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915B -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9915B
TWI599915B TW105139769A TW105139769A TWI599915B TW I599915 B TWI599915 B TW I599915B TW 105139769 A TW105139769 A TW 105139769A TW 105139769 A TW105139769 A TW 105139769A TW I599915 B TWI599915 B TW I599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cal plane
image
lens
electronic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9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2065A (zh
Inventor
詹文同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9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991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9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065A/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
近年來,隨著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相關軟體、硬體與技術也日益發展,使用者可運用電子裝置處理文書、生活瑣事、甚至金融交易。然而,當使用者處於公共場所時,電子裝置所顯示的內容易受到旁人窺視,使得使用者的隱私權受到侵害。因此,如何提高電子裝置之顯示內容的安全性,進而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已成為相關研究領域研發課題之一。
一般而言,可在電子裝置之顯示器上安裝螢幕防窺膜以防範旁人偷窺,此螢幕防窺模係利用百葉窗的原理控制光的反射,讓視角超過一定程度的旁人無法看到顯示內容,例如:視角超過“60度”時只會看到漆黑的畫面。然而,因為此方式無法防範視角未超過一定程度的旁人窺視,所以仍然無法有效解決螢幕顯示的安全性不佳之問題。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其結合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以有效地防範旁人窺視,從而增加電子裝置的安全性。
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一種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一訊號接收單元以及一影像變焦單元。顯示單元係用以將一顯示影像成像於一第一影像焦平面。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第一影像變焦單元係用以根據來自可變焦眼鏡之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的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其中第一影像焦平面與第二影像焦平面不重疊。
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一種可變焦眼鏡包含透鏡組、防窺功能啟動模組、訊號傳送模組與第一透鏡變焦單元。透鏡組具有一第一透鏡焦平面。防窺功能啟動模組係用以產生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訊號傳送模組係用以將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傳送至一防窺視之電子裝置。第一透鏡變焦單元係用以根據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焦平面轉變為一第二透鏡焦平面,其中第一透鏡焦平面與第二透鏡焦平面不重疊。
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用於電子裝置的防窺視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一顯示影像成像於一第一影像焦平面。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根據來自可變焦眼鏡之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的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其中第一影像焦平面與第二影像焦平面不重疊。
於本揭露之多個實施方式中,使用者可藉由防窺視系統(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其方法,使得電子裝置的顯示影像由第一影像焦平面轉換為第二影像焦平面,亦即改變電子裝置之顯示影像的焦距,使得電子裝置的顯示影像聚焦至第二影像焦平面。再搭配可變焦眼鏡之第一透鏡變焦單元的調整,使得位於第二影像焦平面的顯示影像可成像至目標位置(亦即使用者的雙眼)。因此,使用者可觀測到清晰的成像。相反地,位於目標位置之外的窺視者僅會看到一模糊的影像,從而提高電子裝置之顯示內容的安全性,俾利於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揭露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揭露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露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露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與範圍。
同時參照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系統的側視圖。第2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系統的示意圖。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防窺視系統包含可變焦眼鏡100以及電子裝置200。可變焦眼鏡100包含透鏡組110、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訊號傳送模組130以及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電子裝置200包含顯示單元210、訊號接收單元220以及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
更詳細地說,可變焦眼鏡100之透鏡組110具有一第一透鏡焦平面P1。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單元210係用以將一顯示影像I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且第一透鏡焦平面P1與電子裝置200之第一影像焦平面I1係實質上重疊的。如此一來,使用者可藉由配戴可變焦眼鏡100而清晰地觀看到位於第一透鏡焦平面P1(第一影像焦平面I1)的顯示影像I。可變焦眼鏡100之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係用以產生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訊號傳送模組130係用以將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傳送至一防窺視之電子裝置200。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係用以根據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將透鏡組110之第一透鏡焦平面P1轉變為一第二透鏡焦平面P2,其中第一透鏡焦平面P1與第二透鏡焦平面P2不重疊。電子裝置200之訊號接收單元220係用以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100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係用以根據來自可變焦眼鏡100之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將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的顯示影像I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I2,且第一影像焦平面I1與第二影像焦平面I2不重疊。此外,第二透鏡焦平面P2與電子裝置200之第二影像焦平面I2係實質上重疊的。如此一來,當使用者觸發可變焦眼鏡100而使得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產生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使用者可藉由配戴可變焦眼鏡100而清晰地觀看到位於第二透鏡焦平面P2(第二影像焦平面I2)的顯示影像I。
