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1018B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1018B
TWI701018B TW104143234A TW104143234A TWI701018B TW I701018 B TWI701018 B TW I701018B TW 104143234 A TW104143234 A TW 104143234A TW 104143234 A TW104143234 A TW 104143234A TW I701018 B TWI701018 B TW I7010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image
analysis result
analysi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5978A (zh
Inventor
木村奈月
中村雄介
清水晶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01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e.g. skin, hair or nails
    • A61B5/441Skin evaluation, e.g. for skin disorder diagnosis
    • A61B5/442Evaluating sk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elasticity, hardness, texture, wrinkle assess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7Devices for viewing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e.g. camera, magnifying l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electronic clinical trials or questionnai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handling medical images, e.g. DICOM, HL7 or PAC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16H3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for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s, e.g. edit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mining of medical data, e.g. analysing previous cases of other pat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76/00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A61B2576/02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4Bio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88Skin; Derm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關於能直觀並且容易地確認與肌膚狀態之1個項目相關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技術之一態樣之資訊處理裝置包含:獲取部,其係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提示部,其係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本技術可應用於與拍攝肌膚圖像之肌膚測定器一併使用之行動終端。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技術係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尤其係關於能直觀、並且容易地確認關於肌膚狀態之1個項目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有進行藉由拍攝肌膚而得之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而解析肌膚狀態之技術。進行肌膚狀態之測定者將搭載攝像元件之測定器對準被測定者之臉等而進行測定部分之拍攝。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39768號公報
作為肌膚狀態,基於肌膚圖像而針對關於肌膚之細紋狀態、毛孔狀態、斑點狀態、及膚色狀態等各項目之狀態進行解析。進行測定者、或被測定者可選擇欲確認之項目,並確認與選擇之項目相關之解析結果。
例如,毛孔狀態係通常1個項目之解析結果藉由複數個資訊表示,例如,藉由毛孔張開之狀態與毛孔之黑頭之狀態而表示。
假如,於設為個別地顯示表示各者之解析結果之資訊之UI(User Interface)圖像之情形時,難以確認各者之解析結果之關係性等。
本技術係鑒於此種狀況而完成者,其能夠直觀並且容易地確認與肌膚狀態之1個項目相關之複數種解析結果。
本技術之一態樣之資訊處理裝置包含:獲取部,其係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上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提示部,其係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
上述提示部可使上述可視化資訊顯示於用於獲得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肌膚之圖像上。
上述提示部可根據被選擇之肌膚之位置,而顯示表示藉由解析選擇之位置之上述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的上述可視化資訊。
上述提示部可使表示複數種上述可視化資訊之複數個上述圖像同時顯示。
上述提示部可於與肌膚狀態相關之複數個項目中之1個項目之選擇中,顯示表示與選擇中之項目對應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上述提示部於毛孔之項目被選擇之情形時,可顯示表示毛孔張開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與表示毛孔之黑頭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上述提示部於斑點之項目被選擇之情形時,可分別顯示表示種類不同之斑點之上述解析結果的上述可視化資訊。
可進而設置基於上述肌膚之圖像而解析肌膚狀態之解析部。
上述解析部可算出上述肌膚之圖像上之各位置上之肌膚之特定成分之量,並基於上述特定之成分之量而認定上述特定成分之量局部較多之位置,並將表示包含所認定之位置之區域中之上述特定成分之 量之資訊作為上述解析結果而輸出。
於本技術之一態樣中,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上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並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之圖像上。
根據本技術,能直觀、且容易地確認與肌膚狀態之1個項目相關之複數種解析結果。
另,此處所記載之效果並非限定者,亦可為記載於本揭示中之任一效果。
1‧‧‧資訊處理終端
2‧‧‧肌膚測定器
3‧‧‧解析伺服器
4‧‧‧網路
4A‧‧‧中繼裝置
21‧‧‧孔部
31‧‧‧照明部
32‧‧‧筒部
33‧‧‧透鏡
34‧‧‧攝像元件
51‧‧‧顯示器
61‧‧‧標籤
62‧‧‧插圖
62A‧‧‧圖標
62B‧‧‧圖標
62C‧‧‧圖標
63‧‧‧得分
64‧‧‧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65‧‧‧備註
66‧‧‧返回按鈕
67‧‧‧前進按鈕
81‧‧‧圖像
82‧‧‧圖像
83‧‧‧圖像
101‧‧‧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11‧‧‧圖像
121‧‧‧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22‧‧‧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31‧‧‧插圖
141‧‧‧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42‧‧‧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43‧‧‧解析結果顯示圖像
150‧‧‧泛紅量
201‧‧‧控制器
202‧‧‧通信部
211‧‧‧CPU
212‧‧‧ROM
213‧‧‧RAM
214‧‧‧匯流排
215‧‧‧輸出入介面
216‧‧‧照相機
217‧‧‧觸控面板
218‧‧‧記憶體
219‧‧‧通信部
220‧‧‧驅動部
221‧‧‧可移媒體
231‧‧‧肌膚圖像獲取部
232‧‧‧通信控制部
233‧‧‧顯示控制部
234‧‧‧黑色素量
251‧‧‧CPU
252‧‧‧ROM
253‧‧‧RAM
254‧‧‧匯流排
255‧‧‧輸出入介面
256‧‧‧輸入部
257‧‧‧輸出部
258‧‧‧記憶部
259‧‧‧通信部
260‧‧‧驅動器
261‧‧‧可移媒體
271‧‧‧肌膚圖像獲取部
272‧‧‧肌膚解析部
273‧‧‧解析結果獲取部
274‧‧‧提示部
281‧‧‧毛孔解析部
282‧‧‧斑點解析部
291‧‧‧黑斑解析部
292‧‧‧紅斑解析部
301‧‧‧黑色素度算出部
302‧‧‧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
303‧‧‧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
311‧‧‧泛紅度算出部
312‧‧‧泛紅邊緣度算出部
313‧‧‧局部泛紅度算出部
321‧‧‧前處理部
322‧‧‧輝度資訊分離部
323‧‧‧特徵部分解析部
341‧‧‧特徵量算出部
342‧‧‧特徵部分抽取部
Fa‧‧‧肌膚表面
P1‧‧‧位置
P2‧‧‧位置
S1‧‧‧步驟
S2‧‧‧步驟
S11‧‧‧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4‧‧‧步驟
S15‧‧‧步驟
S21‧‧‧步驟
S22‧‧‧步驟
S23‧‧‧步驟
S24‧‧‧步驟
S25‧‧‧步驟
S26‧‧‧步驟
S31‧‧‧步驟
S32‧‧‧步驟
S33‧‧‧步驟
S34‧‧‧步驟
S41‧‧‧步驟
S42‧‧‧步驟
S43‧‧‧步驟
S44‧‧‧步驟
S45‧‧‧步驟
S46‧‧‧步驟
S47‧‧‧步驟
S48‧‧‧步驟
S49‧‧‧步驟
S50‧‧‧步驟
S61‧‧‧步驟
S62‧‧‧步驟
圖1係表示應用本技術之肌膚解析系統之構成例之圖。
圖2A、B係表示肌膚測定器之外觀之圖。
圖3係表示肌膚測定器之內部之構成例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照明部之構成例之圖。
圖5係表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例之圖。
圖6係表示將解析結果顯示圖像放大而表示之圖。
圖7A~C係表示構成圖6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之資訊之圖。
圖8係表示毛孔之張開程度之表現例之圖。
圖9係表示毛孔之黑頭之程度之表現例之圖。
