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049B - Fluorine aldehyde, flu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 glycol and fluorine-containing alcohol monom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Fluorine aldehyde, flu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 glycol and fluorine-containing alcohol monomer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049B
TWI591049B TW104108674A TW104108674A TWI591049B TW I591049 B TWI591049 B TW I591049B TW 104108674 A TW104108674 A TW 104108674A TW 104108674 A TW104108674 A TW 104108674A TW I591049 B TWI591049 B TW I5910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formula
group
represented
gener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0699A (zh
Inventor
Hitoshi Oomuro
Ryo Nadano
Masafumi Hirotsu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0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0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C07C29/1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 C07C29/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a —CHO group
    • C07C29/14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a —CHO group with hydrogen or hydrogen-containing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6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 C07C45/6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45/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b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45/7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 = O groups by isomerisation; by change of size of the carbon skeleton b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reac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C = O groups with the same or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C = 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th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2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28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283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xylic moiety in the chain, e.g. acetoacetoxyethyl(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6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perfluoro compounds, e.g. for dry 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 G03F7/03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 G03F7/039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having an alicyclic moiety in a side chai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含氟羥醛、含氟丙二醇及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含氟羥醛、含氟丙二醇及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具體而言,關於一種使含氟酮與醛化合物於特定之條件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含氟羥醛之新穎之製造方法、及藉由將該含氟羥醛還原而獲得所需之含氟丙二醇並由該含氟丙二醇製造含氟醇單體之方法。該含氟醇單體作為抗蝕劑之原料有用。
以含氟醇單體作為原料之含氟聚合物由於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於顯影液(氫氧化四甲基銨,以下有時簡稱為TMAH)中之溶解性優異,故而可使用於浸潤式微影之面塗層等。所謂面塗層,係用以保護抗蝕劑膜免受在進行微影之環境中之胺等化學物質影響之保護膜,對面塗層組合物溶液要求可在不侵蝕抗蝕劑膜之情況下進行塗佈且溶解於TMAH等鹼性顯影液。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含有式[1]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作為構成要素之聚合物由於具有較低之表面能,故而作為半導體製造中之可剝離之暫時固定接著劑之原料有用。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於半導體製造製程中,使用上述式[1]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作為構成要素而製造之聚合物由於在顯影液中之溶解性優異,故而作為浸潤式微影之面塗層有用。
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之合成方法。
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方法:藉由於-78℃下將1,1,1,3,3,3-六氟丙酮與氟化銫進行攪拌,並於室溫下添加乙醛,而獲得作為含氟羥醛之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繼而,添加氫化鋁鋰將其還原,從而獲得屬於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的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醇(參照以下之反應式)。
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如下方法:於鈀觸媒之存在下,使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與氫氣接觸而還原,從而獲得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醇(參照以下之反應式)。
於專利文獻5中,作為合成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之 方法,記載有如下方法:藉由使1,1,1,3,3,3-六氟丙酮與正丁基乙烯醚反應,獲得4-丁氧基-2,2-雙(三氟甲基)氧雜環丁烷,並於酸之存在下使之水解而獲得(參照以下之反應式)。
然而,專利文獻3或專利文獻4中記載之方法存在如下問題:由於在獲得作為含氟醛之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時之選擇性較低,故而作為其衍生物之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醇之產率較低,為50%,難以實現以工業規模之實施。
又,專利文獻5中記載之方法存在作為目標物之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之產率較低,為47%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根據於酸性條件下之六氟丙酮與羰基化合物之交醛醇反應的二醇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849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公報2011-145663之說明書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3440285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公報2012-112751之說明書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9-51805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5-239710號公報
專利文獻3中記載之獲得含氟羥醛之反應為低溫反應(-78℃),而且並無關於將含氟羥醛單離之記載,又,被還原而生成之含氟醇(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醇)之產率亦不充足。專利文獻5中記載之獲得含氟羥醛(4,4,4-三氟-3-羥基-3-三氟甲基丁醛)之方法其產率亦不充足,均為工業上實用化時伴有困難者。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工業上實施之由含氟酮與醛化合物獲得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工業上實施之包括由含氟酮與醛化合物獲得含氟羥醛之步驟的作為含氟羥醛衍生物之含氟丙二醇、含氟醇單體及其保護體、及該等聚合而成之含氟聚合物、及使用該含氟聚合物之抗蝕劑組合物。
本發明發現,於選自環上含有氮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使六氟丙酮與醛化合物在溫和之條件(室溫,約20℃)下進行反應,而可以高產率獲得含氟醛化合物。
本發明包含下述之發明1~發明15。
[發明1]一種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式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
所表示之含氟酮與
(式中,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醛
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生成
(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羥醛。
[發明2]如發明1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鹼係選自由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啶、2,2-聯吡啶、2,4,6-三甲基吡啶、3,3-聯吡啶、4,4-聯吡啶、2,3-聯吡啶、 2,4-聯吡啶、3,4-聯吡啶、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吡啶、嘧啶、吡、嗒、三、咪唑、吡唑、喹啉、異喹啉、吖啶、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異丙基甲基胺、N,N-二異丙基乙基胺及三丁基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有機鹼。
[發明3]如發明1或發明2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Rf1及Rf2均為三氟甲基。
[發明4]如發明1至3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R2及R3均為氫原子。
[發明5]一種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其包括:[1][第一步驟],其係藉由如發明1至4之製造方法,而生成
(式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羥醛;及[2][第二步驟],其係於金屬觸媒之存在下加入氫氣而將該含氟羥醛還原、或利用金屬氫化物將其還原,而生成
(Rf1、Rf2、R2及R3與通式(1)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
[發明6]如發明5之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其中金屬觸媒為包含選自由釕、鈀、銠、鉑、鎳及銅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之金屬觸媒。
[發明7]如發明5之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其中金屬氫化物係選自由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三乙基硼氫化鋰、硼氫化鋰、硼氫化鋅、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氫化鋁鋰及雙(2-甲氧基乙氧基)氫化鋁鈉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氫化物。
[發明8]一種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如發明5至7之製造方法,而生成
(式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 被取代為氟原子;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之步驟;及[3][第三步驟],其係使該含氟二醇與