也就是說,當可變焦眼鏡100產生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時,電子裝置200之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可改變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影像I的焦距,使得電子裝置200顯示影像I聚焦至第二影像焦平面I2。同時地,可變焦眼鏡100之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會依據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轉換第一透鏡焦平面P1為第二透鏡焦平面P2。此第二影像焦平面I2(亦即,第二透鏡焦平面P2)與電子裝置200相隔至少一距離。如此一來,使用者可藉由配戴可變焦眼鏡100而接收位於第二影像焦平面I2(亦即,第二透鏡焦平面P2)的顯示影像I。也就是說,可變焦眼鏡100之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可將顯示影像I清楚地成像至使用者的雙眼,因此,使用者可觀測到清晰的成像。相反地,未配戴可變焦眼鏡100的窺視者僅會看到一模糊的影像,從而提高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內容的安全性,俾利於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
舉例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影像焦平面I1至電子裝置200之第一距離係小於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之第二距離。也就是說,第二影像焦平面I2係相對第一影像焦平面I1遠離電子裝置200。舉例而言,第一影像焦平面I1至電子裝置200之第一距離可實質上為0公分;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之中繼距離可實質上為5公分、10公分、15公分、或50公分,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可為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更包含可變焦的光學透鏡組或可變焦的薄膜組。或者,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更包含反射式顯示積體電路晶片,以投影電子裝置200所顯示的影像,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變焦眼鏡100可為光學透鏡組、光學眼鏡、或頭戴式顯示裝置。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變焦眼鏡100更包含可變焦的光學透鏡組或可變焦的薄膜組,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變焦眼鏡100更包含按鈕、紅外線感測裝置或按壓感測裝置,以作為使用者與防窺系統10互動的媒介。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藉由按壓可變焦眼鏡100之按鈕而驅動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產生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訊號傳送模組130與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可整合至可變焦眼鏡100之一或多個處理裝置中。處理裝置可以是中央處理器、控制元件、微處理器、伺服器或其他可執行指令的硬體元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防窺功能啟動模組120、訊號傳送模組130與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可被可變焦眼鏡100之電子程式且儲存於儲存裝置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單元210、訊號接收單元220與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整合至電子裝置200之一或多個處理裝置中。處理裝置可以是中央處理器、控制元件、微處理器、伺服器或其他可執行指令的硬體元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顯示單元210、訊號接收單元220與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可被電子裝置200之電子程式且儲存於儲存裝置中。儲存裝置包含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或其他具有儲存功能的裝置。此電子程式包括複數個程式指令,此些程式指令可由一中央處理器來執行,從而執行各模組的功能,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舉例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藉由安裝一變焦軟體於電子裝置200而實現。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亦可改變顯示單元210的顯示影像I的光學性質,像是焦距、折射率、像散程度…等,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係運用改變可變焦眼鏡100的光學性質(例如焦距)來實現轉變第一透鏡變焦平面P1為第二透鏡變焦平面P2,但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係藉由電子裝置200之變焦軟體來改變第一影像焦平面I1為第二影像焦平面I2。亦即,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與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之變焦原理可為不同,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制。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更包含一距離偵測單元240與一影像焦平面決定單元250。距離偵測單元240係用以偵測電子裝置200與可變焦眼鏡100之間的一距離。影像焦平面決定單元250係用以根據此距離決定第二影像焦平面I2之一位置。具體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影像焦平面決定單元250可用以幫助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調整第二影像焦平面I2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係依據距離偵測單元240所偵測到的距離,來調整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更詳細地說,當距離偵測單元150所偵測到的距離越大時,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會將顯示影像I成像至越遠離電子裝置200的位置,亦即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會越大。選擇性地,當距離偵測單元240所偵測到的距離越小時,第一影像變焦單元230會將顯示影像I成像至越接近電子裝置200的位置,亦即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會越小。換句話說,第二影像焦平面I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與距離偵測單元240所偵測到電子裝置200與可變焦眼鏡100的距離係呈正相關的。