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8457B - Sound quality optimized resonator - Google Patents

Sound quality optimized reson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8457B
TWI658457B TW106126816A TW106126816A TWI658457B TW I658457 B TWI658457 B TW I658457B TW 106126816 A TW106126816 A TW 106126816A TW 106126816 A TW106126816 A TW 106126816A TW I658457 B TWI658457 B TW I6584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quality
layer
main
resonator
resona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6773A (zh
Inventor
陳宏遠
Original Assignee
魔音大師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魔音大師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魔音大師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6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6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2Mechanical acoustic impedances; Impedance matching, e.g. by horns; Acoustic resonato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06Resonating means, e.g. soundboards or resonant strings; Fastenings thereof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音質優化共振器,其用於提升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包括多個主層,每個主層均由非金屬材料製成,所述多個主層疊置,在疊置的所述多個主層的相鄰相對面之間夾置有金屬材料層,並且,所述多個主層中的位於兩端的最外面的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本發明以特殊的結構使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改變,讓原有的音色更加淸楚、豐富。

Description

音質優化共振器
本發明涉及共振器。
聲音的產生都是靠不同的振動頻率擠壓空氣,再傳遞至人的雙耳。振動頻率的些微改變就會對音質產生不同的變化。不同的材質放置在音源的下方,對音源的振動頻率會產生變化。有些物質的材質會抑制振動頻率,有些材質會反射和吸收聲音的波動。例如各種不同的樂器材質尺寸外觀均不相同,所產生聲音的音色也完全不同。
現有的附加裝置,如樂器的腳墊,只有止滑或抑制振動的效果,無法使樂器的音質提升。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裝置,以提升發聲體的音質效果。
在本申請中,發聲體是指能夠發出人能夠感受到的聲音的存在體,包括樂器、音響器材、人體、動物體等等。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音質優化共振器,用於提升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包括多個主層,每個主層均由非金屬材料製成,所述多個主層疊置,在疊置的所述多個主層的相鄰相對面之間夾置有金屬材料層,並且,所述多個主層中的位於兩端的最外面的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的金属材料是鈦、銀、鉑、銅、鈦合金、銀合金、鉑合金、銅合金、銅鍍金、或銅鍍銀;并且所述金屬材料層的厚度範圍是1-4毫米。
優選地,所述金屬材料層延伸而超出夾置的主層的邊界。
優選地,所述多個主層和所述金屬材料層經粘結而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多個主層為均為圓柱體塊。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多個主層為兩個主層。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金屬材料層包括多個並排的圓形金屬片。
優選地,所述多個並排的圓形金屬片包括位於夾置的主層的相對面中心的中心金屬片和圍繞該中心金屬片均布的六個周圍金屬片。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安裝於樂器或音響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與所述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所述樂器或音響。
優選地,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位於最上方的主層的外側面具有凹槽,以便於與所述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所述樂器或音響。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發聲體是樂器、音響和/或人體。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發聲體是樂器。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的厚度範圍1-30毫米,並且,所述主層的橫向長度不超過90毫米。
優選地,所述主層的厚度範圍是5-15毫米。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多個主層之間的配合面中,上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錐形,下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相應該錐形形狀而凹陷之凹面。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的夾住金屬材料層的側面具有臺階,使得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由多個塊體粘結而成。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位於該音質優化共振器底部的主層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防滑裝置。
優選地,所述防滑裝置為嵌於音質優化共振器底部的主層的外表面的凹槽中的防滑件。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主層的邊界5-30毫米。
更優選地,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主層的邊界11-14毫米。
