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835B -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 Google Patents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835B
TWI626835B TW104121679A TW104121679A TWI626835B TW I626835 B TWI626835 B TW I626835B TW 104121679 A TW104121679 A TW 104121679A TW 104121679 A TW104121679 A TW 104121679A TW I626835 B TWI626835 B TW I6268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rkspace
request
moderator
collaborativ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6756A (zh
Inventor
偉東 張
林俊孝
藍士承
皓翔 張
Original Assignee
阿貝爾環球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24,0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134963B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25,46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727391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77,7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2615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貝爾環球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貝爾環球國際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6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8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06F9/452Remote windowing, e.g. X-Window System, desktop virtu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網會議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用以供操作第一連網機器的主持者以及分別操作第二連網機器的複數個協同工作者進行會議,該連網會議方法包括:(A)透過第一連網機器接收自任一第二連網機器所輸出的請求;以及(B)透過第一連網機器將會議的廣播權由第一連網機器轉移至輸出請求的第二連網機器;其中,連網會議方法可藉由工作空間來進行。

Description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網會議方法,由其係關於一種利用工作空間進行會議以進行互動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在生活便利的現代,人們習慣透過具有計算能力的電子設備進行如工作、文書處理、休閒娛樂、社交通訊等各類應用,而隨著科技漸進的發展,資訊更快速地傳播,各式各樣的網頁平台、作業系統以及軟體工具被開發出來供人們使用,為人們帶來更有效率的生活;特別是在「後電腦時代」,除了傳統的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行動裝置的出現造就了人們可隨時隨地的進行作業,同時藉由網際網路還能夠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串連以進行訊息傳遞與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許多新形態的交流方式被產生以提升效率以及帶來便利性,網路會議的出現即是其中一例,因其免除傳統會議中,參與者們皆必須移動到共同地點所需的時間、勞力以及金錢上的花費,並且應用極為廣泛,舉凡音/視訊會議、產品線上發表會、在線教育、網路記者會…等都屬其應用範疇。
再者,現有進行網路會議的方式大致可區分為下列三種:(1)一對一的進行方式,然此僅侷限在與會者的數量為二人的情況;(2)一對多 的進行方式,亦即透過廣播(broadcast)的方式將單一與會者的音/視訊傳遞給多個其他的與會者,但此僅限於訊息的單向傳遞,且該些與會者彼此之間無法互相交流,顯然互動性不佳;(3)多對多的進行方式,多個與會者彼此之間的音/視訊可互相傳遞,任何與會者皆具有發言權並能夠接收到其他的與會者的發言,故具有極佳的互動性;然而,這樣的進行方式會佔用大量的網路頻寬,因此容易有音訊延遲、視訊延遲的情況發生,而與會者的人數越多,佔用的網路頻寬越大,所以在網路頻寬有限的情況下,與會者的數量將受到限制。
基於以上所述的缺陷,現有許多研究探討如何增加進行網路會議時的效能以及便利性,但大都的研究仍著重在網路頻寬的提升以及壓縮比的降低,卻鮮少有研究探討如何藉由透過改變習知網路會議進行過程中的行為模式來改善並兼顧進行網路會議時所佔的頻寬量以及互動性。
此外,現有許多供多個與會者進行網路會議的應用軟體被提出,例如Skype®網路即時通軟體或TeamViewer®遠端控制軟體等,其主要是可供與會者藉由分享自己的螢幕畫面來呈現所進行作業的內容,但實際應用上仍具有缺陷:第一、基於網路安全與個人隱私的考量上,讓所有與會者同時連進其中某一與會者的個人設備(如電腦)中進行觀看並操作並不是恰當的作法;第二、雖然可藉由分享自己的螢幕畫面來呈現所進行作業的內容,但被分享的螢幕畫面是全部的螢幕畫面,而分享螢幕畫面的與會者是無法自行選擇或設定所欲分享的區塊,例如無法僅分享所開啟的簡報畫面,但簡報外的其他部份則不允許被分享;第三、透過分享自己的螢幕畫面來呈現所進行作業的內容同樣會佔用大量的網路頻寬,造成網路效能低落。
根據以上的說明,習知進行網路會議的方式以及應用平台具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連網會議方法,特別是以廣播 權可被移轉且廣播權的移轉是由會議的主持者所控制的行為模式來進行會議的互動方法,藉以兼顧會議進行時所佔的頻寬量以及互動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用以供一主持者以及複數個協同工作者協同工作,且該工作空間係由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所建置,使得該工作空間於被投影時因應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裝載(equip)複數個統一化元素(matter),以供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操作(access),其中該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包括:於該主持者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協同工作者所提出之一請求時,與該主持者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供該主持者將該工作空間之一廣播權由該主持者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一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抑或是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未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該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其中,該廣播權係透過該主持者及/或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的控制而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主持者於一時間長度內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多個協同工作者所提出的多個請求時,該廣播權的一傳遞順序係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一時間順序而定,或該廣播權的該傳遞順序由該主持者指定。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廣播權包括一音訊廣播權、一視訊廣播權以及一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具有該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時,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於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所進行之至少一操作行為所產生之至少一變化係因應其同步性設定而使相對應於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其它者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產生同步變化。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請求係包括一訊號請求或一語音請求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向該主持者輸出該訊號請求及/或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與該主持者語音溝通以進行該語音請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存取一請求工具而向該主持者提出該請求;及/或該主持者係經由存取一廣播權轉移工具而將廣播權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及/或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之至少任二者係經由一電子白板工具而進行協同工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該請求工具、該廣播權轉移工具以及該電子白板工具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工作空間之一創設者係為該主持者或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一者,且該創設者係經由編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設定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中之至少一者於該工作空間被投影予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至少一者時之一使用權限及/或一顯示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至少一統一化工具(unified tool)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unified information unit),且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係藉由該至少一元素轉換器而被輸入至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之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式(utility)、一介面工具集(widget)、一代理工具(agent)、一應用程序、一服務工具(service)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可執行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及/或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之至少一原始資訊包括一文件檔(file)、一網頁(web page)、一資料庫(data base row)、一策略、一規則、該工作空間的一運作規範(policy)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資 料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者係經由一路徑連結資訊(URI)取得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並利用一投影手段(projector)解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以及建立一作業環境,以運載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投影手段係被載入至用以提供一相容性環境以執行該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係為一物件(object)、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檔案、或以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所例化而成的一實體(instance)。