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665B -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 Google Patents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665B
TWI605665B TW105128145A TW105128145A TWI605665B TW I605665 B TWI605665 B TW I605665B TW 105128145 A TW105128145 A TW 105128145A TW 105128145 A TW105128145 A TW 105128145A TW I605665 B TWI605665 B TW I6056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re
double
winding
ji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249A (zh
Inventor
Bo-Xia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5128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566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6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3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249A/zh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尤指可利用繞線機調整導線張力及長度,並帶動其捲繞形成有第一線圈,且儲線治具拆卸後安裝於分線機,再帶動分線治具回繞形成有第二線圈,便可將儲線治具拆卸後與分線治具相對靠合,使第一線圈跨越連接第二線圈以構成雙繞線圈,且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拆卸脫離於雙繞線圈後,便完成雙繞線圈之繞製動作。
按,現今工業發展極為快速,許多工業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日與漸增,並在生產線的自動化作業中,大都會應用許多馬達進行操控,且馬達操控的穩定性決定著產品的品質優劣,所以馬達廣泛的應用於各種工業場合,乃至一般居家生活,為使用者帶來商機、舒適與便利性,由於馬達使用量與日俱增,其所消耗之電能非常可觀,因此要如何提高馬達的效率、降低電耗以節省成本等,已為迫切需要之研究重點。
再者,隨著近幾年來磁性材料與電子電力技術的進步與低價化,使得具有高效率及高功率之永磁同步無刷馬達,逐漸取代傳統的直流有刷電動機、感應電動機等,並成為各種科技產品的驅動動力的來源,例如航空、車輛、家電、再生能源、精密工業及機器人等,而傳統電動馬 達應用於電動自行車、輕型電動車等車輛與車輛內所運用之相關控制器的組合效率,將會隨著扭力輸出或轉速提高而急遽下降,並造成動力的損耗、續航力減少,只能提供有限的動力輸出,以維持一定的效率,若是使用能產生足夠扭力之傳統電動馬達,則會因尺寸太大而難以或甚至是無法安裝在有限的空間內,例如電動自行車之輪毂內可用的空間,相較之下只能安裝動力不夠或過重的電動馬達而無法滿足實際上之應用需求。
而永磁同步無刷馬達的種類依磁通方向可分為徑向磁通、軸向磁通與橫向磁通等,其中該橫向磁通永磁同步馬達主要為一橫向通量電機(Transverse Flux Machine,TFM),並可分為TFM原型機、單邊平板式TFM、聚磁式TFM(如有源轉子型或無源轉子型聚磁式TFM)與永磁體磁阻式TFM等,具有軸向長度較小、低速特性好、高轉矩密度等優點,非常適合用於需要體積小、低速運轉的效率高而具有大扭力輸出之產品,此種橫向通量電機為包括有轉子、定子及線圈,並於轉子上設有複數個交錯磁鐵與通量集中器,且該定子上安裝有線圈,便可在線圈中輸入電流,使磁鐵與定子鐵芯之間產生的橫向磁力驅動轉子旋轉,且轉速與線圈內電流的頻率成正比,轉矩與線圈內電流的幅值亦成正比,或者是轉子受到外力驅動而相對於定子旋轉作通量方向交換,使線圈內產生電流輸出,在特定的設置中,橫向通量電機亦可藉由固定轉子,並移動定子成為換向通量電機(Commutator Flux Machine,CFM)。
請參閱如第十四、十五、十六圖所示,其中該電線A係先減線決定線長,並處理二端之線頭進行磨皮、去漆等,再將二末端A1分 別折入至第一心軸B與第二心軸C之突出部B1、C1卡槽上,而後便可將第一心軸B與第二心軸C上下相對靠合,並將第一心軸B與第二心軸C中央處之穿孔利用螺栓結合成為一體,以構成逆轉心軸D,且該電線A中段拉緊後,便可推動於第一心軸B與第二心軸C相反方向旋轉直到拉緊,並使電線A纏繞在突出部B1、C1上形成雙繞線圈A0,再利用快乾膠伸入於第一心軸B或第二心軸C對雙繞線圈A0進行點膠固定,便可將第一心軸B與第二心軸C拆開後取出雙繞線圈A0,此種雙繞線圈A0一般都是利用手動繞線很多圈數,不僅相當的耗時與費工,並會因個人操作動作的差異或疲勞程度造成繞製之品質不一致,難以確保雙繞線圈A0繞製的穩定性與密合度,使產能無法有效地提升,若要在數量龐大的雙繞線圈A0中都以手動的方式繞製,其人力耗費與時間上的考量,難以滿足大量生產與成本的要求,所以為了因應自動繞線需求,要如何導入自動化生產以有效對雙繞線圈A0品質作控管,並降低成本將有其必要性,便為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關鍵所在。
