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704B -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704B
TWI683704B TW106109308A TW106109308A TWI683704B TW I683704 B TWI683704 B TW I683704B TW 106109308 A TW106109308 A TW 106109308A TW 106109308 A TW106109308 A TW 106109308A TW I683704 B TWI683704 B TW I6837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gas
nozzle
passage
gas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682A (zh
Inventor
平野正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7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1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designed for spra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 B05B7/1481Spray pistol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B05B7/1486Spray pistol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for spra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dry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1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2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by flame or combus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1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160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the spraying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the use of an atomising fluid, e.g. air
    • B05B7/161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the spraying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the use of an atomising fluid, e.g. air comprising means for heating the atomising fluid before mixing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162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the spraying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the use of an atomising fluid, e.g. air comprising means for heating the atomising fluid before mixing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and heat being transferred from the atomising fluid to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162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the spraying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the use of an atomising fluid, e.g. air comprising means for heating the atomising fluid before mixing with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and heat being transferred from the atomising fluid to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at the moment of mix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4/00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 C23C24/02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by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only
    • C23C24/04Impact or kinetic deposition of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4/00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 C23C4/12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pra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Nozzles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By Spraying Or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現一種容易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之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噴嘴(1)具備:氣體入口部(2),其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3),其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開口形成部(4),其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4a);及氣體出口部(5),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Description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之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近年來,於電子設備領域中,電氣零件及電路之小型化、輕量化正在發展。伴隨於此,對微小區域之表面處理(表面改質)、及對微小區域之電極形成等要求不斷提高。 為了響應此類要求,近年來,利用熔射法之皮膜之形成方法受到關注。例如,作為熔射法之一之冷噴塗法係如下之方法,即,(1)使溫度低於皮膜材料之熔點或軟化溫度之載氣為高速流,(2)向該載氣流中放入皮膜材料,並使之加速,(3)維持固相狀態而使之以高速與基板等碰撞,從而形成皮膜。 