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094B -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094B
TWI686094B TW106138273A TW106138273A TWI686094B TW I686094 B TWI686094 B TW I686094B TW 106138273 A TW106138273 A TW 106138273A TW 106138273 A TW106138273 A TW 106138273A TW I686094 B TWI686094 B TW I6860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shared channel
physical downlink
physical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8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2562A (zh
Inventor
陳柏穎
李修聖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371,50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30661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094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適用於NB-IoT/NR裝置的多種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其中一種無控制資料傳輸解碼方法包括:使用用戶設備獲取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以及從基地台接收與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無關的資料傳輸,其中該資料傳輸在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上傳輸,並在不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該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排程資訊的情形下,基於該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對該資料傳輸進行解碼。

Description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以及更具體地,係有關於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與新無線電(New Radio, NR)的無控制(control-less)資料傳輸(data transmission)。
在3GPP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 LTE)網路中,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包含多個基地台(Base Station, BS),例如,與多個行動台(Mobile Station, MS)(也稱為用戶設備UE)進行通信的多個演進型B節點(evolved Node-B, eNB)。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因其多重路徑衰落(multipath fading)、較高的頻譜效率及帶寬可擴展性(bandwidth scalability),已被選取用於LTE下行鏈路(Downlink, DL)無線電存取方式。在下行鏈路上的多重存取的實現,可以基於現有的通道條件,為各個使用者分配系統帶寬的不同子頻帶(sub-bands)(即,多個子載波的多個群組,表示為多個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 RB))。在LTE網路中,PDCCH用於對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或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傳輸進行動態的DL或上行鏈路(Uplink, UL)排程(Scheduling)。PDCCH上所承載的該DL/UL排程資訊被稱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多種無控制傳輸的方法已被行動通信網路所採用,以改善效率或系統容量(system capacity)。對於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中所使用的寬頻(wideband)分碼多重存取(CDMA),可以採用傳輸格式盲偵測(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BTFD)。UE會在未直接發送信號告知(explicit signaling)的情況下對可能的傳輸格式進行盲偵測。可能的有效負載(payload)尺寸為12.2kbps、7.95kbps及1.95kbps。對於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資料通道(HS-PDSCH)上的首次傳輸(initial transmission)不發送控制通道(HS-SCCH)資訊。在最大四個傳輸區塊尺寸下,UE將使用預定的控制資訊對HS-PDSCH上的資料進行盲解碼,其中每個傳輸區塊尺寸範圍為137~1483。若UE無法成功盲解碼該首次傳輸,則資料將進行重傳,重傳的資料將伴隨指示符HS-SCCH type-2。對於LTE,提出了半持續排程(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eNB可以將UE配置為SPS並使用PDCCH來激活(activate)SPS。利用PDCCH的激活操作,例如,透過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信令(signalling),UE將週期性對高層(higher layer)所配置的SPS子訊框(subframe)中的PDSCH進行解碼。UE不會執行盲偵測,但是會遵循由DCI所指示的預定的傳輸區塊尺寸。
