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2336B - 抬頭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抬頭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2336B
TWI612336B TW105139690A TW105139690A TWI612336B TW I612336 B TWI612336 B TW I612336B TW 105139690 A TW105139690 A TW 105139690A TW 105139690 A TW105139690 A TW 105139690A TW I612336 B TWI612336 B TW I6123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rotective cover
display
guiding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9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862A (zh
Inventor
黃艦緯
李浚圩
蔡惠菁
Original Assignee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9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233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3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1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862A/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抬頭顯示器,包括外殼、傳動機構、保護蓋及驅動機構。外殼具有開口。傳動機構設置於外殼內。保護蓋連接於傳動機構,並透過傳動機構帶動而於關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移動。驅動機構驅動傳動機構運轉。當保護蓋位於關蓋位置時係封閉開口。當保護蓋位於開蓋位置時係位於外殼內。在保護蓋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先垂直地移動至開口下方至一中間位置,再從開口下方遠離開口移動至開蓋位置。

Description

抬頭顯示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抬頭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密合地關上保護蓋的抬頭顯示器。
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為一種將駕駛者所需的資訊投影於駕駛者觀看擋風玻璃視線上的裝置,因此駕駛者不需低頭便能直接在駕駛的視線上觀看到所需的資訊。
然而,傳統的抬頭顯示器的屏幕為常態地外露,時間一久便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如陽光、灰塵)的破壞。即使設有保護蓋保護內部零件,但大多數的保護蓋有密合度不佳的問題,仍會使抬頭顯示器受到外在因素的破壞。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抬頭顯示器,以克服上述的缺失,是本技術領域業者努力的目標之一。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一實施 例是提供一種抬頭顯示器。抬頭顯示器包括外殼、傳動機構、保護蓋及驅動機構。外殼具有開口。傳動機構設置於外殼內。保護蓋連接於傳動機構,並透過傳動機構帶動而於關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移動。驅動機構驅動傳動機構運轉。當保護蓋位於關蓋位置時係封閉開口。當保護蓋位於開蓋位置時係位於外殼內。在保護蓋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先垂直地移動至開口下方至一中間位置,再從開口下方遠離開口移動至開蓋位置。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外殼
1a‧‧‧外表面
1b‧‧‧內表面
11‧‧‧滑軌
12‧‧‧第一弧形槽
13‧‧‧第二弧形槽
14‧‧‧開蓋止擋部
15‧‧‧關蓋止擋部
100‧‧‧抬頭顯示器
2‧‧‧傳動機構
20‧‧‧齒條
201‧‧‧導軌
201a‧‧‧第一平行段
201b‧‧‧第二平行段
201c‧‧‧傾斜段
201e1‧‧‧第一端
201e2‧‧‧第二端
202‧‧‧滑動柱
21‧‧‧第一傳動組件
210‧‧‧第一傳動件
2100‧‧‧第一導引部
211‧‧‧傳動切換件
211a‧‧‧第一面
211b‧‧‧第二面
2110‧‧‧推動柱
2111‧‧‧第一導槽
2111a‧‧‧圓弧段
2111b‧‧‧轉動段
2112‧‧‧第二導槽
2112a‧‧‧直線段
2112b‧‧‧圓弧段
212‧‧‧齒輪組
22‧‧‧第二傳動組件
220‧‧‧第二傳動件
2200‧‧‧第二導引部
3‧‧‧保護蓋
