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512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512B
TWI688512B TW105114433A TW105114433A TWI688512B TW I688512 B TWI688512 B TW I688512B TW 105114433 A TW105114433 A TW 105114433A TW 105114433 A TW105114433 A TW 105114433A TW I688512 B TWI688512 B TW I6885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ooth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osition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123A (zh
Inventor
小坂憲太朗
三木良晃
大久保和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51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此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基本上包含定位結構及保持構件。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可於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保持構件被建構成在將定位結構保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第一位置與釋放定位結構以移動至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保持構件接觸定位結構。定位結構及保持構件被建構成使得保持構件在保持構件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於第一方向在定位結構上施加旋轉力。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發明概括地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更明確地說,本發明相關於被用來將自行車組件選擇性地定位於至少兩個位置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許多自行車具有在多個不同位置之間被移動的自行車組件。舉例而言,檔位變換操作裝置(自行車換檔器)為自行車組件操作裝置的一個例子。在此類型的檔位變換操作裝置中,通常設置有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來控制用來改變速率級(speed stage)的換檔裝置。檔位變換操作裝置係以例如包登型(Bowden-type)檔位變換纜線而被連接於換檔裝置。檔位變換操作裝置被建構及配置成容許使用者藉著操作檔位變換操作裝置的例如桿件或其他的此種操作構件而操作換檔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換檔器)的一個例子被揭示在讓渡給Shimano Inc.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12/0297919A1號中。
除了檔位變換操作裝置外,其他的自行車組 件也設置有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舉例而言,換檔裝置諸如撥鏈器可設置有如讓渡給Shimano Inc.的美國專利第8,777,788號中所揭示的包含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概括而言,此處的揭示係針對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各種不同特徵。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且根據此處所揭示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包含定位結構及保持構件。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可於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保持構件被建構成在將定位結構保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第一位置與釋放定位結構以移動至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保持構件接觸定位結構。定位結構及保持構件被建構成使得保持構件在保持構件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於第一方向在定位結構上施加旋轉力。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被配置成繞旋轉軸線旋轉。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包含界定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的多個定位齒。保持構件包含保持齒,此保持齒 選擇性地接合所述的多個定位齒以建立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保持構件被偏壓成使得保持齒接觸定位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定位齒中的至少一個包含接觸表面。保持齒在保持構件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沿著接觸表面騎行,使得保持齒於第一方向在定位結構上施加旋轉力。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接觸表面被建構成實質上平坦狀。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頂部部份。接觸表面相對於頂部部份被配置於第二方向側。接觸表面具有相對於從旋轉軸線延伸至頂部部份的線在五度與六十度之間的傾斜角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頂部部份。接觸表面相對於頂部部份被配置於第二方向側。接觸表面具有繞旋轉軸線在一度與六度之間的接觸角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接觸表面被建構成實質上平坦狀。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相對於旋轉軸線突出於第二方向的突出部。接觸表面被設置在突出部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保持齒包含凹部,且突出部被建構成在保持構件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設置於保持齒的凹部內。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定位齒具有包含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的第一齒、及包含面向第一齒的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的第二齒。第一齒及第二齒在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與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之間界定繞旋轉軸線在十度與十四度之間的齒角度(tooth angle)。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捲線構件及第一操作構件,其中捲線構件被建構成與定位結構一起旋轉,且第一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定位結構及捲線構件於第一方向旋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釋放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其中釋放構件被建構成從非釋放位置於第一方向朝向釋放位置被移動,以將保持構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且第二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構件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釋放構件從非釋放位置 於第一方向朝向釋放位置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為分別朝向其等之靜置位置被偏壓的觸發桿件。
並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1‧‧‧自行車
12‧‧‧自行車操作裝置
14‧‧‧自行車操作裝置
16‧‧‧換檔控制纜線
16a‧‧‧內線
16b‧‧‧外罩
18‧‧‧制動控制纜線
18a‧‧‧內線
18b‧‧‧外罩
20‧‧‧換檔控制纜線
22‧‧‧制動控制纜線
24‧‧‧托架
24a‧‧‧後端部(近端部)
24b‧‧‧向上突出部份(鞍橋部份)
24c‧‧‧前端部(遠端部)
24d‧‧‧抓握部份
26‧‧‧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
26a‧‧‧安裝端部
26b‧‧‧使用者操作部份
26c‧‧‧抵靠部
26d‧‧‧抵靠部
28‧‧‧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
28a‧‧‧安裝端部
28b‧‧‧使用者操作部份
30‧‧‧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
32‧‧‧握套
34‧‧‧車把安裝結構
36‧‧‧樞銷
38‧‧‧安裝構件
38a‧‧‧附接凸緣
38b‧‧‧附接凸緣
38c‧‧‧纜線附接孔
40‧‧‧樞軸結構
42‧‧‧第一偏壓構件
44‧‧‧第二偏壓構件
46‧‧‧安裝懸架
48‧‧‧安裝螺栓
50‧‧‧定位結構
52‧‧‧保持構件
52a‧‧‧保持齒
52a1‧‧‧凹部
53‧‧‧偏壓元件
53a‧‧‧螺旋部份
53b‧‧‧第一自由端部部份
53c‧‧‧第二自由端部部份
54‧‧‧偏壓元件
54a‧‧‧螺旋部份
54b‧‧‧第一自由端部部份
54c‧‧‧第二自由端部部份
56‧‧‧支撐軸件
56a‧‧‧頭部
56b‧‧‧軸部
59‧‧‧軸件螺母
60‧‧‧樞軸
61‧‧‧第一固定支撐板件
62‧‧‧第二固定支撐板件
64‧‧‧捲線構件
64a‧‧‧纜線附接結構
66‧‧‧第一操作構件
67‧‧‧偏壓元件
68‧‧‧第二操作構件
69‧‧‧偏壓元件
70‧‧‧釋放構件
70a‧‧‧釋放棘爪抵靠部
70b‧‧‧第一凸輪表面
70c‧‧‧第二凸輪表面
70d‧‧‧拉取棘爪抵靠部
70e‧‧‧止動抵靠部
71‧‧‧偏壓元件
71a‧‧‧螺旋部份
71b‧‧‧第一自由端部部份
71c‧‧‧第二自由端部部份
72‧‧‧第一定位棘輪
74‧‧‧第二定位棘輪
76‧‧‧非圓形開口
78‧‧‧非圓形開口
80‧‧‧定位齒
80a‧‧‧突出部
80a1‧‧‧接觸表面
80b‧‧‧頂部部份
80c‧‧‧凸輪部份
81‧‧‧拉取齒
82‧‧‧止動齒
84‧‧‧拉取棘爪
84a‧‧‧接合齒
85‧‧‧樞銷
86‧‧‧支撐板件
87‧‧‧偏壓元件
88‧‧‧釋放棘爪
88a‧‧‧接合齒
89‧‧‧樞銷
90‧‧‧偏壓元件
91‧‧‧控制銷
92‧‧‧止動棘爪
92a‧‧‧接合齒
92b‧‧‧凸部
93‧‧‧偏壓元件
