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801B -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801B
TWI691801B TW106142916A TW106142916A TWI691801B TW I691801 B TWI691801 B TW I691801B TW 106142916 A TW106142916 A TW 106142916A TW 106142916 A TW106142916 A TW 106142916A TW I691801 B TWI691801 B TW I6918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pupil plane
field distribution
plane field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3683A (zh
Inventor
尼特許 帕迪
愛曼德 尤金尼 愛博特 柯蘭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8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605Workpiece metrology
    • G03F7/70616Monitoring the printed patterns
    • G03F7/70625Dimensions, e.g. line width, critical dimension [CD], profile, sidewall angle or edge rough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605Workpiece metrology
    • G03F7/70616Monitoring the printed patterns
    • G03F7/70633Overlay, i.e. relative alignment between patterns printed by separate exposures in different layers, or in the same layer in multiple exposures or stitc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85Detection arrangement, e.g. detectors of apparatus alignment possibly mounted on wafers, exposure dose, photo-cleaning flux, stray light, thermal loa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03F9/7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for microlithography
    • G03F9/7088Alignment mark detection, e.g. TTR, TTL, off-axis detection, array detector, video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01L21/68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using optical contro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01L21/682Mask-wafer alignment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及方法。在一個配置中,一光學系統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一第一分散性元件。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

Description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量測藉由微影程序而形成於基板上之結構之度量衡裝置、一種微影系統,及一種量測藉由微影程序而形成於基板上之結構之方法。
微影裝置為將所要圖案施加至基板上(通常施加至基板之目標部分上)之機器。微影裝置可用於例如積體電路(IC)之製造中。在彼情況下,圖案化器件(其替代地被稱作光罩或倍縮光罩)可用以產生待形成於IC之個別層上之電路圖案。可將此圖案轉印至基板(例如矽晶圓)上之目標部分(例如包括晶粒之部分、一個晶粒或若干晶粒)上。通常經由成像至提供於基板上之輻射敏感材料(抗蝕劑)層上來進行圖案之轉印。一般而言,單一基板將含有經順次地圖案化之鄰近目標部分之網路。在微影程序中,需要頻繁地進行所產生結構之量測,例如以用於程序控制及驗證。用於進行此類量測之各種工具係已知的,包括常常用以量測臨界尺寸(CD)之掃描電子顯微鏡,及用以量測疊對(器件中兩個層之對準準確度之量度)之特殊化工具。可依據兩個層之間的未對準程度來描述疊對,例如,對為1奈米之經量測疊對之參考可描述兩個層未對準1奈米之情形。 近來,已開發供微影領域中使用的各種形式之散射計。此等器件將輻射光束導引至目標上且量測散射輻射之一或多個屬性-例如,依據波長而變化的在單一反射角下之強度;依據反射角而變化的在一或多個波長下之強度;或依據反射角而變化的偏振-以獲得可供判定目標之所關注屬性之「光譜」。可藉由各種技術來執行所關注屬性之判定:例如藉由諸如嚴密耦合波分析或有限元素方法之反覆途徑而進行的目標之重新建構;庫搜尋;及主成份分析。 由習知散射計使用之目標為相對較大光柵,例如40微米乘40微米,且量測光束產生小於光柵之光點(亦即,光柵填充不足)。此情形簡化目標之數學重新建構,此係因為目標可被視為無限的。然而,為了將目標之大小縮減例如至10微米乘10微米或更小,例如因此其可定位於產品特徵當中而非切割道中,已提議其中使光柵小於量測光點(亦即光柵填充過度)的度量衡。通常使用暗場散射量測來量測此類目標,其中阻擋零階繞射(對應於鏡面反射),且僅處理高階。可在國際專利申請案WO 2009/078708及WO 2009/106279中找到暗場度量衡之實例,該等專利申請案之文件之全文係特此以引用方式併入。專利公開案US20110027704A、US20110043791A及US20120242970A中已描述該技術之進一步開發。所有此等申請案之內容亦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使用繞射階之暗場偵測的以繞射為基礎之疊對實現對較小目標之疊對量測。此等目標可小於照明光點且可由晶圓上之產品結構環繞。目標可包含可在一個影像中量測之多個光柵。 在已知度量衡技術中,藉由在某些條件下量測疊對目標兩次,同時旋轉疊對目標或改變照明模式或成像模式以分離地獲得-1繞射階強度及+1繞射階強度來獲得疊對量測結果。關於給定疊對目標之強度不對稱性(此等繞射階強度之比較)提供目標不對稱性(亦即,目標中之不對稱性)之量測。疊對目標中之此不對稱性可用作疊對誤差(兩個層之不當未對準)之指示符。 當執行此類暗場散射量測時,度量衡裝置當前可在任一時間使用單個波長之量測輻射來執行量測。然而,不同層中之不同目標可展示對於不同波長量測輻射之不同行為,此可引起可變量測品質。依據波長之變化亦可歸因於目標結構之處理誘發之改變而產生。舉例而言,諸如化學機械平坦化蝕刻之半導體製造程序及層厚度之非均一性及遍及在沈積期間晶圓表面之厚度變化會改變度量衡目標之結構且因此亦改變最佳波長。因此,需要將量測輻射個別地調諧至目標及/或層。
需要提供允許有效地執行高品質量測之度量衡裝置及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該度量衡裝置包含:一光學系統,其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一第一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其包含:一光學系統,其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一光束旋轉器件,其經組態以使該散射輻射之一光束之至少一部分在一第一光瞳平面與一第二光瞳平面之間旋轉,該旋轉係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不與該第二部分重疊,且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及該第二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的一部分,其中來自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所有該輻射傳遞通過該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方法,其包含: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以自該結構產生散射輻射;使用一第一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使用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偵測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一部分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二部分的輻射。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藉由一微影裝置量測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方法,其包含: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以自該結構產生散射輻射;使該散射輻射之一光束之至少一部分在一第一光瞳平面與一第二光瞳平面之間旋轉,該旋轉係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不與該第二部分重疊,且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及該第二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的一部分,其中來自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所有該輻射傳遞通過該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部分。
本說明書揭示併有本發明之特徵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所揭示實施例僅僅例示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不限於所揭示實施例。本發明係由附加於此處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所描述之實施例及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一實施例」、「一實例實施例」等之參考指示所描述之實施例可包括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可未必包括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類片語未必係指相同實施例。另外,當結合一實施例描述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應理解,無論是否予以明確描述,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此類特徵、結構或特性皆係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認識範圍內。 然而,在更詳細地描述此類實施例之前,有指導性的是呈現可供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實例環境。 圖1示意性地描繪微影裝置LA。該裝置包括:照明系統(照明器) IL,其經組態以調節輻射光束B (例如UV輻射或DUV輻射);支撐結構(例如光罩台) MT,其經建構以支撐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且連接至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參數來準確地定位該圖案化器件之第一定位器PM;基板台(例如晶圓台) WT,其經建構以固持基板(例如抗蝕劑塗佈晶圓) W,且連接至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參數來準確地定位該基板之第二定位器PW;及投影系統(例如折射投影透鏡系統) PS,其經組態以將由圖案化器件MA賦予至輻射光束B之圖案投影至基板W之目標部分C (例如包含一或多個晶粒)上。 照明系統可包括用於導引、塑形或控制輻射的各種類型之光學組件,諸如折射、反射、磁性、電磁、靜電或其他類型之光學組件或其任何組合。 支撐結構支撐圖案化器件,亦即,承載圖案化器件之重量。支撐結構以取決於圖案化器件之定向、微影裝置之設計及其他條件(諸如圖案化器件是否被固持於真空環境中)的方式來固持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可使用機械、真空、靜電或其他夾持技術來固持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可為例如框架或台,其可視需要而固定或可移動。