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2104B - Shoes form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Shoes form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2104B
TWI592104B TW103101061A TW103101061A TWI592104B TW I592104 B TWI592104 B TW I592104B TW 103101061 A TW103101061 A TW 103101061A TW 103101061 A TW103101061 A TW 103101061A TW I592104 B TWI592104 B TW I5921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oe
groove
midsole
section
la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6814A (zh
Inventor
Chie Fang L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01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21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6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6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2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2104B/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鞋子之成型方法
本發明一種鞋子之成型方法,尤指一種鞋大底的成形方法,以及利用此鞋大底所製成的鞋子,其具有方便穿鞋者自行更換鞋大底內之氣墊,且能以快速、簡便的方式拆裝之特點,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發明。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在足部的穿著也越來越多元,由早期的草竹鞋、木屐直到現今的運動鞋、跑步鞋等,根據不同的運動也具相合用的鞋子,藉此讓穿鞋者不再為足部的受傷而擔心受怕,除此之外,現今的鞋子為了能夠穩固安全的保護穿鞋者的足部,讓穿鞋者能夠盡情的享受跑、跳、走的舒適性,因此會在鞋子裡裝設有能減輕緩衝力的氣墊。一般的具有氣墊的鞋子出現主要針對緩震,基本原理是將一個注滿壓縮氣體的氣囊置於鞋底部份,氣囊就如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可吸收震盪,而且不易破裂或壓扁;為了配合不同的運動動作,氣囊的大小和擺放位置亦有所不同,通常腳弓和前掌部份都較為受力,所以需要較大的氣墊作承托。
雖然氣墊鞋具有緩震的功效,但此種鞋子在鞋大底的製成部分則大大影響了日後氣墊壞損更換的問題,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係分別為市面上常見的休閒鞋與慢跑鞋,此兩款鞋型的鞋大底(10)設置係以軟性且具吸震的橡膠材質所製成,其特 徵在於整個鞋大底(10)具有極為厚實的厚度,此外在鞋大底(10)頂面係向內凹設有鞋槽室(101),其主要提供氣墊所裝設,藉由鞋大底(10)及氣墊來提供穿鞋者在跑跳時的緩衝功效,但是此兩種鞋型在鞋大底(10)與鞋面的組裝製成上,其是先將具有鞋槽室(101)的槽口予以封閉,再透過鞋面包覆於底面為平坦狀之鞋楦的外周側,僅留有局部鞋楦的底面,再藉由鞋楦對應鞋大底(10)之形狀將其疊設於鞋大底(10)之鞋槽室(101)上,最後再進行加工黏合,完成後再抽出鞋楦放入鞋墊,如此即完成休閒鞋與慢跑鞋的製成。
又請參閱第三圖所示,係為市面上常見的滑板鞋,滑板鞋在鞋大底(20)的設計上係由頂面向內凹設有鞋槽(201),並於鞋槽(201)槽底面且位於後腳跟部位直立凸設有複數軟性格片(202),各格片(202)縱橫交錯分隔形成有複數氣室(203),透過複數格片(202)的設計以及所形成的氣室(203),讓穿鞋者在跑跳動作上能夠藉由氣室(203)來減緩衝擊力道,而後再將鞋槽(201)之槽口予以封閉,接著再將鞋面包覆於底面為平坦狀之鞋楦的外周側,然後將包覆有鞋面的鞋楦對應鞋大底(20)予以加工接合,最後將鞋楦抽出再放入鞋墊即完成滑板鞋的製作。
