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6642B -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 Google Patents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6642B
TWI606642B TW105111831A TW105111831A TWI606642B TW I606642 B TWI606642 B TW I606642B TW 105111831 A TW105111831 A TW 105111831A TW 105111831 A TW105111831 A TW 105111831A TW I606642 B TWI606642 B TW I6066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lamping pieces
positioning arms
cable connecto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7561A (zh
Inventor
包中南
林鈺雄
賴奕光
許名均
吳凱
Original Assignee
通普康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通普康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通普康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1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664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7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6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6642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連接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習用的線纜連接器包含有電路板、數條導線、及定位件,並且所述各個導線的一端焊接固定於電路板的板面,而後定位件的邊緣再焊接於電路板的板面並壓抵於上述多條導線,以使導線能被電路板與定位件所夾持。
然而,透過定位件邊緣與電路板間的點對點焊接固定的方式並不穩固,容易因為所述導線與電路板間的拉扯所產生的剪應力,而使定位件邊緣自電路板的板面脫落。
於是,本發明人認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能有效地改善習用線纜連接器的缺陷。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包含位於相反側的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串接件,夾持於所述電路板,所述串接件包含:夾持部,包括連接片及自所述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所述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及多個定位臂,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並且所 述多個定位臂分別位於所述兩個夾持片的相反兩個外側;以及多條導線,各包含:金屬線,具有外露段及內置段;隔離層,包覆所述內置段;及金屬屏蔽層,包覆所述隔離層,並且所述外露段裸露於所述隔離層與所述金屬屏蔽層外;其中,所述多條導線的金屬屏蔽層分別抵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並且所述多個外露段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而所述多個定位臂則分別定位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以使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經由所述串接件而彼此電性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的承載模塊,包括:電路板,包括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以及串接件,夾持於所述電路板,所述串接件包含:夾持部,包括連接片及自所述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所述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及多個定位臂,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所述多個定位臂分別位於所述兩個夾持片的相反兩個外側,所述多個定位臂用來分別定位設置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上的多條導線。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透過連接片及自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電路板的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使串接件穩固地夾持固定於電路板,並能夠有效地抵抗電路板與導線間拉扯時所產生的剪應力。
再者,所述多條導線的金屬屏蔽層能透過串接件而彼此電性連接,以提升線纜連接器的高頻傳輸效能。
另,本實施例的線纜連接器構造能夠使所述串接件先安裝於電路板上,而後再依據串接件的定位臂位置來相對應地設置導線,藉以提供導線較佳的定位效果。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線纜連接器
1‧‧‧電路板
11‧‧‧第一板面
111‧‧‧接觸墊
112‧‧‧焊接墊
113、113’‧‧‧孔洞
114、114’‧‧‧導電延伸部
12‧‧‧第二板面
121‧‧‧接觸墊
122‧‧‧焊接墊
13‧‧‧前端緣
14‧‧‧後端緣
15‧‧‧側緣
16‧‧‧第一絕緣層
17‧‧‧第二絕緣層
18‧‧‧接地層
2‧‧‧串接件
21‧‧‧夾持部
211‧‧‧連接片
212‧‧‧夾持片
213‧‧‧切口
22、22’‧‧‧定位臂
23‧‧‧延伸臂
24、24’‧‧‧導通部
3‧‧‧導線
31‧‧‧金屬線
311‧‧‧外露段
312‧‧‧內置段
32‧‧‧隔離層
33‧‧‧金屬屏蔽層
34‧‧‧絕緣層
4‧‧‧殼體
10‧‧‧承載模塊
圖1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省略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2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另一視角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3的分解示意圖。
