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1486B - Insoles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Insoles structur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1486B TWI601486B TW104116928A TW104116928A TWI601486B TW I601486 B TWI601486 B TW I601486B TW 104116928 A TW104116928 A TW 104116928A TW 104116928 A TW104116928 A TW 104116928A TW I601486 B TWI601486 B TW I60148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zone
- support
- forefoot
- heel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鞋墊結構,特別是一種透過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形塑出人體腳掌形狀、以達到3D塑形支撐及散壓舒適功效的鞋墊結構。
一般,市售之鞋墊大部分皆採用平面設計,然而,我們腳底的形狀並非如鞋墊為一平面,因此,使用平面之鞋墊時,因腳骨形狀並非平整,尤其是足弓部分,所以,不論是行走或運動時,腳掌所承受的壓力,無法平均分佈部於整個腳掌面,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尤其針對有如扁平足、寬扁足及高弓足一類的足弓缺陷,平面設計的鞋墊會造成更大傷害,故現在廠商為了這一類足弓缺陷,設計了一類能夠解決足弓塑形的鞋墊,以第1圖來講,係為了使先天足弓較為平坦的使用者所設計的足弓鞋墊1,由圖中明顯可見,該足弓鞋墊1之底面11之其中一側邊可看到有一傾斜的足弓墊高部12,而該足弓墊高部12是由該足弓鞋墊1之正面會逐漸向該足弓鞋墊1之底面11內凹傾斜,故當使用者踩於該足弓鞋墊1上時,該足弓墊高部12將能夠撐起腳掌的足弓處,而為了達到更好的適形支撐效果,會使用較硬塑膠或是能夠撐起足弓部的複合材質製成,以避免支撐性不足。且於前腳掌位置及腳後跟的位置處都置放有片狀彈性體13,以作為前腳掌及腳後跟的散壓。
然而上述這一類的足弓鞋墊有以下幾點缺陷:
(1)由於足弓鞋墊之足弓墊高部大多設計為具有一定傾斜度,故腳掌踩於該足弓鞋墊上時,該足弓鞋墊支撐腳掌的面並無法完整進行支撐,而是靠材料之鋼性來支撐,且使用者腳掌處之足弓係受到懸吊支撐,導致使用者的腳掌處長久踏踩於該習知鞋墊後,會產生不舒適的感受,並造成腳掌的損傷。
(2)雖然這一類具有足弓支撐功能的鞋墊係經過設計,讓使用者穿起來具有矯正的效果,但每個人之腳掌形狀皆有些微不同,故以固定設計出來的規格將無法適用於所有使用者的腳掌形狀,而有些具有較為特殊腳掌形狀的使用者則必須透過專業矯正師判斷與客製化訂製鞋墊的廠商訂做符合個人化需求的鞋墊,但此一過程是非常冗長與花費將會非常昂貴。
(3)彈性體13係為平面狀,且位置固定無法調整,而人體行走或跑步時的姿勢皆不同,腳掌施加的重力位置也有所不同,因此,若將彈性體13的位置固定且又為平面狀態,因此,僅能重點式局部舒壓,實無法準確達到全腳掌吸震散壓的效果。
再者,另有習用鞋墊內設置空氣流通的通道,利用通道進行空氣的流通,當人體行走或跑步時鞋墊受壓,造成鞋墊內空氣壓縮,由通道傳到腳掌其他部位達到腳掌局部支撐或按摩的效果。或者,另有以甘油(glycerin)液體透過通道由腳掌下壓進行流動的鞋墊,以產生不同的支撐力,達到舒服減壓的效果。然而,以氣體或液體作為人體腳底的支撐及散壓,仍有其缺點,因鞋墊必須採用不透氣的材料製作,才能將空氣或液體密封於鞋墊中,造成使用者在穿鞋時過於悶熱潮濕,而引發腳部病變,且一旦鞋墊發生些微破損,將造成
氣體及液體的外洩,而失去效果。另外,空氣及液體主要是受到腳掌重壓而造成空氣及液體的壓縮達到支撐效果,並無法針對特定腳掌部位進行單獨穩定支撐。
因此,為了克服傳統鞋墊無法完全適用於所有使用者的腳掌形狀及破洞的缺點,故設計了一款內有複數個堆疊設置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的鞋墊結構,而使用者能夠將顆粒固態黏彈性體進行手撥動至不同的支撐散壓區,由於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是自行形成為一具有彈性及黏性的支撐,塑型後常態時因顆粒間會彼此沾黏,不會呈現鬆散自由流動狀態,若鞋墊有破洞,也不會以沙散狀滑移出,所以當使用者在行走或跑步時,便可利用自己的腳掌壓力,使顆粒固態黏彈性體能夠適應不同腳掌形狀,而達到全腳掌3D(三度空間)塑形穩定支撐之功效,且因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有吸震散壓柔軟特性,使用者能感覺舒適無壓力,因此,本發明應為一最佳鞋墊解決方案。
一種鞋墊結構,係包括:一下表層;一上表層,係與該下表層相結合,並於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之邊緣處進行封邊處理後,則能夠於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而該容置空間經由複數條分隔邊區隔出有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其中該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係包含有一非足弓支撐散壓區與一足弓支撐散壓區,而複數條分隔邊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道,使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彼此獨立且相連通;以及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係堆疊設置於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腳後跟支撐散
