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0011B -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 Google Patents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0011B
TWI700011B TW107131600A TW107131600A TWI700011B TW I700011 B TWI700011 B TW I700011B TW 107131600 A TW107131600 A TW 107131600A TW 107131600 A TW107131600 A TW 107131600A TW I700011 B TWI700011 B TW I7000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control
reference signal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4332A (zh
Inventor
橫枕一成
山田昇平
坪井秀和
高橋宏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0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有效率地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本發明具備:接收部,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以及發送部,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部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Description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本發明係關於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目前,作為面向第5代蜂巢系統之無線存取方式及無線網路技術,於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正進行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Pro及NR(New Radio technology)之技術研討及規格策定(非專利文獻1)。
於第5代蜂巢系統中,要求將實現高速、大容量傳送之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實現低延遲.高可靠通訊之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IoT(Internet of Things)等與多個機器型設備連接之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作為3種服務之預估情景。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RP-161214,NTT DOCOMO,「Revision of SI: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2016年6月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於如上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使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有效工作之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1)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態樣採用如以下般之手段。即,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終端裝置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接收部,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部,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部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2)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基地台裝置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發送部,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部,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部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 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3)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訊方法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4)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訊方法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5)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積體電路係安裝於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機構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 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6)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訊方法係安裝於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機構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根據本發明,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可有效率地進行通訊。
1A、1B、1C:終端裝置
3:基地台裝置
10:TXRU
11:移相器
12:天線
101:上位層處理部
103:控制部
105:接收部
107:發送部
109:天線
301:上位層處理部
303:控制部
305:接收部
307:發送部
1011:無線資源控制部
1013:排程資訊解釋部
1015: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控制部
1051:解碼部
1053:解調部
1055:多工分離部
1057:無線接收部
1059:測定部
1071:編碼部
1073:調變部
1075:多工部
1077:無線發送部
1079: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
3011:無線資源控制部
3013:排程部
3015: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控制部
3051:解碼部
3053:解調部
3055:多工分離部
3057:無線接收部
3059:測定部
3071:編碼部
3073:調變部
3075:多工部
3077:無線發送部
3079: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
S1:SRS資源#1
S2:SRS資源#2
S3:SRS資源#3
S4:SRS資源#4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念之圖。
圖2係表示本實施例之下行鏈路時隙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3係表示副訊框、時隙、小時隙之時間區域之關係之圖。
圖4係表示時隙或副訊框之一例之圖。
圖5係表示波束成形之一例之圖。
圖6係表示SRS資源之一例之圖。
圖7係表示本實施例之終端裝置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圖8係表示本實施例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念圖。於圖1中,無線通訊系統具備終端裝置1A至1C、及基地台裝置3。以下,亦將終端裝置1A至1C稱為終端裝置1。
終端裝置1亦被稱為使用者終端、移動台裝置、通訊終端、移動機、終端、UE(User Equipment)、MS(Mobile Station)。基地台裝置3亦被稱為無線基地台裝置、基地台、無線基地台、固定台、NB(Node B)、eNB(evolved Node B)、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S(Base Station)、NR NB(NR Node B)、NNB、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gNB。
於圖1中,終端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之間之無線通訊中,亦可使用包含循環前綴(CP:Cyclic Prefix)之正交頻分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單載波頻率多工(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離散傅立葉變換擴散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多載波碼分多工(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又,於圖1中,終端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之間之無線通訊中,亦可使用通用濾波器多載波(UFMC:Universal-Filtered Multi-Carrier)、濾波器OFDM(F-OFDM:Filtered OFDM)、乘以窗函 數之OFDM(Windowed OFDM)、濾波器組多載波(FBMC:Filter-Bank Multi-Carrier)。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係將OFDM作為傳送方式並用OFDM符號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亦包含使用上述其他傳送方式之情形。
