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125B - 脈絡感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脈絡感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125B
TWI672125B TW107123300A TW107123300A TWI672125B TW I672125 B TWI672125 B TW I672125B TW 107123300 A TW107123300 A TW 107123300A TW 107123300 A TW107123300 A TW 107123300A TW I672125 B TWI672125 B TW I6721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pressure
arm
diaphragm
external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5605A (zh
Inventor
賴朝松
陳玉昇
Original Assignee
長庚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庚大學 filed Critical 長庚大學
Priority to TW107123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212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1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5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5605A/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透過一壓力控制機構承載一感測貼片,以對一待測者之一手臂的一寸關尺待測部位進行感測,進而感測脈絡搏動。同時感測貼片更可為拋棄式設計,因而避免重複使用該感測貼片所衍生之衛生問題。

Description

脈絡感測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感測裝置,尤指以一種脈絡感測裝置。
脈診是中醫診斷疾病與監控療效的重要診斷方法,目前傳統中醫的把脈方式是由醫師將一手的三根手指指頭(主要為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放在患者手腕處的橈動脈上,並再施以不同程度的壓力,以利用手指頭去感覺在不同壓力下患者血管的反應狀態,進而進行脈搏分析。
脈診是中醫學中一種獨特約診斷方法,醫者以食、中、無名三指的尖端,觸按病人的橈動脈,或其他動脈,如人迎、趺陽等,分辨其脈動形象(脈象),結合望、聞、問三診以診斷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以推測人體臟腑之生理和病理狀況,最常用的是寸口診法。中醫脈學的現代發展中,主要是利用感測器代替手指感知脈搏的壓力波,然後再將壓力波做特性上的統計分析,以達到公正客觀的方式。
診脈首先要分辨「脈位」,主要部位為左右手手腕的寸、關、尺部位,左右寸關尺六部可對應至不同臟腑,且由浮中沉的部位可再判斷病在表、半表半裏或在裏。其次是判斷「脈數」,指脈搏的速率,臨床上可由脈搏的快慢來定疾病的寒熱屬性。第三為分辨「脈形」,指脈的形狀,即脈搏的大小、寬度等,可定血量的多寡。第四是感受「脈勢」,「勢」指脈上下搏動的盛衰,和動止的躁靜,是診脈中最重要且最難體會的部分,也是判斷疾病屬性極重要的因素。
然而,現今壓力波感測為單點感測並輪替地對不同脈診部位進行感測,然而,這些研究成果中關於脈診理論或實驗設計均著重於心臟跳動和單點 感測取脈平台。因此其結果與醫生把脈手法無法直接相關連,也就是中醫師以食、中、無名指於病人手腕寸、關、尺的位置進行把脈的方式,因而無法將量化後的感測結果無法相對應於醫生之臨床經驗。且現今脈診機為重複使用並直接接觸待測者之手臂,因而有衛生之疑虞。
綜上所述,本發明就上述之技術缺點提出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藉由感測膜片做為緩衝,而改善脈診結果的可靠性並較為乾淨。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利用感測膜片與壓力控制機構,用以改善脈診的可靠性與清潔性。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包含一感測膜片與一壓力控制機構,感測膜片設置於一手臂上之一寸關尺待測區域,壓力控制機構位於固定座上並設有一壓力傳遞介質,該壓力傳遞介質包覆一感測膜片,該感測膜片上設有複數個壓力感測點對應於該寸關尺待測區域。藉此透過壓力控制機構對該些個壓力感測施加外力,以對手臂上的寸關尺待測區域進行壓力感測,以測得手臂上的脈絡搏動,進而讓該感測膜片記錄該些壓力感測點之感測結果。
再者,該感測膜片設有複數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複數個第二導電線材條,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呈現交錯排列,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之交錯位置形成該些個壓力感測點,當外力施加於該感測膜片,外力驅使該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第二導電線材條之間的間距改變,因而驅使至少部分該些個壓力感測點產生壓降變化。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在於該壓力控制機構更設有一壓力感應器,該壓力感應器設置於該壓力傳遞介質與該感測膜片之間。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在於該感測膜片貼附於一手臂,該壓力傳遞介質施加一第一外力於該感測膜片與該壓力感應器,驅使該手臂相對施加一第二外力於該感測膜片與該壓力感應器,該第二外力包含該手臂之一脈絡搏動並對應於該些個壓力感測點。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在於該壓力控制機構更包含一控制件、一支撐件與一移動件,該控制件設置於該固定座,該支撐件連接該控制件,移動件,懸吊於該支撐件並連接該壓力傳遞介質,以移動該壓力傳遞介質至該感測貼片貼附於該寸關尺寸關尺待測部位。
