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580B -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4580B
TWI644580B TW106133827A TW106133827A TWI644580B TW I644580 B TWI644580 B TW I644580B TW 106133827 A TW106133827 A TW 106133827A TW 106133827 A TW106133827 A TW 106133827A TW I644580 B TWI644580 B TW I644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periodicity
re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7256A (zh
Inventor
盧前溪
汪劍鋒
張戰
朱懷松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5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在實例性實施例中,根據在所提供之一網路裝置中實施之一方法,自一終端裝置接收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已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自該網路裝置發送至該終端裝置。接著,基於該報告將用於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之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終端裝置。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Description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電信之領域,且特定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在電信網路(諸如基於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畫(3GPP)規範之電信網路)中,為評價一通信頻道之一品質,自一網路裝置(其亦稱為一基地台)根據一特定週期性將一參考信號傳輸至一終端裝置(其亦稱為一使用者裝置或使用者設備)。終端裝置基於所接收之參考信號量測頻道之品質且將一量測報告發送至網路裝置。亦可根據由網路裝置組態之一週期性產生及傳輸報告。用於由一網路裝置發送一參考信號之週期性可指稱參考信號傳輸之一週期性或僅指稱一傳輸週期性。用於由終端裝置量測參考信號之週期性可指稱參考信號量測之一週期性或僅指稱一量測週期性。 一般而言,在當前3GPP網路(諸如長期演進(LTE)網路)中,用於傳輸參考信號之一小週期經組態(諸如1 ms)使得網路中之終端裝置能夠幾乎在網路所要之任何時候接收該信號。為達到一準確度位準,一終端裝置可藉由考量依不同週期性發送及接收之參考信號而產生報告。因此,報告之週期可大於用於傳輸參考信號之週期。例如,當根據1 ms之一週期發送參考信號時,終端裝置可每40 ms接收參考信號之一樣本且使用5個樣本產生一報告。因此,報告之量測週期係40*5 = 200 ms。 由於裝置及話務量之數目大量增長而開發第五代(5G)無線通信系統以建置高頻超可靠連接且達成一網路社會,其中可在任何位置及任何時候由任何人使用任何事存取資訊及公用資料。在3GPP之當前標準化工作中,已提出新無線電(NR)技術。NR技術之一些目標係儘可能增加(提高)網路裝置及終端裝置兩者之資料速率、節省網路裝置及終端裝置兩者之能量及減少網路裝置及終端裝置兩者之不必要干擾。 因此,提出一要求:增加參考信號之傳輸週期性(例如將傳輸週期性增加至100 ms之一位準)使得可保留網路裝置之資源及能量用於其他處理(傳輸、接收及/或計算)。然而,增加傳輸週期性可引起一些潛在問題。一方面,可同樣增加量測週期性且因此導致終端裝置之一長量測週期。例如,若需要參考信號之5個樣本以產生一報告,則終端裝置可必須等待至少500 ms。另一方面,對於其中增加量測週期性可係不靈活或甚至不可接受之終端裝置之使用案例,存在可靠性或延時之一嚴格要求。
通常,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例提供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在一第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在一網路裝置中實施之方法。根據該方法,該網路裝置自一終端裝置接收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已自該網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接著,該網路裝置基於該報告將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該網路裝置可根據該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且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將該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且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寬度可小於該第一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基於該終端裝置之一位置判定該第二寬度及該等第二波束之數目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且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報告可進一步與由一進一步網路裝置根據該第一週期性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該網路裝置可將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以發送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且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該網路裝置可將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之一識別符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以接收該第四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將該終端裝置之一位置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以觸發該進一步網路裝置判定以下之一或多者:用於發送該第四參考信號之一或多個第三波束之一第三寬度;及該等第三波束之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一進一步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基於一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RNTI)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可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及該進一步終端裝置之終端裝置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發送該報告之組態資訊至該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網路裝置可判定該終端裝置之一話務類型且基於該話務類型發送該報告之該組態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態資訊可包含以下之一或多者:用於判定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第一頻道品質是否低於該終端裝置與一進一步網路裝置之間的一第二頻道品質之一第一臨限值;及用於判定該第二頻道品質是否較低之一第二臨限值。 在一第二態樣中,提供一種在一終端裝置中實施之方法。根據該方法,終端裝置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報告。已根據一第一週期性由該終端裝置自一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該終端裝置將該報告發送至該網路裝置以觸發該網路裝置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該終端裝置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該終端裝置可根據該第一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至該終端裝置之該第一參考信號且根據該第二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至該終端裝置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可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之該第一參考信號,且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寬度可小於該第一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可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高於一預定臨限值,且回應於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該信號強度高於該臨限值,基於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進一步報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裝置可基於該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平均量測及使用該第一波束接收之一進一步參考信號之一進一步量測且進一步基於所判定之平均量測判定該進一步報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可根據該第一週期性進一步基於自一進一步網路裝置接收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該報告。該報告指示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指示交遞該終端裝置之該報告,該終端裝置可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之一識別符且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基於所接收之識別符自該進一步網路裝置接收一第四參考信號。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可基於一RNTI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其中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及一進一步終端裝置之終端裝置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在一第三態樣中,提供一種網路裝置。該網路裝置包含經組態以自一終端裝置接收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其中已自該網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該網路裝置亦包含經組態以基於該報告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第四態樣中,提供一種終端裝置。該終端裝置包含經組態以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報告之一判定單元,其中已根據一第一週期性由該終端裝置自一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該終端裝置亦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報告發送至該網路裝置以觸發該網路裝置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之一發送單元,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該終端裝置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接收單元。 在一第五態樣中,在一網路裝置處提供一種設備。該設備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含有可由該處理器執行之指令,其中該設備可操作以執行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該方法。 在一第六態樣中,在一終端裝置處提供一種設備。該設備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含有可由該處理器執行之指令,其中該設備可操作以執行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該方法。 在一第七態樣中,提供一種有形地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當在至少一處理器上執行時引起該至少一處理器實施根據該第一態樣或該第二態樣之該方法之指令。 透過以下描述,應瞭解,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可由一網路裝置適應地改變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由來自一終端裝置之一報告觸發週期性之改變。因此,在其他情況中,當需要執行快速量測同時保持一高位準處之週期性時,可能減少一特定終端裝置之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週期性。應瞭解,[發明內容]章節不意欲識別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關鍵或必需特徵,亦不意欲用於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將透過以下描述而變得可容易理解。