NB-IoT是一種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LPWAN)無線電技術規格,並已被開發用於賦能(enable)廣大範圍的裝置與服務使用蜂窩電信頻帶(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bands)來連接。NB-IoT是一種設計用於IoT的窄帶無線電技術,且為3GPP所制訂的行動IoT(Mobile IoT, MIoT)的多種技術規格中的一個。對於蜂窩窄帶IoT與NR(NB-IoT/NR),對於一些應用可以預期,只有少數資料用於不頻繁的訊務(traffic),例如確認(Acknowledgement, ACK)與網路指令/RRC信令。定義的有效負載尺寸對於UL為12位元組/消息(bytes/message),對於DL為8位元組/消息。UL和DL峰值速率範圍為20~250kbps。這種較小的封包傳輸將會招致較大的控制成本。因此,需要引入無控制傳輸,用以為蜂窩NB-IoT/NR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並增加系統容量(system capacity)。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多種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方法,包括:使用用戶設備獲取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以及從基地台接收與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無關(PDCCH-less)的資料傳輸,其中該資料傳輸在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上傳輸,並在不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該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排程資訊的情形下,基於該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對該資料傳輸進行解碼。
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方法,包含:使用用戶設備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排程資訊;基於第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一資料傳輸;以及基於第二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二資料傳輸,其中,該排程資訊包含該第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通道的有關參數與該第二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通道的有關參數的資訊。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方法,包含:使用用戶設備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基於在該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一資料傳輸;使用該用戶設備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的子集;以及基於在該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的該子集、以及在該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剩餘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接收/發送第二資料傳輸。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方法,包含:使用用戶設備配置傳輸模式,該傳輸模式與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直接資料傳輸有關;監測在預定搜尋空間上之多個候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從該多個候選實體下行控制通道中解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被解碼的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具有與所述傳輸模式有關的特定格式;以及若被解碼的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指示在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存在該直接資料傳輸,則對被解碼的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所包含的該直接資料傳輸進行解碼。
本發明的優點之一在於,可以使得NB-IoT/NR裝置透過無控制的資料傳輸來降低控制成本,並改善效率及系統容量。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之元件。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之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之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之差異來作為區分之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之「包含」及「包括」為一開放式之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大致」是指在可接受之誤差範圍內,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述技術效果。此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之電性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連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有線及無線之連接手段。以下所述為實施本發明之較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發明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支援無控制資料傳輸的行動通信網路100的示意圖。行動通信網路100為蜂窩系統,包括基地台eNB(eNodeB) 101與多個用戶設備UE 102、UE 103、UE 104及UE 105。當存在從eNB到UE的待發送的DL封包時,每個UE取得一個DL分配(assignment),例如,PDSCH中的一組無線電資源。當UE需要在UL中向eNB發送封包時,UE從分配PUSCH的eNB處取得准許(grant),該准許包含一組UL無線電資源。UE從指定用於該UE的目標PDCCH取得DL或UL排程資訊。另外,一些廣播控制資訊,例如,多個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隨機存取回應及尋呼(paging)資訊,也可以被PDCCH所排程並在PDSCH中發送至小區(cell)中的所有UE。PDCCH所攜帶的DL或UL排程資訊,也稱為DCI。
