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6897B -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6897B
TWI636897B TW105133861A TW105133861A TWI636897B TW I636897 B TWI636897 B TW I636897B TW 105133861 A TW105133861 A TW 105133861A TW 105133861 A TW105133861 A TW 105133861A TW I636897 B TWI636897 B TW I6368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uring device
print head
pri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282A (zh
Inventor
塔德 W 米勒
Original Assignee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8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6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6897B/zh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列印2D層及3D結構之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含將來自一列印頭總成之一列印材料施配至一基底上且使用一固化器件總成固化該列印材料。可調整該列印頭總成與該固化器件總成之間之間隔以變動一經列印特徵中之光澤度。該列印頭總成可包含具有彩色油墨之噴嘴之至少一個列及具有一清透結構列印材料之噴嘴之至少一個列。

Description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
本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列印系統(包含三維列印系統)及方法。
列印系統可用於列印2D結構或油墨層以及由各種類型之3D列印材料形成之3D結構。三維列印系統及方法可與各種技術相關聯,該等技術包含熔融沈積成形(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電子束無模製造(EBF;electron beam freeform fabrication)、選擇性雷射燒結(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以及其他類型之三維列印技術。
由三維列印系統形成之結構可與藉由其他製造技術形成之物體一起使用。此等包含在各種鞋類物件及/或服裝物件中使用之紡織物材料。
當依2D及/或3D列印時,一經列印元件之所得外表面(即,一油墨層之表面或一3D列印結構之表面)可具有各種類型之光潔度。一個可能類型之光潔度係一光澤度,其之範圍可係(例如)自無光澤至高光澤。
100‧‧‧三維列印系統/列印系統
102‧‧‧列印器件
103‧‧‧列印表面
104‧‧‧計算系統
106‧‧‧網路
115‧‧‧中央處理器件
116‧‧‧觀看介面
117‧‧‧輸入器件
200‧‧‧列印頭總成
201‧‧‧共同外殼
202‧‧‧固化器件總成
204‧‧‧致動系統
206‧‧‧軌道
210‧‧‧第一固化器件
211‧‧‧第一外殼
212‧‧‧第一UV發射源
213‧‧‧縱向軸線
214‧‧‧第二固化器件
215‧‧‧第二外殼
216‧‧‧第二UV發射源
219‧‧‧固化器件總成
230‧‧‧噴嘴
232‧‧‧噴嘴
234‧‧‧噴嘴
238‧‧‧噴嘴
240‧‧‧噴嘴
242‧‧‧噴嘴
299‧‧‧向後邊緣
300‧‧‧第一列
302‧‧‧第二列
350‧‧‧間隔
352‧‧‧偏移間隔
354‧‧‧第一固化距離
356‧‧‧第二固化距離
400‧‧‧列印材料
401‧‧‧下伏基板
402‧‧‧第一部分
404‧‧‧第二部分
420‧‧‧距離
422‧‧‧時間延遲
430‧‧‧方向
440‧‧‧時鐘
500‧‧‧第一分離距離
502‧‧‧可列印特徵
510‧‧‧第二分離距離
512‧‧‧可列印特徵
520‧‧‧第三分離距離
522‧‧‧可列印特徵
600‧‧‧鞋面
610‧‧‧3D可列印特徵
612‧‧‧3D可列印特徵之部分
620‧‧‧未固化表面
624‧‧‧固化表面
630‧‧‧恆定分離距離
700‧‧‧鞋面
710‧‧‧3D可列印特徵
712‧‧‧3D可列印特徵之部分
720‧‧‧未固化表面
724‧‧‧固化表面
730‧‧‧恆定分離距離
810‧‧‧第一固化器件
812‧‧‧第二固化器件
820‧‧‧第一分離距離
822‧‧‧第二分離距離
824‧‧‧第三分離距離
826‧‧‧第四分離距離
900‧‧‧列印頭總成
902‧‧‧最向後邊緣
910‧‧‧第一列
912‧‧‧第二列
916‧‧‧第一行
920‧‧‧第一固化器件
922‧‧‧第二固化器件
930‧‧‧共同間隔
951‧‧‧最向後噴嘴
961‧‧‧最向後噴嘴
1000‧‧‧單一UV固化燈
1002‧‧‧單一UV固化燈
1100‧‧‧第一輸入
1102‧‧‧第二輸入
1104‧‧‧控制器
1106‧‧‧輸出
1108‧‧‧輸出
1200‧‧‧列印系統
1202‧‧‧控制系統
1204‧‧‧致動系統
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可較佳理解實施例。圖中之組件不必按比例繪製,代替性地將重點放在繪示實施例之原理上。再者,在圖中,貫穿不同視圖,相同元件符號指定對應零件。
圖1係一列印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2係圖1之列印系統之一些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3係圖1之列印系統之一些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示意圖;圖4係與一固化器件一起工作之一列印頭總成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示意圖;圖5係在一列印頭總成及一固化器件已自圖4中展示之位置平移之後與固化器件一起工作之列印頭總成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示意圖;圖6至圖8係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列印頭總成與一固化器件之間之間隔與一可列印特徵之所得光澤度之間之關係之示意圖;圖9至圖10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達成一物件上之一可列印特徵之一無光澤光潔度之一列印頭總成及一固化總成之一操作之一示意圖;圖11至圖12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達成一物件上之一可列印特徵之一高光澤光潔度之一列印頭總成及一固化總成之一操作之一示意圖;圖13至圖15係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固化器件及一列印頭總成之可能間隔之示意性仰視圖;圖16至圖17係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固化器件及一列印頭總成之可能間隔之示意性仰視圖;圖18係根據一實施例之具有一列印頭總成及包含經定向以固化來自相鄰兩列噴嘴之列印材料之一單一燈泡之一固化器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仰視圖;圖19係根據一實施例之具有一列印頭總成及包含定位於相鄰兩列噴嘴之間以固化來自相鄰兩列噴嘴之列印材料之一單一燈泡之一固化器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性仰視圖; 圖20係用於控制一列印系統之一些組件之一程序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及圖21係一列印系統之一些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實施例包含用於在各種區域中以目標(即,預定)光澤度列印且固化一2D或3D結構之方法及一裝置。系統利用一緊湊型列印頭總成,其包含緊鄰用於列印結構列印材料之結構列印噴嘴之一列安置之用於施配彩色(或非結構)列印材料之彩色列印噴嘴之一列。可根據一所要目標光澤度使分別用於固化彩色列印材料及結構列印材料之一組固化器件與列印頭總成隔開。沿著一列印器件之軌或軌道移動列印頭總成及固化器件。可藉由在一列印工作之前增加列印頭總成與固化器件之間之分離距離而增加所達成之類型之光澤度(即,自無光澤移動至較光澤)。