30‧‧‧導柱
4‧‧‧驅動機構
40‧‧‧驅動源
41‧‧‧驅動輪
5‧‧‧屏幕組件
50‧‧‧屏幕
50S1‧‧‧第一軸
50S2‧‧‧第二軸
51‧‧‧搖桿
510‧‧‧連接部
511‧‧‧導引槽
511a‧‧‧第一圓弧段
511b‧‧‧直線段
511c‧‧‧第二圓弧段
6‧‧‧旋臂
60‧‧‧斜面
7‧‧‧鎖定結構
70‧‧‧導引凸塊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開口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抬頭顯示器的剖視圖。
第1B圖是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處於關蓋位置時,繪示保護蓋與傳動機構之連接關係的示意圖。
第1C圖是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處於關蓋位置時,繪示屏幕組件與傳動機構之連接關係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移動至中間位置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第2圖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從中間位置朝向開蓋位置移動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3圖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移動至開蓋位置, 且屏幕從收納位置朝向顯示位置移動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第4圖之抬頭顯示器的屏幕朝向顯示位置移動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第5圖之抬頭顯示器的屏幕移動至顯示位置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第6圖之抬頭顯示器的屏幕進行傾斜角度調整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第7圖之抬頭顯示器的屏幕完成傾斜角度調整的示意圖。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抬頭顯示器100的剖視圖。第1B圖是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保護蓋3處於關蓋位置時,繪示保護蓋3與傳動機構2之連接關係的示意圖。第1C圖是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保護蓋3處於關蓋位置時,繪示屏幕組件5與傳動機構2之連接關係的示意圖。為了保持圖式簡潔,第1B圖僅示出帶動保護蓋3的部分機構,第1C圖僅示出帶動屏幕組件5的部分機構。
如第1A圖所示,抬頭顯示器100包括外殼1、傳動機構2、保護蓋3、驅動機構4及屏幕組件5。傳動機構2、驅動機構4及屏幕組件5皆容納於外殼1內。驅動機構4連接於傳動機構2,用以驅動傳動機構2運轉。保護蓋3及屏幕組件5均連接於傳動機構2,並通過傳動機構2而可相對於外殼1移動。此 外,保護蓋3具有一開口H,屏幕組件5的屏幕50可通過開口H而伸出外殼1。
承上述,保護蓋3的開口H可垂直貫穿於外殼1的外表面1a和內表面1b。當保護蓋3位於關蓋位置(如第1A、1B圖)時,保護蓋3封閉開口H,且保護蓋3可與外表面1a齊平。保護蓋3可透過傳動機構2帶動而於關蓋位置和開蓋位置(如第4圖)之間移動。具體而言,請參照第1A及1B圖,驅動機構4包括驅動源40(例如是馬達)和被驅動源40所驅動的驅動輪41,驅動輪41連接於傳動機構2,以驅動傳動機構2運轉,進而帶動保護蓋3移動。舉例來說,驅動源40可使驅動輪41朝第一方向D1運轉,以帶動保護蓋3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
第2圖繪示第1A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保護蓋3移動至中間位置的示意圖。第3圖繪示第2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朝向開蓋位置移動的示意圖。第4圖繪示第3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保護蓋3移動至開蓋位置,且屏幕50從收納位置朝向顯示位置移動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B、2、3及4圖,在保護蓋3從第1B圖的關蓋位置移動至第4圖的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3係先移動至第2圖所示的中間位置,再移動至第4圖的開蓋位置。也就是說,保護蓋3會先避開開口H的邊緣再移動至開蓋位置。在保護蓋3從關蓋位置移動至中間位置的過程中,該保護蓋3係垂直地移動至開口H下方,例如是沿著Y方向移動至開口H下方。 在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3係在外殼1內從開口H下方遠離開口H移動,例如是沿著X方向遠離開口H移動。相反地,在保護蓋3從開蓋位置至關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3係先沿著負X方向朝向開口H移動至開口H的下方,再垂直地沿負Y方向移動而與外表面1a齊平,進而封閉開口H。由於保護蓋3係沿著開口H的邊緣垂直升降,使保護蓋3能確實地封閉開口H,因此可改善保護蓋3關上時的密合度。以下進一步舉例說明。