於專利文獻1~3中揭示有使用冷噴塗法形成皮膜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40314號公報(2011年12月1日公開)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5-95886號公報(2005年4月14日公開)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120913號公報(2009年6月4日公開)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3中所揭示之冷噴塗法均使用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的噴嘴。即,專利文獻1~3之噴嘴設計為噴嘴之出口徑大於入口徑。其原因在於:隨著朝向噴嘴之出口使載氣膨脹,藉由該膨脹之載氣使皮膜材料加速。 因此,於專利文獻1~3之噴嘴中,出口徑大於入口徑,於對小於該出口徑之區域進行表面處理(表面改質)、及對該區域進行電極形成之情形時,必須另行遮蔽。若舉出一例,則目前噴嘴被標準化,但該經標準化之噴嘴之入口徑為直徑2 mm,出口徑為直徑5 mm或6 mm,長度為120 mm。因此,於對較出口徑(直徑5 mm或6 mm)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之情形時,必須進行需要時間與成本之遮蔽。 另一方面,亦想到不改變入口徑之大小,僅使出口徑變小之構成,但於該構成中,噴嘴內之載氣之膨脹受到抑制,而無法使皮膜材料充分地加速。因此,即便採用上述構成,亦會導致成膜效率降低,難以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容易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之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噴嘴係用以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者,其係如下之構成,即具備: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其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開口形成部,其連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其連續於上述開口形成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根據上述構成,於上述噴嘴中,在上述氣體入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藉此,上述載氣於上述氣體入口部中加快速度。 又,上述噴嘴具備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之上述通路擴大部。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藉此,於上述噴嘴中,上述載氣於上述通路擴大部膨脹,皮膜材料藉由該膨脹之載氣而加速。 上述噴嘴進而具備上述開口形成部、及上述氣體出口部。於上述氣體出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亦認為於上述氣體出口部中,上述載氣逆流,而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 然而,於上述開口形成部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上述載氣之一部分通過該1個或複數個開口被釋放。藉此,上述噴嘴能夠抑制上述氣體出口部中之上述載氣之逆流。其結果為,上述噴嘴能夠不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而將該皮膜材料噴射至上述基材。 並且,於上述噴嘴中,在上述氣體出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上述噴嘴能夠使氣體出口部之出口面積小於先前之噴嘴。其結果為,上述噴嘴在不使成膜效率降低之情況下容易地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噴嘴係用以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者,其係如下之構成,即具備: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其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其連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根據上述構成,於上述噴嘴中,在上述氣體入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藉此,上述載氣於上述氣體入口部中加快速度。 又,上述噴嘴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而具備上述通路擴大部。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藉此,於上述噴嘴中,上述載氣於上述通路擴大部膨脹,皮膜材料藉由該膨脹之載氣而加速。 上述噴嘴進而具備上述氣體出口部。於上述氣體出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亦認為於上述氣體出口部中,上述載氣逆流,而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 然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上述載氣之一部分通過該1個或複數個開口被釋放。藉此,上述噴嘴能夠抑制上述氣體出口部中之上述載氣之逆流。其結果為,上述噴嘴能夠不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而將該皮膜材料噴射至上述基材。 並且,於上述噴嘴中,在上述氣體出口部,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上述噴嘴能夠使氣體出口部之出口面積小於先前之噴嘴。其結果為,上述噴嘴在不使成膜效率降低之情況下容易地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本發明之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發揮容易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之效果。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對相同零件及構成要素標註相同符號。該等之名稱及功能亦相同。因此,不重複對該等之詳細說明。 [實施形態1] 首先,參照圖2,對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噴嘴1之冷噴塗裝置(皮膜形成裝置)100進行說明。 於以下之說明中,噴嘴1用於冷噴塗法。然而,噴嘴1亦可應用於其他熔射法(火焰熔射、高速火焰熔射、HVOF、FVAF、電漿熔射等)。又,冷噴塗法根據作動氣壓大致分為高壓冷噴塗與低壓冷噴塗。實施形態1之噴嘴1、及實施形態2之噴嘴10均可應用於高壓冷噴塗及低壓冷噴塗之任一種。 [關於冷噴塗] 近年來,業界利用被稱為冷噴塗法之皮膜形成法。冷噴塗法係如下之方法,即,使溫度低於皮膜材料之熔點或軟化溫度之載氣為高速流,向該載氣流中放入皮膜材料,並使之加速,維持固相狀態而使之以高速與基板等碰撞,從而形成皮膜。 關於冷噴塗法之成膜原理,理解如下。 為了使皮膜材料附著、堆積於基板而成膜,需要某臨界值以上之碰撞速度,將其稱為臨界速度。若皮膜材料以低於臨界速度之速度與基板碰撞,則基板發生磨耗,於基板僅出現較小之凹坑狀之凹陷。臨界速度會根據皮膜材料之材質、大小、形狀、溫度、氧含量、基板之材質等發生變化。 若皮膜材料以臨界速度以上之速度碰撞於基板,則於皮膜材料與基板(或者已經成形之皮膜)之界面附近產生因較大之剪切而導致之塑性變形。伴隨該塑性變形、及因碰撞所導致之固體內之較強之衝擊波的產生,界面附近之溫度亦上升,於該過程中,在皮膜材料與基板、及皮膜材料與皮膜(已經附著之皮膜材料)之間發生固相接合。 作為皮膜材料,可例示以下之材料,但並不限定於該等材料。 