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5686B -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 Google Patents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5686B
TWI675686B TW106110907A TW106110907A TWI675686B TW I675686 B TWI675686 B TW I675686B TW 106110907 A TW106110907 A TW 106110907A TW 106110907 A TW106110907 A TW 106110907A TW I675686 B TWI675686 B TW I6756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image
optical sensor
imaging devic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9488A (zh
Inventor
麥克 G 泰勒
Michael G. Taylor
葛蘭 T 布萊克
Glenn T. Black
陶德 S 托庫博
Todd S. Tokubo
Original Assignee
索尼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索尼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索尼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6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86Image signal generato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28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43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hree or more 2D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7Aspects relating to detect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 format, e.g. for adaptation to the display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描述一種可重組態成像設備、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及一種成像系統。通常,該設備包括平台。每一平台容納一或多個光學感測器。一樞轉連接器與至少兩個平台連接且支援此等平台相對於彼此之一相對移動。因此,該等平台可基於該樞轉連接器而配置及在不同配置之間切換,藉此允許該設備之一重組態。在一實例配置中,該等光學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以覆蓋不同的視場,藉此支援單像成像。在另一實例配置中,該等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方向以覆蓋大體上同一視場,藉此支援立體成像。

Description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成像裝置廣泛用於不同的應用。舉例而言,小型攝像機可與攜帶型或行動裝置整合。此成像裝置用於包括俘獲靜態影像及視訊的日常任務。 此外,成像裝置提供廣泛範圍的能力。此等能力包括單像及立體成像。通常,成像裝置的能力取決於其(多個)光學感測器。舉例而言,為產生三百六十度單像視場影像,成像裝置包括複數個光學感測器。此等光學感測器經安置以指向不同的方向,使得覆蓋至少三百六十度的視場。在另一實例中,為產生一百八十度立體視場影像,成像裝置亦包括複數個光學感測器。在此實例中,光學感測器經安置以指向同一方向,使得沿同一方向在不同焦深處俘獲物件的影像資料。 然而,現有的成像裝置不提供在使用多個光學感測器之單像成像與立體成像之間切換的能力。舉例而言,現有的成像裝置不能自三百六十度單像視場切換至一百八十度立體視場,且不能自一百八十度立體視場切換至三百六十度單像視場。
通常,描述一種可重組態以支援不同操作狀態之成像裝置。該等操作狀態支援單像成像及立體成像。在一實例中,該成像裝置包括多個平台。每一平台容納一或多個光學感測器。至少兩個平台基於連接兩個平台之樞轉連接器以特定配置而配置。此等平台基於該樞轉連接器以另一配置而重新配置。舉例而言,第一配置將光學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以覆蓋不同的視場。該第一配置支援單像成像。第二配置將光學感測器指向大約同一方向以覆蓋大體上同一視場。此第二配置支援立體成像。操作樞轉連接器以使兩個平台在第一配置與第二配置之間切換。 此外,描述一種用於操作成像裝置之電腦實施方法。該電腦實施方法包括選擇成像裝置之操作狀態。該操作狀態可對應於單像成像或立體成像,且係基於平台之配置進行選擇。由光學感測器中之每一者俘獲的影像資料用於取決於操作狀態而產生單像影像或立體影像。 在一實例中,一種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包括:第一平台;第一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第一平台上;第二平台;第二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第二平台上;及樞轉連接器,其與第一平台連接且與第二平台連接。該樞轉連接器經組態以使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在第一配置與第二配置之間樞轉。第一配置對應於成像設備之單像狀態,且將第一光學感測器及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不同的方向。第二配置對應於成像設備之立體狀態,且將第一光學感測器及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方向。 在一實例中,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包括藉由電腦存取由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的第一影像資料。第一光學感測器安置於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第一平台上。該電腦實施方法亦包括藉由電腦存取由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的第二影像資料。第二光學感測器安置於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第二平台上。該電腦實施方法亦包括藉由電腦自單像狀態及立體狀態中選擇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操作狀態。基於指示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之配置的操作資料而選擇操作狀態。基於樞轉連接器形成配置,該樞轉連接器與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連接且經組態以樞轉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該電腦實施方法亦包括藉由電腦基於操作狀態自第一影像資料及第二影像資料產生單像影像或立體影像。 在一實例中,一種成像系統包括:第一平台;第一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第一平台上;第二平台;第二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第二平台上;及樞轉連接器,其與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連接。該樞轉連接器經組態以樞轉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基於樞轉連接器對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之樞轉而形成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之配置。該成像系統亦包括處理器及儲存電腦可讀指令之記憶體,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使成像系統進行以下操作:基於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之配置而選擇成像系統之操作狀態;及基於操作狀態自第一影像資料及第二影像資料產生影像。第一影像資料係由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第二影像資料係由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 可藉由參考說明書之剩餘部分及附圖來實現對本文中所揭示及建議之實施例的性質及優點的進一步理解。