更優選地,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主層的邊界12.5毫米。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當所述金屬材料片包括多個並排的圓形金屬片,與所述主層的邊界重疊的圓形金屬片伸出所述主層的邊界的比例占該圓形金屬片的30%-70%。
更優選地,與所述主層的邊界重疊的圓形金屬片伸出所述主層的邊界的比例占該圓形金屬片的45%-55%。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金屬材料層是具有鍍層的金屬材料。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金屬材料層是具有複合層的金屬材料。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的非金屬材料是不同的非金屬材料牢固複合而成的複合非金屬材料。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所述木質材料是松、柏、榆、梨、花梨或紫檀。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主層的木質材料是由不同的木材粘結而成的複合材料。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在該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中部具有沿該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向延伸的孔。
更優選地,所述孔是通孔。
更優選地,所述孔的軸線與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線重合。
優選地,對於前述各技術方案,所述孔用於與播放唱片的唱機的定位軸配合,使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放置在所述唱片上。
更優選地,所述唱片是黑膠唱片。
更優選地,所述孔的孔徑範圍是8-12毫米。
更優選地,所述孔的孔徑是10毫米。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單獨用作樂器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也可以單獨用作音響的音質優化共振器,都可以起到顯著地優化音質的作用。而且,當樂器和音響同時存在時,也可以用作樂器和音響二者的音質優化共振器。
此外,例如,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也可以用於提升人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例如,歌唱家可以將其踩在腳下或者放在胸口,以優化唱出的聲音的音質,樂器演奏家將其踩在腳下或者放在胸口,也可以優化樂器發出的聲音的音質。
樂器和音響設計的本質是發出悅耳的聲音,但現有的技術只能對聲音有單一的影響,無法增加音樂的豐富性。現有技術的材質大都在抑制振動,會讓音色偏暗,比較沒有生動的聲音表現。
經發明人研究,對於發聲體,例如樂器和音響,現有的附加裝置只使用單一材質,對音質的優化效果極為有限;而且,樂器的附加裝置只有止滑或抑制振動的效果,無法使樂器的音質提升。
本發明以疊置材質加上特殊的形狀外觀,可以使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改變,讓原有的音色更加淸楚、豐富。
本發明最主要是掌握木材和金屬對聲音振動頻率的反射和折射的不同特性,促進原始音源的共振效應,達到音質豐富優化之目的。
由於具有獨特的形狀和構造,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一大特點是不一定需要安裝於發聲體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而是可以放在發聲體的任何部位,甚至於附近都有其效果,即可以在發聲體旁邊單獨放置,換言之,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設置於廣泛的位置以改善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
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樂器和音響選擇效果最佳的放置位置擺放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
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具體設計本發明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形狀和構造來適應選定的位置,以在該位置獲得最佳的音質優化效果。
圖1-6,圖示實施方式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包括:兩個主層,即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以及夾在兩個主層之間的金屬材料層2。在這些示例中,兩個主層均為圓柱形塊,如圖6所示,金屬材料層2包括並排的七個圓形金屬片21-27,中心金屬片27位於夾置的主層的相對面中心,六個周圍金屬片21-26圍繞該中心金屬片27均布。
如圖1-6所示,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均為圓柱形木塊。
在圖1-6中,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與金屬材料層2,即七個圓形金屬片21-27,經粘結而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示例1的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具有較大的平底凹槽111,以便於與較大的支腳接合。示例2的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的凹槽112較小,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也可以為平坦面,無凹槽,如圖3的示例3所示。
圖7的示例4為三個主層11、13和12,圖8的示例5是四個主層11、13、14和12,而且在主層之間均夾置有金屬材料片。在示例4中,中間的主層13沒有採用木材,而是採用其它非金屬材料,例如樹脂、ABS。
圖9的示例6和圖10的示例7示出了一個整塊的圓形金屬片2,而且,圖9的示例6中圓形金屬片2的邊緣伸出主層懸空,但圖10的示例7中圓形金屬片2的邊緣位於主層的邊界內。
圖11的示例8和圖12的示例9的相對側面採用錐形。在圖13的示例10和圖14的示例11中,主層11和12的夾住金屬材料層2的側面具有臺階,使得主層11的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113和114,主層12的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123和124。
防滑結構可以是主層12的下表面中形成的凹陷或凸起,也可以在主層12的下表面上設置防滑件,例如粘結或鑲嵌橡膠、塑膠或樹脂之類的防滑片、防滑粒。
再參見圖19的示例16,該孔3為盲孔,僅穿透了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一部分,具體而言,如圖19所示該盲孔僅形成 於第二主層12中,該孔3並未穿過第一主層11和金屬材料層2。