1.純金屬 銅(Cu)、鋁(Al)、鈦(Ti)、銀(Ag)、鎳(Ni)、鋅(Zn)、錫(Sn)、鉬(Mo)、鐵(Fe)、鉭(Ta)、鈮(Nb)、矽(Si)、鉻(Cr) 2.低合金鋼 Ancorsteel 100 3.鎳鉻合金 50Ni-50Cr、60Ni-40Cr、80Ni-20Cr 4.鎳基超合金 Alloy625、Alloy718、Hastelloy C、In738LC 5.不鏽鋼 SUS304/304L、SUS316/316L、SUS420、SUS440 6.鋅合金:Zn-20Al 7.鋁合金:A1100、A6061 8.銅合金:C95800(Ni-AL Bronze)、60Cu-40Zn 9.MCrAlY:NiCrAlY、CoNiCrAlY 10.其他:非晶質(準結晶)金屬、複合材料、瓷金、陶瓷 (冷噴塗裝置100) 圖2係冷噴塗裝置100之概略圖。如圖2所示,冷噴塗裝置100具備罐110、加熱器120、噴嘴1、進料器140、基材固持器150、及控制裝置(未圖示)。 罐110儲存載氣。載氣自罐110被供給至加熱器120。作為載氣之一例,可列舉:氮氣、氦氣、空氣、或該等之混合氣體。載氣之壓力係以於罐110之出口處例如成為70 PSI以上且150 PSI以下(約0.48 Mpa以上且約1.03 Mpa以下)之方式進行調整。但是,罐110之出口處之載氣之壓力並不限於上述範圍,可根據皮膜材料之材質、大小、基板之材質等適當進行調整。 加熱器120對自罐110供給之載氣進行加熱。更具體而言,載氣被加熱於低於自進料器140供給至噴嘴1之皮膜材料之熔點之溫度。例如,載氣當於加熱器120之出口處接受測定時,係於50℃以上且500℃以下之範圍內被加熱。但是,載氣之加熱溫度並不限於上述範圍,可根據皮膜材料之材質、大小、基板之材質等適當進行調整。 載氣於藉由加熱器120加熱之後,被供給至噴嘴1。 噴嘴1係將藉由加熱器120加熱後之載氣以300 m/s以上且1200 m/s以下之範圍加速,並朝向基材20噴射。再者,載氣之速度並不限於上述範圍,可根據皮膜材料之材質、大小、基板之材質等適當進行調整。又,噴嘴1亦可由實施形態2中說明之噴嘴10代替。 進料器140向利用噴嘴1加速之載氣之流動中供給皮膜材料。自進料器140供給之皮膜材料之粒徑為1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等大小。自進料器140供給之皮膜材料自噴嘴1與載氣一起向基材20噴射。 基材固持器150將基材20固定。對固定於基材固持器150之基材20自噴嘴1噴射載氣及皮膜材料。基材20之表面與噴嘴1之前端之距離例如係於1 mm以上且30 mm以下之範圍內進行調整。若基材20之表面與噴嘴1之前端之距離較1 mm近,則成膜速度降低。其原因在於,自噴嘴1噴出之載氣逆流至噴嘴1內。此時,亦存在因載氣逆流時產生之壓力而導致與噴嘴1連接之構件(軟管等)脫落之情況。另一方面,若基材20之表面與噴嘴1之前端之距離較30 mm遠,則成膜效率降低。其原因在於,自噴嘴1噴出之載氣及成膜材料難以到達基材20。 但是,基材20之表面與噴嘴1之距離不限於上述範圍,可根據皮膜材料之材質、大小、基板之材質等適當進行調整。 控制裝置基於預先記憶之資訊、及/或系統操作員之輸入而控制冷噴塗裝置100。具體而言,控制裝置控制自罐110向加熱器120供給之載氣之壓力、利用加熱器120加熱之載氣之溫度、自進料器140供給之皮膜材料之種類及量、基材20之表面與噴嘴1之距離等。 (噴嘴1) 其次,利用圖1等,對噴嘴1進行說明。圖1係噴嘴1之剖視圖。 噴嘴1用於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20而於基材20上形成皮膜。噴嘴1具備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3、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 再者,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3、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亦可一體形成。或者亦可為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3、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分別作為獨立個體而形成,經由螺合或螺釘等可相互裝卸而設置(於圖中,省略與螺固等相關之詳細內容)。又,氣體入口部2、及通路擴大部3可直接使用市售之標準噴嘴。又,噴嘴1可具備自進料器140供給皮膜材料之供給口等構成,但於圖中省略其詳細內容。 噴嘴1中之載氣之流動方向係以圖1中之箭頭表示(自圖式之右側朝向左側之方向)。載氣係於藉由加熱器120加熱之後,被供給至噴嘴1之氣體入口部2。 於氣體入口部2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藉此,載氣於氣體入口部2中加快速度。 連續於氣體入口部2而設置通路擴大部3。於通路擴大部3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藉此,於噴嘴1中,載氣於通路擴大部3膨脹,皮膜材料藉由該載氣之膨脹而加速。 連續於通路擴大部3而設置開口形成部4。於開口形成部4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為固定。再者,於開口形成部4中,載氣之通過路徑為固定、擴大、或縮小均可,但更佳為固定、擴大。 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將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開口4a。開口4a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附近。再者,所謂「末端部附近」係指末端部之旁邊、附近。 (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之開口之變化) 於圖1中,在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1個開口4a。然而,於開口形成部4亦可形成有複數個開口。又,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之開口之位置、個數可有各種變化。 利用圖3、圖4,對其一例進行說明。圖3係表示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形成有開口4a之狀態的圖。圖4係表示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複數個開口之狀態之圖。 於圖3中,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形成有開口4a。所謂「末端部」係指開口形成部4之端部。於圖3之例中,開口4a形成於與開口形成部4之端部重疊之位置。 於圖4中,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開口4a、及開口4b。即,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複數個開口。又,於圖4中,開口4a、及開口4b於載氣之流動方向上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之大致中間。然而,開口4a、及開口4b亦可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進而亦可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3個以上之開口。又,開口4a、及開口4b無須形成於相互對向之位置,亦可形成於相互接近之位置。 又,開口4a及開口4b於圖1等中為圓形狀。然而,開口4a及開口4b亦可形成為矩形、橢圓、菱形、梯形等各種形狀。又,開口4a及開口4b亦可不設置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而設置於通路擴大部3側。 如此,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之開口可有各種變化。該情況對於下述開口6a亦相同。 連續於開口形成部4而設置氣體出口部5。於氣體出口部5,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利用圖5,對氣體出口部5之詳細內容進行說明。