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756B - 筆記型電腦 - Google Patents

筆記型電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7756B
TWI697756B TW107145881A TW107145881A TWI697756B TW I697756 B TWI697756 B TW I697756B TW 107145881 A TW107145881 A TW 107145881A TW 107145881 A TW107145881 A TW 107145881A TW I697756 B TWI697756 B TW I6977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pad
screen
notebook computer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845A (zh
Inventor
鄭硯丰
凌正南
黃奕達
張正茂
黃寶民
李武晟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5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75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7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4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84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筆記型電腦包括一主機、一轉軸機構以及一螢幕。主機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底面;一抬升機構,設置於殼體內;以及一腳墊,連接於抬升機構,且鄰近於底面。轉軸機構連接於主機,包括一第一樞軸,連接於抬升機構。螢幕連接於轉軸機構。當螢幕相對於主機轉動時,第一樞軸驅動抬升機構,以使抬升機構改變腳墊之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的距離。

Description

筆記型電腦
本揭露主要關於一種筆記型電腦,尤指一種具與轉軸機構連動之抬升機構的筆記型電腦。
習知之筆記型電腦包括一主機、一螢幕、以及一轉軸機構。螢幕經由轉軸機構相對於主機旋轉,並藉由轉軸機構使得螢幕可相對於主機傾斜,以方便使用者觀看螢幕。
由於筆記型電腦之薄型化發展,筆記型電腦之厚度越來越薄,進而限制了筆記型電腦內之散熱空間以及散熱結構和風扇的尺寸。因此當筆記型電腦以高速運作時,需要藉由大量增加風扇之轉速以提高筆記型電腦內部之散熱氣流。
然而當散熱氣流不足時會造成筆記型電腦內之處理晶片等熱源無法達到所需的散熱效能,導致處理晶片的溫度過高。此時,筆記型電腦為了防止處理晶片損壞會降低處理晶片之運作速度,進而導致效能下降之缺失。
據此,雖然目前之筆記型電腦符合了其使用之目的,但尚未滿足許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筆記型電腦的改進方案。
本揭露提供一種筆記型電腦,能於開啟狀態下增加筆記型電腦與承載筆記型電腦之一參考平面之間的空間,進 而增加主機之散熱效率。
本揭露提供一種筆記型電腦,包括一主機、一轉軸機構、以及一螢幕。主機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底面以及形成於底面之一容置槽;一抬升機構,設置於殼體內;以及一腳墊。腳墊包括一彈性墊,設置於容置槽內,且具有遠離底面之一頂端;以及一硬質墊,設置於彈性墊上。轉軸機構連接於主機。螢幕連接於轉軸機構,且經由轉軸機構相對於主機為可轉動的。當螢幕相對於主機轉動時,轉軸機構驅動抬升機構,以使抬升機構改變彈性墊之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的距離。
於一些實施例中,彈性墊具有一抵接部、環繞於抵接部之一彈性部、以及環繞於彈性部之一固定部。頂端位於抵接部。硬質墊固定於抵接部上,且固定部固定於容置槽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殼體更具有連接於容置槽之多個固定孔。腳墊更包括填充於固定孔並連接於固定部之固定膠。
於一些實施例中,殼體更具有一穿孔,對應於硬質墊,且連接於容置槽,其中固定孔排列穿孔之周圍,且抬升機構經由穿孔接觸硬質墊。
於一些實施例中,彈性墊之材質為矽膠,且硬質墊之材質為硬質塑膠或金屬。彈性墊更包括一環形凹槽,形成於彈性部。
於一些實施例中,抬升機構包括一抵頂元件,用以抵接於硬質墊。於螢幕相對於主機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抵頂元件推動硬質墊,以增加頂端相對於底 面之間的距離。
於一些實施例中,於螢幕相對於主機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且於螢幕相對於主機由開啟位置移動至蓋合位置的過程中,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少。
於一些實施例中,抬升機構包括一馬達以及一抵頂元件。馬達設置於殼體內。抵頂元件耦接於馬達,且用以抵接於硬質墊。當螢幕相對於主機位於一開啟位置時,主機發出一驅動訊號,馬達依據驅動訊號移動抵頂元件,以使抵頂元件推動硬質墊,以增加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的距離。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螢幕相對於主機位於一蓋合位置時,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且當螢幕相對於主機位於一開啟位置時,頂端相對於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藉由與螢幕連動之抬升機構,能於筆記型電腦之螢幕於使用位置時抬升主機之後側,藉以增加主機之底面之散熱空間,進而增強主機之散熱效率。
1‧‧‧筆記型電腦
10‧‧‧主機
11‧‧‧殼體
111‧‧‧操作面
112‧‧‧後側
113‧‧‧底面
114‧‧‧容置槽
115‧‧‧穿孔
116‧‧‧固定孔
12‧‧‧操作裝置
13‧‧‧基座
132‧‧‧弧形槽