該孔3可以是貫通孔,貫穿全部主層和金屬材料層。該孔也可以是盲孔,不必縱向貫穿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
該孔3可以是如圖18和19所示的圓柱孔,也可以是其它形狀的孔,例如橢圓形孔等。
主層的材質優選是木質材料,當然也可以是根據需要選用其它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層可以採用鈦、銀、鉑、銅等金屬以及合金,據發明人研究,銅對音質的優化作用處於金屬材料的中間地位。
圖1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2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3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經剖切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2經剖切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示例1、2和3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經移動頂部主層後的平面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4的剖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5的剖視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6的剖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7的剖視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8的剖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9的剖視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0的剖視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1的剖視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2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3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4的剖視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5的剖視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6的剖視示意圖。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實施方式。
在此記載的實施方式為本發明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於說明本發明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 實施方式及本發明範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方式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於本申請申請專利範圍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採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採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方式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
本說明書的附圖為示意圖,輔助說明本發明的構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狀及其相互關係。請注意,為了便於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各部件的結構,各附圖之間不一定按照相同的比例繪製。相同的參考標記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在參照附圖進行描述時,為了表述方便,採用了方位詞如“上”、“下”等,它們並不構成對特徵的結構特定地限制。
圖1、2和3分別是為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實施方式的示例1、2和3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1經剖切後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2經剖切後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示例1、2和3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經移動頂部主層後的平面俯視圖。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用於提升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參見圖1-6,圖示實施方式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包括:兩個主層,即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以及夾在兩個主層之間的金屬材料層2。在這些示例中,兩個主層均為圓柱形塊,如圖6所示,金屬材料層2包括並排的七個圓形金屬片21-27,中心金屬片27位於夾置的主層的相對面中心,六個周圍金屬片21-26圍繞該中心金屬片27均布。
在本發明中,每個主層均由非金屬材料製成,這些主層疊置一起,在疊置的所述多個主層的相鄰相對面之間夾置有金屬材料層,並且,所述多個主層中的位於兩端的最外面的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如圖1-6所示,這些示例中,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均為圓柱形木塊。
而且,六個周圍金屬片21-26延伸而超出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的邊界。由於六個周圍金屬片21-26伸出的部分懸空,易於產生振動,更有利於共振,能夠使發聲體(例如樂器和音響)所發出聲音的音質更動聽。
在圖1-6中,第一主層11和第二主層12與金屬材料層2, 即七個圓形金屬片21-27,經粘結而固定地連接在一起。而且,在本發明中,所述多個主層和所述金屬材料層的優選連接方式是經粘結而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另外,七個圓形金屬片21-27在排列時,它們的邊緣之間既可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這可以在具體設計時由本領域技術人員作出選擇。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安裝於發聲體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與所述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所述發聲體,例如放置於鋼琴的支腳或大提琴的支杆的下方。不過,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即使不安裝於發聲體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而是在發聲體旁邊單獨放置,也能夠改善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