故,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發明專利誕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繞線機於供線部之導線為以第一線端固定在儲線治具上,並利用張力機構調整導線張力大小、計數器對繞線台於治具固定軸帶動儲線治具通過的導線進行計算以控制第一線圈捲繞的預定長度,再將儲線治具拆卸後安裝於分線機之第一旋動軸上,且第 一線圈裁切後之第二線端固定在第二旋動軸上之分線治具,便可帶動分線治具回繞預定圈數形成有第二線圈,並將儲線治具拆卸後安裝於第二旋動軸上使其與分線治具相對靠合,且第一線圈跨越連接第二線圈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再將儲線治具、分線治具拆卸連帶將雙繞線圈取下,並使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脫離於雙繞線圈後,便可完成雙繞線圈之半自動繞製動作,此種繞製方法可有效控制雙繞線圈捲繞時導線之張力及長度,並確保繞製的穩定性與密合度,使產能與品質有效的提升,進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便於量產且成本更為低廉之效用。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儲線治具之第一轉盤與儲線內環為套接於繞線台之治具固定軸上,並使導線之第一線端固定在儲線內環周邊處之卡線槽內,且第二轉盤套接於治具固定軸上,再利用擋環以鎖接固定的方式將儲線治具結合於治具固定軸上,使儲線內環可穩定的捲繞導線形成有第一線圈,而儲線治具捲繞導線時,可利用繞線機之計數器讀取滾輪隨著導線滾動的距離計算出導線通過的長度,並使儲線內環捲繞完成預定長度的第一線圈後,再利用預設刀具在第一線圈預定位置進行裁切分段形成有第二線端。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分線治具之第三轉盤與分線內環為套接於分線台之第二旋動軸上,並使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固定在分線內環周邊處之卡線槽內,且第四轉盤套接於第二旋動軸上,再利用擋環以鎖接固定的方式將分線治具結合於第二旋動軸上,便可藉由分線台之第二旋動軸帶動分線內環回繞第一線圈達到預定長度一半換算的預定圈數後形成有第二線圈。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乃在於該分線治具之分線內環回繞完成第二線圈,可先將擋環分別自第一旋動軸與第二旋動軸上拆卸,並取下第一轉盤與第四轉盤,且第一轉盤取下時可連帶將儲線內環與第一線圈退出於第一旋動軸,再依儲線內環、第一轉盤的順序安裝於第二旋動軸上後,藉此可將儲線內環與分線內環相對靠合,且第一線圈跨越連接第二線圈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該雙繞線圈之第一線圈相鄰於第二線圈之間形成有一跨越區段,且雙繞線圈之第一線端與第二線端為位於雙繞線圈內部面向中心之側邊。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乃在於該儲線治具之第一轉盤、第二轉盤與分線治具之第三轉盤、第四轉盤周邊處為剖設有複數缺口,便可利用點膠器具伸入於缺口內,並使黏著劑塗佈在雙繞線圈外露於缺口處之側緣位置點膠定型,亦可藉由分線台驅動第二旋動軸帶動雙繞線圈旋轉以提升其快乾之效果,再將擋環自第二旋動軸上拆卸後,可取下儲線內環與分線內環而連帶將雙繞線圈退出於第二旋動軸處。
本發明之更一目的乃在於當儲線內環與分線內環置放於抵壓機構之模座上時,可使儲線內環或分線內環抵靠於模座之凸部表面上,再利用頂桿向下抵壓於雙繞線圈側緣上,使雙繞線圈脫出於儲線內環與分線內環而掉落至凸部周圍處,便可將雙繞線圈之成品取出。
1‧‧‧導線
10‧‧‧雙繞線圈
1a‧‧‧第一線端
1b‧‧‧第二線端
11‧‧‧第一線圈
12‧‧‧第二線圈
13‧‧‧跨越區段
2‧‧‧繞線機
21‧‧‧供線部
211‧‧‧轉輪
22‧‧‧張力機構
221‧‧‧調整輪組
23‧‧‧繞線台
231‧‧‧治具固定軸
24‧‧‧計數器
241‧‧‧滾輪
3‧‧‧儲線治具
31‧‧‧第一轉盤
311‧‧‧缺口
32‧‧‧儲線內環
321‧‧‧卡線槽
33‧‧‧第二轉盤
34‧‧‧擋環
4‧‧‧分線機
41‧‧‧分線台
411‧‧‧第一旋動軸
412‧‧‧第二旋動軸
5‧‧‧分線治具
51‧‧‧第三轉盤
511‧‧‧缺口
52‧‧‧分線內環
521‧‧‧卡線槽
53‧‧‧第四轉盤
54‧‧‧擋環
6‧‧‧點膠器具
7‧‧‧抵壓機構
71‧‧‧模座
711‧‧‧凸部
72‧‧‧頂桿
8‧‧‧電動機
81‧‧‧定子組合
810‧‧‧納線空間
811‧‧‧第一定子半
812‧‧‧第二定子半
813‧‧‧固定軸
82‧‧‧轉子
820‧‧‧本體
821‧‧‧磁鐵
A‧‧‧電線
A0‧‧‧雙繞線圈
A1‧‧‧末端
B‧‧‧第一心軸
B1‧‧‧突出部
C‧‧‧第二心軸
C1‧‧‧突出部
