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8021B -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8021B
TWI598021B TW105128061A TW105128061A TWI598021B TW I598021 B TWI598021 B TW I598021B TW 105128061 A TW105128061 A TW 105128061A TW 105128061 A TW105128061 A TW 105128061A TW I598021 B TWI598021 B TW I5980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shaft
connecting member
pivoting shaft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485A (zh
Inventor
江宗儒
張佑誠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8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8021B/zh
Priority to US15/685,620 priority patent/US1031795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8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80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3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4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054Covers, e.g. for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特別是指一種可掀式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可掀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往往需要使用適當的樞軸組件來樞接第一機體(如顯示器)與第二機體(如主機及鍵盤),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得以藉由彼此相對性地樞轉而閉合或掀開。
請參閱第一圖,其係顯示一種習知筆記型電腦之立體外觀圖。如第一圖所示,筆記型電腦PA100包含一第一機體PA1、一第二機體PA2與一樞軸組件PA3。為了安裝樞軸組件PA3,第一機體PA1之樞接側形成有兩個朝向第二機體PA2凸伸出之第一樞接結構PA11;同時,第二機體PA2之樞接側形成有兩個朝向第一機體PA1凸伸出之第二樞接結構PA21。由於第一樞接結構PA11與第二樞接結構PA21皆為外露型的結構,因此會造成第一機體PA1與第二機體PA2在外觀上欠缺平整性。
此外,在樞軸組件PA3與第一樞接結構 PA11以及第二樞接結構PA21之間都存在縫隙,造成異物或灰塵容易經由縫隙而進入樞軸組件PA3的內部,導致樞軸組件PA3使用壽命的減少。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與一種樞軸組件。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與至少一個上述之樞軸組件。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樞接側,第二機體具有一對應於第一樞接側之第二樞接側。樞軸組件包含一第一樞接軸、一第二樞接軸、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三樞接軸、一第四樞接軸與一第二連接件。
第一樞接軸係樞設於一第一機體內。第二樞接軸係樞設於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機體內。第一連接件係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軸與第二樞接軸。第三樞接軸係樞設於第二機體,並且較第二樞接軸更鄰近於第二樞接側。第四樞接軸係樞設於第一機體內,並且較第一樞接軸更鄰近於第二樞接側第一樞接側。第二連接件係分別樞接於第三樞接軸與該第四樞接軸。
第二樞接軸之中心軸與第四樞接軸之中心軸所在之平面係定義為一切換平面。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掀開時,第三樞接軸之中心軸與第一樞接軸之中心軸係由分別位於切換平面之相異兩側轉變為位於切換平面之相同一側。
此外,本案中所述之電子裝置特別是指各種利用樞軸組件樞接兩機體,使兩機體可彼此閉合或掀 開之電子裝置,譬如可掀式筆記型電腦或掀蓋式手機等電子裝置。
藉由上述之連結關係,可使第一樞接元件、第二樞接元件、第三樞接軸與第四樞接軸不論是在第二機體閉合狀態,或掀開狀態下,都能保持內藏於第一機體或第二機體,更可確保第一機體之第一樞接側不會被第二機體所阻擋或遮蔽。此外,在第二機體與第一機體相閉合之閉合狀態下,整個樞軸組件係被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所包覆而不外露,因而可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外觀上可呈現出更佳之平整性。
較佳者,樞軸組件可更包含一蓋套,蓋套係固接於第一連接件,並且蓋合於第一連接件。藉由蓋套的蓋合與遮蔽作用,可進一步使第一連接件被遮蔽而不外露,使外部異物或灰塵更不易進入樞軸組件的內部,因而可進一步有效提升樞軸組件之使用壽命。
PA100‧‧‧筆記型電腦
PA1‧‧‧第一機體
PA2‧‧‧第二機體
PA3‧‧‧樞軸組件
PA11‧‧‧第一樞接結構
PA21‧‧‧第二樞接結構
100‧‧‧電子裝置
1‧‧‧第一機體
11‧‧‧第一樞接側
12‧‧‧第一容置槽
2‧‧‧第二機體
21‧‧‧第二樞接側
22‧‧‧第二容置槽
3‧‧‧樞軸組件
30‧‧‧蓋套
31‧‧‧第一樞接軸
32‧‧‧第二樞接軸
33‧‧‧第三樞接軸
34‧‧‧第四樞接軸
35‧‧‧第一連接件
351‧‧‧第一連接件彎折段
36‧‧‧第二連接件
361‧‧‧第二連接件彎折段
37‧‧‧第三連接件
371‧‧‧第一樞接部
372‧‧‧第二樞接部
373‧‧‧第一連接部
38‧‧‧第四連接件
381‧‧‧第三樞接部
382‧‧‧第四樞接部
383‧‧‧第二連接部
39a‧‧‧第一組裝件
39b‧‧‧第二組裝件
S1‧‧‧空間
