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025B - 網通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網通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025B
TWI672025B TW107101663A TW107101663A TWI672025B TW I672025 B TWI672025 B TW I672025B TW 107101663 A TW107101663 A TW 107101663A TW 107101663 A TW107101663 A TW 107101663A TW I672025 B TWI672025 B TW I6720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header
demodulation
private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1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835A (zh
Inventor
江政憲
歐孟鑫
林立晟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貴州濎通芯物聯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貴州濎通芯物聯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貴州濎通芯物聯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1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20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3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025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網通裝置適於接收一第一封包及一第二封包。於該網通裝置中,封包偵測單元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來估測第二封包是否存在。解調模組適於解調第二封包,其中解調模組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及第一標頭,並以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比特串輸出單元依據解調第二封包的結果輸出一比特串。

Description

網通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網通裝置及方法(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尤其關於一種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裝置及方法。
目前,標準制訂協會根據各種不同的應用,制定了許多有線與無線的通訊協定。例如有線的通訊協定有G3-PLC、PRIME-PLC、IEEE1901.1、IEEE1901.2等等,而無線的通訊協定有IEEE802.11、IEEE802.15.4等等。目前的通訊標準大部分都採用OFDM調變方法,OFDM調變方法有頻譜使用效率高,傳輸速率高,抵抗多重路徑干擾等優點,但其抗雜訊能力不如單載波或展頻通訊。
圖1顯示習知網路封包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標準封包120其格式包含有標準前導(Standard Preamble)121、標準標頭(Standard Header)122以及標準載荷(Standard Payload)123。上述幾種標準通訊協定,其底層封包均由三部分所組成,如下圖所示,第一是標準前導121訊號,讓接收端藉以偵測封包,調整放大器增益大小,估測時偏與頻偏。第二是標頭122,提 供傳輸的參數,例如調變的種類,源端網路識別碼(Source Network ID,SNID),目的端網路識別碼(Destination Network ID,DNID),封包長度,以及循環冗餘確認碼(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CRC)等等。第三部分是要傳送的資訊(data),其以標凖調變方法調變並以標準載荷(Standard Payload)的形式傳送。
在某些應用場景,通訊通道的品質不佳,會導致訊雜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無法達到標準通訊協定底層調變方法所需的最低要求,在這種情形下便無法順利通訊。在此種惡劣環境下要順利通訊,一種解決方式是採用私有的通訊協定,利用單載波或者展頻通訊等訊雜比要求非常低的調變方法,來達成通訊目的。不過由於私有的調變方法並沒有包含在標準規範之中,貿然用私有調變方法會對現有的通訊網路造成干擾,而影響到整體的網路通訊效能。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網通裝置適於接收一第一封包及一第二封包,第一封包具有一第一前導、一第一標頭及一第一載荷,第二封包具有第一前導、第一標頭、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網通裝置包含一封包偵測單元、一解調模組及一比特串輸出單元。封包偵測單元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來估測第二封包是否存在。解調模組適於解調第二封包,其中解調模組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及第一標頭,並以 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二標頭及第二載荷。比特串輸出單元依據解調該第二封包的結果輸出一比特串。
於一實施例中,解調模組包含第一解調單元、第二解調單元及封包識別單元。第一解調單元適於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及第一標頭。適於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並且依據第二封包識別訊息從第一解調單元切換至第二解調單元,藉以使第二解調單元以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二標頭及第二載荷。
於一實施例中,封包識別單元根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的一保留域中的資料,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封包識別單元判斷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網路識別碼,為一第一網路識別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較實用的情況是,第二網路識別碼及第一網路識別碼為一源端網路識別碼或一目的端網路識別碼。