D‧‧‧逆轉心軸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之步驟流程圖(一)。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之步驟流程圖(二)。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導線張力調整時之動作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導線捲繞時之動作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導線之第一線端與儲線內環固定時之動作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導線捲繞形成第一線圈之動作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第一線圈回繞形成第二線圈時之動作圖。
第八圖 係為本發明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與分線內環固定時之動作圖。
第九圖 係為本發明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靠合形成雙繞線圈之動作圖。
第十圖 係為本發明雙繞線圈點膠定型時之動作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發明雙繞線圈取出時之動作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發明雙繞線圈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雙繞線圈應用於電動機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四圖 係為習用手繞線圈前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五圖 係為習用手繞線圈時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六圖 係為習用手繞線圈後之立體外觀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之步驟流程圖(一)、步驟流程圖(二)、導線張力調整時之動作圖、捲繞時之動作圖、導線之第一線端與儲線內環固定時之動作圖及導線捲繞形成第一線圈之動作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 繞製方法係將導線1利用包括有繞線機2、儲線治具3、分線機4及分線治具5繞製形成有雙繞線圈10,其繞製方法包括有下列實施步驟:(a1)將繞線機2於供線部21所裝設之導線1為由第一線端1a固定在儲線治具3上,並利用供線部21輸送路徑上之張力機構22調整導線1連續輸送的張力大小。
(a2)驅動繞線台23之治具固定軸231帶動其安裝之儲線治具3進行捲繞導線1形成有第一線圈11,並利用供線部21輸送路徑上之計數器24對通過的導線1進行計算以控制其捲繞的預定長度,再將第一線圈11裁切分段後形成有第二線端1b。
(a3)將儲線治具3及第一線圈11自治具固定軸231上拆卸,並安裝於分線機4於分線台41之第一旋動軸411上,再將第一線圈11之第二線端1b固定在第二旋動軸412所安裝之分線治具5上。
(a4)驅動第二旋動軸412帶動於分線治具5進行回繞該第一線圈11,並連動於儲線治具3隨之反轉出線,使分線治具5回繞第一線圈11達到預定圈數後形成有第二線圈12。
(a5)將儲線治具3及第一線圈11自第一旋動軸411上拆卸,並安裝於第二旋動軸412上使其與分線治具5相對靠合,且第一線圈11為跨越連接第二線圈12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10。
(a6)續將儲線治具3、分線治具5及雙繞線圈10自第一旋動軸411上拆卸,並使儲線治具3與分線治具5脫離於雙繞線圈 10後,便完成雙繞線圈10之繞製動作。
本發明上述之導線1較佳實施可為一扁平銅線,並於導線1上塗佈形成有絕緣漆層,但於實際應用時,導線1截面亦可呈一方形、圓形、橢圓狀或其他形狀,並由包括鋁、銀或金等之導電金屬、合金材料或其組合等所製成,且導線1外部也可進一步包覆有絕緣套管,以形成具有絕緣套管之電線,在本實施例以下之說明書中,當導線1之第一線端1a、第二線端1b固定在儲線治具3之儲線內環32或分線治具5之分線內環52上時,需先將第一線端1a、第二線端1b利用加工器具或設備進行磨皮、去漆後,再分別折入至儲線內環32或分線內環52周邊處所剖設之卡線槽321、521內予以固定。
當繞線台23驅動治具固定軸231帶動儲線治具3進行捲繞導線1時,可連動供線部21之轉輪211旋轉出線,並由張力機構22之調整輪組221來對通過的導線1進行調整其張力大小,使導線1張力可維持不變以避免折損或斷裂,且計數器24可讀取滾輪241隨著導線1滾動的距離計算出導線1通過的長度,藉此可配合控制繞線台23帶動儲線治具3所捲繞第一線圈11的預定長度。
再者,儲線治具3之第一轉盤31與儲線內環32為先依序套接於繞線台23之治具固定軸231上,並使導線1之第一線端1a固定在儲線內環32之卡線槽321內,且第二轉盤33套接於治具固定軸231上而結合在儲線內環32相對於第一轉盤31之另側處後,再利用擋環34中心處所穿設之螺絲或螺栓等螺入於治具固定軸231端面處之螺孔內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使儲線內環32可穩定的捲繞導線1形成有 第一線圈11,且儲線內環32捲繞完成有預定長度的第一線圈11後,便可利用預設刀具在第一線圈11預定位置進行裁切分段形成有第二線端1b,且第一線圈11裁切前儲線治具3上可進一步利用夾具暫時固定第二線端1b而不會鬆脫。
