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2874B -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2874B
TWI692874B TW107132615A TW107132615A TWI692874B TW I692874 B TWI692874 B TW I692874B TW 107132615 A TW107132615 A TW 107132615A TW 107132615 A TW107132615 A TW 107132615A TW I692874 B TWI692874 B TW I6928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xide layer
semiconductor
insulating substrate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2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3731A (zh
Inventor
法蘭斯沃 艾貝爾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2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28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3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2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2874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絕緣基板、工程化層、半導體層、絕緣結構、閘極結構、源極區域以及閘極區域。工程化層環繞絕緣基板。半導體層形成於工程化層之上方,包括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絕緣結構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之間。閘極結構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第一區域。源極區域以及閘極區域形成於半導體層中且位於第一區域,其中源極區域以及汲極區域係位於閘極結構之兩側。

Description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特別係有關於一種具有由工程化層環繞之絕緣基板之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由於矽基板在射頻應用中可能導致顯著的基板損耗(substrate loss),因此絕緣層上矽元件(Silicon on Insulator,SOI)以及矽藍寶石(Silicon-on-Sapphire)常用於射頻應用中。絕緣層上矽元件指的是裝置電路的某些部份分別設置於分離的小矽基板上,其中這些分離的矽基板係設置於薄絕緣層(也稱之為埋入氧化層(buried oxide layer))之上,該薄絕緣層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有時稱之為操作晶圓(handle wafer))之上,用以提供位於不同係基板上之電路之間絕緣性達到特定程度。然而,用於射頻應用之絕緣層上矽元件之晶圓的成本高昂,也需要特殊製程或技術來將載體植入埋入氧化層以及基板的介面。
矽藍寶石涉及在藍寶石的基板上磊晶矽,由於磊晶的材料係與基板的材料不同,因此稱之為異質磊晶(heteroepitaxy)。此外,用於矽藍寶石之異質磊晶的裝置以及材料,本質上係與同質磊晶之材料相同。然而,矽藍寶石可能無法做到大尺寸(如,300毫米的矽藍寶石晶圓並不可行),加上 矽藍寶石的基板很重,並且矽藍寶石相較於絕緣層上矽元件或矽基板又貴上許多。此外,矽藍寶石中的藍寶石的導熱係數較矽更低,將降低製造於矽藍寶石上之某些電路或裝置(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之效能以及可靠度。
因此,射頻應用需要具有低基板損耗且高導熱係數之基板,並且成本相較於已知的基板也必須合理。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絕緣基板、一工程化層、一半導體層、一絕緣結構、一第一閘極結構、一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一汲極區域、一第二閘極結構以及一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一汲極區域。上述工程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上述半導體層形成於上述工程化層之上方,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上述絕緣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以及上述第二區域之間。上述第一閘極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上述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其中上述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一閘極結構之兩側。上述第二閘極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上述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其中上述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二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之兩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絕緣基板包括氮化鋁陶瓷、陶瓷多晶碳化矽、多晶金剛石或其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絕緣基板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其中上述工程化層包括:一第一氧化層、一第二氧化層、一氮化層以及一第三氧化層。上述第一氧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上述多晶矽層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第二氧化層環繞上述多晶矽層。上述氮化層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第三氧化層環繞上述氮化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皆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絕緣結構更形成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中。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皆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第二氧化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以外之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位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第二氧化層係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位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其中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環繞上述絕緣基板。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係用以平坦化上述絕緣基板,其中 上述第二氧化層係作為黏著劑,其中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用以平坦化上述氮化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氮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其中上述氮化層用以阻隔之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N型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P型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未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上述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工程化層包括:一氮化層、一第一氧化層以及一多晶矽層。上述氮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氮化層包括一上表面。上述第一氧化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外的上述氮化層。上述多晶矽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外的上述第一氧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上表面之上方,且與上述氮化層相互接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氮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其中上述氮化層用以阻隔之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N型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P型 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係為未摻雜。