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6203B -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 Google Patents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6203B
TWI676203B TW105105277A TW105105277A TWI676203B TW I676203 B TWI676203 B TW I676203B TW 105105277 A TW105105277 A TW 105105277A TW 105105277 A TW105105277 A TW 105105277A TW I676203 B TWI676203 B TW I6762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terest
window
imag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3927A (zh
Inventor
保羅 普雷慶達
Paul Plachinda
亮 張
Liang Zhang
賈斯汀 羅樂
Justin Roller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Fei公司
Fei Compan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Fei公司, Fei Company filed Critical 美商Fei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6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2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2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01J37/222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0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objects or the material; Means for adjusting diaphragms or le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2Treatment of data
    • H01J2237/221Image processing
    • H01J2237/223Fourier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5De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variable being measured
    • H01J2237/24571Measurements of non-electric or non-magnetic variables
    • H01J2237/24578Spatial variables, e.g. position,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5De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variable being measured
    • H01J2237/24592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0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02Transmission microsco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方法,其用於在一電子顯微鏡(SEM、TEM或STEM)中自動成像一層狀物中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先前知道待成像之該等特徵,藉此實現藉由自第一影像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電子顯微鏡影像而不需要使用個別影像特徵之影像辨識。藉由消除對於影像辨識之需要,可獲得影像擷取速率之實質增加。

Description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本發明係關於樣本之準備及用於藉由電子顯微鏡分析之樣本處置之方法。
半導體製造(諸如積體電路之製造)通常需要光微影之使用。使用當曝露至輻射時改變溶解度之一材料(諸如一光阻劑)塗佈在其上形成電路之一半導體基板(通常矽晶圓)。定位於輻射源與半導體基板之間之一微影工具(諸如一遮罩或倍縮光罩)投下一陰影以控制曝露至輻射之基板之區域。在曝露之後,自曝露或未曝露區域移除光阻劑,在晶圓上留下在一隨後蝕刻或擴散程序期間保護晶圓之部分之一圖案化光阻劑層。
光微影程序容許在各晶圓上形成多個積體電路裝置或機電裝置(通常稱為「晶片」)。接著將晶圓切開成個別晶粒,各晶粒包含一單一積體電路裝置或機電裝置。最終,此等晶粒經受額外操作且封裝成個別積體電路晶片或機電裝置。
在製造程序期間,曝露及聚焦之變動需要連續監測或量測由微影程序顯影之型樣以判定型樣之尺寸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隨著型樣大小變得較小,尤其隨著最小特徵大小接近微影程序可用之解析度之 限制,此監測(通常稱為程序控制)之重要性顯著增加。為了達成愈來愈高之裝置密度,需要愈來愈小之特徵大小。此可包含互連金屬化線之寬度及間距,接觸孔及通孔之間距及直徑及多種特徵之表面幾何形狀(諸如隅角及邊緣)。晶圓上之特徵係三維結構且一完整特徵必須不僅僅描述一表面尺寸(諸如一線或溝渠之頂部寬度),而且描述特徵之一完整三維輪廓。程序工程師必須能夠精確量測此等表面特徵之臨界尺寸(CD)以精細調諧製造程序且確保一所要裝置幾何形狀。
通常,使用諸如一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儀器進行CD量測。在一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中,一初級電子光束聚焦至掃描待觀察之表面之一精細點。隨著表面由初級光束衝擊,自表面發射次級電子。偵測次級電子且形成一影像,其中藉由當光束衝擊表面上之一對應點時所偵測之次級電子之數目而判定影像之各點處之亮度。然而,隨著特徵繼續變得愈來愈小,成為其中待量測之特徵對於由一普通SEM提供之解析度太小之一點。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容許觀察者看見極小之特徵(約數奈米)。與僅使一材料之表面成像之SEM對比,TEM容許分析一樣本之內部結構之額外能力。在一TEM中,一寬光束衝擊樣本且聚焦透射穿過樣本之電子以形成樣本之一影像。樣本必須足夠薄以容許初級光束中之許多電子前進穿過樣本且在相對位點上離開。樣本通常係小於100nm厚。