96‧‧‧止動銷
A1‧‧‧旋轉軸線
A2‧‧‧樞轉軸線
B‧‧‧非換檔操作路徑
CP1‧‧‧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
CP2‧‧‧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沈降車把
L‧‧‧線
P1‧‧‧制動樞轉軸線
P2‧‧‧換檔樞轉軸線
S1‧‧‧方向
S2‧‧‧方向
α‧‧‧傾斜角度
β‧‧‧接觸角度
θ‧‧‧齒角度
圖1為配備有一對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一部份的前立體圖,該對自行車操作裝置於其等之安裝位置被耦接於沈降型車把,其中該對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每一個包含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
圖2為圖1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側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非致動位置)。
圖3為圖1及2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側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樞轉至制動位置。
圖4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 的前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5為圖1至4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前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至纜線拉取位置。
圖6為圖1至5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後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7為圖1至6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後視圖,其中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至纜線釋放位置,而第一操作構件維持於靜置位置。
圖8為圖1至7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側視圖,其中托架被移去。
圖9為圖1至7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換檔單元)的前立體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0為圖9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後立體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1為圖9及10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另一後立體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2為圖9至11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第一側視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3為圖9至12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第二側視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4為圖9至13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定位結構、保持構件、止動構件、第一操作構件、拉取棘爪、第二操作構件、釋放構件、釋放棘爪、固定支撐板件、及主支撐軸)的前視圖,其中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
圖15為圖14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
圖16為類似於圖15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定位結構的第一定位棘輪被移去。
圖17為類似於圖16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棘輪也被移去。
圖18為圖14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上方部份的放大後視圖。
圖19為圖18所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上方部份的進一步放大的後視圖。
圖20為類似於圖15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被初步樞轉以開始纜線拉取操作,此也導致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
圖21為類似於圖15及20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被進一步樞轉以移動保持構件,使得藉著保持構件而將旋轉力施加在定位結構的第一定位棘輪上。
圖22為類似於圖15、20、及21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返回至靜置位置,且保持構件與和圖15中被接合的定位齒部不同的另一定位齒接合。
圖23為類似於圖15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二操作構件被初步樞轉以開始纜線釋放操作。
圖24為類似於圖23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一及第二定位棘輪被移去,以顯示釋放棘爪與釋放構件的接合。
圖25為類似於圖15及23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二操作構件被進一步樞轉以移動釋放構件,使得止動構件被移入第二定位棘輪的止動齒的路徑內,以限制定位結構於纜線釋放方向的旋轉移動。
圖26為類似於圖25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的選擇的部件的後視圖,但是其中第一定位棘輪被移去,以更清楚地顯示止動構件處於第二定位棘輪的止動齒的路徑內。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選擇的實施例。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 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發明。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配備有一對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的自行車1的一部份。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根據如在圖1中所見的舉例說明的實施例是被安裝在沈降車把H上。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被安裝於沈降車把H的向下成曲線狀的部份。
自行車操作裝置12為由騎車者的右手操作以操作第一制動裝置(未顯示)及第一換檔裝置(例如,纜線操作式的後撥鏈器)的右手側控制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14為由騎車者的左手操作以操作第二制動裝置(未顯示)及第二換檔裝置(例如,纜線操作式的前撥鏈器)的左手側控制裝置。第一及第二換檔裝置為被用來以相對地傳統的方式改變傳動系統(drive train)的速率級(speed stages)的傳統自行車驅動系統的部件。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經由換檔控制纜線16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換檔裝置,且經由制動控制纜線18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制動裝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4經由換檔控制纜線20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二換檔裝置,且經由制動控制纜線22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二制動裝置。
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較佳地,控制纜線16、18、20、及22均為具有覆蓋內線(inner wire)的外罩(outer case)的傳統自行車操作纜線。換句話說,控 制纜線16、18、20、及22的每一個均為基本上包含被可滑動地接收在外罩內的內線的包登型纜線。舉例而言,如在圖3中所見的,換檔控制纜線16具有內線16a及覆蓋內線16a的外罩16b,而制動控制纜線18具有內線18a及覆蓋內線18a的外罩18b。內線16a構成連接構件,其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2操作性地連接於第一換檔裝置,以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操作而改變速率級。內線18a構成連接構件,其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2操作性地連接於第一制動裝置,以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操作而對車輪施加制動力。自行車操作裝置14的控制纜線20及22具有與控制纜線16及18相同的構造。
雖然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被顯示成為結合使用包登型纜線的換檔及制動兩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不限於結合使用包登型纜線的換檔及制動兩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舉例而言,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可被建構成只執行換檔。並且,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可被建構成使用液壓操作單元來執行制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在本質上於操作上相同,除了二者為彼此的鏡像且二者可能具有不同數目的換檔操作。換句話說,除了自行車操作裝置14已被修改為鏡像且已被修改成減少可被變換的檔位數目外,自行車操作裝置14實質上相同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2。因此,此處將只會討論及顯示自行車操作裝置12。
