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035B - 摺疊式喉罩結構 - Google Patents

摺疊式喉罩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035B
TWI679035B TW108103949A TW108103949A TWI679035B TW I679035 B TWI679035 B TW I679035B TW 108103949 A TW108103949 A TW 108103949A TW 108103949 A TW108103949 A TW 108103949A TW I679035 B TWI679035 B TW I6790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ryngeal mask
sleeve
tube body
sleeve por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988A (zh
Inventor
林必盛
Bih-Chern Lin
林家龍
林家瑩
張加強
Original Assignee
必與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必與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必與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3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90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0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9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988A/zh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摺疊式喉罩結構,其包括有:一支撐件,其係具有一開口部及一靠背部,且由該靠背部之一側延伸向外形成一管體,該管體及該開口部兩者之間可互相連通;一伸縮套體,其係具有一第一套筒部、一第二套筒部及一束口部,該第一套筒部之邊緣可固設於開口部周圍,且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之間係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類充氣囊;以及一單向管,其一端設置於該類充氣囊,另一端設置於該管體之一側,可由該單向管之一端單方向注入氣體使該類充氣囊脹大;藉由上述之結構,可完整覆蓋呼吸道,避免漏氣之情事發生,並提供該患者較為舒適之觸感,此外,更可延長喉罩放置人體之使用時限,亦可降低患者術後,咽喉疼痛之機率發生。

Description

摺疊式喉罩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喉罩氣道(Laryngeal Mask Airway,簡稱LMA);尤指一種摺疊式喉罩結構,並可供使用者於正壓呼吸狀態下產生些微膨脹現象,防止產生漏氣之情事發生。
按,不管是在基礎急救復甦術或是進階心肺急救術中,無疑地,呼吸道的通暢與肺部的換氣都是要相當重要之關鍵,它其實是一項相當困難的技術,然而,一旦施行成功以後,它的急救效果也最顯著,相對地,對患者之幫助也最大。除了氣管插管的方式之外,現行之緊急呼吸道處理與肺部換氣之方法如下:1、嘴對嘴或是嘴對面罩的人工呼吸;2、含儲氣袋的面罩正壓換氣,再輔以人工的口咽或鼻咽呼吸道;3、面罩式的自動復甦換氣(必須維持頭頸部的角度),再輔以人工的口咽或鼻咽呼吸道。
然而,前述各項方法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不同條件的限制,例如:1、面罩與臉部之間的漏氣問題;2、胃部的不當充氣;3、當有吸入、嗆入或胃部內容物逆流時,無法提供氣道適當之保護;4、當顏面部有創傷時,亦無法保護呼吸道。
