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806B -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806B
TWI693806B TW108103278A TW108103278A TWI693806B TW I693806 B TWI693806 B TW I693806B TW 108103278 A TW108103278 A TW 108103278A TW 108103278 A TW108103278 A TW 108103278A TW I693806 B TWI693806 B TW I6938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arrie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805A (zh
Inventor
曾聖哲
謝育霖
謝明諭
顏仕傑
蔡仁貴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8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91Circuits with frequency synthesizers, frequency converters or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 H04B2001/307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using n-port mix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上變換電路,用於產生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前端電路,用於向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發送第二發送信號,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第一下變換電路,用於對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第二下變換電路,用於對該第二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基帶中的第三接收信號;該第三載波頻率與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Description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本發明總體涉及無線通訊,更具體來說,涉及在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存在下具有用於避免雜散的頻率計畫的無線通訊設備。
無線通訊系統被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類型的通信內容,例如語音,資料等。這些系統可以通過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和發射功率)來支援與複數個用戶的通信。例如,移動設備(例如,行動電話)可以支援各種無線通訊系統以提供各種通信功能,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無線通訊系統可以同時操作。然而,同一設備中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共存可能導致干擾問題。具體地,一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發送(TX)操作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通過諸如電磁(electromagnetic,EM)路徑的干擾機制干擾另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接收(RX)操作。例如,RX減敏(desensitization)是由基波或諧波雜散(spur)引起的。雖然可以使用具有高抑制能力的內部濾波器來降低雜散水平,但RX減敏仍然是顯著的。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在無線通訊設備中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共存下實現避免雜散的創新設計。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其具有用於在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共存下避免雜散的頻率規劃。例如,可以從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共存獲得雜散頻率範圍,並且選擇特定的中頻(IF)範圍以最小化RX減敏。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設備,該無線通訊設備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該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上變換電路,用於對基帶中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前端電路,用於向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所述第二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第一下變換電路,用於對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第二下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基帶中的第三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第三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設備,該無線通訊設備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該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前端電路,用於從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以及下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在基帶中的第二接收信號;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第一上變換電路,用於對在所述基帶中的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 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以及第二上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三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第二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第二無線通訊系統中第一下變換電路產生的第二接收信號的載波頻率(即第三載波頻率)與頻帶組合(由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使得降低或者消除第一無線通訊系統中發送所導致的在第二無線通訊系統處的RX減敏,或者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第二無線通訊系統中第一上變換電路產生的第二發送信號的載波頻率(即第二載波頻率)與頻帶組合(即由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使得降低或者消除第二無線通訊系統中發送所導致的在第一無線通訊系統處的RX減敏。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描述其它實施例和優點。本發明內容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100:無線通訊設備
154:前端電路
104:無線通訊系統
134,132,112:晶片
150:上變換電路