圖5係用以說明氣體出口部5之詳細內容之圖。 氣體出口部5具備外側筒部5a及通過路徑規定部5b。通過路徑規定部5b收容於外側筒部5a之內部,且規定載氣之通過路徑。 外側筒部5a可由與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3、及/或開口形成部4相同之材質形成。 於氣體出口部5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其係由於在通過路徑規定部5b中,載氣之通過路徑以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變為窄幅之方式形成。換言之,通過路徑規定部5b係藉由其形狀而規定載氣之通過路徑。 通過路徑規定部5b可由與外側筒部5a相同之材質形成,亦可由與外側筒部5a不同之材質形成。但是,通過路徑規定部5b較佳為由樹脂形成。更佳為,通過路徑規定部5b由樹脂中之耐磨耗性優異之樹脂、例如聚四氟乙烯(鐵氟龍(註冊商標))等氟系樹脂、或超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等形成。其原因如下。 於熔射法(冷噴塗法等)中,載氣及皮膜材料以高速於噴嘴內流動。通過路徑規定部5b形成為錐形,因此皮膜材料以高速與通過路徑規定部5b之面F碰撞。因此,於通過路徑規定部5b之面F容易產生磨耗。因此,藉由以耐磨耗性優異之樹脂形成通過路徑規定部5b,能夠延長通過路徑規定部5b之使用年限。又,通過路徑規定部5b收容於外側筒部5a之內部。根據該構成,能夠將通過路徑規定部5b自外側筒部5a取出。因此,藉由預先準備錐角不同之各種類型之通過路徑規定部5b,能夠以各種水準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 於圖5之構成中,氣體出口部5能夠相對於開口形成部4裝卸地設置。藉此,可視需要,僅對通過路徑規定部5b進行洗淨、更換、或維修。 再者,圖5之構成係氣體出口部5之一例。因此,作為另一例,氣體出口部5亦可與開口形成部4一體設置。又,外側筒部5a及通過路徑規定部5b亦可相互一體形成。 (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中之載氣之流動) 其次,利用圖6,對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中之載氣之流動進行說明。圖6係用以說明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中之載氣之流動之圖。再者,於圖6之例中,於開口形成部4,在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形成有開口4a及開口4b。又,於圖6中,載氣及皮膜材料係自圖式上側朝向下側而流動。 如圖6所示,通過路徑規定部5b形成為錐形,因此於氣體出口部5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乍見之下,亦會認為(1)自氣體入口部2側流過來之載氣之流動被通過路徑規定部5b之錐形的斜面F遮擋,(2)該載氣之一部分向氣體入口部2側逆流,(3)噴嘴1內之皮膜材料之加速受到阻礙。 然而,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開口4a及開口4b。因此,載氣之一部分通過開口4a及開口4b被釋放至噴嘴1之外部。藉此,於噴嘴1中,噴嘴1內之載氣之逆流得到減輕,皮膜材料在加速不被阻礙的情況下被噴射至基材20。 此處,於噴嘴1中,在氣體出口部5,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噴嘴1相較於先前之噴嘴,氣體出口部5之出口面積更狹窄。因此,噴嘴1相較於較先前之噴嘴,可更容易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 於開口形成部4中形成開口4a及開口4b之位置無須為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然而,較佳為開口4a及開口4b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原因在於:當載氣之一部分通過開口4a及開口4b被釋放至噴嘴1之外部時,以開口4a及開口4b形成於靠近氣體出口部5之位置之情形時之於噴嘴1內減輕載氣之逆流之效果更高。 [實施形態2] 其次,利用圖7,對另一實施形態之噴嘴10進行說明。圖7係另一實施形態之噴嘴10之剖視圖。再者,對已經說明之內容省略其說明。 噴嘴10自載氣流動之方向依序具備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6、及氣體出口部5。噴嘴10不具備相當於噴嘴1之開口形成部4之構件。於噴嘴10中,於通路擴大部6形成有開口6a。 開口6a形成於通路擴大部6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附近。所謂「末端部」係指通路擴大部6之端部。所謂「末端部附近」係指末端部之旁邊、附近。開口6a亦可形成於通路擴大部6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其位置並不限於特定之位置。但是,較佳為開口6a形成於通路擴大部6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其原因在於:於噴嘴1內減輕載氣之逆流之效果較高。 於通路擴大部6亦可形成有複數個開口。形成於通路擴大部6之開口之位置、個數、形狀可有各種變化。該情況與上述開口4a、及開口4b相同。 作為氣體入口部2、及通路擴大部6,亦可直接使用市售之標準噴嘴。但是,於該情形時,需要實施於通路擴大部6形成開口6a之處理。 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6、及氣體出口部5亦可一體形成。或者亦可為氣體入口部2、通路擴大部6、及氣體出口部5分別作為獨立個體而形成,經由螺合或螺釘等可相互裝卸而設置(於圖中,省略與螺固等相關之詳細內容)。又,噴嘴10可具備自進料器140供給皮膜材料之供給口等構成,但於圖中,省略其詳細內容。 [實施例] 其次,利用圖8等,對噴嘴1之實施例進行說明。圖8係噴嘴1之主要部分外觀圖。 圖8表示噴嘴1之通路擴大部3、及開口形成部4。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開口4a、及開口4b(未圖示)。通路擴大部3及開口形成部4係經由固定用螺釘7而相互固著。未圖示之氣體出口部5設置於開口形成部4之內部,於圖8中未顯現。 利用圖9~圖11,對噴嘴1之詳細內容進一步說明。 圖9係通路擴大部3之剖視圖及仰視圖。如圖示般,通路擴大部3之載氣流動之方向之長度為120 mm。通路擴大部3為圓形筒狀,外徑為直徑6 mm,載氣出口側之內徑為直徑4 mm。於通路擴大部3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再者,載氣係自圖中之上側向下側流動。該情況對於圖10、圖11亦相同。 圖10係氣體出口部5之剖視圖及俯視圖。如圖示般,氣體出口部5之載氣流動之方向之長度為8 mm。氣體出口部5為圓形筒狀,外徑為直徑6 mm,載氣入口側之直徑為4 mm,載氣出口側之內徑為直徑2 mm。於氣體出口部5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圖11係開口形成部4之剖視圖及俯視圖。如圖示般,開口形成部4為圓形筒狀,載氣流動之方向之長度為23 mm。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圓形狀之開口4a及開口4b(未圖示)。開口4a(開口4b)於載氣之流動方向上,位於開口形成部4之中心。開口4a(開口4b)之直徑為5 mm。 又,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圓形狀之開口8a及開口8b(未圖示)。於開口8a及開口8b嵌入將通路擴大部3與開口形成部4固著之固定用螺釘7。開口8a及開口8b係將中心定位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距載氣入口側之端部5 mm之位置。 如圖11之俯視圖所記載,開口形成部4為圓形筒狀,外徑為直徑10.1 mm,載氣入口側之直徑為6.1 mm,載氣出口側之內徑為直徑3 mm。