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898B - Anim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Anim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7898B
TWI627898B TW103120825A TW103120825A TWI627898B TW I627898 B TWI627898 B TW I627898B TW 103120825 A TW103120825 A TW 103120825A TW 103120825 A TW103120825 A TW 103120825A TW I627898 B TWI627898 B TW I6278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member
shell
hook
viewed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296A (zh
Inventor
中田豪
野野口征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阿斯安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阿斯安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阿斯安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9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7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78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7/00Leads or collars, e.g. for dogs
    • A01K27/005Quick-couplings, safety-couplings or shock-absorbing devices between leash and col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4Hooks with sliding clos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動物用的連結具,其具有防止或者可能使滑桿被回推之制動器機構。
動物用的連結具SHL1~SHL7,其具備有:鉤部;軸部SL,其自鉤部之端部而延伸於第一方向Ds;滑桿Sb,其藉由沿著第一方向進行往返移動而對鉤部進行開閉;鎖止構件L1~L7,其以第一方向作為軸而以可轉動之方式安裝於軸部之周圍;及操作部Kn,其連結至滑桿,且朝向相對於第一方向而突出於垂直之第二方向,且鎖止構件係包含有:筒狀部CL1~CL6,其形成有以可轉動之方式將軸部加以收納之圓柱狀的空間;及突出部Pr1、Pr4、Pr5、Pr6、Pr7,其自筒狀部之鉤部側端部之一部分而以朝向鉤部之方式延伸僅既定之長度,突出部係藉由鎖止構件之轉動而與操作部之至少一部分呈對向或者不對向。

Description

動物用的連結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主要用於將牽引繩及繫留繩連結於設在狗及貓等之動物之胸背帶及寵物衣之連結環上者。
以下,參照圖35、圖36、圖37、圖38及圖39,對習知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圖35顯示經由習知之連結具100將牽引繩190繫於項圈110上之狀況。如圖36所示,連結具100包含:對安裝於項圈110(圖35)之扣環108可拆裝地構成之扣鉤(snap hook)部104;及供牽引繩190卡止之D字型之連結扣環103。扣鉤部104係一體形成有C字型之鉤部111及軸部112。於軸部112上,自與鉤部111相反側之軸端起朝向鉤部111依序形成有大徑部116、小徑部117及大徑部115。於連結扣環103之D字型之一邊(直線部)形成有貫通孔114a。連結扣環103係於小徑部117嵌合於貫通孔114a、即以大徑部116及大徑部115挾持連結扣環103之一邊(直線部)之狀態下而可旋轉自如地被安裝於軸部112(鉤部111)。
於軸部112上沿軸向Ds形成有有底之孔122,該有底孔122係於靠近鉤部111之前端面112a具有開口121。於軸部112上且自開口121起沿軸方向Ds形成有導引溝123。於孔122之內部,以藉由滑桿125壓縮螺旋彈簧124之方式依序插入有螺旋彈 簧124及可沿軸方向Ds移動之滑桿125。滑桿125係藉由被壓縮之螺旋彈簧124之伸展力,而以使滑桿125之前端抵接於鉤部111之前端面111a之方式被賦予勢能。於滑桿125上一體形成有凸狀之把持部126,把持部126係以自導引溝123朝向孔122之外側突出之方式所安裝。
於連結具100中,藉由對抗螺旋彈簧124之賦予勢能力而使把持部126暫時朝連結扣環103側滑動,使滑桿125之前端面與鉤部111之前端面111a分離,而於這些兩個端面之間形成間隙。把持部126係用以使滑桿125進行滑動動作之操作部。由於這層意義,以下將把持部126稱作為「操作部126」。
於形成有間隙之狀態下,藉由將鉤部111扣在項圈110(圖35)之扣環108上,即可將扣環108與鉤部111(扣鉤部104)連結。然後,再使滑桿125之前端面抵接於鉤部111之前端面111a,利用滑桿125將鉤部111閉鎖。
上述習知之連結具100中,其構成為,在與其他構件之連結中,由滑桿125作用而將鉤部111(旋轉環(swivel))閉鎖。這些只有在正常動作時,才可安全地確保連結狀態。然而,根據使用狀況,有時會有誤將連結解除之情況。
例如,於動物(狗a)之溜步中或繫留中,當動物因某事而受驚嚇或做出表示興趣之異常舉動時,會有扣鉤部104與扣環108之連結在無意中被解除之問題。這種無法預期之連結解除,係因動物之異常舉動所引起。也就是,因動物之異常舉動,會有成為項圈110之扣環108將鉤部111之操作部126按壓鬆動之狀態之情況。若動物繼續不規則地運動,在某種情況下,有時可能會有違背 使用者之意圖而使滑桿125(操作部126)後退,乃至將扣鉤部104之開放部打開而脫離扣環108之情況。
作為謀求防止違背使用者之意圖之滑桿之後退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一例,圖37係顯示於專利文獻1所提出之連結具。連結具200基本上是於圖36所示之連結具100上追加有阻礙滑桿125之後退之制動器機構。以下,對即使構造上略有差異但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之構件,賦予與連結具100中之構件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且對連結具200中所特有之制動器機構重點性地進行說明。
制動器機構之構成包含制動器6及纜繩23。纜繩23安裝於制動器6上。藉由使纜繩23穿通連結具200之鉤部111,而將制動器6與扣鉤部104連結。制動器6係藉由彈性材料形成為具有過半圓弧(優弧)截面部而可將拆裝口6a向側面開放,從而可自側面對軸部112彈性地進行拆裝。制動器6係藉由一方面彈性地將拆裝口6a擴大一方面裝入軸部112而被安裝於軸部112上。於此安裝狀態下,制動器6係於操作部126與連結扣環103之擋止部3a之間支撐而經由操作部126來阻止滑桿125之後退。藉此,可防止扣鉤部104之開放部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脫離開放扣環108(圖35)之事態之發生。
於根據使用者之意圖而將扣環108自連結具200(扣鉤部104)拆下之情況下,使用者首先一方面再次彈性地將制動器6打開一方面自軸部112拆下制動器6。拆下之制動器6係藉由保持為利用纜繩23連結於連結具200(鉤部111)之狀態,以防止遺失。於此狀態下,使用者使操作部126(滑桿125)後退而將扣鉤部104之開放部打開。
作為謀求防止違背使用者之意圖之滑桿之後退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另一例,圖38及圖39顯示於專利文獻2所提出之連結具。圖38所示之連結具202基本上具有以下構成,即於上述連結具200(圖37)中,以鎖止構件12取代制動器6並追加連結帶21。鎖止構件12除不具有用以安裝纜繩23之構造之點以外,基本上與制動器6同樣地構成。
鎖止構件12係具有自切割分離部11之一緣11a側延伸而跨渡至切割分離部之另一緣11b側且捲繞於軸部112,與鎖止構件12之外面成為重疊之狀態之連結帶21,且設置有繫脫件22,其藉由卡合固定而可對此重疊狀態之連結帶21與鎖止構件12進行拆裝。藉此,即使於鎖止時作用有欲使鎖止構件12脫離之力,仍可阻止切割分離部11之朝左右之擴寬大,防止鎖止構件12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脫離,進而防止操作部7之鎖止解除。
於圖39所示之連結具204中,鎖止構件12係由本體26及開閉構件24所構成。開閉構件24係能沿圓周方向移動地嵌合於本體26之外周,且於圓周方向之一部分具有朝左右切割分離的開放用切割分離部25,使其與本體26之切割分離部11在圓周方向位置上一致即成為開放。藉由使開放用切割分離部25自本體26之切割分離部11沿圓周方向移動,而可將本體26之切割分離部11關閉。藉此,即使於鎖止時作用有欲使鎖止構件12脫離之力,藉由開閉構件24仍可阻止切割分離部11之朝左右之擴大,防止鎖止構件12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脫離,進而防止操作部7之鎖止解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8190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29459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提出之連結具200之制動器機構,為了進行操作部126之鎖止及鎖止解除,必須於圓周方向上將制動器6之切割分離部擴大,而對連結具200之軸部112進行安裝及拆卸。也就是,使用者每次於操作部126之鎖止或鎖止解除時,需要使制動器6朝圓周方向大幅地彈性變形。這種朝圓周方向之較軸部112之外形還大之彈性變形的反複進行,會招致由制動器6之材質劣化而引起之強度劣化、功能不全及壽命之縮短化。
此外,將制動器6連結於鉤部111之纜繩23,於扣鉤部104之開放部開放時,容易自鉤部111脫出,而造成制動器6之與連結具200之連結之解開。此情況下,藉由纜繩23來防止制動器6之遺失變得無效。此外,為了操作部126之鎖止而安裝於軸部112之制動器,容易因外力而造成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自軸部112脫離。纜繩23無法防止此種制動器6之脫離。
