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1239B -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1239B
TWI671239B TW107120084A TW107120084A TWI671239B TW I671239 B TWI671239 B TW I671239B TW 107120084 A TW107120084 A TW 107120084A TW 107120084 A TW107120084 A TW 107120084A TW I671239 B TWI671239 B TW I6712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g
grip
pleated
layer
squa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789A (zh
Inventor
沙迪赫斯 洛希亞
Original Assignee
印度商洛希亞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印度商洛希亞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印度商洛希亞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1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12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 B65D33/10Handles formed of similar material to that used for the b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為達到提攜/搬運袋子之目的而將抓握元件貼附至其之一種方底袋。抓握元件係由本身為耐用織物之片或帶的握把帶製成的。抓握元件亦可由一封袋元件製成,該封袋元件依至少一握把之形狀打褶且附接至該袋底以用作雙重目的:固定地覆蓋該袋底且亦提供一袋握把。握把元件可具有由形成之該材料中的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的抓握孔,且在該封袋元件之打褶狀況下,該中心區段中之抓握孔經配置成與該等外區段及底部區段之相鄰抓握孔本質上齊平。該封袋元件經打褶以提供一雙握把或一單握把。亦揭示一種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握把之方法。

Description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本申請案係關於一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一廣泛範圍之大小及形狀的編織或不織塑膠袋用於各種情境中。此等通常用於儲存散裝材料,諸如麵粉、糖、米、種子、動物飼料、化學品、粉狀材料或類似者。諸如枕頭狀及方底狀之各種袋子形狀受到歡迎。
在一些例項中,當此等袋子被填充時,其等通常重不超過50 kg或50 kg以上。在諸如美國或歐洲國家之國家或世界上其他工業發達區域,使用專門建造之設備來搬運填充袋。然而,在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經常使用人工來實施對此等袋子之搬運。特定言之,在方底袋之情況中,填充袋之大小及形狀在其等之人工搬運期間造成問題。諸如大金屬鉤之工具經常用作搬運輔助,尤其在配送倉庫處或銷售商處裝載或卸載此等袋子時。該等鉤子通常以一不受控方式刺穿袋織物,從而引起滲漏、損壞袋子及商品且影響其等之耐用性。
此等袋子之大多數具有使得更難以提攜此等袋子之不適當手把,其等增大接觸應力且增大負載/商品之掉落可能性。在一些區域中存在使用運輸金屬鉤之實踐,其等損壞包裝袋且發生商品洩漏。此外,在塗層方底袋中更難以使用金屬鉤。因此,需要在此等袋子上提供適合手把構件。
此外,眾所周知,由於缺乏搬運之適當規定,較重袋子之人工搬運給搬運者造成嚴重受傷之真實風險,且已知已發生諸多此類例項。
為增大經摺疊底部之承載能力,將一袋保護/限制/封閉元件(下文中稱為一封袋元件)應用至該袋體之經摺疊端部翼片且平面地連接至經摺疊底部。為將該封袋元件平面地連接至該底部摺疊部分,可採用(例如)一熱空氣熔接程序,其中藉由熱空氣使面向彼此的經摺疊底部及該袋子之塗層區域升溫直至開始增塑,按壓彼此且隨後將其等冷卻。一替代連接方法在於(例如)使用一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來平面地接合該經摺疊底部及該封袋元件。
歸因於其等之高承載能力及一低靜重,由經牽拉小塑膠帶之一織物製成的箱形袋對零售業亦係有益的且可用於(例如)包裝動物飼料等等。特定言之,針對此等應用(然而,原則上當然亦針對其中用手攜帶袋子之所有其他包裝應用),用於使得攜帶更容易之一握把將係有利的。然而,附接該握把並不意謂著降低該袋子之承載能力,且該握把本身應展現一高承載能力且不應與該袋子分離。
就該行業所面臨之問題之一態樣而言,需要用於對一袋子提供符合上文所指示之標準的一握把之一解決方案。 [發明目標]
據此,本發明之一目標在於提供由編織或不織塑膠織物製成之一包裝袋,使得其等更易於人工搬運。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在於提供由編織或不織塑膠織物製成之一包裝袋,使得所儲存商品之滲漏及鉤子刺穿對袋子本身之損傷得到消除。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在於提供使用一自動製袋機器製造易於人工搬運之儲存袋的一程序。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在於提供易於搬運之方底形狀的一儲存袋。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在於在方底袋之袋體上提供適合手把構件以便於搬運。
此外,目標在於抓握/手把構件具有足夠成本效益且足夠牢固以承擔袋子包裝之負載。
另一目標在於可在其製造階段期間或隨後階段之任何者時將所發明手把構件與袋結構裝配。
包括根據本發明附接之封袋元件的一袋子提供下列優點: 該封袋元件係由至少一片製成。 該封袋元件充當一兩用元件:密封該袋底且提供容許將力傳遞給該袋子且使得能夠提攜/搬運袋子之一抓握或固持元件。 該力傳遞受一剪切負載所影響,不會發生該封袋元件自該袋體剝落。 存在朝向該袋體之多個界面,藉此分散力之引入。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該封袋元件之四個材料層以用於抓握,從而導致一巨大之抗斷強度及對使用者方便之一分散式重量。 該握把材料可經印刷且可用作一展示或品牌推廣。
因此,需要提供在填充時較易於人工搬運之袋子,使得其等將解決上文所提及之滲漏、儲存及搬運問題。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揭示為達到提攜/搬運袋子之目的而將抓握元件(或固持元件或握把)貼附至其之一方底袋。就其等之最簡單形式而言,如圖2中所展示,抓握元件係由握把帶製成的,該等握把帶係由與袋子相同之材料或任何材料製成之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較佳地,該握把帶係由自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選擇之一材料製成,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至少一側上且可具有層壓之塑膠膜(視情況載有印刷物質)。該材料亦應使得由其製成之帶可使用商業可購之膠/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或縫合有效貼附至該袋材料。較佳地,該等握把帶具有至少一割口或一切口或一開口,其具有容許人手為達到提攜或一般地搬運填充有擬儲存之材料的袋子之目的而抓握的一大小。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揭示一封袋元件,該封袋元件依至少一握把之形狀打褶且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貼附至該袋底以用作雙重目的:固定地覆蓋該袋底且亦提供一袋握把。該封袋元件包括數個區段或區域或層(為方便起見如此命名),此等自圖5、圖6及圖7中所展示之實施例顯而易見。