當儲線內環32捲繞完成第一線圈11後,可先將擋環34自治具固定軸231上拆卸,並取下第一轉盤31、儲線內環32與第二轉盤33連帶將第一線圈11退出於治具固定軸231處後,再安裝於分線機4位於分線台41之第一旋動軸411上,便可利用擋環34依照上述之方式將儲線治具3安裝於第一旋動軸411上鎖接固定成為一體,而分線台41之第二旋動軸412上則安裝有分線治具5,並使第三轉盤51與分線內環52先依序套接於第二旋動軸412上後,便可將儲線治具3上之夾具拆卸,以利於使用者將第一線圈11之第二線端1b拉出後固定在分線內環52上。
請搭配參閱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第一線圈回繞形成第二線圈時之動作圖、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與分線內環固定時之動作圖、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靠合形成雙繞線圈之動作圖、雙繞線圈點膠定型時之動作圖、取出時之動作圖、雙繞線圈之立體外觀圖及較佳實施例雙繞線圈應用於電動機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第一線圈11之第二線端1b為折入至分線內環52周邊處之卡線槽521內予以固定,並使第四轉盤53套接於第二旋動軸412上而結合在分線內環52相對於第一轉盤31之另側處,再利用擋環54將分線治具5安裝於第二旋動軸412上鎖接固定成為一體,而分 線台41驅動第二旋動軸412帶動分線治具5之分線內環52進行回繞該第一線圈11時,可由第一線圈11連動於第一旋動軸411上套接之儲線內環32隨之反轉出線,並使分線內環52回繞第一線圈11達到約為預定長度一半的預定圈數後形成有第二線圈12,例如第一線圈11較佳實施之預定長度換算圈數大約為15圈,並使分線內環52回繞第一線圈11約為預定長度的一半,即第二線圈12換算圈數大約為7.5圈,所以儲線內環32上捲繞之第一線圈11剩餘圈數大約為7.5圈,但於實際應用時,該第一線圈11與第二線圈12亦可依導線1的材料、截面積尺寸、電阻等性質具有不同的圈數,以匹配橫向通量電機或換向通量電機達成所需之效能。
當分線內環52回繞完成第二線圈12後,可先將擋環34、54分別自第一旋動軸411與第二旋動軸412上拆卸,並取下第一轉盤31與第四轉盤53,且第一轉盤31取下時可連帶將儲線內環32與第一線圈11退出於第一旋動軸411,便可依儲線內環32、第一轉盤31的順序安裝於第二旋動軸412上,但於實際應用時,儲線治具3亦可依第一轉盤31、儲線內環32與第二轉盤33自第一旋動軸411上安裝及拆卸的先後順序,以及分線台41驅動第一旋動軸411與第二旋動軸412轉動的方向不同來將第一轉盤31與儲線內環32翻轉180度安裝於第二旋動軸412上,以達到將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相對靠合之目的,而後亦可利用擋環54安裝於第二旋動軸412上使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緊密靠合,且第一線圈11為跨越連接第二線圈12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10,同時使第一線圈11相鄰於 第二線圈12之間形成有跨越區段13,且第一線端1a與第二線端1b位於雙繞線圈10內部面向中心之側邊。
而後便可將點膠器具6之注射頭為分別伸入於第一轉盤31或第三轉盤51周邊處所剖設之複數缺口311、511內,並使黏著劑塗佈在雙繞線圈10外露於缺口311、511處之層狀側緣位置予以黏著固化,使雙繞線圈10取出時不會鬆開,亦可藉由分線台41驅動第二旋動軸412帶動雙繞線圈10旋轉,以提升其快乾之效果,以完成對雙繞線圈10點膠定型。
續將擋環54自分線台41之第二旋動軸412上拆卸,並取下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而連帶將雙繞線圈10退出於第二旋動軸412處,再置放於抵壓機構7之模座71使儲線內環32或分線內環52抵靠於凸部711表面上後,便可利用頂桿72向下抵壓於雙繞線圈10側緣上,並使雙繞線圈10脫出於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而掉落至凸部711周圍處,且待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脫離於雙繞線圈10內圈處後,即可將凸部711上疊置之儲線內環32與分線內環52移開,以利於使用者將雙繞線圈10之成品取出,便完成雙繞線圈10半自動之繞製動作,此種雙繞線圈10繞製方法可利用繞線機2之張力機構22調整導線1捲繞時之張力大小,並由計數器24配合控制儲線治具3捲繞第一線圈11的預定長度,以及分線機4帶動分線治具5回繞第一線圈11預定圈數而形成有第二線圈12,再將儲線治具3翻轉180度安裝於分線治具5上相對靠合後,可使第一線圈11跨越連接第二線圈12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10,便可有效控制每組雙繞線圈10 之張力及長度,並確保其繞製的穩定性與密合度,進而達到半自動繞製、提高生產效率、便於量產且成本更為低廉之效用。