152:下變換電路
147:TX頻率合成器
148:RX頻率合成器
146:下變換電路
144:上變換電路
141:TX頻率合成器
142:RX頻率合成器
114:前端電路
120:下變換電路
118:上變換電路
115:TX頻率合成器
116:RX頻率合成器
160:無線通訊設備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的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IF範圍的選擇示意圖,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免於在共存的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和/或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的6GHz以下(sub-6GHz)系統)中TX鏈的R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IF範圍的選擇示意圖,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的sub-6GHz系統)免於在共存的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 NR的mmWave系統)中TX鏈的I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
在以下描述和請求項使用某些術語,其涉及特定元件。如所屬領域具有同常知識者將理解的,電子設備製造商可以通過不同的名稱來指代元件。本申請無意區分名稱不同但功能相同的組件。在以下描述和請求項中,術語“包括”和“包含”以開放式的方式使用,因此應該被解釋為表示“包括但不限於......”。而且,術語“耦接”旨在表示間接或直接電連接。因此,如果一個設備耦接到另一個設備,則該耦接可以是直接電連接,或是經由其他設備和連接的間接電連接。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具有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共存的無線通訊設備的示意圖。無線通訊設備100包括共存於同一設備中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例如,一個無線通訊系統102是4G LTE系統,而另一個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毫米波(mmWave)系統。又例如,一個無線通訊系統102是5G NR Sub-6GHz系統,而另一個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毫米波(mmWave)系統。再例如,一個無線通訊系統102是由4G LTE系統和5G NR Sub-6GHz系統組成的組合系統,該組合系統共用相同的發送(TX)電路和接收(RX)電路,另一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毫米波(mmWave)系統。
無線通訊設備100與另一無線通訊設備160通信。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無線通訊設備100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並且無線通訊設備160是基站(Base Station,BS),例如5G gNodeB(gNB)。因此,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在UE中實施。在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無線通訊設備160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並且無線通訊設備100是諸 如5G gNodeB(gNB)的基站BS。因此,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在基站BS中實施。
在該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2包括晶片112和前端電路114。前端電路114是在外部耦接到晶片112的分離電路。例如,前端電路114是射頻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end,RFFE),該前端電路114可以包括TX前端電路,RX前端電路,功率放大器,外部低雜訊放大器(external low-noise amplifier,eLNA)等。晶片112包括TX頻率合成器(synthesizer)115,RX頻率合成器116,上變換(up-conversion)電路118和下變換電路120,其中上變換電路118是無線通訊系統102的TX鏈的一部分,並且下變換電路120是無線通訊系統102的RX鏈的一部分。應該注意,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組件。實際上,晶片112可以包括實現指定的TX功能和RX功能所需的附加組件。
關於無線通訊系統102的TX模式,上變換電路118通過將TX信號BB_TX1與從TX頻率合成器115生成的本地振盪器(local oscillator,LO)LO1信號混頻,對基帶中的TX信號BB_TX1應用上變換。因此,上變換電路118對基帶中的TX信號BB_TX1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載波頻率f_RF1的TX信號RF_TX。前端電路114(具體地,包含在前端電路114中的TX前端電路)經由天線(未示出)將RF頻帶中的TX信號RF_TX發送到無線通訊設備160。
關於無線通訊系統102的RX模式,前端電路114(具體地,包含在前端電路114中的RX前端電路)經由天線(未示出)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具有載波頻率f_RF2的RX信號RF_RX。下變換電路120通過將RX信號RF_RX與從RX頻率合成器116產生的LO信號LO2混頻,將下變換應用於RF頻帶中的RX信號RF_RX。因此,下變換電路120下變換RF頻帶中的RX信號RF_RX,以生成基帶中的RX信號BB_RX1。
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是5G NR mmWave系統,該5G NR mmWave系 統在mmWave頻帶中發送和接收無線信號。由於mmWave頻帶中的無線信號的頻率非常高,因此採用兩級下變換方案和兩級上變換方案。在該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4包括兩個晶片132和134,其中晶片132負責從中頻(intermediate frequency,IF)頻帶到基帶的第二級下變換以及從基帶到IF頻帶的第一級上變換。晶片134負責從mmWave頻帶到IF頻帶的第一級下變換和從IF頻帶到mmWave頻帶的第二級上變換。
晶片132包括TX頻率合成器141,RX頻率合成器142,上變換電路144和下變換電路146,其中上變換電路144是無線通訊系統104的TX鏈的一部分。下變換電路146是無線通訊系統104的RX鏈的一部分。
晶片134包括TX頻率合成器147,RX頻率合成器148,上變換電路150,下變換電路152和前端電路154。前端電路154可以包括:TX前端電路,RX前端電路,功率放大器,低雜訊放大器等。上變換電路150是無線通訊系統104的TX鏈的一部分。下變換電路152是無線通訊系統104的RX鏈的一部分。
應注意,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組件。實際上,晶片132可以包括實現指定的TX功能和RX功能所需的附加組件,並且晶片134可以包括實現指定的TX功能和RX功能所需的附加組件。
關於無線通訊系統104的TX模式,上變換電路144通過將TX信號BB_TX2與從TX頻率合成器141生成的LO信號LO3混頻,將上變換應用於基帶中的TX信號BB_TX2。因此,上變換電路144對基帶中的TX信號BB_TX2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載波頻率f_IF1的TX信號IF_TX。接下來,上變換電路150通過將TX信號IF_TX與從TX頻率合成器147產生的LO信號LO5混頻,將上變換應用於IF頻帶中的TX信號IF_TX。因此,上變換電路150上變換IF頻帶中的TX信號IF_TX以產生具有載波頻率f_mmW1的TX信號mmW_TX。前端電路154(具體地,包含在前端電路154中的TX前端電路)經由天線(未示出)將mmWave頻帶中的TX 信號mmW_TX發送到無線通訊設備160。
