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3945B -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3945B
TWI653945B TW103133763A TW103133763A TWI653945B TW I653945 B TWI653945 B TW I653945B TW 103133763 A TW103133763 A TW 103133763A TW 103133763 A TW103133763 A TW 103133763A TW I653945 B TWI653945 B TW I6539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generating
wearing pressure
wearing
clothing
gener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1736A (en
Inventor
杉野菜穗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華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華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華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3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39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1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3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3945B/zh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其能伸展鬆弛的皮膚且形成良好的輪廓的同時,即使運動後也可保持其輪廓,並可減輕束緊感。依本發明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100)包含,穿上時呈現筒狀之本體部(101)以及穿著壓產生部(102),該本體部(101)具有伸縮性以便貼身,而將該穿著壓產生部(102)配置於皮膚會產生鬆弛的部位之上方,且沿著朗格氏線之方向。該穿著壓產生部(102)的伸縮性相對於本體部(101)而言,至少在該衣物之穿通方向較為低伸縮性,以致提高配置有穿著壓產生部(102)之區域的穿著壓。

Description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以往,就用以矯正穿用狀態的穿著部位之形狀(鬆弛)或體型的衣物而言,已有人提出一種構造,例如對編織組織賦予局部變化,或設置布塊等的構造,以使針對特定部位產生有別於其他部分的穿著壓力而賦予此種衣物矯正體型之功能。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已揭露一種衣物,其藉由適當地配置能產生較大的穿著壓,並對臀部賦予強大的矯正效果之編織組織部,在穿著該衣物的狀態下,也能將臀部往上方推而不會使衣物進入臀部,以達成使臀部及其周圍的部位呈現自然的矯正形狀。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33344號公報
然而,如上述舉例的習知衣物而言,雖然剛穿上不久時能有矯正效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動作後衣物會與人體偏離(穿走樣)而造成咬入臀部,存在著無法保持良好的矯正形狀之問題。另外,若為了防止衣物與人體之偏離而加強束緊力的話,則有將破壞穿用時的舒適感,或反而更容易造成咬入臀部之狀況。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之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其能伸展皮膚的鬆弛並形成良好的輪廓的同時,動作後也能保持其良好的輪廓,並能減輕束緊感。