本發明提供一實施例,其在於該壓力傳遞介質為一壓脈袋,環繞一手臂並將該感測貼片固定於該寸關尺寸關尺待測部位。
1‧‧‧固定座
2‧‧‧壓力控制機構
3‧‧‧感測膜片
302‧‧‧壓力感測點
31‧‧‧基材
32‧‧‧第一線材層
322‧‧‧第一導電線材條
33‧‧‧第二線材層
332‧‧‧第二導電線材條
34‧‧‧覆蓋層
342‧‧‧讀取區域
4‧‧‧壓力控制機構
42‧‧‧壓脈機構
422‧‧‧壓脈束帶
44‧‧‧壓力感應器
5‧‧‧壓力控制機構
52‧‧‧支撐件
54‧‧‧移動件
56‧‧‧壓力傳遞介質
58‧‧‧壓力感應器
6‧‧‧分析模組
A‧‧‧寸關尺待測部位
A1‧‧‧脈絡
C1‧‧‧壓脈袋
ctrl‧‧‧控制機構
D1‧‧‧脈絡感測裝置
D2‧‧‧脈絡感測裝置
D3‧‧‧脈絡感測裝置
f1‧‧‧第一外力
f2‧‧‧第二外力
H‧‧‧手腕
M‧‧‧下壓方向
OP‧‧‧外部讀取裝置
OP2‧‧‧讀取件
T‧‧‧氣體傳輸管
第一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第二圖:其為本發明之壓脈袋與手臂之斷面圖;第三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組裝示意圖;第四圖:其為本發明之壓脈機構與手臂之斷面圖;第五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第六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第七A圖:其為本發明之感測膜片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第七B圖:其為本發明之感測膜片之另一實施例之俯視圖;以及第八圖:其為本發明之外部讀取裝置讀取感測膜片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請參閱第一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D1包含一固定座1、一壓力控制裝置2與一感測膜片3。其中壓力控制裝置2包含一控制機構ctrl與一壓脈袋C1。壓力控制裝置2設置於固定座1上,因此控制機構ctrl設置於固定座1上,控制機構ctrl經一氣 體傳輸管T連接至一壓脈袋C1,而壓脈袋C1作為壓力傳遞介質56,以施加壓力於感測膜片3與手臂H,感測膜片3設於寸關尺待測部位A。
因此,如第二圖所示,本發明之感測膜片3為搭配壓脈袋C1使用,藉由充氣之壓脈袋C1因而對感測膜片3產生一第一外力f1,而同時壓迫感測膜片3與手腕H,如此手腕H中的脈絡A1會相對產生一第二外力f2至感測膜片3,藉此透過第一外力f1與第二外力f2之相對施力,導致感測膜片3受力而變形,同時一併參閱第七A圖與第七B圖所示,第一線材層32與第二線材層33變形,因而讓通電之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驅使於該些個感測點302之位置具有壓降變化。
請參閱第三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一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1與第三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2之差異在於第一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1的壓力控制機構2為控制機構ctrl透過氣體傳輸管T連接壓脈袋C1進行充氣,第三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2的壓力控制機構4為控制機構ctrl連接壓脈機構42。如第四圖所示,壓脈機構42設有一可緊縮之壓脈束帶422,該壓脈束帶422為壓力傳遞介質56,壓脈束帶422於張開的狀態下供手臂H穿過,並讓手臂H於穿過壓脈束帶422後,使感測膜片3貼附於預定之寸關尺待側區域A(如第三圖所示),以用於感測脈絡A1(如第三圖所示)搏動。此外,脈絡感測裝置D2之壓力控制機構4更設有一壓力感應器44,其設置於感測膜片3與壓脈束帶422之間,用以感測壓脈束帶422所施加之壓力。
本發明更可藉由脈絡感測裝置D2之一控制機構ctrl更控制壓脈機構42經感測膜片3於寸關尺待測部位A進行壓脈,藉此讓手臂H上的脈絡A1反饋振動至感測膜片3上,且更可同時讓脈絡感測裝置D2一併讀取感測膜片3上所獲得之壓降變化,因此使脈絡感測裝置D2可提供更為多樣的偵測數據,同時還能確保壓力資料的完整性。此外,透過脈絡感測裝置D2更可提供一浮中沉測試手段,以提供對應中醫之浮中沉位置的脈診效果,因此可提供診斷人員關於寸關尺待測部位A更為全面性的數據,獲得更精確的脈診結果,且因,感測膜片3為拋棄 式設計,因此,不會有重複使用的問題,對於講究清潔的民眾不易因重複使用而排斥脈絡感測裝置D2的使用。
請參閱第五圖,其為本發明之脈絡感測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三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2與第五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3之差異在於第三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2的壓力控制機構4為控制機構ctrl連接壓脈機構42,第五圖之脈絡感測裝置D3的壓力控制機構5為控制機構ctrl連接一支撐件52,再連接至一移動件54,並讓移動件54連接一壓力傳遞介質56,以承載感測膜片3,用於感測脈絡A1搏動。如第六圖所示,本發明更可藉由脈絡感測裝置D3之一控制機構ctrl控制移動件54下移一下壓方向M,而讓壓力傳遞介質56帶著感測膜片3貼附於手臂H上的寸關尺待測部位A進行壓脈,藉此讓手臂H上的脈絡A1反饋振動至感測膜片3上,也就是壓脈所形成之第一外力f1,使手臂H上的脈絡A1相對反饋一第二外力f2至感測膜片3。此外,脈絡感測裝置D3之壓力控制機構5更設有一壓力感應器58,其設置於感測膜片3與壓力傳遞介質56之間,用以感測壓力傳遞介質56所施加之壓力。
請參閱第七A圖與第七B圖,係揭示本實施例之感測膜片3的結構示意圖與俯視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感測膜片3包含一基材31、一第一線材層32、一第二線材層33與一覆蓋層34,第一線材層32中設有複數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第二線材層33中設有複數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第一線材層32設置於基材31上,第二線材層33設置於第一線材層32上,覆蓋層34設置於第二線材層33上。
