卸方法及锁具之安装方法
TWI762092B (zh) 電源裝置及伺服器
US6959567B2 (en) Lid device of double-sided auxiliary lock
US7916464B2 (en) Fixture mechanism
US20190211583A1 (en) Mortise lock with multi-point latch system
US5638708A (en) Combination lock with latch bolt
TW202147955A (zh) 伺服器機殼
CN205637928U (zh) 自动锁滚轮触发装置
AU2013100176B4 (en) Push lock
TWI667974B (zh) Fixed buckle set for industrial cabinet rails
CN216742339U (zh) 抽屉门板快速拆卸结构
TWI413479B (zh) 電腦機箱及其解鎖結構
CN215723609U (zh) 格栅滤网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TWI338554B (en) Expansion card latching mechanism
AU2015249051B2 (en) Push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