於一實施例中,封包識別單元判斷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循環冗餘確認碼,為一第一循環冗餘確認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封包識別單元判斷第一解調單元無法解調第二封包的 第一標頭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網通方法,應用於一網通裝置,以接收一第一封包及一第二封包,第一封包具有一第一前導、一第一標頭及一第一載荷,第二封包具有第一前導、第一標頭、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該網通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來估測第二封包是否存在。解調第二封包,其中此步驟包含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一前導及第一標頭;及以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的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依據解調結果輸出一比特串。
於一實施例中,該解調該第二封包的步驟更包含: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並且依據第二封包識別訊息從第一解調方法切換至第二解調方法。
於一實施例中,該依據該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根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的一保留域中的資料,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該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判斷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網路識別碼,為一第一網路識別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該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判斷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循環冗餘確認碼,為一第一循環冗餘確認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該依據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判斷第一解調單元無法解調第二封包的第一標頭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解調方法為一OFDM解調方法,而第二解調方法為一單載波或展頻通訊解調方法。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以讓第一通訊協定與第二通訊協定共存,藉以降低彼此的干擾。於一實施例中,在良好的通道情況下,採用第一通訊協定,而在惡劣的通道情況下,採用第二通訊協定,以達成最佳的整體網路效能,以及最廣的網路涵蓋面積。
100‧‧‧網路通信系統
120‧‧‧標準封包
121‧‧‧標準前導
122‧‧‧標準標頭
123‧‧‧標準載荷
220‧‧‧私有封包
222‧‧‧私有標頭
223‧‧‧私有載荷
240‧‧‧私有封包識別訊息
300‧‧‧接收端(網通裝置)
301‧‧‧發送端(網通裝置)
310‧‧‧類比前端電路
320‧‧‧封包偵測單元
330‧‧‧解調模組
331‧‧‧第一解調單元
332‧‧‧第二解調單元
333‧‧‧封包識別單元
340‧‧‧比特串輸出單元
A1‧‧‧網通裝置
A2‧‧‧網通裝置
B1‧‧‧網通裝置
B2‧‧‧網通裝置
C1‧‧‧網通裝置
C2‧‧‧網通裝置
圖1顯示習知網路封包的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含多個網通裝置的一網路通信系統的示意圖。
圖3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私有封包的示意圖。
圖4A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方法的流程圖。
圖4B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方法的流程圖。
圖5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依本發明一實施例,能夠提供一種多種通訊協定共存技術,較佳的標準與私有通訊協定共存技術,讓私有的通訊協定能與G3-PLC、PRIME-PLC、IEEE 1901.1、IEEE1901.2、IEEE 802.11等等標準協定共存於同一通訊網路,而能夠減低彼此間的干擾。因此可以將私有與標準的通訊靈活運用,在良好的通道情況下,採用標準通訊,而在惡劣的通道情況下,採用私有通訊,達到最佳的整體網路效能,以及最大的網路涵蓋範圍。應注意的是,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標準調變方法是指:網路通信系統中多個網通裝置所通用的調變方法。所謂私有調變方法是指:兩個相對應的且分別作為發送端及接收端的網通裝置所私定的調變方法。另外,各實施例是以OFDM調變方法作為標準調變方法,以單載波或展頻通訊調變方法作為私有調變方法,來說明本發明的精神,然而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依據產品設計,而選擇適當的調變方法作為標準或私有調變方法。
標準協定可以是公開而國際通用的。在同一個通訊網路中的節點 (node)的網通裝置(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可能由許多家不同廠商製造。圖2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含多個網通裝置的一網路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網路通信系統100包含相異廠商製造的多個網通裝置,其中以符號A、B、C分屬於三家不同的廠商製造的網通裝置,因為網通裝置A1與A2距離很長,導致標準協定所制定的OFDM調變方法無法通訊成功。於圖2中,網通裝置A1作為發送端301而網通裝置A2作為接收端300。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網通裝置A1作為可以用私有通訊方式如單載波或展頻通訊技術將訊息傳給網通裝置A2,不過由於網通裝置A1與其他廠商所生產的網通裝置B1、B2、C1、C2距離很近,在其他廠商的網通裝置B1、B2、C1、C2無法辨識網通裝置A1所送出的訊號下,極有可能會將網通裝置A1的訊號認為是雜訊,而在網通裝置A1發送訊號的過程當中發出自己的訊號,因而對網通裝置A1的訊號造成干擾。