壓區內,該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能夠藉由該通道進入或移出前腳掌支撐散壓區或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或腳後跟支撐散壓區。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係選自織布或針織布或彈性布或彈性布結合橡膠泡棉或針織布結合泡綿或織布結合泡棉之任一種或其組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係為固體矽膠、固體凝膠、固體TPU或二液形PU材料所製成之固體黏彈性體之任一種或其組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的邵氏硬度(Shore A)為20~60±2度之間,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硬度可為相同或不同。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平均粒徑為2~5mm。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分隔邊係能夠以車縫、熱壓或超音波之技術手段來達成,使不同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無法經由分隔邊進出。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成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該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係對應人體腳趾,而該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則是對應人體前腳掌,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使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出一與人體大腳拇指對應的腳姆指支撐散壓區、一與人體四腳趾對應的四腳趾支撐
散壓區及一與人體楔骨對應的一楔骨支撐散壓區,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使腳姆指支撐散壓區、人體四腳趾對應的四腳趾支撐散壓區及楔骨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出左支撐散壓區及右支撐散壓區,該左支撐散壓區係與人體左腳後跟對應,該右支撐散壓區係與人體右腳後跟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左支撐散壓區及右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如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出一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而該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係與後腳跟中心點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含有一以分隔邊區隔出的湧泉穴支撐散壓區,而該湧泉穴散壓係與腳掌湧泉穴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該區周圍係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及至少一個通道,使湧泉穴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1‧‧‧足弓鞋墊
11‧‧‧底面
12‧‧‧足弓墊高部
2‧‧‧鞋墊結構
21‧‧‧上表層
211‧‧‧邊緣處
22‧‧‧下表層
221‧‧‧邊緣處
23‧‧‧前腳掌支撐散壓區
231‧‧‧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
232‧‧‧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
233‧‧‧腳姆指支撐散壓區
234‧‧‧四腳趾支撐散壓區
235‧‧‧楔骨支撐散壓區
24‧‧‧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
241‧‧‧非足弓支撐散壓區
242‧‧‧足弓支撐散壓區
25‧‧‧腳後跟支撐散壓區
251‧‧‧左支撐散壓區
252‧‧‧右支撐散壓區
253‧‧‧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
26‧‧‧分隔邊
27‧‧‧通道
28‧‧‧顆粒固態黏彈性體
29‧‧‧湧泉穴支撐散壓區
3‧‧‧手指
4‧‧‧腳掌
41‧‧‧腳趾位置
411‧‧‧大腳姆指
412‧‧‧第二腳趾
413‧‧‧第三腳趾
414‧‧‧第四腳趾
415‧‧‧第五腳趾
42‧‧‧腳後跟位置
421‧‧‧右側腳後跟
422‧‧‧左側腳後跟
423‧‧‧中心點
43‧‧‧前腳掌
44‧‧‧足弓
45‧‧‧足弓一側
46‧‧‧湧泉穴
47‧‧‧楔骨
5‧‧‧鞋背帶
[第1圖]習用鞋墊之立體架構底面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側視圖。
[第4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佈滿各支撐散壓區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內部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之堆疊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經由通道推移示意圖。
[第7A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腳趾踩踏示意圖。
[第7B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腳後跟踩踏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第二實施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第三實施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第四實施示意圖。
[第11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第五實施示意圖。
[第12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第六實施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置放於鞋體之應用示意圖。
[第14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結合於拖鞋之應用示意圖。
[第15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使用後被塑形示意圖。
[第16圖]係本發明鞋墊結構之另一態樣結構示意圖。
有關於本發明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2及3圖,為本發明鞋墊結構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及架構側視圖,由圖中可知,該鞋墊結構2係由一上表層21及一下表層22結合而成,該上表層21之邊緣處211及該下表層22之邊緣處221係進行封邊處理,使該上表層21及該下表層22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封邊手段可為車縫、熱熔或超音波;該容置空間經由數個分隔邊26區隔定義出有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一中段腳
