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5900B - 急救呼吸裝置 - Google Patents

急救呼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5900B
TWI595900B TW105116587A TW105116587A TWI595900B TW I595900 B TWI595900 B TW I595900B TW 105116587 A TW105116587 A TW 105116587A TW 105116587 A TW105116587 A TW 105116587A TW I595900 B TWI595900 B TW I595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valve
exhaust valve
turntable
pist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993A (zh
Inventor
吳昆曈
Original Assignee
吳昆曈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昆曈 filed Critical 吳昆曈
Priority to TW105116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590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9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0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993A/zh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Description

急救呼吸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急救呼吸裝置,特別是一種針對呼吸道有異物阻塞的狀況時,兼具吸取排除呼吸道中的異物及協助吸氣吐氣功能的急救呼吸裝置。
呼吸道異物造成之窒息,若4~6分鐘內不施予急救,常會造成呼吸停止而致命;就算救回了性命,也常會因缺氧時間過久,造成不可逆之傷害。目前國內,對於呼吸道異物阻塞傷患之急救,皆以哈姆立克(Heimlich Maneuver)急救法,因人員熟練度差異,有時會造成傷患額外之傷害。
現有技術中,如第2圖所示,已有針對異物阻塞呼吸道之急救裝置。該現有技術之急救裝置,包含一氣管81,一面罩82,一出氣閥83,一氣體泵84。但是,該急救裝置僅能將阻塞呼吸道之急救呼吸道之異物吸出,無法再進一步重建呼吸循環。換言之,該氣閥83僅具排空異物之功能,無法提供肺部進氣功能。也就是要排除異物時,可經由該氣體泵84對被急救者進行呼吸道抽氣的步驟,而因為該出氣閥83的關係,抽氣時該氣管81可發揮最大的效率,以希望在對短的時間內或最少的次數將異物排除;然而,如果要再進行抽氣式的急救步驟,必須將裝置從被急救者臉上卸下,再將該氣體泵84內之氣體排除後,再重新裝設在被急救者臉上,以再進行下一次的抽氣步驟。如此,僅能進行單向的 抽氣步驟,若異物已經排除,被急救者仍無法重建自身的呼吸機制,恐會拉長了被急救者處於窒息狀態之時間,恐造成不可回復之傷害。因此,熟悉該項技藝之人是針對了這項缺失進行研究,而衍生出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
為解決上述之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急救呼吸裝置,將控制氣體進出之氣閥加以改良。亦即,將習知技術的單向氣閥改良為一單向閥組切換結構,而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可視急救的狀況更改為可以只有進氣或出氣的功能,以在不從被急救者臉上卸除急救呼吸裝置的前提下,對被急救者施以往復視的完整急救步驟。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急救呼吸裝置包括一活塞裝置、一單向閥組切換結構和一面罩組件。該活塞裝置包含一活塞本體、一套筒、與一連接閥,該套筒呈中空長直狀,在該套筒之軸向上有一第一套筒端和相對位之一第二套筒端,該第一套筒端具有一套筒開口,以容許該活塞本體進行活塞運動,該連接閥位於該第二套筒端之端面,該連接閥靠近該套筒的一端連通於該第二套筒端,遠離該套筒的一端開口成一連接閥通口,該套筒端面更具有一套筒通口。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連接於該套筒端面,透過該套筒通口連通於該套筒,以控制氣體僅能從該套筒的外部進入,或僅能從該套筒的內部流出。該面罩組件,係透過該連接閥連通於該活塞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單向閥組切換結構包含轉盤和至少一閥門組。