圖6為圖4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的承載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的導線設置於承載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的串接件的連接片在側邊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的串接件焊接在電路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實施例二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圖11沿XⅡ-XⅡ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實施例三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為圖13沿XIV-XIV剖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實施例四的剖視示意圖。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圖10,上述圖1至圖10呈現本發明的實施例一,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對應圖式所提及的相關數量與外型,僅用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便於了解本發明的內容,而非用來侷限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如圖1至圖4,本實施例為一種線纜連接器100,包括電路板1、串接件2、多條導線3、及容納上述電路板1、串接件2與部分每條導線3的殼體4。上述電路板1的前端部裸露於所述殼體4外,所述多條導線3設置於電路板1的後端部並且抵接於所述串接件2。
為便於理解所述線纜連接器100的內部構造,本實施例的圖2至圖10皆未呈現出上述殼體4,並且各圖式中標示相互垂直的X 軸、Y軸、及Z軸,藉以便於理解各圖式中的元件方向與相對位置。其中,所述X軸是平行於電路板1的長度方向、所述Y軸是平行於電路板1的寬度方向、及所述Z軸是平行於電路板1的厚度方向。
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述的電路板1與串接件2亦可合稱為一種線纜連接器100的承載模塊10(如圖2),用以夾持且定位所述多條導線3。
請參閱圖3和圖4,所述電路板1大致呈矩形並且包括位於相反側的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位於相反側的前端緣13與後端緣14、及位於相反側的兩個側緣15。其中,所述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各於鄰近上述電路板1前端緣13處設置有平行於Y軸排成一列的多個接觸墊111、121,用以電性連接於相互插接的配對連接器(圖中未示出);而所述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各於鄰近上述電路板1後端緣14處設置有平行於Y軸排成一列的多個焊接墊112、122,用以供上述多條導線3焊接固定。再者,所述導線3所焊接固定的焊接墊112、122則是分別通過電路板1內的佈線(圖中未示出)而電性連接於所述多個接觸墊111、121,藉以使所述多條導線3所傳輸的信號能夠經由上述電路板1而傳遞至相互插接的配對連接器。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焊接墊112、122為等距排列設置,但本發明不以上述條件為限,亦可視導線3的位置與數量對應設置上述焊接墊112、122。
請參閱圖5和圖6,所述串接件2是以導電材質所製成並且於本實施例中為一體成形的構造,所述串接件2包含有截面大致呈U型的夾持部21及相連於夾持部21的多個定位臂22。其中,所述夾持部21包含連接片211及自連接片211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212,所述兩個夾持片212呈長型並且分別垂直地相連於連接片211 的相反兩個端緣。所述多個定位臂22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212,並且所述多個定位臂22分別位於所述兩個夾持片212的相反兩個外側(如圖5中的兩個夾持片212沿Z軸方向的上側與下側)。更詳細地說,所述兩個夾持片212各具有多個切口213,所述多個定位臂22分別自所述兩個夾持片212的切口213內側壁彎曲向外延伸所形成。其中,每個夾持片212上所連接的定位臂22排列成平行於Y軸的兩列。在所述每個夾持片212上,所述兩列的定位臂22的其中一列定位臂22自對應的切口213的內側壁朝第一方向彎曲向外延伸形成(如圖3中的前列定位臂22大致朝右延伸),而所述兩列的定位臂22的其中另一列定位臂22自對應的切口213的內側壁朝相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彎曲向外延伸形成(如圖3中的後列定位臂22大致朝左延伸)。
再者,如圖3至圖5,所述串接件2夾持於電路板1,並且所述兩個夾持片212分別頂抵於所述第一板面11與所述第二板面12,而所述連接片211的內表面朝向所述電路板1的後端緣14。所述連接片211的內表面與所述兩個夾持片212的內表面於本實施例中皆大致完全地抵接於所述電路板1的外表面(即後端緣14、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但不以此為限。更詳細地說,所述串接件2於本實施例中並未焊接於所述電路板1的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的其中任一個,並且頂抵於夾持片212的第一板面11部位大致位在第一板面11上的該列焊接墊112與電路板1的後端緣14間,而頂抵於夾持片212的第二板面12部位則大致位在第二板面12上的該列焊接墊122與電路板1的後端緣14間。
此外,圖5所示的連接片211內表面雖是以朝向電路板1的後端緣14為例,但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如圖9所示,所述串接件2的連接片211內表面可朝向所述電路板1的兩個側緣15的其中一個側緣15。
