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575B -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575B
TWI638575B TW105110855A TW105110855A TWI638575B TW I638575 B TWI638575 B TW I638575B TW 105110855 A TW105110855 A TW 105110855A TW 105110855 A TW105110855 A TW 105110855A TW I638575 B TWI638575 B TW I6385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ccess device
bearer channel
inform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0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7506A (zh
Inventor
吳昱民
梁靖
Original Assignee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637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5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資料傳輸方法及設備。本發明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設備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Description

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資料傳輸方法及設備
本發明屬於無線通訊領域,尤其是關於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資料傳輸方法及設備。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的協定層,從使用者面考慮,從上至下包括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物理(Physical,PHY)層;從控制面考慮,還包括PDCP層之上的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
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即終端接入網路並與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B,eNB),即基地台建立連接後,eNB利用RRC消息向UE配置多個無線承載。無線承載根據其功能不同,分為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和信令無線承載(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
在使用者面,DRB的資料來自核心網(Core Network,CN),經過PDCP層逐層到實體層,SRB的資料來自eNB,經過PDCP層逐層到實體層,eNB最終通過實體層的信號將資訊發送給UE。UE則通過自己的 PDCP層、RLC層、MAC層、實體層逆向解析eNB的資料,最終,PDCP層將資料發送給UE的資料接收實體,如應用程式(application)。UE可將自己的資料從PDCP層往下打包到實體層,通過實體層的信號發送給eNB。圖1示出了LTE系統中的使用者面協定棧。
隨著LTE網路結構的進一步演進,業界開始考慮小型基地台和巨集基地台同時給UE提供服務。目前,引入了雙連接的概念,即當多個基地台給UE提供服務時,其中一個基地台為UE的主基地台(Master eNB,MeNB),其餘基地台為UE的輔基地台(Second eNB,SeNB)。如圖2所示,UE在MeNB上的連接可以有獨立的承載,在SeNB上的連接是將MeNB上的同一個演進的分組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的一部分資料分流到SeNB上傳輸,該EPS承載PDCP實體仍然在MeNB,而SeNB上是有獨立的RLC實體。
其中,EPS是一個支援多種接入技術以及在多種接入間移動性的系統。在多接入場景下,終端可能處於多個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和/或非3GPP接入網路的共同覆蓋下。這些接入網路可能使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可能屬於不同的運營商,也可能提供到不同核心網的接入。
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無線通訊技術和相關網路,例如可以提供廣覆蓋的2G/3G/4G移動通信技術及網路,以及可以提供熱點覆蓋的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AN,WLAN)網路,因此也大量出現了不同的通信網路共存的場景,例如,LTE網路和WLAN共存的場景。圖3是一種典型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LTE和WLAN網路共存的場景。如圖2所示,在UMTS/LTE的基地台(UMTS中的Node B,LTE中的eNB)覆蓋範圍內,存在多個WLAN的接入點(Access Point,AP)。接入點的覆蓋範圍相對基地台來說比較小。
在LTE聚合WLAN的情況,如何實現LTE側的使用者面資料在WLAN AP側的分流,是當前業界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資料傳輸方法及其設備,用以實現一個接入設備側的使用者面資料在另一個接入設備側的分流。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設備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包括: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 該終端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設備接收來自於核心網的使用者面資料,將該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終端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終端,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採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和/或,該第一接入設備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終端的使用者面資料,並將該使用者面資料向該核心網發送。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方法,包括:終端將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第一接收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採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和/或,該終端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第一接入設備的使用者面資料。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接入設備,包括處理器,收發機和記憶體;其中該處理器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 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該收發機用於接收和發送資料;該記憶體用於保存該處理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終端,包括處理器,收發機和記憶體;其中該處理器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該收發機用於接收和發送資料;該記憶體用於保存該處理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接入設備和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 的接入方式。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其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的支援能力資訊,以使第一接入設備根據終端的該能力資訊配置該終端建立與第一接入設備間的DRB的承載通道,該承載通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從而使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可以通過該承載通道進行使用者面資料的傳輸,即實現終端與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第二接入設備進行分流的目的。
401-403、501-503‧‧‧步驟
1401‧‧‧獲取模組
1402‧‧‧承載配置請求模組
1403‧‧‧承載配置模組
1501‧‧‧上報模組
1502‧‧‧承載配置接收模組
1503‧‧‧承載配置模組
1601、1701‧‧‧處理器
1602、1702‧‧‧記憶體
1603、1703‧‧‧收發機
圖1為相關技術中LTE系統使用者面協定棧示意圖;圖2為相關技術中LTE雙連接架構示意圖;圖3為相關技術中UMTS/LTE和WLAN網路共存的場景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側實現的DRB配置流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側實現的DRB配置流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下行方向上的資料分流傳輸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方向上的資料分流傳輸示意圖;圖8A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使用者面協定棧結構示意圖;圖8B和圖8C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下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8D和圖8E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上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9A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下行資料發送示意圖;圖9B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上行資料接收示意圖;圖10A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使用者面協定棧結構示意圖; 圖10B和圖10C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下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10D和圖10E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上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11A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使用者面協定棧結構示意圖;圖11B和圖11C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下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11D和圖11E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上行資料發送和接收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使用者面協定棧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使用者面協定棧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實施例,針對採用不同協定棧的接入設備共覆蓋的場景,提出了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以及基於所配置的無線承載實現的資料傳輸方法,用以實現一個接入設備側的使用者面資料在另一個接入設備側的分流。
以LTE與WLAN共覆蓋的場景為例,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了控制UE的使用者面資料在LTE和WLAN側靈活發送的方法,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實現在不修改WLAN AP的情況下LTE承載的資料在WLAN上的分流發送,有效利用了傳統WLAN AP,提高了分流的效率和部署的靈活性。
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參見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側實現的DRB配置流程示意圖,該流程可由網路側設備實現。該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01:第一接入設備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步驟402: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步驟403: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相應地,根據上述流程,圖5示出了終端側實現的DRB配置流程,該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501: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步驟502:該終端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 入方式;步驟503: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該第一接入設備可以是LTE或其演進系統中的基地台,該第二接入設備可以是WLAN中的AP。
上述流程中,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能力資訊中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
其中,該能力資訊中還可包括:該終端已佔用的埠的資訊,和/或,該終端建議使用的埠的資訊。
上述流程中,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給終端的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該DRB的標識。
其中,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可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 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如果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議建立的TCP或UDP連接,則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可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
進一步地,在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的情況下,該第一接入設備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還可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後,為該終端對應的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其中,該終端的該DRB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