圖10係表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其他例之圖。
圖11係將解析結果表示圖像放大而表示之圖。
圖12A~C係表示構成圖11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之資訊之圖。
圖13係表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之例之圖。
圖14係表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例之圖。
圖15係表示肌膚測定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6係表示資訊處理終端之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7係表示資訊處理終端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8係表示解析伺服器之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9係表示解析伺服器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0係表示斑點解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1係表示圖20之黑斑解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2係表示黑色素之吸光特性之圖。
圖23係表示標準化函數之例之圖。
圖24係表示其他標準化函數之例之圖。
圖25係表示圖20之紅斑解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6係表示血紅蛋白之吸光特性之圖。
圖27係表示標準化函數之例之圖。
圖28係表示其他標準化函數之例之圖。
圖29係表示毛孔解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0係表示圖29之特徵部分解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1係關於資訊處理終端之肌膚圖像發送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2係關於解析伺服器之肌膚狀態解析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3係關於於圖32之步驟S12中進行之斑點解析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4係關於於圖32之步驟S13中進行之毛孔解析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5係關於於圖34之步驟S34中進行之特徵部分抽取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6係關於資訊處理終端之解析結果顯示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 圖。
圖37表示肌膚解析系統之其他構成例之圖。
以下,對用於實施本技術之形態進行說明。說明係按以下之順序進行。
‧第1實施形態(伺服器進行肌膚狀態之解析之例)
1.肌膚解析系統之構成
2.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1例
3.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2例
4.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3例
5.各機器之構成
6.各機器之動作
‧第2實施形態(資訊處理終端進行肌膚狀態之解析之例)
‧變化例
<<第1實施形態>>
<1.肌膚解析系統之構成>
圖1係表示應用本技術之肌膚解析系統之構成例之圖。
圖1之肌膚解析系統包含:資訊處理終端1、肌膚測定器2、及解析伺服器3。資訊處理終端1與解析伺服器3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4連接。資訊處理終端1經由Wi-Fi(登錄商標)路由器等中繼裝置4A而連接於網路4。
資訊處理終端1與肌膚測定器2經由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無線通信而連接。資訊處理終端1與肌膚測定器2亦可經由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電線等之有線之通信而連接。又,亦可設為肌膚測定器2直接連接於網路4,而可於肌膚測定器2與解析伺服器3之間進行通信。
圖1之肌膚解析系統係用於由使用者主要1人測定自身之肌膚狀態,並確認測定結果。使用者既係肌膚狀態之測定者,亦係被測定者。肌膚狀態之測定亦有經由美容人員等第三者進行之情形。
資訊處理終端1係平板型終端。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框體設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顯示器。於顯示器設置有觸控面板。使用者能以手指直接觸碰顯示於顯示器之按鈕等而進行操作。亦可使用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HMD(Head Mounted Display)等其他行動終端作為資訊處理終端1。
資訊處理終端1獲取藉由肌膚測定器2拍攝之肌膚圖像。肌膚圖像係將使用者之臉等特定之位置之皮膚放大而映現之圖像。額頭、臉頰、嘴角等測定要點之肌膚圖像藉由資訊處理終端1而獲取。
不僅係額頭、臉頰、嘴角等狹小範圍,亦可將臉整體設為測定要點。於該情形時,將藉由可拍攝臉整體之照相機拍攝之使用者之臉整體所映現之圖像作為肌膚圖像而藉由資訊處理終端1獲取。
肌膚測定器2係使用者可單手所持之程度之大小之電子機器。於肌膚測定器2設置有攝像元件、體溫感測器等各種感測器。此處,對肌膚測定器2之構成進行簡單說明。
圖2係表示肌膚測定器2之外觀之圖。
如圖2之A所示,肌膚測定器2具有於側視下大致橫長之框體。於自框體之右端之頂部略微偏移之位置形成平面,於該平面,如圖2之B所示,形成大致圓形之孔部21。除肌膚測定器2之框體之孔部21之周圍以外係整體藉由曲面而構成。
於孔部21之裏面,設置有朝向孔部21之外部而照射光之照明部,與接收反射光而進行拍攝之攝像元件等。使用者於測定自身之肌膚狀態時,將孔部21對準測定部分而進行拍攝。
圖3係表示肌膚測定器2之內部之構成例之剖視圖。
肌膚測定器2包含照明部31、筒部32、透鏡33、及攝像元件34。透鏡33與攝像元件34設置於框體內部。照明部31設置於筒部32之內部。
自照明部31照射之光到達肌膚表面Fa。又,藉由肌膚表面Fa反射之光通過透鏡33而到達攝像元件34。此時,若筒部32緊貼於肌膚表面Fa,則可防止自照明部31照射之光漏出至肌膚測定器2之外側。又,可防止進入至肌膚測定器2之內側之光到達攝像元件34。
圖4係表示照明部31之構成例之圖。
照明部31係藉由複數個光源即LED(Light Emitting Diode)1~LEDN配置成環狀而構成。光源之種類並非限定於LED。藉由於各LED適當設置偏光濾光器,而可以改變波長等不同之拍攝條件進行拍攝。
圖1之資訊處理終端1將自具有此種構成之肌膚測定器2獲取之肌膚圖像發送至解析伺服器3,而進行肌膚狀態之解析。對於解析伺服器3發送於不同之拍攝條件下拍攝之複數個肌膚圖像。
解析伺服器3基於自資訊處理終端1發送來之肌膚圖像,而解析使用者之肌膚之狀態。解析伺服器3將表示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之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終端1。例如,進行細紋、毛孔、斑點、膚色等與肌膚狀態相關之複數個項目之解析。解析伺服器3進行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作為解析肌膚狀態之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功能。
資訊處理終端1接收自解析伺服器3發送來之資訊,並將測定結果顯示畫面顯示於顯示器。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係顯示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之畫面。如後述般,亦可設為由資訊處理終端1自身進行肌膚狀態之解析,並顯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
<2.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1例>
圖5係表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例之圖。可適當變更構成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構件之佈局。
圖5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係顯示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顯示器51之畫面。於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左方,顯示與肌膚狀態相關之各項目之標籤即標籤61。標籤61包含標註有「綜合判定」、「細紋」、「毛孔」、「斑點」、「膚色」、「記號」之各文字之標籤。另,包圍標籤61等之虛線係為了說明之方便而附加者,並非實際顯示者。
於圖5之例中,選擇「毛孔」之項目之標籤。圖5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係顯示與「毛孔」之項目相關之解析結果之畫面。
於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中央偏左之位置,顯示朝向正面之人物之臉之插圖62。於插圖62上之額頭之位置顯示圖標62A,於臉頰之位置顯示圖標62B。又,於嘴角之位置顯示圖標62C。圖標62A至圖標62C顯示表示各位置之毛孔狀態之得分。
於圖5之例中,選擇圖標62A,以不同於圖標62B、62C之顏色顯示。於圖5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顯示基於額頭之肌膚圖像而獲取之額頭之毛孔狀態之解析結果。
於肌膚圖像之拍攝時,於顯示器51顯示引導以例如額頭、臉頰、嘴角之順序而拍攝肌膚圖像之畫面。能藉由按照該畫面進行拍攝,而使資訊處理終端1與解析伺服器3認定哪個肌膚圖像係拍攝哪個位置而得之圖像。
於插圖62之上方,顯示表示與毛孔狀態相關之綜合評價之得分63。得分63包含表示得分之指示符與數字。亦可僅顯示表示得分之數字,而不顯示指示符。
於插圖62之右方顯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係同時顯示表示額頭之毛孔之解析結果之複數種資訊的圖像。表示毛孔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藉由1個圖像表示。如後所詳述般,解析 結果表示圖像64表示毛孔張開之解析結果與毛孔之黑頭之解析結果。
另,亦可設為僅將所期望之種類之資訊顯示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而非同時顯示表示解析結果之複數種資訊。例如,於針對每個解析結果之種類而準備用於選擇是否顯示解析結果之確認按鈕,並顯示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下方。使用者能藉由操作確認按鈕,而切換顯示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解析結果之種類。
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上方顯示備註65。備註65係關於額頭之毛孔狀態與保養之方法等之文字資訊。
