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119B - 吸塵器的吸頭 - Google Patents

吸塵器的吸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119B
TWI615119B TW103138192A TW103138192A TWI615119B TW I615119 B TWI615119 B TW I615119B TW 103138192 A TW103138192 A TW 103138192A TW 103138192 A TW103138192 A TW 103138192A TW I615119 B TWI615119 B TW I6151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suction head
dynamic pressure
control valve
press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0245A (zh
Inventor
Masaru Yano
Takahiro Nakai
Kouichi Osada
Taiji Tajima
Yasuhiro Yonekawa
Keiichi Yabe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40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119B/zh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Description

吸塵器的吸頭
本發明是關於吸塵器的吸頭。
到此為止,為了提升從側方的塵埃吸入性能,提出有在吸入口側方底面設置複數開縫的吸塵器的吸頭(例如,參閱日本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65734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吸塵器的吸頭是在吸頭端部設置吸入口(開縫)來提升從吸頭側方吸入空氣的壁時的吸入性能,但設置複數個吸入口(開縫)會有使吸頭的前後寬幅變大之虞。
並且,前後寬幅小的吸頭則會有不能充分確 保塵埃的搬運流路而在吸頭端部使得風速變慢,而有導致側方吸入力弱的問題。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吸塵器的吸頭,在吸口殼體的兩端部下面設置動壓控制閥,無須加大吸口的前後寬幅即可提升從吸口殼體的側方之塵埃的吸入性能為目的。
吸塵器的吸頭中,其特徵為:上述吸頭,具備:第1旋轉清掃體,具有與清掃面平行的轉軸,可藉電動機旋轉;第2旋轉清掃體藉著上述吸頭的後進轉動,位在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的後方;吸入流路,位於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及上述第2旋轉清掃體之間;及動壓控制閥,可前後擺動地安裝在中間部具備作為上述吸入流路的功能的溝槽之軸承蓋構件的長的開縫。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吸塵器的吸頭,提升從吸口殼體之側方的吸入性。
1‧‧‧吸塵器
2‧‧‧吸塵器主體
2a‧‧‧電動送風機
2b‧‧‧集塵部
6、6A、6B‧‧‧吸頭
10‧‧‧吸口殼體
11c‧‧‧隔壁
11d、11e‧‧‧彎曲部
20‧‧‧第1旋轉清掃體
20s‧‧‧後端部
21‧‧‧轉軸
30、30A、30B‧‧‧第2旋轉清掃體
30a‧‧‧軸部(軸)
40‧‧‧電動機
40a‧‧‧輸出軸
41s‧‧‧前端部
50‧‧‧電路基板(控制基板)
51、52‧‧‧動壓控制閥
M‧‧‧地面(清掃面)
Q2‧‧‧吸入室
Q1‧‧‧收容室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整體的外觀透視圖。
第2圖為吸頭的上視圖。
第3圖為吸頭的底視圖。
第4圖表示卸下吸頭之上殼體的狀態的上視圖。
第5圖為吸頭內部的配線圖。
第6圖為第2圖的A-A線剖視圖。
第7圖表示具備動壓控制閥的軸承蓋構件,(a)為後視圖,(b)為側視圖,(c)為底視圖。
第8圖為第2圖的B-B線剖視圖。
第9圖為模式表示使吸頭後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側視圖。
第10圖為模式表示吸頭向前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側視圖。
第11圖為模式表示使吸頭後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底視圖。
第12圖為模式表示藉吸頭獲得其他效果的底視圖。
第13圖為模式表示藉吸頭獲得其他效果的側視圖。
第14圖表示吸頭的內部之冷卻風流動的模式圖。
第15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16圖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17圖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後 視圖。
第18圖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後視圖。
第19圖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0圖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1圖表示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2圖表示本發明第9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3圖表示本發明第10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4圖表示本發明第11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側視圖。
第25圖表示本發明第12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的軸承蓋構件的鎖緊機構的上視圖,(a)為鎖緊狀態,(b)為鎖緊解除狀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相關的實施形態參閱適當圖示說明,但本實施形態不僅限於以下的內容,在本發明的主旨範圍內可適當變更加以實施。又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動壓為空氣流之每單位體積的動能,與流速的二次方成比例。並且,針對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後方向為第1圖表示的方向。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整體的外觀透視圖。
如第1圖表示,吸塵器1具備:吸塵器主體2、軟管部3、設有手邊操作開關SW等的操作管4、設置成可自由伸縮的延長管5及吸頭6所構成。
吸塵器主體2具備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2a,及以此電動送風機2a的吸引力收容集塵後之塵埃的集塵部2b等。並且,本實施形態中,雖舉所謂旋風式的吸塵器1為例進行說明,但也可運用所謂的紙袋式的吸塵器。
軟管部3的一端以和吸塵器主體2的集塵部2b連通的方式連接於吸塵器主體2的連接口2c。並且,軟管部3的另一端部連接在操作管4的一端。
操作管4具備:具有手邊操作開關SW等的握把4a,及連接延長管5從吸塵器主體2供電之未圖示的供電端子等。在該供電端子連接設置在延長管5一端的 未圖示的通電端子。
藉著操作管4的手邊操作開關SW的操作等,可進行電動送風機2a的運轉的強弱切換或設置在吸頭6的第1旋轉清掃體20(參閱第3圖)的斷切等。
延長管6具備外管5a與內管5b,將內管5b的一端部插入外管5a的另一端部並連結使設置在外管5a與內管5b內側的未圖示的通風路連通,構成可自由伸縮。並且,第1圖是圖示延長管5為最短的狀態。
吸頭6可連接於內管5b的另一端或操作管4的另一端。第1圖表示將吸頭6連接於內管5b另一端的狀態。
第2圖為吸頭6的上視圖。
如第2圖表示,吸頭6具備上面方向顯示中呈大致T字型的吸口殼體10與連結於吸口殼體10的吸口接頭13。
上面方向顯示中,吸口殼體10具備:朝左右方向(寬方向,後述的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的軸向)形成細長的吸口主體11,及在吸口主體11長方向的中央部與吸口接頭13連結的連結部12。在連結部12形成有連通吸口主體11與吸口接頭13連通的流路R(參閱第3圖)。
在吸口主體11設有從前端面到左右側面的緩衝部11a。緩衝部11a是由橡膠或彈性體等所形成,使用時確保吸口主體11內的氣密,並在吸塵器1(參閱第1 圖)的使用時吸口主體11與傢俱等衝突時,具有可吸收對該等傢俱等的傷害與對吸口主體11的衝擊之緩衝材的作用。
吸口接頭13具備:相對於連結部12自由轉動連結的第1連結部14,及相對於該第1連結部14自由轉動連結的第2連結部15。
第1連結部14在第2圖的上面方向顯示為呈大致半履帶式托拉車形狀,具有與連結部12連結的圓筒形狀的軸14a。該軸14a的軸向為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軸14a的兩端部支撐於形成在連結部12的軸承部12g、12g(參閱第4圖)。又,第1連結部14構成可相對於地面(清掃面)M(參閱第6圖)從大致平行的狀態轉動至大致垂直的狀態為止(在上下方向)。亦即,使第1連結部14相對於吸口殼體10以軸14a為支點轉動,可藉以使延長管5在與地面M(參閱第6圖)大致平行的狀態與大致垂直狀態之間轉動。