支撐結構可確保圖案化器件例如相對於投影系統處於所要位置。可認為本文中對術語「倍縮光罩」或「光罩」之任何使用皆與更一般之術語「圖案化器件」同義。 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圖案化器件」應被廣泛地解譯為係指可用以在輻射光束之橫截面中向輻射光束賦予圖案以便在基板之目標部分中產生圖案的任何器件。應注意,舉例而言,若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包括相移特徵或所謂的輔助特徵,則該圖案可不確切地對應於基板之目標部分中之所要圖案。通常,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將對應於目標部分中所產生之器件(諸如積體電路)中的特定功能層。 圖案化器件可為透射的或反射的。圖案化器件之實例包括光罩、可程式化鏡面陣列,及可程式化LCD面板。光罩在微影中係熟知的,且包括諸如二元、交變相移及衰減相移之光罩類型,以及各種混合式光罩類型。可程式化鏡面陣列之一實例使用小鏡面之矩陣配置,該等小鏡面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傾斜,以便使入射輻射光束在不同方向上反射。傾斜鏡面在由鏡面矩陣反射之輻射光束中賦予圖案。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投影系統」應被廣泛地解譯為涵蓋適於所使用之曝光輻射或適於諸如浸潤液體之使用或真空之使用之其他因素的各種類型之投影系統,包括折射、反射、反射折射、磁性、電磁及靜電光學系統或其任何組合。可認為本文中對術語「投影透鏡」之任何使用皆與更一般之術語「投影系統」同義。 在此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裝置屬於透射類型(例如使用透射光罩)。替代地,裝置可屬於反射類型(例如使用如上文所提及之類型之可程式化鏡面陣列,或使用反射光罩)。 微影裝置可屬於具有兩個(雙載物台)或多於兩個基板台及例如兩個或多於兩個光罩台之類型。在此類「多載物台」機器中,可並行地使用額外台,或可對一或多個台進行預備步驟,同時將一或多個其他台用於曝光。 微影裝置亦可屬於如下類型:其中基板之至少一部分可由具有相對高折射率之液體(例如水)覆蓋,以便填充投影系統與基板之間的空間。亦可將浸潤液體施加至微影裝置中之其他空間,例如光罩與投影系統之間的空間。浸潤技術在此項技術中被熟知用於增大投影系統之數值孔徑。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浸潤」並不意謂諸如基板之結構必須浸沒於液體中,而是僅意謂液體在曝光期間位於投影系統與基板之間。 參看圖1,照明器IL自輻射源SO接收輻射光束。舉例而言,當源為準分子雷射時,源及微影裝置可為單獨實體。在此類狀況下,不認為源形成微影裝置之部分,且輻射光束係憑藉包含例如合適導引鏡及/或光束擴展器之光束遞送系統BD而自源SO傳遞至照明器IL。在其他狀況下,舉例而言,當源為水銀燈時,源可為微影裝置之整體部分。源SO及照明器IL連同光束遞送系統BD在需要時可被稱作輻射系統。 照明器IL可包含用於調整輻射光束之角強度分佈之調整器AD。通常,可調整照明器之光瞳平面中之強度分佈的至少外部徑向範圍及/或內部徑向範圍(其通常分別被稱作σ外部及σ內部)。另外,照明器IL可包含各種其他組件,諸如積光器IN及聚光器CO。照明器可用以調節輻射光束,以在其橫截面中具有所要均一性及強度分佈。 輻射光束B入射於被固持於支撐結構(例如光罩台MT)上之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MA)上,且係由該圖案化器件而圖案化。在已橫穿光罩MA的情況下,輻射光束B傳遞通過投影系統PS,投影系統PS將該光束聚焦至基板W之目標部分C上。憑藉第二定位器PW及位置感測器IF (例如干涉器件、線性編碼器、2D編碼器或電容式感測器),可準確地移動基板台WT,例如以便使不同目標部分C定位於輻射光束B之路徑中。相似地,第一定位器PM及另一位置感測器(其未在圖1中明確地描繪)可用以例如在自光罩庫之機械擷取之後或在掃描期間相對於輻射光束B之路徑來準確地定位光罩MA。一般而言,可憑藉形成第一定位器PM之部分之長衝程模組(粗略定位)及短衝程模組(精細定位)來實現光罩台MT之移動。相似地,可使用形成第二定位器PW之部分之長衝程模組及短衝程模組來實現基板台WT之移動。在步進器(相對於掃描器)之狀況下,光罩台MT可僅連接至短衝程致動器,或可固定。可使用光罩對準標記M1、M2及基板對準標記P1、P2來對準光罩MA及基板W。儘管如所說明之基板對準標記佔據專用目標部分,但該等基板對準標記可位於目標部分之間的空間中(此等標記被稱為切割道對準標記)。相似地,在多於一個晶粒提供於光罩MA上之情形中,光罩對準標記可位於該等晶粒之間。 所描繪裝置可用於以下模式中之至少一者中: 1. 在步進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整個圖案一次性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使光罩台MT及基板台WT保持基本上靜止(亦即,單次靜態曝光)。接著,使基板台WT在X及/或Y方向上移位,使得可曝光不同目標部分C。在步進模式中,曝光場之最大大小限制單次靜態曝光中成像之目標部分C之大小。 2. 在掃描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同步地掃描光罩台MT及基板台WT (亦即,單次動態曝光)。可藉由投影系統PS之放大率(縮小率)及影像反轉特性來判定基板台WT相對於光罩台MT之速度及方向。在掃描模式中,曝光場之最大大小限制單次動態曝光中之目標部分之寬度(在非掃描方向上),而掃描運動之長度判定目標部分之高度(在掃描方向上)。 3. 在另一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使光罩台MT保持基本上靜止,從而固持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且移動或掃描基板台WT。在此模式中,通常使用脈衝式輻射源,且在基板台WT之每一移動之後或在掃描期間之順次輻射脈衝之間根據需要而更新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此操作模式可易於應用於利用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諸如上文所提及之類型之可程式化鏡陣列)之無光罩微影。 亦可使用上文所描述之使用模式之組合及/或變化或完全不同的使用模式。 如圖2中所展示,微影裝置LA形成微影製造單元LC (有時亦被稱作微影製造單元(lithocell)或叢集)之部分,微影製造單元LC亦包括用以對基板執行曝光前程序及曝光後程序之裝置。通常,此等裝置包括用以沈積抗蝕劑層之旋塗器SC、用以顯影經曝光抗蝕劑之顯影器DE、冷卻板CH及烘烤板BK。基板處置器或機器人RO自輸入/輸出埠I/O1、I/O2拾取基板、在不同程序裝置之間移動基板,且將基板遞送至微影裝置之裝載匣LB。常常被集體地稱作塗佈顯影系統之此等器件係在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TCU之控制下,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TCU自身受到監督控制系統SCS控制,監督控制系統SCS亦經由微影控制單元LACU來控制微影裝置。因此,不同裝置可經操作以最大化產出率及處理效率。 為了正確地且一致地曝光由微影裝置曝光之基板,需要檢測經曝光基板以量測屬性,諸如後續層之間的疊對誤差、線厚度、臨界尺寸(CD)等。若偵測到誤差,則可對後續基板之曝光進行例如調整,尤其在檢測可足夠迅速地且快速地進行而使得同一批量之其他基板仍待曝光的情況下。又,已經曝光之基板可被剝離及重工以改良產率或可能被捨棄,藉此避免對已知有缺陷之基板執行曝光。在基板之僅一些目標部分有缺陷的狀況下,可僅對被認為無缺陷的彼等目標部分執行進一步曝光。 度量衡裝置係用以判定基板之屬性,且尤其判定不同基板或同一基板之不同層之屬性如何在層與層之間變化。度量衡裝置可整合至微影裝置LA或微影製造單元LC中,或可為單機器件。為了實現最快速量測,需要度量衡裝置緊接在曝光之後量測經曝光抗蝕劑層中之屬性。然而,抗蝕劑中之潛影具有極低對比度,此係因為在已曝光至輻射之抗蝕劑之部分與尚未曝光至輻射之抗蝕劑之部分之間僅存在極小折射率差--且並非所有度量衡裝置皆具有足夠敏感度以進行潛影之有用量測。因此,可在曝光後烘烤步驟(PEB)之後採取量測,曝光後烘烤步驟(PEB)通常為對經曝光基板進行之第一步驟且增大抗蝕劑之經曝光部分與未經曝光部分之間的對比度。在此階段,抗蝕劑中之影像可被稱作半潛像(semi-latent)。亦有可能對經顯影抗蝕劑影像進行量測,此時,抗蝕劑之經曝光部分或未經曝光部分已被移除-或在諸如蝕刻之圖案轉印步驟之後對經顯影抗蝕劑影像進行量測。後者可能性限制重工有缺陷基板之可能性,但仍可提供有用資訊。 圖3之(a)中展示度量衡裝置。圖3之(b)中更詳細地說明目標T及用以照明該目標之量測輻射之繞射射線。所說明之度量衡裝置屬於被稱為暗場度量衡裝置之類型。度量衡裝置可為單機器件,或併入於例如量測站處之微影裝置LA中或併入於微影製造單元LC中。由點線O表示貫穿裝置具有若干分支之光軸。在此裝置中,由源11 (例如氙氣燈)發射之光經由光束分裂器15由包含透鏡12、14及物鏡16之光學系統導引至基板W上。此等透鏡係以4F配置之雙重序列進行配置。可使用不同透鏡配置,其限制條件為:該透鏡配置仍將基板影像提供至偵測器上,且同時地允許接取中間光瞳平面以用於空間頻率濾光。因此,可藉由定義在呈現基板平面之空間光譜之平面(此處被稱作(共軛)光瞳平面)中的空間強度分佈來選擇輻射入射於基板上之角度範圍。詳言之,可藉由在為物鏡光瞳平面之背向投影式影像之平面中在透鏡12與14之間插入合適形式之孔徑板13來進行此選擇。在所說明實例中,孔徑板13具有不同形式,被標註為13N及13S,從而允許選擇不同照明模式。本實例中之照明系統形成離軸照明模式。在第一照明模式中,孔徑板13N提供自僅出於描述起見被指明為「北」之方向之離軸。在第二照明模式中,孔徑板13S係用以提供相似照明,但提供來自被標註為「南」之相對方向之照明。藉由使用不同孔徑,其他照明模式係可能的。其餘光瞳平面理想地暗,此係因為所要照明模式外部之任何不必要光將干涉所要量測信號。 如圖3之(b)中所展示,目標T經置放成使得基板W垂直於物鏡16之光軸O。基板W可由支撐件(圖中未繪示)支撐。與軸線O成一角度而照射於目標T上之量測輻射射線I引起一個零階射線(實線0)及兩個一階射線(點鏈線+1及雙點鏈點線-1)。應記住,在運用填充過度之小目標的情況下,此等射線僅僅為覆蓋包括度量衡目標T及其他特徵之基板區域的許多平行射線中之一者。由於板13中之孔徑具有有限寬度(為接納有用量之光所必要),故入射射線I事實上將佔據一角度範圍,且繞射射線0及+1/-1將稍微散開。根據小目標之點散佈函數(point spread function),每一階+1及-1將遍及一角度範圍而進一步散佈,而非如所展示之單一理想射線。應注意,目標之光柵間距及照明角度可經設計或經調整成使得進入物鏡之一階射線與中心光軸緊密地對準。圖3之(a)及圖3之(b)中所說明之射線被展示為稍微離軸,以純粹地使其能夠在圖解中被更容易地區分。 由基板W上之目標T繞射之至少0階及+1階係由物鏡16收集,且被返回導引通過光束分裂器15。返回至圖3之(a),藉由指定被標註為北(N)及南(S)之完全相對孔徑而說明第一照明模式及第二照明模式兩者。當量測輻射之入射射線I來自光軸之北側時(亦即,當使用孔徑板13N來應用第一照明模式時),被標註為+1(N)之+1繞射射線進入物鏡16。與此對比,當使用孔徑板13S來應用第二照明模式時,-1繞射射線(標註為-1(S))為進入透鏡16之繞射射線。 第二光束分裂器17將繞射光束劃分成兩個量測分支。在第一量測分支中,光學系統18使用零階繞射光束及一階繞射光束而在第一感測器19 (例如CCD或CMOS感測器)上形成目標之繞射光譜(光瞳平面影像)。每一繞射階射中感測器上之一不同點,使得影像處理可比較及對比若干階。由感測器19捕捉之光瞳平面影像可用於聚焦度量衡裝置及/或正規化一階光束之強度量測。亦可出於諸如重新建構之許多量測目的來使用光瞳平面影像。 在第二量測分支中,光學系統20、22在感測器23 (例如CCD或CMOS感測器)上形成目標T之影像。在第二量測分支中,在與光瞳平面共軛之平面中提供孔徑光闌21。孔徑光闌21用以阻擋零階繞射光束,使得形成於感測器23上之目標之影像係僅由-1或+1一階光束形成。由感測器19及23捕捉之影像經輸出至處理影像之處理器PU,該處理器PU之功能將取決於正被執行之量測之特定類型。應注意,此處在廣泛意義上使用術語「影像」。因而,若存在-1階及+1階中之僅一者,則將不形成光柵線之影像。 圖3中所展示之孔徑板13及場光闌21之特定形式純粹為實例。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使用目標之同軸照明,且使用具有離軸孔徑之孔徑光闌以將實質上僅一個一階繞射光傳遞至感測器。在又其他實施例中,代替一階光束或除了一階光束以外,亦在量測中使用二階光束、三階光束及高階光束(圖3中未繪示)。 為了使量測輻射可適應於此等不同類型之量測,孔徑板13可包含圍繞圓盤而形成之數個孔徑圖案,該圓盤旋轉以使所要圖案處於適當位置。應注意,孔徑板13N或13S可僅用以量測在一個方向(取決於設置而為X或Y)上定向之光柵。為了量測正交光柵,可能實施達90°及270°之目標旋轉。上文所提及之先前已公佈申請案中描述此等孔徑板之使用以及裝置之眾多其他變化及應用。 圖3之(c)描繪根據已知實務形成於基板上之(複合)目標。此實例中之目標包含四個光柵25a至25d,該四個光柵緊密定位在一起使得其將皆在由度量衡裝置之度量衡輻射照明光束形成之量測場景或量測光點24內。該四個光柵因此皆被同時地照明且同時地成像於感測器19及23上。在專用於疊對量測之實例中,光柵25a至25d自身係由在形成於基板W上之半導體器件之不同層中圖案化之上覆光柵形成的複合光柵。