根據上述三種鞋款的製作上皆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其皆透過底面為平坦狀之鞋楦讓鞋面予以包覆後疊設於鞋大底上進行加工步驟,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鞋大底內裝設有氣墊,且為了不影響氣墊的作動進而封閉鞋大底,如此一來鞋楦的底面也必須跟著鞋大底的封閉形成平坦狀,但是此三款的鞋子在日後氣墊破掉的狀況發生時,則會因封閉於鞋大底內而無法拆換,導致整雙鞋子必須丟棄而增加額外的花費等缺失。故,相關的製造商必須再審慎的 思考該如何改良與改進才能符合大眾對鞋子的需求。
有鑑於上述所列舉的各鞋款上所具有的缺失,本發明人利用許多時間投入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鞋子之成型方法』,即為改善上述所說明之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之使用。
本發明其主要特徵在於提供穿鞋者在日後氣墊破損後,能夠以簡易、方便的方式立即自行更換,且無需破壞鞋面或鞋大底即可達到更換之目的,其在於改善習知技術上,以往的鞋子在氣墊裝設入後立即封閉,導致鞋楦的底面必須配合形成平坦面而設計,如此一來當氣墊壞損破裂後,整雙鞋子就必須丟棄而增加額外的開銷等缺失。
為此,本發明為了要改善上述眾多的缺失,並達成前述對本發明所說明之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一種鞋子,其提供穿鞋者穿套於足部,其包括:一鞋大底,其頂面向內凹設有一鞋槽;一鞋中底,係遮蓋於鞋槽,且該鞋中底係貼覆於鞋槽槽底面;一鞋面,其繞設於鞋中底的周側,且該鞋面的一部分係朝鞋中底對應鞋槽的一側凹彎並貼黏,而該鞋面的繞設與鞋中底則形成有一足套室及一與足套室連通之足穿口;複數氣墊,各氣墊係分別裝設於足套室內,且位於鞋中底貼覆鞋槽所形成之凹陷位置;一鞋墊,其裝設於足套室內並疊設於鞋中底且遮蔽複數氣墊;其中,各氣墊係透過裝設於 鞋中底依鞋槽的槽深凹彎,並貼覆於鞋槽底面所形成的凹陷部分,並利用鞋墊予以遮蔽,藉此當氣墊破損需更換時,僅需將鞋墊翻起外露氣墊即可立即更換,以達到省時省力之目的。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鞋槽進一步包括有一前槽段及一後槽段,而在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間連接有一中槽段,又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槽深度係大於中槽段之槽深度。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鞋中底係貼覆於鞋槽槽底面,並依前槽段、中槽段與後槽段的深度而形成有相對應之一第一槽段、一第二槽段及一第三槽段,又各氣墊係裝設於對應前槽段之第一槽段,以及對應後槽段之第三槽段。
本發明是一種根據前述之「鞋子」,其製成方法係包括下列各步驟:壓模製底:貫注料件於一模具內並形成鞋大底,且該鞋大底於頂面向內凹設有鞋槽;包覆塑型:準備鞋面、鞋中底及一鞋楦,將鞋中底貼設於該鞋楦底面,再把鞋面包覆於鞋楦的外周側,且鞋面的一部分係朝鞋中底底面彎摺並黏貼於鞋中底;接合定型:將包覆有鞋面與鞋中底的鞋楦疊合至鞋大底之鞋槽,並把鞋楦朝鞋槽底面施力壓抵鞋中底,使鞋中底依鞋槽底面的高低落差而貼抵槽底面定型,再進一步將鞋面與鞋大底之頂緣的接合處加工結合;以及組裝加工:將鞋楦抽離鞋面的包覆並形成有足套室及連通足套室之足穿口,另裝設有複數氣墊及一鞋墊於足套室內,且各氣墊係對應鞋槽的凹陷部位予以嵌設,而該鞋墊則覆蓋各氣墊上;其中,透過鞋中底依照鞋槽之槽深所貼抵於槽底面,讓各氣墊能嵌設 於鞋中底的凹陷部位內並透過鞋墊的蓋設,穿鞋者僅需翻起鞋墊即可讓氣墊外露,並達到快速、簡便的更換維修。
根據上述之說明,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壓模製底 步驟裡的鞋槽進一步包括有一前槽段及一後槽段,而在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間連接有一中槽段,又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槽深度係大於中槽段之槽深度。