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機器,其係於接收用以建置一工作空間之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後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以啟動相對應於該工作空間的一被投影工作空間,使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裝載(equip)組合於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中的複數個統一化元素(matter),以供複數個與會者中之一者進行操作(access)而與該複數個與會者中之至少另一者協同工作;其中,該複數個與會者包括一主持者以及多個協同工作者,且於該主持者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多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協同工作者所提出之一請求時,與該主持者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供該主持者將該工作空間之一廣播權由該主持者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一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抑或是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未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該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其中,該廣播權係透過該主持者及/或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的控制而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主持者於一時間長度內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多個協同工作 者所提出的多個請求時,該廣播權的一傳遞順序係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一時間順序而定,或該廣播權的該傳遞順序由該主持者指定。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廣播權包括一音訊廣播權、一視訊廣播權以及一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具有該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時,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於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所進行之至少一操作行為所產生之至少一變化係因應其同步性設定而使相對應於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其它者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產生同步變化。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請求係包括一訊號請求或一語音請求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向該主持者輸出該訊號請求及/或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與該主持者語音溝通以進行該語音請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存取一請求工具而向該主持者提出該請求;及/或該主持者係經由存取一廣播權轉移工具而將廣播權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及/或該與會者中之至少任二者係經由一電子白板工具而進行協同工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該請求工具、該廣播權轉移工具以及該電子白板工具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工作空間之一創設者係為該主持者或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一者,且該創設者係經由編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設定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中之至少一者於該工作空間被投影予該與會者中之至少一者時之一使用權限及/或一顯示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至少一統一化工具(unified tool)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unified information unit),且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係藉由該至少一元素轉換器而被輸入至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之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式(utility)、一介面工具集(widget)、一代理工具(agent)、一應用程序、一服務工具(service)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可執行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及/或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之至少一原始資訊包括一文件檔(file)、一網頁(web page)、一資料庫(data base row)、一策略、一規則、該工作空間的一運作規範(policy)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機器包括用以供該投影手段載入其中並提供一相容性環境以執行該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引擎包括一Javascript引擎、一視窗應用程式或一Linux應用程式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係為一物件(object)、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檔案、或以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所例化而成的一實體(instance)。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連網會議方法,用以供操作一第一連網機器之一主持者以及分別操作複數第二連網機器之複數個協同工作者進行一會議,該連網會議方法包括:透過該第一連網機器接收自任一該第二連網機器所輸出之一請求;以及透過該第一連網機器將該會議之一廣播權由該第一連網機器轉移至輸出該請求之該第二連網機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相對應於該請求之一行為被完成時,該廣播權由輸出該請求之該第二連網機器轉回該第一連網機器,抑或是當相對應於該請求之該行為未被完成時,該廣播權由輸出該請求之該第二連網機器轉回該第一連網機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連網會議方法更包括:透過該第一連網機器及/或輸出該請求之該第二連網機器將該廣播權由 輸出該請求之該第二連網機器轉回該第一連網機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廣播權包括一音訊廣播權、一視訊廣播權以及一操作同步權中之至少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連網機器於一時間長度內接收自該複數個第二連網機器中之多個第二連網機器所輸出的多個請求時,該廣播權的一傳遞順序係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一時間順序而定,或該廣播權的該傳遞順序非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該時間順序而定。
2‧‧‧與會者
3‧‧‧可投影的空間實體
4‧‧‧投影手段
5‧‧‧統一化元素
6‧‧‧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6A‧‧‧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6B‧‧‧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6C‧‧‧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6D‧‧‧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8‧‧‧伺服設備
11‧‧‧第一機器
12‧‧‧第二機器
13‧‧‧第三機器
14‧‧‧第四機器
15‧‧‧第五機器
21‧‧‧第一協同工作者
22‧‧‧第二協同工作者
23‧‧‧第三協同工作者
24‧‧‧主持者
51‧‧‧統一化工具
52‧‧‧資訊輸入器
71‧‧‧圓圈標記
72‧‧‧三角形標記
73‧‧‧操作游標
511‧‧‧請求工具
512‧‧‧廣播權轉移工具
513‧‧‧視訊工具
514‧‧‧音訊工具
515‧‧‧電子白板工具
971‧‧‧第一電子裝置
972‧‧‧第二電子裝置
973‧‧‧可投影的空間實體
974‧‧‧投影手段
975‧‧‧作業環境
976‧‧‧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977‧‧‧微核心
979‧‧‧Dropbox
980‧‧‧統一化腳本
981‧‧‧個人工作空間
982‧‧‧Dropbox
983‧‧‧雲端硬碟
984‧‧‧伺服器
985‧‧‧原始資訊
985’‧‧‧統一化資訊單元
986‧‧‧原始工具
986’‧‧‧第一統一化工具
987‧‧‧原始工具
987’‧‧‧第二統一化工具
991‧‧‧原始元素
992‧‧‧元素轉換器
993‧‧‧統一化資料結構
994‧‧‧統一化元素
5151‧‧‧電子白板
9731‧‧‧統一化腳本
9761‧‧‧虛線方框
9761’‧‧‧Dropbox輸入器
9762‧‧‧虛線方框
9762’‧‧‧圖片閱讀器
9791‧‧‧jpg圖片檔
9791’‧‧‧統一化jpg圖片檔
9792‧‧‧jpg圖片檔
9792’‧‧‧統一化jpg圖片檔
9793‧‧‧gif圖片檔
9793’‧‧‧統一化gif圖片檔
9881‧‧‧資訊輸入器
9882‧‧‧資訊輸入器
9883‧‧‧資訊輸入器
D1‧‧‧同步指令
D2‧‧‧同步指令
P1‧‧‧步驟
P2‧‧‧步驟
S1‧‧‧請求
圖1:係為統一化方法於一實施例的實施概念示意圖。
圖2:係為以統一化腳本作為實現個人工作空間之中間語言的一較佳概念示意圖。
圖3:係為圖2所示個人工作空間的一較佳配置示意圖。
圖4:係為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於一較佳實施例之初始狀態示意圖。
圖5A:係為圖4所示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的運作概念示意圖。
圖5B:係為圖4所示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的運作概念示意圖。
圖6:係為圖4所示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與圖5B所示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相對關係示意圖。
圖7:係為該些與會者在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之前於一較佳實施例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8:係為圖7所示一與會者邀請其它與會者一同加入網路會議的過程示意圖。
圖9:係為圖7所示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與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於一較佳實施例之相對關係示意圖。
圖10:係為圖7所示系統架構於一較佳實施例的運作概念示 意圖。
圖11:係為本發明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的一較佳方法流程圖。
圖12A:係為該些與會者於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時的初始狀態的概念示意圖。
圖12B:係為該些與會者於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時的初始狀態的概念示意圖。
圖13:係為第一協同工作者向主持者提出請求的一較佳概念示意圖。
圖14A:係為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第一協同工作者於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時的一較佳運作狀態示意圖。
圖14B:係為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第一協同工作者於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時的一較佳運作狀態示意圖。
圖15:係為一較佳利用主從式架構同步位於不同機器中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示意圖。
圖16:係為一較佳利用點對點架構同步位於不同機器中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示意圖。
圖17:係為本發明連網會議方法的一較佳方法流程圖。
本發明得藉由以下描述,包括以下的術語彙編以及結論性實例,而更充分地理解。為簡潔起見,本說明書中引用之出版物,包括專利的公開內容,係併入本文以供參考。
以下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非限制性的,並且僅代表本發明之各種態樣及特徵。就最受限制的技術意義而言,本文所述的「資訊源」指的是可以被詮釋為有用訊息的符號序列,且該些有用訊息是用來組織和標籤資料;其中,資訊源可包括:網站(如互聯網服務)、內部網路、網絡社群、軟體、電子書、資料庫以及其他資訊的媒體(如非暫態計算機可用的儲存媒 體、行動裝置儲存媒體)。又,本文所述的「原始資訊」可包括檔案、網頁、資料庫、策略、規則或任一種可存取於相關機器和伺服器之資料,而本文所述的「原始工具」可包括公用程式、介面工具集、智能代理工具、應用程序、服務工具或任一種可存取於相關機器和伺服器之可執行元件。惟,資訊源、原始資訊及原始工具皆不以上述為限。