本發明尤其涉及一種可重組態成像裝置。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支援在不同操作能力之間切換,諸如在單像成像與立體成像之間切換。在一實例中,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包括多個平台及一或多個樞轉連接器。每一平台包括、容納、附接或固持攝像機之一或多個組件。舉例而言,光學感測器安置於平台上。樞轉連接器連接至少兩個平台,且經組態以根據不同的樞轉角度樞轉兩個平台。每一樞轉角度對應於平台之配置。 在由樞轉連接器支援之一個配置中,一個平台之光學感測器及另一平台之光學感測器指向不同方向,藉此俘獲在不同的個別視場處之影像資料。來自兩個光學感測器之影像資料可被拼接在一起以產生具有大於任一個別視場之視場的影像。取決於平台之數目、光學感測器之數目及/或個別視場,自所俘獲之影像資料產生至少三百度視場單像影像。因此,此配置對應於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單像狀態。 在由樞轉連接器支援之另一配置中,兩個平台之兩個光學感測器指向相同的方向,藉此在大體上相同的視場內之不同深度處俘獲影像資料。所俘獲之影像資料可經配置以產生立體影像。因此,此配置對應於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立體狀態。 為進行說明,考慮包括連接兩個平台之樞轉連接器的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實例。在此實例中,樞轉連接器包括鉸鏈。廣角光學感測器(例如,具有大約兩百度視場之光學感測器)安置於每一平台上,且自平台之表面指向外部。在第一配置中,鉸鏈將兩個平台配置於兩個平行的平面中。光學感測器指向相反的視場,使得至少三百度的視場同時被光學感測器覆蓋。在兩百度的說明中,大約四百度的視場被覆蓋,且包括四十度重疊。由兩個光學感測器俘獲之影像資料被拼接以產生至少三百度視場單像影像。在第二配置中,鉸鏈將兩個平台配置於大體上同一平面中。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視場。因為兩個光學感測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在不同深度處俘獲影像資料。此影像資料經配置以產生至少一百度視場立體影像。 出於說明目的而提供以上實例。接下來在本文中進一步描述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此等及其他配置及元件。為了清楚解釋起見,描述實例平台及樞轉連接器。如所描述,平台包括容納、附接及/或固持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電、電子及機械組件的外殼。外殼可由不同材料製成,諸如塑膠、金屬及/或其他材料。然而,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實施例可包括其他類型之平台,諸如殼體、容器、框架、封閉罩殼及/或開放罩殼。實例樞轉連接器包括鉸鏈。然而,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實施例可包括其他類型之樞轉連接器,諸如數個樞軸、一可撓性膜及/或用於連接至少兩個平台且支援所連接平台之相對移動的其他連接器。 圖1A及圖1B說明用於操作成像裝置110之實例環境。成像裝置110可重組態以支援不同的操作狀態。操作狀態表示操作之狀態,諸如成像裝置110操作之模式。圖1A說明在單像狀態下使用成像裝置110之實例。相比之下,圖1B說明在立體狀態下使用成像裝置110之實例。成像裝置110表示獨立的攝像機、與成像系統介接或整合於成像系統內之攝像機,或能夠俘獲影像資料及/或產生影像的其他類型之成像裝置。影像資料表示可由諸如信號處理器或電腦之處理器使用以產生影像的資料。影像表示靜態影像或視訊。 通常,單像狀態指成像裝置110在單像視場中俘獲影像資料或影像之能力。單一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用於俘獲個別視場中之影像。由多個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俘獲之影像被拼接在一起以建立大於個別視場中之任一者的單像視場。舉例而言,個別視場為大約一百二十度,而單像視場可覆蓋更大的範圍,諸如在一百六十度與四百度之間。在單像狀態之說明性實例中,成像裝置110俘獲三百度的靜態影像或視訊。 通常,立體狀態指成像裝置110在立體視場中俘獲影像資料或影像之能力。在一實例中,以某一距離分離開之兩個攝像機或兩個光學感測器用於在同一視場(例如,立體視場)中俘獲影像資料以給出深度感知。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中之每一者被映射至人眼。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之間的距離對應於人眼之間的瞳孔間距(IPD)。自每一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之影像資料分別產生影像,形成左眼影像及右眼影像。一對左右影像經並排配置以建立人眼的深度錯覺。此對表示三維(3D)影像。3D影像將影像中之每一者映射至眼睛中之每一者。在立體狀態之說明性實例中,成像裝置110俘獲3D靜態影像或視訊。 圖1A說明在環境112 (諸如,會議室環境)內以單像狀態操作成像裝置110。其他環境亦係可能的。成像裝置110經由(例如)資料網路與後端系統120介接。虛擬實境(VR)頭戴式裝置130亦經由相同或不同的資料網路與後端系統120介接,以存取及顯示環境112之影像。其他終端使用者裝置(諸如,桌上型電腦、攜帶型裝置或行動裝置)亦可與後端系統120介接。資料網路表示有助於資料交換之一組網路裝置,且可包括公用網路(諸如,網際網路)及/或私用網路(諸如,企業內部網路)。 後端系統120表示提供基於影像之操作的運算系統,諸如伺服器或基於雲端之服務。一些操作可用於終端使用者。舉例而言,後端系統120允許多個使用者基於拉取或推送機制來存取及接收影像。因此,操作VR頭戴式裝置130之使用者132可檢視環境112之所儲存的或實時的影像。後端系統120可允許多使用者存取且可增強影像。舉例而言,操作VR頭戴式裝置之多個使用者可同時對環境112進行虛擬存取以在其間進行虛擬會議。 後端系統120之其他操作可用於成像裝置110。在一個實例中,成像裝置110在本端處理所俘獲之影像資料以產生影像及發送影像至後端系統120。繼而,後端系統儲存及管理使用者對此等影像之存取。在另一實例中,影像產生被分散在成像裝置110與後端系統120之間。舉例而言,成像裝置110將影像資料傳輸至後端系統120。繼而,後端系統產生及儲存影像。在又一實例中,後端系統控制成像裝置110之一些能力。舉例而言,基於一組規則(例如,基於行事曆之規則)或基於與管理員控制台之介接,後端系統120接通及斷開成像裝置110,指示成像裝置110進入待用狀態,及/或控制成像裝置之操作狀態的選擇。特定而言,後端系統120可指示成像裝置110進入單像狀態或立體狀態。因此,成像裝置110之內部組件(諸如,電、電子及機械組件)改變代管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之成像裝置110外殼的配置。可基於連接外殼之鉸鏈而設定適當的配置,如在接下來之諸圖中所進一步描述的。 因此且如圖1A中所說明,成像裝置110向使用者132提供單像影像。舉例而言,使用者經由VR頭戴式裝置130檢視環境112之三百六十度影像140。 圖1B說明在環境112內以立體狀態操作成像裝置110。自單像狀態至立體狀態及自立體狀態至單體裝置之切換可取決於成像裝置110之可重組態能力而以不同方式發生。在一實例中,可重組態能力限於機械重組態。在此實例中,諸如會議室之管理員的使用者藉由圍繞成像裝置110之鉸鏈移動外殼來以機械方式重新定位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在另一實例中,可重組態能力亦包括可在遠端控制之機電組件。控制可經由後端系統120來實行。因此,管理員經由管理員控制台及/或使用者132經由VR頭戴式裝置130在遠端控制至立體狀態之切換。 在立體狀態下,成像裝置110俘獲3D影像資料。成像裝置110及/或後端系統120自3D影像資料產生及/或儲存3D影像。使用者132經由VR頭戴式裝置130檢視3D影像150。 儘管圖1A及圖1B說明後端系統,但可能不需要使用此系統。實情為,終端使用者裝置(諸如,VR頭戴式裝置130)可直接自成像裝置110且無需後端系統120而存取影像資料及/或影像。在一實例中,經由資料網路發生裝置存取。在另一實例中,經由儲存媒體之轉移來促進裝置存取。舉例而言,所俘獲之影像資料及/或影像儲存於儲存媒體(諸如,記憶卡)上。