關於無線通訊系統104的RX模式,前端電路154(具體地,包含在前端電路154中的RX前端電路)經由天線(未示出)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具有載波頻率f_mmW2的RX信號mmW_RX。下變換電路152通過將RX信號mmW_RX與從RX頻率合成器148產生的LO信號LO6混頻,將下變換應用於mmWave頻帶中的RX信號mmW_RX。因此,下變換電路152下變換在mmWave頻帶中的RX信號mmW_RX,以產生具有載波頻率f_IF2的RX信號IF_RX。接下來,下變換電路146通過將RX信號IF_RX與從RX頻率合成器142產生的LO信號LO4混頻,將下變換應用於IF頻帶中的RX信號IF_RX。因此,下變換電路146下變換IF頻帶中的RX信號IF_RX以產生基帶中的RX信號BB_RX2。
由於複數個無線通訊共存於同一無線通訊設備100中,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和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可能遭受相互減敏(desensitization)。通常,一個無線通訊系統的RX減敏是由經由電磁(EM)路徑從另一個無線通訊系統洩漏的基頻雜散和/或諧波雜散引起的。例如,RX信號RF_RX的最小功率可以是-110dBm,並且TX信號IF_TX的最大功率可以是-3dBm。由於RX信號RF_RX和TX信號IF_TX之間所需的隔離度超過100dB,因此具有有限隔離能力的內部濾波器無法滿足隔離要求。因此,如果不採用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則由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中的TX鏈的IF輸出引起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的RX減敏。又例如,RX信號IF_RX的最小功率可以是-73dBm,並且TX信號RF_TX的最大功率可以是27dBm。由於RX信號IF_RX和TX信號RF_TX之間所需的隔離度約為100dB,因此具有有限隔離能力的內部濾波器無法滿足隔離要求。因此,如果不採用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中的TX鏈的 RF輸出會引起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的RX減敏。
為了解決上述RX減敏問題,本發明提出使用雜散避免技術來適當地設置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所採用的載波頻率f_IF。在載波頻率f_IF1和f_IF2中的每一個都在無雜散(spur-free)的IF範圍內的情況下,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可以在沒有雜散引起的RX減敏的情況下操作,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可以在沒有雜散引起的RX減敏的情況下操作。例如,載波頻率f_RF1/f_RF2在由無線通訊系統102可選擇的並且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不同頻帶中一個頻帶內,並且載波頻率f_IF1/f_IF2由選擇的IF值設置,該IF值確保載波頻率f_IF1/f_IF2不同於在無線通訊系統102中採用的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即,1階諧波頻率)。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的進一步細節描述如下。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在使用者設備(UE)中實施。考慮無線通訊設備100是UE,無線通訊設備160是BS,無線通訊系統102是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 mmWave系統的情況。關於作為UE的無線通訊設備100,無線通訊系統102經由上行鏈路(UL)向無線通訊設備160發送資料,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經由下行鏈路(DL)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資料。與TX信號R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1在由無線通訊系統102可選擇的並且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不同UL頻帶中一個頻帶內。例如,在無線通訊系統102(其可以為UE)處可選擇的不同UL頻帶列在下表中。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11-1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12-2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13-3
其中,UL頻帶下限為1920,上限為1980,表示UL頻帶的範圍為1920-1980。
無線通訊系統102可以採用由一個或複數個UL頻帶組成的UL頻帶組合,用於從無線通訊系統102到無線通訊設備160的資料傳輸。因此,與TX信號R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1選自UL頻帶組合內的基頻。為了保護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免受由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中的TX鏈的RF輸出引起的RX減敏,應適當選擇與RX信號IF_RX相關的載波頻率f_IF2。例如,有意地將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與無線通訊系統102所採用的UL頻帶組合中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選擇IF範圍的示意圖,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免於由共存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中的TX鏈的RF輸出引起的RX減敏。假設由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並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支援的UL頻帶組合包括頻帶71(663-698MHz),頻帶11(1427.9-1447.9MHz),頻帶1(1920-1980MHz),頻帶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頻段n79(4400-5000MHz)和許可輔助存取(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頻段(5150-5925MHz)。
一個UL頻帶的基頻(即,一階諧波頻率)沿著由“x1”標記的特徵曲線分佈。一個UL頻帶的N階諧波頻率沿著由“xN”標記的特性曲線分佈,其中N={2,3,4,5,6,7,8,9,10}。例如,一個UL頻帶的二階諧波頻率沿著標記為“x2”的特徵曲線分佈,一個UL頻帶的三階諧波頻率沿著標記為“x3”的特徵曲線分佈,等等。
如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基音調的功率(即,一階諧波音調)高於二階諧波音調的功率,二階諧波音調的功率是高於三階諧波音調的功率, 高階諧波音調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換句話說,基音調是主要的雜散源。如第2圖所示,包含在頻段71(663-698MHz),頻段11(1427.9-1447.9MHz),頻段1(1920-198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頻帶n79(4400-50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的複數個基頻都不位於頻率範圍FR1內,該頻率範圍FR1是在7.4GHz和8.2GHz之間。因此,頻率範圍FR1可以由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使用,以避免RX減敏。也就是說,無線通訊系統104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中選擇的頻率值。