光柵25a至25d可具有以不同方式偏置之疊對偏移(層之間的故意失配),以便促進形成有複合光柵之不同部分之層之間的疊對之量測。此類技術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將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光柵25a至25d亦可在其定向方面不同(如所展示),以便使入射輻射在X方向及Y方向上繞射。在一項實例中,光柵25a及25c為分別具有+d、-d之偏置之X方向光柵。光柵25b及25d為分別具有偏移+d及-d之Y方向光柵。可在由感測器23捕捉之影像中識別此等光柵之單獨影像。此僅為目標之一個實例。目標可包含多於或少於四個光柵,或僅單一光柵。 圖3之(d)展示在圖3之(a)之裝置中使用圖3之(c)之目標而可形成於感測器23上且由感測器23偵測到的影像之實例。雖然光瞳平面影像感測器19不能解析不同個別光柵25a至25d,但影像感測器23可解析不同個別光柵25a至25d。暗矩形表示感測器上之影像之場,在該場內,基板上之經照明光點24成像至對應圓形區域26中。在此場內,矩形區域27a至27d表示小目標光柵25a至25d之影像。若目標位於產品區域中,則在此影像場之周邊中亦可看見產品特徵。影像處理器及控制器PU使用圖案辨識來處理此等影像以識別光柵25a至25d之單獨影像27a至27d。以此方式,影像並不必須在感測器框架內之特定部位處極精確地對準,此情形極大地改良量測裝置整體上之產出率。 一旦已識別光柵之單獨影像,就可例如藉由平均化或求和經識別區域內之經選擇像素強度值來量測彼等個別影像之強度。可將該等影像之強度及/或其他屬性彼此進行比較。可組合此等結果以量測微影程序之不同參數。疊對效能係此參數之重要實例。 當前,當使用第二成像分支來執行暗場量測時,所使用之量測輻射僅包含單一波長。最佳波長取決於存在於目標中之薄膜層之特定厚度。隨著層厚度遍及晶圓發生改變,量測輻射需要對個別目標之個別調諧。此調諧可藉由在波長範圍下依序量測來完成,但此調諧花費相當大的時間且減低製造程序之生產力。始終需要縮減量測時間以增大製造生產力及/或準確度(藉由允許進行更多量測)。另外,有時執行多層疊對量測,在多層疊對量測中,在單個影像中捕捉不同層中之多個目標。對於此類多層量測,對不同層中之目標之波長的最佳化係不可能的,且所選擇之波長將僅為不同目標之最佳折衷。 圖4示意性地說明旨在解決此等問題之度量衡裝置架構。此藉由並行地使用多個波長對目標(例如,其可相似於圖3之(c)中所描繪之目標)執行量測來完成。所使用之技術可被稱作多譜成像。此允許針對每一個別層選擇最佳波長。因此,當執行例如多層量測時,可針對每一目標而最佳化波長,而不犧牲產出率。並且,提供目標之完整光譜圖會改良疊對量測相對於程序變化之穩固性。 度量衡裝置(且尤其此裝置之第二量測分支)基本上與圖3之(a)之度量衡裝置相同(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可視情況以相似於圖3之(a)中所說明之方式包含另一量測分支)。因而,照明系統與感測器之間的光學設計原理基本上不變,其中相同數字歸於等效元件。 早先設計與圖4之度量衡裝置之間的主要差異為照明系統30及包括多譜單元32來替代感測器23。 照明系統30提供包含多個波長之量測輻射。量測輻射可包含一連續光譜或多個離散波長(或波長帶)。在一實施例中,量測輻射可包含自400奈米延伸至900奈米之多個波長。 圖4描繪用於量測藉由微影程序而形成於基板W上之結構的度量衡裝置之實例。圖3之(c)之四個光柵25a至25d為適合於藉由度量衡裝置進行量測之結構之實例。度量衡裝置包含光學系統,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光學系統包含能夠同時地偵測不同波長帶中之散射輻射之多譜單元32。關於多譜單元32之另外細節將在下文加以論述。 圖5描繪適合於與根據實施例之度量衡裝置一起使用的實例孔徑板13。該孔徑板13可例如如圖3中所展示定位於光瞳平面中(替代例如孔徑板13N及13S)。光瞳平面可為與物鏡16之光瞳平面共軛之平面。光瞳平面為形成有目標之繞射光譜之至少部分(其有時被稱作光瞳平面影像)的平面。 圖5之孔徑板13允許輻射傳遞通過圓形區之左上方及右下方象限。該孔徑板13阻擋輻射通過圓形區之右上方及左下方象限。孔徑板13因此界定輻射在孔徑板13之部位處之光瞳平面場分佈,其隨後將照明目標T (包含待量測之結構)。 圖6示意性地描繪自包含正交X方向及Y方向光柵之結構(諸如圖3之(c)中所展示之目標T)散射的輻射之光瞳平面場分佈。散射輻射之光瞳平面場分佈形成於以光學方式定位於目標T下游的光瞳平面中。此光瞳平面同樣可為與物鏡16之光瞳平面共軛之平面。零階散射(鏡面反射)使起源於由圖5之孔徑板13界定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左上方及右下方象限中之任一者的輻射提供對圖6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貢獻,該等貢獻亦完全在左上方及右下方象限內(如由圖6中之「0」示意性地指示)。與此對比,來自X方向及Y方向光柵之高於零階散射將提供對圖6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貢獻,其在左上方及右下方象限之外部(亦即,在如由圖6中示意性地指示之右上方及右下方象限中-應注意,+1及-1區之形狀實務上並不意欲表示此等區之確切形狀,其可不同於所展示之彼等形狀)。為了以高敏感度量測高於零階散射輻射,可將孔徑光闌提供於圖6之光瞳平面中,該孔徑光闌阻擋左上方及右下方象限中之光(亦即零階散射輻射)。在此狀況下,如圖6中所標註,下游的貢獻於偵測信號之光瞳平面場分佈將包含第一部分41 (圖6中之右上方象限;為了清楚起見由粗線環繞)及第二部分42 (圖6中之左下方象限;為了清楚起見亦由粗線環繞)。 如圖7中示意性地所描繪,在用以多譜成像之一種途徑中,由散射輻射形成之光瞳平面場分佈遍及透鏡51至54 (為簡單起見而展示為正方形)之陣列光譜地分散(亦即,依據散射輻射之波長而分散)。透鏡51至54之陣列將對應於散射輻射之光譜之不同部分的輻射聚焦至偵測器之對應不同部分上。圖7之(a)展示針對離散均勻間隔之波長圖6中所描繪的類型之代表性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其中零階被阻擋) (為了清楚起見而描繪離散波長,此係因為實務上分散度將提供連續之光瞳平面場分佈)。每一代表性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第一部分41 (標記有A至H中之一者)及第二部分42 (標記有A'至H'中之對應一者)。圖7之(b)展示針對透鏡52及53中之每一者依據波長而變化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之透射比。圖7之(c)展示針對透鏡52及53中之每一者依據波長而變化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之透射比T。 圖7之(b)及圖7之(c)展示當給定光瞳平面場分佈之波長以透鏡51至54中之任兩者之間的邊界55為中心時,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入射於不同透鏡上。第一部分41最大限度地貢獻於邊界右側之透鏡,而自第二部分42對彼透鏡之貢獻為零。隨著波長增大,自第一部分41對彼透鏡之貢獻將保持恆定,而來自第二部分42之貢獻將隨著波長增大而線性地增大直至光瞳平面場分佈已移動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寬度的一半為止。隨著波長繼續增大,第一部分41最終將開始與右側之下一透鏡重疊,且來自第一部分41之貢獻將接著針對一個透鏡線性地減低且針對下一透鏡線性地上升。因此,對於每一透鏡以及對於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中之每一者,透射比T線性地上升、保持穩定且接著線性地降低。然而,重要的是,第一部分41之透射比T相對於第二部分42之透射比T依據波長而相移。此實例中之相移之量值等於對應於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移動達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寬度之一半的波長範圍。 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中之第一部分41與第二部分42之間的相移在使用該等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進行之量測中造成非所要的工具誘發移位(TIS)誤差。TIS誤差可藉由不使用對應於圖7之(b)及圖7之(c)中之上升T及下降T之區的波長得以縮減(亦即,在光瞳平面場分佈與兩個不同透鏡重疊的情況下)。然而,此意謂在偵測器處不可得到所關注光譜之相當大的部分。 下文所描述之實施例採用以來自所關注光譜之輻射之最小或無損失縮減或避免TIS誤差的不同途徑。該等實施例可使用如以上關於圖3及圖4所描述之度量衡裝置來實施,其中多譜單元32經組態以如下文參看圖8至圖18所描述而操作。 在一實施例中,多譜單元32包含第一分散性元件121。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使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的散射輻射沿著第一分散方向56 (圖10及圖12中所展示)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多譜單元32進一步包含第二分散性元件122。該第二分散性元件122與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分離(例如與第一分散性元件121隔開)。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使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的散射輻射沿著第二分散方向57 (圖10及圖12中所展示)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光譜地分散來自第一部分41之所有輻射且不光譜地分散來自第二部分42之輻射,且第二分散性元件122光譜地分散來自第二部分42之所有輻射且不光譜地分散來自第一部分41之輻射。 第一部分41可包含圓形區之象限,如例如圖6中所描繪。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部分42可包含不同象限,例如圓形區之完全相反象限。第一部分41不同於第二部分4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1不與第二部分42重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1與第二部分42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具有彼此相同的大小及彼此相同的形狀。 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可各自包含能夠以取決於輻射之波長的方式改變輻射之傳播方向的任何元件。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包含繞射光柵或稜鏡。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為反射的(如在下文所描述之圖8中)或透射的(如在下文所描述之圖9中)。 與上文在圖7中所描述之途徑形成對比(在圖7中,所有光瞳平面場分佈被共同地分散為一單元),提供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會允許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彼此獨立地分散。此增強之靈活性使得有可能以新方式處理散射輻射。一個理想的結果為可縮減或避免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之間的透鏡透射比T之差(上文關於圖7所論述),藉此縮減或避免TIS誤差。 圖8及圖9描繪多譜單元32,其以彼此相同的方式進行操作,惟分散性元件121、122在圖8之配置中係反射的且在圖9之配置中係透射的除外。以下描述詳細地參考圖8之組件,然而將理解,圖9中所描繪之對應組件將以對應方式進行操作。 在圖8及圖9之實施例中(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楔102接近於平面101而定位,在平面101中,光瞳平面場分佈係由進入多譜單元32之散射輻射形成。光楔102分裂輻射使得對應於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的輻射沿著通向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之第一光學路徑100a導引,且對應於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的輻射沿著通向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之第二光學路徑100b導引。第一部分41與第二部分42之分裂在圖8中在層級(a)處示意性地描繪。 圖8及圖9之實施例(以及其他實施例)進一步包含光束旋轉器件103,該光束旋轉器件使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旋轉且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地加以描述。此旋轉在圖8中之層級(b)處示意性地描繪。