本發明之多組雙繞線圈10可匹配電動機8之多相定子組合81安裝以構成電樞繞組,並應用於具外部轉子82之橫向通量電機、換向通量電機或其他型式之電動機8內,其中該定子組合81較佳實施為包括有相互組裝之第一定子半811及第二定子半812,並於第一定子半811與第二定子半812間所形成之納線空間810內皆安裝有雙繞線圈10,且定子組合81中心處軸向穿設有延伸至電動機8外部之固定軸813,而轉子82為包括有一中空之環狀本體820,並於本體820內壁面處結合有間隔排列狀之複數磁鐵821,當控制系統控制電動機8輸入電流至雙繞線圈10時,可使轉子82受到驅動而相對於多相定子組合81旋轉以作為馬達使用,或者是當轉子82受到外力驅動而相對於多相定子組合81旋轉時,可使多相定子組合81內之磁通量方向交換,造成雙繞線圈10內產生電流輸出以作為發電機使用,惟此部分有關電動機8工作原理、驅動方式與結構設計係為現有技術之範疇,且該細部之構成亦並非本案之創設要點,茲不再作一贅述。
是以,本發明主要針對該繞線機2為利用張力機構22調整導線1捲繞時之張力大小,並利用計數器24配合控制繞線機2帶動儲線治具3捲繞第一線圈11的預定長度,以及分線機4帶動分線治具5回繞第一線圈11預定圈數而形成有第二線圈12,再將儲線治具3與分線治具5相對靠合後,可使第一線圈11跨越連接第二線圈12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10,續將儲線治具3與分線治具5拆卸連帶將雙繞線 圈10取下後,並使儲線治具3與分線治具5脫離於雙繞線圈10,便可將雙繞線圈10之成品取出,以完成雙繞線圈10之繞製動作,此種繞製方法可有效控制雙繞線圈10捲繞時導線1之張力及長度,並確保其整體繞製的穩定性與密合度,使產能與品質均能夠有效的提升,進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便於量產且成本更為低廉之效用。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明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實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0‧‧‧雙繞線圈
1a‧‧‧第一線端
1b‧‧‧第二線端
11‧‧‧第一線圈
12‧‧‧第二線圈
13‧‧‧跨越區段

Claims (10)

  1. 一種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尤指可應用於具定子組合與轉子之橫向通量電機或換向通量電機內,並安裝於定子組合上以構成電樞繞組之雙繞線圈,係將導線利用繞線機、儲線治具、分線機及分線治具繞製形成有內圈處具第一線端與第二線端之雙繞線圈,其繞製方法包括有下列實施步驟:(a1)將繞線機於供線部所裝設之導線為由第一線端固定在儲線治具上,並利用供線部輸送路徑上之張力機構調整導線連續輸送的張力大小;(a2)驅動繞線台之治具固定軸帶動其安裝之儲線治具進行捲繞導線形成有第一線圈,並利用供線部輸送路徑上之計數器對通過的導線進行計算以控制其捲繞的預定長度,再將第一線圈裁切分段後形成有第二線端;(a3)將儲線治具及第一線圈自治具固定軸上拆卸,並安裝於分線機於分線台之第一旋動軸上,再將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固定在第二旋動軸所安裝之分線治具上;(a4)驅動第二旋動軸帶動於分線治具進行回繞該第一線圈,並連動於儲線治具隨之反轉出線,使分線治具回繞第一線圈達到預定圈數後形成有第二線圈;(a5)將儲線治具及第一線圈自第一旋動軸上拆卸,並安裝於第二旋動軸上使其與分線治具相對靠合,且第一線圈為跨越連接第二線圈形成並排疊置以構成雙繞線圈; (a6)續將儲線治具、分線治具及雙繞線圈自第一旋動軸上拆卸,並使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脫離於雙繞線圈後,便完成雙繞線圈之繞製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1)儲線治具為包括有第一轉盤、儲線內環及第二轉盤,並將第一轉盤與儲線內環先套接於繞線台之治具固定軸上,並使導線之第一線端固定在儲線內環周邊處所剖設之卡線槽內,且第二轉盤套接於治具固定軸上而結合在儲線內環相對於第一轉盤之另側處,再利用擋環將儲線治具以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於治具固定軸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2)導線之第一線端固定在儲線內環上時,需先將第一線端利用預設加工器具進行磨皮、去漆後,再折入至儲線內環周邊處之卡線槽內予以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2)繞線機之計數器為利用讀取滾輪隨著導線滾動的距離計算出導線通過的長度,並使儲線內環捲繞完成預定長度的第一線圈後,便可利用預設刀具在第一線圈預定位置進行裁切分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3)分線治具為包括有第三轉盤、分線內環及第四轉盤,並將第三轉盤與分線內環先套接於分線台之第二旋動軸上,並使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固定在分線內環周邊處所剖設之卡線槽內,且第四轉盤套接於第二旋動軸上而結合在分線內環相對於第三轉盤之另側處,再利 