藉由自成像裝置110移除儲存媒體及將儲存媒體110插入終端使用者裝置中,影像資料及/或影像被轉移至終端使用者裝置。在任一實例中,若僅提供影像資料,則終端使用者裝置處理影像資料以建立影像。 圖2A、圖2B、圖2C及圖2D說明支援多個操作狀態之可重組態成像裝置200 (諸如,圖1之成像裝置110)的不同視圖。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200包括外殼210及外殼220以及鉸鏈230。鉸鏈230與外殼210及220連接。如本文上文所描述的,外殼及鉸鏈分別為平台及樞轉連接器之實例。其他平台類型及/或樞轉連接器類型亦係可能的。成像裝置200亦包括光學感測器212及光學感測器222。外殼210容納光學感測器212且包括孔隙,使得光學感測器212經由孔隙曝露於外殼210外部的環境光。同樣,外殼220容納光學感測器222。成像裝置200基於光學感測器212及222之各別配置而支援單像狀態及立體狀態。 圖2A及圖2B分別說明成像裝置200之第一配置250的側視圖及俯視圖。配置250支援單像狀態。特定而言,光學感測器212及222中之每一者具有寬視場,諸如大約兩百度的視場。配置250將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相反的方向。如圖2A中所說明,光學感測器212覆蓋向外朝向成像裝置200之左側延伸的視場,而光學感測器222覆蓋向外朝向成像裝置200之右側延伸的視場。因此,兩個光學感測器212及222之共同視場覆蓋成像裝置200周圍之整個三百六十度,其中對於總共大約四百度的視場具有大約四十度的重疊。由光學感測器212及222俘獲之影像資料可被拼接在一起以產生至少三百六十度的單像視場影像,諸如成像裝置200周圍之三百六十度影像。 圖2B說明,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200亦包括固定連接器240。固定連接器240與外殼210及220連接,且將外殼210及220固持或維持在適當位置中以支援配置250。取決於外殼210及220中之每一者的材料、尺寸及/或組態,可使用不同類型之固定連接器。舉例而言,固定連接器240包括銷鎖、托架、磁體及/或卡鉤及環圈扣件中之任一者。 圖2C及圖2D分別說明成像裝置200之第二配置260的側視圖及俯視圖。配置260支援立體狀態。特定而言,配置260將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因此,光學感測器212及222以某一偏移覆蓋大體上相同的視場。該偏移對應於光學感測器212及222的中心之間的距離。此距離可被設定為人類IPD之函數(例如,屬於其範圍內)。所俘獲之影像資料可經封裝以產生3D影像(例如,每一3D影像兩個偏移影像,針對左眼一個偏移影像且針對右眼一個偏移影像)。3D影像覆蓋至少一百八十度的視場。 圖2D說明,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200亦包括固定連接器242。固定連接器242與外殼210及220連接,且將外殼210及220固持或維持在適當位置中以支援配置260。取決於外殼210及220中之每一者的材料、尺寸及/或組態,可使用不同類型之固定連接器。舉例而言,固定連接器242包括銷釘、托架、磁體及/或桿中之任一者。 儘管固定連接器240及固定連接器242經說明為成像裝置200之單獨組件,但此等連接器240及242無需為單獨的。實情為,連接器240及242可彼此整合或與其他組件整合,或甚至不需要被使用。舉例而言,根據配置250及配置260,其他機構有可能固持外殼210及220。舉例而言,固定連接器240及/或固定連接器242可與鉸鏈230整合。在另一說明中,鉸鏈230基於機械力(例如,沿鉸鏈230之中心軸線的摩擦力)或機電組件(例如,鉸鏈230係遠端可控式電鉸鏈)將外殼210及220固持在適當位置中。 此外,外殼210及220可容納、附接或固持成像裝置200之額外組件。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200為獨立的攝像機。在此實例中,外殼210及220包括其他攝像機相關的硬體、軟體及中間軟體組件。在另一實例中,成像裝置200與成像系統介接。在此實例中,攝像機相關組件中之一些係分散於成像裝置200與成像系統之間。舉例而言,成像裝置200向成像系統輸出影像資料。繼而,成像系統自影像資料產生影像。 圖3A及圖3B說明可重組態以支援多個操作狀態之成像裝置300的另一實例。通常,可重組態成像裝置可包括兩個或大於兩個攝像機或光學感測器。實例成像裝置300包括三個光學感測器312、322及332。在第一配置302中,成像裝置300支援單像狀態。在第二配置304中,支援立體狀態、二維(2D)狀態及單像狀態。2D狀態表示成像裝置300在預定視場處俘獲2D影像之能力。 圖3A說明支援單像狀態之第一配置302之俯視圖。如所說明,成像裝置300包括容納光學感測器312之外殼310、容納光學感測器322之外殼320及容納光學感測器332之外殼330。此外,成像裝置300包括數個延伸部,諸如延伸部324及延伸部334。延伸部可由與外殼310、320及330中之任一者相同或不同的材料製成。通常,延伸部有助於成像裝置300在第一配置302與第二配置304之間切換。成像裝置300亦包括連接外殼310、320及330以及延伸部322及334的數個鉸鏈。舉例而言,鉸鏈350連接外殼310與外殼320。鉸鏈360連接外殼320與延伸部324。鉸鏈370連接延伸部324與外殼330。鉸鏈380連接外殼330與延伸部334。且鉸鏈390連接延伸部334與外殼310。在此實例中,一系列外殼、延伸部及鉸鏈形成閉環。然而,仍可使用開環。舉例而言,無需使用鉸鏈390。 配置302將光學感測器312、322及332指向不同的方向,以共同覆蓋大於任何個別視場的視場。舉例而言,配置302表示三角形形狀。邊緣中之每一者包括外殼中之一者,且視情況包括延伸部中之一者。光學感測器312、322及332中之每一者具有寬的個別視場。舉例而言,每一個別視場至少為一百八十度。因此,共同的視場(例如,單像狀態之視場)至少為三百六十度,其中具有大約一百八十度的重疊。 圖3B說明支援立體狀態、2D狀態及單像狀態之配置304之俯視圖。特定而言,外殼310、320及330以及延伸部324及334基於鉸鏈350、360、370、380及390而自三角形形狀重新配置為矩形形狀。配置304將光學感測器312及322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以覆蓋大體上相同的視場。因此,在配置304中,由光學感測器312及322俘獲之影像資料用於產生3D影像(例如,支援立體狀態)。相比之下,光學感測器332指向不同(例如,相反方向)。由光學感測器332俘獲之影像資料用於產生2D影像(例如,支援2D狀態)。光學感測器312及光學感測器332之組合支援單像狀態,此係因為此等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且共同覆蓋至少三百六十度的視場。類似地,光學感測器322及光學感測器332之組合亦支援單像狀態。 圖4A及圖4B說明可重組態以支援多個操作狀態之成像裝置400的另一實例。在此實例中,成像裝置400包括四個光學感測器412、422、432及444。在第一配置402中,成像裝置400支援單像狀態。在第二配置404中,支援立體狀態、單像狀態及單像立體混合狀態。單像立體混合狀態表示成像裝置400在單像視場(例如,三百六十度視場)中俘獲3D影像(例如,立體影像)的能力。 圖4A說明支援單像狀態之第一配置402之俯視圖。如所說明,成像裝置400包括容納光學感測器412之外殼410、容納光學感測器422之外殼420、容納光學感測器432之外殼430及容納光學感測器442之外殼440。成像裝置400亦包括連接外殼410、420及430以及440之數個鉸鏈。舉例而言,鉸鏈450連接外殼410與外殼420。鉸鏈460連接外殼420與外殼430。鉸鏈470連接外殼430與外殼440。且鉸鏈480連接外殼440與外殼410。在此實例中,一系列外殼及鉸鏈形成閉環。然而,仍可使用開環。舉例而言,無需使用鉸鏈480。 配置402將光學感測器412、422、432及442指向不同的方向以共同覆蓋大於任何個別視場的視場。舉例而言,配置404表示矩形或正方形形狀。邊緣中之每一者包括外殼中之一者。光學感測器412、422、432及442中之每一者具有寬的個別視場。舉例而言,每一個別視場至少為一百八十度。因此,共同的視場(例如,單像狀態的視場)為至少三百六十度,其中具有大約三百六十度的重疊。 圖4B說明支援立體狀態、單像狀態及單像立體混合狀態之配置404之俯視圖。特定而言,外殼410、420及430以及440基於鉸鏈450、460、470及480而自矩形或正方形形狀重新配置為矩形形狀。配置404將光學感測器412及422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以覆蓋大體上相同的視場。因此,在配置404中,由光學感測器412及422俘獲之影像資料用於產生3D影像(例如,支援立體狀態)。類似地,配置404將光學感測器432及442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以覆蓋大體上相同的視場。此視場在光學感測器412及422之視場的相反方向上。在配置404中,由光學感測器432及432俘獲之影像資料亦用於產生3D影像(例如,支援立體狀態)。