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618B - 風力發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風力發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7618B
TWI697618B TW108119948A TW108119948A TWI697618B TW I697618 B TWI697618 B TW I697618B TW 108119948 A TW108119948 A TW 108119948A TW 108119948 A TW108119948 A TW 108119948A TW I697618 B TWI697618 B TW I6976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ower
propeller
power generation
blades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4598A (zh
Inventor
鈴木政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全球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全球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全球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4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61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4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having stationary wind-guiding means, e.g. with shrouds or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3/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3/06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在設置於風況良好的立地之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中之葉片下方區域的空間,以留風堰狀的方式配設小型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並以上升氣流使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效率良好地運轉,並且使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也進行發電。 在立設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的周圍,以上端不會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接觸的方式配設小型風車,且是以留風壩狀的方式來配設,前述留風壩狀使風變得難以通過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使與小型風車碰觸而產生的上升氣流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而提高轉動效率。

Description

風力發電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能夠更有效的利用風況良好的地點,並且能夠進行效率良好的風力發電的風力發電系統。
為了有效率地利用風,會將風車集中配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前述特許文獻1所記載的是將複數個多段式葉輪並列支撐在寬度廣的支持框架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第2005-207355號公報
[發明概要]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明中,將支撐框架以前後左右來區分為複數個區域,於各區域各自支撐有縱主軸,並且在各個縱主軸上以支撐臂垂直地固定縱長葉片,因此無論風從任何方向吹,各縱長葉片皆會被氣流碰觸而轉動。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有效地進行發電的風力發電系統,其是在高達數10m的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 支柱周圍,以留風壩狀的方式來配設複數個小型風車,以產生上升氣流,將該氣流利用在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以增加轉動效率,並且利用通過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之間的氣流,且小型風車也是使用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等。
本發明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採取以下的技術性手段。
(1)一種風力發電系統,在立設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以上端不會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機的葉片接觸的方式來配設小型風車,且是以留風壩狀的方式來配設成,前述留風壩狀使風變得難以通過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以使與小型風車碰觸而產生的上升氣流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而提高轉動效率,前述小型風車是包含縱長葉片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其是構成為:使因縱長葉片的轉動而被遮擋的氣流碰觸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且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本身也進行風力發電。
(2)如前述(1)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是將內向曲傾部的前端部分別固定於縱主軸,且前述內向曲傾部是從縱長葉片的主部的上下往縱主軸方向突出。
(3)如前述(1)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配設成留風壩狀的小型風車為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 置,其是構成為:使因螺旋槳的轉動而被遮擋的氣流碰觸到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且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本身也進行風力發電。
(4)如前述(3)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中之螺旋槳的葉片是以側面視,於主部的前端大幅地突出形成前向曲成部,前向曲成部的前向前端面呈與轉動軸心線正交狀,且其正面約略為魚形,其前緣端與後緣端位於同一個轉動圓弧上。
(5)如前述(1)~(4)中任一者之風力發電系統,其在前述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的周圍,將前述小型風車配置於以該支柱為中心,與前後方向以45度交叉的右傾線與左傾線的各個交點上,該小型風車是在橫列方向上交互設置高度較高與較低的風車,且在前後的橫列方向上依照其順序一個一個錯開。
根據本發明能發揮以下的效果。