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2及3中最佳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2基本上包含托架24、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另外,自行車操作裝置12包含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而此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為換檔單元。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28相對於托架24被樞轉以執行換檔操作。換句話說,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28為如以下所討論的被用來操作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使用者操作的桿件的例子。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也如以下所討論的被用來執行制動(煞車)操作。因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2有時被稱為公路「煞變器(brifter)」。
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托架24構成可樞轉地支撐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28的底座構件。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被設置於托架24的內部空間或內部空腔內。典型上,托架24是由剛性的硬質塑膠材料製成。騎車者在騎行期間有時會抓握托架24且傾靠在托架24上。所想要的是在騎車者抓握托架24的情況下為騎車者的手提供舒適的感覺。因此,托架24具有剛性的主體,而此主體覆蓋有軟質的外部彈性體握套32。握套32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部份地覆蓋托架24。特別是,握套32被拉伸遍及托架24的抓握部份。托架24的精確構造取決於可為各種不同類型例如所示的纜線操作類型或電動類型(未顯示)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構造。托 架24有時被形成為單件式構件,而在其他情況中,托架24是由剛性主體部件及一或多個面板部件形成。因為各種不同的換檔單元可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2內被使用於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所以托架24的精確構造將不在此處被討論。
托架24於後端部(近端部)24a設置有車把安裝結構34,用來安裝於沈降車把H的向下成曲線狀的部份中的一個。托架24於前端部(遠端部)24c具有向上突出部份(鞍橋(pommel)部份)24b。騎車者抓握在近端部24a與鞍橋部份24b之間。換句話說,托架24具有在近端部24a與鞍橋部份24b之間的抓握部份24d。托架24在藉著車把安裝結構34而被安裝於沈降車把H時為固定不動的構件。因為托架24藉著車把安裝結構34而被固定於沈降車把H,所以托架24構成相對於沈降車把H的固定構件。車把安裝結構34較佳地為被用於公路換檔器(road shifter)的傳統帶夾(band clamp)或類似結構,以用來握持沈降車把H。因為車把安裝結構34可為任何合適的安裝結構,所以車把安裝結構34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討論或顯示。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為以傳統方式被偏壓於靜置位置的觸發(trigger)型桿件。圖2、4、及6顯示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圖3及5顯示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處於操 作位置,其中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移動至操作位置。圖7顯示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處於操作位置且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處於靜置位置。此處所使用的術語「靜置位置(rest position)」指的是一種狀態,其中部件(例如,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在不須使用者將該部件固持在相應於靜置位置的該狀態中的情況下維持靜止不動。此處所使用的術語「操作位置(operated position)」指的是一種狀態,其中部件(例如,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外力暫時地固持(例如,使用者將該部件固持在相應於操作位置的該狀態中)。
如在圖2至5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被用來執行制動操作以及第一換檔操作(例如,纜線拉取操作)兩者。因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構成使用者制動/換檔操作桿件。圖2及3顯示制動操作藉由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而被執行。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藉著被安裝於托架24的樞銷36而相對於托架24被可樞轉地安裝。樞銷36界定橫向於托架24的側表面延伸的用以執行制動操作的制動樞轉軸線P1。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被支撐在安裝構件38上,而安裝構件38藉著界定制動樞轉軸線P1的樞銷36而被可樞轉地附接於托架24。
明確地說,騎車者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 繞制動樞轉軸線P1於大致上平行於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樞轉以進行制動。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從靜置位置沿著非換檔操作路徑B至操作(制動)位置的此樞轉移動拉取制動控制纜線18的內線18a以操作第一制動裝置(未顯示)。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安裝構件38,並且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被操作以執行制動操作時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安裝構件38一起移動。如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作用成為制動桿件。
圖4及5顯示第一換檔操作藉由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而被執行。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相對於托架24被可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地安裝以執行第一換檔操作。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相對於托架24沿著橫向於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的制動平面的平面樞轉。換檔樞轉軸線P2相對於制動樞轉軸線P1不同軸。
明確地說,騎車者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於朝向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S1樞轉以進行換檔。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從靜置位置至換檔操作位置的此樞轉移動拉取換檔控制纜線16的內線16a。如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作用成為纜線拉取桿件。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被操作以執行第一換檔操作時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一起移動。特別是,第一使用者操作 桿件26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移動以執行第一換檔操作的期間接觸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但是,當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以執行第一換檔操作時,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並不操作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
如在圖6及7中所見的,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以執行第二換檔操作(亦即,纜線釋放操作)。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用來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於朝向自行車1的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S2被樞轉時將內線16a從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釋放。如此,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作用成為纜線釋放桿件。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只執行換檔操作。圖6顯示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處於靜置位置,而圖7顯示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處於換檔操作位置。特別是,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上,使得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見圖2及3)相對於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在靜置位置與換檔操作位置之間樞轉。如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具有一致的換檔樞轉軸線。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的情況下維持靜止不動或實質上靜止不動。
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 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藉著安裝構件38而被可移動地支撐在托架24上。特別是,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具有藉著樞軸結構40而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安裝構件38的一對附接凸緣38a及38b的安裝端部26a。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也具有藉著樞軸結構40而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安裝構件38的附接凸緣38a及38b的安裝端部28a。樞軸結構40被詳細地揭露在讓渡給Shimano Inc.的美國專利第9,056,597號中。