當然,利用氣管插管的急救方式,可以免除掉前述大部分的問題,然而,對於第一線的急救人員而言,即時的氣管插管,基於種種的環境限制或患者狀況,並非都能順利完成。再就現行之醫療狀況而言,根本無法針對 每一個現場急救人員施以最完善且仔細的氣管插管訓練,有些國家(如美國)甚至嚴格規定,非領有執照之醫療人員不得執行侵入式的氣管插管作業,因此,除了氣管插管之急救方式以外,我們還需要一套能簡易施行且能免除前述缺點之呼吸道處理與肺部換氣之急救方式與設備。
有鑑於此,於是便有業者開發出如圖1所示之充氣式喉罩,該充氣式喉罩包括一導管1,其一端係套接有一罩體2,且該罩體2之周緣係環設有一罩囊3,並於該罩囊3之一端連接有一充氣管4。其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選擇大小適當之充氣式喉罩,並將該罩囊3中之空氣放盡,將該罩體2置入患者口中,並將該罩體2頂部對應著患者上排牙齒的內表面,保持頸部活動與頭部延伸;利用食指輕壓該罩囊3置於咽喉之壁後部,再將該罩囊3導引至正確位置;向下輕壓該導管1確認該罩囊3完全插入;最後再利用該充氣管4對該罩囊3充氣,而形成一環繞患者聲門開口之封閉墊環,即可利用該導管1對患者之肺部提供氧氣或麻醉氣體。
前述習知之先前技術雖可改善傳統呼吸道處理與肺部換氣之急救方式,然而,仍有以下種條件之限制。
其一者,目前市面上之充氣式喉罩一般使用方式之教學皆是置入患者咽喉後,使其充氣壓力應維持60cm-H2O,其原因主要係根據所使用之罩囊3材質厚度,須利用充氣壓力將塌陷之罩囊3邊壁撐起,才具備有密封氣道、避免漏氣之功能,但施作過程中經常為避免漏氣必須進行加壓擴張邊壁,當打氣的壓力高達60~120cm-H2O之壓力時,以此過度充氣之壓力壓迫喉頭粘膜,時間一久喉頭粘膜便會發生潰瀾,甚至導致粘膜缺血性損傷,因此,必須經常確認壓力回調至60cm-H2O,實際上一旦壓迫喉頭側壁超過25cm-H2O便會影響黏膜下之血流不順,容易造成患者甦醒後咽部疼痛之情事發生,故習知喉罩一 般皆無法久置,回調壓力途中又必須兼顧是否漏氣,殊不理想。
其二者,習用喉罩必須根據患者體重選擇喉罩之尺寸,主要是因為罩囊3之材質設計無法給予較大之伸縮空間,膨脹幅度較小,不能以單一尺寸之喉罩滿足多數患者,若喉罩尺寸運用於不適合的患者身上,將影響置入的成功率,強行置入會伴隨有風險漏氣之問題,因此需要備齊各種尺寸以防止各種突發狀況。
其三者,由於習用喉罩之罩體彈性係數較差,即便通入較高之氣壓,亦無法產生較大幅度之變形量,因此,必須選擇符合該患者咽喉尺寸適合之喉罩,由於咽喉處之空間大於喉嚨口,於安置過程中,操作者須將喉罩前端通過喉嚨口,須先克服避免傷害患者之心理壓力,一般醫療院所操作喉罩作為暢通呼吸道之手法,通常會請麻醉師或其相關專業人員進行操作,此外,亦會減少該罩囊與該患者咽喉內壁之接觸面積,設置過程中也容易發生移位現象,進而提高漏氣之風險,此外,彈性係數差亦伴隨著柔軟度不佳,設置過程中亦需要訓練更多技巧,拉長訓練人員熟悉之時間。
其四者,由於一般喉罩之整體形狀較為固定,該導管無法適度轉彎,安裝時必須先技巧性地轉彎避開會厭,人工技巧之方式自然伴隨安裝熟練度之風險,若強行塞入則容易傷害到該患者咽喉影響後續復原狀況,因此,必須讓操作人員於事前進行充分的訓練時間,以避免施作過程中發生安裝不順之情事,此項亦是關乎患者後續復健康復的重要關鍵。
其五者,習知喉罩於使用時經常會加設咬口器作為防止患者因生理反應咬住該充氣管4影響氧氣之進氣流量,習知咬口器主要分兩種,其一種為外加式咬口器,此種一般會裝設鄰近於該充氣管4之左側與右側至少其中一側,撐開患者嘴巴之側邊角會先咬到咬口器,而不會壓迫到該充氣管4,但此種方式咬口器長時間放置於嘴巴側邊角,因單側放置之關係容易摩擦皮膚較為脆 弱患者嘴巴之側邊角,發生破皮、流血等等不適感;另一種為固定式咬口器,此種一般是直接固定於該充氣管4之一端外側,雖然咬口器可改善由中間上下排齒進行咬合,避免傷害表皮肌膚較為脆弱之側邊角,但設置喉罩之過程中,經常需要旋轉技巧性地避開會厭的位置,此時,固定式之咬口器也會一同旋轉容易因為空間不足卡住患者之嘴巴,對於操作性方面仍有待加強,甚至影響放置喉罩之成功率。
依據上述種種之缺失,然其功能仍未臻完善,先前技術仍存在有改進之空間。
