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4742B -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4742B
TWI694742B TW105119436A TW105119436A TWI694742B TW I694742 B TWI694742 B TW I694742B TW 105119436 A TW105119436 A TW 105119436A TW 105119436 A TW105119436 A TW 105119436A TW I694742 B TWI694742 B TW I6947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mmunication
resource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9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5808A (zh
Inventor
森岡裕一
菅谷茂
山浦智也
板垣竹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74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並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並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近年來,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為代表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之普及正日益推進。又,伴隨於此,無線LAN支援產品也正在增加。
此處,無線LAN支援產品係被分類成例如存取點(以下亦稱為AP(Access Point))和站點(以下亦稱為STA(Station))。然後,一種被稱為下鏈(以下亦稱為DL(Downlink))通訊的從AP往STA之通訊,及一種被稱為上鏈(以下亦稱為UL(Uplink))通訊的從STA往AP之通訊,係被進行。
隨著如上述的無線LAN支援產品之增加,STA之數量也增大,因此上鏈通訊中的訊框(封包)碰撞的發生率也有可能變高。
對此,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從AP接收到群組輪詢這類所定之訊框的STA,是使用該當所定之訊框 所通知的頻道來發送訊框,藉此以將UL送訊進行多工化的通訊方法。藉此,可抑制UL送訊訊框之碰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5-511077號公報
可是,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通訊方法,係藉由來自AP之通知而控制STA之UL送訊,也就是屬於所謂控制存取方式的方法。因此,由STA任意進行UL送訊,所謂的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並不是其對象。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並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並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的步驟;和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的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的步驟;和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的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提供一種,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0‧‧‧AP
20‧‧‧STA
100‧‧‧無線通訊裝置
110‧‧‧資料處理部
111‧‧‧介面部
112‧‧‧送訊緩衝區
113‧‧‧送訊訊框建構部
114‧‧‧收訊訊框解析部
115‧‧‧收訊緩衝區
120‧‧‧控制部
121‧‧‧動作控制部
122‧‧‧訊號控制部
130‧‧‧無線通訊部
131‧‧‧送訊處理部
132‧‧‧收訊處理部
133‧‧‧天線控制部
[圖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先前的UL通訊中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圖3]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及STA的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4]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及STA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及STA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其他例子的說明圖。
[圖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之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圖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之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圖10]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AP及STA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1]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2]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AP及STA所 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分配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4]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所含之送訊設定條件之例子的圖示。
[圖15A]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Frequency Map欄位中所含之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15B]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Timing Map欄位中所含之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15C]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Spatial Map欄位中所含之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1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及STA所進行的通訊所相關之訊框序列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回應UL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之子區域決定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圖1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與STA之通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圖20]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與AP之通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圖21]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2]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3]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複數構成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編號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的複數構成,會因應需要而以STA20 # A及STA20 # B等之方式來加以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同一機能構成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在不需要特別區分STA20 # A及STA20 # B時,就簡稱為STA2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與先前技術之課題
2.第1實施形態(基於資源區域的UL送訊控制)
2-1.裝置之構成
2-2.技術特徵
2-3.裝置之處理
2-4.第1實施形態的總結
2-5.變形例
3.第2實施形態(使用了子區域的UL送訊所涉及之資 訊之收集)
3-1.裝置之構成
3-2.技術特徵
3-3.裝置之處理
3-4.第2實施形態的總結
4.應用例
5.總結
<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與先前技術之課題>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及先前技術之課題。圖1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通訊系統係由通訊裝置10和複數通訊裝置20所構成。通訊裝置10及通訊裝置20,係具有無線通訊機能,彼此進行通訊。例如,通訊裝置10係成為AP而動作,通訊裝置20係成為STA而動作。以下亦稱通訊裝置10為AP10,亦稱通訊裝置20為STA20。因此,在該當通訊系統中,會進行DL通訊及UL通訊之雙方。
例如,通訊系統,係如圖1所示,可由AP10及複數STA20 # 1~20 # 4所構成。AP10及STA20 # 1~20 # 4,係透過無線通訊而被連接,彼此直接進行訊框之收送訊。例如,AP10係發送出,以STA20 # 1~20 # 4之每一者為目的端的DL訊框。又,STA20 # 1~20 # 4之每 一者,係將以AP10為目的端的UL訊框,分別予以發送。
此處,UL訊框之送訊,係可用隨機存取方式來進行。參照圖2,說明先前的UL訊框之送訊。圖2係先前的UL通訊中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於隨機存取方式下,STA係在任意之時序上,開始UL訊框之通訊。又,其他STA,係在該當UL通訊的結束後,開始自身的UL通訊。例如,如圖2所示,從某STA作為UL訊框是發送出Uplink Data(以下亦稱為ULD),作為對該當UL訊框之回應訊框而有ACK(Acknowledgement)是從AP被發送。其他STA,係從該當ACK之收訊起加入所定之訊框間隔之時間,例如後退(Back off)時間之經過後,將開始發送自身之ULD之送訊。
可是,一旦STA之數量增加,則UL訊框之碰撞就會變得容易發生。例如,一旦STA之數量增加,則最初開始UL通訊的STA發生重複的機率就會變高。又,後退後開始UL通訊的STA發生重複的機率也變高。其結果為,UL訊框會碰撞,頻率等之無線通訊資源(以下亦稱簡稱為資源)之利用效率會降低。
對此,考慮將DL通訊中的多使用者專用之通訊方法,適用於UL通訊。例如,在先前的無線通訊系統中,作為從AP以複數STA為對象而進行DL通訊的方法係有:藉由在1個實體層爆發中聚合複數訊框而傳輸複數 訊框的方法、或將複數訊框使用分頻多工化或是分空多工化而予以傳輸的方法。考慮將這些之中使用多工化的方法應用於UL通訊,而在相同時序上,從複數STA向AP傳輸UL訊框。
此處,在使用了訊框之多工化的UL通訊(以下亦稱為UL多工通訊)中,在相同時序上進行UL通訊的複數STA之通訊參數之設定,係很重要。例如,從複數STA所被發送之UL訊框之每一者係在頻率或空間上都分別可以分離而為正交較為理想,且該當UL訊框之每一者的送訊時間係為同步,較為理想。若非如此,則於AP上要正確接收UL訊框之每一者,可能會變得困難。
另一方面,通訊參數,係大致而言隨著STA之每一者而不同。具體而言,藉由UL通訊而被發送的資料之種類或資料大小,係為不同。例如,資料大小,係隨著資料或訊框之屬性,而有數八位元組至數千八位元組之幅度的不同。
又,UL通訊中所被使用之調變參數係為不同。例如,在無線LAN規格中的無線通訊系統中,會準備複數種調變率(調變架構),送訊側之通訊裝置每次通訊時,會選擇被判斷為最佳的調變率,使用所被選擇之調變率來發送資料。甚至,隨著AP與STA之距離,可利用之調變率也會變化。然後,隨著調變率,資料送訊所需的時間也會變化。
又,作為通訊參數之1者的頻率頻道,有時 候可能在相同時序上做複數利用。例如,在無線LAN規格等的無線通訊系統中,作為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所致之多工化技術,係有頻道綁定技術。在頻道綁定技術中,是藉由將頻寬為20MHz的頻率頻道做複數捆綁,而可利用例如40MHz之頻寬、80MHz之頻寬、160MHz之頻寬來進行訊框送訊。
又,AP與STA之間的距離也是,經常不是一樣地分布,因此通訊參數會在STA之間容易發生參差。例如,除了如上述的調變率以外,送訊訊號強度等之通訊參數係可能隨著AP與STA之間的距離而不同。
因此,在隨機存取方式下,複數STA之每一者要取得通訊參數之匹配係為困難,結果而言,可能導致UL多工通訊的通訊效率降低。又,雖然考慮另行收集該當通訊參數的方法,但會因為新產生出該當通訊參數之收集所需之通訊,結果還是可能導致UL多工通訊的通訊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控制存取方式下,為了UL送訊的資源分配,從AP對STA之每一者使用輪詢等而查詢有無UL通訊要求(以下亦稱為ULR(Uplink Request))。因此,STA係直到輪詢進行以前都無法傳達ULR,若輪詢未被進行時則ULR所涉及之訊框之送訊,有時候會無法進行。又,也考慮不進行輪詢接受來自STA之ULR的情形,此情況下,ULR訊框係不會被多工化,而是按照時間順序依序發送,因此資源的利用效率會降低。
如此,在先前的通訊技術中,一旦STA之數量增加,則在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訊框之碰撞就會頻繁發生。又,要找出適合於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的通訊參數,可能會變得困難。其結果為,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有可能降低。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的通訊效率之降低的通訊裝置。以下說明其細節。此外,在圖1中作為通訊系統之一例,是說明通訊系統係由AP10及STA20所構成的例子,但亦可取代AP10,改為由STA20之其中1者是具有與其他STA20複數直接鏈結的通訊裝置。此情況下,上述的DL係可改讀成「從1個STA往複數STA的同時送訊」,上述的UL係可改讀成「從複數STA往1個STA的同時送訊」。又,為了說明的方便,將第1及第2實施形態所致之AP10、STA20及通訊裝置100之每一者,以AP10-1及AP10-2的方式,在末尾附加上對應於實施形態的號碼,來做區別。
<2.第1實施形態(基於資源區域的UL送訊控制)>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及STA20-1。
<2-1.裝置之構成>
首先,參照圖3,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AP10-1及STA20-1的機能構成。圖3係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及STA20-1的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AP10-1及STA20-1(以下亦稱為AP10-1等),係如圖3所示,具備:無線通訊裝置100-1、有線通訊裝置202、資訊輸入部204、機器控制部206及資訊輸出部208。
無線通訊裝置100-1,係與AP10-1或STA20-1進行無線通訊。具體而言,無線通訊裝置100-1係進行,關於從機器控制部206所得之資料的無線通訊。細節將於後述。
有線通訊裝置202,係透過有線而和外部之裝置進行通訊。具體而言,有線通訊裝置202,係與網際網路連接,透過網際網路而和外部之裝置進行通訊。例如,有線通訊裝置202,係將無線通訊裝置100-1藉由通訊所取得之資料,向外部之裝置透過網際網路而予以發送。
資訊輸入部204,係進行輸入之受理。具體而言,資訊輸入部204,係受理從使用者輸入或感測器所得之資訊。例如,資訊輸入部204,係可為鍵盤或觸控面板等之輸入裝置。又,資訊輸入部204,係可將從攝像感測器所得之訊號,轉換成影像資訊。
機器控制部206,係整體控制AP10-1等之動作。具體而言,機器控制部206,係控制無線通訊裝置 100-1或有線通訊裝置202之通訊。例如,機器控制部206,係令從資訊輸入部204所得之資料,被無線通訊裝置100-1或有線通訊裝置202所發送,令藉由無線通訊裝置100-1或有線通訊裝置202之通訊所得之資料,被資訊輸出部208所輸出。
資訊輸出部208,係將資料予以輸出。具體而言,資訊輸出部208,係將從機器控制部206所指示的資料,予以輸出。例如,資訊輸出部208係可為,基於影像資訊而進行顯示輸出的顯示器或基於聲音資訊而進行聲音輸出的揚聲器等。
(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
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00-1的機能構成。圖4係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之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無線通訊裝置100-1,係如圖4所示,作為通訊部是具備有:資料處理部110、控制部120及無線通訊部130。
(資料處理部)
資料處理部110,係如圖4所示,具備:介面部111、送訊緩衝區112、送訊訊框建構部113、收訊訊框解析部114及收訊緩衝區115。
介面部111,係與AP10-1等中的上記機能構 成以外之其他機能構成連接的介面。具體而言,介面部111,係從其他機能構成受理送訊資料,或向其他機能構成提供收訊資料等。
送訊緩衝區112,係將所被發送之資料予以儲存。具體而言,送訊緩衝區112,係將透過介面部111所得之資料,予以儲存。
送訊訊框建構部113,係生成所被發送之訊框。具體而言,送訊訊框建構部113,係基於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儲存之資料或被控制部120所設定之控制資訊,來生成訊框。此外,控制資訊係可為後述的觸發訊框所涉及之資源資訊等之資訊。例如,送訊訊框建構部113,係從資料生成訊框(或封包),對所生成的訊框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所需之MAC標頭之附加及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
收訊訊框解析部114,係進行已被接收之訊框的解析。具體而言,收訊訊框解析部114係進行,已被無線通訊部130所接收之訊框的目的端之判定及該當訊框中所含之資料或控制資訊之取得。例如,收訊訊框解析部114,係針對所接收之訊框,進行MAC標頭之解析、碼錯誤之偵測及訂正、以及重新排序處理等,而取得資料等。