根據上述之說明,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包覆塑型 步驟裡的鞋楦底面對應鞋槽之槽型,並具有一前楦段、一後楦段及一連接前楦段與後楦段之中楦槽,該中楦槽係為內凹設置,當鞋楦受鞋面及鞋中底的包覆後行接合定型步驟時,鞋楦的前楦段會對應鞋槽的前槽段、後楦段對應後槽段,而中槽段則對應中楦槽,藉此讓鞋中底能受鞋楦的受壓而緊貼於鞋槽槽底面。
根據上述之說明,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接合定型 的步驟裡,鞋面與鞋大底的加工結合方式係可為黏合、縫合或熔合。
綜合上述針對本發明「鞋子」及「鞋子之成型方法」 的說明,歸納其優點在於藉由上述所描述之成型方法所製造出的鞋子,當氣墊長期使用而破損、不堪使用時必須加以更換、維修,穿鞋者僅需將為於足套室內的鞋墊抽離,讓裝設於足套室內的氣墊外露出來,如此一來穿鞋者就可直接進行更換、維修,而與習知技術相比之下減少了破壞鞋大底才能讓氣墊外露,且本發明更具有省時省力、容易操作等優點。因此,本發明誠可謂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發明,值得產業界大力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本發明)
(S1)‧‧‧壓模製底
(S2)‧‧‧包覆塑型
(S3)‧‧‧接合定型
(S4)‧‧‧組裝加工
(1)‧‧‧鞋大底
(11)‧‧‧鞋槽
(111)‧‧‧前槽段
(112)‧‧‧後槽段
(113)‧‧‧中槽段
(2)‧‧‧鞋中底
(21)‧‧‧第一槽段
(22)‧‧‧第二槽段
(23)‧‧‧第三槽段
(3)‧‧‧鞋面
(31)‧‧‧足套室
(32)‧‧‧足穿口
(4)‧‧‧氣墊
(5)‧‧‧鞋墊
(6)‧‧‧模具
(7)‧‧‧鞋楦
(71)‧‧‧前楦段
(72)‧‧‧後楦段
(73)‧‧‧中楦槽
(習知技術)
(10)‧‧‧鞋大底
(101)‧‧‧鞋槽室
(20)‧‧‧鞋大底
(201)‧‧‧鞋槽
(202)‧‧‧格片
(203)‧‧‧氣室
(習知技術)
第一圖係習知技術第一種實施例之側面示意圖。
第二圖係習知技術第二種實施例之側面示意圖。
第三圖係習知技術第三種實施例之側面示意圖。
(本發明)
第四圖係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分解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成型步驟流程方塊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壓模製底步驟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包覆塑型步驟示意圖。
第九圖與第十圖係本發明接合定型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組裝加工步驟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發明上述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以下係以較佳實施型態說明,且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參閱第四至第五圖所示,其中,本發明鞋子,其提供穿鞋者穿套於足部,其包括:一鞋大底(1),其頂面向內凹設有一鞋槽(11);一鞋中底(2),其形狀係對應鞋槽(11)之槽型,該鞋中底(2) 係遮蓋於鞋槽(11),且該鞋中底(2)係貼覆於鞋槽(11)槽底面;一鞋面(3),其繞設於鞋中底(2)的周側,且該鞋面(3)的一部分係朝鞋中底(2)對應鞋槽(11)的一側凹彎並貼黏,而該鞋面(3)的繞設與鞋中底(2)則形成有一足套室(31)及一與足套室(31)連通之足穿口(32),穿鞋者的足部則由足穿口(32)穿入並置於足套室(31)內;複數氣墊(4),各氣墊(4)係分別裝設於足套室(31)內,且位於鞋中底(2)貼覆鞋槽(11)所形成之凹陷位置;一鞋墊(5),其裝設於足套室(31)內並疊設於鞋中底(2)且遮蔽複數氣墊(4);其中,各氣墊(4)係透過裝設於鞋中底(2)依鞋槽(11)的槽深凹彎,並貼覆於鞋槽(11)底面所形成的凹陷部分,並利用鞋墊(5)予以遮蔽,藉此當氣墊(4)破損需更換時,僅需將鞋墊(5)翻起外露氣墊(4)即可立即更換,以達到省時省力之目的。