使用者能藉由操作圖標62A至62C而切換解析結果之顯示。於選擇「毛孔」之項目之圖5之狀態下操作圖標62B之情形時,作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顯示表示臉頰之毛孔張開之解析結果與黑頭之解析結果之圖像。又,於操作圖標62C之情形時,作為解析結果表示圖像64,顯示表示嘴角之毛孔張開之解析結果與黑頭之解析結果之圖像。與切換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顯示相應地,備註65之內容亦進行切換。
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下方顯示返回按鈕66與前進按鈕67。返回按鈕66係欲返回至前面1個項目時操作之按鈕。前進按鈕67係欲前進至後面之項目時操作之按鈕。
此處,關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參照圖6及圖7進行說明。
圖6係將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放大顯示之圖。圖7係將構成圖6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之資訊分開顯示之圖。
圖7之A之圖像81係肌膚圖像。於如圖5所示般選擇額頭作為表示毛孔之狀態之位置之情形時,圖像81成為額頭之肌膚圖像。
圖7之B之圖像82係作為將毛孔張開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可視化資訊之圖像。如圖7之B所示,毛孔係藉由中空之圓形之圖像而表示。又,毛孔之張開程度藉由中空之圓形之大小而表示。
圖8係表示毛孔之張開程度之表現例之圖。
如圖8所示,毛孔之張開程度例如以6階段表示。張開程度越高,作為圖像82越能分配較大圓形之圖像。圖像82之顏色既可為1種顏色,亦可根據張開階段不同而顯示不同顏色。表示毛孔之張開程度之圖像之形狀亦並非限於圓形,亦可為四角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狀。
藉由解析肌膚圖像,而認定毛孔之位置與張開程度,關於例如張開程度為閾值以上之毛孔,使與所認定之張開程度相應之大小之圖像82顯示於所認定之毛孔位置。
圖7之C之圖像83係作為將毛孔之黑頭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可視化資訊之圖像。如圖7之C所示般,毛孔藉由以特定之顏色塗抹之圓形之圖像而表示。又,毛孔之黑頭之程度藉由改變顏色而表示,黑頭之程度藉由改變例如特定之一種顏色之濃度,或改變透過度而表示。亦可設為藉由改變濃度與透過度兩者而表現黑頭之程度。
圖9係表示毛孔之黑頭之程度之表現例之圖。
如圖9所示,毛孔之黑頭之程度例如以6階段表示。黑頭之程度越高,作為圖像83,越分配顏色較濃之圖像,或透過度較低之圖像。另,圖7之C及圖9中之圓之大小表示毛孔之大小。
藉由解析肌膚圖像而認定毛孔位置、大小、及黑頭之程度,關於閾值以上之程度之長黑頭的毛孔,於所認定之毛孔之位置,以所認定之大小顯示與所認定之黑頭之程度相應之顏色之圖像83。
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係藉由於肌膚圖像之圖7之A之圖像81上,顯示將毛孔之張開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圖7之B之圖像82,與將毛孔之黑頭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圖7之C之圖像83而構成。
如此,作為毛孔之解析結果,分別解析毛孔之張開狀態與黑頭之狀態,並同時顯示於相同之圖像上。
資訊處理終端1可顯示大幅張開且長黑頭之狀態、大幅張開而未 長黑頭之狀態、未張開而長黑頭之狀態、及未張開且未長黑頭之狀態該等4種之狀態作為毛孔之狀態。使用者能分別直觀地確認毛孔之張開狀態與黑頭之狀態。
又,由於將表示關於毛孔之複數種解析結果之資訊同時顯示於1個圖像上,故而,與分別顯示各者之資訊之情形相比,使用者能直觀且容易地確認毛孔之狀態。又,使用者能藉由比較各者之資訊,而確認毛孔之張開與黑頭之關係。
因能藉由操作確認按鈕而切換顯示之解析結果,故,使用者能於前後比較等之時,僅選擇欲進行比較之項目。
<3.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2例>
圖10係表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其他例之圖。
圖10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係顯示關於「斑點」之項目之解析結果之畫面。於圖10之例中,選擇標籤61中之「斑點」之項目之標籤。於得分63中顯示有關於斑點之綜合評價。
顯示於插圖62上之圖標62A至62C分別表示額頭、臉頰、嘴角之各位置上之斑點狀態之得分。於圖10之例中,選擇圖標62C,以不同於圖標62A、62B之顏色顯示。於圖10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中,顯示基於嘴角之肌膚圖像獲取之嘴角之斑點狀態之解析結果。亦可設為圖標之選擇/非選擇藉由質感差異、框之大小之差異等其他表現而表示,而非顏色。
於插圖62之右方顯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係同時顯示表示嘴角之斑點之解析結果之複數種資訊之圖像。表示斑點之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藉由1個圖像表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表示紅斑之解析結果與黑斑之解析結果。斑點之種類有例如紅斑與黑斑。
紅斑係部分變紅之斑點。有因粉刺等炎症而產生紅斑之情況。 紅斑之一部分係作為血液中之血紅蛋白量較多之部分而認定。
另一方面,黑斑係部分變茶色之斑點。有因照射紫外線等而過剩地生成黑色素而產生黑斑之情形。黑斑之一部分係作為黑色素量較多之部分而認定。
於選擇「斑點」之項目之圖10之狀態下操作圖標62A之情形時,作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顯示表示額頭之紅斑之解析結果與黑斑之解析結果之圖像。又,於操作圖標62B之情形時,作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顯示表示額頭之紅斑之解析結果與黑斑之解析結果之圖像。與切換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之顯示相應地,關於「斑點」之狀態與保養之方法等之備註65之內容亦進行切換。
此處,關於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參照圖11與圖12進行說明。
圖11係將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放大而表示之圖。圖12係將構成圖11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之資訊分開而顯示之圖。
圖12之A之圖像111係肌膚圖像。於如10所示般,於選擇嘴角作為表示斑點之狀態之位置之情形時,圖像111成為嘴角之肌膚圖像。
圖12之B之圖像係將紅斑之解析結果作為可視化而表示之可視化資訊之圖像。如圖12之B所示般,成為紅斑之原因之血紅蛋白之分佈係藉由紅色等特定之顏色之點之分佈而表示。亦可藉由於區域添加顏色而表示血紅蛋白之分佈,而非表示點之分佈。
亦可設為於藉由於肌膚圖像之拍攝時改變照射之光之強度或波長而測定每種深度下之血紅蛋白之分佈之情形時,各深度下之血紅蛋白之分佈由改變點之對比度而表現。於圖12之B之圖像中,紅色點之對比度之差異(濃淡之差異)表示血紅蛋白所在之深度之差異。點之對比度較高之部分係較多血紅蛋白存在於距表皮較淺之位置之部分,對比度較低之部分係較多血紅蛋白存在於距表皮較深之位置之部分。
圖12之C之圖像係將黑斑之解析結果作為可視化而表示之可視化 資訊之圖像。如圖12之C所示,成為黑斑之原因之黑色素之分佈係藉由藍色等之與表示紅斑之分佈之顏色不同之顏色之點之分佈而表示。亦可藉由於區域添加顏色而表示黑色素之分佈,而非表示點之分佈。
亦可設為於可測定每種深度下之黑色素之分佈之情形時,各深度下之黑色素之分佈由改變點之對比度而表現。於圖12之C之圖像中,藍色之點之對比度之差異表示黑色素所在之深度之差異。
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係藉由於肌膚圖像之12之A之圖像111上,顯示將紅斑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圖12之B之圖像,與將黑斑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圖12之C之圖像而構成。
如此,作為斑點之解析結果,分別解析紅斑之狀態與黑斑之狀態,並同時顯示於相同之圖像上。
由於表示紅斑之狀態與黑斑之狀態等斑點之狀態的複數種資訊同時顯示於1個圖像上,故而,與將各者之資訊分別顯示之情形相比,使用者能直觀且容易地確認斑點之狀態。又,使用者能藉由比較各者之資訊,而確認紅斑與黑斑之關係。
因能藉由操作確認按鈕而切換顯示之解析結果,故,使用者能於前後比較等之時,僅選擇欲進行比較之項目。
<4.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第3例>
雖已對將與「毛孔」或「斑點」等1個項目建立對應之複數種解析結果顯示於1個圖像上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亦可將與複數個項目對應之解析結果彙總於1個圖像上而顯示。
圖13係表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之例之圖。
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21係表示「毛孔」之解析結果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表示「斑點」之解析結果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及圖像122合成而得之圖像。解析結果顯示圖像64、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01、及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22全部係表示相同位置上之肌膚圖像之解 析結果之圖像。
圖像122係表示內部斑點之解析結果之圖像。以特定之顏色之線包圍而表示之範圍成為預測將來會產生斑點之範圍。內部斑點之範圍係解析肌膚圖像,例如獲取黑色素等之存在於較淺處之斑點之範圍與存在於較深處之斑點之範圍之差分,而僅將存在於較深處之斑點之範圍認定為內部斑點之範圍。
如此,藉由將與複數個項目建立對應之解析結果彙總顯示於1個圖像上,而令使用者能彙總確認複數個項目之解析結果。又,使用者能確認毛孔之狀態與斑點之狀態之關係等之項目間之因果關係。
圖14係表示使用將複數個項目之解析結果彙總顯示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例之圖。
圖14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係於選擇例如「綜合判定」之標籤時顯示。
於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大致中央顯示朝正面之人物之臉之插圖131。於插圖131上,將人物之額頭、臉頰、嘴角之各者之位置作為對白框,重疊顯示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41至143。
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41係表示解析額頭之肌膚圖像而得之「毛孔」之解析結果、「斑點」之解析結果、及內部斑點之範圍之解析結果之圖像。
相同地,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42係表示解析臉頰之肌膚圖像而得之「毛孔」之解析結果、「斑點」之解析結果、及內部斑點之範圍之解析結果之圖像。