專利文獻2提出之連結具202中,藉由使連結帶21卡止於繫脫件22,以阻止切割分離部11之朝左右之擴大,防止鎖止構件12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脫離,進而防止操作部7之鎖止解除。然而,每次於操作部7之鎖止或鎖止解除時,必須使連結帶21自繫脫件22脫扣,使鎖止構件12於圓周方向大幅地彈性變形而 對軸部112進行安裝或拆卸。這會招致由鎖止構件12之材質劣化而引起之強度劣化、功能不全及壽命之縮短化。再者,無法達到對自軸部112拆下之鎖止構件12之遺失防止。
連結具204中,於本體26之切割分離部11被開閉構件24所閉鎖之狀態下,防止鎖止構件12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脫離,進而防止操作部7之鎖止解除。然而,每次於操作部7之鎖止或鎖止解除時,需要同時將相互處於嵌合狀態下之本體26與開閉構件24於圓周方向較軸部更大幅地彈性變形,與僅使本體26彈性變形時比較,會造成使用者極大之負擔。此外,這會招致由鎖止構件12(本體26及開閉構件24)之材質劣化而引起之強度劣化、功能不全及壽命之縮短化。再者,無法達到對自軸部拆下之鎖止構件12之遺失防止。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動物用的連結具,其具有於安裝在本體之狀態下防止滑桿被回推或可回推之制動器機構。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特徵在於具備有:鉤部,其連結至連結對象;軸部,其自上述鉤部之端部而延伸於第一方向;滑桿,其藉由沿著上述第一方向進行往返移動而對上述鉤部進行開閉;鎖止構件,其以上述第一方向作為軸而以可轉動之方式安裝於上述軸部之周圍;及 操作部,其連結至上述滑桿,且朝向相對於上述第一方向而突出於垂直之第二方向,上述鎖止構件係包含有:筒狀部,其形成有以可轉動之方式將上述軸部加以收納之圓柱狀的空間;及突出部,其自上述筒狀部之上述鉤部側端部之一部分而以朝向該鉤部之方式延伸僅既定之長度,上述突出部係藉由上述鎖止構件之轉動而與上述操作部之至少一部分呈對向或者不對向。
本發明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可防止連結對象之移動被作為回推力而傳遞給滑桿之情況。
6‧‧‧制動器
6a‧‧‧拆裝口
7‧‧‧操作部
11‧‧‧切割分離部
11a‧‧‧一緣
11b‧‧‧另一緣
12‧‧‧鎖止構件
21‧‧‧連結帶
22‧‧‧繫脫件
23‧‧‧纜繩
24‧‧‧開閉構件
25‧‧‧開放用切割分離部
26‧‧‧本體
100‧‧‧連結具
103‧‧‧D字型連結扣環
104‧‧‧扣鉤部
108‧‧‧扣環
110‧‧‧項圈
111‧‧‧C字型鉤部
111a‧‧‧前端面
112‧‧‧軸部
112a‧‧‧前端面
114a‧‧‧貫通孔
115‧‧‧大徑部
116‧‧‧大徑部
117‧‧‧小徑部
121‧‧‧開口
122‧‧‧孔
123‧‧‧導引溝
124‧‧‧螺旋彈簧
125‧‧‧滑桿
126‧‧‧把持部;操作部
190‧‧‧牽引繩
200‧‧‧連結具
a‧‧‧狗
Ac‧‧‧中心軸
Ar‧‧‧轉動軸
C3r、C3‧‧‧緩衝手段
Cbr、Cb‧‧‧緩衝尖頭
Cfr‧‧‧爪部
CL1、CL2、CL3、CL4、CL5、CL6‧‧‧筒狀部
Cr、C‧‧‧緩衝材
Ctr、Ct‧‧‧耳片
Dr‧‧‧轉動方向
Ds‧‧‧軸向
G、Gr、G4、G4r、G5r‧‧‧溝
Gb、Gbr、Gb4、Gb4r、G5br‧‧‧底面
Gs、Gsr、Gs4、Gs4r‧‧‧側面
GSL‧‧‧溝
H5a、H5b‧‧‧孔
Hc‧‧‧開口
Hi‧‧‧嵌合孔
Ho‧‧‧鉤部
HP‧‧‧扣鉤部
Kn‧‧‧操作部
Kna‧‧‧把手部
Knb‧‧‧連接部
L1、L2、L3、L4、L5、L6、L7‧‧‧鎖止構件
Lcr、Lc‧‧‧突起
MG‧‧‧轉動導引手段
Pe‧‧‧板狀部
Pi‧‧‧突起
PMD‧‧‧大徑部
Pr1、Pr4、Pr5、Pr6、Pr7‧‧‧突出部
Pr5a、Pr5b‧‧‧突起
Rb‧‧‧背部
Re1、Re4、Re5、Re6、Re7‧‧‧座部
Re7p‧‧‧平板部
Re7r‧‧‧突條
S、S3、S3r、S4‧‧‧狹縫
Sb‧‧‧滑桿
Se、Ser‧‧‧端面
Sgr、Sg、Sgr’、Sg’‧‧‧區域
Sh1r、Sh1、Sh2r、Sh2、Sh3r、Sh3、Sh4r、Sh4、Sh5r、Sh5、Sh6r、Sh6、Sh7r‧‧‧半殼體
SHL1、SHL2、SHL3、SHL4、SHL5、SHL6、SHL7‧‧‧連結具
SL‧‧‧軸部
Sr、Sr4、Sr6‧‧‧止轉部
Sri、Sr4i、Sr6i‧‧‧尖頭
Srt、Sr4t‧‧‧耳片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立體圖,(a)顯示操作部被鎖止之狀態,(b)顯示操作部被解除鎖止之狀態。
圖2為圖1所示之連結具中之扣鉤部之立體圖。
圖3為顯示圖1所示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立體圖,(a)顯示自圖1中之連結具取出之狀態之鎖止構件,(b)顯示鎖止構件之分解狀態。
圖4為顯示圖3所示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立體圖,(a)顯示自圖3(a)中之箭頭IVa方向所觀察之鎖止構件,(b)顯示自圖3(b)中之箭頭IVb方向所觀察之鎖止構件。
圖5(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1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圖。
圖6(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半殼體之圖。
圖7(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所示之鎖止構件之連續地形成有突出部之半殼體之圖。
圖8(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1(a)所示之連結具之圖。
圖9(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1(b)所示之連結具之圖。
圖10(a)及(b)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1(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半殼體之圖。
圖12(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連續地形成有突出部之半殼體之圖。
圖13(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藉由圖10所示之鎖止構件將操作部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14(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藉由圖10所示之鎖止構件將操作部解除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15(a)及(b)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16(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5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半殼體之圖。
圖17(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15所示之鎖止構件之連續地形成有突出部之半殼體之圖。
圖18(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藉由圖15所示之鎖止構件將操作部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19(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藉由圖15所示之鎖止構件將操作部解除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20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立體圖,(a)顯示操作部被鎖止之狀態,(b)顯示操作部被解除鎖止之狀態。
圖21(a)及(b)為顯示圖2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22(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2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半殼體之圖。
圖23(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構成圖2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連續地形成有突出部之半殼體之圖。
圖24(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20(a)所示之連結具之圖。
圖25(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20(b)所示之連結具之圖。
圖26(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將操作部鎖止之狀態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圖。
圖27(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將操作部解除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28(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26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圖。
圖29(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27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圖。
圖30(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之將操作部鎖止之狀態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圖。
圖31(a)至(c)為自各種角度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之將操作部解除鎖止之狀態之連結具之圖。
圖32(a)至(e)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圖30所示之鎖止構件之圖。