如第2圖所示,頻段71(663-698MHz),頻段11(1427.9-1447.9MHz),頻段1(1920-198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頻帶n79(4400-50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包含的基頻均不處於頻率範圍FR2內,該頻率範圍FR2是在6GHz和6.8GHz之間。或者,頻率範圍FR2可以由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使用,以避免RX減敏。也就是說,無線通訊系統104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2(6-6.8GHz)中選擇的頻率值。
應當注意,頻帶n79可以在一些國家使用,且可以不在其他國家使用。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可以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頻率值,該頻率值選自頻率範圍FR1(7.4-8.2GHz)或頻率範圍FR2(6-6.8GHz)。
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不能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設置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頻率範圍FR2(6-6.8GHz)或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假設無線通訊系統102和無線通訊設備160採用的UL頻帶組合包括頻帶71(663-698MHz),頻帶11(1427.9-1447.9MHz),頻帶 1(1920-1980MHz),頻帶41(2496-2690MHz),42頻段(3400-3600MHz)和LAA頻段(5150-5925MHz)。由於無法選擇和使用頻段n79(4400-5000MHz),且頻段71(663-698MHz),頻段11(1427.9-1447.9MHz),頻段1(1920-198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帶42(3400-36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的基頻都不處於頻率範圍FR3,該頻率範圍FR3在4.2GHz和5GHz之間,因此,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使用頻率範圍FR3來避免RX減敏。也就是說,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由於頻率範圍FR3中包含的頻率低於頻率範圍FR1和FR2中包含的頻率,因此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是有利於省電的,並且能夠提供良好的雜訊性能。
應當注意的是,第2圖中所示的UL頻帶組合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不意味著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際上,允許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採用不同於第2圖中所示的UL頻帶組合。根據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可以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1-FR3之一中選擇的頻率值,具體選擇取決於實際設計考慮因素。
考慮另一種情況,該情況中無線通訊設備100是UE,無線通訊設備160是BS,無線通訊系統102是4G LTE系統/5G NR sub-6GHz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 mmWave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2經由下行鏈路(DL)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資料,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經由上行鏈路(UL)向無線通訊設備160發送資料。與RX信號R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2在無線通訊系統102可選擇的並且被無線通訊設備160支援的不同DL頻帶中一個頻帶內。例如,在無線通訊系統102(其可以是UE)處可選擇的不同DL頻帶列在下表中。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16-4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17-5
無線通訊系統102可以採用由一個或複數個DL頻帶組成的DL頻帶組合,用於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資料。因此,與RX信號R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2從DL頻帶組合內的基頻中選擇。
RX信號RF_RX的載波頻率f_RF2與從RX頻率合成器116生成的LO信號LO2的基頻相同。當與無線通訊系統104的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等於無線通訊系統102的下變換電路120使用的LO信號LO2的基頻(即,1階諧波頻率)或N階諧波頻率(N>1),在下變換電路120處的諧波下變換(即,諧波混頻)可以導致無線通訊系統102的RX減敏。為了保護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免受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中的TX鏈的I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應該適當地選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例如,有意地將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與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的DL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示出的選擇IF範圍的示意圖,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免於由共存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 NR mmWave系統)中的TX鏈的IF輸出引起的RX減敏。假設由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並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DL頻帶組合包括頻帶71(617-652MHz),頻帶11(1475.9-1495.9MHz),頻帶1(2110-2170MHz),頻帶41(2496-2690MHz),頻帶42(3400-3600MHz),頻帶n79(4400-50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
一個DL頻帶的基頻(即,一階諧波頻率)沿著由“x1”標記的特徵曲 線分佈。一個DL頻帶的N階諧波頻率沿著由“xN”標記的特徵曲線分佈,其中N={2,3,4,5,6,7,8,9,10}。例如,一個DL頻帶的二階諧波頻率沿著標記為“x2”的特徵曲線分佈,一個DL頻帶的三階諧波頻率沿著標記為“x3”的特徵曲線分佈,等等。
