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1884B -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1884B
TWI641884B TW106121371A TW106121371A TWI641884B TW I641884 B TWI641884 B TW I641884B TW 106121371 A TW106121371 A TW 106121371A TW 106121371 A TW106121371 A TW 106121371A TW I641884 B TWI641884 B TW I6418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fiber
socket
pending
i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5518A (zh
Inventor
楊念祖
鄭光廷
江炫鐸
Original Assignee
萬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萬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萬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1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188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1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18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5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518A/zh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包含:接收一調度指令,該調度指令為交換一第i光纖插頭與一第j光纖插頭;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i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設定為一第一目標插座;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一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j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設定為一第二目標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緩衝插座移開,並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完成光纖調度。

Description

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光纖網路調度方法,特別是指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
光纖網路調度裝置主要是於一配線箱內部設置複數光纖插座與複數光纖線,光纖線兩端的插頭分別連接兩個不同的光纖插座,前述光纖線與光纖插頭實體連接的方式,具有信號佳、可靠度佳、損失小等優點。光纖線供對外連接一第一網路(例如:用戶端網路)與一第二網路(例如:服務端網路),使得第一網路與第二網路可經由光纖網路調度裝置內的光纖線彼此連線。
當要進行光纖網路的檢修、測試或建置作業時,習知作法是由工作人員到光纖調度裝置的現場,以手動方式進行光纖線的調度作業,調度作業簡述如後。在一初始狀態下,一第一光纖線的插頭連接一第一光纖插座,而一第二光纖線的插頭連接一第二光纖插座,當進行光纖調度時,工作人員將兩光纖線的插頭彼此調換,可先將該第一光纖線的插頭與該第二光纖線的插頭分別拔除其光纖插座,此時該兩光纖線的插頭皆未連接到光纖插座;接著將該第一光纖線的插頭移動並連接該第二光纖插座,以及將該第二光纖線的插頭移動並連接該第一光纖插座,完成光纖調度作業。
然而,因為習知作法是由工作人員將任兩光纖線的光纖插頭直接對調,毫無規則可言,且在調度的過程中,該兩光纖線的插頭在同一時間皆處在未連接光纖插座或移動狀態,故光纖線容易交錯,當進行數次光纖調度後,導致光纖線交互纏繞,嚴重時,甚至導致光纖網路癱瘓。另外,針對偏遠地區的光纖調度機房,甚至位於山區的光纖調度機房來說,仍需派出工作人員 到前述機房,造成工作人員前往機房的路程不僅舟車勞頓,也較容易引起工安意外。
有鑒於此,本創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以克服先前技術所述光纖線直接調度後彼此纏繞的問題,並可減少人工作業成本。
本創作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係於一光纖調度裝置執行,該光纖調度裝置包含成列的一緩衝插座與複數光纖插座,該等光纖插座分別連接複數光纖插頭,該等光纖插頭分別預設有不同大小的編號值,且該光纖調度裝置包含取物器用以移動光纖插頭的位置以及將光纖插頭連接至光纖插座,該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包含:接收一調度指令,該調度指令為交換該等光纖插頭當中的一第i光纖插頭與一第j光纖插頭,i≠j;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i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一目標插座;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j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二目標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以及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緩衝插座移開,並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完成光纖調度。
根據本創作的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在進行光纖插頭的調度時,先令第i個光纖插頭連接該緩衝插座,再將第j光纖插頭連接第一目標插座,接著才將第i光纖插頭從該緩衝插座分離以連接第二目標插座,完成光纖調 度。和習知技術相比,本創作不是直接對調兩個光纖插頭,而是藉由該緩衝插座的設置,以及依循前述經過緩衝插座的調度規則,在同一時間僅有一個光纖插頭處在未連接光纖插座或移動狀態,以逐步將任兩光纖插頭進行調度,故本創作可有效避免光纖線彼此纏繞的現象,可減少人工作業成本,以及提升自動化調度的可靠度。