兩個光場(例如,由光學感測器412及422在一個方向上覆蓋的一個光場以及由光學感測器432及442在另一方向上覆蓋的另一光場)之組合支援單像立體混合狀態。特定而言,3D影像可在此操作狀態下拼接在一起,以一起形成至少三百度視場的3D影像。另一方面,光學感測器412及光學感測器432或442之組合支援單像狀態,此係因為此等感測器被指向不同的方向且共同覆蓋至少三百六十度視場。類似地,光學感測器422與光學感測器432或442之組合亦支援單像狀態。 圖5說明成像裝置500之額外組件的實例。取決於外殼之數目及光學感測器之數目,成像裝置500可重組態以支援不同的操作狀態。通常,外殼及/或光學感測器之數目愈大,所支援的操作狀態之數目愈大。 如圖5之側視圖中所說明,成像裝置500包括藉由鉸鏈530連接之外殼510及外殼520。外殼510容納光學感測器512。同樣地,外殼520容納光學感測器524。 鉸鏈530有助於外殼510及520之重新配置。舉例而言,鉸鏈530使外殼510及520能夠相對於彼此以不同的樞轉角度樞轉。所說明之側視圖展示大約一百八十度的樞轉角。在此樞轉角度下,外殼配置將光學感測器512及522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以至少支援立體狀態。在另一實例中,樞轉角度為大約零度。在此實例中,光學感測器512及522指向大體上相反的方向以至少支援單像狀態。基於鉸鏈530之其他樞轉角度亦係可能的,且屬於零至一百八十度或甚至三百六十度的範圍內。 在一實例中,以機械方式操作鉸鏈530。在此實例中,成像裝置500之使用者將外殼510及520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實現對應於所要操作狀態之樞轉角度。此外,鉸鏈530可包括視覺標記以指示樞轉角度及/或對應操作狀態。 在另一實例中,以機電方式控制鉸鏈530。控制按鈕起始外殼510及520之相對移動以實現所要樞轉角度。控制按鈕可在成像裝置500本端或遠離成像裝置(例如,在後端系統或終端使用者裝置上代管之圖形使用者介面上的螢幕控制按鈕)。與鉸鏈530整合或介接之控制單元(諸如,致動器)回應於控制按鈕之啟動而經由鉸鏈530驅動移動。此外,鉸鏈530可整合電位計。電位計將樞轉角度映射至特定電壓,從而產生指示樞轉角度及/或操作狀態之信號。該信號可用於在遠端裝置(例如,後端系統或終端使用者裝置)處呈現(例如,顯示或提供可聽訊息)樞轉角度及/或操作狀態。 外殼無需在固定位置處容納各別的光學感測器。實情為,光學感測器可沿一或多個方向移動,以(例如)調整光學感測器的中心之間的相對距離。調整距離使得設定距離以屬於人眼之IPD範圍內(例如,在五十二與七十八毫米之間或二至三英吋之間)。 在一實例中,光學感測器512安裝於外殼510之滑動連接器514上或附接至該滑動連接器。滑動連接器514有助於光學感測器512在一方向(例如,水平地)上的移動。舉例而言,滑動連接器514包括軌道或凹槽中之任一者。因此,在支援立體狀態之配置中,光學感測器512可經移動至更接近或遠離另一外殼520之光學感測器522。另外或替代地,光學感測器512安裝於外殼520之滑動連接器524上或附接至該滑動連接器。此滑動連接器524有助於光學感測器522在相同方向(例如,水平地)或不同方向(例如,垂直地)上移動。若使用相同的方向,則在支援立體狀態之配置中,光學感測器522可經移動至更接近或遠離光學感測器512。若使用另一方向,則光學感測器522可經移動至更接近或遠離又一外殼之另一光學感測器。無關於滑動連接器之數目及方向,可以IPD距離550定位光學感測器512及522之中心。 在一實例中,以機械方式操作滑動連接器514及類似地,滑動連接器524。在此實例中,使用者將光學感測器512及522相對於彼此移動以實現所要距離。此外,滑動連接器514及524可包括指示距離之視覺標記。 在另一實例中,以機電方式操作滑動連接器514及類似地,滑動連接器524。在此實例中,本端或遠端控制按鈕起始相對移動。與滑動連接器514及524整合或介接之控制單元(諸如,致動器)回應於控制按鈕之啟動而經由滑動連接器514及524驅動移動。此外,滑動連接器514及524可整合(多個)電位計。(多個)電位計將所得距離映射至特定電壓,從而產生指示距離之信號。該信號可用於在遠端裝置(例如,後端系統或終端使用者裝置)處呈現(例如,顯示或提供可聽訊息)距離。 成像裝置500亦包括固定連接器。固定連接器將外殼510及520維持或固持在特定樞轉角度以支援所要配置,以及等效地支援所要操作狀態。如圖5中所說明,固定連接器包括銷釘540及環圈542。當外殼510及520經配置以支援單像狀態時,銷釘540經插入環圈542中以維持此配置。其他類型之固定連接器亦係可能的,諸如托架、桿、磁體及/或卡鉤及環圈扣件。另外,以機械及/或機電方式操作固定連接器。 此外,成像裝置500包括其他電、電子及機械組件,以支援成像裝置500之可重組態能力及成像能力。舉例而言,成像裝置500包括纜線、電源、信號處理器、記憶體、處理器、電源埠、資料埠、使用者介面以及其他攝像機相關組件。此等組件中之一些或全部可容納於外殼510及/或520內。 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500包括在外殼510中之處理模組550。處理模組550表示成像裝置500之信號處理器、記憶體及/或處理器,其適於處理由光學感測器512及514俘獲的影像資料,且視情況實現對諸如鉸鏈530、滑動連接器514及524以及固定連接器中之任一者的控制。信號纜線552耦接光學感測器511與處理模組550。信號纜線552穿過外殼510。類似地,信號纜線554耦接光學感測器522與處理模組550。信號纜線554穿過外殼520及外殼510。此外,信號纜線基於一組纜線介面556 (例如,孔、纜線紮帶等)圍繞或穿過鉸鏈530。 在一實例中,成像裝置500表示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此設備包括具有第一視場之第一攝像機。舉例而言,第一攝像機包括光學感測器512。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亦包括具有第二視場之第二攝像機。舉例而言,第二攝像機包括光學感測器522。此外,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包括樞轉地連接第一攝像機與第二攝像機之鉸鏈,諸如鉸鏈530。另外,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包括鎖定元件,諸如由銷釘540及環圈542形成之固定連接器。鎖定元件經組態以將第一攝像機及第二攝像機相對於彼此固持在一或多個固定樞轉角度。每一固定樞轉角度對應於第一攝像機及第二攝像機之配置。此外,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包括信號處理器。舉例而言,信號處理器為處理模組550之部分。可重組態多攝像機成像設備亦包括來自第二攝像機之信號纜線,諸如信號纜線554。信號纜線橫越鉸鏈而至信號處理器。信號處理器經組態以輸入來自第一攝像機及第二攝像機之信號。在樞轉角度之第一配置中,信號處理器經組態以將來自第一攝像機之第一影像及來自第二攝像機之第二影像組合成單一組合影像,其具有大於第一視場及第二視場中之任一者的視場。在樞轉角度之第二配置中,信號處理器經組態以將來自第一攝像機之第一影像及來自第二攝像機之第二影像封裝成立體影像。 圖6說明用於在不同操作狀態下操作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實例流程600。處理器經說明為執行流程600之操作。舉例而言,處理器耦接至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且執行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電腦可讀指令。電腦可讀指令包括用於執行操作之指令。取決於成像裝置係獨立裝置抑或分散式成像系統之部分,處理器及/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為成像裝置、後端系統、終端使用者裝置之部分或分散於此等組件之間。此外,儘管以特定次序說明操作,但可重新排序或省略該等操作中之一些。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02,其中控制第一光學感測器及第二光學感測器之配置。舉例而言,處理器基於包括鉸鏈、固定連接器及/或滑動連接器之成像裝置的機電組件而控制該配置。該控制可基於儲存在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一組規則(例如,基於行事曆之規則)或基於成像裝置本端或遠端之動作按鈕而起始。 通常,配置對應於操作狀態。所支援之操作狀態取決於成像裝置之外殼之數目以及光學感測器之數目及位置。操作狀態包括(例如):2D狀態、單像狀態、立體狀態及單像立體混合狀態。為設置用於2D狀態之配置,處理器在特定方向上配置具有光學感測器之至少一個外殼。為設置用於單像狀態之配置,處理器在大體上不同的方向上配置至少兩個外殼。外殼中之每一者具有至少一個光學感測器。因而,光學感測器具有不同的視場。為設置用於立體狀態之配置,處理器在大體上同一方向上配置至少兩個外殼。外殼中之每一者具有至少一個光學感測器。因而,光學感測器具有大體上同一視場。