如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偶數階諧波混頻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關於奇數階諧波混頻,基波混頻(即,一階諧波混頻)的功率高於三階諧波混頻的功率,並且高階諧波混頻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換句話說,基音調是主要的雜散來源。如第3圖所示,頻段71(617-652MHz),頻段11(1475.9-1495.9MHz),頻段1(2110-217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頻帶n79(4400-50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包含的基頻均不在位於7.4GHz和8.2GHz之間的頻率範圍FR1內。因此,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使用頻率範圍FR1來避免無線通訊系統102處的RX減敏。即,無線通訊系統104被配置為設置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為從頻率範圍FR1(7.4GHz-8.2GHz)中選擇的頻率值。
正如第3圖所示,頻段71(617-652MHz),頻段11(1475.9-1495.9MHz),頻段1(2110-217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頻帶n79(4400-50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包含的基頻均不位於在6GHz和6.8GHz之間的頻率範圍FR2內。或者,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使用頻率範圍FR2來避免在無線通訊系統102處的RX減敏。也就是說,無線通訊系統104被配置為設置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為從頻率範圍FR2(6GHz-6.8GHz)中選擇的頻率值。
應當注意,頻帶n79可以在一些國家使用,且可以不在其他國家使用。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可以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選自頻率範圍FR1(7.4-8.2GHz)或頻率範圍FR2(6-6.8GHz)的頻率值。
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不能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設置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頻率範圍FR2(6-6.8GHz),或者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假設由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並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DL頻帶組合包括頻帶71(617-652MHz),頻帶11(1475.9-1495.9MHz),頻帶1(2110-2170MHz),頻帶41(2496-2690MHz),頻段42(3400-3600MHz)和LAA頻段(5150-5925MHz)。由於無法選擇和使用頻段n79(4400-5000MHz),且頻段71(617-652MHz),頻段11(1475.9-1495.9MHz),頻段1(2110-2170MHz),頻段41(2496-2690MHz),頻帶42(3400-3600MHz)和LAA頻帶(5150-5925MHz)中基頻均不在頻率範圍FR3內,該頻率範圍FR3是在4.2GHz和5GHz之間,因此,共存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使用頻率範圍FR3來避免在無線通訊系統102處的RX減敏。也就是說,無線通訊系統104被配置設置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為從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由於頻率範圍FR3中包含的頻率低於頻率範圍FR1和FR2中包含的頻率,因此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有利於省電,並且能夠提供良好的雜訊性能。
應該注意,第3圖中所示的DL頻帶組合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不意味著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際上,允許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採用不同於第3圖中所示的DL頻帶組合。根據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依賴於實際的設計考慮因素,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可以被配置為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從頻率範圍RF1-RF3中一個中選擇的頻率值。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提出的雜散避免技術在諸如5GgNodeB(gNB)的基站(BS)中實施。考慮一種情況,例如無線通訊設備100 是BS,無線通訊設備160是UE,無線通訊系統102是4wLTE系統/5G NR sub-6GHz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 mmWave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2經由上行鏈路(UL)向無線通訊設備160發送資料,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經由下行鏈路(DL)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資料。與TX信號R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1在由無線通訊系統102可選擇的並且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不同UL頻帶中一個內。例如,在無線通訊系統102(這是BS)處可選擇的不同UL頻帶列於下表中。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20-6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21-7
應當注意,BS用於向UE發送資料的UL頻率與UE用於從BS接收資料的DL頻率相同。因此,表3中列出的用於BS的UL頻帶與表2中列出的用於UE的DL頻帶相同。為了保護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免受由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中的TX鏈的R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應當適當地選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例如,有意地將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與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的UL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由於BS用於向UE發送資料的UL頻率與UE用於從BS接收資料的DL頻率相同,因此選擇IF範圍在第3圖中示出,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 NR mmWave系統)免於共存的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中TX鏈的R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可以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將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1 (7.4-8.2GHz)或頻率範圍FR2(6-6.8GHz)中選擇的頻率值。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不能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設置與RX信號I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2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頻率範圍FR2(6-6.8GHz)或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的頻率值。與頻率範圍FR1(7.4-8.2GHz)和頻率範圍FR2(6-6.8GHz)相比,頻率範圍FR3有利於省電,並且能夠提供良好的雜訊性能。