另外,本創作中光纖調度裝置可供設置在偏遠地區的機房或山區機房,以供進行光纖自動調度,故不需以人工進行光纖調度,保障工作人員不會因至偏遠地區或山區施工時造成人身安全之威脅。
10‧‧‧光纖調度裝置
100‧‧‧機殼
101‧‧‧容置空間
11‧‧‧第一板體
12‧‧‧第二板體
20‧‧‧緩衝插座
30‧‧‧光纖插座
31‧‧‧第一目標插座
32‧‧‧第二目標插座
33‧‧‧第三目標插座
34‧‧‧第四目標插座
40‧‧‧光纖插座
50‧‧‧光纖線
51‧‧‧光纖插頭
511‧‧‧第一光纖插頭
512‧‧‧第二光纖插頭
513‧‧‧第三光纖插頭
514‧‧‧第四光纖插頭
515‧‧‧第五光纖插頭
516‧‧‧第六光纖插頭
517‧‧‧第七光纖插頭
518‧‧‧第八光纖插頭
601‧‧‧第一傳動模組
6011‧‧‧驅動馬達
6012‧‧‧導引組件
602‧‧‧第二傳動模組
6021‧‧‧驅動馬達
6022‧‧‧導引組件
603‧‧‧第三傳動模組
6031‧‧‧驅動馬達
6032‧‧‧導引組件
604‧‧‧第四傳動模組
6041‧‧‧驅動馬達
6042‧‧‧導引組件
605‧‧‧第五傳動模組
6051‧‧‧驅動馬達
6052‧‧‧導引組件
606‧‧‧第六傳動模組
6061‧‧‧驅動馬達
6062‧‧‧導引組件
607‧‧‧第七傳動模組
6071‧‧‧驅動馬達
6072‧‧‧導引組件
608‧‧‧第八傳動模組
6081‧‧‧驅動馬達
6082‧‧‧導引組件
609‧‧‧第九傳動模組
6091‧‧‧驅動馬達
6092‧‧‧導引組件
610‧‧‧第十傳動模組
6101‧‧‧驅動馬達
6102‧‧‧導引組件
611‧‧‧第十一傳動模組
6111‧‧‧驅動馬達
6112‧‧‧導引組件
612‧‧‧第十二傳動模組
6121‧‧‧驅動馬達
6122‧‧‧導引組件
613‧‧‧第十三傳動模組
6131‧‧‧驅動馬達
6132‧‧‧導引組件
614‧‧‧第十四傳動模組
6141‧‧‧驅動馬達
6142‧‧‧導引組件
615‧‧‧第十五傳動模組
6151‧‧‧驅動馬達
6152‧‧‧導引組件
71‧‧‧第一取物器
72‧‧‧第二取物器
720‧‧‧轉盤
73‧‧‧第三取物器
80‧‧‧過渡插座
圖1:執行本創作方法之光纖調度裝置的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圖1所示光纖調度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3:圖1所示光纖調度裝置的內部平面示意圖。
圖4:圖1所示光纖調度裝置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5A:本創作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5B:圖5A中第S3步驟的流程示意圖。
圖5C:圖5A中第S5步驟的流程示意圖。
圖5D:圖5A中第S6步驟的流程示意圖。
圖6A: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一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緩衝插座的示意圖。
圖6B:本創作實施例將第六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第一目標插座的示意圖。
圖6C: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一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第二目標插座的示意圖。
圖6D:本創作實施例完成圖6A至圖6C之調度動作後的示意圖。
圖6E: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二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緩衝插座的示意圖。
圖6F: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七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第三目標插座的示意圖。
圖6G: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二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第四目標插座的示意圖。
圖6H:本創作實施例完成圖6E至圖6G之調度動作後的示意圖。
圖7A: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二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過渡插座的示意圖。
圖7B:本創作實施例將第二光纖插頭移動並連接第四目標插座的示意圖。
圖7C:本創作實施例完成圖7A、圖7B之調度動作後的示意圖。
本創作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是於一光纖調度裝置10執行,該光纖調度裝置10可為三軸(例如:X軸、Y軸、Z軸)調度裝置,請參考圖1至4,該光纖調度裝置10包含一機殼100,該機殼100可供置放在一平台或一支架上,該機殼100在Y軸向具有一第一板體11與一第二板體12,該第一板體11與該第二板體12的內部形成一容置空間101,該第一板體11設有成列的緩衝插座20與光纖插座30,該第二板體12設有成列的光纖插座40,該第一板體11之光纖插座30的位置可分別對應於該第二板體12之光纖插座40的位置。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板體11設有形成兩列的緩衝插座20與複數光纖插座30,每一列的緩衝插座20與光纖插座30沿著X軸向排列。請參考圖2,於該容置空間101內,該第一板體11之各光纖插座30與該第二板體12之對應的各光纖插座40之間連接一光纖線50的光纖插頭51,使該第一板體11與該第二板體12的光纖插座30、40相應電連接,其中各光纖線50的長度可供連接在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的任兩光纖插座30、40之間。該第一板體11的光纖插座30對外連接一第一網路(例 如:用戶端網路)與一第二網路(例如:服務端網路),使得第一網路與第二網路可通過該光纖調度裝置10的光纖線50彼此連線。