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分別平行排列於第一線材層32中,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分別平行排列於第二線材層33中,且如第七B圖所示,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交錯排列,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之交錯處構成複數個感測點302。再者,基於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之間具有間距,因而在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通電時,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於該些個感測點302之位置具有壓降。
再者,基於受到外力壓迫基材31與覆蓋層34而致使第一線材層32與第二線材層33變形,因而讓通電之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驅使於該些個感測點302之位置具有壓降變化。感測膜片3進一步地,在覆蓋層34上設有一讀取區域342,其電性連接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例如:讀取區域342並聯連接該些個壓力感測點302,以將該些個壓力感測點302讀取至一外部讀取裝置(圖未示)。此外,其中該基材31、該第一線材層32與該第二線材層33與該覆蓋層34之材質為高分子材質,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322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332之材料為高分子導電材料或金屬導電材料。
請參閱第八圖,本發明之感測膜片3經覆蓋層34之讀取區域342連接至一外部讀取裝置OP,外部讀取裝置OP經由一讀取件OP2透過讀取區域342讀取感測膜片3上的壓降變化。同時,藉由外部讀取裝置OP所連接之該分析模組6,用以根據該些個壓力感測點302對應於壓力感測結果之壓降變化,以輸出一脈診訊息。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包含貼附於手臂上的感測膜片,以及施加外力之壓力控制機構,藉由感測膜片上的壓力感測點,以提供拋棄式脈診器具。此外,本發明更可進一步在基材設置定形件記錄該些個壓力感測點對應於壓力感測結果之壓降變化,且進一步在覆蓋層設置讀取區域,以將該些個壓力感測點對應於壓力感測結果之壓降變化讀取出來。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確實已經達於突破性之結構,而具有改良之發明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利用性與進步性,當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Claims (5)

  1. 一種脈絡感測裝置,其包含:一感測膜片,貼附於一手臂上之一寸關尺待測區域,該感測膜片設有複數個壓力感測點對應於該寸關尺待測區域;以及一壓力控制機構,設置於一固定座上並設有一壓力傳遞介質,該壓力傳遞介質包覆該感測膜片,該壓力傳遞介質施加一第一外力至該手臂,以驅使該手臂反饋一第二外力至該些個壓力感測點,該第二外力包含該手臂之一脈絡搏動並對應於該些個壓力感測點,以讓該感測膜片記錄該些壓力感測點之感測結果;其中,該感測膜片設有複數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複數個第二導電線材條,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呈現交錯排列,該些個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些個第二導電線材條之交錯位置形成該些個壓力感測點,當外力施加於該感測膜片,外力驅使該第一導電線材條與該第二導電線材條之間部分區域的間距改變,因而驅使至少部分該些個壓力感測點產生壓降變化,且該感測膜片係為拋棄式設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脈絡感測裝置,其中該壓力控制機構更設有一壓力感應器,該壓力感應器設置於該壓力傳遞介質與該感測膜片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脈絡感測裝置,其中該感測膜片貼附於一手臂,該壓力傳遞介質施加該第一外力於該壓力感應器與該感測膜片,驅使該手臂反饋該第二外力於該壓力感應器與該感測膜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脈絡感測裝置,其中該壓力控制機構更包含:一控制件,設置於該固定座;一支撐件,連接該控制件;以及一移動件,懸吊於該支撐件,該移動件連接該壓力傳遞介質並移動該壓力傳遞介質至該感測貼片貼附於該寸關尺待測部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脈絡感測裝置,其中該壓力傳遞介質為一壓脈袋,環繞一手臂並將該感測貼片固定於該寸關尺待測部位。
TW107123300A 2018-07-05 2018-07-05 脈絡感測裝置 TWI672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3300A TWI672125B (zh) 2018-07-05 2018-07-05 脈絡感測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3300A TWI672125B (zh) 2018-07-05 2018-07-05 脈絡感測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2125B true TWI672125B (zh) 2019-09-21
TW202005605A TW202005605A (zh) 2020-02-01

Family