考慮另一種情況,例如無線通訊設備100是BS,無線通訊設備160是UE,無線通訊系統102是4G LTE系統/5G NR sub-6GHz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4是5G NR mmWave系統,無線通訊系統102經由下行鏈路(DL)從無線通訊設備160接收資料,並且無線通訊系統104經由上行鏈路(UL)將資料發送到無線通訊設備160。與RX信號RF_R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RF2在由無線通訊系統102可選擇的並且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不同DL頻帶中一個內。例如,在無線通訊系統102(這是BS)處可選擇的不同DL頻帶列於下表中。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22-8
Figure 108103278-A0305-02-0023-9
應當注意,BS用於從UE接收資料的DL頻率與UE用於將資料發送到BS的UL頻率相同。因此,表4中列出的用於BS的DL頻帶與表1中列出的用於UE的UL頻帶相同。為了保護無線通訊系統102(例如,4G LTE系統和/或5G NR sub-6GHz系統)免於無線通訊系統104(例如,5G NR mmWave系統)中的TX鏈的IF輸出所引起的RX減敏,應當適當地選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例如,有意地將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與由無線通訊系統102採用並由無線通訊設備160所支援的DL頻帶組合中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由於BS用於從UE接收資料的DL頻率與UE用於向BS發送資料的UL頻率相同,因此IF範圍的選擇在第2圖中示出,其中,該IF範圍用於保護無線通訊系統(例如,4G LTE系統/5G NR sub-6GHz系統)免於共存的無線通訊系統(例如,5G NR mmWave系統)中的TX鏈的IF輸出所引起的RX去敏。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可以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設置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或頻率範圍FR2(6-6.8GHz)中選擇的頻率值。當無線通訊設備100和160在不能選擇和使用頻帶n79的國家中使用時,無線通訊系統104可以被配置為將與TX信號IF_TX相關聯的載波頻率f_IF1設置為從頻率範圍FR1(7.4-8.2GHz),頻率範圍FR2(6-6.8GHz)或頻率範圍FR3(4.2-5GHz)中選擇出的頻率值。與頻率範圍FR1(7.4-8.2GHz)和頻率範圍FR2(6-6.8GHz)相比,頻率範圍FR3有利於省電並且能夠提供良好的雜訊性能。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該無線通訊方法用於包括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中,具體的,該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對基帶中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向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所述第二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對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對所述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所述基帶中的第三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第三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該無線通訊方法用於包括 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中,具體的,該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從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對所述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在基帶中的第二接收信號;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對在所述基帶中的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對所述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三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第二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所屬領域具有同常知識者將容易地觀察到,可以在保留本發明的教導的同時對裝置和方法進行多種修改和更改。因此,上述公開內容應被解釋為僅受所附請求項的範圍和界限的限制。
雖然已經對本發明實施例及其優點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應當理解的係,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以及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例如,可以通過結合不同實施例的若干部分來得出新的實施例。所描述的實施例在所有方面僅用於說明的目的而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皆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圍內做些許更動與潤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無線通訊設備
154:前端電路
104:無線通訊系統
134、132、112:晶片
150:上變換電路
152:下變換電路
147:TX頻率合成器
148:RX頻率合成器
146:下變換電路
144:上變換電路
141:TX頻率合成器
142:RX頻率合成器
114:前端電路
120:下變換電路
118:上變換電路
115:TX頻率合成器
116:RX頻率合成器
160:無線通訊設備

Claims (8)

  1. 一種無線通訊設備,該無線通訊設備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該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上變換電路,用於對基帶中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以及前端電路,用於向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發送所述第二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第一下變換電路,用於對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以及第二下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二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所述基帶中的第三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無線通訊設備具有預定的頻率規劃,所述頻率規劃確保所述第三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是4G長期演進系統,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毫米波系統;或者,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6GHz以下(Sub-6GHz)系統,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毫米波系統。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第三載波 頻率位於在7.4GHz到8.2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或者,所述第三載波頻率位於在4.2GHz到5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或者,所述第三載波頻率位於在6GHz到6.8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無線通訊設備是使用者設備。