為達成上述的目的,依本發明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包含本體部以及穿著壓產生部,其特徵在於,該本體部具備穿用時呈現筒狀之部位,而且具有伸縮性以致該衣物貼身,而將該穿著壓產生部沿著朗格氏線(Langer line)之方向,配置於會造成(產生)皮膚鬆弛的部位上,其伸縮性相對於該本體部之伸縮性,至少於該衣物之穿通方向為低伸縮性的,以致提高設有該穿著壓產生部的區域之穿著壓。
依本發明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的衣物,藉由上述的構造能伸展(皮膚的)鬆弛而形成良好輪廓的同時,動作後也能保持其輪廓,並減輕其束緊感。藉由穿用本發明的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將伸展如膝蓋或手腕、背部等之皮膚鬆弛的同時,可維持其伸展的狀態,以致於形成苗條的體型。
100‧‧‧具備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緊身褲)
200‧‧‧具備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長袖上衣)
300‧‧‧具備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緊身衣)
101、301‧‧‧本體部
201‧‧‧本體部(袖部)
102、202、302‧‧‧穿著壓產生部
203‧‧‧衣片
A‧‧‧皮膚之位置
B‧‧‧肩胛骨
C‧‧‧背部之鬆弛
L‧‧‧朗格氏線
【圖1】圖1為依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態樣之緊身褲(leggings)100。圖1(a)為緊束褲100的前視圖,圖1(b)為緊身褲100之背面圖。
【圖2】圖2說明於前述第一實施態樣中,緊身褲100之穿著壓作用的想像圖。圖2(a)表示穿用緊束褲100的狀態之模式圖,圖2(b)表示穿用習知的具有體型矯正功能之緊身褲的狀態之模式圖。
【圖3】圖3(a)~(f)表示,於本發明中的穿著壓產生部之各種變化。
【圖4】圖4(a)及(b)表示,依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緊身褲的穿用後評價的結果。
【圖5】圖5表示,依本發明的第2實施態樣的上衣200之後視圖。
【圖6】圖6(a)~(d)表示,針對該第2實施態樣的上衣200之穿用後評估的結果。
【圖7】圖7(a)~(d)表示,依該第2實施態樣的變更例之上衣,其穿用後評估的結果。
【圖8】圖8表示,依本發明的第3實施態樣的緊身衣300之後視圖。
【圖9】圖9說明如何穿上依該第3實施態樣的緊身衣300。
【圖10】圖10說明穿用依該第3實施態樣的緊身衣300後的效果。圖10(a)表示裸體狀態的後視圖、圖10(b)表示穿上依第3實施態樣之緊身衣300的狀態後視圖。圖10(c)表示穿上習知的緊身衣之狀態的後視圖。
【圖11】圖11表示,人體的朗格氏線的構造之模式圖。圖11(a)為人體局部之正面圖、圖11(b)為人體局部的後視圖。
以下舉例就有關本發明的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以及限制於以下例子。
(第1實施態樣)
圖1為依本發明的第1實施態樣之緊身褲100。圖1(a)表示緊身褲100的正視圖,圖1(b)表示該緊身褲100的後視圖。本實施態樣的緊身褲100係具有穿著壓產生部的衣物,其包含本體部101,其於穿用時呈現筒狀、及穿著壓產生部102。在此,所謂“穿著壓”表示穿衣物時,該衣物相對於身體部位所作用的壓力。於本實施態樣中,緊身褲100,係覆蓋自大腿部至膝蓋下部為止的範圍,且更進一步覆蓋腰部的附有褲襠的下半身用衣物。
於本實施態樣中,緊身褲100係將本體部101與穿著壓產生部102予以縫合而形成的。本體部101具有伸縮性,用以貼身於身體。穿著壓產生部102相對於本體部101的伸縮性,至少於該衣物之穿通方向為低伸縮性。緊身褲100上的穿用部位中,容易產生皮膚鬆弛的部位係膝蓋上部,因此,將穿著壓產生部102設置於膝蓋上方而產生皮膚鬆弛的部位之上方,亦即沿著位於大腿部前側的膝蓋上方部分之朗格氏線(L)設置。所謂“穿通方向”係,視其穿著壓產生部所配置的位置而異,若為上半身用衣物之衣片的話,則係上下方向,而若為衣袖的話,則係袖子長度方向,若為下半身用衣物的話則自腰部往下擺方向的穿上該衣物的方向稱之為“穿通方向”。
