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211B - Memo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 Google Patents

Memo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4211B
TWI644211B TW106146169A TW106146169A TWI644211B TW I644211 B TWI644211 B TW I644211B TW 106146169 A TW106146169 A TW 106146169A TW 106146169 A TW106146169 A TW 106146169A TW I644211 B TWI644211 B TW I6442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ritten
address
reference count
volatile mem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5746A (zh
Inventor
菅野伸一
江坂直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2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5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7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 G06F12/0246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in block erasable memory, e.g. flash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53Garbage collection, i.e. reclamation of unreferenced memory
    • G06F12/0261Garbage collection, i.e. reclamation of unreferenced memory using reference cou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4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with main memory 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10Address translation
    • G06F12/1009Address translation using page tables, e.g. page tabl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10Address translation
    • G06F12/1009Address translation using page tables, e.g. page table structures
    • G06F12/1018Address translation using page tables, e.g. page table structures involving hashing techniques, e.g. inverted page t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0Providing a specific technical effect
    • G06F2212/1016Performance impr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0Providing a specific technical effect
    • G06F2212/1041Resource optimization
    • G06F2212/1044Spa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20Employing a main memory using a specific memory technology
    • G06F2212/202Non-volatile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1Logical to physical mapping or translation of blocks or p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5Cleaning, compaction, garbage collection, eras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mory System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現一種可藉由考量到垃圾回收效率之機制而執行重複資料刪除之記憶體系統。 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係管理與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記憶體系統基於與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對應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

Description

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近年來,具備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記憶體系統正廣泛地普及。作為此種記憶體系統之一,已知有具備NAND(Not And,反及)型快閃記憶體之固態硬碟(SSD)。SSD被用作各種計算裝置之主儲存器。但是,最近開始要求將大量資料高效率地保存至儲存器中。作為用以改善儲存效率之技術,已知有重複資料刪除(De-duplication)。 但是,於現有之重複資料刪除技術中,未對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垃圾回收之效率加以考慮。垃圾回收之效率降低可能會成為使SSD之性能降低之主要原因。因此,實現支持重複資料刪除之SSD時,必須充分考慮垃圾回收之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藉由考慮垃圾回收效率之機制執行重複資料刪除之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具備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控制器,上述控制器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電性連接,且控制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上述控制器管理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之邏輯位址數。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自主機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更新管理各個邏輯位址與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1轉換表,將未使用之第1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且更新管理上述各個中間位址與各個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寫入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不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而更新上述第1轉換表,將指示保持有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上述第2轉換表內之條目之第2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於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將與上述已被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於選擇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作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更新上述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對包含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之資訊處理系統1之構成進行說明。該記憶體系統係以向非揮發性記憶體寫入資料、自非揮發性記憶體讀入資料之方式構成之半導體儲存裝置。該記憶體系統例如係以具備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固態硬碟(SSD)3之形式實現。資訊處理系統1包含主機(主機裝置)2、及SSD3。主機2係如伺服器、個人電腦般之資訊處理裝置(計算裝置)。於以伺服器之形式實現主機2之實例中,該主機(伺服器)2亦可經由網路50而連接於複數個終端用戶終端(用戶端)90。主機2可對該等終端用戶終端90提供各種服務。主機(伺服器)2所能提供之服務中亦可包含對複數個終端用戶終端(用戶端)90提供虛擬桌面環境之服務。於該情形時,主機(伺服器)2亦可作為以使用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提供虛擬桌面環境之方式構成之VDI伺服器發揮功能。於作為VDI伺服器發揮功能之主機(伺服器)2中,亦可運行與複數個終端用戶終端(用戶端)90分別對應之複數個虛擬機。該等虛擬機分別包含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虛擬桌面OS)、及於OS(虛擬桌面OS)上運行之應用程式。與該等虛擬機對應之複數個OS/應用程式可儲存於SSD3中。SSD3可用作作為主機2發揮功能之資訊處理裝置之主儲存器。SSD3既可內置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亦可經由纜線或網路而連接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作為用於將主機2與SSD3相互連接之介面,可使用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電腦系統介面)、串列連接SCSI(Serial Attached SCSI,SAS)、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高級技術附件)、串列ATA(Serial ATA,SATA)、快速周邊元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 Express,PCIe)、乙太網路(Ethernet,註冊商標)、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非揮發性快速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NVM Express,NVMe,註冊商標)等。SSD3具備控制器4、及非揮發性記憶體(NAND型快閃記憶體)5。SSD3亦可還具備隨機存取記憶體、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6。NAND型快閃記憶體5包含具備呈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記憶胞之記憶胞陣列。NAND型快閃記憶體5既可為二維結構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亦可為三維結構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區域(記憶區域)包含用戶資料區域7及管理區域8。用戶資料區域7係用於儲存來自主機2之資料(用戶資料)之區域。管理區域8係用以儲存用於管理SSD3之動作之管理資訊之區域。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記憶胞陣列如圖2所示,包含複數個實體區塊BLK~BLKm-1。實體區塊BLK0~BLKm-1分別由多個頁(此處,為頁P0~Pn-1)組成。實體區塊BLK0~BLKm-1係作為能夠指定位址之最小刪除單位發揮功能。實體區塊有時亦被稱為「刪除區塊」、「實體刪除區塊」,或簡稱為「區塊」。頁P0~Pn-1分別包含連接於同一字元線之複數個記憶胞。頁P0~Pn-1係資料寫入動作及資料讀入動作之單位。實體區塊B0~Bm-1具有有限之刪除次數。刪除次數亦可藉由編程/刪除週期(Program/Erase cycles)數而表達。某實體區塊之一個編程/刪除週期(Program/Erase cycles)包含用於使該實體區塊內之所有記憶胞成為刪除狀態之刪除動作、及向該實體區塊之各頁中寫入資料之寫入動作(編程動作)。由於實體區塊B0~Bm-1具有有限之刪除次數(有限之編程/刪除週期),故而較佳為將實體區塊B0~Bm-1之編程/刪除週期儘量均勻化。於本實施形態中,圖1之控制器4管理各自包含1個以上實體區塊之複數個第1區塊,並以第1區塊為單位執行刪除動作。因此,第1區塊實際上作為刪除單位發揮功能。以下,將第1區塊作為超級區塊加以參照。再者,超級區塊有時亦被稱為邏輯區塊。控制器4經由如Toggle、開放式NAND型快閃記憶體介面(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ONFI)般之NAND介面13而電性連接於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控制器4係控制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記憶體控制器(控制電路)。該控制器4亦能以如系統晶片(system on a chip,SoC)般之單晶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之形式實現。NAND型快閃記憶體5如圖3所示,包含複數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粒)。各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能夠獨立地動作。因此,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作為能夠並行動作之單位發揮功能。於圖3中,例示出如下情形,即,於NAND介面13連接有16個通道Ch.1~Ch.16,且於16個通道Ch.1~Ch.16之各者連接有2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於該情形時,連接於通道Ch.1~Ch.16之16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16亦可組成為記憶體組(bank)#0,又,連接於通道Ch.1~Ch.16之剩餘16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7~#32亦可組成為記憶體組#1。記憶體組作為用於使複數個記憶體模組藉由記憶體組交錯而並行動作之單位發揮功能。於圖3之構成例中,藉由16個通道、及使用2個記憶體組之記憶體組交錯,能夠使最多32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並行動作。一個超級區塊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包含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32中逐一選擇出之共計32個實體區塊。再者,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32之各者亦可具有多平面構成。例如,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32之各者具有包含2個平面之多平面構成之情形時,一個超級區塊亦可包含自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32對應之64個平面逐一選擇出之共計64個實體區塊。圖4中例示出包含32個實體區塊(此處,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內之實體區塊BLK2、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2內之實體區塊BLK3、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3內之實體區塊BLK7、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4內之實體區塊BLK4、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5內之實體區塊BLK6、…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32內之實體區塊BLK3)的一個超級區塊(SB)。再者,一個超級區塊亦可利用僅包含一個實體區塊之構成,於該情形時,一個超級區塊與一個實體區塊等同。如上所述,控制器4係以超級區塊為單位執行刪除動作。因此,同一超級區塊中包含之該等32個實體區塊之刪除動作係並行執行。又,於向該超級區塊寫入資料時,控制器4亦可按照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1內之實體區塊BLK2之頁0、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2內之實體區塊BLK3之頁0、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3內之實體區塊BLK7之頁0、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4內之實體區塊BLK4之頁0、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5內之實體區塊BLK6之頁0、…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32內之實體區塊BLK3之頁0之順序寫入資料。藉此,能夠對最多32頁並行執行資料寫入。又,於自該超級區塊讀取資料時,亦能夠自最多32頁並行執行資料讀取。其次,對圖1之控制器4之構成進行說明。控制器4經由複數個通道(例如16個通道)而電性連接於複數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控制器4控制NAND型快閃記憶體5(複數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控制器4亦可作為以執行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資料管理及區塊管理之方式構成之快閃轉譯層(FTL)發揮功能。由該FTL執行之資料管理包含(1)表示各邏輯位址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各實體位址之間之對應關係之映射資訊的管理、(2)用於將以頁為單位之讀取/寫入及以區塊為單位(以超級區塊為單位)之刪除動作隠蔽的處理等。邏輯位址係為了對SSD3進行位址指定而供主機使用之位址。作為該邏輯位址,可使用LBA(logical block address(addressing),邏輯區塊位址(定址))。於通常之SSD中,各邏輯位址與各實體位址之間之對應關係(映射)之管理僅使用作為邏輯-實體位址轉換表發揮功能之查找表而執行。對應於某邏輯位址之實體位址表示寫入有該邏輯位址之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內之最新位置(最新實體記憶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既能維持垃圾回收之效率又能於SSD3內部執行用於實現重複資料刪除(De-duplication)之動作,而利用新的位址參照路徑。該新的位址參照路徑並非自邏輯位址直接參照實體位址,而是經由中間位址自邏輯位址參照實體位址。各邏輯位址與各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由作為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第1轉換表)發揮功能之查找表(LUT)32管理。各中間位址與各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由作為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第2轉換表)發揮功能之中間查找表(iLUT)34管理。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與自主機2新接收之寫入資料(用戶資料)一致之資料(作為「重複資料」加以參照)已經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之情形時,控制器4不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取而代之,控制器4更新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LUT)32,將已經與重複資料建立有關聯之中間位址、即指示保持有與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內之條目之特定中間位址與該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藉此,能夠自包含重複資料之邏輯位址及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之2個邏輯位址參照同一中間位址,且能夠自該同一中間位址參照儲存有重複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其結果,能夠自重複資料之邏輯位址及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之兩者參照該重複資料,從而能夠提高儲存效率。如根據上述說明所理解般,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LUT)32及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而執行2級位址轉換。於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LUT)32中,與已經存在之某資料一致之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關聯著與已經存在之資料之中間位址相同之中間位址。因此,於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中,無論參照某資料之邏輯位址數如何,各實體位址僅與一個中間位址建立有關聯。因此,於被複數個邏輯位址參照之資料(重複資料)藉由垃圾回收而被複製至其他超級區塊之實例中,控制器4可保證:藉由進行僅將與該一個中間位址對應之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內之一個條目更新為複製目標實體位址之動作,便能夠自該等複數個邏輯位址正確參照該複製目標實體位址。進而,控制器4管理與用戶資料區域7內之複數個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i分別對應之複數個超級區塊(SB)管理表200-0、200-1、…200-i。該等SB管理表200-0、200-1、…200-i分別為用於管理對應超級區塊中所保持之複數個資料之區塊管理資訊。各SB管理表包含與對應超級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於各SB管理表中,該等參照計數係按照與對應超級區塊之實體位址之排列順序相同之順序配置。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即超級區塊內之對應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邏輯位址數。例如,若某資料僅被1個邏輯位址參照,即,若與儲存有該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建立有關聯之中間位址僅被1個邏輯位址獨佔性地使用,則對應於該資料之參照計數為1。若某資料被2個邏輯位址參照,即,若與儲存有該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建立有關聯之中間位址被2個邏輯位址共用,則對應於該資料之參照計數為2。若某資料被3個邏輯位址參照,即,若與儲存有該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建立有關聯之中間位址被3個邏輯位址共用,則對應於該資料之參照計數為3。控制器4使用SB管理表200-0、200-1、…200-i之各者,而管理與各超級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該等SB管理表200-0、200-1、…200-i亦可於SSD3接通電源時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管理區域8載入至DRAM6中。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管理區域8中,亦儲存有其他各種管理資訊、例如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LUT)32、雜湊LUT33、及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該等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LUT)32、雜湊LUT33、及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同樣地亦可於SSD3接通電源時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管理區域8載入至DRAM6中。通常,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向頁中之資料寫入每1刪除週期僅能進行1次。因此,控制器4將對應於某邏輯位址之更新資料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其他位置,而非儲存有對應於該邏輯位址之以往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然後,控制器4更新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iLUT)34,將該其他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與對應於該邏輯位址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區塊管理包含壞區塊之管理、耗損平均、垃圾回收等。