為了達到遠距離通訊,並解決別家廠商的網通裝置無法辨識私有通訊協定而互相干擾的問題,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集中器、伺服器或發送端301所產生的網路封包格式如下。圖3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私有封包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私有封包220其格式包含有標準前導(Standard Preamble)121、標準標頭(Standard Header)122、私有標頭(Private Header)222以及私有載荷(Private Payload)223。於一實施例中,利用第一調變方法來調變標準前導121、標準標頭122,並且利用第二調變方法來調變私有標頭222以及私有載荷223。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調變方法為標準調變方法,亦即為整個網路通信系統中所有網通裝置通用的調變方法,例如為OFDM調變。第 二調變方法為私有調變方法,例如為單載波或展頻方式調變,可以在通道品質不良時使用。
此私有封包220格式仍然包含標準的例如用OFDM調變所傳送的標準前導121與標準標頭122,以及私有標頭222及私有載荷223。私有標頭222具有私有制定格式且用如單載波或展頻方式等的私有調變方法調變後再傳送。私有載荷223是將資訊(data)用私有調變方法調變後而形成。因為標準前導121與標準標頭122有遵循標準協定,所以其他廠商的節點(網通裝置)可以成功辨識。由於標準標頭122的內容有包含私有封包220的長度,因此即使其他廠商的節點無法接收私有標頭222以及私有載荷223,但可以根據私有封包220的長度而在此私有封包220結束之前不發出任何訊號而干擾到此私有封包220。
接收端300依據標準標頭122可以產生一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於一實施例中,標準標頭122的內容包含一個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藉以供封包識別單元333(如後述)判斷此私有封包220為標準或私有封包,否則接收端300無法得知標準標頭122後接的是私有標頭222或是標準載荷123。標準標頭122的內容通常包含傳輸的參數,例如調變的種類,源端網路識別碼(Source Network ID,SNID)及目的端網路識別碼(Destination Network ID,DNID)等的網路識別碼,封包長度,以及循環冗餘確認碼(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CRC)。此外,標準標頭122的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具有其他廠商的節點能夠辨識的格式。較佳的情況是,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是以標 準協定所制定的標頭格式來形成。
以下用各種實施例,說明不同的、以標準協定所制定的標頭格式來形成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的方法。
於第一實施例中,將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置於標準標頭122的保留域(Reserved field)。保留域是標準標頭格式中沒有用完的比特,例如標準標頭格式總共有128比特,但只用了120比特,這樣就有8比特在保留域中沒有被使用。發送端301可以用此保留域的8比特的某一或某些比特,來表示此封包為標準或私有封包。更具體而言,發送端301將一識別資料至於私有封包220的標準標頭122的保留域中,藉以讓接收端300的封包識別單元333依據標準標頭122的保留域中的識別資料,產生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但此實施例有一個缺點,因為標準協定有可能被更新,如果更新的標準協定用到了這些保留域,而且所使用的保留域剛好與本第一實施例的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的保留域重疊,而造成相容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整體的網路效能大幅降低或甚至讓接收端300(如後述)完全誤判而接收失敗。
於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更為安全的方法,亦即將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整合於標準標頭122的一部分內容中,其既不會有相容問題,又能有效表示此封包為標準或私有。更具體而言,於一第二實施例中,將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整合於例如SNID或者DNID等的網路識別碼中,來達成識別封包的功能。以DNID為例,每一個節點都有其獨特且唯一的DNID。在標準 標頭(Standard Header)122的DNID中嵌入有一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的編碼,以將DNID轉換成另一個私有DNID(P),並且用私有DNID(P)來表示此封包為私有封包220。更具體而言,接收端300的封包識別單元333(將於後述)判斷私有DNID(P)為DNID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舉例而言,A2節點的DNID由12比特組成,DNID=[0 0 0 1 1 1 0 1 0 0 1 1],DNID與一已知的偽隨機碼PN=[1 1 0 1 0 1 0 1 1 1 1 0]作二進位相加,則產生的私有DNID(P)為:DNID(P)=[0 0 0 1 1 1 0 1 0 0 1 1]+[1 1 0 1 0 1 0 1 1 1 1 0]=[1 1 0 0 1 0 0 0 1 1 0 1]
當接收端300收到標準封包120的DNID為原本標準的DNID時,就依照標準的封包格式來接收。另一方面,當接收端300收到私有封包220的私有DNID(P),且判斷私有DNID(P)為DNID與偽隨機碼PN相加後的值時,就依照私有封包220的格式來接收。如果非以上兩種情況,表示此封包並不需要接收,只要收完此不需要的封包的標準標頭122,取得封包長度後,不處理它後面的載荷(Payload),並讓接收端300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省功耗。如果傳送私有封包220的私有DNID剛好是另一節點的標準DNID也無妨,因為另一節點會依照標準封包120格式來解調並接收標準載荷123,所以接收不到正確的訊息。由於,此私有封包220原本就不是傳送給該另一節點,所以該另一節點沒有成功接收並不影響。
如果要完全避免此種私有DNID(P)與標準DNID重疊的問題,於一實施 例中,集中器或伺服端可以給予每個節點兩個識別碼,一個作為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或私有DNID(P),另一個作為標準DNID。在此實施例中,私有DNID(P)與標準DNID不必然需要透過偽隨機編碼達成,不過網路最大節點數目會減半。前述方法也可以用於SNID或類似功能的參數,以下為了避免重覆而省略其相關說明。然而,應了解的是,將前述方法用於SNID或類似功能的參數的技術,也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之內。