進一步地,在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的情況下,該第一接入設備也可預先為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其中,該終端的多個DRB承載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
進一步地,在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的情況下,該第一接入設備還可在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分配對應的一個TCP或UDP埠。
如果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議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
如果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用 GTP-U協定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
如果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其中,該UDP或TCP連接與該終端唯一對應,或者與該終端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唯一對應。
如果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
如果該承載通道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連接為GTP-U連接,則該第一接入設備還要向該第二接入設備發送GTP-U連接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配置資訊包括:
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指示的協定為GTP-U協定;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以及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該DRB的標識。
需要說明的是,該承載通道包括下行通道和/或上行通道。
在終端與第一接入設備建立上述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承載通道後,就可以通過該承載通道進行使用者面資料經第二接入設備進行分 流傳輸。
具體來說,如圖6所示,在下行方向上,第一接入設備接收來自於核心網的使用者面資料,將該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終端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終端,該終端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第一接入設備的使用者面資料。圖6中的虛線表示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在通過第二接入設備進行分流傳輸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與終端之間的無線鏈路進行傳輸。
如圖7所示,在上行方向上,終端將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第一接收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第一接入設備,該第一接入設備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終端的使用者面資料,並將該使用者面資料向該核心網發送。圖7中的虛線表示終端發送的上行資料在通過第二接入設備進行分流傳輸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與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的無線鏈路進行傳輸。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第一接入設備和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其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的支援能力資訊,以使第一接入設備根據終端的該能力資訊配置該終端建立與第一接入設備間的DRB的承載通道,該承載通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從而使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可以通過該承載通道進行使用者面資料的傳輸,即實現終端與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第二接入設備進行分流的目的。
根據建立該承載通道所使用的協議的不同,該承載通道的配置過程以及通過該承載通道進行資料分流傳輸的過程也有所區別。下面將 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不同協議建立的承載通道的配置過程以及通過該承載通道進行的資料分流傳輸過程進行詳細描述。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下面以LTE與WLAN共覆蓋的場景為例,通過優選實施例對上述DRB配置流程以及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描述了採用TCP協議建立UE與eNB之間的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一的網路架構中,UE與eNB之間使用LTE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UE與WLAN AP之間使用Wi-Fi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eNB與WLAN AP之間通過有線方式連接,使用有線通信協議進行交互。
圖8A為對應於實施例一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其中,UE中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UE中的Wi-Fi協議棧從上層到下層包括TCP層、IP層和MAC/PHY層;eNB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eNB的有線通信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TCP層、IP層和資料連結層(圖中示為layer-2)。
實施例一中,對於接入eNB的UE1和UE2分別配置有LC實體(即邏輯通道實體)。UE1和UE2分別配置有兩個EPS承載,兩個EPS承載各自對應的PDCP實體分別表示為PDCP1和PDCP2。UE1和UE2均支援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因此分別為兩個UE各自對應的LC實體分配有TCP埠號,為UE1對應的LC實體分配的TCP埠號表示為Port1,為UE2 對應的LC實體分配的TCP埠表示為Port2。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為:PDCP1對應LC1,PDCP2對應LC2。
基於圖8A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
該能力資訊可包括如下內容: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表明該UE建立DRB承載通道所使用的協定;本實施例中,該協議類型為TCP;UE的地址,比如UE的IP地址;UE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的指示資訊;比如,該指示資訊可以是1個比特或多個比特的標識資訊,通過不同的取值表示UE是否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本實施例中,該指示資訊表明UE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埠列表,具體可包括UE已經佔用的埠的列表,和/或,UE建議使用的埠的列表。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 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
其中,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內容:TCP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以指示UE使用TCP協定建立DRB的承載通道;DRB的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即,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所需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eNB的地址、TCP埠號,以及該DRB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LCID(Logic Channel ID,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等資訊;其中,一個TCP埠號標識一個LC實體與TCP實體之間的TCP通道;本實施例中,可為每個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的UE分配該UE唯一對應的一個TCP埠號;需要重配置的DRB的標識,本實施例中即為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標識;其他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組合:PDCP實體的資訊、邏輯通道標識(LCID)、邏輯通道配置資訊、MAC實體的資訊、實體層實體的資訊等。
步驟5: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配置資訊,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eNB發起連接建立請求。
進一步地,如果UE接收到的配置資訊中的TCP埠號和其他應用使用的埠號發生了衝突,則UE可以回饋拒絕該DRB配置的回應資訊,或者向eNB回饋該UE已佔用的或建議使用的埠的列表。
步驟6:UE通過WLAN AP與eNB之間建立起基於TCP協議的承載通道。
進一步地,如果UE基於TCP協議的承載通道建立失敗,則UE可以將承載通道建立失敗的資訊通知給eNB。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UE與eNB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過程可如圖8B和圖8C以及圖8D和圖8E所示。其中,圖8B和圖8C分別示出了在eNB側和UE側實現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圖8D和圖8E分別示出了在eNB側和UE側實現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
參見圖8B,eNB側實現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eNB內的PDCP1接收來自高層的資料包,比如PDCP PDU。
步驟2: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與該PDCP對應的LC實體。
步驟3:該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所添加的LCID與PDCP1對應,LC實體根據分配的TCP埠Port1,將處理後的 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4:TC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封裝,得到TCP資料包,並將該TCP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5:IP實體對接收到的TCP資料包進行封裝,得到IP資料包,並將該IP資料包通過IP路由方式發送給WLAN AP。該過程中,該IP資料包依次經過eNB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
在WLAN AP中,eNB發送的IP資料包依次經過有線通信協定棧中的實體層實體、LLC實體、MAC實體、IP實體,以及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IP實體和MAC/PHY實體,向UE方向發送。
如圖8C所示,UE從WLAN AP接收到資料後,其處理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UE內的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2: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解封裝和解析,根據協定類型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3:TCP實體根據為該UE的LC實體分配的TCP埠號Port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LC實體。
可選地,步驟3中,TCP實體也可以根據為適配層實體分配的TCP埠號,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LC實體。其中,該適配層是指用於將PDCP層資料包發送給LC層,或將LC層資料包發送給PDCP層的協議層。
步驟4:LC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以 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實體:PDCP1。
步驟5:PDCP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6:IP實體根據協定類型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7:TCP實體根據為應用程式分配的TCP埠號Port2,將該TCP資料包通過該TCP埠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應用層實體(圖中示為APP1)。
上述圖8B和圖8C所述的流程僅描述了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UE,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UE,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UE,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eNB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UE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參見圖8D,在UE側實現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的發送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應用層實體(圖中所示的APP1)根據分配的TCP埠號Port2,將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2:TCP實體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3:IP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IP頭,將該資料包 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4: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
步驟5: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後,根據為該LC實體分配的TCP埠號Port1,通過對應的TCP通道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6:TC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7: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實體。該過程中,該資料包依次經過UE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