在基於OFDMA的3GPP LTE系統中,無線電資源被劃分為子訊框,每個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slot),每個時槽在時間域具有7個OFDMA符元。根據系統頻寬,每個OFDMA符元進一步在頻域上包含多個OFDMA子載波。資源網格(resource grid)的基本單元被稱為資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 RE),RE在一個OFDMA符元上跨越(span)一個OFDMA子載波。一個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 PRB)佔據一個時槽與12個子載波,而一個PRB對(PRB pair)佔據兩個連續的時槽。PDCCH或增強的PDCCH(enhanced PDCCH, ePDCCH)在資源網格的某個位置上定義,並用於提供包含PDSCH/PUSCH子訊框(PRB分配)、傳輸區塊尺寸(Transport Block Size, TBS)、調變與編碼機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MCS)等的排程資訊。
對於蜂窩NB-IoT/NR,對於一些應用可以預期,只有少量資料用於不頻繁的訊務。此類較小的封包傳輸會招致較大的控制成本。因此,需要引入無控制傳輸,用以為蜂窩NB-IoT/NR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並增加系統容量。在LTE系統中,已經提出了SPS。eNB可以將UE配置為SPS並使用PDCCH來激活SPS。利用PDCCH的激活操作,例如,透過RRC信令,UE將週期性地對高層所配置SPS子訊框中的PDSCH進行解碼。UE不會執行盲偵測,但遵循DCI所指示的預定的傳輸區塊尺寸。
儘管SPS最初在LTE中定義為適用於類似VoIP的應用,SPS操作也可以應用於NB-IoT/NR中以降低控制通道成本。特別是對於諸如週期性上報的多個應用,SPS上行鏈路有可能在此類訊務中非常適合。與LTE中的SPS不同,即使當UE在省電模式(Power Saving Mode, PSM)/空閒(Idle)模式與連接模式(connected mode)之間改變時,NB-IoT/NR中的SPS仍然能夠運作。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了用於NB-IoT/NR裝置中的無控制資料傳輸的多個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中,在eNB 101與NB-IoT/NR裝置(UE 102)之間執行與PDCCH無關的操作110。UE 102將根據高層所配置的多個參數對一些PDSCH子訊框進行盲解碼。在第二實施例中,在eNB101與NB-IoT/NR裝置(UE 103)之間執行PDCCH精簡(PDCCH-lite)操作。UE 103可以使用一個PDCCH來對多於一個後續PDSCH資源進行排程。在第三實施例中,在eNB 101與NB-IoT/NR裝置(UE 104)之間使用了極緊湊DCI(Extremely Compact DCI, E-DCI)格式。當eNB 101使用相同的分配參數以用於UE 104,則使用E-DCI可以降低DCI成本。在第四實施例中,在eNB 101與NB-IoT/NR裝置(UE 105)之間執行PDCCH中的直接資料傳輸。PDCCH直接發送資料傳輸,該資料傳輸使用新的DCI格式。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多個實施例的BS 201與UE 211的簡化示意圖。對於BS 201,天線207用於發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射頻(RF)收發器模組206耦接於天線,接收來自天線的RF信號,將接收到的RF信號轉換為基帶(baseband)信號,並將轉換後的基帶信號發送至處理器203。RF收發器206也可以將接收自處理器的基帶信號轉換為RF信號,並將轉換後的RF信號發送至天線207。處理器203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處理,並引發不同的功能模組以執行BS 201中的多個特性。記憶體202儲存程式代碼及資料209,以控制BS的多種操作。
類似的配置也存在於UE 211中,其中天線217發送和接收RF信號。RF收發器模組216耦接於天線,接收來自天線的RF信號,將接收到的RF信號轉換為基帶信號,並將轉換後的基帶信號發送至處理器213。RF收發器216也可以接收來自處理器的基帶信號,將接收到的基帶信號轉換為RF信號,並將轉換後的RF信號發送至天線217。處理器213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處理並引發不同的功能模組,以執行UE 211中的多個特性。記憶體212儲存程式代碼及資料219,以控制UE的多種操作。
BS 201與UE 211進一步包含幾個功能模組與電路,以執行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不同的功能模組與電路可以使用軟體、韌體、硬體或其任意組合來實施。當處理器203與213執行(例如,透過執行程式代碼209與219)時,該多個功能模組與電路,舉例而言,允許BS 201來配置DL控制通道,並向UE 211發送DCI,以及允許UE 211相應地接收並解碼DCI。在一實施例中,BS 201透過控制電路208配置一組無線電資源PDCCH傳輸。然後,DCI透過映射電路205被映射至所配置的多個RE。然後,PDCCH上攜帶的DCI透過編碼器204進行調變和編碼,以待收發器206透過天線207來發送。UE 211透過天線217使用收發器216接收PDCCH配置及DCI。UE 211透過控制電路218確定所配置的無線電資源,並透過解映射(de-mapping)電路215對所配置的多個RE進行解映射。然後,UE 211透過解碼器214對DL資訊進行解調變和解碼。
第3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與PDCCH無關的操作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在不透過PDCCH接收控制與排程資訊的情況下,NB-IoT/NR裝置將根據高層配置(例如,透過RRC信令配置)的多個預定參數對一些PDSCH子訊框進行盲解碼。該多個預定參數可以包括但不僅限於:PDSCH監測時機(monitoring occasion)(哪些子訊框要進行解碼)、包含傳輸區塊尺寸與調變資訊的傳輸格式組合數量(例如,最多四組)。此類對與PDCCH無關的操作的激活和去活(deactivation)可以透過高層信令或使用新的DCI來實現。有關參數的確定的盲解碼可以在規格書中進行預定義,可以透過高層發信告知(signaled),或使用新的DCI,或使用以上任意組合。