耗損平均係用於將實體區塊各自之消耗均勻化之動作。垃圾回收係為了增加能夠寫入資料之空閒區塊(空閒超級區塊)之個數,而將有效資料與無效資料混合存在之若干複製源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內之有效資料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複製目標超級區塊)。此處,所謂有效資料係指被邏輯位址作為最新資料關聯起來之資料、即之後有可能被主機2讀取之某資料。所謂無效資料係指已無可能被主機2讀取之資料。於本實施形態中,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i之各者中包含之所有用戶資料之參照計數儲存於對應於各超級區塊之SB管理表中。換言之,控制器4使用對應於各超級區塊之SB管理表,而管理與各超級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因此,控制器4可僅基於與用於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內之參照計數群而執行用於垃圾回收之資料複製動作。即,控制器4不複製與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而僅將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自垃圾回收對象超級區塊(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垃圾回收對象超級區塊(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亦被作為GC源超級區塊加以參照。又,複製目標區塊亦被作為GC目的地超級區塊加以參照。即,與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由於未被任何邏輯位址參照,故而被視為無效資料。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由於被1個以上邏輯位址參照,故而被視為有效資料。藉由將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移動至複製目標區塊而已經不再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的複製源區塊被解放成為空閒區塊(空閒超級區塊)。藉此,該空閒超級區塊能夠於執行該刪除動作後再次利用。於垃圾回收中,控制器4進而將對應於複製源區塊之SB管理表內之各非零參照計數複製至對應於複製目標區塊之SB管理表。藉此,於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後,亦能夠正確管理與所複製之各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之值。又,各SB管理表之內容於已執行與該SB管理表對應之超級區塊之刪除動作時變得無用。因此,某超級區塊內之各資料變得無用之時序與對應於該超級區塊之SB管理表內之各參照計數變得無用之時序同時發生,故而能夠降低用於管理與各超級區塊內之各資料對應之各參照計數之成本。控制器4亦可包含主機介面1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12、NAND介面13、DRAM介面14等。該等CPU12、NAND介面13、DRAM介面14亦可經由匯流排10而相互連接。主機介面11自主機2接收各種指令(例如,寫入指令、讀取指令、映射取消(UNMAP)/禁用刪除(Trim)指令等)。CPU12係以控制主機介面11、NAND介面13、及DRAM介面14之方式構成之處理器。CPU12響應SSD3之電源接通,將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或未圖示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中之控制程式(韌體)載入至DRAM6上,藉由執行該韌體而進行各種處理。該CPU12例如除了上述FTL之處理以外,還能夠執行用於對來自主機2之各種指令進行處理之指令處理等。CPU12之動作由藉由CPU12執行之上述韌體控制。再者,FTL處理及指令處理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由控制器4內之專用硬體執行。CPU12可作為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垃圾回收(GC)動作控制部22、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發揮功能。<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於SSD3內執行用於實現重複資料刪除之資料寫入動作。當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自主機2接收到寫入資料(應寫入之用戶資料)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執行以下資料寫入動作。(1)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更新管理各邏輯位址與各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LUT32,將未使用之第1中間位址與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寫入資料寫入至複數個超級區塊中之一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更新管理各中間位址與各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iLUT34,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與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然後,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與該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2)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已經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不將寫入資料寫入至複數個超級區塊中之一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而更新LUT32,將指示保持有與該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iLUT34內之條目的第2中間位址與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然後,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與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3)於寫入資料係之前已經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與之前已經寫入之該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亦管理雜湊LUT33。該雜湊LUT33係管理各雜湊值與各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轉換表。於用於將某中間位址與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之處理中,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亦可執行以下動作。(1)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獲得寫入資料之雜湊值。(2)於雜湊LUT33中不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判定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然後,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未使用之中間位址賦予給所獲得之雜湊值,並將所獲得之雜湊值與賦予給所獲得之雜湊值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儲存至雜湊LUT33中。如此一來,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賦予給所獲得之雜湊值之中間位址作為上述第1中間位址而與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3)於雜湊LUT33中已經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參照iLUT34,獲取與對應於上述所獲雜湊值之中間位址建立有關聯之實體位址。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寫入資料與由所獲取之實體位址指定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上儲存之資料加以比較。於該等資料相互一致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判定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已經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如此一來,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已經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21將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且已經存在於雜湊LUT33中之上述中間位址作為上述第2中間位址而與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GC動作控制部22>GC動作控制部22基於與複製源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內之各參照計數,而執行以下GC動作。(1)於選擇複數個超級區塊100-1、100-2、…100-i中之一個作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之情形時,GC動作控制部22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而僅將與各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複製目標超級區塊)。(2)GC動作控制部22更新iLUT34,將表示複製有與非零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之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位置之實體位址與對應於所複製資料之各中間位址建立關聯。(3)GC動作控制部22將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內之各非零參照計數複製至與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中。如此一來,於iLUT34中,各中間位址與各實體位址相互一對一地映射。因此,於被複數個邏輯位址參照之資料(重複資料)藉由垃圾回收(GC)而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之實例中,控制器4藉由僅更新iLUT34,便能夠將該資料之舊實體位址(複製源實體位址)正確變更為新實體位址(複製目標實體位址)。又,控制器4針對與儲存於某超級區塊中之複數個資料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全部,使用與該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加以管理。而且,於某超級區塊被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基於與該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內容,而執行僅將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之處理、及將各非零參照計數自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複製至與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處理。因此,可僅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內容而執行GC動作,從而既能實現重複資料刪除,又能改善GC動作之效率。<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執行用於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相互分離,而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儲存於互不相同之超級區塊中之動作。換言之,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為了將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群集中於相同之超級區塊,而執行以下動作。於選擇超級區塊100-0、100-1、…100-i中之一個作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包含於複製源區塊內且與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第1複製目標區塊。進而,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將包含於複製源區塊內且與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第2複製目標區塊,上述第2參照計數範圍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大之下限。各SB管理表具有能夠儲存各自具有某設定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越長則可使所能計數之參照計數之最大值越大,但是必須確保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亦會增大。若一個超級區塊中混合存在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則必須確保能夠儲存可表現出較大參照計數且各自具有較長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的較大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但是,該超級區塊中亦包含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因此,該較大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內之多數記憶體資源有可能被無端消耗。於本實施形態中,可將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群集中於相同之超級區塊。因此,能夠使各SB管理表內必須設置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最佳化,其結果,能夠削減管理各個參照計數所需之記憶體資源量。又,可認為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係被覆寫之概率較低之資料、即具有較長生命週期之資料。其原因在於,只要與參照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大量邏輯位址分別對應之資料未被全部更新,與該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便不會為零。例如,於將SSD3用作上述VDI伺服器之儲存器之實例中,若執行向複數個終端用戶提供之複數個虛擬桌面OS各自之更新,則有可能會自主機2(VDI伺服器)向SSD3發送用於寫入具有彼此相同之內容之資料的多個寫入請求。其結果,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會存在分別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多個資料。該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有較大可能會一直有效地維持至虛擬桌面OS各自之下次更新為止。另一方面,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係被覆寫之概率相對較高之資料、即具有較短生命週期之資料。若為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及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混合存在於相同超級區塊之環境,則有可能寫入放大會增加。其原因在於,於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及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混合存在之超級區塊中,只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會於較早之時序無效化,另一方面,該超級區塊內之剩餘資料群(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有可能會長時間地維持為有效狀態。寫入放大(WA)係以如下方式定義。WA=「寫入至SSD中之資料之總量」/「自主機寫入至SSD中之資料之總量」「寫入至SSD中之資料之總量」相當於自主機寫入至SSD中之資料之總量與藉由垃圾回收等內部性地寫入至SSD中之資料之總量之和。寫入放大(WA)之增加會引起SSD3內之超級區塊/實體區塊各自之覆寫次數(編程/擦除次數)之增加。即,寫入放大(WA)越大,則實體區塊之編程/擦除次數越容易快速地達到其編程/擦除次數之上限值。其結果,會引起SSD3之耐久性及壽命之劣化。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群集中於相同之超級區塊,故而能夠使相同超級區塊中包含之各資料之生命週期一致成相同程度。具有相同程度之生命週期之資料群係指藉由抹除或更新而於大致同一時期無效化之可能性較高的資料組。對於所有資料均已無效化之超級區塊,可不執行GC而使該超級區塊成為空閒區塊。其結果,使相同超級區塊中包含之各資料之參照計數一致成相同程度這一點能夠抑制GC之頻率,藉此能夠降低寫入放大。進而,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於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與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之間,執行變更用於選擇GC源超級區塊(即,複製源區塊候補)之條件之處理。即,由於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越大,則該資料被覆寫之概率越低,因此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將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優先於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地選擇為GC候補。更詳細而言,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執行以下動作。(1)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將超級區塊100-1、100-2、…100-i分為集中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集合之第1區塊群、及集中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集合之第2區塊群。(2)對於第1區塊群,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選擇滿足無效資料量大於第1閾值之條件之區塊(超級區塊)作為用於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候補。(3)對於第2區塊群,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23選擇滿足無效資料量大於較第1閾值小之第2閾值之條件之區塊(超級區塊)作為用於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候補。於集中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集合之第2區塊、即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中,儲存有無效資料之無效資料記憶區域於較長時間內不被用於儲存新資料。該無效資料記憶區域無端地消耗SSD3之預留空間(Over-provisioning)容量。於本實施形態中,能夠將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優先於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地選擇為GC候補,因此可容易地將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群內之無效資料記憶區域用作用於儲存新資料之記憶體資源。此能夠增加SSD3之實質之預留空間容量,藉此能夠降低寫入放大。圖1之DRAM介面14係以對DRAM6進行存取控制之方式構成之DRAM控制器。DRAM6之記憶區域之一部分用於儲存寫入緩衝器(WB)31。DRAM6之記憶區域之另一部分用於將上述LUT32、雜湊LUT33、iLUT34儲存為查找表快取。可為僅將LUT32、雜湊LUT33、iLUT34各自之一部分儲存於查找表快取中,亦可為將LUT32、雜湊LUT33、iLUT34各自之全部儲存於查找表快取中。DRAM6之記憶區域之進而另一部分用於儲存上述SB管理表200-0、200-1、…200-i。圖5表示LUT32與iLUT34之關係。如上所述,LUT32作為邏輯-中間位址轉換表發揮功能,管理各邏輯位址(LBA)與各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以下,將中間位址稱為iLBA。又,如上所述,iLUT34係作為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發揮功能之中間查找表,管理各iLBA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各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以下,亦將實體位址稱為PBA。於已經存在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之某資料被複數個LBA參照之情形時,於LUT32中,該等LBA關聯著同一iLBA。於iLUT34中,該iLBA關聯著表示儲存有該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之PBA。因此,能夠自該等LBA參照同一iLBA,能夠自該同一iLBA參照表示儲存有該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之PBA。於iLUT34中,各iLBA與各PBA相互一對一地映射。因此,於被複數個邏輯位址參照之資料(重複資料)藉由垃圾回收(GC)而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之實例中,控制器4藉由僅更新iLUT34,便能夠將該資料之舊PBA正確變更為新PBA。亦可使用自複數個LBA直接參照同一PBA之位址轉換結構。但是,於該情形時,於LUT32中,若某資料被1000個LBA參照,則必須對與該等1000個LBA對應之1000個條目分別儲存相同之PBA。因此,於被1000個LBA參照之資料(重複資料)藉由垃圾回收(GC)而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之實例中,控制器4必須分別更新該等1000個條目內之PBA。於本實施形態中,即便某資料被1000個LBA參照,該等LBA亦只參照一個iLBA,該資料之PBA僅與該一個iLBA建立關聯。因此,控制器4僅更新儲存有該PBA之iLUT34內之一個條目之PBA即可。如圖6所示,亦可自複數個LUT32參照iLUT34。於圖6中,例示出自2個LUT32-0、LUT32-1參照iLUT34之實例。LUT32-0亦可為管理與某命名空間對應之各LBA與各iLBA之對應關係之LUT,LUT32-1亦可為管理與另一命名空間對應之各LBA與各iLBA之對應關係之LUT。對各命名空間分配自LBA0開始之LBA範圍。來自主機2之寫入指令/讀取指令亦可包含指定特定命名空間之識別碼(命名空間ID)。主機2亦可按照來自某終端用戶之I/O請求,將包含指定分配給該終端用戶之特定命名空間之命名空間ID之寫入指令/讀取指令發送至SSD3。又,主機2亦可按照來自另一終端用戶之I/O請求,將包含指定分配給該另一終端用戶之另一特定命名空間之命名空間ID之寫入指令/讀取指令發送至SSD3。圖7表示位址參照結構。SSD3之控制器4自主機2接收寫入資料及與該寫入資料對應之LBA。與一個LBA對應之寫入資料之尺寸例如亦可為4 K位元組(4 KB)。控制器4獲得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之雜湊值。用於雜湊計算之演算法並不限定,可利用任意演算法。藉由雜湊計算獲得之雜湊值之位元寬度只要為小於寫入資料之尺寸、例如4 KB(=32768位元)之位元寬度即可。藉由雜湊計算獲得之雜湊值之位元寬度亦可為256位元。控制器4對所獲得之雜湊值賦予某iLBA,並將所獲得之雜湊值及賦予給該雜湊值之iLBA儲存至雜湊LUT33中。對於所獲得之雜湊值之iLBA之賦予亦可以如下方式進行。若雜湊LUT33中不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則控制器4判定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從而將未使用之任意iLBA賦予給該雜湊值。然後,控制器4將所獲得之雜湊值及賦予給該雜湊值之iLBA儲存至雜湊LUT33中。