前述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發明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根據上述之說明,本發明現於下進一步細述詳細的技術特徵,在該鞋大底(1)之鞋槽(11)部分,該鞋槽(11)進一步包括有一前槽段(111)及一後槽段(112),而在該前槽段(111)與後槽段(112)之間又連接有一中槽段(113),該前槽段(111)與後槽段(112)的槽深度係大於中槽段(113)的槽深度,因此該前槽段(111)係對應穿鞋者足部的前 腳掌部分,後槽段(112)則對應足部的後腳跟部分,而中槽段(113)則對應足部之足窩部分,藉由此型態上的設計以符合穿鞋者足部的足型,讓鞋大底(1)能夠針對足部的各部位進行吸震的功效,並提供穿鞋者能夠盡情的從事跑跳的動作,請參閱第五圖所示。
另外,本發明主要的技術所在為提供穿鞋者能夠以最簡單、方便、容易操作的方式來更換、維修裝設於鞋內的氣墊(4),因此在鞋中底(2)的部分,該鞋中底(2)係貼抵於鞋槽(11)之槽底面,並依照鞋槽(11)之前槽段(111)、中槽段(113)及後槽段(112)的深度落差形成有一第一槽段(21)、一第二槽段(22)及一第三槽段(23),該第一槽段(21)係對應前槽段(111)、第三槽段(23)對應後槽段(112)形成凹陷狀,而第二槽段(22)對應中槽段(113)則形成凸起狀,藉此各氣墊(4)即可分別裝入於鞋中底(2)依鞋槽(11)槽底面所形成的第一槽段(21)與第三槽段(23)內,而後再將鞋墊(5)平鋪於鞋中底(2)上方並遮蔽各氣墊(4),如此一來當氣墊(4)不堪使用需更換、維修時,僅需將鞋墊(5)抽離足套室(31)或相對鞋中底(2)掀開,讓裝設於第一槽段(21)與第三槽段(23)內之氣墊(4)形成外露狀態,穿鞋者即可將各氣墊(4)拔離並予以替換、維修,請參閱第五圖所示。
根據上述鞋大底(1)、鞋中底(2)、鞋面(3)、鞋墊(5)及各氣墊(4)的組裝,現於下說明對本發明「鞋子之成型方法」,其鞋子的成型製作步驟流程請見下列說明,並搭配圖式第六圖至第十一圖所示,並以第五圖為輔助說明:壓模製底(S1):貫注料件於一模具(6)內並形成鞋大底(1),且該 鞋大底(1)於頂面形成有向內凹設有鞋槽(11);包覆塑型(S2):準備鞋面(3)、鞋中底(2)及一鞋楦(7),將鞋中底(2)貼設於該鞋楦(7)底面,再把鞋面(3)包覆於鞋楦(7)的外周側,且鞋面(3)的一部分係朝鞋中底(2)底面彎摺並黏貼於鞋中底(2);接合定型(S3):將包覆有鞋面(3)與鞋中底(2)的鞋楦(7)疊合至鞋大底(1)之鞋槽(11),並把鞋楦(7)朝鞋槽底面施力壓抵鞋中底(2),使鞋中底(2)依鞋槽(11)底面的高低落差而貼抵槽底面定型,再進一步將鞋面(3)與鞋大底(1)之頂緣的接合處加工結合;以及組裝加工(S4):將鞋楦(7)抽離鞋面(3)的包覆並形成有足套室(31)及連通足套室(31)之足穿口(32),另裝設有複數氣墊(4)及一鞋墊(5)於足套室(31)內,且各氣墊(4)係對應鞋槽(11)的凹陷部位予以嵌設,而該鞋墊(5)則覆蓋各氣墊(4)上。
根據上述的步驟說明,其中,鞋中底(2)透過鞋楦(7)的施力壓抵而依照鞋槽(11)之槽深所貼抵於槽底面,讓各氣墊(4)能嵌設於鞋中底(2)的凹陷部位內並透過鞋墊(5)的蓋設,穿鞋者僅需翻起鞋墊(5)即可讓氣墊(4)外露,並達到快速、簡便的更換維修(前述各步驟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製程步驟,其製程步驟及材料已具備有可實施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主項的必要技術特徵,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其係得以實施本發明製程步驟內容所需之技術特徵,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 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在鞋子的製作成型過程中,透過模具(6)製作形成的鞋大底(1),其頂面會具有對應足部形狀之內凹鞋槽(11),而在鞋大底(1)的製作上係可以壓模、鑄模等方式進行,其製作的方式並不加以限制,而本發明第七圖係以壓模為示意說明,又製作出的鞋大底(1)之鞋槽(11)部分進一步包括有前槽段(111)及後槽段(112),而在該前槽段(111)與後槽段(112)之間連接有中槽段(113),該前槽段(111)與後槽段(112)之槽深度係大於中槽段(113)之槽深度,不同的槽段係對應穿鞋者足部的各部位,像是前槽段(111)對應足部的前腳掌、後槽段(112)對應足部的後腳跟,以及中槽段(113)對應足部的足窩處,藉由鞋槽(11)與足部間的配合,讓鞋大底(1)達到最佳的緩震效果,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