(式中,R1為氫原子、甲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X為F、Cl或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
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進行反應,而生成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
[發明9]一種含氟單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如發明8之製造方法而生成通式(3)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步驟;及[4][第四步驟],其係藉由將通式(3)所表示之該含氟醇單體之羥基之氫原子取代為R4而保護羥基,從而生成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R4為碳數1~25之直鏈狀、碳數3~25之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且可含有雙鍵,R4中之碳原子亦可被取代為一個以上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
所表示之含氟單體。
[發明10]一種含氟聚合物,其包含
(式中,R1、Rf1、Rf2、R2及R3與通式(3)中之R1、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重複單元,該重複單元係藉由如發明8之製造方法而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並使該含氟醇單量進行聚合而成。
[發明11]一種含氟聚合物,其包含
(式中,R1、Rf1、Rf2、R2、R3及R4與通式(8)中之Rf1、Rf2、R2、R3及R4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重複單元,該重複單元係製造藉由如發明9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並使該含氟單體進行聚合而成。
[發明12]如發明10或發明11之含氟聚合物,其中Rf1及Rf2為三氟甲基,R2及R3為氫原子。
[發明13]如發明10至12之含氟聚合物,其進而包含具有酸不穩定基或密接性基之重複單元。
[發明14]一種抗蝕劑組合物,其包含如發明10至13之含氟聚合物。
[發明15]如發明14之抗蝕劑組合物,其包含酸產生劑、鹼性化合物或有機溶劑中之至少一種。
本發明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係由含氟酮與醛獲得含氟羥醛之方法,且藉由使用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作為觸媒,可在溫和之反應條件下達成含氟羥醛之較高之產率。
由所獲得之含氟羥醛,可獲得作為含氟羥醛衍生物之含氟丙二 醇、含氟醇單體及其保護體、及使該等聚合而成之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可作為抗蝕劑組合物使用。
以下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及其等之組合係例示,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構成之附加、省略、置換及其他變更。又,本發明不受實施形態限定,而僅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及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係以如下第一步驟作為基礎之製造方法,該第一步驟係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使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與通式(5)所表示之醛進行反應,而獲得作為中間化合物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藉由採用第一步驟,與先前之方法相比,可以作為原料化合物之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及通式(5)所表示之醛為基準,以高產率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
1.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為如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使作為原料化合物之
(式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等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
所表示之含氟酮與
(式中,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醛
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獲得作為中間化合物之
(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羥醛。
[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
於作為原料化合物之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中,容易獲得Rf1及Rf2均為三氟甲基之六氟丙酮,其為較佳用於本發明之化合物。
又,熟知不含氟原子之酮、例如丙酮之反應性較低。關於將丙酮之氫原子取代為氟原子而成之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每當取代氫原子之氟原子之個數增加時,羰基之電子被氟原子吸引而容易使羰基所具有之雙鍵斷鍵,從而提高反應性。因此,於將丙酮之氫原子取代為氟原子而成之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中,六氟丙酮最容易反應。
於通式(5)所表示之醛中,容易獲得R2與R3為氫之乙醛,其為較佳用於本發明之化合物。
[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
本步驟係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使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與通式(5)所表示之醛反應,而獲得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的反應。藉由於反應物中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不會因基質而分解之條件下,應用管柱層析或蒸餾等方法進行精製,而獲得純度較高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
本步驟係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非環式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良好地進行。於本步驟中,必需之特徵在於:於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
於該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中,反應時用作添加劑之有機鹼使用選自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或三級胺中之有機鹼。作為環上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可例示: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啶、2,2-聯吡啶、2,4,6-三甲基吡 啶、3,3-聯吡啶、4,4-聯吡啶、2,3-聯吡啶、2,4-聯吡啶、3,4-聯吡啶、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吡啶、嘧啶、吡、嗒、三、咪唑、吡唑、喹啉、異喹啉或吖啶。作為三級胺,可例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異丙基甲基胺、N,N-二異丙基乙基胺或三丁基胺。就易於獲取、容易操作且觸媒活性較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吡啶、2,6-二甲基吡啶、三乙基胺,尤佳為吡啶。吡啶係因其臭氣而不易使用之化合物。於本發明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中,敢於使用吡啶,結果促進反應之效果顯著,可以高產率獲得含氟羥醛。吡啶之價格低於專利文獻3中使用之氟化銫,而可以高產率獲得含氟羥醛。具體而言,於實施例3中,於吡啶存在下、70℃下使六氟丙酮與乙醛反應,結果獲得含氟羥醛之較高之產率為80%。
又,於本步驟中,作為產物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之羥基與鹼形成錯合物。所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1當量為0.05當量以上且30.0當量以下,較佳為0.3當量以上且10.0當量以下,更佳為1.0當量以上且3.0當量以下。若未達0.05當量,則反應未充分進行。若超過30.0當量,則不參與反應之有機鹼增加,而無需添加超過30.0當量。
本步驟亦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然而,無法使用醇等質子性溶劑。作為第1反應中使用之溶劑,可例示作為非質子性溶劑之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咪唑啶酮、二甲基亞碸、二乙醚、二異丙醚、二丁醚、甲基第三丁醚、四氫呋喃、苯、甲苯、二甲苯或均三甲苯。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溶劑。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N,N-二甲基甲醯胺、二異丙醚、四氫呋喃。尤佳為二異丙醚。
本步驟中使用之溶劑之量相對於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1g,為0g以上且100g以下,較佳為10g以下,更佳為3g以下。無需添加超過 100g。
本步驟可將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通式(5)所表示之醛及上述有機鹼同時添加至反應器內,但為了抑制醛之自縮合,可向添加有含氟酮與有機鹼之反應器內壓入醛。或者可向添加有鹼之反應器內同時壓入含氟酮與醛。或者亦可向添加有含氟酮之反應器內同時壓入鹼與醛。
於反應器內壓入原料化合物之情形時,壓入所需之時間為0小時以上且24小時以下,較佳為2小時以上且20小時以下,更佳為3小時以上且18小時以下。超過24小時之壓入時間並不實際而不必要。
反應時間包括壓入所需之時間在內,為0.5小時以上且24小時以下,較佳為2小時以上且20小時以下,更佳為3小時以上且18小時以下。當未達0.5小時之時,反應未結束而無法充分獲得作為產物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超過24小時之反應時間並不實際,從而無需使時間長於24小時。
反應溫度為40℃以上且150℃以下,較佳為50℃以上且120℃以下,更佳為60℃以上且100℃以下。當未達40℃時之時,反應速度較慢,通式(5)所表示之醛之聚合會優先進行,故而無法以較高之產率獲得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藉由使反應溫度為40℃以上,可有效率地進行反應,而以高產率獲得含氟羥醛。即便成為超過150℃之反應溫度,反應速度亦不會明顯提高而並不實際,從而無需使溫度高於150℃。
為了於反應後純度良好地獲得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亦可利用經水稀釋之酸進行洗淨而去除反應物中之有機鹼。
作為所使用之酸,可例示:作為無機酸之鹽酸、硫酸或磷酸,作為有機酸之甲酸、乙酸、或甲磺酸等。
該等酸之使用量相對於有機鹼1當量,為0.1當量以上且2當量以 下,較佳為0.5當量以上且1.6當量以下,更佳為0.9當量以上且1.2當量以下。當酸之使用量未達0.1當量時,利用洗淨而去除有機鹼之效果較少。無需添加超過2當量。
本步驟使用之反應器較佳為耐酸耐鹼性、耐溶劑性優異之四氟乙烯樹脂、氯三氟乙烯樹脂、偏二氟乙烯樹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PFA)樹脂或者內部經玻璃等襯裏之反應器、玻璃製之反應器、或不鏽鋼製之反應器。
2.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
於本發明之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中,將上述步驟設為第一步驟,進而,追加於金屬觸媒之存在下加入氫氣而將通式(1)所表示之該含氟羥醛還原、或利用金屬氫化物將其還原的第二步驟,藉此可獲得
(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
[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為如下反應:經由金屬觸媒,利用氫氣將第一步驟中製造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還原,而生成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 丙二醇的反應;或者利用金屬氫化物,將第一步驟中產生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還原,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的反應。該含氟羥醛亦可為包含該含氟羥醛之反應物。
又,第一步驟之反應物可直接用於第二步驟,或者僅進行有機鹼之去除便使用於第二步驟,但亦可在反應之前,於反應物中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不發生分解之條件下,應用管柱層析或蒸餾等方法進行精製,而作為高純度之含氟羥醛使用。
第二步驟中生成之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係應用公知之方法精製。例如,藉由過濾而去除反應後之反應液中所含之金屬後,蒸餾去除濾液之溶劑,藉此獲得粗有機物。所獲得之粗有機物藉由進行管柱層析或蒸餾等精製,可獲得高純度之含氟丙二醇。
第二步驟使用之反應器較佳為耐酸耐鹼性、耐溶劑性優異之四氟乙烯樹脂、氯三氟乙烯樹脂、偏二氟乙烯樹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PFA)樹脂或者內部經玻璃等襯裏之反應器、玻璃製之反應器、或不鏽鋼製之反應器。第一步驟後可不進行任何化學處理而使用同一反應器連續地進行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其1方法(於金屬觸媒之存在下添加氫氣進行還原之方法)>