一般技術者在檢查以下圖及詳細描述之後將或將變得瞭解實施例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全部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旨在包含於此描述中,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且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圖1係亦簡稱為列印系統100之三維列印系統100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列印系統之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在列印系統之不同器件當中分佈一或多個功能之佈建。如展示,列印系統100可包含列印器件102、計算系統104及網路106。在其他實施例中,列印系統可係一單一器件或組件(未展示)。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列印機」、「繪圖儀」、「三維列印機」或「三維列印系統」可指代可將多個層列印至一基板、一織物、一鞋類物件、一服裝物件或其他物件上之任何類型之系統。在一項實施例中,列印 器件102可係一符號及圖形列印機。
列印系統100可利用各種類型之列印技術。技術可包含(但不限於)基於碳粉之列印、液體噴墨列印、固體油墨列印、染料昇華列印、無油墨列印(包含熱列印及UV列印)、微機電系統(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噴射列印技術以及任何其他列印方法。
一些實施例可使用積層製造技術或三維列印技術。三維列印或「3D列印」包括可用於藉由將連續材料層彼此疊置沈積而形成三維物體之各種技術。可使用之例示性3D列印技術包含(但不限於)熔融細絲製造(FFF;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電子束無模製造(EBF;electron beam freeform fabrication)、直接金屬雷射燒結(DMLS;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電子束熔化(EMB;electron beam melting)、選擇性雷射熔化(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選擇性熱燒結(SHS;selective heat sintering)、選擇性雷射燒結(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基於石膏之3D列印(PP;plaster-based 3D printing)、分層物體製造(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立體微影(SLA;stereolithography)、數位光處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以及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其他類型之3D列印或積層製造技術。自三維列印系統形成之結構可與藉由其他製造技術形成之物體一起使用。此等包含在各種鞋類物件、服裝物件及/或保護性物件中使用之紡織物材料。
一些例示性實施例描繪將三維結構列印至一物件(例如,鞋類之一鞋面)上,然而,其他實施例可利用本文中論述之原理以列印及固化列印材料以用於任何應用。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本文中論述之原理可用於列印及固化列印材料之薄膜或層,諸如可用於將一圖形或標記列印至一基板上。如在此實施方式中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術語「可列印特徵」指代藉由列印(例如,自一噴嘴噴出)形成之任何層、部分或結構。在一些情況中,一可列印特徵可係如可由一習知噴墨列印機沈積之一或多個油墨層。在其他情況中,一可列印特徵可係已使用一結構列印材料(諸 如熱塑性材料)列印至一基板上之一3D結構特徵。
在一些情況中,列印系統100可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列印技術之一組合。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彩色油墨列印為薄層而可列印清透或不透明列印材料以形成一經列印物體或形式之結構層。所使用之列印技術之類型可根據包含(但不限於)以下之因素變動:目標物件之材料、目標物件之大小及/或幾何形狀、經列印影像之所要性質(諸如持久性、色彩、油墨密度等)以及列印速度、列印成本及維護需要。
積層製造程序可用於在平坦接收表面上以及在輪廓化或非平坦表面上形成結構。舉例而言,在圖中描繪之一些實施例可繪示方法,藉此將一材料列印至一物件之一平坦表面(諸如具有一平坦或未組裝組態之一鞋面之一材料區段)上。在此等情況中,可藉由將材料沈積為亦係平坦之薄膜而將材料列印至表面上。因此,一列印頭或噴嘴可在一或多個水平方向上移動以施覆一第N材料層且接著在垂直方向上移動以開始形成N+1層。然而,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材料列印至一輪廓化或非平坦表面上。舉例而言,可將材料列印至一三維鞋楦上,其中鞋楦之表面非平坦。在此等情況中,施覆至表面之經列印層亦可係輪廓化。為了完成此列印方法,一列印頭或噴嘴可經結構設計以沿著一輪廓化表面移動且傾斜、旋轉或另外移動,使得列印頭或噴嘴始終近似法向於其中施覆經列印材料之表面對準。在一些情況中,可將一列印頭安裝至一機器人臂,諸如具有6自由度之一鉸接式機器人臂。替代地,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可在一噴嘴下方重新定向具有一輪廓化表面之一物體,使得可將經列印材料之輪廓化層施覆至物體。舉例而言,實施例可利用在於2013年1月17日公開之Mozeika等人之標題為「Robotic fabricator」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3/0015596 號(且在2012年6月22日申請為美國申請案第13/530,664號)中揭示之任何系統、特徵、組件及/或方法,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實施例亦可利用在於2012年2月28日頒布之Cannell等人之標題為「Computeriz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graphics to surfaces」之美國專利第8,123,350號中揭示之任何系統、特徵、組件及/或方法,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因此,可瞭解,本實施例不限於用於列印至平坦表面之列印程序且可結合可列印至具有任何類型之幾何形狀之任何類型之表面之列印系統使用。
一般言之,實施例可將任何類型之列印材料施覆至一基板。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列印材料(print material/printing material)」或「可列印材料」指代可在一積層製造程序期間列印、噴出、發射或另外沈積之任何材料。例示性列印材料包含油墨以及樹脂、塑膠或與2D及/或3D列印相關聯之其他列印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列印技術中使用之材料可係任何水性油墨、基於染料之油墨、基於顏料之油墨、基於溶劑之油墨、染料昇華油墨、熱塑性材料(例如,PLA及ABS)及熱塑性粉末、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聚矽氧或任何其他可固化物質。材料之又進一步實例包含高密度聚氨酯、共晶金屬、橡膠、油土、橡皮泥、RTV聚矽氧、瓷、金屬黏土、陶瓷材料、石膏及光聚合物以及已知用於3D列印之可能其他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列印材料可係在高於一預定溫度(諸如一玻璃轉變溫度及/或一熔化溫度)下實質上可模製及/或柔軟之任何材料。在一項實施例中,一列印材料具有一或多個熱性質,諸如一玻璃-液體轉變(「玻璃轉變」)溫度及/或一熔化溫度。舉例而言,列印材料可係具有一玻璃轉變 溫度及一熔化溫度之一熱塑性材料。如本文中使用,熱塑性材料可包含(例如)丙烯酸、尼龍、聚苯并咪唑、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PTFE)及類似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列印材料可UV固化。一般言之,可使用任何適當類型之可UV固化之列印材料,包含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TPU、聚矽氧或任何其他適當列印材料。