又,「原始資訊」以及「原始工具」皆係為本文所述之「原始元素」的一種實施態樣,且於實施本發明時,來自相同或不同「資訊源」的多個「原始元素」皆能夠經由一統一化方法而分別被模型化為多個「統一化元素」,使得在同一作業環境中的多個「統一化元素」皆能夠彼此相容以進而協同進行特定任務;其中,「統一化工具」及「統一化資訊單元」皆係為「統一化元素」的一種實施態樣。又,本文所述的「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係為用以對「原始元素」進行統一化的構件、裝置或程式碼。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統一化方法可為:依據一統一化資料結構而重整自複數資訊源之至少一資訊源所取得的原始資訊,從而將原始資訊模型化(modeling)為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依據另一統一化資料結構而重整自複數資訊源之至少一資訊源所取得的原始工具,從而將原始工具模型化為統一化工具;其中,該統一化資料結構以及該另一統一化資料結構可相同或不同,且上述統一化方法可藉由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來完成。
請參閱圖1,其為上述統一化方法於一實施例的實施概念示意圖。圖1示意了元素轉換器992依據統一化資料結構993而重整原始元素991的一屬性和一相關連結,以將原始元素991模型化為統一化元素994,使統一化元素994的基本屬性包括原始元素的類型(type)以及指出原始元素所在之處的連結(link)。
於本實施例中,原始元素991至少包括原始資訊(圖未示)或原始工具(圖未示),但不以此為限。其次,上述統一化方法中,當可從原始資訊取得之屬性與欲在統一化資訊單元中統一之屬性相對應時,則可經由元素轉換器992而直接產生統一化資訊單元;而當可從原始資訊取得之屬性與欲在統一化資訊單元中統一之屬性無法對應時,則需先透過對原始資訊的屬性和相關連結進行邏輯上的重整來重新定義原始資訊,使原始資訊被 轉換為其屬性與欲在統一化資訊單元中統一之屬性相對應之新的原始資訊,以進而間接地產生統一化資訊單元。
又,當原始工具與工作空間(workspace)的作業環境相容時,則可經由元素轉換器992而直接地產生該統一化工具;而當原始工具與工作空間的作業環境不相容時,則需透過一轉化器(adapter)及/或原始工具的軟體開發包(SDK)驅動原始工具而間接地產生該統一化工具;其中,該轉化器(adapter)係用來提供工作空間相容的介面實作(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有關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統一化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統一化元素的具體獲得方式”以及“元素轉換器的具體運作方式”可參考美國專利申請號14/324069,題為「A METHOD OF UNIFYING INFORMATION AND TOOL FROM A PLURAL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以及可參考主張該美國專利申請號14/324069為其國際優先權基礎案之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768564.X,題為「將來自複數資訊源之資訊及工具予以統一化之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之計算機程式產品與裝置」,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
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統一化方法僅為本案所採用之統一化方法的一種實施例,將來自不同資訊源的多個原始元素予以統一化的方法並不以上述為限,熟知本技藝人士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進行任何均等的變更設計。
以下再舉例二種不同於上述說明的統一化方法。第一種統一化方法為應用於Garmin衛星導航中的資訊統一化方法,Garmin衛星導航的興趣地標(Point of Interest,POI)功能即是透過該資訊統一化方法對輸入其中的原始地標資訊(原始資訊)進行統一化程序而獲得相對應之統一化地標資訊(統一化資訊單元);第二種方法為應用於安卓(Android)系統的工具統一化方法,安卓(Android)系統是一個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原始碼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但安卓系統中的應用程式(原始工具)大都是由Java所編寫的,故由Java所編寫的應用程式(原始工具)皆可經由該工具統一化方法而被模型化為可與安卓系統中的相容的統一化應用程式(統一化工具),進而能夠在安卓系統中被執行。
再者,本文所述的「工作空間」指的是可供至少一元素轉換器及/或至少一工具及/或至少一資訊進行互動以執行特定任務的工作空間,且至少一資訊及/或至少一工具可藉由至少一元素轉換器而被輸入至工作空間中,但將資訊及/或工具輸入工作空間的方式並不以此為限;其次,以下所述的資訊輸入器(information importer)(如圖2中的資訊輸入器9881、9882、9883、圖6中的Dropbox輸入器9761’以及圖9、圖12A~圖14B中的資訊輸入器52等)皆係為元素轉換器的一種實施態樣。再者,本文所述的「統一化腳本」指的是可作為實現工作空間的中間語言,且透過「統一化腳本」可使至少一元素轉換器及/或至少一資訊及/或至少一工具被提供(如內建或外掛)至工作空間。
於一實施例中,上述至少一資訊係為自至少一資訊源所取得之至少一原始資訊經由被統一化後而形成的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而上述至少一工具係為自至少一資訊源所取得之至少一原始工具經由被統一化後而形成的至少一統一化工具;其中,使用者可依據不同的任務而將所需的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統一化工具由相對應的資訊源加入(如內建或外掛)至個人工作空間中,故「工作空間」可為一用戶導向的「個人工作空間」。
進一步而言,請參閱圖2與圖3,圖2為以統一化腳本作為實現個人工作空間之中間語言的一較佳概念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個人工作空間的一較佳配置示意圖。圖2與圖3示意了使用者依據任務的需求而將相對應於Dropbox 982中之原始資訊985的統一化資訊單元985’、相對應於雲端硬碟983中之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6的第一統一化工具986’以及相對應於伺服器984中之不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7的第二統一化工具987’組合至個人工作空間981中;詳言之,使用者可先編輯一個用以作為實現個人工作空間981之中間語言的統一化腳本980,且藉由統一化腳本980而設置(configure)Dropbox982的資訊輸入器9881、雲端硬碟983的資訊輸入器9882以及伺服器984的資訊輸入器9883;其中,資訊輸入器9881可將Dropbox 982中的原始資訊985予以統一化為統一化資訊單元985’,並輸入至個人工作空間981。
再者,圖2與圖3亦示意了存放在雲端硬碟983內的原始工具 為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6(也就是該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6可與在個人工作空間981中供統一化工具用之元件架構相容),且透過統一化腳本980(利用其中的資訊輸入器9882)可將相對應於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6的第一統一化工具986’直接地提供至個人工作空間981。
又,圖2與圖3還示意了存放在伺服器984內的原始工具為不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7(也就是該不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7與在個人工作空間981中供統一化工具用之元件架構不相容),且需透過統一化腳本980(利用其中的可相容的轉化器989以及資訊輸入器9883)才得以將相對應於不可相容的原始工具987的第二統一化工具987’提供至個人工作空間981。
此外,圖3亦示意了使用者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配置安排(如分組(grouping)或置放(placing))統一化資訊單元985’、第一統一化工具986’以及第二統一化工具987’在個人工作空間981的特定區域;最後,使用者就可因應統一化工具以及統一化資訊單元之間的運作關係(例如兩者間之點擊動作或拖曳動作)而藉由使用統一化工具存取或控制相對應的統一化資訊單元而執行所需的任務。
有關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以統一化腳本作為實現個人工作空間之中間語言的具體實施方式”、“使用者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將所需的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所需的統一化工具由相對應的資訊源自由組合至個人工作空間中以執行任務的具體實施方式”,可參考美國專利申請號14/325466,題為「METHOD FOR PERFORMING TASK ON UNIFIED INFORMATION UNITS IN A PERSONAL WORKSPACE」,以及可參考主張美國專利申請號14/324069、14/325466為其國際優先權基礎案之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796528.4,題為「在個人工作空間中對統一化元素進行組合工作之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之計算機程式產品與系統」,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
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個人工作空間僅為工作空間的一種實施例,應用於本案的工作空間不以上述為限;舉例來說,作為實現工作空間之中間語言的統一化腳本可預先被編輯而使得工作空間成為內建有預設元素轉換器及/或預設資訊及/或預設工具的工作空間,而這樣的工作空間並非是限定給個人操作,亦可因應實際應用需求而供多個使用者同時進行操作 或分別進行操作。
再者,本文所述的「工作空間」係可經由一「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而被投影至任何具有計算能力之電子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但不以上述為限),令任一使用者可於任何具有計算能力之電子裝置上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projected workspace)」。
於一實施例中,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包括:首先,經由一路徑連結資訊(URI)取得由統一化腳本所生成(instantiated)的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其中,統一化腳本被定義來配置元素轉換器、資訊以及工具中之至少一者以建置工作空間(如先前說明),且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被用來建立相對應於工作空間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以提供用以操作元素轉換器、資訊以及工具中之至少一者以執行任務的介面;接著,利用一投影手段(projector)解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以及建立供元素轉換器、資訊以及工具中之至少一者配置於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中的作業環境,以進而執行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藉此以供至少一使用者與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互動。
其中,投影手段可從遠端資料站、可投影的空間實體或預載應用程式中取得,並被載入至用以提供相容性環境以執行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而引擎可包括Javascript引擎、視窗應用程式或Linux應用程式中等,但不以上述此為限;再者,統一化腳本可被一文件型別定義(DTD)、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綱要(XML schema)、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等所宣告而成,但不以上述此為限;而可投影的空間實體可為一物件(object)、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檔案、或以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等所生成的一實體(instance),但不以上述此為限。
進一步而言,請參閱圖4、圖5A~圖5B及圖6,圖4為上述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於一較佳實施例之初始狀態示意圖,圖5A以及圖5B為圖4所示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的運作概念示意圖,圖6為圖4所示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與圖5B所示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相對關係示意圖。其中,於圖4所示的初始狀態中,存在有可互相連結(如透過網路連結)的第一電子裝置971以及 第二電子裝置972,且第一電子裝置971中儲存有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而第二電子裝置972中內建有一投影手段974。
又,統一化腳本9731係被一文件型別定義(DTD)所宣告而成,且其被定義來配置至少一資訊輸入器(其係為元素轉換器的一種實施態樣)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以建置(model)一工作空間,而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則為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所生成的實體,其如圖6所示,被用來建立(build)相對應於工作空間的一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並被允許資訊輸入器及/或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統一化工具加入其中或從其中移除。