用擋環將分線治具以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於第二旋動軸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3)第一線圈之第二線端固定在分線內環上時,需先將第二線端利用預設加工器具進行磨皮、去漆後,再折入至分線內環周邊處之卡線槽內予以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4)分線台之第二旋動軸帶動分線內環回繞第一線圈達到預定長度一半換算的預定圈數後形成有第二線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5)第一線圈相鄰於第二線圈之間為形成有一跨越區段,且第一線端與第二線端位於雙繞線圈內部面向中心之側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步驟(a5)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周邊處為剖設有複數缺口,並利用預設點膠器具伸入於缺口內,便可將黏著劑塗佈在雙繞線圈外露於缺口處之側緣位置上以點膠的方式定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機雙繞線圈之繞製方法,其中該(a6)當儲線治具、分線治具及雙繞線圈拆卸後,可將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置放於預設抵壓機構所具之模座上,再利用抵壓機構所具之頂桿向下抵壓於雙繞線圈側緣上,使雙繞線圈脫出於儲線治具與分線治具後,便可將雙繞線圈成品取出。
TW105128145A 2016-08-31 2016-08-31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TWI605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145A TWI605665B (zh) 2016-08-31 2016-08-31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145A TWI605665B (zh) 2016-08-31 2016-08-31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5665B true TWI605665B (zh) 2017-11-11
TW201813249A TW201813249A (zh) 2018-04-01

Family

ID=6102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145A TWI605665B (zh) 2016-08-31 2016-08-31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56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0713A (zh) * 2018-01-03 2018-05-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便于调整匝数密度的绕线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9672B (en) * 1996-12-13 1997-07-01 Teco Elec & Machinery Co Ltd Method of winding two homocentric layers with wires
US6341744B1 (en) * 1999-12-22 2002-01-29 Nittoku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Coil winding apparatus and winding method
TW533655B (en) * 2001-08-20 2003-05-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DC motor and its coil winding method
US20060196984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Yuji Higeta Multilayer coil, winding method of same, and winding apparatus of same
TWI282654B (en) * 2005-07-29 2007-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Single phase motor and stator winding method thereof
TWI313471B (zh) * 2006-07-18 2009-08-11 Nittoku Eng
TWI547065B (zh) * 2014-09-24 2016-08-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相馬達定子及其繞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9672B (en) * 1996-12-13 1997-07-01 Teco Elec & Machinery Co Ltd Method of winding two homocentric layers with wires
US6341744B1 (en) * 1999-12-22 2002-01-29 Nittoku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Coil winding apparatus and winding method