列印系統之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允許將經列印結構直接列印至一或多個物件上之佈建。術語「物件」旨在包含鞋類物件(例如,鞋子)及服裝物件(例如,襯衫、褲子等)兩者。如貫穿本發明使用之術語「鞋類物件」及「鞋類」包含任何鞋類及與鞋類相關聯之任何材料(包含一鞋面)且亦可應用於各種運動鞋類類型,包含(例如)棒球鞋、籃球鞋、交叉訓練鞋、自行車運動鞋、橄欖球鞋、網球鞋、足球鞋及登山靴。如本文中使用,術語「鞋類物件」及「鞋類」亦包含通常視為非運動、正式或裝飾性之鞋類類型,包含禮鞋、平底便鞋、涼鞋、拖鞋、船鞋及工作靴。
雖然在鞋類物件之背景內容中描述所揭示之實施例,但各項實施例可進一步同等地應用於包含三維列印之任何衣服、服裝或設備物件。舉例而言,各項實施例可應用於禮帽、帽子、襯衫、針織衫、夾克、短襪、短褲、褲子、內衣、運動支援服裝、手套、腕/臂帶、袖套、髮帶、任何針織材料、任何編織材料、任何不織布材料、運動設備等。因此,如本文中使用,術語「服裝物件」可指代任何服裝或衣服,包含任何鞋類物件以及禮帽、帽子、襯衫、針織衫、夾克、短襪、短褲、褲子、內衣、運動支援服裝、手套、腕/臂帶、袖套、髮帶、任何針織材料、任何編織材料、任何不織布材料及類似者。
為了將經列印材料直接施覆至一或多個物件,列印器件102可能夠列印至各種類型之材料之表面上。具體言之,在一些情況中,列印器件102可能夠列印至各種材料(諸如紡織物、天然織物、合成織物、針織物、編織材料、不織布材料、網狀織物、皮革、合成皮革、聚合物、橡膠及發泡體或其等之任何組合)之表面上而不需要插置於一基板與經列印材料之底部之間之一釋放層,且不需要在其上列印之一完美或接近完美的平坦基板表面。舉例而言,所揭示方法可包含將一樹脂、丙烯酸、熱塑性材料或油墨材料列印至一織物(例如,一針織材料)上,其中將材料黏著/結合至織物,且其中材料在經折曲、輥壓、加工或經受額外組裝程序/步驟時通常不分層。如貫穿本發明使用,術語「織物」可用於大致指代選自任何紡織物、天然織物、合成織物、針織物、編織材料、不織布材料、網狀織物、皮革、合成皮革、聚合物、橡膠及發泡體之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列印系統100可包含控制及/或接收來自列印器件102之資訊之佈建。此等佈建可包含計算系統104及網路106。一般言之,術語「計算系統」指代一單一電腦之計算資源、一單一電腦之計算資源之一部分及/或彼此通信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腦。任何此等資源可由一或多個人類使用者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系統104可包含一或多個伺服器。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列印伺服器可主要負責控制列印器件102及/或與列印器件102通信,而一單獨電腦(例如,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可促成與一使用者之互動。計算系統104亦可包含一或多個儲存器件,包含(但不限於)磁性器件、光學器件、磁光學器件及/或記憶體(包含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
在其中使用一計算系統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硬體或硬體 系統以促成控制及/或接收來自列印器件102之資訊之佈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一計算系統之情況下,計算系統104可包含中央處理器件115、觀看介面116(例如,一監測器或螢幕)、輸入器件117(例如,鍵盤及滑鼠)及用於設計一經列印結構之一電腦輔助設計(CAD)表示之軟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形式之硬體系統。
在其中使用用於設計一經列印結構之一電腦輔助設計表示之軟體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資訊以促成用於設計一經列印結構之一電腦輔助設計表示之佈建。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一經列印層及/或經列印結構之電腦輔助設計表示可不僅包含關於結構之幾何形狀之資訊而且包含關於列印結構之各種部分所需之材料之資訊。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不同資訊。
在其中使用用於設計一經列印結構之一電腦輔助設計表示之軟體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設計結構以將設計轉換為可由列印器件102(或與列印器件102通信之一相關列印伺服器)解譯之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如下操作列印系統100以提供已使用一三維列印或積層程序形成之一或多個結構。可使用計算系統104以設計一結構。此可使用某個類型之CAD軟體或其他類型之軟體完成。接著可將設計轉換為可由列印器件102(或與列印器件102通信之一相關列印伺服器)解譯之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設計轉換為一三維可列印檔案,諸如一立體微影檔案(STL檔案),在其他情況中,可將設計轉換為一不同設計結構。在又其他實施例中,關於一待列印結構之資訊可以一影像檔案之形式發送,在該情況中可使用不同區域之影像資訊(色彩、色調、色澤、透明度等)以判定一對應3D結構。
在其中使用一網路之該等例項中,網路106可使用促成計算系統104與列印器件102之間之資訊之交換之任何有線或無線佈建。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106可進一步包含各種組件,諸如網路介面控制器、轉發器、集線器、橋接器、開關、路由器、數據機及防火墻。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106可係促成列印系統100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器件及/或組件之間之無線通信之一無線網路。無線網路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無線個人區域網路(包含例如藍芽)、無線區域網路(包含利用IEEE 802.11 WLAN標準之網路)、無線網狀網路、行動器件網路以及其他類型之無線網路。在其他情況中,網路106可係一有線網路,包含其等之信號由雙絞線、同軸纜線及光纖促成之網路。在又其他情況中,可使用有線及無線網路及/或連接之一組合。
如所論述,一列印系統可跨一或多個器件或系統分佈各種功能性。在其中列印系統包含在列印系統100之不同器件當中分佈一或多個功能之佈建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協定、格式及方法以促成列印系統100之器件當中之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通信係使用網路106進行,在其他情況中,此等通信可直接在列印系統100之器件之間進行。
列印器件102可包含其中可放置一物件(或更通常一基底元件(紡織物等))以用於列印之一接收表面或列印表面。在圖1中,列印器件102包含具有列印表面103之一桌狀結構。