解析結果顯示圖像143表示解析嘴角之肌膚圖像而得之「毛孔」之解析結果、「斑點」之解析結果、及內部斑點之範圍之解析結果。
如此,藉由將表示複數個部位之複數個項目之解析結果之圖像顯示於相同之畫面,而令使用者能綜合確認臉之各位置上之肌膚狀 態。
另,於選擇圖5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中之「斑點」之項目之情形時,例如,將皮溝之寬度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資訊、將皮丘之寬度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資訊、將皮丘之面積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資訊、及將皮丘之形狀之解析結果可視化而表示之資訊顯示於1個圖像上。於「斑點」之項目中,將皮溝之寬度之解析結果、皮丘之寬度之解析結果、皮丘之面積之解析結果、及皮丘之形狀之解析結果建立對應。
關於實現如以上所述般之顯示之資訊處理終端1與解析伺服器3之處理,參照流程圖於下文進行敍述。
<5.各機器之構成>
5-1.肌膚測定器2之構成
圖15係表示肌膚測定器2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對與圖3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針對重複之說明進行適當省略。
肌膚測定器2包含:照明部31、攝像元件34、控制器201、及通信部202。
照明部31係於肌膚圖像之拍攝時朝肌膚照射可視光。又,照明部31照射使用於黑色素之測定等的特定波長之光。
攝像元件34係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圖像感測器等攝像元件。攝像元件34檢測出照明部31所照射之光之反射光,並進行光電轉換。攝像元件34將藉由進行光電轉換而得之肌膚圖像之資料輸出至控制器201。
控制器201經由通信部202與資訊處理終端1進行通信,例如跟從資訊處理終端1之控制而控制肌膚測定器2之各部位。控制器201將自攝像元件34供給之肌膚圖像之資料自通信部202發送至資訊處理終端1。
通信部202係無線LAN等特定規格之通信模組。通信部202與資訊處理終端1進行通信。通信部202將自資訊處理終端1發送來之資訊輸出至控制器201,並將自控制器201供給之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終端1。
5-2.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
圖16係表示資訊處理終端1之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211、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2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213藉由匯流排214互相連接。
於匯流排214進而連接輸出入介面215。於輸出入介面215,連接顯示器51、照相機216、觸控面板217、記憶體218、通信部219、及驅動器220。
觸控面板217係積層設置於顯示器51。觸控面板217檢測使用者之操作,並將表示操作內容之資訊輸出至CPU211。
記憶體218包含快閃記憶體等。記憶體218記錄自解析伺服器3發送來之表示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之資訊等各種資訊。記錄於記憶體218之資訊由CPU211適當讀取。
通信部219係無線LAN等特定規格之通信模組。通信部219與肌膚測定器2進行通信。又,通信部219連接於中繼裝置4A,與經由網路4而連接之解析伺服器3等之間進行通信。
驅動器220進行記錄於可移媒體221之資料之讀取、及對於可移媒體221之資料之記錄。可移媒體221係安裝於設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插槽之記憶卡、安裝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端子之USB記憶體等記錄媒體。
圖17係表示資訊處理終端1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7所示之功能部中之至少一部分係由圖16之CPU211執行特定 之程式而實現。
如圖17所示,於資訊處理終端1中,實現肌膚圖像獲取部231、通信控制部232、及顯示控制部233。
肌膚圖像獲取部231係於肌膚狀態之測定時,獲取由肌膚測定器2拍攝並於通信部219中接收到之肌膚圖像。例如於每1處之測定部位,獲取改變波長而拍攝之複數個肌膚圖像。肌膚圖像獲取部231將獲取之肌膚圖像輸出至通信控制部232。
通信控制部232控制通信部219,並將自肌膚圖像獲取部231供給之肌膚圖像發送至解析伺服器3。又,通信控制部232接收表示自解析伺服器3發送來之解析結果之資訊。於表示解析結果之資訊中,針對每個「綜合判定」、「細紋」、「毛孔」、「斑點」、「膚色」、「筆記」之項目,包含綜合之得分、每個測定部位之得分、備註之資訊、及解析結果顯示圖像。通信控制部232將表示接收到之解析結果之資訊輸出至顯示控制部233。
顯示控制部233基於自通信控制部232供給之資訊而使測定結果顯示畫面顯示於顯示器51,並將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提示給使用者。又,顯示控制部233根據使用者之操作而切換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顯示。
5-3.解析伺服器3之構成
圖18係表示解析伺服器3之硬體構成例之方塊圖。
CPU251、ROM252、RAM253藉由匯流排254互相連接。匯流排254進而連接於輸出入介面255。
於輸出入介面255連接有鍵盤或滑鼠等輸入部256、顯示器等輸出部257。又,於輸出入介面255,連接有硬盤等記憶部258、及與資訊處理終端1等各種機器之間經由網路4進行通信之通信部259。
於輸出入介面255亦連接有驅動器260。驅動器260進行記錄於可 移媒體261之資料之讀取、及對於可移媒體261之資料之記錄。
圖19係表示解析伺服器3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9所示之功能部中之至少一部分藉由由圖18之CPU251執行特定之程式而實現。
如圖19所示,於解析伺服器3中,實現肌膚圖像獲取部271、肌膚解析部272、解析結果獲取部273、及提示部274。於肌膚解析部272包含毛孔解析部281與斑點解析部282。
肌膚圖像獲取部271控制通信部259,並獲取自資訊處理終端1發送來之肌膚圖像。肌膚圖像獲取部271將獲取之肌膚圖像輸出至肌膚解析部272之各部位。
肌膚解析部272之毛孔解析部281進行自肌膚圖像獲取部271供給之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解析毛孔之狀態。毛孔解析部281將例如表示毛孔之張開狀態之資訊與表示毛孔之黑頭之狀態之資訊作為表示毛孔之解析結果之資訊而輸出。
斑點解析部282進行自肌膚圖像獲取部271供給之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解析斑點之狀態。斑點解析部282將例如表示紅斑之狀態之資訊與表示黑斑之狀態之資訊作為表示斑點之解析結果之資訊而輸出。
於肌膚解析部272,進而設置有解析肌膚之細紋之解析部、解析膚色之解析部等各種解析部。
解析結果獲取部273獲取表示自肌膚解析部272之各部位輸出之解析結果的資訊。解析結果獲取部273將獲取之資訊於特定之時序輸出至提示部274。
提示部274基於自解析結果獲取部273供給之資訊而生成表示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的資訊。提示部274控制通信部259而將生成之資訊發送至資訊處理終端1,並將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提示給使用者。
‧關於斑點解析部282
圖20係表示斑點解析部282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斑點解析部282包含黑斑解析部291與紅斑解析部292。自肌膚圖像獲取部271輸出之肌膚圖像分別輸出至黑斑解析部291與紅斑解析部292。
黑斑解析部291進行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解析黑斑之狀態。黑斑解析部291輸出表示解析結果之資訊。
紅斑解析部292進行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解析紅斑之狀態。紅斑解析部292輸出表示解析結果之資訊。
圖21係表示圖20之黑斑解析部291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黑斑解析部291包含:黑色素度算出部301、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及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黑斑解析部291具有檢測肌膚之黑色素成分之功能。
黑色素度算出部301解析肌膚圖像,而求出各位置之黑色素量(黑色素成分之分佈)。如圖22所示,黑色素量表示自位置P1所示之紅色波長區域至位置P2所示之靠近紅外之波長區域之間不斷下降之吸光特性。
黑色素度算出部301利用黑色素之吸光特性,基於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與在近紅外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而求出黑色素量MX(x,y)。黑色素量MX(x,y)藉由下式(1)而表示。
MX(x,y)=AMX.(log(IIR(x,y))-log(IR(x,y)))+BMX‧‧‧(1)
於式(1)中,IIR(x,y)表示在近紅外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之位置(x,y)之亮度(例如R像素值)。IR(x,y)表示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之位置(x,y)之亮度(例如R像素值)。
又,AMX、BMX係用於算出黑色素量之參數。黑色素度算出部301 根據圖23所示之標準化函數,藉由將各位置之黑色素量MX(x,y)標準化為[0,1]之範圍之值而調整黑色素分佈之對比度。黑色素度算出部301將表示黑色素量MX(x,y)之資訊輸出至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將表示標準化後之各位置之黑色素量之值作為黑色素度αMX(x,y)而輸出至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
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基於藉由黑色素度算出部301而求得之各位置之黑色素量MX(x,y)而算出黑色素邊緣度。黑色素邊緣度係表示黑色素之局部性質之值。
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作成表示各位置之黑色素量與其周邊之黑色素量之差分的圖像之邊緣圖像。作為作成邊緣圖像之方法,例如有使用邊緣濾波器之方法。邊緣濾波器係使用於輪廓之檢測之濾波器。將邊緣圖像之各位置之值設為mx_edge(x,y)。
mx_edge(x,y)係黑色素量於較周邊而局部較高部分、或局部較低部分之值變高。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根據圖24所示之標準化函數,將mx_edge(x,y)標準化為[0.1]之範圍之值,並將標準化後之值作為黑色素邊緣度βMX(x,y)輸出至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