於開口形成部4中,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為固定。 於本實施例中,氣體出口部5收容於開口形成部4之內部。於圖11中,標影線之位置相當於收容氣體出口部5之區域。即,於將氣體出口部5收容於開口形成部4之內部之狀態下,開口4a及開口4b位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設計為於載氣之流動方向上,氣體出口部5之出口位於較開口形成部4之出口更靠通路擴大部3側。然而,該設計係用於將氣體出口部5收容於開口形成部4之內部,不對使用噴嘴1之皮膜材料之成膜造成任何影響。 [成膜之比較] 其次,利用圖12、圖13,對使用本實施例之噴嘴1時之成膜之情況、與使用先前之噴嘴時之成膜之情況進行比較。圖12係表示使用本實施例之噴嘴1時之成膜之情況的圖。圖13係表示使用先前之噴嘴時之成膜之情況的圖。 再者,所謂先前之噴嘴係指僅由氣體入口部2、及通路擴大部3形成之噴嘴。噴嘴1中之氣體出口部5之氣體出口側之內徑為直徑2 mm,先前之噴嘴中之通路擴大部3之氣體出口側的內徑為直徑5 mm。 成膜條件如下。 (1)基材20:Al1050(厚度:0.5 mm) (2)使用粉末:Ni及Sn之混合粉末(Ni:粒徑8 μm、Sn:粒徑38 μm、混合比率為Ni:Sn=90:10) (3)氣體設定壓力:於罐110之出口處為140 PSI(0.96 MPa) (4)氣體設定溫度:於加熱器120之出口處為200℃ (5)噴嘴與基材20之距離 (a)原有噴嘴:自噴嘴前端部至基材20之距離為18 mm (b)噴嘴1:自噴嘴前端部至基材20之距離為5 mm (6)皮膜材料之噴射時間:關於皮膜材料之噴霧時間,圖12、圖13均相同。 圖12之上側之照片係表示氣體出口部5之內部之情況的照片。「2 mm」係表示氣體出口部5中之載氣出口部側之內徑。載氣出口部分原本係以圓形拍攝,但由於使拍攝用透鏡進行掃描,故而拍攝成矩形狀。該情況對於圖13之上側之照片亦相同。 由圖12及圖13之下側之照片可知,於使用本實施例之噴嘴1(圖12)之皮膜材料(Ni及Sn之混合粉末)之成膜中,基材20上之皮膜材料之厚度約為150 μm。另一方面,於使用先前之噴嘴(圖13)之皮膜材料(Ni及Sn之混合粉末)之成膜中,基材20上之皮膜材料之厚度約為50 μm。該厚度為使用噴嘴1進行成膜時之約1/3左右。 由此可知,若以相同之厚度進行成膜,則本實施例之噴嘴1相較於先前之噴嘴,能夠大幅減輕使用之皮膜材料。再者,於本實施例之噴嘴1中,經由開口4a及開口4b洩漏至噴嘴1之外部之皮膜材料的量為無須考慮對成膜之影響之程度的量。 如此,本實施例之噴嘴1相較於先前之噴嘴,能夠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並且能夠減輕皮膜材料之使用量。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氣體出口部5之氣體出口側之內徑之直徑為2 mm。然而,氣體出口部5之氣體出口側之內徑之直徑不限於2 mm,可少於2 mm,亦可大於2 mm。 [實施形態1、2之效果] 本發明之態樣1之噴嘴1構成為具備:氣體入口部2,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3,其連續於氣體入口部2,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開口形成部4,其連續於通路擴大部3,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5,其連續於開口形成部4,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根據上述構成,於噴嘴1中,在氣體入口部2,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藉此,上述載氣於氣體入口部2中加快速度。 又,噴嘴1具備連續於氣體入口部2之通路擴大部3。於通路擴大部3,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藉此,於噴嘴1中,上述載氣於通路擴大部3膨脹,皮膜材料藉由該載氣之膨脹而加速。 噴嘴1進而具備開口形成部4、及氣體出口部5。於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亦認為於氣體出口部5中,上述載氣逆流,而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 然而,於開口形成部4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上述載氣之一部分通過該1個或複數個開口被釋放。藉此,噴嘴1能夠抑制氣體出口部5中之上述載氣之逆流。其結果為,噴嘴1能夠在不阻礙皮膜材料之加速之情況下將上述皮膜材料噴射至上述基材20。 並且,於噴嘴1中,在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噴嘴1相較於先前之噴嘴1,能夠使氣體出口部5之出口面積變小。其結果為,噴嘴1在不使成膜效率降低之情況下容易地對狹小之區域進行成膜。 又,根據上述構成,對於低壓冷噴塗,亦可應用本發明之態樣1之噴嘴1。 於本發明之態樣2之噴嘴1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1中,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形成於開口形成部4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 根據上述構成,噴嘴1能夠更有效率地抑制上述載氣之逆流。因此,噴嘴1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與先前之噴嘴相比,能夠一面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一面更有效率地進行成膜。 於本發明之態樣3之噴嘴1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1或2中,氣體出口部5及開口形成部4係一體形成,且能夠相對於通路擴大部3裝卸。 於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因各種因素(例如皮膜材料、及載氣之速度、溫度等),可能產生以下等問題:(1)於氣體出口部5塞滿該皮膜材料;(2)氣體出口部5因磨耗而劣化。 關於該點,根據上述構成,於噴嘴1中,氣體出口部5及開口形成部4能夠相對於通路擴大部3裝卸。藉此,於噴嘴1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可將氣體出口部5及開口形成部4自通路擴大部3拆卸,特別對氣體出口部5進行洗淨、更換、或維修。即,於噴嘴1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無須將氣體出口部5替換成新品。因此,噴嘴1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能夠將運轉費用抑制得較低。 於本發明之態樣4之噴嘴1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1或2中,氣體出口部5能夠相對於開口形成部4裝卸。 根據上述構成,於噴嘴1中,氣體出口部5能夠相對於開口形成部4裝卸。藉此,於噴嘴1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可將氣體出口部5自開口形成部4拆卸,對氣體出口部5進行洗淨、更換、或維修。即,於噴嘴1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無須將氣體出口部5替換成新品。因此,噴嘴1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能夠將運轉費用抑制得較低。 本發明之態樣5之噴嘴10係用以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20而於基材20上形成皮膜者,且為如下構成,即具備:氣體入口部2,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6,其連續於氣體入口部2,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5,其連續於通路擴大部6,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根據上述構成,於噴嘴10中,在氣體入口部2,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藉此,上述載氣於氣體入口部2中加快速度。 