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208B - Lock - Google Patents

Loc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208B
TWI635208B TW107110752A TW107110752A TWI635208B TW I635208 B TWI635208 B TW I635208B TW 107110752 A TW107110752 A TW 107110752A TW 107110752 A TW107110752 A TW 107110752A TW I635208 B TWI635208 B TW I6352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ever
engaging
unit
ej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457A (zh
Inventor
沈春孟
Original Assignee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5208B/zh
Priority to US15/987,052 priority patent/US1050113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20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2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4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03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using chain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01Preventing theft of parts or accessories used on cycles, e.g. lamp, dynam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1/00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other than pad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鎖具,包括一個鎖裝置,鎖裝置包括固定在一個承架的一個安裝空間內的一個頂出機構,鎖裝置進一步包括與頂出機構連動地結合的一個控制組件以及與控制組件連動的一個上鎖組件,當一個鎖頭推動頂出機構的一個頂桿由一個前進位置位移至一個後退位置之後,係連動所述控制組件與上鎖組件運作,因此上鎖組件的一個卡合件位移至與鎖頭嵌合的一個嵌合位置,將鎖頭上鎖,鎖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一驅動器以及與第一驅動器連動地結合的一個解鎖器,操作第一驅動器運作能連動解鎖器驅使控制組件運作造成頂桿復位至前進位置並連動上鎖組件釋放鎖頭。

Description

鎖具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尤指一種用來對一個鎖頭上所鎖具。
鎖具是一種經常被用來提供防盜保全,有一種鎖具包括一個鎖頭,鎖頭表面設置有提供一個卡合件嵌合的嵌合槽,透過卡合件與嵌合槽嵌合可以將鎖頭固定而達到上鎖的目的,所述卡合件通常使用一個彈簧偏置為凸出狀態,鎖頭穿入鎖體內時,先抵壓所述卡合件內縮直至鎖頭的嵌合槽與卡合件對齊時,卡合件受到彈簧偏壓而伸入鎖頭的嵌合槽中上鎖頭定位。所述卡合件由於是依靠彈簧保持在伸出位置,因此若鎖裝置遭受強力外力的敲擊有可能導致卡合件位移進一步鎖頭被釋放。
再者,通常單一鎖裝置只提供一個物件的上鎖功能,然而若所述鎖裝置用在諸如自行車的車輛上,只有單一物件的上鎖功能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防盜效果。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鎖具,包括一個鎖裝置,所述鎖裝置包括:一個承架,包括一個安裝空間,固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的一個頂出機構,頂出機構包括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或一個後退位置的一個頂桿,頂桿彈性地偏置在前進位置,一個主動件,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主動件與頂桿連動地結合,主動件包括一個第一導槽,頂桿在前進及後退位置之間位移係連動主動件樞轉,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的一個從動件,從動件包括一個槽道,槽道包括一個活動部以及與活動部相交的一個定位部,一個復歸彈簧,安裝在主動件從動件之間,復歸彈簧偏壓從動件,一個解鎖器,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解鎖器包括一個活動槽,活動槽包括一個抵壓邊,解鎖器可樞轉至一個抵壓位置或一個非抵壓位置,一個連動銷,容置在所述第一導槽、槽道以及活動槽內,連動銷可位移至位於定位部內的一個第一位置或位於活動部的一個第二位置,當解鎖器位於非抵壓位置時,所述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解鎖器位於抵壓位置時,所述連動銷位於第二位置,且當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時,主動件與從動件一起樞轉,當連動銷位於第二位置時,從動件可相對主動件獨立樞轉,一個上鎖組件,容置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與從動件連動地結合,上鎖組件包括可移動的一個卡合件,從動件轉係連動卡合件位移至一個嵌合位置或一個脫離位置,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卡合件位於脫離位置,當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卡合件位於嵌合位置,一個第一驅動器,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第一驅動器與解鎖器連動地結合,第一驅動器係連動解鎖器位移至非抵壓位置或抵壓位置,一個鎖頭,可選擇地穿入頂出機構內,鎖頭包括一個嵌合槽。