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具有使用者操作部份26b,此使用者操作部份26b被設置於托架24的外部,以供使用者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類似地,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具有使用者操作部份28b,此使用者操作部份28b被設置於托架24的外部,以供使用者將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具有抵靠部26c,此抵靠部26c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以執行第一換檔操作時接觸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的使用者操作部份28b。以此方式,當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樞轉以執行換檔操作時,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樞轉。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也具有抵靠部26d,此抵靠部26d如稍後會說明的抵靠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一部份以操作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
如在圖8中所見的,安裝構件38具有用來附 接制動控制纜線18的內線18a的纜線附接孔38c。樞銷36位於托架24及安裝構件38的樞軸附接部份的孔內,使得制動控制纜線18的內線18a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在樞銷36上從靜置位置(圖2)被樞轉至制動位置(圖3)時被拉取。偏壓元件(未顯示)被設置在樞銷36上,用來將安裝構件38及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相對於托架24偏壓至靜置位置(圖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用來偏壓安裝構件38及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的偏壓元件為扭力彈簧,其具有設置在樞銷36上的螺旋部份、接觸托架24的第一自由端部、及接觸安裝構件38的第二自由端部。
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一偏壓構件42被設置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與安裝構件38之間。第一偏壓構件42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相對於安裝構件38朝向靜置位置偏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構件42為被設置在樞軸結構40的中心區段上的扭力彈簧。更明確地說,第一偏壓構件42具有被設置於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的孔內的第一端部、及被設置於安裝構件38的孔內的第二端部。第一偏壓構件42的螺旋部份被設置在樞軸結構40上。類似地,第二偏壓構件44被設置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與安裝構件38之間。第二偏壓構件44被配置用來將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相對於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朝向靜置位置偏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偏壓構 件44為被設置在樞軸結構40上的扭力彈簧。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偏壓構件44具有被設置於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的孔內的第一端部、及接觸安裝構件38的第二端部。第二偏壓構件44的螺旋部份被設置在樞軸結構40的桿件附接部份上。
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藉著安裝懸架(mounting hanger)46及安裝螺栓48而被安裝於托架24。安裝懸架46支撐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前端部,而安裝螺栓48支撐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後端部。安裝懸架46藉著被螺合於托架24的螺釘(未顯示)而附接於托架24。安裝螺栓48延伸通過位於托架24的後端部的孔,且被螺合於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以此附接配置,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被安裝在托架24上成為使得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可成為一整體單元從托架24被拆卸。
現在參考圖9至19,以下更詳細地討論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為纜線操作的單元。更明確地說,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為拉取及釋放內線16a以使得內線16a被選擇性地固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換檔單元。但是,從此揭示很明顯,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可被用於其他自行車組件操作裝置,例如自行車懸吊操作裝置。另外,從此揭示很明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可被用於非纜線操作的 裝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9至1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基本上包含定位結構50及保持構件52。如稍後會說明的,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結構50與保持構件52合作以將內線16a固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定位結構50被配置成繞旋轉軸線A1旋轉。定位結構50被建構成可於第一方向D1及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動。此處,如在圖14至17中所見的,第一及第二方向D1及D2為以旋轉軸線A1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但是,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可被重新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50可於線性方向被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相應於纜線拉取方向,而第二方向D2相應於纜線釋放方向。較佳地,定位結構50藉著偏壓元件53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
基本上,保持構件52被建構成在將定位結構50保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第一位置(保持位置)與釋放定位結構50以移動至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的第二位置(釋放位置)之間移動。特別是,如稍後會說明的,保持構件52接觸定位結構50以將定位結構50選擇性地保持於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保持構件52為位置保持棘爪。保持構件52包含保持齒52a,此保持齒52a選擇性地接合定位結構50以建立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保持齒52a包含 凹部52a1(圖20)。如稍後會更詳細說明的,凹部52a1被建構成在保持齒52a與定位結構50接合以將定位結構50保持於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情況下接收保持結構50。
並且,如稍後會更詳細說明的,定位結構50及保持構件52被建構成使得保持構件52在保持構件52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於第一方向D1在定位結構50上施加旋轉力。特別是,保持構件52被可繞樞轉軸線A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地安裝。偏壓元件54被設置以將保持構件52朝向定位結構50偏壓。結果,保持構件52被偏壓成使得保持齒52a接觸定位結構50。以此方式,如稍後會說明的,偏壓元件54在內線16a的纜線拉取操作期間在定位結構50上施加助推力(boost force),以使纜線拉取操作(第一換檔操作)對於使用者而言較為容易。換句話說,偏壓元件54的助推力在纜線拉取操作(第一換檔操作)期間輔助使用者旋轉定位結構50,以減小由使用者所施加的將定位結構50於第一方向D1旋轉的輸入力。
此處,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包含將定位結構50及保持構件52支撐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托架24上的支撐結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支撐結構包含支撐軸件56、軸件螺母59、樞軸60、第一固定支撐板件61、及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因此,支撐結構構成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固定構件。當然,從此揭示很明 顯,固定構件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支撐結構。另外,支撐結構的部件的每一個可被個別地視為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固定構件。換句話說,相對於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部件固定不動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可各被視為固定構件。
定位結構50被可旋轉地支撐在支撐軸件56上,而保持構件52被可樞轉地支撐在樞軸60上。支撐軸件56界定定位結構50的旋轉軸線A1。樞軸60界定保持構件52的樞轉軸線A2。樞轉軸線A2偏離且平行於旋轉軸線A1。偏壓元件54被安裝在樞軸60上。特別是,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54為具有螺旋捲繞樞軸60的螺旋部份54a的扭力彈簧。偏壓元件54具有接合保持構件52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54b、及鉤掛在第一固定支撐板件61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54c。以此方式,保持構件52藉著偏壓元件54而繞樞轉軸線A2被朝向定位結構50偏壓。