現將參考一些實例性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之原理。應瞭解,僅為了繪示而描述此等實施例且在無需建議對本發明之範疇之任何限制之情況下幫助熟習技術者理解及實施本發明。可依除下文所描述之方式之外之各種方式實施本文所描述之揭示內容。 在以下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相同於本發明屬於其之由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意義。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網路裝置」或「基地台(BS)」指稱能夠提供或擁有一小區或其中終端裝置可傳達之涵蓋範圍之一裝置。一網路裝置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一節點B (NodeB或NB)、一演進NodeB (eNodeB或eNB)、一遠端無線電單元(RRU)、一無線電頭端(RH)、一遠端無線電頭端(RRH)、一低功率節點(諸如一超微型節點、一微型節點及其類似者)。為了討論,在下文中,將參考eNB作為網路裝置之實例來描述一些實施例。 如本文所描述,術語「終端裝置」或「使用者設備」(UE)指稱具有無線或有線通信能力之任何裝置。終端裝置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個人電腦、桌上型電腦、行動電話、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可攜式電腦、影像擷取裝置(諸如數位攝影機)、遊戲裝置、音樂儲存及播放設備或達成無線或有線網際網路存取及瀏覽之網際網路設備及其類似者。為了討論,在下文中,將參考UE作為終端裝置之實例來描述一些實施例且術語「終端裝置」或「使用者設備」(UE)可在本發明之內文中互換地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除非內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及「該」亦意欲包含複數形式。術語「包含」及其變型視為意謂「包含(但不限於)」之開放式術語。術語「基於」視為「至少部分地基於」。術語「一實施例」視為「至少一實施例」。術語「另一實施例」視為「至少一其他實施例」。下文可包含其他明確及含蓄定義。 在一些實例中,值、程序或設備指稱「最佳」、「最低」、「最高」、「最小」、「最大」或其類似者。應瞭解,此等描述意欲指示可在所使用之諸多功能替代方案之間作出一選擇,且此等選擇不需要好於、小於、高於或否則優於其他選擇。 在當前電信網路中,一參考信號之一傳輸週期性經組態至一統計位準。例如,每1 ms由一網路裝置傳輸一小區特定參考信號(CRS)。已為不同目的在當前規範中指定對參考信號之量測週期性之不同要求。例如,為達成交遞,對於無需不連續接收(DRX)循環之情況需要200 ms之量測週期性,其限制一終端裝置之實體層報告相關量測至較高層之延時。在使用DRX循環之其他情況中,就同頻率(intra-frequency)情況中之大於40 ms之DRX循環而言,量測週期性與DRX循環長度成比例增加。 作為一實例,當DRX用於RRC_CONNECTED狀態時,分頻雙工(FDD)中之同頻率量測之量測週期(表示為Tmeasure_intra )如下文之表1中所展示。 表1 根據表1,就具有小於40 ms之長度之DRX循環而言量測週期固定為200 ms且當DRX循環長度大於40 ms時量測週期比DRX循環長度長5倍以上。量測週期自40 ms之一DRX循環長度增加之原因係實際上,一40 ms間隙用作為用於量測終端裝置處之參考信號之最小值,且因此仍可在200 ms之小量測週期中獲得參考信號之5個樣本以達到準確度位準。否則,減少量測間隔將沒有幫助,因為衰減可不非常快地改變且較佳地係使樣本分佈遍及量測週期以獲得一更可靠量測。當量測週期大於200 ms時,量測間隔可定義為使用中之DRX循環長度。 在用於交遞之異頻率(inter-frequency)量測之情況中,當前規範中亦要求當排程異頻率量測之量測間隙或終端裝置支援在無間隙之情況下進行此等量測之能力時,終端裝置之實體層應能夠以特定量測準確度報告量測至較高層。在此等情況中,量測週期(表示為TMeasurement_Period_Inter_FDD )如下文之表2中所指定。 表2 若終端裝置支援監視演進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E-UTRA)之增加UE載波,則終端裝置能夠針對高達3個FDD異頻率或8個FDD異頻率執行每FDD異頻率至少4個異頻率小區之參考信號量測且終端裝置之實體層能夠報告RSRP量測、RSRQ量測及RS-SINR量測至具有表2中所定義之量測週期之較高層。 當DRX用於異頻率量測之情況中時,量測週期(此處表示為Tmeasure_inter )如下文之表3中所指定。 表3 基於表3,量測異頻率小區之時間係480 ms,其此外隨必須量測之載波頻率之數目而線性增加。另外,對於異頻率情況之大於80 ms之DRX循環,量測週期亦與DRX循環成比例增加。 期望NR中之頻道變動可歸因於高頻處之較低分散而比(例如)當前網路(諸如LTE)中之頻道變動快及劇烈。可歸因於(例如「在拐角處」情況中之)陰影而發生伺服波束SINR之突然劣化。伺服波束SINR可在5 ms至10 ms內下降超過20 dB。將無法避免10 GHz至30 GHz處之此等偶然下降且需要藉由行動性演算法處置此等偶然下降。 此意謂交遞之量測對於NR甚至比在(例如) LTE中更重要。通常,交遞量測在時間上平均化且相對較低以避免乒乓效應。在LTE中,同頻率交遞量測週期係200 ms且異頻率量測週期係480 ms。此等交遞量測可太慢而不能夠對NR中之突然頻道變化作出反應。另外,NR之要求係具有一超可靠連接且在執行一交遞時尋求一非常低資料中斷。一種克服此之方式係使用多連接性(MC)解決方案(諸如NR多連接性及LTE-NR緊密整合)。 儘管用於不同同頻率及異頻率量測之當前通信規範中定義各種要求,但終端裝置總是能夠量測一參考信號之若干樣本且歸因於參考信號之小傳輸週期而判定具有一特定準確度位準之一對應報告。為達成NR中之高頻之一超可靠連接,期望使得參考信號之量測(例如同頻率量測及異頻率量測兩者)快速或甚至比當前規範中快。 然而,如上文所提及,在發展中之NR技術中,提出增加參考信號之一傳輸週期性以滿足所需資料速率、能量效率及干擾位準。然而,增加傳輸週期性可引起一些潛在問題。問題之一者係量測週期性之對應增加。顯然,此與快速參考信號量測之期望相衝突。另外,增加傳輸週期性以及增加量測週期性在諸多使用案例(尤其係即時情況(諸如超可靠及低延時通信(URLLC)通信或演進車聯網(eV2x)通信))中可導致有關可靠性及延時要求之一折衷。例如,在高行動性情況之方案中,兩個量測報告之間的一高間隙可增加交遞故障率或交遞延時,其對於具有即時要求之話務係非所要的。 為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及其他潛在問題,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新解決方案。替代組態用於傳輸一參考信號之一固定及統計週期性(亦指稱一傳輸週期性),傳輸週期性可由一(若干)終端裝置之一網路裝置適應地改變。 具體而言,在一第一組態中,根據依一相對高位準之一週期性發送一第一參考信號。為增加參考信號傳輸之頻率,在一第二組態中,根據另一週期性發送一額外第二參考信號。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兩者可由終端裝置接收及量測以產生一報告。依此方式,減少參考信號量測之週期性,亦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可由來自終端裝置之一報告觸發週期性之改變,基於已接收之第一參考信號由終端裝置判定該報告。因此,當需要執行快速量測同時在其他情況中保持週期性在一高位準處時,可能減少一終端裝置之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週期性。 圖1展示其中可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實例性通信網路100。網路100包含一網路裝置110及由網路裝置110伺服之三個終端裝置130-1、130-2及130-3 (統稱為(若干)終端裝置130)。網路裝置110之涵蓋範圍亦稱為一小區102。網路110亦包含鄰近於小區102之一小區104,小區104之涵蓋範圍由一網路裝置120提供。應瞭解,基地台及終端裝置之數目僅為了繪示而不建議任何限制。網路100可包含經調適以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任何適合數目個基地台及終端裝置。儘管圖中未展示,但應瞭解,一或多個終端裝置可位於小區104中且由網路裝置120伺服。 網路裝置110可與三個終端裝置130通信。網路裝置110可依一廣播、多播及/或單播方式將一參考信號發送至三個終端裝置130之一或多者。參考信號係由網路裝置及終端裝置130兩者已知之一信號。藉由接收及量測參考信號,各終端裝置130可判定與參考信號之量測有關之一報告且將其發回網路裝置110。基於該報告,網路裝置110可意識到與該終端裝置130通信之一頻道之品質。 歸因於小區104之接近性,一些終端裝置130可受網路裝置120之通信干擾。例如,網路裝置120亦可將一參考信號傳輸至位於其小區104中之終端裝置。位於小區102之一小區邊緣區域中之終端裝置130-3亦可接收由網路裝置120發送之參考信號。在一些組態中,來自網路120之參考信號之量測可由終端裝置130-3量測。 網路100中之通信可符合任何適合標準(包含(但不限於)長期演進(LTE)、LTE-演進、進階LTE(LTE-A)、寬頻碼分多重存取(WCDMA)、分碼多重存取(CDMA)及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其類似者)。此外,可根據當前已知或未來待開發之任何世代通信協定執行通信。通信協定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第一代(1G)通信協定、第二代(2G)通信協定、2.5G通信協定、2.75G通信協定、第三代(3G)通信協定、第四代(4G)通信協定、4.5G通信協定、第五代(5G)通信協定。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網路裝置110基於來自一終端裝置130之一報告而判定是否改變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週期性。下文將參考圖2 (其展示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一程序200)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原理及實施方案。為了討論,將參考圖1描述方法200。 如圖中所展示,程序200可涉及終端裝置130、伺服終端裝置130之網路裝置110 (圖2中之「伺服網路裝置」)及與網路裝置110相鄰之網路裝置120 (圖2中之「相鄰網路裝置」)。應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忽略網路裝置120及與其有關之操作。 網路裝置110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一參考信號(指稱一第一參考信號)發送(205)至終端裝置130。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增加(提高)資料速率、節省網路裝置110及終端裝置130之能量及/或減少不必要干擾,第一週期性可依一相對長位準組態。例如,第一週期性可經組態使得第一參考信號在50 ms、100 ms、200 ms或任何其他值之一週期中傳輸。終端裝置130可在發送第一參考信號之前被通知第一週期性使得其可判定在哪些時間點期望第一參考信號且因此可相應地接收此參考信號。在一些情況中,第一週期性可在設定與網路裝置110之一連接之後經組態至終端裝置13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參考信號可為任何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諸如一小區特定參考信號(CRS)、一UE特定參考信號、一頻道狀態指示參考信號(CSI-RS)或其類似者)。網路裝置110可傳輸第一參考信號以估計網路裝置110與終端裝置130之間的一頻道品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一廣播或多播方式傳輸第一參考信號使得除終端裝置130之外,由網路裝置110伺服之其他終端裝置亦可接收此信號。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參考信號可專用於終端裝置130且因此可以一單播方式發送。根據第一週期性,第一參考信號可在不同時間點重複傳輸。如本文所使用,在一時間點發送(或接收)之第一參考信號可指稱此參考信號之一樣本(複本或例項)。 終端裝置130自網路裝置110接收第一參考信號且基於所接收之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215)一報告。終端裝置130可在各種態樣中量測第一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30可判定一L3量測。例如,可相對於第一參考信號量測第一參考信號之一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一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及/或一參考信號-信號至干擾加雜訊比(RS-SINR)。 可基於來自(例如)網路裝置110之一組態產生報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終端裝置130處定義及組態已在規範中定義之一或多個A事件(例如,A1事件至A6事件之任何者)。終端裝置130可基於量測結果判定是否發送報告。在一些實施例中,報告之一些特定組態可定義之組態至終端裝置130,其將在下文中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鄰網路裝置120亦傳輸(210)一參考信號(指稱一第三參考信號)。