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1375B - 可折式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1375B
TWI681375B TW104118675A TW104118675A TWI681375B TW I681375 B TWI681375 B TW I681375B TW 104118675 A TW104118675 A TW 104118675A TW 104118675 A TW104118675 A TW 104118675A TW I681375 B TWI681375 B TW I6813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foldable devic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8542A (zh
Inventor
朴鎭亨
徐昊成
高柳俊和
裴有東
開發渉
趙時衍
金大明
許宰榮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8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8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3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2Pen holder integrated in the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折式裝置包含:可撓性顯示器,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安置於第一及第二部分之間的第三部分;第一本體,其支撐第一部分;以及第二本體,其可摺疊地連接至第一部分且支撐第二部分。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經組態以安置於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中。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處於摺疊位置時,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形成接納空間。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處於摺疊位置時,第三部分形成彎曲部分,且彎曲部分安置於接納空間內。第一本體經組態以支撐第一部分以使得第一部分可在可撓性顯示器的縱向方向上移動。

Description

可折式裝置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中於2014年6月27日申請的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2/018,112號以及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於2014年8月7日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4-0101795號及於2015年5月26日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5-0073094號的權益,所述申請案的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是可折式裝置,且特別是關於包含可撓性顯示器的可折式裝置。
諸如通信終端機、遊戲機、多媒體裝置、攜帶型電腦或攝影設備之攜帶型可折式裝置(下文中被稱作行動裝置)包含顯示影像資訊的顯示裝置及諸如小鍵盤之輸入單元。多個行動裝置包含可摺疊成較小尺寸以便改良便攜性的可折式結構。在此等行動裝置中,兩個本體使用可折式結構彼此連接。因為習知顯示器不可摺疊,所以習知顯示器可安置於兩個本體中的其中一者上。 因此,難以將大顯示裝置應用於包含可折式結構的行動裝置。
隨著可撓性顯示器的發展,已試圖將可撓性顯示裝置應用於包含可折式結構的行動裝置。在此狀況下,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可安置於兩個本體之上,與可折式結構交叉,所以可提供較大螢幕。然而,儘管可撓性顯示裝置可以彎曲,但若可撓性顯示裝置彎曲得很厲害,則可撓性顯示裝置自身可能損壞。因此,在可撓性顯示裝置摺疊時,具有預定曲率的彎曲部分形成於可撓性顯示裝置的中心。因此,在可撓性顯示裝置長期摺疊且接著展開時,彎曲部分可能不能夠伸平。
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可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減小施加於可撓性顯示器的壓縮力及張力的可折式裝置。
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可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減小可撓性顯示器與第一及第二本體之間的空間的可折式裝置。
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可使得可撓性顯示器的彎曲部分能夠將自然彎曲形狀維持於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的預定展開角度的可折式裝置。
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可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覆蓋在可撓性顯示裝置與第一及第二本體之間形成的間隙的可折式裝置。
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可維持於預定展開角度的可折式裝置。
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可折式裝置包含:可撓性 顯示器,其包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安置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第三部分;第一本體,其經組態以支撐第一部分;以及第二本體,其可摺疊地連接至第一部分且經組態以支撐第二部分。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可經組態以安置於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中。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安置於摺疊位置中時,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可形成接納空間。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安置於摺疊位置中時,第三部分可形成可撓性顯示器的彎曲部分,且彎曲部分可安置於接納空間內。第一本體可經組態以支撐第一部分以使得第一部分可在可撓性顯示器的縱向方向上移動。
第二部分可固定至第二本體。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控制可折式裝置的操作的控制器;以及連接可撓性顯示器與控制器的信號線。控制器可安置於第二本體內。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控制器及可撓性顯示器的電池。電池可安置於第一本體內。
第一本體可包含:固定框架;可移動框架,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動框架;設置於可移動框架上的第一軌條;以及設置於固定框架上的第二軌條,所述第二軌條耦接至第一軌條且經組態以支撐可移動框架以使得可移動框架可相對於固定框架移動。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安置於固定框架與可移動框架之間且經組態以減小可移動框架與固定框架之間的摩擦的減摩部件。
減摩部件可包含薄膜且附接至固定框架。
第一本體可進一步包含由緊固部件固定至固定框架的底蓋。固定框架可包含固定部件所穿過的開口。底蓋及固定框架可形成用於電路的接納空間。減摩部件可覆蓋開口。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耦接至固定框架且形成第二軌條的軌條部件。
緊固部件可將軌條部件耦接至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可包含具有封閉下端部分的緊固孔,緊固部件附接至所述緊固孔。
第一本體可包含耦接至固定框架的底蓋,底蓋及固定框架可形成用於電路的接納空間,且電路包含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可撓性顯示器的電池。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安置於第二本體內且經組態以控制可折式裝置的操作的控制器。電池可經組態以經由控制器將電力供應至可撓性顯示器。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限制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的移動範圍的止擋件。
止擋件可經組態以僅在第一及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移動限制角度時允許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移動。
移動限制角度等於或大於90°。
移動限制角度等於或大於120°。
第一本體可包含:可移動框架,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動框架;以及固定框架,其經組態以支撐可移動框架以使得可移動框架可在縱向方向上移動。止擋件可經組態以在移動限制角度處接觸可移動框架。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阻力部件,其經組態以在第一 及第二本體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施加與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相對於第一本體的移動相抵抗的力。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僅在第一及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移動限制角度時允許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移動的止擋件。阻力部件可經組態以僅在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移動限制角度時施加與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的移動相抵抗的力。
隨著第一及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的減小,阻力部件可施加與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的移動相抵抗的較高力。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本體上且經組態以在第一及第二本體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覆蓋第三部分的側部的屏蔽物。
屏蔽物可包含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導引件可形成於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中,屏蔽物的第一端部可包含以可滑動方式連接至導引件的插入突起,且屏蔽物的第二端部可樞轉地連接至第一本體或第二本體中的不包含導引件的另一者。
導引件可在第一或第二本體上在縱向方向上延伸。
第一本體可經組態以圍繞第一中心軸線樞轉以便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轉變,第二本體可經組態以圍繞第二中心軸線樞軸以便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轉變,且第一中心軸線及第二中心軸線可間隔開。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沿著第一中心軸線設置的第一齒輪;以及沿著第二中心軸線設置的第二齒輪,其與第一齒輪嚙合。
第一及第二本體可經組態以維持於展開位置,及維持於展開位置與摺疊位置之間的預定展開角度。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上的對向臂,對向臂包含對向部分;以及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本體中的另一者上的彈性臂,彈性臂包含經組態以在第一及第二本體處於展開位置時接觸對向部分的第一接觸部分。
彈性臂可進一步包含相對於第一接觸部分傾斜的第二接觸部分,且第二接觸部分可經組態以在第一及第二本體處於預定展開角度時接觸對向部分,且將第一及第二本體維持於預定展開角度。
對向臂可經組態以接觸彈性臂,且在第一及第二本體自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改變時變形。
第一本體可包含固定框架,以及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一部分所固定至且經組態以支撐於固定框架上以在縱向方向上移動的可移動框架,其中可折式裝置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在第一及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限制可移動框架在縱向方向上的移動量的限制單元。
第一及第二本體可圍繞彼此間隔開的第一及第二中心軸線樞轉,且安置於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中。限制單元可包含:連接至可移動框架的第一滑件;滑輪;以及第一連接部件,其經組態以藉由在第一及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使用環繞滑輪捲繞的第一連接部件的量的改變來移動第一滑件。限制單元可進一步包含:以滑動方式連接至第一連接部件的齒條;以及可旋轉地連接至齒條的小齒輪,其中與小齒輪嚙合的第一齒條部分設置於第一 滑件上。第一連接部件可包含可撓性導線,其中限制單元進一步包含將張力施加於第一連接部件的回復彈簧。第一連接部件可具有彎曲彈性。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第一及第二接收器,其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本體上以在形成接納空間的第一位置與支撐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三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支撐單元,其經組態以將第一及第二接收器維持於第二位置直至第一及第二本體自展開位置到達接納開始位置為止,且經組態以允許第一及第二接收器在第一及第二本體展開超過接納開始位置時移動至第一位置。
第一及第二本體可圍繞彼此間隔開的第一及第二中心軸線樞轉,且可安置於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中。支撐單元可包含:旋轉凸輪,其經組態以支撐第一及第二接收器且包含對應於第二位置的第一凸輪軌道及對應於第一位置的第二凸輪軌道;滑輪;以及第二連接部件,其經組態以藉由在第一及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使用環繞滑輪捲繞的第二連接部件的量的改變來旋轉所述旋轉凸輪。支撐單元可進一步包含:第二滑件,其以滑動方式連接至第二連接部件且包含第二齒條部分;以及小齒輪,其經組態以與第二齒條部分嚙合且一起旋轉,並連接至旋轉凸輪。第二連接部件可包含可撓性導線,其中支撐單元進一步包含將張力施加於第二連接部件的回復彈簧。第二連接部件可具有彎曲彈性。
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可折式裝置包含:可撓性顯示器,其包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安置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第三部分;第一本體,其經組態以支撐第一部分;第 二本體,其可摺疊地連接至第一本體且經組態以支撐第二部分;以及屏蔽部件,其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本體上。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可經組態以處於摺疊位置及展開位置。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安置於摺疊位置中時,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形成接納空間,且在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安置於摺疊位置中時,第三部分形成可撓性顯示器的彎曲部分,且彎曲部分安置於接納空間內。屏蔽物可經組態以在第一及第二本體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覆蓋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三部分的側部。
屏蔽物可包含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導引件可形成於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中。屏蔽物的第一端部可包含以可滑動方式連接至導引件的插入突起,且屏蔽物的第二端部可樞轉地連接至第一本體或第二本體中的不包含導引件的另一者。
導引件可在第一或第二本體上在縱向方向上延伸。
額外態樣將部分在以下描述中得到闡述,並且部分將自描述中顯而易見,或者可藉由實踐所呈現的例示性實施例來獲悉。
1‧‧‧第一本體
1a‧‧‧外邊緣
1b‧‧‧部分
2‧‧‧第二本體
3‧‧‧連接單元
4‧‧‧可撓性顯示裝置
4a‧‧‧第一部分
4a-1‧‧‧邊緣
4b‧‧‧第二部分
4c‧‧‧第三部分
4d‧‧‧彎曲部分
4e‧‧‧高差
4f‧‧‧凹面或凸面形狀
4-1‧‧‧信號線
5‧‧‧罩蓋部件
7‧‧‧可移動支撐部件
8‧‧‧控制器
9‧‧‧電池
11‧‧‧第一底蓋
12‧‧‧第一框架
12a‧‧‧側壁
13‧‧‧對向邊緣
21‧‧‧第二底蓋
22‧‧‧第二框架
22a‧‧‧側壁
23‧‧‧對向邊緣
30-1‧‧‧中心軸線/第一中心軸線
30-2‧‧‧中心軸線/第二中心軸線
31‧‧‧連接托架
32-1‧‧‧第一連接孔
32-2‧‧‧第一連接孔
33-1‧‧‧第二連接孔
33-2‧‧‧第二連接孔
34-1‧‧‧鉸鏈部件
34-2‧‧‧鉸鏈部件
34a‧‧‧插入部分
34b‧‧‧梯狀部分
34c‧‧‧螺釘孔
35-1‧‧‧第一齒輪
35-2‧‧‧第二齒輪
41‧‧‧可撓性顯示器面板
42‧‧‧觸控面板
43‧‧‧透明保護面板
51‧‧‧延伸部分
52‧‧‧側壁
53‧‧‧凹部
61‧‧‧彈性臂
61-1‧‧‧第一接觸部分
61-2‧‧‧第二接觸部分
61-3‧‧‧邊界部分
61'‧‧‧第一彈性臂
61"‧‧‧彈性臂
61-1"‧‧‧第一接觸部分
61-2"‧‧‧第二接觸部分
61-3"‧‧‧邊界部分
62‧‧‧對向臂
62a‧‧‧對向部分
62-1‧‧‧第一對向部分
62-2‧‧‧第二對向部分
62-3‧‧‧邊界部分
62'‧‧‧第二彈性臂
62"‧‧‧對向臂
62-1"‧‧‧第一對向部分
62-2"‧‧‧第二對向部分
62-3"‧‧‧邊界部分
71‧‧‧可移動支撐件
72‧‧‧槽
73-1‧‧‧導引部分
73-2‧‧‧導引部分
74-1‧‧‧肋狀物
74-2‧‧‧肋狀物
81‧‧‧第一樞轉槓桿
82‧‧‧第二樞轉槓桿
83‧‧‧止動器
84‧‧‧止動器
91‧‧‧磁性部件
91a‧‧‧磁體
91b‧‧‧磁屏蔽部件
91a-1‧‧‧表面
92‧‧‧附接部件
100‧‧‧可折式裝置
121‧‧‧第一支撐件
122‧‧‧第一接收器
123‧‧‧鉸鏈
124‧‧‧遠端部分
221‧‧‧第二支撐件
222‧‧‧第二接收器
223‧‧‧鉸鏈
224‧‧‧遠端部分
225‧‧‧槽
311‧‧‧固定框架
312‧‧‧可移動框架
313‧‧‧第二軌條
314‧‧‧第一軌條
321‧‧‧固定框架
322‧‧‧可移動框架
323‧‧‧第二軌條
324‧‧‧第一軌條
331‧‧‧固定框架
331-1‧‧‧頂表面
331-2‧‧‧凹部
331-2a‧‧‧側表面
331-2b‧‧‧底表面
331-2c‧‧‧側壁
331-3‧‧‧緊固孔
331-4‧‧‧開口
331-5‧‧‧固定托架
331-5a‧‧‧「
Figure 104118675-A0305-02-0066-4
」形狀部分
331-6‧‧‧通孔
332‧‧‧可移動框架
332-1‧‧‧第一軌條
332-1a‧‧‧第一突起
332-1b‧‧‧第二突起
332-3‧‧‧端部
332-4‧‧‧限制突起
333‧‧‧軌條部件
333a‧‧‧軌條部件
333b‧‧‧軌條部件
333-1‧‧‧第一表面
333-2‧‧‧第二表面
334‧‧‧緊固部件
335‧‧‧第二軌條
336-1‧‧‧減摩部件
336-2‧‧‧減摩部件
337‧‧‧緊固部件
338‧‧‧阻力部件
350‧‧‧屏蔽部件
351‧‧‧端部
352‧‧‧端部
353‧‧‧插入突起
360‧‧‧導引槽
370‧‧‧筆接收器
371‧‧‧高度板
371a‧‧‧凸輪突起
371a-1‧‧‧下端部分
371a-2‧‧‧凸輪突起371a進入第二路徑375b
372‧‧‧鎖定臂
372a‧‧‧鎖定鉤
372b‧‧‧可撓性連接部分
373‧‧‧肘節彈簧
374‧‧‧導引壁
375‧‧‧凸輪路徑
375a‧‧‧第一路徑
375b‧‧‧第二路徑
376‧‧‧第一彈性臂
376a‧‧‧鉤
377‧‧‧第二彈性臂
400‧‧‧觸控筆
401‧‧‧鎖定凹槽
402‧‧‧頭部
510‧‧‧第一滑件
511‧‧‧第一齒條部分
512‧‧‧限制臂
520‧‧‧第一連接部件
521‧‧‧端部
522‧‧‧端部
531‧‧‧滑輪
531a‧‧‧滑輪
531b‧‧‧滑輪
532‧‧‧滑輪
532a‧‧‧滑輪
533‧‧‧滑輪
534‧‧‧滑輪
540‧‧‧齒條
550‧‧‧小齒輪
551‧‧‧小齒輪
552‧‧‧小齒輪
553‧‧‧小齒輪
560‧‧‧導引軸桿
570‧‧‧回復彈簧
610‧‧‧第二滑件
611‧‧‧第二齒條位置
620‧‧‧第二連接部件
621‧‧‧端部
622‧‧‧端部
630‧‧‧小齒輪
640‧‧‧導引軸桿
650‧‧‧旋轉凸輪
651‧‧‧旋轉中心
652‧‧‧第一凸輪軌道
653‧‧‧第二凸輪軌道
660‧‧‧回復彈簧
701‧‧‧摺疊或展開偵測器
711‧‧‧第一驅動馬達
712‧‧‧第二驅動馬達
A‧‧‧部分
C1‧‧‧移動距離
C2‧‧‧移動距離
C3‧‧‧移動距離
C4‧‧‧移動距離C1及C2之間的差
C5‧‧‧移動距離C1及C3之間的差
D1‧‧‧角度
D2‧‧‧角度
E‧‧‧展開角度
G1‧‧‧方向
G2‧‧‧方向
L‧‧‧縱向方向
L1‧‧‧線
L2‧‧‧線
P1‧‧‧方向
P2‧‧‧方向
S‧‧‧螺釘
S1‧‧‧方向
S2‧‧‧方向
W‧‧‧寬度方向
此等及/或其他態樣將自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顯而易見且更易於瞭解,以下描述是結合隨附圖式進行的。