另外,在包覆塑型(S2)的步驟裡所使用到的鞋楦(7),其為了要讓鞋中底(2)配合鞋大底(1)之鞋槽(11)槽型設置,因此該鞋楦(7)底面進一步具有一前楦段(71)、一後楦段(72)以及一連接前楦段(71)與後楦段(72)之中楦槽(73),該中楦槽(73)對應鞋槽(11)槽底面之中槽段(113)的設計係呈向內凹設,因此依序由前楦段(71)、中楦槽(73)及後楦段(72)係呈凸、凹、凸的排列設置設計,因此在進行接合定型(S3)的步驟時,製作者將包覆有鞋面(3)及鞋中底(2)的鞋楦(7)疊合至鞋大底(1)之鞋槽(11)上方,並先將鞋楦(7)的前楦段(71)對應鞋槽(11)之前槽段(111)、中楦槽(73)對應鞋槽(11)之中槽段(113)、後楦段(72)對應鞋槽(11)之後楦段(72),而後再與鞋大底(1)相疊合組裝, 接著將鞋楦(7)朝鞋槽(11)方向施力壓抵鞋中底(2),使鞋中底(2)能依照鞋槽(11)槽底面之型態予以貼合,之後再將鞋面(3)與鞋大底(1)相互接固,如此即完成鞋子的半成體製作,請參閱第八、九、十圖所示。
完成接合定型(S3)的步驟後,接著進行最後的組裝加工(S4)步驟,製作者先將鞋楦(7)抽離鞋面(3)的包覆,藉此形成足套室(31)及與足套室(31)相連通之足穿口(32),接著再把複數氣墊(4)裝設於足套室(31)內,並嵌設於鞋中底(2)依照鞋槽(11)之槽底面貼合所形成的凹陷部位,即為上述所說明之第一槽段(21)與第三槽段(23)內,最後再置入鞋墊(5)以疊設於鞋中底(2)上,並進一步遮蔽各氣墊(4)的裝設,如此即完成鞋子的製作,當穿鞋者想更換維修各氣墊(4)時,僅需將鞋墊(5)抽離足套室(31)內,使裝設在第一槽段(21)與第三槽段(23)內的氣墊(4)由鞋墊(5)遮蔽的狀態變成外顯狀態,如此一來穿鞋者即可將氣墊(4)拔離足套室(31)內,並更換新的氣墊(4)或將拔離的氣墊(4)予以維修,本發明透過此方式的製成以及製成後的鞋子結構,讓穿鞋者能夠以較輕鬆、簡易、方便的方式進行更換維修,更可達到省時省力的功效與目的,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鞋子之成型方法」,其實用性及 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鞋大底
(3)‧‧‧鞋面
(31)‧‧‧足套室
(32)‧‧‧足穿口

Claims (4)

  1. 一種鞋子之成型方法,其方法係包括下列各步驟:壓模製底:貫注料件於一模具內並形成鞋大底,且該鞋大底於頂面向內凹設有鞋槽;包覆塑型:準備鞋面、鞋中底及一鞋楦,將鞋中底貼設於該鞋楦底面,再把鞋面包覆於鞋楦的外周側,且鞋面的一部分係朝鞋中底底面彎摺並黏貼於鞋中底;接合定型:將包覆有鞋面與鞋中底的鞋楦疊合至鞋大底之鞋槽,並把鞋楦朝鞋槽底面施力壓抵鞋中底,使鞋中底依鞋槽底面的高低落差而貼抵槽底面定型,再進一步將鞋面與鞋大底之頂緣的接合處加工結合;以及組裝加工:將鞋楦抽離鞋面的包覆並形成有足套室及連通足套室之足穿口,另裝設有複數氣墊及一鞋墊於足套室內,且各氣墊係對應鞋槽的凹陷部位予以嵌設,而該鞋墊則覆蓋各氣墊上;其中,透過鞋中底依照鞋槽之槽深所貼抵於槽底面,讓各氣墊能嵌設於鞋中底的凹陷部位內並透過鞋墊的蓋設,穿鞋者僅需翻起鞋墊即可讓氣墊外露,並達到快速、簡便的更換維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子之成型方法,其中,在壓模製底步驟裡的鞋槽進一步包括有一前槽段及一後槽段,而在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間連接有一中槽段,又該前槽段與後槽段之槽深度係大於中槽段之槽深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鞋子之成型方法,其中,在包覆塑型步驟裡的鞋楦底面對應鞋槽之槽型,並具有一前楦段、一後楦段及一連接前楦段與後楦段之中楦槽,該中楦槽係為內凹設 置,當鞋楦受鞋面及鞋中底的包覆後行接合定型步驟時,鞋楦的前楦段會對應鞋槽的前槽段、後楦段對應後槽段,而中槽段則對應中楦槽,藉此讓鞋中底能受鞋楦的受壓而緊貼於鞋槽槽底面。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子之成型方法,其中,在接合定型的步驟裡,鞋面與鞋大底的加工結合方式係可為黏合、縫合或熔合。