舉例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距離偵測單元240可藉由偵測所接收的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的強度來判斷距離的大小,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變焦眼鏡100更包含一距離偵測單元150與透鏡焦平面決定單元160。距離偵測單元150係用以偵測電子裝置200與可變焦眼鏡100之間的一距離。透鏡焦平面決定單元160係用以根據此距離決定第二透鏡焦平面P2之一位置。具體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鏡焦平面決定單元160可用以幫助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決定第二透鏡焦平面P2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係依距離偵測單元150所偵測到的距離,來調整第二透鏡焦平面P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更詳細地說,當距離偵測單元150所偵測到的距離越大時,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所轉換的第二透鏡焦平面P2會越遠離電子裝置200,亦即第二透鏡焦平面P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會越大,且可變焦眼鏡100所能接收的顯示影像I亦會越遠離電子裝置200。選擇性地,當距離偵測單元240所偵測到的距離越小時,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所轉換的第二透鏡焦平面P2會越接近電子裝置200,亦即第二透鏡焦平面P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會越小,且可變焦眼鏡100所能接收的顯示影像I亦會越靠近電子裝置200。換句話說,第二透鏡焦平面P2至電子裝置200的距離與距離偵測單元150所偵測到電子裝置200與可變焦眼鏡100的距離係呈正相關的。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200更包含第二影像變焦單元260。第二影像變焦單元260係用以根據來自可變焦眼鏡100之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將成像於第二影像焦平面I2的顯示影像I轉變為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更詳細地說,可變焦眼鏡100亦可產生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當第二影像變焦單元260接收到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時,第二影像變焦單元260會改變第二影像焦平面I2與電子裝置200之間的距離,使得第二影像焦平面I2轉變為第一影像焦平面I1。舉例而言,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使用者觸碰或按壓可變焦眼鏡100上的開關(未繪示)而觸發可變焦眼鏡100產生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第二影像變焦單元260會轉換第二影像焦平面I2為第一影像焦平面I1,使得電子裝置200的顯示影像I會清晰地呈現於電子裝置200之第一影像焦平面I1上,亦即顯示影像I會位於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屏幕上。
更詳細地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變焦眼鏡100更包含一終止訊號產生單元170與一第二透鏡變焦單元180。終止訊號產生單元170係用以產生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且訊號傳送模組130更用以將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傳送給電子裝置200。第二透鏡變焦單元180係用以根據此距離決定第二影像焦平面I2之一位置。更詳細地說,當使用者觸碰或按壓可變焦眼鏡100上的開關(未繪示)而驅使終止訊號產生單元170產生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時,第二透鏡變焦單元180會轉換第二透鏡焦平面P2為第一透鏡焦平面P1,使得可變焦眼鏡100可接收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上的顯示影像I。
參照第3圖。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方法的步驟流程圖。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防窺視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步驟S10中,將一顯示影像I成像於一第一影像焦平面I1。在步驟S20中,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100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在步驟S30中,根據來自可變焦眼鏡100之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將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的顯示影像I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I2,且第一影像焦平面I1與第二影像焦平面I2不重疊。在步驟S40中,根據防窺功能啟動訊號S1,將可變焦眼鏡100之一透鏡焦平面調整為與第二影像焦平面I2重疊。在步驟S50中,接收來自可變焦眼鏡100之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在步驟S60中,根據此防窺功能終止訊號S2,將成像於第二影像焦平面I2的顯示影像I轉變為成像於第一影像焦平面I1。
更詳細地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步驟S30更包含以下步驟。在步驟S32中,偵測電子裝置200與可變焦眼鏡100之間的一距離。在步驟S34中,根據此距離決定第二影像焦平面I2之一位置。
如此一來,使用者可藉由可變焦眼鏡100與防窺視電子裝置200,使得電子裝置200的顯示影像I由第一影像焦平面I1(第一透鏡焦平面P1)轉換為第二影像焦平面I2(第二透鏡焦平面P2),亦即改變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影像I的焦距,使得電子裝置200的顯示影像I聚焦至一第二影像焦平面I2(第二透鏡焦平面P2)。再搭配可變焦眼鏡100之第一透鏡變焦單元140的調整,使得位於第二影像焦平面I2(第二透鏡焦平面P2)的顯示影像I可成像至目標位置(亦即使用者的雙眼)。因此,使用者可觀測到清晰的成像。相反地,位於目標位置之外的窺視者僅會看到一模糊的影像,從而提高電子裝置200之顯示內容的安全性,俾利於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可變焦眼鏡
110‧‧‧透鏡組
120‧‧‧防窺功能啟動模組
130‧‧‧訊號傳送模組
140‧‧‧第一透鏡變焦單元
150‧‧‧距離偵測單元
160‧‧‧透鏡焦平面決定單元
170‧‧‧終止訊號產生單元
180‧‧‧第二透鏡變焦單元
200‧‧‧電子裝置
210‧‧‧顯示單元
220‧‧‧訊號接收單元
230‧‧‧第一影像變焦單元
240‧‧‧距離偵測單元
250‧‧‧影像焦平面決定單元
260‧‧‧第二影像變焦單元
S1‧‧‧防窺功能啟動訊號
S2‧‧‧防窺功能終止訊號
I‧‧‧顯示影像
I1‧‧‧第一影像焦平面
I2‧‧‧第二影像焦平面
P1‧‧‧第一透鏡焦平面
P2‧‧‧第二透鏡焦平面
S10~S60‧‧‧步驟