在WLAN AP中,UE發送的IP資料包依次經過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IP實體,以及有線通信協定棧中的IP實體和MAC/PHY實體,向eNB方向發送。
參見圖8E,eNB接收到該使用者面資料後的處理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IP實體對從WLAN AP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協定類型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2:TCP實體根據為LC實體分配的TCP埠號Port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對應的LC實體。
步驟3:LC實體對該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接收到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以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4: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高層。
上述圖8D和圖8E所述的流程僅描述了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eNB,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eNB,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eNB,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UE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eNB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圖8B、圖8C、圖8D和圖8E所述的流程中,未對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進行詳細說明,上述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可參見相關通信協議的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一是以UE與eNB之間且經由WLAN AP的承載通道是TCP連接為例描述的,該承載通道也可以用UDP連接代替,如果該承載通道為UDP連接,則其承載通道配置過程以及資料分流的過程可重用上述流程,不同之處在於:在承載通道的信令配置流程中步驟4中指定UDP協定類型,並指定UDP協議的埠號。後續UE和網路側之間建立UDP連接並可通過UDP埠發送和接收資料。
實施例二描述了採用TCP協議建立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 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二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A。
實施例二中,對於接入eNB的UE1和UE2,共用一個LC實體,並共用一個TCP埠,該TCP埠的埠號表示為Port1。UE1和UE2分別配置有兩個EPS承載,兩個EPS承載各自對應的PDCP實體分別表示為PDCP1和PDCP2。UE1和UE2均支援使用者面資料分流。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為:PDCP1對應LC1,PDCP2對應LC2。
基於圖8A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能力資訊中可包含的內容可參見實施例一中的相關描述。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含的內容可參見實施例一中的相關描述。
由於本實施例二中,接入eNB的多個UE共用一個LC實體, 因此為UE分配的TCP埠號也為這些UE所共用,該TCP埠號可由eNB靜態配置,即預先分配。基於所有接入eNB的UE共用一個TCP埠號,因此需要在該重配置消息中包含UE的標識資訊,以使eNB根據UE的標識資訊區分來自不同UE的上行資料。
步驟5: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配置資訊,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eNB發起連接建立請求。
進一步地,如果UE接收到的配置資訊中的TCP埠號和其他應用使用的埠號發生了衝突,則UE可以回饋拒絕該DRB配置的回應資訊,或者向eNB回饋該UE已佔用的或建議使用的埠的列表。
步驟6:UE通過WLAN AP與eNB之間建立起基於TCP協議的承載通道。
進一步地,如果UE基於TCP協議的承載通道建立失敗,則 UE可以將承載通道建立失敗的資訊通知給eNB。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實施例二中,對於接入eNB的UE1和UE2配置有同一個LC實體。UE1和UE2分別配置有兩個EPS承載,兩個EPS承載各自對應 的PDCP實體分別表示為PDCP1和PDCP2。UE1和UE2均支援使用者面資料分流,且UE1和UE2共用同一個TCP埠號Port1。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為:PDCP1對應LC1,PDCP2對應LC2。
eNB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可如圖9A所示;UE接收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C;UE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D,與圖8D所示流程有所區別的是,在步驟5中,LC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之前,需要在該資料包中添加該UE的標識資訊;eNB接收上行資料的過程可如圖9B所示。下面僅結合圖9A和圖9B描述eNB側的處理過程,UE側的處理過程可參見實施例一,在此不再重複。
參見圖9A,eNB發送下行資料的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eNB內的PDCP1接收來自高層的資料包,比如PDCP PDU。
步驟2: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與所有接入UE共用的LC實體。
步驟3: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所添加的LCID與PDCP1對應,LC實體根據多個UE共用的TCP埠Port1,將處理後的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4:TC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封裝,得到TCP資料包,並將該TCP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5:IP實體對接收到的TCP包進行封裝,得到IP資料包,並將該IP資料包通過IP路由方式發送給WLAN AP。該過程中,該IP資料包依次經過eNB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
上述圖流程僅描述了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UE,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UE,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UE,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eNB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UE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參見圖9B,eNB接收上行資料的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IP實體對從WLAN AP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2:TCP實體根據多個UE共用的TCP埠號Port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多個UE共用的LC實體。
步驟3:LC實體對該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接收到資料包的包頭中的UE的標識資訊,以及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該UE對應的PDCP1。
步驟4: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高層。
上述流程僅描述了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eNB,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eNB,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eNB,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UE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eNB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流程中,未對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進行詳細說明,上述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可參見相關通信協議的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二是以UE與eNB之間且經由WLAN AP的承載通道是TCP連接為例描述的,該承載通道也可以用UDP連接代替。如果該承載通道為UDP連接,則其承載通道配置過程以及資料分流的過程可重用上述流程,不同之處在於:在承載通道的信令配置流程中步驟4中指定UDP協定類型,並指定UDP協議的埠號。後續UE和網路側之間建立UDP連接並可通過UDP埠發送和接收資料。
實施例三描述了採用IP協議建立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三的網路架構中,UE與eNB之間使用LTE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UE與WLAN AP之間使用Wi-Fi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eNB與WLAN AP之間通過有線方式連接,使用有線通信協議進行交互。
圖10A為實施例三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其中,UE中 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UE中的Wi-Fi協議棧從上層到下層包括IP層和MAC/PHY層;eNB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eNB的有線通信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IP層和資料連結層(圖中示為layer-2)。
實施例三中,對於接入eNB的UE1和UE2配置有共用的LC實體。UE1和UE2分別配置有兩個EPS承載,兩個EPS承載各自對應的PDCP實體分別表示為PDCP1和PDCP2。UE1和UE2均支援使用者面資料分流,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為:PDCP1對應LC1,PDCP2對應LC2。
基於圖10A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能力資訊中可包含的內容可參見實施例一中的相關描述。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
其中,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內容:IP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以指示UE使用IP協定建立DRB的承載通道;DRB的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即,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所需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eNB的位址、UE的標識,以及該DRB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LCID的對應關係等資訊;需要重配置的DRB的標識,本實施例中即為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標識;其他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組合:PDCP實體的資訊、MAC實體的資訊、實體層實體的資訊等。
步驟5: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配置資訊,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eNB發起連接建立請求。
步驟6:UE通過WLAN AP與eNB之間建立起基於IP協議的承載通道。
在上述流程的步驟5中,UE在接收到重配置消息後,也可不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eNB發起連接建立請求,而是直接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eNB發送資料。相應地,在步驟6中,eNB在接收到UE發送的資料後,向UE回饋承載通道建立成功的回應訊息,或者直接通過WLAN接入網路向該UE發送資料。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參見圖10B,eNB發送下行資料的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eNB內的PDCP1接收來自高層的資料包,比如PDCP PDU。
步驟2: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多個UE共用的LC實體。
步驟3: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所添加的LCID與PDCP1對應,LC實體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4: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封裝,在IP包頭中指定用於LC層資料包傳輸的新的協定類型,並將封裝後的資料包通過IP路由方式發送。該過程中,該IP資料包依次經過eNB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該新的協定類型為LC層資料包協定類型,可表示為“LC協議”。
如圖10C所示,UE從WLAN AP接收到資料後,其處理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UE內的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2: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解封裝和解析,根據協定類型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其中,該協議類型可以是IP層用於LC層資料包傳輸的新的協定類型。
步驟3:LC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以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實體:PDCP1。
步驟4:PDCP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5:IP實體根據協定類型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6:TCP實體根據為應用程式分配的TCP埠號Port1,將該TCP資料包通過該TCP埠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應用層實體(圖中示為APP1)。