在前述(1)所記載的發明中,若在立設於用地之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以上端不會與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接觸的方式配設複數個小型風車,且前述小型風車是配設成使風變得難以通過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的留風壩狀,則被擋住的氣流就會上升並與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因此除風流之外,與下方的風車碰觸而上升的氣流也會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螺旋槳碰觸,因此可使 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效率良好地運轉。
又,因為在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周圍空出預定的間隔並以留風壩狀的方式配設複數個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所以當風吹過時,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會轉動並發電。
由於在此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配設有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來作為複數個風車,因而達到留風壩狀的功用,使與之碰觸的氣流變為上升氣流向上方移動,而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使其效率良好地轉動。
又,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本身是複數配設在風況良好的場所,能有效的利用風力,並進行效率良好的風力發電。
在前述(2)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前述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中的縱軸風車是將從縱長葉片的主部的上下往縱主軸方向突出的內向曲傾部的前端部,分別固定於縱主軸,因此剛性優異。又,因其轉動性良好,即使在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螺旋槳未轉動的低風速的狀況下,依然可以效率良好地轉動並發電,因此能夠有效利用風力。
在前述(3)所記載的發明中,前述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是在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在前後左右以等間隔的方式配設,所以即使風向變為反方向時,依然能夠達到留風壩狀的功用,使上升氣 流能夠有效率的與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碰觸,且複數個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不論在哪個位置,皆能夠無關風向地轉動並發電。
在前述(4)所記載的發明中,前述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中之螺旋槳的葉片是以側面視,在主部的前端大幅突出地形成前向曲成部,前向曲成部的前向前端面呈與轉動軸心線正交狀,因此前向前端面的的內側端部分擁有最大的厚度,當葉片轉動時,在作為轉動離心部分的該部分產生的寬德效應會達到最大,並提高轉動效率。
前向前端面的表面是相對於轉動軸心線正交的狀態,相對於主部大幅地彎曲而往前方突出,與葉片前表面碰撞的氣流因轉動時所產生的離心力而與前向曲成部碰觸並被遮擋,而使壓力升高並將前向曲成部往轉動方向強力地推並通過,而提高轉動效率。已通過的氣流則會上升與大型的螺旋槳型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使風車效率良好地轉動。
在前述(5)所記載的發明中,前述小型風車是在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於前後左右以等間隔配設,所以即使風向變為反方向,風車仍然能轉動,並且達到留風壩的功用。
1: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
1A:支柱
1B:葉片
2、3: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
4:縱長葉片
4A:主部
4B:內向曲傾部
5:支柱
5A:管柱
6:發電機
7:縱主軸
7A:固定片
8: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的螺旋槳
9:輪轂
10:葉片
10A:基部
11:主部
12:前向曲成部
12A:後表面
12B:前表面
12C:最厚部線
13:前緣
13A:前緣端
14:後緣
14A:後緣端
15:彎入部
16:前向前端面
17:前表面
18:後表面
A、B、C、D:風向
S:軸心線
T:轉動圓弧
X:氣流
圖1是本發明的風力發電系統中發電裝置的一部分排列正面圖。
圖2是本發明的風力發電系統中發電裝置的排列的簡 略圖示平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風力發電系統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正面圖。
圖4是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的螺旋槳的正面圖。
圖5是圖4中V-V線的截面圖。
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來進行說明。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風力發電系統中使用之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與在其周圍作為溜風壩而配設的複數個小型風車的配設狀況的一部份的正面圖,圖2是顯示其配置狀態的平面圖,使用小型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作為小型風車。
圖1中,有一般之高尺寸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1兩座,並空出預定的間隔而配設。此配置間隔為各葉片1B轉動時不會在與鄰近的另一台之間產生氣流的干涉的間隔,且各支柱1A間供一般的氣流直接流通。
本發明是要有效利用該直接流通之氣流的發明,如圖1所示,在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的支柱1A的側方空出適當的間隔,並交互地配設有複數個高尺寸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與稍微低尺寸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3。如從圖1可明顯得知,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比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低。
藉此,與排列了相同高度的發電裝置的情況相比,無論風從任何方向吹,對於在下風處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而言,氣流變得容易均等地碰觸。
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彼此的間隔距離有其縱長葉片4的轉動直徑的3倍以上,當縱長葉片4以縱主軸7為中心轉動時,縱長葉片4的轉動軌跡內的空氣會因為離心力而導向外側,使縱長葉片4的內側變為負壓,從外部流入的氣流則沿著縱長葉片4的內側面上升並與自然風合流,碰觸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的葉片1B,使其高效率地轉動。
前述縱長葉片4的主部4A的弦長是構成為主部4A的轉動半徑的45%~55%,其最大厚度是構成為最大弦長的20%~35%,而構成為習知中無法見到的厚度與弦長。
因為其厚度很厚,所以在轉動時產生之主部4A中的寬達效應會增加,且使轉動速度加快。又,由於弦長很長,因此有轉動離心部中的受風面積變大,轉動速度變大的效果。
圖2顯示本發明的風力發電系統的平面圖,在左右兩座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1各自的前後左右,空出適當的間隔,並交互地配設複數個高度較高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與高度較低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3。