有鑑於上述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摺疊式喉罩結構,主要係利用摺疊之結構設計,能以手動方式提高喉罩內的氣壓,調整喉罩外擴之幅度大小以適用於不同體重之患者,同時,可搭配患者於正壓呼吸狀態下所產生之壓力變化,輔助罩體更加穩固服貼於患者咽喉內部,運用上述兩種方式緊密貼合患者黏膜,加強避免漏氣現象,未來可適於應用在醫療場所中已麻醉或欲麻醉的病患,進而避免先前技術使用上之諸多限制。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摺疊式喉罩結構,可供置入一患者之咽喉內部暢通呼吸道,其包括有:一支撐件,其一側為一開口部,另一側為一靠背部,且由該靠背部之一側延伸向外形成一管體,並該開口部周圍設有一槽部,該管體及該開口部兩者之間可互相連通;一伸縮套體,其係具有一第一套筒部、一第二套筒部及一束口部,該第一套筒部之邊緣可固設於該槽部,且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之間係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一側之類充氣囊,並使該束口部套固於該支撐件與該管體之間,其中,該伸縮套體具有黏性及可供打氣時膨脹之張力;以及一單向管,其一端設置於該類充氣 囊,另一端設置於該管體之一側,可由該單向管之一端單方向注入氣體使該類充氣囊脹大。
藉此,便可於咽喉內部建構人工氣道,可避免漏氣。
藉由上述,本發明目的之一,其中,將該單向管之一端注入少量氣體後,由於該類充氣囊之材質搭配設計,可使得該類充氣囊貼附於該患者咽喉壁之壓力維持在10cm-H2O至25cm-H2O,此外,利用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一側之開放式彈性區,並於該靠背部設置至少有一個穿孔,利用患者正壓呼吸時產生之氣流壓力,可使該開放式彈性區可微幅往復擴大縮小,此種間接壓迫方式對患者咽喉影響程度甚小,藉以延長喉罩放置人體之使用時限,亦可降低患者術後咽喉疼痛之機率,同時,亦可防止傷害喉頭粘膜。
藉由上述,本發明目的之二,其中,利用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之間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具有彈性張力之類充氣囊結構,使用過程中可利用單向閥自行手動調整該類充氣囊外擴之幅度大小以滿足不同體重患者之咽喉空間。
藉由上述,本發明目的之三,其中,設計該伸縮套體之材質產生具有較高之彈性係數及形變量,可提升該類充氣囊及該開放式彈性區之變形幅度及柔軟度,藉此,可將喉罩前端部分最小化,此方式也可減少操作者施作之心理壓力,亦可降低操作人員使用門檻,不須要求具備高專業素質之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即可完成實施,使用過程中,可增加本產品與該患者咽喉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防止滑移、脫落之情事,柔軟度亦可提高操作者安裝之便利性,減少訓練人員學習的時間,並降低安裝失敗率。
藉由上述,本發明目的之四,其中,該管體之材質具有可形變回復之功能,於設置於該患者咽喉內部之前,可將該管體於限制彎曲呈現一初始 狀態,此時,該開口部之開口方向會相對偏向位於該管體之左側與右側的至少其中一側,安裝時可直接導入至該患者咽喉,省去技巧性避開會厭之手段,藉此,可減少訓練人員學習的時間,並降低安裝失敗率。
藉由上述,本發明目的之五,其中,更可於該管體外側加設一咬口器,並於其一側設置一可分開該咬口器之裂縫,可直接手動將該裂縫由中間往兩側扳開直接套入該管體,並可利用該咬口器之前端使該管體呈現一勾狀更為方便置入喉罩,此外,該管體與咬口器之間係採用非連動設計,意即當轉動該管體時,該咬口器之擺放位置並不會受到影響,藉此,可確保該管體進氣流量不受該患者咬合之影響,亦可轉動該管體進行調整喉罩之位置。
1‧‧‧導管
2‧‧‧罩體
3‧‧‧罩囊
4‧‧‧充氣管
10‧‧‧患者
11‧‧‧咽喉
12‧‧‧呼吸道
13‧‧‧會厭
14‧‧‧食道
20‧‧‧支撐件
21‧‧‧開口部
21a‧‧‧槽部
22‧‧‧靠背部
22a‧‧‧穿孔
23‧‧‧管體
23a‧‧‧留置孔
23b‧‧‧固向部
23c‧‧‧環狀彎折部
24‧‧‧接管器
30‧‧‧伸縮套體
31‧‧‧第一套筒部
32‧‧‧第二套筒部
33‧‧‧束口部
40‧‧‧線圈
A‧‧‧類充氣囊
B‧‧‧開放式彈性區
C‧‧‧交疊處
D‧‧‧罩體結構
50‧‧‧單向管
50a‧‧‧第一單向管
50b‧‧‧第二單向管
60‧‧‧咬口器
61‧‧‧裂縫