在一實施例中,傳動機構2可包括齒條20,齒條20可移動地配置於外殼1內。具體來說,外殼1可具有一滑軌11,齒條20可透過滑動柱202與滑軌11之間相對的滑動而相對於外殼1移動。此外,齒條20具有導軌201,保護蓋3則包括導柱30,導柱30可滑動地配置於導軌201內。當驅動機構4驅動齒條20沿著滑軌11移動時,齒條20透過導軌201與導柱30之間的連接帶動保護蓋3移動。透過齒條20的導引,可增加保護蓋3移動時對位的精準性。
詳細地說,請同時參照第1B、2、3及4圖,導軌201具體可呈Z字型,包括第一平行段201a、第二平行段201b及傾斜段201c。第一平行段201a和第二平行段201b分別位於導軌201相對的第一端201e1和第二端201e2,傾斜段201c則連接於第一平行段201a和第二平行段201b之間。如第1B圖所示,當保護蓋3位於關蓋位置時,導柱30位於位置較高的第一平行 段201a內,亦即位於導軌201的第一端201e1。如第1B及2圖所示,當保護蓋3從關蓋位置移動至中間位置的過程中,由於齒條20沿X方向移動,帶動導柱30經由傾斜段201c移動至位置較低的第二平行段201b內,亦即移動至導軌201的第二端201e2。同時藉由傾斜段201c的設置,保護蓋3可沿著Y方向垂直地移動至開口H下方,使得保護蓋3整體位於外殼1的內表面1b之下。如第1B、2、3及4圖所示,當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導柱30停留在導軌201的第二端201e2,亦即停留在第二平行段201b內。在此過程中,保護蓋3係藉由齒條20相對於外殼1的移動而被帶動至開蓋位置。舉例來說,外殼1可更包括一開蓋止擋部14。當齒條20的滑動柱202碰觸到開蓋止擋部14時,齒條20便不再移動,使得保護蓋3保持在開蓋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齒條20的導軌201不一定是兩個Z字型,可以為一個Z字型導軌加上一個水平導軌的設計,Z字型導軌和水平導軌分別位於齒條20的兩端。
在一實施例中,抬頭顯示器100可更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未繪示),第一彈性元件可設置於外殼1上。在上述齒條20的滑動柱202碰觸到開蓋止擋部14時,滑動柱202被限制於開蓋止擋部14和第一彈性元件之間,亦即,滑動柱202的左、右兩側分別由開蓋止擋部14和第一彈性元件所侷限。因此,齒條20便無法移動,使得保護蓋3保持在開蓋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抬頭顯示器100可更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未繪示),連接於保護蓋3與齒條20之間,並提供彈力於保護蓋3,使導柱30具有往導軌201之第二端201e2一側抵靠的趨勢。藉由第二彈性元件的設置,在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讓保護蓋3的導柱30持續保持在導軌201的第二端201e2,使保護蓋3在此段的移動過程中能夠確實地被齒條20所帶動。另外,外殼1可更包括一關蓋止擋部15。當保護蓋3位於關蓋位置時,關蓋止擋部15會限制保護蓋3因第二彈性元件的作用而讓導柱30往導軌201之第二端201e2抵靠的趨勢,因此導柱30仍保持在導軌201的第一端201e1。
特別要說明的是,上述藉由第一平行段201a與第二平行段201b的設置,當導柱30位於第一平行段201a或第二平行段201b內時,即使有外力按壓保護蓋3,按壓的力量也不會傳遞到下方的傳動機構2,避免傳動機構2受外力而損壞。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如第2及3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滑軌11是沿著X方向延伸的直線軌道,因此當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3是沿著X方向遠離開口H移動。但本揭露的滑軌11並不限於直線軌道。
另一方面,屏幕組件5的屏幕50可在保護蓋3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藉由傳動機構2的驅動通過開口H而伸出外殼1。在一實施例中,保護蓋3與屏幕組件5的移 動與動力切換可透過傳動機構2的結構設計來進行,以下進一步舉例說明。
請參照第1A、1B和1C圖,傳動機構2可包括相連接的第一傳動組件21和第二傳動組件22,第一傳動組件21由驅動輪41所驅動,第二傳動組件22由第一傳動組件21所驅動。保護蓋3連接於第二傳動組件22,並透過第二傳動組件22的帶動而移動。