在與PDCCH無關的操作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的重傳也可以在無PDCCH的情況下實現。若UE未成功解碼第一個PDSCH傳輸,eNB將在預定的時機上發送PDSCH的第一次(以及第二次,或必要的)重傳。實際上,未正確接收的已編碼資料區塊經常儲存在接收器端,而不是被丟棄,並當接收到重傳區塊時,對兩個區塊進行組合。這稱為使用軟組合(soft combining)的HARQ。當有可能兩次給定的傳輸無法在未出錯的情況下獨立解碼時,有可能發生之前被錯誤接收的傳輸的組合給我們足夠的資訊來正確進行解碼。使用預定的規則,UE知曉如何執行HARQ軟組合。
如第3圖所示,BS透過高層信令為UE配置PDSCH監測時機及多個傳輸格式組合。BS也透過高層或透過新的DCI激活與PDCCH無關的資料傳輸。然後,BS在配置的PDSCH時機上執行執行資料傳輸。在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UE配置為在時間區間TMONITOR內監測PDSCH。UE首先接收PDSCH 310以用於新的資料,但無法成功解碼該資料。UE未向BS發送任何HARQ ACK或否認(NACK)。一旦在預定的時機(例如,THARQ_RTT)內未接收到HARQ ACK,則為了該第一次HARQ重傳(1st HARQ reTx),BS在第二PDSCH 320上重新發送資料。再來,即便在執行HARQ軟組合之後,UE仍無法成功解碼資料,並未向BS發送任何HARQ ACK或NACK,則為了該第二次HARQ重傳(2nd HARQ reTx),BS在第三PDSCH 330上重新發送資料。再來,UE在執行HARQ軟組合之後仍然無法成功解碼資料,則重複上述操作。若BS在最大重傳次數後未接收到HARQ ACK,則有可能觸發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層重傳。然後,UE接收PDSCH 340以用於接收新的資料,但是再次無法成功解碼資料。最後,當在PDSCH 350上接收到第一次HARQ重傳時,UE能夠成功解碼該資料。然後,UE向BS發送HARQ ACK。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從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與PDCCH無關的操作方法流程圖。在步驟401中,UE(例如,NB-IoT/NR裝置)在蜂窩網路中獲取一組與PDSCH有關的參數。在步驟402中,UE在PDSCH上接收來自BS的與PDCCH無關的資料傳輸。在未在PDCCH上接收PDSCH的排程資訊的情況下,UE基於該組與PDSCH有關的參數對資料傳輸進行解碼。在步驟403中,UE對該資料傳輸執行HARQ。在步驟404中,UE若成功解碼該資料傳輸,則發送HARQ ACK。UE若未成功解碼該資料傳輸,則不發送回應信號(即HARQ NACK)。
第5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PDCCH精簡操作的實施例的示意圖。不同於與PDCCH無關的操作,NB-IoT/NR裝置可以使用一個PDCCH來為資料傳輸排程多於一個後續的PDSCH資源,也稱為PDCCH精簡操作。如第5圖所示,在PDCCH精簡操作下,BS使用一個PDCCH來排程N個(例如,N=4)後續PDSCH資源(例如,子訊框)。N的值在PDCCH所攜帶的DCI中進行指示。N個PDSCH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MCS或資源分配。N個PDSCH可以具有預定的時序關係(timing relationship),例如,使用預定數量的子幀而相互分離。該方法也是用於PUSCH傳輸,即,一個PDCCH來排程N個後續PUSCH資源。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從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PDCCH精簡操作的方法流程圖。在步驟601中,UE(例如,NB-IoT/NR裝置)在蜂窩網路中透過PDCCH接收排程資訊。在步驟602中,基於與PDSCH/PUSCH有關的第一組參數,UE在第一PDSCH/PUSCH上接收或發送第一資料傳輸。在步驟603中,基於與PDSCH/PUSCH有關的第二組參數,UE在第二PDSCH/PUSCH上接收或發送第二資料傳輸。該排程資訊包含與PDSCH/PUSCH有關的第一組參數與第二組參數的資訊。
第7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極緊湊DCI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如第7圖的表700所示,正常(normal)DCI包含以下內容:UL/DL標誌(flag)、PRB分配、重複次數(repetition number)、MCS、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 RV)、新資料指示(New Data Indication, NDI)、HARQ ACK資源偏移(offset)及其他參數。對於極緊湊DCI,網路可以選擇為NB-IoT/NR裝置的DL/UL資料傳輸排程使用相同的「PRB分配、重複次數、MCS及RV」。因此,那些內容不需要被包含於該極緊湊DCI(E-DCI)之中。因此,E-DCI只需要包含UL/DL標誌、NDI及HARQ ACK資源偏移。E-DCI的概念可以應用於DL與UL資料傳輸,以及NDI所指示的新資料傳輸與重傳。
第8圖為對資料傳輸使用極緊湊DCI的NB-IoT/NR DL行為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對於正常DCI,可以應用自適應的傳輸,其中,BS可以改變傳輸區塊尺寸、MCS及其他參數。對於E-DCI,可以應用非自適應的傳輸,其中,BS持續相同的傳輸區塊尺寸、MCS及其他參數。新的傳輸或重傳取決於DCI的NDI參數。在第8圖的實施例中,BS首先透過PDCCH 810發送正常DCI。PDCCH 810上的正常DCI包含用於透過PDSCH的後續DL傳輸的所有必要參數。PDCCH 810上的正常DCI也指示這是新的傳輸。然後,BS透過PDSCH 811發送新的資料,其中PDSCH 811是由PDCCH 810上的正常DCI所排程的。然後,BS決定從自適應的傳輸切換至非自適應的傳輸。相應地,BS透過PDCCH 820發送E-DCI。PDCCH 820上的E-DCI僅包含UL/DL標誌、NDI及HARQ ACK資源偏移,而剩餘參數與PDCCH 810上的正常DCI所提供的參數相同。然後,BS透過PDSCH 821執行資料重傳。當UE成功解碼資料時,BS接收HARQ ACK 822,以完成DL資料傳輸。對於候選PDCCH 830,沒有發生DL資料傳輸。