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藉由將利用黑色素度算出部301求得之黑色素度αMX(x,y)與利用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求得之黑色素邊緣度βMX(x,y)相乘,而算出局部黑色素度γMX(x,y)。局部黑色素度γMX(x,y)係黑色素度高於周邊之較高位置之值成為較高值。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將表示局部黑色素度γMX(x,y)之資訊作為黑斑之解析結果而輸出。
另,於黑色素度較高區域相對更廣之情形時,僅該區域周邊之局部黑色素度成為較高值,中心部之局部黑色素度成為較低值。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為防止此種情況而進行例如2值化處理,且以將周邊部之值埋入檢測出之封閉區域之方式而進行處理。
圖25係表示圖20之紅斑解析部292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紅斑解析部292包含泛紅度算出部311、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及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紅斑解析部292具有檢測出血紅蛋白成分(泛紅成分)之功能。
泛紅度算出部311解析肌膚圖像而求出各位置之血紅蛋白量(血紅蛋白成分之分佈)。如圖26所示,血紅蛋白表示表示自位置P11所示之綠色波長區域至位置P12所示之紅色波長區域之間不斷下降之吸光特性。
泛紅度算出部311利用血紅蛋白之吸光特性,基於在綠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與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而求出泛紅量EX(x,y)。泛紅量EX(x,y)藉由下式(2)而表示。
EX(x,y)=AEX.(log(IR(x,y))-log(IG(x,y)))+BEX‧‧‧(2)
於式(2)中,IR(x,y)表示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之位置(x,y)之亮度(例如R像素值)。IG(x,y)表示在綠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之位置(x,y)之亮度(例如G像素值)。
又,AEX、BEX係用於算出泛紅量之參數。泛紅度算出部311根據圖27所示之標準化函數,藉由將各位置之泛紅量EX(x,y)標準化為[0,1]之範圍之值而調整泛紅量之對比度。泛紅度算出部311將表示泛紅量EX(x,y)之資訊輸出至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將表示標準化後之各位置之泛紅量之值作為泛紅度αEX(x,y)而輸出至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
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基於藉由泛紅度算出部311而求得之各位置之泛紅量EX(x,y)而算出泛紅邊緣度。泛紅邊緣度係表示泛紅量之局部性質之值。
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作成表示各位置之泛紅量與其周邊之泛紅 量之差分的圖像之邊緣圖像。作為作成邊緣圖像之方法,例如有使用邊緣濾波器之方法。將邊緣圖像之各位置之值設為ex_edge(x,y)。
ex_edge(x,y)係泛紅量較周邊而局部更高之部分、或局部較低部分之值變高。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根據圖28所示之標準化函數,將ex_edge(x,y)標準化為[0.1]之範圍之值,並將標準化後之值作為泛紅邊緣度βEX(x,y)輸出至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
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藉由將利用泛紅度算出部311求得之泛紅度αEX(x,y)與利用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求得之泛紅邊緣度βEX(x,y)相乘,而算出局部泛紅度γEX(x,y)。局部泛紅度γEX(x,y)係泛紅度高於周邊之較高位置之值成為較高值。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將表示局部泛紅度γEX(x,y)之資訊作為紅斑之解析結果而輸出。
另,於泛紅度較高區域相對更廣之情形時,僅該區域周邊之局部泛紅度成為較高值,而中心部之局部泛紅度成為較低值。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為防止此種情況,進行例如2值化處理,且以將周邊部之值埋入檢測出之封閉區域之方式而進行處理。
如此,斑點解析部282針對黑色素成分與血紅蛋白成分之各者,算出各成分之分佈。又,斑點解析部282認定各成分之量局部較高之位置,並將表示包含所認定之位置之區域之各成分之量之資訊作為斑點之解析結果而生成。
紅斑與黑斑之狀態之解析方法並非限定於以上之方法者。例如,亦可僅檢測出照射可視光而拍攝之肌膚圖像之各區域之顏色,將接近紅色之顏色之區域認定為紅斑之區域,將接近茶色之顏色之區域認定為黑色素斑點之區域。
‧關於毛孔解析部281
圖29係表示圖19之毛孔解析部281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毛孔解析部281包含:前處理部321、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及特 徵部分解析部323。自肌膚圖像獲取部271輸出之肌膚圖像輸入至前處理部321。
前處理部321將雜訊除去、陰影修正、強調對比度等處理作為前處理而對於肌膚圖像予以實施。前處理部321將已實施前處理之肌膚圖像之資料輸出至輝度資訊分離部322。
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將前處理後之肌膚圖像之輝度資訊分離為全域輝度資訊與區域輝度資訊。全域輝度資訊係表示圖像中所含之照明成分、或肌膚之構成成分之資訊。又,區域輝度資訊係表示細紋等肌膚之細微紋理之資訊。輝度資訊之分離係使用例如低通濾波器而進行。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將全域輝度資訊與肌膚圖像一併輸出至特徵部分解析部323。
特徵部分解析部323係根據肌膚圖像算出特徵量,並基於算出之特徵量而進行肌膚之特徵部分之解析。
圖30係表示特徵部分解析部323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特徵部分解析部323包含特徵量算出部341與特徵部分抽取部342。
特徵量算出部341基於藉由輝度資訊分離部322而分離之全域輝度資訊而算出特徵量。特徵量算出部341將例如關於肌膚圖像之階調之極性、表示具有與周邊不同之類似像素值之像素區域之尺度、及表示類似之像素值之圖像區域與周邊之信號差之強度作為特徵量而算出。
於特徵量之算出中,使用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或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等手法。於例如使用SURF之情形時,特徵量算出部341改變高斯函數之標準偏差δ而探索作為圖像中之特徵點的Hessian矩陣之矩陣值成為極大之點。
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基於由特徵量算出部341求得之特徵量,而 抽取作為特徵部分之毛孔部分。例如,特徵部分抽取部342抽取成為表示關於肌膚圖像之階調之極性之低量算符(拉普拉斯算符)成為「1」之特徵點之部分。低量算符為「1」表示黑色像素被白色像素包圍之特徵。
又,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基於極性而抽取之特徵點之部分中,0.1mm至0.3mm左右之尺度所算出之部分作為毛孔之部分被抽取。一般而言,毛孔大小係0.1mm至0.3mm左右之大小。
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作為毛孔部分抽取之特徵點之中心位置之資訊作為毛孔位置之資訊而輸出。又,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作為毛孔部分抽取之特徵點之尺度之資訊作為表示毛孔之張開程度之資訊輸出。進而,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作為毛孔部分抽取之特徵點之強度資訊作為表示毛孔之黑頭之程度之資訊而輸出。
將自特徵部分抽取部342輸出之表示毛孔位置、張開程度、黑頭之程度之資訊,作為表示毛孔狀態之解析結果之資訊供給至解析結果獲取部273。
另,關於如以上所述之毛孔狀態之解析,揭示於本申請人之特願2012-180861號專利。毛孔狀態之解析方法亦並非限定於以上之方法。
<6.各機器之動作>
接著,關於具有如以上所述之構成之資訊處理終端1與解析伺服器3之處理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31之流程圖,關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肌膚圖像發送處理進行說明。
圖31之處理係於使用者使用肌膚測定器2拍攝自身之肌膚,並自肌膚測定器2發送來藉由拍攝而得之肌膚圖像之時開始。
於步驟S1中,資訊處理終端1之肌膚圖像獲取部231控制通信部 219,並獲取自肌膚測定器2發送來之肌膚圖像。
於步驟S2中,通信控制部232控制通信部219,將藉由肌膚圖像獲取部231獲取之肌膚圖像發送至解析伺服器3。其後,資訊處理終端1待機至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有反饋為止。
接著,參照圖32之流程圖,關於解析伺服器3之肌膚狀態解析處理進行說明。
圖32之處理係自資訊處理終端1發送來使用肌膚測定器2拍攝之肌膚圖像之時開始。
於步驟S11中,肌膚圖像獲取部271控制通信部259,獲取自資訊處理終端1發送來之肌膚圖像。
於步驟S12中,肌膚解析部272之斑點解析部282進行斑點解析處理。藉由斑點解析處理,基於肌膚圖像而進行斑點狀態之解析。關於斑點解析處理,參照圖33之流程圖於下文進行敍述。
於步驟S13中,毛孔解析部281進行毛孔解析處理。藉由毛孔解析處理,基於肌膚圖像進行毛孔狀態之解析。關於毛孔解析處理,參照圖34之流程圖,於下文進行敍述。
於步驟S14中,解析結果獲取部273獲取藉由斑點解析處理而得之表示紅斑之狀態之資訊與表示黑斑狀態之資訊作為斑點狀態之解析結果。又,解析結果獲取部273獲取藉由毛孔解析處理而得之表示毛孔之張開狀態之資訊與表示毛孔之黑頭之狀態之資訊作為毛孔狀態之解析結果。
肌膚解析部272亦進行細紋狀態之解析與膚色狀態之解析等。解析結果獲取部273亦獲取表示細紋狀態之解析結果與膚色狀態之解析結果之資訊。
於步驟S15中,提示部274基於藉由解析結果獲取部273獲取之資訊而生成表示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之資訊,並發送至資訊處理終端 1。其後,解析伺服器3之處理結束。
接著,參照圖33之流程圖,對於圖32之步驟S12中進行之斑點解析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21中,黑斑解析部291之黑色素度算出部301藉由基於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與在近紅外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算出黑色素量並將其標準化,而算出黑色素度。
於步驟S22中,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將藉由黑色素度算出部301求得之各位置之黑色素量應用於索貝爾濾波器等,而算出表示黑色素量之局部性之值。又,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藉由將算出之值標準化而算出黑色素邊緣度。