該被賦予之iLBA被通知給LUT32。於LUT32中,該被通知之iLBA與對應於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控制器4將寫入資料寫入至複數個超級區塊100-0、100-1、100-2、…中之一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然後,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實體位址(PBA)與該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控制器4更新與寫入目標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與該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若雜湊LUT33中已經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則控制器4判定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有可能已經存在與該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首先自雜湊LUT33獲取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控制器4自iLUT34獲取與該iLBA對應之PBA,讀取由所獲取之PBA指定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上儲存之資料。然後,控制器4將寫入資料與讀取資料加以比較。若寫入資料與讀取資料一致,則控制器4判定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已經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於該情形時,寫入資料不被寫入至複數個超級區塊100-0、100-1、100-2、…中之一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控制器4將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該iLBA、即指示iLUT34內之條目之iLBA通知給LUT32,該iLUT34保持有表示儲存有重複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之PBA。於LUT32中,該被通知之iLBA與對應於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然後,控制器4更新與儲存有重複資料之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對應於該重複資料之參照計數增加1。圖8表示超級區塊管理表之構成例。於圖8中,為了簡化圖示,例示出超級區塊(SB)100-0具有各自能夠儲存4個4 KB資料之頁0~k之實例。又,對儲存有各4 KB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分配有實體位址(PBA)。於頁0中,對應於PBA0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A,對應於PBA1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B,對應於PBA2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C,對應於PBA3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D。又,於頁1中,對應於PBA4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E,對應於PBA5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F,對應於PBA6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G,對應於PBA7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H。同樣地,於頁k中,對應於PBAn-3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W,對應於PBAn-2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X,對應於PBAn-1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Y,對應於PBAn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有資料Z。超級區塊(SB)100-1、100-2、…亦具有與超級區塊(SB)100-0相同之構成。SB管理表200-0、200-1、200-2、…各自對應於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2、…而設置。於各SB管理表中,儲存與儲存於對應超級區塊(SB)中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該等參照計數(Refcount)係按照對應超級區塊(SB)之實體位址(PBA)之排列順序配置。作為示例,於對應於超級區塊(SB)100-0之SB管理表200-0中,與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各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係以如下方式加以管理。於SB管理表200-0中,管理與超級區塊(SB)100-0之PBA0~n對應之n+1個參照計數(Refcount)。該等n+1個參照計數(Refcount)按照PBA0~n之排列順序配置於SB管理表200-0內。與PBA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內之開頭記憶位置上儲存之參照計數「3」係與對應於PBA0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A對應之參照計數,表示參照資料A之邏輯位址(LBA)數為3。於不具有重複資料刪除之機制之通常之SSD中,對應於該等3個LBA之3個用戶資料會被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中。若對應於一個LBA之用戶資料尺寸為4 K位元組,則因寫入了3個4 K位元組資料故消耗12 K位元組之記憶體資源。於本實施形態中,與該等3個LBA對應之3個用戶資料中僅一個會被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因此,能夠將所消耗之記憶體資源縮減至4 K位元組。如此一來,SSD3能夠藉由重複資料刪除功能而將應寫入至SSD3中之用戶資料壓縮。與PBA1對應之SB管理表200-0內之第2號記憶位置上儲存之參照計數「4」係與對應於PBA1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B對應之參照計數,表示參照資料B之邏輯位址(LBA)數為4。同樣地,與PBAn對應之SB管理表200-0內之第n+1號記憶位置上儲存之參照計數「0」係與對應於PBAn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Z對應之參照計數,表示參照資料Z之邏輯位址(LBA)數為零。同樣地,於SB管理表200-1、200-2、…之各者中,與對應超級區塊(SB)100-1、100-2、…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係按照對應超級區塊(SB)內之PBA之排列順序而配置。圖9表示中間查找表(iLUT)34之構成例。iLUT34管理各中間位址(iLBA)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各實體位址(PBA)之對應關係。iLUT34亦可具有與iLBA0~m對應之m+1個條目。例如,與iLBA0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表示儲存有與被賦予了iLBA0之1個以上LBA對應之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PBA(此處,為PBA0)。與iLBA1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表示儲存有與被賦予了iLBA1之1個以上LBA對應之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PBA(此處,為PBA1)。圖10表示查找表(LUT)32之構成例。LUT32管理各邏輯位址(LBA)與各中間位址(iLBA)之對應關係。LUT32亦可具有與LBA0~j對應之j+1個條目。例如,與LBA0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賦予給LBA0之iLBA(此處,為iLBA0)。與LBA1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賦予給LBA1之iLBA(此處,為iLBA1)。與LBA2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賦予給LBA2之iLBA(此處,為iLBA7)。同樣地,與LBA10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賦予給LBA10之iLBA(此處,為iLBA0),與LBAj對應之條目用於儲存賦予給LBAj之iLBA(此處,為iLBA0)。圖11表示雜湊查找表(雜湊LUT)33之構成例。雜湊LUT33管理各雜湊值(Hash(Data))與各中間位址(iLBA)之對應關係。雜湊查找表(雜湊LUT)33具有複數個條目,各條目儲存某雜湊值(Hash(Data))、及賦予給該雜湊值(Hash(Data))之中間位址(iLBA)。基本上,對不同之雜湊值賦予不同之iLBA。SSD3獲取來自主機2之寫入資料之雜湊值,若雜湊LUT33中不存在所獲得之雜湊值,則將未使用之任意iLBA賦予給所獲得之雜湊值,並將所獲得之雜湊值與被賦予之iLBA之對應關係儲存於雜湊LUT33中。於圖11中,例示出如下情形:對資料A之雜湊值(Hash(DataA))賦予iLBA0,對資料B之雜湊值(Hash(DataB))賦予iLBA1,對資料C之雜湊值(Hash(DataC))賦予iLBA7,對資料D之雜湊值(Hash(DataD))賦予iLBA5,對資料E之雜湊值(Hash(DataE))賦予iLBA10,對資料F之雜湊值(Hash(DataF))賦予iLBA2,對資料G之雜湊值(Hash(DataG))賦予iLBA4,對資料H之雜湊值(Hash(DataH))賦予iLBA6。其次,利用圖12,對本實施形態中所執行之位址轉換動作進行說明。此處,假設為如下情形:SSD3自主機2接收到各自具有4 KB之尺寸之4個新寫入資料、即資料A、資料B、資料C、資料D、資料E。又,假設為如下情形:資料A、資料B、資料C、資料D係包含互不相同之內容、即互不相同之位元串之資料,且資料E係與資料A一致之資料。計算資料A、資料B、資料C、資料D各自之雜湊值(Hash(DataA)、Hash(DataB)、Hash(DataC)、Hash(DataD),並對該等雜湊值分別賦予未使用之中間位址(iLBA)。於圖12中,例示出對Hash(DataA)賦予iLBA0,對Hash(DataB)賦予iLBA1,對Hash(DataC)賦予iLBA2,對Hash(DataD)賦予iLBA3之情形。於雜湊LUT33中,儲存4個雜湊值與4個iLBA之對應關係,即,Hash(DataA)與iLBA0之對、Hash(DataB)與iLBA1之對、Hash(DataC)與iLBA2之對、Hash(DataD)與iLBA3之對。又,更新LUT32,藉此使iLBA0與對應於資料A之LBA0建立關聯,使iLBA1與對應於資料B之LBA1建立關聯,使iLBA2與對應於資料C之LBA2建立關聯,使iLBA3與對應於資料D之LBA3建立關聯。將資料A、資料B、資料C及資料D寫入至複數個超級區塊中之一個(於圖12中,為超級區塊(SB)100-0)。該超級區塊(SB)100-0係被分配為當前寫入目標區塊(當前寫入目標超級區塊)之超級區塊。然後,更新iLUT34,藉此使表示寫入有資料A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0與iLBA0建立關聯,使表示寫入有資料B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與iLBA1建立關聯,使表示寫入有資料C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2與iLBA2建立關聯,使表示寫入有資料D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3與iLBA3建立關聯。再者,亦可於向超級區塊(SB)100-0中寫入資料A、資料B、資料C及資料D前執行iLUT34之更新。資料E之雜湊值(Hash(DataE))與Hash(DataA)一致。因此,與Hash(DataE)(=Hash(DataA))對應之iLBA(此處,為iLBA0)已經存在於雜湊LUT33中。於該情形時,將由與iLBA0對應之PBA0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此處,為資料A)與資料E加以比較,而判定資料E是否與資料A一致。若資料E與資料A一致,則不將資料E寫入至超級區塊(SB)100-0中(重複資料刪除)。然後,更新LUT32,將與Hash(DataE)對應且已經存在於雜湊LUT33中之iLBA(此處,為iLBA0)與對應於資料E之LBA4建立關聯。其次,利用圖13,對本實施形態中所執行之資料讀取動作進行說明。於SSD3之控制器4自主機2接收到包含LBA4之讀取指令之情形時,控制器4參照LUT32。由於與LBA4對應之中間位址係iLBA0,故而控制器4基於iLBA0而參照iLUT34。與iLBA0對應之實體位址係PBA0。因此,控制器4從由PBA0指定之SB100-0內之實體記憶位置讀取資料A,並將資料A回傳給主機2。圖14表示用於用戶資料管理之結構。於圖14中,查找表快取38用於將分別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管理區域8之LUT32整體及iLUT34整體各自之一部分保持於DRAM6上。又,於圖14中,非揮發性LUT36表示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管理區域8之LUT32整體之內容,非揮發性iLUT37表示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管理區域8之iLUT33整體之內容。於查找表快取38中不存在目標位址轉換資訊(LBA-iLBA轉換資訊、或iLBA-PBA轉換資訊)之情形時(快取未中),會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5(非揮發性LUT36、或非揮發性iLUT37)中讀取目標位址轉換資訊,並將查找表快取38內之某個替換對象快取列之內容替換成該被讀取之位址轉換資訊。於該替換對象快取列中保持之位址轉換資訊已被更新之情形時,將該替換對象快取列中保持之位址轉換資訊之內容寫回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非揮發性LUT36、或非揮發性iLUT37)中(Updatate cache lines,更新快取列)。用戶資料區域7內之各超級區塊(SB)之狀態大致分為儲存著有效資料之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及未儲存有效資料之空閒區塊(空閒超級區塊)。於本實施形態中,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被視為有效資料,與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被視為無效資料。作為活動區塊之各超級區塊(SB)由稱為儲存區塊池(活動區塊池)51之清單加以管理。另一方面,作為空閒區塊之各超級區塊(SB)由稱為空閒區塊池52之清單加以管理。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器4分配從空閒區塊池52中選擇之一個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作為應寫入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之寫入目標區塊(寫入目標超級區塊)。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首先對所選擇之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區塊執行刪除動作,藉此使該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區塊成為能寫入之刪除狀態。若當前寫入目標超級區塊整體由來自主機2之寫入資料寫滿,則控制器4將當前寫入目標超級區塊54移動至儲存區塊池51,從空閒區塊池52中分配一個新的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作為新的寫入目標超級區塊。當儲存區塊池51內之某超級區塊內,所有資料各自之參照計數因資料更新、取消映射、垃圾回收(GC)等而變為零時,控制器4將該超級區塊移動至空閒區塊池52。於GC動作中,控制器4分配從空閒區塊池52中選擇之一個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作為用於GC之複製目標區塊(複製目標超級區塊)53。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首先對所選擇之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區塊執行刪除動作,藉此使該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區塊成為能寫入之刪除狀態。控制器4選擇儲存區塊池51內之一個以上之超級區塊作為複製源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若當前複製目標區塊53整體由自複製源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複製過來之資料寫滿,則控制器4將當前複製目標區塊53移動至儲存區塊池51。又,控制器4將因GC而不再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之複製源區塊移動至空閒區塊池52。以下,對寫入動作、讀取動作、GC動作分別進行說明。<寫入動作>若來自主機2之包含寫入資料及LBA之寫入指令由SSD3接收,則寫入資料暫時儲存至寫入緩衝器(WB)31中。若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則將未使用之iLBA賦予給寫入資料之LBA。然後,控制器4更新LUT32,將被賦予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將被賦予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之查找表快取更新請求(Update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藉此,查找表快取38(LUT32)得以更新,被賦予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然後,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54中。若寫入資料被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54中,則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上述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上述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之查找表快取更新請求(Update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藉此,查找表快取38(iLUT34)得以更新,該PBA與上述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若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已經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則將賦予給重複資料之iLBA賦予給寫入資料之LBA。然後,控制器4更新LUT32,將賦予給重複資料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將賦予給重複資料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之查找表快取更新請求(Update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藉此,查找表快取38(LUT32)得以更新,被賦予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由於該寫入資料與重複資料一致,故而控制器4並不執行用於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SB)54中之寫入動作。藉此,能夠執行重複資料刪除。<讀取動作>若接收來自主機2之包含LBA之讀取指令,則控制器4參照查找表快取38(LUT32),獲取與由該讀取指令指定之LBA對應之iLBA。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獲取與所指定之LBA對應之iLBA之查找表快取(LUT)參照請求(Lookup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繼而,控制器4基於所獲取之iLBA,參照查找表快取38(iLUT34),獲取PBA。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獲取與所獲取之iLBA對應之PBA之查找表快取(iLUT)參照請求(Lookup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然後,控制器4從由所獲取之PBA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讀取資料,並將所讀取之資料回傳給主機2。此處,有與讀取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PBA對應於儲存區塊池(活動區塊池)51內之任一活動區塊或寫入目標超級區塊內之實體記憶位置的情形。又,亦有對應於寫入緩衝器31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情形。<GC動作>控制器4分配從空閒區塊池52中選擇之一個超級區塊(空閒超級區塊)作為複製目標區塊(複製目標超級區塊)53。又,控制器4自儲存區塊池(活動區塊池)51內之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中選擇被判斷出需要GC動作之一個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超級區塊)。此時,亦可於儲存於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中之無效資料量多於某個閾值之情形時,判斷該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需要GC動作。控制器4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僅將與各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53。然後,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複製有資料之複製目標區塊53內之各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對應於該等複製資料之各iLBA建立關聯。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用於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上述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之查找表快取更新請求(Update request)發送至查找表快取38。藉此,查找表快取38(iLUT34)得以更新,該PBA與對應於上述複製資料之各iLBA建立關聯。若複製目標區塊53由非零參照計數之資料寫滿,則該複製目標區塊53被移動至儲存區塊池(活動區塊池)51,作為活動區塊(活動超級區塊)進行管理。利用圖15及圖16,對本實施形態中所執行之垃圾回收動作進行說明。此處,為了簡化圖示,假設為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2分別具有頁0~3,且於各頁中儲存4個4 KB資料之情形。圖15中示出藉由垃圾回收動作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且與非零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複製至超級區塊(SB)100-2之情形。於超級區塊(SB)100-0中,由PBA0~15分別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分別儲存有資料A0~P0,其中,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係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另一方面,資料C0、資料D0、資料E0、資料F0、資料J0、資料L0、資料M0、資料O0係與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中之該等資料各自之參照計數(Refcount)按照PBA0~15之排列順序配置於SB管理表200-0內。於圖15中,示出如下內容:由PBA0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1」,由PBA1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B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2」,由PBA2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C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0」,由PBA3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D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0」,…由PBA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P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2」。