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多晶矽層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上述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本發明更提出一種製造方法,用以製造一半導體結構,包括:提供一絕緣基板;形成一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半導體層於上述工程化層之上方,其中上述半導體層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形成一絕緣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其中上述絕緣結構係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以及上述第二區域之間;形成一第一閘極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中;形成一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一汲極區域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中,其中上述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一閘極結構之兩側;形成一第二閘極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以及形成一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汲極區域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其中上述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二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之兩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絕緣基板包括氮化鋁陶瓷、陶瓷多晶碳化矽、多晶金剛石或其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以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形成 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上述多晶矽層;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絕緣結構更形成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形成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多晶矽層;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絕緣基板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其中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形成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多晶矽層;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其中上述氮化層與上述上表面相互接觸;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氮化層包括一上表面;形成一第一氧化 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氮化層;以及形成一多晶矽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第一氧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與上述氮化層相互接觸。
100、200、300、400、500、600:半導體結構
110、210、310、410、510、610:絕緣基板
120、220、320、420、520、620:工程化層
130:半導體層
221、421、521、622:第一氧化層
222、422、522、623:多晶矽層
223、423、523:第二氧化層
224、424、524、621:氮化層
225、425、525:第三氧化層
271:第一閘極結構
272:第二閘極結構
280:絕緣結構
290:半導體層
530、630:上表面
S1:第一源極區域
D1:第一汲極區域
S2:第二源極區域
D2:第二汲極區域
P1:第一區域
P2:第二區域
S710~S780:步驟流程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以及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以下針對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元件基底、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作詳細說明。應了解的是,以下之敘述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例子,用以實施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不同樣態。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僅為簡單清 楚描述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當然,這些僅用以舉例而非本揭露之限定。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能使用重複的標號或標示。這些重複僅為了簡單清楚地敘述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不代表所討論之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具有任何關連性。再者,當述及一第一材料層位於一第二材料層上或之上時,包括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直接接觸之情形。或者,亦可能間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層之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之間可能不直接接觸。
此外,實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對性的用語,例如「較低」或「底部」及「較高」或「頂部」,以描述圖式的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關係。能理解的是,如果將圖式的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較低」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較高」側的元件。
在此,「約」、「大約」、「大抵」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大約」、「大抵」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大抵」之含義。
能理解的是,雖然在此可使用用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敘述各種元件、組成成分、區域、層、及/或部分,這些元件、組成成分、區域、層、及/或部分不應被這些用語限定,且這些用語僅是用來區別不同的元件、組成成分、區域、層、及/或部分。因此,以下討論的一第一元件、組成成分、區域、層、及/或部分可在不偏離本揭露一些實施 例之教示的情況下被稱為一第二元件、組成成分、區域、層、及/或部分。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性的用語例如「下」、「上」、「水平」、「垂直」、「之下」、「之上」、「頂部」、「底部」等等應被理解為該段以及相關圖式中所繪示的方位。此相對性的用語僅是為了方便說明之用,其並不代表其所敘述之裝置需以特定方位來製造或運作。而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例如「連接」、「互連」等,除非特別定義,否則可指兩個結構係直接接觸,或者亦可指兩個結構並非直接接觸,其中有其它結構設於此兩個結構之間。且此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亦可包括兩個結構都可移動,或者兩個結構都固定之情況。
本發明的實施例係揭露半導體裝置之實施例,且上述實施例可被包含於例如微處理器、記憶元件及/或其他元件之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中。上述積體電路也可包含不同的被動和主動微電子元件,例如薄膜電阻器(thin-film resistor)、其他類型電容器例如,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MIMCAP)、電感、二極體、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MOSFETs)、互補式MOS電晶體、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BJTs)、橫向擴散型MOS電晶體、高功率MOS電晶體或其他類型的電晶體。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了解也可將半導體裝置使用於包含其他類型的半導體元件於積體電路之中。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 體結構之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半導體結構100包括絕緣基板110、工程化層120以及半導體層130。工程化層120係用以環繞絕緣基板110,而半導體層130係形成於工程化層120之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絕緣基板110包括氮化鋁陶瓷(多晶質)。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絕緣基板110包括陶瓷多晶碳化矽(ceram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絕緣基板110包括多晶金剛石。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絕緣基板110包括上述材料之組合。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如第2圖所示,半導體結構200包括絕緣基板210、工程化層220以及半導體層290,其中工程化層220環繞絕緣基板210,並且半導體層290係形成於工程化層220之上。