圖2繪示列印器件102(見圖1)之一些組件之一放大部分之一示意圖。具體言之,圖2展示列印頭總成200以及一固化器件總成202。在圖2之實施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進一步安裝至致動系統204。在一些情況中,致動系統204可包含用於促成列印頭總成200及/或固化器 件總成202之移動之各種佈建。在一項實施例中,致動系統204包含一或多個軌道206。可使用一或多個致動器件將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安裝至軌道206,該一或多個致動器件容許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附接至軌道206且沿著軌道206(即,在與列印器件102之縱向軸線213對準之方向上)運送。
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一列印器件可包含安置於一列印頭之相對側上之兩個分離固化器件總成。此一組態容許一固化器件總成尾隨一列印頭「之後」,而不管列印頭之運動方向(即,沿著軸線213向左或向右)如何。在圖1至圖2之實施例中,展示一第二固化器件總成(圖2中之固化器件總成219)。然而,為了圖解之目的,自剩餘圖省略固化器件總成219,此係因為此第二固化器件總成之操作可與固化器件總成202之操作相同。
為了清楚起見,在圖2中未展示控制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之運動之致動器件。然而,可理解,可使用用於將列印頭及/或固化燈移動至一列印機或類似器件內之各種位置之任何已知系統、器件或方法。此等佈建可包含各種類型之電動馬達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用於列印機中之其他驅動器件。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單一致動器件以同時移動一列印頭總成及一固化器件總成,使得列印頭總成及固化器件總成無法在一列印工作或列印運行期間獨立於彼此移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預期獨立致動器可與一列印頭總成及一固化器件總成一起使用,此可容許此等總成相對於彼此之獨立運動。在Miller之標題為「Adjustable Gloss Level for Print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USSN 62/248,532(代理人檔案號碼51-4822)中揭示此一動態組態,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列印器件之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允許彩色列印之佈建。在一些實施例 中,列印系統可使用CMYK列印。在其他實施例中,彩色列印可使用另一適合列印方法進行。
在其中使用CMYK列印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器件、協定、標準及方法以促成彩色列印。如本文中使用,「CMYK」可指代在彩色列印中使用之四個顏料:「C」針對一青色顏料,「M」針對一洋紅色顏料,「Y」針對一黃色顏料且「K」針對一黑色顏料。在Miller在2015年1月1日公開之標題為「Additive Color Printing」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5-0002567號(在2013年6月26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927,551號)中揭示使用CMYK列印之一列印器件之一實例,該申請案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且在下文中稱為「彩色列印」申請案。在一些實施例中,列印系統100可包含在彩色列印申請案中揭示之系統、組件、器件及方法之一或多個特徵以促成彩色列印。舉例而言,列印器件102可經結構設計以藉由將一列印材料之液滴(包含一或多個顏料)施配至一基底上而列印一影像。如本文中使用,液滴可指代任何適合體積之列印材料。舉例而言,一液滴可係一毫升之列印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列印系統100可使用其他系統、組件、器件及方法。
在其中使用CMYK列印之該等例項中,CMYK可藉由列印且互混顏料之各種組合而產生或近似於在可見光譜中之任何色彩。參考圖2及圖3,列印頭總成200包含青色(C)、洋紅色(M)及黃色(Y)之分離油墨匣。因此,列印頭總成200可針對色彩青色(由噴嘴230施配)、洋紅色(由噴嘴232施配)及黃色(由噴嘴234施配)施配油墨或其他彩色列印材料。可互混經施配彩色材料之組合以產生紅色、綠色及藍色之一或多個色彩。可使用彩色列印材料之進一步互混以產生紅色、綠色、藍色、青色、洋紅色及黃色之 外之許多更多色彩。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列印頭總成200可進一步包含用於施配可由噴嘴238施配之黑色油墨或黑色列印材料(K)之一分離匣。在一些實施例中,列印器件102可包含一白色匣(未展示)。雖然在圖2中描繪用於各列印材料之一個匣,但依據一些實施例,列印器件102可容納用於列印頭總成200之一或多個列印材料之一個以上匣。
在其中使用CMYK列印之該等例項中,可使用任何適合列印材料以促成彩色列印。在一些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係水基的。在其他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係油基的。在一些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包含一結構列印材料。
一些實施例亦可使用一結構列印材料,其之目的係提供3D結構而非色彩。在一些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包含一清透及/或透明結構列印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包含一不透明結構列印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CMYK列印材料可包含一半透明結構列印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結構材料可具有透明結構材料及/或半透明結構材料之一組合。
參考圖2及圖3,列印頭總成200包含施配由噴嘴240及噴嘴242(在圖2中不可見)施配之一清透結構列印材料(CL)之兩個匣。雖然例示性實施例可使用清透結構列印材料,但其他實施例可包含具有顏料之結構列印材料。
實施例可包含用於固化一或多個類型之列印材料之佈建。一般言之,可使用用於固化可列印物質之任何已知方法及/或器件。一些實施例可使用紫外線(UV)固化燈。如圖2及圖3中展示,列印系統100包含固化器件總成202。固化器件總成202可進一步由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 件214組成。第一固化器件210包含第一外殼211及第一UV發射源212(例如,一燈泡),而第二固化器件214包含第二外殼215及第二UV發射源216(例如,一燈泡)。如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論述,包含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兩者之固化器件總成202可經結構設計以在最近經噴出列印材料(諸如油墨或結構列印材料)上方通過以完全或部分固化列印材料。
使用一或多個UV燈之實施例可利用任何類型之UV燈。可與實施例一起使用之例示性燈包含(但不限於)水銀蒸氣燈(包含H型、D型或V型水銀燈)、螢光燈及/或UV LED器件。所使用之燈之類型可根據列印材料之類型、列印應用之類型、所使用之列印器件之類型以及其他製造考量(包含成本及可用性)變動。
在圖1至圖2之實施例中,固化器件總成202經結構設計具有安裝於共同外殼201(見圖2)內之個別固化器件或燈。使用此配置,共同外殼201可由一致動器件移動,使得同時移動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然而,預期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可分離而非組裝於一共同外殼內。因此,在一些情況中,可獨立致動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為了清楚起見,可不在全部圖中繪示共同外殼201,舉例而言,在圖9至圖17中未繪示用於個別固化器件之一外部外殼。