收訊緩衝區115,係將已被接收之資料,予以儲存。具體而言,收訊緩衝區115,係將已被收訊訊框解析部114所取得之資料,予以儲存。
(控制部)
控制部120,係如圖4所示,具備動作控制部121及訊號控制部122。
動作控制部121,係進行關於無線通訊之動作控制。具體而言,動作控制部121,係控制通訊之發生。例如,動作控制部121,係一旦發生通訊之連接要求,就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聯結處理或認證處理這類連接處理或認證處理所涉及之訊框。又,動作控制部121,係後述的觸發訊框之送訊要求一旦發生,就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該當觸發訊框。
又,動作控制部121,係基於送訊緩衝區112中的資料之儲存狀況或收訊訊框之解析結果等,來控制訊框生成。例如,動作控制部121,係在送訊緩衝區112中儲存有資料時,向送訊訊框建構部113指示該當資料所被儲存之資料訊框的生成。又,動作控制部121,係在藉由收訊訊框解析部114而偵測到資料訊框之收訊時,向送訊訊框建構部113指示作為對該當資料訊框之回應的ACK訊框之生成。
又,動作控制部121,係管理訊框送訊時所使用的資源。具體而言,動作控制部121,係管理後述的資源資訊。例如,動作控制部121,AP10-1的情況下係進行資源單元之決定,STA20-1的情況下係登錄所被通知的資源單元。
訊號控制部122,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30之動 作。具體而言,訊號控制部122,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30之收送訊處理。例如,訊號管理部122,係在STA20-1的情況下,基於動作控制部121之指示,使用後述的資源區域之其中一部分的資源(1或複數個資源單元)而令UL送訊被無線通訊部130進行。
(無線通訊部)
無線通訊部130,係如圖4所示,具備:送訊處理部131、收訊處理部132及天線控制部133。
送訊處理部131,係進行訊框之送訊處理。具體而言,送訊處理部131,係基於從送訊訊框建構部113所提供的訊框,生成所被發送之訊號。更具體而言,送訊處理部131,係基於從訊號控制部122所指示的資源來生成UL訊框所涉及之訊號。例如,送訊處理部131,係針對從資料處理部110所提供的訊框,依照被控制部120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方式等,進行編碼、交錯及調變,以生成符碼串流。又,送訊處理部131係將藉由前段之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所涉及之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進行增幅、濾波、及頻率升轉。
又,送訊處理部131,係進行訊框之多工化處理。具體而言,送訊處理部131係進行分頻多工化或分空多工化所涉及之處理。
收訊處理部132,係進行訊框之收訊處理。具體而言,收訊處理部132,係基於從天線控制部133所提 供之訊號,來進行訊框之復原。例如,收訊處理部132,係在AP10-1的情況,在作為資源區域而被確保的資源之範圍內,待接UL訊框所涉及之訊號之收訊。詳言之,收訊處理部132,係針對從天線所得的訊號,進行與訊號送訊之際相反之處理,例如進行頻率降轉及數位訊號轉換等,以取得符碼串流。又,收訊處理部132,係針對藉由前段之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進行解調及解碼等而取得訊框,將所取得的訊框,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10或控制部120。
又,收訊處理部132,係進行多工化訊框之分離所涉及之處理。具體而言,收訊處理部132係進行,被分頻多工化、或被分空多工化的訊框之分離所涉及之處理。
又,收訊處理部132,係推定頻道增益。具體而言,收訊處理部132,係在從天線控制部133所得之訊號之中,根據前文部分或訓練訊號部分,算出複合頻道增益資訊。此外,所被算出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係被利用於訊框多工化所涉及之處理及訊框分離處理等。
天線控制部133,係透過至少1個天線而進行訊號之收送訊。具體而言,天線控制部133,係透過天線而將被送訊處理部131所生成的訊號予以發送,將透過天線而被接收之訊號,提供給收訊處理部132。又,天線控制部133係進行分空多工化所涉及之控制。
<2-2.技術特徵>
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及STA20-1的特徵性機能。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是發送ULR所涉及之訊框,其後發送該當ULR所涉及之資料訊框之例子。
((AP之機能))
首先,說明AP10-1的特徵性機能。
(資源區域之決定)
AP10-1係決定,可選擇作為UL資源之資源。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決定為了UL送訊而可利用之單位資源(資源單元),基於所被決定的資源單元來決定全體資源(資源區域)。再來,參照圖5,詳細說明資源區域的決定處理。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等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例子的說明圖。
控制部120,係決定UL送訊所需之資源單元,並基於該當資源單元之大小及數量來決定資源區域。例如,資源單元,係如圖5所示,藉由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之每一者而被特定。又,資源區域,係為該當資源單元之集合體。此外,資源單元,係亦可藉由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其中任意2者而被特定。
如後述,對STA20-1係通知關於資源單元之資訊,有UL送訊要求的STA20-1係基於該當所被通知之 資訊,來選擇資源單元。然後,STA20-1,係使用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所涉及之資源(以下亦稱為資源單元),來進行UL送訊。
此處,考慮STA20-1之每一者是以隨機存取方式進行UL送訊的情形。此情況下,STA20-1,係自律地選擇資源單元,為了進行UL送訊,所被使用的資源單元有可能發生重複。例如,如圖5所示,STA20-1 # A~20-1 # C之每一者,係分別選擇資源單元,使用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來發送資料訊框。在圖5的例子中,雖然已被STA20-1 # A~20-1 # C之每一者所選擇的資源單元是不重複,但一旦STA20-1之數量增加,則所被選擇的資源單元發生重複的可能性會變高。然後,一旦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發生重複,就會發生訊框碰撞。
又,使用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之訊框,係可能隨著STA20-1而有多樣。例如,若是資料訊框,則訊框長度係隨傳輸對象的資料大小而不同。因此,AP10-1,係為了防止資源單元的不足而需要準備較大的資源單元。其結果為,經常準備比實際使用的資源還要過多的資源單元,而會導致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於是,控制部120,係基於後述的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回應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來決定資源單元及資源區域。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進行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來決定資源區域。再來,參照圖6,詳細說明資源 區域的決定處理。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等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另一例子的說明圖。
進行上述之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之有無所涉及之資訊。具體而言,上鏈通訊要求,係為資料送訊要求。例如,控制部120首先將UL送訊之許可對象,決定成有資料送訊要求的STA20-1。然後,控制部120,係令該當STA20-1使用資源單元來發送ULR訊框時,基於ULR訊框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單元。又,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推定之有資料送訊要求的STA20-1之數量及ULR訊框之大小(資源單元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區域。因此,如圖6所示,資源區域之大小係可以比如圖5所示的資源區域還小。此外,有資料送訊要求的STA20-1之數量,係根據比此時點還前面的與STA20-1之通訊結果,就可推定。
(觸發訊框之送訊)
AP10-1,係將可利用於UL送訊之資源,通知給STA20-1之每一者。具體而言,AP10-1係將含有:從資源區域特定出可選擇作為UL資源之資源單元的資源資訊及回應UL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第1訊框),發送至STA20-1。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將進行資源資訊及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加以決定,令含有該當資源資訊及該當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無線通訊部130 係將所被生成之觸發訊框予以發送。
例如,AP10-1,作為觸發訊框,係發送如圖6所示的Random Trigger訊框。此外,在圖6中,雖然圖示了Random Trigger訊框是只以例如首要頻道這類特定的頻道而被發送之例子,但Random Trigger訊框係亦可以其他頻道或可利用之所有頻道而被發送。這在後述的Uplink Grant訊框及Multi ACK訊框也是同樣如此。又,觸發訊框,係亦可像是信標訊框一樣被定期地送訊,也可在已知之DL送訊時序上被送訊。再來,參照圖7,詳細說明觸發訊框。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觸發訊框,係如圖7所示,含有:PHY(Physical Layer)Header、MAC Header、Random Access Type、Random Access Resource Area Allocation及FCS(Frame Check Sequence)這些欄位。
Random Access Type欄位係儲存,作為進行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的,成為UL送訊之許可對象的STA20-1之屬性資訊。例如,STA20-1之屬性,係為如上述的ULR之有無,作為ULR,係除了資料送訊要求之外,還有探針要求或聯結要求這類的通訊連接要求。
Random Access Resource Area Allocation欄位中係儲存,作為無線通訊資源資訊的資訊之一部分。例如,該當欄位中係如圖7所示,含有:Frequency Map、 Timing Map、Spatial Map及Allowed Access這些欄位。
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欄位中係儲存,各個資源單元所被分配的頻率、時間及空間串流所被特定的資訊。
Allowed Access欄位中係儲存,表示被要求儲存在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之回應UL訊框中之資訊的資訊。例如,Allowed Access欄位中係如圖7所示,可儲存:回應UL訊框之送訊STA20-1所被特定之STA ID及表示預定UL送訊之資料之大小的Buffered Data資訊。
(回應訊框之收訊)
AP10-1,係在觸發訊框之送訊後,從STA20-1接收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第2訊框)。具體而言,AP10-1,係基於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而接收該當回應UL訊框。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之送訊後,為了在已被決定之資源區域之範圍中待接收訊,而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又,回應UL訊框,係使用從資源資訊所被特定之資源單元群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至少1個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例如,AP10-1,係以使得跨越如圖6所示的資源區域之全體使訊框被接收的方式,來進行收訊設定,從STA20-1 # A~20-1 # C之每一者,將使用該當每一者所選擇的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之ULR訊框,予以接收。
又,AP10-1,係從所被接收的回應UL訊框,取得關於預定之UL送訊之內容的資訊(以下亦稱為UL送訊預定資訊)。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接收到回應UL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取得該當回應UL訊框中所含之STA ID和Buffered Data資訊。然後,控制部120,係判定是否對該當STA ID之STA20-1許可Buffered Data資訊所示之資料大小的資料傳輸。
(UL送訊許可訊框之送訊)
AP10-1,係在回應於藉由回應UL訊框而被通知的ULR時,向STA20-1發送UL送訊許可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判定為許可回應UL訊框中所含之資訊所示之資料傳輸時,將相應於ULR的UL送訊資源,分配給STA20-1。然後,控制部120,係令含有表示已被分配之UL送訊資源的資訊(以下亦稱為資源分配資訊)的UL送訊許可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無線通訊部130,係從回應UL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將所被生成的該當UL送訊許可訊框予以發送。
例如,控制部120,係為了使已被回應UL訊框所通知之資料大小之資料傳輸成為可能,而將UL送訊資源,分別分配給回應UL訊框之送訊來源的STA20-1 # A~20-1 # C。接著,控制部120,係令含有已被判定為許可資料傳輸之STA ID及表示已被分配之UL送訊資源的資源分配資訊的,如圖6所示的Uplink Grant訊框,被資 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Uplink Grant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此外,已發送回應UL訊框的STA20-1之中的被判定為不許可資料傳輸的STA20-1所對應之資訊,亦可不被包含在係UL送訊許可訊框,而改為含有表示沒有所被分配之送訊資源之意旨的資訊。
(資料訊框之收訊與確認回應訊框之送訊)
AP10-1,係在UL送訊許可訊框之送訊後,從STA20-1接收資料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以會用UL送訊許可訊框通知給STA20-1的資源來接收訊框的方式,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然後,無線通訊部130,係將藉由該當所通知之資源而被發送之資料訊框,予以接收。例如,資料(ULD)訊框,係被從STA20-1 # A~20-1 # C之每一者所發送,如圖6所示,可被分頻多工化。此外,ULD訊框,係亦可不進行分頻多工化,或是在其進行後,進行分空多工化。
又,AP10-1,係一旦接收資料訊框,就向STA20-1發送關於該當資料訊框之確認回應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接收資料訊框,則在經過所定之時間後,令關於該當資料訊框之確認回應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確認回應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例如,該當確認回應訊框係可為,關於複數資料訊框之每一者的確認 回應資訊(以下亦稱為ACK資訊)所被儲存的Multi ACK訊框。
((STA之機能))
接下來,說明STA20-1之特徵性機能。
(觸發訊框之收訊)
STA20-1係從AP10-1,接收觸發訊框。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接收該當觸發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將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及回應UL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加以取得。
又,控制部120係基於回應UL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判定是否使用從無線通訊資源資訊所被特定出來的可選擇之資源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資源,來發送回應UL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之屬性資訊是否符合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例如,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之Random Access Type欄位中所被儲存之資訊是表示有ULR之STA20-1時,則判定本裝置是否有ULR。
(資源單元之選擇)
STA20-1,係基於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來決定UL送訊時所使用之資源。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判定為要進行UL送訊時,則從資源資訊中所被特定出來 的資源區域(資源單元群)中,隨機選擇資源單元。例如,控制部120,係根據觸發訊框之Random Access Resource Area Allocation欄位中所含之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中所被儲存之資訊之每一者而分別選擇出頻率、時間及空間串流,藉此以選擇資源單元。例如,如圖6所示,STA20-1 # A係選擇,藉由資源區域之分割所得之12個資源單元群之中的左下之資源單元。此外,上記雖然說明了,控制部120係隨機選擇資源單元的例子,但亦可依照特定的規則來選擇。
(回應訊框之送訊)
STA20-1,係使用所被決定之資源,而將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發送至AP10-1。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資源單元的選擇後,令含有上鏈通訊要求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的ULR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又,控制部120,係以使得使用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的訊框送訊成為可能的方式,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訊設定。然後,無線通訊部130係將所被生成之ULR訊框,以該當送訊設定而發送。例如,ULR訊框中,作為表示被要求儲存在該當ULR訊框中之資訊的資訊,係含有表示本裝置之STA ID及ULD之大小的Buffered Data 資訊。