屏幕組件5可包括屏幕50和搖桿51。屏幕50包括第一軸50S1和第二軸50S2,第一軸50S1連接於搖桿51的連接部510。連接部510例如可具有一滑槽,第一軸50S1可滑動地配置於滑槽內。搖桿51連接於第一傳動組件21且由第一傳動組件21所驅動,以帶動屏幕50於收納位置(如第1C圖)和顯示位置(如第6圖)之間移動。此外,屏幕50的第一軸50S1可滑動地配置於外殼1的第一弧形槽12內,屏幕50的第二軸50S2可滑動地配置於外殼的第二弧形槽13內,進而可限制屏幕50於移動過程中的位置。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傳動組件21可包括第一傳動件210及傳動切換件211。第一傳動件210連接(或嚙合)於驅動機構4的驅動輪41,並由驅動機構4所驅動。傳動切換件211可經由一齒輪組212而連接於第一傳動件210,因此傳動切換件211可由第一傳動件210間接驅動。第二傳動組件22可包括第二傳動件220,第二傳動件220係連接於傳動切換件211,且可由傳動切換件211所驅動。
請參見第1B圖,保護蓋3連接於第二傳動組件22,並透過第二傳動組件22的帶動而移動;請參見第1C圖,屏幕組件5連接於第一傳動組件21,並透過第一傳動組件21的帶動而移動。更詳細地說,保護蓋3和屏幕組件5移動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兩條路徑,其中一條路徑係經由第一傳動組件21和第二傳動組件22所傳遞的路徑,以帶動保護蓋3移動;另一條路徑係經由第一傳動組件21所傳遞的路徑,以帶動屏幕組件5移動。此兩條路徑之間的動力切換係由傳動切換件211的結構所控制。
具體而言,如第1B圖所示,傳動切換件211的第二面211b可配置有一第二導槽2112,第二導槽2112具有相連接的直線段2112a及圓弧段2112b,其中圓弧段2112b的曲率中心實質上為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中心。第二傳動件220可包括第二導引部2200,第二導引部2200配置在第二傳動件220面對傳動切換件211的一表面上,且第二導引部2200可滑動地配置於第二導槽2112內。
請同時參照第1B、2、3及4圖,在保護蓋3從第1B圖的關蓋位置移動至第4圖的開蓋位置的過程中,第二導引部2200係於直線段2112a內滑動,並透過直線段2112a的導引使第二傳動件220運轉。在此過程中,由於第二導引部2200位於直線段2112a內,第二傳動件220和傳動切換件211之間並無相對運動,因此第二傳動件220連同傳動切換件211一起轉動。如此一來,在此過程中,動力便可經由第二傳動組件22傳遞到保護 蓋3,以帶動保護蓋3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
接著,如第4圖所示,當保護蓋3移動至開蓋位置時,第二導引部2200即將進入圓弧段2112b內。當第二導引部2200進入圓弧段2112b內滑動時,由於圓弧段2112b的曲率中心實質上為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中心,即使傳動切換件211持續轉動,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並無法帶動第二傳動件220轉動。換句話說,透過圓弧段2112b的導引,使得第二傳動件220停止轉動。如此一來,當保護蓋3移動至開蓋位置之後,第二傳動件220將停止運轉,以切斷動力傳遞至保護蓋3的路徑。但第一傳動組件21仍經由驅動機構4的驅動而繼續轉動。因此,動力傳遞至屏幕組件5的路徑並未切斷,屏幕組件5仍可透過第一傳動組件21的帶動而移動。
請同時參照第1C、2、3及4圖,屏幕組件5的搖桿51連接於第一傳動件210且由第一傳動件210所帶動。舉例來說,搖桿51可具有一導引槽511,第一傳動件210包括一第一導引部2100,第一導引部2100可滑動地配置於導引槽511內。當驅動機構4驅動第一傳動件210運轉時,第一傳動件210透過第一導引部2100與導引槽511之間的連接帶動搖桿51轉動,以使搖桿51透過連接部510與第一軸50S1之間的連接帶動屏幕50從收納位置朝向顯示位置移動。
舉例來說,如第1C圖所示,導引槽511可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圓弧段511a和一直線段511b。當搖桿51配置於如 第1C圖中所示的位置時,搖桿51的第一圓弧段511a的曲率中心實質上對應為第一傳動件210的轉動中心。此時,當第一傳動件210被驅動機構4驅動旋轉使第一導引部2100於第一圓弧段511a內滑動時,第一傳動件210的轉動並無法帶動搖桿51轉動。因此,如第1C、2及3圖所示,此時段的屏幕50沒有移動,仍停留於收納位置。
接著,如第4圖所示,在保護蓋3從中間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第一導引部2100於直線段511b內滑動,並透過直線段511b的導引使搖桿51轉動,進而帶動屏幕50朝向顯示位置移動。在此過程中,由於第一導引部2100位於直線段511b內,搖桿51和第一傳動件210之間並無相對運動,因此搖桿51連同第一傳動件210一起轉動,進而帶動屏幕50朝向顯示位置移動。
然而,上述搖桿51的導引槽511形狀僅為舉例說明之用,導引槽511形狀當可視設計上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改變。
第5圖繪示第4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屏幕50朝向顯示位置移動的示意圖。第6圖繪示第5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屏幕50移動至顯示位置的示意圖。第7圖繪示第6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屏幕50進行傾斜角度調整的示意圖。第8圖繪示第7圖之抬頭顯示器100的屏幕50完成傾斜角度調整的示意圖。由於保護蓋3移動至第4圖顯示的關蓋位置之後便停止不動,為保 持圖式簡潔,第5至8圖並未示出帶動保護蓋3及齒條20的部分機構。