光學感測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可經調整為對應於人類IPD。為設置用於單像立體狀態之配置,處理器配置至少兩個光學感測器(在同一外殼或不同外殼上)以指向大體上同一第一方向,且配置另外至少兩個光學感測器以指向基本同一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大體上不同。 儘管處理器經說明為執行操作602,但此操作可係可選的。舉例而言,當成像裝置不包括機電組件時,操作602係可選的。在此情況下,該配置係以機械方式設置。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04,其中存取由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之第一影像資料。舉例而言,處理器基於拉取(例如,視訊點播)或推送機制(例如,視訊廣播)接收第一影像資料。在此情況下,與第一光學感測器整合或介接之信號處理器處理所感測之原始資料以產生第一影像資料且將第一影像資料發送至處理器。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06,其中存取由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之第二影像資料。此操作可類似於操作604。舉例而言,處理器基於拉取或推送機制接收第二影像資料。 儘管在操作604及606中將第一影像資料及第二影像資料描述為由處理器基於拉取或推送機制接收,但其他類型之存取係可能的。舉例而言,第一光學感測器為第一攝像機之部分。第一影像資料儲存於第一攝像機之第一儲存媒體(諸如,第一記憶卡)上。同樣地,第二光學感測器為同一或不同攝像機之部分。第二影像資料儲存於同一或不同儲存媒體上。第一儲存媒體(及在適用時,第二儲存媒體)可自第一攝像機(及在適用時,第二攝像機)經移除且插入處理器可存取之(多個)資料埠中。因此,處理器自所插入之儲存媒體(或多個儲存媒體)存取第一及第二影像資料。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08,其中基於配置選擇操作狀態。取決於成像裝置之重組態能力,不同的選擇技術係可能的。在一項技術中,若處理器如在操作604中控制配置,則該配置已為處理器所知。因而,處理器存取將配置映射至對應操作狀態之表(或一些其他資料結構),且在給定已知配置之情況下選擇適當的操作狀態。此表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在另一項技術中,配置可能並不已為處理器所知。因而,處理器首先判定該配置,且接著自表中選擇操作狀態。 在一實例中,自在成像裝置上之所選按鈕(或按鍵)判定配置。舉例而言,按鈕向使用者識別配置或各別操作狀態。按鈕之使用者選擇觸發將各別選擇信號發送至處理器。在另一實例中,無需使用者選擇或按鈕。實情為,影像裝置之(多個)鉸鏈、(多個)固定連接器及/或(多個)滑動連接器包括(多個)電位計。處理器處理由(多個)電位計所產生之(多個)信號以判定配置。在又一說明中,處理器分析第一及第二影像資料以偵測物件。若偵測指示在第一影像資料中偵測到數個物件但在第二影像資料中未偵測到物件,則處理器判定光學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藉此該配置係用於單像狀態。另一方面,若在第二影像中亦偵測到在第一影像中偵測到之相同物件,則處理器判定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相同的方向,藉此該配置係用於立體狀態。 在一實例中,執行上述技術之組合。該組合使得能夠以更高的置信等級判定配置及/或產生錯誤通知。舉例而言,若電位計讀數與影像處理判定相匹配,則確認各別配置。然而,若存在失配,則產生錯誤通知。錯誤通知可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舉例而言,在成像裝置處啟動視覺呈現(例如,具有特定色彩或閃爍速率之LED燈)。在另一說明中,在圖形使用者介面處顯示錯誤訊息。其他呈現形式亦係可用的,諸如可聽警報。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10,其中基於操作狀態自第一影像資料及第二影像資料產生影像。舉例而言,處理器起始及執行成像程序以根據操作狀態產生影像。不同的成像程序可被定義為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電腦可讀指令的部分。當選擇單像狀態作為操作狀態時,成像程序包括應用於第一及第二影像資料之拼接程序及邊緣平滑程序。相比之下,當選擇立體狀態作為操作狀態時,成像程序包括應用於第一及第二影像資料之立體程序。立體程序包括自第一影像資料產生第一影像及自第二影像資料產生第二影像,且並排配置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以建立深度感知。影像對之並排配置表示3D影像。 在一實例中,流程600包括操作612,其中提供影像至虛擬頭戴式裝置(及類似地,另一終端使用者裝置)。若處理器係虛擬頭戴式裝置之組件,則提供影像包括在圖形使用者介面上顯示影像。否則,提供影像包括將影像發送至虛擬頭戴式裝置以在彼處顯示。 圖7說明根據各種實施例之適於實施電腦系統700的硬體系統之實例。舉例而言,電腦系統700包括:成像裝置、後端系統、虛擬頭戴式裝置及/或其他終端使用者裝置之組件。電腦系統700包括用於執行軟體應用程式及視情況執行作業系統之中央處理單元(CPU) 705。CPU 705可由一或多個同質或異質處理核心構成。記憶體710儲存供CPU 705使用之應用程式及資料。儲存器715提供用於應用程式及資料之非揮發性儲存器及其他電腦可讀媒體,且可包括固定磁碟機、抽取式磁碟機、快閃記憶體裝置以及CD-ROM、DVD-ROM、藍光光碟、HD-DVD或其他光學儲存裝置,以及信號傳輸及儲存媒體。使用者輸入裝置720將來自一或多個使用者之使用者輸入傳達至電腦系統700,使用者輸入裝置之實例可包括鍵盤、滑鼠、操縱桿、觸控板、觸控螢幕、靜態或視訊攝像機,及/或麥克風。網路介面725允許電腦系統700經由電子通信網路與其他電腦系統通信,且可包括經由區域網路及廣域網路(諸如,網際網路)進行的有線或無線通信。音訊處理器755適於自藉由CPU 705、記憶體710及/或儲存器715提供之指令及/或資料產生類比或數位音訊輸出。電腦系統700之組件(包括CPU 705、記憶體710、資料儲存器715、使用者輸入裝置720、網路介面725及音訊處理器755)經由一或多個資料匯流排760連接。 圖形子系統730進一步與資料匯流排760以及電腦系統700之組件連接。圖形子系統730包括圖形處理單元(GPU) 745及圖形記憶體740。圖形記憶體740包括用於儲存輸出影像之每一像素之像素資料的顯示記憶體(例如,圖框緩衝器)。圖形記憶體740可與GPU 745整合在相同的裝置中、作為單獨裝置與GPU 745連接及/或實施於記憶體710內。像素資料可自CPU 705直接被提供至圖形記憶體740。替代地,CPU 705向GPU 745提供定義所要輸出影像之資料及/或指令,GPU 745自資料及/或指令產生一或多個輸出影像之像素資料。定義所要輸出影像之資料及/或指令可儲存於記憶體710及/或圖形記憶體740中。在一實施例中,GPU 745包括3D呈現能力,其用於自定義場景之幾何結構、照明、陰影、紋理、運動及/或攝像機參數的指令及資料產生輸出影像之像素資料。GPU 745可進一步包括能夠執行著色器程式之一或多個可程式化執行單元。 圖形子系統730週期性地自圖形記憶體740輸出影像之像素資料以供顯示於顯示裝置750上。顯示裝置750可為能夠回應於來自電腦系統700之信號而顯示視覺資訊的任何裝置,包括CRT、LCD、電漿及OLED顯示器。電腦系統700可向顯示裝置750提供類比或數位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CPU 705為具有一或多個處理核心之一或多個通用微處理器。可使用具有特定地適用於高度並行及運算密集型應用程式(諸如,媒體及互動式娛樂應用程式)之微處理器架構的一或多個CPU 705來實施其他實施例。 系統之組件可經由網路連接,該網路可為以下各者之任何組合:網際網路、IP網路、企業內部網路、廣域網路(「WAN」)、區域網路(「LAN」)、虛擬私用網路(「VPN」)、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或在不同實施例中支援本文中所描述的裝置之間的資料通信的任何其他類型之網路。網路可包括有線及無線連接,包括光學鏈路。鑑於本發明,許多其他實例係可能的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係顯而易見的。在本文之論述中,可特定地或可不特定地提到網路。 在前述說明書中,參考其特定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本發明不限於此。上述發明之各種特徵及態樣可個別或聯合地加以使用。另外,在不脫離本說明書之寬泛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本發明可用於超出本文中所描述之環境及應用的任何數目個環境及應用。因此,說明書及圖式被認為係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應注意,上文所論述之方法、系統及裝置僅意欲作為實例。