現在,若選擇超級區塊(SB)100-0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則控制器4基於與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0),僅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且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此處,為超級區塊(SB)100-2)。於圖15中,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被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此處,為超級區塊(SB)100-2)之由PBA100~107指定之各實體記憶位置。繼而,控制器4將各非零參照計數自與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0)複製至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2)。具體而言,將之前於與複製源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中加以管理的與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此處,為1、2、2、3、2、1、1、2)複製至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2)對應之SB管理表200-2。零參照計數(Refcount)不被複製。複製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之結果,如圖15所示,於SB管理表200-2中,與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1、2、2、3、2、1、1、2)按照PBA100~107之排列順序配置。又,iLUT34得以更新,表示複製有資料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對應於該等複製資料之各iLBA建立關聯。於圖15中,指定資料A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0與對應於資料A0之iLBA0建立關聯,指定資料B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1與對應於資料B0之iLBA1建立關聯,指定資料G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2與對應於資料G0之iLBA4建立關聯,指定資料H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3與對應於資料H0之iLBA6建立關聯,指定資料I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4與對應於資料I0之iLBA12建立關聯,指定資料K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5與對應於資料K0之iLBA9建立關聯,指定資料N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6與對應於資料N0之iLBA13建立關聯,指定資料P0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7與對應於資料P0之iLBA17建立關聯。於各超級區塊中,亦可為按每個用戶資料逐一儲存4 KB之用戶資料與對應於該用戶資料之iLBA之對。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藉由參照複製源區塊,能夠容易地識別出與資料A0對應之iLBA0、與資料B0對應之iLBA1、與資料G0對應之iLBA4、與資料H0對應之iLBA6、與資料I0對應之iLBA12、與資料K0對應之iLBA9、與資料N0對應之iLBA13、與資料P0對應之iLBA17,藉此能夠容易地更新iLUT34。於圖16中示出如下情形,即,於對超級區塊(SB)100-0執行垃圾回收動作後,對超級區塊(SB)100-1執行垃圾回收動作,藉此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100-1內且與非零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複製至超級區塊(SB)100-2。於超級區塊(SB)100-1之由PBA50~65分別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分別儲存有資料A1~P1,其中,資料C1、資料D1、資料E1、資料F1、資料I1、資料L1、資料N1、資料O1係參照計數(Refcount)不為零之資料。另一方面,資料A1、資料B1、資料G1、資料H1、資料J1、資料K1、資料M1、資料P1係參照計數(Refcount)為零之資料。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1中之各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按照PBA50~65之排列順序配置於SB管理表200-1內。於圖16中,示出如下內容:由PBA50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A1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0」,由PBA51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B1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0」,由PBA52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C1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2」,由PBA53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D1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1」,…由PBA6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P1之參照計數(Refcount)為「0」。現在,若選擇超級區塊(SB)100-1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則控制器4基於與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1),而僅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100-1中且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此處,為超級區塊(SB)100-2)。於圖16中,資料C1、資料D1、資料E1、資料F1、資料I1、資料L0、資料N1、資料O1分別被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此處,為超級區塊(SB)100-2)之由PBA108~1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繼而,控制器4將各非零參照計數自與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1)複製至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對應之SB管理表(此處,為SB管理表200-2)。具體而言,將之前於與複製源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1)對應之SB管理表200-1中加以管理的資料C1、資料D1、資料E1、資料F1、資料I1、資料L0、資料N1、資料O1之參照計數(Refcount)複製至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2)對應之SB管理表200-2。複製參照計數(Refcount)之結果,於圖16中,於SB管理表200-2中,按照PBA108~115之排列順序配置有資料C1、資料D1、資料E1、資料F1、資料I1、資料L0、資料N1、資料O1之各參照計數(Refcount)。又,iLUT34得以更新,表示複製有資料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內之各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對應於所複製資料之各iLBA建立關聯。於圖16中,指定資料C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8與對應於資料C1之iLBA23建立關聯,指定資料D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09與對應於資料D1之iLBA32建立關聯,指定資料E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0與對應於資料E1之iLBA25建立關聯,指定資料F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1與對應於資料F1之iLBA30建立關聯,指定資料I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2與對應於資料I1之iLBA21建立關聯,指定資料L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3與對應於資料L1之iLBA35建立關聯,指定資料N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4與對應於資料N1之iLBA22建立關聯,指定資料O1之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115與對應於資料O1之iLBA31建立關聯。如上所述,可不變更於LUT32中加以管理之LBA與iLBA之關係,僅使用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內之參照計數資訊便能夠執行垃圾回收動作。圖17之流程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資料寫入動作之順序。於圖17之左下方示出SB管理表200-0、超級區塊(SB)100-0、LUT32、雜湊LUT33、iLUT34之資料結構。於SB管理表200-0中配置有與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中之各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超級區塊(SB)100-0中儲存有資料及與該資料對應之iLBA或LBA。LUT32儲存有各LBA與各iLBA之對應關係。再者,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不存在與某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該寫入資料之LBA亦可直接關聯著PBA而非iLBA。於該情形時,超級區塊(SB)100-0中亦可儲存有該寫入資料與對應於該寫入資料之LBA之對,而非該寫入資料與iLBA之對。雜湊LUT33管理各雜湊值(資料之Hash(Data))與各iLBA之對應關係。iLUT34管理各iLBA與各PBA之對應關係。繼而,對寫入動作進行說明。控制器4首先對LUT32中是否存在與自主機2接收到之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進行判定(步驟S101)。若LUT32中不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步驟S101中為否),則控制器4對LUT32中是否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PBA進行判定(步驟S102)。若LUT32中不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PBA(步驟S102中為否),則意味著寫入指令中包含之寫入資料係第一次被寫入之資料,而非已經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資料之更新資料(首次LBA之寫入)。於該情形時,進入下述步驟S104。若LUT32中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步驟S101中為是),則控制器4判定寫入資料係已經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資料之更新資料。即,該寫入資料之寫入並非第一次之寫入,而是第二次及第二次以上之寫入(第二次及第二次以上之LBA寫入)。於該情形時,更新SB管理表200-0(步驟S103)。此處,控制器4將與已經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其原因在於,該寫入資料(更新資料)與已經寫入之資料(更新前資料)不同,故而該更新前資料不再被該寫入資料之LBA參照。此時,控制器4自iLUT34獲取與對應於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之iLBA對應之PBA,於SB管理表200-0中,將與所獲取之PBA對應之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減去「1」。其次,控制器4計算寫入資料之雜湊值(步驟S104)。然後,控制器4對雜湊LUT33中是否存在與藉由計算而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進行判定(步驟S105)。若雜湊LUT33中已經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步驟S105中為是),則控制器4參照iLUT34,獲取與對應於所獲雜湊值之iLBA對應之PBA之資料,並將所獲取之資料與所接收之寫入資料(所輸入之資料)加以比較,對兩資料是否一致進行判定(步驟S106)。若兩資料一致(步驟S106中為是),則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會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於該情形時,不將寫入資料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而更新管理與賦予給所獲雜湊值之iLBA對應之PBA之參照計數(Refcount)之SB管理表200-0,將與該PBA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增加「1」(步驟S114)。又,更新LUT32,將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建立關聯(步驟S115)。另一方面,若兩資料不一致(步驟S106中為否),則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不會存在重複資料。又,於雜湊LUT33中不存在與所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iLBA之情形時(步驟S105中為否),亦不會存在重複資料。於步驟S106中為否、或步驟S105中為否之情形時,控制器4對與供寫入資料寫入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於SB管理表200-0中加以管理之參照計數(Refcount)中之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是否為「1」進行判定(步驟S107)。若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為「1」(步驟S107中為是),則亦可不使用iLBA,而使LBA與PBA直接建立關聯。當然,亦可始終使用iLBA。若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不為「1」(步驟S107中為否),則更新雜湊LUT33(步驟S110)。此時,對在步驟S104中獲得之雜湊值賦予新的iLBA(未使用之iLBA)。而且,所獲得之雜湊值與被賦予之iLBA之對應關係儲存於雜湊LUT33中。再者,於步驟S105中為否之情形時,於與在步驟S104中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雜湊LUT33內之條目已經存在iLBA,因此亦可對該條目追加新的iLBA(未使用之iLBA)。又,更新iLUT34,將表示供寫入資料寫入之預定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被賦予之iLBA建立關聯(步驟S111)。進而,更新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步驟S112)。此時,寫入資料與被賦予之iLBA一起被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之與供寫入資料寫入之預定之PBA(新的PBA)對應之實體記憶位置。進而,更新與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步驟S113)。此時,將與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即與寫入有該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設定為「1」。又,更新LUT32,將被賦予之iLBA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建立關聯(步驟S115)。若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為「1」(步驟S107中為是),則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中不會存在被2個以上之LBA參照之資料。於該情形時,能夠判斷出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之寫入資料可不使用iLBA而利用PBA直接管理。再者,於該狀況下亦可還使用iLBA進行管理。繼而,更新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步驟S108)。此時,寫入資料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一起被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之與供寫入資料寫入之預定之PBA(新的PBA)對應之實體記憶位置。然後,更新與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步驟S109)。此時,將與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即與寫入有該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設定為「1」。又,更新LUT32,將寫入有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建立關聯(步驟S116)。又,於LUT32中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PBA之情形時(步驟S102中為是),寫入資料之寫入就係第二次及第二次以上之寫入(第二次及第二次以上之LBA寫入)。又,由於不存在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故而不存在重複資料,因此處於以不使用iLBA之方法便能夠進行資料管理之狀況。然後,將寫入資料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中,更新LUT32,將指定寫入有寫入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新PBA與寫入指令中包含之LBA建立關聯(步驟S116)。圖18之流程圖表示垃圾回收動作之順序。控制器4選擇應進行GC之超級區塊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步驟S201)。其次,控制器4參照SB管理表,特定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PBA(步驟S202)。繼而,控制器4將與特定出之PBA對應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即,將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步驟S203)。其後,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儲存有複製資料之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對應於該複製資料之iLBA建立關聯(步驟S204)。於步驟S204中,控制器4進而向與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複製與該複製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其次,控制器4對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內是否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進行判定(步驟S205)。若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內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步驟S205中為否),則進入步驟S202之處理。再者,反覆進行步驟S202~S204之處理,直至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內不再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為止。若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內不再存在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對應之資料(步驟S205中為是),則垃圾回收動作完成。圖19之流程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資料讀取動作之順序。若自主機2接收讀取指令(步驟S301中為是),則控制器4參照LUT32,獲取與讀取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iLBA(步驟S302)。其次,控制器4參照iLUT34,獲取與所獲取之iLBA對應之PBA(步驟S303)。然後,控制器4讀取與所獲取之PBA對應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步驟S304)。圖20表示各超級區塊管理表內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構成例。SB管理表係針對每個超級區塊(SB)而設置。SB管理表保持與對應超級區塊(SB)相關之各種管理資訊(元資料)。管理資訊(元資料)之例可包括對應超級區塊(SB)之編程/擦除週期數、對應超級區塊(SB)之無效資料量(或有效資料量)。進而,SB管理表具有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該參照計數記憶區域用於儲存對應超級區塊(SB)中所能儲存之全部資料各自之參照計數。各SB管理表內之一個參照計數指針指示出一定尺寸(例如,1024位元)之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位置。各SB管理表包含複數個參照計數指針。藉此,各SB管理表與複數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建立關聯。該等複數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用作對應SB管理表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例如,於一個超級區塊之尺寸為4 GB之情形時,1 M個4 KB資料儲存於一個超級區塊中。於該情形時,一個SB管理表需要有能夠保持1 M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若一個參照計數位元長為2位元,則“00”用於表示對應資料未被任何邏輯位址參照,“01”用於表示對應資料被一個邏輯位址參照,“10”用於表示對應資料被2個邏輯位址參照,“11”用於表示對應資料被3個邏輯位址參照。因此,所能管理之最大參照計數值為3。若一個參照計數位元長為3位元,則所能管理之最大參照計數值為7。若一個參照計數位元長為4位元,則所能管理之最大參照計數值為15。若一個參照計數位元長為8位元,則所能管理之最大參照計數值為255。雖然如上所述,參照計數位元長越長,則所能管理之最大參照計數值越是增加,但是被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消耗之記憶體資源量亦會增加。通常,參照計數值針對每個資料而不同之情形較多。因此,相同超級區塊中會混合存在參照計數互不相同之資料。參照計數不同之資料混合存在於相同超級區塊之狀況成為使被確保用作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記憶體資源遭到浪費之原因。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GC,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得以相互分離。藉此,能夠將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彼此儲存至相同超級區塊中。其結果,能夠對集中了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確保包含能儲存各自具有較長位元長之多個參照計數之大尺寸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能夠對集中了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之超級區塊,確保包含能夠儲存各自具有較短位元長之多個參照計數之小尺寸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因此,各SB管理表構成為能夠改變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各SB管理表亦可預先含有數量與構成最大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所需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數量相同之參照計數指針。