S2‧‧‧空間
F‧‧‧掀開方向
SP‧‧‧切換平面
第一圖係顯示一種習知筆記型電腦之立體外觀圖;第二圖為顯示本發明所提供之電子裝置於閉合狀態下之立體外觀圖;第三圖係顯示本發明所提供之電子裝置於掀開狀態下之立體外觀圖;第四圖係為第三圖中之部分元件分解後之立體外觀圖;第五圖係顯示第四圖中圈B所示區域之局部放大圖; 第六圖係第二圖中移除蓋套後沿A-A剖面視角之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一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第八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二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第九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三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以及第十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最大掀開狀態時之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
由於本案所提供之樞軸組件可廣泛應用於多種電子裝置,特別是可掀式筆記型電腦或掀蓋式手機等電子裝置,其組合實施方式不勝枚舉,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僅列舉其在可掀式筆記型電腦方面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加以具體說明。
請參閱第二圖至第四圖,第二圖為顯示本案所提供之電子裝置於閉合狀態下之立體外觀圖;第三圖係顯示本案所提供之電子裝置於掀開狀態下之立體外觀圖;第四圖係為第三圖中之部分元件分解後之立體外觀圖。如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一電子裝置100包含一第一機體1、一第二機體2與至少一樞軸組件。第一機體1可為筆記型電腦主機及輸入介面(如鍵盤),第二機體2可為顯示器。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含二個鄰近於電子裝置100左右兩側之樞軸組件,第四圖中僅標示其中一個樞軸組件3。在實務上,電子裝置100也可以只設置有一個樞軸組件3,在此狀況下,樞軸組件3應設置在電子裝置100之樞接側的中央較佳。
請進一步參閱第五圖,其係顯示第四圖中圈B所示區域之局部放大圖。如圖所示,第一機體1具有一第一樞接側11,並且對應於樞軸組件3而在鄰近於第一樞接側11處開設有一第一容置槽12。第二機體2具有一對應於第一樞接側11之第二樞接側21,並且對應於樞軸組件3而在鄰近於第二樞接側21處開設有一第二容置槽22。
樞軸組件3包含一蓋套30、一第一樞接軸31、一第二樞接軸32、一第三樞接軸33、一第四樞接軸34、一第一連接件35、一第二連接件36、一第三連接件37、一第四連接件38、一第一組裝件39a與一第二組裝件39b。
第一樞接軸31係與第一組裝件39a彼此樞接,並藉由第一組裝件39a固接於第一容置槽12而樞設於第一容置槽12內。第二樞接軸32係樞設於第二機體2,並且至少局部位於第二容置槽22內。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至少局部」是指局部或全部。
第一連接件35係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軸31與第二樞接軸32,並且包含一第一連接件彎折段351,藉以在第一連接件彎折段351處形成一空間S1(標示於第六圖)。
第三樞接軸33係樞設於第二機體2,鄰近於第二機體2之第二樞接側21,並且至少局部位於第二容置槽22內。相同地,所謂的「至少局部」是指局部或全部。第四樞接軸34係樞設於第一容置槽12內,並鄰近於第一機體1之第一樞接側11。第二連接件36係分別樞接於第三樞接軸33與第四樞接軸34,並且包含一第二連接件彎折段361,藉以在第二連接件彎折段361處形成一空間S2(標示於第六圖)。
第三連接件37係設置於第一連接件35與第二連接件36之一側(如右側),並且包含一第一樞接部371、一第二樞接部372與一第一連接部373。第一樞接部371係樞接於第二樞接軸32;第二樞接部372係樞接於第三樞接軸33;第一連接部373係分別連結第一樞接部371與第二樞接部372,並且固接於第二機體2之第二容置槽22,藉以使第二樞接軸32與第三樞接軸33樞設於第二機體2,並且至少局部位於第二容置槽22內。
相似地,第四連接件38係設置於第一連接件35與第二連接件36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三樞接部381、一第四樞接部382與一第二連接部383。第三樞接部381係樞接於第二樞接軸32;第四樞接部382係樞接於第三樞接軸33;第二連接部383係分別連結第三樞接部381與第四樞接部382,並且固接於第二機體2之第二容置槽22,藉以使第二樞接軸32與第三樞接軸33樞設於第二機體2,並且至少局部位於第二容置槽22內。
第四樞接軸34係與第二組裝件39b彼此樞 接,藉由第二組裝件39b固接於第一容置槽12而樞設於第一容置槽12內,並且鄰近於第一樞接側11。蓋套30係固接並蓋合於第一連接件35,藉以遮蔽第一連接件35。
較佳者,如第六圖所示,第一樞接軸31與第二樞接軸32之間相距一第一直線距離,第二樞接軸32與第三樞接軸33之間相距一第二直線距離,第三樞接軸33與第四樞接軸34之間相距一第三直線距離,且第一直線距離大於第二直線距離與第三直線距離。
請繼續參閱第六圖至第十圖,其係顯示第二機體自與第一機體相閉合時,沿一掀開方向掀開至一最大掀開狀態之一連串局部結構相對位置示意圖;其中,第六圖係第二圖中移除蓋套後沿A-A剖面視角之局部結構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一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示意圖;第八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二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示意圖;第九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第三掀開行程時之局部結構示意圖;第十圖係顯示第六圖中之第二機體掀開至一最大掀開狀態時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如第六圖所示,第二樞接軸32之中心軸(即第六圖中元件32所指向之圓點)與第四樞接軸34之中心軸(即第六圖中元件34所指向之圓點)所在之平面係定義為一切換平面,當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相閉合時,第三樞接軸33之中心軸(即第六圖中元件33所指向之圓點)與第一樞接軸31之中心軸(即第六圖中元件31 所指向之圓點)係分別位於切換平面SP之相異兩側。