絕緣基板210係為絕緣體。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絕緣基板210包括氮化鋁陶瓷。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絕緣基板210包括陶瓷多晶碳化矽(ceram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絕緣基板210包括多晶金剛石。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絕緣基板210包括上述材料之組合。
如第2圖所示,工程化層220包括第一氧化層221、多晶矽層222、第二氧化層223、氮化層224以及第三氧化層225。第一氧化層221環繞絕緣基板21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221用已將絕緣基板210之表面平坦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221之厚度可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多晶矽層222更環繞第一氧化層221。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222藉由靜電來固定半導體結構200。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半導體製程以及製造設備通常在製造過程中需要夾具來固定晶圓,為了固定晶圓,通常係使用靜電力,而夾具則為靜電夾具。靜電夾具用以利用靜電力,來黏住晶圓(或是晶圓之基板)。由於絕緣基板210以及工程化層220之其他層係為絕緣體,多晶矽層222用以保留靜電荷。若沒有導電層(如多晶矽層222)的話,由於基板係為絕緣體,因此基板無法被靜電夾具所固定。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222係為N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多晶矽層222係為P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多晶矽層222係為未摻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222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第二氧化層223係環繞多晶矽層222,並用以平坦化多晶矽層222之表面。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氧化層223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氮化層224環繞第二氧化層223。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224作為隔離層,以阻絕絕緣基板210之任何汙染物的擴散。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224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
第三氧化層225環繞氮化層224。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氧化層225用以平坦化氮化層224之表面,使得半導體層290能夠形成於第三氧化層225之上。根據本發明之一實 施例,第三氧化層225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半導體層290包括第一區域P1以及第二區域P2。絕緣結構280係形成於半導體層290中,用以將半導體層290劃分為第一區域P1以及第二區域P2。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絕緣結構280係為淺溝渠隔離區(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並填滿氧化物。
如第2圖所示,第一閘極結構271係形成於半導體層290之上,且位於第一區域P1之內。第一源極區域S1以及第一汲極區域D1係形成於半導體層290中,且位於第一區域P1之內,其中第一源極區域S1以及第一汲極區域D1係位於第一閘極結構271之兩側。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源極區域S1以及第一汲極區域D1之相對位置可為第2圖所示之相反。
第二閘極結構272係形成於半導體層290之上,且位於第二區域P2。第二源極區域S2以及第二汲極區域D2係形成於半導體層290之上,且位於第二區域P2,其中第二源極區域S2以及第二汲極區域D2係位於第二閘極結構272之兩側。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源極區域S2以及第二汲極區域D2之相對位置可為第2圖所示之相反。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於多晶矽層222係位於半導體層290以及絕緣基板210之間,因此半導體結構200可能不適合射頻應用。由於多晶矽層222可累積靜電電荷,多晶矽層222之靜電電荷會干擾製作於半導體層290之上之射頻電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半導體結構200可適用於電源電路。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將第3圖與第2圖相比,除了絕緣結構280之外,半導體結構300係與第2圖之半導體結構200相同。如第3圖所示,絕緣結構280更穿透至第一氧化層221、多晶矽層222、第二氧化層223、氮化層224以及第三氧化層225。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於多晶矽層222係位於半導體層290以及絕緣基板210之間,因此半導體結構300可能不適合射頻應用。由於多晶矽層222可累積靜電電荷,因此多晶矽層222之靜電電荷會干擾製作於半導體層290之上之射頻電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半導體結構300可適用於電源電路。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如第4圖所示,半導體結構400包括絕緣基板410、工程化層420以及半導體層290,其中工程化層420環繞絕緣基板410,半導體層290係形成於工程化層420之上。將第4圖與第2圖相比,第一閘極結構271、第一源極區域S1、第一汲極區域D1、第二閘極結構272、第二源極區域S2、第二汲極區域D2、絕緣結構280以及半導體層290皆相同,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絕緣基板410係為絕緣體。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絕緣基板410包括氮化鋁陶瓷。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絕緣基板410包括陶瓷多晶碳化矽(ceram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絕緣基板410包括多晶金剛石。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絕緣基板410包括上 述材料之組合。
如第4圖所示,工程化層420包括第一氧化層421、多晶矽層422、第二氧化層423、氮化層424以及第三氧化層425。第一氧化層421環繞絕緣機體41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421用以平坦化絕緣基板410之表面。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421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
多晶矽層422係形成於第一氧化層421之下,且並未環繞整個絕緣基板410,用以確保半導體層290之下沒有任何半導體層。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半導體結構40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係為N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係為P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係為未摻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22先環繞第一氧化層421後,蝕刻多晶矽層422至第一氧化層421之表面,只留下絕緣基板410下方之多晶矽層422。將多晶矽422自上表面移除的過程可利用多晶矽之選擇性蝕刻(如,各向同性乾式蝕刻(isotropic dry etching)或濕式蝕刻),或選擇性拋光多晶矽層422之方式達成。
第二氧化層423環繞第一氧化層421以及多晶矽層422。換句話說,多晶矽層422係形成於第一氧化層421以及第二氧化層423之間,且在絕緣基板410之下方。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氧化層423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氮化層424環繞第二氧化層423。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424作為隔離層,以阻絕絕緣基板410之任何汙染物的擴散。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424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