TW103101061A 2014-01-10 2014-01-10 Shoes forming method TWI592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061A TWI592104B (zh) 2014-01-10 2014-01-10 Shoes form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061A TWI592104B (zh) 2014-01-10 2014-01-10 Shoes form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814A TW201526814A (zh) 2015-07-16
TWI592104B true TWI592104B (zh) 2017-07-21

Family

ID=54197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061A TWI592104B (zh) 2014-01-10 2014-01-10 Shoes form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2104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814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0915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including a fluid-filled chamber and an outsole, the sole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US9078486B2 (en) Multi-layer decorative vamp and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e
US20130081307A1 (en) Footwear having a woven portion
KR101231548B1 (ko) 이중 미드솔을 일체로 성형하는 금형
US20120279089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footwear sole
TWI616148B (zh) 具有包括流體填充室及大底的鞋底結構的鞋類物件、鞋底結構、及製造方法
JP2008501487A (ja) 複数ピースのミッドソールを有する履物
US20190261730A1 (en) Sk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10247239A1 (en) Shoe Having A Midsole With Heel Support
US20130000157A1 (en) Sole Structure
JP2018505033A (ja) 滑り防止構造を備えるアクアシューズ
CN104997236B (zh) 鞋子的成型方法
TWI592104B (zh) Shoes forming method
CN204742836U (zh) 电磁拼接式鞋楦
CN201782101U (zh) 一种鞋脚尖带鞋箱的舞蹈鞋
CN209563559U (zh) 一种带气垫效果的减震鞋底
CN104522930A (zh) 一种轻质耐用抗刺穿鞋靴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M565504U (zh) Round tube knit shoes
JP5719160B2 (ja) フットベッド形状の底部を備えた長靴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611159U (zh) 一种鞋面可进行拆卸的鞋子
CN207531976U (zh) 一种用于保健鞋底的弹力气囊
CN205813717U (zh) 能够发光的运动鞋
CN204232382U (zh) 一种舞蹈鞋
CN104352015A (zh) 一种新型超轻固特异结构的鞋靴及其制作方法
TWM617807U (zh) 多組件鞋體之相對成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