閱讀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對應之圖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個樣態。需留意的是,圖式中的多個特徵並未依照該業界領域之標準作法繪製實際比例。事實上,所述之特徵的尺寸可以任意的增加或減少以利於討論的清晰性。 第1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系統的側視圖。 第2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S10~S60‧‧‧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用以將一顯示影像成像於一第一影像焦平面;一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以及一第一影像變焦單元,用以根據來自該可變焦眼鏡之該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成像於該第一影像焦平面的該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其中該第一影像焦平面與該第二影像焦平面不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窺視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距離偵測單元,用以偵測該電子裝置與該可變焦眼鏡之間的一距離;以及一影像焦平面決定單元,用以根據該距離決定該第二影像焦平面之一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窺視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影像變焦單元,用以根據來自該可變焦眼鏡之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將成像於該第二影像焦平面的該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該第一影像焦平面。
  4. 一種可變焦眼鏡,包含: 一透鏡組,具有一第一透鏡焦平面;一防窺功能啟動模組,用以產生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一訊號傳送模組,用以將該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傳送至一防窺視之電子裝置;以及一第一透鏡變焦單元,用以根據該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該透鏡組之該第一透鏡焦平面轉變為一第二透鏡焦平面,其中該第一透鏡焦平面與該第二透鏡焦平面不重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變焦眼鏡,更包含:一距離偵測單元,用以偵測該電子裝置與該可變焦眼鏡之間的一距離;以及一透鏡焦平面決定單元,用以根據該距離決定該第二透鏡焦平面之一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變焦眼鏡,更包含:一終止訊號產生單元,用以產生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其中該訊號傳送模組更用以將該防窺功能終止訊號傳送給該電子裝置;以及一第二透鏡變焦單元,用以根據該防窺功能終止訊號,將該透鏡組之該第二透鏡焦平面轉變為該第一透鏡焦平面。
  7. 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防窺視方法,包含:將一顯示影像成像於一第一影像焦平面;接收來自一可變焦眼鏡的一防窺功能啟動訊號;以及根據來自該可變焦眼鏡之該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成像 於該第一影像焦平面的該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一第二影像焦平面,其中該第一影像焦平面與該第二影像焦平面不重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方法,更包含:偵測該電子裝置與該可變焦眼鏡之間的一距離;以及根據該距離決定該第二影像焦平面之一位置。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方法,更包含:接收來自該可變焦眼鏡之一防窺功能終止訊號;以及根據該防窺功能終止訊號,將成像於該第二影像焦平面的該顯示影像轉變為成像於該第一影像焦平面。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電子裝置之防窺視方法,更包含:根據該防窺功能啟動訊號,將該可變焦眼鏡之一透鏡焦平面調整為與該第二影像焦平面重疊。
TW105139769A 2016-12-01 2016-12-01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TWI599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9769A TWI599915B (zh) 2016-12-01 2016-12-01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9769A TWI599915B (zh) 2016-12-01 2016-12-01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9915B true TWI599915B (zh) 2017-09-21
TW201822065A TW201822065A (zh) 2018-06-16

Family

ID=6071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9769A TWI599915B (zh) 2016-12-01 2016-12-01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991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065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5918B2 (en) Viewer-based device control
US9052414B2 (en) Virtual image device
US9728163B2 (en)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130442A1 (en) Anti-spy electric device and adjustable focus glasses and anti-spy method for electric device
US10284817B2 (e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corneal imaging
US9191661B2 (en)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934363B2 (ja)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な画面閲覧
JP2015518199A (ja) 光ガイドディスプレイ及び視野
JP2018081706A (ja) 拡張現実光ガイドの表示
US904780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viewing angle thereof
GB2517143A (en) Apparatus,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system for a near eye display
US9877015B2 (en) Use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ethod and use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pparatus
GB2551859A (en) Transparent lens element in convertible base for camera pass-through
CN108062487A (zh) 用于防窥视的电子装置与可变焦眼镜及防窥视方法
KR20150057064A (ko) 전자 다바이스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00091669A (ko) 스마트폰 사용자의 시력 보호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어플리케이션
Lee et al. Auto-focusing method for remote gaze tracking camera
TWI599915B (zh) 用於防窺視之電子裝置與可變焦眼鏡及防窺視方法
TWI512537B (zh) 調整螢幕顯示效果的方法及手持電子裝置
JP2005346012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ho et al. Binocular gaze detection method using a fuzzy algorithm based on quality measurements
CN104239877A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图像采集设备
EP3139586B1 (en) Image shoo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W202213994A (zh) 擴增實境系統與其顯示亮度調整方法
JP2010204512A (ja)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