第三氧化層425環繞氮化層424。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氧化層425用以平坦化氮化層424之表面,使得半導體層290能夠形成於第三氧化層425之上。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氧化層425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於絕緣基板410上沒有任何多晶矽層422,因此半導體結構400適合射頻應用。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多晶矽層422可藉由背面研磨以降低靜電干擾的效應。由於多晶矽層422被移除了,因此背面研磨之半導體結構400將更適合射頻應用。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如第5圖所示,半導體結構500包括絕緣基板510、工程化層520以及半導體層290。將第5圖與第2圖相比,半導體結構500也包括第一閘極結構271、第一源極區域S1、第一汲極區域D1、第二閘極結構272、第二源極區域S2、第二汲極區域D2、絕緣結構280以及半導體層290,其中上述元件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絕緣基板510係為絕緣體。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絕緣基板510包括氮化鋁陶瓷。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絕緣基板510包括陶瓷多晶碳化矽(ceram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絕緣基板510包括 多晶金剛石。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絕緣基板510包括上述材料之組合。
如第5圖所示,半導體層520包括第一氧化層521、多晶矽層522、第二氧化層523、氮化層524以及第三氧化層525。除了絕緣基板510之上表面530之外,第一氧化層521環繞絕緣基板51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521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多晶矽層522係形成於第一氧化層521之下方,並且並未環繞整個絕緣基板51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522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半導體結構50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522係為N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多晶矽層522係為P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多晶矽層522係為未摻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522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
除了絕緣基板510之上表面530,第二氧化層523環繞第一氧化層521以及多晶矽層522。換句話說,多晶矽層522係形成於第一氧化層521以及第二氧化層523之間,且位於絕緣基板510之下方。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氧化層523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形成第一氧化層521以環繞絕緣基板510時,第一氧化層521先形成於絕緣基板510之上表面530,再透過蝕刻的方式移除第一氧化層521以暴露上表面530,其中蝕刻的方式係如上所述。當形成多晶矽層522以環繞第一氧化層521以及絕緣基板510時,蝕刻多晶矽層522使得 多晶矽層522只剩下位於絕緣基板510以及第一氧化層521之下方的部分。當形成第二氧化層523以環繞絕緣基板510時,蝕刻第二氧化層523以暴露絕緣基板510之上表面530。
氮化層524係形成以環繞第二氧化層523以及上表面530,使得氮化層524與上表面530相互接觸。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524作為隔離層,以阻絕絕緣基板510之任何汙染物的擴散。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524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
第三氧化層525環繞氮化層524。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氧化層525用以平坦化氮化層524之表面,使得半導體層290可形成於第三氧化層225之上方。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三氧化層525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於沒有多晶矽層522位於絕緣基板510之上方,因此半導體結構500可適用於需要極低射頻損耗之高性能的射頻應用。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多晶矽層522可利用背面研磨(或拋光)的方式予以移除。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結構之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半導體結構600包括絕緣基板610、工程化層620以及半導體層290。將第6圖與第2圖相比,半導體結構600也包括第一閘極結構271、第一源極區域S1、第一汲極區域D1、第二閘極結構272、第二源極區域S2、第二汲極區域D2、絕緣結構280以及半導體層290,其中上述元件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絕緣基板610係為絕緣體。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 例,絕緣基板610包括氮化鋁陶瓷。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絕緣基板610包括陶瓷多晶碳化矽(ceramic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絕緣基板610包括多晶金剛石。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絕緣基板610包括上述材料之組合。
如第6圖所示,工程化層620包括氮化層621、第一氧化層622以及多晶矽層623。氮化層621係形成以環繞絕緣基板61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621作為隔離層,以阻絕絕緣基板610之任何汙染物的擴散。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氮化層621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
第一氧化層622係形成以環繞除了上表面630以外之氮化層621,因而暴露了上表面63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622用以平坦化氮化層621之上表面。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氧化層622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
多晶矽層623係形成以環繞第一氧化層622,使得氮化層621之上表面630得以暴露。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623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半導體結構60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623係為N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多晶矽層623係為P型摻雜。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多晶矽層623係為未摻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623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半導體層290係形成於氮化層621之上表面630之上方。換句話說,半導體層290係與氮化層621之上表面630接 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第一氧化層622係形成以環繞氮化層621時,蝕刻第一氧化層622位於上表面630之上方的部分。當多晶矽層623係形成以環繞第一氧化層622時,蝕刻多晶矽層623之某部分而將上表面630暴露出來,使得半導體能夠形成於上表面630之上,且與氮化層621相接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半導體結構600可適用於射頻應用。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可在半導體結構600製造完成後將多晶矽層623完全移除,使得沒有多晶矽層623之半導體結構600能更適用於射頻應用。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如第7圖所示,提供絕緣基板(步驟S710)。工程化層係形成以環繞絕緣基板(步驟S720)。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工程化層可包括如第2-6圖所示之第一氧化層、多晶矽層、第二氧化層、氮化層以及第三氧化層。