上述圖流程僅描述了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UE,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UE,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UE,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eNB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UE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參見圖10D,在UE側實現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的發送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應用層實體(圖中所示的APP1)根據分配的TCP 埠號Port2,將資料包通過對應的TCP通道發送給TCP實體。
步驟2:TCP實體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3:IP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IP頭,將該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4: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
步驟5: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後,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6: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來自LC層的資料包,比如根據該資料包中的LCID,在IP包頭中指定用於LC層資料包傳輸的新的協定類型,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實體。該過程中,該資料包依次經過UE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該新的協定類型為LC層資料包協定類型,可表示為“LC協議”。
在WLAN AP中,UE發送的IP資料包依次經過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IP實體,以及有線通信協定棧中的IP實體和MAC/PHY實體,向eNB方向發送。
參見圖10E,eNB接收到該使用者面資料後的處理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IP實體對從WLAN AP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 根據該資料包的協定類型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該協議類型可以是IP層用於LC層資料包傳輸的新的協定類型。該新的協定類型為LC層資料包協定類型,可表示為“LC協議”。
步驟2: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接收到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以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3: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高層。
上述圖10D和圖10E所述的流程僅描述了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eNB,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eNB,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eNB,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UE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eNB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圖10B、圖10C、圖10D和圖10E所述的流程中,未對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進行詳細說明,上述各協定實體的資料處理過程可參見相關通信協議的規定。
實施例四描述了採用GTP-U協議建立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四的網路架構中,UE與eNB之間使用LTE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UE與WLAN AP之間使用Wi-Fi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 eNB與WLAN AP之間通過有線方式連接,使用有線通信協議進行交互。
圖11A為實施例四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其中,UE中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UE中的Wi-Fi協議棧從上層到下層包括GTP-U層、UDP層、IP層和MAC/PHY層;eNB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eNB的有線通信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GTP-U層、UDP層、IP層和資料連結層(圖中示為layer-2)。
實施例四中,對於接入eNB的UE1和UE2分別配置有LC實體。UE1和UE2分別配置有兩個EPS承載,兩個EPS承載各自對應的PDCP實體分別表示為PDCP1和PDCP2。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為:PDCP1對應LC1,PDCP2對應LC2。
基於圖11A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
該能力資訊可包括如下內容: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表明該UE建立DRB承載通道所使用的協定。本實施例中,該協議類型為GTP-U;UE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的指示資訊;本實施例中,該指示資訊表明UE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WLAN AP發送配置消息,以使該WLAN AP配置該WLAN AP與UE間的空口GTP-U連接,以及該WLAN AP與eNB間的GTP-U連接。
eNB向WLAN AP發送的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連接配置資訊:GTP-U協定的指示資訊,以指示WLAN AP建立GTP-U連接;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在WLAN AP側的GTP-U隧道端點標識(TEID),該空口GTP-U連接在UE側的GTP-U TEID等,用於標識UE的GTU-U空口連接;eNB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與該UE對應;該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eNB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在該eNB和該WLAN AP側的介面的GTP-U TEID;重配置的DRB標識。
步驟5:WLAN AP根據步驟4中的配置資訊,在接受該配置後,建立UE在WLAN AP側的空口GTP-U連接(為便於描述,稱其為GTP-U連接1),以及建立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為便於描述,稱其為GTP-U連接2),並建立上述GTP-U連接1和GTP-U連接2 的對應關係。其中,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與該UE對應。
進一步地,WLAN AP向eNB發送配置確認消息。該配置確認消息中可包括以下資訊:上述GTP-U連接1的GTP-U TEID,還可以包括上述GTP-U連接2的配置資訊,比如,GTP-U連接1在WLAN AP側的GTP-U TEID,以及在UE側的GTP-U TEID等。
步驟6: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
其中,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內容:GTP-U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以指示UE使用GTP-U協定建立DRB的承載通道;DRB的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該DRB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Logic Channel ID,LCID)的對應關係等資訊,以及該UE與該WLAN AP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比如可包括:該空口GTP-U連接在WLAN AP側的GTP-U TEID,該空口GTP-U連接在UE側的GTP-U TEID等,用於標識UE的GTU-U空口連接;需要重配置的DRB的標識,本實施例中即為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標識;其他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組合:PDCP實體的資訊、邏輯通道標識(LCID)、邏輯通道配置資訊、MAC實體的資訊、實體層實體的資訊等。
步驟7: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 配置資訊,建立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並通過該空口GTP-U連接,通過WLAN接入網路進行資料收發。進一步地,UE可向eNB回饋配置成功消息。
步驟8:eNB在接收到UE的配置成功消息後,或根據步驟5中的配置確認消息,通過與該UE對應的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上述GTP-U連接2)與該UE進行資料收發。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上述承載配置流程中,步驟4和步驟6的執行順序沒有嚴格要求,比如可以先執行步驟6再執行步驟4,也可以同時執行。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UE與eNB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過程可如圖11B和圖11C以及圖11D和圖11E所示。其中,圖11B和圖11C分別示出了在eNB側和UE側實現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圖11D和圖11E分別示出了在eNB側和UE側實現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傳輸流程。
參見圖11B,eNB側的下行資料發送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eNB內的PDCP1接收來自高層的資料包,比如PDCP PDU。
步驟2: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與該PDCP對應的LC實體。
步驟3:該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所添加的LCID與PDCP1對應,LC實體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GTP-U實體。
步驟4:GTP-U實體根據GTP-U TEID與LC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資料通過對應的GTP-U隧道發送給WLAN AP。
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的Xw TEID與WLAN空口的GTP-U連接的WLAN TEID的對應關係,將接收到的資料通過UE在WLAN AP側的空口的GTP-U連接發送給UE。
如圖11C所示,UE側的下行資料接收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UE內的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根據協定類型,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2:IP實體根據協定類型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解封裝和解析,得到UDP包,將該UDP包發送給UDP實體。
步驟3:UD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得到GTP資料包,根據協定類型將該GTP資料包發送給GTP-U實體。
步驟4:GTP-U實體根據支援的協定類型或應用類型,將該 GTP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該協議類型或應用類型是為LC層資料收發定義的新的類型。
步驟5:LC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以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實體:PDCP1。
步驟5:PDCP1將接收到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6:IP實體根據協定類型,將該UDP資料包發送給UDP實體。
步驟7:UDP實體根據為應用程式分配的TCP埠號Port2,將該UDP資料包通過該UDP埠對應的UDP通道發送給應用層實體(圖中示為APP1)。
上述流程中的GTP-U連接是基於UDP協議的。如果GTP-U連接是基於TCP協定的,則在步驟2中,I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在步驟3中,TC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GTP-U實體;在步驟6中,I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在步驟7中,TC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應用層實體。
上述圖11B和圖11C所述的流程僅描述了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下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UE,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UE,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UE,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eNB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UE發送下行資 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參見圖11D,在UE側實現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的發送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應用層實體(圖中所示的APP1)根據分配的UDP埠號Port2,將資料包通過對應的UDP通道發送給UDP實體。
步驟2:UDP實體將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3:IP實體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包的IP頭,將該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4: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LC實體。