〔圖1〕為習知技術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明之立體外觀圖。
〔圖3〕為本發明之元件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組裝後之正向剖視圖。
〔圖5-1〕至〔圖5-4〕為摺疊式喉罩結構之組裝示意圖。
〔圖6〕為管體限制後處於初始狀態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設置於人體咽喉處之剖面示意圖。
〔圖8〕為咬口器之外觀示意圖。
〔圖9〕為咬口器之操作示意圖。
〔圖10〕為咬口器安裝於管體之示意圖。
〔圖11〕為咬口器設置於人體口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12〕為咬口器輔助設置喉罩之剖面示意圖(一)。
〔圖13〕為咬口器輔助設置喉罩之剖面示意圖(二)。
〔圖14〕為圖2摺疊式喉罩結構的類充氣囊實施狀態之正向剖視圖。
〔圖15〕為圖2摺疊式喉罩結構的開放式彈性區實施狀態之正向剖視圖。
為便於說明本發明於上述發明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列舉說明之比例,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與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2~圖4所示,圖2為本發明之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發明之元件分解圖,圖4為本發明組裝後之正向剖視圖。本發明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可供置入於一患者10之咽喉11內部暢通呼吸道12,其包括有:一支撐件20,其一側為一開口部21,另一側為一設置至少有一穿孔22a之靠背部22,且由該靠背部22之一側延伸向外形成一具有可形變回復之功能的管體23,並該開口部21周圍設有一槽部21a,該管體23及該開口部21兩者之間可互相連通,其中,該管體23之一端設有一留置孔23a,先於該管體23之一側設有一固向部23b,再於該管體23之另一側凸設有複數個環狀彎折部23c,於本實施例中,該穿孔22a為2個,係以對稱方式設置於該靠背部22之一側,並於該管體23之一端設有一接管器24,可用於連接外部氣體製造器通入該患者10所需之氧氣。
一伸縮套體30,其係具有一第一套筒部31、一與該第一套筒部31相連接之第二套筒部32及一束口部33,該第一套筒部31之邊緣可固設於該槽部21a,且該第一套筒部31與該第二套筒部32之間係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22一側之類充氣囊A以及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22一側之開 放式彈性區B,並使該束口部33套固於該支撐件20與該管體23之間,其中,該第一套筒部31之長度大於該第二套筒部32,且於該第二套筒部32之邊緣綁固一線圈40,用於限制該伸縮套體30之反摺處可固定於該開口部21之一側;於本實施例中,該伸縮套體30採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熱塑性彈性體)之材料製成,使該伸縮套體30具有高延展性、黏性及可供打氣時膨脹之張力,並利用該伸縮套體30之黏著性質,可使該伸縮套體30於咽喉11內部接觸維持一定時間之黏著,同時,該伸縮套體30於10cm-H2O至25cm-H2O之壓力下仍可維持張力以使保持一定之容量,藉此,該類充氣囊A向外擴張之方向,並不會對咽喉11邊壁造成過大之壓迫力道。
一單向管50,其一端設置於該類充氣囊A,另一端設置於該管體23之一側,可由該單向管50之一端單方向注入氣體使該類充氣囊A脹大,於本實施例中,利用該伸縮套體30之材質特性形成之類充氣囊A,充氣後對該咽喉11邊壁之壓迫壓力僅需介於10cm-H2O至25cm-H2O之間的氣體壓力,即可獲得一定之體積並達到穩定之效果。