進一步提供將光束中之每一者分裂(沿著第一光學路徑100a及第二光學路徑100b)成兩個正交偏振的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且在下文中對其進行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旋轉在圖8中之層級(c)處示意性地描繪。在由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處理之後,輻射係由透鏡105聚焦至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在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之前提供偏振旋轉器件111至114,且在下文中對其進行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在圖8及圖9之實施例中(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多譜單元32之光學系統經由透鏡106a將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之散射輻射導引至第一透鏡陣列131上。該光學系統進一步經由透鏡106b將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之散射輻射導引至第二透鏡陣列132上。第一透鏡陣列131位於經形成有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的平面中。第二透鏡陣列132位於經形成有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的平面中。第一透鏡陣列131將輻射聚焦至第一偵測器141上。第二透鏡陣列132將輻射聚焦至第二偵測器142上。在一實施例中,來自每一陣列131、132之經聚焦輻射在各別偵測器141、142上形成對應於量測之結構之影像。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陣列131及第二透鏡陣列132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包含以規則1D或2D陣列而配置之複數個透鏡。在一實施例中,該等透鏡標稱地相同(例如具有相同直徑),但可個別地可調整以允許由該等透鏡在方面偵測器141、142上形成之影像之微調。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可個別地調整透鏡中之每一者之焦距或位置。具有可個別調整焦距或位置之透鏡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因此在此不提供另外細節。透鏡之微調可補償例如透鏡之光學屬性依據波長之變化。 在一實施例中,透鏡經組態以校正失真,例如由第一分散性元件121或第二分散性元件122引入之失真。在一實施例中,透鏡經組態以校正合成失真(其若不經校正將使圓形影像失真成橢圓形影像)。此校正可例如藉由使用圓柱形透鏡來達成。 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將第一光學子系統提供於第一分散性元件121與透鏡陣列131之間。將第二光學子系統提供於第二分散性元件122與透鏡陣列132之間。在圖8及圖9之實例中,第一光學子系統及第二光學子系統中之每一者包含兩個可調整(例如可旋轉安裝)反射元件110a、110b。該等反射元件110a、110b可經調整以控制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分散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在各別透鏡陣列131及132上的定位。舉例而言,可在以下情況下需要調整反射元件110a、110b:需要偵測光瞳平面場分佈(其將由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不同地分散且因此需要反射元件110a、110b之不同定位以達成與透鏡陣列131、132之對準)之不同光譜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分散方向56相對於光瞳平面場分佈與第二分散方向57相對。實例方向在圖10及圖12中相對於圖6中所展示的類型之光瞳平面場分佈而展示。將第一分散方向56安排為與第二分散方向57相對有助於以光學對稱方式處理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41、42,此縮減TIS誤差。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分散方向56及第二分散方向57平行於第一部分41之鏡面對稱線58及第二部分42之鏡面對稱線58。在圖10及圖12之實例中,第一部分41之鏡面對稱線58與第二部分42之鏡面對稱線58重合(圖10中之對角線及圖12中之水平線)。使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沿著鏡面對稱線58分散藉由縮減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對應不同部分之分散度之間的差從而縮減TIS誤差。 在一實施例中,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包含光瞳平面中具有相同形狀及大小的非重疊區。在圖10及圖12之特定實例中,非重疊區為圓之完全相反象限。 在一實施例中,在經量測結構包含光柵(例如X方向光柵及Y方向光柵)之狀況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分別含有來自該光柵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繞射階。在其中光瞳平面場分佈係由來自包含X方向光柵及Y方向光柵之結構之一階繞射形成的圖6、圖10及圖12之實例中,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包含來自X方向光柵之+1階繞射及來自Y方向光柵之-1階繞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包含來自Y方向光柵之+1階繞射及來自X方向光柵之-1階繞射。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色散元件121及第二色散元件122經定向使得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可沿著各別第一分散方向56及第二分散方向57而分散,而在散射輻射到達第一色散元件121及第二色散元件122之前光瞳平面場分佈無任何旋轉。因此,直接地達成如圖10中所說明之分散。圖11描繪第一部分41至透鏡51至53之第一陣列131上及第二部分42至透鏡51'至53'之第二陣列132上的實例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如圖8及圖9中所例示,光學系統包含光束旋轉器件103,該光束旋轉器件在將輻射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導引至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上之前及在將輻射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導引至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之前使光瞳平面場分佈旋轉預定角度。該光束旋轉器件103可例如使用杜夫稜鏡(自截斷直角稜鏡塑形之已知稜鏡)來實施。使光瞳平面場分佈旋轉使得有可能有效地量測具有不同定向之結構,而不必須執行諸如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之下游光學元件之基本再定位。預定角度可因此經選擇(例如)使得第一分散方向56及第二分散方向57 (由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之各別定向界定)平行於第一部分41之鏡面對稱線58且平行於第二部分42之鏡面對稱線58。實例旋轉在圖12中示意性地加以描繪。在此實例中,旋轉包含45度之順時針旋轉使得鏡面對稱線58係水平的且與由此實例之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提供之分散方向56及57對準。 在圖8及圖9之實施例中,光束旋轉器件103定位於光楔102之後。圖13描繪其中光楔102定位於光束旋轉器件之後的替代方案。因此,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係由光束旋轉器件103一起旋轉且接著由光楔102分離且經導引至分離的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 在如圖11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一透鏡陣列131相對於第二分散性元件122及第二透鏡陣列132經配置使得形成於第一透鏡陣列131之平面中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圍繞兩個正交對稱平面61及62相對於形成於第二透鏡陣列132之平面中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鏡面對稱。此對稱性確保來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繞射階的散射輻射在由各別偵測器141、142偵測之前傳播通過對稱光學路徑,藉此縮減或避免TIS誤差。 圖14中呈現使用實施例可達成的對稱分散且可將該對稱分散與圖7中所展示之非對稱分散進行比較。圖14之(a)展示第一透鏡陣列131之透鏡51至54上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代表性分散之第一部分41。圖14之(b)展示第二透鏡陣列132之對應透鏡51'至54'上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代表性分散之第二部分42。與在圖7之(a)中一樣,第一部分41被標註為A至H且其各自對應於以相同字母標註的A'至H'的第二部分42 (亦即,起源於由輻射形成之光瞳平面分佈,該輻射之波長與第二部分42之輻射之波長相同)。圖14之(c)展示針對透鏡52至53及52'至53'中之每一者依據波長而變化的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之透射比T。針對圖14之(c)之所以僅展示一個曲線圖係因為:與在圖7之配置中不同,第一部分41之透射比T確切地上覆於第二部分42之透射比T。並不存在上文關於圖7所論述之相移,且不存在對TIS誤差之對應貢獻。 在一實施例中,多譜單元32進一步包含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舉例而言,如圖8中之層級(c)處所描繪,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將來自第一部分41之散射輻射分裂成具有第一偏振41a之輻射及具有第二偏振41b之輻射。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將來自第二部分42之散射輻射進一步分裂成具有第一偏振42a之輻射及具有第二偏振42b之輻射。在一實施例中,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4包含渥拉斯頓稜鏡(將光分離成兩個正交線性偏振射出光束之已知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8中所描繪,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第一偏振41a之輻射經導引至第一透鏡陣列131之第一子部分131a上。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第二偏振41b之輻射經導引至第一透鏡陣列131之第二子部分131b上。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第一偏振42a之輻射經導引至第二透鏡陣列132之第一子部分132a上。來自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第二偏振42b之輻射經導引至第二透鏡陣列132之第二子部分132b上。因此,替代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兩組分散之部分入射於透鏡上(如圖11中所描繪),四組分散之部分入射於透鏡上。來自兩個不同偏振中之每一者的分散之部分彼此平行。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偏振旋轉器件111至114,其使入射於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上之輻射之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之最高繞射效率之方向對準。偏振旋轉器件111至114使入射於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之輻射之偏振進一步旋轉,使得該偏振與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之最高繞射效率之方向對準。