又,於圖1中,終端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之間之無線通訊中,亦可採用不使用CP、或者代替CP而進行補零之上述傳送方式。又,CP、補零亦可於前方與後方之兩方附加。
於圖1中,終端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之間之無線通訊中,亦可使用包含循環前綴(CP:Cyclic Prefix)之正交頻分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單載波頻率多工(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離散傅立葉變換擴散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多載波碼分多工(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於圖1中,終端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之無線通訊中,使用以下之實體通道。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BCH係用於報告包含終端裝置1所需之重要系統資訊之重要資訊塊(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EIB:Essential Information Block、BCH:Broadcast Channel)。
又,PBCH亦可用於報告同步信號之塊(亦稱為SS/PBCH塊)之周期內之時間索引。此處,時間索引係表示小區內之同步信號及PBCH之索引之資訊。例如,於使用3個發送波束發送SS/PBCH塊之情形時,亦可表示預定之周期內或設定之周期內之時間順序。又,終端裝置亦可將時間索引之差異識別為發送波束之差異。
PDCCH係用於在下行鏈路之無線通訊(自基地台裝置3向終端裝置1之無線通訊)中,發送(或搬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此處,對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定義1個或複數個DCI(亦可稱為DCI格式)。即,將相對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欄位定義為DCI,並映射至資訊位元。
例如,作為DCI亦可指示表示時隙格式之資訊。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包含表示包含PDCCH及/或PDSCH之下行鏈路之發送期間、間隙、包含PUCCH及/或PUSCH、SRS之上行鏈路之發送期間之資訊的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包含表示經排程之PDSCH之發送期間之資訊之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包含表示經排程之PUSCH之發送期間之資訊之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包含表示發送相對於經排程之PDSCH之HARQ-ACK之時序之資訊的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包含表示發送相對於經排程之PUSCH之HARQ-ACK之時序之資訊的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用於1個小區內之1個下行鏈路之無線通訊PDSCH(1個下行鏈路傳輸塊之發送)之排程之DCI。
例如,作為DCI,亦可定義用於1個小區內之1個上行鏈路之無線通訊PUSCH(1個上行鏈路傳輸塊之發送)之排程之DCI。
此處,DCI中包含與PUSCH或PDSCH之排程相關之資訊。此處,亦將相對於下行鏈路之DCI稱為下行鏈路授予(downlink grant)、或下行鏈路指定(downlink assignment)。此處,亦將相對於上行鏈路之DCI稱為上行鏈路授予(uplink grant)、或上行鏈路指定(Uplink assignment)。
PUSCH係用於在上行鏈路之無線通訊(自終端裝置1向基地台裝置3之無線通訊)中,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此處,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包含用於表示下行鏈路之通道之狀態之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包含用於請求UL-SCH資源之排程請求(SR:Scheduling Request)。又,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包含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HARQ-ACK亦可表示相對於下行鏈路資料(Transport block,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之HARQ-ACK。
PDSCH係用於發送來自媒體存取(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下行鏈路資料(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又,於下行鏈路之情形時亦用於發送系統資訊(SI:System Information)、隨機存取應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等。
PUSCH亦可用於發送來自MAC層之上行鏈路資料(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或與上行鏈路資料一併發送HARQ-ACK及/或CSI。又,亦可用於僅發送CSI、或僅發送HARQ-ACK及CSI。即,亦可用於僅發送UCI。
此處,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係於上位層(higher layer)進行信號交換(發送接收)。例如,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亦可於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發送接收RRC信令(亦被稱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RRC 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又,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亦可於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發送接收MAC控制要素。此處,亦將RRC信令、及/或MAC控制要素稱為上位層之信號(higher layer signaling)。此處之上位層係指自實體層而言之上位層,亦可包含MAC層、RRC層、RLC層、PDCP層、NAS(Non Access Stratum)層等之一個或複數個。例如,於MAC層之 處理中,上位層亦可包含RRC層、RLC層、PDCP層、NAS層等之一個或複數個。
PDSCH或PUSCH亦可用於發送RRC信令、及MAC控制要素。此處,於PDSCH中自基地台裝置3發送之RRC信令亦可為相對於小區內之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之信令。又,自基地台裝置3發送之RRC信令亦可為對某個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亦稱為dedicated signaling)。即,終端裝置固有(UE專用)之資訊亦可使用對某個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發送。又,PUSCH亦可用於在上行鏈路中發送UE之能力(UE Capability)。
於圖1中,於下行鏈路之無線通訊中使用以下之下行鏈路實體信號。此處,下行鏈路實體信號並不用於發送自上位層輸出之資訊,而是由實體層使用。
.同步信號(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RS)
同步信號亦可包含初級同步信號(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次級同步信號(SSS)。亦可使用PSS及SSS檢測小區ID。
同步信號係用於終端裝置1獲得下行鏈路之頻率區域及時間區域之同步。此處,同步信號亦可用於終端裝置1利用基地台裝置3進行之預編碼或波束成形中之預編碼或波束之選擇。再者,波束亦可稱為發送或接收濾波器設定。
參考信號係用於終端裝置1進行實體通道之傳輸路徑補償。此處,參考信號亦可用於終端裝置1算出下行鏈路之CSI。又,參考信號亦可用於能夠進行無線參數、副載波間隔等之數字學、FFT之窗同步等之程度之細微同步(Fine synchronization)。
於本實施例中,使用以下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任一個或複數個。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PTRS(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DMRS係用於將調變信號解調。再者,於DMRS,既可定義用於解調PBCH之參考信號、及用於解調PDSCH之參考信號之兩種,亦可將兩者稱為DMRS。CSI-RS係用於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之測定及波束管理。PTRS係用於以保證起因於相位雜訊之頻率偏移為目的而於時間軸上追蹤相位。TRS係用於保證高速移動時之都卜勒位移。再者,TRS亦可作為CSI-RS之1個設定而使用。例如,亦可將1端口之CSI-RS作為TRS而設定無線資源。
於本實施例中,使用以下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任一個或複數個。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TRS(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DMRS係用於將調變信號解調。再者,於DMRS,既可定義用於解調PUCCH之參考信號、及用於解調PUSCH之參考信號之兩種,亦可將兩者稱為DMRS。SRS係用於上行鏈路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之測定、通道探測、及波束管理。 PTRS係用於以保證起因於相位雜訊之頻率偏移為目的而於時間軸上追蹤相位。
將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及/或下行鏈路實體訊號統稱為下行鏈路信號。將上行鏈路實體通道及/或上行鏈路實體訊號統稱為上行鏈路信號。將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及/或上行鏈路實體通道統稱為實體通道。將下行鏈路實體訊號及/或上行鏈路實體訊號統稱為實體訊號。