再者,第二電子裝置972的投影手段974會在第二電子裝置972上建立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運作的作業環境975,並提供一微核心977(見圖6)予該作業環境975以裝載(equip)要加入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中的至少一資訊輸入器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至少一統一化工具;其中,當第二電子裝置972透過一路徑連結資訊取得第一電子裝置971中的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時,第二電子裝置972中的投影手段974就開始對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進行解譯,其如圖5A所示;又,當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被投影手段974解譯後,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就會依據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所解譯的內容而建立在作業環境975上,其如圖5B所示,如此第二電子裝置972端的使用者就可經由第二電子裝置972與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進行互動,進而執行相關任務。
以下進一步以圖6所示之使用情境來說明上述統一化腳本9731、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以及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的相互關係。圖6所示之使用情境為:建立一個可被投影並能夠讀取存放於指定網路空間內的jpg圖片檔與gif圖片檔以供使用者觀看的工作空間,且於本使用情境中,統一化腳本9731以一文件型別定義(DTD)來宣告,而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則以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生成。
又,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中會被加入一個資訊輸入器以及一個統一化工具,且資訊輸入器係用來將相對應於至少一原始資訊的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輸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中;於本使用情境中,資訊 輸入器為一Dropbox輸入器(即圖示虛線方框9761),且原始資訊為Dropbox 979資訊源中的jpg圖片檔9791、9792與gif圖片檔9793,統一化資訊單元則為稍後所述的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而統一化工具為一圖片閱讀器(即圖示虛線方框9762),其用以讀取輸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中的圖片檔。
再者,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係於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被第二電子裝置972中的投影手段974解譯後被建立起來,使得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上配置有一Dropbox輸入器9761’(相對應於圖示虛線方框9761)以及一圖片閱讀器9762’(相對應於圖示虛線方框9762),Dropbox輸入器9761’再將Dropbox 979資訊源中的jpg圖片檔9791、9792與gif圖片檔9793予以統一化並輸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使得分別相對應於jpg圖片檔9791、9792與gif圖片檔9793的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976上呈現;接著,當第二電子裝置972端的使用者經由特定的操作方式對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中之任一者進行操作時(如點擊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中之該任一者,或將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中之該任一者拖曳至圖片閱讀器9762’),圖片閱讀器9762’就會讀取統一化jpg圖片檔9791’、9792’與統一化gif圖片檔9793’中之該任一者的內容而使其呈現出來供使用者觀看。此外,上述Dropbox輸入器9761’以及圖片閱讀器9762’係由微核心977所裝載(equip)。
特別說明的是,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的路徑連結資訊可為超文件傳輸協定(HTTP)路徑連結資訊或檔案傳送協定(FTP)路徑連結資訊,而若是第一電子裝置971與第二電子裝置972為一共同裝置時,可投影的空間實體973的路徑連結資訊亦可為本機檔案(local file)連結資訊,但路徑連結資訊的型態不以上述為限。
有關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的具體獲得方式”可參考美國專利申請號14/577772,題為「METHOD OF PROJECTING A WORKSPA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以及可參考主張美國專利申請號14/324069、14/325466、14/577772為其國際優先權基礎案之中國專 利申請號201410814138.5,題為「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的系統」,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
特別說明的是,上述投影工作空間的方法僅為本案將工作空間投影至任何具有計算能力之電子裝置的一種投影方法,但將工作空間投影至任何具有計算能力之電子裝置的投影方法並不以上述為限,熟知本技藝人士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進行任何均等的變更設計。
再者,由於任一工作空間皆可被投影至任何具有計算能力的電子裝置上,因此任一工作空間皆能夠被視為可被傳送(delivery)至任何具有計算能力之電子裝置的工作空間,故工作空間亦可成為多個與會者進行網路會議的一種工作平台,也就是每一參與者皆可將工作空間投影至自己的電子裝置上,並透過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與其它的與會者進行網路會議以協同工作,而這邊所述的網路會議可如音/視訊會議、產品線上發表會、在線教育、網路記者會…等,但並不以上述為限。
以下進一步以“複數個與會者欲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的使用情境來詳細說明本案;其中,該些與會者包括一主持者以及多個協同工作者,且工作空間的創設者可為網路會議的主持者,但不以此為限,工作空間的創設者亦可為其他任一的協同工作者。
請參閱圖7~圖10,圖7為該些與會者在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之前於一較佳實施例之系統架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一與會者邀請其它與會者一同加入網路會議的過程示意圖,圖9為圖7所示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與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於一較佳實施例之相對關係示意圖,圖10為圖7所示系統架構於一較佳實施例的運作概念示意圖。
於網路會議開始前,網路會議的主持者24本實施例為工作空間的創設者)可先於第五機器15中設置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且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是用來建置(model)一工作空間;其中,網路會議的主持者24可因應網路會議的主題需求以及通訊方式而將所需的統一化元素5(matter)組合在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中;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加入至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中的統一化工具51包括請求工具511、廣播權轉移工具512、具有傳送與接收視訊功能的視訊工具513、具有傳送與接收音訊功能的音訊工具514以及電 子白板工具515。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為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所例化而成的實體,其如圖9所示,且圖9亦示意了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編譯內容及其與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中各統一化元素5的對應關係,如圖9中任一虛線兩端的二相對應者所示。
再者,圖7還示意了本使用情境中存在有分別供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第三協同工作者23以及主持者24使用的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與第四機器14,且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中分別設置有一投影手段4;其中,投影手段4可至少從一遠端資料站(圖未示)、第五機器15中的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或預載於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中的應用程式(圖未示)取得,但不以上述為限。
又,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係分別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於第五機器15(如透過網路連結,圖10中虛線所示),故第五機器15中的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能夠被傳輸至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且任何的原始元素,例如第一機器11中的會議用素材或工具、第二機器12中的會議用素材或工具、第三機器13中的會議用素材或工具、第四機器14中的會議用素材或工具、或是存取於任一相關機器或任一伺服器的資料與可執行元件,皆可於被統一化後提供至第五機器15。
此外,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具有相對應的路徑連結資訊(URI),當網路會議的主持者24欲邀請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一起加入網路會議時,主持者24可利用一平台(platform)及/或一應用頻道(channel)將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路徑連結資訊(uri)傳送給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其如圖8所示,因此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就可分別藉由該路徑連結資訊而將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載入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以及第三機器13中;同樣地,主持者24亦可藉由該路徑連結資訊而將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載入自己所使用的第四機器14中。其中, 用來傳播路徑連結資訊的平台可為作業系統或瀏覽器,而用來傳播路徑連結資訊的應用頻道可為電子郵件(email)、網內網路(intranet)、社群網路(social network)、部落格(blog)、網站(web site)或聊天通訊頻道等;惟,上述僅為實施例,平台的形態以及應用頻道的形態並不以上述為限。
接著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的投影手段4會分別在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上分別建立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6D運作的作業環境41,並提供對應於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6D的微核心61(見圖12A~圖14B)以裝載(equipping)被編譯於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統一化元素5,如統一化工具51以及資訊輸入器52,且於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分別透過路徑連結資訊取得第五機器15中的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時,投影手段4就開始對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進行解譯,而當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被投影手段4解譯後,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6D會依據投影手段4所解譯的內容而建立在作業環境上,如此一來,第一機器11端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機器12端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第三機器13端的協同工作者以及第四機器14端的主持者24就能夠分別透過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操作與其所相對應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6D,進而與其它的與會者2進行網路會議以協同工作。