可根據第一參考信號之相同第一週期性發送第三參考信號。即,用於在網路裝置120處傳輸一參考信號之週期性組態相同於網路裝置110處之週期性組態。在一些實例中,一種類型之第三參考信號可相同於第一參考信號。例如,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均為CRS。 歸因於終端裝置130與網路裝置120之間的接近性(例如終端裝置130位於網路裝置110之一小區邊緣區域中),終端裝置130接收第三參考信號。在判定報告需要比較終端裝置130與網路裝置110之間的一第一頻道品質與終端裝置130與網路裝置120之間的一第二頻道品質之一些情況中,終端裝置130可量測所接收之第三參考信號且進一步基於第三參考信號之量測判定報告。此等情況可包含其中一系列A事件組態於終端裝置130處之實例。 作為一實例,若終端裝置130經組態以報告一A3事件(其用於觸發終端裝置130自當前伺服網路裝置110至一不同網路裝置之一交遞),則終端裝置130可判定網路裝置120之第二頻道品質是否高於伺服網路裝置110之第一頻道品質加一偏移值。在此情況中,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三參考信號之量測均用於作出決定。回應於第二頻道品質較高,產生一A3事件之一報告且將該報告發送至網路裝置110。 終端裝置130發送(225)所判定之報告至網路裝置110,報告至少與第一參考信號之量測有關。在一些實施例中,報告可週期性地或基於一預定事件傳輸,且可經由一實體(PHY)頻道輸送(例如使用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元件(MAC CE)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回應於接收報告,網路裝置110決定是否將一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以增加參考信號增密(或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即,儘管在接收一參考信號之情況中報告之傳輸係終端裝置130之一正常操作,但報告可充當網路裝置110啟用或停用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之改變之一觸發器。因此,網路裝置110基於報告發送(235)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至終端裝置130以接收一額外參考信號(指稱一第二參考信號)。在此情況中,網路裝置110基於報告判定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且因此發送額外第二參考信號,且接著發送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第二參考信號之一目的係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且因此減少參考信號量測之週期性。 第二參考信號與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此處所使用之術語「相關聯」意謂就參考信號量測而言第二參考信號充當相同於第一參考信號之角色。例如,第二參考信號可為第一參考信號之相同類型(諸如CRS)且亦可用於以類似於第一參考信號之一方式產生一報告。例如,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兩者可與一A事件(A1至A6之任何者)之一報告有關。在一些實例中,第二參考信號可相同於第一參考信號。當然,第一參考信號與第二參考信號可彼此不同(但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兩者由終端裝置130及網路裝置110兩者已知)。在此處使用兩個不同術語(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因為與一正常模式中之第一參考信號之傳輸相比,傳輸第二參考信號傳輸以增加參考信號增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期望如終端裝置130所需增加參考信號增密(且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例如,在其中終端裝置130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其可發生在終端裝置130位於一小區邊緣區域中時)之一些情況中,期望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使得可基於一對應快速參考信號量測而獲得一快速交遞。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判定終端裝置130是否自網路裝置110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例如相鄰網路裝置120)。若判定待交遞終端裝置130,則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終端裝置130。 網路裝置110可基於所接收之報告判定是否交遞終端裝置130。例如,若報告指示網路裝置120之頻道品質優於當前伺服網路裝置110 (例如與一A3事件有關之一報告),則網路裝置110可判定終端裝置130可移動至小區邊緣且交遞至網路裝置120。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在發生實際交遞之前達成參考信號增密,可定義與報告有關之一些特殊組態。在一實施例中,針對終端裝置130組態用於判定一報告之一臨限值。例如,網路裝置110可設定用於報告A3事件之一臨限值(偏移值)。為提前觸發A3事件之報告,偏移值可設定為一鬆散值。若偏移值設定為4 dB (其意謂在網路裝置120之頻道品質高於伺服網路110之頻道品質加4 dB時由終端裝置130發送A3事件之一報告,則定義一新偏移值0 dB使得終端裝置130一旦發現網路裝置120之頻道品質可能增加旋即發送A3事件之一報告。依此方式,可重新使用當前規範中之A3事件之定義。因此,可基於此報告增加參考信號增密。應瞭解,報告之其他組態可經組態以觸發參考信號增密。 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終端裝置130使得該裝置可判定在哪些時間點期望第二參考信號。用於發送第二參考信號之第二週期性可相同於或不同於用於發送第一參考信號之第一週期性(例如依一較低或較高位準)。歸因於第二參考信號之額外傳輸,終端裝置130可能以相較於僅基於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之報告之一較快方式判定及傳輸一進一步報告。 第二週期性之指示可用於通知一終端裝置準備依一快速度接收參考信號。由於網路裝置110將犧牲時間及頻寬資源來傳輸參考信號,所以若更多其他終端裝置亦可獲益於此則更佳,即使該等終端裝置可不如終端裝置130般期望參考信號增密。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可位於其伺服小區102及/或其他小區中之一或多個進一步終端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進一步終端裝置可位於相同於終端裝置130之終端裝置之群組中(可基於特定準則來劃分終端裝置之群組)。在此等實施例中,可基於針對包含終端裝置130之群組定義之一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RNTI)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該(等)進一步終端裝置及終端裝置130。例如,具有該指示之一基於RNTI之網路傳訊可為廣播或多播。 回應於發送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網路裝置110可根據第二週期性將第二參考信號發送(220)至終端裝置130。如所提及,發送第二參考信號之目的係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且因此減少參考信號量測之週期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根據第一週期性發送第一參考信號且根據第二週期性額外發送第二參考信號來達成此目的。發送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之時間點可判定為不同。在此情況中,亦可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130。 舉實例而言,第一週期性組態為100 ms之一位準且因此可在0 ms時間點、100 ms時間點、200 ms時間點及其類似者處發送第一參考信號。假設第二週期性亦組態為100 ms之一位準且因此可在50 ms時間點、150 ms時間點、250 ms時間點及其類似者處發送第二參考信號。因此,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在50 ms之一位準處,其相較於原始第一週期性而減少。在此等情況中,當第二參考信號新增至傳輸中時仍可正常發送第一參考信號。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只要此參考信號之發送減少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則可根據第二週期性依任何其他方式傳輸第二參考信號。在一實例中,第二週期性可組態為小於第一週期性且在發送指示之後僅傳輸第二參考信號。在另一實例中,在根據第二週期性之時間點發送第二參考信號而根據另一週期性發送第一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波束發送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之一或多者。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傳輸第一參考信號。在其中不僅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一終端裝置130、亦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其他終端裝置之情況中,第一波束可為一寬(廣)波束使得位於網路裝置110之涵蓋範圍中之多個終端裝置可接收此信號。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第二波束傳輸第二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期望將第二參考信號傳輸至僅需要參考信號增密之終端裝置且因此第二波束可為一窄波束。即,第二波束之第二寬度可小於第一寬波束之第一寬度。 藉由使用一寬波束發送第一參考信號且使用一窄波束發送第二參考信號,大多數終端裝置可接收具有一相對長週期性之第一參考信號而僅需要增密之該(等)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130)可接收第二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以上第二波束可用於傳輸第二參考信號。例如,若位於不同位置中之複數個終端裝置需要參考信號增密且因此複數個第二波束可用於涵蓋該等裝置。當網路裝置110不知道終端裝置130之準確位置時,多個第二波束亦可係有幫助的。可基於終端裝置130之一位置(其可基於可用資訊(諸如報告)估計位置)判定第二波束之數目。第二波束之寬度亦可取決於終端裝置130之位置。 應瞭解,若第二波束用於將信號發送至一些其他終端裝置,則第二波束之數目及寬度亦可與該等裝置之位置(及/或該等裝置之數目)相關聯。亦應瞭解,網路裝置110可基於其他準則判定第二波束之數目及其寬度。儘管已將第一波束描述為一寬波束(或比該(等)第二波束寬),但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例如)當力求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之一群組或一特定終端裝置時,第一波束亦可包含一(若干)窄波束。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使用波束之參考信號之傳輸。如由310指示之上部所展示,使用一寬波束302根據第一週期性傳輸一第一參考信號304 (例如圖2之205處)。在時間點T1、T2及T3發送第一參考信號304之不同樣本。如由320指示之下部所展示,仍使用寬波束302根據第一週期性傳輸第一參考信號304而使用窄波束306根據一第二週期性額外傳輸一第二參考信號308。在時間點T1、T2及T3傳輸第一參考信號304之若干樣本而在時間點T1’、T2’及T3’傳輸第二參考信號308之若干樣本。即,在參考信號增密中,第一參考信號之傳輸保持相同且新增第二參考信號之額外傳輸。 應瞭解,儘管在部分310及320兩者中展示為在T1、T2及T3傳輸第一參考信號304,但在部分310及320兩者中精確時間點可不同。例如,部分320中所展示之參考信號傳輸可由網路裝置110在圖2之220處執行。基於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之傳輸,終端裝置130可相應地的接收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且執行參考信號量測,其將下文中討論。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將網路裝置110處之參考信號增密通知至一些相鄰網路裝置(諸如網路裝置120)。返回圖2,網路裝置110可將第二週期性之相同指示傳輸(230)至網路裝置120。基於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網路裝置120可將一參考信號(指稱一第四參考信號)傳輸至終端裝置130,該參考信號可與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第三參考信號與第四參考信號之間的關係可類似於第一參考信號與第二參考信號之間的關係。指示可用於觸發網路裝置120提供終端裝置130之參考信號增密以(例如)將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自第三參考信號之原始第一週期性減少至一較高位準。可經由一節點間介面(諸如一X2介面)發送此指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判定僅告知與終端裝置130處之參考信號量測有關或與待由具有第二週期性之指示之裝置130執行之活動有關之(若干)網路裝置。