圖11表示人體之朗格氏線的構造之模式圖。圖11(a)係局部人體的正視圖。圖11(b)係局部人體的後視圖。於人體圖中所示的線條則為朗格氏線。所謂“朗格氏線”係指皮膚割線,表示將使用直徑為2mm的圓錐狀工具刺入遺體時,使該 工具進入的直線方向。朗格氏線與皮膚結合組織的行進方向一致,在與朗格氏線垂直的方向,皮膚的伸縮性為較高(C.Langer)。依據發明人等的研究得知,皮膚於沿著朗格氏線方向係相對地不易移動,但相對與朗格氏線垂直的方向,是較容易移動的。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穿著壓產生部102沿著朗格氏線將配置,當穿上緊身褲100之際,能將皮膚往上方,亦即,垂直於膝蓋周圍的朗格氏線之方向拉上皮膚。在此,由於穿著壓產生部102至少在其穿通方向(穿上方向),其伸縮性低於本體部,因此能有效地將膝蓋上鬆弛的皮膚或皺紋往上側移動。另一方面,在穿用狀態下,則將該穿著壓產生部102的長邊方向,且沿著朗格氏線配置,使緊身褲100處於不易移位的狀態,當穿上緊身褲時也能確實地保持已往上移動的膝蓋之皮膚的鬆弛或皺紋。因此,可將皮膚的皺紋伸展以形成良好的輪廓的同時,即使運動後也可以保持其輪廓。又,因為不須將穿著壓產生部102設置於本體部101之筒狀部位的全圍上,所以可減少束緊感。
圖2表示依本實施態樣的緊身褲100的穿著壓所作用的想像圖。圖2(a)係一模式圖,其表示穿上緊身褲100的狀態,圖2(b)係一模式圖,其表示穿用習知的具有體型矯正功能之緊身褲的狀態。圖2中,箭頭表示穿著壓之作用方向以及強度,亦即,以粗線箭頭表示較強的穿著壓。如圖2(b)所示,於習知的緊身褲,其穿著壓如同束緊周方向的全長的方式作用,並施加了階段式地變化其穿著壓之功夫,使其在所欲矯正體型之部位得加強穿著壓(層次效果)。但是,由於會束緊(腿部之)圓周方向全長而產生束緊感,或若係鬆弛較大的部位則有咬入皮膚之情形。相對於此,如圖2(a)所示依本實施態樣的緊身褲100,提高了設有穿著壓產生部102部位之穿著壓。經過本發明人等之銳意研究,發現:若於膝蓋上部,即為 容易產生皮膚的鬆弛與皺紋的部位,沿著朗格氏線形成了穿著壓產生部102,藉以在穿用時拉上皮膚之鬆弛或皺紋部分,則不須束緊整體周方向的全長也能獲得體型矯正功能。又,依此樣的發現,不會如習知的具有矯正功能之衣物,束緊壓將作用於周方向的鬆弛較大之部位,因此在穿用緊身褲100時,有不易產生皮膚折疊(落差)或不咬入於皮膚之優點。
於本發明中,就可使用於本體部101之材料而言,並無特定之限制,只要能貼身,緊貼著身體的具有伸縮性的材料即可。本體部101所使用的材料例如有;經編織物或圓形針織物等。
於本實施態樣中,穿著壓產生部102具有止滑功能者為較佳。就該止滑功能,例如,在穿用時,該穿著壓產生部102與穿用部位之間的單位面積摩擦阻力,係相對於本體部101與穿用部位之間的單位面積摩擦阻力為大者較佳。此時,當穿上緊身褲100時,可藉由該摩擦阻力將膝蓋上的皮膚鬆弛或皺紋拉上,且不滑而可保持所拉上來的皮膚鬆弛部分或皺紋。
於本實施態樣中,就該摩擦阻力的程度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在穿上緊身褲時能拉上膝蓋等之皮膚鬆弛或皺紋並能保持即可,而作為穿著壓產生部102,可使用如樹脂印花,或奈米素材等。
另外,也可以考慮將穿著壓產生部102作為本體部101的織布之一部分而形成的情形,此時,即將本體部101的編織組織中相當於穿著壓產生部102的區域予以變更而形成,或僅對相當於穿著壓產生部102區域,變更其紗的種類者亦可。
於本實施態樣,穿著壓產生部102在穿上時會往穿上方向被拉伸,因此,對穿著壓產生部102使用一種基布者為較佳,該基布則於被拉伸的狀態下仍有止滑效果。此種基布例如有:具有起絨組織之織布,其係由經編所織成而具有伸縮性之基本組織與浮線所構成,前述浮線係指由長纖維或短纖維所組成,其中,長纖維或短纖維具有因壓縮力的作用產生彎曲而增加其表面積之特性,如此的起絨組織中,將該浮線每次以相對基本組織為經(縱)向地編織於基本組織中時皆被分配到不同方向,且在其寬度方向的兩端側,沒有被編織於基本組織之部分則暴露於該基本組織的上面側(以下稱此織布為“素材(布材)W”)。此素材W係,其浮線組織在與織布的編織方向垂直的方向之兩端側以外的部分皆暴露於基本組織之上面側,而沒有被編織於基本組織裡。因此,當素材W往經(編織)方向被拉伸,而於其寬度方向縮短時,前述浮線的編織於基本組織的部分以外之部分則產生彎曲,以造成向織布的表面側膨脹的狀態。因此,對素材W而言,往經方向拉伸時也可保持其表面積為大的狀態,所以可提升與肌膚接觸時的摩擦阻力而使該素材W不易滑動。