於圖20中,例示出包含不同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3種SB管理表。SB管理表200-0設定成包含能夠儲存各自為1位元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最小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於SB管理表200-0中,僅利用SB管理表200-0中包含之所有參照計數指針中之1000個參照計數指針。一個參照計數指針表示具有1024位元長之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位置。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為1位元。因此,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包含與1024個4 KB資料分別對應之1024個點陣圖旗標(BM)。參照計數(點陣圖旗標)=“0”表示參照對應之4 KB資料之邏輯位址數為零。參照計數(點陣圖旗標)=“1”表示參照對應之4 KB資料之邏輯位址數為1。SB管理表200-1設定成包含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於SB管理表200-1中,利用SB管理表200-1中包含之所有參照計數指針中之2000個參照計數指針。一個參照計數指針表示具有1024位元長之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位置。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為2位元。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包含512個參照計數。因此,為了儲存與1024個4 KB資料分別對應之1024個參照計數,要利用2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SB管理表200-2設定成包含能夠儲存各自為4位元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於SB管理表200-2中,利用SB管理表200-2中包含之所有參照計數指針中之4000個參照計數指針。一個參照計數指針表示具有1024位元長之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位置。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為4位元。一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包含256個參照計數。因此,為了儲存與1024個4 KB資料分別對應之1024個參照計數,要利用4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與SB管理表200-0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SB)100-0用作用於儲存參照計數(Refcount)=0~1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與SB管理表200-1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SB)100-1主要用作用於儲存參照計數(Refcount)=2~3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與SB管理表200-2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SB)100-2主要用作用於儲存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圖21表示將對應於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之資料與對應於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之資料分離之垃圾回收動作之概要。此處,分配有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222。又,SB管理表221A、222A分別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222建立有關聯。又,SB管理表221A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4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SB管理表222A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超級區塊(SB)210中儲存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1、資料d2、資料d4、資料d5、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6、資料d8、及具有零參照計數(Refcount)之資料d3、d7等。超級區塊(SB)211中儲存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17、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11、資料d13、資料d14、資料d18、及具有零參照計數之資料d12、資料d15、資料d16等。超級區塊(SB)212中儲存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22、資料d23、資料d24、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27、資料d28、及具有零參照計數之資料d21、資料d25、資料d26等。於選擇超級區塊(SB)210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控制器4基於與超級區塊(SB)210對應之SB管理表,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0中且具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1~3)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並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0中且具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4~15)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上述第2參照計數範圍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此處,為3)大之下限。具體而言,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1、資料d2、資料d4、資料d5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並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6、資料d8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其次,於選擇超級區塊(SB)211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控制器4基於與超級區塊(SB)211對應之SB管理表,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1中且具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1~3)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並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1中且具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4~15)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上述第2參照計數範圍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此處,為3)大之下限。具體而言,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17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並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11、資料d13、資料d14、資料d18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其次,於選擇超級區塊(SB)212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控制器4基於與超級區塊(SB)212對應之SB管理表內,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2中且具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1~3)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並將包含於超級區塊(SB)212中且具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此處,為4~15)之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上述第2參照計數範圍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此處,為3)大之下限。具體而言,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Refcount=4~15)之資料d22、資料d23、資料d24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1,並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Refcount=1~3)之資料d27、資料d28複製至複製目標超級區塊(SB)222。如此一來,於GC動作中,應被複製資料之複製目標區塊根據該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值而變更。其結果,能夠將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集中於相同之超級區塊。由此,可僅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群集中於與能夠儲存各自具有較長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又,可僅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群集中於與能夠儲存各自具有較短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由此,與參照計數不同之資料混合存在於相同超級區塊之狀況相比,能夠大幅降低參照計數記憶區域用記憶體資源之消耗量。又,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群係具有類似生命週期之資料群。因此,能夠提高使相同超級區塊中包含之各資料於同一時期無效化之概率,藉此能夠抑制GC之頻率。此能夠降低寫入放大,其結果,能夠將SSD3之壽命延長至最大限度。圖22表示垃圾回收動作中包含之資料複製動作及參照計數複製動作。此處,選擇超級區塊(SB)100-0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GC之複製源區塊),分配超級區塊(SB)100-2及超級區塊100-3作為複製目標超級區塊。又,SB管理表200-0、200-2、200-3分別與超級區塊(SB)100-0、100-2、100-3建立有關聯。又,SB管理表200-2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SB管理表200-3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3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於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GC之複製源區塊)之超級區塊(SB)100-0中,儲存有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及與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C0、資料D0、資料E0、資料F0、資料J0、資料L0、資料M0、資料O0。又,與參照計數(Refcount)=4~7對應之資料即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之由PBA8、PBA10、PBA13、PBA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與參照計數(Refcount)=1~3對應之資料即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分別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之由PBA0、PBA1、PBA6、PBA7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參照計數為零之資料C0、資料D0、資料E0、資料F0、資料J0、資料L0、資料M0、資料O0分別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之與PBA2、PBA3、PBA4、PBA5、PBA9、PBA11、PBA12、PBA14對應之實體記憶位置。於與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中,儲存有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各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若對超級區塊(SB)100-0開始GC動作,則超級區塊(SB)100-0內之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分別被複製至作為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超級區塊(SB)100-2內之由PBA100、PBA101、PBA102、PBA103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隨之,與於SB管理表200-0中加以管理之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1”、“2”、“2”、“3”)被複製至與作為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超級區塊(SB)100-2對應之SB管理表200-2。此時,於SB管理表200-2中,與資料A0、資料B0、資料G0、資料H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1”、“2”、“2”、“3”)按照該順序連續地配置。又,超級區塊(SB)100-0內之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被複製至作為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超級區塊(SB)100-3內之由PBA150、PBA151、PBA152、PBA153指定之各實體記憶位置。隨之,與於SB管理表200-0中加以管理之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4”、“5”、“4”、“6”)被複製至與作為複製目標超級區塊之超級區塊(SB)100-3對應之SB管理表200-3。此時,於SB管理表200-2中,與資料I0、資料K0、資料N0、資料P0分別對應之參照計數(“4”、“5”、“4”、“6”)按照該順序連續地配置。利用圖23及圖24,對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溢出之情形時執行之資料複製動作進行說明。此處,與超級區塊(SB)100-0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200-0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與超級區塊(SB)100-1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200-1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3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於超級區塊(SB)100-0中,與參照計數(Refcount)=1~3對應之資料即資料A0、資料C0、資料D0、資料E0、資料F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J0、資料K0、資料L0、資料M0、資料N0、資料O0、資料P0分別儲存於由PBA0、PBA2、PBA3、PBA4、PBA5、PBA6、PBA7、PBA8、PBA9、PBA10、PBA11、PBA12、PBA13、PBA14、PBA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與參照計數(Refcount)=0對應之資料即資料B0儲存於由PBA1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於超級區塊(SB)100-1中,與參照計數=4~7對應之資料即資料A1、資料B1、資料C1、資料D1、資料E1、資料F1、資料G1、資料H1、資料I1、資料J1、資料K1分別儲存於由PBA50、PBA51、PBA52、PBA53、PBA54、PBA55、PBA56、PBA57、PBA58、PBA59、PBA60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於由PBA61~PBA6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未儲存資料,而對應於刪除狀態之實體記憶位置(能夠利用之實體記憶位置)。與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中之資料H0對應之參照計數值為“3”。因此,與資料H0對應之參照計數值因來自主機2之與資料H0一致之寫入資料之接收,而超過以能夠儲存於SB管理表200-0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此處,為2位元)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此處,為3)(溢出)。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如圖24所示,將資料H0複製至與SB管理表200-1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SB)100-1,上述SB管理表200-1包含能夠儲存各自具有較SB管理表200-0長之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資料H0被複製至超級區塊(SB)100-1內之下一個可利用實體記憶位置(此處,為由PBA61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隨之,將表示複製源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0)內之原來儲存有資料H0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7之參照計數(Refcount)由3更新為0。此係為了將由PBA7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上儲存之資料無效化。又,資料H0之參照計數(此處,為“4”)被複製至與PBA61對應之SB管理表200-1內之位置。利用圖25,對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溢出之情形時執行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擴展動作進行說明。此處,與超級區塊(SB)100-0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200-0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現在,於超級區塊(SB)100-0中,與參照計數(Refcount)=1~3對應之資料即資料A0、資料C0、資料D0、資料E0、資料F0、資料G0、資料H0、資料I0、資料J0、資料K0、資料L0、資料M0、資料N0、資料O0、資料P0分別儲存於由PBA0、PBA2、PBA3、PBA4、PBA5、PBA6、PBA7、PBA8、PBA9、PBA10、PBA11、PBA12、PBA13、PBA14、PBA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與參照計數(Refcount)=0對應之資料即資料B0儲存於由PBA1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控制器4於與超級區塊(SB)100-0內之資料H0對應之參照計數值因來自主機2之包含與資料H0一致之寫入資料之寫入指令之接收,而超過以能夠儲存於SB管理表200-0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之情形時,藉由將SB管理表200-0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擴展,而延長能夠儲存於SB管理表200-0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具體而言,於自主機2接收包含與資料H0一致之寫入資料之寫入指令後,資料H0之參照計數(Refcount)自3增加至4。於該情形時,資料H0之參照計數(Refcount)超過能夠儲存於與超級區塊(SB)100-0對應之SB管理表200-0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參照計數之最大值(溢出)。此時,如圖25之右側所示,例如以使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自2位元變更為4位元之方式,擴展SB管理表200-0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以前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開放,而且,亦可取而代之,重新確保較大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然後,控制器4將與資料H0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藉此將與資料H0對應之參照計數自“3”變更為“4”。其次,使用圖26,對垃圾回收對象區塊(複製源區塊)候補之選擇條件進行說明。控制器4基於超級區塊(SB)各者之無效資料量(或有效資料量),而自該等超級區塊(SB)中選擇GC對象區塊(複製源區塊)候補。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將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優先於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而選擇為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即,參照計數越大之資料,該資料被覆寫之概率越低,因此即便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相較於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而言有效資料量較多,控制器4仍將其選擇為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複數個超級區塊(SB)被分類為集中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集合之超級區塊(SB)群、及集中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集合之超級區塊(SB)群。於圖26中,超級區塊(SB)100-0被分類為集中有屬於某參照計數範圍(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即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超級區塊(SB)100-1被分類為集中有屬於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更大之下限之參照計數範圍(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即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此時,控制器4對於超級區塊(SB)100-0,於滿足無效資料量大於某閾值Xa之條件之情形時,將其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另一方面,控制器4對於超級區塊(SB)100-1,於滿足無效資料量大於閾值Xb之條件之情形時,將其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上述閾值Xb係小於閾值Xa之值。如上所述,參照計數越大之資料,該資料被覆寫之概率越低。因此,通常,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內之各資料會於較長時間內被持續使用,該超級區塊(SB)再使用於儲存其他資料之概率變低。因此,SSD3之預留空間會以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內所存在之無效資料(具有零參照計數之資料)之量而減少。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集中有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即便相較於集中有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而言有效資料量較多,仍會被選擇為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因此,能夠降低SSD3之預留空間之減少,能夠降低寫入放大。