在圖5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中心區段在向內打褶邊上向內翻轉,且底部區段在內部打褶邊上向外翻轉,其中至少該等底部區段連接至該經摺疊底部。
在該等外區段、該中心區段及該底部區段中形成由該材料中之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之抓握孔,且在該封袋元件之打褶狀況下,該中心區段中之抓握孔經配置成與該等外區段及底部區段之抓握孔本質上齊平。
該封袋元件經打褶以提供一雙握把或一單握把。
製作用於包裝或儲存材料之一典型編織塑膠袋(1) (參見圖1)通常不具有適合於人工搬運之任何握把。一典型方底袋具有六個端面及十二條邊。
該等十二條邊包括四條長長度邊(或簡單而言,長邊L1、L2、L3、L4)、四條短長度邊(或短邊S1、S2、S3、S4)及四條中等長度邊(或中等邊M1、M2、M3、M4)。接下來之描述係基於具有可區分長度之長邊、中等邊及短邊的一袋子。然而,所有邊可具有相等或相當長度,且本發明亦適用於此等袋子。
接近彼此之邊被稱為對應邊。參考圖4,中等邊M1與M2被稱作對應中等邊。中等邊M3與M4亦被稱作對應中等邊。類似地,邊L1與L2係對應長邊且L3及L4亦係。最後,短邊S1與S2係對應短邊且S3及S4亦係。
六個表面可分類為小表面(Ss)、中等表面(Sm)及大表面(SL )各兩個。兩個小表面(Ss)係對應小邊(S1與S2及S3與S4)之間的表面,兩個中等表面(Sm)係邊L2與L3及L1與L4之間的表面,且兩個大表面(SL )係對應邊L1與L2及L3與L4之間的表面。
本發明揭示抓握元件貼附至其之一方底袋。
就其等之最簡單形式而言,如圖2A中所展示,抓握元件(6)係由握把帶(2)製成的,繼而,該等握把帶僅為由與袋子相同之材料或任何其他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平面元件或帶。一握把或一把手(7)係由握把元件(6)形成。較佳地,握把帶係由自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選擇之一材料製成,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至少一側上且可具有層壓之塑膠膜(視情況被印刷)。該材料亦應使得由其製成之帶可使用商業可購之膠/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包含超聲波熔接)或化學處理或諸如縫合之任何其他技術有效貼附至袋材料。較佳地,握把元件(6)具有至少一割口或一切口或一開口(4),其具有容許人手為達到提攜或一般地搬運填充有擬儲存之材料的袋子之目的而抓握的一大小。可替代割口或切口而提供可由手施加壓力而沿其輕易地形成一割口或切口(4)的圖案化孔(4A)。
握把帶(2)具有一黏合部分(9)及一寬鬆部分(8)。因此,由握把帶製成之握把元件具有一寬鬆部分(8)及一黏合部分或區域(9)。黏合區域係在形成一握把或一把手(7)時貼附至一袋之握把元件部分。黏合部分或區域(9)較佳係平面形狀的。寬鬆部分(8)可經摺疊以形成兩個或更多個層,該等層可為寬鬆的或可在附接區段(或緊固區段) 3處黏附在一起(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熱熔接技術實現)。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其中提供割口/切口(4)或孔(4A)之區域可藉由提供多個織物層來加固——多個層藉由使用諸如膠熔或加熱或熱熔接之技術而彼此貼附。
握把元件(6)可(在將其等貼附至袋子之前)預製成寬鬆部分(8)經摺疊、緊固區段經界定且經釋放且割口/切口(4)或孔(4A)設置於一旦該等帶貼附至袋底(1d)之後容許有效抓握之位置中。形成於握把帶中之任何孔(或割口/切口) (4/4A)係藉由諸如沖孔之習知機械方法或使用雷射束技術產生的。
取決於經填充袋子之預期重量,握把元件(6)將需要在貼附至袋子時承受在袋子搬運期間施加於其上之力。握把元件(6)與袋子之接合經設計以承受在材料填充/包裝階段期間及亦在袋子運輸階段期間所產生之搬運力。握把元件貼附至袋子之面積係基於此來計算的。握把元件(6)可貼附至袋體之任何部分,使得所貼附區域能夠承受搬運力。
本發明亦揭示將握把元件(6)貼附至袋體之一方法或程序。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具有貼附至其之至少一握把元件(6)的一方底儲存袋1,該握把元件用作可在搬運經填充袋子期間抓住之一握把/把手(7)。握把元件(6)可使用一經摺疊或未摺疊握把帶製成(參見圖2A及圖2B)。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握把元件(6)貼附至袋子之至少一中等邊(M1或M2或M3或M4)。較佳地,一握把元件(6)附接至兩個對應中等邊(M1/M2或M3/M3,參見圖3)之各者。較佳地,握把元件(6)之寬鬆部分(8)之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兩個面對之握把元件(6) (參見圖3A)以形成一握把(7)。
在另一態樣中,握把元件(6)貼附至袋子之至少一長邊(L1或L2或L3或L4)。較佳地,一握把元件(6)附接至兩個對應長邊(L1/L2或L3/L3,參見圖3)之各者。較佳地,握把元件(6)之寬鬆部分(8)之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兩個面對之握把元件(6) (參見圖3A)以形成一握把或把手(7)。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如自圖3所見),具有一切口(4)或孔(4A)之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兩個大表面(SL )之至少一者,該抓握元件覆蓋對應中等邊(M1/M2或M3/M4)之一顯著長度。用於製造握把元件(6)的握把帶之寬鬆部分之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貼附至該袋子之兩個面對之抓握元件(6)。
如圖4中所展示,在另一實施例中,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至少一大表面(SL ) (較佳兩個大表面(SL )),從而覆蓋對應長邊(L1/L2或L3/L4)之一顯著長度,其中由其製造握把元件之握把帶之寬鬆部分之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兩個面對之握把元件(6)。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握把元件(6)之形狀及大小可為允許使用人手(未覆蓋或覆蓋有諸如手套之物件)有效抓住握把元件(6)之任何形狀。因此,握把元件之形狀可為任何適合幾何形狀。亦可藉由扭轉一握把帶或以其他方式起皺其來形成握把元件(6),其中在一握把帶之兩端處具有一黏合區域(圖2C)。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在其中人工搬運者使用諸如鉤子之工具輔助搬運之情境中,提供抓握元件(6)以用於機械輔助之搬運。眾所周知,鉤子損傷織物本身且因此可損及所儲存材料之品質。在此等境況中,使用具有環或眼(5)之握把元件(6)。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抓握元件(6)固定地附接至袋子(1)之一表面,使得當在搬運一經填充袋子時將其用作一握把時,抓握元件(6)與袋子表面之間的接合上的壓力主要為剪切應力。