在一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中,一初級電子光束聚焦至一精細點,且跨樣本表面掃描該點。透射穿過基板之電子由在樣本之遠側上之一電子偵測器收集,且影像上之各點之強度對應於隨著初級光束衝擊表面上之一對應點所收集之電子之數目。
隨著半導體幾何形狀繼續縮小,製造者愈來愈依賴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以監測程序、分析缺陷且調查介面層形態。如本文中使用 之術語「TEM」指一TEM或一STEM,且提及準備一樣本用於一TEM應理解為亦包含準備一樣本用於在一STEM上觀看。因為一樣本必須非常薄以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或STEM)觀看,因此樣本之準備可係精細、耗時之工作。SEM及S/TEM不限於僅僅半導體製造而且用於其中需要觀察極小特徵之一廣範圍之應用中。舉例而言,在生命科學中,自來自一切片機上準備之樣本之一所關注區域擷取影像。
自一塊狀樣本材料切割之薄TEM樣本稱為「層狀物(lamellae)」(單數為「lamella」)。層狀物通常小於100nm厚,但對於一些應用一層狀物必須顯著更薄。在30nm及低於30nm之先進半導體製造程序之情況下,一層狀物之厚度必須小於20nm以避免小尺度結構當中之重疊。當前,低於30nm之薄化係困難的且不穩健。樣本之厚度變動導致層狀物彎曲、過度銑削或其他災難性缺陷。對於此等薄樣本,層狀物準備係顯著判定結構特徵之品質及最小且最關鍵結構之分析之TEM分析中之一關鍵步驟。
已知用於準備TEM樣品之若干技術。此等技術可涉及分裂、化學拋光、機械拋光或寬光束低能量離子銑削或組合上述之一或多者。此等技術之缺點係其等非位點特定且通常需要將起始材料分段成愈來愈小片,藉此破壞許多原始樣本。
通常稱為「提升」技術之其他技術使用聚焦離子光束以自一基板或塊狀樣本切割樣本而不破壞或損害基板之周圍部分。此等技術用於分析積體電路之製造中使用之程序之結果以及通常物理或生物科學之材料。可使用此等技術以分析任何定向中(例如,橫截面圖或平面圖中)之樣本。一些技術提取足夠薄以直接用於一TEM中之一樣本;其他技術提取在觀察之前需要額外薄化之一「塊狀」或大樣本。另外,亦可藉由除了TEM之外之其他分析工具直接分析此等「提升」樣品。其中自聚焦離子光束(「FIB」)系統真空腔室內之基板提取樣本 之技術通常稱為「原位」技術;(隨著當整個晶圓傳遞至另一工具用於樣本移除時)真空腔室外部之樣本移除稱為「非原位」技術。
在提取之前足夠薄化之樣本通常傳遞至覆蓋有一薄電子透明薄膜用於觀看之一金屬格柵且安裝於該金屬格柵上。圖1展示安裝於一先前技術TEM格柵10上之一樣本。一典型TEM格柵10由銅、鎳或金製成。雖然尺寸可變動,但一典型格柵可具有(例如)3.05mm之一直徑且具有一中間部分12,該中間部分12由具有大小90 x 90μm2之單元14及具有35μm之一寬度之桿17組成。一撞擊電子光束中之電子將能夠穿過單元14但將由桿17阻擋。中間部分12由一邊緣部分16包圍。邊緣部分之寬度係0.225mm。邊緣部分16不具有單元或孔,惟定向標記18除外。一薄碳薄膜19附接至TEM格柵10之底部側。待分析之TEM樣品放置或安裝於碳薄膜19之頂部上之單元14內。
在一通常使用之非原位樣本準備技術中,使用電子光束或離子光束沈積在一樣本表面21上之所關注區域上方沈積一材料(諸如鎢)之一保護層22,如圖2中所展示。接著,如圖3至圖4中所展示,使用利用具有一對應大光束大小的一高光束電流之一聚焦離子光束以銑削大量材料遠離所關注區域之前部分及後部分。兩個銑削矩形溝渠24與25之間之剩餘材料形成包含一所關注區域之一薄垂直樣本區段20。銑削中使用之FIB之角(未展示)通常與樣本表面21呈90°角。此容許FIB筆直向下銑削。在所關注區域之後側上銑削之溝渠25小於前溝渠24。較小後溝渠主要節約時間,但較小溝渠亦防止完成樣本平坦落至較大銑削溝渠中,此可使得難以在微操縱操作期間移除樣品。當最終提取樣本區段20時,其將水平位於一TEM/STEM格柵上,曝露一TEM法向觀看側23。
如圖5中所展示,一旦樣品達到所要厚度,便傾斜載物台且部分沿著樣本區段20之周邊成一角進行一U形切割26,留下樣本由舌片28 在樣本之頂部處之任一側處懸垂。經切出之樣本區段20具有呈一矩形之形狀之一TEM法向觀看側23。小舌片28容許在完全FIB拋光樣本之後銑削釋放最少量之材料,減少在薄樣品上累積之重新沈積假影之可能性。接著使用逐漸更加精細之光束大小進一步薄化樣本區段。最後,切割舌片28以完全釋放薄化層狀物27。當切出且水平放置層狀物27時,層狀物27通常係一矩形形狀。在切割釋放材料之最終舌片之後,可觀察層狀物27稍微移動或落於溝渠中。
在非原位程序中,自含有FIB之真空腔室移除含有層狀物27之晶圓且將該晶圓放置於配備有一微操縱器之一光學顯微鏡下方。附接至微操縱器之一探針定位於層狀物上方且仔細降低探針以接觸層狀物。靜電力將層狀物27吸引至探針頂端29(圖6中展示)或微操縱器可具有一中空中心,其中其可產生通過探針頂端之一真空以固定層狀物。接著通常如圖7中所展示般將具有附接層狀物27之頂端29移動至一TEM格柵10且降低該頂端29直到層狀物27放置於格柵上在桿17之間之單元14之一者中。圖8係在一傳統碳格柵上之一層狀物27之一圖像。如圖8中所展示,甚至在將層狀物27成功運送至碳薄膜19上之情況下,層狀物27之定向難以判定。由於通常層狀物之矩形形狀,因此難以判定在將層狀物27自真空腔室移動至碳格柵13之程序期間層狀物27是否已轉向180°或已反轉。圖9展示碳格柵13。碳格柵13通常含有5 x 5μm孔81。孔81未按比例繪製。圖10係展示將一層狀物27放置於碳薄膜19上且其中所關注區域82直接放置於一相當大的孔81上方之一實際圖像。
雖然非原位方法不需要真空腔室內部之勞動密集及耗時之操縱,但其等不可靠且需要大量操作者經驗。甚至在有經驗的操作者之情況下,成功範圍僅約90%。非原位方法可為耗時且難以定位一層狀物位點且必須將提取探針非常仔細地移動至位置中以避免損害樣本或探針頂端。一旦已完全釋放一層狀物,層狀物可以不可預測之方式移 動,其可落於溝渠中或在一些情況中其可由靜電力實際向上推且推至溝渠外。此移動可使得難以使用提取探針定位及/或揀取層狀物。探針與樣本之間之靜電吸引亦稍微不可預測。在一些情況中,層狀物可不停留在探針頂端上。代替性地,其可跳至探針之一不同部分。在其他情況中,當移動樣本時層狀物可落下。若將層狀物成功傳遞至TEM格柵,則可難以使層狀物黏著至格柵支撐薄膜而非探針頂端。層狀物將通常黏附至探針頂端且必須基本上擦除至薄膜上。結果,當將層狀物傳遞至TEM格柵時難以控制層狀物之精確放置或定向。層狀物通常具有意欲用於成像之一所關注區域。若層狀物27接近桿17,則通常難以判定所關注區域是否適當放置於碳格柵上方且所關注區域是否與碳薄膜中之孔適當對準。
有經驗的非原位拔蝕使用者可使用一標準玻璃棒微操縱器以基於光學成像系統移動且定向層狀物27,但拔蝕及放置程序期間層狀物27上之任何未預見運動消除定向之任何可信度。大約25%之時間出現程序期間之未預見運動。另外,將樣本設定至一非常特定之所關注區域中之能力具有大量不確定性。傳統TEM操作需要一人將載物台視覺定位且驅動至ROI且接著對所要視野增加放大。接著移動載物台且依所要時間間隔獲取影像。
當前一操作者將在使用裝置層狀物窗口中之或所關注區域之特定型樣匹配之配方編輯器(Recipe Editor)中撰寫一程式。此需要先前知道使用裝置上之一型樣匹配之裝置結構/形狀及多個配方或配方中之分支以容納各樣本類型。操作者必須接著載入特定配方以匹配樣本類型。然而許多客戶具有必須檢查之許多不同類型之裝置且非裝置特定之一般配方將移除對於匹配配方及樣本類型中之操作者介入之需要。在生命科學中,一高度訓練之操作者必須自來自一切片機上準備之樣本之所關注區域手動定位且擷取影像。