之後,BS透過PDCCH 840發送E-DCI。PDCCH 840上的E-DCI只包含UL/DL標誌、NDI及HARQ ACK資源偏移,而剩餘的參數與PDCCH 810上的正常DCI所提供的參數相同。PDCCH 840上的E-DCI 也指示這是新的傳輸。然後,BS透過PDSCH 841執行新的資料傳輸,其中,PDSCH 841是由PDCCH 840上的E-DCI與PDCCH 810上的正常DCI所排程的。當UE成功或未成功解碼資料時,BS接收HARQ ACK或NACK 842。BS可以從非自適應的傳輸切換至動態自適應的傳輸。舉例而言,BS透過PDCCH 850發送正常DCI。PDCCH 850上的正常DCI包含用於透過PDSCH的後續DL傳輸的所有必要參數。PDCCH 850上的正常DCI也指示這是新的傳輸還是重傳。然後,BS透過PDSCH 851發送或重傳資料,其中,PDSCH 851由PDCCH 850上的正常DCI所排程。最後,BS接收HARQ ACK或NACK 852。
第9圖為使用極緊湊DCI以用於資料傳輸的NB-IoT/NR UL行為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類似於DL傳輸,對於正常DCI,可以應用自適應的傳輸,其中BS可以改變傳輸區塊尺寸、MCS及其他參數。對於E-DCI,可以應用非自適應的傳輸,其中BS保持相同的傳輸區塊尺寸、MCS及其他參數。新的傳輸或重傳取決於DCI的NDI參數。對於UL傳輸,UL PUSCH的HARQ ACK/NACK也可以間接地從正常DCI/E-DCI的NDI所確定。最後一次傳輸的可能的ACK方案可以是:1)由E-DCI所指示,或2)使用定時器,例如,若在一時段內沒有後續的DCI,則間接暗示ACK。
在第9圖的實施例中,BS首先透過PDCCH 910發送正常DCI。PDCCH 910上的正常DCI包含用於透過PUSCH的後續UL傳輸的所有必要參數。PDCCH 910上的正常DCI也指示這是新的傳輸。然後,UE透過PUSCH 911發送新的資料,其中,PUSCH 911是由PDCCH 910上的正常DCI所排程。BS未透過候選PDCCH 920排程UL傳輸。之後,經由透過PDCCH 930、940、950和960發送正常DCI或E-DCI,BS在自適應的傳輸和非自適應的傳輸之間進行動態切換。然後,UE分別透過對應的PUSCH 931、941、951及961來發送UL資料。新的資料傳輸或重傳是由正常DCI/E-DCI的NDI所指示。在一實施例中,BS未發送PDCCH 960上的E-DCI,間接暗示著UL PUSCH的HARQ ACK,例如,透過PUSCH的最後一次UL傳輸成功。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極緊湊DCI的方法流程圖。在步驟1001中,UE(例如,NB-IoT/NR裝置)在蜂窩網路中的第一PDCCH上接收第一正常DCI。在步驟1002中,基於在第一正常DCI中的一組PDSCH/PUSCH參數,UE在第一PDSCH/PUSCH上接收或發送第一資料傳輸。在步驟1003中,UE透過第二PDCCH接收第二E-DCI。E-DCI包含多個PDSCH/PUSCH參數的子集。在步驟1004中,基於在第二E-DCI中的多個PDSCH/PUSCH參數的該子集以及第一正常DCI中的剩餘PDSCH/PUSCH參數,UE在第二PDSCH/PUSCH上接收或發送第二資料傳輸。
第11圖為PDCCH中的資料傳輸的實施例的示意圖。資料傳輸可以在高層的資料共用通道(Data Shared Channel, DSCH)上發送或是透過其他通道。舉例而言,資料可以在尋呼通道(Paging Channel, PCH)上發送或透過RRC信令發送。然而,對於動態的資料傳輸,基本操作為:DSCH使用PDSCH發送,以及PDSCH的分配資訊使用PDCCH來發送。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為了降低控制通道成本,DSCH直接使用PDCCH發送。經由為PDCCH定義新的DCI格式,資料可以直接在PDCCH中發送。新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D(DCI-D)直接包含資料,而沒有任何控制資訊。在當前的LTE規格書中,DCI尺寸大概為30~50比特。對於新的DCI格式,DCI尺寸可以更大,例如,8位元組=64比特。新的DCI將在PDCCH上傳送,以及UE可以配置為新的傳輸模式,例如,TM-D。
第11圖的頂部示意圖1110顯示在正常PDSCH下的DSCH的資料傳輸。第11圖的底部示意圖1120顯示在PDCCH下的DSCH的資料傳輸,其中,UE配置為新的傳輸模式TM-D。在新的傳輸模式下,UE被指定用於監測,例如,DCI-1A與DCI-D。對DCI-D的PDCCH監測行為與傳統行為相同。UE將在DL的預定搜索空間(search space)上執行盲解碼。若DCI-D被成功解碼,則UE可以直接將有關的有效負載傳遞至MAC層以用於進一步處理。一旦成功解碼DCI-D,則UE將在UL中向BS發送HARQ ACK,或者BS將在後續的PDCCH時機中保持發送DCI-D。根據不同的設計考量,PDCCH上的DSCH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具有HARQ重傳。在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應用在與PDCCH無關的操作中的HARQ重傳機制。在此HARQ重傳機制下,若UE無法成功解碼DCI-D,UE將不會向BS發送任何NACK,以及BS將在後續的PDCCH時機上保持發送DCI-D,直至接收到來自UE的ACK。
第12圖為使用新的DCI格式的PDCCH中的資料傳輸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在第12圖的實施例中,在PDCCH中引入了新的DCI格式DCI-D。DCI-D具有固定的尺寸(例如,64比特)。對於小區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C-RNTI),DCI-D 1210包含有效負載尺寸指示、有效負載、UL ACK、填空(padding)及循環冗餘檢測碼(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對於隨機存取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RA-RNTI),DCI-D 1220包含隨機存取回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 RAR)、填空及CRC。一些資訊可以被另外的遮罩(mask)所替代。這類似於對LTE PBCH上的MIB的CRC的處理,其中,對於不同的天線端口號碼,LTE PBCH上的MIB的CRC被另外遮罩。對於P-RNTI,DCI-D 1230包含UE-ID、填空及CRC。CRC區域可以是24比特,且在CRC的最後16比特中,可以遮罩RNTI區域。