請同時參照第1C及5圖,抬頭顯示器100可更包括旋臂6,旋臂6係可旋轉地配置於該外殼1內,且旋臂6可透過第一傳動組件21帶動而旋轉。
具體而言,如第1C圖所示,第一傳動組件21的傳動切換件211的第一面211a可配置有一推動柱2110,推動柱2110適於推動旋臂6旋轉,其中第一面211a是第1C圖中不可視的一面,其與第1B圖中的第二面211b相對。請參照第1C、5、6、7及8圖,當屏幕50從收納位置移動至第6圖的顯示位置時,推動柱2110推動旋臂6的一端使旋臂6旋轉,帶動旋臂6的另一端推動屏幕50的第二軸50S2,以調整屏幕50的傾斜角度。再者,旋臂6的另一端可配置有一斜面60(繪示於第7及8圖)。當屏幕50位於顯示位置時,如第6、7及8圖所示,斜面60可以推動屏幕50的第二軸50S2,如此可達到微調屏幕50傾斜角度的目的。
如上述,屏幕50的傾斜角度可藉由旋臂6而調整至適合使用者觀看的角度。由於在進行屏幕50傾斜角度的調整時,為了顧及屏幕50的解析度,因此調整的幅度不能過大。本實施例中,由於旋臂6係經由第一傳動組件21傳遞驅動機構4的動力來源,設計者可透過調整第一傳動組件21與驅動機構4之間的減速比,達到微調屏幕50的目的。也就是說,即使驅動機構4的驅動源40轉動一步,屏幕50透過旋臂6及其斜面60的調整, 也只會有細微傾斜角度的變化,因此角度的調整可精細化,亦能達到多個精準角度的調整的目的。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屏幕50的傾斜角度可在±5度之間做調整。
此外,如第8圖所示,屏幕50在完成傾斜角度調整後被抬升至最高,且屏幕50的第二軸50S2被旋臂6的斜面60固定住。此時,即使有外力推動屏幕50,屏幕50仍可藉由旋臂6所支撐,進而能夠增強結構強度。
再者,於一實施例中,抬頭顯示器100更包括一第三彈性元件(未繪示),第三彈性元件提供彈力於屏幕50的第二軸50S2,使第二軸50S2具有往旋臂6的斜面60抵靠的趨勢。藉由第三彈性元件的設置,可在第二軸50S2和斜面60之間形成可靠的連接,如此更可使結構更加穩固。
另一方面,請再同時參照第1C及5圖,抬頭顯示器100更可包括鎖定結構7。鎖定結構7係可旋轉地配置於該外殼1內,且鎖定結構7亦可透過第一傳動組件21帶動而旋轉。
具體而言,如第1C圖所示,第一傳動組件21的傳動切換件211的第一面211a更可配置有一第一導槽2111,鎖定結構7可包括一導引凸塊70,導引凸塊70可滑動地配置於第一導槽2111內。進一步地,第一導槽2111具有相連接的圓弧段2111a和轉動段2111b,其中圓弧段2111a的曲率中心實質上為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中心,而轉動段2111b大致上可呈直線。
請參照第1C、5、6、7及8圖,當屏幕50位於第 1C圖的收納位置時,導引凸塊70係位於圓弧段2111a內。在屏幕50從第1C圖的收納位置變換至第5圖的過程中,導引凸塊70於圓弧段2111a內滑動。在此過程中,由於圓弧段2111a的曲率中心實質上為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中心,即使傳動切換件211持續轉動,傳動切換件211的轉動並無法帶動鎖定結構7轉動。然而,一旦導引凸塊70進入轉動段2111b內滑動時,傳動切換件211透過轉動段2111b與導引凸塊70之間的連接帶動鎖定結構7旋轉,且如第5、6、7及8圖所示,鎖定結構7旋轉並頂靠於連接部510,以固定屏幕50的第一軸50S1。
由於抬頭顯示器100一般是內嵌於交通工具中,在屏幕50通過開口H向外伸出的狀態下,屏幕50常會隨著交通工具的移動而晃動。於本實施例中,鎖定結構7可固定屏幕50的第一軸50S1,進而可避免屏幕50產生晃動。同時,承上述,由於屏幕50的第二軸50S2亦由旋臂6所支撐著,因此更能夠進一步避免屏幕50產生晃動。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1C、5、6、7及8圖,搖桿51的導引槽511可更具有一第二圓弧段511c,第一圓弧段511a、直線段511b和第二圓弧段511c相交會於一點,亦即導引槽511大致上可呈Y字型。當搖桿51配置於如第5、6、7及8圖中所示的位置時,搖桿51的第二圓弧段511c的曲率中心實質上對應為第一傳動件210的轉動中心。此時,當第一傳動件210被驅動機構4驅動旋轉使第一導引部2100於第二圓弧段511c內滑動時, 第一傳動件210的轉動並無法帶動搖桿51轉動。因此,如第5、6、7及8圖所示,此時的屏幕50不會經由搖桿51帶動而移動。不過,由於第一傳動組件21仍持續運轉,旋臂6和鎖定結構7仍可經由傳動切換件211的帶動而旋轉,進而完成屏幕50傾斜角度的微調,同時亦支撐屏幕50的第一軸50S1和第二軸50S2。
相反地,若不需使用屏幕50時,可令驅動源40驅動驅動輪41反向運轉,例如是朝第二方向D2(繪示於第1A圖)運轉,進而讓抬頭顯示器100依序按照第8、7、6、5、4、3、2及1A圖的順序將屏幕50返回收納位置,且保護蓋3返回關蓋位置。如第4、3、2及1B圖所示,當保護蓋3從開蓋位置移動至關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沿著負X方向移動,直到保護蓋3碰觸到關蓋止擋部15時,保護蓋3無法再沿負X方向移動。接著,保護蓋3經由齒條20之導軌201的導引而垂直地沿負Y方向移動,以封閉開口H。