請參閱圖11,其為本發明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的一較佳方法流程圖。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包括:於該主持者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多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協同工作者所提出的一請求時,與主持者相對應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供主持者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由主持者轉移至提出請求的協同工作者。
以下以圖12A~圖14B以及該些與會者2們進行網路會議的過程來對本案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圖12A與圖12B為該些與會者於透過工作空間進行網路會議時的初始狀態的概念示意圖。在網路會議的初始狀態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6D分別被建立在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上,被投影的工作 空間6A、6B、6C、6D分別因應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編輯設定而呈現出資訊輸入器52、請求工具511、視訊工具513、音訊工具514以及電子白板工具515,而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還因應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編輯設定而另外呈現出廣播權轉移工具512,也就是說,透過對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編輯設定,可使得只有視訊會議的主持者24才擁有廣播權轉移工具512的使用權限,而廣播權轉移工具512的用途將於稍後再詳述。
補充說明的是,上述僅為一實施例,與任一與會者2相對應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的任一統一化元素5的使用權限及/或顯示狀態並不以上述為限,工作空間的創設者可經由編譯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而設定任一統一化元素5於工作空間被投影予任一與會者2時的使用權限及/或顯示狀態。
接著,當網路會議開始進行時,工作空間的廣播權被設定為由主持者24所擁有,並且主持者24具有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轉交給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中之任一者的控制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工作空間的廣播權包括音訊廣播權、視訊廣播權以及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其中,音訊廣播權可例如為,當擁有音訊廣播權的主持者24欲向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傳遞訊息、內容時,其可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的音訊工具514進行語音廣播,進而讓分別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接收;又,視訊廣播權可例如為,當擁有視訊廣播權的主持者24欲向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傳遞訊息內容時,其可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的視訊工具513進行影像廣播,進而讓分別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接收,例如圖12A與圖12B中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的視訊工具513皆顯示有主持者24的視訊影像。
再者,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可例如為,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主持者24於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中所進行的操作行為而產生的變化可因應預先的同步性設定而使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產生同步變 化;進一步而言,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預先的同步性設定指的是,只有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中的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所產生的變化會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的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產生同步變化,當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主持者24欲向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傳遞訊息內容時,其可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的電子白板工具515對電子白板5151進行編寫或透過資訊輸入器52將所需的素材貼至電子白板5151上,此時,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中的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就會同步產生主持者24所編寫的內容或貼上的素材,例如圖12A與圖12B中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中之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皆顯示有主持者24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之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所編寫的圓圈標記71,因此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就能同步觀看並參與其中。
當然,上述亦僅為一實施例,並不以上述為限,舉例來說,工作空間的廣播權亦可僅包括音訊廣播權、視訊廣播權以及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中的一者或二者,抑或是工作空間的廣播權還包括其它訊息傳遞形態(亦即除音訊廣播、視訊廣播外)的廣播權,工作空間的創設者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經由編譯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對其進行設計或設定;此外,工作空間的同步性設定亦不僅侷限於電子白板5151的同步性變化,同樣是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經由編譯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對其進行設計或設定,例如可變更設計為,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主持者24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的過程中,其操作游標73的移動與軌跡變化,亦會同步呈現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中。
再者,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若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中之任一者欲在網路會議中傳遞訊息(如發言、在電子白板5151上編寫等)時,可先透過與其相對應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B、6C中的請求工具511向主持者24提出請求,以進一步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
詳言之,請參閱圖13,其為第一協同工作者向主持者提出請 求的一較佳概念示意圖;圖13示意了第一協同工作者21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欲向其它與會者2們傳遞訊息,因此第一協同工作者21透過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中的請求工具511向主持者24提出請求S1,接著主持者24會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中的請求工具511接收到第一協同工作者21的請求S1,此時,主持者24可透過操作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中的廣播權轉移工具512而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轉移給第一協同工作者21。
再者,請求S1可為一種訊號請求,也就是第一協同工作者21可透過按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中的請求工具511的請求按鍵(圖未示)而使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向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輸出訊號請求;又,請求S1亦可為一種語音請求,也就是第一協同工作者21可透過存取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中的請求工具511而以口語溝通的方式向主持者24提出語音請求;惟,請求S1並不以上述為限,例如請求S1亦可同時包括訊號請求以及語音請求。
接下來請參閱圖14A與圖14B,其為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第一協同工作者於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時的一較佳運作狀態示意圖。當第一協同工作者21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後,第一協同工作者21可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的音訊工具514進行語音廣播,進而讓分別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第三協同工作者23以及主持者24接收到第一協同工作者21所欲傳遞的訊息,及/或透過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的視訊工具513進行影像廣播,進而讓分別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第三協同工作者23以及主持者24接收到第一協同工作者21所欲傳遞的訊息,例如圖14A與圖14B中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的視訊工具513皆顯示有第一協同工作者21的視訊影像。
同樣地,由於此時第一協同工作者21獲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故其於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中所進行的操作行為而產生的變化可因應預先的同步性設定而使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產生同步變化;也就是說,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中的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進行編寫或透過資訊輸入器將所需的素材貼至電子白板5151上而使電子白板5151產 生的變化會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的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產生同步變化,進而讓分別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第三協同工作者23以及主持者24接收到第一協同工作者21所欲傳遞的訊息,例如圖14A與圖14B中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中之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皆顯示有第一協同工作者21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之電子白板工具515的電子白板5151上所編寫的三角形標記72。