圖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透視圖。
圖2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圖1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圖1的可折式裝置的摺疊狀態的側視圖。
圖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撓性顯示器的橫截面圖。
圖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圖6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圖5的部分「A」的詳細視圖。
圖7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6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8A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可摺疊地連接第一及第二本體的經修改連接結構的側視圖。
圖8B為說明根據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彼此未對準的第一及第二本體的側視圖。
圖9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稍微摺疊狀態展開位置的可折式裝置的透視圖。
圖1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圖5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部分摺疊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透視圖。
圖12A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摺疊狀態摺疊位置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2B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初始展開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2C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部分摺疊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2D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3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圖。
圖14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圖。
圖15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圖。
圖16A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初始展開狀態的橫截面圖。
圖16B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部分展開狀態的橫截面圖。
圖16C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摺疊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7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在支撐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的可移動支撐部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18A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支撐位置的可移動支撐部件的沿著圖17的線F-F'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8B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後退位置的可移動支撐部件的沿著圖17的線F-F'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9A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摺疊狀態摺疊位置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19B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展開狀態展開位置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20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2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0的線H-H'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2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2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磁性部件的橫截面圖。
圖24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25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透視圖。
圖26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5的線J-J'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7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5的線K-K'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28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在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三部分與可折式裝置之間的間隙的側視圖。
圖29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3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將可移動框架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的結構的橫截面圖。
圖31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將可移動框架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的結構的橫截面圖。
圖32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將可移動框架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的結構的橫截面圖。
圖3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3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預定展開角度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3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摺疊狀態的可折式裝置的側視圖。
圖36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部分橫截面圖。
圖37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透視圖。
圖38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筆接收器的橫截面圖。
圖39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解鎖狀態的筆固定單元的 橫截面圖。
圖4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鎖定狀態的筆固定單元的橫截面圖。
圖4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肘桿鎖定結構的示意圖。
圖42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部分透視圖。
圖4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解鎖狀態的筆固定器的橫截面圖。
圖4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鎖定狀態的筆固定器的橫截面圖。
圖4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後方透視圖。
圖46為圖45的部分「AA」的放大視圖。
圖47為圖45的部分「BB」的放大視圖。
圖48為用於解釋限制單元的操作的示意圖。
圖49為用於解釋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環繞滑輪捲繞的第一連接部件的量的改變的示意圖。
圖5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調整齒條與第一滑件之間的移動比率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5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非線性地移動可移動框架的結構的視圖。
圖52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根據第一及第二本體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的移動距離的曲線圖。
圖5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支撐單元的透視圖。
圖5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旋轉凸輪的側視圖。
圖55A、圖55B及圖55C為用於解釋支撐單元的操作的示意 圖。
圖56為用於解釋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其中藉由使用馬達實現限制單元及支撐單元的實例的方塊圖。
現將詳細參考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其實例說明於隨附圖式中,其中類似參考編號遍及全文表示類似元件,且元件的大小或厚度可為了清楚起見放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項目中的一或多者的任何及所有組合。當在元件清單之前時,諸如「……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達修飾元件的整個清單,且並不修飾清單的個別元件。
圖1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透視圖。圖2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圖1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3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圖1的可折式裝置100的摺疊狀態的側視圖。
參看圖1至圖3,可折式裝置100包含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及可撓性顯示裝置4,亦即,可撓性顯示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彼此連接,且經組態以在圖2的展開位置與圖3的摺疊位置之間改變。
可撓性顯示裝置4由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支撐。可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劃分成由第一本體1支撐的第一部分4a(亦即,第一區段)、由第二本體2支撐的第二部分4b(亦即,第二區段)及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第三部分4c(亦即,第 三區段)。可撓性顯示裝置4可藉由使用黏著單元(亦即,黏著劑,諸如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的膠帶或雙面膠帶)而黏著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不由第一本體1或第二本體2支撐。亦即,第三部分4c不黏著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圖3的摺疊位置時,第三部分4c形成具有預定曲率半徑的彎曲部分4d。因此,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並非彎曲得很厲害,但第三部分4c可彎曲從而形成彎曲部分4d或為扁平的,且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
可折式裝置100可為攜帶型行動裝置,諸如通信終端機、遊戲機、多媒體裝置、攜帶型電腦或攝影設備。然而,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且可折式裝置100可為任何裝置,只要所述裝置包含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的第一本體1及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的可摺疊地連接至第一本體1的第二本體2便可。
圖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橫截面圖。參看圖4,可撓性顯示裝置4可包含可顯示影像的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以及安置於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的外表面上的透明保護面板43。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可為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在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為OLED面板時,有機發射層可安置於上部基板與下部基板之間。偏光板安置於發出光的上部基板上。又,可撓性顯示裝置4可進一步包含觸控面板42作為輸入單元(亦即,輸入)。觸控面板42可安置於透明保護面板43與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之間。可撓性顯示器面板41、觸控面 板42及透明保護面板43可藉由使用(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光學透明膠(OCA)層彼此黏著。然而,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且可撓性顯示裝置4可進一步包含各種光學面板或光學薄膜。
用於根據可折式裝置100的使用執行功能的處理單元(亦即,處理器或控制器)及輸入/輸出(I/O)單元(亦即,收發器或I/O介面)可設置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內。在可折式裝置100為向使用者提供影像及音樂的多媒體終端機時,處理單元可包含影像/音訊資訊處理單元,亦即影像/音訊處理器。在可折式裝置100為通信終端機時,處理單元可包含通信模組。I/O單元可包含影像/音訊I/O單元及用於使用者操縱的操縱單元,例如輸入面板或輸入按鈕。操縱單元可藉由使用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觸控面板42來實現。
圖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分解透視圖。圖6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圖5的部分「A」的詳細透視圖。圖7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6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圖。
參看圖5,第一本體1包含第一底蓋11及第一框架12。第一底蓋11界定第一本體1的外部外觀。第一框架12安置於第一底蓋11內。第一框架12包含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的第一支撐件121及自第一支撐件121向下傾斜的第一接收器122。第一接收器122對應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一部分。第二本體2包含第二底蓋21及第二框架22。第二底蓋21界定第二本體2的外部外觀。第二框架22安置於第二底蓋21 內。第二框架22包含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的第二支撐件221及自第二支撐件221向下傾斜的第二接收器222。第二接收器222對應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一部分。
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圖3的摺疊位置時面向彼此,從而形成接納顯示面板4的彎曲部分4d的接納空間。為此目的,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向下傾斜,從而遠離第一及第二支撐件121及221及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
參看圖5及圖6,連接單元3(亦即,連接器)可摺疊地連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本發明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分別圍繞兩個中心軸線(例如,彼此間隔開的第一及第二中心軸線30-1及30-2)樞轉。連接單元3可包含形成一對第一連接孔32-1及32-2的連接托架31,以及穿過分別形成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的第二連接孔33-1及33-2且插入至一對第一連接孔32-1及32-2中的一對鉸鏈部件34-1及34-2(亦即,鉸鏈)。第二連接孔33-1及33-2可分別形成於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的側壁12a及22a中。
參看圖6及7,鉸鏈部件34-1及34-2中的每一者包含具有圓柱形形狀且插入至第二連接孔33-1及33-2中的插入部分34a及具有比插入部分34a的外徑大的外徑的梯狀部分34b。插入部分34a提供中心軸線30-1及30-2,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圍繞所述中心軸線30-1及30-2樞轉。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支撐梯狀部分34b。螺釘孔34c分別軸向地形成於插入部分34a中。在鉸鏈部件34-1及34-2的插入部分34a穿過第二連接孔33-1及33-2 且插入至第一連接孔32-1及32-2中時,將螺釘S自梯狀部分34b的相對側插入至螺釘孔34c中。因此,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耦接至連接托架31,以使得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圍繞鉸鏈部件34-1及34-2的插入部分34a樞轉。使用此連接結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彼此連接以使得其可在圖2的展開位置與圖3的摺疊位置之間改變。
用於可摺疊地連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連接結構不限於參看圖6及圖7所描述的連接結構。圖8A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經修改連接結構的側視圖。圖8A的經修改連接結構可藉由將齒輪結構添加至圖6的連接結構而獲得。參看圖8A,彼此嚙合的第一及第二齒輪35-1及35-2分別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的側壁12a及22a上。第一及第二35-1及35-2的中心分別對應於第二連接孔33-1及33-2的中心。
在不包含第一及第二齒輪35-1及35-2的連接結構中,因為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不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同步地樞轉,所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在圖8B的展開狀態中彼此未對準。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能未對準。未對準可能由下文將描述的彈性單元(亦即,支架)的彈性力導致。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彼此未對準時,高差4e可出現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中。在圖8A的連接結構中,因為第一及第二齒輪35-1及35-2彼此嚙合,所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同步地樞轉。因此,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不會彼此未對準。又,彈性單元可正確地操作。
返回參看圖5,罩蓋部件5(亦即,罩蓋)包圍第一本體 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連接部分,從而防止可折式裝置100的內部被暴露於外部。舉例而言,罩蓋部件5可包含沿著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對向邊緣13及23(圖6)延伸的延伸部分51及位於延伸部分51的兩端上的側壁52。凹部53形成於側壁52的內表面中。凹部53經成形以使得連接托架31可插入至凹部53中的每一者中。罩蓋部件5可藉由稍微向外擴寬側壁52及將連接托架31插入至凹部53中而耦接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對向邊緣13及23可彼此間隔開,且可折式裝置100的內部可由彼此間隔開的對向邊緣13及23之間的空間曝露。罩蓋部件5覆蓋對向邊緣13及23之間的空間以便防止可折式裝置100的內部曝露。因此,可改良可折式裝置100的美觀性。此外,罩蓋部件5可保護可折式裝置100的內部以免於外來材料或撞擊。