圖27表示選擇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之動作。超級區塊(SB)100-0集中有與參照計數=1~3對應之資料。於超級區塊(SB)100-0中,資料A0~資料P0分別儲存於由PBA0~1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由SB管理表200-0可知,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中之資料中參照計數為零之資料係由PBA1指定之資料B0、由PBA4指定之資料E0、由PBA11指定之資料L0、由PBA12指定之資料M0。控制器4係以超級區塊(SB)100-0之無效資料量大於閾值X1為條件,選擇超級區塊(SB)100-0作為GC對象區塊候補、即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無效資料量亦可藉由具有零參照計數之資料數而表達。於該情形時,超級區塊(SB)100-0之當前無效資料量為4。若將閾值X1設定為4,則超級區塊(SB)100-0不滿足上述條件,因此不會被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於超級區塊(SB)100-1中,集中有與參照計數=4~7對應之資料。於超級區塊(SB)100-1中,資料A1~資料P1分別儲存於由PBA50~65指定之實體記憶位置。由SB管理表200-1可知,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1中之資料中參照計數為零之資料係由PBA53指定之資料D1、由PBA55指定之資料F1、由PBA60指定之資料K1、由PBA62指定之資料M1。控制器4係以超級區塊(SB)100-1之無效資料量大於閾值X2為條件,選擇超級區塊(SB)100-1作為GC對象區塊候補、即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超級區塊(SB)100-1之當前無效資料量與超級區塊(SB)100-0之無效資料量相同為4。閾值X2小於閾值X1。若將閾值X1設定為4,則閾值X2設定為3以下之值。因此,超級區塊(SB)100-1滿足上述條件,故而被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候補。圖28之流程圖表示選擇複製源區塊候補之動作之順序。此處,為了簡化說明,假設為如下情形:將NAND型快閃記憶體5之所有超級區塊(SB)分為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1~3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4~7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及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8~15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首先,控制器4選擇某一個超級區塊(SB)(步驟S401)。然後,控制器4參照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步驟S402),基於儲存於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中之所有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而自其等中特定最大之參照計數(Refcount)(步驟S403)。若特定出之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未達4(步驟S404中為是),則控制器4判定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屬於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1~3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然後,控制器4對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之無效資料量是否多於閾值X1進行判定(步驟S405)。若無效資料量多於閾值X1(步驟S405中為是),則控制器4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候補(步驟S406)。若無效資料量為閾值X1以下(步驟S405中為否),則控制器4不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候補(步驟S407)。若特定出之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為4以上且未達8(步驟S404中為否,且步驟S408中為是),則控制器4判定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屬於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4~7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然後,控制器4對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之無效資料量是否多於閾值X2(<X1)進行判定(步驟S409)。若無效資料量多於閾值X2(步驟S409中為是),則控制器4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候補(步驟S410)。若無效資料量為閾值X2以下(步驟S409中為否),則控制器4不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候補(步驟S411)。若特定出之最大參照計數(Refcount)為8以上(步驟S408中為否),則控制器4判定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屬於集中有屬於參照計數為8~15之範圍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群。然後,控制器4對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之無效資料量是否多於閾值X3(<X2)進行判定(步驟S412)。若無效資料量多於閾值X3(步驟S412中為是),則控制器4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候補(步驟S413)。若無效資料量為閾值X3以下(步驟S412中為否),則控制器4不將所選擇之超級區塊(SB)選擇為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之候補(步驟S414)。圖29表示寫入至超級區塊(SB)內之各頁中之用戶資料與中間位址(iLBA)之關係。控制器4將用戶資料與iLBA之對寫入至超級區塊(SB)內之頁中。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首先基於iLBA與用戶資料之組合而產生錯誤檢測碼(EDC)。然後,控制器4將iLBA、用戶資料及EDC之組寫入至超級區塊(SB)內之頁中。控制器4於自超級區塊(SB)讀取用戶資料時,藉由對基於所讀取之iLBA及所讀取之用戶資料而計算出之值與所讀取之EDC是否一致進行檢查,而判定是否已正確地讀取用戶資料。其次,利用圖30~34,對在垃圾回收(GC)動作中執行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進行說明。圖30表示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溢出之情形時執行之資料寫入動作。此處,超級區塊(SB)100-0係用於儲存與參照計數(Refcount)=0~3對應之資料之超級區塊。即,與超級區塊(SB)100-0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200-0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設為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資料X)與已經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0中之資料A0一致。若該資料A0之當前參照計數為3,則必須將與資料A0對應之參照計數值自3變更為4。但是,管理資料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之SB管理表200-0無法儲存大於3之參照計數(Refcount),因此無法將資料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自3變更為4(溢出)。因此,控制器4將資料X寫入至寫入目標超級區塊(此處,為超級區塊(SB)100-1)中。此時,LUT32得以更新,未使用之iLBA(此處,為iLBAx)與對應於資料X之LBAj建立關聯。又,iLUT34得以更新,表示寫入有資料X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61與iLBAx建立關聯。進而,於管理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1)之參照計數(Refcount)之SB管理表200-1中,與資料X對應之參照計數(Refcount)設定為1。其次,對在GC時執行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進行說明。於圖31中,例示出如下情形:選擇寫入有資料X之寫入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1)整體於由來自主機2之寫入資料寫滿後作為GC對象超級區塊(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且與資料X一致之資料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由3減少至2。於該情形時,如圖32所示,控制器4僅將資料X以外之與非零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資料A1、資料D1、資料F1、資料G1、資料I1、資料M1、資料O1)自複製源區塊(超級區塊(SB)100-1)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超級區塊(SB)100-2)。然後,如圖33所示,控制器4將非零參照計數(Refcount)中資料X(對應於PBA61)以外資料之參照計數(Refcount)自SB管理表200-1複製至SB管理表200-2。即,將資料A1(對應於PBA50)、資料D1(對應於PBA53)、資料F1(對應於PBA55)、資料G1(對應於PBA56)、資料I1(對應於PBA58)、資料M1(對應於PBA62)、資料O1(對應於PBA64)之各參照計數(Refcount)自與複製源區塊(超級區塊(SB)100-1)對應之SB管理表200-1複製至與複製目標超級區塊(超級區塊(SB)100-2)對應之SB管理表200-2。又,控制器4將資料A0(對應於PB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增加1。藉此,於對應於儲存有與資料X一致之資料A0之超級區塊(SB)100-0之SB管理表200-0中,資料A0(對應於PBA0)之參照計數(Refcount)例如由2變更為3。進而,如圖34所示,控制器4更新LUT32,將指示保持有與資料A0對應之PBA0之iLUT34內之條目之iLBA(此處,為iLBA0)與資料X之LBA(此處,為LBAj)建立關聯。藉此,於接收到包含LBAj之讀取指令時,能夠基於與LBAj對應之iLBA0,而參照與iLBA0建立有關聯之PBA0。因此,能夠讀取與資料X一致之資料A0。圖35之流程圖表示用於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分離之GC動作之順序。控制器4自具有非零參照計數之資料與具有零參照計數之資料混合存在之超級區塊群中選擇GC對象超級區塊(複製源區塊)(步驟S501)。控制器4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包含於複製源區塊內且與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第1複製目標區塊(步驟S502)。第1複製目標區塊係與包含能夠儲存各自具有第1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繼而,控制器4基於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包含於複製源區塊內且與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各參照計數分別對應之資料之集合複製至第2複製目標區塊,上述第2參照計數範圍具有較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上限大之下限(步驟S503)。第2複製目標區塊係與包含能夠儲存各自具有長於第1位元長之第2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的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之超級區塊。藉由以上之處理,具有屬於第1參照計數範圍之參照計數之資料與具有屬於第2參照計數範圍之參照計數之資料被移動至互不相同之超級區塊,因此能夠將屬於相同參照計數範圍之資料群集中於相同之超級區塊。因此,能夠提高各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利用效率,其結果,能夠削減參照計數各自之管理所需之記憶體資源量。圖36之流程圖表示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重複資料複製處理之順序。控制器4對已經儲存之某資料(第1資料)之參照計數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新寫入資料之接收而溢出進行判定(步驟S601)。於步驟S601中,控制器4對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與第1資料一致之寫入資料之接收而超過以能夠儲存於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進行判定,上述SB管理表係與儲存有第1資料之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若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超過以能夠儲存於與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內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步驟S601中為是),則控制器4將第1資料複製至與包含如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管理表建立有關聯之其他超級區塊,上述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能夠儲存各自具有較與儲存有第1資料之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內之各參照計數長之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步驟S602)。又,於步驟S602中,控制器4如圖24中所說明般,更新與複製有第1資料之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進而,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複製有第1資料之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對應於第1資料之iLBA建立關聯。圖37之流程圖表示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擴展處理之順序。控制器4對已經儲存之某資料(第1資料)之參照計數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新寫入資料之接收而溢出進行判定(步驟S701)。於步驟S701中,控制器4對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與第1資料一致之寫入資料之接收而超過以能過儲存於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進行判定,上述SB管理表係與儲存有第1資料之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若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超過以能夠儲存於與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內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步驟S701中為是),則控制器4藉由將與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擴展,而延長能夠儲存於與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步驟S702)。於步驟S702中,如圖20中所說明般,控制器4亦可將以前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開放,而且,亦可重新確保較大尺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圖38之流程圖表示與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資料寫入處理之順序。控制器4對已經儲存之某資料(第1資料)之參照計數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新寫入資料之接收而溢出進行判定(步驟S801)。於步驟S801中,控制器4對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是否因來自主機2之與第1資料一致之寫入資料之接收而超過以能夠儲存於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進行判定,上述SB管理表係與儲存有第1資料之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若與第1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值超過以能夠儲存於與第1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內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步驟S801中為是),則控制器4執行以下處理,而代替將已經賦予給第1資料之iLBA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控制器4更新LUT32,將未使用之iLBA(例如iLBAx)與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步驟S802)。繼而,控制器4將寫入資料寫入至某超級區塊(例如,當前寫入目標超級區塊)中(步驟S803)。控制器4更新iLUT34,將表示寫入有寫入資料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位置(實體記憶位置)之PBA與關聯著寫入資料之LBA之上述iLBA(iLBAx)建立關聯(步驟S804)。然後,控制器4更新與寫入有寫入資料之超級區塊對應之SB管理表,將與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步驟S805)。其結果,即便於與寫入資料一致之現有資料(第1資料)之當前參照計數值達到以能夠利用之參照計數之最大位元長所能表現出之最大值之情形時,亦能夠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圖39表示自LBA直接參照PBA之位址參照路徑、及經由iLBA而自LBA參照PBA之位址參照路徑混合存在之位址參照結構。於圖39中,LBA32係以某一個LBA關聯著iLBA或PBA中之任一者之方式構成。於某LBA關聯著iLBA之情形時,並非自該LBA直接參照PBA,而是經由iLBA自該LBA參照PBA。於該情形時,如上所述,利用包含LBA32及iLUT34之2個位址轉換表而執行位址轉換。另一方面,於某LBA關聯著PBA之情形時,與通常之SSD同樣地,能夠自LBA直接參照PBA,藉此,能夠改善例如資料讀取動作之性能。於本實施形態中,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執行以下任一項。(1)控制器4更新雜湊LUT33,而對寫入資料之雜湊值賦予未使用之iLBA,然後更新LUT32,而對寫入資料之LBA關聯該iLBA。(2)控制器4更新LUT32,而對寫入資料之LBA直接關聯PBA。於(2)之實例中,該寫入資料亦可寫入至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中。於圖39中,超級區塊(SB)100-100、100-101、100-102…表示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SB)。所謂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SB)係指用於儲存僅被單獨LBA參照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SB)與包含能夠儲存各自為1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1位元長之參照計數=0表示對應資料未被任何LBA參照,即對應資料為無效資料。1位元長之參照計數=1表示對應資料僅被一個LBA參照,即對應資料為有效資料。於將寫入資料寫入至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之實例中,由LUT32通知寫入目標超級區塊為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藉此,亦可對寫入資料之LBA關聯PBA。於(1)之實例中,該寫入資料亦可寫入至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中。於圖39中,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2、…、100-50、100-51、100-52、…表示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SB)。所謂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SB)係指用於儲存有可能被複數個LBA參照之資料之超級區塊(SB)。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SB)與包含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以上之複數個參照計數(Refcount)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SB管理表建立有關聯。於圖39中,例示出如下情形:與超級區塊(SB)100-50、100-51、100-52、…之各者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2位元長(或8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與超級區塊(SB)100-0、100-1、100-2、…之各者建立有關聯之SB管理表具有能夠儲存各自為4位元長(或16位元長)之複數個參照計數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於將寫入資料寫入至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之實例中,由LUT32通知寫入目標超級區塊為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藉此,亦可對寫入資料之LBA關聯iLBA。於共用類型之各超級區塊(SB)中,當發生與所儲存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之溢出時,亦可擴展對應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例如,於必須將與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50中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自3變更為4時(或必須自255變更為256時),亦可藉由擴展與超級區塊(SB)100-50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而將該SB管理表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自2位元變更為4位元(或自8位元變更為16位元)。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之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將iLBA/PBA中之某一個與該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於該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基於自主機2接收之提示資訊,而決定將iLBA/PBA中之哪一個與該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例如,於將表示有可能被其他LBA參照之LBA群之提示資訊通知給SSD3之實例中,控制器4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且該寫入資料之LBA不屬於藉由該提示資訊而通知之LBA群之情形時,亦可將PBA與該寫入資料之LBA建立關聯,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中。圖40表示對於所有資料均經由iLBA而自LBA參照PBA之位址參照結構。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之情形時,控制器4對寫入資料之雜湊值賦予未使用之iLBA,對寫入資料之LBA關聯該iLBA。然後,控制器4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中。