此時,如第二圖與第六圖所示,由於第一樞接軸31、第二樞接軸32、第三樞接軸33與第四樞接軸34係局部或完全位於第一容置槽12或第二容置槽22,且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之間的縫隙極小的緣故,因此由外觀之,樞軸組件3幾乎完全被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所遮蔽而不外露。同時第一機體1之第一樞接側11與第二機體2之第二樞接側21係實質對齊,在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的邊緣也看不出存在任何用以安裝樞軸組件3之結構,因此,得以有效維持第一機體1、第二機體2甚至是整個電子裝置100在外觀上的平整性。
如第七圖所示,當第二機體2自閉合狀態沿一掀開方向F掀開至一第一掀開行程時,第二樞接側21雖然稍微向內移動,但與第一機體1之間的間隙仍相當小。此時,第三樞接軸33之中心軸與第一樞接軸31之中心軸仍舊分別位於切換平面SP之相異兩側。
如第八圖所示,當第二機體2自第一掀開行程沿掀開方向F繼續掀開至一第二掀開行程時,第二樞接側21繼續向內移動,且與第一機體1之間的間隙逐漸縮小。此時,第三樞接軸33之中心軸係位於切換平面SP。
如第九圖所示,當第二機體2自第二掀開行程沿掀開方向F繼續掀開至一第三掀開行程時,第二樞接側21繼續向內移動。,此時,第三樞接軸33之中心軸與第一樞接軸31之中心軸轉變為位於切換平面SP之相同一側。
如第九圖與十圖所示,當第二機體2自第三掀開行程沿掀開方向F逐漸掀開至最大掀開狀態時,第二樞接側21係朝向第二連接件36移動,此時,第二連接件36之第二連接件彎折段361係避讓第二機體2之第二樞接側21,使第二樞接側21伸入空間S2。同時,第二連接件36會朝向第一連接件35移動,此時,第一連接件35之第一連接件彎折段351係避讓第二連接件36,使第二連接件36樞接於第三樞接軸33之一端伸入空間S1。
直到第二機體2被掀開至如第十圖所示之最大掀開狀態時,第二機體2之第二樞接側21係抵接於第二連接件36之第二連接件彎折段361,第二連接件36樞接於第三樞接軸33之一端係抵接於第一連接件35之第一連接件彎折段351,藉以對第二機體2以及第二連接件36加以定位,並抑制第二機體2沿掀開方向F繼續被掀開。
綜合以上所述,當第二機體2自與第一機體1相閉合之閉合狀態沿掀開方向F掀開至最大掀開狀態時,第二機體2係行經一總掀開行程,且總掀開行程係依序包含上述之第一掀開行程、第二掀開行程與第三掀開行程。在掀開至最大掀開狀態的過程中,第三樞接軸33之中心軸與第一樞接軸31之中心軸係由分別位於切換平面SP之相異兩側轉變為位於切換平面SP之相同一側。
此外,舉凡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皆能理解,由於第一連接件35受到蓋套30(繪製於第四圖與第五圖)所覆蓋的緣故,因此,可使樞軸組件3除了蓋套30之外的所有元件都可以獲得第一機體1、第二 機體2與蓋套30的遮蔽,進而使外部異物或灰塵更不易進入樞軸組件3之內部。毫無疑問地,藉由本案所提供之技術手段,不僅可以使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在外觀上可呈現出更佳之平整性,更可有效抑制外部異物或灰塵進入樞軸組件3的內部而提升樞軸組件之使用壽命。
藉由本案說明可以得知,本案確具產業界上之利用價值。惟以上之實施例剖析,僅為本案之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據本案之上述實施例說明而作其它種種之改良及變化。然而這些依據本案實施例所作的種種改良及變化,當仍屬於本案之創作精神及界定之專利範圍內。
100‧‧‧電子裝置
1‧‧‧第一機體
11‧‧‧第一樞接側
12‧‧‧第一容置槽
2‧‧‧第二機體
21‧‧‧第二樞接側
22‧‧‧第二容置槽
3‧‧‧樞軸組件
31‧‧‧第一樞接軸
32‧‧‧第二樞接軸
33‧‧‧第三樞接軸
34‧‧‧第四樞接軸
35‧‧‧第一連接件
351‧‧‧第一連接件彎折段
36‧‧‧第二連接件
361‧‧‧第二連接件彎折段
372‧‧‧第二樞接部
S1‧‧‧空間
S2‧‧‧空間
SP‧‧‧切換平面

Claims (9)

  1. 一種樞軸組件,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機體以及一第二機體,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樞接側,該第二機體具有一對應於該第一樞接側之第二樞接側,該樞軸組件包含:一第一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一第二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一第一連接件,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接軸與該第二樞接軸;一第三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並且較該第二樞接軸更鄰近於該第二樞接側;一第四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並且較該第一樞接軸更鄰近於該第一樞接側;一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於該第三樞接軸與該第四樞接軸;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三連接件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一側,包括:一第一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二樞接軸;一第二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三樞接軸;以及一第一連接部,係分別連結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並且固接於該第二機體,藉以使該第二樞接軸與該第三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二樞接軸之中心軸與該第四樞接軸之中心軸所在之平面係定義為一切換平面,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掀開時,該第三樞接軸之中心軸 