繞射效率藉此得以改良且針對兩個偏振組件係相同的。在一實施例中,施加至入射於第一分散性元件121上的輻射之偏振之旋轉係與施加至入射於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的輻射之偏振之旋轉相同(例如45度旋轉),藉此確保對兩個偏振組件之對稱光學處理。可使用各種已知光學組件以使偏振旋轉,包括例如稜鏡旋轉器(例如零階波片、雙重菲涅爾菱面體、寬頻帶稜柱形旋轉器)、雙折射旋轉器或法拉第(Faraday)旋轉器。 在圖8及圖9之實施例中,偏振旋轉器件111至114包含四個元件:第一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11,其使來自第一部分41之具有第一偏振41a (在旋轉之前)的散射輻射之偏振旋轉;第二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12,其使來自第一部分41之具有第二偏振41b的散射輻射旋轉;第三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13,其使來自第二部分42之具有第一偏振42a的散射輻射旋轉;及第四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14,其使來第二部分42之具有第二偏振42b的散射輻射旋轉。 圖15至圖17描繪其中僅需要兩個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41及142的替代途徑。在此實施例中,來自兩個光譜分散之部分中的每一者之具有相同偏振之輻射經導引至同一偏振器件子元件上。因此,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第一偏振41a (在圖15至圖17之定向中係垂直的)之輻射411及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第一偏振42a (亦為垂直的)之輻射421入射於同一個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41上。該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41使偏振順時針旋轉45度且將輻射分別導引至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該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該第二分散性元件122成角度,使得旋轉偏振與光柵線正交。該旋轉在圖16及圖17之上部部分中針對來自第一部分41之輻射加以描繪。以對應方式,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第二偏振41b (在圖15至圖17之定向中係水平的)之輻射412及來自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第二偏振42b (亦為水平的)之輻射422入射於同一個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42上。該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142使偏振逆時針旋轉45度且將輻射分別導引至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第二分散性元件122上,該第一分散性元件121及該第二分散性元件122成角度,使得旋轉偏振與光柵線正交。該旋轉在圖16及圖17之下部部分中針對來自第一部分41之輻射加以描繪。 在上述實施例中,藉由使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分散從而避免或縮減了TIS誤差。在替代實施例中,可藉由使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旋轉,使得其在執行分散時處於彼此上方(亦即,佔據光瞳平面中之同一位置)來達成相似效應。 在此類型之實施例中,照明系統可以上文所描述之方式中的任一者而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待量測之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散射輻射可經導引至多譜單元32中,多譜單元之實例在圖18中加以示意性地描繪。提供光束旋轉器件70,其使散射輻射光束之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光瞳平面501(例如輻射進入多譜單元32所處之平面,該平面與物鏡之光瞳平面共軛)與第二光瞳平面505 (例如與該物鏡之光瞳平面共軛之另一平面)之間旋轉。第一光瞳平面501中之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 (在圖18中之平面501左側的插圖中示意性地描繪)。第一部分41與第二部分42不重疊。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之形狀及大小相同。在所展示之特定實例中,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包含圓之彼此完全相反的象限。由光束旋轉器件70提供之旋轉係使得第二光瞳平面505中之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形狀及大小與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中之每一者之形狀及大小相同的部分41、42 (圓之右下方象限)。來自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之所有輻射傳遞通過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單個部分41、42。 在一實施例中,光束旋轉器件70使散射輻射光束之第一部分旋轉,使得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在第一指向上(例如順時針)旋轉第一量(例如90度)。該光束旋轉器件70使散射輻射光束之第二部分進一步旋轉,使得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42在第二指向上(例如逆時針)旋轉第一量(例如90度),該第二指向與第一指向相對。在所展示實施例中,透鏡502及504界定影像平面503。光束旋轉器件70提供於該影像平面503中。該光束旋轉器件70包含元件70a (例如杜夫(Dove)稜鏡),該元件提供散射輻射光束之第一部分之旋轉(對應於影像511-參見圖18中之平面503左側之插圖)。光束旋轉器件70進一步包含元件70b (例如杜夫稜鏡),該元件提供散射輻射光束之第二部分之旋轉(對應於影像512-參見圖18中之平面503左側之插圖)。 因此,對應於第一部分41之輻射以相對於第二部分42對稱之方式以光學方式進行處理,且使其結合在一起以便佔據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中之同一區(參見圖18中之平面505左側的插圖)。提供於第二光瞳平面505中的單個分散性元件123(例如光柵或稜鏡)將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同樣地分散,從而有效地提供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相對於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在相對之方向上的分散。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及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經導引至單個透鏡陣列133上。透鏡陣列133將輻射聚焦至偵測器143上。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及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將在相同位置處入射於透鏡陣列133上,但可其聚焦至偵測器143之不同部分上,藉此促進獨立偵測。舉例而言,光楔可用以分裂第一光瞳平面501處或附近之輻射光束,使得來自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41及第二部分42之輻射沿著不同路徑行進至透鏡陣列133。因此,雖然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41及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42在相同位置處入射於透鏡陣列133上,但其將自不同方向(角度)入射且因此將聚焦於偵測器143上之不同位置處。 以上實施例允許運用來自複數個不同波長帶之輻射來同時量測結構。可因此進行結構之高品質量測,此係因為量測並不限定至單一波長帶。可以高效率進行量測,此係因為沒有必要在不同時間使用不同波長帶來執行量測。此外,由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之不等處理造成的TIS誤差得以縮減或避免。 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可用以實現多譜量測之並行讀出,來替代必須分離地選擇每一波長及連續地執行多個量測。可例如在對疊對目標執行疊對量測時使用此類量測。 進行運用不同波長之並行量測使得量測較穩固。舉例而言,可藉由組合多個顏色(例如藉由使用盲源分離技術,如全文併入本文中之美國申請案14/906,896中所描述)來獲得較佳不對稱性校正。 本文中所揭示之概念可發現出於監測之目的對結構之微影後量測之外的效用。舉例而言,此偵測器架構可用於基於光瞳平面偵測之未來對準感測器概念中,用於微影裝置中以用於在圖案化程序期間對準基板。 雖然以上所描述之目標為出於量測之目的而特定設計及形成之度量衡目標,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為形成於基板上之器件之功能性部分的目標上量測屬性。許多器件具有規則的類光柵結構。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目標光柵」及「目標」並不需要已特定針對正被執行之量測來提供結構。 度量衡裝置可在微影系統中使用,諸如上文參考圖2所論述之微影製造單元LC。微影系統包含執行微影程序之微影裝置LA。微影裝置可經組態以在執行隨後微影程序時使用由度量衡裝置進行的對藉由微影程序而形成之結構之量測之結果,例如以改良後續微影程序。 一實施例可包括含有機器可讀指令之一或多個序列之電腦程式,該等機器可讀指令描述量測結構上之目標及/或分析量測以獲得關於微影程序之資訊的方法。亦可提供其中儲存有此電腦程式之資料儲存媒體(例如半導體記憶體、磁碟或光碟)。在現有微影或度量衡裝置已經在生產中及/或在使用中之情況下,本發明可藉由提供經更新電腦程式產品以致使處理器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來實施。 儘管在本文中可特定地參考微影裝置在IC製造中之使用,但應理解,本文中所描述之微影裝置可具有其他應用,諸如製造整合式光學系統、用於磁疇記憶體之導引及偵測圖案、平板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CD)、薄膜磁頭,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此等替代應用之內容背景中,可認為本文對術語「晶圓」或「晶粒」之任何使用分別與更一般之術語「基板」或「目標部分」同義。可在曝光之前或之後在例如塗佈顯影系統(通常將抗蝕劑層施加至基板且顯影經曝光抗蝕劑之工具)、度量衡工具及/或檢測工具中處理本文中所提及之基板。適用時,可將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應用於此類及其他基板處理工具。另外,可將基板處理多於一次,例如以便產生多層IC,使得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基板亦可指已經含有多個經處理層之基板。 儘管上文可特定地參考在光學微影之內容背景中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使用,但應瞭解,本發明可用於其他應用(例如壓印微影)中,且在內容背景允許之情況下不限於光學微影。在壓印微影中,圖案化器件中之構形(topography)界定產生於基板上之圖案。可將圖案化器件之構形壓入被供應至基板之抗蝕劑層中,在基板上,抗蝕劑係藉由施加電磁輻射、熱、壓力或其組合而固化。在抗蝕劑固化之後,將圖案化器件移出抗蝕劑,從而在其中留下圖案。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輻射」及「光束」涵蓋所有類型之電磁輻射,包括紫外線(UV)輻射(例如具有為或為約365奈米、355奈米、248奈米、193奈米、157奈米或126奈米之波長)及極紫外線(EUV)輻射(例如具有在5奈米至20奈米之範圍內之波長),以及粒子束,諸如離子束或電子束。 術語「透鏡」在內容背景允許的情況下可指各種類型之光學組件中之任一者或其組合,包括折射、反射、磁性、電磁及靜電光學組件。 在以下編號條項中進一步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另外實施例: 1. 