可承載可折式裝置100且使其保持圖3的摺疊狀態,且使其改變成圖2的展開狀態。在展開狀態中,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歸因於重力而向下翹曲,且可暫時變形。又,在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長時間維持於摺疊狀態時,第三部分4c可永久地變形。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多個薄膜層藉由使用黏著層而彼此黏著。對於黏著層而言,根據黏著層的可移動性可能要花費相對長的時間(延遲時間)自彎曲改變成完全平坦。在延遲時間期間,可撓性顯示裝置4彎曲。歸因於黏著層的暫時或永久性變形,即使當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仍可能並不完全平坦,藉此阻礙影像在顯示裝置4上的顯示。又,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未能完全伸平時,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亦 可能不能完全展開。即使當使用者將外力施加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試圖使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完全展開時,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仍可能稍微摺疊,如圖9中所示,這是歸因於由黏著層的可移動性及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暫時或永久性變形導致的復原力。因此,為了使用可折式裝置100,使用者必須將力施加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使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完全展開。
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使用用於將彈性力施加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彈性單元以便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完全展開狀態。在完全展開狀態中,彈性單元將彈性力施加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使得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伸平。歸因於彈性力,可將張力應用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且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伸平。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參看圖5,彈性單元可包含設置於第一本體1上的彈性臂61及設置於第二本體2上的面向彈性臂61的對向臂62。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可分別鄰近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對向邊緣13及23而定位。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彼此間隔開。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彈性臂61接觸對向臂62且彈性地變形,且因此將彈性力施加至對向臂62以使得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推動至展開位置中。歸因於彈性臂61的彈性力,迫使第二本體2與第一本體1間隔開,且因此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伸平。
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可與第一及第二底蓋11及21或 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形成為一整體。在圖5中所說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中,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分別與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形成為一整體。
圖1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5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圖。參看圖10,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分別自第一及第二底蓋11及21延伸,且面向彼此。彈性臂61包含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接觸對向臂62的對向部分62a的第一接觸部分61-1。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一接觸部分61-1及對向部分62a具有平面形狀。第一接觸部分61-1相對於對向部分62a以角度D1傾斜。可判定角度D1以使得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且彈性臂61由對向臂62推動從而變形時,第一接觸部分61-1平行於或實質上平行於對向部分62a。因此,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第一接觸部分61-1及對向部分62a彼此接觸,且因此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展開狀態。彈性臂61的至少兩個部分可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樞轉方向上彼此間隔開的至少兩個位置中接觸對向部分62a。
圖11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展開角度E處停止的狀態的透視圖。參看圖11,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停止於摺疊狀態與完全展開狀態之間的至少一個位置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展開角度E的範圍可為約90°至約180°,例如約120°。在此組態中,例如諸如鍵盤或輸入圖示之輸入單元(亦即,輸入)可顯示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上,且對應於經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命令的螢幕可顯示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上。
參看圖10,彈性臂61可進一步包含相對於第一接觸部分61-1傾斜的第二接觸部分61-2。第二接觸部分61-2可具有平面形狀。第二接觸部分61-2相對於對向部分62a以角度D2傾斜。第二接觸部分61-2藉由邊界部分61-3區別於第一接觸部分61-1,所述邊界部分為朝向第二本體2的突出物。可判定角度D2以使得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具有展開角度E的位置時,第二接觸部分61-2平行於對向部分62a。因此,第二接觸部分61-2可接觸對向部分62a,且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具有展開角度E的部分摺疊狀態。
圖12A、圖12B、圖12C及圖12D為說明以下情況的橫截面圖: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展開,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預定展開角度,且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完全展開。現將參看圖12A至圖12D解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摺疊及展開。
參看圖12A,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彼此間隔開。在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之間接納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彎曲部分4d。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如圖12B中所示展開時,彈性臂61接觸對向臂6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進一步展開時,由對向臂62推動彈性臂61。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達到展開角度E(如圖12C中所示)時,彈性臂61的第二接觸部分61-2接觸對向臂62的對向部分62a。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維持於展開角度E。又,即使當將用於使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 自部分展開位置進一步展開或摺疊的力施加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時,除非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超過第二接觸部分61-2與對向部分62a之間的接觸完全終止的角度,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仍歸因於彈性臂61的彈性力而返回至具有展開角度E的狀態。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進一步展開時,第二接觸部分61-2與對向部分62a之間的接觸終止,且如圖12D中所示,第一接觸部分61-1接觸對向部分62a。即使當移除展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外力時,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完全展開狀態。又,即使當將用於使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的力施加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時,除非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超過第一接觸部分61-1與對向部分62a之間的接觸完全終止的角度,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仍歸因於彈性臂61的彈性力而返回至完全展開狀態。在此狀態中,彈性臂61彈性地接觸對向臂62,且施加彈性力以使得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彼此推開。歸因於彈性力,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伸平。
可將處於圖12D的展開位置的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圖12C的展開角度E,且可按反向次序使其改變至圖12A的摺疊位置。
因為如上文所描述使用彈性單元,所以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伸平,且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完全展開位置。又,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具有展開角度E的位置。
圖13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 圖。參看圖13,對向臂62可接觸彈性臂61,且可彈性地變形。下文中,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分別被稱作第一彈性臂61及第二彈性臂62。第一彈性臂61與圖9的彈性臂61相同。第二彈性臂62可與第二本體2的第二框架22形成為一整體。對向部分62a可包含具有平面形狀且分別對應於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的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2-1及62-2。第二對向部分62-2藉由邊界部分62-3而區別於第一對向部分62-1。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具有圖10的展開角度E的位置時,第二接觸部分61-2及第二對向部分62-2彼此接觸,且第一及第二彈性臂61及62彼此彈性地變形。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完全展開位置時,第一接觸部分61-1及第一對向部分62-1可彼此接觸及推動,可撓性顯示裝置4可伸平,且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完全展開位置。
儘管第一及第二彈性臂61及62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形成為一整體,但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圖14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圖。如圖14中所示,具有片彈簧形狀且包含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的第一彈性臂61'可例如耦接至第一本體1的第一框架12。又,具有片彈簧形狀且包含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2-1及62-2的第二彈性臂62'可例如耦接至第二本體2的第二框架22。
儘管具有平面形狀的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以及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2-1及62-2被用作彈性單元,但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或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以及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2-1及62-2 兩者可具有例如彎曲形狀。圖15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彈性單元的橫截面圖。
參看圖15,包含具有彎曲形狀的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的彈性臂(第一彈性臂)61"具有片彈簧形狀,且耦接至第一框架12。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藉由邊界部分61-3"而區別於彼此。包含分別對應於第一及第二接觸部分61-1"及61-2"的具有彎曲形狀的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2-1"及62-2"的對向臂(第二彈性臂)62"具有片彈簧形狀,且耦接至第二框架22。第一及第二對向部分61-2"及62-2"藉由邊界部分62-3"而區別於彼此。
圖16A、圖16B及圖16C為說明以下情況的橫截面圖:最初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展開,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預定角度,及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完全展開。現將參看圖16A至圖16C解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如何摺疊及展開。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時,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彼此間隔開。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展開(如圖16A中所示)時,彈性臂61"接觸對向臂6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進一步展開時,由對向臂62"推動彈性臂61"。類似地,由彈性臂61"推動對向臂62"。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達到展開角度E(如圖16B中所示)時,第二接觸部分61-2"接觸第二對向部分62-2"。因為歸因於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的變形而施加彈性力所沿著的線L1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中心軸線30-1及30-2 之下,所以施加彈性力以使得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然而,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硬度及歸因於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的變形而施加的彈性力經平衡,且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角度維持於展開角度E。即使當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進一步展開時,除非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超過邊界部分61-3"及62-3"的角度展開,否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會歸因於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的彈性力而返回至展開角度E。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進一步展開超過展開角度E時,第一接觸部分61-1"接觸第一對向部分62-2"(圖16C)。因為歸因於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的變形而施加彈性力所沿著的線L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中心軸線30-1及30-2之上,所以施加彈性力以使得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保持展開。因此,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歸因於彈性力而伸平,且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完全展開狀態。即使當施加用於使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的力時,除非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超過邊界部分61-3"及62-3"的角度摺疊,否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仍歸因於彈性臂61"及對向臂62"的彈性力而返回至完全展開狀態。
根據包含圖8A的第一及第二齒輪35-1及35-2的連接結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同步地樞轉。因此,彈性臂61'或61"及對向臂62'或62"圍繞連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中心軸線30-1及30-2的線的中心對稱。因此,彈性臂61'或61"及對向臂61'或61"可能未對準,且因此可在所要方向上彈性地變形。
返回參看圖5,為了使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伸平,可折式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可移動支撐部件7。可移動支撐部件7包含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可移動支撐件71。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可移動支撐件部件7處於支撐位置,其中可移動支撐件71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移動支撐件部件7在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之間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改變至摺疊位置時,可移動支撐件部件7處於後退位置以形成彎曲部分4d的接納空間。亦即,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可移動支撐件部件7在後退位置與支撐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由可移動支撐部件7支撐,所以第三部分4c可伸平。
圖17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在支撐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的可移動支撐部件7的分解透視圖。參看圖17,在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及展開的摺疊或展開方向上延伸的槽72形成於可移動支撐部件7中。一對導引部分73-1及73-2插入至槽72中,且環繞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鄰近於連接單元3的對向邊緣而形成。舉例而言,導引部分73-1及73-2可分別設置於自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向上延伸的肋狀物74-1及74-2的上端上。