與該第一樞接軸之中心軸係由分別位於該切換平面之相異兩側轉變為位於該切換平面之相同一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組件,更包含一第四連接件,該第四連接件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三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二樞接軸;一第四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三樞接軸;以及一第二連接部,係分別連結該第三樞接部與該第四樞接部,並且固接於該第二機體,藉以使該第二樞接軸與該第三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組件,更包含一第一組裝件,該第一組裝件係樞接於該第一樞接軸,並固接於該第一機體內,藉以使該第一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組件,更包含一第二組裝件,該第二組裝件係樞接於該第四樞接軸,並固接於該第一機體內,藉以使該第四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組件,更包含一蓋套,該蓋套係固接並蓋合於該第一連接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軸組件,其中,該第二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二連接件彎折段,藉以形成一空間,藉以在該第二機體掀開至該第三掀開行程時,避讓該第二機體,使該第二樞接側伸入該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樞軸組件,其中,該第一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一連接件彎折段,藉以形成一空間,藉以在該第二機體掀開至該第三掀開行程時,避讓該第二連接件,使該第二連接件之一端伸入該空間。
  8.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樞接側;一第二機體,具有一對應於該第一樞接側之第二樞接側;以及一樞軸組件,包含:一第一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一第二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一第一連接件,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接軸與該第二樞接軸;一第三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並且較該第二樞接軸更鄰近於該第二樞接側;一第四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一機體內,並且較該第一樞接軸更鄰近於該第一樞接側;一第二連接件,分別樞接於該第三樞接軸與該第四樞 接軸;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三連接件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一側,包括:一第一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二樞接軸;一第二樞接部,係樞接於該第三樞接軸;以及一第一連接部,係分別連結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並且固接於該第二機體,藉以使該第二樞接軸與該第三樞接軸樞設於該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二樞接軸之中心軸與該第四樞接軸之中心軸所在之平面係定義為一切換平面,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掀開時,該第三樞接軸之中心軸與該第一樞接軸之中心軸係由分別位於該切換平面之相異兩側轉變為位於該切換平面之相同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係開設有一第一容置槽,該第二機體係開設有一第二容置槽,該第一樞接軸與該第四樞接軸係樞設於該第一容置槽內,該第二樞接軸與該第三樞接軸係至少局部樞設於該第二容置槽。
TW105128061A 2016-08-31 2016-08-31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TWI598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061A TWI598021B (zh) 2016-08-31 2016-08-31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US15/685,620 US10317950B2 (en) 2016-08-31 2017-08-24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 assembly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061A TWI598021B (zh) 2016-08-31 2016-08-31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8021B true TWI598021B (zh) 2017-09-01
TW201813485A TW201813485A (zh) 2018-04-01

Family

ID=60719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061A TWI598021B (zh) 2016-08-31 2016-08-31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7950B2 (zh)
TW (1) TWI598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591B (zh) * 2021-03-03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