必須強調,各種實施例可適當地省略、替換或添加各種程序或組件。舉例而言,應瞭解,在替代實施例中,可以與所描述之次序不同的次序執行方法,且可添加、省略或組合各個步驟。又,關於某些實施例所描述之特徵可在各種其他實施例中被組合。實施例之不同態樣及元件可以類似方式組合。又應強調,技術在演進且因此許多元件係實例,且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在說明書中給出特定細節以提供對實施例之透徹理解。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實施例。舉例而言,已在無不必要細節之情況下展示熟知的電路、程序、演算法、結構及技術,以避免模糊實施例。 又應注意,實施例可作為經描繪為流程圖或方塊圖之程序來描述。儘管每一者可將操作描述為順序程序,但許多操作可並行或同時地執行。此外,可重新配置操作之次序。程序可具有不包括於圖中之額外步驟。 此外,如本文中所揭示,術語「記憶體」或「記憶體單元」可表示用於儲存資料之一或多個裝置,包括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性RAM、核心記憶體、磁碟儲存媒體、光學儲存媒體、快閃記憶體裝置或用於儲存資訊之其他電腦可讀媒體。術語「電腦可讀媒體」包括(但不限於)攜帶型或固定儲存裝置、光學儲存裝置、無線通道、sim卡、其他智慧卡以及能夠儲存、含有或攜載指令或資料之各種其他媒體。 此外,實施例可藉由硬體、軟體、軔體、中間軟體、微碼、硬體描述語言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當以軟體、軔體、中間軟體或微碼實施時,用於執行必要任務之程式碼或碼段可儲存於諸如儲存媒體之電腦可讀媒體中。處理器可執行必要任務。 除非另有陳述,否則在本說明書(包括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中闡述之所有量測、值、等級、位置、量值、大小及其他規格係近似的,而非準確的。其意欲具有與其所相關之功能及其相關技術中所慣例之內容相一致的合理範圍。「大約」包括在以下容限內:±0.01%、±0.1%、±1%、±2%、±3%、±4%、 ±5%、±8%、±10%、±15%、±20%、±25%,或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者。「大體上」指大於66%、75%、80%、90%、95%、99%、99.9%或取決於術語「大體上」出現的上下文,另外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值。 已描述若干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的情況下,可使用各種修改、替代構造及等效物。舉例而言,上述元件可僅為較大系統之組件,其中其他規則可優先於或以其他方式修改本發明之應用。又,可在考慮上述元件之前,期間或之後進行數個步驟。因此,以上描述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110‧‧‧成像裝置
112‧‧‧環境
120‧‧‧後端系統
130‧‧‧虛擬實境(VR)頭戴式裝置
132‧‧‧使用者
140‧‧‧三百六十度影像
150‧‧‧3D影像
200‧‧‧可重組態成像裝置
210‧‧‧外殼
212‧‧‧光學感測器
220‧‧‧外殼
222‧‧‧光學感測器
230‧‧‧鉸鏈
240‧‧‧固定連接器
242‧‧‧固定連接器
250‧‧‧第一配置
260‧‧‧第二配置
300‧‧‧成像裝置
302‧‧‧第一配置
304‧‧‧第二配置
310‧‧‧外殼
312‧‧‧光學感測器
320‧‧‧外殼
322‧‧‧光學感測器
324‧‧‧延伸部
330‧‧‧外殼
332‧‧‧光學感測器
334‧‧‧延伸部
350‧‧‧鉸鏈
360‧‧‧鉸鏈
370‧‧‧鉸鏈
380‧‧‧鉸鏈
390‧‧‧鉸鏈
400‧‧‧成像裝置
402‧‧‧第一配置
404‧‧‧第二配置
410‧‧‧外殼
412‧‧‧光學感測器
420‧‧‧外殼
422‧‧‧光學感測器
430‧‧‧外殼
432‧‧‧光學感測器
440‧‧‧外殼
442‧‧‧光學感測器
450‧‧‧鉸鏈
460‧‧‧鉸鏈
470‧‧‧鉸鏈
480‧‧‧鉸鏈
500‧‧‧成像裝置
510‧‧‧外殼
512‧‧‧光學感測器
514‧‧‧滑動連接器
520‧‧‧外殼
522‧‧‧光學感測器
524‧‧‧滑動連接器
530‧‧‧鉸鏈
540‧‧‧銷釘
542‧‧‧環圈
550‧‧‧IPD距離/處理模組
552‧‧‧信號纜線
554‧‧‧信號纜線
556‧‧‧纜線介面
600‧‧‧用於在不同操作狀態下操作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實例流程
700‧‧‧電腦系統
705‧‧‧中央處理單元(CPU)
710‧‧‧記憶體
715‧‧‧儲存器
720‧‧‧使用者輸入裝置
725‧‧‧網路介面
730‧‧‧圖形子系統
740‧‧‧圖形記憶體
745‧‧‧圖形處理單元(GPU)
750‧‧‧顯示裝置
755‧‧‧音訊處理器
760‧‧‧資料匯流排
圖1A及圖1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操作成像裝置的實例環境。 圖2A、圖2B、圖2C及圖2D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不同視圖。 圖3A及圖3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另一實例。 圖4A及圖4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另一實例。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之額外組件的實例。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操作可重組態成像裝置的實例流程。 圖7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合適電腦系統。

Claims (19)

  1. 一種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包含:一第一平台;一第一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該第一平台上;一第二平台;一第二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該第二平台上;及一樞轉連接器,其與該第一平台連接且與該第二平台連接,其中該樞轉連接器經組態以使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在一第一配置與一第二配置之間樞轉,其中該第一配置對應於該成像設備之一單像狀態且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不同的方向,且其中該第二配置對應於該成像設備之一立體狀態且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方向。
  2. 如請求項1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其儲存電腦可讀指令,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使該可重組態成像設備進行以下操作:基於該樞轉連接器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安置於該第一配置中而選擇該單像狀態作為該可重組態成像設備之一操作狀態;基於該樞轉連接器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安置於該第二配置中而選擇該立體狀態作為該可重組態成像設備之該操作狀態;接收由該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之第一影像資料及由該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之第二影像資料;及基於該操作狀態自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產生一影像。
  3. 如請求項2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中若選擇該單像狀態,則該影像至少包含一三百度視場單像影像,且其中若選擇該立體狀態,則該影像至少包含一一百度立體視場影像。
  4. 如請求項1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中該樞轉連接器包含一鉸鏈或一可撓性膜中之至少一者。
  5. 如請求項1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中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安裝於該第一平台之一滑動連接器上。