轉盤呈一對稱扁平狀,具有第一轉盤面和位於相對面之第二轉盤面,轉盤之中央有轉盤通口,以容許連接閥之具有連接閥通口的該端穿過,第一轉盤面係鄰接於第二套筒端之該端面。閥門組包含第一 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第一單向閥係一進氣閥,位於第二轉盤面上,第一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其外部透過第一單向閥與套筒通口流入套筒的內部。第二單向閥係一出氣閥,位於第二轉盤面上,其與轉盤通口之中心的距離和第一單向閥與該中心的距離相同。第二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套筒的內部透過套筒通口與第二單向閥流向套筒的外部。其中,轉盤可選擇性地使第一單向閥或第二單向閥的其中之一對準套筒之套筒通口。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單向閥組切換結構包含轉換閘和至少一閥門組。閥門組位於套筒端面上,包含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第一單向閥連通於套筒通口。第一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套筒的外部透過套筒通口流入套筒的內部。第二單向閥與第一單向閥同時連通於套筒通口。第二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套筒的內部透過套筒通口流向套筒的外部。轉換閘位於閥門組之遠離套筒端面之一側,以可選擇性地使第一單向閥或第二單向閥的其中之一容許氣體通過。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單向閥,包含:外殼、排氣閥桿、第一密封圈、排氣閥管、第二密封圈、壓縮彈簧和排氣閥扣。外殼係呈長直管狀。排氣閥桿,呈現長桿狀,位於外殼之內部。排氣閥桿接近於活塞裝置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第一密封圈,圈繞於排氣閥桿之長桿狀的外側。排氣閥管,位於外殼內,排氣閥桿係位於排氣閥管內,且其內部接近活塞裝置之該端具有環型擋板,該環型擋板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的直徑。第二密封圈,圈繞於排氣閥管的外側,以抵頂於第一單向閥之內壁。壓縮彈簧,圈繞於排氣閥桿之長桿狀的外側與薄片狀之間。壓縮彈簧之一端抵頂於環型擋板之具有第二密封圈之一側的另一側。排氣閥扣係位於第一單向閥之外殼與活塞裝置相互連通之該端之一相對端內部,且排氣閥桿之長桿狀之接近活塞裝置之一端之相對端 可固著於排氣閥扣上,壓縮彈簧之另一端抵頂於排氣閥扣,排氣閥桿之薄片狀隔著第一密封圈抵頂於環型擋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單向閥,包含:外殼、排氣閥桿、第一密封圈、排氣閥管、第二密封圈、壓縮彈簧和排氣閥扣。外殼係呈長直管狀。排氣閥桿,呈長桿狀,位於外殼之內部。排氣閥桿遠離於活塞裝置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第一密封圈,圈繞於排氣閥桿之長桿狀的外側。排氣閥管,位於外殼內,排氣閥桿係位於排氣閥管內,且其內部接近活塞裝置之該端的相對端具有環型擋板,該環型擋板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的直徑。第二密封圈,圈繞於排氣閥管的外側,以抵頂於第二單向閥之內壁。壓縮彈簧,圈繞於排氣閥桿之長桿狀的外側與薄片狀之間。壓縮彈簧之一端抵頂於環型擋板之具有第二密封圈之一側的另一側。排氣閥扣係位於第二單向閥之外殼與活塞裝置相互連通之該端之一相對端內部,且排氣閥桿之長桿狀之接近活塞裝置之一端之相對端可固著於排氣閥扣上,壓縮彈簧之另一端抵頂於排氣閥扣,排氣閥桿之薄片狀隔著第一密封圈抵頂於環型擋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面罩組件包含:接口、氣管和面罩。接口係連接於連接閥。氣管其一端連通於接口,另一端為一開口。面罩係呈一罩體狀,利用罩體狀之外側一凸出處固接於氣管連通於接口之該端。
本發明因採用方向相反的兩個單向閥所形成的閥門組,並透過切換的方式來控制氣體流入套筒或流出套筒。因此,在緊急救護施作時,僅需簡易的手動切換,即可達成使用者欲用以吸取被急救者卡在呼吸道的異物的功效,或推壓氣體入肺的功效。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 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1’‧‧‧活塞裝置
2,2’‧‧‧單向閥組切換結構
3,3’‧‧‧面罩組件
11,11’‧‧‧活塞本體
12,12’‧‧‧套筒
13,13’‧‧‧連接閥
20‧‧‧轉盤
21,21’‧‧‧閥門組
31,31’‧‧‧面罩