前述實施例,使用私有識別碼DNID(P)或SNID(P)的方法的缺點,是網路節點的最大數目會減半。為克服前述問題,而提出第三實施例之鑑別標準與私有封包的方法。於第三實施例中,將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整合於標準標頭的循環冗餘確認碼CRC中。更具體而言,是利用標準循環冗餘確認碼CRC,與已知的偽隨機碼作二進位相加得到私有循環冗餘確認碼CRC(P)。雖然,不相關的其他節點會將私有循環冗餘確認碼CRC(P)判斷為CRC錯誤,而進入了退縮碰撞週期(不發出訊息)。但是,依照標準規範,收到封包的目的節點在收完後必須發出一確認封包(ACK),其他節點在收到確認封包或是收到其他節點傳送的資料封包後,即會中止退縮碰撞週期,因此實質上不會影響到網路整體效能。除非目地節點沒有成功收下封包,沒有發ACK,或是其他節點因距離目的節點太遠而沒有收到ACK,也沒有可觸及節點在傳送資料封包,才會退縮完整個碰撞週期,延遲了其他節點的可傳送時間,影響到網路整體效能。
於第四實施例中,接收端300的封包識別單元333判斷無法以例如 OFDM的標準解調方法解調第二封包220的第一標頭122時,產生第二封包識別訊息240。具體的實施例,可以判斷標準標頭122中不包含正確的私有CRC(P)。無法以OFDM解調第一標頭122時,表示通道的品質惡劣,此時可以變更成私有解調方式,而直接以私有解調方法解調私有標頭222並且以私有解調方法解調私有載荷223。
於一實施例中,還可以用兩種以上的偽隨機碼,來達到傳遞更多參數的目的。例如,第一種偽隨機碼表示採用單載波通訊,第二種偽隨機碼採用展頻通訊,以達到傳遞更多參數的目的。此方法也不會因為標準的更新而產生相容的問題。
再請參照圖3,於一實施例中,私有標頭(Private Header)222內的訊息包含能夠用來解調私有載荷(Private Payload)223。較佳的情況是,私有標頭(Private Header)222內的訊息包含部分或所有標準標頭碼的內容,再加上後續訊息解調私有載荷(Private Payload)223所需的參數:例如,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長度為標準的1024點或2048點;私有載荷223的調變方法是單載波、展頻通訊、或是點數較標準規範長或較標準規範短的OFDM調變等等的參數。
圖4A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方法的流程圖。如圖4A所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02:判斷封包偵測是否正確。若為是時,表示接收端300偵測到標準封包120或私有封包220,進行步驟04。若為否時,表示接收端300沒有偵測到封包,再回到步驟02。更詳言之,接收端300啟動後開始進行封包偵測,偵測到封包後,以標準解調方法對標準標頭122進行解調。
步驟S04:以標準解調方法解調標準標頭122,並依據標準標頭122決定是否產生一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若為否時,表示標準標頭122不包含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且接收端300接收到標準封包120,進行步驟06。若為是時,表示標準標頭122包含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且接收端300接收到私有封包220,進行步驟08。
步驟S06:以標準解調方法解調標準載荷123。
步驟S08:以私有解調方法解調私有載荷223。
再請參照圖4A,於本實施例中,於封包偵測(步驟S02)步驟偵測到封包後,對標準標頭122進行解調。根據標準標頭122內的循環冗餘確認碼(CRC)可以得知標準標頭122接收是否成功(步驟S012)。判斷接收成功後,便根據DNID或DNID(P)得知是標準或私有封包,再據此選擇要採用標準或私有封包接收程序。更具體而言,先判斷DNID是否正確(步驟S014),若是時進行步驟S06。若否時,再判斷私有DNID(P)是否為DNID與已知的偽隨機碼PN作二進位相加(步驟S016),且若是時以私有解調方法解調私有標頭222,並且進行步驟S08。
圖4B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方法的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當通道品質不佳時,發送端301可以傳送私有封包220,此時私有封包220的標準標頭122後,必須再包含以私有調變方法傳送的私有標頭222。標準標頭122以例如OFDM的標準調變方法調變後被傳送,接收端300在此惡劣通道品質下極有可能無法成功接收標準標頭122。為了能夠成功接收私有封包220,接收的流程如圖4B所示。接收端300啟動後開始進行封包偵測(步驟S02),偵測到封包後,對標準標頭122進行解調。根據標準標頭122內的循環冗餘確認碼(CRC)可以得知標準標頭122接收是否成功(步驟S012)。標準標頭122內的CRC正確時,於確認DNID為正確(步驟S014)後進行步驟S06,如果標準標頭122的CRC錯誤,則判斷此錯誤的CRC是否為正確的私有CRC(P),例如判斷CRC(P)是否為CRC與已知的偽隨機碼PN作二進位相加且判斷從CRC(P)求得的CRC是否正確(步驟S018),如是則進行步驟S08。如果步驟S018的結果為否時,表示通道品質惡劣導致標準標頭122接收失敗,能夠用私有解調方法進行解調以接收私有標頭222,如果私有標頭222的循環冗餘確認碼CRC(P)正確(步驟S20),即表示私有標頭222接收成功,並進行步驟S08,便能成功在惡劣環境下接收私有封包220。
圖5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多種通訊協定共存的網通裝置的功能方塊圖。如圖5所示,作為一接收端的網通裝置300包含一類比前端電路(Analog front end,AFE)310、一封包偵測單元320、一解調模組330及一比特串輸出單元340。類比前端電路310由模擬濾波器與訊號增益器所形成且係可視為包含一類比數位轉換電路。封包偵測單元320偵測私有封包220監測其時 域訊號,根據私有封包220的標準前導121來估測是否有時域訊號存在,調整增益大小,並做好時偏與頻偏的估測與補償。解調模組330接收私有封包220,適於以第一解調方法或第二解調方法來解調私有封包220。比特串輸出單元340依據該解調結果以輸出一比特串。