  6. 如請求項5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中該滑動連接器大體上垂直於樞軸,且包含一軌道或一凹槽中之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1之可重組態成像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將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固定於該第一配置或該第二配置中的一固定連接器,其中該固定連接器包含一銷鎖、一托架或一磁體中之至少一者。
  8.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含:藉由一電腦存取由一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一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的第一影像資料,其中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安置於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一第一平台上,其中該電腦遠離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且其中存取該第一影像資料包含經由一資料網路自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接收該第一影像資料;藉由該電腦存取由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一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的第二影像資料,其中該第二光學感測器安置於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一第二平台上;藉由該電腦自一單像狀態及一立體狀態中選擇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一操作狀態,其中基於指示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一配置的操作資料而選擇該操作狀態,且其中基於一樞轉連接器形成該配置,該樞轉連接器與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連接且經組態以樞轉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及藉由該電腦基於該操作狀態自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產生一單像影像或一立體影像。
  9.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基於該電腦對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的一分析而產生指示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該配置的該操作資料。
  10.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自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接收指示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該配置的該操作資料。
  11. 如請求項1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基於安置於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之該樞轉連接器內的一電位計而產生該操作資料。
  12. 如請求項1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該電腦基於對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的一分析而產生指示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該配置的額外操作資料;及藉由該電腦基於自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接收之該操作資料與由該電腦產生之該額外操作資料之間的一差異而產生一錯誤通知。
  13.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基於一固定連接器而自該可重組態成像裝置接收指示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該配置的該操作資料,該固定連接器與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連接且經組態以將第一側及第二側固定於該配置中。
  14.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安裝於該第一平台之一滑動連接器上,且其進一步包含:藉由該電腦藉由基於該樞轉連接器樞轉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而控制該配置;及藉由該電腦基於該滑動連接器控制該第一光學感測器與該第二光學感測器之間的一瞳孔間距(IPD)。
  15.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若選擇該單像狀態作為該操作狀態,則藉由該電腦叫用一影像拼接程序以自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產生該單像影像;及若選擇該立體狀態作為該操作狀態,則藉由該電腦叫用一立體程序以自該第一影像資料及該第二影像資料產生該立體影像。
  16. 一種成像系統,其包含:一第一平台;一第一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該第一平台上;一第二平台;一第二光學感測器,其安置於該第二平台上;一樞轉連接器,其與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連接,其中該樞轉連接器經組態以樞轉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其中基於該樞轉連接器對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一樞轉形成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一配置;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其儲存電腦可讀指令,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使該成像系統進行以下操作:基於該第一平台及該第二平台之該配置而選擇該成像系統之一操作狀態,及基於該操作狀態自第一影像資料及第二影像資料產生一影像,其中該第一影像資料係由該第一光學感測器俘獲,且其中該第二影像資料係由該第二光學感測器俘獲。
  17. 如請求項16之成像系統,其中自該成像系統之一單像狀態及一立體狀態中選擇該操作狀態,其中若選擇該單像狀態,則該影像包含一單像影像,其中若選擇該立體狀態,則該影像包含一立體影像,且其中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在該由處理器執行時進一步使該成像系統基於該操作狀態將該單像影像或該立體影像提供至一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
  18. 如請求項16之成像系統,其中該配置包含對應於該成像系統之一單像狀態且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不同的方向的一第一配置,且其中該配置包含對應於該成像系統之一立體狀態且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方向的一第二配置。
  19. 如請求項16之成像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平台及安置於該第三平台上之一第三光學感測器,且其中該配置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二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同一方向,且將該第一光學感測器及該第三光學感測器指向大體上不同的方向。
TW106110907A 2016-03-30 2017-03-30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TWI675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85,867 2016-03-30