需要排除對於處置多個樣本類型之多個配方之需要,擷取程序中需要較少人介入,實現大區域之自動影像擷取且減少對於經訓練操作者時間之需要之用於定位一所關注區域之一改良方法。此外,需要排除預界定ROI之形狀之需要及使一操作者選擇用於自動化之一特定程式之需要之用於定位一所關注區域之一改良方法。
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用於更快速擷取樣本層狀物上之所關注區域之影像之方法及設備,其不需要用於定位待成像之區域之影像擷取技術。方法消除對於處理多個樣本類型之多個配方之需要,此係因為可使用基板之一影像的電子繞射或一快速傅立葉變換自下伏基板之結晶形定向判定層狀物窗口之定向。替代地,可採用邊緣探測器自層狀物或層狀物窗口之一較低放大影像判定層狀物窗口之定向。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優點以使得可更佳理解接下來之本發明之詳細描述。下文將描述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所揭示之概念及特定實施例可容易用作用於修改或設計用於實施本發明之相同目的之其他結構之一基礎。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意識到此等等效建構不應脫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
10‧‧‧先前技術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格柵
12‧‧‧中間部分
14‧‧‧單元
16‧‧‧邊緣部分
17‧‧‧桿
18‧‧‧定向標記
19‧‧‧碳薄膜
20‧‧‧垂直樣本區段
21‧‧‧樣本表面
22‧‧‧保護層
23‧‧‧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法向觀看側
24‧‧‧銑削矩形溝渠
25‧‧‧銑削矩形溝渠
26‧‧‧U形切割
27‧‧‧層狀物
28‧‧‧舌片
29‧‧‧頂端
81‧‧‧孔
82‧‧‧所關注區域
102‧‧‧層狀物
104‧‧‧層狀物窗口
106‧‧‧所關注區域
108‧‧‧線
110‧‧‧線
111‧‧‧線
112a‧‧‧線
112b‧‧‧線
114‧‧‧下邊界線
120‧‧‧所關注區域
150‧‧‧特寫視圖
152‧‧‧桿
180‧‧‧快速傅立葉變換(FFT)
182‧‧‧中心(未散射)點
184‧‧‧一階點
186‧‧‧角
1102‧‧‧步驟
1104‧‧‧步驟
1106‧‧‧步驟
1108‧‧‧步驟
1110‧‧‧步驟
1112‧‧‧步驟
1114‧‧‧步驟
1116‧‧‧步驟
1118‧‧‧步驟
1120‧‧‧步驟
1122‧‧‧步驟
1124‧‧‧步驟
1130‧‧‧步驟
1132‧‧‧步驟
1134‧‧‧步驟
為了本發明及本發明之優點之一更透徹理解,現參考結合隨附圖式而進行之以下描述,其中:圖1展示一典型TEM格柵;圖2至圖5繪示一非原位樣本準備技術中之先前技術步驟;圖6至圖7繪示根據先前技術使用一探針及靜電吸引傳遞一層狀物;圖8係包含碳薄膜上之層狀物之碳格柵之一特寫圖像; 圖9展示具有5 x 5μm孔(未按比例繪製)之碳格柵;圖10展示位於一碳格柵上方之一層狀物之一圖像,其中所關注區域位於一孔上方;圖11A係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在一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上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特徵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圖11B係展示用於判定所關注區域之定向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流程圖;圖12展示呈32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3展示呈66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4展示呈115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5展示呈255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6展示圖15中展示之層狀物之影像之一放大視圖;圖17展示垂直於線108之自線108延伸至層狀物中至所關注區域106之底部之兩個線112a及112b;圖18A展示所關注區域之下邊界線;圖18B展示用於產生圖19中之FFT型樣之圖18A中之所關注區域之一特寫影像;圖19展示圖18B中展示之區域的一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圖20展示在使用自FFT計算之定向旋轉影像之後在STEM模式中之影像;圖21展示在STEM模式中在所要視野(FOV)之所關注區域上之特徵;圖22展示在TEM模式中在所要視野(FOV)之所關注區域上之特徵;圖23展示可合成為一單一影像之三個單獨重疊影像;及 圖24展示圖23之三個重疊影像之一合成畫面。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提供用於自樣本產生層疊物且在非原位程序中使用層疊物之改良方法。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係關於在產生之層狀物上使用型樣辨識來作為TEM工作流程之部分以定位在層狀物窗口中之所關注特徵上垂直居中之一區域。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係關於沿著所關注區域(ROI)產生影像,其中ROI內不需要型樣辨識以引導居中用於擷取。僅藉由層狀物之已知預定幾何形狀之型樣辨識而設定全部居中及對準而不需要ROI含有之窗口內之型樣辨識。此容許在影像之間具有及不具有重疊之情況下擷取層狀物窗口之部分區域或整個區域。另外,存在一合成功能以容許如所需要般使用垂直向上及/或向下偏移沿著中心線獲取影像。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實現獨立於層狀物窗口內之裝置或特徵之一真正自動圖像獲取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依賴光束偏移之使用而非載物台或壓電載物台移動以使用一機械移動不可行之一受控制且可重複方式沿著水平ROI行進。可使用一般配方以自動收集影像而不需要關於層狀物窗口內之所關注區域之特定資訊。此移除當在自動化程序期間擷取具有不同形式/結構之樣本之S/TEM影像時對於人介入之需要。可使用一配方而不需要人介入以跨FIB薄化層狀物窗口之全部或部分在任何擷取模式(即,TEM、HAADF、BF及DF)中擷取TEM影像。此移除對於多個配方以處置多個樣本類型之需要,在擷取程序中需要較少人介入,實現大區域之自動影像擷取且減少對於經訓練操作者時間之需要(此在醫院之病理(營利性)中心中尤其有用)。
傳統TEM操作需要一人視覺定位且驅動載物台至ROI且接著對所要視野增加放大。接著移動載物台且依所要時間間隔獲取影像。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具有一預定形狀之一致層狀物提供用於經由與ROI 之型樣匹配而對準之起始點。一旦判定針對窗口之中心之垂直及水平座標,程式可使用光束偏移而非實體載物台移動作為一策略以獲取至中心之左側及右側之連續影像。此有效移除預界定ROI之形狀之需要及使一操作者選擇用於自動化之一特定程式之需要。