於步驟S23中,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藉由將利用黑色素度算出部301求得之黑色素度與利用黑色素邊緣度算出部302求得之黑色素邊緣度相乘,而算出局部黑色素度。局部黑色素度算出部303將表示局部黑色素度之資訊作為黑色素斑點之解析結果而輸出。
於步驟S24中,紅斑解析部292之泛紅度算出部311藉由基於在綠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與在紅色光源下拍攝之肌膚圖像而算出泛紅量並將其標準化,而算出泛紅度。
於步驟S25中,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將藉由泛紅度算出部311求得之各位置之泛紅量應用於邊緣濾波器等,並算出表示泛紅量之局部特性之值。又,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藉由將算出之值標準化而算出泛紅邊緣度。
於步驟S26中,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藉由將利用泛紅度算出部311求得之泛紅度與利用泛紅邊緣度算出部312求得之泛紅邊緣度相乘,而算出局部泛紅度。局部泛紅度算出部313將表示局部泛紅度之資訊作為紅斑之解析結果而輸出。
其後,返回至圖32之步驟S12,進行其以後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34之流程圖,關於圖32之步驟S13中進行之毛孔解析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31中,毛孔解析部281之前處理部321係將雜訊除去、陰影修正、強調對比度等處理作為前處理而對肌膚圖像予以實施。
於步驟S32中,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將前處理後之肌膚圖像之輝度資訊分離為全域輝度資訊與區域輝度資訊。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將全域輝度資訊與肌膚圖像一併輸出至特徵部分解析部323。
於步驟S33中,特徵部分解析部323之特徵量算出部341基於藉由輝度資訊分離部322分離之全域輝度資訊,而算出成為特徵點之各位置之特徵量。
於步驟S34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進行特徵部分抽取處理。藉由特徵部分抽取處理而抽取作為特徵部分之毛孔部分。其後,返回至圖32之步驟S13,進行其後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35之流程圖,關於圖34之步驟S34中進行之特徵部分抽取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41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選擇特定之特徵點,自藉由特徵量算出部341算出之特徵量中獲取所選擇之特徵點之特徵量。例如,獲取關於肌膚圖像之階調之極性、表示具有與周邊不同之類似像素值之像素區域之尺度、及表示類似之像素值之圖像區域與周邊之信號差之強度。
於步驟S42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極性是否為特定之極性。此處,判定表示選擇中之特徵點之極性的低量算符是否為「1」。如上所述,低量算符為「1」表示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像素為黑色像素,該黑色像素被白色像素包圍。
於步驟S42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極性並非為特定之極性,亦即低量算符並非為「1」之情形時,處理進行至步驟S43。
於步驟S43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選擇新特徵點,並獲取選擇之特徵點之特徵量。其後,返回至步驟S42,重複相同之處理。
另一方面,因低量算符為「1」,故於步驟S42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極性為特定之極性之情形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44。
於步驟S44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尺度是否為特定之尺度。此處,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尺度是否存在於例如0.1mm至0.3mm之範圍內。
另,於步驟S42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極性為特定之極性之情形時,進行步驟S44之處理,並進行步驟S47之處理。如後所述般,步驟S47之處理係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強度是否為特定之強度之處理。
亦即,關於判定為毛孔部分之特徵點之特徵點,進行其尺度之判定與強度之判定該兩種判定。藉此,可認定大幅張開且長黑頭之毛孔部分、大幅張開而未長黑頭之毛孔部分、未張開而長黑頭之毛孔部分、及未張開且未長黑頭之毛孔部分該等4種毛孔部分。
於步驟S44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尺度為特定之尺度之情形時,於步驟S45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選擇中之特徵點之部分認定為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張開毛孔係張開程度為例如參照圖8進行說明之6階段之程度中之最小程度以上的毛孔。
於步驟S46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是否結束。此處,針對所有特徵點,判定是否已進行是否為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判定。
於步驟S46中判定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並未結束之情形時,或,於步驟S44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尺度並非特定之尺度之情形時,特徵部分抽取部342進行步驟S43以後之處理。
於步驟S47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強度 是否為特定之強度以上。步驟S47之處理係於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尺度為特定之尺度之情形時進行。
於步驟S47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強度為特定之強度以上之情形時,於步驟S48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將選擇中之特徵點之部分認定為相當於黑頭之毛孔之特徵部分。黑頭毛孔係例如參照圖9進行說明之6階段之程度之中之最小程度以上的長黑頭之毛孔。
於步驟S49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是否結束。此處,針對所有特徵點,判定是否已進行是否為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判定。
於步驟S49中判定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並未結束之情形時,又,於步驟S47中判定選擇中之特徵點之強度並非為特定之強度以上之情形時,特徵部分抽取部342進行步驟S43以後之處理。
於步驟S46中判定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結束之情形時,或,於步驟S49中判定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結束之情形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50。
於步驟S50中,特徵部分抽取部342判定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與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是否結束,於判定未結束之情形時,進行步驟S43以後之處理。
於步驟S50中,判定相當於張開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與相當於黑頭毛孔之特徵部分之抽取結束之情形時,返回至圖34之步驟S34,進行其以後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36之流程圖,關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解析結果顯示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61中,資訊處理終端1之通信控制部232接收並獲取表示自解析伺服器3發送來之解析結果之資訊。
於步驟S62中,顯示控制部233基於藉由通信控制部232獲取之資 訊,將如參照圖5進行說明般之測定結果顯示畫面顯示於顯示器51。顯示控制部233根據使用者之操作切換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顯示。於指示關閉測定結果顯示畫面之情形時,處理結束。
藉由以上之一系列處理,使用者能直觀、且容易地確認關於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
<<第2實施形態>>
圖37係表示肌膚解析系統之其他構成例之圖。
圖37之肌膚解析系統包含資訊處理終端1與肌膚測定器2。
資訊處理終端1獲取藉由肌膚測定器2拍攝之肌膚圖像,並基於獲取之肌膚圖像解析使用者之肌膚狀態。資訊處理終端1基於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而將測定結果顯示畫面顯示於顯示器51。
亦即,圖37之肌膚解析系統係由資訊處理終端1自身進行肌膚狀態之解析,並顯示測定結果顯示畫面者。資訊處理終端1係作為進行肌膚圖像之圖像處理並解析肌膚狀態之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功能。資訊處理終端1具有與圖19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
<<變化例>>
亦將與圖19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設置於肌膚測定器2。於該情形時,肌膚測定器2藉由拍攝而獲取肌膚圖像,並藉由對獲取之肌膚圖像進行圖像處理而解析肌膚狀態。肌膚測定器2將解析結果顯示畫面顯示於例如資訊處理終端1之顯示器51,並將肌膚狀態之解析結果提示給使用者。
於以上,雖關於作為用於拍攝肌膚圖像之機器而使用肌膚測定器2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亦可設為藉由搭載於資訊處理終端1之照相機216拍攝肌膚圖像。
於以上,雖關於解析臉之肌膚狀態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成為解析對象之肌膚之部分亦可為手、手腕、足等臉以外之部分。
‧關於程式
上述之一系列處理,既可藉由硬體執行,亦可藉由軟體執行。於藉由軟體執行一系列處理之情形時,構成該軟體之程式安裝於組裝有專用之硬體之電腦,或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安裝之程式係記錄於包含光碟(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圖16所示之可移媒體221並提供。又,亦可設為經由區域網路、網路、數位廣播等有線或無線之傳送媒體而提供。程式可預先安裝於ROM212或記憶體218。