對在金屬觸媒之存在下加入氫氣而將藉由第一步驟所生成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還原,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的方法(以下有時稱為其1方法)進行說明。
其1方法中使用之金屬觸媒可適宜地使用包含選自由釕、鈀、銠、鉑、鎳及銅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之金屬觸媒。於本發明中,所謂金屬觸媒,除了上述金屬之單質、或於作為載體之活性碳、氧化鋁、二氧化矽或黏土等上擔載有金屬之金屬觸媒以外,亦包括上述金屬之金屬鹽、金屬錯合物或者金屬氧化物。再者,該等之中,亦 可使用複數種金屬觸媒,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氫氣而進行還原。就易於獲取、容易操作且觸媒活性較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釕、鈀。尤佳為釕。
其1方法中使用之金屬觸媒之量相對於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1當量,以金屬原子換算,通常為0.0001當量以上且0.05當量以下,較佳為0.0004當量以上且0.02當量以下,更佳為0.001當量以上且0.01當量以下。當金屬觸媒未達0.0001當量時,無作為觸媒之效果,反應速度較慢,難以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之所需量。即便添加多於0.05當量,反應速度亦不會加快,而無需更多添加。
於其1方法中,將氫氣添加至反應體系(反應容器內)時之氫氣壓力為常壓(0.1MPa)以上且5MPa以下,較佳為0.2MPa以上且4MPa以下,更佳為0.3MPa以上且3MPa以下。當未達常壓時,反應速度較慢,難以獲得所需量之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即便成為超過5MPa之氫氣壓力,反應速度亦不會加快,存在因高壓而對使用裝置產生限制之情況。
其1方法亦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作為可使用之溶劑,較佳為:作為芳香族化合物系溶劑之苯、甲苯、二甲苯或均三甲苯;作為醚系溶劑之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異丙醚或四氫呋喃;作為醇系溶劑之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三氟乙醇或1,1,1,3,3,3-六氟-2-丙醇;作為胺系溶劑之吡啶或三乙基胺;或者水,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溶劑。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苯、二異丙醚、四氫呋喃。尤佳為二異丙醚。
其1方法中使用之溶劑之量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1g,為0g以上且100g以下,較佳為20g以下,更佳為10g以下。無需添加超過100g。
其1方法中之反應時間、換言之還原時間為2小時以上且48小時 以下,較佳為4小時以上且30小時以下,更佳為8小時以上且24小時以下。當未達2小時之時,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未被充分還原,而無法以較高之產率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超過48小時之還原時間並不實際,從而無需使時間長於48小時。
實施其1方法時之反應溫度為0℃以上且150℃以下,較佳為10℃以上且120℃以下,更佳為30℃以上且100℃以下。當未達0℃時,反應速度較慢,無法以較高之產率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又,超過150℃之反應溫度不會再使反應速度明顯加快而並不現實,從而無需使溫度高於150℃。
<第二步驟、其2方法(利用金屬氫化物進行還原之方法)>
對利用金屬氫化物將藉由第一步驟所生成之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還原而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的方法(以下有時稱為其2方法)進行說明。
作為其2方法中使用之金屬氫化物,可適宜地使用選自由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三乙基硼氫化鋰、硼氫化鋰、硼氫化鋅、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氫化鋁鋰或雙(2-甲氧基乙氧基)氫化鋁鈉所組成之群中至少一種金屬氫化物。尤佳為氫化鋁鋰。
再者,該等之中,亦可使用複數種金屬氫化物進行還原。
其2方法中使用之金屬氫化物之量相對於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1當量,以金屬原子換算,通常為0.1當量以上且10當量以下,較佳為0.5當量以上且5當量以下,更佳為0.8當量以上且2當量以下。當金屬氫化物未達0.1當量時,無法獲得所需量之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即便添加多於10當量,反應速度亦不會加快,而無需大量添加。
其2方法亦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作為可使用之溶劑,較佳為:作為芳香族化合物系溶劑之苯、甲苯、二甲苯或均三甲苯;作為醚系溶劑之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異丙醚或四氫呋喃;作為醇系 溶劑之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三氟乙醇或1,1,1,3,3,3-六氟-2-丙醇;作為胺系溶劑之吡啶或三乙基胺;或者水,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溶劑。再者,於金屬氫化物為氫化鋁鋰等之情形時,無法使用醇系溶劑及水作為溶劑。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苯、二異丙醚、四氫呋喃。尤佳為二異丙醚。
其2方法中使用之溶劑之量相對於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1g,為0g以上且100g以下,較佳為20g以下,更佳為10g。無需添加超過100g。
其2方法中之還原反應所需之反應時間為0.1小時以上且10小時以下,較佳為0.5小時以上且8小時以下,更佳為1小時以上且6小時以下。無需使時間較長而超過10小時。
實施其2方法時之反應溫度為-100℃以上且80℃以下,較佳為-90℃以上且60℃以下,更佳為-80℃以上且30℃以下。無需使溫度溫度未達-100℃。又,超過80℃之反應溫度有反應速度過度上升而生成副產物等之擔憂,故而欠佳。
3.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
於本發明之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中,進而,追加使通式(2)所表示之該含氟丙二醇與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X為F、Cl、或通式(7)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
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反應的第三步驟,藉此可獲得最終化合物、即通式(3)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及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
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之3個步驟。
[第一步驟]獲得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之步驟
[第二步驟]獲得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之步驟
[第三步驟]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步驟
(式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含氟烷基。R1為氫原子、甲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X為F、Cl、或
所表示之基)
3.1關於第三步驟
第三步驟為如下反應:使第二步驟中生成之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與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反應,而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該含氟二醇亦可為包含該含氟含氟二醇之反應物。
又,亦可僅將第二步驟之反應物中之金屬或金屬化合物過濾去除便使用於第三步驟。亦可在反應之前,蒸餾去除含有含氟丙二醇之濾液之溶劑而獲得粗有機物,利用管柱層析或蒸餾等對所獲得之粗有機物進行精製,而製成高純度之含氟丙二醇,使用於第3反應。
利用本發明之方法製造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係應用公知之方法精製,例如依序利用鹽酸水溶液、碳酸鈉水溶液、水,對反應液進行處理,進而蒸餾去除溶劑,藉此獲得粗有機物。所獲得之粗有機物藉由進行管柱層析或蒸餾等精製,可獲得高純度之含氟醇單體。
反應器較佳為耐酸耐鹼性、耐溶劑性優異之四氟乙烯樹脂、氯三氟乙烯樹脂、偏二氟乙烯樹脂、PFA樹脂或者內部經玻璃等襯裏之反應器、玻璃製之反應器或不鏽鋼製之反應器。第二步驟後亦可不進行任何化學處理而使用同一反應器連續地進行第三步驟。
第三步驟存在於鹼之存在下進行之情形、及不使用鹼(鹼之非存在下)進行之情形。針對各情形進行說明。
<鹼之存在下>
對於鹼之存在下進行之第三步驟(以下有時稱為其1方法)進行說明。
作為其1方法中使用之鹼,可例示: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啶、2,2-聯吡啶、2,4,6-三甲基吡啶、3,3-聯吡啶、4,4-聯吡啶、2,3-聯吡啶、2,4-聯吡啶、3,4-聯吡啶、乙烯基吡啶、嘧啶、吡、嗒、三、咪唑、吡唑、喹啉、異喹啉、吖啶、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異丙基甲基胺、N,N-二異丙基乙基胺、三丁基胺、碳酸鈉、碳酸鉀、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就易於獲取、容易操作且觸媒活性較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三乙基胺、吡啶、2,6-二甲基吡啶。尤佳為三乙基胺及吡啶。
其1方法中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3當量以上且10.0當量以下,較佳為0.6當量以上且5.0當量以下,更佳為0.9當量以上且3.0當量以下。當未達0.3當量時,反應未充分進行。若超過10.0當量,則不參與反應之鹼增加,而無需添加超過10.0當量。
其1方法中使用之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之量相對於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2當量以上且2.0當量以下,較佳為0.5當量以上且1.5當量以下,更佳為0.9當量以上且1.2當量以下。當未達0.2當量時,反應未充分進行。若超過2.0當量,則不參與反應之丙烯醯基化劑增加,而無需添加超過2.0當量。
其1方法亦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尤其是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之X為鹵素、即α-取代丙烯醯鹵化物之情形時,會以副產物之形式析出鹼之氫鹵酸鹽、例如氫氟酸鹽或鹽酸鹽,故而較佳為使用溶劑以使之溶解。作為此種溶劑,可例示:作為芳香族化合物之苯、 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作為脂肪族溶劑之正己烷或正庚烷;作為醚系溶劑之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異丙醚或四氫呋喃;作為鹵素系溶劑之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溶劑。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苯、二異丙醚、四氫呋喃。尤佳為甲苯。
其1方法中使用之溶劑之量相對於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g,為0g以上且100g以下,較佳為50g以下,更佳為10g以下。無需添加超過100g。
反應時間為0.5小時以上且20小時以下,較佳為1小時以上且10小時以下,更佳為1.5小時以上且5小時以下。當未達0.5小時之時,反應未進行而無法獲得作為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較高之產率。超過20小時之反應時間並不現實,從而無需使時間長於20小時。
反應溫度為-50℃以上且200℃以下,較佳為-30℃以上且150℃以下,更佳為0℃以上且120℃以下。當未達-50℃時,反應速度較慢,無法獲得作為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較高之產率。又,若超過200℃,則有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及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發生均聚合之虞,故而無需使溫度高於200℃。
又,於第三步驟中,為了防止產物之含氟醇單體及原料之丙烯醯基化劑發生聚合,亦可與聚合抑制劑共存而進行。作為此種聚合抑制劑,可例示:2,5-二第三丁基對苯二酚、1,2,4-三羥基苯、2,5-雙四甲基丁基對苯二酚、醌茜隱色體(leuco-Quinizarin)、酚噻、二硫化四乙基秋蘭姆、1,1-二苯基-2-苦基肼基、1,1-二苯基-2-苦基肼等。又,可例示:由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之N,N'-二-2-萘基-對苯二胺(商品名,NONFLEX F)、N,N-二苯基-對苯二胺(商品名, NONFLEX H)、4,4'-雙(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基胺(商品名,NONFLEX DCD)、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商品名,NONFLEX MBP)、N-(1-甲基庚基)-N'-苯基-對苯二胺(商品名,OZONONE 35);由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之N-亞硝基苯基羥基胺銨鹽(商品名,Q-1300)、N-亞硝基苯基羥基胺鋁鹽(商品名,Q-1301)。