TW533655B (en) * 2001-08-20 2003-05-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DC motor and its coil winding method
US20060196984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Yuji Higeta Multilayer coil, winding method of same, and winding apparatus of same
TWI282654B (en) * 2005-07-29 2007-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Single phase motor and stator winding method thereof
TWI313471B (zh) * 2006-07-18 2009-08-11 Nittoku Eng
TWI547065B (zh) * 2014-09-24 2016-08-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相馬達定子及其繞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0713A (zh) * 2018-01-03 2018-05-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便于调整匝数密度的绕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249A (zh) 201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5053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component for use in an electric machine
JP5924711B2 (ja) 電気機械用電機子巻線に用いられる巻線体の製造方法
JP5567311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圧縮機、モ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発電機
CN102044916B (zh) 磁性铁芯以及其制造方法、轴隙式旋转电机、静止机
JP4949271B2 (ja) 回転型モータのステータ用の分割コア、そのモータステータ、および永久磁石形同期モータ
CN111837314B (zh) 径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6917853B2 (ja) 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そ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41853A (ja) 二軸同心軸モータ
JP2009165273A (ja)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鉄心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28364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3812241A (zh) 一种定子永磁体混合步进电机
JPWO2012007984A1 (ja) アモルファスコ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部材と回転電機、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I605665B (zh) Winding method of motor double winding coil
JP6234565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13059182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US20220085701A1 (en) Axial flux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02068306U (zh) 带虚槽结构的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
CN203734393U (zh) 一种定子永磁体混合步进电机
CN100367638C (zh) 爪极式发电机
CN202068307U (zh) 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
Daldaban et al. Prototyping of axial flux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JPS62277038A (ja) 回転電気機械
US20180115209A1 (en) Permanent mang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method assembling same
TWI376862B (zh)
JP2007104795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