又,藉由將此樣的素材W配置成使其經方向與本體部101的穿上方向一致的方式,或將素材W沿著本體部101的穿上方向配置,即使在穿用狀態下被拉伸,也因在接觸肌膚時產生較高的摩擦阻力,所以較佳。又,就前述的浮線而言,例如,可將其一部分或全部係使用長纖維或短纖維所組成的,且外徑為1μm以下的所謂奈米纖維。更具體而言,係以分割型(Fiber-splitting type,割繊型)或溶融紡絲所形成之奈米纖維。藉以利用此等奈米纖維,可大幅地提升摩擦阻力而使素材W不易滑動。
於本實施態樣,穿著壓產生部102係將額外附加部材於本體部101而成的。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態樣,例如,將樹脂塗佈於本體部101以降低其伸縮性的方式形成穿著壓產生部102也可,或進一步將本體部101的組織局部變更以降低其伸縮性而形成穿著壓產生部102者亦可。另外,穿著壓產生部102亦可利用拔染印花(discharge print)或蝕刻處理(Etching processing)以形成,或以構成織布的絲種類將局部變更的方式,使織布的伸縮性予以變更者亦可。
如此,依本發明,可藉由穿著壓產生部將皮膚之鬆弛或皺紋拉上並保持,因此有效地伸展鬆弛並形成良好的輪廓。又,依本發明的穿著壓產生部102,即使動作後也可以保持其(緊身褲之)輪廓,且亦可減輕束緊感。
如圖1(a)所示,依本實施態樣,穿著壓產生部102係配置於本體部101之大腿部前側膝蓋上的部分,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種態樣,只要係沿著朗格氏線所配置者,即使將該穿著壓產生部102延伸至大腿根部附近或大腿部後側也可。
圖3表示本發明之緊身褲的穿著壓產生部102之款式變化圖。如圖3(a)及(d)所示,依本發明,穿著壓產生部102可由一帶狀素材所形成者,或如圖3(b)、(c)、(e)及(f)所示,藉由將多數的帶狀素材隔著間隔配置以構成者亦可。如圖3(b)、(c)、(e)及(f)所示者,隔間將配置多數的帶狀素材以構成的形況下,因穿著壓產生部102則較容易跟隨著皮膚的動作而較佳。又,如圖3(d),其穿著壓產生部102係以沿著膝上正上方的朗格氏線的方式所形成,其穿著壓產生部102僅形成到與較圖3(a)所示的緊身褲為低的位置。如圖3(a),若沿著更廣範圍的朗格氏線形成穿著壓產生部的話,則能獲得相較於圖3(d)為強的穿著壓,亦即獲得較強的拉上力。如此,藉由調整穿著壓產生部102沿著朗格氏線之方式,可以相同素材形成具有 不同穿著壓強度之穿著壓產生部。穿著壓產生部102可以形成直線狀的,或形成如圖3(f)所示之曲線狀。在此,本實施態樣所舉例的是形成帶狀之穿著壓產生部102的例子,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使穿著壓產生部具有各種設計性之形狀,如花紋或幾何形狀等亦可。
前述穿著壓產生部之寬度係1.5cm~8cm為較佳,更佳為3cm~7cm。另外,前述穿著壓產生部之寬度可以形成如整體均為相同寬度的,或視不同位置而變更其寬度者亦可。
依本實施態樣,緊身褲100係直接接觸到肌膚的所謂直接穿上型為較佳,藉以在穿上緊身褲100時可保持其對腿部緊貼的狀態,且同時將拉上膝蓋皮膚之鬆弛。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態樣,例如係先穿褲襪之後再穿上的緊身褲也可。
雖本實施態樣,係於其緊身褲之臀部部位除了配置本體部101之外,並無配置任何其他部材的態樣,但是當然並不限於此一態樣。例如,將具有拉提(hip up)功能的束褲與本發明組合並使用亦可。舉例而言,進一步將穿著壓產生部配置於本體部101之後面側,亦即,在較穿用時的臀頂部之位置更上方,且沿著臀部之朗格氏線配置的話,可在臀頂部將臀部往上方拉提並保持。如此以來,可在臀頂部將整體臀部拉上,可不讓鬆弛的肉留在臀溝部,因此可獲得較高的提臀效果並可形成美麗的輪廓。
(穿用後的客觀評價1)
製作依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的緊身褲100,並進行穿用後的評估。於本項評估中,如圖3(c)所示,緊身褲100之穿著壓產生部,係採用了將3條帶狀部材隔 著間隔地配置之態樣。又,於本評估中,使用前述的素材W以作為穿著壓產生部102。本項評價,係由測試者穿上上述緊身褲100並進行運動,並觀察其穿上後(運動前)與運動後的膝蓋周圍的皮膚之位置(A)。前述運動的內容包含;將大腿抬上,並在其下方將雙手合掌之運動(左右腿各1次為一套,共作3套)、屈伸(3次)、前屈以及後屈(各一次)。另外,做為比較例,由同一位測試者穿上將與緊身褲100相同素材製作但不含穿著壓產生部之緊身褲(則只含本體部101之緊身褲),如同前述,觀察其穿上後與運動後之膝蓋周圍的皮膚之位置(A)。