掌支撐散壓區24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其中該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更進一步以分隔邊26區分成一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一足弓支撐散壓區242,該分隔邊26係能夠以將上表層21及一下表層22間以車縫、熱熔或超音波之技術手段來形成,使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該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該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及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具有各自獨立的空間,而分隔邊26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含以上的通道27,藉由該通道27使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該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彼此之間的相互連通。在第2圖中,該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之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足弓支撐散壓區242的分隔邊26上並無設置通道27,使該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該足弓支撐散壓區242之間無法相互連通。
請參閱第8圖,亦可視需求於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之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足弓支撐散壓區242的分隔邊26上設置通道27,使該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該足弓支撐散壓區242之間可相互流通。
另外,該上表層21與下表層22所使用的材質可為相同或不同,該上表層21與下表層22都可使用較舒適或彈性的織布製作而成(例如針織布或彈性布或織布結合橡膠泡棉或織布結合泡棉等皆可);該下表層22亦可視需求採用較硬材料製作而成,以增加鞋墊的支撐力。並可於該上表層21及下表層22添加活性碳,以達到除臭之目的,或是發熱特性之織布材料來達到保暖之目的。
由第4圖及第5圖中可知,係於該上表層21及該下表層22所區分出的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內皆容納堆疊有設置有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具有能夠彼此互相沾粘的特性,因此當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堆疊時,當受到腳掌
施予重力時,即會自動塑型成一3D(三度空間)全腳掌支撐性的支撐結構,而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在塑型過程中無法經由分隔邊進入不同的支撐散壓區中,只能藉由分隔邊26上的通道27以手撥動進入或移出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或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因此,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會因黏性糾結成較大體積而不能自由通過通道,除非調整用手撥動經過通道27,因此,通道27的尺寸至少要大於單一顆黏彈性體28的粒徑,使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可經由手撥動移入相鄰的支撐散壓區中。
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是為固體狀,其形狀能夠為規則形狀(例如柱形、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例如多邊形或梯形或其他幾何圖形),無論是規則形狀或不規則形狀,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的平均粒徑為2~5mm。
而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邵氏硬度(Shore A)為20~60±2度之間(其邵氏硬度能夠為20±2度、22±2度、24±2度、26±2度、28±2度、30±2度、32±2度、34±2度、36±2度、38±2度、40±2度、42±2度、44±2度、46±2度、48±2度、50±2度、52±2度、54±2度、56±2度、58±2度或60±2度)。
本發明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granules solid elastomer)28並非為顆粒發泡彈性體(foam elastomer)或穀物顆粒(例如稻穀或綠豆或紅豆等)。本發明之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主要為固體矽膠、固體凝膠、TPU或二液形PU所製成固體黏彈性體材料等柔軟具彈性的低反彈材料所製成,與顆粒發泡彈性體(foam elastomer)或穀物顆粒的特性不同;其中,凝膠是一種具有優異的壓力傳導性以及衝擊力吸收性優異的高分子化合物亦可為高分子共聚物,可為熱可塑性,如SEBS(氫化苯乙烯及丁二烯共聚物)製粒而成,亦可為二液型之PU高分子以不同比例混合,在常溫下灌注成片狀呈柔軟性之固狀彈性體再製粒而成;另
外它的硬度高低可以透過配方比例調整,具備了低反撥彈性及壓力分散性所以特別適用於製作高柔軟性之墊體。而TPU是一種環保材質,不含可塑劑,也是一種高分子彈性體特性,介於橡塑膠之間,在現有橡塑膠材質中,擁有最佳物性耐衝擊、耐曲折、高延伸性、高抗撕裂強度及耐低溫等特性。