BCH、UL-SCH及DL-SCH係傳輸通道。將於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使用之通道稱為傳輸通道。 亦將於MAC層使用之傳輸通道之單位稱為傳輸塊(TB:transport block)及/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於MAC層中,對每個傳輸塊進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之控制。傳輸塊係MAC層向實體層遞交(deliver)之資料之單位。於實體層中,將傳輸塊映射至碼字,對每個碼字進行編碼化處理。
又,參考信號亦可用於無線資源測定(RRM:Radio Resource Measurement)。又,參考信號亦可用於波束管理。
波束管理亦可為基地台裝置3及/或終端裝置1匹配發送裝置(下行鏈路之情形時為基地台裝置3,上行鏈路之情形時為終 端裝置1)中之類比及/或數位波束、及接收裝置(下行鏈路之情形時為終端裝置1,上行鏈路之情形時為基地台裝置3)中之類比及/或數位波束之指向性,從而獲得波束增益之步驟。
再者,作為構成、設定或建立波束對鏈路之步驟亦可包含下述之步驟。
.波束選擇(Beam selection)
.波束改善(Beam refinement)
.波束恢復(Beam recovery)
例如,波束選擇亦可為於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之間之通訊中選擇波束之步驟。又,波束改善亦可為更高增益之波束之選擇、或者因終端裝置1之移動而進行最佳之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之間之波束之變更之步驟。波束恢復亦可為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之間之通訊中因遮蔽物或人之通過等產生之阻隔導致通訊鏈路之品質下降時重新選擇波束之步驟。
波束管理亦可包含波束選擇、波束改善。波束恢復亦可包含下述之步驟。
.波束失敗(beam failure)之檢測
.新波束之發現
.波束恢復請求之發送
.對波束恢復請求之應答之監控
例如,終端裝置1中選擇基地台裝置3之發送波束,既可使用CSI-RS或SS/PBCH塊包含之SSS之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亦可使用CSI。又,作為向基地台裝置3之報告既可使用CSI-RS資源索引(CRI:CSI-RS Resource Index),亦可使用以SS/PBCH塊所含之PBCH報告之時間索引。
又,基地台裝置3於向終端裝置1指示波束時係指示CRI或SS/PBCH之時間索引,終端裝置1基於指示之CRI或SS/PBCH之時間索引進行接收。此時,終端裝置1亦可基於指示之CRI或SS/PBCH之時間索引設定空間濾波器並進行接收。又,終端裝置1亦可使用準協同定位(QCL:Quasi-Co-Location)之預估進行接收。 某個信號(天線端口、同步信號、參考信號等)與另一信號(天線端口、同步信號、參考信號等)為QCL、或者預估為QCL,可理解為某個信號與另一信號建立關聯。
若某個天線端口之搬送某個符號之通道之長區間特性(Long Term Property)可根據另一天線端口之搬送某個符號之通道推斷,則可謂2個天線端口為QCL。通道之長區間特性包含延遲擴展、都卜勒擴展、都卜勒位移、平均增益、及平均延遲之1個或複數個。 例如,於天線端口1與天線端口2關於平均延遲而為QCL之情形時,意味著可根據天線端口1之接收時序推斷天線端口2之接收時序。
該QCL亦可擴展至波束管理。因此,擴展至空間之QCL亦可重新定義。例如,作為空間之QCL預估中之通道之長區間特性(Long term property),亦可為無線鏈路或者通道之到達角(AoA(Angle of Arrival),ZoA(Zenith angle of Arrival)等)及/或角度擴展(Angle Spread、例如ASA(Angle Spread of Arrival)或ZSA(Zenith angle Spread of Arrival))、輸出角(AoD,ZoD等)及其角度擴展(Angle Spread、例如ASD(Angle Spread of Departure)或ZSS(Zenith angle Spread of Departure))、空間相關性(Spatial Correlation)、接收空間參數。
例如,於天線端口1與天線端口2之間關於接收空間參數視為QCL之情形時,意味著可根據接收來自天線端口1之信號之接收波束(空間濾波器)推斷接收來自天線端口2之信號之接收波束。
根據該方法,作為波束管理及波束指示/報告,亦可藉由空間之QCL預估及無線資源(時間及/或頻率)而定義與波束管理等價之基地台裝置3、終端裝置1之動作。
以下,對副訊框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係稱為副訊框,但亦可稱為資源單元、無線訊框、時間區間、時間間隔等。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下行鏈路時隙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圖。無線訊框之各者之長度為10ms。又,無線訊框之各者係由10個副訊框及W個時隙構成。又,1時隙係由X個OFDM符號構成。即,1副訊框之長度為1ms。時隙之各者係藉由副載波間隔定義時間長度。例如,於OFDM符號之副載波間隔為15kHz、NCP(Normal Cyclic Prefix)之情形時,X=7或者X=14,長度分別為0.5ms及1ms。又,於副載波間隔為60kHz之情形時,X=7或者X=14,長度分別為0.125ms及0.25ms。又,例如,於X=14之情形時,副載波間隔為15kHz時W=10,副載波間隔為60kHz時W=40。圖2係以X=7之情形為一例進行表示。再者,於X=14之情形 時亦能同樣地擴展。又,上行鏈路時隙亦同樣地定義,下行鏈路時隙與上行鏈路時隙亦可分別不同地定義。又,圖2之小區之帶寬亦可定義為頻帶之一部分(BWP:BandWidth Part)。又,時隙亦可定義為發送時間間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時隙亦可不定義為TTI。TTI亦可為傳輸塊之發送期間。
於時隙之各者發送之信號或實體通道亦可藉由資源網格表現。資源網格係由複數個副載波及複數個OFDM符號定義。構成1個時隙之副載波之數分別依存於小區之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帶寬。 將資源網格內之要素之各者稱為資源要素。資源要素亦可使用副載波之編號及OFDM符號之編號進行識別。
資源塊係用於表現某個實體下行鏈路通道(PDSCH等)或者上行鏈路通道(PUSCH等)之資源要素之映射。資源塊係定義為假想資源塊及實體資源塊。某個實體上行鏈路通道首先係映射至假想資源塊。其後,假想資源塊映射至實體資源塊。於時隙所含之OFDM符號數X=7、NCP之情形時,1個實體資源塊係由時間區域中7個連續之OFDM符號及頻率區域中12個連續之副載波定義。即,1個實體資源塊係由(7×12)個資源要素構成。於ECP(Extended CP)之情形時,1個實體資源塊例如由時間區域中6個連續之OFDM符號、及頻率區域中12個連續之副載波定義。即,1個實體資源塊係由(6×12)個資源要素構成。此時,1個實體資源塊於在時間區域中對應1個時隙、15kHz之副載波間隔之情形時,於頻率區域中係對應180kHz之副載波間隔(於時間區域中對應60kHz之副載波間隔時,於頻率區域 中係對應720kHz之副載波間隔)。實體資源塊於頻率區域中係自0開始被附加編號。
其次,對副載波間隔設定μ進行說明。於NR中,支持複數個OFDM數字學。於某個BWP中,副載波間隔設定μ(μ=0,1,...,5)、及循環前綴長係由上位層對下行鏈路之BWP賦予,由上位層對上行鏈路之BWP賦予。此處,若賦予μ,則副載波間隔△f係由△f=2^μ.15(kHz)賦予。
於副載波間隔設定μ中,時隙於副訊框內係自0升序計數至N^{subframe,μ}_{slot}-1,於訊框內係自0升序計數至N^{frame,μ}_{slot}-1。基於時隙設定及循環前綴,N^{slot}_{symb}個連續之OFDM符號係位於時隙內。N^{slot}_{symb}為7或14。副訊框內之時隙n^{μ}_{s}之起點係與同一副訊框內之第n^{μ}_{s}N^{slot}_{symb}個OFDM符號之起點於時間上對準。
其次,對副訊框、時隙、小時隙進行說明。圖3係表示副訊框、時隙、小時隙於時間區域中之關係之圖。如圖3般定義3種時間單元。副訊框無關於副載波間隔而為1ms,時隙所含之OFDM符號數為7或14,時隙長因副載波間隔而異。此處,於副載波間隔為15kHz之情形時,1副訊框中包含14個OFDM符號。
小時隙(亦稱為子時隙)係由較時隙所含之OFDM符號數少之OFDM符號構成之時間單元。圖3將小時隙由2個OFDM符號構成之情形作為一例而進行表示。小時隙內之OFDM符號亦可與構成時隙之OFDM符號時序一致。再者,排程之最小單位可為時隙或 小時隙。又,亦可將分配小時隙稱為不基於時隙之排程。又,對小時隙排程亦可表現為對參考信號與資料之起點位置之相對時間位置固定之資源進行排程。
圖4係表示時隙或副訊框之一例之圖。此處,以副載波間隔15kHz中時隙長為0.5ms之情形為例進行表示。於圖4中,D表示下行鏈路、U表示上行鏈路。如圖4所示,於某個時間區間內(例如,系統中必須對1個UE分配之最小時間區間)中,亦可包含
.下行鏈路部分(持續時間)
.間隙
.上行鏈路部分(持續時間)中之1個或複數個。再者,該等之比率亦可預定為時隙格式。又,亦可由時隙內所含之下行鏈路之OFDM符號數或時隙內之起點位置及終點位置定義。又,亦可由時隙內所含之上行鏈路之OFDM符號或DFT-S-OFDM符號數或時隙內之起點位置及終點位置定義。再者,對時隙排程亦可表現為對參考信號與時隙交界之相對時間位置固定之資源進行排程。
圖4(a)係於某個時間區間(例如,亦可稱為可分配給1UE之時間資源之最小單位、或時間單元等。又,亦可將複數個時間資源之最小單位合併稱為時間單元),用於所有下行鏈路發送之例,圖4(b)係於最初之時間資源經由例如PDCCH進行上行鏈路之排程,經由PDCCH之處理延遲及自下行至上行之切換時間、用於生成發送信號之間隙而發送上行鏈路信號。圖4(c)係於最初之時間資源用於發 送PDCCH及/或下行鏈路之PDSCH,用於經由處理延遲及自下行至上行之切換時間、用於生成發送信號之間隙而發送PUSCH或PUCCH。此處,作為一例,上行鏈路信號亦可用於HARQ-ACK及/或CSI、即UCI之發送。圖4(d)係用於最初之時間資源發送PDCCH及/或PDSCH,用於經由處理延遲及自下行至上行之切換時間、用於生成發送信號之間隙而發送上行鏈路之PUSCH及/或PUCCH。此處,作為一例,上行鏈路信號亦可用於上行鏈路資料、即UL-SCH之發送。 圖4(e)係用於所有上行鏈路發送(PUSCH或PUCCH)之例。
上述之下行鏈路部分、上行鏈路部分亦可與LTE同樣地由複數個OFDM符號構成。
圖5係表示波束成形之一例之圖。複數個天線要素係連接於1個發送單元(TXRU:Transceiver unit)10,並由每個天線要素之移相器11控制相位,可相對於自天線要素12發送之發送信號,使波束朝向任意之方向。典型而言,TXRU可定義為天線端口,於終端裝置1中亦可僅定義天線端口。藉由控制移相器11可使指向性朝向任意之方向,故而基地台裝置3可使用增益較高之波束與終端裝置1通訊。