以上即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基本結構概述及元件組裝過程,並其所能達成之功效原理陳述如下:請參閱圖5-1至圖5-4所示,為摺疊式喉罩結構之組裝示意圖,首先將該第一套筒部31之邊緣以黏貼方式固設於該槽部21a,再將該伸縮套體30以該束口部33為樞軸反摺該第二套筒部32貼附於該第一套筒部31之一側形成該類充氣囊A,於本實施例中,為方便安裝可將該單向管50分拆為一第一單向管50a及一第二單向管50b,前置安裝作業中,先將該第一單向管50a之一端由該留置孔23a穿入於該管體23,並由該穿孔22a穿出,其中,第二單向管50b之一端可直接插入該類充氣囊A,並將該該第二單向管50b之另一端連接至該第一單向管50a完成連通之動作;此時,於該第二套筒部32之邊緣綁固該線圈40,並將其 為樞軸反摺該類充氣囊A,使該類充氣囊A可設置於該靠背部22之一側,同時,該第一套筒部31與該第二套筒部32之間便可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22一側之開放式彈性區B,且該開放式彈性區B與穿孔22a連通,並利用該線圈40之張力將該伸縮套體30固定限制於該開口部21周圍形成一交疊處C,最後將該束口部33套過該第一套筒部31及該第二套筒部32,並固定於該支撐件20與該管體23之間,藉以,將上述該伸縮套體30與支撐件20組合形成一半蛋形之罩體結構D。
請參閱圖6所示,圖6為管體限制後處於初始狀態之示意圖。於本發明中,由於該管體23係以彎曲方式長時間放置於一盒體內部,使該管體23限制其外形彎曲呈現一初始狀態便可直接使用,此時,該開口部21之開口方向便會相對偏向位於該管體23之左側與右側的至少其中一側;其中,該支撐件20之材質係採用為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樹脂),其整體係利用低溫方式塑膠射出成形,並設計材質原料之比例,使該支撐件20產生具有類似記憶之功能,即利用外界力量長時間固定該支撐件20產生些微變形,再將該支撐件20置於於一定溫度下便可恢復至原來出廠之形狀,因此,當該管體23之外側接觸該咽喉11處之溫度時,便可足以緩慢地解除該初始狀態回正,並使該開口部21之開口方向會形變位移至相對於該管體23之中間位置。
請參閱圖7所示,圖7為本發明設置於人體咽喉處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係將該開口部21之開口方向設定相對偏向位於該管體23之左側,而當操作者欲將本發明設置該患者咽喉11時,先行由該凹槽盒體取出本產品,由於長時間限制該管體23之外形,當手持該管體23擺正向方位置入咽喉時,該管體23仍為該初始狀態且該開口部21朝向左側,通入過程中,利用該固向部23b具有一定強度可維持該管體23之導入方向,該罩體結構D便可直接閃過 該咽喉11中間的會厭13,到達定位時,該管體23會接觸該咽喉11處之溫度,其溫度便足以緩慢地解除該初始狀態回正,加上該咽喉11周圍的肌肉擠壓,便會使該開口部21之開口方向會形變位移至相對於該管體23之中間位置,並卡住會厭13進而完成安裝步驟,此外,該交疊處C周圍係以彈性材質以反向摺疊之方式交疊而成,可產生更加柔軟形變之性質,更可提供該患者10較為舒適之觸感。
此外,利用該伸縮套體30具有高延展性,並伴隨大幅度之形變量,亦可將該罩體結構D最小化,於此方式進行安置作業時,便可減少操作者施作避免該患者10傷害之預期心理壓力,亦可降低操作人員使用門檻,不須要求具備高專業素質之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即可完成實施,上述操作過程因涉及高專業醫療手段於醫療院所則必須聘請麻醉師進行操作,使用過程中,可增加本產品與該咽喉11處彼此之間的接觸面積防止滑移、脫落之情事,柔軟度亦可提高操作者安裝之便利性,減少訓練人員學習的時間,並降低安裝失敗率。
請參閱圖8~圖10所示,圖8為咬口器之外觀示意圖,圖9為咬口器之操作示意圖,圖10為咬口器安裝於管體之示意圖。當該罩體結構安裝完畢後,可於該管體23外側加設一咬口器60,其外形係為一具形變回復性質之筒狀結構,該咬口器60之一側設置一可分開該咬口器60之裂縫61,該操作者可直接手動將該裂縫61由中間往兩側扳開直接套入該管體23,並將該咬口器60之前端卡固於該些環狀彎折部23c之間,由於該管體23與該咬口器60之間係採用非連動設計,意即當轉動該管體23時,該咬口器60之擺放位置並不會受到影響。