(UL送訊許可訊框之收訊)
STA20-1,係在回應UL訊框的送訊後,從AP10-1接收UL送訊許可訊框。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從該當UL送訊許可訊框,取得資源分配資訊。然後,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取得的資源分配資訊,來判定資料訊框之送訊有無。例如,控制部120,係在資源分配資訊中含有本裝置之STA ID時,判定為要進行資料訊框之送訊。
(資料訊框之送訊與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
STA20-1,係基於資源分配資訊來發送資料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判定為要進行資料訊框之送訊時,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資料訊框,以使得會使用資源分配資訊所示之資源來進行資料訊框之送訊的方式,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訊設定。然後,無線通訊部130,係從UL送訊許可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發送所被生成的資料訊框。例如,STA20-1 # A~20-1 # C之每一者,係使用各自所被分配之資源來發送ULD訊框。其結果為,如圖6所示,ULD訊框係被多工化。此外,隨著用ULD訊框所傳輸之資料大小而被分配的資源之大小係不同,例如如圖6所示,對STA20-1 # A及20-1 # B係分配相同大小之資源,但對STA20-1 # C係分配不同大小之資源。
又,STA20-1,係在資料訊框的送訊後,作為 對該當資料訊框之回應而接收確認回應訊框。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30,係從資料訊框之送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將關於該當資料訊框之確認回應訊框,予以接收。此外,確認回應訊框係可為,含有複數STA20-1專用之ACK資訊的Multi ACK訊框。此情況下,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專用之ACK資訊之有無,在判定為不含本裝置專用之ACK資訊時,進行ULD訊框的重送處理。
<2-3.裝置的處理>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及STA20-1之處理。此外,與上述的處理實質相同的處理係省略說明。
(AP之處理)
首先,參照圖8,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之處理。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之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AP10-1,係決定資源區域(步驟S30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決定回應UL訊框之送訊對象的STA20-1之屬性資訊,基於所被決定之屬性資訊亦即UL送訊之內容,來決定資源單元之大小。接著,控制部120,係基於符合於該當屬性資訊的STA20-1之推定數和資源單元之大小,來決定可利用於UL送訊之資源區域。
接著,AP10-1,係生成以有資料送訊要求的裝置為對象的觸發訊框(步驟S304)。具體而言,控制部 120,係只以有ULR的STA20-1為回應對象,令含有所被決定之資源單元是被特定之資源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
接著,AP10-1,係將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步驟S306)。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30,係將所被生成的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之每一者。
接著,AP10-1,係基於資源區域,來進行收訊設定(步驟S30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以會在所被決定之資源區域內接收ULR訊框的方式,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
接著,AP10-1,係等待直到接收ULR訊框為止(步驟S310)。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30,係直到接收ULR訊框以前,都不變更已被設定之通訊參數而一直等待。
一旦接收ULR訊框,則AP10-1係將UL送訊許可訊框,發送至STA20-1(步驟S312)。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接收到ULR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取得ULR訊框中所含之UL送訊預定資訊。接著,控制部120,係基於UL送訊預定資訊而針對ULR訊框之送訊來源進行資源的分配,生成資源分配資訊。然後,控制部120,係令含有資源分配資訊的UL送訊許可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所被生成的UL送訊許可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接著,AP10-1,係等待直到接收ULD訊框為 止(步驟S31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以使得ULD訊框會被接收的方式,而基於資源分配資訊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
一旦接收ULD訊框,則AP10-1係將確認回應訊框,發送至STA20-1(步驟S316)。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ULD訊框,則控制部120係令關於該當ULD訊框之確認回應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所生成的確認回應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此外,ULD訊框未被接收時,則不進行確認回應訊框之送訊。
(STA之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9,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1之處理。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1之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STA20-1,係待接觸發訊框(步驟S40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觸發訊框的送訊時序到來,則令無線通訊部130待接觸發訊框。
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則STA20-1係判定本裝置是否有資料送訊要求(步驟S404)。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接收該當觸發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將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及UL送訊對象的STA20-1之屬性資訊,加以取得。然後,控制部120,係在該當屬性資訊所示之屬性是有資料送訊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本 裝置是否有資料送訊要求之判定。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送訊緩衝區112中的資料之有無來進行該當判定。
若判定為本裝置有資料送訊要求,則STA20-1係選擇資源單元(步驟S40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本裝置是有資料送訊要求,則基於從觸發訊框所取得之資源資訊,來選擇資源單元。
接著,STA20-1係使用資源單元而將ULR訊框發送至AP10-1(步驟S40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訊設定。又,控制部120,係令含有UL送訊預定資訊的ULR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ULR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接著,STA20-1,係判定是否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步驟S41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從ULR訊框之送訊起算的所定之時間內是否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若判定為在該當所定之時間內沒有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則控制部120係認定UL送訊不被許可,結束處理。
一旦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則STA20-1係將ULD訊框發送至AP10-1(步驟S412)。具體而言,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UL送訊許可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將該當UL送訊許可訊框中所含之本裝置收的資源分配資訊,加以取得。然後,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取得的資源分配資訊,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 訊設定。又,控制部120,係令ULD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ULD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接著,STA20-1,係判定是否接收到確認回應訊框(步驟S41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從ULD訊框之送訊起算的所定之時間內是否接收到確認回應訊框。若判定為在該當所定之時間內沒有接收到確認回應訊框,則控制部120係認定為ULD訊框之送訊失敗,使處理回到步驟S402。此外,若在該當所定之時間內有接收到確認回應訊框,則結束處理。
<2-4.第1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AP10-1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將作為對該當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回應訊框,予以接收。又,STA20-1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回應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並作為對該當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第2訊框。因此,基於屬性資訊而只有特定的回應UL訊框之送訊會被進行,藉此,於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所被發送的回應UL訊框所需使用的資源可被降低。其結果為,相較由任意STA20-1發送UL訊框的情形,可降低訊框碰撞發生的可 能性,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AP10-1,係基於第1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來接收第2訊框。因此,藉由隨應於回應UL訊框之送訊參數來進行收訊設定,就可提升回應UL訊框之收訊的確實性。
又,上記第2訊框,係基於該當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使用從資源資訊所被特定出來的可選擇之資源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至少1個資源,而被發送。因此,藉由在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之範圍內發送回應UL訊框,可降低回應UL訊框之資源發生重複的可能性,可更確實地降低UL訊框發生碰撞的可能性。
又,上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進行該當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STA20-1,係在本裝置之屬性資訊是符合於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時,發送第2訊框。因此,藉由抑制進行UL送訊的STA20-1之數量,就可更確實降低所被發送之UL訊框之碰撞率。
又,上記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之有無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隨應於有ULR的STA20-1之數量來準備資源單元,就可使得所被確保的資源單元(資源區域)適切化。
又,上記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資料送訊要求。因此,訊框長度相較於其他UL訊框而針對每STA20- 1容易參差的資料訊框藉由適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構成,可更有效地抑制訊框之碰撞。
又,上記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通訊連接要求。因此,可以避免因為通訊連接要求所涉及之訊框之碰撞,而導致通訊連接花費長期間而無法建立的狀況。
又,上記的第2訊框係含有:上鏈通訊要求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因此,可對ULR進行適切的對應。尤其是,若ULR是資料送訊要求時,則藉由使得被分配給ULD訊框之送訊的資源適切化,該當ULD訊框的收訊成功率之提升和資源的利用效率之適切化就成為可能。
<2-5.變形例>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此外,本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1及第2變形例。
(第1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AP10-1係亦可只對發送特定之回應UL訊框的STA20-1,許可UL送訊。具體而言,回應UL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該當回應UL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以下亦稱為訊框屬性資訊)。更具體而言,該當回應UL訊框之屬性,係包含訊框的種類(格式)。例如,AP10-1係將含有回應UL訊框 之訊框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只有預定了該當訊框屬性資訊所示之屬性的訊框之送訊的STA20-1,會發送該當屬性之回應UL訊框。再來,參照圖10,詳細說明本變形例的處理。圖10係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AP10-1等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之分配及使用之例子的說明圖。
首先,AP10-1係決定,UL送訊為被許可的訊框之屬性。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決定,作為回應UL訊框而被發送的訊框的種類。例如,訊框的種類係可為:控制訊框、管理訊框或資料訊框等之MAC訊框的種類。此外,訊框的種類,係亦可為規格所定義的其他種類,也可為獨自定義的種類。
接著,AP10-1,係基於所被決定之訊框之屬性,來決定資源區域。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從所被決定之訊框的種類所被特定出來的訊框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單元。又,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推定之該當種類之訊框之送訊數及資源單元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區域。
接著,AP10-1係將含有資源資訊及訊框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例如,控制部120,係令含有已被決定之資源單元群是被特定的資源資訊及訊框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觸發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接收到觸發訊框的STA20-1,係基於訊框屬 性資訊而判定回應UL訊框之送訊有無。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送訊預定之UL訊框之屬性,是否符合於回應UL訊框之屬性。例如,控制部120,係若訊框屬性資訊所示之訊框的種類是控制訊框時,則判定送訊預定之UL訊框的種類是否為控制訊框。
若判定為要發送回應UL訊框,則STA20-1係使用從資源資訊所選擇出來的資源單元,將回應UL訊框發送至AP10-1。例如,控制部120係在判定為,送訊預定之UL訊框的種類是控制訊框時,則從根據資源資訊而被特定之資源單元群中,隨機選擇出資源單元。接著,控制部120係基於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來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訊設定,令作為回應UL訊框之控制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控制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其結果為,例如如圖10所示,從STA20-1 # A~20-1 # D之每一者,會發送出控制訊框。又,在圖10的例子中,從STA20-1 # C所被發送之控制訊框和從STA20-1 # D所被發送之控制訊框,係被分頻多工化。
再來,參照圖11,詳細說明本變形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圖11係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觸發訊框之構成,係如圖11所示,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中的觸發訊框實質相同的欄位構成,但所被儲存之資訊是在一部分的欄位中不同。
Allowed Access欄位中係儲存,表示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之屬性的資訊(訊框屬性資訊)。例如,Allowed Access欄位中,係如圖11所示,可儲存表示訊框的種類的資訊Frame Type。