請參閱圖3和圖4,並請適時參酌圖5和圖6。所述多條導線3的構造大致相同,所以本段落先就單條導線3的構造作一說明。所述導線3包含有兩條金屬線31、隔離層32、金屬屏蔽層33、及絕緣層34。其中,每條金屬線31具有外露段311及內置段312(如圖3),上述隔離層32是以絕緣材質所製成並且分別包覆在所述兩條金屬線31的內置段312外,藉以隔離所述兩條金屬線31。所述金屬屏蔽層33包覆於隔離層32外,並且所述兩條金屬線31的外露段311裸露於所述隔離層32以及金屬屏蔽層33外。所述絕緣層34包覆部分金屬屏蔽層33,即絕緣層34未包覆鄰近於外露段311的金屬屏蔽層33部位。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每條導線3所包括的金屬線31數量是以兩條作一說明,而每條金屬線31為一條單芯線,但本發明不受限於上述條件。例如:在一個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每條導線3包括的金屬線31數量也可以是一條或三條以上。所述金屬線31可以由多條單芯線絞接而成。另外,本實施例中的金屬線31與金屬屏蔽層33各可以由銅、鋁、或其他導電材質所製成;隔離層32及絕緣層34則各可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橡膠、或其他絕緣材質所製成。
所述多條導線3分別定位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上,並且所述多個外露段311分別焊接固定於上述第一板面11的焊接墊112與第二板面12的焊接墊122。其中,所述多條導線3的金屬屏蔽層33分別抵接於所述串接件2的兩個夾持片212,並且所述多個定位臂22則分別定位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33。進一步地說,在所述每個夾持片212上,所述每個金屬屏蔽層33扣持定位於所述兩列的定位臂22(即每個金屬屏蔽層33被每列定位臂22中的一個定位臂22所扣持定位),換言之,在所述每個夾持片212上,任一列的所述定位臂22分別對應於另一列的所述定位臂22,而不同列且相對應的兩個所述定位臂22共同夾持 一個所述導線3的金屬屏蔽層33。藉此,使所述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上的多個金屬屏蔽層33經由所述串接件2而彼此電性連接。
更詳細地說,本實施例圖5所示的每個定位臂22大致呈J型,但於實際應用時,每個定位臂22’能夠先以直條狀呈現(如圖7)。也就是說,當所述串接件2夾持於電路板1之後,每個定位臂22’呈直條狀並垂直於電路板1。其後,所述多條導線3的外露段311焊接於電路板1並且金屬屏蔽層33設置於所述兩個夾持片212上(如圖8),再將所述兩列的定位臂22朝相反於切口213的方向彎折成J型並壓抵於所對應的金屬屏蔽層33(如圖9)。而所述每個定位臂22的末端較佳為焊接於所對應的金屬屏蔽層33,但不以此為限。
據此,本實施例的線纜連接器100構造能夠使上述串接件2先夾持於電路板1上,而後再依據串接件2的定位臂22’位置來相對應地設置導線3。因此,相較於習知先將導線焊接於電路板而後再安裝定位條而言,本實施例的線纜連接器100構造能透過先設置串接件2,以提供導線3較佳的定位效果。
藉此,所述串接件2能透過定位臂22扣持導線3,並且使所述多條導線3經由串接件2而彼此電性連接。再者,由於本實施例的串接件2是透過連接片211及自連接片211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212分別頂抵於電路板1的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來達到固定於電路板1的效果,並且串接件2的夾持力量能夠依據設計者需求而加以提高或降低,藉以能夠有效地抵抗電路板1與導線3間拉扯時所產生的剪應力。因此,所述串接件2於本實施例中可以無需焊接於所述電路板1的所述第一板面11以及第二板面12。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串接件2可視設計者需求而選擇性地焊接於所述電路板1的焊接墊112、122,因而明顯不同於習知 定位條僅能透過焊接於電路板來達到固定效果。換句話說,如圖10所示,本發明的串接件2亦可透過相連於夾持部21的延伸臂23而焊接於電路板1的焊接墊112、122。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11和圖12所示,上述圖11和圖12呈現本發明的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加以贅述,而兩個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串接件2及其所對應的電路板1構造,具體如下所述。
所述電路板1為多層板構造並且包含有第一絕緣層16、第二絕緣層17、及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16與所述第二絕緣層17間的接地層18。其中,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板面11主要是由第一絕緣層16的外表面、接觸墊111、及焊接墊112所構成,而所述第二板面12則主要是由第二絕緣層17的外表面、接觸墊121、及焊接墊122所構成。
再者,所述電路板1具有自所述第一板面11凹設的孔洞113以及位於孔洞113內且連接上述接地層18的導電延伸部114(如圖12)。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孔洞113貫穿所述第二板面12,所述導電延伸部114鍍設於孔洞113內側壁上。但,本發明不以上述條件為限。例如:在一個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孔洞113可形成為盲孔狀。
所述串接件2進一步包含有導通部24,上述導通部24垂直地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212的其中一個夾持片212並且位在所述兩個夾持片212間。其中,所述導通部24穿設於所述電路板1的孔洞113內並抵接且定位於所述導電延伸部114,以使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33經由所述串接件2而與所述電路板1的接地層18電性連接,以形成共地迴路,進而提升所述線纜連接器100的高頻傳輸效能。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通部24呈魚眼狀,並且 導通部24穿設於孔洞113中、並受壓迫地抵接於導電延伸部114。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通部24的寬度是略大於孔洞113的孔徑,但本發明不受限於上述條件。例如:在一個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導通部24的寬度也可以是小於孔洞113的孔徑,當導通部24穿設於孔洞113後,再以導電材質充填於孔洞113內,上述導電材質固化後即為所述導電延伸部114,藉以使導通部24連接於導電延伸部114。
藉此,本實施例的串接件2可透過導通部24穿設於電路板1的孔洞113,來達到固定於電路板1的效果,藉以更能夠抵抗電路板1與導線3間拉扯時所產的剪應力。