US15/085,867 US10616563B2 (en) 2016-03-30 2016-03-30 Reconfigurable multi-mode camer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488A TW201739488A (zh) 2017-11-16
TWI675686B true TWI675686B (zh) 2019-11-01

Family

ID=59959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907A TWI675686B (zh) 2016-03-30 2017-03-30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6563B2 (zh)
CN (1) CN107277490B (zh)
TW (1) TWI675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7175A (en) * 2016-11-17 2018-06-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multi-camera device
CN111491094B (zh) * 2019-01-28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0278380A (zh) * 2019-07-18 2019-09-24 成都甄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构的超多目相机及其复用方法
WO2022066188A1 (en) 2020-09-28 2022-03-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ead mountable device with tracking feature
FR3144235A1 (fr) * 2022-12-23 2024-06-28 Idemia Identity & Security France Support électronique pour dispositif d’acquisition d’image, ensemble comportant un tel support, et dispositif d’acquisition d’imag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10471A (zh) * 2014-07-10 2016-03-16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具直接幾何模型化之頭戴式顯示器校準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6438B1 (fr) * 2009-06-08 2014-11-07 Erwan Devigon Systeme et procede de generation d'image stereoscopique a decalage des lointains parametrable dans un systeme et procede a n appareils de prise de vue (n>1)
US8730338B2 (en) * 2009-12-01 2014-05-20 Nokia Corporation Set of camera modules hinged on a body and functionally connected to a single actuator
US9204026B2 (en) * 2010-11-01 2015-12-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mage photographing therein
KR101691833B1 (ko) 2010-11-04 2017-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영상 촬영 제어 방법
CN102566244A (zh) * 2010-12-21 2012-07-11 天津国信浩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360度全景三维立体拍摄系统
JP5625887B2 (ja) * 2010-12-22 2014-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06568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Google Inc.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image capture devices and image modes
US9686468B2 (en) * 2015-10-15 2017-06-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mag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10471A (zh) * 2014-07-10 2016-03-16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具直接幾何模型化之頭戴式顯示器校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488A (zh) 2017-11-16
US10616563B2 (en) 2020-04-07
CN107277490B (zh) 2020-09-04
CN107277490A (zh) 2017-10-20
US20170289527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686B (zh) 可重組態多模式攝像機
TWI788630B (zh) 三維人臉模型生成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儲存介質
US11043031B2 (en) Content display property management
US10217189B2 (en) General spherical capture methods
CN110622494B (zh) 使用具有多个相机的铰接式设备进行图像捕捉
CN105264478B (zh) 全息锚定和动态定位
US1017179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video communication
US11770599B2 (en) Techniques to set focus in camera in a mixed-reality environment with hand gesture interaction
CN115516364B (zh) 工具桥
WO201403797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0261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ot et al. Appl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mobile robot teleoperation
JP5896445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286077B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及vr场景图像显示方法
US20190089899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6601392B2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520217B1 (en) Four-sided projec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EP438370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photo based on images acquired from plurality of cameras,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23248832A1 (ja) 遠隔視認システム、現地撮像システム
KR20230039466A (ko) 복수의 카메라들로부터 획득된 이미지들에 기반하는 입체 사진을 생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Lancelle Visual Comp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