ID=6861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300A TWI672125B (zh) 2018-07-05 2018-07-05 脈絡感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212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9262A (zh) * 2011-08-19 2013-03-01 中原大學 脈搏壓力訊號的量測系統及其量測方法
CN107997749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温度补偿中医脉诊系统
CN107997748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吉林大学 一种远程脉诊采集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9262A (zh) * 2011-08-19 2013-03-01 中原大學 脈搏壓力訊號的量測系統及其量測方法
CN107997749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温度补偿中医脉诊系统
CN107997748A (zh) * 2017-12-12 2018-05-08 吉林大学 一种远程脉诊采集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5605A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Monitoring of the central blood pressure waveform via a conformal ultrasonic device
Li et al. Thin, soft, wearable system for continuous wireless monitoring of artery blood pressure
Velik An objective review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for radial pulse diagn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 et al. Noninvasive and nonocclu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via a flexible piezo-composite ultrasonic sensor
JP3575025B2 (ja) 脈波検出装置および拍動検出装置
TWI653029B (zh) 脈搏偵測模組及包含其的血壓隨測裝置
Wang et al. Wearable multichannel pulse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arrays
Kim et al. Development of pulse diagnostic devices in Korea
CN113348427A (zh) 软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Digiglio et al. Microflotronic arterial tonometry for continuous wearable 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WO1994015526A1 (en) Pulse wave analyzer, and diagno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6061709A1 (en) Bionic designed m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artery pressure sensory information ac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CN111801051A (zh) 可穿戴健康监测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Shaikh et al. Portable pen-like device with miniaturized tactile sensor for quantitative tissue palpation in oral cancer screening
Kim et al. A paired stretchable printed sensor system fo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EP1272104A1 (en) Bodily flow measuring system
CN111436915A (zh) 脉搏测量设备
KR101402820B1 (ko) 피부 접촉 센서
Hao et al. Arterial pulse signal amplification by adding a uniform PDMS layer to a pyrex-based microfluidic tactile sensor
Fabian et al. Differences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f young and elderly people measured by oscilometry during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of the arm cuff
TWI672125B (zh) 脈絡感測裝置
Kong et al. A pulse-sensing robotic hand for tactile arterial palpation
JPH06197873A (ja) 脈波センサ
Hu et al. Pulse differences and 3D pulse mapping in TPNI displacements
Adelson et al. Tracking the moveable feast: sonomicrometry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