在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態樣中,揭示在一自動袋子製造線/裝置上將抓握元件(6)附接至一袋子的一程序。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揭示對方底袋提供抓握元件之一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製備由自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選擇的材料製成之至少一握把帶,該握把帶具有一黏合區域及一寬鬆區域; 在至少一握把帶之各端處提供一黏合區域; 在握把帶之寬鬆區域上提供至少一切口或一割口; 使用諸如熱熔應用或熱熔接技術將至少一握把帶貼附至袋體之表面。
在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中,其中一封袋元件(10)在袋子端部處貼附於經摺疊底部(1d)處,該封袋元件(10)藉由如此打褶而成型,使得製袋程序完成之後,歸因於封袋元件(10)之形狀而形成適合抓握元件。
如圖5A中所見,其中觀察到形成兩個抓握元件,封袋元件(10)包括由經定位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的一中間區域(10a) (其在名義上分離成兩個翼部或外層10a1及10a2)及自向內打褶邊10b、10c向內延伸之兩個中心層10d、10e。各中心層10d、10e在一側上由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封袋元件(10)亦提供自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向外延伸之兩個底部區段(10h、10j)。自圖中可見,中心層(10d、10e)在向內打褶邊(10b、10c)處向內翻轉。底部(10h、10j)在各自之內部打褶邊(10f、10g)處向外翻轉。底層(10h、10j)連接至經摺疊底部(1d)。(當在圖5之內文中考量時,術語「底層」及「中心層」係相關的)。
為使得能夠提攜/搬運袋子,在中心層10d、10e中及中間區域(10a) (10a1及10a2)中形成割口/切口(4/4A),且在封袋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割口/切口(4/4A)經配置成與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割口/切口(4/4A)本質上齊平,藉此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握把。可替代割口或切口(4)而提供可藉由施加壓力而沿其輕易地形成一割口或切口(4)之孔(4A),或可提供可沿其輕易地形成袋材料之一割口或切口之一弱化。
內部邊10f及10g與彼此緊密靠近,或甚至可彼此接觸。在一實施例中,一底層10h或10j與一中心層10e或10d之間確實存在一重疊區域O,參見圖6及圖6A。在重疊區域中提供一封口或接縫以將底層(10h或10j)及對應中心層(10e或10d)接合在一起。此提供封袋元件不會自袋底輕易剝落之額外保證。
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之間的封袋元件部分貼附至對應中心層(10d、10e) (即,在重疊區域中位於頂部)。該貼附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實施。
此外,中心層(10d、10e)經由(特定言之)分別以一點狀方式設計或設計成小區域的附接區段(或緊固區段) (11)可分離地緊固至底層(10h、10j)。附接區段(11)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熱熔接技術來實現。因此,包括割口/切口(4)之封袋元件(10)之區段不在製袋程序期間自袋子1伸出。袋子1之使用者可僅藉由將他的或她的手指穿過割口/切口(4)而將其等向上拉且藉此將中間層10d、10e及中間區域(10a)之各自部分向上拉來輕易地放鬆此固定,入圖5及圖5A中之箭頭所繪示。
在該圖5A中,可清楚看見,使用者抓住封袋元件之四層(即,外層(10a1、10a2)及中心層(10d及10e))而形成兩個把手,使得切口/割口(4)將不歸因於在袋子提攜/搬運程序期間力之均等分佈而撕開。當藉由割口/切口(4)之方式提攜袋子1時,袋子1在經摺疊底部1d處形成一錐形,該錐形在自側面(參見圖3A)觀看時係「尖的」,因此封袋元件(10)與袋體1a之間的連接僅遭受一剪切負載,但不遭受一剝落負載。剝落負載將導致封袋元件在相對較低之力下分離,且因此係非期望的。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緊固區段3用於將中間區域(10a)層與打褶封閉元件層10e或10h緊固在一起。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參考圖7及圖7A),所揭示之特徵為一封袋元件貼附至至少一端面且其中該封袋元件(10)在一側上由一外邊(10m)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向內打褶邊(10k)定界,其中提供在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外邊(10m)之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封袋元件之部分,且外層10a4被稱作剩餘外層,其為位於外邊(10m)與外層(10a3)之間的封閉元件之部分,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袋元件亦提供自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其中底層(10p)及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袋底(1d)。
此外,中心層(10n)經由(特定言之)分別以一點狀方式設計或設計成小區域的緊固區段(11)可分離地緊固至底層10p。緊固區段(11)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使用熱熔接技術來實現。因此,包括割口/切口(4)之封袋元件(10)之區段不自袋子1伸出。
另外,在中心層(10n)中及在外層(10a3)中形成由點狀切口、孔或袋子材料之一弱化界定之切口標記,且在封閉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中心層(10n)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經配置成與外層(10a3)之相鄰切口標記本質上齊平,藉此在一旦向上提攜該向內打褶邊(10k)時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一單把手。
袋子1之使用者可僅藉由將他的或她的手指穿過切口(4)且將中心層10n向上拉來輕易地放鬆中心層10n與底層10p之間的此等緊固,如圖5中之箭頭所繪示。
同樣,如圖5A中所繪示,可清楚看見,使用者抓住封袋元件之兩層(即,外層及中心層(10a1及10n)),使得抓孔將不歸因於在袋子提攜/搬運程序期間力之均等分佈而撕開。當藉由割口/切口(4)之方式提攜袋子1時,袋子(1)在經摺疊底部(1d)處形成一錐形,該錐形在自側面觀看時係「尖的」,因此封袋元件(10)與袋體1之間的連接僅遭受一剪切負載,但不遭受一剝落負載。剝落負載將導致封袋元件在相對較低之力下分離,且因此係非期望的。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一封閉元件(10)可使用多片製成。
在本發明之態樣中,封閉元件(10)可(在將其等貼附至袋子之前)預製成其等之打褶形式,緊固區段經界定且經釋放且割口/切口(4)或孔(4A)設置於一旦預製之封閉元件(10)貼附至袋底(1d)之後容許有效抓握之位置中。