於本實施例中,解調模組330包含一第一解調單元331、一第二解調單元332及一封包識別單元333。第一解調單元331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標準封包120。第一解調方法為例如OFDM的標準解調方法。第一解調單元331以第一解調方法解調私有封包220的標準前導121及標準標頭122,且第二解調單元332以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私有封包220的私有標頭222及私有載荷223。封包識別單元333依據私有封包220的標準標頭122決定或產生一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並依據私有封包識別訊息240從第一解調單元331切換至第二解調單元332,藉以讓第二解調單元332以第二解調方法解調私有封包220的私有載荷223。第二解調方法為例如單載波或展頻通訊的私有解調方法。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以讓私有的通訊協定與標準的通訊協定共存,藉以降低彼此的干擾。因此可以將私有與標準的通訊靈活運用,在良好的通道情況下,採用標準通訊,而在惡劣的通道情況下,採用私有通訊,達到最佳的整體網路效能,以及最大的網路涵蓋範圍。

Claims (15)

  1. 一種網通裝置,適於接收一第一封包及一第二封包,該第一封包具有一第一前導、一第一標頭及一第一載荷,該第二封包具有該第一前導、該第一標頭、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該網通裝置包含:一封包偵測單元,依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前導,來估測該第二封包是否存在;一解調模組,適於解調該第二封包,其中該解調模組以一第一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前導及該第一標頭,並以一第二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以及一比特串輸出單元,依據解調該第二封包的結果輸出一比特串,其中,該解調模組包含:一封包識別單元,判斷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網路識別碼,為一第一網路識別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解調模組更包含:一第一解調單元,適於以該第一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前導及該第一標頭;以及一第二解調單元,其中,該封包識別單元,依據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從該第一解調單元切換至該第二解調單元,藉以使該第二解調單元以該第二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二標頭及該第二載荷。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封包識別單元根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的一保留域中的資料,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第二網路識別碼及該第一網路識別碼為一源端網路識別碼或一目的端網路識別碼。
  5.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第二網路識別碼及該第一網路識別碼為一源端網路識別碼或一目的端網路識別碼。
  6.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封包識別單元判斷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循環冗餘確認碼,為一第一循環冗餘確認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7.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封包識別單元判斷該第一解調單元無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時,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8. 根據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的網通裝置,其中,該第一解調方法為一OFDM解調方法,而該第二解調方法為一單載波或展頻通訊解調方法。
  9. 一種網通方法,應用於一網通裝置,以接收一第一封包及一第二封包,該第一封包具有一第一前導、一第一標頭及一第一載荷,該第二封包具有該第一前導、該第一標頭、一第二標頭及一第二載荷,該方法包含:依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前導,來估測該第二封包是否存在;解調該第二封包,其中該解調該第二封包的步驟包含:以一第一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前導及該第一標頭,並且判斷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網路識別碼,為一第一網路識別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及以一第二解調方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二標頭及該第二載荷;以及依據該解調結果輸出一比特串。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解調該第二封包的步驟更包含:依據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從該第一解調方法切換至該第二解調方法。
  11.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根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的一保留域中的資料,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12.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第二網路識別碼及該第一網路識別碼為一源端網路識別碼或一目的端網路識別碼。
  13.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依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判斷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中的一第二循環冗餘確認碼,為一第一循環冗餘確認碼與一偽隨機碼的組合時,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14.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依據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產生一第二封包識別訊息的步驟包含:判斷該第一解調單元無法解調該第二封包的該第一標頭時,產生該第二封包識別訊息。
  15. 根據請求項9至14任一項所述的網通方法,其中,該第一解調方法為一OFDM解調方法,而該第二解調方法為一單載波或展頻通訊解調方法。