圖33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7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立體圖,(a) 顯示操作部被鎖止之狀態,(b)顯示操作部被解除鎖止之狀態。
圖34(a)及(b)為顯示圖33所示之鎖止構件之構成之分解立體圖。
圖35為顯示經由先前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將牽引繩繫於項圈上之狀況之圖。
圖36為圖35所示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立體圖。
圖37為專利文獻1所提出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立體圖。
圖38(a)及(b)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專利文獻2所提出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圖。
圖39(a)及(b)為自各種角度顯示專利文獻2所提出之動物用的連結具之圖。
(實施形態1)
以下,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及圖9,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動物用的連結具SHL1(以下稱為「連結具」),係包含扣鉤部HP及鎖止構件L1。扣鉤部HP具備可開閉之鉤部Ho、軸部SL及滑桿Sb。鎖止構件L1係可轉動地安裝於扣鉤部HP之軸部SL之周圍。鎖止構件L1係構成阻礙滑桿Sb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移動(後退)之制動器機構。
圖1(a)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1來阻礙滑桿Sb之移動(後退)之狀態(以下稱為「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1。圖1(b)顯示滑桿Sb之可移動(後退)之狀態(以下稱為「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1。以下,稱滑桿Sb處於鎖止狀態時之鎖止構件L1之在扣 鉤部HP上之位置為鎖止位置,稱滑桿Sb處於鎖止解除狀態時之鎖止構件L1之在扣鉤部HP上之位置為鎖止解除位置。亦即,藉由使鎖止構件L1轉動至鎖止位置或鎖止解除位置,可容易地將滑桿Sb設定在鎖止狀態或鎖止解除狀態。首先,對扣鉤部HP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扣鉤部HP係與參照圖36所說明之習知之扣鉤部104同樣地構成。具體而言,扣鉤部HP包含:C字型之鉤部Ho;一體地形成於鉤部Ho之筒狀之軸部SL;及收納於軸部SL內部之滑桿Sb。鉤部Ho之前端面與軸部SL之前端面,係相隔既定之間隔而對向。於軸部SL之鉤部Ho之相反側之端部形成有大徑部PMD。再者,還可於軸部SL之端部可旋轉自如地連結用於與牽引繩等之繫留或牽引手段連接之連結扣環(未圖示)。
於軸部SL上沿軸向Ds形成有溝GSL。滑桿Sb係藉由收納於軸部SL內部之彈簧(未圖示)所賦予勢能而使其前端面抵接於鉤部Ho之前端面。於滑桿Sb一體地形成有操作部Kn,操作部Kn通過溝GSL露出於軸部SL之外部。如圖1所示,操作部Kn係可分為能由使用者直接以手指觸動操作之把手部Kna、及連接把手部Kna與滑桿Sb之連接部Knb。
藉由使操作部Kn對抗上述彈簧之賦予勢能力而沿軸向Ds朝自鉤部Ho之前端面離開之方向(大徑部PMD側)移動,使滑桿Sb之前端面與鉤部Ho之前端面分離,於這些前端面之間形成間隙。以下,稱朝操作部Kn之大徑部PMD側之移動為操作部Kn之鉤部開放動作。
返回圖1,對連結具SHL1中之制動器機構進行說 明。如上述,阻礙滑桿Sb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移動(後退)之制動器機構,係藉由可轉動地安裝於軸部SL之鎖止構件L1而構成。以下,稱鎖止構件L1轉動之方向Dr為轉動方向Dr。對滑桿Sb之移動(後退)之阻止,係藉由鎖止構件L1之一部分抵接於操作部Kn(即把手部Kna或連接部Knb)以阻止操作部Kn之鉤部開放動作而進行。
如圖1(a)及(b)所示,鎖止構件L1包含:筒狀部CL1;及連續地形成於筒狀部CL1之突出部Pr1。鎖止構件L1之側壁,係與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相比其中央部形成為較厚。再者突出部Pr1也是自與筒狀部CL1之連接部起朝上端部而較薄地形成。筒狀部CL1係於內部形成有可轉動地收納軸部SL之圓柱狀之空間之構件。再者,圖5、圖6及圖7分別顯示以同圓柱之中心軸作為中心軸Ac,且以筒狀部CL1之轉動軸作為轉動軸Ar。
突出部Pr1係自筒狀部CL1之軸向Ds上之上端部朝鉤部Ho之前端面側延伸。突出部Pr1係具備自上端朝在既定位置與軸向Ds正交之方向延伸之座部Re1。以下,稱自座部Re1至突出部Pr1之上端部之部分為背部Rb。藉由座部Re1抵接於操作部Kn(主要為把手部Kna),以阻止滑桿Sb之移動(後退)。於本實施形態中,鎖止構件L1係由半殼體Sh1及Sh1r之2個構件結合而構成,並且突出部Pr1與半殼體Sh1r一體性地構成。亦即,自鎖止構件L1除去突出部Pr1者即為筒狀部CL1。以下,對半殼體Sh1及Sh1r進行說明。
於圖1(a)所示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鎖止構件L1係於軸向Ds上使其突出部Pr1與操作部Kn對向。若操作部 Kn違背使用者之意圖朝大徑部PMD側移動,操作部Kn抵接於鎖止構件L1之座部Re1,藉以防止操作部Kn即滑桿Sb之違背使用者之意圖的移動(後退)。座部Re1係藉由擋接操作部Kn之下端部,以限制滑桿Sb之軸向Ds之移動。操作部Kn迄抵接於之座部Re1為止之移動距離,係被設定為使鉤部Ho之前端面與滑桿Sb之前端面之分離距離收在連結於鉤部Ho之構件不會穿出之範圍內。
藉由使鎖止構件L1朝轉動方向Dr轉動而改變座部Re1與操作部Kn之相對位置,可解除操作部Kn之鎖止狀態。於圖1(b)所示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鎖止構件L1之座部Re1與操作部Kn在軸向Ds上不對向。藉此,可進行操作部Kn即滑桿Sb之移動(後退)。也就是,於連結具SHL1中,藉由使鎖止構件L1朝轉動方向Dr轉動,以使座部Re1與操作部Kn對向或不對向,即可進行操作部Kn之鎖止或鎖止解除。以下,對鎖止構件L1之構成及功能詳細進行說明。
參照圖3、圖4、圖5、圖6及圖7,對鎖止構件L1之構成及其功能進行說明。參照圖3及圖4,對構成鎖止構件L1之半殼體Sh1及Sh1r之構成並對鎖止構件L1之構成進行說明。參照圖5~圖7,對鎖止構件L1、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之各個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3顯示自半殼體Sh1r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再者,圖3(b)顯示結合前之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圖3(a)顯示結合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而構成之鎖止構件L1。圖4(a)顯示於圖3(a)中自半殼體Sh1側(箭頭IVa方向)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圖4(b)顯示於圖3(b)中自半殼體Sh1側(箭頭IVb方向)所觀察之鎖止 構件L1。
如上述,鎖止構件L1係筒狀之構件,其包含筒狀部CL1及突出部Pr1。於鎖止構件L1安裝於連結具SHL1之軸部SL之狀態下,筒狀部CL1之內面與軸部SL之側面對向。垂直於軸部SL之軸之截面係大致圓形。於筒狀部CL1之內面設置有轉動導引手段,該轉動導引手段具有對鎖止構件L1之繞軸部SL之轉動進行導引之功能。自轉動導引之觀點考慮,以筒狀部CL1內面係較軸部SL之外形更大且至少一部分為大致圓筒狀為較佳。並且,較佳為,筒狀部CL1內面之截面形狀係與軸部SL之外面之截面形狀大致相似,並且兩者之中心軸一致。也就是,以筒狀部CL1之中心軸Ac與筒狀部CL1之轉動軸Ar一致為較佳。
鎖止構件L1需要能承受重複進行之繞軸部SL之轉動及操作部Kn之擋接時之負載,因而有硬度及強度要求。本實施形態中,鎖止構件L1係由聚縮醛(Polyacetal、Polyoxymethylene;簡稱POM)所構成。聚縮醛由於混合有非晶部分及結晶部分,因而是強度、彈性係數、耐衝擊性、及滑動特性優良之工程塑膠。
觀察圖3及圖4可知,鎖止構件L1係將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相互結合而構成。筒狀之鎖止構件L1係由分割為半殼體Sh1及Sh1r之2個部分之構件所構成。如上述,突出部Pr1係與半殼體Sh1r一體地構成,筒狀部CL1係自鎖止構件L1除去突出部Pr1之部分。亦即,筒狀部CL1係由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所構成。以下,對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之各自之構成進行說明,接著對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之結合進行說明。
以下,於參照圖3主要對半殼體Sh1r之外面側之構 成進行說明後,參照圖4(b)對半殼體Sh1r之內面側之構成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半殼體Sh1r係於外面且突出部Pr1之上端部形成有座部Re1,且於軸向Ds延伸形成有溝Gr。溝Gr係由底面Gbr及相互對向之一組側面Gsr所界定。並且,形成有止轉部Sr,其具有由形成於溝Gr與座部Re1之間之U字型之狹縫S所界定之耳片(tab)Srt。耳片Srt係上端部為與半殼體Sh1r一體連結之固定端部,其他部分為自半殼體Sh1r上切割分離而成之自由端部。於耳片Srt之表面與半殼體Sh1r之表面之間設置有高低差。亦即,耳片Srt之厚度係較半殼體Sh1r之側壁及座部Re1之下部的厚度小。
觀察圖4可知,尖頭(bit)Sri係自耳片Srt內面之下端部(自由端部)朝向心方向突出。藉由此突出,於鎖止構件L1安裝於軸部SL上時,尖頭Sri於軸部SL之表面被朝外側推壓,且藉由耳片Srt之彈性變形,產生向心力,於是尖頭Sri朝向軸部SL之中心部而被賦予勢能。藉由耳片Srt係以上部之高低差與座部Re1之較厚之下部連接,既不會損害到座部Re1之機械強度,並且藉由減小自由端部之厚度,還可提高彈性變形能力。