終端裝置1可使用CP-OFDM及DFT-S-OFDM之2種波形(waveform)。又,終端裝置1於使用CP-OFDM及/或DFT-S-OFDM發送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進行發送電力控制。終端裝置1於對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情形時,使用CP-OFDM。亦可將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PUSCH稱為OFDM based PUSCH。終端裝置1於對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變換預編碼使能之情形時,使用DFT-S-OFDM。亦可將變換預編碼使能之PUSCH稱為DFT-S-OFDM based PUSCH。服務小區c、服務小區c之頻帶之一部分(亦稱為服務BWP)cb(cb於以下僅表現為c)、或服務頻帶之一部分(亦稱為服務BWP)c之發送電力係由以下式表示。再者,變換預編碼可應用離散傅立葉變換(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又,變換預編碼是否使能,亦可為切換將DFT-S-OFDM用於PUSCH、抑或將CP-OFDM用於PUSCH發送。又,終端裝置1使用變換預編碼使能之PUSCH發送、抑或使用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PUSCH發送,可藉由RRC信令、MAC CE及/或DCI而自基地台裝置3指示。CP-OFDM及/或DFT-S-OFDM可藉由RRC信令、MAC CE、及/或DCI進行切換。又,基地台裝置3亦可藉由RRC對終端裝置1設定任一方或兩方之波形,藉由DCI切換波形。
Figure 107131600-A0305-02-0022-1
PPUSCH,c(i)表示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第i個時隙中之PUSCH之發送電力(dBm)、j表示與PUSCH之種類相關之參數。例如,於j=0之情形時,表示半持續排程,j=1時表示動態排程,j=2時表示隨機存取應答授予之發送。
又,Pcmax,c係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最大發送電力,MPUSCH,c(i)係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中之用於第i個時隙之(經排程之)有效資源塊數表現之PUSCH之資源分配之帶寬。 又,PO_PUSCH,c(j)係上位層賦予之小區固有及/或使用者固有之電力,αc(j)係上位層賦予之0至1之間表示之路徑損耗補償因數,PLc係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中之自SS塊(PSS、SSS、PBCH等)或CSI-RS推定之路徑損耗推定值。△TF,c係於上位層指示之情形時,或UCI多工之情形時賦予之電力修正,fc(i)係利用DCI指示之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命令進行之第i個時隙之修正值或累積值。
即,於某個狀況(例如未以相同時隙發送PUCCH之情形時等)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第i個時隙之PUSCH之發送電力(dBm)係基於Pcmax,c、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fc(i)等而計算。
於以相同時隙發送PUCCH之情形時,利用以下式賦予發送電力。
Figure 107131600-A0305-02-0023-2
但是,P^cmax,c係Pcmax,c之真實值(linear value),P^PUCCH(i)係時隙i之PUCCH之發送電力之真實值。
即,於某個另一狀況(例如,以相同時隙發送PUCCH之情形時等)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第i個時隙之PUSCH之發送電力(dBm)係基於P^cmax,c、P^PUCCH(i)、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fc(i)等而計算。
其次,對功率餘量報告進行說明。終端裝置1於副訊框i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中不伴随PUCCH而发送PUSCH之情形時之功率餘量係利用以下式計算。
【式3】PH type1,c(i)=P CMAX,c (i)-{10log10(M PUSCH,c(i))+P O_PUSCH,c(j)+α c (j).PL c +△TF,c(i)+f c (i)}
Ptype1,c(i)係終端裝置1於第i個副訊框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不伴隨PUCCH而發送PUSCH之情形時之功率餘量。 即,於某個狀況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第i個時隙之功率餘量係基於Pcmax,c、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fc(i)等而計算。
其次,對功率餘量報告進行說明。終端裝置1於副訊框i之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不發送PUSCH之情形時之功率餘量係利用以下式表示。
Figure 107131600-A0305-02-0024-4
此處,P~ cmax,c係將MPR(Maximum Power Reduction)、追加之MPR(A-MPR:Additional MPR、P-MPR(Power management term for MPR)、△Tc預估為0分貝(0dB)而計算者。此係將式3中之MPUSCH,c(i)設為1、j設為1同等之計算式。即,將第c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用於第i個時隙之有效資源塊數設為1。換言之,不基於PUSCH之資源分配之帶寬而計算功率餘量。再者,可將其稱為參考格式(或虛擬格式)。再者,以下將式3或式4中計算之功率餘量稱為功率餘量之值。
其次,對功率餘量報告之觸發進行說明。
功率餘量報告之步驟係用於向服務基地台提供與名義上之終端裝置1之最大發送電力(nominal maximum transmit power)、與用於活化之每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之UL-SCH之發送電力推定之電力之差相關的資訊、以及名義上之終端裝置1之最大發送電力與用於SpCell及PUCCH SCell之UL-SCH及PUCCH推定之電力之差。
RRC層係藉由設定2個計時器(periodicPHR-Timer及prohibitPHR-Timer)以及對根據測定之下行鏈路之路徑損耗及功率管理所請求之電力後退之變化進行設置的特定之值(dl-PathlossChange)而控制功率餘量報告。periodicPHR-Timer係用於週期性報告PHR之計時器。prohibitPHR-Timer係用於功率餘量報告已滿時禁止之計時器。
於某個TTI中,功率餘量報告若產生以下事件之任意事件便被觸發。
(1)prohibitPHR-Timer失效或將失效,且作為路徑損耗參考使用之任意之MAC實體之至少1個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中具有用於始發(new transmission)之上行鏈路資源之情形時,在該MAC實體內自最新之PHR發送起路徑損耗變得大於特定之值(dl-PathlossChange)分貝(dB)
(2)periodicPHR-Timer已滿(失效)
(3)功能未無效之上位層進行功率餘量功能之設定及重新設定
(4)設定有上行鏈路之SCell之活化
(5)PSCell之追加
(6)prohibitPHR-Timer已滿或將滿,具有用於始發(new transmission)之上行鏈路資源之情形時,於設定有上行鏈路之任意之MAC實體之任意活化服務小區或服務BWP中,該TTI中下一條件為真之情形時
.該小區或BWP中有分配給發送之上行鏈路資源或PUCCH資源,藉由功率管理請求之功率後退根據該小區或BWP之最後之功率餘量報告而路徑損耗變得大於dl-PathlossChange分貝(dB)。
(7)用於PUSCH發送之波形已切換
(8)對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變換預編碼重新設定其次,對MAC實體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某個TTI中,若MAC實體具有用於該TTI之始發而分配之上行鏈路資源,則MAC實體進行下述之動作。
(1)若其(分配用於始發之上行鏈路資源)為最後之MAC重置以来最初之始發之上行鏈路資源,則開始periodicPHR-Timer
(2)若功率餘量報告步驟觸發至少1個PHR且未取消之情形時,且MAC實體可將設定為要發送之PHR及其子標頭一併作為邏輯通道優先之結果收容之情形時,發送功率餘量。
即,終端裝置1之MAC層於滿足以下之任一觸發條件之情形時,判斷為功率餘量之報告時序,使用發送資料之控制標頭部分所含之MAC控制要素將功率餘量發送至基地台裝置。觸發條件為:(1)PH報告禁止計時器(prohibit PHR timer))停止、且服務區內小區之路徑損耗值較前次報告PH時降低特定之值以上時;(2)PH周期計時器(Periodic PHR timer)已滿時;(3)功率餘量之設定已變更時;(4)次級小區或次級BWP活化時。
對本發明之一態樣進行說明。終端裝置支持CP-OFDM及DFT-S-OFDM之2種波形。此處,根據網路或小區,既可為只能使用任一波形之情形,亦可為使用兩者之情形。
於網路支持兩種波形之情形時,基地台裝置3根據使用者固有之RRC信令或DCI,設定使用哪個波形與各終端裝置1通訊。 再者,亦可如訊息3之發送般,使用系統資訊(例如RACH設定)將波形報告給終端裝置1。訊息3係如下訊息:包含C-RNTI MAC CE或CCCH SDU,自上位層提出,作為隨機存取步驟之一部分而以終端裝置1之衝突消除身份信息關聯之UL-SCH發送。
終端裝置1分配複數個PO_PUSCH,c、αc,且設定為與各波形鏈接。例如,若為設定為PO_PUSCH,c=PO_OFDM及αcOFDM與CP-OFDM關聯之參數、設定為PO_PUSCH,c=PO_DFT及αcDFT與DFT-S-OFDM關聯之參數,則於CP-OFDM設定用於PUSCH之發送之情形時,基於是否使用PO_OFDM及/或αOFDM分配PUSCH來計算式3或式4之功率餘量。另一方面,關於未設定用於PUSCH之發送之DFT-S-OFDM,亦可使用PO_DFT及/或αDFT利用式4表示之參考格式進行報告。
其次,對根據波形之差異而發送後退(發送電力之減少量)不同時,反映至Pcmax,c之情形進行敘述。於CP-OFDM設定用於PUSCH之發送之情形時係基於是否分配PUSCH而計算式3或式4之功率餘量。另一方面,關於未設定用於PUSCH之發送之DFT-S-OFDM,可使用以式4表示之參考格式進行報告。此時,可使用將發送後退、即於P~ cmax,c中不假設MPR、A-MPR、P-MPR、△Tc之至少任一者為0分貝地、波形引起之發送後退減算後的P~ cmax,c
為發送各波形之PHR,可對每個波形設定觸發之條件(periodicPHR-Timer、prohibitPHR-Timer及/或dl-PathlossChange)。
其次,對基地台設定僅使用任一波形之情形進行說明。 基地台裝置3對終端裝置1使用RRC信令或系統資訊設定將終端用於PUSCH發送之波形,終端裝置1以設定之波形發送PUSCH。此時,計算相對於設定之波形之功率餘量之值。
其次,對設定一個或複數個SRS資源之情形進行說明。基地台裝置3對終端裝置1設定複數個SRS資源。複數個SRS資源係與上行鏈路時隙之後方之複數符號關聯。例如,設定4個SRS資源,於時隙之後方之4符號之中,對各符號關聯各SRS資源。終端裝置1亦可使用SRS符號之各者中獨立之發送波束(發送濾波器)進行發送。