於某獨佔類型之超級區塊(SB)中,當發生與所儲存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之溢出時,亦可擴展對應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例如,於必須將與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10中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自1變更為2時,亦可藉由擴展與超級區塊(SB)100-100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而將該SB管理表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自1位元變更為2位元(或自1位元變更為8位元)。又,於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SB)中同樣地,當發生與所儲存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之溢出時,亦可擴展對應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例如,於必須將與儲存於超級區塊(SB)100-50中之某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自3變更為4時(或自255變更為256時),亦可藉由擴展與超級區塊(SB)100-50對應之SB管理表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之尺寸,而將該SB管理表之各參照計數之位元長自2位元變更為4位元(或自8位元變更為16位元)。再者,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自主機2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之情形時,控制器4亦可基於自主機2接收之提示資訊,而決定應被寫入該寫入資料之超級區塊(SB)之類型。例如,於將表示被其他LBA分別參照之可能性較高之LBA群之提示資訊通知給SSD3之實例中,控制器4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5中不存在與寫入資料一致之資料(重複資料),且該寫入資料之LBA不屬於藉由該提示資訊而通知之LBA群之情形時,亦可將該寫入資料寫入至共用類型之超級區塊中。圖41表示圖39之位址參照結構中使用之查找表(LUT)32之構成例。LUT32包含與複數個LBA對應之複數個條目。各條目包含旗標欄位、及iLBA/PBA欄位。旗標欄位保持表示對應iLBA/PBA欄位之內容為iLBA或PBA中之哪一個之旗標。例如,“1”之旗標表示對應iLBA/PBA欄位之內容為iLBA,“0”之旗標表示對應iLBA/PBA欄位之內容為PBA。當自主機2接收讀取指令時,控制器4參照LUT32,自與讀取指令中包含之LBA對應之條目中獲取旗標及位址(iLBA/PBA)。若自LUT32獲取之旗標為“1”,則控制器4使用自LUT32獲取之位址(iLBA),參照iLUT34,自iLUT34獲取PBA。然後,控制器4從由自iLUT34獲取之PBA指定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實體記憶位置讀取資料。另一方面,若所獲取之旗標為“0”,則控制器4不參照iLUT34,而從由自LUT32獲取之位址(PBA)指定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5內之實體記憶位置讀取資料。圖42表示作為主機2發揮功能之資訊處理裝置(計算裝置)之硬體構成例。該資訊處理裝置係以如伺服器般之計算裝置之形式實現。該資訊處理裝置包含處理器(CPU)101、主記憶體102、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ROM103、網路控制器105、周邊介面控制器106、控制器107、及嵌入式控制器(EC)108等。處理器101係以控制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各元件之動作之方式構成之CPU。該處理器101執行自複數個SSD3中之任一個載入至主記憶體102之各種程式。主記憶體102包含如DRAM般之隨機存取記憶體。又,處理器101亦執行儲存於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之BIOS-ROM103中之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BIOS係用於硬體控制之系統程式。網路控制器105係如有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控制器、無線LAN控制器般之通信裝置。周邊介面控制器106係以執行與USB裝置等周邊裝置之通信之方式構成。控制器107係以執行與分別連接於複數個連接器107A之裝置之通信之方式構成。複數個SSD3亦可分別連接於複數個連接器107A。控制器107為SAS擴展器(SAS expander)、PCIe交換器(PCIe Switch)、PCIe擴展器(PCIe expander)、快閃陣列控制器、或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控制器等。EC108作為以執行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管理之方式構成之系統控制器發揮功能。EC108根據用戶對電源開關之操作而將資訊處理裝置接通電源及切斷電源。圖43表示包含複數個SSD3及主機2之資訊處理裝置(計算裝置)之構成例。該資訊處理裝置具備能夠收容於機架之薄箱形之殼體201。多個SSD3亦可配置於殼體201內。於該情形時,各SSD3亦可能夠插拔地插入設置於殼體201之前表面201A之插槽中。系統板(母板)202配置於殼體201內。於系統板(母板)202上,安裝有包括CPU101、主記憶體102、網路控制器105、控制器107之各種電子零件。該等電子零件作為主機2發揮功能。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使用LUT32及iLUT34而執行2級位址轉換。於LUT32中,與已經存在之某資料一致之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LBA)關聯著與已經存在之資料之中間位址(iLBA)相同之中間位址(iLBA)。因此,於iLUT34中,無論參照某資料之邏輯位址數如何,各實體位址僅與一個中間位址(iLBA)建立關聯。由此,於被複數個邏輯位址參照之資料(重複資料)藉由垃圾回收而複製至其他區塊之實例中,控制器4亦可保證:藉由進行僅將與該一個中間位址對應之iLUT34內之一個條目更新為複製目標實體位址之動作,便能夠自該等複數個邏輯位址正確參照該複製目標實體位址。進而,與某第1區塊(超級區塊)中儲存之複數個資料分別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全部由與該第1區塊對應之管理表(SB管理表)管理。並且,於某第1區塊被選擇為用於GC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執行以下處理:基於與該第1區塊對應之管理表之內容,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自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及將各個非零之參照計數自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管理表複製至與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管理表。因此,可僅根據與複製源區塊對應之管理表之內容執行GC動作,可一面實現重複資料刪除一面改善GC動作之效率。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以包含複數個實體區塊之超級區塊為單位進行寫入目標區塊/複製目標區塊之分配、刪除動作、寫入動作、及讀取動作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以實體區塊為單位進行寫入目標區塊/複製目標區塊之分配、刪除動作、寫入動作、及讀取動作。換言之,第1區塊中包含之實體區塊之數量只要為1個以上即可。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出NAND型快閃記憶體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但是,本實施形態之功能例如亦可應用於如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PRAM(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Re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可變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或FeRAM(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般之其他各種非揮發性記憶體。已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示例而提出,並不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多種形態實施,可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相關申請案]本申請案享有以日本專利申請案2017-181723號(申請日:2017年9月21日)為基礎申請案之優先權。本申請案藉由參照該基礎申請案而包含基礎申請案之全部內容。
1‧‧‧資訊處理系統
2‧‧‧主機
3‧‧‧SSD
4‧‧‧控制器
5‧‧‧NAND型快閃記憶體
6‧‧‧DRAM
7‧‧‧用戶資料區域
8‧‧‧管理區域
10‧‧‧匯流排
11‧‧‧主機介面
12‧‧‧CPU
13‧‧‧NAND介面
14‧‧‧DRAM介面
21‧‧‧重複資料刪除處理部
22‧‧‧GC動作控制部
23‧‧‧資料分離動作控制部
31‧‧‧寫入緩衝器
32‧‧‧LUT
32-0‧‧‧LUT
32-1‧‧‧LUT
33‧‧‧雜湊LUT
34‧‧‧iLUT
36‧‧‧非揮發性LUT
37‧‧‧非揮發性iLUT
38‧‧‧查找表快取
50‧‧‧網路
51‧‧‧儲存區塊池
52‧‧‧空閒區塊池
53‧‧‧複製目標區塊
54‧‧‧寫入目標超級區塊
90‧‧‧終端用戶終端
100-0、100-1、…100-I‧‧‧超級區塊
100-50、100-51、100-52‧‧‧超級區塊
100-100、100-101、100-102‧‧‧超級區塊
101‧‧‧處理器
102‧‧‧主記憶體
103‧‧‧BIOS-ROM
105‧‧‧網路控制器
106‧‧‧周邊介面控制器
107‧‧‧控制器
107A‧‧‧連接器
108‧‧‧EC
200-0、200-1、…200-I‧‧‧SB管理表
201‧‧‧殼體
201A‧‧‧前表面
202‧‧‧系統板
210‧‧‧超級區塊
211‧‧‧超級區塊
212‧‧‧超級區塊
221、222‧‧‧複製目標超級區塊
221A、222A‧‧‧SB管理表
BLK0~BLKm-1‧‧‧實體區塊
Ch‧‧‧通道
Ch.1~Ch.16‧‧‧通道
P0~Pn-1‧‧‧頁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中所設置之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中使用之複數個通道與複數個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之關係的方塊圖。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中使用之某超級區塊之構成例之圖。圖5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查找表與中間查找表之關係的方塊圖。圖6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2個查找表與中間查找表之關係的方塊圖。圖7係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中之位址參照結構之方塊圖。圖8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超級區塊管理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圖9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中間查找表(iLUT)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圖10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查找表(LUT)之構成例之方塊圖。圖11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雜湊查找表(HASH LUT)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圖12係用於說明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位址轉換動作之方塊圖。圖13係用於說明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讀取動作之圖。圖14係表示用於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用戶資料管理之結構之方塊圖。圖15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垃圾回收動作之一部分之圖。圖16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垃圾回收動作之剩餘部分之圖。圖17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寫入動作之順序之流程圖。圖18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垃圾回收動作之順序之流程圖。圖19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讀取動作之順序之流程圖。圖20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管理之各超級區塊管理表內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部之構成例的圖。圖21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將較大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與較小參照計數對應之資料分離之垃圾回收動作之概要的圖。圖22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垃圾回收動作中包含之資料複製動作與參照計數複製動作的圖。圖23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之情形時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複製動作之一部分的圖。圖24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之情形時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複製動作之剩餘部分的圖。圖25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之情形時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擴展動作的圖。圖26係用於說明應用於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之垃圾回收對象區塊(複製源區塊)候補之選擇條件的圖。圖27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複製源區塊候補選擇動作之圖。圖28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複製源區塊候補選擇動作之順序的流程圖。圖29係表示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寫入至超級區塊內之各頁之用戶資料與中間位址(iLBA)之關係的圖。圖30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之情形時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資料寫入動作的圖。圖31係表示於垃圾回收動作中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之一部分的圖。圖32係表示於垃圾回收動作中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之剩餘之一部分的圖。圖33係表示於垃圾回收動作中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中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參照計數複製動作的圖。圖34係表示於垃圾回收動作中之重複資料刪除動作中由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執行之中間查找表(iLUT)更新動作的圖。圖35係表示用以將具有較大參照計數之資料與具有較小參照計數之資料分離之GC動作之順序的流程圖。圖36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重複資料複製處理之順序的流程圖。圖37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參照計數記憶區域擴展處理之順序的流程圖。圖38係表示與某一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溢出時執行之資料寫入處理之順序的流程圖。圖39係用於對根據邏輯位址直接參照實體位址之位址參照路徑、與經由中間位址根據邏輯位址參照實體位址之位址參照路徑同時存在之位址參照結構進行說明的圖。圖40係用於對關於所有資料經由中間位址根據邏輯位址參照實體位址之位址參照結構進行說明的圖。圖41係表示圖40之位址參照結構中使用之查找表之構成例之圖。圖42係表示主機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43係表示包含主機與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之電腦之構成例之圖。

Claims (16)

  1. 一種記憶體系統,其具備: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控制器,其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電性連接,控制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且上述控制器構成為,管理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之邏輯位址數,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自主機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更新管理各個邏輯位址與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1轉換表,將未使用之第1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且更新管理上述各個中間位址與各個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寫入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不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而更新上述第1轉換表,將指示保持有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上述第2轉換表內之條目之第2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於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已被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 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更新上述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2.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上述複數個管理表之各者中,上述複數個參照計數係按照對應之第1區塊之實體位址之排列順序配置。
  3.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構成為,對管理各個雜湊值與上述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3轉換表進行管理,獲取上述寫入資料之雜湊值,於上述第3轉換表中不存在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之情形時,判定為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未使用之中間位址,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與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之上述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儲存於上述第3轉換表,且 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將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之上述中間位址作為上述第1中間位址而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
  4. 如請求項3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構成為,於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已存在於上述第3轉換表之情形時,參照上述第2轉換表,獲取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上述中間位址建立關聯之實體位址,將上述寫入資料與儲存於由上述獲取之實體位址指定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第1資料進行比較,於上述寫入資料與上述第1資料相互一致之情形時,判定為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已存在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且 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且已存在於上述第3轉換表之上述中間位址作為上述上述第2中間位址而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
  5.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構成為根據指定邏輯位址之來自上述主機之讀取請求,參照上述第1轉換表,獲取與上述指定之邏輯位址對應之中間位址,且參照上述第2轉換表,獲取與上述獲取之中間位址對應之實體位址,基於上述獲取之實體位址自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讀取資料。
  6.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構成為,於由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指示之上述第1轉換表內之條目中已儲存有中間位址之情形時,判定為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
  7. 一種記憶體系統,其具備:非揮發性記憶體,其包含複數個實體區塊;及控制器,其構成為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電性連接,管理各自包含1個以上之實體區塊之複數個第1區塊,且以第1區塊為單位執行刪除動作;且上述控制器構成為,管理與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之邏輯位址數,自主機接收寫入資料,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更新管理各個邏輯位址與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1轉換表,將未使用之第1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更新管理上述各個中間位址與各個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寫入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經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不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而更新上述第1轉換表,將指示保持有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上述第2轉換表內之條目之第2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於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已被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 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且更新上述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8. 一種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其具備:管理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之邏輯位址數;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自主機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執行以下動作:更新管理各個邏輯位址與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1轉換表,將未使用之第1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更新管理上述各個中間位址與各個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寫入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及將與上述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執行以下動作:不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而更新上述第1轉換表,將指示保持有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實體位址之上述第2轉換表內之條目之第2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及將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於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已被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以及 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執行以下動作: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更新上述第2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及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9. 如請求項8之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其中於上述複數個管理表之各者中,上述複數個參照計數係按照對應之第1區塊之實體位址之排列順序配置。