第2連結部15構成可相對於第1連結部14在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在第2圖紙面的順時鐘方向與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例如可從延長管5相對於地面M大致垂直的狀態朝向延長管5相對於地面M大致平行的狀態傾倒。
又,在第2連結部15設有進行供電的供電端子15a、15b。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吸塵器1(參閱第1圖)是構成從吸塵器主體2通過軟管部3、操作部4、延 長管5供應對吸頭供電的電力。
以上的吸口接頭13在例如延長管5(參閱第1圖)相對於地面M呈大致垂直的狀態中,使其延長管5朝左右方向(長方向)傾倒,將操作管4(握把4a)朝左右方向的其中之一方向扭轉,使吸口主體11朝左右方向的其中之一方向旋轉大致90度,可朝著移動方向進行吸口主體11左右方向的清掃。因此,可沿著牆邊移動吸頭6,或將吸頭6插入狹窄間隙進行清掃。
第3圖為吸頭6的下視圖。
如第3圖表示,吸頭6具備第1旋轉清掃體20及第2旋轉清掃體30。吸口殼體10(吸口主體11)在下面(與清掃面對峙的面)形成具有開口部的吸入室Q2(參閱第6圖)。
第1旋轉清掃體20是沿著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左右方向)配置在前後方向的前側,可旋轉支撐於吸口主體11。又,第1旋轉清掃體20是從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軸向)的一端側連續設置到另一端側為止。
又,第1旋轉清掃體20具備硬度不同的刷等複數種類的刷20a、20b、20c,各刷20a、20b、20c是相對於轉軸21(參閱第6圖)呈螺旋狀配設。並且,本實施形態是舉配設三種類的刷20a、20b、20c為例已作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已是兩種類以下,或四種類以上,也可以在呈螺旋狀配設的刷間追加配置呈螺旋狀之橡膠等 彈性材料所成的葉片構件的構成,可適當變更。
第2旋轉清掃體30具有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直徑小徑的刷毛體30b,相對於第1旋轉清掃體20後方且平行配置。又,第2旋轉清掃體30是從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軸向(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的一端側連續設置到另一端側。換言之,第2旋轉清掃體30是藉一支刷毛體30b所構成。
又,第2旋轉清掃體30具有與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平行的軸部30a(軸),軸部30a可旋轉地支撐在吸口殼體10(吸口主體11)。並且,第2旋轉清掃體30構成為移動吸口6時之與地面M(參閱第6圖)的摩擦力所旋轉而非為電動機所驅動。如上述,第2旋轉清掃體30並非被電動機所驅動而是透過軸部30a支撐在吸口主體11上,因此可簡化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構成。
吸頭6在吸口殼體10的連結部12的下面具備刷驅動開關16、車輪17、軸承蓋構件31、32(參閱第3圖)。
軸承蓋構件31具備:前部31a與後部31b,及連結前部31a與後部31b的中間部31c,將該等形成為一體。
在中間部31c形成有溝槽31d。中間部31c的下部是位在比前部31a的下部或後部31b下部的更上方向,因此在中間部31c的部份藉前部31a與後部31b形成 溝槽31d。該溝槽31d具有作為捕集旋轉清掃體30所不能捕集之旋轉清掃體30外側的塵埃的形成於清掃面之間的吸入流路的功能。
第7圖表示具備動壓控制閥51的軸承蓋構件31,(a)為後視圖,(b)為側視圖,(c)為底視圖。
如第7圖表示,軸承蓋構件31在設置於溝槽31d長方向的長的開縫31e卡止著動壓控制閥51。
又,動壓控制閥51是從軸承蓋構件31的內側(圖示上側)插入,被設置在動壓控制閥51的突緣51s與肋51t所卡止。如上述,不進行接著作業而以卡止可提升組裝性。
刷驅動開關16為檢測吸頭6的下面是否與地面M(清掃面)接觸的開關,與車輪16a一起所構成。該車輪16是藉彈簧等的彈推手段設置使其一部份經常地從吸口殼體10(連結部12)的下面突出。並且,在檢測出車輪16a從吸口殼體10突出而不與地面M接觸時,藉後述的電路基板50(控制基板)的控制停止電動機40的驅動,並使第1旋轉清掃體20的旋轉停止。又,在檢測出車輪16a被推入而與地面M接觸時,藉電路基板50的控制驅動電動機40,使第1旋轉清掃體20旋轉。
車輪17受到操作管4操作的前後移動與旋轉操作的應力使得吸頭6的底面密接於地面(清掃面),具有藉此提升吸頭6之操作性能的功效。
並且,車輪41具有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 軸部30a(參閱第6圖)平行的軸17a,該軸17a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吸口殼體10(連結部12)。又,車輪17在軸的中央具有比左右兩端小徑的小徑部17b。再者,藉小徑部17a所形成的凹陷在車輪17接觸於地面M時,例如,設定有米粒等粒狀大小之固態塵埃可通過的大小以上的間隙。
軸承蓋構件31為支撐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參閱第6圖)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軸部30a(參閱第6圖)的一端,透過螺絲31f固定於吸口殼體10。
軸承蓋構件32為支撐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參閱第6圖)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軸部30a(參閱第6圖)的另一端。
第4圖表示卸下吸頭6上殼體11b的狀態的上視圖。
如第4圖表示,吸頭6在第1旋轉清掃體20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上方,具備驅動第1旋轉清掃體20的電動機40及控制電動機40的電路基板50。
電動機40安裝在吸口主體11(下殼體11A)長方向的一端側。又,電動機40使其輸出軸40a(參閱第6圖)與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平行配置。又,電動機40的輸出軸40a(參閱第6圖)是朝長方向的一端側延伸,在吸口主體11內的一端部(圖示右側的端部)中,透過附齒皮帶41p與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參閱 第6圖)連結。
並且,電動機40在定子41的一端固定有前蓋42,在定子41的另一端,透過未圖示的後蓋安裝有罩構件43。
定子41在前蓋42側的外圍面形成有將冷卻用的空氣導入定子41內的開口41c。又,在定子41的罩構件43側形成有將冷卻用的空氣從定子41內排出用的開口41d。並且,開口41c、41d的個數與位置,只要是可使電動機40冷卻則不限於本實施形態而可適當變更。
罩構件43是被定子41的未圖示的後蓋的端部所包覆的構件,以合成橡膠等具有彈性的絕緣構件所形成,包覆著設置在後蓋的電子零組件。本實施形態中,利用該罩構件43的彈性將電動機40的一端側支撐於收容室Q1,因此成為電動機40的振動傳達至吸口殼體(參閱第2圖)困難的構造。
並且,在前蓋42安裝有未圖示之合成橡膠等具有彈性的襯墊,透過該襯墊將電動機40支撐在吸口殼體10(參閱第2圖)的下殼體11A與上殼體11B(參閱第6圖)之間。因此,電動機40在前蓋42側也採用防振構造。
電路基板50是安裝在吸口主體11長方向的另一端側。又,電路基板50具有長邊沿著長方向配置的長方形的基板,將安裝面50a在垂直方向朝上的狀態配置在吸口主體11內。並且,安裝面50a不限於垂直方向朝 上,也可以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或朝向前後方向(縱向)。
連結部12在包含軸承部12g的區域,具有和收容電動機40的空間(收容室Q1)連通的空間Q3。該空間Q3是與軸14a的筒狀空間連通,與第1連結部14內部的流路R(參閱第3圖)連通。又,在區隔流路R(參閱第3圖)與空間Q3的壁部12a,形成有連通流路R(參閱第3圖)與空間Q3的連通孔12a1。
在吸口主體11的一端側設有軸承單元部41u。在該軸承單元部41u設有將來自電動機30的驅動力傳達至第1旋轉清掃體20(參閱第3圖)的滑輪41g或附齒皮帶41p等所成的動力傳達機構。
第5圖為吸頭6的內部的配線圖。
如第5圖表示,電路基板50是透過導線60a、60a與電動機40連接,透過導線60b、60b與供電端子15a(參閱第6圖)連接,並透過導線60c、60c與刷驅動開關16連接(參閱第3圖)。
吸口殼體10在區隔收容著電動機40與電路基板50的收容室Q1(參閱第6圖)與收容著第1旋轉清掃體20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吸入室Q2(參閱第6圖)的隔壁11c,形成有連通收容室Q1與吸入室Q2的連通部18、19。
連通部18是由複數個小孔18a所構成,位在吸口主體11的電動機40與電路基板50之間,並與吸入 室Q2(參閱第6圖)連通。
連通部19是由複數個小孔19a所構成,位於連結部12,並與流路R(參閱第3圖)連通。並且,小孔19a是形成比吸口主體11長方向的中心更偏向電路基板50側。