所使用之聚合抑制劑之量相對於原料之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當量以上且0.1當量以下,較佳為0.00001當量以上且0.05當量以下,更佳為0.0001當量以上且0.01當量以下。即便相對於含氟丙二醇1當量添加超過0.1當量之聚合抑制劑,而防止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及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之聚合之效果亦不會提高,從而無需添加超過0.1當量。
<鹼之非存在下>
對於鹼之非存在下進行之第三步驟(以下有時稱為其2方法)進行說明。
其2方法中使用之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之量相對於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2當量以上且2.0當量以下,更佳為0.5當量以上且1.5當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9當量以上且1.2當量以下。當未達0.2當量時,反應未充分進行。若超過2.0當量,則不參與反應之丙烯醯基化劑增加,而無需添加超過2.0當量。
關於其2方法,為了促進反應,可添加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例示:硫酸、磷酸等無機酸類;甲磺酸、乙磺酸、對甲苯磺酸、苯磺酸、三氟甲磺酸等磺酸類;三氟化硼或氯化鋁。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硫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尤佳為硫酸及甲磺酸。
其2方法中使用之添加劑之量相對於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001當量以上且0.5當量以下,更佳為0.01當量以上且0.4 當量以下,更佳為0.05當量以上且0.3當量以下。當相對於基質之含氟丙二醇,添加劑之量未達0.001當量時,不存在促進反應之效果,而無需添加超過0.5當量。
其2方法可於無溶劑之條件下進行,亦可使用溶劑。作為溶劑,可例示:作為芳香族化合物之苯、甲苯、二甲苯或均三甲苯;作為脂肪族溶劑之正己烷或正庚烷;作為醚系溶劑之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異丙醚或四氫呋喃;作為鹵素系溶劑之二氯甲烷、氯仿或四氯化碳。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複數種溶劑。就易於獲取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甲苯、二異丙醚、四氫呋喃。尤佳為甲苯。
其2方法中使用之溶劑之量相對於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g,為0g以上且100g以下,更佳為60g以下,進而較佳為20g以下,無需添加超過100g。
其2方法可將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及上述添加劑同時添加,亦可一面確認反應溫度是否不上升一面向含氟丙二醇及上述添加劑中緩慢地添加丙烯醯基化劑。或者亦可向含氟丙二醇中緩慢添加丙烯醯基化劑及上述添加劑。
添加所需之時間為0小時以上且20小時以下,更佳為1小時以上且10小時以下,進而較佳為1.5小時以上且5小時以下。無需使添加時間超過20小時。
反應時間與添加所需之時間合計為0.5小時以上且20.5小時以下,更佳為1小時以上且10.5小時以下,進而較佳為1.5小時以上且5.5小時以下。當未達0.5小時之時,反應未進行而無法獲得作為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較高之產率,從而無需使時間長於20.5小時。
反應溫度為0℃以上且200℃以下,更佳為10℃以上且1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上且70℃以下。當未達0℃時,反應速度較 慢,無法獲得作為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較高之產率。又,若超過200℃,則有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及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發生均聚合之虞,故而無需使溫度高於200℃。
又,關於其2方法,為了防止產物之含氟醇單體及原料之丙烯醯基化劑發生聚合,亦可與聚合抑制劑共存而進行。作為聚合抑制劑,可例示:2,5-二第三丁基對苯二酚、1,2,4-三羥基苯、2,5-雙四甲基丁基對苯二酚、醌茜隱色體、酚噻、二硫化四乙基秋蘭姆、1,1-二苯基-2-苦基肼基、1,1-二苯基-2-苦基肼等。又,作為聚合抑制劑,可例示:由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之N,N'-二-2-萘基-對苯二胺(商品名,NONFLEX F)、N,N-二苯基-對苯二胺(商品名,NONFLEX H)、4,4'-雙(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基胺(商品名,NONFLEX DCD)、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商品名,NONFLEX MBP)、N-(1-甲基庚基)-N'-苯基-對苯二胺(商品名,OZONONE 35);由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之N-亞硝基苯基羥基胺銨鹽(商品名,Q-1300)、N-亞硝基苯基羥基胺鋁鹽(商品名,Q-1301)。
聚合抑制劑之量相對於原料之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1當量,為0當量以上且0.1當量以下,較佳為0.00001當量以上且0.05當量以下,較佳為0.0001當量以上且0.01當量以下。即便相對於含氟丙二醇1當量添加超過0.1當量之聚合抑制劑,而防止產物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及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之聚合之效果亦不會提高,從而無需添加超過0.1當量。
4.獲得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製造方法
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可藉由將該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羥基取代為R4而成為保護基的[第四步驟],從而獲得。
[關於第四步驟]
於製成聚合物時用於抗蝕劑用途時,較佳為調整對水或顯影液之親和性或撥水性、或者於溶劑中之溶解性。為了進行調整,較佳為藉由第四步驟,製成將該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羥基取代為R4而成為保護基的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於使用酸不穩定性保護基作為該保護基之情形時,曝光時因光酸產生劑之作用而發生脫附,亦可使於顯影液中之溶解性提高。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及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R4為具有碳數1~25之直鏈狀、碳數3~25之支鏈之鏈狀或環狀烷基,且可含有雙鍵,R4所含之碳原子亦可被取代為一個以上之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
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例如可藉由使用R4之氯化物,使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羥基中之氫原子與R4進行取代反應而獲得。具體而言,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可藉由使用R4為甲氧基甲基的氯甲氧基甲烷,於有機鹼、例如吡啶、尤佳為二異丙基乙基胺之存在下,使之與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羥基中之氫原子進行取代反應而獲得。再者,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可使用管柱層析法等,自藉由取代反應而得之反應物中取出。
作為保護基R4,具體而言,可例示:烴基、烷氧基羰基、縮醛基、醯基。作為烴基,較佳為碳數1~25之直鏈狀、碳數3~25之分支 狀或環狀之烴基或者芳香族烴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正丙基、異丙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環戊基、第二戊基、新戊基、己基、環己基、乙基己基、降基、金剛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戊烯基、乙炔基、苯基、苄基或4-甲氧基苄基,作為烷氧基羰基,可例示:第三丁氧基羰基、第三戊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或異丙氧基羰基等。作為縮醛基,可例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乙氧基乙基、丁氧基乙基、環己氧基乙基、苄氧基乙基、苯乙氧基乙基、乙氧基丙基、苄氧基丙基、苯乙氧基丙基、乙氧基丁基或乙氧基異丁基、及含有醚鍵之基、或者四氫呋喃基或四氫吡喃基等環狀醚基,作為醯基,可例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庚醯基、己醯基、戊醯基、特戊醯基、異戊醯基、月桂醯基、肉豆蔻醯基、棕櫚醯基、硬脂醯基、草醯基、丙二醯基、琥珀醯基、戊二醯基、己二醯基、向日葵醯基、辛二醯基、壬二醯基、癸二醯基、丙烯醯基、丙炔醯基、甲基丙烯醯基、巴豆醯基、油醯基、順丁烯二醯基、反丁烯二醯基、中康醯基、樟腦二醯基、苯甲醯基、鄰苯二甲醯基、間苯二甲醯基、對苯二甲醯基、萘甲醯基、甲苯醯基、2-苯丙醯基、2-苯丙烯醯基、桂皮醯基、呋喃甲醯基、噻吩甲醯基、煙鹼醯基或異煙鹼醯基,該等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被取代為氟原子。
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可藉由使用R4之氯化物,將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羥基之氫原子取代為R4而獲得。具體而言,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可藉由使用R4為甲氧基甲基的氯甲氧基甲烷作為R4之氯化物,於吡啶等鹼存在下,將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羥基之氫原子取代而獲得。例如可利用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自取代反應而獲得之反應物中取出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
5.含氟聚合物
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為如下者:包含藉由經由上述「第一步驟」「第二步驟」及「第三步驟」而得之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之雙鍵斷鍵而單獨進行共聚合、或者與其他單體進行共聚合而獲得之以下之通式(9)所表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或者為包含經由「第一步驟」「第二步驟」「第三步驟」及「第四步驟」而得之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之雙鍵斷鍵而單獨進行共聚合、或者與其他單體進行共聚合而獲得之以下之通式(10)所表示之重複單元的含氟聚合物。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式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R4 與通式(8)中之含義相同)
於包含重複單元(9)、(10)之該含氟聚合物中,尤佳為R2、R3為氫原子、Rf1、Rf2為三氟甲基之含氟聚合物。
5.1可共聚合之單體
對於可與該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或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聚合性單體共聚合之其他單體進行表示。
作為該等單體,可例示:選自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含氟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酐、苯乙烯系化合物、含氟苯乙烯系化合物、乙烯醚、含氟乙烯醚、烯丙醚、含氟烯丙醚、烯烴、含氟烯烴、降烯化合物、含氟降烯化合物、二氧化硫、乙烯基矽烷、乙烯基磺酸或乙烯基磺酸酯中之一種以上之單體。
作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可例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或者包含乙二醇、丙二醇、四亞甲基二醇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二丙酮丙烯醯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烷氧基矽烷、乙烯基矽烷、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3-氧代環己酯、甲基丙烯酸3-氧代環己酯、丙烯酸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基酯、丙烯酸甲基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基金剛烷基酯、丙烯酸乙基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金剛烷基酯、丙烯酸羥基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羥基金剛烷基酯、丙 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三環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或者具有內酯環或降烯環等環結構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者可例示於α位具有氰基之上述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亦可與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合。