步驟5:LC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資料包映射到邏輯通道並添加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後,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GTP-U實體。
步驟6:GTP-U實體根據GTP-U TEID與LC實體的對應關係,在資料包中加上GTP頭後發送給UDP實體,以便將資料包通過WLAN AP空口對應的GTP-U隧道發送給WLAN AP。
步驟7:UD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步驟8:IP實體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Wi-Fi無線通訊協定棧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圖中示為WLAN MAC+PHY+LLC)實體。該過程中,該資料包依次經過UE中的資料連結層實體和實體層實體。
上述流程中的GTP-U連接是基於UDP協議的。如果GTP-U連接是基於TCP協定的,則在步驟1中,應用層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在步驟2中,TC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在步驟6中,GTP-U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TCP實體;在步驟7中,TCP實體將資料包發送給IP實體。
WLAN AP接收到該UE發送的資料後,根據Xw介面的GTP-U的Xw TEID連接與WLAN空口的GTP-U連接的WLAN TEID的對應關係,將接收到的資料通過UE在eNB側的GTP-U連接發送給eNB。
參見圖10E,eNB接收到該使用者面資料後的處理流程可如圖中的粗實線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GTP-U實體根據資料包的協定類型或應用類型,以及UE的Xw TEID,將資料包發送給該UE對應的LC實體。
步驟2:LC實體對該資料包進行處理,根據接收到資料包的包頭中的LCID(該LCID的值表示為LC1),以及LCID與PDCP實體的對應關係,將該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PDCP1。
步驟3:PDCP1對接收到的資料包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資料包發送給高層。
上述圖11D和圖11E所述的流程僅描述了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的傳輸過程。在實際應用中,eNB與UE間的上行方向上的使用者面資料可以全部通過WLAN AP分流傳輸給eNB,也可以部分資料通過WLAN AP分流到eNB,另一部分資料仍通過eNB與UE之間的LTE協議的通信鏈路發送給eNB,從而可以實現LTE承載資料 和WLAN承載資料的併發。UE通過LTE協議的通信鏈路向eNB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協議棧架構可參見LTE協議規定。
實施例五描述了UE與WLAN AP之間的承載通道為空口UDP連接,WLAN AP與eNB之間的承載通道為GTP-U連接的情況下,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五的網路架構中,UE與eNB之間使用LTE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UE與WLAN AP之間使用Wi-Fi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eNB與WLAN AP之間通過有線方式連接,使用有線通信協議進行交互。
圖12為實施例五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其中,UE中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UE中的Wi-Fi協議棧從上層到下層包括UDP層、IP層和MAC/PHY層;eNB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eNB的有線通信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GTP-U層、UDP層、IP層和資料連結層(圖中示為layer-2)。
基於圖12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
該能力資訊可包括如下內容: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表明該UE建立DRB承載通道所使用的協定。本實施例中,該協議類型為UDP; UE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的指示資訊;本實施例中,該指示資訊表明UE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WLAN AP發送配置消息,以使該WLAN AP配置該WLAN AP與UE間的UDP連接,以及該WLAN AP與eNB間的GTP-U連接。
eNB向WLAN AP發送的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連接配置資訊:UDP協定的指示資訊,以指示WLAN AP建立UDP連接;UE與WLAN AP之間的UDP連接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UDP連接在WLAN AP側的埠號,該空口UDP連接在UE側的埠號,用於建立該空口UDP連接的UE的IP位址以及WALN AP的IP位址等;其中,該UDP連接與該UE相對應,如果該UE存在多個DRB,則該UE的這些DRB共用該UDP連接;重配置的DRB標識。
步驟5:WLAN AP根據步驟4中的配置資訊,在接受該配置後,建立UE在WLAN AP側的空口UDP連接,以及建立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並建立兩者的對應關係,兩者的對應關係可通過空口UDP連接的埠號與GTP-U連接的TEID之間的對應關係來表示。其中, 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與該UE對應。
進一步地,WLAN AP向eNB發送配置確認消息。該配置確認消息中可包括以下資訊:上述GTP-U連接的GTP-U TEID,還可以包括上述空口UDP連接的配置資訊,比如,空口UDP連接在WLAN AP側的埠號和IP位址,以及在UE側的埠號和IP位址等,還可以包括上述空口UDP連接與上述GTP-U連接的對應關係。
步驟6: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
其中,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內容:UDP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以指示UE使用UDP協定建立DRB的承載通道;DRB的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該DRB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LCID的對應關係等資訊,以及該UE與該WLAN AP之間的空口UDP連接的配置資訊,比如可包括:該空口UDP連接在WLAN AP側的埠號和IP位址,該空口UDP連接在UE側的埠號和IP位址等。
需要重配置的DRB的標識,本實施例中即為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標識;其他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組合:PDCP實體的資訊、邏輯通道標識(LCID)、邏輯通道配置資訊、MAC實體的資訊、實體層實體的資訊等。
步驟7: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 配置資訊,建立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UDP連接,並通過該空口UDP連接,通過WLAN接入網路進行資料收發。進一步地,UE可向eNB回饋配置成功消息。
步驟8:eNB在接收到UE的配置成功消息後,或根據步驟5中的配置確認消息,通過與該UE對應的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與該UE進行資料收發。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上述承載配置流程中,步驟4和步驟6的執行順序沒有嚴格要求,比如可以先執行步驟6再執行步驟4,也可以同時執行。
可選地,UE與WLAN AP之間也可以建立空口TCP連接來取代上述空口UDP連接。如果UE與WLAN AP之間建立空口TCP連接,則其承載通道配置過程與上述流程類似,只是需要將UDP協定類型替換為TCP協定類型,將UDP埠替換為TCP埠。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eNB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四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11B。與圖11B所示的流程的區別在於:WLAN AP接收到eNB發送的資料後,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UDP(或TCP) 連接的對應關係,將接收到的資料通過UE在WLAN AP側的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發送給UE。其中,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對應關係,可以用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的TEID,WLAN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埠號之間的對應關係來表示。
UE接收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C。
UE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D。
eNB接收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四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圖11E。與圖11E所示的流程的區別在於:WLAN AP的UDP(或TCP)實體從UE對端UDP(或TCP)實體收到對應的UDP(或TCP)資料,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對應關係,將該資料通過UE在WLAN AP側的eNB和WLAN AP間的GTP-U連接發送給eNB的GTP-U實體。eNB的GTP-U實體根據資料包的協定類型(或應用類型)以及UE的Xw TEID將該資料包發送給UE對應的LC實體。其中,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對應關係,可以用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的TEID,WLAN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埠號之間的對應關係來表示。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五是以UE與WLAN AP間的承載通道是TCP連接為例描述的,該承載通道也可以用UDP連接代替。如果該承 載通道為UDP連接,則其承載通道配置過程以及資料分流的過程可重用上述流程,不同之處在於:在承載通道的信令配置流程中步驟4中指定UDP協定類型,並指定UDP協議的埠號。後續UE和網路側之間建立UDP連接並可通過UDP埠發送和接收資料。
實施例六描述了UE與WLAN AP之間的承載通道為空口IP連接,WLAN AP與eNB之間的承載通道為GTP-U連接的情況下,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六的網路架構中,UE與eNB之間使用LTE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UE與WLAN AP之間使用Wi-Fi無線通訊協定進行交互,eNB與WLAN AP之間通過有線方式連接,使用有線通信協議進行交互。
圖13為實施例六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其中,UE中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UE中的Wi-Fi協議棧從上層到下層包括IP層和MAC/PHY層;eNB的LTE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PDCP層、RLC層、MAC層和PHY層;eNB的有線通信協議棧中從上層到下層包括GTP-U層、UDP層、IP層和資料連結層(圖中示為layer-2)。
基於圖13所示的使用者面協定棧架構並結合圖4和圖5所示的DRB配置流程,配置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信令流程具體可包括如下內容:步驟1:UE向eNB上報該UE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可以表明該UE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
該能力資訊可包括如下內容: 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表明該UE建立DRB承載通道所使用的協定。本實施例中,該協議類型為GTP-U;UE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的指示資訊;本實施例中,該指示資訊表明UE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
步驟2:eNB配置UE對WLAN AP進行測量。
步驟3:UE根據eNB的配置對WLAN AP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結果,該測量結果中包括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步驟4: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WLAN AP發送配置消息,以使該WLAN AP配置該WLAN AP與UE間的UDP連接,以及該WLAN AP與eNB間的GTP-U連接。
eNB向WLAN AP發送的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連接配置資訊:IP協定的指示資訊,以指示WLAN AP與UE建立IP連接;UE與WLAN AP之間的IP連接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IP連接在WLAN AP側的IP位址,該空口UDP連接在UE側的IP位址等;eNB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與該UE對應;該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eNB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在該eNB和該WLAN AP側的介面的GTP-U TEID;重配置的DRB標識。
步驟5:WLAN AP根據步驟4中的配置資訊,在接受該配 置後,建立UE在WLAN AP側的空口IP連接,以及建立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並建立兩者的對應關係,兩者的對應關係可通過空口UDP連接的埠號與GTP-U連接的TEID之間的對應關係來表示。其中,WLAN AP和eNB之間的GTP-U連接與該UE對應。
進一步地,WLAN AP向eNB發送配置確認消息。該配置確認消息中可包括以下資訊:上述GTP-U連接的GTP-U TEID,還可以包括上述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比如,空口UDP連接在WLAN AP側的埠號和IP位址,以及在UE側的埠號和IP位址等,還可以包括上述空口UDP連接與上述GTP-U連接的對應關係。
步驟6:eNB在確認UE支援將使用者面資料經由WLAN AP分流傳輸,並在獲得UE測量到的WLAN AP的情況下,向該UE發送重配置消息,以請求UE配置該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