圖3繪示包含配置成兩個鄰近列之噴嘴(及具有列印材料之對應匣)之列印頭總成200之緊湊型設計。列印頭總成200包含包括噴嘴230、噴嘴232、噴嘴234及噴嘴238(即,用於施配彩色油墨之噴嘴)之第一列300及包括噴嘴240及噴嘴242(即,用於施配結構列印材料之噴嘴)之第二列302。在一些情況中,第一列300可特性化為列印頭總成200之一第一列印 頭而第二列302可特性化為列印頭總成200之一第二列印頭。此緊湊型配置容許一列印頭總成之一緊湊型長度,其中長度係沿著列印頭總成之一縱向軸線延伸之一維度(例如,圖2中之縱向軸線213)。此配置可容許列印頭總成中之各噴嘴之增加範圍,此係因為噴嘴具有類似縱向位置。
如圖3中所見,列印總成200之噴嘴之各列可與一對應固化器件對準。舉例而言,第一列300之噴嘴與第一固化器件210對準且第二列302與第二固化器件214對準。因此,各固化器件可經結構設計以固化由噴嘴之一對應列沈積之油墨。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單一固化器件(例如,一單一UV燈)以同時固化自兩個列噴出之列印材料。在圖18至圖19中展示且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論述此等組態。
在圖3中,可見各固化器件與列印頭總成200之噴嘴之一對應列隔開。在圖3之組態中,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可與列印頭總成200之(在各對應列內之)最接近噴嘴隔開達近似類似距離。如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論述,一固化器件與一或多個列印噴嘴之間之間隔可影響在一經列印材料層中達成之光澤度。因此,藉由使用在各列中之最接近噴嘴之間之一類似間隔,藉由各列中之噴嘴列印之材料之光澤度可係類似的(假定在兩個不同列中之列印材料以一類似方式固化)。
在圖3之實施例中,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在共同外殼201內之放置意謂根據共同外殼201與列印頭總成200之一固定參考點之間之總體間隔(例如,共同外殼201與圖3中之列印頭總成200之向後邊緣299之間之間隔350)設定各固化器件與噴嘴之一相關聯列之間之間隔。再者,可見第一固化器件210及第二固化器件214在共同外殼201內之相對位置偏移達偏移間隔352,使得各固化器件距其之對應列之最近噴嘴近似一類似 距離。換言之,第一固化器件210與噴嘴238之間之第一固化距離354類似於第二固化器件214與噴嘴242之間之第二固化距離356。隨著在不同列印組態中調整間隔350,第一固化距離354及第二固化距離356之絕對值可改變,但可保持近似相等以確保以與清透結構列印材料類似之一方式固化彩色油墨(或其他彩色列印材料)兩者。具體言之,此容許形成針對彩色層及清透結構層具有共同光澤度之可列印特徵,如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論述。
可見可列印特徵(例如,一紙上之一單一油墨層)或一經列印三維結構(例如,由多個經列印層組成之一經列印物體)具有一最外經列印表面,該最外經列印表面具有一特定光潔度。光潔度可進一步具有關於光如何反射離開表面特性化外表面之視覺外觀之一相關聯之「光澤度」(或「光彩度」)。舉例而言,具有一無光澤之光澤度(或無光澤光潔度)之一表面可隨著光依許多不同角度自表面擴散而顯得陰暗或「平光」,而具有一光澤之光澤度(或光澤光潔度)之一表面可隨著光沿著一共同(鏡狀)方向反射而顯得閃亮。在此項技術中已知表面之不同光澤度之一範圍且此一範圍之一實例包含平光、無光澤、蛋殼光、緞光、絲光、半光澤及高光澤。
在經UV固化之一些列印材料中,一或多個固化參數可影響在最終經列印表面中達成之光澤度之類型(即,一單一油墨層或一3D列印結構之最外層之光澤度)。不同固化參數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當列印材料施配於一表面上時與當列印材料固化時之間之時間延遲、用於固化之UV光之強度、固化燈在列印材料上方移動時其之速率(或速度)、UV器件與列印材料表面之間之垂直距離以及可能其他因素。
圖4及圖5繪示使用列印器件102(見圖1)列印且固化一列印材料之一程序之示意圖,其中清楚繪示列印頭總成200與固化器件總成202之間之 水平間隔及當列印材料施配時與當列印材料固化時之間之時間延遲之關係。為了清楚起見,以下描述論述具有彩色油墨之噴嘴列及對應固化器件,但應理解,類似原理亦可應用於在發射結構列印材料之噴嘴列中之噴嘴與一第二相關聯之固化器件之間。在圖4中,列印頭總成200安置於一單一層之列印材料400之第一部分402上方而固化器件總成202安置於單一層之列印材料400之一鄰近第二部分404上方。在固化器件總成202在第二部分404正上方之情況下,已固化列印材料400之第二部分404(如在圖4及圖5中使用點刻指示)。如圖4中所見,列印頭總成200與固化器件總成202在一水平方向上隔開達距離420(即,列印頭總成200之一向後邊緣與固化器件總成202之一向前邊緣隔開)。
在圖5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已在方向430上沿著軌道206平移,使得列印頭總成200已移動至第一部分402前方且固化器件總成202安置於第一部分402正上方。在固化器件總成202在第一部分402正上方之情況下,現在亦已固化第一部分402。
使用時鐘440示意性指示圖4及圖5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之不同位置之間之經過時間。因此,在圖5中之時鐘440上標記之時間延遲422在當列印材料400之第一部分402沈積至下伏基板401上時與當第一部分402由固化器件總成202固化時之時刻之間發生。
考量圖4至圖5,可瞭解,在至少一些情況中,一列印頭總成與一固化器件之間之水平間隔可對應於當自列印頭總成噴出列印材料時與當固化器件定位於列印材料正上方(且因此能夠將最大強度之UV光施加至列印材料之下伏區域)時之間之時間延遲。再者,由於固化一最近經列印物質之時間延遲可影響其之所得光澤度,因此可見一列印材料之光澤度取決於在 諸如列印器件102中使用之一組態中之列印頭總成與固化器件之間之水平間隔。
一般言之,當一列印材料沈積於一基底上時與當該列印材料固化時之間之經增加延遲可增加光澤度。此係因為固化時間之較長延遲容許列印材料(彩色油墨、清透油墨或清透結構列印材料)有較多時間流動及覆蓋,此導致一較光澤光潔度。
圖6至圖8繪示(一列印頭總成與一固化器件之間之)不同分離距離及由該分離距離產生之光澤度之示意圖。當然,可瞭解,一經列印表面之光澤度可根據各種其他參數變動,但為了清楚起見,可假定分離距離僅自一個組態至下一組態改變。在圖6中展示之組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分開達第一分離距離500,此導致可列印特徵502之表面之一無光澤之光澤度。在圖7中展示之組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分開達第二分離距離510,此導致可列印特徵512之表面之一緞光光澤度。藉由比較圖6及圖7可見,第二分離距離510大於第一分離距離500,藉此導致可列印特徵512相較於可列印特徵502之更高光澤。在圖8中展示之組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分開達第三分離距離520,此導致可列印特徵522之表面之一高光澤度。藉由比較圖7及圖8可見,第三分離距離520大於第二分離距離510,藉此導致可列印特徵522相較於可列印特徵512之更高光澤。圖6至圖8之進展清楚證實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一經固化列印表面(即,在固化之後一列印材料之表面)之光澤度自針對相對較小分離距離之較不光澤進展至針對相對較大分離距離之較光澤。再者,中間分離距離(例如,距離510)可導致無光澤與高光澤之間之中間光澤度,諸如一緞光光澤度。
在圖6至圖8中論述之例示性分離距離僅旨在展示增加分離距離之相對效應,且因此在此等實施例中,不考量分離距離之絕對值。可瞭解,一或多個分離距離之特定值可根據各種因素變動,因素包含列印材料之類型、列印頭及固化器件速度、所使用之固化器件之類型以及可能其他因素。再者,實施例描繪對應於三個不同光澤度之三個特定分離距離;然而,可瞭解,其他實施例可連續變動分離距離以產生一連續範圍之光澤度。