圖11係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在一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上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特徵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該方法起始於步驟1102。在步驟1102處,在TEM中之一TEM格柵上提供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一層狀物。較佳藉由產生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層狀物之一自動方法而形成層狀物。
接下來,引導電子光束朝向TEM格柵以呈多種放大形成一影像以定位層狀物窗口。在步驟1104處,引導電子光束朝向TEM格柵以形成包括層狀物窗口之影像。在步驟1106處,在影像內判定層狀物窗口之周邊。若未定位層狀物窗口,則增加顯微鏡之放大(步驟1108)且程序返回至步驟1106。若已定位層狀物窗口,則程序進行至步驟1110。可在圖12至圖15中看見此進展。圖12展示呈32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3展示呈66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4展示呈115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圖15展示呈2550倍放大之一TEM層狀物之一影像。
在步驟1110中,識別所關注區域之定向。所關注區域之定向界定用於自第一影像位置步進之步進方向而不需要使用個別影像特徵之影像辨識。在圖11B中展示用於判定所關注區域之定向之步驟1110之一例示性程序。在步驟1170中,處理影像以判定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一線。圖16展示圖15中展示之層狀物102之影像之一放大視圖。層狀物102具有一層狀物窗口104。層狀物窗口104係經薄化至一較小厚度之層狀物102之一部分。在層狀物102上銑削層狀物窗口104,其 中定位所關注區域106中之特徵(未展示)使得可使用TEM成像所關注區域106中之特徵。銑削層狀物102及層狀物窗口104使得其等具有容易由型樣辨識邏輯辨識之一預定已知幾何形狀。型樣辨識邏輯處理影像且定位對應於層狀物窗口104之頂部之線108。獨立於層狀物之形狀可靠地探測層狀物窗口104之頂部之位置。提前知道線108係水平或零度線。即,知道線108平行於自其銑削層狀物之樣本之頂表面及/或平行於所關注區域106之層。在圖16中展示之實例中,亦提前知道與線108呈一45度角引導對應於層狀物窗口104之左邊緣之線110。知道此角度係因為當銑削層狀物102時針對層狀物窗口104界定之預定幾何形狀。舉例而言,在TEM樣本準備期間,可藉由與實質上平行於線108之樣本表面之頂部成一45度角引導之一聚焦離子光束銑削層狀物窗口104。類似地,提前知道與線108成一45度角引導對應於層狀物窗口104之右邊緣之線111。45度之此特定值非本發明之部分且僅係為了闡釋性目的。
在步驟1132處,計算垂直於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線之兩個線。兩個線鄰近窗口之邊緣且延伸遠離窗口之頂部以界定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圖17展示垂直於線108自線108延伸至層狀物中至所關注區域106之底部之兩個線112a及112b。線112a及112b界定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線112a垂直於線108且在層狀物窗口104之左邊界112a處與所關注區域106相交。線112b垂直於線108且在層狀物窗口104之右邊界112b處與所關注區域106相交。
在步驟1134處,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識別由層狀物窗口之頂部、層狀物窗口之側及下邊界定界之區域。可使用影像對比度之一改變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下邊界線。替代地,可藉由將下邊界放置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下方之一預定距離處而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下邊界線。圖18A展示下邊界線114。層狀物窗口之頂部、側及底部之組 合界定層狀物窗口之周邊。
返回至圖11A,在步驟1116處,判定所關注區域120之定向。所關注區域120之定向界定一步進方向。步進方向界定為沿著其定位所關注區域之線之旋轉。圖18B展示圖18A中之所關注區域120之一特寫視圖150,其具有100nm尺度之桿152。圖19係圖18B中之影像之一快速傅立葉變換(FFT)180。中心(未散射)點182由六個一階點184包圍。圖18A中之所關注區域120在圖18B中成像且對應於層狀物下方之結晶矽基板-預定矽相對於晶圓表面(且因此相對於層狀物)之角度定向,因此藉由判定矽之旋轉定向,亦可探測層狀物之旋轉定向。六個點184之一者與影像中之垂線之間之角186對應於圖16至圖18A中之層狀物之旋轉角(若干度CCW)。替代地,可藉由引導電子光束至層狀物窗口上於所關注區域120處且觀察透射穿過層狀物窗口之電子之一電子繞射型樣而判定所關注區域之定向。一影像之一FFT基本上對應於一電子繞射型樣之外觀。用於判定所關注區域之定向之一又進一步方法係在層狀物窗口或一層狀物邊緣之影像上採用邊緣探測器。一邊緣探測器係定位對比一影像之改變的一影像處理演算法。
在步驟1118處,實體旋轉TEM格柵以使用自圖19判定之角使所關注區域與TEM軸對準。可藉由旋轉樣本載物台或藉由旋轉樣本載物台上之TEM格柵而實體旋轉TEM格柵。替代地或除步驟1118之外係步驟1120。在步驟1120處,使用數位信號處理及所判定定向旋轉影像以使所關注區域與TEM軸對準而不實體移動TEM格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於所關注區域上使電子光束居中之後,系統切換至STEM模式。使用自FFT或電子繞射型樣(自所關注區域120獲取之任一者)計算之定向將旋轉數位應用至影像。圖20展示在使用自來自所關注區域120之FFT或電子繞射型樣計算之定向旋轉影像之後STEM模式中之影像。
在步驟1122中,獲得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之一第一影像以識別所 關注區域之一部分。較佳使用STEM模式獲得第一影像。圖21展示在所要視野(FOV)之所關注區域上之特徵。如圖22中所展示,於STEM模式中獲得在所要視野之所關注區域之影像之後系統較佳切換回至TEM模式。
在步驟1124處,藉由沿著步進方向自第一影像之一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影像以獲得所關注區域之部分之多個影像,其中獲得多個影像而不使用所關注區域中待檢查之個別特徵之影像辨識。較佳在TEM模式中獲得多個影像。可藉由根據已知影像處理技術移除個別影像之重疊部分而將多個影像形成為所關注區域之一合成畫面。圖23展示可合成為一單一影像之三個單獨重疊影像。圖24展示圖23之三個重疊影像之一合成畫面。