此外,Random Access Type欄位中係可沒有儲存任何資料,或是儲存表示符合於Allowed Access欄位中所被儲存之訊框屬性資訊的訊框是UL送訊對象之意旨的資訊。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則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含有該當第2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又,STA20-1,係將訊框之屬性是符合於第2訊框之屬性的訊框,當作第2訊框而予以發送。因此,在資源區域內只有特定之屬性之訊框會被發送,藉此,所被發送之UL訊框之數量係被抑制,可更確實降低UL訊框之碰撞率。
又,第2訊框之屬性,係包含訊框的種類。因此,藉由隨著訊框的種類來特定出訊框的大致大小,就可使得資源單元之大小、乃至於為了UL送訊而被確保的資源能夠適切化,可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2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AP10-1,係亦可取代如上述的STA20-1之UL送訊流量所涉及之資訊,或是外加於其,利用觸發訊框來收集其他STA20-1之資訊。具體 而言,進行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係含有STA20-1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作為STA20-1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係有通訊之品質所涉及之資訊。
例如,AP10-1,作為進行回應UL訊框之送訊的STA20-1之屬性資訊,係將封包錯誤率(PER:Packet Error Rate)之閾值,儲存在觸發訊框的Random Access Type欄位。然後,AP10-1,係將該當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
接收到該當觸發訊框的STA20-1,係判定本裝置之PER是否為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PER之閾值以上。若判定為PER是閾值以上,則STA20-1係從根據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而被特定之資源單元群中,隨機選擇出資源單元。然後,STA20-1,係使用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發送含有表示本裝置之STA ID之資訊的回應UL訊框。此外,STA20-1,係亦可發送含有本裝置之PER的回應UL訊框。
又,作為STA20-1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係有通訊頻道之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例如,AP10-1,作為回應UL訊框之訊框屬性資訊,係將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報告中所含之指標的所定之值,儲存在觸發訊框之Random Access Type欄位。然後,AP10-1,係將該當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1。
接收到該當觸發訊框的STA20-1,係判定本裝置之CSI報告中所含之指標之值是否滿足關於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所定之值的條件。若判定為滿足該當條件,則STA20-1係從根據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而被特定之資源單元群中,隨機選擇出資源單元。然後,STA20-1,係使用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發送含有表示本裝置之STA ID之資訊及CSI報告的回應UL訊框。
此外,回應UL訊框係亦可含有,與作為該當回應UL訊框之送訊條件的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不同的資訊。例如,如上述的含有PER的回應UL訊框中,亦可還含有表示收訊訊號強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資訊等。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則進行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該當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抑制STA20-1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之送訊中的訊框碰撞之發生率,就可有效率地收集該當資訊。
又,上記的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之品質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有效率地收集通訊品質所涉及之資訊,就可較早期地改善通訊品質,可提升通訊效率。尤其是,於多點傳播送訊中,將通訊品質低於所被期待之品質的STA20-1予以特定,以該當STA20-1為基準來設定多點傳播送訊的參數或多點傳播群組等,藉此以謀求通訊品質的提升。因此,可盡可能早期特定出低於期待品質的 STA20-1,較為理想。對此,若依據上述的本變形例之構成,則多點傳播送訊時的通訊品質可以早期改善。
又,上記的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頻道之狀態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有效率地收集通訊頻道之狀態所涉及之資訊,可在較早期就設定相應於通訊頻道之狀態的通訊參數,可促使通訊品質及通訊效率被提升。
又,第2訊框係含有,上記之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隨著回應UL訊框之收訊有無而只掌握作為UL送訊對象的關於屬性資訊之該當有無的情形資訊量較為增加,AP10-1係可為了改善通訊狀態而進行多樣的對應。
<3.第2實施形態(使用了子區域的UL送訊所涉及之資訊之收集)>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及STA20-1。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及STA20-2(以下亦稱為AP10-2等)。
<3-1.裝置之構成>
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等之構成,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1等之構成實質上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3-2.技術特徵>
說明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及STA20-2的特徵性機能。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是發送ULR訊框,該當關於ULR訊框的確認回應訊框被發送的例子。
((AP之機能))
首先,說明AP10-2的特徵性機能。
(資源區域之決定)
AP10-2,係基於可利用於UL送訊之資源,來決定資源區域。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UL送訊期間中可利用之頻率頻寬及空間串流,來決定資源區域。然後,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決定之資源區域和ULR訊框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單元。再來,參照圖12,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資源區域的決定處理。圖1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等所進行的通訊中的資源分配之例子的說明圖。此外,在圖12中,雖然圖示藉由時間及頻率來構成資源單元的例子,但資源單元係可藉由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之其中至少2者而被分割。
首先,控制部120係決定可利用於UL送訊之資源區域。例如,如圖12所示的範圍之資源,係被確保成為資源區域。
接著,控制部120,係基於ULR訊框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單元之大小。例如,控制部120,係將符合於 ULR訊框之大小的大小之資源,決定成資源單元。此外,資源單元之大小,係亦可比ULR訊框之大小還大。
接著,控制部120,係基於資源單元之大小及STA20-2之數量,來決定資源區域。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連接的STA20-2之數量來決定資源單元之數量,基於所被決定之資源單元之數量及資源單元之大小來決定資源區域。例如,控制部120,係以使得如圖12所示的具有32個資源單元RU # 0~RU # 31的方式,來決定資源區域。此外,資源區域之一部分亦可不被當成資源單元來利用。
此外,可利用於UL送訊之資源的其中一部分亦可被決定成為資源區域。又,亦可隨著後述的資源區域之子區域之數量來決定資源區域。又,ULR訊框之大小,係亦可如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而為可變,也可為固定。此情況下,資源單元之大小決定處理係不被進行。
(子區域之決定)
AP10-2,係將資源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子區域,加以決定。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回應UL訊框所涉及之UL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資訊(以下亦稱為送訊設定條件),來決定子區域。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取得送訊設定條件,將所被取得的送訊設定條件所對應之資源之大小,加以決定。然後,控制部120,係將符合於所被決定之大小之資源的資源區域中的資源單元群,決定成 為子區域。
此外,子區域,係隨著送訊設定條件之數量而被決定,因此可能複數存在。又,子區域之大小,係隨著送訊設定條件所對應之資源之大小而被決定,因此可能在子區域間有所不同。例如,如圖12所示,對資源區域設定複數子區域SA # 1~# 4,子區域SA # 1~# 3之大小與子區域SA # 4之大小係為不同。此外,在圖12中雖然例示子區域是被決定成縱長之矩形的例子,當然子區域係亦可為橫長之形狀,也可被決定成其他多角形。又,子區域,係亦可被決定成,該當子區域中所屬之資源單元是位於遠地。
又,送訊設定條件,係可為UL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條件。具體而言,作為該當UL訊框之屬性,係為訊框的種類或關於該當UL訊框的資料之大小。例如,作為訊框的種類係有:Power Save Polling這類的控制訊框、Probe Request這類的管理訊框或資料訊框等之MAC訊框的種類。此外,訊框的種類,係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為規格所所定義的其他種類,也可為獨自定義的種類。又,資料之大小,係可用資料長度、資料長度之範圍、或這些所對應之索引等來表示。
又,送訊設定條件,係亦可為UL訊框之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條件。具體而言,作為該當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資訊,係有包含調變方式及編碼率之其中至少1者的條件。例如,作為該當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條件 之要素,係有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又,送訊設定條件,係亦可為UL訊框之送訊期間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條件。具體而言,作為該當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條件,係有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條件。例如,作為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條件,係有收訊訊號強度(RSSI)或收訊電場強度所涉及之條件。此外,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條件,係亦可取代RSSI,或對其外加,而為上述的PER或位元錯誤率(BER:Bit Error Rate)所涉及之條件。
(觸發訊框之送訊)
AP10-2,係將有關於所被決定之子區域的資訊,通知給STA20-2之每一者。具體而言,AP10-2,係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UL資源之資源單元的資源區域中特定出子區域的資訊(以下亦稱為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決定子區域資訊,令含有該當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無線通訊部130係將所被生成之觸發訊框予以發送。此外,觸發訊框,係亦可對頻道綁定對象的每一頻道而發送。因此,接收觸發訊框的STA20-2,係可掌握在本裝置上可利用之頻道綁定對象的頻道。
例如,AP10-2,係利用頻道綁定對象的4個頻道,發送如圖12所示的觸發訊框TF(Trigger Frame)# 1~# 4來作為觸發訊框。又,TF,係為了使得不支援頻道 綁定的STA20-2上也能收訊,而於首要頻道以外之頻道中被發送。例如,TF,係以所定之頻寬、例如20MHz之單位而被分頻多工化,藉此而進行跨越可利用之所有頻道的TF之送訊。
此外,在圖12中,TF是於可利用之所有頻道中被發送之例子,但TF,係亦可在可利用之頻道之中的特定之頻道而被發送。又,TF,係亦可被聚合,也可多點傳播訊框。又,觸發訊框,係亦可像是信標訊框一樣被定期地送訊,也可在已知之DL送訊時序上被送訊。再來,參照圖13,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圖1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觸發訊框,係如圖13所示,含有:PHY Header、MAC Header、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Parameter及FCS這些欄位。
MAC Header欄位中係含有:Frame Control、Duration/ID、TA(Transmitter Address)及RA(Receiver Address)這些欄位。此外,觸發訊框係被越多的STA20-2收訊而越理想,因此RA欄位中係亦可儲存廣播位址。
Resource Unit Allocation Parameter欄位中係儲存子區域資訊。例如,該當欄位中,係子區域資訊所被儲存之SA(子區域)欄位是含有達到子區域之數量,例如圖13所示,如SA # 1~SA # N般地儲存有N個子區域資訊。然後,該當SA欄位中係含有:Condition Parameter、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這些欄位。
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係儲存,關於送訊設定條件之資訊。具體而言,該當欄位中係儲存,與送訊設定條件對應之資訊。此外,該當欄位中係亦可儲存,表示送訊設定條件之內容的資訊。再來,參照圖14,說明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所含之送訊設定條件的具體例。圖14係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所含之送訊設定條件之例子的圖示。
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係儲存,如上述的送訊設定條件之中任意1者所對應之資訊。例如,如圖14所示,作為訊框的種類之每一者所對應之資訊,準備了用2位元組碼所定義的參數0x01~0x04。例如,參數0x01~0x04,係分別與探針請求、節能輪詢、其他控制訊框及資料訊框相對應。
又,作為關於UL訊框之資料大小之每一者所對應之資訊,係準備了參數0x09~0x0C。例如,參數0x09~0x0C係分別對應於,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積存的資料之大小為1~127八位元組、128~1023八位元組、1K~1M八位元組及超過1M八位元組。
又,作為在STA20-2上所被測定的收訊訊號強度所對應之資訊,準備了參數0x10及0x11。例如,參數0x10及0x11,係分別與收訊訊號強度為比閾值還弱、 及強相對應。此外,收訊訊號強度,係亦可為閾值的具體數值。
又,作為STA20-2所使用的調變方式及編碼率所對應之資訊,係準備了參數0x20~0x22。例如,參數0x20~0x22係分別對應於,MCS為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及256QAM。
此外,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中係儲存,與複數送訊設定條件之組合相對應的資訊。
參照圖13,回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觸發訊框之構成例的說明,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欄位中係儲存,各個資源單元所被分配的頻率、時間及空間串流所被特定的資訊。再來,參照圖15A~圖15C,說明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欄位之每一者中所含之資訊的具體例。圖15A~圖15C,係分別圖示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送之觸發訊框之Frequency Map、Timing Map及Spatial Map欄位中所含之資訊之例子。
Frequency Map欄位中係儲存,頻率頻道所對應之資訊。例如,如圖15A所示,Frequency Map欄位中係儲存,頻道ID(Identifier)所對應之位元資訊。可利用之頻道ID所對應之位元係被設定成1,未被利用之頻道ID所對應之位元係被設定成0。此外,關於與該當位元資訊 相對應之頻率的資訊,係亦可不是頻道ID而改為中心頻率。
Timing Map欄位中係儲存,送訊時間所對應之資訊。例如,如圖15B所示,Timing Map欄位中係儲存,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之數量所對應之位元資訊。此外,關於與位元資訊相對應之送訊時間的資訊,係亦可不是SIFS之數量,而為其他IFS之數量,也可為送訊時間本身。
Spatial Map欄位中係儲存,空間串流所對應之資訊。例如,如圖15C所示,Spatial Map欄位中係儲存,空間串流之索引所對應之位元資訊。
(回應訊框之收訊)