貫穿實施方式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以一相對方式使用術語「向內間隔」及「向外間隔」以分別描述其中一固化器件較接近或較遠離一列印頭總成(或列印頭總成中之噴嘴列)安置之一組態。因此,定位依相對於一列印頭總成之一向內間隔安置之一固化器件可導致比當依相對於列印頭總成之一向外間隔安置固化器件時經列印表面之更不光澤光潔度。
圖9至圖12繪示一列印系統之各種操作模式以針對一可列印特徵達成兩個不同類型之光澤度。具體言之,圖9至圖10繪示如何形成且固化一3D列印結構以具有一無光澤光潔度,而圖11至圖12繪示可如何形成且固化一類似3D列印結構以具有一高光澤光潔度。
參考圖9至圖10,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定位於呈鞋面600之形式之一基底或基板上方以在鞋面600之表面上形成3D可列印特徵610。最初,如圖9中所見,列印頭總成200定位於3D可列印特徵610之部分612上方且自噴嘴242施配一最終列印材料層(包括一清透結構列印材料)以形成部分612之未固化表面620。
接著,在圖10中展示之組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已沿著鞋面600前進同時維持一恆定分離距離630(亦見圖9)。在固化器件 總成202在部分612正上方之情況下,形成部分612之固化表面624。在此情況中,選擇分離距離以達成部分612之一無光澤之光澤度(或無光澤光潔度),其匹配可列印特徵610之先前經列印及固化部分之光澤度。
參考圖11至圖12,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定位於呈鞋面700之形式之一基底或基板上方以在鞋面700之表面上形成3D可列印特徵710。最初,如圖11中所見,列印頭總成200定位於3D可列印特徵710之部分712上方且自噴嘴242施配一最終列印材料層(包括一清透結構列印材料)以形成部分712之未固化表面720。
接著,在圖12中展示之組態中,列印頭總成200及固化器件總成202已沿著鞋面700前進同時維持一恆定分離距離730(亦見圖11)。在固化器件總成202在部分712正上方之情況下,形成部分712之固化表面724。在此情況中,選擇分離距離以達成部分712之一「高光澤」之光澤度(或高光澤光潔度),其匹配可列印特徵710之先前列印及固化部分之光澤度。
圖13至圖15繪示其中可分開調整各固化器件與噴嘴之一對應列之間之分離距離之一實施例。在此情況中,在圖13中,第一固化器件810及第二固化器件812鄰近列印頭總成200之列定位。此等固化器件可容納於一共同外殼內或可分開附接至一列印器件之支撐裝置。為了闡釋的目的,描繪不具有一共同外殼之實施例。在圖13之組態中,第一固化器件810定位於距第一列300之噴嘴之第一分離距離820處且第二固化器件812定位於距第二列302之噴嘴一第二分離距離822處。在此組態中,第一分離距離820及第二分離距離822可近似類似。然而,圖14繪示其中已重新定位第二固化器件812以具有距第二列302之第三分離距離824之一操作組態,該第三分離距離824顯著大於第一分離距離820。換言之,已在圖13中之一向內 間隔與圖14中之一向外間隔之間移動第二固化器件812。此可達成自第二列302施配之列印材料相較於自第一列300施配之列印材料之一更高光澤。另外,圖15繪示其中已(相對於圖13之組態)重新定位第一固化器件810以具有距第一列300之第四分離距離826之一操作組態,該第四分離距離826顯著大於第二分離距離822。換言之,已在圖13中之一向內間隔與圖15中之一向外間隔之間移動第一固化器件810。此可達成自第一列300施配之列印材料相較於自第二列302施配之列印材料之一更高光澤。
可以各種方式達成各固化器件之獨立調整,使得各固化器件可具有距其之列印噴嘴之對應列之相對於其他固化器件之分離距離之一不同分離距離。在使用一共同外殼之實施例中,可自外殼相對於列印頭總成之位置分開調整外殼內之各固化器件之位置。此等調整可係自動或手動。替代地,在其中各固化器件分開相關聯於(例如,附接至)一列印器件之一致動系統之軌道或軌之實施例中,可藉由將經選擇固化器件沿著一軌道或軌獨立移動至不同位置而完成各固化器件之個別調整。
圖16至圖17繪示其中一列印頭總成之鄰近列中之噴嘴以一特定方式對準之另一實施例。具體言之,各列與列印頭總成之一最向後邊緣對準。參考圖16至圖17,列印頭總成900可具有與先前實施例之列印頭總成200類似之特性。然而,與列印頭總成200相比,列印噴嘴之第一列910及列印噴嘴之第二列912對準,使得其等之最向後噴嘴鄰近列印頭總成900之最向後邊緣902。具體言之,第一列910之最向後噴嘴951及第二列912之最向後噴嘴961在垂直於第一列910及第二列912之第一行916中對準。此容許其中可依一共同間隔設定對應於噴嘴之各列之固化器件之一組態。舉例而言,依相對於列印頭總成900之最向後邊緣902之共同間隔930設定第 一固化器件920及第二固化器件922兩者。圖17繪示可如何一起平移第一固化器件920及第二固化器件922以改變共同間隔。此移除對兩個鄰近固化器件之相對位置中之任何偏移之需要。此一組態可容許一更緊湊型固化器件總成(例如,一更緊湊型外殼)。此外,當相較於其中彩色及清透列印噴嘴在一單一列中對準之線性配置時,此配置容許對固化距離之更多控制。在此一替代組態中,在固化器件與彩色油墨或清透油墨之噴嘴(較遠離固化器件之任何者)之間可存在某個光澤影響距離。本實施例之緊湊型組態有助於最小化任何此等光澤影響距離,此係因為各噴嘴群組相對接近一對應固化器件。
預期在圖16至圖17中描繪之「列對準」列印頭總成亦可促成一單一固化器件或固化燈之使用。舉例而言,圖18繪示其中單一UV固化燈1000經定向以與列印噴嘴之兩個列重疊之一實施例。圖19繪示其中單一UV固化燈1002(沿著列印頭總成之一橫向或寬度方向)定位於近似在列印噴嘴之兩個列「之間」之另一實施例,此可容許單一UV固化燈1002固化自噴嘴之任一列施配之列印材料。
可瞭解,固化器件相對於列印頭總成(即,此等組件之間之相對間隔)之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手動調整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自動調整。在自動化實施例中,某個類型之一控制器或控制單元可根據關於一可列印特徵之一預定部分之一目標光澤度之資訊自動判定一列印頭與一對應固化器件之間之一間隔。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圖1至圖3中描繪之實施例中描述之致動系統可用於將各固化器件移動至相對於列印頭總成之一指定位置。
圖20繪示描繪一控制器可如何根據目標光澤度資訊自動判定且設定各固化器件之相對間隔之一示意圖。參考圖20,控制器1104接收關於自 一第一列/列印頭噴出之列印材料(例如,在一些情況中為彩色列印材料)之一目標光澤度之第一輸入1100且接收關於自一第二列/列印頭噴出之列印材料(例如,在一些情況中為清透結構列印材料)之一目標光澤度之一第二輸入1102。控制器使用此資訊自動判定一第一固化器件與列印頭總成之間之相對間隔(輸出1106)及亦自動判定一第二固化器件與列印頭總成之間之相對間隔(輸出1108)。在一些情況中,控制器可將一命令發送至一致動系統以根據輸出1106及輸出1108自動重新定位固化器件。在一些情況中,可在開始一列印運行之前完成此調整。替代地,在一些其他情況中,一使用者可手動調整各列印頭與對應固化器件之間之間隔。
圖21係一列印系統1200之一些組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在一些情況中,列印系統1200包含一控制系統1202(例如,一控制器、一電子控制單元、一軟體模組或其他控制系統)。控制系統1202可包含用於控制固化器件與列印頭之間之間隔之各種佈建。具體言之,在一些情況中,控制系統1202可用於控制用於列印頭及/或固化器件之一致動系統1204。在至少一項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控制系統1202可用於自動調整具有彩色油墨之一第一列印頭與一第一固化器件之間以及具有清透油墨之一第二列印頭與一第二固化器件之間之所要間隔。
雖然已描述各項實施例,但描述旨在係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一般技術者應瞭解,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之多得多的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可能的。任何實施例之任何特徵可與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組合使用或由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取代,除非具體限制。因此,不限制實施例,惟根據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之等效物除外。又,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做出各種修改及改變。