圖18A及圖18B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分別處於支撐位置及後退位置的可移動支撐部件7的沿著圖17的線F-F'截取的橫截面圖。參看圖18A,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 置。導引部分73-1及73-2彼此相隔最遠,且可移動支撐部件7處於後退位置。在藉由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以及可移動支撐部件7形成的空間中接納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彎曲部分4d。
在圖18A的狀態中,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導引部分73-1及73-2滑動至槽72中從而彼此靠近,且可移動支撐部件7朝向可撓性顯示裝置4抬起。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完全展開(如圖18B中所示)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處於支撐位置,且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由可移動支撐件71支撐。
在此組態中,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可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且可使其伸平。又,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可歸因於自可撓性顯示裝置4後退而固定其中可接納彎曲部分4的空間。
根據包含圖8A的第一及第二齒輪35-1及35-2的連接結構,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同步地樞轉。因此,可移動支撐部件7可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穩定抬升而不會向任一側傾斜。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的可移動支撐件71可均勻地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
對應於第一及第二支撐件121及221與可移動支撐部件7之間的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部分可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不由另一部件支撐。圖19A及圖19B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19A說明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的狀態。圖19B說明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 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的狀態。參看圖19A及圖19B,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樞轉地耦接至第一及第二支撐件121及221。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第二接收器122及222處於自可撓性顯示裝置4後退的第一位置以便接納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彎曲部分4d。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處於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第二位置。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在可移動支撐部件7移動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在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用於使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在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可設置於可移動支撐部件7上。形成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以使得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的一個端部樞轉地支撐於可移動支撐部件7上,且第一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的其他端部連接至或接觸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
參看圖19A,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移動支撐部件7處於後退位置。彎曲部分4d形成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中,且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歸因於彎曲部分4d的彈性而處於第一位置。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靠近可撓性顯示裝置4。隨著可移動支撐部件7靠近可撓性顯示裝置4,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的鉸鏈123及223的遠端部分124及224歸因於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緩慢 抬起,且靠近可撓性顯示裝置4。
如圖19B中所示,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到達展開位置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到達支撐位置,且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由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推動從而圍繞鉸鏈123及223樞轉且處於第二位置。在此狀態中,因為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由設置於可移動支撐部件7上的止動器83及84支撐,所以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不再樞轉。因此,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不與可撓性顯示裝置4間隔開,且處於第二位置。可移動支撐部件7支撐在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之間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開始與可撓性顯示裝置4間隔開,且第一樞轉槓桿81及第二樞轉槓桿82亦與可撓性顯示裝置4間隔開。在此狀況下,彎曲部分4d緩慢形成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中,且由彎曲部分4d推動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以朝向第一位置圍繞鉸鏈123及223樞轉。因此,接納彎曲部分4d的空間形成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到達圖19A的位置時,可移動支撐部件7到達後退位置,且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到達第一位置。
在此組態中,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由可移動支撐部件7及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支撐,所以可穩定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又,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伸平。
為了減小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施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壓縮力或張力,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及/或第二部分4b可能並不會鍵結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
圖20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2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0的線H-H'截取的橫截面圖。參看圖20,第一部分4a或第二部分4b可由第一本體1或第二本體2支撐以在方向G1及G2上移動。舉例而言,參看圖21,第一框架12可包含固定至底蓋11的固定框架311及設置於固定框架311上以在方向G1及G2上滑動的可移動框架312。第一軌條314可設置於可移動框架312上,且第一軌條314所插入於及滑動所在的第二軌條313可設置於固定框架311上。連接單元3的元件、彈性單元的元件及第一接收器122可設置於固定框架311上。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的第一支撐件121可設置於可移動框架312上。
在此組態中,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充當自由端,所以可減小施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壓縮力或張力。又,可減小如下可能性: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經變形以具有圖20的凹面或凸面形狀4f。
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亦可充當自由端。為此目的,如圖21中所示,第二框架22可包含固定至底蓋21的固定框架321及設置於固定框架321上以在方向G1及G2上滑動的可移動框架322。第二軌條323可設置於固定框架321上,且插入第二軌條323的第一軌條324可設置於可移動框架322上。連接單元3的元件、彈性單元的元件及第二接收器222可設置於固定框 架321上。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的第二支撐件221可設置於可移動框架322上。
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為彈性的,所以即使當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時,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仍可能歸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彎曲部分4d的復原力而不完全摺疊。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歸因於磁力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摺疊位置。圖22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2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磁性部件91(亦即,磁體)的橫截面圖。參看圖22,磁性部件91設置於第一本體1中,且在摺疊位置處面向磁性部件91且歸因於磁力而被吸引至磁性部件91的附接部件92設置於第二本體2中。
在此組態中,因為磁性部件91及附接部件92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彼此吸引,所以可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維持於摺疊狀態,藉此改良便攜性及儲存能力。
參看圖23,磁性部件91可包含包圍磁體91a的除面向處於摺疊狀態的附接部件92的表面91a-1外的表面的磁體91a及磁屏蔽部件91b(亦即,磁性屏蔽物)。磁屏蔽部件91b可為例如鐵磁性部件。在此組態中,磁體91a的磁力可不影響相鄰電及電子電路。因為磁屏蔽部件91b充當磁性電路的磁軛,所以磁屏蔽部件91b可使磁體91a的磁力朝向附接部件92集中以增加磁力。磁體91a可為永久磁體。
附接部件92可在其可吸引至磁性部件91的情況下由任何材料形成。舉例而言,附接部件92可由金屬形成。又,附接部件92可具有與圖23的磁性部件91的結構類似的結構。
如上文所描述,可在展開位置(參見圖1)處使用可折式裝置100。又,如圖11中所示,可在具有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的展開角度E的位置處使用可折式裝置100。在此狀況下,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未能具有自然彎曲形狀且經彎曲以具有圖20的凹面或凸面形狀4f時,可使顯示於第三部分4c上的螢幕變形。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或第二部分4b支撐於第一本體1或第二本體2上以在摺疊或展開方向(或縱向方向L)上滑動,所以第三部分4c可具有自然彎曲形狀。
圖24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參看圖24,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支撐於第一本體1上以在方向G1及G2上滑動,且將第二部分4b固定至第二本體2。可折式裝置100包含用於操作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至少一個電路部件,亦即電路。電路部件可包含控制可折式裝置100的操作的控制器8及將電力供應至可撓性顯示裝置4及控制器8的電池9。
可提供包含處理單元(亦即,處理器)的電路板作為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控制可折式裝置100的功能及程序。可撓性顯示裝置4包含連接至控制器8的信號線4-1。信號線4-1可為例如可撓性印刷電路板(PCB)。控制器8安置於第二本體2中,且將信號線4-1提供給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因為第二部分4b固定至第二本體2,所以即使當可折式裝置100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信號線4-1及控制器8仍穩定地連接。電池9安置於第一本體1中,且經由電力供應線連接至控制器8。 可經由控制器8及信號線4-1將電力供應給可撓性顯示裝置4。
用於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以滑動方式連接至第一本體1的結構不限於參看圖21所描述的結構。圖25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透視圖。圖26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5的線J-J'截取的橫截面圖。圖27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沿著圖25的線K-K'截取的橫截面圖。為了更清楚地展示用於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以滑動方式連接至第一本體1的結構,圖25中並不展示可撓性顯示裝置4,且圖27中並不展示軌條部件333,亦即軌條。圖25至圖27的可折式裝置100可類似於先前例示性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中所描述的可折式裝置100,例外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以滑動方式支撐於第一本體1上。
參看圖25,藉由使用黏著劑或其類似者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二部分4b固定至第二框架22的第二支撐件221。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信號線4-1所穿過的槽225形成於第二框架22(參見圖24)中。第一框架11包含固定框架331,以及支撐於固定框架331上且能夠在方向G1及G2上相對於固定框架331滑動的可移動框架332。藉由使用黏著劑或其類似者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固定至可移動框架332。
參看圖26及27,可移動框架332包含第一軌條332-1。耦接至第一軌條332-1且經組態以導引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移動的第二軌條335設置於固定框架331上。儘管第一軌條332-1具有凸面形狀,且第一軌條332-1所插入的第二軌條335具有凹面形狀,但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且第一軌條332-1 可具有凹面形狀,且第二軌條335可具有凸面形狀。
第一軌條332-1在可移動框架332可滑動的滑動方向(亦即,方向G1及G2)上延伸。第一軌條332-1包含向下延伸的第一突起332-1a及在垂直於方向G1及G2的水平方向(其為可折式裝置100的寬度方向W)上自第一突起332-1a延伸的第二突起332-1b。第一可移動框架332可由例如金屬板形成。第一軌條332-1可藉由使金屬板彎曲而形成。
第二軌條335在滑動方向G1及G2上延伸。在方向G1及G2上延伸的頂表面331-1中的凹部331-2設置於固定框架331中。形成第二軌條335的軌條部件333設置於凹部331-2中。藉由使用諸如螺釘之緊固部件334將軌條部件333固定至固定框架331。緊固部件334所插入的緊固孔331-3形成於固定框架331中。軌條部件333包含分別面向凹部331-2的側表面331-2a及底表面331-2b的第一表面333-1及第二表面333-2。第一表面333-1及第二表面333-2與凹部331-2的側表面331-2a及底表面331-2b間隔開。因此,可形成第一軌條332-1所安置於及滑動所在的第二軌條335。
將可移動框架332放置在固定框架331上,以使得將第一軌條332-1插入至凹部331-2中,且藉由使用緊固部件334將軌條部件333緊固至固定框架331。第一軌條332-1安置於第二軌條335中,藉由彼此間隔開的軌條部件333的第一表面333-1及第二表面333-2以及凹部331-2的側表面331-2a及底表面331-2b形成所述第二軌條335。因此,可移動框架332可沿著第二軌條335導引,且可在方向G1及G2上滑動。又,因為將具有「L」形狀 的第一軌條332-1插入至具有「L」形狀的第二軌條335中,所以可移動框架332不與固定框架331分離。
可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若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太大,則必須增加第一本體1的長度,藉此增加可折式裝置100的尺寸。可折式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移動限制部件(亦即,止擋件),其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移動限制部件允許可移動框架332僅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展開角度E等於或大於預定移動限制角度時滑動。
在摺疊位置(參見圖3)中,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彎曲以具有彎曲部分4d(參見圖3),且接納於藉由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所形成的接納空間中。在可折式裝置100自展開位置(參見圖2)改變至摺疊位置(參見圖3)時(亦即,在展開角度E自180°逐漸減小時),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G1上滑動,且延遲彎曲部分4d的形成。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展開角度E達到移動限制角度且因此可移動框架332不再在方向G1上滑動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彎曲以具有彎曲部分4d,且接納於接納空間中。在可折式裝置100自摺疊位置(參見圖3)改變至展開位置(參見圖2)時,第三部分4c的彎曲部分4d自接納空間緩慢離開。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的展開角度E達到移動限制角度時,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G2上滑動,且彎曲部分4d展平成圖2的完全展開位置。
可折式裝置100可停止於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的展開角度E(參見圖11)處,且可在此狀態中使用。因為展開角度E可在90°至約180°的範圍內,所以可判定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 圍對應於範圍為約90°至約180°的展開角度E。在此狀況下,移動限制角度可等於或大於90°。
此外,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通常在完全展開狀態中使用可折式裝置100。儘管可在圖11的狀態中使用可折式裝置100,但可很少在小於120°的展開角度E處使用折式裝置100。在此狀況下,移動限制角度可等於或大於120°。因此,可判定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對應於範圍為約120°至約180°的展開角度E,以使得在範圍為約120°至約180°的展開角度E處,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不彎曲以具有凹面或凸面形狀。
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在方向G1及G2上可由凹部331-2的長度L1限制。第一軌條332-1的長度L2小於凹部331-2的長度L1。可移動框架332可滑動可計算為長度L1及L2之間的差的距離。在展開角度E為例如120°時,第一軌條332-1可在縱向方向L上接觸凹部331-2的側壁331-2c。在此狀況下,側壁331-2c可充當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的移動限制部件。
參看圖27,在可移動框架332的縱向方向上接觸端部332-3且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範圍的移動限制部件331-6可設置於固定框架331上。舉例而言,在展開角度E為120°時,可移動框架332的端部332-3可接觸移動限制部件331-6。