該機殼100內設有複數傳動模組,各傳動模組可由傳統的馬達與螺桿的結合應用,達到在X軸、Y軸與Z軸之三軸移動定位的效果。關於X軸移動定位,請參考圖1與圖3,一第一傳動模組601包含一驅動馬達601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11的一導引組件6012,該導引組件6012包含一螺桿(圖中未示),該螺桿連接一第一取物器71,該第一取物器71可為市面上或傳統的機械手臂或夾具,其中,該第一傳動模組601之螺桿平行於X軸,所以,當該驅動馬達6011接收控制指令而運轉時,可令螺桿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一取物器71沿著X軸方向移動。依此類推,請參考圖2,一第二傳動模組602包含一驅動馬達602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21的一導引組件6022,該導引組件6022的一螺桿通過一轉盤720連接一第二取物器72,由該第二傳動模組602的驅動馬達6021帶動該第二取物器72沿著X軸方向移動,此外,透過該轉盤720可將該第二取物器72的取物方向控制為向+Z方向或-Z方向;請參考圖3,一第三傳動模組603包含一驅動馬達603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31的一導引組件6032,該導引組件6032的一螺桿連接一第三取物器73,由該第三傳動模組603的驅動馬達6031帶動該第三取物器73沿著X軸方向移動。
關於Z軸移動定位,請參考圖1、圖3與圖4,一第四傳動模組604包含一驅動馬達604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41的一導引組件6042,一第五傳動模組605包含一驅動馬達605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51的一導引組件6052,該第一傳動模組601連接在該第四傳動模組604的導引組件6042的一螺桿與該第五傳動模組605的傳動組件6052的一螺桿之間,該第四傳動模組604之螺桿與該第五傳動模組605之螺桿平行於Z軸,當該第四傳動模組604與該第五傳動模組605的驅動馬達6041、605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一傳動模組601沿著 Z軸方向移動定位,所以連接該第一傳動模組601的該第一取物器71亦隨著在Z軸方向上移動定位。依此類推,該第三傳動模組603連接在一第六傳動模組606的導引組件6062的一螺桿與一第七傳動模組607的導引組件6072的一螺桿之間,該第六傳動模組606之螺桿與該第七傳動模組606之螺桿平行於Z軸,當該第六傳動模組606與該第七傳動模組607的驅動馬達6061、607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三傳動模組603沿著Z軸方向移動定位,所以連接該第三傳動模組603的該第三取物器73亦隨著在Z軸方向上移動定位。
關於Y軸移動定位,請參考圖1、圖2與圖4,一第八傳動模組608包含一驅動馬達608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81的一導引組件6082,一第九傳動模組609包含一驅動馬達609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091的一導引組件6092,該第四傳動模組604的導引組件6042連接該第八傳動模組608的導引組件6082的一螺桿,該第五傳動模組605的導引組件6052連接該第九傳動模組609的導引組件6092的一螺桿,該第八傳動模組608之螺桿與該第九傳動模組609之螺桿平行於Y軸,當該第八傳動模組608與該第九傳動模組609的驅動馬達6081、609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四傳動模組604與該第五傳動模組605沿著Y軸方向移動定位,請參考圖3,所以連接在該第四傳動模組604與該第五傳動模組605之間的第一傳動模組601與該第一取物器71亦隨著在Y軸方向上移動定位。依此類推,該第六傳動模組606的導引組件6062連接一第十傳動模組610的導引組件6102的一螺桿,該第七傳動模組607的導引組件6072連接一第十一傳動模組611的導引組件6112的一螺桿,該第十傳動模組610之螺桿與該第十一傳動模組611之螺桿平行於Y軸,當該第十傳動模組610與該第十一傳動模組611的驅動馬達6101、611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六傳動模組606與該第七傳動模組607沿著Y軸方向移動定位,請參考圖3,所以連接在該第六傳動模組606與該第七 傳動模組607之間的第三傳動模組603與該第三取物器73亦隨著在Y軸的方向上移動定位。
請參考圖2至圖4,一第十二傳動模組612包含一驅動馬達612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121的一導引組件6122,一第十三傳動模組613包含一驅動馬達613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131的一導引組件6132,該第二傳動模組602連接在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的導引組件6122的一螺桿與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的導引組件6132的一螺桿之間,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的螺桿與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之螺桿平行於Y軸。當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與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的驅動馬達6121、613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二傳動模組602沿著Y軸方向移動定位,所以連接該第二傳動模組602的該第二取物器72亦隨著在Y軸方向上移動定位。另一方面,一第十四傳動模組614包含一驅動馬達614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141的一導引組件6142,一第十五傳動模組615包含一驅動馬達6151與結合於該驅動馬達6151的一導引組件6152,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的導引組件60122連接該第十四傳動模組614的導引組件6142的一螺桿,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的導引組件6132連接該第十五傳動模組615的導引組件6152的一螺桿,該第十四傳動模組614之軸桿與該第十五傳動模組615之螺桿平行於Z軸,當該第十四傳動模組614與該第十五傳動模組615的驅動馬達6141、6151同步運轉時,可帶動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與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沿著Z軸方向移動定位,請參考圖3與圖4,所以連接在該第十二傳動模組612與該第十三傳動模組613之間的第二傳動模組602與該第二取物器72亦隨著在Z軸的方向上移動定位。