其中,該重配置消息中可包括以下內容:IP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以指示UE使用UDP協定建立DRB的承載通道;DRB的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該DRB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LCID的對應關係等資訊,以及該UE與該WLAN AP之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比如可包括:該空口IP連接在WLAN AP側的IP位址,該空口IP連接在UE側的IP位址等;需要重配置的DRB的標識,本實施例中即為UE與eNB之間經由WLAN AP的DRB的標識;其他配置資訊,具體可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組合:PDCP實 體的資訊、LC實體的資訊、PDCP和LC之間的通道標識、PDCP和LC之間的通道的配置資訊、邏輯通道標識(LCID)、邏輯通道配置資訊、MAC實體的資訊、實體層實體的資訊等。
步驟7:UE接收到eNB發送的重配置消息後,根據其中的配置資訊,建立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IP連接,並通過該空口IP連接,通過WLAN接入網路進行資料收發。進一步地,UE可向eNB回饋配置成功消息。
步驟8:eNB在接收到UE的配置成功消息後,或根據步驟5中的配置確認消息,通過與該UE對應的與WLAN AP之間的GTP-U連接與該UE進行資料收發。
在上述流程中,也可以省略eNB配置U1E進行WLAN AP測量以及接收UE上報的WLAN AP測量結果的步驟,UE可以直接向eNB上報該UE測量到的可用的WLAN AP的標識等資訊。
上述承載配置流程中,步驟4和步驟6的執行順序沒有嚴格要求,比如可以先執行步驟6再執行步驟4,也可以同時執行。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eNB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四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11B。與圖11B所示的流程的區別在於:WLAN AP接收到eNB發送的資料後,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IP連接的對 應關係,比如,根據UE的IP位址或WLAN MAC位址,將接收到的資料通過UE在WLAN AP側的空口的IP連接發送給UE。
UE接收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三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10C。
UE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三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10D。
eNB接收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四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圖11E。與圖11E所示的流程的區別在於:WLAN AP的IP實體從UE對端IP實體收到IP資料包,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連接與WLAN空口的IP連接的對應關係,比如,根據UE的IP位址或WLAN MAC位址,將該資料通過eNB與WLAN AP間的GTP-U連接發送給eNB的GTP-U實體。eNB的GTP-U實體根據資料包的協定類型(或應用類型)以及UE的Xw TEID,將該資料包發送給UE對應的LC實體。
實施例七描述了採用TCP協議建立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七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與實施例一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A。
實施例七中的承載配置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步驟4中,TCP連接所需的配置資訊中的TCP埠號唯一對應一個DRB。由於一個DRB對應一個PDCP實體,因此TCP埠號與PDCP實體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 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eNB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8B,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省略步驟3的操作,並且在步驟2中,PDCP實體根據該PDCP實體對應的TCP埠號,將資料包通過該TCP埠發送給TCP實體。
UE接收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C,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步驟4中,PDCP實體根據該PDCP實體對應的TCP埠號,將資料包通過該TCP埠發送給TCP實體。
UE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見圖8D,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步驟4中,PDCP實體根據該PDCP對應的TCP埠號,將資料包通過該TCP埠發送給TCP實體。
eNB接收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圖8E,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步驟2中,TCP實體根據TCP埠對應的DRB,將資料包通過該TCP埠發送給對應的UE的對應PDCP實體。如果eNB為不同UE分配了相同的TCP埠,則eNB根據該TCP埠接收到資料的UE側的IP位址和TCP埠號來區分不同的PDCP實體,然後將資料包發送給對應的UE對應的PDCP實體。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七是以UE與eNB之間且經由WLAN AP的承載通道是TCP連接為例描述的,該承載通道也可以用UDP連接代替,如果該承載通道為UDP連接,則其承載通道配置過程以及資料分流的過程可重用上述流程,不同之處在於:在承載通道的信令配置流程中步驟4中指定UDP協定類型,並指定UDP協議的埠號。後續UE和網路側之間建立UDP連接並可通過UDP埠發送和接收資料。
實施例八描述了採用GTP-U協議建立DRB的承載通道以實現通過WLAN AP對eNB與UE之間的使用者面資料進行分流的方案。
實施例八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與實施例五中的使用者面協議棧架構相同,具體可參見圖12。
實施例八中的承載配置過程與實施例五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的UDP(或TCP)連接與該終端中的DRB對應,即,與一個需要經由WLAN AP分流的DRB唯一對應,相應地:
步驟5中,UE與WLAN AP之間的空口的UDP(或TCP)連接的配置資訊中,WLAN AP空口連接的UDP(或TCP)埠號對應於UE的DRB;步驟6中,建立UE在WLAN AP側的空口的UDP(或TCP)的連接的配置資訊中,WLAN AP與UE之間的空口UDP(或TCP)連接的埠號對應於該UE的DRB。
UE通過WLAN接入網路與eNB在建立起上述承載通道後,可通過該承載通道向eNB發送使用者面資料。如果UE在資料發送過程中,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則UE可以將該承載通道連接失敗的資訊通知該eNB。
eNB發送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四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11B,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省略了步驟3,並且:步驟2中,PDCP實體根據各個DRB對應的GTP-U TEID,將資料包發送給GTP-U實體;步驟4中,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的Xw TEID和WLAN空口的UDP(或UDP)連接(如埠)的對應關係,將資料包通過UE在WLAN AP側的空口的UDP(或UDP)連接發送給UE對應的DRB。
UE接收下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七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
UE發送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七中的相關過程基本相同。
eNB接收上行資料的過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關過程類似,具體可參見圖8E,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省略步驟2,並且:步驟1中,WLAN AP的UDP(或TCP)實體從UE對端UDP(或TCP)實體收到對應的UDP(或TCP)資料,WLAN AP根據Xw介面的GTP-U的Xw TEID和WLAN空口的UDP(或TCP)的連接(如埠)的對應關係,將該資料通過UE在WLAN AP側的eNB和WLAN AP間的GTP-U連接發送給eNB的GTP-U實體。如果WLAN AP為不同UE分配了相同的TCP埠,則WLAN AP根據該TCP埠接收到資料的UE側的IP位址和TCP埠號區分不同的UE,然後將TCP資料發送給對應的UE對應的GTP TEID連接。eNB的GTP-U層根據資料包的協定類型(或應用類型)和UE的Xw TEID將該資料包發送給UE對應的PDCP實體。
通過以上對優選實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巨集社區覆蓋下,同時部署大量熱點覆蓋的WLAN AP,UE可以同時在eNB上和其他接入技術(如WLAN AP)上有連接。通過在eNB和UE的WLAN AP接入實體建立連接通道,實現eNB的PDCP資料對於在其他接入技術上的透明傳輸,可以實現LTE側資料的靈活分流,更高效的利用現有的WLAN AP資源。
本發明的上述各實施例均以LTE與WLAN共覆蓋的場景為例描述,當然將本發明實施例的思想推廣到其它類型網路共覆蓋的場景,也可實現一個接入設備側的使用者面資料在另一個接入設備側的分流。
基於相同的技術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接入設備和一種終端。
參見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接入設備可以是前述流程中的第一接入設備,比如可以是基地台。如圖所示,該接入設備可包括:獲取模組1401、承載配置請求模組1402、承載配置模組1403,其中:獲取模組1401,用於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承載配置請求模組1402,用於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 承載配置模組1403,用於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可選的,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
可選的,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該DRB的標識。
其中,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
其中,該承載配置模組還用於:在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 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其中,該終端的該DRB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承載配置模組還用於:預先為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其中,該終端的多個DRB承載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承載配置模組還用於:在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分配對應的一個TCP或UDP埠。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配置請求模組還用於,若承載通道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連接為GTP-U連接,則向該第二接入設備發送GTP-U連接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配置資訊包括: 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指示的協定為GTP-U協定;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以及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該DRB的標識。
進一步地,該接入設備還包括:傳輸模組,用於接收來自於核心網的使用者面資料,將該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終端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終端;和/或,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終端的使用者面資料,並將該使用者面資料向該核心網發送。
參見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終端可包括:上報模組1501、承載配置接收模組1502、承載配置模組1503,其中:上報模組1501,用於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承載配置接收模組1502,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承載配置模組1503,用於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
可選的,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 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
可選的,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該DRB的標識。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
可選的,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
優選地,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
進一步地,該終端還包括:傳輸模組,用於將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第一接收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採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和/或,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第一接入設備的使用者面資料。
參見圖1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接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接入設備可以是前述實施例中的第一接入設備,比如可以是基地台。如圖所示,該接入設備可包括:處理器1601、記憶體1602、收發機1603以及匯流排介面。
處理器1601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1602可以存儲處理器1601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收發機1603用於在處理器1601的控制下接收和發送資料。