另,電腦所執行之程式係可為按本說明書中說明之順序而時序性地進行處理之程式,亦可為並行地或於進行叫出時等必要之時序進行處理之程式。
又,本說明書中,系統係為複數個構成要素(裝置、模組(零件)等)之集合,不管全部之構成要素是否在相同之框體中。因此,收納於個別之框體中且經由網路而連接之複數個裝置、及1個框體中收納有複數個模組之1個裝置,均為系統。
本說明書中記述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者,又,亦可有其他效果。
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係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在不脫離本技術之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本技術係可採用將1個功能經由網路而由複數個裝置分擔而共同處理之雲端運算之構成。
又,如上述之流程圖所說明之各步驟不僅可由1個裝置執行,亦可由複數個裝置分擔執行。
進而,1個步驟中包含複數個處理之情形時,該1個步驟中包含之複數個處理係不僅可由1個裝置執行,亦可由複數個裝置分擔執 行。
‧構成之組合例
本技術亦可採用以下所示之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含:獲取部,其係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提示部,其係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
(2)如上述(1)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係使上述可視化資訊顯示於用於獲得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肌膚圖像上。
(3)如上述(1)或(2)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根據被選擇之肌膚之位置,顯示表示藉由解析選擇之位置之上述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的上述可視化資訊。
(4)如上述(1)至(3)之任一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係使表示複數種上述可視化資訊的複數個上述圖像同時顯示。
(5)如上述(1)至(4)之任一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係於與肌膚狀態相關之複數個項目中之1個項目之選擇中,顯示表示與選擇中之項目對應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6)如上述(5)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於毛孔項目被選擇之情形時,顯示表示毛孔張開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與表示 毛孔之黑頭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7)如上述(5)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提示部於斑點之項目被選擇之情形時,分別顯示表示種類不同之斑點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8)如上述(1)至(7)之任一資訊處理裝置,進而包含基於上述肌膚圖像而解析肌膚狀態之解析部。
(9)如上述(8)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解析部算出上述肌膚之圖像上之各位置上之肌膚之特定之成分之量,並基於上述特定之成分之量,認定上述特定之成分之量局部較多之位置,並將表示包含所認定之位置之區域中之上述特定之成分之量的資訊作為上述解析結果而輸出。
(10)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上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
(11)一種使電腦執行處理之程式,該處理包含如下步驟: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使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
1‧‧‧資訊處理終端
2‧‧‧肌膚測定器
3‧‧‧解析伺服器
4‧‧‧網路
4A‧‧‧中繼裝置

Claims (11)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含:處理單元及記憶體,上述記憶體含有在由上述處理單元執行時經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之指令: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肌膚之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使自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表示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其中上述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包括上述相同圖像上的表示上述解析結果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及指示臉頰上由上述解析結果表示之位置的臉頰示意圖,其中複數個圖標重疊於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並且其中上述複數個圖標中的每一圖標包括指示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之上述圖標的位置處之肌膚狀態的得分且可選擇以顯示對應於上述所選擇之圖標的解析結果。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裝置,上述上述可視化資訊之顯示於用於獲得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肌膚之圖像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根據被選擇之肌膚之位置,顯示表示藉由解析被選擇之位置之上述肌膚之圖像而得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的上述可視化資訊。
  4. 如請求項1或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同時顯示表示複數種上述可視化資訊之複數個上述圖像。
  5. 如請求項1或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與肌膚狀態相關之複數個項目中之1個項目之選擇中,顯示表示與選擇中之項目對應之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6. 如請求項5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毛孔之項目被選擇之情形 時,顯示表示毛孔張開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與表示毛孔之黑頭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7. 如請求項5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斑點之項目被選擇之情形時,分別顯示表示種類不同之斑點之上述解析結果之上述可視化資訊。
  8. 如請求項1或2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指令經組態以基於上述肌膚之圖像而解析肌膚狀態。
  9. 如請求項8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指令經組態以算出上述肌膚之圖像上之各位置上之肌膚之特定成分之量,基於上述特定成分之量而認定上述特定成分之量局部較多之位置,並將表示包含所認定之位置之區域中之上述特定成分之量之資訊作為上述解析結果而輸出。
  10.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使自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表示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其中上述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包括上述相同圖像上的表示上述解析結果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及指示臉頰上由上述解析結果表示之位置的臉頰示意圖,其中複數個圖標重疊於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並且其中上述複數個圖標中的每一圖標包括指示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之上述圖標的位置處之肌膚狀態的得分且可選擇以顯示對應於上述所選擇之圖標的解析結果。
  11. 一種使電腦執行處理之程式,該處理包含如下步驟:獲取表示藉由解析相同位置之肌膚圖像而得之肌膚狀態之複數種解析結果的資訊;及 使自複數種上述解析結果分別經可視化表示而得之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同時顯示於相同圖像上,其中上述複數種可視化資訊包括上述相同圖像上的表示上述解析結果之解析結果顯示圖像及指示臉頰上由上述解析結果表示之位置的臉頰示意圖,其中複數個圖標重疊於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並且其中上述複數個圖標中的每一圖標包括指示上述臉頰示意圖上之上述圖標的位置處之肌膚狀態的得分且可選擇以顯示對應於上述所選擇之圖標的解析結果。
TW104143234A 2015-01-29 2015-12-22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I7010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539 2015-01-29
JP2015-015539 2015-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978A TW201635978A (zh) 2016-10-16
TWI701018B true TWI701018B (zh) 2020-08-11

Family

ID=56543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234A TWI701018B (zh) 2015-01-29 2015-12-22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2089B2 (zh)
JP (1) JPWO2016121518A1 (zh)
TW (1) TWI701018B (zh)