圖6表示設定4個SRS資源之情形時之SRS符號之例。S1係與SRS資源#1關聯之SRS資源,S2係與SRS資源#2關聯之SRS資源,S3係與SRS資源#3關聯之SRS資源,S4係與SRS資源#4關聯之SRS資源。終端裝置1基於該設定於各個資源分別應用發送波束發送SRS。
終端裝置1可使用對每個SRS資源均不同之發送天線端口進行發送。例如,於S1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0、於S2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1、於S3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2、於S4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3發送SRS。
終端裝置1可對每個SRS資源使用複數個發送天線端口或發送天線端口組進行發送。例如,於S1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0及11、於S2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2及13進行發送。
終端裝置1可對每個SRS資源使用同一端口改變發送波束進行發送。例如,於S1中可使用發送天線10及11、於S2中可使用天線端口10及11對每個資源改變發送波束進行發送。
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設定可包含下述之資訊要素之至少1個或複數個。
(1)與發送探測參考信號之符號相關之資訊或索引
(2)與發送探測參考信號之天線端口相關之資訊
(3)探測參考信號之跳頻圖案
基地台裝置3為了於設定之各SRS資源中選擇1個或複數個發送PUSCH,可藉由DCI或MAC CE、RRC信令對終端裝置1指示SRI(SRS Resource Index)、與SRS資源關聯之索引、或與SRI關聯之索引。終端裝置1亦可於設定之各SRS資源之中,自基地台裝置3藉由DCI或MAC CE、RRC信令接收SRI(SRS Resource Index)、與SRS資源關聯之索引、或與SRI關聯之索引。終端裝置1使用與指定之SRS資源關聯之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之一個或複數個天線端口、及/或PUSCH之一個或複數個天線端口,進行PUSCH發送。例如,於終端裝置1於4個SRS資源使用發送波束#1至#4發送SRS,自基地台裝置3指示有SRS資源#2作為SRI之情形時,終端裝置1亦可使用發送波束#2發送PUSCH。又,於指示複數個SRS資源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與指示之SRI關聯之SRS資源使用之複數個發送波束藉由MIMO空間多工(MIMO S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發送PUSCH。
基地台裝置3為了於設定之各SRS資源中選擇1個或複數個發送PUCCH,可藉由DCI或MAC CE、RRC信令對終端裝置1指示SRI(SRS Resource Index)、與SRS資源關聯之索引、或與SRI 關聯之索引。用於特定與PUCCH關聯之SRS資源之資訊係包含於進行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之DCI。終端裝置1基於進行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之DCI,對PDSCH進行解碼,利用以進行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之DCI表示之PUCCH資源發送HARQ-ACK。終端裝置1亦可於設定之各SRS資源之中,自基地台裝置3藉由DCI或MAC CE、RRC信令接收SRI(SRS Resource Index)、與SRS資源關聯之索引、或與SRI關聯之索引。終端裝置1使用與指定之SRS資源關聯之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之一個或複數個天線端口、及/或PUCCH之一個或複數個天線端口,進行PUCCH發送。
亦可對每個SRS資源發送功率餘量。例如,於基地台裝置3對終端裝置1設定一個或複數個SRS資源之情形時,終端裝置1之MAC實體可對設定之每個SRS資源觸發功率餘量報告。終端裝置1之MAC實體亦可對設定之每個SRS資源計算功率餘量。每個SRS資源係指相對於與SRS資源關聯之PUSCH發送之功率餘量。終端裝置1之MAC實體亦可發送包含設定之SRS資源數之功率餘量之值之功率餘量MAC CE。
又,基地台裝置1亦可對終端裝置3按每個SRS資源設定功率餘量報告之觸發之條件。例如,基地台裝置1可對每個SRS資源之PHR之報告周期設定報告禁止期間。又,終端裝置1於功率餘量之值之計算時基於指示之SRI發送PUSCH之情形時,亦可基於是否有PUSCH之分配而使用式3及式4,關於與未指示之SRI關聯之PUSCH則使用參考格式(式4)。
基地台裝置1對於終端裝置3於最新之SRI與指示之SRI不同之情形時,亦可由終端裝置3之MAC實體觸發功率餘量報告。
其次,對功率餘量MAC CE進行敘述。功率餘量MAC CE係藉由MAC PDU子標頭而識別(identify)。MAC CE包含稱為功率餘量(PH)之欄位,表示具有特定之位元長(例如,6位元)之功率餘量位準。功率餘量位準可對每個特定範圍定義功率餘量位準。例如,於LTE中,可將-23dB至40dB之間以1分貝刻度設為64位準之功率餘量,將與基於式3或式4計算之值對応之PH定義為MAC CE。又,亦可定義用於表示PHR係實際之發送抑或參考格式之資訊欄位。又,基地台裝置1亦可對終端裝置3設定複數個PO_PUSCH,c、αc,並關聯於各SRS資源。
即,終端裝置1可接收設定對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變換預編碼是否使能之資訊,發送表示對變換預編碼使能之PUSCH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及表示對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的資訊。
此時,終端裝置1於對PUSCH之變換預編碼使能之情形時,表示對變換預編碼使能之PUSCH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可基於經排程之有效資源塊數計算,對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可藉由參考格式計算。
此時,終端裝置1於對PUSCH之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情形時,表示對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PUSCH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 可基於經排程之有效資源塊數計算,表示對變換預編碼使能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可藉由參考格式計算。
此時,終端裝置1於對PUSCH之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情形時,表示對變換預編碼未使能之PUSCH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可基於經排程之有效資源塊數計算,對變換預編碼使能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可藉由參考格式計算。
即,終端裝置可接收包含1個或複數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設定之資訊,發送表示對與PDCCH所含之DCI所含之SRI關聯之上行鏈路共有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的資訊,並發送表示對與PDCCH所含之(搬運之)DCI不含之SRI關聯之上行鏈路共有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的資訊。
此時,終端裝置1中,表示對與PDCCH包含之DCI所含之SRI關聯之上行鏈路共有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之資訊可基於經排程之有效資源塊數計算,表示對與PDCCH包含之DCI不含之SRI關聯之上行鏈路共有通道之功率餘量位準的資訊可藉由參考格式計算。
本實施例之一態樣亦可於與LTE、LTE-A/LTE-A Pro等無線存取技術(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之載波聚合或雙連接中操作。此時,可用於一部分或所有小區或小區組、載波或載波組(例如,初級小區(PCell:Primary Cell)、次級小區(SCell:Secondary Cell)、初級次級小區(PSCell)、MCG(Master Cell Group)、SCG(Secondary Cell Group)等)。又,亦可用於單獨操作之獨立終端。於雙連接操作中,SpCell(Special Cell)根據MAC實體關聯於MCG、抑 或關聯於SCG,而分別稱為MCG之PCell或、SCG之PSCell。若並非雙連接操作,SpCell(Special Cell)係稱為PCell。SpCell(Special Cell)支持PUCCH發送、及基於衝突之隨機存取。
以下,對本實施例之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此處,表示作為下行鏈路之無線傳送方式應用CP-OFDM、作為上行鏈路之無線傳送方式應用CP-OFDM或DFTS-OFDM(SC-FDM)之情形時之例。
圖7係表示本實施例之終端裝置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所示,終端裝置1係包含上位層處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發送部107及發送接收天線109而構成。又,上位層處理部101係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排程資訊解釋部1013、及通道狀態資訊(CSI)報告控制部1015而構成。又,接收部105係包含解碼部1051、解調部1053、多工分離部1055、無線接收部1057及測定部1059而構成。又,發送部107係包含編碼部1071、調變部1073、多工部1075、無線發送部1077及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1079而構成。
上位層處理部101將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生成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塊)輸出至發送部107。又,上位層處理部101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收斂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之處理。