吸頭6在吸口主體11的長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備發光手段70。該發光手段70包含:朝著長方向呈細長延伸的導光板71;支撐導光板71的腳部72a、72b;及LED元件73所構成。
導光板17是例如以丙烯酸樹脂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板狀構件所構成,透過腳部72a、72b在比電路基板50的更垂直上方配置成水平。腳部72a是配置在電路基板50上的角部(內側後方的角部),腳部72b是配置在隔壁11c上。
LED元件73安裝在電路基板50的角部的腳部72a的位置。並且,在電路基板50也設有使LED元件73發光的驅動電路。如上述,將LED元件73的驅動電路組裝於電路基板50,可刪減零組件數(基板數)。
藉LED元件73的發光,將光從導光板71的端部傳達至中央部的露出部71a。露出部71a是從形成在吸口主體11的開口11b(參閱第2圖)露出到外部的部份。如上述,將LED元件73配置在最接近露出部71a側的電路基板50,導光板71的長度可成為最小。
並且,作為LED元件73不限於單色發光的元 件,也可以使用多色發光的元件,因應吸塵器1的運轉模式來切換發光的顏色。
第6圖為第2圖的A-A線剖視圖。
如第6圖表示,吸口殼體10的吸口主體11具備:形成包覆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下部份的下殼體11A,及包覆下殼體11A的上部的上殼體11B。包含該等下殼體11A、上殼體11B的吸口殼體10及上述吸口接頭13的主要的零組件使以輕量且硬質的材料,例如ABS樹脂等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可提升剛性。
下殼體11A具備區隔配置有第1旋轉清掃體20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吸入室Q2,及收容有電動機40的收容室Q1的隔壁11c。該隔壁11c具有:沿著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表面形成的隔壁彎曲部11d,及沿著第2旋轉清掃體30的表面形成的隔壁彎曲部11e,使隔壁彎曲部11d與隔壁彎曲部11e連續而形成。亦即,意味著在隔壁彎曲部11d與隔壁彎曲部11e的邊界,未形成有區隔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之間的朝垂直方向延伸的壁。又,隔壁彎曲部11d在剖面方向顯示為延伸至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大致前端部為止。隔壁彎曲部11e在剖面方向顯示為下降地延伸至比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後端部更後方且前端與軸部30a大致一致的高度為止。
上殼體11B具有:與連結體12形成為一體包覆電動機40及電路基板50(參閱第4圖)的上部的主體部11f,及重疊在該主體部11f的外側配置的罩部11g。 罩部11g是跨上殼體11B的前部及左右兩端部配置(參閱第2圖)。又,在罩部11g的前面側形成有連通收容著電動機40的收容室Q1與吸入室6的外部的連通孔11g1。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緩衝部11a是以上殼體11A與下殼體11B(罩部11g)夾持而保持。
並且,本實施形態是舉從前面方向顯示吸口殼體10時(從前方顯示時),形成於可辨識連通孔11g1的位置時為例進行的說明,但不限於如上述的構成。例如,也可將連通孔11g1形成在比緩衝部11a的上端部11a1更上下方向的下側並使得連通孔11g1不為緩衝部11a所封閉,從前面方向顯示吸口殼體10時(從前方顯示時),形成在不能辨識連通孔11g1的位置的構成。
第1旋轉清掃體20在轉軸20外嵌有保持刷20a、20b、20c的芯構件22。芯構件22具有:保持刷20a的剖面方向顯示大致C字型的保持部22a;與保持部22a的兩側鄰接並保持著刷22b的相同剖面形狀的保持部22b、22b;及與保持部22b鄰接並保持著刷22c的相同剖面形狀的保持部22c,將保持部22a、22b、22c相對於轉軸21的軸向呈螺旋狀配置。如上述,藉著將刷20a、20b、20c呈螺旋狀配置,在第1旋轉清掃體20旋轉時,可使刷20a、20b、20c連續地抵接於地面M,可抑制第1旋轉清掃體20動作時的振動。
第2旋轉清掃體30在軸部30a的周圍固定有管體30e,在該管体30e的外圍面植設有刷毛體(起毛 布)30b。該刷毛體30b的前端不限於具有如連接於隔壁彎曲部11e的表面整體的刷毛高度,也無須連接於隔壁彎曲部11e的表面整體。
例如,如第6圖表示,也可以在隔壁彎曲部11e的內側(與刷毛體30b相對的面)設置剖面形狀為大致三角形的突起35a。該突起35a是形成直線形延伸於沿著軸部30a與刷毛體30b對應的位置。此時,設定刷毛高度使得朝著軸部30a延伸的突起35a的直立面35a1與刷毛體30b的前端接觸,藉以使第2旋轉清掃體30在旋轉方向的摩擦阻力小而大致成自由旋轉,但是在與旋轉方向W2的相反方向則是大的摩擦阻力而成為鎖定狀態。再者,本實施形態是舉在一處設置突起35a時為例已作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在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方向隔著間隔將突起35a設置在兩個以上的複數處的構成。並且,突起35a的剖面形狀不限於三角形,只要可限制朝著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方向W2相反方向的旋轉,也可以是朝向軸部30a延伸的板狀的突起。
進一步詳細說明時,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驅動力為刷毛體30b與地面M的摩擦力,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制動力是刷毛體30b與突起35a的摩擦力。構成刷毛體30b的微小纖維是相對於管體30e朝著圓周方向傾斜,其傾斜方向是以刷毛體30b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從吸頭6的前方朝後方的方向。因此,在使吸頭6前進時,刷毛體30b與地板面M的摩擦力即第2旋轉清掃 面30的旋轉驅動力變小,而刷毛體30b與突起35a的摩擦力即第2旋轉清掃面30的旋轉制動力變大,限制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大致成為鎖定狀態。相反地使吸頭6後進時,刷毛體30b與地板面M的摩擦力即第2旋轉清掃面30的旋轉驅動力變大,而刷毛體30b與突起35a的摩擦力即第2旋轉清掃面30的旋轉制動力變小,使第2旋轉清掃體30旋轉。
再者,本實施形態例中,在吸頭6的前進時,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大致成鎖定狀態已作說明,但無鎖定的必要,只要吸頭6在前進的狀態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在與自由時比較緩慢,即可防止第1旋轉清掃體20掃入吸入室Q2內的塵埃被掃出至吸口主體11的後方。
並且,本實施形態中,以將刷毛體30b均等配置在管體30e全周圍方向的場合已作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和第1旋轉清掃體20同樣地,將刷毛體30b相對於軸部30a的軸向呈螺旋狀配置的構成。
又,設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一端與另一端的色相為彼此不同(例如,一端側為綠色、另一端側為藍色),對於第2旋轉清掃體30的一端與另一端的色相,也以設對應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一端與另一端的色相(一端側為綠色、另一端側為藍色)為佳。藉此,卸下第2清掃旋轉體30,再度進行安裝時,可防止刷毛體30b的朝向成相反的方向。
如第6圖表示,電動機40的定子41(外殼)是使橫剖面(與輸出軸40a正交的剖面的輪廓、切圓剖面)呈大致小橢圓形狀。定子41具備一對圓弧部41a,及連結該等圓弧部41a的一對直線部41b。並且電動機40不限於小橢圓形狀,也可以是圓形。
又,電動機40在收容室Q1中,被收容成直線部41b相對於垂直方向的軸Z1傾斜的姿勢,即一方的圓弧部41a朝前方向上且另一方的圓弧部41a為朝後方向下。
又,電動機40在收容室Q1中,配置使電動機40(定子41)的前端部41s(前後方向的最前部)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端部20s(前後方向的最後部)更前方的位置。藉此,可縮短從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端部20s向後方突出之電動機40的距離,並可縮短吸口主體11的前後寬幅。
並且,電動機40在收容室Q1中,配置使電動機40(定子41)的下端部41t(垂直方向的最下部)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上端部20t(垂直方向的最上部)之垂直方向的更下方位置。藉此,可縮短從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上端部20t向上方突出之電動機40的距離,並可降低吸口主體11之清掃面的高度(最大高度)。其結果,吸口主體11可容易插入沙發或床等的高度低的間隙。
在定子41的內部自由旋轉地支撐有電樞44。 並在定子41的內周圍,在周圍方向隔著間隔固定有形成於磁場用之瓦狀的兩個磁鐵45。亦即,本實施形態的電動機40是開槽的個數為7個,設有2個磁鐵45的2極7槽的馬達。並且,上述的開槽數不限於7個也可設定其他的個數(例如8個)。