若於鎖止構件L1安裝於端部SL之狀態下朝轉動方向Dr方向轉動,當尖頭Sri(止轉部Sr)位於軸部SL之溝GSL上(鎖止位置)時,尖頭Sri藉由賦予勢能力而嵌入溝GSL。藉由尖頭Sri嵌入溝GSL,鎖止構件L1相對於操作部Kn被定位於鎖止位置。由於這層意義,止轉部Sr及溝GSL係構成鎖止構件L1位於鎖止位置時之定位手段。再者,若藉由使鎖止構件L1再朝轉動方向Dr轉動而使尖頭Sri自溝GSL脫離,則鎖止構件L1自對操作部Kn之鎖止位置脫離,滑桿Sb變為鎖止解除狀態。再者,耳片Srt係連 接於有確保機械強度之座部Re1之下部,因而可充分對抗藉由轉動而由尖頭Sri施加於脫離溝GSL時之力。
觀察圖4(b)可知,半殼體Sh1r之側壁,係與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相比其中央部形成為較厚。於半殼體Sh1r內面之上部及下部,分別於圓周方向上呈帶狀延伸地形成有較佳為與軸部SL之外形相似之形狀的區域Sgr’及Sgr。再者,如後述,於半殼體Sh1內面同樣形成有與軸部SL之外形相似之形狀的區域Sg’及Sg(圖3(b))。區域Sgr’及Sgr與區域Sg’及Sg一起、且半殼體Sh1r與半殼體Sh1一起,以作為鎖止構件L1安裝在軸部SL之狀態下,與軸部SL之外周對向或抵接。也就是,藉由區域Sgr’及Sgr與區域Sg’及Sg,構成對上述鎖止構件L1之繞軸部SL轉動進行導引之轉動導引手段MG(圖5(a)及圖5(c)所示)。
於區域Sgr內,突起Lcr係設於軸向Ds及圓周方向之大致中央位置。突起Lcr係於半殼體Sh1r與半殼體Sh1一起作為鎖止構件L1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被壓接於軸部SL之外周而彈性變形,藉此,對筒狀部CL1之內面與軸部SL外周之間的間隙所引起之鎖止構件L1之晃動進行抑制。也就是,謀求筒狀部CL1之中心軸Ac與轉動軸Ar之一致。
於半殼體Sh1r之圓周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端面Ser及Ser。再者,如後述,於半殼體Sh1之圓周方向之兩端部同樣形成有端面Se及Se(圖3(b))。半殼體Sh1r及半殼體Sh1係於端面Ser及Ser與端面Se及Se分別抵接之狀態下,藉由以下所述之結合手段而結合,以構成鎖止構件L1。
於端面Ser及Ser分別設有一組突起Pi及Pi與爪部 Cfr。於爪部Cfr之上下各配置一個突起Pi。爪部Cfr及Cfr之前端部分別設置有朝離心方向延伸之折返部。
接著,於參照圖4主要對半殼體Sh1r之外面側之構成進行說明之後,參照圖3(b)對半殼體Sh1之內面側之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於半殼體Sh1之外面沿軸向Ds延伸地形成有溝G。溝G係由底面Gb及相互對向之一組側面Gs所界定。於半殼體Sh1上且溝G之兩側形成有各一個大致四角形之開口Hc。
返回圖3,對自鎖止構件L1之內部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1之構成進行說明。觀察圖3(b)可知,半殼體Sh1之側壁係與上述半殼體Sh1r之側壁(圖4(b))同樣地,與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相比其中央部形成為較厚。如上述,側壁之內面之區域Sg’及Sg,係藉由與區域Sgr’及Sgr(圖4(b))一起與軸部SL之外周對向或抵接,而構成鎖止構件L1之轉動導引手段MG。於區域Sg內,與區域Sgr之突起Lcr(圖4(b))同樣地,於軸向Ds及圓周方向之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突起Lc。亦即,突起Lc係於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一起作為鎖止構件L1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被壓接於軸部SL外周而彈性變形,藉此,對筒狀部CL1之內面與軸部SL外周之間的間隙而引起之鎖止構件L1之晃動進行抑制。再者,突起Lcr及Lc之位置係根據安裝於軸部SL時之鎖止構件L1之晃動之減低及轉動之圓滑化之觀點而被適宜決定。
於半殼體Sh1之側壁之端面Se及Se分別設置有與設置於半殼體Sh1r之端面Ser及Ser之結合手段(突起Pi、爪部Cfr)對應之結合手段。具體而言,設置有分別與半殼體Sh1r之端面Ser上之突起Pi及爪部Cfr對應之嵌合孔Hi及板狀部Pe。板狀部Pe 係形成為與開口Hc之溝G側之部分不重疊,且於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結合時,與對應之爪部Cfr之折返部之至少一部分抵接。
半殼體Sh1之側壁之端面Se與半殼體Sh1r之側壁之端面Ser之結合,如於圖3(b)及圖4(b)中以一點鏈線所示,係藉由上述突起Pi分別嵌合於對應之嵌合孔Hi,並將爪部Cfr與板狀部Pe卡合而進行。再者,爪部Cfr之與板狀部Pe之卡合,係於爪部Cfr朝開口Hc移動之過程中,藉由折返部越過板狀部Pe之端部後卡止於板狀部Pe上而進行。開口Hc提供在爪部Cfr之折返部越過板狀部Pe時可允許爪部Cfr之前端部之空間。根據此觀點,開口Hc不必一定要是貫通孔,也可形成為凹部。
根據筒狀部CL1之內面與軸部SL之外周之間的間隙之均等化(或消除)之觀點,較佳為以突起Lc及Lcr係設置於在將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作為鎖止構件L1而結合之狀態下相對於旋轉軸成為對稱之位置。這是因為間隙之均等化(或消除)之結果,可使鎖止構件L1滑順的轉動及可使尖頭Sri對軸部SL均勻賦予勢能。再者,尖頭Sri之對溝GSL之嵌脫動作穩定化。此外,只要於鎖止構件L1中至少設置一個突起Lc及Lcr,即可抑制鎖止構件L1之晃動。
參照圖5,進一步對將半殼體Sh1及半殼體Sh1r結合而構成之鎖止構件L1進行說明。圖5(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圖5(b)顯示自半殼體Sh1r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圖5(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圖5(d)顯示自半殼體Sh1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圖5(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
觀察圖5(a)及圖5(c)可知,於鎖止構件L1內面之上 部及下部形成有轉動導引手段MG,該轉動導引手段MG係由區域Sg’及區域Sgr’與區域Sg及區域Sgr之各個所形成。觀察圖5(b)可知,轉動導引手段MG被形成於鎖止構件L1之內面之上下2個部位。
觀察圖5(a)可知,尖頭Sri及突起Lc係自鎖止構件L1之內面朝向心方向突出。自上方(軸向Ds)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1之外形形狀係橢圓形。這是因為於端面Se及端面Ser內建有結合手段之結果。
觀察圖5(b)及圖5(d)可知,筒狀部CL1係形成為與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相比其中央部朝離心方向凸出。凸出量在相當於鎖止構件L1之橢圓形外形之長軸的兩端部之內建有結合手段之部分為最大。
觀察圖5(c)可知,於相關於鎖止構件L1之轉動軸Ar(中心軸Ac)成為對稱之位置上,自區域Sgr及區域Sg以朝向心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有尖頭Sri及突起Lcr與突起Lc。溝G及溝Gr係於鎖止構件L1之橢圓形外形之短軸上相互對向地設置。
圖5(d)及圖5(e)顯示有將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結合之手段內之相互被結合之狀態下之爪部Cfr及板狀部Pe。自同圖觀察可知爪部Cfr之折返部卡止於板狀部Pe之狀況。爪部Cfr之折返部與板狀部Pe,其中各自之一部分係通過開口Hc而露出於鎖止構件L1之外面。藉此,可根據需要經由開口Hc而自外部來解除爪部Cfr之折返部與板狀部Pe之卡合。
如上述,筒狀部CL1係於內部形成有藉由轉動導引手段MG所界定之圓柱狀之空間,但於外形形狀上,其於圓周方向 及半徑方向相距中心軸Ac之距離係根據部位而異。為了使鎖止構件L1(筒狀部CL1)轉動,將距中心軸Ac之半徑方向之距離大的部分作為抓手較有效。例如,將相對於筒狀部CL1之中心軸Ac(轉動軸Ar)對稱地設置之、鎖止構件L1之橢圓形外形之長軸之兩端部附近作為抓手較有效。
根據此觀點,將鎖止構件L1之橢圓形外形之短軸之兩端部作為轉動之抓手,其效果並不佳。然而,於設在短軸之兩端部(相對於中心軸Ac對稱)之溝Gr及G中,於凸出量最大之筒狀部CL1之中央部,側面Gsr及Gs之寬度(相當於底面Gbr及Gb與表面之半徑差)成為最大。藉此,將側面Gsr及Gs之這部分作為抓手,即可有效率地使筒狀部CL1轉動。如此,筒狀部CL1之橢圓形外形之長軸側之端部及短軸側之端部之任一者,係作為轉動之抓手而被構成。
參照圖6,進一步對半殼體Sh1進行說明。圖6(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1,圖6(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1,圖6(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1,圖6(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1,圖6(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1。
圖6(b)及圖6(d)顯示將半殼體Sh1與半殼體Sh1r結合之手段、即嵌合孔Hi及板狀部Pe。參照圖3(b),如上述,經觀察可知板狀部Pe係與開口Hc之溝G側之部分不重疊。
參照圖7,進一步對半殼體Sh1r進行說明。圖7(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1r,圖7(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1r,圖7(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1r,圖7(d)顯示自 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1r,圖7(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1r。
觀察圖7(a)、圖7(b)及圖7(c)可知,於各端面Ser以各突起Pi之端面與爪部Cfr之折返部之端面排列於軸向Ds之方式配置有一組突起Pi及Pi與爪部Cfr。亦即,於左右之端面Ser中,各一組之突起Pi及Pi與爪部Cfr,係相關於中心軸Ac(較佳為轉動軸Ar)對稱地配置。