圖4表示上述評估的結果。圖4中,左圖表示裸體狀態,中央圖表示穿上前述比較例中的緊身褲之狀態,右圖表示穿上該本發明之緊身褲100的狀態,皆表示前述運動後之狀態。圖4(a)及圖4(b)表示,由不同測試者進行評估之結果。就圖4(a)之測試者而言,其膝蓋上的皮膚鬆弛僅少,其在運動後的狀態並無顯著的差別,但與裸體狀態做比較時得知,穿上本發明之緊身褲100時膝蓋周圍皮膚之位置(A)整體被往上拉高。另外,穿上比較例的緊身褲時,在膝蓋上方皮膚之位置(A)係下降的。其原因可能在於,經過運動而產生衣物與皮膚之間的移位,且藉由穿著壓的作用,受到壓力的皮膚往下方移動。圖4(b)的測試者而言,相較於圖4(a)測試者,其在各狀態下的膝蓋周圍的皮膚之位置(A)之差異為較顯著。其原因在於,圖4(b)測試者的膝蓋上皮膚之鬆弛量相較於圖4(a)測試者的鬆弛量為多。就圖4(b)之測試者而言,藉由穿上本發明之緊身褲100,可將膝蓋周圍之皮膚,尤其是膝蓋正上方的皮膚確實地被拉上,且運動後也沒有下降。藉此,依本發明之緊身褲100,可將皮膚之鬆弛拉上並伸展,且形成良好的輪廓的同時,運動後也能保持其輪廓。
(穿上後的主觀評價1)
請測試者再穿上如同用於前述穿上後的客觀評估1之各種緊身褲。在本項評價中,有5位測試者。其結果得知,該5位測試者中有3位回答;穿上本發明之緊身褲100時,相較於比較例所使用之緊身褲,其衣物與皮膚間的移位較少,剩餘的2位則回答;不清楚。另外,5位測試者中有5位回答;穿上依本發明的緊身褲100時,相較於比較例所使用之緊身褲,沒有束緊感。又,5位測試者中有5位回答;穿上依本發明的緊身褲100時,相較於比較例的緊身褲或裸體狀態,踢上膝蓋的動作為較順暢。藉此得知,使用本發明的緊身褲100的話,既易動作且束緊感較小,又移位較少且可保時優美的輪廓。
對於上述的結果,應得如下說明。即,因經屈伸等關節的動作而出現皺紋的部位,在此部位之皮膚係有離開關節的傾向,且被伸展的皮膚就會傾向於集中於關節。於膝蓋關節的周圍,膝關節在彎屈時其位於膝蓋正面側的皮膚皺紋會被拉伸,皮膚就容易處於伸張狀態。相反地,於膝關節的後側,例如踢地面時,當膝蓋的關節是處於伸展狀態時,則產生皮膚處於伸張的狀態。可能係因為此些皮膚的伸張狀態而引起膝關節的可動域變得夾窄,或阻礙動作。因此,可能因緩和了此些皮膚的伸張狀態,得使膝蓋關節的可動域擴大,或使動作更為順暢。
(第2實施態樣)
圖5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2實施態樣的上衣200。圖5係上衣200的後視圖。本實施態樣之上依200,係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其在穿用時呈現筒狀,且包含作為本體部的袖部201之長袖上衣200(以下稱之為上衣)。如圖5所示,依本實施態樣之上衣200包含:衣片203、一對袖部201,該袖部具有穿著壓產生部202。就本體部(袖部201)以及穿著壓產生部202,可使用如同第1實施態樣所說明的素 材。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以長袖衣物為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態樣。
於本實施態樣,會產生皮膚鬆弛的部位在於上腕部,而於沿著該上腕部的上方(靠近身體側)的朗格氏線之方向配置穿著壓產生部202。藉此,當要穿上衣200而將手腕穿過袖子時,使上腕部的皮膚鬆弛移動到手肘上方往肩膀方向(即,與該朗格氏線垂直方向)。在已穿上的狀態下,由於穿著壓產生部202之長邊方向係沿著朗格氏線配置,使袖部201處於不易移位的狀態,因此在穿用時確實地保持已移動到上方的上腕部之皮膚鬆弛。因此,藉由穿上衣200,可讓上腕部的鬆弛排平,且即使在動作時也可以保持其輪廓。又,穿著壓產生部202並無須設置於袖部201的全圍上,因此可以減輕束緊感。
依本發明,對用於衣片203之素材並無特別的限制,可為與袖部201相同的緊貼於身體且具有伸縮性之素材,或為其他素材亦可。
在此,本實施態樣中以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作為長袖上衣200的例子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態樣。依本發明,該衣物可為:例如,短袖上衣或夾克等之外套。依此些態樣仍然可獲得與本實施態樣之長袖上衣200相同之效果。