最後,當第一協同工作者21完成相對應於其請求的一行為時,即第一協同工作者21已向其它與會者2們傳遞所欲表達的訊息後,主持者24可透過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中的廣播權轉移工具512而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收回,但工作空間的廣播權由第一協同工作者21轉回主持者24的方式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可透過編譯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而使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之中具有特定的工具供第一協同工作者21操作而主動地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交回給主持者24;此外,工作空間的廣播權由第一協同工作者21轉回主持者24的時機並不局限於第一協同工作者21已完全地將所欲表達的訊息全部傳遞後,主持者24亦可視網路會議的實際交流狀況而中斷第一協同工作者21的廣播狀態,並直接地將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收回。
另外要說明的是,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與會者2於其相對應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進行操作而產生變化時,如何能夠讓相對應於其它與會者2的被投影的同步工作空間產生同步變化。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設計同步化的程序為:當運載於任一機器中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被操作時,會相對應產生輸出一同步指令,而透過將同步指令傳輸至分別運載於其它機器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就能夠使該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同步產生變化;其中,同步化的程序可經由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點對點(peer to peer)架構…等架構來實現。
請參閱圖15,其為一較佳利用主從式架構同步位於不同機器中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示意圖。在主從式同步架構下,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皆連接於一伺服設備8,因此來自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中之任一者的同步指 令皆可經由伺服設備8而傳送至其它三者。
舉例來說,圖15示意了運載於第一機器11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因應具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的一操作行為而相對應產生輸出同步指令D1,而伺服設備8則接收該同步指令D1並將同步指令D1傳送至運載於第二機器12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運載於第三機器13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C以及運載於第四機器14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進而讓該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6C、6D所呈現的內容皆因應應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的操作行為而產生同步變化。當然,當第二機器12端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進行操作時、或當第三機器13端的第三協同工作者23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C進行操作時、或當第四機器14端的主持者24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進行操作時,亦同理進行同步化程序。
請參閱圖16,其為一較佳利用點對點架構同步位於不同機器中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的示意圖。在點對點架構下,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中之任一者皆可經由第五機器15獲得彼此所在的網路位置進而彼此網路相連,因此來自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以及第四機器14中之任一者的同步指令皆可直接地傳送至其它三者。
舉例來說,圖16示意了運載於第二機器12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B因應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的一操作行為而相對應產生輸出同步指令D2,且同步指令D2會被直接傳送至運載於第一機器11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運載於第三機器13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C以及運載於第四機器14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進而讓該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6C、6D所呈現的內容皆因應應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的第二協同工作者22的操作行為而產生同步變化。當然,當第一機器11端的第一協同工作者21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A進行操作時、或當第三機器13端的第三協同工作者23於擁有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C進行操作時、或當第四機器14端的主持者24於擁有工作 空間操作同步權並對被投影的工作空間6D進行操作時,亦同理進行同步化程序。
當然,上述僅為實施例,同步化的程序以及實現同步化程序的架構並不以上述為限,熟知本技藝人士可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進行任何均等的變更設計。特別說明的是,相對於過去採用以螢幕分享的方式來進行的網路會議,本案設計透過同步指令於該些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之間進行交流而達到同步化的效果,由於被傳送的僅是同步指令,並非是整個螢幕的資料,因此可大幅減少網路頻寬的使用,有效增加網路效能。
再者,若是於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第一協同工作者21、第二協同工作者22以及第三協同工作者23中的二者以上在一較短的時間長度內分別透過與其相對應之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的請求工具511向主持者24提出請求時,主持者24可自行決定工作空間的廣播權的傳遞順序,抑或是可依據可投影的空間實體3的編譯設計而使得工作空間的廣播權是自動地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時間1順序而進行傳遞。
根據以上的說明可知,由於本發明令網路會議進行的過程中,僅會有單一與會者具有廣播權,故相較於習知多對多的網路會議進行方式,本案能夠大量減少網路頻寬的使用,有效增加網路效能,又由於在本案方法中,廣播權是可以被移轉,因此還能夠兼顧習知多對多之網路會議進行方式的互動性。
當然,網路會議並不只是侷限於透過工作空間來進行,上述僅為一實施例,其它類型的網路會議,例如傳統透過網際協議通話技術(VOIP)進行的網路音訊會議,亦能夠透過如上述讓廣播權可被移轉且廣播權的移轉是由主持者所控制的行為模式來進行,藉以兼顧會議進行時所佔的頻寬量以及互動性。
進一步而言,連網會議方法可統整如圖17所示之流程圖。圖17所示連網會議方法係供操作第一連網機器的主持者以及分別操作第二連網機器的複數個協同工作者進行會議,連網會議方法包括:步驟P1:透過第一連網機器接收自任一第二連網機器所輸出的請求;以及步驟P2:透過第一連網機器將會議的廣播權由第一連網機器轉移至輸出請求的第二連網 機器;其中,第一連網機器以及第二連網機器泛指各種具有連網功能的機器,例如可分別為圖7所示的第一機器11、第二機器12、第三機器13或第四機器14,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30)

  1. 一種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用以供一主持者以及複數個協同工作者協同工作,且該工作空間係由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所建置,使得該工作空間於被投影時因應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裝載(equip)複數個統一化元素(matter),以供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操作(access),其中該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包括:於該主持者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協同工作者所提出之一請求時,與該主持者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供該主持者將該工作空間之一廣播權由該主持者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一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抑或是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未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該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其中,該廣播權係透過該主持者及/或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的控制而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當該主持者於一時間長度內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多個協同工作者所提出的多個請求時,該廣播權的一傳遞順序係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一時間順序而定,或該廣播權的該傳遞順序由該主持者指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廣播權包括一音訊廣播權、一視訊廣播權以及一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中之至少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當提出該請求 之該協同工作者具有該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時,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於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所進行之至少一操作行為所產生之至少一變化係因應其同步性設定而使相對應於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其它者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產生同步變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請求係包括一訊號請求或一語音請求中之至少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向該主持者輸出該訊號請求及/或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與該主持者語音溝通以進行該語音請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存取一請求工具而向該主持者提出該請求;及/或該主持者係經由存取一廣播權轉移工具而將廣播權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及/或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之至少任二者係經由一電子白板工具而進行協同工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該請求工具、該廣播權轉移工具以及該電子白板工具中之至少一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工作空間之一創設者係為該主持者或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一者,且該創設者係經由編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設定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中之至少一者於該工作空間被投影予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至少一者時之一使用權限及/或一顯示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至少一統一化工具(unified tool)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unified information unit),且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係藉由該至少一元素轉換器而被輸入至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之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式(utility)、一介面工具集(widget)、一代理工具(agent)、一應用程序、一服務工具(service)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可執行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及/或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之至少一原始資訊包括一文件檔(file)、一網頁(web page)、一資料庫(data base row)、一策略、一規則、該工作空間的一運作規範(policy)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者係經由一路徑連結資訊(URI)取得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並利用一投影手段(projector)解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以及建立一作業環境,以運載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投影手段係被載入至用以提供一相容性環境以執行該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其中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係為一物件(object)、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檔案、或以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所例化而成的一實體(instance)。