Claims (24)

  1. 一種用於將一可列印特徵列印至一基底上之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列印表面,其用於接收該基底;一列印頭總成,其包括一第一列印頭及一第二列印頭;一固化器件總成,其包括一第一固化器件及一第二固化器件;一致動系統,其經結構設計以沿著該基底之一上表面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以將該第一固化器件相對於該第一列印頭及該第二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一第一向內間隔與一第一向外間隔之間之一範圍,且以將該第二固化器件相對於該第二列印頭及該第一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一第二向內間隔與一第二向外間隔之間之一範圍;其中該第一列印頭經結構設計以在該致動系統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施配呈一液體狀態之一第一列印材料;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經結構設計以在該致動系統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固化該第一列印材料;其中該第二列印頭經結構設計以在該致動系統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施配一第二列印材料;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經結構設計以在該致動系統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固化該第二列印材料。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與該第一列印頭隔開達一第一分離距離;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與該第二列印頭隔開達一第二分離距離,該第 一分離距離大於該第二分離距離。
  3. 如請求項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與該第一列印頭隔開達一第一分離距離;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與該第二列印頭隔開達一第二分離距離,該第一分離距離等於該第二分離距離。
  4. 如請求項2或3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致動系統經結構設計以在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維持該第一固化器件與該第一列印頭之間之該第一分離距離;且其中該致動系統經結構設計以在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時維持該第二固化器件與該第二列印頭之間之該第二分離距離。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列印頭包括列印噴嘴之一第一列;該第二列印頭包括列印噴嘴之一第二列;且其中列印噴嘴之該第一列鄰近且平行於列印噴嘴之該第二列安置。
  6. 如請求項5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列印噴嘴之該第一列與列印噴嘴之該第二列對準以形成垂直於列印噴嘴之各列之列印噴嘴之一行。
  7. 如請求項5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在該第一列印頭中且在列印噴嘴之該行中之一第一噴嘴比該第一列印頭中之任何剩餘噴嘴安置成更接近該 第一固化器件;且其中在該第二列印頭中且在列印噴嘴之該行中之一第二噴嘴比該第二列印頭中之任何剩餘噴嘴安置成更接近該第二固化器件。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列印頭包括經結構設計以列印彩色列印材料之噴嘴且其中該第二列印頭包括經結構設計以列印清透列印材料之噴嘴。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可列印特徵係一三維結構組件。
  10. 如請求項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在該第一向內間隔之情況下比在該第一向外間隔之情況下與該第一列印頭較緊密間隔。
  11. 如請求項10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在該第二向內間隔之情況下比在該第二向外間隔之情況下與該第二列印頭較緊密間隔。
  12. 如請求項1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向內間隔對應於由該第一列印頭列印之列印材料之一無光澤光潔度且其中該第二向內間隔對應於由該第二列印頭列印之列印材料之該無光澤光潔度;且其中該第一向外間隔對應於由該第一列印頭列印之列印材料之一光澤光潔度且其中該第二向外間隔對應於由該第二列印頭列印之列印材料之該光澤光潔度。
  13. 如請求項12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固化器件總成相對於該列印頭總成之位置經結構設計為手動調整。
  14. 如請求項12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固化器件總成相對於該列印頭總成之該位置經結構設計為自動調整。
  15. 如請求項14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一列印系統包含根據該可列印特徵之一部分之一目標光澤度自動調整該固化器件總成相對於該列印頭總成之該等位置之一控制器。
  16. 如請求項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基底係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
  17. 一種用於將一三維結構組件列印至一基底上之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列印表面,其用於接收該基底;一列印頭總成,其包括一第一列印頭及一第二列印頭;該第一列印頭包括列印噴嘴之一第一列且該第二列印頭包括列印噴嘴之一第二列;列印噴嘴之該第一列鄰近且平行於列印噴嘴之該第二列安置;列印噴嘴之該第一列與列印噴嘴之該第二列對準以形成垂直於列印噴嘴之各列之列印噴嘴之一行;一固化器件總成,其包括與該第一列印頭對準之一第一固化器件及與該第二列印頭對準之一第二固化器件,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可相對於該 第一列印頭及該第二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可相對於該第二列印頭及該第一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其中該第一列印頭經結構設計以將一第一列印材料施配至該基底上且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經結構設計以固化該第一列印材料;且其中該第二列印頭經結構設計以將一第二列印材料施配至該基底上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經結構設計以固化該第二列印材料。
  18. 如請求項17之用於列印之裝置,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致動系統,其經結構設計以相對於該列印表面及該基底移動該列印頭總成及該固化器件總成;其中該致動系統進一步經結構設計以將該第一固化器件相對於該第一列印頭及該第二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且其中該致動系統進一步經結構設計以將該第二固化器件相對於該第二列印頭及該第一固化器件獨立地移動。