15‧‧‧抬升機構
151、151a、151b‧‧‧驅動元件
152‧‧‧抵頂元件
16‧‧‧腳墊
161‧‧‧彈性墊
1611‧‧‧頂端
1612‧‧‧抵接部
1613‧‧‧彈性部
1614‧‧‧固定部
1615‧‧‧環形凹槽
1616‧‧‧膠槽
162‧‧‧硬質墊
163‧‧‧固定膠
17‧‧‧感測器
20‧‧‧螢幕
21‧‧‧螢幕殼體
211‧‧‧顯示面
212‧‧‧後側
22‧‧‧顯示面板
30‧‧‧轉軸機構
31‧‧‧轉動元件
311‧‧‧轉動本體
312‧‧‧弧形部
313‧‧‧連接端
32‧‧‧扭力組件
321‧‧‧第一樞軸(shaft)
322‧‧‧扭力元件
323‧‧‧連接元件
3231‧‧‧第一連接孔
3232‧‧‧第二連接孔
324‧‧‧第二樞軸
33‧‧‧固定元件
AX1‧‧‧主軸心(axis)
AX2‧‧‧第一軸心
AX3‧‧‧第二軸心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1‧‧‧延伸方向
P1‧‧‧弧形路徑
R1‧‧‧參考平面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立體圖,其中筆記型電腦位於一開啟狀態。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立體圖,其中筆記型電腦位於一蓋合狀態。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以及抬升機構的立體圖。
第4圖為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以及抬升機構的分解圖。
第5A圖以及第5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剖視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剖視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腳墊的立體剖視圖。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以及抬升機構的立體圖。
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剖視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剖視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的剖視示意圖。
以下之說明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是例子,用來實施本揭露之不同特徵。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僅用來精簡的表達本揭露,其僅作為例子,而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例如,第一特徵在一第二特徵上或上方的 結構之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徵之間直接接觸,或是以另一特徵設置於第一和第二特徵之間,以致於第一和第二特徵並不是直接接觸。
於此使用之空間上相關的詞彙,例如上方或下方等,僅用以簡易描述圖式上之一元件或一特徵相對於另一元件或特徵之關係。除了圖式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於不同之方位使用或是操作之裝置。圖式中之形狀、尺寸、以及厚度可能為了清楚說明之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繪製或是被簡化,僅提供說明之用。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立體圖,其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開啟狀態。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立體圖,其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筆記型電腦1包括一主機10、一螢幕20、多個轉軸機構(hinge structure)30。主機10可大致為一板狀結構。
主機10可包括一殼體11以及多個操作裝置12。殼體11可大致為一板狀結構。操作裝置12設置於殼體11之操作面111上。操作裝置12可依據使用者之操作產生一操作訊號。操作裝置12可包括一鍵盤、一觸控板、及/或一觸控面板。主機10可更包括設置於殼體11內之一處理器、一主機板、一記憶體、及/或一儲存裝置(圖未示)。
螢幕20經由轉軸機構30樞接於主機10。換句話說,螢幕20可經由轉軸機構30相對於主機10旋轉。螢幕20可大致為一板狀結構,且可連接於主機10。於一些實施例中,螢幕20可為一觸控螢幕。
螢幕20可包括一螢幕殼體21以及一顯示面板22。顯示面板22設置於螢幕殼體21之一顯示面211上。於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2可為一觸控顯示面板。顯示面板22可用以顯示一畫面。於一些實施例中,主機10依據操作訊號產生一顯示訊,並傳送顯示訊號於螢幕20。螢幕20依據顯示訊號於顯示面板22上顯示一畫面。
如第1圖所示,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於一開啟位置時,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傾斜。於一些實施例中,螢幕20與主機10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小於180度。此外,顯示面211亦相對於操作面111傾斜。
如第2圖所示,當螢幕20於一蓋合位置時,螢幕20蓋合於主機10,螢幕20可接觸或大致平行於主機10。於一些實施例中,螢幕20與主機10之間的夾角小於10度。此外,顯示面211覆蓋於殼體11之操作面111,且顯示面211可接觸或大致平行於操作面111。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轉軸機構30連接於主機10以及螢幕20。轉軸機構30位於殼體11之後側112以及螢幕殼體21之後側212。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30以及抬升機構15的立體圖。第4圖為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30以及抬升機構15的分解圖。第5A圖以及第5B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剖視示意圖。於上述圖式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