32,32’‧‧‧氣管
33,33’‧‧‧接口
121,121’‧‧‧第一套筒端
122,122’‧‧‧第二套筒端
131,131’‧‧‧連接閥通口
201‧‧‧第一轉盤面
202‧‧‧第二轉盤面
203‧‧‧轉盤通口
211,211’‧‧‧第一單向閥
212,212’‧‧‧第二單向閥
1211,1211’‧‧‧套筒開口
1221,1221’‧‧‧端面
1223,1223’‧‧‧套筒通口
2111,2111’‧‧‧外殼
2112,2112’‧‧‧排氣閥桿
2112a,2112a’‧‧‧長桿狀
2112b,2112b’‧‧‧薄片狀
2113,2113’‧‧‧第一密封圈
2114,2114’‧‧‧排氣閥管
2114a,2114a’‧‧‧環型擋板
2115,2115’‧‧‧第二密封圈
2116,2116’‧‧‧壓縮彈簧
2117,2117’‧‧‧排氣閥扣
2121,2121’‧‧‧外殼
2122,2122’‧‧‧排氣閥桿
2122a,2122a’‧‧‧長桿狀
2122b,2122b’‧‧‧薄片狀
2123,2123’‧‧‧第一密封圈
2124,2124’‧‧‧排氣閥管
2124a,2124a’‧‧‧環型擋板
2125,2125’‧‧‧第二密封圈
2126,2126’‧‧‧壓縮彈簧
2127,2127’‧‧‧排氣閥扣
第1圖係本發明之一種急救呼吸裝置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第2圖係習知技術之急救裝置示意圖;第3圖係第1圖中一第一單向閥之剖面示意圖;第4圖係第1圖中一第二單向閥之剖面示意圖;第5圖係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及第6圖係第5圖中一單向閥組切換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第1圖是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請參照第1圖,本實施例之急救呼吸裝置包含一活塞裝置1、一單向閥組切換結構2和一面罩組件3。該活塞裝置1包含一活塞本體11、一套筒12、與一連接閥13。該套筒12呈一中空長直狀,在該套筒12之軸向上具有一第一套筒端121和相對位之一第二套筒端122。該第一套筒端121具有一套筒開口1211,以容許該活塞本體11進行活塞運動。該連接閥13位於該第二套筒端122之一端面1221。該連接閥13靠近該套筒12的一端連通於該第二套筒端122,而遠離該套筒2的一端則開口成一連接閥通口131。該套筒端面1221更具有一套筒通口1223。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2連接於該套筒端面1221,透過該套筒通口1223連通於該 套筒12,以除了該連接閥通口131之外,也可控制氣體能從該套筒12的外部進入,或能從套筒12的內部流出。該面罩組件3包含一接口33、一氣管32和一面罩31。該接口33係連接於該連接閥13,再連通於該活塞裝置1。該氣管32其一端連通於接口33,另一端為一開口,以可放入病患的口中。該面罩31係呈一罩體狀,利用該罩體狀之外側一凸出處固接於該氣管32連通於該接口33之該端。
請再參照第1圖,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2包含一轉盤20和一閥門組21(第1圖未有此編號)。轉盤20呈一對稱扁平狀,具有一第一轉盤面201和位於相對面之一第二轉盤面202。該轉盤20之中央具有一轉盤通口203,以容許該連接閥13之具有該連接閥通口131的該端穿過。該第一轉盤面201係鄰接於該第二套筒端122之該套筒端面1221。該閥門組21包含一第一單向閥211和一第二單向閥212。該第一單向閥211係一進氣閥,位於該第二轉盤面202上。該第一單向閥211使氣體僅能從其外部透過該第一單向閥211與該套筒通口1223流入該套筒12的內部,此係調整該轉盤20,使該第一單向閥211對準該套筒通口1223。該第二單向閥212係一出氣閥,位於該第二轉盤面202上,其與該轉盤通口203之一中心的距離和該第一單向閥211與該中心的距離相同。該第二單向閥212使氣體僅能從該套筒12的內部透過該套筒通口1223與該第二單向閥212流向該套筒12的外部,此係調整該轉盤20,使該第二單向閥212對準該套筒通口1223。從實際地操作而言,藉由轉動該轉盤20’可選擇性地使該第一單向閥211與該第二單向閥212的其中之一對準該套筒12之該套筒通口1223。