由於數個分隔邊26上設置有讓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彼此相通的通道27,如第6圖所示,使用者能夠以手指3撥動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使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於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之間移動,使某一支撐散壓區內堆疊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可供使用者視需求自行調整容納的數量及形狀,供使用者依據自己腳掌形狀,調整不同支撐散壓區內堆疊的受壓高度,當使用者全腳掌踩於調整後的各個支撐散壓區上時,由於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間會相互沾黏且具有間隙,使得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不會自由流動,導致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接收來自全腳掌的壓力後,會因受壓而變形,變形空間為彼此沾黏間的間隙,經由反覆的受壓變形,經一段時間使用即可塑型成使用者全腳掌形狀。
且經由第5圖可知,對應於人體足弓處的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的數量最多及高度最高,若使用者覺得不足或過高,皆可自行調整,將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經由分隔邊26上的通道27以手撥動移出或移入足弓支撐散壓區242,以符合自己腳掌的足弓形狀及施力點,這是目前鞋墊所無法達成之目的,且以手撥動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侷限本案之專利範圍,若透過其他手工具進行撥動,皆應包含在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由第7A圖及第7B圖中可知,當使用者的全腳掌4踩於該鞋墊結構2時,位於腳掌4之前端位置(腳趾位置41)與後端位置(腳後跟位置42)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的受壓示意圖,由圖中可知,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所堆疊之高度不同,且由上表層21表面變形的情況來看,不同位置所承受的壓力不同,該上表層21表面之受壓面也會受到不同呈度的凹陷,因此除了使用者自行調整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所堆疊之高度之外,如第15圖所示,當受到腳掌4踩壓後,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會因使用者的腳趾41及腳後跟42不斷的施予重力,而藉由彼此沾黏間所形成的間隙進行塑型,進而自行塑造出使用者腳趾41及腳後跟42的腳形,讓有承受重力的位置處,可適時進行腳趾41及腳後跟42的支撐及吸震散壓。
由第8圖中可知,係為鞋墊各支撐散壓區與人體腳掌部位對應圖,其中腳掌4可區分前腳掌43、腳後跟42、足弓44及足弓一側45,其中,前腳掌包含大腳姆趾411、第二腳趾412、第三腳趾413、第四腳趾414及第五腳趾415等腳趾41。而本發明之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與人體前腳掌43相對應,該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足弓一側45相對應,該足弓支撐散壓區242與足弓44相對應,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與腳後跟42相對應。因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之間係具有分隔邊26與通道27,使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各別獨立,可單獨具有支撐效果,並經由通道27的設置,讓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內充填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能夠經由通道以手撥動彼此相互移出或移入,以視自身腳掌施力的位置而自行調整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非足弓
支撐散壓區241、足弓支撐散壓區242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內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的數量及高度形狀。
請參照第9圖所示,其與第8圖不同之處在於經由分隔邊26另外區分出一湧泉穴支撐散壓區29,該湧泉穴支撐散壓區29是與人體腳掌4的湧泉穴46相對應,且該分隔區湧泉穴支撐散壓區29的分隔邊26上亦可設置至少一個以上的通道27,以提供人體腳掌湧泉穴46的吸震散壓,並可視行走或跑步的重力施力點,自行調整湧泉穴支撐散壓區29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數量及高度形狀,其他結構皆與第8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
由第10圖中可知,其與第9圖不同之處在於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區分為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1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2(該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1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2之間係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26及至少一個通道27),該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1係對應人體腳趾41,而該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2則是對應人體前腳掌43,另外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能夠再區隔出一左支撐散壓區251及一右支撐散壓區252(該左支撐散壓區251及右支撐散壓區252之間係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26及至少一個通道27),而該左支撐散壓區251及右支撐散壓區252係分別對應了腳後跟位置42的右側腳後跟421及左側腳後跟422,經由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1、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2及左支撐散壓區251及右支撐散壓區252的區隔設置,可更進一步的針對人體腳掌的腳趾、前腳掌、右腳後跟或左腳後跟因在走路或跑步施力上的不同,而進行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1、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2及左支撐散壓區251及右支撐散壓區252內部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數量及高度形狀的調整,以進行人體腳掌的