支撐軸件56為螺栓,此螺栓具有於一個端部處的頭部56a、及於與頭部56a相反的端部處有螺紋的軸部56b。特別是,支撐軸件56的頭部56a抵靠於第一固定支撐板件61,而在二者之間形成有抗旋轉結構。第一及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1及62被支撐在軸部56b上。第一及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1及62較佳地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製成的剛性構件。安裝懸架46具有接收軸部56b通過的下方開口。軸件螺母59被螺合在軸部56b的 螺紋端部上,用來將安裝懸架46固定於軸部56b,且將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各種不同部件一起固持在軸部56b上。
支撐軸件56也設置有各種不同的間隔件及軸襯,用來正確地隔開及可旋轉地支撐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各種不同部件。因為間隔件及軸襯為典型上於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可見的傳統部件,所以此處將不會討論及/或顯示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的這些間隔件及軸襯。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還包含被建構成與定位結構50一起繞旋轉軸線A1旋轉的捲線構件64。捲線構件64被可旋轉地支撐在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上。定位結構50被不可旋轉地設置在捲線構件64上。特別是,捲線構件64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此至少一個突出部與定位結構50配合以防止定位結構50與捲線構件64之間的相對旋轉。捲線構件64具有纜線附接結構64a,用來將內線16a的短管頭(nipple)附接於捲線構件64。捲線構件64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作用為捲線筒(spool)。捲線構件64較佳地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硬質的剛性塑膠材料製成的剛性構件。
因為定位結構50與捲線構件64被不可旋轉地耦接在一起,所以捲線構件64也藉著偏壓元件53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此處,在舉例說明的 實施例中,偏壓元件53為扁平螺旋扭力彈簧。偏壓元件53具有捲繞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的螺旋部份53a。偏壓元件53具有被設置於捲線構件64的孔內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53b、及被鉤掛在第一固定支撐板件61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53c。以此方式,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藉著偏壓元件53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相應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第二方向D2。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還包含第一操作構件66,此第一操作構件66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66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於第一方向D1旋轉。第一操作構件66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構件66係回應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從靜置位置至操作位置的操作而從靜置位置被移動至致動位置。如此,藉由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的第一操作構件66的操作造成捲線構件64於相應於纜線拉取方向的第一方向D1旋轉以拉取內線16a。或者,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可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66可為被騎車者直接操作的使用者操作桿件,而非由使用者使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來操作第一操作構件66。
較佳地,第一操作構件66藉著偏壓元件67(圖10)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67為扁平螺旋扭 力彈簧。偏壓元件67具有捲繞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的螺旋部份。偏壓元件67具有被鉤掛在第一操作構件66上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及被鉤掛在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以此方式,第一操作構件66藉著偏壓元件67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如此,第一操作構件66被建構成為朝向靜置位置被偏壓的觸發桿件。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還包含第二操作構件68,此第二操作構件68被用來釋放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以於第二方向D2移動。第二操作構件68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操作構件68係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從靜置位置至操作位置的操作而從靜置位置被移動至致動位置。如此,藉由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的第二操作構件68的操作造成捲線構件64於相應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第二方向D2旋轉以釋放內線16a。或者,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可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操作構件68可為被騎車者直接操作的使用者操作桿件,而非由使用者使用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來操作第二操作構件68。
較佳地,第二操作構件68藉著偏壓元件69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69為扁平螺旋扭力彈簧。偏壓元件69具有捲繞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的螺旋部份。偏 壓元件69具有被鉤掛在第二操作構件68上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及被鉤掛在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以此方式,第二操作構件68藉著偏壓元件69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如此,第二操作構件68被建構成為朝向靜置位置被偏壓的觸發桿件。
特別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還包含釋放構件70,此釋放構件70被建構成從非釋放位置於第一方向D1朝向釋放位置移動,以將保持構件5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第二操作構件68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構件68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釋放構件70從非釋放位置於第一方向D1朝向釋放位置移動。
較佳地,釋放構件70藉著偏壓元件71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71為扁平螺旋扭力彈簧。偏壓元件71具有捲繞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的螺旋部份71a。偏壓元件71具有被鉤掛在釋放構件70上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71b、及被鉤掛在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71c。以此方式,釋放構件70藉著偏壓元件71而繞旋轉軸線A1被偏壓於第二方向D2。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結構50包含第一定位棘輪72及第二定位棘輪74。第一及第二定位棘輪72及74為被不可旋轉地耦接於捲線構件64的定位構件的例子。特別是,第一定位棘輪72具有用來接合捲線構 件64的非圓形突出部(未顯示)的非圓形開口76(見圖15)。同樣地,第二定位棘輪74具有用來接合捲線構件64的非圓形突出部(未顯示)的非圓形開口78(見圖16)。第一及第二定位棘輪72及74較佳地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製成的剛性構件。第一及第二定位棘輪72及74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軸件56上。
定位結構50的第一定位棘輪72包含界定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的多個定位齒80。第一定位棘輪72為第一棘輪板件,此第一棘輪板件具有由第一棘輪板件的外周邊邊緣所形成的定位齒80。定位結構50的第二定位棘輪74包含多個拉取齒81及多個止動齒82。第二定位棘輪74為第二棘輪板件,此第二棘輪板件具有由第二棘輪板件的外周邊邊緣所形成的拉取齒81及止動齒82。
定位齒80的數目、拉取齒81的數目、及止動齒82的數目取決於所想要及/或所需要的預定位置的所想要的數目。舉例而言,當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被用於前撥鏈器或前懸吊裝置時,定位齒80的數目、拉取齒81的數目、及止動齒82的數目可被減少至兩個或三個。