  5. 一種無線通訊設備,該無線通訊設備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該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和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前端電路,用於從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接收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第一接收信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頻率位於由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採用的且由所述另一個無線通訊設備所支援的頻帶組合中;以及下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一載波頻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號進行下變換,以產生在基帶中的第二接收信號;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第一上變換電路,用於對在所述基帶中的第一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以及第二上變換電路,用於對所述具有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送信號進行上變換,以產生具有第三載波頻率的第三發送信號;其中所述無線通訊設備具有預定的頻率規劃,所述頻率規劃確保所述第二載波頻率與所述頻帶組合中所包含的所有基頻不同。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是4G長期演進系統,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毫米波系統;或者,所述第一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6GHz以下(Sub-6GHz)系統,以及所述第二無線通訊系統是5G新無線電毫米波系統。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第二載波頻率位於在7.4GHz到8.2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或者,所述第二載波頻率位於在4.2GHz到5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或者,所述第二載波頻率位於在6GHz到6.8GHz之間的頻率範圍內。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設備,其中,所述無線通訊設備是使用者設備。
TW108103278A 2018-01-30 2019-01-29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TWI693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23578P 2018-01-30 2018-01-30
US62/623,578 2018-01-30
US16/237,740 US10637518B2 (en) 2018-01-30 2019-01-0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frequency planning for spur avoidance under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6/237,740 2019-0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805A TW201933805A (zh) 2019-08-16
TWI693806B true TWI693806B (zh) 2020-05-11

Family

ID=6519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278A TWI693806B (zh) 2018-01-30 2019-01-29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7518B2 (zh)
EP (1) EP3518427B1 (zh)
CN (1) CN110098850B (zh)
TW (1) TWI693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7556B2 (en) * 2019-04-05 2022-07-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rontend module
CN112134580A (zh) * 2019-12-17 2020-1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振控制方法和系统、信号收发方法和终端
WO2021184371A1 (zh) * 2020-03-20 2021-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TWI774328B (zh) * 2021-04-20 2022-08-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晶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0628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ceiver with Interferer Control
CN107251444A (zh) * 2015-02-23 2017-10-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无线通信的收发机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6136B2 (en) 2004-02-04 2006-12-05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E-band radio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and chip set
US7002511B1 (en) 2005-03-02 2006-02-21 Xytrans, Inc. Millimeter wave pulsed radar system
US7904117B2 (en) 2005-08-12 2011-03-08 Sibea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daptive beamforming
US7852281B2 (en) 2008-06-30 2010-12-14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high performance package systems for mm-wave array applications
US8588193B1 (en) 2009-02-03 2013-11-19 Sibeam, Inc. Enhanced wireless data rates using multiple beams