又,噴嘴10連續於氣體入口部2而具備通路擴大部6。於通路擴大部6,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藉此,於噴嘴10中,上述載氣於通路擴大部6膨脹,皮膜材料藉由該載氣之膨脹而加速。 噴嘴10進而具備氣體出口部5。於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亦認為於氣體出口部5中,上述載氣逆流,而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 然而,於通路擴大部6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上述載氣之一部分通過該1個或複數個開口被釋放。藉此,噴嘴10能夠抑制氣體出口部5中之上述載氣之逆流。其結果為,噴嘴10能夠在不阻礙上述皮膜材料之加速之情況下將上述皮膜材料噴射至上述基材20。 並且,於噴嘴10中,在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因此,噴嘴10相較於先前之噴嘴,能夠使氣體出口部5之出口面積變小。其結果為,噴嘴10能夠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 又,根據上述構成,對於低壓冷噴塗,亦可應用本發明之態樣5之噴嘴10。 於本發明之態樣6之噴嘴10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5中,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形成於通路擴大部6中之氣體出口部5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 根據上述構成,噴嘴10能夠更有效率地抑制上述載氣之逆流。其結果為,噴嘴10藉由具備上述構成,與先前之噴嘴相比,能夠一面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一面更有效率地進行成膜。 於本發明之態樣7之噴嘴10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之態樣5或6中,氣體出口部5能夠相對於通路擴大部6裝卸。 於氣體出口部5,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窄。因此,因各種因素(例如皮膜材料、及載氣之速度、溫度等),可能產生以下等問題:(1)於氣體出口部5塞滿該皮膜材料;(2)氣體出口部5因磨耗而劣化。 關於該點,於噴嘴10中,氣體出口部5能夠相對於通路擴大部6裝卸。藉此,於噴嘴10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可將氣體出口部5自通路擴大部6拆卸,對氣體出口部5進行洗淨、更換、或維修。即,於噴嘴10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無須將氣體出口部5替換成新品。因此,噴嘴10與氣體出口部5無法相對於通路擴大部6裝卸之情形相比,能夠將運轉費用抑制得較低。 於本發明之態樣8之噴嘴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4或7中,氣體出口部5具備外側筒部5a、及收容於外側筒部5a之內部且規定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之通過路徑規定部5b,且通過路徑規定部5b能夠相對於外側筒部5a裝卸。 根據上述構成,於上述噴嘴中,通過路徑規定部5b能夠相對於外側筒部5a裝卸。因此,於尤其是在通過路徑規定部5b中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只要將外側筒部5a自通過路徑規定部5b拆卸,並對通過路徑規定部5b進行洗淨、更換、或維修,其後將通過路徑規定部5b收容於外側筒部5a即可。即,於上述噴嘴中,在發生上述(1)、(2)等問題之情形時,無須將通過路徑規定部5b替換成新品。又,若判斷為必須替換之情形時,則只要將通過路徑規定部5b替換為新品即可,無須將氣體出口部5本身替換為新品。 因此,上述噴嘴與通過路徑規定部5b無法相對於外側筒部5a裝卸之情形相比,能夠將運轉費用抑制得較低。 於本發明之態樣9之噴嘴中,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即,於上述態樣8中,通過路徑規定部5b為樹脂製。 樹脂係不易於與上述皮膜材料之間產生摩擦之原材料。因此,若通過路徑規定部5b為樹脂製,則通過路徑規定部5b之磨耗得到抑制,例如與通過路徑規定部5b為不鏽鋼之情形相比,將運轉費用抑制得較低。 本發明之態樣之冷噴塗裝置100亦可設為具備噴嘴1或噴嘴10之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冷噴塗裝置100能夠容易地對狹小之區域進行製膜。 特徵為將上述皮膜材料與上述載氣一起自上述噴嘴噴射而於上述基材上形成皮膜之皮膜之形成方法亦可設為如下方法,即,使用噴嘴1或噴嘴10,將上述皮膜材料與上述載氣一起自噴嘴1或噴嘴10噴射,而於基材20上形成皮膜。 根據上述構成,上述皮膜之形成方法發揮與使用上述噴嘴之情形時之效果相同之效果,即,與先前之噴嘴相比,可更容易對狹小之區域進行製膜。 於本發明之態樣之皮膜之形成方法中,亦可設為如下方法,即,於上述態樣11中,上述皮膜之形成方法用於熔射法。 根據上述構成,能夠於熔射法中實現成膜區域之狹小化。此處,所謂熔射法係塗佈技術之一種,即,藉由加熱使皮膜材料熔融或軟化,使該皮膜材料呈微粒子狀並加速,使之與基材表面碰撞,使壓成扁平之皮膜材料之粒子凝固、堆積,藉此形成皮膜。熔射亦存在多個種類,但根據上述構成,上述皮膜之形成方法可應用於所有熔射法。 (附註1)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噴嘴之前端構造可表現如下。 一種噴嘴之前端構造,其特徵在於:上述噴嘴係用以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者,且 上述噴嘴具備: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及通路擴大部,其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且該噴嘴之前端構造具備: 開口形成部,其連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 氣體出口部,其連續於上述開口形成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附註2) 如上所述,於冷噴塗法中,由於維持固相狀態而使金屬粉末以高速與基板等碰撞,從而形成皮膜,故而於金屬膜中殘留金屬粒子。因此,若於上述金屬膜中存在該金屬粒子,則可判斷為該金屬膜係藉由冷噴塗法而成膜。另一方面,於火焰熔射、電弧熔射、或電漿熔射等中,將金屬粉末熔化而吹送至基板,因此於金屬膜中幾乎不會殘留金屬粒子。 因此,關於某金屬膜是否為藉由冷噴塗法而成膜者,只要為業者,則能夠根據該金屬膜之剖面而辨別。 (附註3) 藉由金屬膜之構造或特性直接特定出利用冷噴塗法而成膜之金屬膜係不可能或不實際。 第一,若對照根據所使用之金屬材料之各者而其構造或其所帶來之特性不同,則不可能利用某特定之詞句規定利用冷噴塗法而成膜之金屬膜。第二,構造上或特性上明確地特定出利用冷噴塗法而成膜之金屬膜之詞句亦不存在。第三,對於利用冷噴塗法而成膜之金屬膜,基於測定進行解析,並以某些詞句進行特定亦不可能或不實際。原因在於:當多次重複困難之操作與測定,進行統計性處理,找到特定出某些特徵之指標時,需要重複明顯之多次試誤,完全不實際。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於技術方案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由不同之實施形態中分別揭示之技術手段適當組合而獲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1‧‧‧噴嘴2‧‧‧氣體入口部3‧‧‧通路擴大部4‧‧‧開口形成部4a‧‧‧開口4b‧‧‧開口5‧‧‧氣體出口部5a‧‧‧外側筒部5b‧‧‧通過路徑規定部6‧‧‧通路擴大部6a‧‧‧開口7‧‧‧固定用螺釘8a‧‧‧開口8b‧‧‧開口10‧‧‧噴嘴20‧‧‧基材100‧‧‧冷噴塗裝置110‧‧‧罐120‧‧‧加熱器140‧‧‧進料器150‧‧‧基材固持器F‧‧‧通過路徑規定部之面(斜面)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噴嘴之剖視圖。 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冷噴塗裝置之概略圖。 圖3係表示於開口形成部中之氣體出口部側之末端部形成有開口之狀態的圖。 圖4係表示於開口形成部形成有複數個開口之狀態之圖。 圖5係用以說明氣體出口部之詳細內容之圖。 圖6係用以說明開口形成部、及氣體出口部中之載氣之流動之圖。 圖7係另一實施形態之噴嘴之剖視圖。 圖8係實施例之噴嘴之主要部分外觀圖。 圖9係實施例之通路擴大部之剖視圖及仰視圖。 圖10係實施例之氣體出口部之剖視圖及俯視圖。 圖11係實施例之開口形成部之剖視圖及俯視圖。 圖12係表示使用實施例之噴嘴時之成膜之情況的圖。 圖13係表示使用先前之噴嘴時之成膜之情況的圖。