綜上,本揭露實施例之抬頭顯示器的保護蓋可透過傳動機構傳遞驅動機構的動力來源,使保護蓋於關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移動。在保護蓋從關蓋位置移動至開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係先沿著開口邊緣垂直地移動至開口下方,再從開口下方遠離開口移動;反之,在保護蓋從開蓋位置移動至關蓋位置的過程中,保護蓋係先往開口的方向移動至開口下方,再沿著開口邊緣垂直地移動上來,以封閉開口。由於保護蓋係沿著開口的邊緣垂直升降,使保護蓋能確實地封閉開口,藉以改善保護蓋關上時 的密合度。
此外,根據本揭露實施例之抬頭顯示器,保護蓋與屏幕組件的移動與動力切換可透過傳動機構的結構設計來進行,藉此,當保護蓋移動至開蓋位置時,可切斷傳遞至保護蓋的動力路徑,但傳遞至屏幕組件的動力路徑仍未斷開,在此設計下,用單一驅動源即可驅動保護蓋及屏幕組件,可確實地達成動力傳遞,且動力傳遞的穩定性亦高。
此外,根據本揭露實施例之抬頭顯示器可更包括旋臂和鎖定結構,旋臂和鎖定結構可利用驅動屏幕組件的動力傳遞路徑而轉動,且藉由旋臂和鎖定結構的設置,可避免屏幕產生晃動而影響成像品質。進一步地,藉由旋臂的設置,還可達到微調屏幕傾斜角度的目的。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外殼
1a‧‧‧外表面
1b‧‧‧內表面
100‧‧‧抬頭顯示器
2‧‧‧傳動機構
3‧‧‧保護蓋
4‧‧‧驅動機構
40‧‧‧驅動源
41‧‧‧驅動輪
5‧‧‧屏幕組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開口

Claims (15)

  1. 一種抬頭顯示器,包括:一外殼,具有一開口;一傳動機構,設置於該外殼內,該傳動機構包括一齒條,該齒條可移動地配置於該外殼內,並具有一導軌;一保護蓋,連接於該傳動機構,並透過該傳動機構帶動而於一關蓋位置和一開蓋位置之間移動,該保護蓋包括一導柱,該導柱可滑動地配置於該導軌內;以及一驅動機構,驅動該齒條移動,該齒條透過該導軌與該導柱之間的連接帶動該保護蓋移動;其中,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關蓋位置時係封閉該開口;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開蓋位置時係位於該外殼內;其中,在該保護蓋從該關蓋位置移動至該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該保護蓋係先垂直地移動至該開口下方至一中間位置,再從該開口下方遠離該開口移動至該開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導軌包括相對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關蓋位置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一端;當該保護蓋位於該中間位置和該開蓋位置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二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導軌包括一第一平行段、一第二平行段及一傾斜段,該傾斜段連接該第一平行段和該第二平行段;其中,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關蓋位置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一平行段內;當該保護蓋位於該中間位置和該開蓋位置時,該導柱位於該第二平行段內。
  4. 一種抬頭顯示器,包括:一外殼,具有一開口;一傳動機構,設置於該外殼內;一保護蓋,連接於該傳動機構,並透過該傳動機構帶動而於一關蓋位置和一開蓋位置之間移動;一屏幕組件,包括一屏幕及一搖桿,該屏幕包括一第一軸和一第二軸,該第一軸連接於該搖桿的一連接部;以及一驅動機構,驅動該傳動機構運轉;其中,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關蓋位置時係封閉該開口;當該保護蓋位於該開蓋位置時係位於該外殼內;其中,在該保護蓋從該關蓋位置移動至該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該保護蓋係先垂直地移動至該開口下方至一中間位置,再從該開口下方遠離該開口移動至該開蓋位置; 其中該傳動機構包括相連接的一第一傳動組件和一第二傳動組件,該第一傳動組件由該驅動機構所驅動,該第二傳動組件由該第一傳動組件所驅動,該保護蓋連接於該第二傳動組件並透過該第二傳動組件帶動而移動,該搖桿連接於該第一傳動組件且由該第一傳動組件所驅動,以帶動該屏幕於一收納位置和一顯示位置之間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更包括:一旋臂,可旋轉地配置於該外殼內;其中,當該屏幕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該顯示位置時,該旋臂由該第一傳動組件帶動而旋轉,進而推動該屏幕的該第二軸,以調整該屏幕的傾斜角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更包括:一鎖定結構,可旋轉地配置於該外殼內;其中,當該屏幕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該顯示位置時,該鎖定結構由該第一傳動組件帶動而旋轉,並頂靠於該連接部,以固定該屏幕的該第一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傳動組件包括一第一傳動件及一傳動切換件,該第一傳動件由該驅動機構所驅動,且該傳動切換件由該第一傳動件所驅動; 