主機10更包括一基座13,設置於殼體11內。基座 13可具有一弧形槽132(如第5A圖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基座13可與殼體11一體成形。
轉軸機構30包括一轉動元件31、一扭力組件32、以及一固定元件33。轉動元件31可固定於螢幕20並相對於弧形槽132轉動。轉動元件31包括一轉動本體311以及一弧形部312。
轉動本體311固定於螢幕20之後側212。弧形部312連接於轉動本體311。於一些實施例中,轉動本體311以及弧形部312可為一體成形。弧形部312位於弧形槽132內。如第5A圖所示,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轉動時,弧形部312相對於弧形槽132沿一弧形路徑P1轉動。於本實施例中,弧形槽132以及弧形部312為C形。
於一些實施例中,弧形路徑P1可為一圓形路徑。一主軸心AX1通過弧形路徑P1之中心。主軸心AX1可沿延伸方向D1延伸。弧形路徑P1位於垂直於主軸心AX1之一平面上。於本實施例中,弧形部312可以主軸心AX1為中心相對於弧形槽132旋轉。換句話說,螢幕20可以主軸心AX1為中心相對於主機10旋轉。
扭力組件32連接於轉動元件31以及固定元件33。扭力組件32用以提供主機10以及螢幕20之間一扭力。扭力組件32包括一第一樞軸321、一扭力元件322、一連接元件323、以及一第二樞軸324。
第一樞軸321連接於連接元件323以及固定元件33。第一樞軸321沿一第一軸心AX2延伸。上述第一軸心AX2平行於主軸心AX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樞軸321樞接於固定 元件33。第一樞軸321可以第一軸心AX2為中心相對於固定元件33旋轉。此外,第一樞軸321隨著連接元件323轉動。
扭力元件322設置於第一樞軸321,用以提供第一樞軸321以及固定元件33之間一第一扭力。第一樞軸321可穿過扭力元件322。
連接元件323設置於第一樞軸321。連接元件323可垂直於第一軸心AX2延伸。連接元件323具有一第一連接孔3231以及一第二連接孔3232。第一樞軸321可穿過第一連接孔3231,且可沿第一連接孔3231移動。此外,第一連接孔3231限制連接元件323相對於第一限制部3213轉動。換句話說,連接元件323無法相對於第一樞軸321轉動。
第二樞軸324連接於連接元件323以及轉動元件31之弧形部312,且平行於第一樞軸321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樞軸324沿一第二軸心AX3延伸。第二軸心AX3平行於第一軸心AX2以及主軸心AX1。
第二樞軸324樞接於連接元件323,且穿過第二連接孔3232。換句話說,第二樞軸324相對於連接元件323為可旋轉的。於本實施例中,連接元件323可提供第二樞軸324一第二扭力。第二樞軸324固定於弧形部312之連接端313,因此第二樞軸324隨著弧形部312移動和轉動。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樞軸324無法相對於弧形部312轉動。
固定元件33連接於扭力組件32,且固定於殼體11內。於本實施例中,固定元件33可固定於基座13。固定元件33可沿垂直於第一軸心AX2之一平面延伸。
如第5A圖以及第5B圖所示,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且螢幕20覆蓋於主機10。此時,轉動元件31之弧形部312之連接端313位於基座13之弧形槽132內。
第6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開啟狀態。使用者可將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旋轉,以使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傾斜。此時,連接端313脫離弧形槽132,並露出於基座13。連接端313帶動第二樞軸324移動。此外,第二樞軸324帶動連接元件323以及第一樞軸321以第一軸心AX2為中心旋轉。因此,藉由本揭露之轉軸結構,可使螢幕20經由轉軸機構30相對於主機10旋轉。
於本實施例中,主機10更包括一抬升機構15以及一腳墊16。抬升機構15設置於殼體11內,且可穿過殼體11之底面113。上述底面113相反於操作面111且可大致於操作面111平行。
抬升機構15可連接於第一樞軸321,且可連接於腳墊16。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轉動時,第一樞軸321驅動抬升機構15,以使抬升機構15改變腳墊16之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
第7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腳墊16的立體剖視圖。殼體包括一容置槽114、一穿孔115、以及多個固定孔116。容置槽114形成於底面113。穿孔115穿過殼體11,並連接於容置槽114。穿孔115可位於容置槽114之中心上。固定孔116可穿過殼體11,且可連接於容置槽114。固定孔116排列穿 孔115之周圍。
於一些實施例中,容置槽114、穿孔115、及/或固定孔116可為圓形。固定孔116之直徑小於穿孔115之直徑,且穿孔115之直徑小於容置槽114之直徑。上述直徑可於相同之方向上進行測量。
腳墊16可包括一彈性墊161、一硬質墊162、以及多個固定膠163。彈性墊161設置於容置槽114內。彈性墊161可為一盤狀結構,且具有遠離底面113之一頂端1611。於本實施例中,彈性墊161可包括一抵接部1612、一彈性部1613以及一固定部1614。抵接部1612可位於彈性墊161之中央,且頂端1611可位於抵接部1612之中央。於本實施例中,抵接部1612可對應於容置槽114以及穿孔115之中央。