參考圖15、18、及19,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齒80全部都相同。但是,從此揭示很明顯,定位齒80的每一個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具有不同的組態。保持構件52的保持齒52a選擇性地接合定位齒80以建立所述的預定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齒 80的每一個包含相對於旋轉軸線A1突出於第二方向D2的突出部80a。突出部80a被建構成在保持構件52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設置於保持齒52a的凹部52a1內。定位齒80的每一個包含接觸表面80a1。接觸表面80a1被建構成實質上平坦狀。接觸表面80a1被設置在突出部80a上。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保持齒52a在保持構件52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沿著接觸表面80a1騎行而於第一方向D1在定位齒80中的至少一個上施加旋轉力。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齒80的每一個包含頂部部份80b。頂部部份80b位在突出部80a相對於旋轉軸線A1的第一方向D1側。如此,接觸表面80a1相對於頂部部份80b被配置於第二方向D2側。接觸表面80a1相對於從旋轉軸線A1延伸至頂部部份80b的線L具有傾斜角度α。傾斜角度α是在五度與六十度之間。更佳地,傾斜角度α較佳地在十五度與四十五度之間。接觸表面80a1具有繞旋轉軸線A1在一度與六度之間的接觸角度β。定位齒80的每一個的頂部部份80b包含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CP1,此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CP1為定位齒80的每一個相對於旋轉軸線A1的接觸保持齒52a的最外部點。定位齒80的每一個包含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CP2,此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CP2為定位齒80的每一個在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相對於旋轉軸線A1的接觸保持齒52a的最內部點。定位齒80具有包含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的第一齒、及包含面向第一齒的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的第二 齒。第一齒及第二齒在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CP1與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CP2之間界定繞旋轉軸線A1在十度與十四度之間的齒角度θ。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齒80的每一個還包含凸輪部份80c。凸輪部份80c相對於旋轉軸線A1位在頂部部份80b的第一方向D1側。凸輪部份80c在第一換檔操作(纜線拉取操作)期間接合保持構件52的保持齒52a,以將保持構件5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以此方式,定位結構50被釋放以移動至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4及15中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66包含拉取棘爪84,此拉取棘爪84藉著樞銷85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操作構件66上。樞銷85於第一端部處由第一操作構件66支撐且於第二端部處由支撐板件86支撐。支撐板件86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軸件56的軸部56b上。拉取棘爪84被建構及配置成旋轉第一及第二定位棘輪72及74,使得捲線構件64於第一方向D1旋轉。特別是,拉取棘爪84具有接合齒84a,此接合齒84a在第一操作構件66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選擇性地接合拉取齒81中的一個。
偏壓元件87被安裝在樞銷85上以將拉取棘爪84繞樞銷85的中心樞轉軸線偏壓,使得接合齒84a被朝向與定位結構50接合偏壓。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87為扭力彈簧。偏壓元件87具有捲繞在 樞銷85上的螺旋部份、被鉤掛在拉取棘爪84上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及被鉤掛在第一操作構件66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以此方式,拉取棘爪84繞樞銷85的中心樞轉軸線被朝向與拉取齒81接合偏壓。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接合齒84a被配置在相鄰的兩個拉取齒81之間而位於拉取齒81的路徑中。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4及15中所見的,第二操作構件68包含釋放棘爪88,此釋放棘爪88藉著樞銷89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操作構件68上。釋放棘爪88被建構及配置成接合釋放構件70且將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旋轉,使得定位結構50的第一定位棘輪72從保持構件52被釋放而將捲線構件64於第二方向D2旋轉。特別是,釋放棘爪88具有接合齒88a,此接合齒88a在第二操作構件68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接合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
偏壓元件90被安裝在樞銷89上以將釋放棘爪88繞樞銷89的中心樞轉軸線偏壓,使得接合齒88a被朝向與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接合偏壓。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90為扭力彈簧。偏壓元件90具有捲繞在樞銷89上的螺旋部份、被鉤掛在釋放棘爪88上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及被鉤掛在第二操作構件68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以此方式,釋放棘爪88繞樞銷89的中心樞轉軸線被朝向與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接合偏壓。
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接合齒88a被固持成不與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接觸。特別是,釋放棘爪88具有被固定於釋放棘爪88的控制銷91。控制銷91從釋放棘爪88延伸通過於第二操作構件68的弧形槽溝,使得控制銷91的自由端部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接觸第一操作構件66的周邊邊緣。以此方式,釋放棘爪88藉著第一操作構件66而被固持成不與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接合。結果,當第一操作構件66於第一方向D1被旋轉時,在樞銷89上的軸襯及控制銷91兩者均接觸第一操作構件66的周邊邊緣,使得第二操作構件68與第一操作構件66一起於第一方向D1旋轉。因為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66及68在纜線拉取操作(第一換檔操作)期間一起移動,所以控制銷91防止釋放棘爪88接合釋放構件70。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還包含止動棘爪92,此止動棘爪92被可在非止動位置與止動位置之間樞轉地安裝在樞軸60上。止動棘爪92具有接合齒92a,此接合齒92a被建構及配置成選擇性地接合及脫離止動齒82,以在纜線釋放操作(第二換檔操作)期間限制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於第二方向D2的旋轉移動。止動棘爪92藉著偏壓元件93而被偏壓離開與止動齒82的接合。偏壓元件93為扭力彈簧。偏壓元件93具有捲繞樞軸60的螺旋部 份、與止動棘爪92接合的第一自由端部部份、及被鉤掛在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上的第二自由端部部份。以此方式,止動棘爪92繞樞軸60的中心樞轉軸線被偏壓元件93偏壓成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被保持於止動齒82的路徑之外。由於此配置的結果,止動棘爪92在纜線拉取操作(第一換檔操作)期間不接合定位結構50。另一方面,止動棘爪92具有凸部92b,此凸部92b在釋放構件70於纜線釋放操作(第二換檔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被釋放構件70接合而樞轉止動棘爪92,使得接合齒92a移入止動齒82的路徑內。
現在於以下更詳細地討論釋放構件70。如上所述,釋放構件70在第二操作構件68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的操作而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從非釋放位置朝向釋放位置於第一方向D1旋轉。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將保持構件52從第一位置(保持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釋放位置),使得定位結構50被釋放而移動至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也將拉取棘爪84移出拉取齒81的路徑,使得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可在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二方向D2旋轉。另外,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也將止動棘爪92從非止動位置移動至止動位置,以限制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在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二方向D2的旋轉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 釋放構件70包含釋放棘爪抵靠部70a、第一凸輪表面70b、第二凸輪表面70c、拉取棘爪抵靠部70d、及止動抵靠部70e。在此實施例中,釋放構件70為板狀構件。釋放構件70的周邊邊緣界定釋放棘爪抵靠部70a、第一凸輪表面70b、第二凸輪表面70c、拉取棘爪抵靠部70d、及止動抵靠部70e。
釋放棘爪抵靠部70a被建構成在第二操作構件68從靜置位置被移動至致動位置時被釋放棘爪88的接合齒88a接合。以此方式,釋放構件70在第二操作構件68於纜線釋放操作期間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從非釋放位置朝向釋放位置於第一方向D1旋轉。
第一凸輪表面70b被建構成在釋放構件70於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抵抗偏壓元件54的力而將保持構件52從第一位置向外樞轉至第二位置。以此方式,保持構件52釋放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以於第二方向D2旋轉。