腳趾、前腳掌、右腳後跟或左腳後的吸震散壓,其他結構皆與第9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
由第11圖中可知,其與第10圖不同之處在於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內係增加了一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253,該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253周圍係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26及至少一個通道27,且該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253係對應人體腳後跟42之中心點423,以提供人體後腳後跟中心點423的吸震散壓,並可視行走或跑步的重力施力點,自行調整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253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數量及高度形狀,其他結構皆與第10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
由第12圖中可知,其與第9圖不同之處在於不具有該湧泉穴支撐散壓區29,且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則區分為一腳姆趾支撐散壓區233、一四腳趾支撐散壓區234及一楔骨支撐散壓區235,其中該腳姆指支撐散壓區233是對應於該大腳姆指411,該四腳趾支撐散壓區234是對應於該第二腳趾412、第三腳趾413、第四腳趾414、第五腳趾415,該楔骨支撐散壓區235是對應於該腳掌4之楔骨47,另外該腳姆指支撐散壓區233周圍、四腳趾支撐散壓區234周圍及楔骨支撐散壓區235周圍係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26及至少一個通道27,以單獨提供人體大腳拇指411、四腳趾412~415及楔骨47的吸震散壓,並可視行走或跑步的重力施力點,自行調整腳姆趾支撐散壓區233、一四腳趾支撐散壓區234及一楔骨支撐散壓區235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數量及高度形狀,其他結構皆與第9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
由第13圖中可知,能夠將該鞋墊結構2放於該鞋體6內,用以做為鞋墊使用,除此之外,亦能夠應用於其他鞋類,例如第14圖中,能夠將該鞋墊結構2與一鞋背帶(strap)5結合,則能夠做為涼鞋或是拖鞋使用。
請同時參閱第2、3、13、14及15圖所示,本發明之鞋墊在未使用狀態時,該鞋墊的上表層21並無被塑型(如第2圖所示),且如第3圖所示,該鞋墊結構2的頂面及底面厚薄度接近相同。然而,若如第13、14及15圖所示,當該鞋墊結構2設置於鞋體6內或當作拖鞋或涼鞋或鞋底使用時,該上表層21會受人體全腳掌施與重力踩踏時,使底面厚度因被全腳掌重壓而形成接近平面狀態,使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往頂面凸起(如第13圖所示),此時,由於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係為較小顆粒,且具有彈性及黏性,所以彼此間為相互沾黏,常態時,並不會像沙粒般的鬆散自由滑落,且因彼此沾黏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並非為面對面的沾粘,而是點對點的沾粘,所以彼此間仍具有間隙,使該顆粒固態彈性體28會因受到的人體重力不同,導致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藉由彼此間的間隙,進行塑型,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該上表層21的表面即會自行塑型出使用者腳掌的形狀,且藉由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塑型後仍彼此沾黏,使塑型完成後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不會回復成未使用狀態,以達到3D塑型支撐及舒適散壓的功效。因此,本發明可提供使用者在走路或跑步的過程中,自行塑造出走路時腳掌的施力形狀,在施力最多的位置,即代表有較多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支撐,而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的高度也在走路過程中逐漸修正塑型,使上表層21的表面經由顆粒固態黏彈性體28的塑型,而與人體腳掌部位緊密接觸,且鞋墊結構2的底面在塑型後已經接近成平面狀態,並非懸空,讓使用者的全腳掌部位皆受到穩定的支撐,不會有懸空的感受。
由第16圖中可知,該鞋墊結構2亦能夠將前腳掌支撐散壓區23移除,僅剩下具有非足弓支撐散壓區241與足弓支撐散壓區242之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24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25,而這一類的鞋墊結構主要是用於中段腳掌與腳後跟處,至於其他結構皆與第2圖相同,於此不在贅述。
本發明所提供之鞋墊結構,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如下:
1.本發明是將鞋墊分隔成複數個支撐散壓區,每個支撐散壓區都各別對應到人體全腳掌不同的位置,並於每個支撐散壓區內都充填有不同數量及高度形狀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且每個支撐散壓區間都具有彼此分隔邊及相通的通道,讓不同區域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可經由使用者手部的撥動,而藉由該通道進入或移出各支撐散壓區中,以達到顆粒固態黏彈性體調整的效果,致使每個支撐散壓區皆具有獨立的支撐及吸震散壓,此為習知的空氣鞋墊及液體鞋墊所無法達成的調整效果。