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1601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1602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1603可以是 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1601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1602可以存儲處理器1601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本發明實施例揭示的使用者面的無線資料承載配置流程以及通過該無線資料承載的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流程,可以應用於處理器1601中,或者由處理器1601實現。在實現過程中,控制面的處理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1601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處理器1601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記憶體1602,處理器1601讀取記憶體1602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控制面的處理方法的步驟。
參見圖1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終端可包括:處理器1701、記憶體1702、收發機1703以及匯流排介面。
處理器1701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1702可以存儲處理器1701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收發機1703用於 在處理器1701的控制下接收和發送資料。
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1701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1702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1703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1701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1702可以存儲處理器1701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本發明實施例揭示的使用者面的無線資料承載配置流程以及通過該無線資料承載的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流程,可以應用於處理器1701中,或者由處理器1701實現。在實現過程中,控制面的處理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1701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處理器1701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記憶體1702,處理器1701讀取記憶體1702中的資訊,結合其硬 體完成控制面的處理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存儲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儘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範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Claims (21)

  1. 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設備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使得該第一接入設備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的無線鏈路將下行資料發送至該終端,並且該第一接入設備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無線鏈路從該終端接收上行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以及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該能力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已佔用的埠的資訊,和/或,該終端建議使用的埠的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 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以及該DRB的標識;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在該第一接入設備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邏輯通道(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其中,該終端的該DRB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第一接入設備預先為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其中,該終端的多個DRB承載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第一接入設備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還包括: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 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分配對應的一個TCP或UDP埠。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該UDP或TCP連接與該終端唯一對應,或者與該終端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唯一對應;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連接為GTP-U連接,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設備向該第二接入設備發送GTP-U連接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配置資訊包括: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指示的協定為GTP-U協定;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以及該 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以及該DRB的標識。
  6. 一種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包括:終端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該終端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使得該終端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的無線鏈路從該第一接入設備接收下行資料,並且該終端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無線鏈路將上行資料發送至該第一接入設備。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該能力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已佔用的埠的資訊,和/或,該終端建議使用的埠的資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用於指示該終端配 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以及該DRB的標識;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在該第一接入設備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其中,該終端的該DRB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第一接入設備預先為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其中,該終端的多個DRB承載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第一接入設備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還包括:該第一接入設備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 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分配對應的一個TCP或UDP埠。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資料無線承載配置方法,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該UDP或TCP連接與該終端唯一對應,或者與該終端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唯一對應;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
  11. 一種第一接入設備,包括處理器,收發機和記憶體;其中該處理器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獲得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以及用於為該終端進行資料分流的第二接入設備,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該第二接入 設備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技術;與該終端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使得該第一接入設備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的無線鏈路將下行資料發送至該終端,並且該第一接入設備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無線鏈路從該終端接收上行資料;該收發機用於接收和發送資料;該記憶體用於保存該處理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第一接入設備,其中,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該DRB的標識; 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在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邏輯通道(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其中,該終端的該DRB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預先為LC實體分配一個TCP或UDP埠,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其中,該終端的多個DRB承載對應配置有一個LC實體;或者,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在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之前,根據該終端的能力資訊確認該終端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則為該終端對應的需要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DRB分配對應的一個TCP或UDP埠。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 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若承載通道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連接為GTP-U連接,則向該第二接入設備發送GTP-U連接配置資訊,該GTP-U連接配置資訊包括: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指示的協定為GTP-U協定;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以及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該DRB的標識。
  16.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接收來自於核心網的使用者面資料,將該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終端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終端;和/或, 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終端的使用者面資料,並將該使用者面資料向該核心網發送。
  17. 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收發機和記憶體;其中該處理器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向第一接入設備上報該終端的能力資訊,該能力資訊用以表明該終端對使用者面資料分流傳輸的支援能力;接收該第一接入設備發送的配置請求,該配置請求用於請求該終端配置該終端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資料無線承載(DRB);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第二接入設備支援不同的接入方式;與該第一接入設備之間建立該DRB的承載通道,使得該終端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第一接入設備與該終端之間的無線鏈路從該第一接入設備接收下行資料,並且該終端同時通過該承載通道和通過該無線鏈路將上行資料發送至該第一接入設備;該收發機用於接收和發送資料;該記憶體用於保存該處理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終端,其中,該能力資訊中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終端的位址;該終端是否支援使用者面資料經由第二接入設備分流的指示資訊。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終端,其中,用於指示該終端配置該DRB的資訊,包括以下內容之一或任意組合:協定類型指示資訊,該協定類型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該終端建立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定;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至少包括:該承載通道中的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DCP)實體與邏輯通道標識的對應關係;該DRB的標識;該承載通道所用的協議包括以下之一: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用戶面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協議(GTP-U),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超文字傳輸安全協議(HTTPS)。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終端,其中,該承載通道為使用TCP協定建立的TCP或UD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TCP或UDP連接的埠資訊;或該承載通道為使用IP協定建立的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的標識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所用GTP-U協議建立的空口GTP-U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的空口GTP-U連接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UDP或TC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 空口UDP或TCP連結的配置資訊;或該承載通道中,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之間為空口IP連接,該承載通道的配置資訊中還包括:該終端與該第二接入設備間的空口IP連接的配置資訊。