  10. 如請求項8之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其中更具備以下步驟:對管理各個雜湊值與上述各個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之第3轉換表進行管理;獲取上述寫入資料之雜湊值;及於上述第3轉換表中不存在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之情形時,判定為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且執行以下動作: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未使用之中間位址;及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與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之上述中間位址之對應關係儲存於上述第3轉換表;且 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將對上述獲得之雜湊值賦予之上述中間位址作為上述第1中間位址而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
  11. 如請求項10之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其中更具備以下步驟:於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中間位址已存在於上述第3轉換表之情形時,參照上述第2轉換表,獲取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之上述中間位址建立關聯之實體位址;將上述寫入資料與儲存於由上述獲取之實體位址指定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第1資料進行比較;及於上述寫入資料與上述第1資料相互一致之情形時,判定為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已存在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且 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獲得之雜湊值對應且已存在於上述第3轉換表之上述中間位址作為上述第2中間位址而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
  12. 如請求項8之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其中更具備以下步驟:根據指定邏輯位址之來自上述主機之讀取請求,參照上述第1轉換表,獲取與上述指定之邏輯位址對應之中間位址;參照上述第2轉換表,獲取與上述獲取之中間位址對應之實體位址;及 基於上述獲取之實體位址自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讀取資料。
  13. 一種記憶體系統,其具備: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控制器,其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電性連接,控制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且上述控制器構成為,管理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複數個第1區塊對應之複數個管理表,各管理表包含與對應之第1區塊內之複數個資料對應之複數個參照計數,各參照計數表示參照對應資料之邏輯位址數,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不存在與自主機接收之寫入資料一致之重複資料之情形時,將上述寫入資料已被寫入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更新管理各個中間位址與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各個實體位址之對應關係之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將表示寫入有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內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對上述寫入資料之邏輯位址賦予之第1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寫入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設定為1,於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中已存在與上述寫入資料一致之上述重複資料之情形時,不將上述寫入資料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而將對上述重複資料賦予之第2中間位址與上述寫入資料之上述邏輯位址建立關聯,將與上述重複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增加1,於上述寫入資料為已被寫入至上述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資料之更新資料之情形時,將與上述已被寫入之資料對應之參照計數減去1, 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
  14. 如請求項13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執行以下動作: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及更新上述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
  15. 如請求項13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執行以下動作: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及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16. 如請求項13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上述複數個第1區塊中之一個被選擇為垃圾回收之複製源區塊之情形時,上述控制器執行以下動作:基於與上述複製源區塊對應之上述複數個管理表內之第1管理表,僅將與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自對應之資料自上述複製源區塊複製至複製目標區塊;更新上述中間-實體位址轉換表,將表示已被複製上述資料之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內之各個位置之實體位址與上述複製資料對應之各個中間位址建立關聯;及將上述非零之參照計數各者自上述第1管理表複製至與上述複製目標區塊對應之第2管理表。
TW106146169A 2017-09-21 2017-12-28 Memo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TWI644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1723A JP2019057178A (ja) 2017-09-21 2017-09-21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7-181723 201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4211B true TWI644211B (zh) 2018-12-11
TW201915746A TW201915746A (zh) 2019-04-16

Family

ID=6543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169A TWI644211B (zh) 2017-09-21 2017-12-28 Memo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TW107136914A TW201915744A (zh) 2017-09-21 2017-12-28 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914A TW201915744A (zh) 2017-09-21 2017-12-28 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5863B2 (zh)
JP (1) JP2019057178A (zh)
CN (1) CN109542797B (zh)
TW (2) TWI6442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818B (zh) * 2021-12-14 2023-11-01 大陸商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 存儲系統以及存儲系統的資料寫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57172A (ja) * 2017-09-21 2019-04-11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392491B2 (en) * 2018-06-27 2022-07-19 Intel Corporation Hardware-assisted paging mechanisms
US11386002B2 (en) * 2018-10-04 2022-07-12 ScaleFlux, Inc. Enhancing solid-state storage device speed performance through stream-aware garbage collection
US11210186B2 (en) * 2019-03-07 2021-12-28 Arm Limited Error recovery storage for non-associative memory
CN110211617B (zh) * 2019-05-17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哈希硬件处理装置及方法
KR20210068894A (ko) 2019-12-02 2021-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토리지 장치 및 상기 스토리지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20210142477A (ko) * 2020-05-18 2021-11-2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컨트롤러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7309025B2 (ja) * 2020-07-31 2023-07-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複製方法
JP2022030661A (ja) * 2020-08-07 2022-02-18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2286448B (zh) * 2020-10-16 2022-10-14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象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86684B (zh) * 2020-11-30 2022-08-12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行车影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平台、存储介质、嵌入式设备
CN112632069B (zh) * 2020-12-22 2021-08-31 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哈希表数据存储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TWI808384B (zh) * 2021-02-23 2023-07-1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TWI821152B (zh) * 2021-02-23 2023-11-0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裝置、快閃記憶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GB2604153A (en) * 2021-02-26 2022-08-31 Advanced Risc Mach Ltd Data Processors
CN113485641B (zh) * 2021-06-29 2024-04-16 成都忆芯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io命令的方法及其控制部件
US11899977B2 (en) 2022-03-10 2024-02-13 Silicon Mo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ccess management of memory device with aid of serial number assignment timing control
TWI835221B (zh) * 2022-07-26 2024-03-1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US12056361B2 (en) 2022-07-26 2024-08-06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emory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3733A (en) * 2003-10-14 2005-07-16 Sony Corp Data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non-volatile memory, storage device having the non-volatile memory and data system
TW200709210A (en) * 2005-06-24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mory controller,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 and data writing method
CN1947100A (zh) * 2004-04-20 2007-04-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系统、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控制器、存取装置以及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控制方法
TW201314450A (zh) * 2011-08-01 2013-04-01 Toshiba Kk 資訊處理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控制方法
TW201604688A (zh) * 2012-06-19 2016-02-01 Toshiba Kk 主機裝置之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及主機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7540B2 (en) * 2005-12-13 2011-01-25 Sandisk Corporation Logically-addressed file storage methods
JP4464378B2 (ja) * 2006-09-05 2010-05-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同一データを纏める事で格納領域を節約する計算機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5198245B2 (ja) * 2008-12-27 2013-05-15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システム
US8688894B2 (en) * 2009-09-03 2014-04-01 Pioneer Chip Technology Ltd. Page based management of flash storage
JP5066199B2 (ja) * 2010-02-12 2012-11-0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
WO2012109679A2 (en) * 2011-02-11 2012-08-16 Fusion-Io,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direct virtual memory management
US9563555B2 (en) * 2011-03-18 2017-02-0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allocation
JP6019940B2 (ja) * 2012-08-30 2016-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コピー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ピー制御方法
US9727245B2 (en) 2013-03-15 2017-08-08 Avalanch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duplication for solid state disks (SSDs)
US9646067B2 (en) 2013-05-14 2017-05-09 Actifio, Inc. Garbage collection predictions
US20150186259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data in non-volatile memory
US9652153B2 (en) * 2014-09-02 2017-05-1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Proces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declared capacity of a storage device by reducing a count of logical addresses
JP2016126632A (ja) 2015-01-07 2016-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装置、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データ読み出し方法、及びストレージプログラム
US9733836B1 (en) 2015-02-11 2017-08-15 Violin Memor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anular deduplication
JP6414853B2 (ja) * 2015-12-14 2018-10-31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0114743B2 (en) * 2016-04-06 2018-10-30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emory eras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3733A (en) * 2003-10-14 2005-07-16 Sony Corp Data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non-volatile memory, storage device having the non-volatile memory and data system
CN1947100A (zh) * 2004-04-20 2007-04-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系统、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控制器、存取装置以及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控制方法
TW200709210A (en) * 2005-06-24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mory controller,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 and data writing method
TW201314450A (zh) * 2011-08-01 2013-04-01 Toshiba Kk 資訊處理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控制方法
TW201604688A (zh) * 2012-06-19 2016-02-01 Toshiba Kk 主機裝置之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及主機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818B (zh) * 2021-12-14 2023-11-01 大陸商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 存儲系統以及存儲系統的資料寫入方法
US11861232B2 (en) 2021-12-14 2024-01-02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system and data writ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2797A (zh) 2019-03-29
CN109542797B (zh) 2023-03-10
US20190087327A1 (en) 2019-03-21
TW201915744A (zh) 2019-04-16
JP2019057178A (ja) 2019-04-11
US10545863B2 (en) 2020-01-28
TW201915746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211B (zh) Memo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TWI670596B (zh) 記憶體系統及控制非揮發性記憶體之控制方法
US11474702B2 (en) Storage device that writes data from a host during garbage collection
US11669444B2 (en) Comp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orage device
US12038834B2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during command processing without replacing defective blocks
US10789162B2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US10282288B2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nvolatile memory
US10747666B2 (en) Memory system
JP2019160347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9016386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