在可折式裝置100自圖25的展開狀態改變至摺疊狀態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彎曲成圓弧形狀。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為彈性的,所以可撓性顯示裝置4傾向於返回至展開狀態。若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及第二部分4b兩者固定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則第三部分4c可未能維持光滑 彎曲形狀(由圖20的實線標記),且可變形以具有圖20的凹面或凸面形狀4f。然而,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以滑動方式支撐於第一本體1上,所以可移動框架332歸因於彈性力而在方向G1上滑動,且第三部分4c維持光滑彎曲形狀(由圖20的實線標記)。因此,當在具有範圍為例如約180°至約120°的展開角度E的狀態中使用可折式裝置100時,可防止顯示於第三部分4c上的影像變形。
軌條部件333可由具有低摩擦阻力的材料形成以使得可移動框架332光滑地滑動。舉例而言,軌條部件333可由聚縮醛樹脂、油浸透塑膠樹脂或油浸透燒結金屬材料形成。又,如圖27中所示,減摩部件336-1(亦即,減摩劑)可安置於凹部331-2的底表面331-2b上。減摩部件336-1可藉由使用例如黏著劑、膠帶或其類似者附接至凹部331-2的底表面331-2b。減摩部件336-2也可以安置於固定框架331的頂表面331-1與可移動框架332之間。減摩部件336-1及336-2可為由例如基於氟樹脂的材料形成的薄膜或包含基於氟樹脂的塗層的薄膜。減摩部件336-1及336-2可減小固定框架331與可移動框架332之間的靜態、動態或滾動摩擦中的至少一者。
參看圖26,固定框架331耦接至底蓋11以形成其中電池9接納於固定框架331與底蓋11之間的空間。有必要限制電池9對濕氣的曝露。為此目的,用於將軌條部件333固定至固定框架331的緊固孔331-1自固定框架331向下延伸,且具有封閉下端部分。因此,可防止濕氣經由緊固孔331-3進入至固定框架331與底蓋11之間的空間中。
參看圖27,固定框架331藉由使用緊固部件337(亦即,固定件)耦接至底蓋11。因此,緊固部件337所穿過的開口331-4形成於固定框架331中。開口331-4穿過固定框架331。安置於固定框架331的頂表面331-1上的減摩部件336-2可覆蓋開口331-4。因此,減摩部件336-2可充當阻隔濕氣以免經由開口331-4穿透至固定框架331與底蓋11之間的空間中的濕氣阻隔部件,亦即罩蓋、密封劑或濕氣阻斷劑。
在處於圖2的完全展開位置的可折式裝置100開始摺疊且可移動框架332開始在方向G1上滑動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歸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彈性而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一距離,如圖28中所示。亦即,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及第二部分4b兩者為固定端時,第三部分4c向下彎曲,如由虛線所標記,且不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然而,因為第一部分4a可移動,所以第三部分4c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如由實線所標記),從而形成間隙。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底表面可經由間隙而曝露,且外來材料可經由間隙穿透至可折式裝置100中。
為了解決此問題,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脫離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量可藉由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將阻力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而減小。
圖29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橫截面圖。參看圖29,阻力部件338在可摺疊顯示裝置4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將阻力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滑動移動。阻 力部件338在展開角度E大於或等於移動限制角度時將阻力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
隨著展開角度E的減小,彎曲部分4d的曲率半徑減小,且因此用於使可撓性顯示裝置4展開的力增加。施加力以使得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G1上滑動。隨著展開角度E的減小,阻力部件338可將較高阻力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
儘管阻力部件338可為由第一軌條332-1及凹部331-2的側壁331-2c支撐的壓縮線圈彈簧,但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阻力部件338可為以下各者中的一者: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拉力線圈彈簧、扭力線圈彈簧或片彈簧,只要其可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將阻力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即可。
因為在可折式裝置100開始摺疊時彎曲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量極小,所以由第三部分4c的曲線產生的彈性力的量值極小。彈性力被用作用於使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G1上滑動的力。在可折式裝置100開始摺疊時,因為可移動框架332歸因於由阻力部件338施加的阻力而不移動或幾乎不移動,所以第三部分4c不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如由圖28的實線所標記,或減小移動。因此,間隙的尺寸可減小,且可防止形成間隙。隨著展開角度E的減小,第三部分4c的彎曲量增加,且因此彈性力的量值增加。在此狀況下,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G1上滑動以使阻力部件338彈性地變形,藉此增加阻力部件338的阻力。第三部分4c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脫離的量可歸因於所述阻力部件338施加至可移動框架332的阻力而減小,藉此減小或阻止間隙。可判定阻力部件338的彈性模數以使得第三部 分4c不會過度彎曲,從而具有圖20的凹面或凸面形狀4f。
用於將可移動框架332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331的結構不限於參看圖25至圖27所描述的例示性結構。
圖30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將可移動框架331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331的結構的橫截面圖。參看圖30,藉由緊固部件334將固定托架331-5耦接至凹部331-2。緊固部件334所插入的耦接孔331-3具有封閉下端部分。形成具有「
Figure 104118675-A0305-02-0042-1
」形狀的第二軌條335的軌條部件333a耦接至固定托架331-5。軌條部件333a可插入至例如固定托架331-5的「
Figure 104118675-A0305-02-0042-2
」形狀部分331-5a中,且與所述「
Figure 104118675-A0305-02-0042-3
」形狀部分嚙合。在此組態中,可移動框架332的第一軌條332-1可沿著第二軌條335在方向G1及G2上滑動。
圖31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在寬度方向W上將可移動框架332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331的結構的橫截面圖。圖31的例示性實施例類似於圖30的例示性實施例,除了不存在固定托架331-5且軌條部件333b直接耦接至凹部331-2中。
圖32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將可移動框架332以滑動方式連接至固定框架331的結構的橫截面圖。在圖32的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軌條332-1具有雙P形狀,且導引第一軌條332-1所沿著的第二軌條335直接耦接至固定框架331。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如圖28中所示)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脫離。歸因於脫離而形成的間隙可藉由使用阻力部件338而減小。此外,可折式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用於封閉間隙的結構。可藉 由在寬度方向W上覆蓋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側部來封閉間隙。
圖3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完全展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3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具有展開角度E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圖3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摺疊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側視圖。
參看圖33至圖35,屏蔽部件350(亦即,屏蔽物)在寬度方向W上安置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任一側上。屏蔽部件350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交叉。屏蔽部件350的一個端部351樞轉地耦接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當中的任一者,且屏蔽部件350的另一端部352以滑動方式連接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當中的另一者。在本發明例示性實施例中,屏蔽部件350的一個端部351樞轉地耦接至第一本體1。在縱向方向L上延伸的導引槽360(亦即,導引件)形成於第二本體2中。插入至導引槽360中的插入突起353設置於屏蔽部件350的另一端部上。
在可折式裝置100自完全展開狀態(參見圖33)改變至具有展開角度E的狀態(參見圖34)時,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彼此靠近。因此,屏蔽部件350由導引槽360導引,且緩慢抬起。因為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稍微分離,所以可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形成間隙。因為屏蔽部件350在第三部分4c的一側處覆蓋間隙,所以不曝露可折式裝置100的內部。又,可阻礙外來材料經由間隙進入。在可折式裝置100改變至完全展開狀態時,屏蔽部件350儲存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內,如圖35中所示。判定導引槽360的長度 以使得考慮到屏蔽部件350的插入突起353的移動路徑,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在展開狀態與摺疊狀態之間改變。又,可判定在屏蔽部件350抬升的方向上的屏蔽部件350的高度H及導引槽360的形狀以使得在展開角度E處封閉間隙。
可藉由調整導引槽360在縱向方向L上的傾角來調整屏蔽部件350的抬升量。舉例而言,在導引槽360經形成為相對於縱向方向L向上傾斜時,屏蔽部件350的最大高度可大於在縱向方向L上形成導引槽360時的最大高度。對比而言,在導引槽360經形成為相對於縱向方向L向下傾斜時,屏蔽部件350的最大高度可小於在縱向方向L上形成導引槽360時的最大高度。
在圖25至圖35中,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在縱向方向L上相對於第一本體1滑動,且第二部分4b固定至第二本體2。圖36為說明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部分橫截面圖。在圖36中,虛線指示可折式裝置100的摺疊狀態,且實線指示可折式裝置100的展開狀態。參看圖36,在可折式裝置100展開時,在縱向方向L上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的邊緣4a-1與在縱向方向L上的第一本體1的外邊緣1a向內間隔開。在可折式裝置100摺疊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在縱向方向L上朝向第一本體1的外邊緣1a滑動,且邊緣4a-1鄰近於第一本體1的外邊緣1a而定位。因此,在可折式裝置100摺疊時,鄰近於外邊緣1a的第一本體1的部分1b由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覆蓋。在可折式裝置100展開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外邊緣4a-1沿著第一本體1向下滑動,且因此曝露第一本體1的部分1b。
圖37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透視圖。在圖37中,並未展示可撓性顯示裝置4。圖38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筆接收器370的橫截面圖。參看圖37及圖38,可折式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用於操作設置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上的觸控面板42(參見圖4)的觸控筆400。觸控筆400可儲存於第一本體1或第二本體2中。根據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歸因於圖25至圖35的結構在縱向方向L上以滑動方式支撐於第一本體1上。在可折式裝置100在摺疊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改變時,第一本體1的部分1b由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覆蓋或暴露於外部。其中接納觸控筆400的筆接收器370設置於第一本體1的部分1b中。舉例而言,筆接收器370可為固定框架331的頂表面331-1中的凹部。
在此組態中,因為可折式裝置100在展開狀態與摺疊狀態之間改變,所以筆接收器370可開放/封閉。在可折式裝置100摺疊時,筆接收器370由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覆蓋,且在可折式裝置100展開時,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在縱向方向L上滑動,且使筆接收器370開放。因此,在可折式裝置100展開時,可將觸控筆400放入筆接收器370中,或自所述筆接收器370取出。
可折式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將觸控筆400固定至筆接收器370的筆固定單元(亦即,筆筒或筆接收器)。舉例而言,可使用肘桿鎖定結構,其中在觸控筆400接納於筆接收器370中且由使用者向下按壓時,觸控筆400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且在再次向下按壓觸控筆400時,解鎖觸控筆400。
圖39及圖4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筆固定單元的橫截面圖。圖39說明其中解鎖觸控筆400的狀態,且圖40說明其中鎖定觸控筆400的狀態。圖41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肘桿鎖定結構的示意圖。
參看圖39及圖40,說明高度板371、一對鎖定臂372及肘節彈簧373。設置高度板371以沿著筆接收器370的導引壁374移動。肘節彈簧373將彈性力施加至高度板371以使得高度板371抬起。在高度板371抬升時,鎖定臂372由導引壁374導引,且因此鎖定臂372之間的距離增加或減小,如圖39及圖40中所示。舉例而言,用於將觸控筆400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的鎖定鉤372a設置於鎖定臂372的第一端部上,且鎖定臂372的第二端部藉由可撓性連接部分372b連接至高度板371。在此組態中,在高度板371如圖39中所示抬起且鎖定臂372之間的距離可增加時,可將觸控筆400放置於鎖定臂372之間,且可自鎖定臂372之間取出。又,在高度板371如圖40中所示降低且高度板371由導引壁374導引且與鎖定臂372之間的距離減小時,觸控筆400由鎖定鉤372a捕獲,且鎖定於筆接收器371中。
參看圖41,凸輪突起371a設置於高度板371上。導引凸輪突起371a的凸輪路徑375設置於導引壁374上。凸輪路徑375可包含第一路徑375a及第二路徑375b,在高度板371降低時沿著所述第一路徑導引凸輪突起371a,且在高度板371抬起時沿著所述第二路徑導引凸輪突起371a。
將凸輪突起371a鎖定於降低位置處的第一彈性臂376設置於第一路徑375a的下端部分上。第一彈性臂376具有封閉第一 路徑375a的位置及開放第一路徑375a的位置。第二彈性臂377具有隔離第一路徑375a與第二路徑375b的位置及連接第一路徑375a與第二路徑375b的位置。
在圖39的狀態中,第一彈性臂376處於封閉第一路徑375a的位置。因為高度板371降低,所以凸輪突起371a沿著第一路徑375a降低,且第一彈性臂376由凸輪突起371a推動且彈性地彎曲至開放第一路徑375a的位置,如由圖41的虛線所標記。在高度板371到達圖40的降低位置時,凸輪突起371a自設置於第一彈性臂376的下端部分(如由371a-1所表示)上的鉤376a離開,且第一彈性臂376返回至由實線標記的接近第一路徑375a的位置。因此,即使當由肘節彈簧373施加彈性力以使得高度板371抬起時,因為由鉤376a捕獲凸輪突起371a,所以高度板371不沿著第一路徑375a抬起,且將高度板371維持於圖40的位置處。藉由鎖定鉤372a將觸控筆400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
在圖40的狀態中,在按壓觸控筆400時,高度板371稍微降低,由凸輪突起371a推動第二彈性臂377從而彎曲至連接第一路徑375a及第二路徑375b的位置,如由圖41的虛線標記,且凸輪突起371a進入第二路徑375b,如由371a-2表示。在對凸輪突起371a的干擾結束時,第二彈性臂377返回至隔離第一路徑375a及第二路徑375b的位置,如由圖41的實線標記。在此狀態中移除用於按壓觸控筆400的力時,高度板371歸因於肘節彈簧373的彈性力抬起至圖39的位置,且由第二路徑375b導引凸輪突起371a。在高度板371到達圖39的位置時,鎖定臂372之間的距離增加,且解鎖觸控筆400。
在此組態中,觸控筆400可接納於第一本體1中,及自所述第一本體1移除。因為筆接收器370在可折式裝置100展開/展開時由可撓性顯示裝置4開放/封閉,用於使筆接收器370開放/封閉的額外罩蓋並非必要的。在可折式裝置100摺疊時,因為觸控筆400及筆接收器370並未曝露於外部,所以可改良設計可折式裝置100的外部外觀的自由度。
此外,用於接納觸控筆400的結構不限於圖37至圖41的結構。圖42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100的部分透視圖。參看圖42,觸控筆400可在寬度方向W上經由筆插入孔380接納於筆接收器370中或自所述筆接收器取出。圖39至圖41的肘桿結構可以用作用於將觸控筆400固定於筆接收器370中的筆固定單元。舉例而言,圖43及圖44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筆固定單元的橫截面圖。圖43說明其中解鎖觸控筆40的狀態,且圖44說明其中鎖定觸控筆400的狀態。圖43及圖44的筆固定單元與圖39及圖40的筆固定單元的不同之處在於,高度板371所移動的移動方向為寬度方向W。又,在用以將觸控筆400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的圖44的位置處將設置於鎖定臂372上的鎖定鉤372a插入至形成於觸控筆400中的鎖定凹槽401中。圖41的肘桿鎖定結構可以用作肘桿鎖定結構。在此狀況下,可在寬度方向W上形成第一路徑375a及第二路徑375b。
在此組態中,觸控筆400可藉由經由筆插入孔380插入而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觸控筆400的頭部402可不在寬度方向W上自第一本體1的側表面1c伸出。為了自筆接收器370移出觸控筆400,可折式裝置100可展開以使筆接收器370張開,且在 寬度方向W上推動觸控筆370以解鎖觸控筆400。接下來,可經由筆插入孔380取出觸控筆400。在此組態中,因為在觸控筆400接納於筆接收器370中時,觸控筆400的頭部402不在寬度方向W上自第一本體1的側表面1c伸出,所以可改良設計可折式裝置100的外部外觀的自由度。
用於將觸控筆400鎖定/解鎖於筆接收器370中的結構不限於肘桿鎖定結構。筆固定單元可具有可將觸控筆400鎖定於筆接收器370中的任何結構,且可在必要時解鎖觸控筆400以便自筆接收器370取出觸控筆400。舉例而言,筆固定單元可具有用於彈性地將觸控筆400鎖定至筆接收器370/將所述觸控筆400與所述筆接收器370解鎖的搭扣配合結構。
在可折式裝置100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第三部分4c可歸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彈性力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如由實線標記)移動以形成間隙,且可經由間隙曝露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底表面,或外來材料可經由間隙穿透至可折式裝置中,如參看圖28上文所描述。
為了解決此問題,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的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量可藉由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而減小。現將解釋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的限制單元。