當鎖頭未穿入頂出機構內時,頂桿位於前進位置,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當鎖頭穿入頂出機構內抵壓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鎖頭的嵌合槽與上鎖組件的卡合件嵌合,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鎖頭被上鎖,鎖頭被上鎖的狀態下,連動銷位移至第二位置後,復歸彈簧偏壓從動件相對主動件獨立樞轉進一步連動卡合件由嵌合位置位移至脫離位置,頂桿由後退位置復位至前進位置,允許鎖頭脫離頂桿機構。
本發明的卡合件受到第二單元支撐而在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與鎖頭的嵌合槽嵌合,能夠確保鎖頭確實地被上鎖,並且卡合件不會因為受到外力震動而鬆脫。
在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的說明性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之下將可更清楚瞭解本發明。
依據圖式所示,本發明的鎖具12包括一個外殼28以及安裝在外殼28內的一個鎖裝置50(如第1圖所示),鎖裝置50包括一個承架52,承架52包括平行地相互隔開的兩個側壁54,承架52的兩個側壁54之間界定出一個安裝空間54A,各側壁54包括一個第一孔56、一個第二孔58以及一個第三孔60,各側壁54進一步包括一個樞孔62A以及一個固定孔62B,承架52另包括分別形成在各側壁54上端的複數個上結合部54B以及形成在各側壁54下端的複數個下結合部54C。
承架52的第一孔56設置一個第一軸64,第二孔58設置一個第二軸66,以及第三孔60設置一個第三軸68,所述樞孔62A設置一個樞軸70A,所述固定孔62B設置一個限位軸70B。
鎖裝置50包括固定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的一個頂出機構234,頂出機構234包括固定在承架52的兩個側壁54之間的一個套筒238,套筒238包括由一端面朝另一端面延伸但與之隔開的一個插槽239,以及形成在外周面且延伸至插槽239的一個穿孔252與一個開口254,所述穿孔252與開口254相互隔開。
所述頂出機構234進一步包括可移動地容置在套筒238的插槽239內的一個頂桿256,頂桿256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由複數個齒所構成的一個齒部258,頂桿256的齒部258外露在套筒238的開口254中,頂桿256係沿著套筒238的插槽239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如第7圖所示)或一個後退位置(如第10圖所示)。此外頂桿256與套筒238之間設置一個頂出彈簧274,頂出彈簧274將頂桿256彈性地偏置在前進位置。
頂出機構234另包括固定在套筒238的插槽239出口處的一個襯套299,襯套299是由例如橡膠、矽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所製成,襯套299包括內徑小於頂桿256之外徑的一個套孔310,當頂桿256位於前進位置時,所述頂桿256的前端抵靠在襯套299的端面上(如第7圖所示)進一步形成密封效果,如此鎖具12外側的水或雜質無法經由插槽239進入鎖具12內部。
鎖裝置50進一步包括安裝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的一個控制組件95,控制組件95包括樞接在同一軸線上的一個主動件133以及一個從動件97,其中主動件133包括形成在一側表面的一個凹部137以及與凹部137隔開的一個第一導槽135,主動件13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凹部137的側壁的一個第二導槽139以及形成在外周面由複數個齒構成的一個第一齒部151,所述第一齒部151突出所述表面,此外主動件133的另一表面形成與主動件133之樞轉軸心隔開的一個拉引桿152。主動件133與第一軸64樞接並以第一軸64為樞轉軸心樞轉,主動件133的第一齒部151與頂桿256的齒部258嚙合,因而頂桿256在前進與後退位置之間位移同時連動主動件133樞轉(如第7、10圖所示)。
所述從動件97包括相互隔開的一個容槽99以及一個槽道115,所述容槽99延伸至外周面,所述槽道115包括繞從動件97的樞轉軸心的圓周方向延伸的一個活動部117以及從活動部117一端延伸並與活動部117相交的一個定位部119,實際上所述定位部119與活動部117相互正交,所述從動件97進一步包括分別形成在兩側面且與從動件97的樞轉軸心隔開的一個拉桿111以及一個導桿113,所述容槽99繞從動件97的樞轉軸心的圓周方向介於拉桿111與槽道115之間,從動件97另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由複數個齒構成的一個第二齒部131。
從動件97與第一軸64樞接,如此從動件97與主動件133都是以第一軸64為樞轉軸心樞轉,此外,從動件97的一側面貼靠在主動件133的表面,所述導桿113容置在第二導槽139內,所述槽道115與第一導槽135對齊,從動件97與主動件133之間且位於凹部137內容置一個復歸彈簧231,所述復歸彈簧231的一端抵靠於導桿113另一端抵靠於區隔凹部137的內表面,從動件97可相對主動件133在受限第二導槽139的範圍內單獨樞轉。
所述控制組件95進一步包括可移動地安裝在容槽99內的一個推動件179以及一個抵壓彈簧191,所述抵壓彈簧191偏壓推動件179,造成推動件179保持一端位於從動件97的外周面外側(如第6、7圖所示)。
控制組件95也包括容置在槽道115與第一導槽135中的一個連動銷279,連動銷279的一端位於從動件97的外側另一端位於主動件133的外側,連動銷279可位移至一個第一位置或一個第二位置,當連動銷279位於第一位置時,連動銷279位在槽道115的定位部119中(如第7圖所示),所述主動件133與從動件97只能一起樞轉,當連動銷279位於第二位置時,連動銷279位於槽道115的活動部117內(如第11圖所示),如此允許從動件97相對主動件133在受限於第二導槽139的範圍內獨自樞轉。所述從動件97的拉桿111與連動銷279的一端之間設置一個第一拉力彈簧291A,主動件133的拉引桿152與連動銷279的另一端之間設置一個第二拉力彈簧291B,第一及第二拉力彈簧291A、291B將所述連動銷279彈性地偏置在第一位置(如第7圖所示)。
所述鎖裝置50進一步包括樞設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U形的一個解鎖器153,所述解鎖器153包括分別形成在兩個側邊的一個樞孔157以及一個活動槽159,解鎖器153進一步包括位於樞孔157與活動槽159之間且為弧形的一個限位槽158,所述活動槽159包括一個抵壓邊159A,解鎖器153又包括形成在一側邊且鄰近一個活動槽159為突出狀的一個推動部160。解鎖器153的樞孔157與所述樞軸70A樞接,所述限位軸70B容置在限位槽158內,因而解鎖器153可依樞軸70A為轉軸在受限於限位槽158的範圍內樞轉,此外所述連動銷279的兩個末端分別容置在解鎖器153的兩個活動槽159內。