藉由判定所關注區域之定向且補償定向,TEM可在任一方向上沿著所關注區域之列行進且在視野內仍具有特徵。實際上,本發明之實施例歸因於層狀物之預定幾何形狀而獨立於層狀物之定向實現在一所關注區域中定位一列裝置。本發明之實施例使系統能夠放大且不損失所關注特徵且「不使用一羅盤航行」,即,在一特定方向上沿著該列裝置行進且在視野中仍具有裝置。放大且不損失所關注特徵且「不使用一羅盤航行」之能力減少操作者所需之時間且實現用於分析層狀物批次之自動化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一種在一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中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特徵之方法包括:在一TEM中之一TEM格柵上提供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一層狀物;引導一電子光束朝向TEM格柵以形成包括層狀物窗口之影像;判定影像內之層狀物窗口之一周邊;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其中所關注區域之定向界定一步進方向;獲得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之一第一影像以識別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且藉由沿著步進方向 自第一影像之一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影像以獲得所關注區域之部分之多個影像,其中獲得多個影像而不使用所關注區域中待檢查之個別特徵之影像辨識。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層狀物窗口之周邊包括以下步驟:處理影像以判定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一線;計算垂直於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線之兩個線,該兩個線鄰近窗口之邊緣且延伸遠離窗口之頂部以界定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且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括形成多個影像之一合成畫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層狀物之一定向進一步包括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且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包括引導電子光束朝向層狀物窗口下方之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包括在基板之一高解析度影像上執行一傅立葉變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包含判定一繞射型樣之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包括引導電子光束朝向層狀物以擷取一影像且自處理影像判定層狀物之一定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影像包括使用邊緣探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影像包括使用型樣匹配。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括根據所判定步進方向重新定向多個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包括使用邊緣探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包括將下邊界放置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下方之一預定距離處。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揭示一種經程式化以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特徵之透 射電子顯微鏡(TEM),該透射電子顯微鏡包括一電子源;一聚焦柱,其用於將來自電子源之電子聚焦成一光束;一偵測器,其用於偵測電子或次級粒子;一樣本載物台,其用於支撐且移動安置於樣本載物台上之一樣本;一控制器,其係使用電腦可執行指令程式化,當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由控制器執行時導致顯微鏡執行以下步驟:引導電子光束朝向一TEM格柵,該TEM格柵包含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一層狀物以形成包括層狀物窗口之影像;處理影像以判定影像內之層狀物窗口之一周邊;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其中所關注區域之定向界定一步進方向;獲得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之一第一影像以識別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且藉由沿著步進方向自第一影像之一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影像以獲得所關注區域之部分之多個影像,其中獲得多個影像而不使用所關注區域中待檢查之個別特徵之影像辨識。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影像以判定層狀物窗口之周邊包括以下步驟:處理影像以判定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一線;處理影像以計算垂直於對應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線之兩個線,該兩個線鄰近窗口之邊緣且延伸遠離窗口之頂部以界定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且處理影像以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射電子顯微鏡進一步包括用於形成多個影像之一合成畫面之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判定層狀物之一定向之指令進一步包括用於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且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之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包括引導電子光束朝向層狀物窗口下方之基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包括在基板之一高解析度影像上執行一傅立葉變換。