參考第3圖,係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該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一單向閥之剖面示意圖。該第一單向閥211係一進氣閥,使氣體僅 能從該套筒12的外部透過該套筒通口1223流入該套筒12的內部。該第一單向閥211包含一外殼2111、一排氣閥桿2112、一第一密封圈2113、一排氣閥管2114、一第二密封圈2115、一壓縮彈簧2116、一排氣閥扣2117。該外殼2111係呈一長直管狀。該排氣閥桿2112呈現一長桿狀2112a,位於該外殼2111之內部;該排氣閥桿2112接近於該活塞裝置1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2112b。該第一密封圈2113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2112之該長桿狀2112a的一外側。該排氣閥管2114係位於該外殼2111內,該排氣閥桿2112係位於該排氣閥管2114內,且其內部接近該活塞裝置1之該端具有一環型擋板2114a,該環型擋板2114a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2112b的直徑。該第二密封圈2115係圈繞於該排氣閥管2114的一外側,以抵頂於該第一單向閥211之一內壁。該壓縮彈簧2116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2112之該長桿狀2112a的外側與該薄片狀2112b之間。該壓縮彈簧2116之一端抵頂於該環型擋板2114a之具有該第二密封圈2113之一側的另一側。該排氣閥扣2117係位於該第一單向閥211之該外殼2111與該轉盤20及該活塞裝置1相互連通之該端之一相對端內部。該排氣閥桿2112之該長桿狀2112a之接近該轉盤20及該活塞裝置1之一端之一相對端可固著於該排氣閥扣2117上。該壓縮彈簧2116之另一端抵頂於該排氣閥扣2117。因此,該排氣閥桿2112之該薄片狀2112b隔著該第一密封圈2113抵頂於該環型擋板2114a。因此,當氣體可以從該排氣閥扣2117上外側複數個凹槽2117a通過,而往該轉盤20的方向移動時,氣體的壓力可在通過該環型擋板2114a之中間處時,推開被壓縮彈簧2116牽制的該長桿狀2112a,使該環型擋板2114a之具有該第二密封圈2115之該側與該薄片狀2112b之間產生空隙,使氣體得以通過該空隙而經由該套筒通口1223進入到該套筒12內部。如此,則成為一單向閥進氣 的應用。
參考第4圖,係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該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二單向閥之剖面示意圖。該第二單向閥212係一出氣閥,使氣體僅能從該套筒12的內部透過該套筒通口1223與該第二單向閥212流向該套筒12的外部。該第二單向閥212包含一外殼2121、一排氣閥桿2122、一第一密封圈2123、一排氣閥管2124、一第二密封圈2125、一壓縮彈簧2126、一排氣閥扣2127。該外殼2121係呈一長直管狀。該排氣閥桿2122係呈現一長桿狀2122a,位於該外殼2121之內部。該排氣閥桿2122遠離該該轉盤20與該活塞裝置1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2122b。該第一密封圈2123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2122之該長桿狀2122a的一外側。該排氣閥管2124係位於該外殼2121內。該排氣閥桿2122係位於該排氣閥管2124內,且其內部接近該轉盤20與該活塞裝置1之該端的一相對端具有一環型擋板2124a,該環型擋板2124a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2122b的直徑。該第二密封圈2125係圈繞於該排氣閥管2124的外側,以抵頂於該第二單向閥212之一內壁。該壓縮彈簧2126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2122之該長桿狀2122a的外側與該薄片狀2122b之間。該壓縮彈簧2126之一端抵頂於該環型擋板2124a之具有該第一密封圈2123之一側的另一側。該排氣閥扣2127係位於該第二單向閥212之該外殼2121與該轉盤20與該活塞裝置1相互連通之該端內部,且該排氣閥桿2122之該長桿狀2122a之接近該活塞裝置1之一端可固著於該排氣閥扣2127上。該壓縮彈簧2126之另一端抵頂於該排氣閥扣2127。該排氣閥桿2122之該薄片狀2122b隔著該第一密封圈2123抵頂於該環型擋板2124a。因此,當氣體可以從該排氣閥扣2127上外側複數個凹槽2127a通過,而往該轉盤20的方向之相反方移動時,氣體的壓力可在通過該環型擋板2124a之 中間處時,推開被壓縮彈簧2126牽制的該長桿狀2122a,使該環型擋板2124a之具有該第二密封圈2123之該側與該薄片狀2122b之間產生空隙,使氣體得以通過該空隙而出去到該第二單向閥212外部。如此,則成為一單向閥出氣的應用。
參考第1圖,當被急救者的呼吸道中卡有異物時,且在該活塞本體11塞滿於該套筒12的狀態下,可將該轉盤20轉至使該第二單向閥212(出氣閥)對準該套筒12之該套筒通口1223,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外部氣體只可從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經過該連接閥13而進入該套筒12內部的狀態。因此,可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插入被急救者的口中,並將該面罩31密閉式地覆蓋住被急救者的口部及鼻部,再將該活塞本體11向外拉動,即可使該氣管32將異物吸出,以從被急救者的口中排除。這是第一階段的急救程序,若是可以排除異物且被急救者已能重建自己的呼吸機制,則急救程序到此結束。