上位層處理部101具備之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進行本裝置之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又,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生成對上行鏈路之各通道配置之資訊,並輸出至發送部107。
上位層處理部101具備之排程資訊解釋部1013進行經由接收部105接收之DCI(排程資訊)之解釋,並基於解釋上述DCI後之結果,為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控制部103。
CSI報告控制部1015指示測定部1059導出與CSI參考資源關聯之通道狀態資訊(RI/PMI/CQI/CRI)。CSI報告控制部1015指示發送部107發送RI/PMI/CQI/CRI。CSI報告控制部1015對測定部1059算出CQI時使用之設定進行設置。
控制部103基於來自上位層處理部101之控制資訊,生成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07之控制之控制信號。控制部103將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07,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07之控制。
接收部105依照自控制部1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對經由發送接收天線109自基地台裝置3接收之接收信號進行分離、解調、解碼,並將解碼後之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
無線接收部1057將經由發送接收天線109接收之下行鏈路之信號變換為中間頻率(降頻轉換:down covert),除去無用之頻率成分,以維持適切之信號位準之方式控制放大位準,基於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調,並將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 號變換為數位信號。無線接收部1057自變換後之數位信號除去相當於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GI)之部分,並對除去了保護間隔之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抽出頻率區域之信號。
多工分離部1055將抽出之信號分別分離為下行鏈路之PDC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又,多工分離部1055根據自測定部1059輸入之傳輸路徑之推定值,進行PDCCH及PUSCH之傳輸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1055將分離出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輸出至測定部1059。
解調部1053對下行鏈路之PDCCH進行解調,並輸出至解碼部1051。解碼部1051嘗試PDCCH之解碼,於解碼成功之情形時,將解碼後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對應之RNTI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
解調部1053對PDSCH進行以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256QAM等之下行鏈路授予通知之調變方式之解調,並輸出至解碼部1051。解碼部1051基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通知之傳送或原始編碼率相關之資訊進行解碼,並將解碼後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
測定部105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1055輸入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進行下行鏈路之路徑損耗之測定、通道測定、及/或干涉測定。測定部1059將基於測定結果算出之CSI、及測定結果輸出至上位 層處理部101。又,測定部1059根據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算出下行鏈路之傳輸路徑之推定值,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1055。
發送部107依照自控制部103輸入之控制信號,生成上行鏈路參考信號,對自上位層處理部101輸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塊)進行編碼化及調變,對PUCCH、PUSCH、及生成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進行多工,並經由發送接收天線109發送至基地台裝置3。
編碼部1071對自上位層處理部101輸入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及上行鏈路資料進行編碼化。調變部1073將自編碼部1071輸入之編碼化位元以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之調變方式進行調變。
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1079基於用於識別基地台裝置3之實體小區識別碼(physical cell identity:稱為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帶寬、以上行鏈路授予通知之循環位移、對DMRS序列之生成之參數值等,生成以預定之規則(式)求出之序列。
多工部1075基於用於PUSCH之排程之資訊,決定經空間多工之PUSCH之層之數,並使用MIMO空間多工(MIMO S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將以同一PUSCH發送之複數個上行鏈路資料映射至複數個層,對該層進行預編碼(precoding)。
多工部1075依照自控制部1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對PUSCH之調變符號進行離散傅立葉變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又,多工部1075係於每個發送天線端口對PUCCH及/或PUSCH之信號及生成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進行多工。即,多工部1075係於每個發送天線端口將PUCCH及/或PUSCH之信號及生成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配置於資源要素。
無線發送部1077對多工後之信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進行SC-FDM方式之調變,對經SC-FDM調變之SC-FDM符號附加保護間隔,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將基頻之數位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自類比信號生成中間頻率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除去相對於中間頻帶之無用之頻率成分,將中間頻率之信號變換為高頻率之信號(升頻轉換:up convert),除去無用之頻率成分,經電力放大後,輸出至發送接收天線109進行發送。
圖8係表示本實施例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所示,基地台裝置3係包含上位層處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發送部307、及發送接收天線309而構成。又,上位層處理部301係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排程部3013、及CSI報告控制部3015而構成。又,接收部305係包含解碼部3051、解調部3053、多工分離部3055、無線接收部3057及測定部3059而構成。 又,發送部307係包含編碼部3071、調變部3073、多工部3075、無線發送部3077及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3079而構成。
上位層處理部301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收斂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之處理。又,上位層處理部301為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控制部303。
上位層處理部301具備之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自上位節點取得配置於下行鏈路之PDSCH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塊)、系統資訊、RRC訊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並輸出至發送部307。又,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進行各終端裝置1之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
上位層處理部301具備之排程部3013根據接收之CSI及自測定部3059輸入之傳輸路徑之推定值、通道之品質等,決定分配實體通道(PDSCH或PUSCH)之頻率及副訊框、實體通道(PDSCH或PUSCH)之傳送編碼化率及調變方式及發送電力等。排程部3013基於排程結果,為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控制部303。排程部3013基於排程結果,生成用於實體通道(PDSCH或PUSCH)之排程之資訊(例如DCI(格式))。
上位層處理部301具備之CSI報告控制部3015對終端裝置1之CSI報告進行控制。CSI報告控制部3015將終端裝置1為了於CSI參考資源導出RI/PMI/CQI而預估之表示各種設定之資訊,經由發送部307發送至終端裝置1。
控制部303基於來自上位層處理部301之控制資訊,生成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之控制信號。控制部303將 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