作為含氟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係包含於丙烯醯基之α位含有氟原子或具有氟原子之基之單體、或者於酯部位含有氟原子之取代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且亦較佳為α位與酯部位均含有氟之含氟化合物。進而亦可於α位導入氰基。例如作為於α位導入有含氟烷基之單體,可例示:於上述非氟系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之α位賦予有三氟甲基、三氟乙基、九氟正丁基等而成之單體。
作為於酯部位含有氟之單體,例如可例示具有如下單元等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該單元係作為酯部位為全氟烷基、氟烷基即含氟烷基、另外於酯部位使環狀結構與氟原子共存的單元,且具有其環狀結構例如羥氟原子、三氟甲基、六氟異丙基羥基等取代之含氟苯環、含氟環戊烷環、含氟環己烷環、含氟環庚烷環等。又,亦可使用酯部位為含氟之第三丁酯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酯等。該等含氟之官能基亦可使用併用有α位之含氟烷基之單體。此種單元中,若具體例示尤其具有代表性者,則可例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丙烯酸2,2,3,3-四氟丙酯、丙烯酸1,1,1,3,3,3-六氟異丙酯、丙烯酸七氟異丙酯、丙烯酸1,1-二氫七氟正丁酯、丙烯酸1,1,5-三氫八氟正戊酯、丙烯酸1,1,2,2-四氫十三氟正辛酯、丙烯酸1,1,2,2-四氫十七氟正癸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3,3-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1,1,1,3,3,3-六氟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七氟異丙酯、甲基丙烯酸1,1-二氫七氟正丁酯、甲基丙烯酸1,1,5-三氫八氟正戊酯、甲基丙烯酸 1,1,2,2-四氫十三氟正辛酯、甲基丙烯酸1,1,2,2-四氫十七氟正癸酯、丙烯酸全氟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環己基甲酯、丙烯酸6-[3,3,3-三氟-2-羥基-2-(三氟甲基)丙基]雙環[2.2.1]庚基-2-基酯、2-(三氟甲基)丙烯酸6-[3,3,3-三氟-2-羥基-2-(三氟甲基)丙基]雙環[2.2.1]庚基-2-基酯、甲基丙烯酸6-[3,3,3-三氟-2-羥基-2-(三氟甲基)丙基]雙環[2.2.1]庚基-2-基酯、丙烯酸1,4-雙(1,1,1,3,3,3-六氟-2-羥基異丙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1,4-雙(1,1,1,3,3,3-六氟-2-羥基異丙基)環己酯、1,4-雙(1,1,1,3,3,3-六氟-2-羥基異丙基)環己基、或丙烯酸2-三氟甲酯。
若具體表示具有六氟異丙基羥基之單體,則可例示下述化合物。
該等式中,R表示氫原子、甲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又,六氟異丙基羥基亦可由保護基保護。
作為苯乙烯系化合物、含氟苯乙烯系化合物,具體而言,可例示:苯乙烯、氟代苯乙烯、羥基苯乙烯,更具體而言,可例示:五氟苯乙烯、三氟甲基苯乙烯或雙三氟甲基苯乙烯,該等化合物中之氫原子亦可被取代為氟原子或官能基。
作為乙烯醚、含氟乙烯醚、烯丙醚、含氟烯丙醚,可例示:亦可含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羥基乙基、羥基丁基等羥基之烷基乙烯醚或烷基烯丙醚。
又,可例示:環己基、降基、芳香環或於其環狀結構內具有氫或羰基鍵的環狀型乙烯基、烯丙醚、上述官能基之氫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之含氟乙烯醚、含氟烯丙醚。
可例示:乙烯酯、乙烯基矽烷、烯烴、含氟烯烴、降烯化合物、含氟降烯化合物或其他含有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
作為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乙烯、丙烯、異丁烯、環戊烯或環己烯,作為含氟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六氟異丁烯。
作為降烯化合物及含氟降烯化合物,可例示:含氟烯烴、烯丙醇、含氟烯丙醇、高烯丙醇、含氟高烯丙醇藉由與環戊二烯或環己二烯之Diels-Alder(迪爾-阿德)加成反應、及丙烯酸、α-氟丙烯酸、α-三氟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含氟丙烯酸酯或含氟甲基丙烯酸酯、2-(苯甲醯氧基)五氟丙烷、2-(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五氟丙烯、2-(四羥基吡喃氧基)五氟丙烯、2-(苯甲醯氧基)三氟乙烯、2-(甲氧基甲氧基)三氟乙烯等不飽和化合物藉由與環戊二烯或環己二烯之Diels-Alder加成反應所生成之降烯化合物、即3-(5-雙環[2.2.1]庚烯-2-基)-1,1,1-三氟-2-(三氟甲基)-2-丙醇。
5.2具有酸不穩定性基之重複單元>
發明10~11之含氟聚合物亦可進而包含具有酸不穩定性基之重複 單元。於向發明10~11之含氟聚合物導入具有酸不穩定基之重複單元之情形時,只要使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或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與具有酸不穩定性基之單體進行共聚合即可。
使用酸不穩定基之目的在於:賦予正型感光性,表現出於波長300nm以下之紫外線、準分子雷射、X射線等高能量線或者電子束之曝光後在鹼性顯影液中之溶解性。
具有酸不穩定基之單體只要為酸不穩定基由自光酸產生劑產生之酸水解而脫附者,則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作為聚合性基,只要為烯基或環烯基即可,較佳為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或1-三氟甲基乙烯基者,具體而言,可適宜地使用具有下述通式(11)~(13)所示之基的單體。
此處,R5~R9各自獨立為碳數1~25之直鏈狀、碳數3~25之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亦可含有氟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羥基。R5~R7中之2個亦可鍵結而形成環。
作為通式(11)~(13)所示之基,具體而言,可例示下述所示之基。虛線為鍵結鍵。
5.3具有密接性基之重複單元
發明10~11之含氟聚合物亦可進而包含具有密接性基之重複單元。於向發明10~11之含氟聚合物導入具有密接性基之重複單元之情形時,只要使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或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 體與具有密接性基之單體進行共聚合即可。
於發明10~11之含氟聚合物中,為了提高與基板之密接性,較佳為進而導入含有內酯結構之密接性基。於密接性基之導入時,可適宜地使用具有內酯結構之單體。作為該內酯結構,可例示:自γ-丁內酯或甲羥戊酸內酯中除去1個氫原子而得之基等單環式基、自降烷內酯中除去1個氫原子而得之基等多環式基。在與具有含有此種內酯結構之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進行共聚合而將內酯結構導入至含氟聚合物從而製成抗蝕劑組合物時,不僅可使抗蝕劑與基板之密接性提高,而且可提高與顯影液之親和性。具有密接性基之單體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5.4含氟聚合物之聚合比
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可由包含複數個單體之重複單元所構成。其比率並無特別限制地進行設定,可較佳地採用例如以下所示之範圍。
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較佳為包含1mol%以上且100mol%以下之使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進行聚合而成之重複單元(9)或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進行聚合而成之重複單元(10)中之任一重複單元,更佳為包含5mol%以上且90mol%以下。又,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較佳為包含1mol%以上且100mol%以下之具有酸不穩定基之重複單元。更佳為5mol%以上且80mol%以下,進而較佳為10mol%以上且60mol%以下。進而,亦可藉由其他聚合性單體而包含不具有酸不穩定基之重複單元,較佳為包含全部重複單元之1mol%以上且80mol%以下。更佳為5mol%以上且50mol%以下。於包含少於1mol%之通式(9)或通式(10)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情形時,無法期待製成抗蝕劑組合物時之效果。又,於包含少於1mol%之具有酸不穩定性基之重複單元之情形時,製成抗蝕劑組合物時因曝光產生之在鹼性顯影液中之溶 解性之變化過小,無法期待圖案化後之對比度。
為了改良含氟聚合物於有機溶劑中之溶解性、膜之耐蝕刻性、機械強度,亦可添加不含酸不穩定基之其他聚合性單體,但當未達1mol%時,無法期待其效果。
5.5含氟聚合物之聚合方法
作為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之聚合方法,只要為通常使用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自由基聚合、離子聚合等,亦可使用配位陰離子聚合、活性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開環複分解聚合、伸乙烯基聚合。對各聚合具體進行說明。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只要於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或自由基起始源之存在下,藉由塊狀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或乳化聚合,以批次式、半連續式或連續式中之任一操作進行即可。
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自偶氮系化合物、過氧化物系化合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中適當選擇而使用,具體而言,可例示:偶氮二異丁腈、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異丁醯、過氧化月桂醯、過氧化琥珀酸、過氧化二肉桂醯、過氧化二碳酸二(正丙基)酯、過氧化烯丙基單碳酸第三丁酯、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氫或過硫酸銨。
用於聚合反應之反應容器並無特別限定。又,於聚合反應中,亦可使用聚合溶劑。
作為聚合溶劑,較佳為不阻礙自由基聚合者。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酯系溶劑之乙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作為酮系溶劑之丙酮或甲基異丁基酮;作為烴系溶劑之甲苯或環己烷;作為醇系溶劑之甲醇、異丙醇或乙二醇單甲醚。可選擇水、醚系、環狀醚系、氟氯碳化物系、芳香族系之溶劑,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混合2種以上 使用。又,亦可併用如硫醇般之分子量調整劑。聚合反應之反應溫度根據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或自由基聚合起始源而適當變更,通常較佳為20℃以上且200℃以下,尤佳為30℃以上且140℃以下。
[開環複分解聚合]
另一方面,開環複分解聚合只要於共觸媒存在下,使用4~7族之過渡金屬觸媒即可,並只要於溶劑存在下使用公知之方法即可。
作為聚合觸媒,只要適當選擇Ti系、V系、Mo系、W系觸媒使用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氯化鈦(IV)、氯化釩(IV)、三乙醯丙酮釩、二氯化雙乙醯丙酮釩、氯化鉬(VI)或氯化鎢(VI)。作為觸媒量,相對於使用單體,較佳為0.001mol%以上且10mol%,更佳為0.01mol%以上且1mol%以下。
作為共觸媒,只要自烷基鋁、烷基錫中適當選擇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三烷基鋁類之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丙基鋁、三異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2-甲基丁基鋁、三-3-甲基丁基鋁、三-2-甲基戊基鋁、三-3-甲基戊基鋁、三-4-甲基戊基鋁、三-2-甲基己基鋁、三-3-甲基己基鋁或三辛基鋁;作為鹵化二烷基鋁類之氯化二甲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丙基鋁或氯化二異丁基鋁;作為鹵化單烷基鋁類之二氯化甲基鋁、二氯化乙基鋁、二碘化乙基鋁、二氯化丙基鋁、二氯化異丙基鋁、二氯化丁基鋁或二氯化異丁基鋁;作為三氯化烷基鋁類之三氯化甲基鋁、三氯化乙基鋁、三氯化丙基鋁或三氯化異丁基鋁,可例示四正丁基錫、四苯基錫或三苯基氯錫。共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過渡金屬觸媒之量,以莫耳比計為100當量以下、較佳為30當量以下之範圍。
作為聚合溶劑,只要不阻礙聚合反應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芳香族烴溶劑之苯、甲苯或二甲苯;作為鹵代烴溶劑之氯苯或二氯苯;作為烴溶劑之己烷、庚烷或環己烷;此外,可例示四氯化 碳、氯仿、二氯甲烷或1,2-二氯乙烷。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反應溫度通常較佳為-70℃以上且200℃以下,更佳為-30℃以上且60℃以下。
[伸乙烯基聚合]
伸乙烯基聚合只要於共觸媒存在下,使用作為8~10族之過渡金屬觸媒之鐵、鎳、銠、鈀或鉑、作為4至6族之金屬觸媒之鋯、鈦、釩、鉻、鉬或鎢,在溶劑存在下進行即可。