接著,半導體層係形成於工程化層之上(步驟S730),其中半導體層包括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隔離結構係形成於半導體層中(步驟S740),其中隔離結構係位於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之間。第一閘極結構係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上,且位於第一區域中(步驟S750)。
第一源極區域以及第一汲極區域係形成於半導體層,且位於第一區域中(步驟S760),其中第一源極區域以及第一汲極區域係位於第一閘極結構之兩側。第二閘極結構係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第二區域(步驟S770)。第二源極區 域以及第二汲極區域係形成於半導體層,且位於第二區域中(步驟S780),其中第二源極區域以及第二汲極區域係位於第二閘極結構之兩側。
本發明提出了用於射頻應用且具有低基板損耗之基板,該基板具有環繞絕緣基板之工程化層,因此製造成本公平合理,且基板損耗可顯著降低以利射頻之應用。
本發明係提出靜電防護裝置之半導體結構,用以有效的提昇靜電防護之機器放電模式之保護能力。根據本發明之許多實施例,機器放電模式之保護能力最高可達550V。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使用。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200‧‧‧半導體結構
210‧‧‧絕緣基板
220‧‧‧工程化層
221‧‧‧第一氧化層
222‧‧‧多晶矽層
223‧‧‧第二氧化層
224‧‧‧氮化層
225‧‧‧第三氧化層
271‧‧‧第一閘極結構
272‧‧‧第二閘極結構
280‧‧‧絕緣結構
290‧‧‧半導體層
S1‧‧‧第一源極區域
D1‧‧‧第一汲極區域
S2‧‧‧第二源極區域
D2‧‧‧第二汲極區域
P1‧‧‧第一區域
P2‧‧‧第二區域

Claims (26)

  1.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絕緣基板,其中上述絕緣基板係為一絕緣體;一工程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一半導體層,形成於上述工程化層之上方,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一絕緣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以及上述第二區域之間;一第一閘極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一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一汲極區域,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其中上述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一閘極結構之兩側;一第二閘極結構,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以及一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汲極區域,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方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其中上述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二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之兩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絕緣基板包括氮化鋁陶瓷、陶瓷多晶碳化矽、多晶金剛石或其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絕緣基板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其中上述工程化層包括:一第一氧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 一多晶矽層,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一第二氧化層,環繞上述多晶矽層;一氮化層,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以及一第三氧化層,環繞上述氮化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皆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絕緣結構更形成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皆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第二氧化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以外之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位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第二氧化層係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位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其中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環繞上述絕緣基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4微米之間,其中上述第一氧化層係用以平坦化 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第二氧化層係作為黏著劑,其中上述第三氧化層係用以平坦化上述氮化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氮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其中上述氮化層用以阻隔之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N型摻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P型摻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未摻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上述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工程化層包括:一氮化層,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氮化層包括一上表面;一第一氧化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外的上述氮化層;以及一多晶矽層,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外的上述第一氧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上表面之上方,且與上述氮化層相互接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氮 化層之厚度係為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其中上述氮化層用以阻隔之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N型摻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P型摻雜。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係為未摻雜。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用以利用靜電電荷來固定上述半導體結構,其中上述多晶矽層之厚度係為0.2微米至1.5微米之間。
  20. 一種半導體製造方法,用以製造一半導體結構,包括:提供一絕緣基板,其中上述絕緣基板係為一絕緣體;形成一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半導體層於上述工程化層之上方,其中上述半導體層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形成一絕緣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其中上述絕緣結構係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以及上述第二區域之間;形成一第一閘極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中;形成一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一汲極區域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一區域中,其中上述第一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一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一閘極結構之兩側; 形成一第二閘極結構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上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以及形成一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汲極區域於上述半導體層之中且位於上述第二區域,其中上述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上述第二汲極區域係位於上述第二閘極結構之兩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絕緣基板包括氮化鋁陶瓷、陶瓷多晶碳化矽、多晶金剛石或其組合。