AP10-2,係在觸發訊框的送訊後,將關於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具體而言,AP10-2,係基於子區域資訊而將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之送訊後,為了在已被決定之資源區域之範圍中待接收訊,而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又,回應UL訊框,係使用子區域中所被選擇之至少1個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例如,AP10-2,係以使得跨越如圖12所示的資源區域之全體使訊框被接收的方式,來進行收訊設定,從STA20-2之每一者,將使用該當每一者所選擇的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之ULR訊框,予以接收。再來,參照圖16,詳細說明AP10-2的回應UL訊框 之收訊處理。圖1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等所進行的關於通訊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說明圖。
AP10-2,係在觸發訊框的送訊後,開始回應UL訊框之待接。例如,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的送訊後,令無線通訊部130基於圖16所示的資源區域進行收訊設定。
一旦接收回應UL訊框所涉及之訊號,則AP10-2係將該當訊號所屬之子區域,加以記憶。例如,若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了關於回應UL訊框之訊號,例如前文,則控制部120係基於該當前文之收訊所涉及之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而特定出子區域。然後,控制部120,係將已被特定之子區域,加以記錄。藉此,控制部120係掌握該當回應UL訊框之存在。因此,無論回應UL訊框之收訊有無,都可掌握回應UL訊框之送訊有無,藉此可不必等待回應UL訊框之收訊,就可對STA20-2進行行動。
一旦回應UL訊框被接收,則AP10-2係將回應UL訊框所屬之子區域,加以記憶。例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前文之後,一旦回應UL訊框被成功接收,則控制部120,係基於該當回應UL訊框之收訊所涉及之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來特定出子區域。然後,控制部120,係將已被特定之子區域,加以記錄。又,控制部120,係進行所被特定之子區域與該當回應UL訊框的對應關連,將該當對應關連予以記錄。
此外,未基於前文而進行子區域之記錄、且回應UL訊框之收訊失敗時,控制部120係亦可將關於該當回應UL訊框本體的訊號所涉及之子區域加以特定,將所被特定的子區域予以記錄。例如,基於回應UL訊框之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偵測到錯誤時,則該當回應UL訊框之訊號偵測所涉及之子區域會被記錄。
(確認回應訊框之送訊)
AP10-2,係一旦接收回應UL訊框,就將作為對該當回應UL訊框之回應的訊框(以下亦稱為回應DL訊框)予以發送。具體而言,AP10-2,係一旦接收到關於回應UL訊框之訊號,就將關於該當回應UL訊框的確認回應訊框,予以發送。例如,控制部120,係在回應UL訊框之待接結束後,將子區域之記錄而生成該當子區域所對應之ACK資訊,令含有該當ACK資訊的ACK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ACK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此外,該當ACK訊框,係亦可為含有複數ACK資訊的Multi ACK訊框。
又,控制部120,係在回應UL訊框的待接結束後,基於子區域與回應UL訊框的對應關連,來生成該當回應UL訊框之送訊來源收的ACK資訊,令含有該當ACK資訊的ACK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ACK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此外,該當ACK訊框,係亦可與含有上述之子區域 所對應之ACK資訊的ACK訊框別個地被生成,也可在1個ACK訊框中包含有雙方之ACK資訊。
此外,這些ACK訊框,係例如如圖16所示,可在所有可利用之頻道中被發送。
又,回應DL訊框,係亦可為與確認回應訊框不同的其他訊框。具體而言,AP10-2,係若回應UL訊框是通訊連接要求訊框時,則作為對該當回應UL訊框之回應,是發送通訊連接回應訊框。例如,若回應UL訊框是探針請求訊框時,則AP10-2係將探針回應訊框,發送至該當探針請求訊框之送訊來源也就是STA20-2。
((STA之機能))
接下來,說明STA20-2之特徵性機能。
(觸發訊框之收訊)
STA20-2係從AP10-2,接收觸發訊框。具體而言,STA20-2,係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觸發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取得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區域資訊。
(子區域及資源單元之選擇)
STA20-2,係基於子區域資訊來選擇子區域。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將子區域資訊中所含之送訊設定條件之中,所被滿足的送訊設定條件所對應之子區域,加以特 定。例如,考慮如圖16所示的子區域SA # 1~SA # 4所對應之送訊設定條件,分別是資料大小為128~1023八位元組、資料大小為1K~1M八位元組、收訊訊號強度為弱、是探針請求的情形。此情況下,上述的觸發訊框之SA欄位中所含之Condition Parameter欄位之值,係分別為0x0A、0x0B、0x10、0x01。控制部120,係將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積存之資料之大小加以取得,將所被取得之資料大小所相符的參數之子區域,加以特定。例如,控制部120,係所被取得之資料大小為255八位元組時,選擇子區域SA # 1。又,控制部120,係在本裝置之收訊訊號強度較弱,亦即低於閾值時,選擇子區域SA # 3。又,控制部120,係若預定UL送訊的訊框的種類是探針請求時,則選擇子區域SA # 4。
此外,亦可選擇複數子區域。例如,控制部120,係在上述的例子中,本裝置之收訊訊號強度係低於閾值,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儲存的資料之大小為255八位元組的情況下,則選擇子區域SA # 1及SA # 3之雙方。
接著,STA20-2,係從所被選擇之子區域,選擇資源單元。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所被選擇之子區域中所含之資源單元群之中,選擇UL送訊時所使用之資源單元。例如,控制部120,係在如圖16所示的子區域SA # 4被選擇的情況下,從子區域SA # 4中所含之資源單元RU # 6、RU # 14、RU # 22及RU # 30中,選擇出 至少1個資源單元。在圖16的例子中,係於子區域SA # 4中,藉由STA20-2 # 1而選擇了RU # 30,藉由STA20-2 # 4而選擇了RU # 14。
此外,亦可選擇複數資源單元。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若本裝置可同時利用複數頻道的情況下,則基於該當複數頻道而從子區域中選擇出複數資源單元。例如,STA20-2 # 3的控制部120,係若本裝置是支援頻道綁定時,於如圖16所示的子區域SA # 2中,選擇本裝置所能利用之頻道所對應之2個資源單元RU # 3及RU # 11。
又,控制部120,係回應UL訊框所涉及之UL訊框之重要度是比其他訊框還高時,亦可從子區域選擇出複數資源單元。例如,STA20-2 # 5的控制部120,係若送訊預定之UL訊框所涉及之資料之優先度是高於其他資料時,則在如圖16所示的子區域SA # 1中,選擇2個資源單元RU # 24及RU # 25。
又,控制部120,係亦可選擇與其他STA20-2所選擇之資源單元不同頻率頻道的資源單元。例如,控制部120,係亦可在任意之時序上,令無線通訊部130掃描各頻率頻道。然後,控制部120,係基於掃描結果,令已被其他STA20-2在過去曾經使用過的送訊頻率,被無線通訊部130所記憶,使用該當過去曾經使用過的送訊頻率來特定出未被其他STA20-2所使用的頻率頻道。
(回應訊框之送訊)
STA20-2,係使用從子區域資訊所被特定出來的子區域中所被選擇之至少1個資源單元,來將作為對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發送至AP10-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子區域及資源單元的選擇後,令ULR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又,控制部120,係以使得使用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的訊框送訊成為可能的方式,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送訊設定。然後,無線通訊部130係將所被生成之ULR訊框,以該當送訊設定而發送。再來,參照圖17,詳細說明回應UL訊框之構成。圖1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回應UL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作為回應UL訊框的ULR訊框,係如圖17所示,含有PHY Header、MAC Header、Payload及FCS這些欄位。此外,TA欄位中係儲存有STA20-2的MAC位址,但亦可取代MAC位址,改為儲存例如像是STA ID這類可以特定出STA20-2的資訊。又,RA欄位中係可儲存AP10-2的位址。又,Payload欄位中係可儲存任意資訊,Payload欄位亦可被省略。
(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
STA20-2,係在回應UL訊框的送訊後,將作為對該當回應UL訊框之回應的訊框,予以接收。具體而言,STA20-2係將關於回應UL訊框的確認回應訊框,予以接收。更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30,係從ULR訊框之送訊 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將關於該當ULR訊框的ACK訊框,予以接收。此外,ACK訊框係亦可為含有複數ACK資訊的Multi ACK訊框。此情況下,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專用之ACK資訊之有無,在判定為不含本裝置專用之ACK資訊時,進行ULR訊框的重送處理。
<3-3.裝置的處理>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及STA20-2之處理。此外,與上述的處理實質相同的處理係省略說明。
(AP的子區域決定處理)
首先,參照圖18,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的子區域決定處理。圖1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的子區域決定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AP10-2,係判定UL多工隨機存取是否為可能(步驟S50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是否支援UL多工所致之隨機存取方式。此外,若並非判定為本裝置有支援UL多工所致之隨機存取方式時,則結束處理。
若判定為UL多工隨機存取是可能,則AP10-2係判定資源區域之設定有無(步驟S50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本裝置是有支援UL多工隨機存取方式,則判定是否應該進行資源區域(資源單元)之設定。此外,若判定為應進行資源區域之設定,則結束處理。
一旦判定為要設定資源區域,則AP10-2係取得可利用之頻道數(步驟S50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應進行資源區域之設定,則將為了UL送訊而可利用之頻率頻道數,加以取得。此時,亦可將已經被其他通訊所利用的頻道,排除在對象外。
接著,AP10-2係取得可利用之空間串流數(步驟S50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取得為了UL送訊而可利用之空間串流之索引數。此外,與頻率頻道同樣地,已經被其他通訊所利用的空間串流係亦可被排除在對象外。
接著,AP10-2係設定資源單元(步驟S51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除了已被取得的頻率頻道數及空間串流之索引數以外,還基於可利用之送訊期間,來設定資源區域及資源單元。
接著,AP10-2係取得送訊設定條件(步驟S51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取得相當於子區域之設定條件的送訊設定條件。例如,該當送訊設定條件,係亦可被AP10-2的另外具備的記憶部所記憶,也可透過通訊而從其他裝置加以取得。
接著,AP10-2係判定,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是否存在(步驟S51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是否存在,且資源區域中是否有剩餘資源單元。
若判定為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是 存在,則AP10-2係將送訊設定條件所對應之子區域,加以設定(步驟S51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若判定為,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係為存在,且資源區域中有剩餘資源單元,則針對該當送訊設定條件而決定資源之大小,將所被決定之資源大小之子區域,於資源區域中加以設定。此外,該當資源大小,係亦可基於AP10-2上所被連接之STA20-2之數量或正在與該當STA20-2通訊中的吞吐率等,而被決定。甚至,該當資源大小,係亦可隨應於從近鄰的其他AP所接收的電波所致之干擾的程度,而被決定。
若判定為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是不存在,則AP10-2係取得利用頻道資訊(步驟S51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若子區域為未設定之送訊設定條件為不存在,或資源區域中沒有資源單元殘存時,則將表示為了觸發訊框之送訊而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的資訊,加以取得。
接著,AP10-2係建構觸發訊框(步驟S52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針對已被取得之資訊所示之頻率頻道的其中1個單位頻道,令含有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
接著,AP10-2係判定,在所有的利用頻道中,是否都已經建構了觸發訊框(步驟S52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是否針對已被取得之資訊所示之全部頻率頻道,都已經指示了觸發訊框之生成。若針對全部頻 率頻道而觸發訊框之建構尚未結束,則使處理前進至步驟S520。
(AP的與STA之通訊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19,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的與STA20-2之通訊處理。圖1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2的與STA20-2之通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AP10-2係判定,隨機存取時刻是否已經到來(步驟S60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於本裝置中所被決定之隨機存取時刻是否已經到來。
若判定為隨機存取時刻已經到來,則AP10-2係取得觸發訊框(步驟S60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隨機存取時刻已經到來,則令事前已被建構之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取得。
接著,AP10-2係判定無線傳輸路是否為可利用(步驟S60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藉由利用載波感測等,來判定無線傳輸路是否空閒。
一旦判定為無線傳輸路是可利用,則AP10-2係將觸發訊框,發送至STA20-2(步驟S60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無線傳輸路係為空閒,則令已被取得之觸發訊框,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
接著,AP10-2係進行回應UL訊框之收訊設定(步驟S61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的送訊後,以使得從STA20-2所被發送之回應UL訊框會被 收訊的方式,基於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區域資訊而令無線通訊部130進行收訊設定。
接著,AP10-2係判定是否在回應UL訊框之收訊期間內(步驟S61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是否從觸發訊框之送訊起經過了所定之時間。
若判定為是在回應UL訊框之收訊期間內,則AP10-2係一直等待直到偵測到訊號為止(步驟S61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判定為從觸發訊框之送訊起尚未經過所定之時間,則繼續訊號偵測的待接。
一旦偵測到訊號,則AP10-2係將訊號偵測所涉及之子區域,加以記憶(步驟S61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偵測到訊號,就根據該當訊號所被偵測到的時間、頻率及空間串流,特定出子區域。然後,控制部120,係令表示已被特定之子區域的資訊,被AP10-2的另外具備之記憶部所記憶。
接著,AP10-2係判定,回應UL訊框是否已被成功接收(步驟S61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是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回應UL訊框,而被儲存在收訊緩衝區中。
一旦回應UL訊框是被成功收訊,則AP10-2係將該當回應UL訊框之收訊所涉及之子區域,加以記憶(步驟S62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回應UL訊框被接收,則根據該當回應UL訊框所被接收之時刻、頻率及空間串流,特定出子區域。然後,控制部120,係令 表示已被特定之子區域的資訊,被記憶部所記憶。
於步驟S612中,若判定為不是在回應UL訊框之收訊期間內,則AP10-2係判定確認回應之有無(步驟S62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為,從觸發訊框之送訊起已經經過所定之時間,則判定確認回應之執行有無。
一旦判定為要發送確認回應訊框,則AP10-2係判定子區域之記憶有無(步驟S62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為要進行確認回應,則判定表示子區域的資訊是否有被記憶。
一旦判定為,子區域有被記憶,則AP10-2係生成確認回應資訊(步驟S62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為表示子區域的資訊是有被記憶,則針對該當表示子區域的每一資訊而生成ACK資訊。