作為聚合觸媒,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8~10族之過渡金屬類之氯化鐵(II)、氯化鐵(III)、溴化鐵(II)、溴化鐵(III)、乙酸鐵(II)、乙醯丙酮鐵(III)、二茂鐵、二茂鎳、乙酸鎳(II)、溴化鎳、氯化鎳、二氯己基乙酸鎳、乳酸鎳、氧化鎳、四氟硼酸鎳、雙(烯丙基)鎳、雙(環戊二烯基)鎳、六氟乙醯丙酮鎳(II)四水合物、三氟乙醯丙酮鎳(II)二水合物、乙醯丙酮鎳(II)四水合物、氯化銠(III)、三氯化三(三苯基膦)銠、雙(三氟乙酸)鈀(II)、雙(乙醯丙酮)鈀(II)、2-乙基己酸鈀(II)、溴化鈀(II)、氯化鈀(II)、碘化鈀(II)、氧化鈀(II)、單乙腈三(三苯基膦)四氟硼酸鈀(II)、四(乙腈)四氟硼酸鈀(II)、二氯雙(乙腈)鈀(II)、二氯雙(三苯基膦)鈀(II)、二氯雙(苯甲腈)鈀(II)、乙醯丙酮鈀、二氯化雙(乙腈)鈀、二氯化雙(二甲基亞碸)鈀或氫溴化雙(三乙基膦)鉑;作為4至6族之過渡金屬類之氯化釩(IV)、三乙醯丙酮釩、二氯化雙乙醯丙酮釩、三甲氧基(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鈦(IV)、二氯化雙(環戊二烯基)鈦或二氯化雙(環戊二烯基)鋯。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所使用之單體,較佳為0.001mol%以上且10mol%以下,更佳為0.01mol%以上且1mol%以下。
作為共觸媒,只要自烷基鋁氧烷、烷基鋁中適當選擇使用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三烷基鋁類之甲基鋁氧烷(MAO)、或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丙基鋁、三異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2-甲 基丁基鋁、三-3-甲基丁基鋁、三-2-甲基戊基鋁、三-3-甲基戊基鋁、三-4-甲基戊基鋁、三-2-甲基己基鋁、三-3-甲基己基鋁或三辛基鋁;作為鹵化二烷基鋁類之氯化二甲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丙基鋁或氯化二異丁基鋁;作為鹵化單烷基鋁類之二氯化甲基鋁、二氯化乙基鋁、二碘化乙基鋁、二氯化丙基鋁、二氯化異丙基鋁、二氯化丁基鋁或二氯化異丁基鋁;作為三氯化烷基鋁類之三氯化甲基鋁、三氯化乙基鋁、三氯化丙基鋁或三氯化異丁基鋁。關於共觸媒之使用量,於甲基鋁氧烷之情形時,相對於過渡金屬觸媒之量,以莫耳比計,以Al換算較佳為50當量以上且500當量以下,於其他烷基鋁之情形時,相對於過渡金屬觸媒之量,以莫耳比計較佳為1當量以上且100當量以下,更佳為30當量以下。
又,作為聚合溶劑,只要不阻礙聚合反應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芳香族烴系溶劑之苯、甲苯、二甲苯、氯苯或二氯苯;作為烴系溶劑之己烷、庚烷、壬烷、癸烷或環己烷;作為酮系溶劑之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或環戊酮;作為酯系溶劑之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作為醇系溶劑之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戊醇、己醇、壬醇、辛醇、1-辛醇、2-辛醇、3-辛醇、4-甲基-2-戊醇、乙二醇;或作為鹵代烴系溶劑之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此外,可例示二乙醚、二異丙醚、四氫呋喃、二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EGMEA)、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甲醚(PEGME)、丙二醇二乙酸酯、乳酸乙酯(EL)、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或N-環己基吡咯啶酮。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反應溫度較佳為-70℃以上且200℃以下,更佳為-40℃以上且80℃以下。
5.6含氟聚合物之採集
藉由選自再沈澱、過濾或減壓下之加熱餾出等中之任一方法,而自包含藉由以上之任一聚合方法而得之含氟聚合物之溶液或分散液中去除作為介質之有機溶劑或水,從而可獲得目標含氟聚合物。
作為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之數量平均分子量,通常適宜為1,000~100,000、較佳為3,000~50,000之範圍。分子量分散為1~4,較佳為1~2.5。
於作為抗蝕劑之用途中,溶解性及澆鑄之特性有可能根據分子量而發生變化。分子量較高之聚合物於顯影液中之溶解速度變慢,於分子量較低之情形時,有溶解速度加快之可能性,分子量可藉由基於該技術領域之常識適當調整聚合條件而控制。
6.含有含氟聚合物之抗蝕劑組合物
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可尤佳地用於光增感正型抗蝕劑組合物。作為抗蝕劑組合物,除列舉(A)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以外,亦可列舉(B)光酸產生劑、(C)鹼性化合物、(D)溶劑,亦可含有(E)界面活性劑。
[(B)光酸產生劑]
本發明之抗蝕劑組合物所使用之光酸產生劑只要自化學增幅型抗蝕劑之酸產生劑中適當選擇即可。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鎓磺酸鹽之錪鎓磺酸鹽或鋶鎓磺酸鹽;此外可例示:磺酸酯、N-醯亞胺磺酸鹽、N-肟磺酸鹽、o-硝基苄基磺酸鹽、或鄰苯三酚之三甲磺酸鹽。
由光之作用而自該等光酸產生劑產生之酸為烷磺酸、芳基磺酸、經部分或完全氟化之芳基磺酸、烷磺酸等,產生經部分或完全氟化之烷磺酸之光酸產生劑對於不易去保護之保護基亦具有充分之酸強度,故而有效。具體而言,可例示:三苯基鋶三氟甲磺酸鹽或三苯基鋶全氟正辛磺酸鹽。
[(C)鹼性化合物]
於本發明之抗蝕劑組合物中可調配鹼性化合物。該鹼性化合物具有抑制於由酸產生劑所產生之酸向抗蝕劑膜中擴散時之擴散速度的作用,期待調整酸擴散距離而改善抗蝕劑圖案形狀、或提高儲存時之穩定性之效果。可自脂肪族胺、芳香族胺、雜環式胺、或脂肪族多環式胺中適當選擇,較佳為二級或三級之脂肪族胺,更佳為烷醇胺。具體而言,可例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三戊基胺、三己基胺、三庚基胺、三辛基胺、三壬基胺、三癸基胺、三-十二烷基胺、二甲基胺、二乙基胺、二丙基胺、二丁基胺、二戊基胺、二己基胺、二庚基胺、二辛基胺、二壬基胺、二癸基胺、二-十二烷基胺、二環己基胺、甲基胺、乙基胺、丙基胺、丁基胺、戊基胺、己基胺、庚基胺、辛基胺、壬基胺、癸基胺、十二烷基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異丙醇胺、三異丙醇胺、二辛醇胺、三辛醇胺、苯胺、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聯吡啶、吡咯、哌啶、哌、吲哚或六亞甲基四胺。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又,其調配量較佳為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為0.001質量份~2質量份,更佳為相對於聚合物100質量份為0.01質量份~1質量份。若調配量少於0.001質量份,則有未充分獲得作為添加劑之效果之擔憂,若超過2質量份,則有解像性與感度降低之擔憂。
[(D)溶劑]
作為本發明之抗蝕劑組合物中使用之溶劑,只要可使所調配之各成分溶解而製成均一之溶液即可,並自抗蝕劑用溶劑中適當選擇使用即可。又,亦可混合2種以上之溶劑使用。關於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所應特別指出的是:於範圍寬廣之溶劑中之溶解性均優異,溶劑之選擇性之範圍較大。
具體而言,可例示:作為酮系溶劑之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環己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戊基酮、或2-庚酮;作為醇系溶 劑之異丙醇、丁醇、異丁醇、正戊醇、異戊醇、第三戊醇、4-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2,3-二甲基-2-戊醇、正己醇、正庚醇、2-庚醇、正辛醇、正癸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異戊醇、2-乙基-1-丁醇、月桂醇、己基癸醇或油醇;作為多元醇系溶劑之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乙二醇單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PGME)、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或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或者其衍生物;作為酯系溶劑之乳酸甲酯、乳酸乙酯(EL)、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甲氧基丙酸甲酯、或乙氧基丙酸乙酯;作為芳香族系溶劑之甲苯、二甲苯;作為醚系溶劑之二乙醚、二烷、苯甲醚或二異丙醚;作為氟系溶劑之氟氯碳化物、氫氟氯碳化物、全氟化合物或六氟異丙醇;此外可例示用以提高塗佈性之作為高沸點弱溶劑之松節油系之石油精溶劑或石蠟系溶劑。
所應特別指出的是:於上述醇系溶劑中,本發明之含氟聚合物溶解於作為碳數5~20之醇系溶劑之正戊醇、異戊醇、第三戊醇、4-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2,3-二甲基-2-戊醇、正己醇、正庚醇、2-庚醇、正辛醇、正癸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異戊醇、2-乙基-1-丁醇、月桂醇、己基癸醇或油醇中。
於多元醇系中,就易於獲得且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該等溶劑中,較佳為使用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單甲醚(PGME)、或乳酸乙酯(EL)。
關於調配於抗蝕劑組合物中之該等溶劑之量,較佳為抗蝕劑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3質量%以上且25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15質量%以下。藉由調整抗蝕劑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濃度,可調整所形成之抗蝕劑膜之膜厚。
[(E)界面活性劑]
於本發明之抗蝕劑組合物中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作為該界面活性劑,可含有氟系界面活性劑或矽系界面活性劑、或者具有氟原子與矽原子兩者之界面活性劑中之任一種、或者兩種以上。
以下,藉由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態樣。
實施例1
(含氟羥醛及含氟丙二醇之製造)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葉之容量1l之高壓釜中,添加作為添加劑之吡啶128.6g(1.63mol)並將容器密閉,一面攪拌一面於室溫下添加1,1,1,3,3,3-六氟丙酮177.3g(1.07mol)。升溫至內溫70℃,歷時5小時壓入乙醛49.4g(1.12mol)與二異丙醚266g之混合溶液。放置15小時後開放至大氣,獲得617g之反應液。
以下表示上述「第一步驟」之反應式。
繼而,使用12當量濃度之鹽酸水溶液150ml洗淨反應液,使用水170ml將所分離之有機層洗淨3次,獲得含有含氟乙醛之有機層490g。重複進行3次使用二異丙醚130g進行萃取之作業,而自鹽酸水溶液洗淨與水洗淨之水層中回收含氟乙醛。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葉之容量1l之高壓釜內一併添加經水洗淨之有機層及自鹽酸水溶液洗淨與水洗淨之水層中之萃取溶液合計880 g,添加5質量%濃度之碳上擔載有釕之釕碳(50質量%含水品)17g。將容器密閉,利用氮氣進行置換後,以使壓力成為1.8MPa之方式壓入氫氣。使高壓釜升溫至內溫70℃,於保持為70℃之狀態下攪拌一整天。將攪拌後之溶液移至圓底燒瓶中,使用蒸發器,將燒瓶底部浸於水浴中,於成為溫度30℃、蒸汽壓2kPa之條件下進行蒸餾濃縮,獲得214g之濃縮物。進而,使用蒸發器,利用溫度調整為60℃~70℃之浴,於成為蒸汽壓3.0kPa~0.5kPa之條件下對該濃縮物進行蒸餾,成功獲得根據氣相層析分析之純度為96%之含氟丙二醇181g。產率為80%。
以下表示上述「第二步驟」之反應式。
實施例2
(含氟羥醛及含氟丙二醇之製造)
於具備溫度計及攪拌葉之容量300ml之高壓釜中,添加作為添加劑之吡啶85.8g(1.08mol)、乙醛16.7g(0.38mmol)並將容器密閉,一面攪拌一面於室溫下添加1,1,1,3,3,3-六氟丙酮60.1g(0.36mol)。使高壓釜升溫至內溫70℃,於保持為70℃之狀態下攪拌15小時進行反應,其後打開高壓釜,獲得161.4g之反應液。
向其中之141g添加二異丙醚75g,使用6當量濃度之鹽酸水溶液166ml進行洗淨,進而使用75ml之水將有機層洗淨3次,獲得含有含氟乙醛之有機層210g。以上之反應如上述「第一步驟」之反應式 般。
將該有機層210g添加至具備溫度計、攪拌葉之容量300ml之高壓釜中,以使釕成為5質量%之方式添加碳上擔載有釕粉末之釕碳(50質量%含水品)5.2g。將容器密閉,利用氮氣進行置換後,以使壓力成為1.8MPa之方式加入氫氣。使高壓釜之內溫升溫至70℃,於保持為70℃之狀態下攪拌1整天。將攪拌後之溶液移至圓底燒瓶中,使用蒸發器,將燒瓶底部浸於水浴中,於成為30℃、蒸汽壓2KPa之條件下進行蒸餾濃縮,獲得61.4g之濃縮物。進而,將該濃縮物於浴溫60℃~70℃、壓力3.0KPa~0.3KPa下進行蒸餾,成功獲得根據氣相層析分析之純度為97%之含氟丙二醇48.0g。產率為72%。以上之反應如上述「第二步驟」之反應式般。
實施例3
(含氟羥醛之製造)
於放入攪拌子之容量50ml之高壓釜中添加作為添加劑之吡啶4.8g(60.2mmol)、乙醛1.4g(31.6mmol)後將該容器密閉,一面利用乾冰使之冷卻一面投入1,1,1,3,3,3-六氟丙酮5.0g(30.1mmol)。將高壓釜升溫至70℃,於保持為70℃之狀態下攪拌15小時後開放至大氣,獲得11.8g之反應液。利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藉由內部標準法確認含氟羥醛之生成量,結果成功獲得4.4g。產率為70%。
實施例4(含氟醇單體之製造)
將實施例1中製造之含氟丙二醇181g(0.85mol)、甲基丙烯酸酐127g(0.82mol)、甲磺酸8.2g(0.09mol)、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精工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ONFLEX MBP)1.8g添加至放入攪拌子之具備溫度計及回流冷卻器之500mL之三口玻璃燒瓶中,於保持為內溫60℃之狀態下攪拌7小時。投入二異 丙醚362g,利用濃度8質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492g進行洗淨,進而使用離子交換水181g將有機層洗淨3次,獲得含有含氟醇單體之有機層590g。將有機層590g移至圓底燒瓶中,使用蒸發器,將其浸於水浴中,於成為40℃、蒸汽壓2KPa之條件下進行蒸餾濃縮,成功獲得根據氣相層析分析之純度為95%之含氟醇單體226g。
以下表示上述反應之反應式。以上之反應為「第三步驟」之反應。
[比較例1]