如前述說明,該第一取物器71、該第二取物器72與該第三取物器73皆可沿著X軸、Y軸與Z軸方向移動與定位,故各取物器71、72、73於夾持光纖插頭51後,可在Y軸方向上插、拔所述光纖插頭51以連接、分離光纖插座30,而在X軸與Z軸方向上移動定位所述光纖插頭51。請配合參考圖2至圖4,本 創作實施例可對第一板體11內的光纖線50進行光纖調度作業,以下僅以其中一列的緩衝插座20、光纖插座30與光纖插頭51為例說明。
該等光纖插頭51分別預設有不同大小的編號值,所述編號值是預先設定在該光纖調度裝置10的一控制單元(圖中未示),舉例來說,可依據該等光纖插頭51的初始位置設定其編號值,該控制單元可為微處理器,但不以此為限,該控制單元亦電連接到各傳動模組601~615的驅動馬達6011~6151,由該控制單元輸出控制指令給各驅動馬達6011~6151,以控制各驅動馬達6011~6151的運轉。
以下配合範例說明本創作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是以調度第二板體12上的光纖插頭51為例,請參考圖5A,本創作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包含:
步驟S1:該控制單元接收一調度指令,該調度指令為交換該等光纖插頭當中的一第i光纖插頭與一第j光纖插頭,其中該第i光纖插頭的編號值可小於該第j光纖插頭的編號值,i≠j。為方便說明,請參考圖6A,該等光纖插頭包含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光纖插頭511至一第八光纖插頭518,以作為其初始位置,該第一至該第八光纖插頭511~518的編號值由小而大依序分別為1至8,第一光纖插頭511最接近該緩衝插座20,該第八光纖插頭518最遠離該緩衝插座20。在此以i、j分別為1、6為例說明,亦即進行第一光纖插頭511與第六光纖插頭516的調度(交換)動作。
步驟S2: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i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一目標插座。其中,請配合參考圖3、圖6A與圖6B,在本實施例中,可由該第二取物器72將該第一光纖插頭511從其光纖插座30移開,將移開該第一光纖插頭511後的光纖插座30定義為第一目標插座31。
步驟S3: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其中,請配合參考圖3、圖6A與圖6B,該第一光纖插頭511移動到該緩衝插座20並連接該緩衝插座20。
步驟S4: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j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二目標插座。其中,請參考圖3、圖6B與圖6C,該第六光纖插頭516從其光纖插座30移開,且將移開該第六光纖插頭516後的光纖插座30定義為第二目標插座32。
步驟S5: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其中,請參考圖3、圖6B與圖6C,該第六光纖插頭516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31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31。
步驟S6: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緩衝插座移開,並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完成光纖調度。其中,請參考圖3、圖6C與圖6D,該第一光纖插頭511從該緩衝插座20移開,並將該第一光纖插頭511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32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32,完成第一光纖插頭511與第六光纖插頭516的調度(交換)。
進一步來說,請參考圖5B,在第S3步驟之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的步驟中,可包含:
步驟S31: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緩衝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32:直接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在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一光纖插頭511與該緩衝插座20之間沒有光纖插頭,故該第一光纖插頭511係直接移動到該緩衝插座20並連接該緩衝插座20,且可由第一取物器71或第二取物器72為之。在第S31步驟中,若判斷為是,則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S33:將位在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緩衝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
步驟S34:逐個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執行步驟S35: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36: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直到該第i光纖插頭連接該緩衝插座,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為相對兩側。
進一步來說,請參考圖5C,在第S5步驟之在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的步驟中,可包含:
步驟S51:判斷該第j光纖插頭與該第一目標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52:直接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B,該第六光纖插頭516與該第一目標插座31之間包含四個光纖插頭,故該第六光纖插頭516不會直接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31,而是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S53:將位在該第j光纖插頭與該第一目標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B,該第六光纖插頭516與該第一目標插座31之間包含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故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分別定義為第二待判插頭。