(穿用客觀評價2)
依本發明的第2實施態樣製作上衣200,並進行穿用後的評估。於本項評估,如圖5所示,為上衣200之穿著壓產生部202,採用了將3條帶狀部材隔著間隔地配置之態樣。又在本項評估中,穿著壓產生部202使用了素材W,分別製為本體 部(袖部)201的穿著壓較強者,以及穿著壓較弱者,並設為兩種水準,以各水準分別作成:穿著壓產生部202位於靠近手肘的,以及穿著壓產生部202位於靠近肩膀的,並進行評估。於本項評估,測試者將上述的上衣200穿上後進行運動,並從背面側觀察剛穿上該上衣202之後(即運動前),以及運動後的上腕部周圍之皮膚之位置(A)。上述運動內容包含:將大腿抬上,並在其下方將雙手合掌之運動(一套左右腿各1次,共3套)、屈伸(3次)、前屈以及後屈(各一次)、將手腕上下旋轉的運動(左右兩手各一次)。另外,作為比較例,請測試者穿上與上衣200同一素材所製成但無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上衣,並如同前述,將觀察穿上上衣後即時的,以及運動後的上腕部周圍的皮膚之位置(A)。
其結果表示於圖6,圖7。圖6係針對本體部(袖部)201的穿著壓為較弱者,而圖7係針對本體部(袖部)201的穿著壓為較強者之評估結果。圖6以及圖7中,(a)為裸體狀態,(b)為穿上比較例之上衣的狀態,(c)為穿上上衣200之狀態,其穿著壓產生部202的位置在於靠近手肘的,(d)為穿上上衣200的狀態,其穿著壓產生部202的位置在於靠近肩膀的。各圖中,左圖表示穿上後(運動前),右圖表示運動後之狀態。圖中,虛線表示穿著壓產生部202。
由評估結果得知,不論本體部(袖部)201的穿著壓之強弱如何,與裸體狀態或穿上比較例之上衣的狀態作比較時,穿上本發明的上衣之測試者的上腕部皮膚之位置(A)為被拉得較高。又,其穿著壓產生部位於更上方的位置之上衣(即靠近肩膀者),其上腕部之皮膚之位置(A)為更高。另外,穿用本發明之上衣時,即使於運動後,其皮膚之位置(A)也沒有下降。藉此得知,依本發明之上衣200,可拉上且伸展皮膚的鬆弛,形成良好的輪廓的同時,運動後也保持其良好的輪廓。
(第3實施態樣)
圖8表示依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之緊身衣300。圖8係緊身衣300的後視圖。依本實施態樣之緊身衣300,具有穿著壓產生部的衣物,其包含在穿上時呈現筒狀之緊身衣本體部301以及穿著壓產生部302。緊身衣300中,將穿著壓產生部302沿著朗格氏線配置,該朗格氏線在穿上衣物時會經過肩胛骨下角附近。緊身衣本體部301以及穿著壓產生部302可使用與第1實施態樣相同的素材。
接著,就上述緊身衣300的較佳使用方式加以說明。圖9中,自左邊依序表示該緊身衣300的穿用方式。如圖9所示,將穿上緊身衣300時,需維持緊身衣300不要離開背部,亦即,將緊身衣保持緊貼背部的狀態下穿上為較佳。藉此,得將背部整體的肉拉上,且由位於肩胛骨(B)下角附近的穿著壓產生部302將拉上的肉保持,因此能有效地將背部的輪廓調整。
圖10表示穿上第3實施態樣之緊身衣300時的效果。圖10(a)表示裸體狀態的後視圖,圖10(b)表示穿上該第3實施態樣的緊身衣300之狀態的後視圖,圖10(c)表示穿上習知的不具穿著壓產生部之緊身衣的狀態之後視圖。若穿上習知的不具穿著壓產生部的緊身衣時,由於緊身衣本身有束緊力,可得若干程度之體型矯正效果,但在穿上後,其背部之鬆弛(C)仍處於被束緊的狀態。相對於此,穿上有關第3實施態樣之緊身衣300後,因拉上且保持背部之鬆弛(C),可將體型矯正為背部之鬆弛(C)較不明顯的輪廓。又,依本實施態樣,不需要在身體的全圍上設置束緊部,以束緊軀體全圍,而藉由穿著壓產生部在背部的上方保持背部之肉,可防止因衣物咬入所造成之凹凸(高低差)的形成,又可以減輕穿上時的壓迫感。
以上,以緊身褲、長袖上衣以及緊身衣為具體例子,對本發明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並不限於上述所記載之具體例,各種態樣皆有可能。亦可適用於除上述實施態樣所列的衣物以外,如背心,短袖上衣,具有鈕扣的穿脫自如之上衣等之衣物,內衣,或其他各種衣物。
【產業上利用性】
本發明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可伸展皮膚之鬆弛且形成良好的輪廓,同時,運動後也能保持其輪廓,且可減輕束緊感。本發明可以做成各種態樣,例如,上述實施態樣中的衣物除外,有體型矯正用衣物、運動用衣物、外套、醫療用衣物(含支撐物supporter)等,可適用於各種衣物。