於具備攪拌葉之容量11之高壓釜中添加氟化銫17.6g(0.1mol),於大氣壓下封入氮氣而將其密閉,其後,以使高壓釜之內溫成為-78℃之方式進行冷卻,向高壓釜內一面導入1,1,1,3,3,3-六氟丙酮342g(2.1mol)一面進行攪拌,恢復至室溫後再添加乙醛91.5g(2.1mol)。攪拌5小時後,添加285g之二乙醚。繼而,將自高壓釜內取出之反應液以不放熱之方式緩慢滴加至在二乙醚1780g中添加有氫化鋁鋰59.7g(1.57mol)並製成冰浴之溶液中。此時,為了將過量之氫化鋁鋰分解,在添加水20g後,添加濃度30質量%之硫酸水溶液300g進行攪拌,藉由濾紙進行過濾後,回收有機層。繼而,重複進行5次向水層添加140g之二乙醚並回收有機層之操作。利用硫酸鎂將所獲得之有機層脫水後,使用蒸發器,於成為室溫、蒸汽壓4KPa之條件下進行蒸餾濃縮,獲得濃縮物。利用NMR,藉由內部標準法確認該濃縮物 中之含氟丙二醇含量,結果為218g。產率為50%。
[比較例2]
向放入攪拌子之容量50ml之高壓釜內添加氫氧化鈉1.2g(30.1mmol)、乙醛1.39g(31.6mmol)及四氫呋喃7.5g後將該容器密閉,一面利用乾冰進行冷卻一面向高壓釜內導入1,1,1,3,3,3-六氟丙酮5.0g(30.1mmol)。恢復至室溫後攪拌15小時。其後打開,獲得反應液14.8g。利用NMR進行確認,結果未鑑定出作為目標物之含氟羥醛,而未成功合成。
[比較例3]
向放入攪拌子之容量50ml之高壓釜內添加作為氮上直接鍵結有氫之脂環化合物的哌啶(C5H11N)0.5g(6.0mmol)、乙醛1.39g(31.6mmol)、四氫呋喃7.5g並將容器密閉,一面利用乾冰進行冷卻一面向高壓釜內導入1,1,1,3,3,3-六氟丙酮5.0g(30.1mmol)。恢復至室溫後攪拌15小時。其後打開,獲得反應液13.5g。利用NMR進行確認,結果未鑑定出作為目標物之含氟羥醛,而未成功合成。
[比較例4]
於放入攪拌子之容量50ml之高壓釜中添加作為氮上直接鍵結有氫之芳香族化合物的苯胺(C6H5NH2)8.4g(90.3mmol)、乙醛1.32g(30.1mmol)後將容器密閉,一面利用乾冰進行冷卻一面向高壓釜內導入1,1,1,3,3,3-六氟丙酮5.0g(30.1mmol)。進行升溫而使高壓釜內成為70℃,於保持為70℃之狀態下攪拌15小時。其後打開,獲得反應液14.7g。未鑑定出作為目標物之含氟羥醛,而未成功合成。
[參考例1]
於放入攪拌子之容量50ml之高壓釜中添加吡啶4.8g(60.2mmol)、乙醛1.4g(31.6mmol)並將容器密閉,一面利用乾冰進行冷卻一面添加1,1,1,3,3,3-六氟丙酮5.0g(30.1mmol)。於室溫下攪拌15小時 後開放至大氣,獲得11.8g之反應液。利用NMR,藉由內部標準法確認含氟羥醛之生成量,結果為1.3g。反應產率為20%。
將實施例1~3及比較例1~4、參考例1之添加劑、目標化合物及產率示於表1。
於添加劑使用氟化銫之已知製法之比較例1中,作為目標物之含氟丙二醇之產率為50%。相對於此,於添加劑使用吡啶并於反應溫度70℃下實施交醛醇反應之本發明之實施例1與實施例2之製造方法中,以較高之產率獲得含氟丙二醇。又,於實施例3中,以反應產率70%獲得含氟羥醛。相對於此,於比較例2~比較例4中,於添加劑使用氫氧化鈉、哌啶或苯胺之情形時,未生成目標含氟羥醛。又,於參考例1中,即便於添加劑使用吡啶之情形時,於室溫下實施反應,結果含氟羥醛之反應產率亦較低,為20%。
如實施例1~3所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藉由選擇反應條件,由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及通式(5)所表示之醛,可以高於先前之製造方法之產率獲得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羥醛、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或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進而羥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保護基之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如比較例1所示,於使用氟化銫之情形時,六氟丙酮與乙醛之反應率較低而未以較高之產率獲得含氟 羥基乙醛,藉由將反應物中之含氟羥基乙醛還原而獲得之含氟丙二醇之產率較低,為50%。然而,所未預期的是,如實施例1所示般藉由使用吡啶代替氟化銫,六氟丙酮與乙醛之反應會良好地進行而以較高之產率獲得含氟羥基乙醛,藉由將反應物還原而獲得之含氟丙二醇之產率極高,成為80%。
[含氟聚合物之製造]
於實施例5~7中,使用實施例4中獲得之含氟醇單體,進行聚合物1~聚合物3之製造。
再者,關於聚合物之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Mn)與分子量分散(Mn與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比Mw/Mn),使用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HLC-8320GPC,並串聯連接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ALPHA-M管柱與ALPHA-2500管柱各1根,使用四氫呋喃作為展開溶劑,從而進行測定。檢測器使用折射率差檢測器。又,聚合物之組成係藉由1H-NMR及19F-NMR之測定而確定。
實施例5
(聚合物1之製造)
於玻璃製燒瓶中添加實施例4中獲得之含氟醇單體14.0g、甲基丙烯酸1-乙基-1-環戊酯(MA-ECp)10.9g、5-甲基丙烯醯氧基-2,6-降烷羧內酯(MNLA)13.0g及作為鏈轉移劑之正十二烷硫醇0.67g,繼而,添加2-丁酮82.8g使其等溶解而獲得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IBN(2,2'-偶氮二(異丁腈))1.7g,一面進行攪拌一面脫氣,並導入氮氣,然後於75℃下反應16小時。將反應結束後之溶液滴加至正庚烷620.0g中,獲得白色沈澱。過濾分離該沈澱,於60℃下進行減壓乾燥,獲得白色固體(聚合物1)36.4g。GPC測定結果;Mn=8,500、Mw/Mn=2.1
本聚合物1包含源自以下單體之重複單元。
實施例6
(聚合物2之製造)
於玻璃製燒瓶中添加實施例4中獲得之含氟醇單體14.0g、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剛烷基酯(MA-MAD)13.7g、甲基丙烯酸γ-丁內酯-2-基酯(MA-GBL)9.9g及正十二烷硫醇0.67g,繼而,添加2-丁酮82.2g使其等溶解,從而獲得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IBN(2,2'-偶氮二(異丁腈))1.6g,一面進行攪拌一面脫氣,並導入氮氣,然後於75℃下反應16小時。將反應結束後之溶液滴加至正庚烷620.0g中,獲得白色沈澱。過濾分離該沈澱,於60℃下進行減壓乾燥,獲得白色固體(聚合物2)35.3g。
GPC測定結果;Mn=7,800、Mw/Mn=2.1
本聚合物2包含源自以下單體之重複單元。
實施例7
(聚合物3之製造)
於玻璃製燒瓶中添加實施例4中獲得之含氟醇單體22.1g、MA-Ecp 7.2g及正十二烷硫醇0.45g,繼而,添加2-丁酮64.6g使其等溶解,從而獲得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IBN(2,2'-偶氮二(異丁腈))1.3g,一面進行攪拌一面脫氣,並導入氮氣,然後於75℃下反應16小時。將反應結束後之溶液滴加至正庚烷500.0g中,獲得白色沈澱。過濾分離該沈澱,於60℃下進行減壓乾燥,獲得白色固體(聚合物3)19.8g。GPC測定結果;Mn=11,200、Mw/Mn=2.2
本聚合物3包含源自以下單體之重複單元。
比較例5
(聚合物4之製造)
於實施例5中,使用MA-HAD代替實施例4中獲得之含氟醇單體,製造不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之聚合物4。
於玻璃製燒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3-羥基-1-金剛烷基酯(MA-HAD)11.8g、MA-ECp 10.9g、MNLA 13.0g及正十二烷硫醇0.67g,繼而,添加2-丁酮71.3g使其等溶解,從而獲得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IBN(2,2'-偶氮二(異丁腈))1.4g,一面進行攪拌一面脫氣,並導入氮氣,然後於75℃下反應16小時。將反應結束後之溶液滴加至正庚烷620.0g中,獲得白色沈澱。過濾分離該沈澱,於60℃下進行減壓乾燥,獲得白色固體(聚合物4)33.0g。GPC測定結果;Mn=8,000、Mw/Mn=2.1
本聚合物4包含源自以下單體之重複單元。
比較例6
(聚合物5之製造)
於玻璃製燒瓶中添加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剛烷基酯(MA-EAD)10.8g、MA-GBL 10.1g、MA-HAD 12.0g、正十二烷硫醇0.54g,繼而,添加2-丁酮65.8g使其等溶解,從而獲得溶液。向該溶液中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AIBN(2,2'-偶氮二(異丁腈))1.35g,一面進行 攪拌一面脫氣,並導入氮氣,然後於75℃下反應16小時。將反應結束後之溶液滴加至正庚烷500.0g中,獲得白色沈澱。過濾分離該沈澱,於60℃下進行減壓乾燥,獲得白色固體(聚合物5)29.6g(產率90%)。
GPC測定結果;Mn=11,500、Mw/Mn=2.1
本聚合物5為包含源自以下單體之重複單元之通常之抗蝕劑組合物。
將上述實施例5~7、比較例5-6中獲得之聚合物1-5示於表2。再者,表2中之聚合物之重複單元之組成比係藉由1H-NMR及19F-NMR之測定而確定。
[抗蝕劑組合物之評價]
實施例8~11、比較例7~8
進行於實施例5中獲得之聚合物1、及比較例5~6中獲得之聚合物4~5之作為抗蝕劑組合物之評價。
<抗蝕劑組合物之製備及附抗蝕劑膜之基板之製作>
使用聚合物1及聚合物4~5,分別以表3所示之比率調配光酸產生劑、鹼性化合物及溶劑,製備抗蝕劑組合物1~6。於矽晶圓上塗佈抗反射膜用溶液(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RC29A)而成膜後,於200℃下焙燒60秒而以成為膜厚78nm之方式成膜抗反射膜。利用0.2μm之薄膜過濾器對各抗蝕劑1~6進行過濾,於抗反射膜上使用旋轉塗佈機以轉數1,500rpm進行塗佈,繼而,於加熱板上以100℃乾燥90秒,從而製作形成有抗蝕劑膜之附抗蝕劑膜之基板。
<接觸角測定>
使用接觸角計(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所獲得之矽晶圓上之抗蝕劑膜測定水滴之接觸角,將結果示於表3。
如表3所示,實施例8~11所示之由調配有聚合物1之抗蝕劑組合物1~4所形成之抗蝕劑膜之接觸角高於比較例7~8所示之由調配有聚合物4~5之抗蝕劑組合物5~6所形成之抗蝕劑膜。認為聚合物1藉由含有六氟異丙醇基,而獲得較高之接觸角。藉由提高抗蝕劑膜之撥水性,而於利用液浸曝光裝置之微影時,可防止水滲入至抗蝕劑,抑制水印缺陷之產生。
[抗蝕劑膜之評價]
實施例12~15、比較例9~10
對由上述抗蝕劑組合物1~6所形成之抗蝕劑膜,評價顯影液溶解性、4-甲基-2-戊醇溶解性及曝光解像度。
<顯影液溶解性之評價>
於室溫(約20℃)下,將按照上述程序使用抗蝕劑組合物1~6而形成有各抗蝕劑膜之矽晶圓於鹼性顯影液(2.38重量%之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水溶液)中浸漬60秒,對於顯影液中之溶解性(顯影液溶解性)進行評價。是否溶解於TMAH水溶液之評價係藉由利用光干涉型膜厚計對浸漬後之抗蝕劑膜之殘餘進行測定,從而評價溶解性。將結果示於表4。將膜完全消失之情形設為「可溶」,將一部分殘餘之情形設為「一部分殘餘」,將幾乎未見變化之情形設為「不溶」。
如表4所示,抗蝕劑組合物1~6於未曝光之狀態下均不溶於鹼性顯影液,曝光後成為可溶。根據上述內容得知,由抗蝕劑組合物1~6所形成之抗蝕劑膜全部溶解於鹼性顯影液。
<4-甲基-2-戊醇溶解性之評價>
於室溫(約20℃)下,將按照上述程序使用抗蝕劑組合物1~6而形成有各抗蝕劑膜之矽晶圓在室溫下於4-甲基-2-戊醇(MIBC)中浸漬60 秒,從而評價溶解性。
將結果示於表4。如實施例12~15所示,由抗蝕劑組合物1~4而獲得之抗蝕劑膜於MIBC中顯示出可溶性。尤其是由含氟聚合物之氟含量較多之抗蝕劑組合物3及抗蝕劑組合物4而得之抗蝕劑膜為可溶。
如比較例9~10所示般,由抗蝕劑組合物5~6所獲得之抗蝕劑膜不溶於MIBC。抗蝕劑組合物6(MA-EAD/MA-GBL/MA-HAD系)為通常之抗蝕劑組合物。
提示出於第一抗蝕劑膜形成圖案後塗佈第二抗蝕劑膜並進行曝光處理之雙圖案化法中,例如可於第一抗蝕劑膜使用上述通用抗蝕劑組合物6,且作為第二抗蝕4劑膜形成用抗蝕劑液,使用將含有聚合物1之抗蝕劑組合物1~4溶解於MIBC而製備的抗蝕劑液。
即,作為第二抗蝕劑液所使用之溶劑的MIBC由於不侵蝕形成於第一抗蝕劑膜之抗蝕劑圖案,故而不會對該第一抗蝕劑圖案造成影響而可形成第二抗蝕劑膜。
<曝光解像度之評價>
於100℃下,將按照上述程序使用抗蝕劑組合物1~6而形成有各抗蝕劑膜之矽晶圓加熱60秒,進行抗蝕劑膜之預烘烤,然後經由光罩,於波長193nm之紫外光下進行曝光。曝光後,一面使晶圓旋轉一面滴加純水共2分鐘。其後,於120℃下加熱60秒,進行曝光後烘烤,並利用鹼性顯影液顯影。
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所獲得之抗蝕劑圖案,評價解像性。將結果示於表4。
使用抗蝕劑組合物1~4而獲得之實施例12~15之抗蝕劑圖案為矩形形狀之圖案,顯示出良好之曝光解像度。相對於此,於使用抗蝕劑組合物5之比較例9中,為因抗蝕劑圖案之膨潤而錯亂之形狀之圖案。
又,於使用非氟樹脂之作為通用抗蝕劑之抗蝕劑組合物6之參考例3中,所獲得之抗蝕劑圖案之漸降較強,圖案形成不良。

Claims (15)

  1. 一種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使以通式(4)所表示之含氟酮: 通式(4)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與以通式(5)所表示之醛: 通式(5)中,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及R3亦可連結而為環狀,於選自環中含有氮原子之雜環式化合物之有機鹼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生成以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 Rf1、Rf2與通式(4)中之Rf1、Rf2含義相同,R2、R3與通式(5)中之R2、R3含義相同。
  2. 如請求項1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有機鹼係選自由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啶、2,2-聯吡啶、2,4,6-三甲基吡啶、3,3-聯吡啶、4,4-聯吡啶、2,3-聯吡啶、2,4-聯吡啶、3,4-聯吡啶、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吡啶、嘧啶、吡、嗒、三、咪唑、吡唑、喹啉、異喹啉、吖啶、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異丙基甲基胺、N,N-二異丙基乙基胺及三丁基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有機鹼。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Rf1及Rf2均為三氟甲基。