其次,參照圖8對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之鎖止構件L1之位置進一步進行說明,然後參照圖9對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之鎖止構件L1之位置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8(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1,圖8(b)顯示自圖8(a)中之箭頭VIII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1,圖8(c)顯示自圖8(b)中之箭頭VIII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1。
觀察圖8(a)及圖8(b)可知,於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藉由尖頭Sri嵌合於軸部SL之溝GSL而進行鎖止構件L1之轉動方向Dr之位置定位。具體而言,鎖止構件L1係於軸向Ds上將座部Re1定位在與操作部Kn對向之位置上。更詳細而言,座部Re1及背部Rb分別與把手部Kna及連接部Knb對向。若操作部Kn違背使用者之意圖而朝大徑側PMD側移動,操作部Kn之把手部Kna與鎖止構件L1之座部Re1抵接,以防操作部Kn即滑桿Sb違背使用者之意圖之移動(後退)。於此情況下,由於背部Rb係位於把手部Kna與軸部SL之間之空間,因而藉由與連接部Knb之抵接,可期待對座部Re1之朝離心方向之逃失變形之防止。
圖9(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1,圖9(b)顯示自圖9(a)中之箭頭IX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1,圖9(c)顯示自圖9(b)中之箭頭IX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1。
觀察圖9(a)至圖9(c)可知,於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1中,尖頭Sri不是位於溝GSL中,而是位於軸部SL之表面上。座部Re1於軸向Ds上不與操作部Kn對向。操作部Kn即滑桿Sb可移動(後退)迄操作部Kn之下端部抵接至筒狀部CL1之上端部為止之距離。藉由使操作部Kn朝大徑部PMD側移動,可將鉤部Ho開放。
(實施形態2)
以下,參照圖10、圖11、圖12、圖13及圖14,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2(圖13、圖14)係除鎖止構件L1(圖1)被鎖止構件L2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1(圖1)同樣地構成。鎖止構件L2係除筒狀部CL1(圖3)被筒狀部CL2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鎖止構件L1(圖3)同樣地構成。同樣地,半殼體Sh1r及半殼體Sh1(圖3)分別被半殼體Sh2r及半殼體Sh2所取代。以下,參照圖10~圖12,對構成鎖止構件L2之半殼體Sh2r及半殼體Sh2之構成進行說明。然後,參照圖13~圖14,對連結具SHL2中之鎖止構件L2之位置進行說明。
如圖10(a)及圖10(b)所示,半殼體Sh2r及半殼體Sh2除於區域Sgr及區域Sg取代尖頭狀之突起Lcr(圖4)及突起Lc(圖3)而設置帶狀之緩衝材Cr及C之點外,其他分別與半殼體Sh1r及 半殼體Sh1(圖3、圖4)同樣地構成。
觀察同圖可知,緩衝材Cr係設於區域Sgr之軸向Ds上之大致中央之位置,且自區域Sgr之軸向Ds及圓周方向上之大致中央之位置而於圓周方向上向端面Ser及Ser延伸既定之長度。同樣地,緩衝材C係設於區域Sg之軸向Ds之大致中央之位置,且自區域Sg之軸向Ds及圓周方向上之大致中央之位置而於圓周方向上向端面Se及Se延伸既定之長度。亦即,緩衝材Cr及C分別於區域Sgr及Sg之一部分沿轉動方向Dr延伸。
緩衝材Cr及C係與突起Lcr(圖4)及突起Lc(圖3)同樣地,於將半殼體Sh2r及半殼體Sh2作為鎖止構件L2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被壓接於軸部SL之外周而彈性變形,藉此,對筒狀部CL2之內面與軸部SL之外周之間的間隙所引起之鎖止構件L2之晃動進行抑制。本實施形態中,緩衝材Cr及C係橡膠製,且黏著於區域Sgr或區域Sg。
參照圖11,進一步對半殼體Sh2進行說明。圖11(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2,圖11(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2,圖11(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2,圖11(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2,圖11(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2。
觀察圖11(a)、圖11(c)及圖11(d)可知,緩衝材C係自溝G之底面Gb(圖10)之中心朝左右超過側面Gs(圖10)而延伸於區域Sg之轉動方向Dr上之長度的約2/3之長度。與突起Lc(圖3)比較,緩衝材C與軸部SL外周之接觸面積大,且可進行鎖止構件L2之更滑順之轉動及尖頭Sri之對軸部SL之更均勻之賦予勢能。 緩衝材C之長度係根據安裝於軸部SL時之鎖止構件L2之晃動之減低及轉動之圓滑化之觀點而適宜地決定。亦即,緩衝材C之長度可為區域Sg之轉動方向Dr之長度的約2/3以下之長度,而最大亦可為相同長度。
參照圖12,進一步對半殼體Sh2r進行說明。圖12(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2r,圖12(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2r,圖12(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2r,圖12(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2r,圖12(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2r。
觀察圖12(c)及圖12(d)可知,緩衝材Cr係自區域Sgr之中心朝左右延伸轉動方向Dr上之長度的約2/3之長度。藉此,與突起Lcr(圖4)比較,緩衝材Cr與軸部SL外周之接觸面積大,可進行鎖止構件L2之更滑順之轉動及尖頭Sri之對軸部SL之更均勻的賦予勢能。緩衝材Cr之長度係根據安裝於軸部SL時之鎖止構件L2之晃動之減低及轉動之圓滑化之觀點而適宜地決定。亦即,緩衝材Cr之長度可為區域Sgr之轉動方向Dr之長度的約2/3以下之長度,而最大亦可為相同長度。
但是,於本實施形態中,緩衝材Cr係自溝Gr之底面Gbr之中心朝左右超過側面Gsr(圖10)而延伸。藉此,於使鎖止構件L2轉動時,於區域Sgr與軸部SL之間藉由緩衝材Cr承受更多之力,可更有效地抑制晃動,謀求轉動之圓滑化。
觀察圖11及圖12可知,緩衝材Cr及C係設置於相關於鎖止構件L2之轉動軸Ar(中心軸Ac)成為對稱之位置。緩衝材Cr及C係延伸於區域Sgr及Sg所形成之轉動導引手段MG之轉動 方向Dr之長度的約2/3之長度。
接著,圖13及圖14分別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2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及藉由鎖止構件L2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2。
更為詳細而言,圖13(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2,圖13(b)顯示自圖13(a)中之箭頭XIII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2,圖13(c)顯示自圖13(b)中之箭頭XIII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2。觀察圖13(a)~圖13(c)可知鎖止構件L2之緩衝材Cr及C分別抵接於軸部SL之表面之狀況。
圖14(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2,圖14(b)顯示自圖14(a)中之箭頭XIV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2,圖14(c)顯示自圖14(b)中之箭頭XIV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2。觀察圖14(a)~圖14(c)可知鎖止構件L2之緩衝材Cr及C分別抵接於軸部SL之表面之狀況。
(實施形態3)
以下,參照圖15、圖16、圖17、圖18及圖19,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3(圖18、圖19)係除鎖止構件L1(圖1)被鎖止構件L3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1(圖1)同樣地構成。鎖止構件L3係除筒狀部CL1(圖3)被筒狀部CL3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鎖止構件L1(圖3)同樣地構成。同樣地,半殼體Sh1r及半殼體Sh1(圖3)分別被半殼體Sh3r及半殼體Sh3所取代。以下,參照圖15~圖17,對構成鎖止構件L3之半殼體Sh3r及半殼體Sh3之構成進行說明。然後,參照圖18~圖19,對連結具SHL3之鎖止構件L3之位置進行說明。
如圖15(a)及圖15(b)所示,半殼體Sh3r及半殼體Sh3除於區域Sgr及區域Sg取代突起Lcr(圖4)及突起Lc(圖3)而設置具有矩形狀之緩衝尖頭Cbr及Cb之緩衝手段C3r及C3之點外,其他分別與半殼體Sh1r及半殼體Sh1(圖3、圖4)同樣地構成。
觀察同圖可知,緩衝手段C3r係包含耳片Ctr及緩衝尖頭Cbr。耳片Ctr係藉由形成於半殼體Sh3r之溝Gr之底面Gbr之U字型的狹縫S3r所界定。耳片Ctr係上端部為與底面Gbr(半殼體Sh3r)一體連結之固定端部,其他部分為自半殼體Sh3r上切割分離而成之自由端部。耳片Ctr之固定端部係與上述耳片Srt之固定端部不同,其連結於厚度較突出部Pr1之上端部薄之底面Gbr。但是,耳片Ctr之固定端部不是連結於底面Gbr之下部而是連結於中央部/上部,因而於彈性變形時還可藉由底面Gbr之大中央部而保持有強度。緩衝尖頭Cbr係自耳片Ctr內面之下端部朝向心方向突出。
同樣地,緩衝手段C3係包含耳片Ct及緩衝尖頭Cb。耳片Ct係藉由形成於半殼體Sh3之溝G之底面Gb之U字型的狹縫S3所界定。耳片Ct係上端部為與底面Gb(半殼體Sh3)一體連結,且其他部分為自半殼體Sh3上切割分離。緩衝尖頭Cb係自耳片Ct內面之下端部朝向心方向突出。