在一些實施例中,觀察透射穿過窗口之電子之型樣包含判定一繞射型樣之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引導電子光束於層狀物處包括引導電子光束朝向層狀物以擷取一 影像且自處理影像判定層狀物之一定向。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影像包括使用邊緣探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影像包括使用型樣匹配。在一些實施例中,透射電子顯微鏡進一步包括用於根據所判定步進方向重新定向多個影像之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之指令進一步包括用於邊緣探測器之指令。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之指令進一步包括用於將下邊界放置於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下方之一預定距離處之指令。
雖然已詳細描述本發明及其之優點,但應瞭解,可在本文中做出多種改變、取代及更改而不脫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再者,本申請案之範疇不意欲限於說明書中描述之程序、機器、製造、物質之組合物、構件、方法及步驟之特定實施例。如一般技術者自本發明之揭示內容將容易瞭解,可根據本發明利用與本文中描述之對應實施例執行實質上相同功能或達成實質上相同結果之當前存在或隨後開發之程序、機器、製造、物質之組合物、構件、方法或步驟。因此,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在其等之範疇內包含此等程序、機器、製造、物質之組合物、構件、方法或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在一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中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該等特徵之方法,其包括:在一TEM中之一TEM格柵上提供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一層狀物,該層狀物具有一層狀物窗口,該層狀物窗口包括該層狀物之一部分,該部分經薄化至小於該層狀物之其餘部分之厚度,該層狀物窗口包括所關注區域之至少一部分;引導一電子光束朝向該TEM格柵以形成包括該層狀物窗口之影像;判定該等影像內之該層狀物窗口之一周邊;判定該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其中該所關注區域之該定向界定一步進方向;獲得該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之一第一影像以識別該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且藉由沿著該步進方向自該第一影像之一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影像以獲得該所關注區域之部分之多個影像,其中獲得該多個影像而不使用該所關注區域中待檢查之該等個別特徵之影像辨識。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該層狀物窗口之該周邊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該影像以判定對應於該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一線;計算垂直於對應於該層狀物窗口之該頂部之該線之兩個線,該兩個線鄰近該窗口之邊緣且延伸遠離該窗口之該頂部以界定該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且判定該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形成該多個影像之一合成畫面。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該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進一步包括:引導該電子光束於該層狀物處且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型樣。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引導該電子光束於該層狀物處包括:引導該電子光束朝向該層狀物窗口下方之基板。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該型樣包括:在該基板之一高解析度影像上執行一傅立葉變換。
  7.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該型樣包含:判定一繞射型樣之定向。
  8.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引導該電子光束於該層狀物處包括:引導該電子光束朝向該層狀物以擷取一影像;且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包含自處理該影像判定該定向。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處理該影像包括:使用邊緣探測器。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處理該影像包括:使用型樣匹配。
  11.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根據該所判定步進方向重新定向該多個影像。
  12.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包括:使用邊緣探測器。
  1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判定一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包括:將該下邊界放置於該層狀物窗口之該頂部下方之一預定距離處。
  14. 一種經程式化以自動成像一層狀物窗口上之一所關注區域中之特徵而不需要知道待成像之該等特徵之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該透射電子顯微鏡包括:一電子源;一聚焦柱,其用於將來自該電子源之電子聚焦成一光束;一偵測器,其用於偵測電子或次級粒子;一樣本載物台,其用於支撐且移動安置於該樣本載物台上之一樣本;一控制器,其係使用電腦可執行指令程式化,當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由該控制器執行時導致該顯微鏡執行以下步驟:引導該電子光束朝向一TEM格柵,該TEM格柵包含具有一已知幾何形狀之一層狀物以形成包括該一層狀物窗口之影像,該層狀物具有該層狀物窗口,該層狀物窗口包括該層狀物之一部分,該部分經薄化至小於該層狀物之其餘部分之厚度,該層狀物窗口包括所關注區域之至少一部分;處理該影像以判定該等影像內之該層狀物窗口之一周邊;判定該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其中該所關注區域之該定向界定一步進方向;獲得該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之一第一影像以識別該所關注區域之一部分;且藉由沿著該步進方向自該第一影像之一位置步進而獲得多個影像以獲得該所關注區域之部分之多個影像,其中獲得該多個影像而不使用該所關注區域中待檢查之該等個別特徵之影像辨識。