依據圖式所示,鎖裝置50進一步包括樞設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的一個上鎖組件232,所述上鎖組件232包括與第二軸66樞接的一個第一單元233,第一單元233包括形成在一側表面的一個限位桿237以及形成在外周面且由複數個齒構成的一個連動齒235。上鎖組件232進一步包括與第二軸66樞接且為凸輪狀的一個第二單元240,第二單元240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由弧形槽所構成的一個限位槽255,凸輪狀的第二單元240可再外周面定義出一個低部251以及一個高部153,所述低部251繞第二軸66的圓周方向介於限位槽255與高部253之間,此外,所述第二單元240也包括形成在一側表面且鄰近高部253的一個凸部259。
所述第一單元233的一側面貼靠在第二單元240的凸部259的端面上,第一單元233的限位桿237容置在第二單元240的限位桿255上,如此第一單元233可相對第二單元240在所述限位槽255的範圍內單獨樞轉。
上鎖組件232進一步包括安裝在第一與第二單元233、240之間的一個偏置彈簧257以及可移動地容置在套筒238內的一個卡合件293,所述偏置彈簧257的一端抵靠第一單元233的限位桿237另一端抵靠第二單元240的凸部259(如第6圖所示),上鎖組件232的第一單元233的連動齒235與控制組件95的從動件97的第二齒部131嚙合,因而從動件97樞轉連動第一單元233樞轉,此外由於限位槽255,第一單元233可相對第二單元240樞轉。
所述卡合件293可移動地容置在套筒238的穿孔252內,卡合件293包括一個卡合端295以及一個抵靠端297,卡合件293的抵靠端297貼靠在第二單元240的外周面且卡合端295朝向套筒238的插槽239,第二單元240樞轉係推動卡合件293位移至卡合端295位於插槽293外側的一個脫離位置或卡合端295位於插槽293內的一個嵌合位置,且所述第二單元240樞轉至低部251與卡合件293的抵靠端293對齊時,卡合件293位於脫離位置(如第7圖所示),第二單元240樞轉至高部253與卡合件293的對齊時,卡合件293位於嵌合位置(如第11圖所示)。
參閱第2圖所示,鎖裝置50進一步包括一個感測模組311,感測模組311包括一個底座313以及固設在底座313上的一個第一驅動器331,所述第一驅動器331可以由馬達所構成,第一驅動器331包括結合在自身轉軸上的一個凸輪333,感測模組311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底座313上且相互隔開的一個第一感測器315、一個第二感測器317以及一個第三感測器319,所述第三感測器319鄰接在凸輪333一旁,因而凸輪333可觸壓所述第三感測器319,所述第三感測器319用來確定凸輪333轉動360
配合參閱第6、7圖所示,所述感測模組311容置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的底部,所述底座313與承架52的兩個側壁54螺合,所述凸輪333位於解鎖器153的推動部160下方,第一感測器315位於上鎖組件232的第二單元240下方,如此第二單元240樞轉至特定角度能夠觸壓第一感測器315(如第10圖所示),以及凸輪333樞轉至特定角度能夠觸壓第三感測器319(如第7圖所示)。
依據圖式所示,所述鎖裝置50進一步包括一個連桿334以及一個插銷模組87,其中連桿334樞設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連桿334包括一個樞部335以及一個抵壓端337,連桿334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抵壓端337一側的一個延伸部339,所述連桿334的樞部335與第三軸68樞接,所述控制組件95的推動件179貼靠在連桿334的一側,連桿334的延伸部339位於第二感測器317上方(如第6圖所示),因而當控制組件95的從動件97樞轉,所述推動件179可以推動連桿334以第三軸68為軸心樞轉,並且在連桿334樞轉至特定角度時,延伸部339觸壓第二感測器317(如第9圖所示)。
所述插銷模組87安裝在承架52上,插銷模組87包括固定在組合槽55的一個襯套88,襯套88包括一個套孔90,插銷模組87進一步包括可滑動地與襯套88的套孔90套接的一個鎖桿92,鎖桿92與襯套88之間設置一個解鎖彈簧94,鎖桿92可以沿著襯套88位移至外伸的一個伸出位置(如第9圖所示)或內縮的一個內縮位置(如第7圖所示),所述從動件97樞轉係透過連桿334的抵壓端337抵壓鎖桿92的末端,驅使鎖桿92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所述解鎖彈簧94係將鎖桿92偏置在內縮位置。
所述鎖裝置50也包括容置在承架52的安裝空間54A內的一個保全裝置272,所述保全裝置272分別與承架52的兩個側壁54螺合的一個支架273,保全裝置272進一步包括固定在支架273內的一個第二驅動器275以及與第二驅動器275結合的一個閂頭277,所述第二驅動器275可以由電磁閥所構成,第二驅動器275運作係連動閂頭277位移至一個卡合位置(如第7圖所示)或一個非卡合位置(如第17圖所示)。
所述鎖裝置50可以用來鎖定一個鎖頭457,所述鎖頭457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一個嵌合槽457A,鎖頭457的後端可以與一個金屬纜線459結合,此外鎖頭457的外徑略大於襯套299的套孔310。所述鎖頭457可以穿入套筒238的插槽239並且被位移至嵌合位置的卡合件293鎖定(如第10圖所示)而無法脫離鎖裝置50。
本發明假設鎖具12可以使用在一車輛10(例如腳踏車、摩托車...)上當作車輛鎖具為實施例說明,參閱第1、14圖所示,所述車輛10的一個車架20包括一個軸管22,軸管22包括一個軸孔24,鎖具12進一步包括固定在軸管22外側的一個外殼28,外殼28包括一個上端28A以及一個下端28B,外殼28進一步包括由上端28A延伸至下端28B的一個容室34,外殼28也包括形成在區隔容室34的側壁上的一個卡合槽40以及與卡合槽40隔開的一個通孔42與一個穿孔44,所述穿孔44與車架20的軸孔24連通,外殼28更包括形成在區隔容室34的相對兩個側壁上的複數個結合柱38。所述鎖裝置50係容置在外殼28的容室34內,且鎖裝置50的承架52的複數個上結合部54B分別貼靠在對應的一個結合柱38上,鎖裝置50的頂出機構234的套筒238與外殼28的通孔42對齊,所述插銷模組87容置在外殼28的穿孔44內(如第7圖所示)。
鎖具12又包括一個套頭42A,套頭42A包括一個套部42B,所述套頭42A固定在外殼28上而且套部42B容置於通孔42中,此外套部42B與頂出機構234的套筒238套接在一起(如第7圖所示),套頭42A包括由一個端面延伸到套部42B末端面的一個套孔42C,套孔42C的內徑略大於所述鎖頭457的外徑。
所述鎖具12進一步包括與外殼28結合的一個上蓋435以及一個底蓋45,其中上蓋435包括一個內表面437,上蓋435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內表面437的一個卡塊453與一個閂孔451,所述底蓋45對應承架52的複數個下結合部54C設置複數個結合部47,所述上蓋435略大於外殼28的容室34,所述底蓋45也略大外殼28的容室34。