然而,當排除異物之後,仍未能重建被急救者的呼吸機制的話,則必須進行推壓氣體入肺的急救動作。因此,即可將該轉盤20轉至使該第一單向閥211(進氣閥)對準該套筒12之該套筒通口1223的位置,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其內部氣體只可從該套筒12內部、該連接閥13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而排除至該急救呼吸裝置外部的狀態,且在該活塞本體11被拉至使該套筒12為空筒的狀態下,可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插入被急救者的口中,並將該面罩31密閉式地覆蓋住被急救者的口部及鼻部,然後將該活塞本體11向該套筒12內部推動,使空氣由該套筒12經由該連接閥13與該氣管32而進入被急救者的呼吸道中。持續地,在不從被急救者的口中抽出該氣管32,也不拿開該面罩31的狀態,且在該活塞本體11充填於該套筒12的狀態下,必須將該轉 盤20轉至使該第二單向閥212(出氣閥)對準該套筒12之該套筒通口1223的狀態,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外部氣體(此時為被急救者口中與咽喉內的氣體)只可從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經過該連接閥13而進入該套筒12內部的狀態。然後,拉動該活塞本體11使被急救者口中與咽喉內的氣體由被急救者的口中經由該連接閥13進入該套筒12,然後再經由該第二單向閥212流到套筒12的外部。如此地重複本段的步驟,直到被急救者可以自主呼吸為止。
請參照第5圖,係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2’包含:至少一閥門組21’和一轉換閘23’。該閥門組21’位於該套筒端面1221’上,包含:第一單向閥211’和第二單向閥212’。第一單向閥211’,連通於套筒通口1223’。第一單向閥211’使氣體僅能從套筒12’的外部通過套筒通口1223’流入套筒12’的內部。第二單向閥212’與第一單向閥211’同時連通於套筒通口1223’。第二單向閥212’使氣體僅能從套筒12’的內部透過套筒通口1223’流向套筒12’的外部。轉換閘23’位於閥門組21’之遠離套筒端面1221’之一側,以可選擇性地容許氣體從第一單向閥211’或第二單向閥212’的其中之一通過。
請參考第6圖,係本發明之本發明之急救呼吸裝置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之剖面示意圖。該第一單向閥211’和該第二單向閥212’皆位於套筒通口1223’上,所以藉由該轉換閘23’的切換,可選擇性地容許氣體由該第一單向閥211’或該第二單向閥212’的其中之一通過。
參考第5~6圖,當被急救者的呼吸道中卡有異物時,且在該活塞本體11’塞滿於該套筒12’的狀態下,可將該轉換閘23’切換至 使該第二單向閥212’(出氣閥)‘呈現可通氣的狀態,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外部氣體只可從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經過該連接閥13’而進入該套筒12’內部的狀態。因此,可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插入被急救者的口中,並將該面罩31’密閉式地覆蓋住被急救者的口部及鼻部,再將該活塞本體11’向外拉動,即可使該氣管32’將異物吸出,以從被急救者的口中排除。這是第一階段的急救程序,若是可以排除異物且被急救者已能重建自己的呼吸機制,則急救程序到此結束。
然而,當排除異物之後,仍未能重建被急救者的呼吸機制的話,則必須進行推壓氣體入肺的急救動作。因此,即可將該轉換閘23’切換至使該第一單向閥211’(進氣閥)呈現可通氣的狀態,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其內部氣體只可從該套筒12’內部、該連接閥13’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而排除至該急救呼吸裝置外部的狀態,且在該活塞本體11’被拉至使該套筒12’為空筒的狀態下,可將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插入被急救者的口中,並將該面罩31’密閉式地覆蓋住被急救者的口部及鼻部,然後將該活塞本體11’向該套筒12’內部推動,使空氣由該套筒12’經由該連接閥13’與該氣管32’而進入被急救者的呼吸道中。