Claims (3)

  1. 一種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該衣物包含穿用時呈筒狀的部位之本體部及穿著壓產生部,其特徵為;該本體部具有伸縮性,以貼緊身體;該本體部在該本體部的筒狀的部位之周向上之一部分設有不存在該穿著壓產生部的部分,將該穿著壓產生部配置於皮膚會產生鬆弛的部位之上方,且沿著朗格氏線之方向,其中,相較於該本體部之伸縮性,該穿著壓產生部之伸縮性至少於其該衣物的穿通方向為較低伸縮性,以使設有該穿著壓產生部之區域的穿著壓提高;該衣物係上半身用衣物,且將該穿著壓產生部沿著經過該上半身用衣物之相對於肩胛骨之下角附近部位的朗格氏線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其中,該穿著壓產生部更配置於該上半身用衣物之上腕部的部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其中,穿用時該穿著壓產生部與身體之間的單位面積摩擦阻力較該本體部為大。
TW103133763A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TWI653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3763A TWI653945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3763A TWI653945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736A TW201611736A (en) 2016-04-01
TWI653945B true TWI653945B (zh) 2019-03-21

Family

ID=5636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763A TWI653945B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394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736A (en) 2016-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5741B2 (en) Garment with multilayer internal abdominal support panels
WO2016051469A1 (ja) 着圧生成部を有する衣類
JP2009007720A (ja) 衣料
JP7259164B2 (ja) 下半身用衣類
US1143282A (en) Sleeping-garment.
JP6277078B2 (ja) 肌着
WO2010050539A1 (ja) 衣類
JP4783415B2 (ja) 股部を有する衣類
TWI653945B (zh) 具有穿著壓產生部之衣物
JP6150876B2 (ja) 運動用パンツ
JP6260165B2 (ja) 着圧生成部を有する衣類
JP6246699B2 (ja) 競泳水着
JP6674082B2 (ja) 衣類
JP3168478U (ja) スポーツ用インナー
JP2017089045A (ja) タイツ
JP2019148053A (ja) 下半身用衣類に好適な生地
TWM557030U (zh) 高性能壓縮褲
JP7161542B2 (ja) シャツおよびパンツ
JP2011162935A (ja) 裏地付き道着(衣)ズボン
JP6547022B1 (ja) 下半身用衣類に好適な生地
WO2020121885A1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3203905U (ja) 下衣部
JP2019148035A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6191087B2 (ja) ボトム衣類
WO2019167334A1 (ja) 下半身用衣類に好適な生地および下半身用衣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