圖45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可折式裝置的後方透視圖。圖45對應於圖25的可折式裝置100的後方透視圖,且省略第一底蓋11及第二底蓋21。儘管圖45中未圖示,但可移動框架332 可藉由使用例如圖26、圖30、圖31或圖32的任何結構而連接至固定框架331以在縱向方向L上滑動。圖46為說明圖45的部分「AA」的放大視圖。圖47為說明圖45的部分「BB」的放大視圖。
參看圖45,因為第一齒輪35-1及第二齒輪35-2彼此嚙合,所以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可分別在由箭頭標記的方向P1及P2上圍繞中心軸線30-1及30-2旋轉,且可自圖2的展開狀態改變至圖3的摺疊狀態。
限制單元可包含支撐於固定框架331上以在縱向方向L上滑動且連接至可移動框架332的第一滑件510,及具有連接至第二本體2(例如第二框架22)的一個端部521且延伸越過中心軸線30-1及30-2至第一本體1的第一連接部件520。
第一連接部件520可為例如可撓性導線。第一連接部件520延伸越過滑輪531及532至第一本體1。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第一連接部件520部分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且第一連接部件520的另一端部522靠近中心軸線30-1及30-2。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可藉由根據可折式裝置的摺疊或展開角度使用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的第一連接部件520的量的改變(亦即,第一連接部件520的另一端部522相對於中心軸線30-1及30-2的位置改變)而將第一滑件510滑動至一理想位置來限制。
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可移動框架332必須滑動遠離中心軸線30-1及30-2。因此,有必要在與第一連接部件520的另一端部522移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第一滑件510。為此目的,可使用齒條與小齒輪的組合。參看圖45及圖46,齒條540設置於固定框架331上以在縱向方向L上滑動。又,小齒輪550設置於 固定框架331上以與齒條540嚙合。舉例而言,在縱向方向L上延伸的導引軸桿560可設置於固定框架331上,且齒條540可以滑動方式支撐於導引軸桿560上。與小齒輪550嚙合的第一齒條部分511設置於第一滑件510上。第一連接部件520的另一端部522連接至齒條540。
在此組態中,在可折式裝置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齒條540朝向中心軸線30-1及30-2(亦即在方向S1上)移動,且第一滑件510歸因於第一連接部件520在與方向S1相反的方向S2上移動。對比而言,在可折式裝置自摺疊位置改變至展開位置時,齒條540移動遠離中心軸線30-1及30-2(亦即在方向S2上),且第一滑件510歸因於第一連接部件520在與方向S2相反的方向S1上移動。
參考數字570為回復彈簧,其將張力施加至第一連接部件520以使得在可折式裝置展開且第一連接部件520自滑輪531及532解開時,另一端部522在方向S2上移動。舉例而言,回復彈簧570連接至齒條540,且施加彈性力以使得齒條540在方向S2上移動。
參看圖47,經由形成於固定框架331中的通孔331-6向下突出的限制突起332-4設置於可移動框架332上。連接至限制突起332-4且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的限制臂512設置於第一滑件510上。在本發明例示性實施例中,限制臂512安置於限制突起332-4外部,亦即距中心軸線30-1及30-2比限制突起332-4更遠。
圖48為用於解釋限制單元的操作的示意圖。圖49為用 於解釋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的第一連接部件520的量的改變的示意圖。圖48的(a)及圖49的(a)各自為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的狀態。第一連接部件520接觸滑輪531及532,且不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在此狀態中,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摺疊時,第一連接部件520開始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圖48的(b)及圖49的(b)各自為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以90°的角度摺疊的狀態。在此狀況下,第一連接部件520以N1+N2的長度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齒條540以N1+N2的長度在方向S1上移動,且第一滑件510以N1+N2的長度在方向S2上移動。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到達完全摺疊位置時,第一連接部件520以N3+N4的長度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如48的(c)及圖49的(c)中所示,齒條540以N3+N4的長度在方向S1上移動,且第一滑件510以N3+N4的長度在方向S2上移動。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自摺疊位置改變至展開位置時,自滑輪531及532解開第一連接部件520,齒條540歸因於回復彈簧570的彈性力在方向S2上移動,且第一滑件510在方向S2上移動。
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在方向S2上移動的可移動框架332的量由限制臂512限制。亦即,儘管可移動框架332在方向S2上歸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彈性力而移動,但可移動框架332由限制臂512捕獲,且因此限制在方向S2上移動的可移動框架332的量。又,在可折式裝置展開時,可移動框架332歸因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彈性力而在方向S1上移動,且在可移動框架332的 移動量小於限制臂512的移動量時,限制臂512推動限制突起332-4。因此,即使當可折式裝置展開時,在方向S1上移動的可移動框架332的量可由限制臂512限制。
因此,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可不自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移動,且可穩定地支撐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上,如由圖28的虛線標記,藉此最小化形成間隙的風險。又,如圖24中所示,在具有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的例如120°的預定展開角度的位置處使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時,可最小化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間隙。
又,可補償在摺疊或展開程序期間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與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路徑差以減小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壓縮力或張力,且可減小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朝內或向外彎曲以具有圖20的凹面或凸面形狀4f的可能性。
儘管在以上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兩個滑輪531及532,但可使用一個滑輪或可使用三個或大於三個滑輪。又,儘管齒條540及第一滑件510在上文例示性實施例中以1:1之比率在相反方向上移動,但可按需要改變齒條540與第一滑件510之間的移動比率。圖50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調整齒條540與第一滑件510之間的移動比率的結構的示意圖。參看圖50,三個小齒輪551、552及553安置於齒條540與第一滑件510的第一齒條部分511之間。小齒輪551、552及553中的至少一者為用於減速或增速的變速齒輪。舉例而言,小齒輪551為圖50中的減速齒輪。因此,第一滑 件510的移動量可小於齒條540的移動量。雖然難以充分增加環繞滑輪531及532捲繞的第一連接部件520的量,但可藉由使用增速齒輪使第一滑件510移動所要的量。
根據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可藉由使用滑輪531及532的形狀來控制。因此,可移動可移動框架332以最小化形成間隙的風險。舉例而言,在滑輪531及532具有圓形形狀時,可移動框架332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線性地移動。可移動框架332可藉由改變滑輪531及532的形狀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非線性地移動。圖51中說明用於使可移動框架332非線性地移動的結構。參看圖51,說明具有非圓形形狀且連同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一起分別圍繞中心軸線30-1及30-2旋轉的滑輪531a及532a。滑輪531a及532a的接觸第一連接部件520的接觸點距中心軸線30-1及30-2的距離根據滑輪531a及532a的旋轉角度而變化。
圖52為說明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根據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距離的曲線圖。在圖52中,C1表示用於最小化間隙的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距離。C2表示在使用具有圓形形狀的滑輪531及532時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距離。C3表示在使用具有非圓形形狀的圖51的滑輪531a及531b時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距離。C4表示移動距離C1及C2之間的差。C5表示移動距離C1及C3之間的差。參看圖52,移動距離C3與可移動框架332的合乎需要的移動距離之間的差極小,且因此形成間隙的風險可小於在移動距離C2的 狀況下形成間隙的風險。因此,可限制根據摺疊或展開角度的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以最小化藉由改變解開第一連接部件520的滑輪的形狀而形成間隙的風險。
儘管在上文例示性實施例中可撓性導線被用作第一連接部件520,但第一連接部件520不限於此。第一連接部件520可具有彎曲彈性。因此,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且自滑輪531及532解開第一連接部件520時,第一連接部件520可歸因於第一連接部件520的彈性力在方向S2上推動齒條540。因此,可省略回復彈簧570。
返回參看圖24,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分別包含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如上文參看圖19A及圖19B所描述,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摺疊位置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可處於自可撓性顯示裝置4後退的第一位置以便接納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彎曲部分4d,且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可處於支撐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的第二位置。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可設置於第一及第二框架12及22上以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圍繞鉸鏈123及223樞轉。
可將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維持於第二位置直至接納開始位置,且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展開超過接納開始位置時,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可改變至第一位置。如上文所描述,可藉由鎖定於具有展開位置與摺疊位置之間的展開角度E的位置(例如,傾斜位置)處而使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為了將可撓性顯示裝置4穩定地支撐於傾斜位置 處,可將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維持於第二位置直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自展開位置到達傾斜位置為止。因此,接納開始角度可等於或小於對應於傾斜位置的角度。因為在小於90°的展開角度處很少使用可折式裝置,所以可在展開角度的範圍為約180°至約90°時將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維持於第二位置。
可折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支撐單元,所述支撐單元將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維持於第二位置直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自展開位置到達對應於接納開始角度的接納開始位置為止,且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超過接納開始位置時允許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移動至第一位置。
圖53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支撐單元的透視圖。圖53對應於圖24的後方透視圖。在圖53中,省略第一底蓋11及第二底蓋21。用於使第一接收器12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支撐單元的結構可適用於第二接收器222,且因此現將僅解釋用於第一接收器122的支撐單元。
參看圖53,支撐單元可包含支撐於第一框架12上以在縱向方向L上滑動的第二滑件610,及第二連接部件620,所述第二連接部件620具有連接至第二本體2(例如第二框架22)的一個端部621且延伸越過中心軸線30-1及30-2至第一本體1,從而連接至第二滑件610。旋轉凸輪650連接至第二滑件610,且隨著第二滑件610的移動而旋轉。
第二連接部件620可為例如可撓性導線。第二連接部件620延伸越過滑輪533及534至第一本體1。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 環繞滑輪533及534部分捲繞第二連接部件620,且第二連接部件620的另一端部622靠近中心軸線30-1及30-2。可藉由根據可折式裝置的摺疊或展開操作使用環繞滑輪533及534捲繞的第二連接部件620的量的改變(亦即,另一端部622的位置相對於中心軸線30-1及30-2的改變)來移動第二滑件610。
回復彈簧660施加彈性力以使得在可折式裝置展開且自滑輪533及534解開第二連接部件620時第二滑件610移動遠離中心軸線30-1及30-2。
在此組態中,在可折式裝置自展開位置改變至摺疊位置時,第二滑件610歸因於第二連接部件620移動至中心軸線30-1及30-2。對比而言,在可折式裝置自摺疊位置改變至展開位置時,第二滑件610歸因於回復彈簧660的彈性力而移動遠離中心軸線30-1及30-2。
舉例而言,在縱向方向L上延伸的導引軸桿640可設置於第一框架12上,且第二滑件610可以滑動方式支撐於導引軸桿640上。第二滑件610包含第二齒條位置611。與第二齒條部分611嚙合的小齒輪630設置於第一框架12上。
旋轉凸輪650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框架12上。旋轉凸輪650連接至小齒輪630。因此,旋轉凸輪650可隨著第二滑件610的移動而旋轉。第一接收器122可藉由使用鉸鏈123而樞轉地連接至固定框架331。第一接收器122支撐於位於第一接收器122之下的旋轉凸輪650上。
圖54為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旋轉凸輪650的側視圖。參看圖54,旋轉凸輪650包含距旋轉中心651的距離恆定的第一凸 輪軌道652及距旋轉中心651的距離減小的第二凸輪軌道653。在第一接收器122由第一凸輪軌道652支撐時,將第一接收器122維持於第二位置。在第一接收器122與第一凸輪軌道652之間的接觸結束時,由第二凸輪軌道653支撐第一接收器122且使其樞轉至第一位置。
圖55A、圖55B及圖55C各自為用於解釋支撐單元的操作的示意圖。圖55A說明其中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處於展開位置的狀態。第一接收器122由第一凸輪軌道652支撐且使其維持於支撐位置。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開始自圖55A的狀態摺疊時,第二連接部件620開始環繞滑輪533及534捲繞。接下來,第二滑件610朝向中心軸線30-1滑動,且旋轉凸輪650旋轉。因為由第一凸輪軌道652導引第一接收器122直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到達接納開始位置(如圖55B中所示)為止,將第一接收器122維持於第二位置。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超過接納開始位置時,第一凸輪軌道652與第一接收器122之間的接觸結束,且第一接收器122由第二凸輪軌道653支撐。接下來,第一接收器122歸因於其重量樞轉遠離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後表面,且接納空間開始形成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平緩地彎曲,且開始安置於接納空間內。
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到達摺疊位置(如圖55C中所示)時,第一接收器122到達第一位置,且接納空間形成於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如圖3中所示。彎曲部分4d形成於可 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上,且安置於接納空間內。在摺疊狀態中,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一部分4a及第二部分4b面向彼此,從而彼此接近地安置,且第三部分4c自第一部分4a及第二部分4b彎曲至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中以具有水滴形狀,且安置於接納空間內。因此,可折式裝置在處於摺疊狀態中時可能是極緊湊的。
回復彈簧660連接至第二滑件610,且將張力施加至具有導線形狀的第二連接部件620。因此,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時,第二滑件610歸因於回復彈簧660的彈性力而在與第二滑件610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時滑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滑動,且旋轉凸輪650亦在相反方向上旋轉。因此,第一接收器122自第一位置返回至第二位置。
第二連接部件620可具有彎曲彈性。在此狀況下,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展開且解開第二連接部件620時,第二連接部件620歸因於彈性力而在與第二連接部件620在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摺疊時拉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動第二滑件610。因此,可省略回復彈簧660。
可藉由將一或多個速度改變齒輪安置於第二齒條部分611與小齒輪630之間來恰當地調整根據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的旋轉凸輪650的旋轉量。
可藉由使用馬達來實現限制單元及支撐單元。圖56為說明其中藉由使用馬達來實現限制單元及支撐單元的實例的方塊圖。參看圖56,說明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偵測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
在可撓性顯示裝置4摺疊時,將張應力應用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後表面,且將壓縮應力應用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前表面。歸因於此等應力,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長度稍微改變。偵測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長度的微弱改變的應變計可以用作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應變計可安置於可撓性顯示裝置4的第三部分4c上或鄰近於所述第三部分4c,所述第三部分4c的曲率在摺疊或展開期間極大地改變。應變計的阻力值根據應力而變化。舉例而言,應變計的阻力值在可折式裝置摺疊時增加,且在可折式裝置展開時減小。亦即,應變計的阻力值與可折式裝置的摺疊或展開角度成反比。控制器8可基於應變計的阻力值是增加還是減小而偵測摺疊操作或展開操作。舉例而言,控制器8可判定摺疊操作在阻力值減小至小於第一阻力值時開始,且可判定展開操作在阻力值持續減小至小於第二阻力值時結束。對比而言,控制器8可判定摺疊操作在阻力值增加至大於第二阻力值時開始,且可判定摺疊操作在阻力值持續增加至大於第一阻力值時結束。又,可自應變計的阻力值偵測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展開角度。
藉由使用光偵測方法直接偵測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相對於第一中心軸線30-1及第二中心軸線30-2的旋轉角的光學感測器可以用作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