請參照圖11~圖13所示,圖11為咬口器設置於人體口部之剖面示意圖,圖12為咬口器輔助設置喉罩之剖面示意圖(一),圖13為咬口器輔助設置喉罩之剖面示意圖(二)。當喉罩進行設置之前,可先將該咬口器60設置於該管體23外側,於本實施例中,由於該裂縫61設計為一鋸齒狀之外形,使該裂縫61於密合 狀態下,該患者10之上下排齒較不易對該咬口器60產生剪切面之錯動,亦無法壓迫影響該管體23之外側,藉此,可確保該管體23進氣流量不受該患者10咬合之影響;此外,該咬口器60靠近該罩體結構D之一端,於安置過程中,由於該咬口器60之前端抵住於該管體23之中央部分,配合操作者朝向咽喉11內部推擠該管體23加上口腔空間之限制,便會直接壓迫該管體23之中央部分產生彎折形成一勾狀,依據人體口腔延伸至咽喉11之形狀,使該罩體結構D可較為平順地插入於該咽喉11處且不易脫落,此時,該固向部23b亦可加強結構防止壓迫力道造成該管體23過度彎折影響進氣流量。
請參閱圖14所示,圖14為圖2摺疊式喉罩結構的類充氣囊實施狀態之正向剖視圖。本實施例中,當該罩體結構D到達咽喉11定位時,可初步手動將氣體通入該單向管50調整該類充氣囊A之氣壓,此時,該類充氣囊A受到該靠背部22之限制會呈半蛋狀之外型擴張脹大,且貼靠咽喉11內壁之一側,會先行固定該罩體結構D於咽喉11之位置,搭配該伸縮套體30所具有之黏性,便可使整個設置於該靠背部22外側之類充氣囊A更緊密地服貼於喉頭黏膜,並可依據該患者10所具有之咽喉11空間進行適度調整,增加設置喉罩之成功率,此外,由於該伸縮套體30之材質設計,通入較少量之氣體所產生之氣體壓力,依然仍可維持張力以使保持一定之體積,同時具備防止漏氣之功能,充氣後對該咽喉11邊壁之壓迫壓力也僅需約10cm-H2O至25cm-H2O之氣體壓力,即可達到穩定之效果,不會對咽喉11處造成過大之負擔。
請參閱圖15所示,圖15為圖2混合式喉罩結構的開放式彈性區實施狀態之正向剖視圖。當患者於正壓呼吸狀態下,若瞬間處於該穿孔22a之峰壓值該類氣囊A時,氣體便會自動經由該些穿孔22a進入該開放式彈性區B朝向外側進行擴大膨脹,同時,擠壓該類充氣囊A提升內部氣體壓力朝向外側做些微移動,可使該交疊區C更加貼附於該咽喉11壁部之黏膜,可使該罩體結構D固定,並可 避免漏氣,藉以更加固定該罩體結構D整體,此外,由於進入該開放式彈性區B之氣體壓力相當於呼吸空氣流體產生之剪應力,對人體咽喉11處之影響較小,且人體呼吸係一種進氣流量有幅度變化之週期活動,因此,該類充氣囊A可隨著該患者呼吸過程中,利用類似於按摩方式對該咽喉處邊壁往復輕壓,可使得咽喉處之血液循環更順暢,更可延長喉罩置入人體之使用時限,亦可舒緩該患者10術後咽喉疼痛之情事,同時防止傷害喉頭粘膜,此時,亦可依據喉罩覆蓋之穩定度將該類充氣囊A進行適度調節放氣,減低該罩體結構D施加於患者咽喉11處之壓力,藉此,更能全方面之方式解決多數喉罩關於過度充氣造成之咽痛,以及不慎漏氣之安全疑慮。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設計係一種具有可手動充氣固定兼具能利用患者呼吸正壓避免漏氣之摺疊式喉罩結構,主要係利用可人工調整氣壓之類充氣囊A之大小可初步固定該罩體結構D位於咽喉11之位置,並以滿足不同體重患者10之咽喉11空間;此外,利用咽喉11正壓呼吸時產生之氣流壓力,設計利用上述壓力可自行微調之開放式彈性區B,搭配該交疊處C結構所產生之柔軟程度,當喉罩置入咽喉11定位時,該交疊處C不僅可完整覆蓋該患者10之呼吸道,更可降低異物壓迫之不適感,進而提供該患者10較為舒適之觸感,且以此微調之方式除達到防止漏氣之目的外,更可延長喉罩放置人體之使用時限,亦可舒緩患者10於術後,多數咽喉11疼痛之情事,同時防止傷害喉頭粘膜,藉此,可解決多項目前臨床碰到種種難題,具有高度臨床應用之經濟價值,故本發明極其符合商業利用性。
上述所舉之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已,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舉凡不違本發明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改變,俱屬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

Claims (10)

  1. 一種摺疊式喉罩結構,可供置入一患者之咽喉內部暢通呼吸道,其包括有:
    一支撐件,其一側為一開口部,另一側為一靠背部,且由該靠背部之一側延伸向外形成一管體,並該開口部周圍設有一槽部,該管體及該開口部兩者之間可互相連通;