1‧‧‧噴嘴
2‧‧‧氣體入口部
3‧‧‧通路擴大部
4‧‧‧開口形成部
4a‧‧‧開口
5‧‧‧氣體出口部

Claims (14)

  1. 一種噴嘴,其特徵在於:其係應用於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之皮膜形成裝置者,且具備: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其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開口形成部,其連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其連續於上述開口形成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2. 如請求項1之噴嘴,其中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係形成於上述開口形成部中之上述氣體出口部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
  3. 如請求項1或2之噴嘴,其中上述氣體出口部及上述開口形成部係一體形成,且能夠相對於上述通路擴大部裝卸。
  4. 如請求項1或2之噴嘴,其中上述氣體出口部能夠相對於上述開口形成部裝卸。
  5. 一種噴嘴,其特徵在於:其係應用於藉由將皮膜材料與載氣一起噴射至基材而於該基材上形成皮膜之皮膜形成裝置者,且具備: 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通路擴大部,其連續於上述氣體入口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擴大,且形成有將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與外部空間連通之1個或複數個開口;及氣體出口部,其連續於上述通路擴大部,其中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沿著該載氣之流動而縮小。
  6. 如請求項5之噴嘴,其中上述1個或複數個開口係形成於上述通路擴大部中之上述氣體出口部側之末端部或末端部附近。
  7. 如請求項5或6之噴嘴,其中上述氣體出口部能夠相對於上述通路擴大部裝卸。
  8. 如請求項4之噴嘴,其中上述氣體出口部具備:外側筒部;及通過路徑規定部,其收容於上述外側筒部之內部,且規定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且上述通過路徑規定部能夠相對於上述外側筒部裝卸。
  9. 如請求項7之噴嘴,其中上述氣體出口部具備:外側筒部;及通過路徑規定部,其收容於上述外側筒部之內部,且規定上述載氣之通過路徑;且 上述通過路徑規定部能夠相對於上述外側筒部裝卸。
  10. 如請求項8之噴嘴,其中上述通過路徑規定部為樹脂製。
  11. 如請求項9之噴嘴,其中上述通過路徑規定部為樹脂製。
  12. 一種皮膜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噴嘴。
  13. 一種皮膜之形成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噴嘴,將上述皮膜材料與上述載氣一起自上述噴嘴噴射,而於上述基材上形成皮膜。
  14. 如請求項13之皮膜之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皮膜之形成方法用於熔射法。
TW106109308A 2016-03-24 2017-03-21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TWI683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0674 2016-03-24
JP2016060674A JP6426647B2 (ja) 2016-03-24 2016-03-24 スプレーノズル、皮膜形成装置、及び皮膜の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682A TW201733682A (zh) 2017-10-01
TWI683704B true TWI683704B (zh) 2020-02-01

Family

ID=5989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308A TWI683704B (zh) 2016-03-24 2017-03-21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47001A1 (zh)
EP (1) EP3434377B1 (zh)
JP (1) JP6426647B2 (zh)
CN (1) CN108698059A (zh)
TW (1) TWI683704B (zh)
WO (1) WO2017164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8504B2 (ja) * 2018-10-18 2022-07-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ールドスプレー用ノズル及びコールドスプレー装置
JP2020092125A (ja) * 2018-12-03 2020-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DE112022001708T5 (de) 2021-03-24 2024-01-11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Maskier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Filmbildung und Vorrichtung zur Filmbildung
WO2022254945A1 (ja) 2021-05-31 2022-12-08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マスク治具、成膜方法および成膜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6250A (ja) * 1997-09-19 1999-06-15 Spraying Syst Co 改良型空気圧式噴霧装置
JP2005095886A (ja) * 2003-09-02 2005-04-14 Nippon Steel Corp コールドスプレー用ノズル並びにコールドスプレー被膜及び製造方法
WO2006057284A1 (ja) * 2004-11-24 2006-06-01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溶射ノズ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溶射装置
JP2009120913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yohashi Univ Of Technology 成膜用ノズルおよび成膜方法ならびに成膜部材