在一實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基於所接收之報告判定終端裝置130是否自網路裝置110交遞至網路裝置120。網路裝置110可在判定交遞終端裝置130時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網路裝置120。上文已描述之交遞事件之判定且因此在此處為了簡潔起見而忽略。 應瞭解,網路裝置110可判定可觸發網路裝置120增加終端裝置130之參考信號增密之其他相關事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將一指示發送至網路裝置120以指示終端裝置130意欲使用參考信號增密來伺服(例如藉由告知第二週期性或使用其他訊息)。網路裝置120可決定是否提供第四參考信號或是否使用第二週期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視需要)將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發送至一個以上相鄰網路裝置。 回應於第二週期性之指示,網路裝置120可根據第二週期性將第四參考信號發送(240)至終端裝置130。可以類似於第二參考信號之一方式發送第四參考信號以增加網路裝置120之參考信號增密。例如,藉由使用波束根據第三參考信號及第四參考信號之各自週期性發送第三參考信號及第四參考信號。在一些情況中,一寬波束可用於傳輸第三參考信號使得除終端裝置130之外之其他終端裝置仍可接收此信號。一或多個窄波束(指稱第三波束)可用於傳輸第四參考信號使得信號僅由需要此信號之該(等)終端裝置(諸如終端裝置130)接收。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觸發判定第三波束之數目及其第三寬度,終端裝置130之位置可由網路裝置110發送至網路裝置120。可連同第二週期性之指示一起提供此位置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30可與網路裝置110及120兩者呈一雙重連接。因此,終端裝置130可經由(例如) L1量測直接提供其位置相關資訊至網路裝置120,其可改良傳訊效率。位置相關資訊可包含地理位置資訊或可由網路裝置120使用以判定或估計終端裝置130之位置之其他資訊。 終端裝置130可根據第二週期性接收第四參考信號(或另外根據第一週期性發送之第三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網路裝置110決定請求網路裝置120藉由發送第二週期性之指示而發送第四參考信號(且若網路裝置120接受此請求),則網路裝置110可將網路裝置120之一識別符(例如,小區104之一小區識別符)發送至終端裝置。可連同第二週期性之指示一起發送識別符。終端裝置130可基於識別符自網路裝置120接收第四參考信號(及(在一些實例中)第三參考信號)。在此等情況中,終端裝置130僅可自該(等)相鄰網路裝置接收經判定以用於進一步處理或量測之(若干)額外第四參考信號,其可節省功率消耗。 取決於來自網路裝置110 (或120)之參考信號之傳輸,終端裝置130可相應地接收參考信號。圖4展示使用窄波束之一參考信號之傳輸。在此實例中,使用一窄第二波束傳輸來自網路裝置110之第二參考信號。終端裝置130可接收使用5個各自第二波束發送之第二參考信號之5個樣本410。網路裝置110可根據第二週期性在時域中於不同方向上連續掃掠波束(例如波束401至405)。由於終端裝置130之位置與波束403匹配,所以使用此波束403傳輸第二參考信號之樣本(例如樣本410-1、410-2、410-3或410-4)可接收為具有最佳頻道品質且因此具有最高信號強度。 圖5展示使用一寬波束之第一參考信號之傳輸。在此方案中,歸因於使用寬波束,小區102中之所有終端裝置(包含終端裝置130)能夠接收第一參考信號。因此,根據第一週期性,終端裝置130可在不同時間點接收第一參考信號之一或多個樣本510且該等樣本之信號強度可在一大範圍內不變動。 再次返回圖2,終端裝置130可基於所接收之該(等)參考信號產生(250)一進一步報告。可基於所接收之該(等)信號之量測判定此報告。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論是否接收第一參考信號,終端裝置130可僅基於第二參考信號之接收判定進一步報告。在其中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兩者均由終端裝置130接收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可基於兩個信號獲得進一步報告。 仍參考圖4及圖5作為實例。在圖4中,假設在當前時間點,終端裝置130接收如圖4中所展示之第二參考信號之20個樣本410 (即來自5個波束401至405之各者之4個樣本410)且計算樣本之對應量測。作為一傳統選項,終端裝置130可基於若干最近樣本(例如樣本之群組426)之量測判定一平均量測。然而,由於在波束掃掠之持續時間中,僅一或一些樣本具有高信號強度,所以此可導致一移動平均值。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期望自波束產生具有較佳頻道品質(且因此較高信號強度)之進一步報告。終端裝置130可判定在一預定範圍內(例如自一波束掃掠獲得之5個樣本)第二參考信號之一所接收樣本之一信號強度是否較高(例如高於一臨限值)。在一些實例中,可選擇使用具有最高或相對較高信號強度之一或一些樣本。在一實例中,執行一最大值(MAX)運算以選擇樣本。如圖4中所展示,在4次波束掃掠中,可選擇樣本之群組420中的樣本410-1、樣本之群組422中的樣本410-2、樣本之群組424中的樣本410-3及樣本之群組426中的樣本410-4。可放棄其他樣本。 在一些實例中,在當前時間,終端裝置130可基於當前選定之樣本(例如樣本410-4)之一量測判定進一步報告。在一些其他實例中,可考量預定數目個選擇樣本(例如樣本410-1至410-4)。量測第二參考信號之樣本之哪些態樣可取決於待產生之報告。 替代地,可對使用相同波束接收之樣本執行一平均運算。例如,可平均化藉由使用波束401收集之第一波束、第六波束、第十一波束及第十六波束之量測,亦可平均化其他樣本。在複數個平均量測之中,可選擇一或多個高量測(高於一臨限值)以判定進一步報告。 在一些實施例中,供使用之樣本之選擇可基於待產生之報告。例如,若產生報告以反映RSRQ (其計算為RSRQ=RSRP/RSSI),可由傳統方法(例如藉由平均化所考量之樣本(所有20個樣本))獲得則RSSI之值。可如上文所描述判定RSRP之值。 對於第一參考信號,亦假設在當前時間點,接收第一參考信號之20個樣本,如圖5中所展示。由於該等樣本之信號強度可在一大範圍內不變動,所以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參考信號之當前接收之樣本(第二十個樣本)可連同其他先前樣本一起平均化且平均量測可用於判定進一步報告(連同自第二參考信號之該(等)樣本判定之量測一起)。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平均運算之前,可執行一求和(SUM)運算以收集能量。可首先一起加總預定數目個樣本之量測。當接收第二參考信號時,預定數目可等於波束掃掠之數目。 求和運算係對可與第二參考信號之量測相比較之第一參考信號進行量測,因為網路裝置110處之用於一寬波束及用於一窄波束之能量不同。在圖5之實例中,每5個樣本加總在一起,且因此獲得自樣本之各自群組520至526加總之量測530至536。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化複數個加總量測(一些或所有量測530至536)且最終平均量測用於判定進一步報告。 應瞭解,上文提供之量測方法僅為了繪示。可應用(當前既有或未來待開發之)諸多其他方法以判定來自第一參考信號及第二參考信號之所接收之樣本之一或多個量測。歸因於減少傳輸週期性,可能達成異頻率情況及同頻率情況兩者之快速量測。亦應瞭解,對於自相鄰網路120接收之參考信號,可應用類似方法以由終端裝置130獲得該(等)量測。此等量測亦可用於判定進一步報告(即250處產生之報告)。 仍參考圖2,終端裝置130可將進一步報告發送(260)至網路裝置。儘管在接收一參考信號之情況中報告之傳輸係終端裝置130之一正常操作,但進一步報告(如同先前報告)可觸發網路裝置110啟用或停用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之變化。考慮到網路裝置110已藉由發送第二參考信號增加參考信號量測,在接收進一步報告之後,網路裝置110可決定是否停用該增密(例如藉由停止傳輸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基於進一步報告執行相同判定以判定(例如)終端裝置130位於一小區邊緣區域中或待交遞終端裝置130。若獲得一否定判定,則網路裝置110可停止將第二參考信號傳輸至終端裝置130且返回正常參考信號(從終端裝置130之觀點)。在此情況中,網路裝置110可繼續將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如由網路裝置所需之其他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在判定所有需要第二參考信號之終端裝置不位於小區邊緣區域處時停用參考信號增密。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網路裝置110決定不傳輸任何第二參考信號,則可將此告知網路裝置120。因此,網路裝置110可將一指示傳輸(270)至網路裝置120以指示可不需要傳輸第四參考信號。網路裝置110亦可將一指示傳輸(280)至終端裝置130以告知週期性之此改變使得終端裝置130可不期望在接收此指示之後接收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些新事件可由終端裝置130定義及報告以啟用或停用參考信號增密。在當前標準中可尚未指定該等事件。在一些實例中,終端裝置130可基於參考信號量測判定相鄰網路裝置120之頻道品質是否比網路裝置110之頻道品質差且將其報告至網路裝置110。基於此種報告,網路裝置110可判定終端裝置130不需要參考信號緻密化且因此可返回正常參考信號傳輸。 一些組態資訊可由網路裝置110提供至終端裝置130以產生上述報告。在一些實例中,一第一臨限值用於判定終端裝置130與網路裝置110之間的一第一頻道品質是否高於終端裝置130與網路裝置120之間的一第二頻道品質。若終端裝置130自來自網路裝置110及120兩者之參考量測發現第二頻道品質低於第一頻道品質加第一臨限值,則終端裝置130可將一報告發送至網路裝置110。替代地或另外,組態資訊可包含用於判定網路裝置120之第二頻道品質是否較低之一第二臨限值。若終端裝置130判定第二頻道品質相對較低(低於第二臨限值),則其可將此報告至網路裝置110。 基於基於第一臨限值或第二臨限值產生之報告,網路裝置110可決定可停用參考信號增密。若未接收此報告,則網路裝置110可繼續傳輸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例如)需要對應報告之前由網路裝置110發送組態資訊至終端裝置130。在一實例中,可在啟用參考信號增密時或啟用參考信號增密之前提供組態資訊。 應瞭解,程序200中所提供之參考信號增密減少網路裝置側之參考信號傳輸週期性且因此減少終端裝置側之參考信號量測週期性。由於減少參考信號傳輸可佔用網路裝置110之時間及頻寬資源,所以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組態僅一些伺服終端裝置可具有參考信號增密。在接收對應組態資訊之後,終端裝置130可意識到其是否能夠使用參考信號增密來伺服。例如,網路裝置110可判定終端裝置130之一話務類型且基於話務類型判定將與參考信號增密有關之組態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130。可具有參考信號增密之益處之話務類型可為需要低延時之話務(諸如URLLC或eV2x話務)。 組態資訊可專用於指示能夠使用參考信號增密來伺服終端裝置130。在一些其他實例中,組態資訊可與報告(諸如上述第一臨限值及第二臨限值或針對終端裝置130定義以產生一報告之其他參數)有關。在一些實施例中,即使未針對終端裝置130提供參考信號增密,其可充當一正常模式以接收第一參考信號。 應瞭解,只要終端裝置130仍位於網路裝置110之涵蓋範圍中,可連續執行程序200使得可根據所量測之報告針對終端裝置130適應地啟用或停用參考信號增密。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實例性方法600之一流程圖。方法600可在如圖1中所展示之網路裝置110或120處實施。為了討論,將參考圖1從網路裝置110之觀點描述方法600。 在區塊620處,網路裝置110自一終端裝置130接收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已自網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因此,如區塊610處所展示,網路裝置110根據第一週期性將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終端裝置130。 在區塊630處,網路裝置110基於報告而判定是否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以改變參考信號傳輸之週期性。若網路裝置110決定改變週期性,則網路裝置110在區塊640處發送至終端裝置130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若網路裝置110決定不改變週期性,則其可返回至區塊610以繼續根據該第一週期性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 圖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之一實例性方法700之一流程圖。方法700可在如圖1中所展示之終端裝置130之任何者處實施。為了討論,將參考圖1從一終端裝置130之觀點描述方法700。 在區塊710處,終端裝置130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報告。已由該終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自一網路裝置110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在區塊720處,終端裝置130將該報告發送至網路裝置110以觸發該網路裝置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在區塊730處,終端裝置130自網路裝置110接收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 應瞭解,與上文參考圖2所描述之網路裝置110或120或終端裝置130有關之所有操作及特徵可同樣適用於方法600及700且具有類似效應。