第13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哦UE視角的PDCCH的資料傳輸的方法流程圖。在步驟1301中,UE(例如,NB-IoT/NR裝置)配置一傳輸模式,該傳輸模式與在蜂窩網路中的PDCCH上的直接資料傳輸有關。在步驟1302中,UE在預定的搜索空間上監測候選PDCCH。在步驟1303中,UE從候選PDCCH上解碼DCI。被解碼的DCI具有與傳輸模式有關的具體格式。在步驟1304中,若被解碼的DCI指示在PDCCH上的直接資料傳輸,則UE對包含於被解碼的DCI中的直接資料傳輸進行解碼。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行動通信網路 101‧‧‧eNB 102~105、211‧‧‧UE 110‧‧‧與PDCCH無關的操作 201‧‧‧BS 202、212‧‧‧記憶體 203、213‧‧‧處理器 204‧‧‧編碼器 205‧‧‧映射電路 206、216‧‧‧收發器 207、217‧‧‧天線 208、218‧‧‧控制電路 209、219‧‧‧程式代碼及資料 214‧‧‧解碼器 215‧‧‧解映射電路 310~350、811、821、831、841、851‧‧‧PDSCH 401~404、601~603、1001~1004、1301~1304‧‧‧步驟 700‧‧‧表 810、820、830、840、850、910、920、930、940、950、960‧‧‧PDCCH 911、921、931、941、951‧‧‧PUSCH 1110、1120‧‧‧示意圖 1210、1220、1230‧‧‧DCI-D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支援無控制資料傳輸的行動通信網路100的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多個實施例的BS 201與UE 211的簡化示意圖。 第3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與PDCCH無關的操作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從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與PDCCH無關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第5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PDCCH精簡操作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從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PDCCH精簡操作的方法流程圖。 第7圖為用於資料傳輸的極緊湊DCI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8圖為對資料傳輸使用極緊湊DCI的NB-IoT/NR DL行為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9圖為使用極緊湊DCI以用於資料傳輸的NB-IoT/NR UL行為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UE視角的用於資料傳輸的極緊湊DCI的方法流程圖。 第11圖為PDCCH中的資料傳輸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2圖為使用新的DCI格式的PDCCH中的資料傳輸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3圖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哦UE視角的PDCCH的資料傳輸的方法流程圖。
100‧‧‧行動通信網路
101‧‧‧eNB
102~105‧‧‧UE
110‧‧‧與PDCCH無關的操作

Claims (14)

  1. 一種無控制資料傳輸解碼方法,包括:使用用戶設備獲取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從基地台接收與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無關的資料傳輸,其中該資料傳輸在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上傳輸,並在不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該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排程資訊的情形下,基於該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對該資料傳輸進行解碼;對該資料傳輸執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以及若該用戶設備成功解碼該資料傳輸,則發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確認,其中,若該用戶設備未成功解碼該資料傳輸,則該用戶設備不發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否認。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解碼方法,其中,該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包含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多個子幀、該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的週期、傳輸區塊尺寸、及調變與編碼方式中的至少一個。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解碼方法,其中,若該用戶設備在預定時段內未發送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確認,則該用戶設備接收來自該基地台的該資料傳輸的與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無關的重傳。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解碼方法,其中,該用戶設備對該資料傳輸與該重傳執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軟結合。