此外,所述電路板1包括的孔洞113數量及導電延伸部114數量於本實施例中各為一個,並且串接件2包含的導通部24數量也是一個,而本實施例電路板1所包括的接地層18數量則是以一個作說明,但本發明不受限於上述條件。例如:在一個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電路板1包括的孔洞113數量及導電延伸部114數量也可以是各為多個,所述串接件2包含的導通部24數量同樣為多個並且能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212,而電路板1所包括的接地層18數量也可以是多個。
[實施例三]
請參閱圖13和圖14所示,上述圖13和圖14呈現本發明的實施例三,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二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加以贅述,而兩個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串接件2及其所對應的電路板1構造,具體如下所述。
本實施例電路板1在其中一個側緣15上形成有貫穿所述第一板面11與第二板面12並具有破槽的孔洞113’,並且電路板1於孔洞113’內鍍設有導電延伸部114。所述串接件2在其中一個夾持片212的側緣彎曲延伸形成有呈彈臂狀的導通部24’。其中,所述 串接件2的導通部24’穿設於所述電路板1的孔洞113’內、並頂抵在上述孔洞113’內的導電延伸部114。
[實施例四]
請參閱圖15所示,上述圖15呈現本發明的實施例四,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圖9及實施例三類似,即本實施例的串接件2類似於圖9所示,而本實施例的電路板1類似於圖13和圖14所示,相同處則不再加以贅述,而兩個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
本實施例的電路板1在兩個側緣15各形成有連接於接地層18的導電延伸部114’,也就是說,所述每個導電延伸部114’並非位於孔洞之內。所述串接件2的連接片211數量為兩個,上述兩個連接片211的內表面分別朝向所述電路板1的兩個側緣15,並且其中一個連接片211的兩端(如圖15中的左側連接片211頂端與底端)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夾持片212的一側緣(如圖15中的所述兩夾持片212左側緣),而其中另一個連接片211的兩端(如圖15中的右側連接片211頂端與底端)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夾持片212的另一側緣(如圖15中的所述兩夾持片212右側緣)。再者,所述兩個連接片211皆呈向內彎曲的彈臂狀並分別抵接於所述電路板1的兩個導電延伸部114’。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線纜連接器與其承載模塊,透過連接片及自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電路板的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使串接件穩固地夾持固定於電路板,並能夠有效地抵抗電路板與導線間拉扯時所產生的剪應力。進一步地說,所述線纜連接器更是能透過串接件的導通部穿設於電路板,使串接件更為穩固地固定於電路板。
再者,所述多條導線的金屬屏蔽層能透過串接件而彼此電性連接,以提升線纜連接器的高頻傳輸效能。進一步地說,所述串接件與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能透過導通部與導電延伸部的配合,而與電路板的接地層形成共地迴路,進而提升所述線纜連接器的高頻傳輸效能。
另,本實施例的線纜連接器構造能夠使所述串接件先安裝於電路板上,而後再依據串接件的定位臂位置來相對應地設置導線,藉以提供導線較佳的定位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來侷限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
1‧‧‧電路板
11‧‧‧第一板面
111‧‧‧接觸墊
112‧‧‧焊接墊
13‧‧‧前端緣
14‧‧‧後端緣
15‧‧‧側緣
2‧‧‧串接件
21‧‧‧夾持部
211‧‧‧連接片
212‧‧‧夾持片
213‧‧‧切口
22‧‧‧定位臂
3‧‧‧導線
31‧‧‧金屬線
311‧‧‧外露段
312‧‧‧內置段
32‧‧‧隔離層
33‧‧‧金屬屏蔽層
34‧‧‧絕緣層

Claims (10)

  1. 一種線纜連接器,包括:電路板,包含位於相反側的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串接件,夾持於所述電路板,所述串接件包含:夾持部,包括連接片及自所述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所述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及多個定位臂,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並且所述多個定位臂分別位於所述兩個夾持片的相反兩個外側;以及多條導線,各包含:金屬線,具有外露段及內置段;隔離層,包覆所述內置段;及金屬屏蔽層,包覆所述隔離層,並且所述外露段裸露於所述隔離層與所述金屬屏蔽層外;其中,所述多條導線的金屬屏蔽層分別抵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並且所述多個外露段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而所述多個定位臂則分別定位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以使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經由所述串接件而彼此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所述兩個夾持片具有多個切口,所述多個定位臂分別自所述兩個夾持片的所述多個切口的內側壁彎曲延伸所形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所述每個夾持片上所連接的所述多個定位臂排列成相互平行的兩列;在所述每個夾持片上,任一列的所述定位臂分別對應於另一列的所述定位臂,而不同列且相對應的兩個所述定位臂共同夾持一個所述金屬屏蔽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在所述每個夾持片上, 所述兩列的定位臂的其中一列定位臂自對應的切口的內側壁朝第一方向彎曲延伸形成,而所述兩列的定位臂的其中另一列定位臂自對應的切口的內側壁朝相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彎曲延伸形成。