接著,AP10-2係建構跨越所有利用頻道的確認回應訊框(步驟S62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針對可利用之所有的頻道,令含有所被生成之ACK資訊的ACK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
接著,AP10-2,係將確認回應訊框,發送至STA20-2(步驟S63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令所被生成的ACK訊框,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
接著,AP10-2係判定,所被記憶的子區域是否為特定之子區域(步驟S63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所被記憶的資訊所示之子區域,是否為希望回應的 UL訊框所被發送之子區域。例如,特定之子區域係可為,對應的送訊設定條件係為,對應於訊框的種類是探針請求所對應之子區域。
一旦判定所被記憶之子區域是特定之子區域,則AP10-2係將作為對回應UL訊框之回應的回應DL訊框,加以建構(步驟S63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令與子區域對應關連的回應UL訊框所相應之回應D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
接著,AP10-2係將回應DL訊框予以發送(步驟S63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令所被生成的回應DL訊框,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
此外,在下次的觸發訊框的送訊前,亦可進行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區域資訊之更新。例如,控制部120,係在觸發訊框的送訊前,判定子區域資訊之更新有無。一旦判定為要更新子區域資訊,則控制部120係將子區域資訊予以更新。然後,含有已被更新之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係被發送。
(STA的與AP之通訊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20,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2的與AP10-2之通訊處理。圖2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2的與AP10-2之通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STA20-2係判定送訊對象之資料是否已被取得(步驟S702)。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0係判定,透過介 面111而被取得之資料,是否為送訊對象。
一旦判定送訊對象之資料係已被取得,則STA20-2係將該當資料儲存在送訊緩衝區112(步驟S704)。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0,係一旦判定已被取得之資料是送訊對象,則將該當資料儲存在送訊緩衝區112。
接著,STA20-2,係判定該當資料是否為AP10-2收(步驟S70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儲存的資料,是否為送給AP10-2收的資料。
一旦判定為該當資料是AP10-2收的資訊,則STA20-2係判定UL多工隨機存取是否可能(步驟S70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是否支援UL多工所致之隨機存取方式。
一旦判定為UL多工隨機存取是可能,則STA20-2係等待直到接收觸發訊框(步驟S710)。具體而言,一旦判定為本裝置是有支援UL多工隨機存取方式,則控制部120係等待直到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到觸發訊框。
一旦觸發訊框被接收,則STA20-2係取得子區域資訊(步驟S712)。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0,係一旦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接收觸發訊框,則從該當觸發訊框取得子區域資訊。
接著,STA20-2係判定子區域所對應之送訊 設定條件是否有被滿足(步驟S71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所被取得之子區域資訊中所含之送訊設定條件是否有被滿足。
若判定為子區域所對應之送訊設定條件是有被滿足,則STA20-2係從該當子區域選擇出資源單元(步驟S71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為滿足送訊設定條件,則從該當送訊設定條件所對應之子區域選擇出資源單元。
接著,STA20-2係將回應UL訊框予以建構(步驟S71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而令回應U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
接著,STA20-2係判定複數頻道之利用有無(步驟S72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本裝置是否可利用複數頻道,亦即判定對頻道綁定之支援有無。若判定為複數頻道是可利用,則選擇另一頻率之資源單元,針對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而建構回應UL訊框。
一旦回應UL訊框之建構結束,則STA20-2係等待直到回應UL訊框之送訊時序到來(步驟S72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直到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之送訊期間到來為止,會一直令無線通訊部130等待回應UL訊框之送訊。
一旦回應UL訊框之送訊時序到來,則STA20-2係發送回應UL訊框(步驟S72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已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之送訊期間到來, 就令無線通訊部130發送回應UL訊框。
接著,STA20-2,係等待直到接收確認回應訊框為止(步驟S72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確認回應訊框之回送有被預定時,在回應UL訊框的送訊後,等待直到接收到ACK訊框為止。
一旦確認回應訊框被接收,則STA20-2係取得確認回應資訊(步驟S728)。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0,係一旦ACK訊框被接收,就從該當ACK訊框取得ACK資訊。
接著,STA20-2係判定確認回應資訊是否表示回應UL訊框之受領(步驟S730)。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判定所被取得之ACK資訊是否表示為本裝置所發送之回應UL訊框的受領。
一旦判定為確認回應資訊是表示回應UL訊框之受領,則STA20-2係待接回應DL訊框之收訊(步驟S732)。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為,ACK資訊是表示本裝置所發送之回應UL訊框的受領,則當回應DL訊框未被要求的回應UL訊框被發送時,就結束處理。另一方面,回應DL訊框有被要求的回應UL訊框被發送時,則控制部120係待接回應DL訊框之收訊,一旦接收到該當回應DL訊框,就結束處理。
此外,若在步驟S706中判定為資料並非AP10-2收,則在步驟S708中判定為UL多工隨機存取並非可能的情況下,及步驟S714中判定為子區域所對應之 送訊設定條件未被滿足的情況下,則STA20-2係判定無線傳輸路是否為可利用(步驟S734)。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藉由載波感測等,來判定無線傳輸路是否空閒。
一旦判定為無線傳輸路是可利用,則STA20-2係發送送訊緩衝區112之資料所涉及之訊框(步驟S736)。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一旦判定無線傳輸路為空閒,則基於送訊緩衝區112中所被儲存的資料而令資料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然後,所生成的資料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0而被發送。
接著,STA20-2,係判定是否接收到確認回應訊框(步驟S738)。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在資料訊框的送訊後判定關於該當資料訊框之ACK訊框是否已被接收。若該當ACK訊框未被接收,則控制部120係將處理返回至步驟S734,以進行資料訊框的重送處理。
<3-4.第2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AP10-2係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並接收關於該當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又,STA20-2係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接收,並發送關於該當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因此,藉由從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送訊中所被使用之資源特定出子區域,就可藉由 子區域來判別UL送訊。然後,藉由子區域所致之UL送訊之該當判別,就可有效率地進行UL送訊之通訊參數所涉及之資訊之收集,可降低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AP10-2,係基於子區域資訊而接收回應訊框。因此,藉由隨應於回應UL訊框之送訊參數來進行收訊設定,就可提升回應UL訊框之收訊的確實性。
又,回應訊框,係使用從子區域所選擇之至少1個無線通訊資源而被發送。因此,藉由在所被選擇之資源單元之範圍內發送回應UL訊框,可降低回應UL訊框之資源發生重複的可能性,可更確實地降低UL訊框的碰撞率。又,在有複數資源單元被選擇時,則可提升ULR之收訊成功率,同時,可將複數資源例如複數頻率頻道為可利用之事實,通知給AP10-2。
又,回應訊框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所涉及之訊框。因此,ULR訊框是基於子區域而被發送,藉此可有效率地收集該當ULR所涉及之資訊。
又,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通訊連接要求。因此,藉由基於子區域而發送通訊連接要求所涉及之訊框,就可平行進行與複數STA20-2之通訊連接處理。
又,子區域,係基於回應訊框所涉及之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被決定。因此,已被預定之UL送訊所相關之資訊是從子區域被特定出來,因此可有效率地收集該當資訊。
又,回應訊框所涉及之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該當上鏈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子區域而判別訊框之屬性,因此可容易掌握UL訊框的每種類之送訊數。
又,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訊框的種類。因此,UL送訊已被預定之訊框的種類及數量係被特定,藉此可使UL送訊所需之資源之分配適切化。
又,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所被傳輸的資料之大小。因此,UL送訊已被預定之訊框的大小及數量係被特定,藉此可使UL送訊所需之資源之分配適切化。
又,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該當上鏈訊框之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使得所被預定的UL送訊之冗長性被適切化,可提升UL訊框之收訊的確實性。
又,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資訊,係包含調變方式及編碼率之其中至少1者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使用容易設定的通訊參數,就可抑制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構成之追加所致之處理的複雜化。
又,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該當上鏈訊框的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隨應於STA20-2之通訊狀態來進行UL通訊的通訊參數之設定或資源分配,就可更確實抑制UL通訊的 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係包含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資訊。因此,藉由收集關於STA20-2的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資訊,就可進行較適合於該當STA20-2的通訊參數或資源分配。
又,AP10-2係一旦接收關於回應訊框之訊號,就將作為對該當回應訊框之回應的訊框予以發送。此處,例如使用相同資源單元而發送了複數回應UL訊框時,雖然訊框之收訊係為失敗,但另一方面,訊號可被偵測。於是,如本構成,隨應於訊號之偵測而將訊框例如確認回應訊框發送至STA20-2,就可將資源單元有重複之事實,傳達給STA20-2。其結果為,STA20-2,係藉由使用別的資源單元而重送回應UL訊框,就可使得回應UL訊框之送訊變成成功。
又,STA20-2係在本裝置是可同時利用複數頻道的情況下,則基於該當複數頻道而使用從子區域所被選擇之複數前記無線通訊資源來發送回應訊框。因此,藉由將STA20-2支援頻道綁定之事實傳達給AP10-2,針對UL送訊就會進行跨越複數頻道的資源分配,可提升UL送訊的通訊效率。
又,STA20-2,係在回應訊框所涉及之上鏈訊框之重要度是比其他訊框還高的情況下,則使用從子區域所被選擇之複數無線通訊資源來發送回應訊框。因此,藉由隨應於UL送訊已被預定之資料之重要度來進行複數資 源單元所對應之資源分配,就可提升資料的傳輸成功率。
<4.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STA2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STA2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STA2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AP1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AP1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AP1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4-1.第1應用例>
圖21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 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 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1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 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1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1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0、控制部120及無線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及屬性資訊,而令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藉此,智慧型手機900所進行的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所被發送之訊框數會減少,其結果為,可抑制訊框碰撞,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又,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區域資訊,而令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藉此,智慧型手機900所進行之隨機存取方式之UL 通訊中的ULR係被有效率地掌握,其結果為,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4-2.第2應用例>
圖22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 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目標。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 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2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2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2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0、控制部120及無線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資源資訊及屬性資訊,而令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藉此,行車導航裝置920所進行的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所被發送之訊框數會減少,其結果為,可抑制訊框碰撞,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又,例如,控制部120,係基於所被接收之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區域資訊,而令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藉此,行車導航裝置920所進行之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的ULR係被有效率地掌握,其結果為,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 的AP1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此時,例如,控制部120,係令含有資源資訊及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然後,藉由無線通訊部130,將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因此,從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以隨機存取方式所被發送之回應UL訊框之數量會減少,其結果為,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又,例如,控制部120,係令含有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然後,藉由無線通訊部130,將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因此,藉由有效率地掌握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所具有的ULR,就可抑制該當終端所進行之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4-3.第3應用例>