US8963656B2 (en) 2010-05-24 2015-02-24 Silicon Image,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pact symmetrical transition structure for radio frequency applications
US8630211B2 (en) 2010-06-30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radio architecture for repeaters using RF cancellation reference
US8514785B2 (en) * 2011-04-04 2013-08-2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ommon RF interface for separating and mixing wireless signals
US8325865B1 (en) 2011-07-31 2012-12-04 Broadcom Corporation Discrete digital receiver
US8675781B2 (en) 2011-09-08 2014-03-18 Thinkrf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system for wideband signal processing
US9525439B2 (en) 2011-12-06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y integrated millimeter-wav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EP3163952A1 (de) * 2015-10-26 2017-05-0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für ein sende-empfangssystem mit einem ersten kommunikationsmodul und mit einem zweiten kommunikationsmodul
US10256848B2 (en) * 2016-04-19 2019-04-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munication unit
US9774996B1 (en) 2016-06-02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f-triangulation using millimeter wave system
US10523281B2 (en) 2016-06-10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sor based beam track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701644B2 (en) * 2017-06-06 2020-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acro diversity in new radio (NR)
US20190200245A1 (en) * 2017-12-27 2019-06-27 Phaz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referred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Wireless Broadband Rou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0628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ceiver with Interferer Control
CN107251444A (zh) * 2015-02-23 2017-10-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无线通信的收发机配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18427B1 (en) 2020-10-07
US20190238167A1 (en) 2019-08-01
US10637518B2 (en) 2020-04-28
TW201933805A (zh) 2019-08-16
EP3518427A1 (en) 2019-07-31
CN110098850B (zh) 2021-03-26
CN110098850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3806B (zh) 具有共存的複數個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設備
KR102403105B1 (ko) 간헐적 방출들 및/또는 공존 사양들에 대한 프론트 엔드 아키텍처
US12057879B2 (en) Mixed signal low nois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2057642B2 (en) Antenna-plexer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626100B2 (e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multiple standard transceiver
US200802322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filters between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s in an integrated fm radio
US11239875B2 (en) Concurrent oper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radios in a same frequency band with a common antenna
US20200358470A1 (en)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frequencies for microwave systems
US10355729B2 (en) Single receiver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0714699B1 (ko) 복수의 통신/방송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송수신기
EP2371058B1 (en) Radio receiver
US8107890B2 (e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multiple standard device with reduced blocker
US9059795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MI in the RF subsystem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95306B (zh) 无线区域网络收发器及其方法
Huang et al. A radio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coexistence of 4G-LTE and 5G systems used in mobile devices
US20240356242A1 (en) Antenna-plexer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retl et al. Self-Interference in LTE-Advanced and 5G NR Transceivers
KR20090087629A (ko) 무선 수신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Aspin RF system board level integration for mobile ph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