電樞44具有輸出軸40a,在該輸出軸40a固定有芯構件44a與換向器44b。芯構件44a是層疊鐵心片所構成,具有以輸出軸40a為中心呈放射狀延伸的複數(例如,本實施形態為7個)個齒44c。齒44c從軸向顯示形成為大致T字型,在該等齒44c間形成有軸向較長的燕尾狀的開槽(例如,本實施形態為7個)。在齒44c透過開槽捲裝有未圖示的線圈。
又,吸口主體11的上殼體11B在圓弧部41a的附近及直線部41b的附近,具有致沿著圓弧部41a及直線部41b的形狀。又,吸口主體11的下殼體11A是從隔壁彎曲部11e的中途向大致上方延伸,與上殼體11B連結。
第8圖為第2圖的B-B線剖視圖。
如第8圖表示,電路基板50在收容室Q1中,配置使安裝面成為垂直方向(上下方向)朝上。亦即,電路基板50並非在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方,而是配置於較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上端部20t(垂直方向的最上部)更上側。並且,電路基板50是藉定位手段或固定,不偏地固定在吸口主體11內。又,本實施形態是舉 電路基板50配置成水平的場合已作說明,但也可相對於水平方向成傾斜的狀態配置電路基板50的構成,或將電路基板50的安裝面朝前後方向地,以使得電路基板50直立的狀態配置。
第9圖為模式表示使吸頭6後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側視圖。並且,在吸頭6未與地面M接觸的場合,設置在連結部12的車輪16a向下方突出,關閉刷驅動開關16,停止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動作。
如第9圖表示,吸頭6一旦與地面M接觸時,車輪16a被壓入(參閱白色鏤空箭頭),開啟刷驅動開關16,使第1旋轉清掃體20朝著W1方向(圖示逆時鐘方向)旋轉。此時,利用與地面M接觸的區域的刷20a、20b、20c前端的彎曲,可充分確保刷20a、20b、20c與地面M的接觸阻力,可有效掃出地面M的塵埃。
同樣地,藉著第2旋轉清掃體20與地面M的接觸,使得與地面M接觸的區域的刷毛體30b彎曲,可充份確保刷毛體30b與地面M的接觸阻力。
此時,在吸頭6與地面M接觸的狀態下使吸頭6後進時,第2旋轉清掃體30,由於刷毛體30b與隔壁彎曲部11e(參閱第6圖)的接觸阻力小於刷毛體30b與地面M的接觸阻力,因此朝著符號W3表示的旋轉方向旋轉,可將地面M上的塵埃DS導入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內。導入後的塵埃DS從吸入室Q2(參閱第6圖)通過流路R(參閱第3圖)而被運至吸口接頭13(參閱第2 圖)的通路,隨後,通過延長管5、操作管4及軟管部3而被吸引至吸塵器主體2的集塵部2b(參閱第1圖)。藉集塵部2b除去塵埃後的空氣通過未圖示的濾器及電動送風機2s內,排出到吸塵器主體2的外部(參閱第1圖)。
第10圖為模式表示吸頭6向前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側視圖。
如第10圖表示,在吸頭6與地面M接觸的狀態下使吸頭6前進時,第2旋轉清掃體30,由於刷毛體30b與隔壁彎曲部11e的突起35a的接觸阻力大於刷毛體30b與地面M的接觸阻力而不能旋轉,可防止吸引至吸入室Q2內的塵埃被掃出到吸口主體11的後方。尤其是藉著第1旋轉清掃體20的旋轉,將吸引至吸入室Q2內的塵埃朝後方彈出,可抑制朝向吸口主體11的後方飛出。
吸引後的塵埃是從吸入室Q2(參閱第6圖)通過流路R而運到吸口接頭13的通路,隨後,通過延長管5、操作管4及軟管3吸引至吸塵器主體13的通路(參閱第1圖)。使集塵部2b除去塵埃後的空氣通過未圖示的濾器及電動送風機2a內,排出到吸塵器主體2的外部(參閱第1圖)。
如上述,在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方設置與地面M接觸的第2旋轉清掃體30,藉此在使吸頭6後進時(將吸頭向後方拉時),第2旋轉清掃體30藉著與地面M的接觸阻力而旋轉,可將吸口主體11後方的塵埃 DS吸入至吸入室Q2內(參閱第9圖)。
並在使吸頭6前進時(將吸頭6向前方推出時),由於限制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可防止第1旋轉清掃體20掃入到吸入室Q2內的塵埃被掃出至吸口主體11的後方(參閱第10圖)。
又,由於作為限制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旋轉方向的手段可不須設置活動部,因此構造變得簡單。又,由於沙塵等的侵入,而多會有使得限制功能減損之虞。
第11圖為模式表示使吸頭6後進時的塵埃流動的底視圖。
如第11圖表示,由於第2旋轉清掃體30從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一端跨另一端全寬設置,所以在使吸頭6後進時(將吸頭向後方拉時),可將吸口主體11的兩側(軸向的兩側)的塵埃DS1、DS2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並可將吸口主體11的中央的塵埃DS3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如上述,在使吸頭6後進時,可跨吸入室Q2的全寬吸入塵埃DS1、DS2、DS3。
又,由於在車輪17形成有小徑部17b,因此在使吸頭6後進時,可通過小徑部17b使塵埃DS3通過前方,並可藉著第2旋轉清掃體30將塵埃DS3容易地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
第12圖為模式表示藉吸頭6獲得其他效果的底視圖。
如第12圖表示,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是在前後方向分開地配置,在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之間,形成有空氣從側方朝向中央部流動的吸入流路S,因此可將位於吸頭6左右(側方)的塵埃DS4從吸入流路S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內。
再者,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之間的吸入流路S不致使吸口主體11的前後寬幅D(參閱第2圖)過大,並在不損及從吸頭6的左右側方吸入塵埃DS4的範圍中適當設定寬度。
並且,可藉動壓控制閥51降低空氣在吸頭6的端部附近從前方及後方朝吸入流路S的流入來抑制流動向前後方向的流動而可將更遠離外側位置的塵埃DS5從吸入流路S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內。
並進一步詳細說明時,如第13圖表示,使吸頭6前進時,從動壓控制閥51與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與地面M所構成的吸入流路S1吸入吸頭6側方外側的塵埃DS6。此時,藉動壓控制閥51防止空氣從吸頭6的後方流入到吸入流路S1,因此使得流入流路S1內的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通過流入流路S1從側方外側將空氣吸入至吸頭6內部。藉此,可將側方外側的塵埃吸入至吸頭6內。
同樣地,使吸頭6後進時,從動壓控制閥51與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與地面M所構成的吸 入流路S2吸入吸頭6側方外側的塵埃DS6。此時,藉動壓控制閥51防止空氣從吸頭6的前方流入到吸入流路S2,因此使得流入流路S2內的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通過流入流路S2從側方外側將空氣吸入至吸頭6內部。藉此,可將側方外側的塵埃吸入至吸頭6內。
第14圖表示吸頭6內部之冷卻風流動的模式圖。
如第14圖表示,驅動吸塵器主體2(參閱第1圖)的電動送風機2a(參閱第1圖),藉以使得從連通孔11g1(參閱第6圖)所吸入的空氣E1碰觸到直立於連通孔11g1深處側的壁部11m,沿著壁部11m前進到一端側(圖示右側)之後,進入電動機40側,從電動機40的定子41的開口41c通過定子41的內部,並從定子41的開口41d排出使得電動機40冷卻。
將電動機40冷卻後的空氣是如符號E2表示,通過連通部18被吸入到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又,冷卻電動機40後的空氣是如符號E3表示,被吸入到連通空間Q3與流路R(參閱第3圖)的連通孔12a1。又,冷卻電動機40後的空氣是如符號E4表示,通過空間Q3、軸14a的內部被吸入至第1連結部14。
並且,驅動吸塵器主體2(參閱第1圖)的電動送風機2a(參閱第1圖),藉以使得從連通孔11g2(參閱第8圖)所吸入的空氣E5是沿著壁部11m前進到另一端側(圖示左側)之後,繞過電路基板50的側方後 部側,從形成於電路基板50的外側方並形成在壁部的連通孔11n進入到電路基板50側,流過電路基板50上之後,透過連通部19被吸入至流路R(參閱第3圖)。
如上述,將冷卻風吸入至收容室Q1(參閱第6圖、第8圖)內,可使電動機40及電路基板50冷卻。再者,該冷卻風流動的構成為一例,但只要可以使電動機40及電路基板50冷卻,則不限於本實施形態。
如以上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吸塵器1具備吸口殼體10,該吸口殼體具有隔壁11c,區隔配置有第1旋轉清掃體20及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吸入室Q2,及區隔配置在吸入室Q2的上方並收容電動機40及電路基板50的收容室Q1,將電動機40的前端部40s定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端部20s更前方的位置,並於收容室Q1在轉軸21的軸向一端側配置有電路基板50,設置使第2旋轉清掃體30從吸入室Q2的一端跨另一端的全寬。