步驟S54:逐個判斷該第j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執行步驟S55: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56: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直到該第j光纖插頭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其中該第二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 第二側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B,因為該第六光纖插頭516的編號值都大於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的編號值,所以該第六光纖插頭516從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的同一側(第二側)通過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舉例來說,該第一側可+Z側,該第二側可為-Z側,該第一側可由第一取物器71負責,該第二側可由第二取物器72負責,故該第六光纖插頭516可被第二取物器72取出並移動定位以連接第一目標插座31。
進一步來說,請參考圖5D,在第S6步驟之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的步驟中,可包含:
步驟S61: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第二目標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62:直接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C,該第一光纖插頭511與該第二目標插座32之間包含五個光纖插頭,故該第一光纖插頭511不會直接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32,而是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S63:將位在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第二目標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C,該第一光纖插頭511與該第二目標插座32之間包含第六光纖插頭516與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故該第六光纖插頭516與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分別定義為第三待判插頭。
步驟S64:逐個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執行步驟S65: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若否,執行步驟S66: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直到該第i光纖插頭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其中該第三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 第二側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在前述實施例中,請參考圖6C,因為該第一光纖插頭511的編號值都小於該第六光纖插頭516以及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的編號值,所以該第一光纖插頭511從該第六光纖插頭516與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的同一側(第一側)通過該第六光纖插頭516與該第二至第五光纖插頭512~515。
以下再以另一範例說明本創作的調度方法,基於圖6D所示的狀態,若該控制單元接收另一調度指令,其為交換該第二光纖插頭512與該第七光纖插頭517(即:i=2,j=7),可依循前述步驟,請參考圖6E與圖6F,先將該第二光纖插頭512移動並連接該緩衝插座20,移開第二光纖插頭512後的光纖插座被定義為第三目標插座33。接著請參考圖6F與圖6G,將該第七光纖插頭517移動並連接該第三目標插座33,而移開第七光纖插頭517後的光纖插座被定義為第四目標插座34。接著請參考圖6G與圖6H,將該第二光纖插頭512移動並連接該第四目標插座34,完成第二光纖插頭512與第七光纖插頭517的調度(交換)。
需說明的是,如前所述的第S35、S36、S65與S66步驟,在移動該第i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i光纖插頭是直接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或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相對兩側;如前所述的第S55、S56步驟,在移動該第j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j光纖插頭是直接移動到該第二待判插頭的相對兩側。本創作實施例中,如圖6G所示,在移動第二光纖插頭512至第四目標插座34的過程中,第二光纖插頭512的編號值小於第六、第七、第三、第四與第五光纖插頭516、517、513、514、515的編號值,所以該第二光纖插頭512通過該第六、第七、第三、第四與第五光纖插頭516、517、513、514、515的第一側,而第二光纖插頭512的編號值大於第一光纖插頭511的編號值,所以該第二光纖插頭512通過該第一光纖插頭511的第二側。由此可見,該第二光纖插頭512在該第五光纖插頭515與該第一光纖插511之間換位,請配合參考圖3,可由 第一取物器71將第二光纖插頭512移動到該第五光纖插頭515與該第一光纖插511之間的位置時,直接由該第二取物器72接手,以轉由該第二取物器72接下該第二光纖插頭512,以將該第二光纖插頭512連接到該第四目標插座34。