    一伸縮套體,其係具有一第一套筒部、一與該第一套筒部相連接之第二套筒部及一束口部,該第一套筒部之邊緣可固設於該槽部,且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之間係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一側之類充氣囊,並使該束口部套固於該支撐件與該管體之間,其中,該伸縮套體具有高延展性、黏性及可供打氣時膨脹之張力;以及
    一單向管,其一端設置於該類充氣囊,另一端設置於該管體之一側,可由該單向管之一端單方向注入氣體使該類充氣囊脹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伸縮套體係以該束口部為樞軸反摺該第二套筒部貼附於該第一套筒部之一側形成該類充氣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以該第二套筒部之邊緣為樞軸反摺該類充氣囊,使該類充氣囊可設置於該靠背部之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更包括一束縛件,其係可使該束口部固定於該支撐件與該管體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第一套筒部之長度大於該第二套筒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第一套筒部與該第二套筒部之間係以反向摺疊之方式形成一可設置於該靠背部一側之開放式彈性區,且於該靠背部設置至少有一個穿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管體之一側設有一固向部,並於該管體之另一側凸設有複數個環狀彎折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管體之材質具有可形變回復之功能,於設置於該患者咽喉內部之前,可限制該管體彎曲呈現一初始狀態,此時,該開口部之開口方向會相對偏向位於該管體之左側與右側的至少其中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管體之外側接觸該咽喉之溫度後,可緩慢解除該初始狀態,並使該開口部之開口方向會形變位移至相對於該管體之中間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摺疊式喉罩結構,其中,該管體外側加設一咬口器,且於其一側設置一可分開該咬口器之裂縫,可由該裂縫往兩側扳開直接套入該管體,並使該咬口器之一端卡固於該管體外側。
TW108103949A 2019-01-31 2019-01-31 摺疊式喉罩結構 TWI679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3949A TWI679035B (zh) 2019-01-31 2019-01-31 摺疊式喉罩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3949A TWI679035B (zh) 2019-01-31 2019-01-31 摺疊式喉罩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035B true TWI679035B (zh) 2019-12-11
TW202029988A TW202029988A (zh) 2020-08-16

Family

ID=69582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949A TWI679035B (zh) 2019-01-31 2019-01-31 摺疊式喉罩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90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56026U (zh) * 2013-10-23 2014-04-23 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新型医用硅胶加强型喉罩
CN203989335U (zh) * 2014-02-27 2014-12-10 赵荣银 一种新型的双囊喉罩