  5. 一種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包含: 使用用戶設備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排程資訊;基於第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一資料傳輸;以及基於第二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二資料傳輸,其中,該排程資訊包含該第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通道的有關參數與該第二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通道的有關參數的資訊。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排程資訊包含N組接下來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其中,N大於1。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N組接下來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的有關參數共用相同的調變與編碼機制。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N個接下來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通道具有預定的時序關係。
  9. 一種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包含:使用用戶設備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基於在該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一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經由第一實體下行鏈 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接收/發送第一資料傳輸;使用該用戶設備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的子集;以及基於在該第二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的該子集、以及在該第一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剩餘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經由第二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接收/發送第二資料傳輸。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組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包括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標誌、資源分配、重複次數、調變與編碼方式、冗餘版本、新資料指示、以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確認資源偏移。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多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參數的該子集包括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標誌、新資料指示、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確認資源偏移。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新資料指示包含於正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與極緊湊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以指示新的資料傳輸或資料重傳。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用戶設備在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上執行上行鏈路傳 輸,以及其中,該用戶設備接收包含於接下來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確認或否認。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用戶設備在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上執行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其中,該用戶設備基於計時器確定確認或否認。
TW106138273A 2016-12-07 2017-11-06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TWI686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371,501 US10306615B2 (en) 2015-12-09 2016-12-07 Control-less data transmission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US15/371,501 2016-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562A TW201822562A (zh) 2018-06-16
TWI686094B true TWI686094B (zh) 2020-02-21

Family

ID=6325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8273A TWI686094B (zh) 2016-12-07 2017-11-06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6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1803B2 (en) * 2018-05-11 2021-09-14 Mediatek Inc. NR CSI measurement and CSI reporting
CN111953447B (zh) * 2019-05-15 2021-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harq-ack码本确定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8827A1 (en) * 2003-12-19 2007-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arq protocol with 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s