  15. 如請求項14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中處理該影像以判定該層狀物窗口之該周邊包括以下步驟:處理該影像以判定對應於該層狀物窗口之頂部之一線;處理該影像以計算垂直於對應於該層狀物窗口之該頂部之該線之兩個線,該兩個線鄰近該窗口之邊緣且延伸遠離該窗口之該頂部以界定該所關注區域之側邊界;且處理該影像以判定該所關注區域之一下邊界線。
  16. 如請求項14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進一步包括:用於形成該多個影像之一合成畫面之指令。
  17. 如請求項14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中用於判定所關注區域之一定向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包括:用於引導該電子光束於該層狀物處且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型樣之指令。
  18. 如請求項17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中引導該電子光束於該層狀物處包括:引導該電子光束朝向該層狀物窗口下方之一基板。
  19. 如請求項18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中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該型樣包括:在該基板之一高解析度影像上執行一傅立葉變換。
  20. 如請求項18之透射電子顯微鏡,其中觀察透射穿過該窗口之電子之該型樣包含:判定一繞射型樣之定向。
TW105105277A 2015-02-24 2016-02-23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TWI676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30,416 2015-02-24
US14/630,416 US9761408B2 (en) 2015-02-24 2015-02-24 Pattern matching using a lamella of known shape for automated S/TEM acquisition and metrolog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3927A TW201643927A (zh) 2016-12-16
TWI676203B true TWI676203B (zh) 2019-11-01

Family

ID=56690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277A TWI676203B (zh) 2015-02-24 2016-02-23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61408B2 (zh)
JP (1) JP6618380B2 (zh)
KR (1) KR102366149B1 (zh)
CN (1) CN105914159B (zh)
TW (1) TWI676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2162B2 (en) * 2016-06-21 2019-06-04 Fei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sample workflow
US10546719B2 (en) * 2017-06-02 2020-01-28 Fei Company Face-on, gas-assisted etching for plan-view lamellae preparation
US10748290B2 (en) * 2018-10-31 2020-08-18 Fei Company Smart metrology on microscope images
CN109692828B (zh) * 2019-02-18 2024-01-23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1210封装尺寸的晶片挑选治具
CN110533772B (zh) * 2019-08-23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生物组织序列切片刻蚀减薄的三维图像库获取方法
CN111796121B (zh) * 2020-07-22 2023-06-02 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 一种强织构组织金属透射电子显微表征制样方法
DE102020210175B4 (de) * 2020-08-11 2022-03-03 Carl Zeiss Smt Gmbh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zur analyse und/oder bearbeitung einer maske für die lithographie
CN113218980A (zh) * 2021-04-27 2021-08-06 苏州鲲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采集分析集成电路结构和成分信息的高分辨方法
KR102535327B1 (ko) 2021-11-16 2023-05-26 라이트비전 주식회사 공간군 추론이 용이한 분류 체계 시스템 및 이에 있어서 정대축 추천 방법
KR20230071772A (ko) 2021-11-16 2023-05-23 라이트비전 주식회사 공간군 추론이 용이한 분류 체계 시스템 및 이에 있어서 정대축 추천 방법
CN115797314B (zh) * 2022-12-16 2024-04-12 哈尔滨耐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零件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1392B (zh) * 2022-12-26 2023-04-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晶体tem图像物相区域划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5073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Vineet Kumar Orientation imaging using wide angle convergent beam diffraction 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S20140084157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Fei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 Situ Analysis of a Substrate