TWM614137U (zh) * 2021-04-09 2021-07-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7850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overlapping first and second body members
CN102572029A (zh) * 2010-11-17 2012-07-11 微软公司 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铰链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4033B2 (ja) * 1988-08-08 1998-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支持機構
US5168426A (en) * 1991-08-16 1992-12-01 Beaver Computer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for cover panel of portable computer including slide mechanism
AU6496594A (en) * 1993-03-26 1994-10-24 Khalil S. Zaidan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P0877313B1 (en) * 1997-05-06 2005-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ivot device and portable computer with pivot device
US6233138B1 (en) * 1999-07-16 2001-05-15 Evergreen Innovations, L.L.C. Telescoping pivot hinge for computer display
US8099144B2 (en) * 2007-08-20 2012-01-17 Goog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mechanism
CN202013546U (zh) 2011-03-02 2011-10-19 科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收合后可隐藏连杆的电子装置
TWI506209B (zh) 2012-12-12 2015-11-01 Inventec Corp 具有隱藏式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7850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overlapping first and second body members
CN102572029A (zh) * 2010-11-17 2012-07-11 微软公司 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铰链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485A (zh) 2018-04-01
US10317950B2 (en) 2019-06-11
US20180059739A1 (en)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8100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11395424B2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KR102088934B1 (ko) 폴딩 단말
JP6701344B2 (ja) 折り畳み端末
WO2018137532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137533A1 (en) Coupl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61B1 (en) Connect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78724B1 (ko) 힌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접을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62275A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175964B1 (ja) 電子機器
EP3686713B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9802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組件
TWI516195B (zh) 電子裝置
US2019017125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fixture
US2018015996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120320516A1 (en)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foldable device
US941765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700099B2 (en) Hinge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2015025381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804357B2 (en) Sliding-type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054903B2 (ja) 電子機器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5610553B2 (ja) 表示デバイスを収納した表示筐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CN114615837A (zh) 保护壳和电子设备
JP2013142755A (ja) 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