作為例子,示例1的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具有較大的平底凹槽111,以便於與較大的支腳接合。示例2的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的凹槽112較小,以便於與較小的支點接合,例如大提琴的支杆前端。當然,第一主層11的上表面也可以為平坦面,無凹槽,如圖3的示例3所示。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依據本發明的原理而具有不同的形狀和構造,下面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示例4-16。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主層為多層,而且,位於兩端的最外面的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圖7的示例4為三個主層11、13和12,圖8的示例5是四個主層11、13、14和12,而且在主層之間均夾置有金屬材料片。在示例4中,中間的主層13沒有採用木材,而是採用其它非金屬材料,例如樹脂、ABS。
雖然在前面的示例中金屬材料層採用的是拼湊的圓形金屬片,但是,本發明的金屬材料層也可以採用一個整塊的金屬材料層。木質材料可以是松、柏、榆、梨、花梨、紫檀等等木材,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另外,金屬材料層可以伸出主層,也可以在主層的邊界內。例如,圖9的示例6和圖10的示例7示出了一個整塊的圓形金屬片2,而且,圖9的示例6中圓形金屬片2的邊緣伸出主層懸空,但圖10的示例7中圓形金屬片2的邊緣位於主層的邊界內。
在本發明中,主層的相對側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具有不同圖案的表面,只要能夠實現本發明之目的則均可選用。例如,圖11的示例8中,上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錐形,下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相應該錐形形狀而凹陷之凹面;圖12的示例9中,上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也呈錐形,下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相應該錐形形狀而凹陷之凹面。在圖13的示例10和圖14的示例11中,主層11和12的夾住金屬材料層2的側面具有臺階,使得主層11的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113和114,主層12的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123和124。臺階的高度可以根據需要來具體設計,例如在圖13的示例10中,臺階的高度僅相當於金屬材料層2的厚度,臺階面123與金屬材料層2的上表面平齊;與之相比,圖14的示例11中臺階的高度則大得多,其遠大於金屬材料層2的厚度。
當主層的相對側面具有不同的圖案時,金屬材料層的形狀可能需要相應地變化。在圖11-14的示例8-11中,金屬材料層2相應於主層側面的形狀而變化,金屬材料層2的具體形狀可以根據需要具體設計。
此外,圖11的示例8的金屬材料層2伸出主層的邊界,而圖12的示例9的金屬材料層2的邊緣則在主層的邊界內。另外,在圖11的示例8、圖12的示例9、圖13的示例10中,拼湊的金屬材料層2的各拼湊部分之間並未接觸,而是留有間隙。當然,根據需要,各拼湊部分拼接起來也是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的。
在本發明中,不僅金屬材料層可以用不同的獨立部分拼湊起來,主層也可以是拼湊或拼接的。參見圖15的示例12和圖16的示例13,主層是用不同的獨立部分拼接起來的,在圖15的示例12中主層包括4個獨立部分,在圖16的示例13中主層包括6個獨立部分,各獨立部分之間用粘結的方式固定起來。
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不僅可以單獨放置於發聲體的附近,也可以與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發聲體。尤其當設置於支撐點或支撐面下方時,在底部的主層12的下表面設置防滑結構是有助於支撐發聲體(例如樂器、音響和人體)的。防滑結構可以是主層12的下表面中形成的凹陷或凸起,也可以在主層12的下表面 上設置防滑件,例如粘結或鑲嵌橡膠、塑膠或樹脂之類的防滑片、防滑粒。
圖17的示例14給出了一種實施方式。在該示例中,在主層12的下表面上設置有防滑圈121。主層12的下表面的中心具有凸台122,防滑圈121圍繞該凸台122嵌於下表面邊緣的凹槽中。防滑圈121以粘結的方式與該凹槽連接。當然,在該示例中凸台122是主層12的木材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粘結一塊木片作為凸台122也是可以的。
經發明人研究,如果與地板接觸的主層12的下表面上覆蓋阻尼材料,有可能使音質優化共振器優化音質的效果變差。因此,在設置防滑結構時,可以將防滑結構的覆蓋面積盡可能減小,例如,鑲嵌的防滑片、防滑粒可以盡可能具有小的覆蓋面積,圖17的示例14中的防滑圈121可以盡可能窄,而且,防滑圈121還可以變形為離散的小防滑片。這樣,就可以保證防滑圈121的下表面以儘量大的面積直接接觸地板。
圖18的示例15和圖19的示例16給出了另外的特定實施方式,與前面的示例相比,示例15和示例16的實施方式的特點是具有孔3。
如圖18的示例15所示,該孔3縱向貫穿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包括第一主層11、金屬材料層2和第二主層12分別具有的通孔31、32和33。
再參見圖19的示例16,該孔3為盲孔,僅穿透了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一部分,具體而言,如圖19所示該盲孔僅形成於第二主層12中,該孔3並未穿過第一主層11和金屬材料層2。
該孔3的作用之一是作為放置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定位孔,該定位孔與凸起的固定件相配合,從而便於固定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位置。
該孔3的另一作用,也是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一個獨特作用,系在特定應用中作為容納孔,便於該音質優化共振器提升發聲體的音質。例如,該孔3用於容納播放黑膠唱片的定位軸,從而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在黑膠唱片的中心部位放置于黑 膠唱片上,大幅提升所播放出的音樂音質。
該孔3可以是貫通孔,貫穿全部主層和金屬材料層。該孔也可以是盲孔,不必縱向貫穿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