本發明之一進一步態樣揭露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一方法。此實施例揭示產生兩個抓握把手(7)之一方法(參見圖5A)。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如圖5中所展示之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一方底袋; 在該封袋元件中提供:一中間區域(10a),其由經定位成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兩個中心層(10d、10e),其等自向內打褶邊(10b、10c)橫向延伸,其中各中心層(10d、10e)由向內打褶邊(10b、10c)之一者及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及兩個底層(10h、10j),其等自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橫向延伸; 在向內打褶邊(10b、10c)上將中心層(10d、10e)向內翻轉且在內部打褶邊(10f、10g)上將底層(10h、10j)向外翻轉, 在中心層(10d、10e)中及在中間區域(10a)中提供由袋子中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或割口/開口(4)界定之切口標記(4A), 在該封閉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將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配置成與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切口標記(4A)或割口/開口(4)本質上齊平,藉此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把手, 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打褶之封閉元件(10)之該等底層(10j、10h)貼附至一經摺疊袋底(1d)。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揭示使用貼附至一方底袋之一抓握元件(6)提供一單抓握把手(7)之一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一方底袋,如圖7及圖7A中所繪示; 在該封袋元件中在一側上提供一外邊(10m)且在另一側上提供一向內打褶邊(10k),其中該封閉元件之部分形成一打褶封閉元件之外層部分;在該封閉元件中進一步提供在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外邊(10m)之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封袋元件之部分,且一剩餘外層(10a4)為位於外邊10m與外層10a3之間的封閉元件(10)之部分,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袋元件亦提供自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 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底層(10p)及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袋底(1d)。
可在將其貼附至該袋底1d之前將用於前述實施例之任何者中的封閉元件預製成其之打褶形式。
用於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任何者中的封閉元件(10)可使用多片製成。
將封閉元件(10)貼附至經摺疊袋底(1d)可使用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熱熔接技術(包含超音波技術)實施。
封閉元件(10)係由與袋子相同之材料或諸如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之任何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可具有印刷區域之至少一側上。
握把元件(6)可在袋子形成/製造期間或在袋子填充期間或之後貼附至袋子。
顯而易見,本發明具有數個實施例: 1. 一種方底袋(1),其由一管狀袋體製成,該袋子呈具有六個面(即,兩個端面、兩個窄側面及兩個寬側面)之一實質上長方體之形狀,其特徵在於至少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該袋子。 2. 如實施例1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之數目等於或大於2。 3. 如實施例1或2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呈握把帶之形式,該等握把帶具有一寬鬆部分及一黏合部分,該黏合部分為貼附至該袋體以形成該提攜把手之該握把帶之部分,且其中該黏合部分具有平面形狀,且此外,其中該握把帶之該寬鬆部分經摺疊以形成視需要黏結在一起之兩個或更多個層。4. 如實施例3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抓握元件(6)貼附至兩個大表面(SL )之至少一者(較佳兩個大表面(SL )),該抓握元件覆蓋對應中等邊(M1/M2或M3/M4)之一顯著長度,其中該握把帶之該寬鬆部分之該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貼附至該袋子之兩個面對握把元件(6)。 5. 如實施例3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至少一大表面(SL ) (較佳兩個大表面(SL )),從而覆蓋對應長邊(L1/L2或L3/L4)之一顯著長度,其中該握把元件(6)之該寬鬆部分之該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兩個面對握把元件(6)。 6. 如實施例3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握把帶可呈扭轉或以其他方式起皺之材料的形式,且在該握把帶之該兩端處具有一黏合部分。 7. 如實施例3至6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由握把帶(2)製成,該等握把帶(2)係由與該袋子相同之材料或諸如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之任何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可具有印刷區域之至少一側上,且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係使用膠或熱熔或黏合劑或使用熱熔接技術貼附至該袋體。 8. 如實施例7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握把帶具有至少一割口或一切口或一開口(4)或一環或一眼(5),其具有用於由人手為達到提攜之目的而抓握之一大小,該等割口或切口(4)或該環或該眼(5)係藉由諸如沖孔之機械方式或藉由使用一雷射束產生。 9. 如實施例7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提供割口/切口之該等抓握元件(6)之區域藉由提供多層織物來加固,其中該等多層係藉由使用諸如膠熔或熱熔接之技術而彼此貼附。 10. 一種對如實施例1至9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自一握把帶(2)製備至少一抓握元件(6),該握把帶(2)由自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選擇之材料製成,其中一黏合部分(9)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一端處且一寬鬆部分(8)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另一端處,且此外,其中至少一切口或一割口(4)或孔(4A)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該寬鬆部分(8)上; 使用諸如熱熔應用或熱熔接技術之技術將該至少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該袋體之該表面。 11. 