彈性部1613可環繞於抵接部1612。固定部1614可環繞於彈性部1613,且可固定於容置槽114內。換句話說,彈性部1613位於抵接部1612與固定部1614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彈性部1613以及固定部1614可為一環狀結構。彈性墊161可更包括一環形凹槽1615,形成於彈性部1613。藉由上述環形凹槽1615,可弱化彈性部1613之強度。因此當抬升機構15推動抵接部1612時,抬升機構15所施加之推力集中於彈性部1613,以使彈性部1613產生彈性變型。
硬質墊162設置於彈性墊161上,且可固定於抵接部1612上。硬質墊162可對應於穿孔115。於本實施例中,彈性墊161之材質為矽膠,且硬質墊162之材質為硬質塑膠或金屬。因此,當抬升機構15推動硬質墊162時,硬質墊162可平均分散 抬升機構15所施加之推力,藉以保護彈性墊161。
於本實施例中,硬質墊162之材質可為硬質塑膠。硬質墊162可以包射成型(Dual injection Molding)的方式成型於彈性墊161上。於一些實施例中,硬質墊162之材質可為金屬。彈性墊161可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成型於硬質墊162上。藉由上述之方法,可將硬質墊162穩固地結合於彈性墊161。
固定膠163可填於固定孔116並連接於固定部1614。固定膠163可環狀排列於固定部1614。藉由固定膠163可將固定部1614穩固地固定於容置槽114內。於一些實施例中,固定膠163可為一熱熔膠。彈性墊161可更包括多個膠槽1616,對應於固定孔116。固定膠163可填於膠槽1616。因此藉由膠槽1616可將固定部1614穩固地固定於容置槽114內。
於本實施例中,抬升機構15可為一機械式抬升機構。於一些實施例中,抬升機構15可為一電動式抬升機構。
如第3、4、5A、5B圖所示,抬升機構15更包括一或多個驅動元件151以及一抵頂元件152。驅動元件151可連接於轉軸機構30以及抵頂元件152。抵頂元件152用以抵接及推動硬質墊162。於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抵頂元件152推動硬質墊162,以增加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
於本實施例中,驅動元件151可為一齒輪,且抵頂元件152可為一齒條。第一樞軸321穿過驅動元件151之中心,且驅動元件151可固定於第一樞軸321。換句話說,驅動元件151跟隨第一樞軸321轉動。抵頂元件152嚙合於驅動元件151。抵 頂元件152可經由穿孔115接觸硬質墊162。
如第5A圖以及第5B圖所示,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且螢幕20覆蓋於主機10。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位於一蓋合位置時,抵頂元件152可接觸硬質墊162,且彈性墊161之頂端1611與底面113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1。此外,當主機10放置於一參考平面R1上時,彈性墊161接觸參考平面R1。換句話說,鄰近後側112的底面113與參考平面R1之間具有第一距離d1。
如第6圖所示,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開啟狀態。當使用者將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旋轉,以使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傾斜。此時,第一樞軸321旋轉並帶動驅動元件151旋轉。當驅動元件151旋轉時,帶動抵頂元件152移動,以使抵頂元件152推動硬質墊162,以增加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
於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此外,於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由開啟位置移動至蓋合位置的過程中,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少。
於本實施例中,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位於開啟位置時,抵頂元件152抵頂腳墊16進而使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d2,其中第二距離d2大於第一距離d1。換句話說,主機10之後側112之底面113與參考平面R1之間具有第二距離d2,進而增加主機10與參考平面R1之間的傾斜角度。
因此,藉由抬升機構15可使得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轉動時改變腳墊16之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此外,當螢幕20位於蓋合位置時,腳墊16之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減少,可降低筆記型電腦1之整體厚度,以符合使用者對於筆記型電腦1之厚度的要求。
此外,當螢幕20位於開啟位置時,位於主機10之後側112之彈性墊161之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增加。因此,如第6圖所示,當主機10放置於一參考平面R1上時,可藉由腳墊16進一步增加殼體11之後側112與參考平面R1之間的空間,進而增加筆記型電腦之散熱效率。
第8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轉軸機構30以及抬升機構15的立體圖。第9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剖視示意圖。第10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剖視示意圖。於第8圖及第9圖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於第10圖中,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開啟狀態。於第9圖及第10圖中之剖面沿延伸方向D1延伸,且垂直於第5A圖、第5B圖及第6圖之剖面。