此外,該孔3優選是位於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向中心,如圖18和19所示。該孔3的軸線也可以偏離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向中心,偏離的程度可以根據需要具有設計。
當然,該孔3可以是如圖18和19所示的圓柱孔,也可以是其它形狀的孔,例如橢圓形孔等。
該孔的橫向或徑向尺寸可以根據需要具體設計。當用於放置于黑膠唱片的中心部位時,孔徑範圍是8-12毫米,優選是10毫米。用於定位黑膠唱片的定位軸的凸出高度一般是1-15毫米,在具體設計用於容納該定位軸的孔3時可以參考此資料進行具體設計。
本發明採用金屬材料居中、非金屬材料例如木材上下相結合的特殊結構。本發明掌握了非金屬材料主要是木材和金屬對聲音振動頻率的反射和折射的不同特性,促進原始音源的共振效應,達到音質豐富優化之目的。
下面以木材做主層並且主層為兩層為例說明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中聲音的傳播方式。
當發聲體(例如樂器、音響和人體)產生振動頻率時,先會傳遞到最上層木材,最上層的木材會將一部份的振動能量先反射回原始振動源,另一部份振動能量會折射穿透第一層木材,傳遞到第二層金屬材料。當振動能量傳遞至第二層金屬材料時,也會產生振動能量的反射和折射。但是,由於木材和金屬的材質特性不同,對振動頻率的反射和折射的能力也不同。最上層木材反射振動頻率和第二層金屬反射振動頻率在強度、波型和時間差上皆不相同,這二種反射的頻率在返回原始音源時會對原始的振動頻率產生新的共振,進而對音色產生豐富性。
當振動頻率折射穿透金屬傳遞至最底層的木材時,又產生新的振動頻率反射與折射。最後穿透過底層木材的折射振動頻率傳遞至地板,地板也依據材質特性來反射振動頻率。
最終原始音源會受到不同材質的反射振動頻率的影響,進而 改變了音質,達到音質優化的目的。
當主層採用不同於木材的材料,或者主層多於兩層時,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優化聲音的原理也可以根據上述說明而輕而易舉地理解。
在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中,多個因素可以影響音質優化共振器優化音質的效果,總的來說,有四個方面的因素:1.主層和金屬材料層的材質;2.部件的形狀;3.主層和金屬材料層的厚度;4.部件的接觸度和固定度。從影響音質優化共振器優化音質的效果的重要程度來說,因素1的影響度最大,因素2次之,因素3和4再相繼次之。
主層的材質優選是木質材料,當然也可以是根據需要選用其它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層可以採用鈦、銀、鉑、銅等金屬以及合金,據發明人研究,銅對音質的優化作用處於金屬材料的中間地位。請注意,金屬材料層可以採用具有鍍層的金屬材料,例如銅鍍金的材料,或者銅鍍銀的材料,而且金屬材料層可以是不同金屬牢固複合而成的複合材料。類似地,主層的非金屬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非金屬材料牢固複合而成的複合非金屬材料,例如,由不同的木材牢固連接而成的複合材料,牢固連接的方式可以是粘結。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選用效果更好的木質材料和金屬材料以及選擇這些材料之間如何配合。
主層可以為圓柱體,其截面也可以是橢圓形或矩形等形狀。金屬材料層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另外,如前所述可以是獨立的金屬件拼湊的,也可以一個整體件,另外,當金屬材料層伸出主層的邊界時,優化效果較好。此外,結合面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如階梯形等,自然,上下表面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
金屬材料層可以超出主層的邊界5-30毫米,優選尺寸範圍是11-14毫米,例如12.5毫米。當金屬材料層是例如圖1-8所示的圓形金屬片時,圓形金屬片伸出的比例占該金屬片的30%-70%,優選的比例45%-55%。
厚度也是一個較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本發明中,當主層採用木質材料時,主層的厚度範圍1-30毫米,優選的厚度範圍是5-15 毫米,例如8、10、12毫米等。金屬材料層的厚度範圍是0.5-20毫米,優選的厚度範圍是1-4毫米,例如1、1.5、2、2.5毫米等。附帶說明,木塊的最大橫向長度是90毫米。
上述這些尺寸範圍、比例和優選值均是發明人經過深刻研究後得到的,有利於得到具有良好優化效果的本發明音質優化共振器。
關於部件的接觸度和固定度,如前所述,同一金屬材料層中,金屬片之間可以接觸,也可以具有間隙;主層也可以是不同的獨立部分拼湊的。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部件之間可以用粘結的方式固定,接觸面之間可以全部粘結也可以部分粘結。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具有獨特的形狀和構造,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擺放在與發聲體相關的廣泛位置就可以起到優化音質的作用。以下詳細解釋這一特點。
第一、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放置於與發聲體直接接觸的位置,該位置為發聲體的不同部位。
例如,作為墊材放置於發聲體的下方,比如安裝於樂器或音響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再如,放置於樂器或音響的支承面上,都可以起到提升音質的效果。
再如,放在音樂歌唱家的腳下,或者放在胸口,都對音質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第二、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放置於與發聲體(例如樂器或音響)不直接接觸的位置,包括上面、下面和附近的空間,都可以提升發聲體(例如樂器或音響)的音質。
例如,有琴桌的樂器,諸如古琴、古箏之類,不必直接接觸到樂器本身,放置在琴桌上就有大幅提升音質的效果。
再例如,樂器演奏家在演奏時,可以將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踩在腳下,或者放在胸口中,也可以優化樂器所發出的音質。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聲音是由樂器發出的,但是,演奏家的身體起到了傳遞振動的作用,這樣,就通過演奏家的身體產生了激發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共振而優化音質的作用。
第三、雖然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擺放廣泛的位置都可以 提升音質,但是,隨著發聲體的不同,存在相對更優的位置。
例如,對於音響器材,最優位置不一定是在音響器材的下方的位置,而可能是在音響器材上方的位置。音響器材的最優位置正是由本發明音質優化共振器的獨特形狀和構造所決定的。
再例如,樂器之王鋼琴,把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擺放在鋼琴上的任何角落就可以提升鋼琴的音質,但是,墊在琴腳下是最優的位置。
再如,音樂演奏家或歌唱家可以將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踩在腳下,以優化音質,但是,用兩腳均踩住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之效果更佳。