如實施例1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由貼附至至少一端面的一封袋元件(10)製成,且其中該封袋元件(10)包括:一中間區域(10a),其由經定位成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兩個中心層(10d、10e),其等自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橫向延伸,其中各中心層(10d、10e)由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之一者及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及兩個底層(10h、10j),其等自各自該等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橫向延伸;其中該等中心層(10d、10e)在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上向內翻轉且該等底層(10h、10j)在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上向外翻轉,其中至少該等底層(10h、10j)貼附至該經摺疊袋底(1d)。 12. 如實施例11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在該等中心層(10d、10e)中及在該中間區域(10a)中形成由該袋子材料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之切口標記(4A),且在該封閉元件(10)之該打褶狀況下,該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經配置成與該等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切口標記本質上齊平,藉此在一旦向上提攜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時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把手。 13. 如實施例12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經定位成彼此面對且位於平行於該袋子之該端面之該平面的一平面中。 14. 如實施例12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經定位使得一底面(10h或10j)分別上覆於該對應中心層(10e或10d)。 15. 如實施例14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上覆之該寬度為至多約5 mm。 16. 如實施例11至15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使用附接或緊固區域(3)將該封閉元件(10)之該等外層10a1及10a2貼附至該等對應中心層(10d、10e),其中該等附接或緊固區域(3)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來實現。 17. 如實施例11至16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1),其中該等中心層(10d、10e)經由附接區段(11)可分離地貼附至該等底層(10h、10j),該等附接區段分別以一點狀方式或作為小區域提供,且其中該等附接區段(11)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使用熱熔接技術來實現。 18. 如實施例1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該抓握元件(6)係由一封袋元件(10)製成,該封袋元件使用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貼附至至少一經摺疊袋底(1d),且其中該封袋元件(10)在一側上由一外邊(10m)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向內打褶邊(10k)定界,其中提供在該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該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該外邊(10m)之該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該封閉元件(10)之該部分且位於該外邊(10m)與該外層10a3之間的該封閉元件10之該部分為該剩餘外層(10a4),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該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閉元件10亦提供自該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該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其中該底層(10p)及該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該袋底(1d)。 19. 如實施例19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在該等中心層(10n)中及在該外層(10a3)中形成由該袋子材料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之切口標記(4A),且在該封閉元件(10)之該打褶狀況下,中心層(10n)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經配置成與該外層(10a3)之相鄰切口標記本質上齊平,藉此在一旦向上提攜該向內打褶邊(10k)時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一單把手。 20. 如實施例18或19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該中心層(10n)經由附接區段(11)可分離地緊固至該底層(10p),該等附接區段分別(特定言之)設計成一點狀方式或小區域,且其中該等緊固區段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使用熱熔接技術來實現。 21. 一種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如實施例11至17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 在該封袋元件中提供:一中間區域(10a),其由經定位成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兩個中心層(10d、10e),其等自向內打褶邊(10b、10c)橫向延伸,其中各中心層(10d、10e)由向內打褶邊(10b、10c)之一者及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及兩個底層(10h、10j),其等自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橫向延伸; 在向內打褶邊(10b、10c)上將中心層(10d、10e)向內翻轉且在內部打褶邊(10f、10g)上將底層(10h、10j)向外翻轉, 在中心層(10d、10e)中及在中間區域(10a)中提供由袋子中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或割口/開口(4)界定之切口標記(4A), 在該封閉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將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配置成與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切口標記(4A)或割口/開口(4)本質上齊平,藉此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把手, 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該封閉元件(10)之該等底層(10j、10h)貼附至一經摺疊袋底(1d)。 