如上述,將電動機40及電路基板50配置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更上部,即在旋轉軸21的軸向的一端部配置電動機40、並在另一端側配置電路基板50,可縮短吸口殼體10的吸口主體11的前後寬幅D(參閱第2圖),因此可減少吸口主體11與地面M的接觸面積,並減少地面M與吸頭6的摩擦,可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性(可以小的力進行吸頭6移動的操作等)。
另外,由於從吸入室Q2的一端跨另一端的全寬設置第2旋轉清掃體30,因此在使吸頭6後進時(向 後方拉時),可跨吸口主體11(第1旋轉清掃體20)後方的全寬從地面M吸入塵埃。
又,可縮短吸口主體11的前後寬幅D(參閱第2圖),藉此以吸口主體11的左右方向(長方向)為移動方向進行掃除時,可插入牆邊或傢俱間等較狹窄的間隙進行掃除。
並且,第2旋轉清掃體30是從吸入室Q2的一端連續形成到另一端。藉此,可防止在吸頭6前進時從吸頭6的前方吸入的塵埃脫離出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後方。並可抑制操作聲從吸頭6的後方洩漏到外部。
又,第2旋轉清掃體30是從第1旋轉清掃體20分開地配置。藉此,從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之間的吸入流路S,可吸入吸頭6側方的塵埃(參閱第12圖)。
並且,藉著動壓控制閥51防止來自吸口兩端部之吸頭6前方及後方的空氣的流入,使得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藉此,可吸入吸頭6之側方外側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並且,第2旋轉清掃體30構成可相對於吸口殼體10進行脫著(參閱第12圖)。藉此,可將第2旋轉清掃體30從吸口殼體10卸下後進行,因此第2旋轉清掃體30的清掃作業變得容易。又,第2旋轉清掃體30的種 類,例如可更換地面M為地毯的地毯用刷毛體(刷),及地面M為拼花地板的拼花地板用的刷毛體(刷),可因應使用環境來變更第2旋轉清掃體30的種類,可進行有效的清掃。
再者,第1實施形態是舉電動機40的輸出軸40a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更後方並將電動機40配置在第1旋轉清掃體20上部後方的場合為例已作說明,但只要是電動機40的前端部40s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後端部20s更前方的構成即可,例如,也可配置使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與電動機40的輸出軸40a在垂直方向重疊的構成,換言之,使電動機40位於第1旋轉清掃體20正上方的構成。又,只要在不損及吸口主體11前後寬幅的範圍內,也可以使電動機40的輸出軸40a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更前方的構成。
又,第1實施形態是舉電動機40的下端部40t(參閱第6圖)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上端部20t(參閱第6圖)垂直方向更下方的場合為例已作說明,但也可以電動機40的下端部40t位在比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上端部20t垂直方向更上方的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可提供從吸口殼體側方提升吸入性之吸塵器1的吸頭6及使用該吸頭6的吸塵器1。
(第2實施形態)
第15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A的側視圖。第2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A是以動壓控制閥51A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2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15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A為一端與地面M接觸。
根據第2實施形態,動壓控制閥51A的一端是與地面M接觸,由於動壓控制閥51A與地面M之間不存在有間隙,在吸頭6A前進時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A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1,並在使吸頭6A後進時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A前方流入吸入流路S2。藉此,可以使吸入流路S1及S2內的動壓高的區域更朝著側方外側擴張,可將離開吸頭6A的外側位置的塵埃從吸入流路S1及吸入流路S2吸入至吸入室Q2(參閱第6圖)內。
並且,吸頭6的操作中,動壓控制閥51A是與地面M接觸而與塵埃直接接觸,可將塵埃掃入吸頭6A內。
再者,將動壓控制閥51A設置在吸入流路S內,可藉著動壓控制閥51A更有效地將掃入吸頭6A內的塵埃導入吸入流路S,容易吸入至吸入室Q2內。
藉此,可吸入吸頭6A的側方外側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3實施形態)
第16圖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B的側視圖。第3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B是以動壓控制閥51B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3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16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B是藉上述吸頭6B的操作而可前後移動。
根據第3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B前進時,藉著與地面M的摩擦使動壓控制閥6B向後方傾倒,與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1後方的間隙,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B後方流入至吸入流路S1,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並在使吸頭6B後進時,藉著與地面M的摩擦使動壓控制閥51B向前方傾倒,與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前方的間隙,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B前方流入至吸入流路S2,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又,可藉著動壓控制閥51B的移動取得地面M與軸承蓋構件31所構成之吸入流路S1及S2的大面積,可使得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藉此,可吸入吸頭6B之側方外側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 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4實施形態)
第17圖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C的後視圖。第4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C是以動壓控制閥51C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4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17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C至少在其一端具有突部52。
根據第4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C前進時,藉著突部52與地面M的摩擦使動壓控制閥6C向後方傾倒,與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1後方的間隙,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C後方流入至吸入流路S1,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並在使吸頭6C後進時,藉著與地面M的摩擦使動壓控制閥51C向前方傾倒,與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前方的間隙,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B前方流入至吸入流路S2,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又,可藉著動壓控制閥51C的移動取得地面M與軸承蓋構件31所構成之吸入流路S1及S2的大面積,可使得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