2.由於每個人在行走或跑步時腳掌施力點都不相同,因此藉由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彼此間沾黏並保有間隙,讓使用者在行走或跑過的過程中,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可藉由間隙(變形空間)自行塑造出人體在走路或跑步時腳掌施力的形狀,以準確的對腳掌施力處予以支撐及吸震散壓,達到3D(三度空間)塑形支撐兼具舒適散壓之功效。
3.本發明讓不同使用者能夠依照自己的全腳掌形狀,將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先進行調整推移至不同區域,以使不同區域能夠調整不同的高低位置,以達到支撐腳掌之目的,故本發明將能夠適用於任何的使用者。
4.本發明能夠達到3D塑形支撐,以形塑腳掌形狀,且複數個堆疊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將能夠平均分散壓力,如此亦有助於腳底血液循環,另外由於複數個堆疊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受到下壓壓力後,複數個堆疊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依據腳掌施加的壓力,進行整體的微調變形,除了與腳底更加密集貼合之外,更能夠全面性的分散腳底壓力,此為習知鞋墊以鋼性支撐有極大不同。
本發明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2‧‧‧鞋墊結構
21‧‧‧上表層
211‧‧‧邊緣處
22‧‧‧下表層
23‧‧‧前腳掌支撐散壓區
24‧‧‧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
241‧‧‧非足弓支撐散壓區
242‧‧‧足弓支撐散壓區
25‧‧‧腳後跟支撐散壓區
26‧‧‧分隔邊
27‧‧‧通道
Claims (10)
- 一種鞋墊結構,係包括:一下表層;一上表層,係與該下表層相結合,並於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之邊緣處進行封邊處理後,則能夠於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而該容置空間經由複數條分隔邊區隔出有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其中該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係包含有一非足弓支撐散壓區與一足弓支撐散壓區,而複數條分隔邊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道,使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一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彼此獨立且相連通;以及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係堆疊容置於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及腳後跟支撐散壓區內,該複數個顆粒固態黏彈性體能夠藉由該通道進入或移出前腳掌支撐散壓區或中段腳掌支撐散壓區或腳後跟支撐散壓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上表層及該下表層係選自織布或針織布或彈性布或彈性布結合橡膠泡棉或針織布結合泡綿或織布結合泡棉之任一種或其組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係為固體矽膠、固體凝膠、固體TPU或二液形PU材料所製成固體黏彈性體之任一種或其組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的邵氏硬度(Shore A)為20~60±2度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顆粒固態黏彈性體平均粒徑為2~5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分隔邊係能夠以車縫、熱壓或超音波之技術手段來達成,使不同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無法經由分隔邊進出。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成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該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係對應人體腳趾,而該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則是對應人體前腳掌,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使第一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及第二前腳掌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出左支撐散壓區及右支撐散壓區,該左支撐散壓區係與人體左腳後跟對應,該右支撐散壓區係與人體右腳後跟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左支撐散壓區及右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鞋墊結構,其中該腳後跟支撐散壓區以分隔邊區隔出一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而該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係與後腳跟中心點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道,後腳跟中心點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墊結構,更包含有一以分隔邊區隔出的湧泉穴支撐散壓區,而該湧泉穴散壓係與腳掌湧泉穴相對應,該分隔邊上設置有通 道,該區周圍係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分隔邊及至少一個通道,使湧泉穴支撐散壓區內的顆粒固態黏彈性體會經由通道進行進入或移出的調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6928A TWI601486B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Insoles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6928A TWI601486B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Insoles structur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1034A TW201641034A (zh) | 2016-12-01 |