所述底蓋45貼靠在外殼28的下端28B,底蓋45的複數個結合部47分別與承架52中對應的一個下結合部54C對齊,透過複數個下螺絲435B將對應的每一個結合部47與下結合部54C螺合,所述上蓋435的內表面437貼靠在外殼28的上端28A,利用複數個上螺絲435A分別穿過上蓋435並且鎖入對應的一個上結合部54B與一個結合柱38(如第5圖所示),此外所述保全裝置272的閂頭277與上蓋435的閂孔451嵌合,上蓋435的卡塊453與外殼28的卡合槽40嵌合(如第7圖所示),在閂頭277位於卡合位置時即便拆卸所述複數個上螺絲435A,上蓋435的閂孔451仍然受到閂頭277嵌合搭配卡塊453與卡合槽40嵌合因而限制上蓋435而無法與外殼28分離,而鎖裝置50也受限於底蓋45的限制無法從外殼28的容室34中被取出,進一步達到鎖裝置50被穩固地容置在外殼28內側無法被拆卸或破壞的效果。
配合參閱第7、16圖所示,鎖具12使用在車輛10上時,所述金屬纜線459遠離鎖頭457的一端固定在車輛10的車架20上,所述軸管22容置的一物件26為車輛10的龍頭轉軸,所述物件26包括一個鎖孔26A,此外車輛10進一步包括與所述鎖裝置50電連接的一個電子式控制器27,所述電子式控制器27用來控制鎖裝置50的運作。
為了方便說明係假設,鎖頭457沒有穿入頂出機構234中,如此頂桿256偏置在前進位置,解鎖器153位於非抵壓位置,連動銷279偏置在第一位置,而鎖桿92偏置在內縮位置。在這樣的狀態下作為車輛10的龍頭轉軸的物件26可以隨著騎乘者的操作而樞轉進一步控制車輛10的行進方向,此外所述上鎖組件232的第二單元240的低部251與卡合件293的抵靠端297對齊,因而卡合件293位於脫離位置。
當要將車輛10上鎖時,係將作為龍頭轉軸的物件10樞轉一個角度(一般是以騎乘者的方向朝左樞轉到底)使鎖孔26A與外殼28的穿孔44對齊,進一步取鎖頭457的金屬纜線459繞過車輛10的車輪之後將鎖頭457由套頭42A的套孔42C穿入套筒238的插槽239內(如第15圖所示),參閱第8、9圖所示,如此鎖頭457係推動頂桿256由前進位置(如第7圖所示)壓縮頂出彈簧274往後退位置位移(如第10圖所示)。
參閱第8圖所示,在頂桿256由前進位置往後退位置位移的過程中,頂桿256連動主動件133樞轉,由於連動銷279位於第一位置,因而所述從動件97與主動件133一起同步樞轉,所述上鎖組件232的第一單元233被從動件97帶動而同步樞轉,然而因為限位桿237位於第二單元240的限位槽255的一端,在鎖頭457開始推動頂桿256往後退位置位移的一小段距離所述第一單元233獨自相對第二單元240樞轉,直至第一單元233的限位桿237位移至抵壓限位槽255的另一端之後,頂桿256持續地往後退位置位移,所述第一單元233才藉由限位桿237推動第二單元240一起樞轉,使得鎖頭457尚未位移至嵌合槽457A與套筒238的穿孔252對齊的位置之前,所述卡合件293保持在脫離位置(因為第二單元240一開始沒有樞轉)。
在頂桿256往後退位置位移時,從動件97樞轉使得所述推動件179抵壓連桿334樞轉,因而連桿334的抵壓端337推動鎖桿92由內縮位置壓縮解鎖彈簧94往伸出位置位移。由於第二齒部131與連動齒235嚙合,因而上鎖組件232的第一單元233與從動件97一起樞轉(方向相反),進一步第一單元233的限位桿237抵壓第二單元240的限位槽255的內壁,造成第二單元240也一起樞轉,如此第二單元240從低部251與卡合件293對齊(如第7圖所示)往高部253與卡合件293對齊的位置樞轉,造成卡合件293由脫離位置往嵌合位置位移。
參閱第10圖所示,當所述鎖頭457抵壓頂桿256位移至後退位置之後,鎖頭457的嵌合槽457A與套筒238的穿孔252對齊,卡合件293位移至嵌合位置,因而卡合件293的卡合端295與鎖頭457的嵌合槽457A嵌合,如此鎖頭457被上鎖,造成頂桿256保持在後退位置,鎖桿92位移至伸出位置,鎖桿92的末端與物件26的鎖孔26A嵌合,造成當作龍頭轉軸的物件26無法受到操作而樞轉改變車輛行進的方向,而且車輛10的輪胎受到金屬纜線459限制而無法樞轉,達到將車輛10上鎖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合件293位於嵌合位置時,所述第二單元240係觸壓第一感測器315,而且在鎖桿92位於伸出位置時,所述連桿334的延伸部339觸壓第二感測器317,如此可以輸出電子訊號給所述電子式控制器27能夠識別車輛10為上鎖狀態。
當要解鎖時,可以使用車輛10上的電子式控制器27輸入正確的解鎖資訊(例如密碼、指紋、智慧卡...等),使得電子式控制器27輸出一個解鎖訊號至鎖裝置50,進一步驅動鎖裝置50的第一驅動器331運轉,如此凸輪333樞轉而抵壓解鎖器153的推動部160,造成解鎖器153由非抵壓位置(如第7、9圖所示)往抵壓位置(如第11、12圖所示)樞轉,所述解鎖器153的各抵壓邊159A抵壓連動銷279由第一位置(如第7、9圖所示)往第二位置位移(如第11、12圖所示)。
參閱第11、12圖所示,當連動銷279位移至第二位置後,連動銷279位於從動件97的活動部117內,如此從動件97被釋放而可以相對主動件133獨立樞轉,進一步所述復歸彈簧231偏壓從動件97相對主動件133獨自樞轉,此時因為所述鎖頭457仍然被卡合件293嵌合,因而頂桿256保持在後退位置,主動件133不樞轉,然而所述從動件97連動第一單元233樞轉及第二單元240一起樞轉(此時主動件133上未樞轉),並且所述從動件97樞轉時,推動件179釋放連桿334,造成解鎖彈簧94偏壓鎖桿92由伸出位置往內縮位置位移。
參閱第13圖所示,所述第二單元240樞轉至低部251與卡合件293對齊的位置,進一步卡合件293位移至脫離位置,在這個狀態下,所述連動銷279隨著從動件97樞轉而位移至活動部117中遠離定位部119的一端(如第13圖所示),所述主動件133的第一導槽135與從動件97的定位部119錯開,如此鎖頭457被釋放,因而頂出彈簧274偏壓頂桿256由後退位置推動鎖頭457一起往前進位置位移,而且頂桿256連動主動件133獨自相對從動件97樞轉,當頂桿256位移至前進位置,在主動件133樞轉至第一導槽135與從動件97的定位部119對齊的位置,所述第一與第二拉力彈簧291A、291B偏置連動銷279位於定位部119中的第一位置(如第7圖所示),進一步鎖頭457可脫離鎖裝置50與外殼28,而可以將金屬纜線459脫離車輛10的車輪,而且所述鎖桿92位移至內縮位置脫離鎖孔26A,如此作為車輛龍頭轉軸的物件26可以被操作而樞轉,車輛10為解鎖狀態。
參閱第7、16圖所示,假設在作為車輛10的龍頭轉軸的物件26沒有樞轉至鎖孔26A與外殼28的穿孔44對齊的狀態下將鎖頭457穿入頂出機構234中,在這個狀態下鎖桿92位於內縮位置且抵靠於物件26的表面,因而鎖桿92不可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如此鎖頭457推動頂桿256位移至後退位置使得從動件97樞轉時,推動件179無法推動連桿334樞轉,進一步推動件179受到連桿334擠壓而壓縮抵壓彈簧191往內縮入從動件97的容槽99中,如此即使在物件26的鎖孔26A沒有與外殼28的穿孔44對齊的情況下,仍然允許將鎖頭457上鎖,並且在頂桿256位於後退位置且鎖桿位於內縮位置的狀態下,若物件26樞轉至鎖孔26A與外殼28的穿孔44對齊之後,抵壓彈簧191仍然會偏壓推動件179抵壓連桿334樞轉,進一步使得鎖桿92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與鎖孔26A嵌合將物件26上鎖,此外由於鎖頭457的外徑略大於襯套299的套孔310內徑,因而鎖頭457被上鎖後,鎖頭457與襯套299之間形成密封,可以防止鎖具12外部的水分、灰塵或雜質進入。