為了簡化,將忽略細節。 圖8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網路裝置800之一方塊圖。網路裝置800可被視為如圖1中所展示之網路裝置110或120之一實例性實施方案。 如圖中所展示,網路裝置800包含一接收單元820,其經組態以自一終端裝置接收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其中已自該網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網路裝置800亦包含一發送單元810,其經組態以基於報告發送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至該終端裝置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回應於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根據該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及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將該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及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寬度小於該第一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800可進一步包含一判定單元830,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終端裝置之一位置判定該第二寬度及該等第二波束之數目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8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發送單元810經組態以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報告進一步與由一進一步網路裝置根據該第一週期性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以發送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8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發送單元810可經基於組態以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將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之一識別符發送至該終端裝置以接收該第四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終端裝置之一位置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以觸發該進一步網路裝置判定以下之一或多者:用於發送該第四參考信號之一或多個第三波束之一第三寬度;及該等第三波束之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一進一步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組態以:基於一RNTI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及該進一步終端裝置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發送該報告之組態資訊至該終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8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該終端裝置之一話務類型。發送單元8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該話務類型發送該報告之該組態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態資訊可包含以下之一或多者:用於判定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第一頻道品質是否低於該終端裝置與一進一步網路裝置之間的一第二頻道品質之一第一臨限值;及用於判定該第二頻道品質是否較低之一第二臨限值。 圖9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終端裝置900之一方塊圖。終端裝置900可被視為如圖1中所展示之終端裝置130之一實例性實施方案。 如圖中所展示,終端裝置900包含之一判定單元910,其經組態以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報告,其中已由該終端裝置根據一第一週期性自一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終端裝置900亦包含之一發送單元920,其經組態以將該報告發送至該網路裝置以觸發該網路裝置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終端裝置900進一步包含一接收單元930,其經組態以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單元9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回應於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根據該第一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至該終端裝置之該第一參考信號;及根據該第二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至該終端裝置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單元9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之該第一參考信號;及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之該第二參考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寬度小於該第一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9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高於一預定臨限值;及回應於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該信號強度高於該臨限值,基於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進一步報告。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91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該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平均量測及使用該第一波束接收之一進一步參考信號之一進一步量測;及進一步基於所判定之平均量測判定該進一步報告。 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單元910可經組態以:根據該第一週期性進一步基於自一進一步網路裝置接收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該報告,其中該報告指示該終端裝置是否自該網路裝置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單元9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回應於指示交遞該終端裝置之該報告,自該網路裝置接收該進一步網路裝置之一識別符;且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基於所接收之識別符自該進一步網路裝置接收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單元930可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一RNTI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及一進一步終端裝置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應瞭解,包含於裝置800及900中之單元對應於程序200及方法600及700之區塊。因此,上文參考圖1至圖5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特徵可同樣適用於包含於裝置800及900中之單元且具有類似效應。為了簡化,將忽略細節。 可依各種方式(包含軟體、硬體、韌體或其等之任何組合)實施包含於裝置800及900中之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軟體及/或韌體(例如儲存於儲存媒體上之機器可執行指令)實施一或多個單元。除機器可執行指令之外或替代機器可執行指令,裝置800及900中之部分或所有單元可至少部分地由一或多個硬體邏輯組件實施。例如(但不限於),可使用之硬體邏輯組件之繪示性類型包含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應用特定積體電路(ASIC)、應用特定標準產品(ASSP)、單晶片系統(SOC)、複合可程式邏輯裝置(CPLD)及其類似者。 圖10係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裝置1000之一簡化方塊圖。裝置1000可被視為如圖1中所展示之網路裝置110或終端裝置130之一進一步實例性實施方案。相應地,裝置1000可分別在網路裝置110或終端裝置130處實施或分別實施為網路裝置110或終端裝置130之至少一部分。 如圖中所展示,裝置1000包含一處理器1010、耦合至處理器1010之一記憶體1020、耦合至處理器1010之一適合傳輸器(TX)及接收器(RX) 1040及耦合至TX/RX 1040之一通信介面。記憶體1020儲存一程式1030之至少一部分。TX/RX 1040係用於雙向通信。TX/RX 1040具有至少一天線以促進通信,儘管實際上本申請案中所提及之一存取節點可具有若干天線。通信介面可代表與其他網路元件通信必需之任何介面(諸如用於eNB之間的雙向通信之X2介面、用於一行動管理實體(MME)/伺服閘道(S-GW)與eNB之間的通信之S1介面、用於eNB與一中繼節點(RN)之間的通信之Un介面或用於eNB與一終端裝置之間的通信之Uu介面)。 假定程式1030包含在與相關聯之處理器1010執行時使得裝置1000能夠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操作之程式指令,如本文參考圖1至圖7所討論。本文之實施例可由可由裝置1000之處理器1010執行之電腦軟體或由硬體或由軟體及硬體之一組合實施。處理器1010可經組態以實施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此外,處理器1010及記憶體1020之一組合可形成經調適以實施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處理構件1050。 記憶體1020可具有適合於區域技術網路之任何類型且可使用任何適合資料儲存技術(諸如一非暫時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基於半導體之記憶體裝置、磁性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光學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固定記憶體及可移除記憶體(作為非限制性實例))來實施。儘管裝置1000中僅展示一個記憶體1020,但裝置1000中可存在若干實體上不同之記憶體模組。處理器1010可具有適合於區域技術網路之任何類型,且可包含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及基於多核心處理器架構之處理器(作為非限制性實例)之一或多者。裝置1000可具有多個處理器(諸如在時間上從屬於同步主處理器之一時鐘之一應用特定積體電路晶片)。 一般而言,可在硬體或專用電路、軟體、邏輯或其等之任何組合中實施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一些態樣可在硬體中實施,而其他態樣可在可由一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他運算裝置執行之韌體或軟體中實施。儘管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各種態樣繪示及描述為方塊圖、流程圖或使用一些其他圖示來繪示及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各種態樣,但應瞭解,本文所描述之區塊、設備、系統、技術或方法可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在硬體、軟體、韌體、專用電路或邏輯、通用硬體或控制器或其他運算裝置或其等之一些組合中實施。 本發明亦提供有形地儲存於一非暫時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至少一電腦程式產品。電腦程式產品包含在一目標真實或虛擬處理器上在一裝置中執行之電腦可執行指令(諸如包含於程式模組中之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實施如上文參考圖2、圖6及圖7之任何者所描述之程序或方法。一般而言,程式模組包含執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之常式、程式、程式庫、物件、類別、組件、資料結構或其類似者。可在如各種實施例中所要之程式模組之間組合或分開程式模組之功能性。程式模組之機器可執行指令可在一本機或分散式裝置內執行。在一分散式裝置中,程式模組可位於本機儲存媒體及遠端儲存媒體兩者中。 