22. 一種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如實施例18至21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 在該封袋元件中在一側上提供一外邊(10m)且在另一側上提供一向內打褶邊(10k),其中該封閉元件之該部分形成一打褶封閉元件之外層部分;在該封閉元件中進一步提供在該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該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該外邊(10m)之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該封袋元件之部分,且一剩餘外層(10a4)為位於該外邊10m與該外層10a3之間的該封閉元件(10)之部分,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該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袋元件亦提供自該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該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 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底層(10p)及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袋底(1d)。 23. 如實施例11至20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在將其貼附至該袋底1d之前將該封閉元件預製成其之打褶形式。 24. 如實施例11至20及23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該封閉元件(10)可使用多片製成。 25. 如請求項11至20及23至24之任何者之一方底袋,其中將該抓握元件貼附至該袋底1d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來實施。 26. 如實施例11至20及23至25之任何者中所揭示之一方底袋,其中該等封袋元件(1)係由與該袋子相同之材料或諸如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之任何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可具有印刷區域之至少一側上。
儘管以上描述含有許多特定性,然此等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而僅為其較佳實施例之一例示。須意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基於以上所指定之揭示內容之修改及變動係可行的。據此,本發明之範疇不應由所繪示之實施例來決定,而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合法等效物來決定。
1‧‧‧編織塑膠袋
1a‧‧‧袋體
1d‧‧‧袋底
2‧‧‧握把帶
3‧‧‧附接區段
4‧‧‧割口/切口/開口
4A‧‧‧圖案化孔
5‧‧‧環/眼
6‧‧‧抓握元件/握把元件
7‧‧‧握把/把手
8‧‧‧寬鬆部分
9‧‧‧黏合部分/區域
10‧‧‧封袋元件
10a‧‧‧中間區域
10a1/10a2‧‧‧翼部/外層
10a3‧‧‧外層
10a4‧‧‧剩餘外層
10b/10c‧‧‧向內打褶邊
10d/10e‧‧‧中心層
10f/10g‧‧‧內部打褶邊
10h/10j‧‧‧底部區段/底層
10k‧‧‧向內打褶邊
10m‧‧‧外邊
10n‧‧‧中心層
10o‧‧‧內部打褶邊
10p‧‧‧底層
11‧‧‧附接區段/緊固區段
L1至L4‧‧‧長長度邊/長邊
M1至M4‧‧‧中等長度邊/中等邊
O‧‧‧重疊區域
S1至S4‧‧‧短長度邊/短邊
SL‧‧‧大表面
圖1展示無握把之一習知方底袋。 圖2展示一握把帶。 圖2A展示一握把元件。 圖2B展示具有經摺疊寬鬆部分之一握把元件。 圖2C展示本發明之握把元件之一實施例。 圖3展示具有位於其之中等邊上的握把帶之一方底袋。 圖3A展示為一起抓握其等而放在一起之握把帶。 圖3B展示圖3A之一橫截面圖。 圖4展示具有位於該袋子之長邊上的握把帶之一方底袋。 圖5、圖5A、圖5B展示本發明之展示一雙握把的一實施例。 圖6及圖6A揭示使用一特定打褶技術的雙握把之一實施例。 圖7、圖7A及圖7B展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 應注意,圖式未按比例繪製。

Claims (26)

  1. 一種方底袋(1),其由一管狀袋體製成,該袋子呈具有六個面(即,兩個端面、兩個窄側面及兩個寬側面)之一實質上長方體之形狀,其特徵在於至少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該袋子,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係由貼附至至少一端面的一封袋元件(10)製成,且其中該封袋元件(10)包括:一中間區域(10a),其係由經定位成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兩個中心層(10d、10e),其等自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橫向延伸,其中各中心層(10d、10e)由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之一者及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及兩個底層(10h、10j),其等自各自該等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橫向延伸;其中該等中心層(10d、10e)在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上向內翻轉且該等底層(10h、10j)在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上向外翻轉,其中至少該等底層(10h、10j)貼附至該經摺疊袋底(1d),其中一重疊區域(O)形成於該底層(10h或10j)與該中心層(10e或10d)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之數目等於或大於2。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呈握把帶之形式,該等握把帶具有一寬鬆部分及一黏合部分,該黏合部分為貼附至該袋體以形成該提攜把手之該握把帶之部分,且其中該黏合部分具有平面形狀,且此外,其中該握把帶之該寬鬆部分經摺疊以形成視情況黏結在一起之兩個或更多個層。
  4. 如請求項3之方底袋(1),其中該抓握元件(6)貼附至兩個大表面(SL)之至少一者(較佳兩個大表面(SL)),該抓握元件覆蓋對應中等邊(M1/M2或M3/M4)之一顯著長度,其中該握把帶之該寬鬆部分之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貼附至該袋子之兩個面對抓握元件(6)。
  5. 如請求項3之方底袋(1),其中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至少一大表面(SL),較佳為兩個大表面(SL),從而覆蓋對應長邊(L1/L2或L3/L4)之一顯著長度,其中該握把元件(6)之該寬鬆部分之該大小使得其容許一起抓握兩個面對握把元件(6)。