控制器8基於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的偵測信號產生包含第一滑件510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的第一驅動信號。控制器8可控制第一驅動馬達711基於第一驅動信號移動第一滑件510。舉例而言,可省略圖45中的第一連接部件520、齒條540及回復彈簧570,且第一驅動馬達711可直接旋轉小齒輪550。因此,可實 現用於根據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限制可移動框架332的移動量的限制單元。
控制器8基於摺疊或展開偵測器701的偵測信號產生包含旋轉凸輪650的旋轉量及旋轉方向的第二驅動信號。控制器8可控制第二驅動馬達712基於第二驅動信號旋轉所述旋轉凸輪650。舉例而言,可省略圖53中的第二連接部件620、第二滑件610及回復彈簧660,且第二驅動馬達712可直接旋轉小齒輪630或旋轉凸輪650。因此,可實現用於根據第一本體1及第二本體2之間的摺疊或展開角度選擇性地將第一接收器122及第二接收器222改變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支撐單元。
雖然已參看諸圖描述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在不脫離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在其中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因此,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界定本發明概念的真實技術範疇。
1‧‧‧第一本體
2‧‧‧第二本體
4‧‧‧可撓性顯示裝置
4a‧‧‧第一部分
4b‧‧‧第二部分
4c‧‧‧第三部分
5‧‧‧罩蓋部件
100‧‧‧可折式裝置

Claims (44)

  1. 一種可折式裝置,包括: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可撓性顯示器,被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支撐且根據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旋轉而在所述第一本體上滑動;鉸鏈,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以使所述可撓性顯示器彎曲;阻力部件,在所述可撓性顯示器摺疊時沿相反於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滑動方向的方向施加力至所述可撓性顯示器;以及移動限制部件,配置於所述第一本體上以停止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滑動,其中所述可撓性顯示器在所述可撓性顯示器摺疊時藉由所述移動限制部件而滑動或停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可撓性顯示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本體上滑動的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二部分及配置於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第三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所述可折式裝置的操作;以及信號線,連接所述可撓性顯示器與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安置於所述第二本體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電池,其中所述電池安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包括:固定框架;可移動框架,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動框架;第一軌條,設置於所述可移動框架上;以及第二軌條,設置於所述固定框架上,耦接至所述第一軌條,且經組態以支撐所述可移動框架以使得所述可移動框架可相對於所述固定框架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安置於所述固定框架與所述可移動框架之間且經組態以減小所述可移動框架與所述固定框架之間的摩擦的減摩部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減摩部件包括薄膜,且附接至所述固定框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更包括藉由緊固部件固定至所述固定框架的底蓋,其中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所述緊固部件所穿過的開口,其中所述底蓋及所述固定框架形成用於電路的接納空間,且其中所述減摩部件覆蓋所述開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耦接至所述固定框架且形成所述第二軌條的軌條部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緊固部件將所述軌條部件耦接至所述固定框架,且其中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具有封閉下端部分的緊固孔,所述緊 固部件附接至所述緊固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更包括耦接至所述固定框架的底蓋,其中所述底蓋及所述固定框架形成電路的接納空間,且其中所述電路包括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電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安置於所述第二本體內且經組態以控制所述可折式裝置的操作的控制器,其中所述電池經組態以經由所述控制器將電力供應至所述可撓性顯示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移動限制部件經組態以限制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移動範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移動限制部件經組態以僅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移動限制角度時允許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移動限制角度等於或大於9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移動限制角度等於或大於12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包括: 可移動框架,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動框架;以及固定框架,經組態以支撐所述可移動框架以使得所述可移動框架可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移動,其中所述移動限制部件經組態以在所述移動限制角度處接觸所述可移動框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中的每一者經組態而移動於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其中因應所述摺疊位置中的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中的每一者,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形成接納空間,所述第三部分形成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彎曲部分,且所述彎曲部分位於所述接納空間中,且其中因應移動於所述摺疊位置及所述展開位置之間的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所述第一部分經組態而沿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縱向方向相對於所述第一本體移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移動限制部件經組態以僅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移動限制角度時允許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移動的止擋件,其中所述阻力部件經組態以僅在所述展開角度等於或大於所述移動限制角度時施加與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移動相抵抗的所述力。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隨著 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展開角度的減小,所述阻力部件施加與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移動相抵抗的較高力。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上且經組態以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在所述摺疊位置與所述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覆蓋所述第三部分的側部的屏蔽物。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屏蔽物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導引件形成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中,其中所述屏蔽物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以可滑動方式連接至所述導引件的插入突起,且其中所述屏蔽物的所述第二端部樞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本體或所述第二本體中的不包括所述導引件的另一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導引件在所述第一本體或所述第二本體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延伸。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經組態以圍繞第一中心軸線樞轉以便在所述摺疊位置與所述展開位置之間轉變,其中所述第二本體經組態以圍繞第二中心軸線樞轉以便在所述摺疊位置與所述展開位置之間轉變,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軸線及所述第二中心軸線間隔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第一齒輪,沿著所述第一中心軸線設置;以及第二齒輪,沿著所述第二中心軸線設置,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經組態以維持於所述展開位置,且維持於所述展開位置與所述摺疊位置之間的預定展開角度。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對向臂,設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上,所述對向臂包括對向部分;以及彈性臂,設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彈性臂包括經組態以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處於所述展開位置時接觸所述對向部分的第一接觸部分。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彈性臂更包括相對於所述第一接觸部分傾斜的第二接觸部分,且其中所述第二接觸部分經組態以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處於所述預定展開角度時,接觸所述對向部分且將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維持於所述預定展開角度。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對向臂經組態以接觸所述彈性臂,且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自所述摺疊位置及所述展開位置改變時變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包括固定框架,及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一部分所固定至且經組態以支撐於所述固定框架上以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移 動的可移動框架,其中所述可折式裝置更包括限制單元,所述限制單元經組態以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限制所述可移動框架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移動量。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圍繞彼此間隔開的第一中心軸線及第二中心軸線樞轉,且安置於所述摺疊位置及所述展開位置中。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限制單元包括:第一滑件,連接至所述可移動框架;滑輪;以及第一連接部件,經組態以藉由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使用環繞所述滑輪捲繞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的量的改變來移動所述第一滑件。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限制單元更包括:齒條,以滑動方式連接至所述第一連接部件;以及小齒輪,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齒條,其中與所述小齒輪嚙合的第一齒條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滑件上。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包括可撓性導線,其中所述限制單元更包括將張力施加至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的回復彈簧。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具有彎曲彈性。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更包括: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設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上以在形成所述接納空間的第一位置與支撐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支撐單元,經組態以將所述第一接收器及所述第二接收器維持於所述第二位置直至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自所述展開位置到達接納開始位置為止,且經組態以允許所述第一接收器及所述第二接收器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展開超過所述接納開始位置時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圍繞彼此間隔開的第一中心軸線及第二中心軸線樞轉,且安置於所述摺疊位置及所述展開位置中。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單元包括:旋轉凸輪,經組態以支撐所述第一接收器及所述第二接收器且包括對應於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凸輪軌道及對應於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凸輪軌道;滑輪;以及第二連接部件,經組態以藉由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摺疊或展開時使用環繞所述滑輪捲繞的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的量的改變來旋轉所述旋轉凸輪。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 支撐單元更包括:第二滑件,以滑動方式連接至所述第二連接部件且包括第二齒條部分;以及小齒輪,經組態以與所述第二齒條部分嚙合及連同所述第二齒條部分一起旋轉,且連接至所述旋轉凸輪。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連接部件包括可撓性導線,其中所述支撐單元更包括將張力施加至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的回復彈簧。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連接部件具有彎曲彈性。
  42. 一種可折式裝置,包括: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可撓性顯示器,被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支撐且根據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旋轉而在所述第一本體上滑動;鉸鏈,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以使所述可撓性顯示器彎曲;阻力部件,在所述可撓性顯示器摺疊時沿相反於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滑動方向的方向施加力至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移動限制部件,配置於所述第一本體上以停止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滑動;以及屏蔽物,設置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上,其中所述可撓性顯示器在所述可撓性顯示器摺疊時藉由所述移動限制部件而滑動或停止,且 其中所述屏蔽物經組態以在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在摺疊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改變時覆蓋所述可撓性顯示器的第三部分的側部。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屏蔽物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導引件形成於所述第一本體及所述第二本體的其中一者中,其中所述屏蔽物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以可滑動方式連接至所述導引件的插入突起,且其中所述屏蔽物的所述第二端部樞轉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本體或所述第二本體中的不包括所述導引件的另一者。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可折式裝置,其中所述導引件在所述第一本體或所述第二本體上在縱向方向上延伸。
TW104118675A 2014-06-27 2015-06-10 可折式裝置 TWI681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8112P 2014-06-27 2014-06-27
US62/018,112 2014-06-27
KR20140101795 2014-08-07
KR10-2014-0101795 2014-08-07
KR10-2015-0073094 2015-05-26
KR1020150073094A KR101776262B1 (ko) 2014-06-27 2015-05-26 접철식 기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542A TW201608542A (zh) 2016-03-01
TWI681375B true TWI681375B (zh) 2020-01-01

Family

ID=5516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675A TWI681375B (zh) 2014-06-27 2015-06-10 可折式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9612B2 (zh)
KR (1) KR101776262B1 (zh)
TW (1) TWI6813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527B (zh) * 2020-08-27 2022-09-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0711B1 (ko) * 2013-05-28 2020-09-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TWI585724B (zh) * 2016-06-28 2017-06-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框體
TWI635384B (zh) 2016-09-20 2018-09-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0140435B (zh) * 2017-03-24 2020-07-07 富世华股份有限公司 无工具盖体总成
CN106842879A (zh) * 2017-04-07 2017-06-13 上海珍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全息显示装置
KR102583233B1 (ko) * 2018-02-12 2023-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JP7256611B2 (ja) 2018-07-11 2023-04-12 任天堂株式会社 タッチペンアタッチメント、操作システム、および、ゲームシステム