可以一或多種程式語言之任何組合撰寫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方法之程式碼。此等程式碼可提供至一通用電腦、專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之一處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式碼在由處理器或控制器執行時引起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所指定之功能/操作被實施。程式碼可作為一套裝軟體完全在一機器上執行或部分在該機器上執行,部分在該機器上執行且部分在一遠端機器上執行或完全在該遠端機器或伺服器上執行。 上述程式碼可體現在一機器可讀媒體中,其可為可含有或儲存由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使用或連同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一起使用之一程式之任何有形媒體。機器可讀媒體可為一機器可讀信號媒體或一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一機器可讀媒體可包含(但不限於)一電子、磁、光學、電磁、紅外或半導體系統、設備或裝置或前述之任何適合組合。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之更多特定實例將包含具有一或多個線之一電連接、一可攜式電腦磁片、一硬碟、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一唯讀記憶體(ROM)、一可擦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一光纖、一可攜式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一光學儲存裝置、一磁儲存裝置或前述之任何適合組合。 此外,儘管以一特定順序描繪操作,但此不應理解為要求此等操作以所展示之該特定順序或以順序次序執行,或執行所繪示之所有操作以達成期望結果。在特定情況中,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係有利的。同樣地,儘管若干特定實施方案含於上述討論中,但此等不用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而應解釋為可特定於特殊實施例之特徵之描述。單獨實施例之內文中所描述之特定特徵亦可與一單一實施例組合實施。相反,一單一實施例之內文中所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多個實施例中單獨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實施。 儘管已以特定於結構特徵及/或方法行為之語言描述本發明,但應瞭解,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之本發明不必要受限於上文所描述之特定特徵或行為。確切而言,上文所描述之特定特徵及行為揭示為實施申請專利範圍之實例性形式。 下文係與如上文所描述之態樣/實施例有關之進一步實例。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討論用於同頻率交遞及異頻率交遞兩者之不同量測週期之RRC量測組態。動機係為達成高頻之一超可靠NR連接,NR中應存在使得同頻率量測及異頻率量測兩者均比LTE中快之一可能性。然而,量測並非免費且會消耗硬體資源及增加UE之電池消耗。因此,應可能具有其中僅需要少量UE來執行快速量測而其他UE可具有一較慢量測週期之若干不同量測組態。對於較快量測,必須接受較低準確度或藉由網路之額外RS負擔。另一選項係委任比正常寬之一頻寬上之量測以在較短時間內達成更佳準確度。為最小化UE要求,可僅對小於預設子集之最佳小區之一子集執行較快量測。 在一態樣中,提出提供用於同頻率交遞及異頻率交遞兩者之較快交遞量測之可行性。在另一態樣中,提出提供用於同頻率交遞及異頻率交遞兩者之不同量測週期之量測組態。 此等態樣允許用於需要快速反應之一些UE之較快量測且亦允許可需要節省電池之其他UE之較慢量測週期及其類似者。應注意除量測週期之外亦存在觸發時間定時器(例如UE應等待直至應發送實際量測報告之時間)。
100‧‧‧通信網路
102‧‧‧小區
104‧‧‧小區
110‧‧‧網路裝置/網路/伺服網路裝置
120‧‧‧網路裝置/網路/相鄰網路裝置
130‧‧‧終端裝置
130-1‧‧‧終端裝置
130-2‧‧‧終端裝置
130-3‧‧‧終端裝置
200‧‧‧程序/方法
205‧‧‧發送
210‧‧‧傳輸
215‧‧‧判定
220‧‧‧發送
225‧‧‧發送
230‧‧‧傳輸
235‧‧‧發送
240‧‧‧發送
250‧‧‧產生
260‧‧‧發送
270‧‧‧傳輸
280‧‧‧傳輸
302‧‧‧寬波束
304‧‧‧第一參考信號
306‧‧‧窄波束
308‧‧‧第二參考信號
310‧‧‧部分
320‧‧‧部分
401至405‧‧‧波束
410‧‧‧樣本
410-1‧‧‧樣本
410-2‧‧‧樣本
410-3‧‧‧樣本
410-4‧‧‧樣本
410-5‧‧‧樣本
420‧‧‧樣本之群組
422‧‧‧樣本之群組
424‧‧‧樣本之群組
426‧‧‧樣本之群組
510‧‧‧樣本
520至526‧‧‧樣本之群組
530至536‧‧‧量測
600‧‧‧方法
610‧‧‧區塊
620‧‧‧區塊
630‧‧‧區塊
640‧‧‧區塊
700‧‧‧方法
710‧‧‧區塊
720‧‧‧區塊
730‧‧‧區塊
800‧‧‧網路裝置
810‧‧‧發送單元
820‧‧‧接收單元
830‧‧‧判定單元
900‧‧‧終端裝置
910‧‧‧判定單元
920‧‧‧發送單元
930‧‧‧接收單元
1000‧‧‧裝置
1010‧‧‧處理器
1020‧‧‧記憶體
1030‧‧‧程式
1040‧‧‧傳輸器(TX)/接收器(RX)
1050‧‧‧處理構件
T1‧‧‧時間點
T1’‧‧‧時間點
T2‧‧‧時間點
T2’‧‧‧時間點
T3‧‧‧時間點
T3’‧‧‧時間點
透過附圖中之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更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清楚,其中: 圖1係其中可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通信網路之一方塊圖; 圖2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一程序的一流程圖;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使用波束之一參考信號之傳輸;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使用波束之一參考信號之量測;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之使用波束之一參考信號之量測; 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網路裝置之一方塊圖; 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一終端裝置之一方塊圖;及 圖10係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裝置之一簡化方塊圖。 在整個圖式中,相同或類似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類似元件。

Claims (35)

  1. 一種在一網路裝置(110)中實施之方法(600),其包括: 自一終端裝置(130)接收(620)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其中已自該網路裝置(110)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及 基於該報告將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640)至該終端裝置(130)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600),其進一步包括: 回應於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及 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將該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600),其中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包括: 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且 其中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包括: 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600),其中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包括: 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130)是否自該網路裝置(110)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及 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130),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600),其中該報告進一步與由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根據該第一週期性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以發送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6. 一種在一終端裝置(130)中實施之方法(700),其包括: 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710)一報告,其中已由該終端裝置(130)根據一第一週期性自一網路裝置(110)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 將該報告發送(720)至該網路裝置(110)以觸發該網路裝置(110)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及 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730)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700),其進一步包括: 回應於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至該終端裝置(130)之該第一參考信號;及 根據該第二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至該終端裝置(130)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700),其中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包括: 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之該第一參考信號;且 其中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包括: 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9. 如請求項6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700),其中判定該報告包括: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進一步基於自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接收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該報告,其中該報告指示該終端裝置(130)是否自該網路裝置(110)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
  10. 一種位於一網路裝置(110、800)處之設備(1000),其包括: 一處理器(1010)及一記憶體(1020),該記憶體(1020)含有可由該處理器(1010)執行之指令,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 自一終端裝置(130)接收(620)與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之一報告,其中已自該網路裝置(110)根據一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 基於該報告將一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640)至該終端裝置(130)以接收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
  11. 如請求項10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可操作以: 回應於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將該第一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且 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將該第二參考信號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
  12. 如請求項11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可操作以藉由以下而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 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該第一參考信號;且 其中該設備可操作以藉由以下而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 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該第二參考信號。