緩衝尖頭Cbr及Cb係與突起Lcr(圖4)及突起Lc(圖3)同樣地,於將半殼體Sh3r及半殼體Sh3作為鎖止構件L3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對筒狀部CL3之內面與軸部SL之外周之間之間隙而引起的鎖止構件L3之晃動進行抑制。但是,突起Lcr及突起Lc係藉由壓接於軸部SL之外周而彈性變形,以抑制鎖止構件 L1之晃動。亦即,晃動之抑制能力係藉由於軸部SL與區域Sgr或區域Sg之間隙可發生形狀變化之突起Lcr及Lc之體積所決定。這點對上述實施形態2之緩衝材Cr及緩衝材C也同樣。
具體而言,緩衝尖頭Cbr及Cb分別自耳片Ctr及Ct內面之下端部朝向心方向突出。藉由此突出,於鎖止構件L3安裝於軸部SL時,緩衝尖頭Cbr及Cb於軸部SL之表面被朝外側推壓,藉由耳片Crt及Ct彈性變形而產生向心力,於是緩衝尖頭Cbr及Cb被向軸部SL之中心部賦予勢能。緩衝尖頭Cbr及Cb係於被朝軸部SL之中心部賦予勢能之狀態下藉由軸部SL之外周所抵接。耳片Ctr及Ct不受軸部SL與區域Sgr或區域Sg之間隙所限制而彈性變形,可更柔軟地抑制鎖止構件L3之晃動。緩衝尖頭Cbr及Cb之形狀及大小,係根據安裝於軸部SL時之鎖止構件L3之晃動之減低及轉動之圓滑化之觀點而被適宜地決定。
參照圖16,進一步對半殼體Sh3進行說明。圖16(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3,圖16(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3,圖16(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3,圖16(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3,圖16(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3。
觀察圖16(a)、圖16(c)及圖16(d)可知,緩衝尖頭Cb係自溝G之底面Gb(圖15)之中心朝左右以既定之形狀及大小而設置。與突起Lc(圖3)比較,緩衝尖頭Cb與軸部SL外周之接觸面積大,可進行鎖止構件L3之更滑順之轉動及尖頭Sri(圖15)之對軸部SL之更均勻之賦予勢能。
參照圖17,進一步對半殼體Sh3r進行說明。圖17(a) 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3r,圖17(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3r,圖17(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3r,圖17(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3r,圖17(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3r。
觀察圖17(c)及圖17(d)可知,緩衝尖頭Cbr係自係自溝Gr之底面Gbr(圖15)之中心朝左右以既定之形狀及大小而設置。與突起Lcr(圖4)比較,緩衝尖頭Cbr與軸部SL之外周之接觸面積大,可進行鎖止構件L3之更滑順之轉動及尖頭Sri(圖15)之對軸部SL之更均勻的賦予勢能。再者,觀察圖16及圖17可知,緩衝尖頭Cbr及Cb係設置於相關於鎖止構件L3之轉動軸Ar(中心軸Ac)成為對稱之位置。
接著,圖18及圖19分別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3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及藉由鎖止構件L3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3。更詳細而言,圖18(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3,圖18(b)顯示自圖18(a)中之箭頭XVIII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3,圖18(c)顯示自圖18(b)中之箭頭XVIII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3。觀察圖18(a)~圖18(c)可知鎖止構件L3之緩衝尖頭Cbr及Cb分別抵接於軸部SL之表面之狀況。
圖19(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3,圖19(b)顯示自圖19(a)中之箭頭XIX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3,圖19(c)顯示自圖19(b)中之箭頭XIX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3。觀察圖19(a)~圖19(c)可知鎖止構件L3之緩衝尖頭Cbr及Cb分別抵接於軸部SL之表面之狀況。
(實施形態4)
以下,參照圖20、圖21、圖22、圖23、圖24及圖25,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4係除鎖止構件L1(圖1)被鎖止構件L4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1(圖1)同樣地構成。圖20(a)及圖20(b)分別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4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及藉由鎖止構件L4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4。
鎖止構件L4藉由鎖止構件之一部分(突出部)抵接於操作部Kn而阻止滑桿Sb之移動(後退)、及藉由使鎖止構件繞軸部SL轉動而使滑桿Sb成為鎖止狀態或鎖止解除狀態之事項,係與上述鎖止構件L1(實施形態1)、鎖止構件L2(實施形態2)及鎖止構件L3(實施形態3)同樣。鎖止構件L4係於上述鎖止構件L1(圖3中)分別由突出部Pr4及筒狀部CL4來取代突出部Pr1及筒狀部CL1(圖3)。同樣地,半殼體Sh1r及半殼體Sh1(圖3)分別被半殼體Sh4r及半殼體Sh4所取代。
簡言之,突出部Pr4係自上述突出部Pr1被除去座部Re1而僅由背部(Rb)所構成,並將止轉部Sr更換為止轉部Sr4。於突出部Pr4之上端部形成有相當於座部Re1之座部Re4。止轉部Sr4係於突出部Pr4之上端部(座部Re4)之附近具有藉由逆U字型之狹縫S4所界定之耳片Sr4t。耳片Sr4t係下端部為連結於突出部Pr4之中央部之固定端部,其他部分為自突出部Pr4切割分離而成之自由端部。耳片Sr4t之固定端部係連結於與筒狀部CL4連續之突出部Pr4之中央部,因而於彈性變形時也被保持有強度。有關座部Re4,容待後續參照圖23及圖24進行詳述。
以下,參照圖21~圖23,對構成鎖止構件L4之半殼體Sh4r及半殼體Sh4之構成進行說明。然後,參照圖24~圖25,對鎖止狀態及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4進行說明。
觀察圖21可知,於半殼體Sh4之外面形成有由底面Gb4及相互對向之一組側面Gs4所界定之溝G4。此外,於半殼體Sh4r之外面形成有由底面Gb4r及相互對向之一組側面Gs4r所界定之溝G4r。
於半殼體Sh4r之突出部Pr4形成有止轉部Sr4,該止轉部Sr4係具有藉由形成於溝G4r之底面Gb4r與座部Re4之間之逆U字型之狹縫S4所界定之耳片Sr4t。耳片Sr4t係下端部與突出部Pr4一體連結,其他部分自突出部Pr4切割分離。尖頭Sr4i係自耳片Sr4t之內面上端部朝向心方向突出。尖頭Sr4i係與上述之尖頭Sri(圖4)同樣地,於鎖止構件L4安裝於軸部SL時,被朝軸部SL之中心部賦予勢能。若鎖止構件L4位於鎖止位置時,尖頭Sr4i藉由賦予勢能力而嵌入溝GSL,藉此將鎖止構件L4相對於操作部Kn定位於鎖止位置。
參照圖22,進一步對半殼體Sh4進行說明。圖22(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4,圖22(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4,圖22(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4,圖22(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4,圖22(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4。
觀察圖22(a)及圖22(c)可知,溝G4之側面Gs4及Gs4係以自底面Gb4朝半殼體Sh4之外周面而增大彼此間之距離之方式所設置。藉此,即使其他之物體等接觸於鎖止構件L4之側面, 兩者之接觸仍容易被解消,從而可降低鎖止構件L4被不小心轉動之擔憂。更詳細而言,為了使自底面Gb4所觀察到之對側面Gs4之切角傾向於成為銳角而欲使鎖止構件L4轉動之力,不會大到可使尖頭Sr4i自溝GSL脫離之程度之大小。藉此,抵接於溝G4之物體,容易於側面Gs4之表面朝離心方向移動,而自鎖止構件L4脫離。再者,由於使用者可調節手指之指腹對側面Gs4之切角角度,並且手指之指腹與溝G4之底面Gb4及側面Gs4之接觸面積比接觸物體大,因而可容易使鎖止構件L4轉動。
參照圖23,進一步對半殼體Sh4r進行說明。圖23(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4r,圖23(b)顯示自內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4r,圖23(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半殼體Sh4r,圖23(d)顯示自外面側所觀察之半殼體Sh4r,圖23(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半殼體Sh4r。
觀察圖23(a)及圖23(c)可知,溝G4r之側面Gs4r及Gs4r係以自底面Gb4r朝半殼體Sh4r之外周面而增大彼此間之距離之方式所設置。觀察圖23(e)可知,構成座部Re4之突出部Pr4之上端部,係於與半殼體Sh4一起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朝自軸部SL之外周面離開之方向彎曲。
接著,圖24及圖25分別顯示鎖止狀態及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4。更詳細而言,圖24(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4,圖24(b)顯示自圖24(a)中之箭頭XXIV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4,圖24(c)顯示自圖24(b)中之箭頭XXIV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4。觀察圖24(b)可知操作部Kn之連接部Knb之下端部抵接於朝自軸部SL之外周面離開之 方向彎曲之突出部Pr4之上端部即座部Re4之狀況。亦即,突出部Pr4係於進入把手部Kna與軸部SL之間之狀態下,座部Re4係以其彎曲之上表面支承連接部Knb,且以其前端抵接於把手部Kna。藉此,藉由與連接部Knb之抵接,可期待突出部Pr4(座部Re4)之離心方向之逃失變形之防止。