持續地,在不從被急救者的口中抽出該氣管32’,也不拿開該面罩31’的狀態,且在該活塞本體11’充填於該套筒12’的狀態下,必須將該轉換閘23’切換至使該第二單向閥212’(出氣閥)‘再度呈現可通氣的狀態,此時,該急救呼吸裝置呈現外部氣體(此時為被急救者口中與咽喉內的氣體)只可從該氣管32’具有該開口之該端經過該連接閥13’而進入該套筒12’內部的狀態。然後,拉動該活塞本體11’使被急救者口中與咽喉內的氣體由被急救者的口中經由該連接閥13’ 進入該套筒12’,然後再經由該第二單向閥212’流到套筒12’的外部。如此地重複本段的步驟,直到被急救者可以自主呼吸為止。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活塞裝置
2‧‧‧單向閥組切換結構
3‧‧‧面罩組件
11‧‧‧活塞本體
12‧‧‧套筒
13‧‧‧連接閥
20‧‧‧轉盤
21‧‧‧閥門組
31‧‧‧面罩
32‧‧‧氣管
33‧‧‧接口
121‧‧‧第一套筒端
122‧‧‧第二套筒端
131‧‧‧連接閥通口
201‧‧‧第一轉盤面
202‧‧‧第二轉盤面
203‧‧‧轉盤通口
211‧‧‧第一單向閥
212‧‧‧第二單向閥
1211‧‧‧套筒開口
1221‧‧‧端面
1223‧‧‧套筒通口

Claims (3)

  1. 一種急救呼吸裝置,包含:一活塞裝置,包含一活塞本體、一套筒、與一連接閥,該套筒呈中空長直狀,在該套筒之軸向上有一第一套筒端和相對位之一第二套筒端,該第一套筒端具有一套筒開口,以容許該活塞本體進行活塞運動,該連接閥位於該第二套筒端之一套筒端面,該連接閥靠近套筒的一端連通於該第二套筒端,遠離該套筒的一端開口成一連接閥通口,該套筒端面更具有一套筒通口;一單向閥組切換結構,係連接於該套筒端面,透過該套筒通口連通於該套筒,以控制氣體僅能從該套筒的外部進入,或僅能從該套筒的內部流出;和一面罩組件,係透過該連接閥連通於該活塞裝置,該面罩組件包含一接口、一氣管和一面罩;該接口連接於該連接閥,該氣管其一端連通於該接口,另一端為一開口,該面罩係呈一罩體狀,利用該罩體狀之外側一凸出處固接該氣管與該接口;其中,該單向閥組切換結構包含:一轉盤,呈一對稱扁平狀,具有一第一轉盤面和一位於相對面之第二轉盤面,該轉盤之中央有一轉盤通口,以容許該連接閥之具有該連接閥通口的該端穿過,該第一轉盤面係鄰接於該第二套筒端之該套筒端面;和至少一閥門組,包含:一第一單向閥,係一進氣閥,位於該第二轉盤面上,該第一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其外部透過該第一單向閥與該套筒通口流入該套筒的內部;和 一第二單向閥,係一出氣閥,位於該第二轉盤面上,其與該轉盤通口之一中心的距離和該第一單向閥與該中心的距離相同,該第二單向閥使氣體僅能從該套筒的內部透過該套筒通口與該第二單向閥流向該套筒的外部;其中,可選擇性地使該第一單向閥或該第二單向閥的其中之一對準該套筒之該套筒通口。
  2.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急救呼吸裝置,其中,該第一單向閥包含:一外殼,係呈一長直管狀;一排氣閥桿,呈現一長桿狀,位於該外殼之內部,該排氣閥桿接近於該活塞裝置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一第一密封圈,圈繞於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的一外側;一排氣閥管,位於該外殼內,該排氣閥桿係位於該排氣閥管內,且其內部接近該活塞裝置之該端具有一環型擋板,該環型擋板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的直徑;一第二密封圈,圈繞於該排氣閥管的一外側,以抵頂於該第一單向閥之一內壁;一壓縮彈簧,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的外側與該薄片狀之間,該壓縮彈簧之一端抵頂於該環型擋板之具有第二密封圈之一側的另一側;和一排氣閥扣,係位於該第一單向閥之該外殼與該活塞裝置相互連通之該端之一相對端內部,且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之接近該活塞裝置之一端之一相對端可固著於該排氣閥扣上,該壓縮彈簧之另一端 抵頂於該排氣閥扣,該排氣閥桿之該薄片狀隔著該第一密封圈抵頂於該環型擋板。
  3.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急救呼吸裝置,其中,該第二單向閥包含:一外殼,係呈一長直管狀;一排氣閥桿,呈現一長桿狀,位於該外殼之內部,該排氣閥桿遠離於該活塞裝置之一端之部分呈現一薄片狀;一第一密封圈,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的一外側;一排氣閥管,係位於該外殼內,該排氣閥桿係位於該排氣閥管內,且其內部接近該活塞裝置之該端的一相對端具有一環型擋板,該環型擋板的內徑小於該薄片狀的直徑;一第二密封圈,係圈繞於該排氣閥管的一外側,以抵頂於該第二單向閥之一內壁;一壓縮彈簧,係圈繞於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的外側與該薄片狀之間,該壓縮彈簧之一端抵頂於該環型擋板之具有該第一密封圈之一側的另一側;和一排氣閥扣,係位於該第二單向閥之該外殼與該活塞裝置相互連通之該端內部,且該排氣閥桿之該長桿狀之接近該活塞裝置之一端可固著於該排氣閥扣上,該壓縮彈簧之另一端抵頂於該排氣閥扣,該排氣閥桿之該薄片狀隔著該第一密封圈抵頂於該環型擋板。