圖23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 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天線 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23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0、控制部120及無線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例如,控制部120,係令含有資源資訊及屬性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然後,藉由無線通訊部130,將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因此,從STA20以隨機存取方式所被發送之回應UL訊框之數量會減少,其結果為,可抑制通訊效率之降低。又,例如,控制部120,係令含有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被無線通訊部130所發送。然後,藉由無線通訊部130,將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的回應UL訊框予以接收。因此,藉由有效率地掌握STA20所具有的ULR,就可抑制該當STA20所進行之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5.總結>
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基於屬性資訊而只有特定的回應UL訊框之送訊會被進行,藉此,於隨機存取方式的UL通訊中所被發送的回應UL訊框所需使用的資源可被降低。其結果為,相較由任意STA20-1發 送UL訊框的情形,可降低訊框碰撞發生的可能性,可抑制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藉由從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送訊中所被使用之資源特定出子區域,就可藉由子區域來判別UL送訊。然後,藉由子區域所致之UL送訊之該當判別,就可有效率地進行UL送訊之通訊參數所涉及之資訊之收集,可降低隨機存取方式之UL通訊中的通訊效率之降低。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回應UL訊框是以頻率頻道為不同的複數資源單元而被發送之例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STA20係具有複數天線,支援分空多工通訊時,則回應UL訊框係亦可用空間串流為不同的複數資源單元而被發送。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資源單元是準備了12個、16個或32個的例子,但資源單元之數量係亦可為更多或更少。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係於圖14及圖15A~圖15C中,雖然圖示了送訊設定條件之設定例及資源單 元(資源區域)之設定例,但送訊設定條件及資源單元之設定係不限定於此,可進行多樣的設定。
又,上記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形例所涉及之處理,係可分別加以置換,亦可加以組合。例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之屬性資訊及第1變形例所涉及之訊框之屬性資訊之雙方,亦可都被包含在觸發訊框中。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又,上記的實施形態的流程圖所示的步驟,係當然可以是沿著所被記載的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被進行的處理,但並不一定是時間序列性地被處理,亦可違背平行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又,即使是時間序列性被處理的步驟,當然也可隨著情況而適宜變更順序。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並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之前記無線通訊資源資訊,而接收前記第2訊框。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係基於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使用從前記無線通訊資源資訊所被特定出來的前記可選擇之資源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至少1個資源,而被發送。
(4)
如前記(1)~(3)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進行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之有無所涉及之資訊。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資料送訊要求。
(7)
如前記(5)或(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通訊連接要求。
(8)
如前記(5)~(7)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訊框係包含:前記上鏈通訊要求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
(9)
如前記(4)~(8)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之品質所涉及之資訊。
(11)
如前記(9)或(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頻道之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12)
如前記(9)~(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係包含:前記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
(13)
如前記(1)~(12)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係包含訊框的種類。
(15)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並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基於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使用從前記無線通訊資源資訊所被特定出來的前記可選擇之資源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至少1個資源來發送前記第2訊框。
(17)
如前記(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進行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前記通訊部,係在本裝置之屬性資訊是符合於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時,發送前記第2訊框。
(18)
如前記(16)或(1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前記通訊部,係將訊框之屬性是符合於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的訊框,當作前記第2訊框而予以發送。
(19)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 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的步驟;和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的步驟。
(20)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資源的無線通訊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的步驟;和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的步驟。
又,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並接收關於前記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基於前記子區域資訊而接收前記回應訊框。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回應訊框,係使用從前記子區域所選擇之至少1個無線通訊資源而被發送。
(4)
如前記(1)~(3)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回應訊框,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所涉及之訊框。
(5)
如前記(1)~(4)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子區域,係基於前記回應訊框所涉及之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而被決定。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訊框的種類。
(7)
如前記(5)或(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所被傳輸的資料之大小。
(8)
如前記(5)~(7)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上鏈訊框之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資訊。
(9)
如前記(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之冗長性所涉及之資訊,係包含調變方式及編碼率之其中至少 1者所涉及之資訊。
(10)
如前記(5)~(9)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上鏈訊框之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11)
如前記(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係包含電波傳播特性所涉及之資訊。
(12)
如前記(1)~(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觸發訊框,係亦可對頻道綁定對象的每一頻道而發送。
(13)
如前記(1)~(12)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在前記子區域中偵測出訊號時,基於該當子區域資訊而掌握回應訊框的存在。
(14)
如前記(1)~(13)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一旦接收關於前記回應訊框之訊號,就將作為對前記回應訊框之回應的訊框予以發送。
(15)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其係: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 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接收,並發送關於前記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使用從前記子區域資訊所被特定之前記子區域中所被選擇出來的至少1個前記無線通訊資源,來發送前記回應訊框。
(17)
如前記(15)或(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在本裝置是可同時利用複數頻道的情況下,則基於前記複數頻道而使用從前記子區域所被選擇之複數前記無線通訊資源,來發送前記回應訊框。
(18)
如前記(15)~(17)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通訊裝置,係在前記回應訊框所涉及之上鏈訊框之重要度是比其他訊框還高的情況下,則使用從前記子區域所被選擇之複數前記無線通訊資源,來發送前記回應訊框。
(19)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之步驟;和接收關於前記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之步驟。
(20)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含有可選擇作為上鏈資源之無線通訊資源的資源區域特定出子區域的子區域資訊的觸發訊框予以接收之步驟;和發送關於前記觸發訊框的回應訊框之步驟。
10‧‧‧AP

Claims (18)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電路,其係被配置成: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用於上鏈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並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框,予以接收;前記第2訊框,係使用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有之前記資源資訊和前記屬性資訊的至少一個資源,而被發送;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頻率資源所相關之資訊、空間串流所相關之資訊、MCS資訊、和前記第2訊框的收訊訊號強度(RSSI)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電路,係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之前記資源資訊,而接收前記第2訊框。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進行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上鏈通訊要求之有無所涉及之資訊。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 通訊要求係包含:資料送訊要求。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上鏈通訊要求係包含:通訊連接要求。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係包含:前記上鏈通訊要求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
  8.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之品質所涉及之資訊。
  10.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狀態係包含:通訊頻道之狀態所涉及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係包含:前記送訊裝置之通訊狀態之內容所涉及之資訊。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係包含訊框的種類。
  14.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電路,其係被配置成: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用於上鏈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 框,予以接收;並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前記第2訊框,係使用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有之前記資源資訊和前記屬性資訊的至少一個資源,而被發送;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頻率資源所相關之資訊、空間串流所相關之資訊、MCS資訊、和前記第2訊框的收訊訊號強度(RSSI)資訊。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進行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的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前記通訊電路,係在本裝置之屬性資訊是符合於前記送訊裝置之屬性資訊時,發送前記第2訊框。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係包含: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所涉及之資訊;前記通訊電路係還被配置成,將訊框之屬性是符合於前記第2訊框之屬性的訊框,當作前記第2訊框而予以發送。
  17.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用於上鏈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發送的步驟;和將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的前記第2訊 框予以接收的步驟;前記第2訊框,係使用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有之前記資源資訊和前記屬性資訊的至少一個資源,而被發送;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頻率資源所相關之資訊、空間串流所相關之資訊、MCS資訊、和前記第2訊框的收訊訊號強度(RSSI)資訊。
  18. 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將含有:從複數資源特定出用於上鏈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和第2訊框之送訊所相關之屬性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的步驟;和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而發送前記第2訊框的步驟;前記第2訊框,係使用基於前記第1訊框中所含有之前記資源資訊和前記屬性資訊的至少一個資源,而被發送;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頻率資源所相關之資訊、空間串流所相關之資訊、MCS資訊、和前記第2訊框的收訊訊號強度(RSSI)資訊。