第四、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發聲體選擇效果最佳的放置位置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具體設計本發明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形狀和構造來適應選定的位置,以在該位置獲得最佳的音質優化效果。
由此,通過使音質優化共振器具有更強的適用指向性,使針對不同發聲體優化音質的效果更好,也更便於用戶使用。
請注意,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可以做到大幅提升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申請所公開的本發明之精神,具體地設計該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形狀和構造,以達到所需的設計目標。
以上對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其目的在於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請注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之對上述各實施方式的特徵進行修改和組合,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各實施方式。對於本發明的音質優化共振器的具體特徵如形狀、尺寸和位置可以以上述披露的特徵的作用進行具體設計,這些設計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的。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術特徵並不限於已披露的與其它特徵的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根據發明之目的進行各技術特徵之間的其它組合,以實現本發明之目的為準。

Claims (35)

  1. 一種音質優化共振器,用於提升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包括多個主層,每個主層均由非金屬材料製成,所述多個主層疊置,在疊置的所述多個主層的相鄰相對面之間夾置有金屬材料層,並且,所述多個主層中的位於兩端的最外面的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的金属材料是鈦、銀、鉑、銅、鈦合金、銀合金、鉑合金、銅合金、銅鍍金、或銅鍍銀;并且所述金屬材料層的厚度範圍是1-4毫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延伸而超出夾置的主層的邊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多個主層和所述金屬材料層經粘結而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多個主層為均為圓柱體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多個主層為兩個主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包括多個並排的圓形金屬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多個並排的圓形金屬片包括位於夾置的主層的相對面中心的中心金屬片和圍繞該中心金屬片均布的六個周圍金屬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安裝於樂器或音響的支撐點或支撐面的下方,與所述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所述樂器或音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位於最上方的主層的外側面具有凹槽,以便於與所述支撐點或支撐面連接而支撐所述樂器或音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發聲體是樂器、音響和/或人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發聲體是樂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的厚度範圍是1-30毫米,並且,所述主層的橫向長度不超過90毫米。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的厚度範圍是5-15毫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多個主層之間的配合面中,上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錐形,下面的主層的相對側面呈相應該錐形形狀而凹陷之凹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的夾住金屬材料層的側面具有臺階,使得該側面具有至少兩個臺階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由多個塊體粘結而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位於該音質優化共振器底部的主層的外表面上設置有防滑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防滑裝置為嵌於音質優化共振器底部的主層的外表面的凹槽中的防滑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主層的邊界5-30毫米。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所述主層的邊界11-14毫米。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超出所述主層的邊界12.5毫米。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與所述主層的邊界重疊的圓形金屬片伸出所述主層的邊界的比例占該圓形金屬片的30%-70%。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與所述主層的邊界重疊的圓形金屬片伸出所述主層的邊界的比例占該圓形金屬片的45%-55%。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是具有鍍層的金屬材料。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金屬材料層是具有複合層的金屬材料。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的非金屬材料是不同的非金屬材料牢固複合而成的複合非金屬材料。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均由木質材料製成,所述木質材料是松、柏、榆、梨、花梨或紫檀。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其中,所述主層的木質材料是由不同的木材粘結而成的複合材料。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在該音質優化共振器的中部具有沿該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向延伸的孔。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孔是通孔。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孔的軸線與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的軸線重合。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3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孔用於與播放唱片的唱機的定位軸配合,使所述音質優化共振器放置在所述唱片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唱片是黑膠唱片。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孔的孔徑範圍是8-12毫米。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音質優化共振器,所述孔的孔徑是10毫米。