TW107101663A 2018-01-17 2018-01-17 網通裝置及方法 TWI672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663A TWI672025B (zh) 2018-01-17 2018-01-17 網通裝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663A TWI672025B (zh) 2018-01-17 2018-01-17 網通裝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835A TW201933835A (zh) 2019-08-16
TWI672025B true TWI672025B (zh) 2019-09-11

Family

ID=68316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1663A TWI672025B (zh) 2018-01-17 2018-01-17 網通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202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9332A1 (en) * 2015-02-12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Detection of WLAN Packets Using Header
TWI590622B (zh) * 2014-08-26 2017-07-01 英特爾Ip公司 經由組合式頻道訓練及實體層標頭傳訊之無線通訊技術
TWI601402B (zh) * 2014-10-15 2017-10-01 英特爾公司 在無線通訊中之自動偵測技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0622B (zh) * 2014-08-26 2017-07-01 英特爾Ip公司 經由組合式頻道訓練及實體層標頭傳訊之無線通訊技術
TWI601402B (zh) * 2014-10-15 2017-10-01 英特爾公司 在無線通訊中之自動偵測技術
US20160249332A1 (en) * 2015-02-12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Detection of WLAN Packets Using Hea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835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ang et al. Bluebee: a 10,000 x faster cross-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via phy emulation
JP38268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73502B2 (ja) 通信セッションごとに媒体アクセスパラメータを選択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hi et al. PMC: Parallel multi-protocol communication to heterogeneous IoT radios within a single WiFi channel
US101289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US97873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hybrid signals
KR10166440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충돌을 완화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596325B2 (en) Data frame for PLC having destination address in the PHY header
US93075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al listen before transm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10110273A1 (en) Waveform for use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JP5981082B1 (ja) デバイス間環境における効率的な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通信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に計画されたリレーを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543128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肯定応答メッセージの変更
US20120236879A1 (en) Coexist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85430B1 (en) Power-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457353A1 (en) Improved packet detector
Jiang et al. Boosting the bitrate of cross-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on commodity IoT devices
Ji et al. Hitchhike: Riding control on preambles
TWI672025B (zh) 網通裝置及方法
JP2017531397A (ja) トーン位相変調:sc−fdmaのための新たな変調方式
US9008073B1 (en) Routing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roce et al. An Inter-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WiFi/ZigBee Coexisting Networks.
US202001781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wake-up packet in wireless lan system
JP5065850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Nayagam et al. IEEE 1901: 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 networks
WO2022261896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