一種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該度量衡裝置包含: 一光學系統,其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 一第一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 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 2. 如條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相對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與該第二分散方向相對。 3. 如條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及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4.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以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一透鏡陣列上且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二透鏡陣列上。 5. 如條項4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陣列經組態以將輻射聚焦至一第一偵測器上且該第二透鏡陣列經組態以將輻射聚焦至一第二偵測器上。 6. 如條項4或5之裝置,其中: 該第一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中的一平面中,且該第二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中的一平面中。 7. 如條項6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一透鏡陣列相對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二透鏡陣列而配置,使得形成於該第一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圍繞兩個正交對稱平面與形成於該第二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鏡面對稱。 8.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包含一光束旋轉器件,該光束旋轉器件經組態以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導引至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前及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導引至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前使該光瞳平面場分佈旋轉一預定角度。 9. 如條項8之裝置,其中該預定角度係使得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且平行於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10.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使得當該結構包含一光柵時,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分別含有來自該光柵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繞射階。 11.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該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經組態以使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中的每一者分裂成具有一第一偏振之輻射及具有一第二偏振之輻射。 12. 如條項11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以: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 13. 如條項1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偏振旋轉器件,該偏振旋轉器件經組態以: 使入射於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及 使入射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 14.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中之每一者包含一繞射光柵或稜鏡。 15. 一種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其包含: 一光學系統,其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 一光束旋轉器件,其經組態以使該散射輻射之一光束之至少一部分在一第一光瞳平面與一第二光瞳平面之間旋轉,該旋轉係使得: 該第一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不與該第二部分重疊,且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及 該第二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的一部分,其中來自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所有該輻射傳遞通過該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部分。 16. 如條項15之裝置,其中該光束旋轉器件經組態以: 使該散射輻射光束之一第一部分旋轉,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在一第一指向上旋轉一第一量;及 使該散射輻射光束之一第二部分旋轉,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在一第二指向上旋轉該第一量,該第二指向與該第一指向相對。 17. 一種微影系統,其包含: 一微影裝置,其經組態以執行一微影程序;及 如任何前述條項之度量衡裝置,其中: 該微影裝置經配置以在執行一後續微影程序時使用藉由該微影程序而形成之一結構由該度量衡裝置進行的一量測之結果。 18. 一種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方法,其包含: 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以自該結構產生散射輻射; 使用一第一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 使用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 偵測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一部分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二部分的輻射。 19. 如條項1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相對於該光瞳平面中之該場分佈與該第二分散方向相對。 20. 如條項18或19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且平行於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21. 如條項18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一透鏡陣列上且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二透鏡陣列上。 22. 如條項2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透鏡陣列將輻射聚焦至一第一偵測器上且該第二透鏡陣列將輻射聚焦至一第二偵測器上。 23. 如條項21或22之方法,其中: 該第一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中的一平面中,且該第二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中的一平面中。 24. 如條項2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一透鏡陣列相對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二透鏡陣列而配置使得形成於該第一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圍繞兩個正交對稱平面與形成於該第二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鏡面對稱。 25. 如條項18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一光束旋轉器件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導引至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前及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導引至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前使該光瞳平面場分佈旋轉一預定角度。 26. 如條項25之方法,其中該預定角度係使得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且平行於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27. 如條項18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當該結構包含一光柵時,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分別含有來自該光柵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繞射階。 28. 如條項18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中的每一者分裂成具有一第一偏振之輻射及具有一第二偏振之輻射。 29. 如條項28之方法,其中: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及 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 30. 如條項2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使入射於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及 使入射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 31. 如條項18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中之每一者包含一繞射光柵或稜鏡。 32. 一種藉由一微影裝置量測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方法,其包含: 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以自該結構產生散射輻射; 使該散射輻射之一光束之至少一部分在一第一光瞳平面與一第二光瞳平面之間旋轉,該旋轉係使得: 該第一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不與該第二部分重疊,且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二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及 該第二光瞳平面中之一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包含形狀及大小與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形狀及大小相同的一部分,其中來自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所有該輻射傳遞通過該第二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部分。 33. 如條項32之方法,其中該旋轉包含: 使該散射輻射光束之一第一部分旋轉,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在一第一指向上旋轉一第一量;及 使該散射輻射光束之一第二部分旋轉,使得該第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在一第二指向上旋轉該第一量,該第二指向與該第一指向相對。 對特定實施例之前述描述將因此充分地揭露本發明之一般性質: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一般概念的情況下,其他人可藉由應用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之知識針對各種應用而容易地修改及/或調適此類特定實施例,而無需進行不當實驗。因此,基於本文中所呈現之教示及指導,此類調適及修改意欲在所揭示實施例之等效者的涵義及範圍內。應理解,本文之措辭或術語係出於描述而非限制之目的,使得本說明書之術語或措辭待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按照該等教示及指導進行解譯。 本發明之廣度及範疇不應受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之任一者限制,而應僅根據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者進行界定。