  21. 如請求項17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讀取該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程式以執行下列操作:將使用者面資料通過與該第一接收設備之間經由第二接入設備的DRB的承載通道發送給該第一接入設備,其中,該第一接入設備與第二接入設備採用不同的接入技術;和/或,通過該承載通道接收來自於該第一接入設備的使用者面資料。
TW105110855A 2015-04-10 2016-04-07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638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510170313.6 2015-04-10
CN201510170313.6A CN104869666B (zh) 2015-04-10 2015-04-10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506A TW201637506A (zh) 2016-10-16
TWI638575B true TWI638575B (zh) 2018-10-11

Family

ID=53915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0855A TWI638575B (zh) 2015-04-10 2016-04-07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9666B (zh)
TW (1) TWI638575B (zh)
WO (1) WO2016161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666B (zh) * 2015-04-10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376095A (zh) 2015-07-22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组网系统中建立传输通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0251052B2 (en) * 2015-08-27 2019-04-02 Mediatek Inc. Method of dynamic PDCP status report poll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CN108353307B (zh) * 2015-11-04 2021-07-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分割承载环境下提供流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682150A (zh) * 2016-02-25 2016-06-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智能分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59955B (zh) * 2016-07-26 2021-10-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基于用户设备反馈控制体验品质的基站、用户设备及方法
CN107682878B (zh) * 2016-08-01 2020-06-3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终端能力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7979853B (zh) * 2016-10-25 2022-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8094693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31940B (zh) * 2017-03-24 2019-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AU2017406570B9 (en) * 2017-03-31 2021-05-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150388B (zh) * 2017-06-16 2022-06-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pdcp重复功能的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KR20240010085A (ko) 2017-05-05 2024-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수렴 프로토콜 복제 기능을 지원하는 시스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비, 및 부가적 상향링크 반송파 구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연결 이동성 조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246837B (zh) 2017-06-12 2023-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网络
CN112616161B (zh) 2017-06-15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448447B2 (en) * 2017-08-17 2019-10-1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bearer type change for a radio bearer
CA3087600C (en) * 2018-01-05 2023-08-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identifier of data bearer, and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4666921B (zh) * 2018-01-12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35564B (zh) 2018-01-12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153758B (zh) 2018-04-10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645189B (zh) * 2019-02-15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节点、存储介质及系统芯片
AU2019433371B2 (en) * 2019-03-11 2023-08-17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Data send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071869B (zh) * 2019-04-10 2022-04-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Wi-Fi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69290B (zh) * 2019-04-10 2019-07-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543367B (zh) * 2020-04-20 202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34412A (zh) * 2022-02-11 2023-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目标面能力上报、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7240A1 (zh) * 2012-01-20 2013-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能力上报方法和基站、策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517255A (zh) * 2012-06-15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分流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终端
CN103582011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多网络联合传输的系统、用户设备及方法
US20140071925A1 (en) * 2011-05-31 2014-03-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vergen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data offloading and converging method
US20140241275A1 (en) * 2011-10-31 2014-08-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59B (zh) * 2011-09-06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185209B (zh) * 2013-05-24 2019-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蜂窝基站接入系统及其实现网络接入的方法
CN104219722B (zh) * 2014-05-23 2019-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无线承载的迁移处理、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4869666B (zh) * 2015-04-10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1925A1 (en) * 2011-05-31 2014-03-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vergen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data offloading and converging method
US20140241275A1 (en) * 2011-10-31 2014-08-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
WO2013107240A1 (zh) * 2012-01-20 2013-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能力上报方法和基站、策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517255A (zh) * 2012-06-15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分流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及终端
CN103582011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多网络联合传输的系统、用户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61915A1 (zh) 2016-10-13
TW201637506A (zh) 2016-10-16
CN104869666B (zh) 2019-05-21
CN104869666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575B (zh)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753885B (zh) 經由蜂巢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到區域網路的連接
CN108307472B (zh)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1212459B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664732B (zh) 用于具有lte连接的多径tcp的装置和方法
CA2973048C (en)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device and a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node
JP6714708B2 (ja)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
TWI491228B (zh) 多網路上無線存取之頻寬整合方法與裝置
US20160157155A1 (en) Selective Bearer Splitting in Cell System
US20140029536A1 (en) Wireless bearing building method, access point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KR20160114157A (ko) 세컨더리 기지국 디바이스에 의해 사용자 평면 연결성이 사용자 디바이스에 제공되는 동안 제어 평면 연결성을 사용자 디바이스에 제공하도록 구성된 마스터 기지국 디바이스
CN105637905A (zh) 用于实现pdn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257214B1 (en)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s
JP7147883B2 (ja) gNB-CU-UPにおける完全性保護のハンドリング
WO2017118191A1 (zh) 一种控制面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000889A1 (zh) 无线接入网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ip报文处理方法
WO202024465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3023994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2549953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051239B2 (en) Multiple air interface aggregation supporting multivendor 4G/5G networks
CN106465439B (zh) 多流聚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018092B2 (ja)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デバイス
WO2023286783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18059226A1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9214105A1 (zh) 一种绑定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