  19. 如請求項18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致動系統進一步經結構設計以相對於該第一列印頭將該第一固化器件定位至至少一第一向內間隔及一第一向外間隔;其中該致動系統進一步經結構設計以相對於該第二列印頭將該第二固化器件定位至至少一第二向內間隔及一第二向外間隔;且其中該第一固化器件在該第一向內間隔之情況下比在該第一向外間隔之情況下與該第一列印頭較緊密間隔且其中該第二固化器件在該第二向內間隔之情況下比在該第二向外間隔之情況下與該第二列印頭較緊密間 隔。
  20. 如請求項19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向內間隔對應於一無光澤光潔度且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向外間隔對應於一光澤光潔度。
  21. 如請求項19至20中任一項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其經結構設計以接收用於使用來自該第一列印頭之該第一列印材料列印該三維結構組件之一第一目標光澤度且接收用於使用來自該第二列印頭之該第二列印材料列印該三維結構組件之一第二目標光澤度;其中該控制器基於該第一目標光澤度針對該第一固化器件在至少該第一向內間隔與該第一向外間隔之間選擇;且其中該控制器基於該第二目標光澤度針對該第二固化器件在至少該第二向內間隔與該第二向外間隔之間選擇。
  22. 如請求項21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器在該第一目標光澤度指示該光澤光潔度與該無光澤光潔度之間之一中間目標光澤度時針對該第一列印頭選擇在該第一向內間隔與該第一向外間隔之間之一中間間隔。
  23. 如請求項17至20中任一項之用於列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列印材料包括一或多個顏料且其中該第二列印材料係清透的。
  24. 一種使用具有一第一列印頭及一第二列印頭之一列印頭總成列印一 三維結構組件之方法,其包括:將來自該第一列印頭之一第一列印材料列印至一基底上;將來自該第二列印頭之一第二列印材料列印至該基底上;其中該第一列印頭包括該列印頭總成之列印噴嘴之一第一列且其中該第二列印頭包括該列印頭總成之列印噴嘴之一第二列,列印噴嘴之該第二列平行於列印噴嘴之該第一列;及接收用於列印來自該第一列印頭之該第一列印材料之一第一目標光澤度;根據該第一目標光澤度選擇一固化器件總成之一第一固化器件與該第一列印頭之間之一第一間隔;接收用於列印來自該第二列印頭之該第二列印材料之一第二目標光澤度;根據該第二目標光澤度選擇該固化器件總成之一第二固化器件與該第二列印頭之間之一第二間隔,該第二間隔係可相對於該第一間隔獨立地選擇;使用該固化器件總成固化該第一列印材料及該第二列印材料。
TW105133861A 2015-10-30 2016-10-20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 TWI636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8532P 2015-10-30 2015-10-30
US201562248559P 2015-10-30 2015-10-30
US62/248,559 2015-10-30
US62/248,532 2015-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282A TW201718282A (zh) 2017-06-01
TWI636897B true TWI636897B (zh) 2018-10-01

Family

ID=5968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941A TWI692412B (zh) 2015-10-30 2016-10-20 列印方法及其裝置
TW105133861A TWI636897B (zh) 2015-10-30 2016-10-20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941A TWI692412B (zh) 2015-10-30 2016-10-20 列印方法及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692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5315B (zh) * 2017-08-31 2020-09-2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列印頭維護功能的3d列印機及其移動路徑控制方法
CN114750522A (zh) * 2022-04-22 2022-07-15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固化源固化液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584A (zh) * 2001-01-02 2004-03-24 3M 使用uv照射可固化印墨进行喷墨打印的方法和设备
JP2013188962A (ja) * 2012-03-14 2013-09-26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0164A (ja) * 2006-05-31 2007-12-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回復方法
US8609204B2 (en) * 2008-06-05 2013-12-17 Stratasy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US8382270B2 (en) * 2010-06-14 2013-02-26 Xerox Corporation Contact leveling using low surface tension aqueous solutions
US8714723B2 (en) * 2011-05-11 2014-05-06 Xerox Corporation Robust curable solid ink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20150273868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New System S.R.L. Printing unit and prin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584A (zh) * 2001-01-02 2004-03-24 3M 使用uv照射可固化印墨进行喷墨打印的方法和设备
JP2013188962A (ja) * 2012-03-14 2013-09-26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2412B (zh) 2020-05-01
TW201718282A (zh) 2017-06-01
TW201718276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9506B2 (en) Adjustable gloss level for compact printhead arrangement
JP6783326B2 (ja) 画像情報を用いて3次元構造を印刷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410885B1 (en) Additive color printing using multiple color graphic layers
US11155035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a contoured object using color and structural layers
US10279614B2 (en) Adjustable gloss level for printing
TWI590943B (zh) 紗線結構之選擇性附接件
CN113524689A (zh) 梯度打印三维结构部件
TWI636897B (zh) 列印之裝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