WO2020010987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KR102512482B1 (ko) * 2018-07-31 2023-03-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TWI693502B (zh) * 2018-12-26 2020-05-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三)
BR122021018938B1 (pt) * 2019-02-19 2022-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ódulo de articulação incluindo estrutura de retenção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dobrável incluindo o módulo de articulação
KR102310149B1 (ko) * 2019-04-05 2021-10-08 주식회사 에스코넥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76459A (zh) * 2019-05-08 2019-07-05 本予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可触控显示屏的读写设备
KR102670921B1 (ko) 2019-07-22 2024-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0425217A (zh) * 2019-08-28 2019-11-08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齿轮齿条同步的两轴外折转动机构
CN112460136B (zh) * 2019-09-09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10068722A (ko) * 2019-12-02 2021-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331362B1 (ko) * 2019-12-26 2021-11-25 주식회사 에스코넥 레일 유니트를 구비한 아웃 폴딩 모바일 장치
WO2021201309A1 (ko) * 2020-03-30 2021-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137286A (ko) 2020-05-07 2021-1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951683B (zh) * 2020-08-24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2085988B2 (en) * 2020-11-08 2024-09-10 Lepton Computing Llc Foldable display mobile device with gimbal stabilization
CN112751961B (zh) * 2020-12-31 2023-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EP4216520A4 (en) 2021-01-05 2024-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HINGE STRUCTURE
KR20220098945A (ko) * 2021-01-05 2022-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987858B (zh) * 2021-04-15 2024-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202403220A (zh) * 2022-07-01 2024-01-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彎折的支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16976U (en) * 2011-07-13 2011-11-21 Acer Inc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ivot structure
US20130010405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Rothkopf Fletcher R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US20130021762A1 (en) * 2011-07-11 2013-01-24 Polymer Vision B.V.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
TW201327109A (zh) * 2011-12-30 2013-07-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可折疊電子裝置
US20140065326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Kyu-Taek Lee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4348A1 (fr) 1997-12-24 1999-07-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d'installation d'un ecran flexible a cristaux liquides
US6577496B1 (en) 2001-01-18 2003-06-10 Palm, Inc. Non-rigid mounting of a foldable display
WO2004114259A2 (en) 2003-06-23 2004-12-29 Simon Richard Dani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xtendible screen
JP2006072115A (ja) 2004-09-03 2006-03-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4462011B2 (ja) * 2004-11-01 2010-05-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v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tvアンテナ兼入力ペン
US7714801B2 (en) 2005-01-05 2010-05-11 Nokia Corporatio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7518598B2 (en) * 2005-09-20 2009-04-14 Hwa Ying Industrial Co., Ltd. Retraction mechanism of light pen
US20070097014A1 (en) 2005-10-31 2007-05-03 Solomon Mark 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TWM295766U (en) * 2006-02-14 2006-08-11 Quanta Comp Inc Input pen storage
US20080005423A1 (en) * 2006-06-06 2008-01-03 Robert Alan Jacobs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ng on stylus removal
KR101217558B1 (ko) 2006-09-29 2013-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830333B2 (en) 2006-12-13 2010-11-0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lide-out information display
KR100842515B1 (ko) 2006-12-21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부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7787917B2 (en) 2006-12-28 2010-08-31 Intel Corporation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tinuous display
KR20080064424A (ko) 2007-01-05 2008-07-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부를 구비한 폴딩형 휴대 통신 장치
USD580432S1 (en) 2007-03-06 2008-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notebook
US20080247126A1 (en) 2007-04-04 2008-10-09 Motorola, Inc. Retractable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8133510A2 (en) 2007-04-25 2008-11-06 Polymer Vision Limite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flexible display with edge protectors
EP2573747B1 (en) 2007-05-09 2015-07-08 Creator Technology B.V.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leaning uni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TWM335402U (en) * 2007-12-14 2008-07-01 Wistron Corp Fixing structure, pen cl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084202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rgonomic stylus pen and reservoir therefor
CN101840245A (zh) * 2009-03-16 2010-09-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写笔弹出机构
CN101841581B (zh) * 2009-03-19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写笔弹出机构
CN102640074A (zh) 2009-12-01 2012-08-15 夏普株式会社 折叠式便携终端
TWI395119B (zh) * 2009-12-23 2013-05-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按壓式觸控筆彈出機構
KR101292974B1 (ko) * 2010-06-30 2013-08-02 주식회사 팬택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TWI431363B (zh) 2010-07-21 2014-03-21 E Ink Holdings Inc 可撓式顯示裝置及其防誤觸方法
KR101170480B1 (ko) 2010-11-09 2012-08-02 (주) 유원컴텍 접철식 디스플레이부를 갖는 폴더형 휴대단말기
TWM406759U (en) * 2010-12-01 2011-07-01 Wistron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pace for accommodating a stylus and a connector
TWI449991B (zh) 2011-03-21 2014-08-21 Wistron Corp 顯示器及具有該顯示器的電子裝置
TWI416444B (zh) 2011-03-21 2013-11-21 Wistron Corp 顯示器
KR101839615B1 (ko) 2011-04-14 201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부를 구비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US9176535B2 (en) 2011-06-03 2015-1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display flexure assembly
US8804324B2 (en) 2011-06-03 2014-08-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overcenter assembly
US20130003284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Kevin Massaro Elevating display lid
ES2702795T3 (es) 2011-07-11 2019-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ntalla flexible con soporte de pantalla
TWI442875B (zh) * 2011-07-20 2014-06-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416796U (en) 2011-07-26 2011-11-2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structure
US8711566B2 (en) 2011-09-02 2014-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TWI429373B (zh) * 2011-11-24 2014-03-01 Wistron Corp 夾持結構及具有夾持結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13112167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ylus extender
KR101329946B1 (ko) * 2012-05-14 2013-11-14 주식회사 팬택 모바일 디바이스
US8817467B2 (en) * 2012-05-31 2014-08-26 Yia-Yuan Ore Yang Sliding protective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US9063693B2 (en) * 2012-06-13 2015-06-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ipheral device storage
US8908365B2 (en) 2012-06-25 2014-12-09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having a continuous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s
KR101386220B1 (ko) * 2012-06-26 2014-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11047B1 (ko) 2012-07-25 2018-10-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케이스 및 표시 장치
US20140029190A1 (en) 2012-07-25 2014-01-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KR102028175B1 (ko) 2012-07-30 2019-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벤딩 인터렉션 가이드를 제공하는 플렉서블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8971031B2 (en) 2012-08-07 2015-03-03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KR20140046327A (ko) 2012-10-10 201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입력 펜,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US8804349B2 (en) 2012-10-19 2014-08-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9013864B2 (en) 2012-11-02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KR101452871B1 (ko) 2013-01-11 2014-10-22 (주) 프렉코 접철 가능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348362B2 (en) 2013-02-08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portable terminal
KR102020659B1 (ko) 2013-06-03 2019-09-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KR20150016684A (ko) * 2013-08-05 2015-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펜 탈부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장치
US9798359B2 (en) 2014-02-21 2017-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US9791892B2 (en) 2014-06-27 201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US9513671B2 (en) * 2014-08-01 2016-1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ipheral retention device
KR20160024605A (ko) 2014-08-26 2016-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철식 기기
KR20160089164A (ko) 2015-01-19 2016-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의 디스플레이의 형상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US10310551B2 (en) 2015-04-09 2019-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US10365691B2 (en) 2015-04-09 2019-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US10031557B1 (en) * 2017-01-25 2018-07-24 Dell Products, L.P. Hybrid thermal foot and pen storage wel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0405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Rothkopf Fletcher R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US20130021762A1 (en) * 2011-07-11 2013-01-24 Polymer Vision B.V.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
TWM416976U (en) * 2011-07-13 2011-11-21 Acer Inc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ivot structure
TW201327109A (zh) * 2011-12-30 2013-07-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可折疊電子裝置
US20140065326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Kyu-Taek Lee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527B (zh) * 2020-08-27 2022-09-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76262B1 (ko) 2017-09-11
KR20160001622A (ko) 2016-01-06
TW201608542A (zh) 2016-03-01
US20220019266A1 (en) 2022-01-20
US11609612B2 (en)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1375B (zh) 可折式裝置
US11137801B2 (en) Foldable device
KR102165889B1 (ko) 접철식 기기
US11567540B2 (en) Foldable device
US10042393B2 (en) Soft display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9857832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panel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US10310551B2 (en) Foldable device
US11188129B2 (en) Expansio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ivce having the same
TWI720692B (zh) 可折式裝置
US20100016043A1 (en) Slid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246793B2 (ja) 筐体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AU201320144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