  4. 如請求項1或2之含氟羥醛之製造方法,其中R2及R3均為氫原子。
  5. 一種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其包括:[1][第一步驟],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而生成以通式(1)所表示之含氟羥醛: 通式(1)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及[2][第二步驟],其係於金屬觸媒之存在下加入氫氣而將該含氟羥醛還原、或利用金屬氫化物將其還原,而生成以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 Rf1、Rf2、R2及R3與通式(1)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6. 如請求項5之含氟丙二醇之製造方法,其中金屬觸媒為包含選自由釕、鈀、銠、鉑、鎳及銅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之金屬觸媒。
  7. 如請求項5之製造方法,其中金屬氫化物係選自由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三乙基硼氫化鋰、硼氫化鋰、硼氫化鋅、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氫化鋁鋰及雙(2-甲氧基乙氧基)氫化鋁鈉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氫化物。
  8. 一種含氟醇單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而生成以通式(2)所表示之含氟丙二醇的步 驟: 通式(2)中,Rf1、Rf2各自獨立為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該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氟原子;R2、R3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狀、碳數3~6之支鏈狀或碳數3~6之環狀之烷基,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及[3][第三步驟],其係使該含氟二醇與以通式(6)所表示之丙烯醯基化劑進行反應: 通式(6)中,R1為氫原子、甲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X為F、Cl、或 ,通式(7)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而生成以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 通式(3)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
  9. 一種含氟單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如請求項8之製造方法而生成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的步驟: 通式(3)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及[4][第四步驟],其係藉由將通式(3)所表示之該含氟醇單體之羥基之氫原子取代為R4而保護羥基,從而生成以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 通式(8)中,R1與通式(6)中之R1含義相同;Rf1、Rf2、R2及R3與通式(2)中之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R4為碳數1~25之直鏈狀、碳數3~25之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且可含有雙鍵,R4中之碳原子亦可被取代為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
  10. 一種含氟聚合物,其包含以通式(9)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通式(9)中,R1、Rf1、Rf2、R2及R3與通式(3)中之R1、Rf1、Rf2、R2、R3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該重複單元係藉由如請求項8之製造方法而製造通式(3)所表示之含氟醇單體,並使該含氟醇單體進行聚合而成。
  11. 一種含氟聚合物,其包含以通式(10)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通式(10)中,R1、Rf1、Rf2、R2、R3及R4與通式(8)中之Rf1、Rf2、R2、R3及R4含義相同;R2與R3亦可彼此連結而為環狀,該重複單元係藉由如請求項9之製造方法而製造通式(8)所表示之含氟單體,並使該含氟單體進行聚合而成。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含氟聚合物,其中Rf1及Rf2為三氟甲基,R2及R3為氫原子。
  13. 如請求項10或11之含氟聚合物,其進而包含具有酸不穩定基或密接性基之重複單元。
  14. 一種抗蝕劑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
  15. 如請求項14之抗蝕劑組合物,其包含酸產生劑、鹼性化合物或有機溶劑中之至少一種。
TW104108674A 2014-03-18 2015-03-18 Fluorine aldehyde, flu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 glycol and fluorine-containing alcohol monom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91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4543 2014-03-18
JP2015043123A JP6488769B2 (ja) 2014-03-18 2015-03-05 含フッ素ヒドロキシアルデヒド、含フッ素プロパンジオールおよび含フッ素アルコール単量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699A TW201540699A (zh) 2015-11-01
TWI591049B true TWI591049B (zh) 2017-07-11

Family

ID=5443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674A TWI591049B (zh) 2014-03-18 2015-03-18 Fluorine aldehyde, flu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 glycol and fluorine-containing alcohol monom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04891B2 (zh)
JP (1) JP6488769B2 (zh)
TW (1) TWI591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2318B2 (en) 2017-05-19 2022-11-08 Etna-Tec, Ltd. Methods for making functionalized fluorinated monomers, fluorinated monomers, and compositions for making the same
JP6489275B1 (ja) * 2018-08-14 2019-03-27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重合性単量体の蒸留精製法
WO2020203073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Euv光用感光性組成物、パターン形成方法、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11340528B2 (en) * 2019-12-11 2022-05-24 Jsr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composition for resist top coat layer, method of forming resist pattern, production method of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water repellency of resist top coat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0285A (en) 1966-04-01 1969-04-22 Allied Chem Aldehydes and alcohols prepared therefrom
US3642904A (en) * 1967-11-16 1972-02-15 Du Pont Alpha beta-unsaturated ketones
US4704479A (en) 1980-04-30 1987-11-03 Btl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ylol ketones
US7205443B2 (en) 2004-01-27 2007-04-17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fluorine-containing 2,4-dio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JP4324569B2 (ja) 2004-01-27 2009-09-02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2,4−ジオール類およびその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4525454B2 (ja) * 2005-04-27 2010-08-18 Jsr株式会社 上層膜形成組成物およびフォ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223305B2 (ja) 2007-07-31 2013-06-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ケトアルコール及びその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5131461B2 (ja) 2008-02-14 2013-01-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20130086139A (ko) 2010-05-18 2013-07-31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침 상층막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포토레지스트 패턴 형성 방법
CN103429560B (zh) 2011-02-16 2015-09-09 碳卤化合物产品公司 制备氟化二醇的方法
JP5962395B2 (ja) 2011-09-28 2016-08-03 Jsr株式会社 基材の仮固定方法、半導体装置および仮固定用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3594A (ja) 2015-11-05
US9604891B2 (en) 2017-03-28
US20150361026A1 (en) 2015-12-17
TW201540699A (zh) 2015-11-01
JP6488769B2 (ja) 2019-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5871B (zh)
JP5223775B2 (ja) 液浸レジスト用撥水性添加剤
TWI400231B (zh) A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izable monomer, a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 a resist material, and a pattern forming method
KR101067970B1 (ko) 불소계 환상 화합물, 불소계 중합성 단량체, 불소계 고분자화합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레지스트 재료 및 패턴 형성방법
TWI507383B (zh) 產生光酸之單體及其前驅物
TWI591049B (zh) Fluorine aldehyde, flu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 glycol and fluorine-containing alcohol monomer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413611B1 (ko) 탑코트 조성물 및 패턴 형성 방법
JP2005029527A5 (zh)
JP5589019B2 (ja) 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膜、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556160B2 (ja) トップコート組成物
TW201337464A (zh) 感光化射線性或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感光化射線性或感放射線性膜、圖案形成方法、奈米壓印用模具、空白遮罩、半導體製造用遮罩、以及高分子化合物
US8907122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photoacid generating monomer
JP3916425B2 (ja) 含フッ素アクリレート誘導体と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化合物
KR20150108790A (ko) 함불소 히드록시알데히드, 함불소 프로판디올 및 함불소 알코올 단량체의 제조 방법
JP4166076B2 (ja) 含フッ素ビニルエーテル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含フッ素重合体、ならびに含フッ素重合体を使用したレジス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