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正面放大圖 如圖3所示,將發電機6固定在支柱5的中間部,在其上側的管柱5A的上方可轉動地嵌裝有縱主軸7,前述縱主軸7的下部插入管柱5A內,其下端與發電機6連接,藉由縱長葉片4的轉動,發電機6便會發電。
於縱主軸7中,是從三個方向將縱長葉片4中幾乎垂直的主部4A的上下的內向曲傾部4B、4B之前端,透過固定片7A予以固定。
當風吹過時,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的葉片1B會轉動,同時,小型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縱長葉片4會轉動,發電機6會進行發電。
在此情況,當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縱長葉片4轉動時,縱長葉片4的轉動圓弧內側的氣流會因為離心力與壓力差而導向外側,因此轉動圓弧內側的氣壓會下降,從外側流入的氣流便會更加的導向外側,在此情況,氣流會將上部的內向曲傾部4B的下表面往轉動方向推,使得縱長葉片4會在風速造成的轉動以外更加地轉動。
因此,在複數個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當中,配置於比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還上風處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中,從前方碰觸的氣流無法從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轉動中的縱長葉片4中通過而被遮擋,便會向上方移動,並與從縱長葉片4的轉動圓弧內側上升的氣流合流,並有效的碰觸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的葉片1B,使其效率良好地轉動。
亦即,習知通過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 置1的葉片1B的下方區域之氣流會被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縱長葉片4遮擋而上升,並與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的葉片1B碰觸的氣流合流,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氣流。
若是以建物建造留風堰狀體來取代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的話,會花費除此以外任何用途都沒有的費用,但是藉由設置複數個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除了能夠以壩的方式讓風停留,並供給給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1,還能以小型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將風況良好的地方的風有效的利用,而有多餘的發電。
另,在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2、3中,可將高度較高或是較低的任一方之縱長葉片4做成不同的尺寸。
又,縱長葉片4的枚數雖然在圖中是顯示3枚,但也可為2枚或4枚以上。
不論是圖2中的A箭頭方向、B箭頭方向、C箭頭方向、D箭頭方向的任何方向來的風,縱長葉片4都能夠與風向的變化無關地進行轉動,因此即使風向變化,都會同樣的轉動,其效果並不會改變。
圖4是顯示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中的風車的螺旋槳8的正面圖。
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是在支柱上配設可以水平迴旋的機艙(nacelle),且在從其內部的發電機往後部突 出的轉動軸之後部,固定有風車的螺旋槳8。前述支柱、機艙、發電機均未示於圖上。
螺旋槳8為以均等間隔將葉片10的基部10A固定在輪轂9的周面。在正面視中,葉片10的前緣13是構成為:到翼端方向的中間為止為幾乎直線狀;從主部11的前部分到前向曲成部12的前端,以幾乎相同弦長往後緣14的方向彎曲成弧曲狀。
葉片10的後緣14部分為:正面視的前向曲成部12是做成幾乎相同的弦長,且截面與前向前端面16的形狀相同;主部11的後緣部分在靠近基部10A處往前緣方向深深彎入形成彎入部15,該部分的後緣形成為與前緣部分幾乎相同厚度,氣流容易通過。
圖5是圖4的V-V線的截面圖。主部11的後表面18是形成為從基部10A至前向曲成部12為止幾乎垂直,前表面17是形成為從基部10A至前向曲成部12,往後表面18方向傾斜,且厚度朝著前向曲成部12漸漸變薄。
前向曲成部12是由主部12的端部向前方大幅度的屈曲,使前向前端面16突出大約基部10A的厚度,該前向前端面16是形成為與轉動軸心線S正交,如圖4所示,約略為魚形,且前緣端13A與後緣端14A是設定在同一個圓弧T上。又,如圖5所示,前向前端面16的後緣相較於前緣有稍微向後表面18方向傾斜。
前向曲成部12的後表面12A的曲率半徑比前表面12B的曲率半徑大,最厚部線12C部分的厚度為該 葉片10中最大的厚度,其中前述最厚部線12C通過前向前端面16的內側端16A且與軸心線S平行。葉片10中前緣部分的厚度越厚,寬達效應會越高,轉動效率也會提升。
在圖5中,當氣流從X箭頭方向碰觸時,因為葉片10的前表面17的前緣13向後緣方向傾斜,所以葉片10會被往前緣13方向推並轉動。
又,由於主部11的前表面17從基部10A往前端方向傾斜,因此滑過此傾斜面的氣流會往前向曲成部12的前表面12B移動,並與碰觸該前表面12B的氣流合流且被包圍,而使葉片10往轉動方向強力轉動。
當葉片10轉動時,在最厚部線12C的部分,葉片10表面產生的寬達效應會到達最大,前述最厚部分12C通過靠近翼端的前向前端面16的前述內側端16A,且與軸心線S平行,但是因為此處為轉動離心部分,所以其轉動速度大,藉由隨著轉動而產生的離心力,會使與葉片10的前表面17碰觸的氣流以前向曲成部12的前表面12B將葉片10往轉動方向推,從而更加提高轉動效率,進行效率良好的發電。
使葉片10轉動後離開的氣流會上升,並與普通地碰觸之氣流合流,再與大型的螺旋槳型發電裝置1的葉片1B碰觸,並使其效率良好地轉動。
[產業上利用可能性]
可在風況良好的場所提高大型的風力發電裝置的轉動效率,且將該地未使用到的風力以小型的風力 發電裝置來利用,以進行效率良好的風力發電。
1…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 1A… 支柱 1B… 葉片 2、3… 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 4… 縱長葉片 4A…主部 5…支柱 5A…管柱 6… 發電機 7… 縱主軸 7A… 固定片

Claims (5)

  1. 一種風力發電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立設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以上端不會與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接觸的方式來配設小型風車,且是以留風壩狀的方式來配設,前述留風壩狀使風變得難以通過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以使與前述小型風車碰觸而產生的上升氣流與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碰觸,而提高轉動效率,前述小型風車是包含縱長葉片的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前述小型風車設置在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上風處且比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低的位置,且是構成為:使因前述縱長葉片的轉動而被遮擋並上升的氣流碰觸到前述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葉片,且前述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本身也進行風力發電。