US20110104369A1 (en) * 2008-07-24 2011-05-05 Ok Ryul Ki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powder coating
TW201138979A (en) * 2010-02-03 2011-11-16 Dyflex Corp Spray gun, spray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pray coating
JP2011240314A (ja) * 2010-05-21 2011-12-01 Kobe Steel Ltd コールドスプレ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6497B (de) * 1954-07-30 1958-08-14 Cie Parisienne D Outil A Air C Spritzduese fuer Moertel od. dgl.
US4033267A (en) * 1976-10-01 1977-07-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Flueric cartridge initiator
US4546902A (en) * 1981-11-02 1985-10-15 Anderson James Y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rate of fluent material
DE19805402C2 (de) * 1998-02-11 2002-09-19 Deutsch Zentr Luft & Raumfahrt Verfahren zum stoffschlüssigen Verbinden von Bauteilen mittels einer aus Verbindungsmaterial gebildeten Naht
US20060275554A1 (en) * 2004-08-23 2006-12-07 Zhibo Zhao High performance kinetic spray nozzle
JP2007084924A (ja) * 2005-08-24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成膜装置および噴出ノズル
EP1757370B8 (en) * 2005-08-24 2012-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lm forming apparatus and jetting nozzle
BE1017673A3 (fr) * 2007-07-05 2009-03-03 Fib Services Internat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projection de matiere pulverulente dans un gaz porteur.
US8192799B2 (en) * 2008-12-03 2012-06-05 Asb Industries, Inc. Spray nozzle assembly for gas dynamic cold spray and method of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coating
WO2012115533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Plasma tor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6250A (ja) * 1997-09-19 1999-06-15 Spraying Syst Co 改良型空気圧式噴霧装置
JP2005095886A (ja) * 2003-09-02 2005-04-14 Nippon Steel Corp コールドスプレー用ノズル並びにコールドスプレー被膜及び製造方法
WO2006057284A1 (ja) * 2004-11-24 2006-06-01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溶射ノズ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溶射装置
JP2009120913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yohashi Univ Of Technology 成膜用ノズルおよび成膜方法ならびに成膜部材
US20110104369A1 (en) * 2008-07-24 2011-05-05 Ok Ryul Ki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powder coating
TW201138979A (en) * 2010-02-03 2011-11-16 Dyflex Corp Spray gun, spray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pray coating
JP2011240314A (ja) * 2010-05-21 2011-12-01 Kobe Steel Ltd コールドスプレ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4377A4 (en) 2019-11-20
TW201733682A (zh) 2017-10-01
WO2017164136A1 (ja) 2017-09-28
EP3434377B1 (en) 2021-10-27
CN108698059A (zh) 2018-10-23
EP3434377A1 (en) 2019-01-30
JP2017170369A (ja) 2017-09-28
JP6426647B2 (ja) 2018-11-21
US20190047001A1 (en)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704B (zh) 噴嘴、皮膜形成裝置以及皮膜之形成方法
AU2018297846B2 (en) Cold spray gun and cold spray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10493565B2 (en) T-di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072007A (ja) 3次元印刷プロセス、スワール装置、及び熱管理プロセス
US791388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olten materials
US2008009304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 Products
JP6716496B2 (ja) スプレーノズル、皮膜形成装置、及び皮膜の形成方法
US20220118523A1 (en) Optical head for powder spray 3d printing
CN115772642A (zh) 等离子体喷镀装置
JP6199097B2 (ja) Tダイの製造方法
US5595765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xisymmetric gas flow plenums into non-axisymmetric gas flow plenums
CN220259553U (zh) 打印喷嘴
Kulu et al. Hardfacings for extreme wear applications
EP2108476B1 (en) Method to coat a metallic substrate with low alloy steel layer
Watson et al. Heavy metals processing near-net-forming summary progres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