本發明的鎖具12的保全裝置272在閂頭277位於卡合位置的狀態下,無法拆卸上蓋435(即使將複數個上螺絲435A卸除亦同),因而當要對鎖裝置50進行維修或保養時,可以透過電子式控制器27輸入一個解除保全訊號,控制保全裝置272的第二驅動器275帶動閂頭277由卡合位置(如第7圖所示)位移至非卡合位置(如第17圖所示),如此閂頭277脫離上蓋435的閂孔451,接著卸除複數個上螺絲435A才可以將上蓋435從外殼28上移除,進一步可以使用螺絲起子拆除複數個下螺絲435B,而將鎖裝置50從外殼28的容室34中取出進行維修或保養。
本發明的卡合件293受到第二單元240支撐而在頂桿256位於後退位置時與鎖頭457的嵌合槽457A嵌合,能夠確保鎖頭457確實地被上鎖,並且卡合件293不會因為受到外力震動而鬆脫。
本發明的鎖桿92在頂桿256位於後退位置時能夠對物件26上鎖,因而達成單一的鎖裝置50同時對鎖頭457與物件26雙重上鎖的效果。
本發明的保全裝置272配合上蓋435能夠確保鎖裝置50不容易從上蓋28上被拆除,同時兼具需要維修或保養時可以控制保全裝置272的閂頭277位移至非卡合位置而能輕易地將鎖裝置50從外殼28的容室34內取出的優點。
本發明透過第一感測器315、第二感測器317與第三感測器319分別檢知所述連桿334、上鎖組件232以及凸輪333的運作與位置,進一步能夠輸出電子訊號制控制端讓系統判斷鎖具為上鎖或解鎖的狀態,有利於鎖具12的電子化控制。
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本發明的鎖具並非只能使用在車輛上,本發明圖式所示鎖具安裝在車輛上的說明只是為了幫助了解本案的技術特徵所選的較佳實施例,即本發明的鎖具並非只能在車輛上才能發揮上鎖效果。或者,鎖具12可以不包括外殼28、保全裝置272、上蓋435以及底蓋45,如此鎖裝置50單獨仍然具備對鎖頭457上鎖的效果。
此外,所述第一驅動器331可以是馬達以外的裝置構成,例如第一驅動器331可以是傳統需要金屬製藥匙操作的機械式鎖筒,鎖筒與所述的凸輪333連動地結合,如此使用金屬製鑰匙操作鎖筒樞轉也能連動凸輪333推動解鎖器153樞轉至抵壓位置或非抵壓位置。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發明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10‧‧‧車輛
12‧‧‧鎖具
20‧‧‧車架
22‧‧‧軸管
24‧‧‧軸孔
26‧‧‧物件
26A‧‧‧鎖孔
27‧‧‧電子式控制器
28‧‧‧外殼
28A‧‧‧上端
28B‧‧‧下端
34‧‧‧容室
38‧‧‧結合柱
40‧‧‧卡合槽
42‧‧‧通孔
42A‧‧‧套頭
42B‧‧‧套部
42C‧‧‧套孔
44‧‧‧穿孔
45‧‧‧底蓋
47‧‧‧結合部
50‧‧‧鎖裝置
52‧‧‧承架
54‧‧‧側壁
54A‧‧‧安裝空間
54B‧‧‧上結合部
54C‧‧‧下結合部
55‧‧‧組合槽
56‧‧‧第一孔
58‧‧‧第二孔
60‧‧‧第三孔
62A‧‧‧樞孔
62B‧‧‧固定孔
64‧‧‧第一軸
66‧‧‧第二軸
68‧‧‧第三軸
70A‧‧‧樞軸
70B‧‧‧限位軸
87‧‧‧插銷模組
88‧‧‧襯套
90‧‧‧套孔
92‧‧‧鎖桿
94‧‧‧解鎖彈簧
95‧‧‧控制組件
97‧‧‧從動件
99‧‧‧容槽
111‧‧‧拉桿
113‧‧‧導桿
115‧‧‧槽道
117‧‧‧活動部
119‧‧‧定位部
131‧‧‧第二齒部
133‧‧‧主動件
135‧‧‧第一導槽
137‧‧‧凹部
139‧‧‧第二導槽
151‧‧‧第一齒部
152‧‧‧拉引桿
153‧‧‧解鎖器
157‧‧‧樞孔
158‧‧‧限位槽
159‧‧‧活動槽
159A‧‧‧抵壓邊
160‧‧‧推動部
179‧‧‧推動件
191‧‧‧抵壓彈簧
231‧‧‧復歸彈簧
232‧‧‧上鎖組件
233‧‧‧第一單元
234‧‧‧頂出機構
235‧‧‧連動齒
237‧‧‧限位桿
238‧‧‧套筒
239‧‧‧插槽
240‧‧‧第二單元
251‧‧‧低部
252‧‧‧穿孔
253‧‧‧高部
254‧‧‧開口
255‧‧‧限位槽
256‧‧‧頂桿
257‧‧‧偏置彈簧
258‧‧‧齒部
259‧‧‧凸部
272‧‧‧保全裝置
273‧‧‧支架
274‧‧‧頂出彈簧
275‧‧‧第二驅動器
277‧‧‧閂頭
279‧‧‧連動銷
291A‧‧‧第一拉力彈簧
291B‧‧‧第二拉力彈簧
293‧‧‧卡合件
295‧‧‧卡合端
297‧‧‧抵靠端
299‧‧‧襯套
310‧‧‧套孔
311‧‧‧感測模組
313‧‧‧底座
315‧‧‧第一感測器
317‧‧‧第二感測器
319‧‧‧第三感測器
331‧‧‧第一驅動器
333‧‧‧凸輪
334‧‧‧連桿
335‧‧‧樞部
337‧‧‧抵壓端
339‧‧‧延伸部
435‧‧‧上蓋
435A‧‧‧上螺絲
435B‧‧‧下螺絲
437‧‧‧內表面
451‧‧‧閂孔
453‧‧‧卡塊
457‧‧‧鎖頭
457A‧‧‧嵌合槽
459‧‧‧金屬纜線
第1圖為本發明鎖具的鎖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本發明鎖具的鎖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本發明的鎖具的控制組件的立體組合圖。
第4圖本發明鎖具的立體組合圖。
第5圖為本發明鎖具的側視圖。
第6圖係沿第4圖6-6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7圖係沿第4圖7-7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鎖具顯示鎖頭穿入鎖裝置內並抵壓頂桿往後退位置位移的狀態圖。
第9圖係本發明鎖具顯示鎖頭穿入鎖裝置內並且頂桿位於退位置位移的狀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鎖具顯示鎖頭穿入鎖裝置內並且頂桿位於退位置位移的另一狀態圖。
第11圖係本發明鎖具的解鎖器樞轉至抵壓位置造成連動銷位移至第二位置的狀態圖。
第12圖係本發明鎖具的解鎖器樞轉至抵壓位置造成連動銷位移至第二位置的另一狀態圖。
第13圖係本發明鎖具連動銷位移至第二位置且從動件受復歸彈簧偏壓而樞轉連動上鎖組件使得卡合件位移至脫離位置的狀態圖。
第14圖係本發明鎖具安裝在車輛上且未上鎖的狀態圖。
第15圖係本發明鎖具安裝在車輛上且上鎖的狀態圖。
第16圖係本發明鎖具在物件的鎖孔沒有與外殼的穿孔對齊的狀態下鎖頭推動頂桿位移至後退位置的狀態圖。
第17圖係本發明鎖具的保全裝置的閂頭位移至非卡合位置並且移除上蓋435的狀態圖。
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說明用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後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頂部”、“底部” 、“第一”、“第二”、“向前”、“向後”、“反向”、“前”、“後”、“高度”、“寛度”、“長度”、“端”、“側”、“水平”、“垂直”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說明用實施例而已。