藉此,可吸入吸頭6C之側方外側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又,藉突部52與地面M的接觸,使來自地面M的阻力小於接觸動壓控制閥51C一端之整體的阻力,藉此可減小吸頭的操作力。
並且,由於突部52與地面M的重疊量大,可抑制來自地面M之阻力增加的最小限,並可使動壓控制閥51C的前後移動。也可減小對動壓控制閥51C的磨損與塵埃之附著的影響。
再者,第17圖表示雖舉本實施形態在一處設置大致半圓弧形的突部52的場合為例,但是也可在動壓控制閥51C上以接觸地面M的方式隔著間隔設置兩個以上的構成。並且,突部52的形狀也不限於大致半圓弧形,只要可承接來自地面的摩擦,例如也可以是大致長方形狀。
(第5實施形態)
第18圖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D的後視圖。第5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D是以動壓控制閥51D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5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18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D是採較吸頭 6D的寬方向更突出的構成。
根據第5實施形態,動壓控制閥51D為突出,可容易使得動壓高的區域擴張到比吸頭6的吸口寬幅更側方外側為止,可將更離開吸頭6的外側位置的塵埃吸入。
並且,動壓控制閥51D是與動壓控制閥51D突出的範圍的塵埃直接接觸而可掃入吸頭6D內。
藉此,本實施形態可吸入離開吸頭6D之側方外側位置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又,動壓控制閥51D可在吸口主體11的寬幅變得過大進行掃除時不致惡化的範圍內適當設定寬幅。
再者,動壓控制閥51D是藉上述吸頭6D的操作而可前後移動,或不前後移動。
(第6實施形態)
第19圖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E的側視圖。第6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E是以動壓控制閥51E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6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19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E是沿著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而設置。
如第19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E可藉上述吸 頭6E的操作而前後移動。
根據第6實施形態,由於動壓控制閥51E是沿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而設置,因此在使吸頭6E後進時,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前方的間隙,空氣從吸頭6E前方流入吸入流路S1變得容易。藉此,容易使吸入流路S2內之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可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並且,使吸頭6E後進時,採取吸入流路S2大的面積,增加吸頭6E之側方端部的風量。藉此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變得容易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藉此,本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E後進時,可吸入離開吸頭6E之側方外側位置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7實施形態)
第20圖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F的側視圖。第7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F是以動壓控制閥51F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7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20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F是沿著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而設置。
如第20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F可藉上述吸頭6F的操作而前後移動。
根據第7實施形態,由於動壓控制閥51F是沿設置在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而設置,因此在使吸頭6F後進時,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後方的間隙,空氣從吸頭6F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1變得容易。藉此,容易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可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並且,使吸頭6F前進時,採取吸入流路S1大的面積,增加吸頭6F之側方端部的風量。藉此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變得容易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藉此,本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F前進時,可吸入離開吸頭6F之側方外側位置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8實施形態)
第21圖表示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G的側視圖。第8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G是以動壓控制閥51G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8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21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G是設置在設 於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後方向中央部,以彎曲沿著溝槽31d後面的形狀所構成。
如第21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G可藉上述吸頭6G的操作而前後移動。
根據第8實施形態,由於動壓控制閥51G是沿著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彎曲,因此在使吸頭6G前進時,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1後方的間隙,空氣從吸頭6G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1變得容易。
並且,採取吸入流路S1大的面積,增加吸頭6G之側方端部的風量。藉此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變得容易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又,動壓控制閥51G是設置在吸入流路S的前後方向中央,設置在動壓控制閥51G與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的距離短。因此,在使吸頭6G後進動壓控制閥51G向前方傾倒時,動壓控制閥51G與溝槽31d的前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前方的間隙,防止空氣從吸頭6G前方流入吸入流路S2變得容易。
藉此,本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G前進及後進時,可吸入離開吸頭6G之側方外側位置的塵埃,可以一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9實施形態)