第二凸輪表面70c被建構成在釋放構件70於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抵抗偏壓元件93的力而將止動棘爪92從非止動位置向內樞轉至止動位置。以此方式,止動棘爪92的接合齒92a移入止動齒82的路徑內,以限制定位結構50及捲線構件64在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二方向D2的旋轉移動。換句話說,止動棘爪92的接合齒92a在釋放構件70處於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接合止動齒82中的一個。結果,防止定位結構50及捲線 構件64於第二方向D2進一步旋轉。
拉取棘爪抵靠部70d被建構成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保持拉取棘爪84不與拉取齒81接合。換句話說,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2的部件處於其等之靜置位置的情況下,偏壓元件87將拉取棘爪84偏壓成使得接合齒84a接觸釋放構件70的拉取棘爪抵靠部70d,以使得接合齒84a與拉取齒81間隔開。拉取棘爪抵靠部70d被進一步建構成在釋放構件70於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保持拉取棘爪84不與拉取齒81接合。特別是,拉取棘爪抵靠部70d在釋放構件70於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將拉取棘爪84的接合齒84a相對於旋轉軸線A1向外推。
止動抵靠部70e在釋放構件70處於靜置位置(非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接觸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特別是,偏壓元件71將釋放構件70偏壓抵靠於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以建立釋放構件70的靜置位置。偏壓元件71被設置在第二操作構件68與釋放構件70之間。
如在圖11中所見的,釋放構件70還包含於平行於旋轉軸線A1的方向且朝向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凸出的止動銷96。當釋放構件70處於釋放位置(致動位置)時,止動銷96接觸第二固定支撐板件62。如此,止動銷96限制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的旋轉移動。
現在主要參考圖4、5、及15至22,圖中顯示纜線拉取操作。特別是,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纜線 拉取操作(第一換檔操作)是藉著騎車者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繞換檔樞轉軸線P2於朝向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S1樞轉而被執行。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的抵靠部26d被配置成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於方向S1被移動時接觸第一操作構件66。結果,第一操作構件66藉著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26而繞旋轉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
在第一操作構件66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時,第一操作構件66抵靠在樞銷89的端部上的軸襯,使得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66及68一起樞轉。如在圖20中所見的,在第一操作構件66於第一方向D1的樞轉移動期間,拉取棘爪84的接合齒84a滑離釋放構件70的拉取棘爪抵靠部70d,且接合第二定位棘輪74的拉取齒81中的一個。並且,保持構件52藉著定位齒80中的一個的凸輪部份80c而繞樞轉軸線A2被樞轉。如此,如在圖21中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66於第一方向D1的進一步樞轉移動造成保持構件52的保持齒52a接合定位齒80中的一個的突出部80a的接觸表面80a1。於圖21所示的此位置,偏壓元件54將保持構件52推抵於定位齒80中的一個的接觸表面80a1,以於第一方向D1在第一定位棘輪72上施加助推力。結果,捲線構件64、第一定位棘輪72、及第二定位棘輪74全部都接收到於第一方向D1的助推力。因此,捲線構件64、第一定位棘輪72、及第二定位棘輪74藉著作用在定位齒80中的一個的接觸表面80a1上的偏壓 元件54的力而被旋轉,使得保持構件52的保持齒52a如在圖22中所見的接合定位齒80中的下一個相鄰的齒。在圖22中,定位齒80中的一個的突出部80a接合保持齒52a的凹部52a1。以此方式,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於第一方向D1變換一個換檔位置。
現在參考圖6、7、15、及23至26,圖中顯示纜線釋放操作。特別是,如在圖6及7中所見的,纜線釋放操作(第二換檔操作)是藉著騎車者將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繞換檔樞轉軸線P2於朝向自行車縱向中心平面的方向S2樞轉而被執行。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抵靠第二操作構件68。結果,第二操作構件68藉著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而繞旋轉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
在第二操作構件68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時,釋放棘爪88的接合齒88a接合釋放構件70的釋放棘爪抵靠部70a,以將釋放構件70繞旋轉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旋轉。在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釋放構件70的第一凸輪表面70b將保持構件52樞轉至第一定位棘輪72的定位齒80的路徑之外。並且,在釋放構件70於第一方向D1旋轉時,釋放構件70的第二凸輪表面70c將止動棘爪92樞轉至第二定位棘輪74的止動齒82的路徑內。以此方式,捲線構件64、第一定位棘輪72、及第二定位棘輪74可於第二方向D2旋轉,直到止動齒82中的一個接合止動棘爪92。此時,當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28被釋放時,第二操作構件68及釋放構件70會返 回至其等之靜置位置。並且,止動棘爪92樞轉至第二定位棘輪74的止動齒82的路徑之外而釋放捲線構件64、第一定位棘輪72、及第二定位棘輪74,而保持構件52同時樞轉回至與第一定位棘輪72的定位齒80中的一個接合。以此方式,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30於第二方向D2變換一個換檔位置。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被敘明並非如此。
此處所使用的以下方向術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部」、「直立」、「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處於豎立的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方向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時應相對於處於在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 車被解讀。術語「左」及「右」被用來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右側時指示該「右」側及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左側時指示該「左」側。
並且,應瞭解雖然此處可能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敘述各種不同的組件,但是這些組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被用來區別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因此,舉例而言,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教示之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反之亦然。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部份的組態。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術語「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約或大概」、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背離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除非被明確 地敘述並非如此,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反之亦然,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26d‧‧‧抵靠部
30‧‧‧自行車組件定位單元
50‧‧‧定位結構
52‧‧‧保持構件
52a‧‧‧保持齒
52a1‧‧‧凹部
60‧‧‧樞軸
62‧‧‧第二固定支撐板件
66‧‧‧第一操作構件
68‧‧‧第二操作構件
70‧‧‧釋放構件
70a‧‧‧釋放棘爪抵靠部
70b‧‧‧第一凸輪表面
70c‧‧‧第二凸輪表面
70d‧‧‧拉取棘爪抵靠部
70e‧‧‧止動抵靠部
72‧‧‧第一定位節輪
74‧‧‧第二定位棘輪
76‧‧‧非圓形開口
80‧‧‧定位齒
81‧‧‧拉取齒
82‧‧‧止動齒
84‧‧‧拉取棘爪
84a‧‧‧接合齒
85‧‧‧樞銷
86‧‧‧支撐板件
87‧‧‧偏壓元件
88‧‧‧釋放棘爪
88a‧‧‧接合齒
89‧‧‧樞銷
90‧‧‧偏壓元件
91‧‧‧控制銷
92‧‧‧止動棘爪
92a‧‧‧接合齒
92b‧‧‧凸部
A1‧‧‧旋轉軸線