於另一實施例中,請參考圖3,相鄰的光纖插座30之間可設有一過渡插座80,過渡插座80平時未連接光纖線。如前所述的第S35、S36、S65與S66步驟,在移動該第i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i光纖插頭是先連接該過渡插座80,再離開該過渡插座80,進而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或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相對兩側;如前所述的第S55、S56步驟,在移動該第j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j光纖插頭是先連接該過渡插座80,再離開該過渡插座80,進而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相對兩側。於前述實施例中,請配合參考圖7A、圖7B與圖7C,可由第一取物器71先將該第二光纖插頭512移動並連接該第五光纖插頭515與該第一光纖插511之間的過渡插座80,再由該第二取物器72從該過渡插座80取出該第二光纖插頭512,以將該第二光纖插頭512移動並連接該第四目標插座34。
根據本創作的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可依循調度規則逐步將任兩光纖插頭51進行調度,而不是將任兩光纖插頭51無規律地直接進行調度,故本創作可有效避免光纖線50彼此纏繞的現象。

Claims (6)

  1. 一種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係於一光纖調度裝置執行,該光纖調度裝置包含成列的一緩衝插座與複數光纖插座,該等光纖插座分別連接複數光纖插頭,該等光纖插頭分別預設有不同大小的編號值,且該光纖調度裝置包含取物器用以移動光纖插頭的位置以及將光纖插頭連接至光纖插座,該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包含:接收一調度指令,該調度指令為交換該等光纖插頭當中的一第i光纖插頭與一第j光纖插頭,i≠j;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i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一目標插座;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其光纖插座移開,且將移開該第j光纖插頭後的光纖插座定義為一第二目標插座;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以及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緩衝插座移開,並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完成光纖調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其中在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的步驟中,包含: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緩衝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直接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緩衝插座並連接該緩衝插座;若是,執行以下步驟:將位在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緩衝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 逐個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若否,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直到該第i光纖插頭連接該緩衝插座,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為相對兩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其中在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的步驟中,包含:判斷該第j光纖插頭與該第一目標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直接將該第j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一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若是,執行以下步驟:將位在該第j光纖插頭與該第一目標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逐個判斷該第j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若否,將該第j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直到該第j光纖插頭連接該第一目標插座,其中該第二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其中在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的步驟中,包含: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第二目標插座之間,是否包含至少一光纖插頭;若否,直接將該第i光纖插頭移動到該第二目標插座並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若是,執行以下步驟:將位在該第i光纖插頭與該第二目標插座之間的至少一光纖插頭定義為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 逐個判斷該第i光纖插頭的編號值是否大於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之編號值;若是,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一第一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若否,將該第i光纖插頭從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一第二側通過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直到該第i光纖插頭連接該第二目標插座,其中該第三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分別對應於該第一待判插頭的第一側與第二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其中:在移動該第i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i光纖插頭是直接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或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第一側或第二側;在移動該第j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j光纖插頭是直接移動到該第二待判插頭的第一側或第二側。