Claims (12)

  1. 一種鎖具,包括一個鎖裝置,所述鎖裝置包括:   一個承架,包括一個安裝空間;   一個頂出機構,固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頂出機構包括可位移至一個前進位置或一個後退位置的一個頂桿,頂桿彈性地偏置在前進位置;   一個主動件,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主動件與頂桿連動地結合,主動件包括一個第一導槽,頂桿在前進及後退位置之間位移係連動主動件樞轉;   一個從動件,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從動件包括一個槽道,槽道包括一個活動部以及與活動部相交的一個定位部;   一個復歸彈簧,安裝在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復歸彈簧偏壓從動件;   一個解鎖器,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解鎖器包括一個活動槽,活動槽包括一個抵壓邊,解鎖器可樞轉至一個抵壓位置或一個非抵壓位置;   一個連動銷,容置在所述第一導槽、槽道以及活動槽內,連動銷可位移至位於定位部內的一個第一位置或位於活動部的一個第二位置,當解鎖器位於非抵壓位置時,所述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解鎖器位於抵壓位置時,所述連動銷位於第二位置,且當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時,主動件與從動件只能一起樞轉,當連動銷位於第二位置時,從動件可相對主動件獨立樞轉;   一個上鎖組件,容置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與從動件連動地結合,上鎖組件包括可移動的一個卡合件,從動件樞轉係連動卡合件位移至一個嵌合位置或一個脫離位置,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卡合件位於脫離位置,當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卡合件位於嵌合位置;   一個第一驅動器,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第一驅動器與解鎖器連動地結合,第一驅動器係連動解鎖器位移至非抵壓位置或抵壓位置;   一個鎖頭,可選擇地穿入頂出機構內,鎖頭包括一個嵌合槽,   當鎖頭未穿入頂出機構內時,頂桿位於前進位置,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   當鎖頭穿入頂出機構內抵壓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鎖頭的嵌合槽與上鎖組件的卡合件嵌合,連動銷位於第一位置,鎖頭被上鎖;   鎖頭被上鎖的狀態下,連動銷位移至第二位置後,復歸彈簧偏壓從動件相對主動件獨立樞轉進一步連動卡合件由嵌合位置位移至脫離位置,頂桿由後退位置復位至前進位置,允許鎖頭脫離頂桿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所述上鎖組件進一步包括:   一個第一單元,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且與從動件連動地結合,從動件樞轉係連動第一單元同步樞轉;   一個第二單元,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且與第一單元連動地結合,第二單元包括一個低部以及一個高部,所述卡合件抵靠於第二單元上,第一單元樞轉造成第二單元樞轉至低部與卡合件對齊或高部與卡合件對齊;   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第二單元的低部與卡合件對齊,卡合件位於脫離位置,   當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第二單元的高部與卡合件對其,卡合件位於嵌合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鎖具,上鎖組件進一步包括:   一個偏置彈簧,安裝在第一與第二單元之間,所述第二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限位槽以及一個凸部,所述低部繞第二單元的樞轉軸心的圓周方向介於限位槽與高部之間,所述第一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個限位桿並且容置在限位槽內,偏置彈簧抵靠在第一單元的限位桿與第二單元的凸部之間並偏壓第二單元;   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限位桿抵靠限位槽的其中一端,   當頂桿由前進位置往後退位置位移時,從動件先連動第一單元相對第二單元單獨樞轉直至限位桿位移至抵壓限位槽的另一端第一與第二單元才一起樞轉直至鎖頭被上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鎖具,其中所述頂桿包括形成在外周緣的一個齒部,所述主動件包括與齒部嚙合的一個第一齒部,所述從動件包括形成在外周緣的一個第二齒部,所述第一單元包括與第二齒部嚙合的一個連動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其中所述頂出機構包括:   一個套筒,固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套筒包括一個插槽以及與插槽連通的一個穿孔,套筒另包括與插槽連通且與穿孔隔開的一個開口,所述頂桿可移動至前進位置或後退位置地容置插槽內,且頂桿的一部分顯露於開口中,所述卡合件可位移至嵌合位置或脫離位置地容置穿孔中,所述主動件通過開口與頂桿連動地結合;   一個頂出彈簧,容置在套筒的插槽與頂桿之間,頂出彈簧係朝向前進位置的方向偏壓頂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其中所述解鎖器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活動槽外側的一個推動部,所述第一驅動器進一步包括鄰近推動部的一個凸輪,第一驅動器驅動凸輪旋轉,凸輪可抵壓解鎖器的推動部,造成解鎖器樞轉至抵壓位置或非抵壓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進一步包括:   