  16. 一種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係於接收用以建置一工作空間之一可投影的空間實體(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後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以啟動相對應於該工作空間的一被投影工作空間,使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裝載(equip)組合於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中的複數個統一化元素(matter),以供複數個與會者中之一者進行操作(access)而與該複數個與會者中之至少另一者協同工作;其中,該複數個與會者包括一主持者以及多個協同工作者,且於該主持者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多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任一協同工作者所提出之一請求時,與該主持者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供該主持者將該工作空間之一廣播權由該主持者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一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抑或是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未完成相對應於該請求之該行為時,該廣播權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其中,該廣播權係透過該主持者及/或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的控制而由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轉回該主持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當該主持者於一時間長度內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接收自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多個協同工作者所提出的多個請求時,該廣播權的一傳遞順序係依據該些請求被提出的一時間順序而定,或該廣播權的該傳遞順序由該主持者指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廣播權包括一音訊廣播權、一視訊廣播權以及一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中之至少一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當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具有該工作空間操作同步權時,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 者於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所進行之至少一操作行為所產生之至少一變化係因應其同步性設定而使相對應於該主持者以及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其它者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產生同步變化。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請求係包括一訊號請求或一語音請求中之至少一者。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向該主持者輸出該訊號請求及/或經由與其相對應之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與該主持者語音溝通以進行該語音請求。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係經由存取一請求工具而向該主持者提出該請求;及/或該主持者係經由存取一廣播權轉移工具而將廣播權轉移至提出該請求之該協同工作者;及/或該與會者中之至少任二者係經由一電子白板工具而進行協同工作。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包括該請求工具、該廣播權轉移工具以及該電子白板工具中之至少一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工作空間之一創設者係為該主持者或該複數個協同工作者中之一者,且該創設者係經由編譯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而設定該複數個統一化元素中之至少一者於該工作空間被投影予該與會者中之至少一者時之一使用權限及/或一顯示狀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複數個統一 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轉換器(Matterizer)、至少一統一化工具(unified tool)及/或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unified information unit),且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及/或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係藉由該至少一元素轉換器而被輸入至該被投影的工作空間中。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工具之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式(utility)、一介面工具集(widget)、一代理工具(agent)、一應用程序、一服務工具(service)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可執行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及/或相對應於該至少一統一化資訊單元之至少一原始資訊包括一文件檔(file)、一網頁(web page)、一資料庫(data base row)、一策略、一規則、該工作空間的一運作規範(policy)以及任一可存取於一相關機器或一伺服器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包括用以供該投影手段載入其中並提供一相容性環境以執行該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引擎包括一Javascript引擎、一視窗應用程式或一Linux應用程式中之至少一者。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連網會議的機器,其中該可投影的空間實體係為一物件(object)、一可延伸性標示語言(XML)檔案、或以一結構化語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結構化協議(structured protocol)所例化而成的一實體(instance)。
TW104121679A 2014-07-03 2015-07-03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TWI626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324,069 US9134963B1 (en) 2014-07-03 2014-07-03 Method of unifying information and tool from a plural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
US14/324,069 2014-07-03
US14/325,466 US9727391B2 (en) 2014-07-08 2014-07-08 Method for performing task on unified information units in a personal workspace
US14/325,466 2014-07-08
US14/577,772 US9626157B2 (en) 2014-07-03 2014-12-19 Method of projecting a workspa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4/577,772 2014-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756A TW201626756A (zh) 2016-07-16
TWI626835B true TWI626835B (zh) 2018-06-11

Family

ID=5501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475A TWI582625B (zh) 2014-07-03 2015-07-02 使工具運作於作業環境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TW104121679A TWI626835B (zh) 2014-07-03 2015-07-03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TW104121675A TWI590158B (zh) 2014-07-03 2015-07-03 建立總管系統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伺服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475A TWI582625B (zh) 2014-07-03 2015-07-02 使工具運作於作業環境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675A TWI590158B (zh) 2014-07-03 2015-07-03 建立總管系統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伺服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3164798A4 (zh)
JP (2) JP2017526092A (zh)
KR (4) KR102512883B1 (zh)
CN (2) CN106663007B (zh)
SG (1) SG11201610928VA (zh)
TW (3) TWI582625B (zh)
WO (3) WO20160006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0598B1 (ko) * 2021-04-20 2023-01-19 엔에이치엔 주식회사 부가기능 설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4254A1 (en) * 2000-05-16 2002-11-21 Sony Corporation Card type network interface, network conferenc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conference system
US6615239B1 (en) * 1998-12-16 2003-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presentation exchanger
US20040158614A1 (en) * 2003-02-06 2004-08-12 Bruce Willia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privileges during a network conference
US20060190980A1 (en) * 2003-07-14 2006-08-2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8139568B2 (en) * 2005-12-28 2012-03-20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24C (zh) * 1998-05-07 2003-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络中的装置对装置命令与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JP3846666B2 (ja) * 1998-09-24 2006-1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共有画面制御装置