圖25(a)顯示自操作部Kn側所觀察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4,圖25(b)顯示自圖25(a)中之箭頭XXVB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4,圖25(c)顯示自圖25(b)中之箭頭XXVC之方向所觀察之連結具SHL4。
(實施形態5)
以下,參照圖26、圖27、圖28及圖29,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5係除鎖止構件L4(圖20)被鎖止構件L5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4(圖20)同樣地構成。圖26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5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5,圖27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5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5。
以下,將鎖止構件L5之特徵與上述鎖止構件L1(實施形態1)、鎖止構件L2(實施形態2)、鎖止構件L3(實施形態3)、及鎖止構件L4(實施形態4)進行比較並簡單地陳述。鎖止構件L5藉由鎖止構件之一部分(突出部)抵接於操作部Kn以阻止滑桿Sb之移動(後退)之事項,係與鎖止構件L1~L4同樣。但是,相對於鎖止構件L1~L4係藉由使鎖止構件繞軸部SL轉動而將滑桿Sb設定為鎖止狀態或鎖止解除狀態,而鎖止構件L5為了將滑桿Sb鎖止或解除鎖止,不需要繞軸部SL之轉動。觀察圖26及圖27可知,藉 由鎖止構件L5進行之滑桿Sb之鎖止或鎖止解除,係藉由使抵接於操作部Kn之鎖止構件L5之一部分(後述之突出部Pr5)沿軸向Ds移動(對後述之筒狀部CL5進行位移)而進行。
鎖止構件L5係於上述鎖止構件L4(圖20)中分別將突出部Pr4及筒狀部CL4(圖20)取代為突出部Pr5及筒狀部CL5。同樣地,半殼體Sh4r及半殼體Sh4(圖20)分別被更換為半殼體Sh5r及半殼體Sh5。於上述鎖止構件L4中,突出部Pr4係連續地形成於筒狀部CL4並與半殼體Sh4r一體地構成,但突出部Pr5係與筒狀部CL5及半殼體Sh5r獨立地構成。突出部Pr5係可沿軸向Ds移動地安裝於半殼體Sh5r。
於突出部Pr5之上端部形成有相當於座部Re4(圖20)之座部Re5。觀察圖26(b)可知於突出部Pr5進入把手部Kna與軸部SL之間之狀態下,操作部Kn之連接部Knb抵接於突出部Pr5之上端部即座部Re5之狀況。
接著,圖28及圖29分別顯示鎖止狀態及鎖止解除狀態之鎖止構件L5。圖28(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鎖止狀態之鎖止構件L5,圖28(b)顯示自半殼體Sh5r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8(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8(d)顯示自半殼體Sh5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8(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
觀察圖28(b)及圖28(d)可知,於突出部Pr5之內面側且分別於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設置有突起Pr5a及Pr5b。於界定半殼體Sh5r之溝G5r之底面G5br,且分別於軸向Ds之上端部及下端部設置有可供突起部Pr5a及Pr5b嵌合之孔H5a及孔H5b。亦即,藉由突起部Pr5b與孔H5a及H5b之任一者嵌合,突出部Pr5 可相對於筒狀部CL5而相關於軸向Ds取上位或下位之任一位置。再者,突起部Pr5a及Pr5b也可形成為孔來代替突起狀,而孔H5a及H5b可為突起狀。
於鎖止狀態之鎖止構件L5中,藉由突起部Pr5b與孔H5a,突出部Pr5相對於筒狀部CL5被定位於上位。藉此,突出部Pr5係於上端部自筒狀部CL5之上端部突出而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於座部Re5抵接於連接部Knb之下端之位置被保持於半殼體Sh5r。
圖29(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鎖止解除狀態之鎖止構件L5,圖29(b)顯示自半殼體Sh5r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9(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9(d)顯示自半殼體Sh5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圖29(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5。
觀察圖29(b)可知,於鎖止解除狀態之鎖止構件L5,突起Pr5a及突起Pr5b分別嵌合於孔H5a及孔H5b嵌合。突出部Pr5相對於筒狀部CL5被定位於下位。
(實施形態6)
以下,參照圖30、圖31及圖32,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6係除鎖止構件L4(圖20)被鎖止構件L6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4(圖20)同樣地構成。圖30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6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6,圖31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6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6。
鎖止構件L6係與上述鎖止構件L1~L4(實施形態1~4)同樣地,構成為藉由繞軸部SL之轉動而放置於使鎖止構件之 一部分(突出部)抵接於操作部Kn之位置,藉以設定於阻止滑桿Sb之移動(後退)之鎖止狀態、或未被阻止之鎖止解除狀態。鎖止構件L6係於上述鎖止構件L4(圖20)中分別將突出部Pr4及筒狀部CL4(圖20)取代為突出部Pr6及筒狀部CL6。同樣地,半殼體Sh4r及半殼體Sh4(圖20)分別被半殼體Sh6r及半殼體Sh6所取代。
簡言之,突出部Pr6係於上述突出部Pr4中將座部Re4更換為座部Re6,並將止轉部Sr4更換為止轉部Sr6。觀察圖31(b)可知,座部Re6係朝與軸向Ds大致正交之方向延伸,並作為具有中央部分向筒狀部CL6之上端部彎曲之形狀之凹部而形成。止轉部Sr6係具有形成於突出部Pr6之上端部(座部Re6)附近之尖頭Sr6i。
觀察圖30(b)可知,在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6中,於突出部Pr6進入把手部Kna與軸部SL之間之狀態下,操作部Kn之連接部Knb之下端部抵接於突出部Pr6之上端部即座部Re6之狀況。觀察圖30(a)可知,尖頭Sr6i被嵌入溝GSL。藉此,鎖止構件L6相對於操作部Kn被定位於鎖止位置。
圖32(a)顯示自上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6,圖32(b)顯示自半殼體Sh6r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6,圖32(c)顯示自下方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6,圖32(d)顯示自半殼體Sh6側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6,圖32(e)顯示自側面所觀察之鎖止構件L6。
(實施形態7)
以下,參照圖33及圖34,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7之動物用的連結具進行說明。連結具SHL7係除鎖止構件L4(圖20)被鎖止構件L7取代之點外,其他與上述連結具SHL4(圖20)同樣地 構成。圖33(a)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7將操作部Kn鎖止之狀態(鎖止狀態)之連結具SHL7,圖33(b)顯示藉由鎖止構件L7將操作部Kn解除鎖止之狀態(鎖止解除狀態)之連結具SHL7。
鎖止構件L7係除突出部Pr4(圖20)被突出部Pr7取代之點以外,其他與上述鎖止構件L4(圖20)同樣地構成。同樣地,半殼體Sh4r(圖20)被半殼體Sh7r所取代。
簡言之,突出部Pr7係於上述突出部Pr4中將座部Re4更換為座部Re7。座部Re7具有朝與軸向Ds大致正交之方向延伸之平板部Re7p、及設於平板部Re7p上之一對突條Re7r及Re7r。座部Re7係在與半殼體Sh4一起安裝於軸部SL之狀態下,自突出部Pr7之上端部延伸出且朝自軸部SL之外周面離開之方向延伸。圖示例中,於平板部Re7p之上表面設置有藉由突條Re7r及Re7r而界定於兩者間之俯視矩形形狀之區域。
觀察圖33(a)可知操作部Kn之把手部Kna之下端部抵接於平板部Re7p中之一對突條Re7r間之區域之狀況。平板部Re7p係可以較上述座部Re1(圖1)、座部Re4(圖20)、座部Re5(圖26)、及座部Re6(圖30)更寬之面積與操作部Kn之下端部抵接,因而可於更穩定之狀態下支承操作部Kn之下端部。
圖34顯示構成鎖止構件L7之半殼體Sh7r及半殼體Sh4之各個之構成。觀察可知座部Re7被設置於突出部Pr7之上端部之狀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動物用的連結具。

Claims (9)