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自動化光纖網路調度方法,其中,相鄰的光纖插座之間設有一過渡插座;在移動該第i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i光纖插頭是先連接該過渡插座,再離開該過渡插座,進而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一待判插頭或該至少一第三待判插頭的第一側或第二側;在移動該第j光纖插頭的過程中,該第j光纖插頭是先連接該過渡插座,再離開該過渡插座,進而移動到該至少一第二待判插頭的第一側或第二側。
TW106121371A 2017-06-27 2017-06-27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TWI641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1371A TWI641884B (zh) 2017-06-27 2017-06-27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1371A TWI641884B (zh) 2017-06-27 2017-06-27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1884B true TWI641884B (zh) 2018-11-21
TW201905518A TW201905518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03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371A TWI641884B (zh) 2017-06-27 2017-06-27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1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163B (zh) * 2020-09-02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6334A1 (en) * 2007-10-15 2010-12-16 Dr. Anthony Kewitsch Scalable and modular automated fiber optic cross-connect systems
CN103180767A (zh) * 2010-06-24 2013-06-26 Giga-Com比荷卢经济联盟有限公司 半自动光纤配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6334A1 (en) * 2007-10-15 2010-12-16 Dr. Anthony Kewitsch Scalable and modular automated fiber optic cross-connect systems
CN103180767A (zh) * 2010-06-24 2013-06-26 Giga-Com比荷卢经济联盟有限公司 半自动光纤配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518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9136B (zh) 一种网络配线装置及其配线方法
US8488938B2 (en) Braided fiber optic cross-connect switches
US20090097797A1 (en) Methods to reconfigure all-fiber optical cross-connects
JP2004038132A (ja) 高密度光配線盤および配線盤におけるジャンパ接続方法
CN104865665A (zh)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光纤配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E4229510A1 (de) Hauptverteilerschrank
TWI641884B (zh) Automated fiber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CN104914536A (zh) 一种适用于远程控制的滑动型智能光纤配线箱
WO2019085289A1 (zh) 实现光纤配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08598990A (zh) 一种基于力反馈主从控制技术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架空地线更换修补方法
CN110125920A (zh) 集束电缆网制造多功能智能机器手及其自动布线系统
CN101655581A (zh) 一种伺服纤芯对接系统
CN206074729U (zh) 一种控制柜电缆束成型及自动检测装置
CN105720459A (zh) 线束加工方法及线束加工机器人
JP2019179134A (ja) 光成端箱及び光配線接続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DK201770815A1 (en) ELECTRIC WIRE HARNESS
CN210361026U (zh) 一种带夹具的三维立体布线工装
CN209748581U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安全性测试装置
CN109001877B (zh) 光缆交接箱及其自动跳接系统
JPH0681338B2 (ja) 光路自動切換装置
CN114928776B (zh) 一种具有多自由度的网络配线装置
CN205355506U (zh) 一种线材自动分线排序装置
CN216435217U (zh) 一种布线系统实训与测试装置
JP3458258B2 (ja) 主配線盤装置
JP2504103B2 (ja) 弾器架における自動プラグ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