一個外殼,包括由一個上端延伸至一個下端的一個容室,外殼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內表面且與容室連通的一個卡合槽以及由外表面延伸至容室的一個通孔,所述鎖裝置容置在容室內且頂出機構的頂桿與通孔對齊,鎖裝置的承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側且位於上端的複數個上結合部以及位於下端的複數個下結合部;   一個上蓋,包括對應所述卡合槽的一個卡塊以及一個閂孔,上蓋設置在外殼的上端,所述卡塊與卡合槽嵌合,複數個上螺絲分別螺合上蓋以及承架對應的一個上結合部;   一個底蓋,設置在外殼的下端,複數個下螺絲分別螺合底蓋以及承架對應的下結合部;   所述鎖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個保全裝置,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且靠近上蓋的位置,保全裝置包括一個第二驅動器以及被第二驅動器驅動可位移至一個卡合位置或一個非卡合位置的一個閂頭;   當閂頭位於卡合位置時,閂頭與上蓋的閂孔嵌合,在複數個上鎖螺絲已拆除的狀態,所述上蓋無法與外殼分離;   當閂頭位於非卡合位置時,閂頭與上蓋的閂孔分離,在複數個上鎖螺絲已拆除的狀態,所述上蓋可與外殼分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進一步包括:   一個外殼,包括一個容室以及位於容室外側的一個軸管,軸管包括一個軸孔,外殼進一步包括由容室內表面延伸至軸孔的一個穿孔,所述鎖裝置固設在外殼的容室內;   一個物件,具有一個鎖孔,物件係可運動地與軸管的軸孔套接;   一個推動件,所述從動件進一步包括一個容槽,所述推動件係可移動地套設在容槽內,推動件的一外端凸出從動件外側並且與從動件一起樞轉;   一個連桿,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與推動件的外端鄰接,連桿包括一個抵壓端,在從動件樞轉時,所述推動件的外端連動連桿樞轉;   一個插銷模組,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插銷模組進一步包括可位移至一個伸出位置或一個內縮位置的鎖桿,鎖桿被偏置在內縮位置;   在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鎖桿位於內縮位置,鎖桿與物件的鎖孔分離,物件未被上鎖;   在頂桿位移至後退位置時,連桿推動鎖桿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且與物件的鎖孔嵌合,物件被上鎖。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鎖具,進一步包括:   一個物件,具有一個鎖孔,所述外殼,包括一個容室以及位於容室外側的一個軸管,軸管包括一個軸孔,外殼進一步包括由容室內表面延伸至軸孔的一個穿孔,物件係可運動地與軸管的軸孔套接;   一個推動件,所述從動件進一步包括一個容槽,所述推動件係可移動地套設在容槽內,推動件的一外端凸出從動件外側並且與從動件一起樞轉;   一個連桿,樞設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與推動件的外端鄰接,連桿包括一個抵壓端,在從動件樞轉時,所述推動件的外端連動連桿樞轉;   一個插銷模組,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內,插銷模組進一步包括可位移至一個伸出位置或一個內縮位置的鎖桿,鎖桿被偏置在內縮位置;   在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鎖桿位於內縮位置,鎖桿與物件的鎖孔分離,物件未被上鎖;   在頂桿位移至後退位置時,連桿推動鎖桿由內縮位置位移至伸出位置且與物件的鎖孔嵌合,物件被上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或9項所述的鎖具,其中所述鎖頭7遠離嵌合槽的一端固定在外殼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具,進一步包括:   一個感測模組,包括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位於解鎖器下方的一個底座,所述第一驅動器與底座結合,感測模組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底座與上鎖組件對齊的一個第一感測器;   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所述上鎖組件釋放第一感測器;   當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所述上鎖組件抵壓第一感測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鎖具,進一步包括:   一個感測模組,包括固定在承架的安裝空間中且位於解鎖器下方的一個底座,所述第一驅動器與底座結合,感測模組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底座與上鎖組件對齊的一個第一感測器以及與連桿對齊的一個第二感測器;   當頂桿位於前進位置時,所述上鎖組件釋放第一感測器,   當頂桿位於後退位置時,所述上鎖組件抵壓第一感測器,   當鎖桿位於內縮為置時,連桿釋放第二感測器,   當鎖桿位於伸出位置時,連桿抵壓第二感測器。
TW107110752A 2018-03-28 2018-03-28 Lock TWI635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752A TWI635208B (zh) 2018-03-28 2018-03-28 Lock
US15/987,052 US10501136B2 (en) 2018-03-28 2018-05-23 Lock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752A TWI635208B (zh) 2018-03-28 2018-03-28 Lo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5208B true TWI635208B (zh) 2018-09-11
TW201942457A TW201942457A (zh) 2019-11-01

Family

ID=6445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752A TWI635208B (zh) 2018-03-28 2018-03-28 Lock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1136B2 (zh)
TW (1) TWI635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5013B (zh) * 2017-12-05 2018-09-11 微程式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部件外殼體啟閉管控結構