TW105119436A 2015-07-07 2016-06-21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694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5957 2015-07-07
JP2015-135957 2015-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808A TW201705808A (zh) 2017-02-01
TWI694742B true TWI694742B (zh) 2020-05-21

Family

ID=5768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9436A TWI694742B (zh) 2015-07-07 2016-06-21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2) US10433289B2 (zh)
EP (1) EP3261403A4 (zh)
JP (1) JP6729582B2 (zh)
KR (1) KR102626743B1 (zh)
CN (1) CN107432038B (zh)
AR (1) AR105161A1 (zh)
AU (1) AU2016290377B2 (zh)
BR (1) BR112017020316A2 (zh)
CA (1) CA2979516C (zh)
DE (1) DE112016000972B4 (zh)
IL (1) IL254102B (zh)
MX (1) MX368810B (zh)
PH (1) PH12017501704A1 (zh)
RU (1) RU2718111C2 (zh)
SG (1) SG11201707542UA (zh)
TW (1) TWI694742B (zh)
WO (1) WO2017006635A1 (zh)
ZA (1) ZA201706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6000972B4 (de) 2015-07-07 2021-09-02 Sony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S20170188362A1 (en) * 2015-12-26 2017-06-29 Intel IP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OFDM) access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with uplink OFDM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GB2575481B (en) * 2018-07-11 2020-07-15 Canon Kk Acknowledgement of direct link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trigger-bas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WO2020090241A1 (ja) 2018-11-01 2020-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873383B2 (en) * 2019-03-08 2020-1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s in spatial streams
WO2021081637A1 (en) * 2019-10-31 2021-05-06 Cognitive Systems Corp. Eliciting mimo transmission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359692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6879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ec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制御方法
WO2014093496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o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4168321A1 (ko) * 2013-04-09 2014-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8635A (ko) * 2004-02-02 2005-08-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요청 및 보고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US8830846B2 (en) * 2005-04-04 2014-09-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ponsiveness in exchangi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20070080735A (ko) * 2006-02-08 2007-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실시간 서비스의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시스템 및 방법
EP1833203B1 (en) * 2006-03-07 2011-06-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verhead reduct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38322B2 (en) * 2006-06-30 2012-08-07 Nokia Corporation Optimizing of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S2628086T3 (es) * 2007-03-19 2017-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misión de la información de retorno del estado del canal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ón
WO2009118707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Nokia Corporation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U2469507C2 (ru) * 2008-05-05 2012-12-10 Нокиа Сименс Нетуоркс Ой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машин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 связи с процедурами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JP2009296522A (ja) * 2008-06-09 2009-12-17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06500B2 (ja) * 2009-09-14 2012-12-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US8462722B2 (en) 2010-03-26 2013-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ccess control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685895B (zh) * 2011-03-11 2015-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35102B (zh) * 2011-05-05 2017-06-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适应资源到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KR20130021865A (ko) * 2011-08-24 2013-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고정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3273743A1 (en) 2012-03-01 2018-01-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user parallel channel access in wlan systems
US9065545B2 (en) * 2012-03-12 2015-06-23 Blackberry Limited Handling scheduling request collisions with an ACK/NACK repetition signal
US9887821B2 (en) * 2012-04-15 2018-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trigger frames in wireless LAN systems
JP6151769B2 (ja) * 2012-04-30 2017-06-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KR102160350B1 (ko) * 2012-04-30 2020-09-2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협력형 직교 블록 기반 자원 할당(cobra) 동작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79449B2 (en) * 2012-05-11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frame and management frame compression
WO2014074071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ccess points,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access poi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039013B (zh) 2013-03-06 2019-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084279B1 (en) * 2013-03-13 2015-07-14 Sprint Spectrum L.P. Down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ased on uplink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of other coverage area
US9980287B2 (en) 2013-04-02 2018-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14179981A1 (en) 2013-05-10 2014-1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triggered switch-back to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after offload
US9560594B2 (en) * 2013-05-15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ponse to PS-Poll
JP2016538781A (ja) 2013-11-14 2016-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インフラ機器、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通信方法
CA2930899A1 (en) * 2013-11-25 2015-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frame in wireless lan
US10278172B2 (en) * 2014-08-07 2019-04-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RE49420E1 (en) 2014-08-22 2023-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uplink multi-user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531433B2 (en) * 2014-10-29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access
US9980292B2 (en) * 2014-10-29 2018-05-22 Mediatek Inc.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US9699807B2 (en) 2014-11-19 2017-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US10091822B2 (en) * 2014-12-23 2018-10-02 Mediatek Inc. Allocation of uplink resourc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US9826069B2 (en) * 2015-01-27 2017-11-21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restriction of upload traffic in a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930695B2 (en) * 2015-02-03 2018-03-27 Intel IP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WO2016154818A1 (zh) 2015-03-27 2016-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站点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173103A1 (zh) * 2015-04-30 2016-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lan系统的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MY192130A (en) 2015-07-06 2022-07-29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112016000972B4 (de) 2015-07-07 2021-09-02 Sony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S11032780B2 (en) * 2015-09-03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163965A1 (en) * 2015-10-30 2017-05-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80233B2 (en) * 2015-12-17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6922034B (zh) 2015-12-25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0681677B2 (en) * 2016-12-27 2020-06-09 Intel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s among virtual access points (VAP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6879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ec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制御方法
WO2014093496A1 (en) * 2012-12-12 2014-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o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4168321A1 (ko) * 2013-04-09 2014-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7501704A1 (en) 2018-03-12
IL254102B (en) 2019-11-28
CA2979516C (en) 2023-10-10
CN107432038B (zh) 2021-08-03
KR20180027403A (ko) 2018-03-14
IL254102A0 (en) 2017-10-31
EP3261403A4 (en) 2018-03-07
US20190373605A1 (en) 2019-12-05
SG11201707542UA (en) 2017-10-30
JPWO2017006635A1 (ja) 2018-04-19
US11134481B2 (en) 2021-09-28
EP3261403A1 (en) 2017-12-27
RU2718111C2 (ru) 2020-03-30
US10433289B2 (en) 2019-10-01
US20180054816A1 (en) 2018-02-22
DE112016000972B4 (de) 2021-09-02
MX368810B (es) 2019-10-17
RU2017132937A3 (zh) 2019-10-31
RU2017132937A (ru) 2019-03-21
AR105161A1 (es) 2017-09-13
CA2979516A1 (en) 2017-01-12
DE112016000972T5 (de) 2017-12-07
CN107432038A (zh) 2017-12-01
AU2016290377B2 (en) 2020-09-03
BR112017020316A2 (pt) 2018-06-05
TW201705808A (zh) 2017-02-01
ZA201706183B (en) 2019-04-24
WO2017006635A1 (ja) 2017-01-12
AU2016290377A1 (en) 2017-09-21
KR102626743B1 (ko) 2024-01-19
MX2017012075A (es) 2018-02-09
JP6729582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4742B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JP7318766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