WO (1) WO20161215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0264A (zh) 2014-04-18 2015-11-01 Sony Corp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KR102333101B1 (ko) * 2017-06-21 2021-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관심 객체에 대한 외부 광원의 속성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255280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丽宝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皮肤状态检测方法与电子装置
TW201911084A (zh) * 2017-08-04 2019-03-16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及化粧品提供裝置
JP7317498B2 (ja) * 2018-12-14 202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処理システム、処理装置、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20209378A1 (zh) * 2019-04-12 2020-10-15
WO2020218180A1 (ja) * 2019-04-24 2020-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0321896A (zh) * 2019-04-30 2019-10-11 深圳市四季宏胜科技有限公司 黑头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023529B2 (ja) * 2019-09-30 2022-02-22 B-by-C株式会社 美容促進装置、美容促進方法、および美容促進プログラム
EP3800644A1 (en) * 2019-10-02 2021-04-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device
CN110755045B (zh) * 2019-10-30 2022-06-07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一种皮肤病综合数据分析诊断辅助系统
JP6821852B1 (ja) * 2020-07-15 2021-01-27 株式会社アイム 肌状態の評価を支援するための支援方法、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学習済みモデル生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3325A (ja) * 2007-05-25 2008-12-04 Noritsu Koki Co Ltd 顔画像解析システム
US20160125228A1 (en) * 2014-11-04 2016-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face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1003B1 (en) * 1999-06-14 2003-05-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kin imaging and analysis systems and methods
US7324668B2 (en) * 2001-10-01 2008-01-29 L'oreal S.A. Feature extraction in beauty analysis
KR101269533B1 (ko) 2005-04-28 2013-06-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세이도 피부 상태 해석 방법, 피부 상태 해석 장치, 및 피부 상태해석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US20100185064A1 (en) * 2007-01-05 2010-07-22 Jadran Bandic Skin analysis methods
JP5429460B2 (ja) * 2009-06-10 2014-02-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肌診断装置
TW201116257A (en) * 2009-11-13 2011-05-16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facial defect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165732B2 (ja) * 2010-07-16 2013-03-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マルチスペクトル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733570B2 (ja) 2011-05-23 2015-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4027522A1 (ja) 2012-08-17 2014-0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KR20140108417A (ko) * 2013-02-27 2014-09-11 김민준 영상정보를 이용한 건강 진단 시스템
EP3000386B1 (en) * 2013-06-28 2021-01-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kin function evaluation device and skin evaluation method
TWI620547B (zh) 2013-08-30 2018-04-11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3489218B (zh) * 2013-09-17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点云数据质量自动优化方法及系统
US10098545B2 (en) * 2013-10-23 2018-10-16 Maxell Holdings, Ltd. Len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surface condi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for surface condi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TWI696450B (zh) * 2014-04-16 2020-06-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程式
TW201540264A (zh) * 2014-04-18 2015-11-01 Sony Corp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I669103B (zh) * 2014-11-14 2019-08-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3325A (ja) * 2007-05-25 2008-12-04 Noritsu Koki Co Ltd 顔画像解析システム
US20160125228A1 (en) * 2014-11-04 2016-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face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21518A1 (ja) 2016-08-04
US20180263551A1 (en) 2018-09-20
JPWO2016121518A1 (ja) 2017-11-09
TW201635978A (zh) 2016-10-16
US10682089B2 (en)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018B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US10372226B2 (en) Visual language for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s
US10667744B2 (en) Skin function evaluation device and skin evaluation method
JP6138745B2 (ja) シミ評価装置、及びシミ評価プログラム
US11069057B2 (en) Skin diagnostic device and skin diagnostic method
JP6240609B2 (ja) 視覚ベースの対話式投影システム
JP6406606B2 (ja) 光沢判定装置および光沢判定方法
WO201501957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EP237875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273640B2 (ja) 撮影画像表示装置
US10441198B2 (en) Face detection device, face detection system, and face detection method
US10423824B2 (en) Body information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hand skin using same
JP656624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297119A1 (en) Medical device or system for measuring hemoglobin levels during accidents using a camera-projector system
JP2020525962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ホワイトボード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40016815A1 (en)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60345887A1 (en) Moisture feeling evaluation device, moisture feeling evaluation method, and moisture feeling evaluation program
KR20120117604A (ko) 피부 상태 분석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69065B (zh) 色斑部位的评价方法及色斑部位评价装置
KR102071410B1 (ko) 스마트 미러
CN104027074A (zh) 用于健康设备的健康数据采集及识别方法
US20180116582A1 (en) Elasticity evaluation apparatus, elastic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elasticity evaluation program
WO2020240989A1 (ja)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075084B1 (ko) 피사체 인식 장치
JP5540587B2 (ja) バーコード解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