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以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形成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上述多晶矽層;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絕緣結構更形成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上述多晶矽層、上述第二氧化層、上述氮化層以及上述第三氧化層。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 形成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多晶矽層;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絕緣基板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其中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絕緣基板;形成一多晶矽層於上述第一氧化層之下方;形成一第二氧化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第一氧化層以及上述多晶矽層;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第二氧化層,其中上述氮化層與上述上表面相互接觸;以及形成一第三氧化層以環繞上述氮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形成於上述第三氧化層之上方。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半導體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上述工程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之步驟更包括:形成一氮化層以環繞上述絕緣基板,其中上述氮化層包括一上表面;形成一第一氧化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氮化層;以及 形成一多晶矽層以環繞除了上述上表面之上述第一氧化層,其中上述半導體層係與上述氮化層相互接觸。
TW107132615A 2018-09-17 2018-09-17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TWI692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2615A TWI692874B (zh) 2018-09-17 2018-09-17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2615A TWI692874B (zh) 2018-09-17 2018-09-17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3731A TW202013731A (zh) 2020-04-01
TWI692874B true TWI692874B (zh) 2020-05-01

Family

ID=7113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2615A TWI692874B (zh) 2018-09-17 2018-09-17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287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9267A (ja) * 1990-09-20 1992-04-30 Fujitsu Ltd 半導体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1630A (en) * 2008-06-25 2010-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I substrate
TW201118941A (en) * 2009-06-24 2011-06-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for reprocess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I substrate
TW201128714A (en) * 2010-02-10 2011-08-16 Globalfoundries Us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OS devices having epitaxially grown stress-inducing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9267A (ja) * 1990-09-20 1992-04-30 Fujitsu Ltd 半導体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1630A (en) * 2008-06-25 2010-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I substrate
TW201118941A (en) * 2009-06-24 2011-06-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for reprocessing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I substrate
TW201128714A (en) * 2010-02-10 2011-08-16 Globalfoundries Us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OS devices having epitaxially grown stress-inducing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3731A (zh)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3316B2 (en) Radio frequency switches with air gap structures
CN112424929B (zh) 单层转移集成电路的热提取
US8859337B2 (en) Thermal matching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heat distribution structures
TWI655777B (zh) 具有深溝槽空乏和隔離結構的開關
TWI692876B (zh) 高電壓電阻器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200917459A (en) Vertical current controlled silicon on insulator (SOI) device such as a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vertical SOI current controlled devices
US20110260245A1 (en) Cost Effective Global Isolation and Power Dissipation For Powe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I663688B (zh) 深溝槽隔離結構
KR101786202B1 (ko) 접합 누설이 감소한 반도체 구조물
US9412736B2 (en) Embedd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ilicon-on-insulator wafers connected using through silicon vias
WO2019128556A1 (zh) 一种集成半导体器件和电子装置
US7342294B2 (en) SOI bipolar transistors with reduced self heating
US797776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170207177A1 (en) Quasi-Lateral Diffusion Transistor with Diagonal Current Flow Direction
US10686037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with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I692874B (zh) 半導體結構以及製造方法
US1062225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362176B2 (en) RFSOI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including a nitrogen-doped charge-trapping lay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47200B (zh) 半導體晶圓及其形成方法與集成晶片
CN111009530A (zh) 半导体结构以及制造方法
JP2006100825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における厚い酸化物領域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11348944B2 (en) Semiconductor wafer with devices having different top layer thicknesses
TWI840717B (zh) 具有基板偏置方案之半導體裝置結構
US11984477B2 (en) RFSOI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including a nitrogen-doped charge-trapping lay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605648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