接收部305依照自控制部3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對經由發送接收天線309自終端裝置1接收之接收信號進行分離、解調、解碼,並將解碼後之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301。無線接收部3057將經由發送接收天線309接收之上行鏈路之信號變換為中間頻率(降頻轉換:down covert),除去無用之頻率成分,以維持適切之信號位準之方式控制放大位準,基於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調,並將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
無線接收部3057自變換後之數位信號除去相當於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GI)之部分。無線接收部3057對除去了保護間隔之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抽出頻率區域之信號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3055。
多工分離部1055將自無線接收部3057輸入之信號分離為PUCCH、PUSCH、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等之信號。再者,該分離係預先由基地台裝置3藉由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決定,且係基於向各終端裝置1通知之上行鏈路授予所含之無線資源之分配資訊進行。又,多工分離部3055根據自測定部3059輸入之傳輸路徑之推定值,進行PUCCH與PUSCH之傳輸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3055將分離後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輸出至測定部3059。
解調部3053對PUSCH進行逆離散傅立葉變換(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調變符號,並使用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QAM、64QAM、256QAM等預定之、或本裝置以上行鏈路授予預先對各終端裝置1通知之調變方式,對PUCCH與PUSCH之調變符號分別進行接收信號之解調。 解調部3053基於以上行鏈路授予預先對各終端裝置1通知之經空間多工之序列之數、及指示對該序列進行之預編碼之資訊,使用MIMO SM對以同一PUSCH發送之複數個上行鏈路資料之調變符號進行分離。
解碼部3051對解調後之PUCCH及PUSCH之編碼化位元以預定之編碼化方式、或本裝置以上行鏈路授予預先向終端裝置1通知之傳送或原始編碼率進行解碼,並將解碼後之上行鏈路資料、及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於重新發送PUSCH之情形時,解碼部3051使用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HARQ緩衝器保存之編碼化位元、及解調後之編碼化位元進行解碼。測定部305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3055輸入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測定傳輸路徑之推定值、通道之品質等,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3055及上位層處理部301。
發送部307依照自控制部303輸入之控制信號,生成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下行鏈路資料進行編碼化、及調變,對PDC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考信號進行多工或以不同之無線資源,經由發送接收天線309將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1。
編碼部3071對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下行鏈路資料進行編碼化。調變部3073將自編碼部3071 輸入之編碼化位元以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之調變方式進行調變。
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生成部3079基於用於識別基地台裝置3之實體小區識別碼(PCI)等,生成以預定之規則求出之終端裝置1已知之序列作為下行鏈路參考信號。
多工部3075根據經空間多工之PDSCH之層之數,將以1個PDSCH發送之1個或複數個下行鏈路資料映射至1個或複數個層,並對該1個或複數個層進行預編碼(precoding)。多工部3075於每個發送天線端口對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之信號及下行鏈路參考信號進行多工。多工部3075於每個發送天線端口將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之信號及下行鏈路參考信號配置於資源要素。
無線發送部3077對經多工之調變符號等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進行OFDM方式之調變,對經OFDM調變之OFDM符號附加保護間隔,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將基頻之數位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自類比信號生成中間頻率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除去相對於中間頻帶之無用之頻率成分,將中間頻率之信號變換為高頻率之信號(升頻轉換:up convert),除去無用之頻率成分,經電力放大後,輸出至發送接收天線309進行發送。
(1)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終端裝置1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接收部,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部,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部接收於 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2)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基地台裝置3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發送部,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部,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部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3)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通訊方法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4)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通訊方法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 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5)本發明之第5態樣之積體電路係安裝於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機構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基於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6)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積體電路係安裝於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機構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
於本發明之裝置中動作之程式亦可為以實現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功能之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使電腦發揮功能之程式。程式或者藉由程式處理之資訊係臨時存儲於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揮發性記憶體或者快閃記憶體等非揮發性記憶體、Hard Disk Drive(HDD)、或其他記憶裝置系統。
再者,亦可將用於實現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功能之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録媒體。亦可藉由將該記録媒體中記録之程式讀入電腦系統並執行而實現。此處所謂之「電腦系統」,係內置於裝置之電腦系統,包含操作系統、周邊機器等硬體。又,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録媒體」,亦可為半導體記録媒體、光記録媒體、磁記録媒體、短時間動態保持程式之媒體、或者電腦可讀取之其他記録媒體。
又,上述實施例中使用之裝置之各功能塊、或各特徴可於電氣電路、例如積體電路或者複數個積體電路安裝或執行。以執行本說明書敘述之功能設計之電氣電路可包含通用用途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特定用途之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邏輯元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零件、或該等之組合。通用用途處理器既可為微處理器,亦可為先前型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上述電氣電路既可由數位電路構成,亦可由類比電路構成。又,於因半導體技術之進步而出現代替現有積體電路之積體電路化之技術之情形時,本發明之一個或複數個態樣亦能使用利用該技術之新的積體電路。
再者,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記載了應用於由基地台裝置及終端裝置構成之通訊系統之例,但於如D2D(Device to Device)般之終端彼此進行通訊之系統中亦能應用。
再者,本案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於實施例中,記載了裝置之一例,但本案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能應用於設置於室內室外之固定式或者非可動式電子機器、例如AV機器、廚房機器、 吸塵、洗滌機器、空調機器、辦公機器、自動販賣機、其它生活機器等終端裝置或通訊裝置。