TWI601486B true TWI601486B (zh) | 2017-10-11 |
Family
ID=5805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6928A TWI601486B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Insoles structur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0148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5422A (en) * | 1971-12-27 | 1973-10-16 | H Smith | Fluid cushion podiatric insole |
DE3406504A1 (de) * | 1984-02-23 | 1985-08-29 | Claus 2860 Osterholz-Scharmbeck Tietjen | Schuh |
WO1997035496A1 (de) * | 1996-03-26 | 1997-10-02 | Novak Laszlo | Schuhsohle oder einlegesohle |
US20050116380A1 (en) * | 2003-10-14 | 2005-06-02 | Tony Tadin | Method to capture and support a 3-D contour |
CN101731792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邓建波 | 可自我调整形状的鞋垫 |
CN102686120A (zh) * | 2009-08-20 | 2012-09-19 | 约翰逊父子公司 | 缓冲元件,鞋类,鞋内底,可形变填充物和封套 |
TWM512314U (zh) * | 2015-05-27 | 2015-11-21 | Forsound Corp | 鞋墊結構 |
-
2015
- 2015-05-27 TW TW104116928A patent/TWI60148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5422A (en) * | 1971-12-27 | 1973-10-16 | H Smith | Fluid cushion podiatric insole |
DE3406504A1 (de) * | 1984-02-23 | 1985-08-29 | Claus 2860 Osterholz-Scharmbeck Tietjen | Schuh |
WO1997035496A1 (de) * | 1996-03-26 | 1997-10-02 | Novak Laszlo | Schuhsohle oder einlegesohle |
US20050116380A1 (en) * | 2003-10-14 | 2005-06-02 | Tony Tadin | Method to capture and support a 3-D contour |
CN101731792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邓建波 | 可自我调整形状的鞋垫 |
CN102686120A (zh) * | 2009-08-20 | 2012-09-19 | 约翰逊父子公司 | 缓冲元件,鞋类,鞋内底,可形变填充物和封套 |
TWM512314U (zh) * | 2015-05-27 | 2015-11-21 | Forsound Corp | 鞋墊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1034A (zh) | 2016-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54075B2 (en) | Orthotic device for open shoes | |
JP5711967B2 (ja) | 履物用のインナーソールサポートシステム | |
JP4061655B2 (ja) | 履物の重量を増加させるインソール体、ならびに重量を増加させるミッドソール/アウトソールを有する重量履物 | |
CN113710119B (zh) | 可变反射鞋制品技术 | |
US20120023776A1 (en) | Shoe sole inserts for pressure distribution | |
EP3100627B1 (en) | Insole and shoe comprising a removable insole | |
WO2016081482A1 (en) | Selectively textured footbed | |
US20160360825A1 (en) | Insoles, sho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 |
EP3258804B1 (en) | Aqua shoe having anti-slip structure | |
CN113133569A (zh) | 具有触觉反馈的鞋底和鞋 | |
WO2016090926A1 (zh) | 鞋垫和鞋子 | |
CN204670499U (zh) | 鞋垫结构 | |
JP5187918B2 (ja) | 足痛解消・軽減・トラブル解消靴及び中敷 | |
TWM512314U (zh) | 鞋墊結構 | |
TWI601486B (zh) | Insoles structure | |
CN106263269B (zh) | 鞋垫结构 | |
WO2014101883A1 (zh) | 鞋垫及鞋子 | |
US20050066545A1 (en) | Shoe insert pad | |
US10349701B2 (en) | Footwear having a sole formed with a cavity receiving a highly viscous gel | |
JP6082781B2 (ja) | インソール構造 | |
CN207492186U (zh) | 一种多功能鞋底 | |
TW201709836A (zh) | 拖鞋結構 | |
WO2017014698A1 (en) | Pressure offloading insole with adjustable arch support | |
CN209711693U (zh) | 一种散热运动鞋 | |
CN218571508U (zh) | 一种可按摩的赛后拖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