CN103983485A (zh) * 2013-02-08 2014-08-13 Fei公司 样本制备镜台
TW201618151A (zh) * 2014-10-10 2016-05-16 克萊譚克公司 檢測區準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6543A (en) * 1995-08-21 1996-11-19 Texsem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rystall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US5783830A (en) * 1996-06-13 1998-07-21 Hitachi, Ltd. Sample evaluation/process observ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73418A (zh) * 1996-10-11 1998-02-18 高波 匀厚度图形薄片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JP2002228606A (ja) * 2001-01-31 2002-08-14 Hitachi Ltd 電子線式回路パターン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577970B2 (en) * 2001-03-08 2003-06-10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rystallographic quality of a material located on a substrate
GB0117892D0 (en) * 2001-07-23 2001-09-12 Oxford Instr Analytical Ltd Method of analysing crystalline texture
JP4069785B2 (ja) * 2003-04-02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顕微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顕微鏡並び生体試料検査方法及び生体検査装置
JP3837132B2 (ja) * 2003-12-26 2006-10-25 Tdk株式会社 試料評価方法、評価用基板及び評価用基板形成方法
JP5410286B2 (ja) * 2006-10-20 2014-02-05 エフ・イ−・アイ・カンパニー S/temのサンプルを作成する方法およびサンプル構造
JP5266236B2 (ja) * 2006-10-20 2013-08-21 エフ・イ−・アイ・カンパニー サンプル抽出および取り扱い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144203B1 (en) * 2008-07-07 2019-04-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processing system,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EP2916342A1 (en) * 2014-03-05 2015-09-09 Fei Company Fabrication of a lamella for correlative atomic-resolution tomographic analys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5073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Vineet Kumar Orientation imaging using wide angle convergent beam diffraction 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S20140084157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Fei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 Situ Analysis of a Substrate
CN103983485A (zh) * 2013-02-08 2014-08-13 Fei公司 样本制备镜台
TW201618151A (zh) * 2014-10-10 2016-05-16 克萊譚克公司 檢測區準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CHAEL STRAUSS et al., "Automa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Defect Review and Metrology of Si Devices", ASMC 2013 Semi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May 1, 2013,p366-370 ,5 pag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61408B2 (en) 2017-09-12
CN105914159A (zh) 2016-08-31
KR102366149B1 (ko) 2022-02-22
US20160247661A1 (en) 2016-08-25
KR20160103521A (ko) 2016-09-01
TW201643927A (zh) 2016-12-16
JP2016156812A (ja) 2016-09-01
JP6618380B2 (ja) 2019-12-11
CN105914159B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203B (zh) 針對自動s/tem擷取及計量學而使用已知形狀的層狀物之型樣匹配
JP5270558B2 (ja) S/temのサンプルを作成する方法およびサンプル構造
JP6356397B2 (ja) 基板の外位置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0507782A5 (zh)
JP2010507781A5 (zh)
EP3070731A1 (en) Pattern matching using a lamella of known shape for automated s/tem acquisition and met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