AU2001260549A1 (en) * 2000-06-12 2001-12-24 Preworx (Proprietary) Limite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of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software application
US6944829B2 (en) * 2001-09-25 2005-09-13 Wind River Systems, Inc. Configurable user-interface compon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835507A (zh) * 2005-03-17 2006-09-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用户与web浏览器交互的服务器端处理的方法与系统
US7624371B2 (en) * 2006-10-16 2009-11-24 Invensys Systems, Inc. Extensible autom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S7992198B2 (en) * 2007-04-13 2011-08-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fied authentication for web method platforms
US8010487B2 (en) * 2008-06-27 2011-08-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in peer-to-peer and client/server environments
US8745213B2 (en) 2008-12-19 2014-06-03 Openpeak Inc. Managed services platfor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same
US8788358B2 (en) * 2010-02-25 2014-07-22 Phunwar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terprise branded application frameworks for mobile and other environments
EP2612272B1 (en) * 2010-08-30 2017-10-11 VMWare, Inc. Unified workspace for thin, remote, and saas applications
US8676891B2 (en) * 2010-11-01 2014-03-18 Google Inc. Visibility inspector in social networks
TWI434192B (zh) * 2010-12-10 2014-04-11 Miiicasa Holding Cayman Inc Directly through the gateway device automatically in the web browser to insert the toolbar tool method
CN102541941A (zh) * 2010-12-31 2012-07-04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协同操作文件的版本管理控制方法
CN102148819B (zh) * 2010-12-31 2013-12-11 无锡华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防信息泄漏协同办公安全系统及方法
US9142192B2 (en) * 2011-09-26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Simulation of web applications and secondary devices in a web browser,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ools, and methods using the same
US20130080603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ult Tolerant External Application Server
US20130086013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saving files to a version control system ("vcs") repository
CN103051735A (zh) * 2011-10-12 2013-04-17 卓世明 因特网通讯协议地址分享器
WO2013098830A1 (en) * 2011-12-30 2013-07-04 Yogesh Chunical Ratho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portable, customize, contextual, unified and integrated network(s).
US9032303B2 (en) * 2012-02-28 2015-05-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eb-based interaction with a local system
US9348802B2 (en) * 2012-03-19 2016-05-24 Litér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bi-directional document management
US9197513B2 (en) * 2012-05-03 2015-11-24 Salesforce.Com, Inc.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resenting a por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as a network address
CN102662380B (zh) * 2012-05-21 2015-07-15 浙江优诺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电设备联网集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917032B (zh) * 2012-09-25 2015-12-02 浙江图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5239B1 (en) * 1998-12-16 2003-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presentation exchanger
US20020174254A1 (en) * 2000-05-16 2002-11-21 Sony Corporation Card type network interface, network conferenc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conference system
US20040158614A1 (en) * 2003-02-06 2004-08-12 Bruce Willia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privileges during a network conference
US20060190980A1 (en) * 2003-07-14 2006-08-2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8139568B2 (en) * 2005-12-28 2012-03-20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9147B (zh) 2020-08-28
KR20220041960A (ko) 2022-04-01
WO2016000657A1 (en) 2016-01-07
WO2016000655A1 (en) 2016-01-07
JP2017531880A (ja) 2017-10-26
CN106663007A (zh) 2017-05-10
KR20220036994A (ko) 2022-03-23
KR20170041714A (ko) 2017-04-17
EP3164798A4 (en) 2017-06-07
EP3164817A4 (en) 2017-07-12
KR102526622B1 (ko) 2023-04-26
SG11201610928VA (en) 2017-02-27
KR102379101B1 (ko) 2022-03-24
JP2017526092A (ja) 2017-09-07
TWI590158B (zh) 2017-07-01
TW201626756A (zh) 2016-07-16
EP3164817A1 (en) 2017-05-10
KR102374647B1 (ko) 2022-03-14
CN106489147A (zh) 2017-03-08
TW201626261A (zh) 2016-07-16
KR102512883B1 (ko) 2023-03-21
WO2016000635A1 (en) 2016-01-07
TWI582625B (zh) 2017-05-11
CN106663007B (zh) 2020-07-03
KR20170039662A (ko) 2017-04-11
TW201626217A (zh) 2016-07-16
EP3164798A1 (en)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ternò et al. A logical framework for multi-device user interfaces
US11880630B2 (en) Collaborative remote interactive platform
US84641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reate a collaborative web-based multimedia contextual dialogue
US2012033140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reate a Collaborative Web-based Multimedia Contextual Document
CN106295107A (zh) 一种实现医学影像同步会诊的方法及系统
Kovachev et al. Direwolf-distributing and migrating user interfaces for widget-based web applications
Ardito et al. Creation and use of service-based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workspaces
CN106663118B (zh)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Koren et al. Shared editing on the web: A classification of developer support libraries
Kovachev et al. DireWolf Framework for Widget-based Distributed User Interfaces.
TWI626835B (zh)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Shurtz Application Sharing from Mobile Devices with a Collaborative Shared Display
US20170149578A1 (en) Networking cooperation method and machine using such method
Gatzsche et al. A flexible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sound engineering in object-based audio environments
Baloian et al. An architecture for developing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using HTML5
CN106471776B (zh) 创建社交网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储存媒介
Camba et al. Speak with the annotator: promoting interaction in a knowledge-based CAD environment built on the extended annotation concept
Wenzel et al. Tele-board prototyper-Distributed 3D modeling in a web-based real-time collaboration system
Edwards et al. Supporting serendipitous integration in mobil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CN106326015A (zh)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Bath et al. Colier: Collaborative editing of raster images
KR100866244B1 (ko) 다자간 협업 시스템 및 다자간 협업 시스템의 구성 방법
CN107209674B (zh) 管理资产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资产管理系统与机器
Anupam Collaborative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problem-solving
Pedras et al. AppRC: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o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