其中,該搖桿連接於該第一傳動件且由該第一傳動件所帶動,該旋臂和該鎖定結構係經由該傳動切換件的帶動而旋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搖桿具有一導引槽,該第一傳動件包括一第一導引部,該第一導引部可滑動地配置於該導引槽內;其中,該驅動機構驅動該第一傳動件運轉,該第一傳動件透過該第一導引部與該導引槽之間的連接帶動該搖桿,以使該搖桿透過該連接部與該第一軸之間的連接帶動該屏幕從該收納位置朝向該顯示位置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傳動切換件包括一推動柱;其中,當該屏幕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該顯示位置時,該推動柱推動該旋臂的一端使該旋臂旋轉,帶動該旋臂的另一端推動該屏幕的該第二軸,以調整該屏幕的傾斜角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旋臂的另一端更配置有一斜面,該旋臂係藉由該斜面推動該屏幕的該第二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傳動 切換件具有一第一導槽,該鎖定結構包括一導引凸塊,該導引凸塊可滑動地配置於該第一導槽內;其中,當該屏幕從該收納位置移動至該顯示位置時,該傳動切換件透過該第一導槽與該導引凸塊之間的連接帶動該鎖定結構旋轉並頂靠於該連接部,以固定該第一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傳動切換件更具有一第二導槽,該第二導槽具有相連接的一直線段及一圓弧段;該第二傳動組件包括一第二傳動件,該第二傳動件包括一第二導引部,該第二導引部可滑動地配置於該第二導槽內;其中,在該保護蓋從該關蓋位置移動至該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該第二導引部於該直線段內滑動,並透過該直線段的導引使該第二傳動件運轉;當該保護蓋移動至該開蓋位置時,該第二導引部於該圓弧段內滑動,並透過該圓弧段的導引使該第二傳動件停止運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傳動切換件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該推動柱及該第一導槽係配置於該第一面,且該第二導槽係配置於該第二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當該保 護蓋移動至該開蓋位置時,該第二傳動組件停止運轉,而該第一傳動組件持續運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抬頭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傳動組件包括一傳動切換件,該傳動切換件具有一第二導槽,該第二導槽具有相連接的一直線段及一圓弧段;該第二傳動組件包括一第二傳動件,該第二傳動件包括一第二導引部,該第二導引部可滑動地配置於該第二導槽內;其中,在該保護蓋從該關蓋位置移動至該開蓋位置的過程中,該第二導引部於該直線段內滑動,並透過該直線段的導引使該第二傳動件運轉;當該保護蓋移動至該開蓋位置時,該第二導引部於該圓弧段內滑動,並透過該圓弧段的導引使該第二傳動件停止運轉。
TW105139690A 2016-12-01 2016-12-01 抬頭顯示器 TWI612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9690A TWI612336B (zh) 2016-12-01 2016-12-01 抬頭顯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9690A TWI612336B (zh) 2016-12-01 2016-12-01 抬頭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2336B true TWI612336B (zh) 2018-01-21
TW201821862A TW201821862A (zh) 2018-06-16

Family

ID=6172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9690A TWI612336B (zh) 2016-12-01 2016-12-01 抬頭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23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4518A1 (en) * 2010-07-16 2013-08-0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djustable head-up display device