  6. 如請求項3之方底袋(1),其中該握把帶可呈扭轉或以其他方式起皺之材料的形式,且在該握把帶之兩端處具有一黏合部分。
  7. 如請求項3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由握把帶(2)製成,該等握把帶(2)係由與該袋子相同之材料或諸如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之任何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該等材料視情況塗敷於可具有印刷區域之至少一側上,且其中該等抓握元件(6)使用膠或熱熔或黏合劑或使用熱熔接技術貼附至該袋體。
  8. 如請求項7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握把帶具有至少一割口或一切口或一開口(4)或一環或一眼(5),其具有用於由人手為達到提攜之目的而抓握之一大小,該等割口或切口(4)或該環或該眼(5)係藉由諸如沖孔之機械方式或藉由使用一雷射束產生。
  9. 如請求項7之方底袋(1),其中提供割口/切口之該等抓握元件(6)之區域係藉由提供多層織物來加固,其中該多層係藉由使用諸如膠熔或熱熔接之技術而彼此貼附。
  10. 一種對如請求項1或2之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自一握把帶(2)製備至少一抓握元件(6),該握把帶(2)係由自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選擇之材料製成,其中一黏合部分(9)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一端處且一寬鬆部分(8)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另一端處,且此外,其中至少一切口或一割口(4)或孔(4A)設置於該握把帶(2)之該寬鬆部分(8)上;使用諸如熱熔應用或熱熔接技術之技術將該至少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該袋體之該表面。
  11. 如請求項1之方底袋(1),其中在該等中心層(10d、10e)中及在該中間區域(10a)中形成由該袋子材料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之切口標記(4A),且在該封閉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該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經配置成與該等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切口標記本質上齊平,藉此在一旦向上提攜該等向內打褶邊(10b、10c)時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把手。
  12. 如請求項11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經定位成彼此面對且位於平行於該袋子之端面之平面的一平面中。
  13. 如請求項11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內部打褶邊(10f、10g)經定位使得一底層(10h或10j)分別上覆於該對應中心層(10e或10d)。
  14. 如請求項13之方底袋(1),其中該上覆之寬度為至多約5mm。
  15. 如請求項1及11至14中任一項之方底袋(1),其中使用附接或緊固區域(3)將該封閉元件(10)之該等外層10a1及10a2貼附至該等對應中心層(10d、10e),其中該等附接或緊固區域(3)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來實現。
  16. 如請求項1及11至14中任一項之方底袋(1),其中該等中心層(10d、10e)經由附接區段(11)可分離地貼附至該等底層(10h、10j),該等附接區段分別以一點狀方式或作為小區域提供,且其中該等附接區段(11)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使用熱熔接技術來實現。
  17. 如請求項1及11至14中任一項之方底袋(1),其中在該重疊區域中提供一封口或接縫以將該底層(10h或10j)及對應之該中心層(10e或10d)接合在一起。
  18. 一種方底袋(1),其由一管狀袋體製成,該袋子呈具有六個面之一實質上長方體之形狀,該六個面為兩個端面、兩個窄側面及兩個寬側面,其特徵在於至少一抓握元件(6)貼附至該袋子,其中該抓握元件(6)係由一封袋元件(10)製成,該封袋元件使用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貼附至至少一經摺疊袋底(1d),且其中該封袋元件(10)在一側上由一外邊(10m)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向內打褶邊(10k)定界,其中提供在該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該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該外邊(10m)之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該封閉元件(10)之部分且位於該外邊(10m)與該外層10a3之間的該封閉元件10之部分為剩餘外層(10a4),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該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閉元件10亦提供自該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該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其中該底層(10p)及該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該袋底。
  19. 如請求項18之方底袋,其中在該等中心層(10n)中及在該外層(10a3)中形成由該袋子材料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界定之切口標記(4A),且在該封閉元件(10)之該打褶狀況下,中心層(10n)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經配置成與該外層(10a3)之相鄰切口標記本質上齊平,藉此在一旦向上提攜該向內打褶邊(10k)時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一單把手。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方底袋,其中該中心層(10n)經由附接區段(11)可分離地緊固至該底層(10p),該等附接區段分別(特定言之)設計成一點狀方式或小區域,且其中該等緊固區段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使用熱熔接技術來實現。
  21. 一種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如請求項1及11至17中任一項之一方底袋;在該封袋元件中提供:一中間區域(10a),其由經定位成彼此相對之兩個向內打褶邊(10b、10c)定界;兩個中心層(10d、10e),其等自向內打褶邊(10b、10c)橫向延伸,其中各中心層(10d、10e)由向內打褶邊(10b、10c)之一者及一內部打褶邊(10f、10g)定界;及兩個底層(10h、10j),其等自各自內部打褶邊(10f、10g)橫向延伸;在向內打褶邊(10b、10c)上將中心層(10d、10e)向內翻轉且在內部打褶邊(10f、10g)上將底層(10h、10j)向外翻轉,在中心層(10d、10e)中及在中間區域(10a)中提供由袋子中之點狀切口、孔或一弱化或割口/開口(4)界定之切口標記(4A),在該封閉元件(10)之打褶狀況下,將中間區域(10a)中之該等切口標記(4A)配置成與中心層(10d、10e)之相鄰切口標記(4A)或割口/開口(4)本質上齊平,藉此形成可由一人手或由一機械裝置抓握之把手;且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該封閉元件(10)之該等底層(10j、10h)貼附至一經摺疊袋底(1d)。