  1. 一種動物用的連結具,其特徵在於具備有:鉤部,其連結至連結對象;軸部,其自上述鉤部之端部而延伸於第一方向;滑桿,其藉由沿著上述第一方向進行往返移動而對上述鉤部進行開閉;鎖止構件,其以上述第一方向作為軸而以可轉動之方式安裝於上述軸部之周圍;及操作部,其連結至上述滑桿,且朝向相對於上述第一方向而突出於垂直之第二方向;上述鎖止構件係包含有:筒狀部,其形成有以可轉動之方式將上述軸部加以收納之圓柱狀的空間;及突出部,其自上述筒狀部之上述鉤部側端部之一部分而以朝向該鉤部之方式延伸僅既定之長度;該動物用的連結具具備有自上述筒狀部之內周面而以可抵接於上述軸部之方式突出之抵接部,上述突出部係藉由上述鎖止構件之轉動而與上述操作部之至少一部分呈對向或者不對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鎖止構件係具備有將相對於上述軸部之轉動方向之位置加以固定之止轉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抵接部係形成為突起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抵接部係以延伸於圓周方向之方式而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及4項中任一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抵接部係以彈性之方式抵接於上述軸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突出部係可滑動於上述第一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操作部係包含有:把手部;及將上述把手部連接至滑桿之連接部;上述突出部係包含有可與上述把手部呈對向之座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突出部更進一步包含有可與上述連接部呈對向之背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動物用的連結具,其中,上述操作部係包含有:把手部;及將上述把手部連接至滑桿之連接部;上述突出部係包含有可與上述連接部呈對向之座部。
TW103120825A 2013-08-09 2014-06-17 Animal connector TWI627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7143 2013-08-09
JP2013167143A JP6143604B2 (ja) 2013-08-09 2013-08-09 動物用の連結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296A TW201509296A (zh) 2015-03-16
TWI627898B true TWI627898B (zh) 2018-07-01

Family

ID=5246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825A TWI627898B (zh) 2013-08-09 2014-06-17 Anim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8075B2 (zh)
EP (1) EP3020272B1 (zh)
JP (1) JP6143604B2 (zh)
CN (1) CN105472979B (zh)
TW (1) TWI627898B (zh)
WO (1) WO2015019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42469A1 (en) 2014-03-10 2015-09-17 Cornell University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US20150335104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Robert G. Dickie Pet leash clasp
MX2014007736A (es) * 2014-06-23 2015-12-23 Manuel Zavala Riva Palacio Gancho de cierre rapido con resorte.
HU231130B1 (hu) * 2017-09-19 2020-12-28 Julius-K9 Zrt Elasztikus kutyahám
US11499587B1 (en) 2020-06-26 2022-11-15 Blu Rock Enterprises LLC Safety attachment for a bolt snap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open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589B1 (en) * 2000-10-04 2002-04-02 Aerial Machine & Tool Corporation Rescue hook with safety locking mechanism
TW200612820A (en) * 2004-10-18 2006-05-01 Taiwan Tarky Products Inc Pet pulling belt with hook ring not easy to loosen
WO2009037793A1 (ja) * 2007-09-19 2009-03-26 Shosuke Okano 連結具
US20100031897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Thomas Andrew Moeller Pet leash assemblies, pet colla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101400921B (zh) * 2006-03-06 2010-09-29 埃米尼锻造有限公司 具有链长度缩减装置的吊钩
JP2011229459A (ja) * 2010-04-27 2011-11-17 Taakii:Kk 動物用連結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9750A (ja) * 2003-03-31 2003-08-05 Noriaki Kishie 散歩ひもの連結具
US7526843B2 (en) * 2006-06-27 2009-05-05 Kuan-Yu Lin Snap hook
JP2010081902A (ja) * 2008-10-01 2010-04-15 Taakii:Kk 動物用連結具
US8365365B2 (en) * 2009-07-16 2013-02-05 Robert Wesley Schlipper Hook fastener with spring closure
CN201577400U (zh) * 2009-11-17 2010-09-15 陈军 具有支承孔的皮带钩
JP5604167B2 (ja) * 2010-04-20 2014-10-08 株式会社ターキー 動物用連結具
US20130025096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Ralloc Co., Ltd. Snap hook for animal leash
CN202269269U (zh) * 2011-10-22 2012-06-13 东莞市佳晟实业有限公司 宠物用项圈绳索连接扣
CN202451582U (zh) * 2011-12-12 2012-09-26 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包带的钩扣
JP5970075B2 (ja) 2012-10-03 2016-08-17 株式会社ターキー 動物用の連結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589B1 (en) * 2000-10-04 2002-04-02 Aerial Machine & Tool Corporation Rescue hook with safety locking mechanism
TW200612820A (en) * 2004-10-18 2006-05-01 Taiwan Tarky Products Inc Pet pulling belt with hook ring not easy to loosen
CN101400921B (zh) * 2006-03-06 2010-09-29 埃米尼锻造有限公司 具有链长度缩减装置的吊钩
WO2009037793A1 (ja) * 2007-09-19 2009-03-26 Shosuke Okano 連結具
US20100031897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Thomas Andrew Moeller Pet leash assemblies, pet colla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2011229459A (ja) * 2010-04-27 2011-11-17 Taakii:Kk 動物用連結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2979B (zh) 2018-11-02
EP3020272A4 (en) 2017-01-25
EP3020272A1 (en) 2016-05-18
US20160165850A1 (en) 2016-06-16
TW201509296A (zh) 2015-03-16
EP3020272B1 (en) 2018-05-16
JP6143604B2 (ja) 2017-06-07
WO2015019528A1 (ja) 2015-02-12
CN105472979A (zh) 2016-04-06
JP2015035956A (ja) 2015-02-23
US10058075B2 (en)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898B (zh) Animal connector
TWI540957B (zh) Link with
TWI580347B (zh) The connection of animals
WO2011135739A1 (ja) 動物用連結具
US10625105B2 (en) Harness connector
CN112074480A (zh) 可固定到制品上的半户外伸缩卷轴和装置
JP5559434B2 (ja) 動物用の連結具
TWI564053B (zh) 掛繩以及具備該掛繩的安全帶
JP5592722B2 (ja) 動物用の連結具
JP4866766B2 (ja) フック
US10251453B2 (en) Buckle
US10045595B2 (en) Quick disconnect coupling
JP2012016337A (ja) 動物用の連結具
JP5873522B2 (ja) 動物用連結具
CN113677234B (zh) 系绳紧固件
WO2014013570A1 (ja) 動物用の連結具
TWM413040U (en)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hook
WO2013021204A1 (en) Animal lead
JP2011239736A (ja) ペット用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