EP3881301A1 (en) * 2018-11-13 2021-09-22 Rivian IP Holdings, LLC Cable lock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530376A (zh) * 2020-04-17 2021-10-22 田晋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锁匣装置
TWI783326B (zh) * 2020-12-15 2022-11-11 陳玠甫 鎖栓驅動控制結構
US20230003056A1 (en) * 2021-06-30 2023-01-05 Delta Cycle Corporation Electronic Loc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02204U (zh) * 2014-12-31 2015-06-17 江苏普信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自行车用锁具
CN106869630A (zh) * 2017-02-24 2017-06-20 杭州金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公共自行车一体式插板锁具
US9845622B2 (en) * 2009-12-26 2017-12-1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arrangement
CN206942412U (zh) * 2017-02-24 2018-01-30 杭州金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自行车锁止装置
CN207092731U (zh) * 2017-08-11 2018-03-13 张毓敏 一种防盗锁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14426A (en) * 1925-08-18 1929-05-21 Otto J Kuepfer Coincidental ignition and steering-wheel lock
US1991825A (en) * 1933-09-21 1935-02-19 William P Strickland Anti-theft device
US4055060A (en) * 1973-07-09 1977-10-25 Jim Bellino Bicycle lock
JP4624912B2 (ja) * 2005-11-30 2011-02-0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EP2141311B1 (en) * 2008-07-02 2012-12-05 Ojmar S.A. Electronic blocking module for closing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5622B2 (en) * 2009-12-26 2017-12-1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arrangement
CN204402204U (zh) * 2014-12-31 2015-06-17 江苏普信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自行车用锁具
CN106869630A (zh) * 2017-02-24 2017-06-20 杭州金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公共自行车一体式插板锁具
CN206942412U (zh) * 2017-02-24 2018-01-30 杭州金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自行车锁止装置
CN207092731U (zh) * 2017-08-11 2018-03-13 张毓敏 一种防盗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457A (zh) 2019-11-01
US20190300082A1 (en) 2019-10-03
US10501136B2 (en)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208B (zh) Lock
JP54806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の補助ロック部材組付構造
TWM521101U (zh) 鎖閂的閉鎖結構
EP3425142B1 (en) Thin hasp lock easy to operate
CN101395330B (zh) 门进入闩锁
CN1283479C (zh) 锁结构
US6360569B1 (en) Lock that can be locked from two sides thereof
US20070101779A1 (en) Padlock device for the shaft of two-wheeled vehicles
JP2004137689A (ja) サイドバー方式の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ー錠
KR101504450B1 (ko) 조향 록 장치
US7013686B1 (en) Motorbike lock
US9278668B2 (en) Brake/clutch locking device having anti-lock mechanism
WO2020211324A1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US6186562B1 (en) Latch bolt assembly of a lock
CN212897988U (zh) 一种带有反锁机构的自弹锁体
JP600208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109763721B (zh) 一种防敲击双系统挂锁
KR20170010781A (ko) 스티어링 로크 장치
CN217501330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斜舌自锁模块结构
CN113969699B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执行机构
CN211567744U (zh) 一种isofix连接器
CN114382346B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斜舌自锁模块结构
TWI469887B (zh) 變速桿鎖定裝置
TWI588343B (zh) Vehicle lock cover assembly
JP569062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