0‧‧‧零階射線/繞射射線+1‧‧‧一階射線/繞射射線-1‧‧‧一階射線/繞射射線+1(N)‧‧‧+1繞射射線-1(S)‧‧‧-1繞射射線11‧‧‧源12‧‧‧透鏡13‧‧‧孔徑板13N‧‧‧孔徑板13S‧‧‧孔徑板14‧‧‧透鏡15‧‧‧光束分裂器16‧‧‧物鏡17‧‧‧第二光束分裂器18‧‧‧光學系統19‧‧‧第一感測器/光瞳平面影像感測器20‧‧‧光學系統21‧‧‧孔徑光闌/場光闌22‧‧‧光學系統23‧‧‧影像感測器24‧‧‧量測光點25a‧‧‧光柵25b‧‧‧光柵25c‧‧‧光柵25d‧‧‧光柵26‧‧‧圓形區域27a‧‧‧矩形區域/影像27b‧‧‧矩形區域/影像27c‧‧‧矩形區域/影像27d‧‧‧矩形區域/影像30‧‧‧照明系統32‧‧‧多譜單元41‧‧‧第一部分41a‧‧‧第一偏振41b‧‧‧第二偏振42‧‧‧第二部分42a‧‧‧第一偏振42b‧‧‧第二偏振51‧‧‧透鏡51'‧‧‧透鏡52‧‧‧透鏡52'‧‧‧透鏡53‧‧‧透鏡53'‧‧‧透鏡54‧‧‧透鏡54'‧‧‧透鏡55‧‧‧邊界56‧‧‧第一分散方向57‧‧‧第二分散方向58‧‧‧第一部分之鏡面對稱線/第二部分之鏡面對稱線61‧‧‧對稱平面62‧‧‧對稱平面70‧‧‧光束旋轉器件70a‧‧‧元件70b‧‧‧元件100a‧‧‧第一光學路徑100b‧‧‧第二光學路徑101‧‧‧平面102‧‧‧光楔103‧‧‧光束旋轉器件104‧‧‧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105‧‧‧透鏡106a‧‧‧透鏡106b‧‧‧透鏡110a‧‧‧可調整反射元件110b‧‧‧可調整反射元件111‧‧‧第一偏振旋轉器件112‧‧‧第二偏振旋轉器件113‧‧‧第三偏振旋轉器件114‧‧‧第四偏振旋轉器件121‧‧‧第一分散性元件122‧‧‧第二分散性元件123‧‧‧分散性元件131‧‧‧第一透鏡陣列131a‧‧‧第一透鏡陣列之第一子部分131b‧‧‧第一透鏡陣列之第二子部分132‧‧‧第二透鏡陣列132a‧‧‧第二透鏡陣列之第一子部分132b‧‧‧第二透鏡陣列之第二子部分133‧‧‧透鏡陣列141‧‧‧第一偵測器(圖8)/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圖15)142‧‧‧第二偵測器(圖8)/偏振旋轉器件子元件(圖15)143‧‧‧偵測器411‧‧‧輻射412‧‧‧輻射421‧‧‧輻射422‧‧‧輻射501‧‧‧第一光瞳平面502‧‧‧透鏡503‧‧‧影像平面504‧‧‧透鏡505‧‧‧第二光瞳平面511‧‧‧影像512‧‧‧影像AD‧‧‧調整器B‧‧‧輻射光束BD‧‧‧光束遞送系統BK‧‧‧烘烤板C‧‧‧目標部分CH‧‧‧冷卻板CO‧‧‧聚光器DE‧‧‧顯影器I‧‧‧量測輻射射線/入射射線IF‧‧‧位置感測器IL‧‧‧照明系統/照明器IN‧‧‧積光器I/O1‧‧‧輸入/輸出埠I/O2‧‧‧輸入/輸出埠LA‧‧‧微影裝置LACU‧‧‧微影控制單元LB‧‧‧裝載匣LC‧‧‧微影製造單元M1‧‧‧光罩對準標記M2‧‧‧光罩對準標記MA‧‧‧圖案化器件/光罩MT‧‧‧支撐結構/光罩台N‧‧‧北O‧‧‧光軸P1‧‧‧基板對準標記P2‧‧‧基板對準標記PM‧‧‧第一定位器PS‧‧‧投影系統PU‧‧‧處理器/影像處理器及控制器PW‧‧‧第二定位器RO‧‧‧基板處置器或機器人S‧‧‧南SC‧‧‧旋塗器SCS‧‧‧監督控制系統SO‧‧‧輻射源T‧‧‧度量衡目標(圖3(b))/透鏡透射比(圖7(b)/7(c))TCU‧‧‧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W‧‧‧基板WT‧‧‧基板台
現在將參考隨附示意性圖式而僅作為實例來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在該等圖式中,對應元件符號指示對應部分,且在該等圖式中: 圖1描繪微影裝置; 圖2描繪微影製造單元或叢集; 圖3包含(a)用於使用第一對照明孔徑來量測目標之暗場散射計的示意圖;(b)針對給定照明方向之目標光柵之繞射光譜的細節;(c)對多重光柵目標之已知形式及基板上之量測光點之輪廓的描繪;及(d)對在圖3之(a)之散射計中獲得的圖3之(c)之目標之影像的描繪;及 圖4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度量衡裝置; 圖5描繪實例孔徑板; 圖6描繪實例光瞳平面場分佈; 圖7之(a)描繪透鏡陣列上之代表性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 圖7之(b)為展示針對不同透鏡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一部分之透射比(垂直軸線)依據波長(水平軸線)而變化的曲線圖; 圖7之(c)為展示針對不同透鏡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第二部分之透射比(垂直軸線)依據波長(水平軸線)而變化的曲線圖; 圖8描繪具有反射分散性元件之多譜單元; 圖9描繪具有透射分散性元件之多譜單元; 圖10描繪實例光瞳平面場分佈以及第一分散方向及第二分散方向; 圖11描繪在第一透鏡陣列上的第一部分之實例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及在第二透鏡陣列上的第二部分之實例分散之光瞳平面場分佈; 圖12描繪圖10之光瞳平面場分佈之實例旋轉; 圖13示意性地描繪多譜單元之光學組件的替代定序,其中光楔定位於光束旋轉器件之後; 圖14之(a)描繪在第一透鏡陣列上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代表性分散之第一部分; 圖14之(b)描繪在第二透鏡陣列上的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代表性分散之第二部分; 圖14之(c)為展示針對不同透鏡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透射比(垂直軸線)依據波長(水平軸線)而變化的曲線圖; 圖15示意性地描繪具有兩個子元件之偏振旋轉器件之操作; 圖16描繪在由圖15之偏振旋轉器件進行之偏振旋轉之前對應於第一部分之輻射相對於第一分散性元件的兩個不同偏振; 圖17描繪在由圖15之偏振旋轉器件進行之偏振旋轉之後對應於第一部分之輻射相對於第一分散性元件的兩個不同偏振;及 圖18描繪替代多譜單元,其中使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不同部分旋轉使得其在執行分散時彼此重疊。
32‧‧‧多譜單元
41‧‧‧第一部分
41a‧‧‧第一偏振
41b‧‧‧第二偏振
42‧‧‧第二部分
42a‧‧‧第一偏振
42b‧‧‧第二偏振
100a‧‧‧第一光學路徑
100b‧‧‧第二光學路徑
101‧‧‧平面
102‧‧‧光楔
103‧‧‧光束旋轉器件
104‧‧‧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
105‧‧‧透鏡
106a‧‧‧透鏡
106b‧‧‧透鏡
110a‧‧‧可調整反射元件
110b‧‧‧可調整反射元件
111‧‧‧第一偏振旋轉器件
112‧‧‧第二偏振旋轉器件
113‧‧‧第三偏振旋轉器件
114‧‧‧第四偏振旋轉器件
121‧‧‧第一分散性元件
122‧‧‧第二分散性元件
131‧‧‧第一透鏡陣列
131a‧‧‧第一透鏡陣列之第一子部分
131b‧‧‧第一透鏡陣列之第二子部分
132‧‧‧第二透鏡陣列
132a‧‧‧第二透鏡陣列之第一子部分
132b‧‧‧第二透鏡陣列之第二子部分
141‧‧‧第一偵測器
142‧‧‧第二偵測器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度量衡裝置,該度量衡裝置包含:一光學系統,其經組態以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且偵測由該結構散射之輻射,該光學系統包含:一第一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其經組態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相對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與該第二分散方向相對。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且平行於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以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一透鏡陣列上且將來自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之該散射輻射導引至一第二透鏡陣列上。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陣列經組態以將輻射聚焦至一第 一偵測器上且該第二透鏡陣列經組態以將輻射聚焦至一第二偵測器上。
  6.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中的一平面中,且該第二透鏡陣列位於經形成有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中的一平面中。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一透鏡陣列相對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及該第二透鏡陣列而配置,使得形成於該第一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圍繞兩個正交對稱平面與形成於該第二透鏡陣列之該平面中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鏡面對稱。
  8.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包含一光束旋轉器件,該光束旋轉器件經組態以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導引至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前及在將輻射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導引至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前使該光瞳平面場分佈旋轉一預定角度。
  9.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預定角度係使得該第一分散方向及該第二分散方向平行於該第一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且平行於該第二部分之一鏡面對稱線。
  10.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使得當該結構包含一 光柵時,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及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分別含有來自該光柵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繞射階。
  11.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該偏振相依光束分裂器經組態以使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中的每一者分裂成具有一第一偏振之輻射及具有一第二偏振之輻射。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光學系統經組態以: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一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一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一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一子部分上;及將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光譜分散之第二部分的具有該第二偏振之輻射導引至該第二透鏡陣列之一第二子部分上。