TW106126816A 2016-10-28 2017-08-08 Sound quality optimized resonator TWI658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6408.5A CN107039027A (zh) 2016-10-28 2016-10-28 音质优化共振器
??201610956408.5 2016-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773A TW201816773A (zh) 2018-05-01
TWI658457B true TWI658457B (zh) 2019-05-01

Family

ID=5953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816A TWI658457B (zh) 2016-10-28 2017-08-08 Sound quality optimized resonato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9027A (zh)
TW (1) TWI658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10364U (zh) * 2016-10-28 2017-05-31 陈宏远 音质优化共振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7509U (zh) * 2014-03-12 2014-09-10 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音室的喇叭单体及使用该喇叭单体的电声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41575A (en) * 1929-10-28 1931-01-22 William Louis Lange Improvements in banjos
DE19754107C1 (de) * 1997-12-05 1999-02-25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Schallabsorber
CN2678059Y (zh) * 2003-12-12 2005-02-09 张帆 一种新型的弦乐器
CN102646410A (zh) * 2012-05-05 2012-08-22 东北林业大学 实木碳纤维布复合音板
CN102760430A (zh) * 2012-08-06 2012-10-3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复合微穿孔吸声方法及吸音板材
CN202816349U (zh) * 2012-09-28 2013-03-20 简兆佳 一种吸音器结构
CN103220596A (zh) * 2013-03-26 2013-07-24 潘志伟 共振音箱
CN203399243U (zh) * 2013-07-12 2014-01-15 东莞市启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音室结构
CN206210364U (zh) * 2016-10-28 2017-05-31 陈宏远 音质优化共振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7509U (zh) * 2014-03-12 2014-09-10 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音室的喇叭单体及使用该喇叭单体的电声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773A (zh) 2018-05-01
CN107039027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2407B1 (en) Drum practice pads and drum pad musical instruments
US20050284281A1 (en) Resonant body structure in string instrument
CN102984621A (zh) 声响调整方法、声场调整系统、扬声器基座、家具
TWI658457B (zh) Sound quality optimized resonator
US5235891A (en) Lightweight solid body guitar
US8294010B2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TWM557899U (zh) 音質優化共振器
US9406285B2 (en) Board for stringed instru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oard for stringed instrument, and stringed instrument
US6605766B2 (en) Acoustic guitar assembly
US20060042448A1 (en) Soundboard of composite fibre material construction for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s
CN108538274A (zh) 乐器用层压胶合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乐器
TWM574321U (zh) 具立體環繞音場之提琴擴音環
JP4615395B2 (ja) ギター
JP3202992U (ja) バチ及び太鼓型打楽器
CN207251841U (zh) 一种碳纤维球顶
TWM595312U (zh) 音響空間聲學原木結構
JP3202993U (ja) 太鼓型打楽器
CN207731627U (zh) 古琴音质优化雁足
CN208000733U (zh) 提琴音质优化琴垫
TWI738231B (zh) 音響空間聲學原木結構
JP6953585B2 (ja) 楽器用拡声器スピーカー
JP6146258B2 (ja) 弦楽器用板材の製造方法
TWI667649B (zh) Violin ring with stereo surround sound field
JP3228929U (ja) 楽器用拡声器スピーカー
CN103578451A (zh) 一种新型秦筝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