US20070171849A1 (en) * 2006-01-03 2007-07-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chedul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US20130223299A1 (en) * 2010-12-02 2013-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71868A1 (en) * 2012-05-14 2014-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ending harq retransmissions
US9445338B2 (en) * 2013-04-04 2016-09-13 Intel IP Corporation Reconfiguration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collision avoid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8827A1 (en) * 2003-12-19 2007-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arq protocol with 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s
US20070171849A1 (en) * 2006-01-03 2007-07-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chedul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US20130223299A1 (en) * 2010-12-02 2013-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71868A1 (en) * 2012-05-14 2014-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ending harq retransmissions
US9445338B2 (en) * 2013-04-04 2016-09-13 Intel IP Corporation Reconfiguration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collision avoid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562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6615B2 (en) Control-less data transmission for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US9979581B2 (en)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eLAA
AU201730107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8934417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25460B2 (en) Implicit component carrier determination for aperiodic channel quality reports
JP2011125028A (ja)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20080159218A1 (en) Method of efficient state transition in enhanced cell fach
WO201413668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71080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700682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19079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bundle sizes in 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the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of more than one bundle in a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attempt
EP2656678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cknowledgement of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36789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188075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006826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AU2017256288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18810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WO2018025493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TWI686094B (zh) 無控制資料傳輸方法及解碼方法
KR20180127651A (ko) 업링크 256qam을 위한 상이한 서브프레임 세트들의 핸들링
WO202007569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137458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handling for new radio
AU20112591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RQ for ran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3187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332643B2 (ja)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