CN208003218U (zh) * 2018-01-17 2018-10-26 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喉罩
CN108883248A (zh) * 2016-03-21 2018-11-23 英诺斯克技术有限公司 喉罩
CN208212272U (zh) * 2017-09-18 2018-12-11 杨作庶 免粘接气囊多功能一体喉罩
CN208405665U (zh) * 2018-02-24 2019-01-22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喉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56026U (zh) * 2013-10-23 2014-04-23 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新型医用硅胶加强型喉罩
CN203989335U (zh) * 2014-02-27 2014-12-10 赵荣银 一种新型的双囊喉罩
CN108883248A (zh) * 2016-03-21 2018-11-23 英诺斯克技术有限公司 喉罩
CN208212272U (zh) * 2017-09-18 2018-12-11 杨作庶 免粘接气囊多功能一体喉罩
CN208003218U (zh) * 2018-01-17 2018-10-26 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喉罩
CN208405665U (zh) * 2018-02-24 2019-01-22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喉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988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97226C (en) Sealing mechanism for anaesthetic airway devices
KR100753634B1 (ko) 후두부 마스크 기도 장치
US6705318B1 (en) Disposable LMA
JP7416732B2 (ja) 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ためのヘッドギアチュービング
EP2246089B1 (en) Disposa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KR101559700B1 (ko) 휴대용 인공호흡기
US20140166020A1 (en) Device to secure airway during emergency care
CN207722204U (zh) 可变径气管导管套件
JP7423746B2 (ja) 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WO2019162024A1 (en) Snorkel ventilating airway and bite-block
JP2008136791A (ja) 経鼻型の気道確保器具
JP3503730B2 (ja) 救急蘇生用食道内エアウェイ
TWI679035B (zh) 摺疊式喉罩結構
CN110624166A (zh) 一种折叠式喉罩结构
JP3539578B2 (ja) 人工呼吸用フェイスマスク
CN207520423U (zh) 一种用于辅助咳嗽的装置
CN219662557U (zh) 一种无痛胃镜用可密闭通气麻醉面罩
CN218853287U (zh) 一种胃镜吸氧面罩
CN210277916U (zh) 麻醉诱导和心肺复苏用面罩
TWI773578B (zh) 呼吸器面罩多功能結構
CN213526994U (zh) 麻醉通气面罩
CN215135126U (zh) 可辅助定位的胃管式喉罩
TWM253359U (en) Throat mask with guidance functions for anesthesia
JPH11267222A (ja) 救急蘇生用気道確保用具
TWM560311U (zh) 喉罩氣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