於本實施例中,抬升機構15包括多個驅動元件151a、151b。驅動元件151a、151b可為傘齒輪。抵頂元件可為一凸輪。驅動元件151a固定於第一樞軸321。驅動元件151a嚙合於驅動元件151b。抵頂元件固定於驅動元件151b。
如第9圖所示,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蓋合狀態,且螢幕20覆蓋於主機10。當螢幕20位於一蓋合位置時,抵頂元件可接觸硬質墊162,且彈性墊161之頂端1611與底面113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1。
如第10圖所示,筆記型電腦1位於一開啟狀態。當使用者將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旋轉,以使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傾斜。此時,第一樞軸321旋轉並帶動驅動元件151a旋轉。當驅動元件151a旋轉時,帶動驅動元件151b以及抵頂元件152旋轉,以使抵頂元件152抵頂硬質墊162進而改變頂端1611與底面113之間的距離。
於本實施例中,當螢幕20位於開啟位置時,抵頂元件152抵頂硬質墊162進而使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具有第二距離d2,進而增加主機10與參考平面R1之間的傾斜角度。
第1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1的剖視示意圖。驅動元件151a可為一馬達。驅動元件151b可為一齒輪。抵頂元件152可為一凸輪或是一齒條。於本實施例中,抵頂元件152可為一齒條。驅動元件151b連接於驅動元件151a以及抵頂元件152。換句話說,抵頂元件152耦接於馬達,且用以抵接於硬質墊162。
主機10更包括一感測器17,設置於殼體11內,且用以偵測螢幕20是否相對於主機10位於一開啟位置。當螢幕相對於主機位於一開啟位置時,感測器17發出一驅動訊號,馬達依據驅動訊號移動抵頂元件152,以使抵頂元件152推動硬質墊162,進而增加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當螢幕20相對於主機10位於一蓋合位置(請參考第2圖)時,感測器17發出一驅動訊號,驅動元件151a依據驅動訊號移動抵頂元件152,以減少頂端1611相對於底面113之間的距離。
需注意的是,上述本揭露之抬升機構15以及腳墊16可應用於各式之轉軸機構並不以本揭露之轉軸機構30為限。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筆記型電腦藉由與螢幕連動之抬升機構,能於筆記型電腦之螢幕於開啟位置時抬升主機之後側,藉以增加主機之底面之散熱空間,進而增強主機之散熱效率。
本揭露雖以各種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僅為範例參考而非用以限定本揭露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範圍,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筆記型電腦
10‧‧‧主機
11‧‧‧殼體
111‧‧‧操作面
112‧‧‧後側
113‧‧‧底面
12‧‧‧操作裝置
13‧‧‧基座
132‧‧‧弧形槽
15‧‧‧抬升機構
151‧‧‧驅動元件
152‧‧‧抵頂元件
16‧‧‧腳墊
161‧‧‧彈性墊
1611‧‧‧頂端
1612‧‧‧抵接部
1613‧‧‧彈性部
1614‧‧‧固定部
1615‧‧‧環形凹槽
162‧‧‧硬質墊
163‧‧‧固定膠
20‧‧‧螢幕
212‧‧‧後側
30‧‧‧轉軸機構
31‧‧‧轉動元件
312‧‧‧弧形部
313‧‧‧連接端
32‧‧‧扭力組件
321‧‧‧第一樞軸
323‧‧‧連接元件
324‧‧‧第二樞軸
AX1‧‧‧主軸心
d2‧‧‧第二距離
P1‧‧‧弧形路徑
R1‧‧‧參考平面

Claims (9)

  1. 一種筆記型電腦,包括:一主機,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底面以及形成於該底面之一容置槽;一抬升機構,設置於該殼體內;以及一腳墊,包括:一彈性墊,設置於該容置槽內,且具有遠離該底面之一頂端;以及一硬質墊,設置於該彈性墊上;一轉軸機構,連接於該主機;以及一螢幕,連接於該轉軸機構,且經由該轉軸機構相對於該主機為可轉動的,其中當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轉動時,該轉軸機構驅動該抬升機構,以使該抬升機構改變該彈性墊之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的距離,其中該彈性墊具有一抵接部、環繞於該抵接部之一彈性部、以及環繞於該彈性部之一固定部,其中該頂端位於該抵接部,該硬質墊固定於該抵接部上,且該固定部固定於該容置槽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殼體更具有連接於該容置槽之複數個固定孔,且該腳墊更包括填充於該等固定孔並連接於該固定部之複數個固定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殼體更具有一穿孔,對應於該硬質墊,且連接於該容置槽,其中 該等固定孔排列該穿孔之周圍,且該抬升機構經由該穿孔接觸該硬質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彈性墊之材質為矽膠,且該硬質墊之材質為硬質塑膠或金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彈性墊更包括一環形凹槽,形成於該彈性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抬升機構包括一抵頂元件,用以抵接於該硬質墊,其中於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該抵頂元件推動該硬質墊,以增加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的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於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由一蓋合位置移動至一開啟位置的過程中,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且於