  2. 如請求項1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縱軸風車型風力發電裝置是將內向曲傾部的前端部分別固定於縱主軸,前述內向曲傾部是從縱長葉片的主部的上下往縱主軸方向突出的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以留風壩狀的方式配設的小型風車為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其是構成為:使因螺旋槳的轉動而被遮擋的氣流碰觸到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且小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本身也進行風力發電。
  4. 如請求項3之風力發電系統,其中前述小 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風車中螺旋槳的葉片是以對前述葉片的轉動軸心線正交的方向來看的側面視,於主部的前端大幅地突出形成前向曲成部,前述前向曲成部的前向前端面呈與前述轉動軸心線正交狀,且其正面約略為魚形,其前緣端與後緣端位於同一個轉動圓弧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風力發電系統,其在前述大型的螺旋槳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支柱周圍,將前述小型風車配置於以該支柱為中心,與前後方向以45度交叉的右傾線與左傾線的各個交點上,該小型風車是在橫列方向上交互設置高度較高與較低的風車,且在前後的橫列方向中,依照其順序一個一個錯開。
TW108119948A 2018-10-11 2019-06-10 風力發電系統 TWI697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603 2018-10-11
JP2018192603A JP6469303B1 (ja) 2018-10-11 2018-10-11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598A TW202014598A (zh) 2020-04-16
TWI697618B true TWI697618B (zh) 2020-07-01

Family

ID=6535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948A TWI697618B (zh) 2018-10-11 2019-06-10 風力發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69303B1 (zh)
TW (1) TWI697618B (zh)
WO (1) WO20200753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1372A1 (ja) * 2022-11-10 2024-05-16 好高 河野 風力発電装置用プロペ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力発電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29340A (zh) * 2014-11-19 2016-08-16 渥班資產公司 風力發電廠之設計配置
EP3106660A1 (de) * 2015-06-15 2016-12-21 Senvion GmbH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r überprüfung der ausrichtung von windenergieanlagen, sowie anordnung aus wenigstens zwei windenergieanlagen
WO2017110298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風車システムまたはウィンドファーム
TW201821692A (zh) * 2016-08-30 2018-06-16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風力發電廠或風力發電廠之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29340A (zh) * 2014-11-19 2016-08-16 渥班資產公司 風力發電廠之設計配置
EP3106660A1 (de) * 2015-06-15 2016-12-21 Senvion GmbH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r überprüfung der ausrichtung von windenergieanlagen, sowie anordnung aus wenigstens zwei windenergieanlagen
WO2017110298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風車システムまたはウィンドファーム
TW201821692A (zh) * 2016-08-30 2018-06-16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風力發電廠或風力發電廠之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60145A (ja) 2020-04-16
WO2020075338A1 (ja) 2020-04-16
TW202014598A (zh) 2020-04-16
JP6469303B1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794B2 (en) Wind turbine
WO2016023351A1 (zh) 全方位导流无轴风力发电装置
JP6067130B2 (ja) 風力発電装置
Yahya et al. Influence of tilt angle and the number of guide vane blades towards the Savonius rotor performance
JP5703397B2 (ja) 風力発電設備
Cho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deflector integrated cross axis wind turbine
EP2258941A1 (en) Wind turbine
US20100215488A1 (en) Fluid flow energy concentrator
TWI697618B (zh) 風力發電系統
CN204877787U (zh) 全方位导流无轴风力发电装置
KR102026980B1 (ko) 풍력터빈발전기 바람 모음 장치
JP4918664B2 (ja) 風力発電機
JP2009121451A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201407131Y (zh) 风力发电机
ES2769853T3 (es) Torre de generación de energía eólica
US9200615B2 (en)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using helical blades with serrated edges
JP2017516011A (ja) 風力タービン機用の羽根装置
CN205036501U (zh) 一种风机导流装置
KR101503358B1 (ko) 수평형 풍력발전기
KR101943845B1 (ko) 수평형 풍력발전기
KR101189523B1 (ko) 회전날개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평형 발전기용 풍차
KR101331133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블레이드
KR101165619B1 (ko) 유도관을 이용한 풍력발전시스템
Yahya et al. Energy Reports
TW201341653A (zh) 風力發電裝置及其垂直軸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