第22圖表示本發明第9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 吸頭6H的側視圖。第9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H是以動壓控制閥51H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9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22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H是設置在設於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後方向中央部,以彎曲沿著溝槽31d後面的形狀所構成。
如第22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H可藉上述吸頭6H的操作而前後移動。
根據第9實施形態,由於動壓控制閥51H是沿著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後面彎曲,因此在使吸頭6H前進時,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1後方的間隙,空氣從吸頭6H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1變得容易。
並且,採取吸入流路S1大的面積,增加吸頭6H之側方端部的風量。藉此可使動壓高的區域更朝向側方外側擴張,變得容易吸入離開側方位置的塵埃。
又,動壓控制閥51H是設置在吸入流路S的前後方向中央,設置在動壓控制閥51H與軸承蓋構件31的溝槽31d的前面的距離短。因此,在使吸頭6H後進動壓控制閥51H向前方傾倒時,動壓控制閥51H與溝槽31d的前面接觸而容易封閉吸入流路S2前方的間隙,防止空氣從吸頭6H前方流入吸入流路S2變得容易。
藉此,本實施形態在使吸頭6H前進及後進時,可吸入離開吸頭6H之側方外側位置的塵埃,可以一 次的吸口操作擴大掃除的範圍,因此可減少掃除所耗費的勞力與時間。
(第10實施形態)
第23圖表示本發明第10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I的側視圖。第10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I是以動壓控制閥51I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10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23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I是以橡膠或彈性體等的彈性材料所形成。
根據第10實施形態,由於動壓控制閥51I是以橡膠或彈性體等的彈性材料所形成,因此可防止因動壓控制閥51I與地面M接觸造成地面M的損傷。
又,動壓控制閥51I為可彈性變形,所以容易插入於軸承蓋構件31、32。
(第11實施形態)
第24圖表示本發明第11實施形態相關之吸塵器1的吸頭6J的側視圖。第11實施形態有關的吸塵器1的吸頭6J是以動壓控制閥51J取代動壓控制閥51的構成。並且,第11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第24圖表示,動壓控制閥51J為設置在比 上述吸入室更側方外側的特徵。
根據第11實施形態,由於設置在比上述吸入室Q2更側方外側,可提升藉著與上述吸入室Q2同寬幅設置的第1旋轉清掃體20所不能集塵之吸頭6的端部及側方外側的集塵性能。
並且,動壓控制閥51J也可藉上述吸頭6J的操作而前後移動,或不前後移動。
第25圖表示本發明第12實施形態相關之軸承蓋構件32的鎖緊機構的上視圖。
(a)為鎖緊狀態,(b)為鎖緊解除狀態。並且,第25(a)圖是表示為方便說明,卸下軸承蓋構件32的狀態。
如第25(a)圖表示,吸口主體11具有:自由旋轉地支撐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轉軸21的端部(另一端部)的軸承部41m,及自由旋轉地支撐第2旋轉清掃體30的軸部30a的端部(另一端部)的軸承部41n。
軸承蓋構件32為可拆裝(開合)於吸口主體11的下殼體11A(參閱第6圖),透過卡止構件33安裝在吸口主體11另一端側的下面。
卡止構件33具有圓筒形狀的支撐部33a,將此支撐部33a藉著從上殼體11B與下殼體11A突出的支撐突起(未圖示)而從上下支撐著。並且,在卡止構件33形成有藉支撐構件33a的旋轉動作而可從形成在軸承單元部41u的側面41u1的開縫狀的孔進行進退動作的卡 止部33b,及使得卡止部33b從側面41u1進退動作的操作桿33c。
第25(a)圖表示的狀態中,卡止部33b的一部份是從形成在側面41u1的開縫狀的孔(未圖示)突出,並進入至突出於形成在軸承蓋構件32的開縫狀的孔(未圖示)的卡止部33b,將軸承蓋構件32固定於吸口主體11。
並且,從第25(a)圖表示的鎖緊狀態朝著圖示的順時鐘方向轉動操作桿33c,使支撐部33a朝順時鐘方向轉動,如第25(b)圖表示,將卡止部33b從形成在軸承蓋構件32的開縫狀的孔(未圖示)拔出,可以從吸口主體11卸下軸承蓋構件32。
如上述,設置使軸承蓋構件32可自由地從吸口主體11拆裝,在設置於軸承蓋構件32的動壓控制閥51破損的場合,無須更換吸口主體11,只要更換軸承構件32即可進行零組件更換。
但是,在第1旋轉清掃體20a、20b、20c,容易纏繞線頭等的纖維狀物或頭髮等,一旦纏繞時該種的塵埃會因旋轉而逐漸地堆積,而緊纏繞在固定刷20a、20b、20c的筒狀基體。因此,為了排除纏繞於第1旋轉清掃體20a、20b、20c的線頭等的纖維狀物或頭髮等,有從吸口主體11卸下第1旋轉清掃体20進行掃除的必要。
因此,在從延長管5卸下後的吸頭6向上的狀態下,如上述進行操作桿33c的操作,將軸承蓋構件 32從吸口主體11卸下。並且,以手指拈取第1旋轉清掃體20的軸承部41m側的刷20a、20b、20c,朝著上方提起之後,將第1旋轉清掃體20朝著另一端側的斜向上方提起,藉此將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一端(與軸承部41m的相反側)從吸口主體11脫離。
再者,對於第2旋轉清掃體30,也是拈取軸承部41n側的刷毛體30b,朝著上方提起之後,將第2旋轉清掃體30朝著另一端側的斜向上方提起,可藉此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一端(與軸承部41n的相反側)從吸口主體11脫離。
掃除後,以和上述相反的順序,將第1旋轉清掃體20的一端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一端組裝於吸口主體11之後,分別從上方將第1旋轉清掃體20的另一端壓入軸承部41m,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另一端壓入軸承部41n。並且,將軸承蓋構件32定位於吸口主體11的預定位置之後,朝著與上述相反方向進行操作桿33c的操作,藉卡止部33b卡止軸承蓋構件32。
如上述,僅卸下單側的軸承蓋構件32,即可從吸口主體11卸下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的雙方,可提升第1旋轉清掃體20與第2旋轉清掃體30之清掃時的作業性。並以一支第2旋轉清掃體30的刷構成,可容易更換第2旋轉清掃體30。例如,作為第2旋轉清掃體30,預先準備地毯用與拼花地板用,根據利用者的喜好(使用環境)容易進行更換。並且,也有利用 者考慮不須從吸口主體11的後側吸入塵埃的功能的場合,也可將第2旋轉清掃體30更換為刷毛(刷子)形狀來對應以上的場合。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適當變更。例如,只要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的前方及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也可以刷毛構成動壓控制閥51。
又,第7圖中,動壓控制閥51雖是以大致L字型狀表示,但不限於此,只要可防止空氣從吸頭6的前方及後方流入吸入流路S,例如也可以大致T字型或大致長方形構成。
根據第1~12實施形態記載的構成,可提供從吸口殼體的側方提升吸入性的吸塵器的吸頭及使用該吸頭的吸塵器。
6‧‧‧吸頭
11a‧‧‧緩衝部
13‧‧‧吸口接頭
14‧‧‧第1連結部
15‧‧‧第2連結部
16‧‧‧刷驅動開關
16a‧‧‧車輪
17‧‧‧車輪
17a‧‧‧軸
17b‧‧‧小徑部
20‧‧‧第1旋轉清掃體
20a、20b、20c‧‧‧刷
30‧‧‧第2旋轉清掃體
30b‧‧‧刷毛體
31‧‧‧軸承蓋構件
31a‧‧‧前部
31b‧‧‧後部
31c‧‧‧中間部
32‧‧‧軸承蓋構件
51‧‧‧動壓控制閥
R‧‧‧流路

Claims (5)

  1. 一種吸塵器的吸頭,其特徵為:上述吸頭,具備:第1旋轉清掃體,具有與清掃面平行的轉軸,可藉電動機旋轉;第2旋轉清掃體,藉著上述吸頭的後進轉動,位在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的後方;吸入流路,位於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及上述第2旋轉清掃體之間;及動壓控制閥,可前後擺動地安裝在中間部具備作為上述吸入流路的功能的溝槽之軸承蓋構件的長的開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吸塵器的吸頭,其中,上述動壓控制閥為一端與上述清掃面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吸塵器的吸頭,其中,上述動壓控制閥至少在一端具有突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塵器的吸頭,其中,上述動壓控制閥比吸頭的寬方向更為突出。