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由該開啟位置移動至該蓋合位置的過程中,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該抬升機構包括:一馬達,設置於該殼體內;以及一抵頂元件,耦接於該馬達,且用以抵接於該硬質墊,其中當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位於一開啟位置時,該主機發出一驅動訊號,該馬達依據該驅動訊號移動該抵頂元件,以使該抵頂元件推動該硬質墊,以增加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的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筆記型電腦,其中當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位於一蓋合位置時,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且當該螢幕相對於該主機位於一開啟位置時,該頂端相對於該底面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TW107145881A 2018-12-19 2018-12-19 筆記型電腦 TWI697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5881A TWI697756B (zh) 2018-12-19 2018-12-19 筆記型電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5881A TWI697756B (zh) 2018-12-19 2018-12-19 筆記型電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756B true TWI697756B (zh) 2020-07-01
TW202024845A TW202024845A (zh) 2020-07-01

Family

ID=7260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881A TWI697756B (zh) 2018-12-19 2018-12-19 筆記型電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75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7474U (en) * 2010-04-19 2010-08-21 Shin Zu Shing Co Ltd Pivot unit with enhancing cooling effect and cover-lifting typ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63700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98306A (zh) * 2013-07-15 2015-01-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升降功能的脚垫机构及电子装置
TWI544315B (zh) * 2012-12-12 2016-08-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7474U (en) * 2010-04-19 2010-08-21 Shin Zu Shing Co Ltd Pivot unit with enhancing cooling effect and cover-lifting typ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63700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TWI544315B (zh) * 2012-12-12 2016-08-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4298306A (zh) * 2013-07-15 2015-01-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升降功能的脚垫机构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845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9597B (zh) 筆記型電腦
TWI672577B (zh) 筆記型電腦
US105209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01378B (zh) 電子裝置
TW201925954A (zh) 筆記型電腦
CN110442188B (zh) 笔记本电脑
CN108628394B (zh) 可携带式电子装置
TW201944196A (zh) 筆記型電腦
TWM537669U (zh) 電子裝置
TWM436266U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43148B (zh) 一种脚垫结构及具有该脚垫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07422789B (zh) 枢转结构总成及电子装置
TWI697756B (zh) 筆記型電腦
CN110442189B (zh) 笔记本电脑
CN111427418B (zh) 笔记本电脑
US117970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 structure thereof
TWM572622U (zh) 筆記型電腦
TWM569866U (zh) 具有樞轉結構之電子裝置
TW201448715A (zh) 電子裝置
TWM612884U (zh) 電腦之腳座結構
CN112328003A (zh) 电子装置及枢轴模块
US20150138706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202033081A (zh) 筆記型電腦
CN110456856B (zh) 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