  13. 如請求項12之設備(1000),其中該第二寬度小於該第一寬度。
  14. 如請求項12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基於該終端裝置(130)之一位置判定該第二寬度及該等第二波束之數目之一或多者。
  15.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 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130)是否自該網路裝置(110)交遞至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且 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130),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16.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報告進一步與由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根據該第一週期性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有關,且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 將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以發送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17. 如請求項16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將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 基於該報告判定該終端裝置(130)是否自該網路裝置(110)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且 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130),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
  18. 如請求項17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回應於判定交遞該終端裝置(130),將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之一識別符發送至該終端裝置(130)以接收該第四參考信號。
  19. 如請求項16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將該終端裝置(130)之一位置發送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以觸發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判定以下之一或多者:用於發送該第四參考信號之一或多個第三波束之一第三寬度;及該等第三波束之數目。
  20.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一進一步終端裝置(130-1、130-2、130-3)。
  21. 如請求項20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將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發送至一進一步終端裝置: 基於一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RNTI)發送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其中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130-1、130-2、130-3)及該進一步終端裝置(130-1、130-2、130-3)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22.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發送該報告之組態資訊至該終端裝置(130)。
  23. 如請求項22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發送該報告之組態資訊: 判定該終端裝置(130)之一話務類型;且 基於該話務類型發送該報告之該組態資訊。
  24. 如請求項22之設備(1000),其中該組態資訊包含以下之一或多者: 用於判定該終端裝置(130)與該網路裝置(110)之間的一第一頻道品質是否低於該終端裝置(130)與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之間的一第二頻道品質之一第一臨限值;及 用於判定該第二頻道品質是否較低之一第二臨限值。
  25. 一種位於一終端裝置(130、900)處之設備(1000),其包括: 一處理器(1010)及一記憶體(1020),該記憶體(1020)含有可由該處理器(1010)執行之指令,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 基於一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710)一報告,其中已由該終端裝置(130)根據一第一週期性自一網路裝置(110)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 將該報告發送(720)至該網路裝置(110)以觸發該網路裝置(110)發送一第二參考信號,其中該第二參考信號與該第一參考信號相關聯;及 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730)該第二週期性之一指示以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
  26. 如請求項25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回應於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至該終端裝置(130)之該第一參考信號;及 根據該第二週期性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至該終端裝置(130)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27. 如請求項26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接收該第一參考信號: 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一寬度之一第一波束發送之該第一參考信號;且 其中接收該第二參考信號包括: 接收藉由使用具有一第二寬度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發送之該第二參考信號。
  28. 如請求項27之設備(1000),其中該第二寬度小於該第一寬度。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高於一預定臨限值;且 回應於判定該第二參考信號之該信號強度高於該臨限值,基於該第二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進一步報告。
  30. 如請求項29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判定該進一步報告: 基於該第一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一平均量測及使用該第一波束接收之一進一步參考信號之一進一步量測;且 進一步基於所判定之平均量測判定該進一步報告。
  31.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判定該報告: 根據該第一週期性進一步基於自一進一步網路裝置(120)接收之一第三參考信號之一量測判定該報告,其中該報告指示該終端裝置(130)是否自該網路裝置(110)交遞至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
  32. 如請求項31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進一步操作以: 回應於指示交遞該終端裝置(130)之該報告,自該網路裝置(110)接收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之一識別符;且 根據該第二週期性基於所接收之識別符自該進一步網路裝置(120)接收一第四參考信號,其中該第四參考信號與該第三參考信號相關聯。
  33.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設備(1000),其中該設備(1000)可操作以藉由以下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 基於一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RNTI)接收該第二週期性之該指示,其中針對包含該終端裝置(130-1、130-2、130-3)及一進一步終端裝置(130-1、130-2、130-3)之一群組定義該RNTI。
  34.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有形地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且包含當在至少一處理器上執行時引起該至少一處理器實施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指令。
  35.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有形地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且包含當在至少一處理器上執行時引起該至少一處理器實施如請求項6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指令。
TW106133827A 2016-09-30 2017-09-29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TWI644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91 2016-09-30
??PCT/CN2016/101291 2016-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256A TW201817256A (zh) 2018-05-01
TWI644580B true TWI644580B (zh) 2018-12-11

Family

ID=6008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827A TWI644580B (zh) 2016-09-30 2017-09-29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8380B2 (zh)
EP (1) EP3520480B1 (zh)
JP (1) JP6833225B2 (zh)
CN (1) CN109792653B (zh)
AU (1) AU2017338030B2 (zh)
RU (1) RU2715741C1 (zh)
TW (1) TWI644580B (zh)
WO (1) WO2018063074A1 (zh)
ZA (1) ZA2019014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610B (zh) * 2019-11-01 2021-04-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偵測網路設備組態文件異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4014B2 (en) * 2017-12-22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osure det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11224088B2 (en) * 2018-07-02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eeping during an on-period of a DRX cycle