TW105116587A 2016-05-27 2016-05-27 急救呼吸裝置 TWI595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587A TWI595900B (zh) 2016-05-27 2016-05-27 急救呼吸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587A TWI595900B (zh) 2016-05-27 2016-05-27 急救呼吸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5900B true TWI595900B (zh) 2017-08-21
TW201740993A TW201740993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18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587A TWI595900B (zh) 2016-05-27 2016-05-27 急救呼吸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59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782A (zh) * 2009-09-25 2010-06-30 杨付许 手动式呼吸器
CN203329149U (zh) * 2013-06-25 2013-12-11 李录华 便携式急救人工呼吸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6782A (zh) * 2009-09-25 2010-06-30 杨付许 手动式呼吸器
CN203329149U (zh) * 2013-06-25 2013-12-11 李录华 便携式急救人工呼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993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62446A (en) Resuscitator
EP3057639B1 (en) Improved oxygenating apparatus
JP2016506791A5 (zh)
US9216263B2 (en) Breath intake valve
KR101997233B1 (ko) 고농도 산소 투여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얼굴 산소 마스크
CN207666957U (zh) 呼吸机单向气流呼吸面罩
TWI595900B (zh) 急救呼吸裝置
US3548822A (en) Device to prevent hyperventilation
JP2008132370A (ja) 気管切開チューブの連結構造
WO2013053255A1 (zh) 一种呼吸阀同轴带呼气通道的过滤器总成
CN210813321U (zh) 呼吸机面罩
TWI581824B (zh) Respiratory filter structure
CN104015898B (zh) 可自动调节的水下呼吸器
CN208229100U (zh) 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心肺复苏手套
US11925758B2 (en) Rotary occlusion valve for tracheostomy
CN107432969A (zh) 急救呼吸装置
CN205586381U (zh) 一种用于呼吸防护装置的管式呼气阀
US1012413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ir to a patient
CN206621641U (zh) 一种双层防泄漏麻醉呼吸机面罩
CN104548333B (zh) 一种呼吸通气阀及其使用方法
CN204158846U (zh) 一种新型人工呼吸器
CN2046017U (zh) 简易急救呼吸器
JP2007050020A (ja) 声門下狭窄患者用会話可能な気管切開チューブ
CN209075755U (zh) 一种用于呼吸机的植入管装置
CN220443146U (zh) 一种适用于肺功能康复的辅助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