WO2015155031A1 (de) * 2014-04-09 2015-10-1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Head-up-anzeige mit positioniereinrichtung für eine um eine schwenkachse schwenkbare combinerscheibe
US20160041389A1 (en) * 2013-04-01 2016-02-11 Tohoku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WO2016091931A1 (de) * 2014-12-11 2016-06-16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kraftsensor,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TW201636682A (zh) * 2015-04-09 2016-10-16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抬頭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4518A1 (en) * 2010-07-16 2013-08-0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djustable head-up display device
US20160041389A1 (en) * 2013-04-01 2016-02-11 Tohoku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WO2015155031A1 (de) * 2014-04-09 2015-10-1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Head-up-anzeige mit positioniereinrichtung für eine um eine schwenkachse schwenkbare combinerscheibe
WO2016091931A1 (de) * 2014-12-11 2016-06-16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kraftsensor,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TW201636682A (zh) * 2015-04-09 2016-10-16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抬頭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862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8265B (zh) 抬头显示器
JP3795194B2 (ja) ドアミラーの電動格納装置
US20140368097A1 (en) Display device
EP2226990B1 (en)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201636682A (zh) 抬頭顯示裝置
TWI592697B (zh) 抬頭顯示裝置
CN208778473U (zh) 用于车辆的抬头显示装置
US10227045B2 (en) Inside mirror assembly of vehicle
TWI612336B (zh) 抬頭顯示器
US10021793B2 (en) Head-up display and operation of opening cover thereof
JP2008278165A (ja) 回動連結装置並びに回動連結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2505746B1 (ko) 차량용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334457B2 (ja) 電子機器の表示パネル駆動機構
JP2022033280A (ja) 遊技機
US20230315163A1 (en) Rota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1973012A2 (fr) Montre à cinématique d'absorption du jeu de la couronne de remontoir entraînée dans la position de repos ou de remontage
US11758250B1 (en)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236821A (zh) 抬头显示装置
TWI607241B (zh) 抬頭顯示器
KR100229531B1 (ko) 프로젝션 티브이
US6350067B1 (en) Barrier mechanism
JP6944714B2 (ja) 遊技機
JPH0313084B2 (zh)
JPH0829833A (ja) レンズバリア機構
JP2020000496A (ja) 遊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