BR112021001740A2 (pt) 2018-08-22 2021-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dispositivo terminal 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para treinamento de feixe,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CN111294773B (zh) * 2018-12-10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测量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070279B2 (en) * 2018-12-14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beamform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11297554B2 (en) * 2019-03-28 2022-04-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and contro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880836B2 (en) 2019-03-28 2020-12-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provisioning for sensory data collec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US11064337B2 (en) 2019-03-28 2021-07-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as a servic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2737755B (zh) * 2019-03-29 2022-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026095B2 (en) 2019-07-31 2021-06-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al-time network provisioning for distributed virtual zones of collaborative mobile device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2468274B (zh) * 2019-09-09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70366B (zh) * 2019-11-04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US20220022069A1 (en) * 2020-07-15 2022-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ell measurements
CN111988825B (zh) * 2020-08-31 2021-06-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集成系统中的模式选择和切换方法
CN115835279A (zh) * 2021-09-15 2023-03-21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信息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70362A1 (en) * 2010-10-01 2013-07-04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radio terminal, radio station, and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er apparatus
TW201404194A (zh) * 2012-07-12 2014-01-16 Alcatel Lucent 胞元內之行動終端的區域分類
CN103765969A (zh) * 2011-10-03 2014-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WO2016053426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Intel IP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5072A (ja) * 2002-02-06 2003-08-22 Ntt Docomo Inc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810023B (zh) * 2007-09-26 2014-12-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US8599708B2 (en) 2010-01-14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feedback based on reference signal
EP2534857B1 (en) * 2010-02-12 2019-05-22 BlackBerry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implementation
US9241130B2 (en) * 2011-03-21 2016-01-19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Streaming of telepresence video content
EP3291468B1 (en) * 2011-06-10 2019-09-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29553A1 (en) * 2011-10-27 2014-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KR101881847B1 (ko) * 2012-02-21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41543A1 (en) * 2012-03-18 2013-09-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erv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8071B2 (en) 2012-03-19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ing and reporting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
US8767581B2 (en) * 2012-03-28 2014-07-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
CN102711167B (zh) * 2012-05-2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ue与基站之间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US9520973B2 (en) 2012-07-12 2016-1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to antenna por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WO2014027948A1 (en) * 2012-08-13 2014-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JP6419084B2 (ja) * 2012-12-27 2018-11-0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接続時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品質指示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CN103269548B (zh) * 2013-05-29 2015-07-08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Led驱动电路系统,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WO2015109513A1 (zh) * 2014-01-24 2015-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4852786B (zh) 2014-02-19 2018-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EP3160210B1 (en) * 2014-07-11 2019-1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JP5992984B2 (ja) * 2014-12-04 2016-09-14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KR102352634B1 (ko) * 2015-05-14 2022-01-17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전원 회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682890B2 (ja) * 2016-02-05 2020-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の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70362A1 (en) * 2010-10-01 2013-07-04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radio terminal, radio station, and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er apparatus
CN103765969A (zh) * 2011-10-03 2014-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TW201404194A (zh) * 2012-07-12 2014-01-16 Alcatel Lucent 胞元內之行動終端的區域分類
WO2016053426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Intel IP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networ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610B (zh) * 2019-11-01 2021-04-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偵測網路設備組態文件異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0480A1 (en) 2019-08-07
CN109792653A (zh) 2019-05-21
AU2017338030B2 (en) 2021-03-25
RU2715741C1 (ru) 2020-03-03
AU2017338030A1 (en) 2019-03-21
CN109792653B (zh) 2021-07-13
ZA201901471B (en) 2020-09-30
US20190223065A1 (en) 2019-07-18
TW201817256A (zh) 2018-05-01
EP3520480B1 (en) 2020-05-27
JP6833225B2 (ja) 2021-02-24
WO2018063074A1 (en) 2018-04-05
US10638380B2 (en) 2020-04-28
JP2019533920A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580B (zh) 用於參考信號傳輸及量測之方法及裝置
US11503562B2 (en) Managing parallel measurement gap patterns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sitioning measurements
US10848983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US11864008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s of cells and bea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98790A1 (zh)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99131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trigger UE hando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779232B1 (en) Measurement for fast cell access
RU2666781C2 (ru) Способы адаптации частоты измерений с учетом несущей частоты
US20220174566A1 (en) Defining 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measurements for low power devices
US20150282034A1 (en) Reselection
US20220150726A1 (en) Measurement adjustment in low mobility
JP2024023423A (ja) 端末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方法
JP2020516168A (ja) 協調セル決定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US20220095143A1 (en) ANR Configuration, Measurements and Reporting for Power Limited Devices
JP7471430B2 (ja) 無線デバイスが動作シナリオ間で遷移するときの遷移段階中の動作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240049164A1 (en) Positioning a User Device
KR20150044003A (ko) 이동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이동 속도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