A2‧‧‧樞轉軸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可於第一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及保持構件,被建構成在將該定位結構保持於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第一位置與釋放該定位結構以移動至該多個預定位置中的另一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保持構件接觸該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及該保持構件被建構成使得該保持構件在該保持構件從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於該第一方向在該定位結構上施加旋轉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定位結構被配置成繞旋轉軸線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定位結構包含界定該多個預定位置的多個定位齒,且該保持構件包含保持齒,該保持齒選擇性地接合該多個定位齒以建立該多個預定位置,該保持構件被偏壓成使得該保持齒接觸該定位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定位齒中的至少一個包含接觸表面,該保持齒 在該保持構件從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沿著該接觸表面騎行,使得該保持齒於該第一方向在該定位結構上施加該旋轉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接觸表面被建構成實質上平坦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頂部部份,該接觸表面相對於該頂部部份被配置於第二方向側,該接觸表面具有相對於從該旋轉軸線延伸至該頂部部份的線在五度與六十度之間的傾斜角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頂部部份,該接觸表面相對於該頂部部份被配置於第二方向側,該接觸表面具有繞該旋轉軸線在一度與六度之間的接觸角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接觸表面被建構成實質上平坦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定位齒中的該至少一個包含相對於該旋轉軸線突出於該第二方向的突出部,該接觸表面被設置在該突出 部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保持齒包含凹部,且該突出部被建構成在該保持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設置於該保持齒的該凹部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多個定位齒具有包含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的第一齒、及包含面向該第一齒的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的第二齒,該第一齒及該第二齒在該徑向最外部齒接觸點與該徑向最內部齒接觸點之間界定繞該旋轉軸線在十度與十四度之間的齒角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捲線構件,被建構成與該定位結構一起旋轉;及第一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該第一操作構件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該定位結構及該捲線構件於該第一方向旋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釋放構件,被建構成從非釋放位置於該第一方向朝向釋放位置被移動,以將該保持構件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及 第二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配置成在該第二操作構件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該釋放構件從該非釋放位置於該第一方向朝向該釋放位置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為分別朝向該等靜置位置被偏壓的觸發桿件。
TW105114433A 2015-07-06 2016-05-10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88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91,689 2015-07-06
US14/791,689 US10005513B2 (en) 2015-07-06 2015-07-06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123A TW201702123A (zh) 2017-01-16
TWI688512B true TWI688512B (zh) 2020-03-21

Family

ID=5758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433A TWI688512B (zh) 2015-07-06 2016-05-10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5513B2 (zh)
CN (1) CN106335596B (zh)
DE (1) DE102016007015A1 (zh)
IT (1) IT201600069843A1 (zh)
TW (1) TWI688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0858B2 (en) * 2014-08-25 2020-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023265B2 (en) * 2014-09-02 2018-07-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435113B1 (en) * 2018-04-03 2019-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8915B (en) * 1999-01-28 2001-10-11 Shimano Kk Shifting unit for a bicycle
TWI290111B (en) * 2005-11-30 2007-11-21 Shimano Kk Bicycle gear shifting operation device
US20100071499A1 (en) * 2008-09-20 2010-03-25 Sram Deutschland Gmbh Bicycle Shifter
US20110079103A1 (en) * 2009-10-07 2011-04-07 Shimano Inc.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30081506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466069U (zh) * 2012-02-24 2013-11-21 Shimano Kk 自行車操作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0057B2 (ja) * 2005-09-14 2008-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8777788B2 (en) 2007-02-08 2014-07-1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8016705B2 (en) 2007-04-19 2011-09-13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JP4382110B2 (ja) * 2007-04-23 2009-12-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US9334020B2 (en) * 2007-04-26 2016-05-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8528442B2 (en) * 2009-02-10 2013-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8297143B2 (en) * 2009-05-19 2012-10-30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9592879B2 (en) 2011-05-26 2017-03-14 Shimano Inc.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9327793B2 (en) * 2011-10-01 2016-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594393B2 (en) * 2013-01-31 2017-03-14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8915B (en) * 1999-01-28 2001-10-11 Shimano Kk Shifting unit for a bicycle
TWI290111B (en) * 2005-11-30 2007-11-21 Shimano Kk Bicycle gear shifting operation device
US20100071499A1 (en) * 2008-09-20 2010-03-25 Sram Deutschland Gmbh Bicycle Shifter
US20110079103A1 (en) * 2009-10-07 2011-04-07 Shimano Inc.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30081506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466069U (zh) * 2012-02-24 2013-11-21 Shimano Kk 自行車操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05513B2 (en) 2018-06-26
IT201600069843A1 (it) 2018-01-05
CN106335596B (zh) 2019-10-15
DE102016007015A1 (de) 2017-01-12
US20170008599A1 (en) 2017-01-12
TW201702123A (zh) 2017-01-16
CN106335596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4535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8746106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6043573B (zh) 用于操作自行车部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
US8534156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N10852862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146997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8528625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TWI68851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9090303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68906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932091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053181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N10723510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TWI69930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