  22. 一種對一方底袋提供一抓握元件(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封袋元件10以用於貼附至如請求項18至21中任一項之一方底袋;在該封袋元件中在一側上提供一外邊(10m)且在另一側上提供一向內打褶邊(10k),其中該封閉元件之該部分形成一打褶封閉元件之外層部分;在該封閉元件中進一步提供在該外層(10a3)下方翻轉回來的自該向內打褶邊(10k)向內延伸之一中心層(10n),但在該外邊(10m)之方向上,該外層(10a3)為重疊該中心層(10n)之該封袋元件之部分,且一剩餘外層(10a4)為位於該外邊10m與該外層10a3之間的該封閉元件(10)之部分,且其中該中心層(10n)在一側上由該向內打褶邊(10k)定界,且在另一側上由一內部打褶邊(10o)定界,此外,其中該封袋元件亦提供自該內部打褶邊(10o)向外且沿遠離該外邊(10m)之一方向延伸的一底層(10p),且使用熱熔黏合劑或熱熔接技術將底層(10p)及剩餘外層(10a4)貼附至袋底(1d)。
  23. 如請求項1、11至14或18至19中任一項之方底袋,其中在將其貼附至該袋底1d之前將該封閉元件預製成其之打褶形式。
  24. 如請求項1、11至14、18至19或21至22中任一項之方底袋,其中該封閉元件(10)可使用多片製成。
  25. 如請求項1、11至14、18至19或21至22中任一項之方底袋,其中將該抓握元件貼附至該袋底1d係藉由黏合接合(特定言之,熱熔黏合接合)或熔接接合或使用超音波技術來實施。
  26. 如請求項1、11至14、18至19或21至22中任一項之方底袋,其中該等封袋元件(1)係由與該袋子相同之材料或諸如撓性塑膠編織織物或不織織物或塑膠膜或此等材料之任何組合之任何材料製成的耐用織物之片或帶,該材料視情況塗敷於可具有印刷區域之至少一側上。
TW107120084A 2017-06-11 2018-06-11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TWI671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611043408 2017-06-11
IN201611043408 2017-06-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789A TW201902789A (zh) 2019-01-16
TWI671239B true TWI671239B (zh) 2019-09-11

Family

ID=6465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084A TWI671239B (zh) 2017-06-11 2018-06-11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671239B (zh)
WO (1) WO201822959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2547A1 (de) * 1991-01-29 1992-07-30 Kochsiek Maschinenbau Soltau G Papierbeutel
US20060233466A1 (en) * 2002-10-24 2006-10-19 Mantzivis Lionel N Bag with Handle
WO2013098355A1 (en) * 2011-12-27 2013-07-04 Jasa Packaging Systems B.V. Bag with pre-applied strap handle
CN105636873A (zh) * 2013-10-04 2016-06-01 史太林格有限责任公司 袋和袋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2547A1 (de) * 1991-01-29 1992-07-30 Kochsiek Maschinenbau Soltau G Papierbeutel
US20060233466A1 (en) * 2002-10-24 2006-10-19 Mantzivis Lionel N Bag with Handle
WO2013098355A1 (en) * 2011-12-27 2013-07-04 Jasa Packaging Systems B.V. Bag with pre-applied strap handle
CN105636873A (zh) * 2013-10-04 2016-06-01 史太林格有限责任公司 袋和袋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9598A1 (en) 2018-12-20
TW201902789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1027A (en) Multiple ply bag with detachable inner seal pouch for packaging products
EP0790938B1 (en) A carrier bag
US4088264A (en) Multiwall pouch bags for detached packaging of commodities
JP4134062B2 (ja) パック用シート包装体及びパック用シート包装方法
US5121995A (en) Loop-handle bag with improved accessibility feature
CN108471847B (zh) 卡扣带、袋体及袋体的制造方法
US20020112982A1 (en) Flexible package and handl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2110337B1 (en) Flexible package with opening means
JP6649881B2 (ja) 可撓性の使い捨て容器の開閉装置
JP2006223371A (ja) パック用シート及びパック用シート製造方法
US10351304B2 (en) Package opening support
US10479599B2 (en) Industrial bag lift loop assembly
TWI671239B (zh) 包裝袋及其製造方法
US5145258A (en) Hinged handle for multiple ply bag
KR101922658B1 (ko) 포장필름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음식 포장방법
US9688441B2 (en) Side-gusset ba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9771186B1 (en) Shipping bag with non-registering handle
EP3917850A1 (en) Reclosable bag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3177454U (ja) 食品用包装袋
JP4333847B2 (ja) ネット袋
JPS5926536B2 (ja) 多重壁バツグ
JP3673221B2 (ja) 積層袋
JP5727254B2 (ja) 紙袋
JPH09226784A (ja) 積層袋
CA2108485C (en) Multiple ply bag with detachable inner seal pouch for packaging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