  5. 如請求項1至4中的任一請求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所述電路板包括後端緣及位於相反側的兩個側緣;所述連接片的內表面朝向所述後端緣或是所述兩個側緣的其中一個側緣;所述連接片的內表面與所述兩個夾持片的內表面皆完全地抵接於所述電路板的外表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所述串接件並未焊接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板面以及所述第二板面的其中任一個。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中,所述電路板包含有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及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間的接地層,所述電路板具有自所述第一板面凹設的孔洞,並且所述電路板於所述孔洞內具有連接於所述接地層的導電延伸部;所述串接件包含導通部,所述導通部垂直地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的其中一個夾持片並且位在所述兩個夾持片間;所述導通部穿設定位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孔洞內,所述導通部連接於所述導電延伸部,以使所述多個金屬屏蔽層經由所述串接件而與所述電路板的所述接地層電性連接。
  8. 一種線纜連接器的承載模塊,包括:電路板,包括第一板面與第二板面;以及串接件,夾持於所述電路板,所述串接件包含:夾持部,包括連接片及自所述連接片彎曲延伸的兩個夾持片,所述兩個夾持片分別頂抵於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及 多個定位臂,分別連接於所述兩個夾持片,所述多個定位臂分別位於所述兩個夾持片的相反兩個外側,所述多個定位臂用來分別定位設置於所述兩個夾持片上的多條導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的承載模塊,其中,所述兩個夾持片具有多個切口,所述多個定位臂分別自所述兩個夾持片的所述多個切口的內側壁彎曲延伸所形成;所述每個夾持片上所連接的所述多個定位臂排列成相互平行的兩列;在所述每個夾持片上,任一列的所述定位臂分別對應於另一列的所述定位臂,而不同列且相對應的兩個所述定位臂共同夾持一個所述金屬屏蔽層。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的承載模塊,其中,所述電路板包括後端緣及位於相反側的兩個側緣;所述連接片的內表面朝向所述後端緣或是所述兩個側緣的其中一個側緣;所述連接片的內表面與所述兩個夾持片的內表面皆完全地抵接於所述電路板的外表面。
TW105111831A 2016-04-15 2016-04-15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TWI606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831A TWI60664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831A TWI60664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561A TW201737561A (zh) 2017-10-16
TWI606642B true TWI606642B (zh) 2017-11-21

Family

ID=6102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831A TWI60664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66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16333B2 (en) 2018-12-12 2023-03-28 Altek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doscope device and cable assembly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16333B2 (en) 2018-12-12 2023-03-28 Altek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doscope device and cable assembly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561A (zh) 2017-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804B (zh) Cable assembly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I455408B (zh) 用於電子連接器之接腳組織器
US10103453B2 (en) Cable connector, carrier modul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TWI583067B (zh) 電氣連接器系統
KR101294607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JP6840579B2 (ja) コネクタ
US988230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rrier module thereof
TWI723567B (zh) 連接器
TW201349958A (zh) 電路板及線路裝置
US89742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48916B (zh) 插頭連接器
TW201906251A (zh) 電連接器
TWI817130B (zh) 插接模組以及線纜連接器
TWM547763U (zh) 線纜連接器
TWI446664B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TWI606642B (zh) 線纜連接器及其承載模塊
JP2022527599A (ja) 高密度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I606658B (zh) 線纜連接器與其承載模塊及組裝方法
TWM512840U (zh)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TWM495638U (zh) 板對板連接器
JP2007123104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TWI602358B (zh) 線纜連接器
TWM444625U (zh) 卡緣線纜連接器組合(三)
TWI655808B (zh) Connector, connector subassembly, and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WM640940U (zh) 絕緣置換連接器以及包含其的纜線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