  13. 如請求項1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偏振旋轉器件,該偏振旋轉器件經組態以:使入射於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及使入射於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上之輻射之該偏振旋轉,使得該偏振與 該第二分散性元件之最高繞射效率之一方向對準。
  14. 一種微影系統,其包含:一微影裝置,其經組態以執行一微影程序;及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度量衡裝置,其中:該微影裝置經配置以在執行一後續微影程序時使用藉由該微影程序而形成之一結構由該度量衡裝置進行的一量測之結果。
  15. 一種量測藉由一微影程序而形成於一基板上之一結構之方法,其包含:運用輻射照明該結構以自該結構產生散射輻射;使用一第一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一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一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一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使用與該第一分散性元件分離的一第二分散性元件,以使來自不同於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第一部分的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一第二部分之散射輻射沿著一第二分散方向獨佔地光譜地分散;及偵測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一部分及來自該光瞳平面場分佈之該等分散之第二部分的輻射。
TW106142916A 2016-12-08 2017-12-07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TWI691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202927 2016-12-08
EP16202927.6A EP3333632A1 (en) 2016-12-08 2016-12-08 Metrology apparatus
EPEP16202927 2016-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683A TW201833683A (zh) 2018-09-16
TWI691801B true TWI691801B (zh) 2020-04-21

Family

ID=5753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916A TWI691801B (zh) 2016-12-08 2017-12-07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5812B2 (zh)
EP (1) EP3333632A1 (zh)
KR (1) KR102264717B1 (zh)
CN (1) CN110050232B (zh)
IL (1) IL267092B2 (zh)
TW (1) TWI691801B (zh)
WO (1) WO20181040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6937B1 (ko) 2016-02-19 2020-05-07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구조체 측정 방법, 검사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시스템, 디바이스 제조 방법 및 그 안에 사용되는 파장-선택 필터
EP3457211A1 (en) * 2017-09-13 2019-03-20 ASML Netherlands B.V. A method of aligning a pair of complementary diffraction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metr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325666A (zh) * 2020-02-28 2021-08-31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套刻误差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3741149B (zh) * 2020-05-29 2023-03-31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套刻测量装置及光学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5205A1 (en) * 2000-09-20 2004-11-25 Kla-Tenco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critical dimension and overlay of a specimen
US20110310388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Kla-Tencor Corporation Discrete polarization scatterometry
US20150176979A1 (en) * 2012-08-16 2015-06-25 Asml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symmetry of a microstructure, position measuring method, posi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5354B1 (en) * 2003-01-07 2006-12-26 Solid State Scientif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 spectral signature of a dynamic event
NL1036245A1 (nl) 2007-12-17 2009-06-18 Asml Netherlands Bv Diffraction based overlay metrology tool and method of diffraction based overlay metrology.
NL1036597A1 (nl) 2008-02-29 2009-09-01 Asml Netherlands Bv Metr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429629B1 (ko) 2009-07-31 2014-08-12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계측 방법 및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시스템, 및 리소그래피 처리 셀
KR20120058572A (ko) 2009-08-24 2012-06-07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메트롤로지 방법 및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처리 셀 및 메트롤로지 타겟들을 포함하는 기판
NL2007425A (en) 2010-11-12 2012-05-15 Asml Netherlands Bv Metr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5452962B (zh) 2013-08-07 2018-02-09 Asml荷兰有限公司 量测方法和设备、光刻系统和器件制造方法
KR102216201B1 (ko) * 2013-09-16 2021-02-15 케이엘에이 코포레이션 반도체 샘플의 계측을 수행하기 위한 타원편광 측정기 장치
KR102221714B1 (ko) * 2016-08-23 2021-03-03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리소그래피 공정에 의해 기판 상에 형성된 구조체를 측정하는 메트롤로지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시스템, 및 리소그래피 공정에 의해 기판 상에 형성된 구조체를 측정하는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5205A1 (en) * 2000-09-20 2004-11-25 Kla-Tenco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critical dimension and overlay of a specimen
US20110310388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Kla-Tencor Corporation Discrete polarization scatterometry
US20150176979A1 (en) * 2012-08-16 2015-06-25 Asml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symmetry of a microstructure, position measuring method, posi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67092B1 (en) 2023-05-01
WO2018104025A1 (en) 2018-06-14
EP3333632A1 (en) 2018-06-13
CN110050232B (zh) 2021-08-03
IL267092B2 (en) 2023-09-01
US10895812B2 (en) 2021-01-19
US20180173111A1 (en) 2018-06-21
TW201833683A (zh) 2018-09-16
IL267092A (en) 2019-08-29
CN110050232A (zh) 2019-07-23
KR102264717B1 (ko) 2021-06-14
KR20190094200A (ko) 201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4385B1 (ko) 비대칭 측정 방법, 검사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시스템 및 디바이스 제조 방법
KR102221714B1 (ko) 리소그래피 공정에 의해 기판 상에 형성된 구조체를 측정하는 메트롤로지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시스템, 및 리소그래피 공정에 의해 기판 상에 형성된 구조체를 측정하는 방법
TWI597583B (zh) 判定劑量與聚焦之方法、檢驗裝置、圖案化元件、基板及元件製造方法
KR101129332B1 (ko) 검사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장치, 리소그래피 처리 셀 및 검사 방법
JP6251386B2 (ja) クリティカルディメンション関連特性を決定する方法、検査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5284481B2 (ja) スキャトロメータおよびリソグラフィ装置
TWI660164B (zh) 檢測基板之方法、度量衡設備及微影系統
TW201819852A (zh) 度量衡方法、裝置及電腦程式
TWI691801B (zh)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TWI691800B (zh) 量測系統、微影系統及量測目標的方法
TWI752269B (zh) 檢測裝置和系統、度量衡裝置、藉由微影技術進行器件製造之檢測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201903352A (zh) 度量衡裝置、微影系統及量測結構之方法
TWI764314B (zh) 組態一度量衡標記之方法、用於判定一疊對量測之方法及相關之基板及電腦程式產品
CN113168119B (zh) 用于测量光刻过程的参数的目标
WO2020126266A1 (en) Method of 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a patterning process, metrology apparatus, target
TWI793593B (zh) 包含目標配置之基板及相關聯之至少一個圖案化裝置、微影方法及度量衡方法
TW202004360A (zh) 度量衡方法、裝置及電腦程式
TWI691802B (zh) 測量目標的方法、度量衡裝置、微影單元及目標
US20230236515A1 (en) A target for 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a lithographic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