  5. 一種吸塵器的吸頭,其特徵為:上述吸頭,具備:第1旋轉清掃體,具有與清掃面平行的轉軸,可藉電動機旋轉;第2旋轉清掃體,藉著上述吸頭的後進轉動,位在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的後方;吸入流路,位於上述第1旋轉清掃體及上述第2旋轉清掃體之間;及動壓控制閥,可前後擺動地安裝在中間部具備作為上述吸入流路的功能的溝槽之軸承蓋構件的長的開縫,上述動壓控制閥是以橡膠或彈性體等的彈性材料形成。
TW103138192A 2014-04-18 2014-11-04 吸塵器的吸頭 TWI615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5980A JP5789693B1 (ja) 2014-04-18 2014-04-18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およびこの吸込具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245A TW201540245A (zh) 2015-11-01
TWI615119B true TWI615119B (zh) 2018-02-21

Family

ID=5434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192A TWI615119B (zh) 2014-04-18 2014-11-04 吸塵器的吸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9693B1 (zh)
TW (1) TWI6151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861B (zh) * 2018-04-30 2021-01-2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清掃機的吸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58933A (ja) * 2016-03-11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ティック型掃除機
JP6623114B2 (ja) * 2016-04-18 2019-12-18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気掃除機
JP6557639B2 (ja) * 2016-07-21 2019-08-0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吸口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気掃除機
CN106859498A (zh) * 2017-04-25 2017-06-20 柳州三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吸尘器
JP2020039699A (ja) * 2018-09-12 2020-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580U (zh) * 1989-06-09 1991-01-29
JP2013212216A (ja) * 2012-03-30 2013-10-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5827Y2 (zh) * 1988-05-26 1993-09-10
JPH0822264B2 (ja) * 1989-09-29 1996-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掃除機
JPH0395850U (zh) * 1990-01-24 1991-09-30
JPH0595867A (ja) * 1991-10-08 1993-04-20 Aka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JPH0591544U (ja) * 1992-05-14 1993-12-14 株式会社コロナ 電気掃除機
JP3205768B2 (ja) * 1995-10-09 2001-09-04 晃一 与田 吸引掃除機の吸込具
JP4670633B2 (ja) * 2005-12-27 2011-04-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0022564A (ja) * 2008-07-18 2010-02-04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AU2010272318B2 (en) * 2009-07-16 2013-09-12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surface treating head
JP5452142B2 (ja) * 2009-09-07 2014-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4018256A (ja) * 2012-07-13 2014-02-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5667691B2 (ja) * 2013-12-20 2015-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580U (zh) * 1989-06-09 1991-01-29
JP2013212216A (ja) * 2012-03-30 2013-10-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861B (zh) * 2018-04-30 2021-01-2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清掃機的吸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9693B1 (ja) 2015-10-07
TW201540245A (zh) 2015-11-01
JP2015204933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1746B (zh) Vacuum cleaner and suction head
TWI615119B (zh) 吸塵器的吸頭
TWI552712B (zh) 吸塵器的吸口體及使用該吸口體的吸塵器
JP5237410B2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KR20140136554A (ko) 청소기
CN101999861A (zh) 真空吸尘器附件工具
JP2008104840A (ja) 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TW201505597A (zh) 吸塵器及吸入具
JP2007252643A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078427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6710513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09967450B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清洁刷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JP6397607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7060574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KR101331719B1 (ko) 청소 키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 청소기
JP6132649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NZ740309A (en) Cleaner head for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JP2017104711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吸込具
JP2015019771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7549373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09357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2010783A (ja) 電気掃除機の床用吸込具
JP2005066034A (ja) 回転清掃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KR101428811B1 (ko) 청소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 청소기
JP2014213008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