以上,參照圖式詳細地敘述了本發明之實施例,但具體的構成並不限定於本實施例,亦包含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之設計變更等。又,本發明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藉由將不同實施例中分別揭示之技術機構適當地組合而獲得之實施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又,亦包含將上述各實施例中記載之實現相同效果之要素彼此置換而成之構成。
1A:終端裝置
1B:終端裝置
1C:終端裝置
3:基地台裝置

Claims (6)

  1. 一種終端裝置,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接收部,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部,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部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2.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者,其具備:發送部,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部,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部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上述接收部接收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而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3. 一種通訊方法,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4. 一種通訊方法,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其係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並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接收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而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5. 一種積體電路,係安裝於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接收機構接收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且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發送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6. 一種積體電路,係安裝於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積體電路,其具備:發送機構,發送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及接收機構,接收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且上述發送機構發送於上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搬運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係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包含表示一個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接收使用表示探測參考信號之資源之資訊所對應之探測參考信號之空間濾波器而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TW107131600A 2017-09-08 2018-09-07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TWI700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2867A JP2019050472A (ja) 2017-09-08 2017-09-08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JP2017-172867 2017-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332A TW201914332A (zh) 2019-04-01
TWI700011B true TWI700011B (zh) 2020-07-21

Family

ID=6563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1600A TWI700011B (zh) 2017-09-08 2018-09-07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5608B2 (zh)
EP (1) EP3681223A4 (zh)
JP (1) JP2019050472A (zh)
CN (1) CN111096022A (zh)
TW (1) TWI700011B (zh)
WO (1) WO20190500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283B (zh) * 2017-11-03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051353B2 (en) * 2018-03-19 2021-06-29 Apple Inc. PUCCH and PUSCH default beam conside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2074814B2 (en) * 2018-09-27 2024-08-2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3998826A4 (en) * 2019-07-12 2022-07-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088741B1 (en) * 2020-05-13 2021-08-10 Charter Communicat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MIMO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6981072A (zh) * 2022-04-15 2023-10-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usch发送方法、解析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1568A1 (en) * 2012-06-05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08590A1 (en) * 2015-05-08 2017-07-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3943A1 (ko) * 2012-06-05 2013-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17121B1 (ko) 2017-06-29 2021-10-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US11277301B2 (en) * 2017-09-07 2022-03-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nifi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beam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1568A1 (en) * 2012-06-05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08590A1 (en) * 2015-05-08 2017-07-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51127A1 (en) 2020-11-05
CN111096022A (zh) 2020-05-01
EP3681223A4 (en) 2021-10-06
EP3681223A1 (en) 2020-07-15
WO2019050000A1 (ja) 2019-03-14
JP2019050472A (ja) 2019-03-28
US11165608B2 (en) 2021-11-02
TW201914332A (zh) 201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3682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102545992B1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CN112673694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6456287B2 (ja)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TWI700011B (zh) 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JP6378679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37656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67117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005462A1 (ja)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41015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36211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0031701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20031700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