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655B - 轉接盒 - Google Patents

轉接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655B
TWI590655B TW102129448A TW102129448A TWI590655B TW I590655 B TWI590655 B TW I590655B TW 102129448 A TW102129448 A TW 102129448A TW 102129448 A TW102129448 A TW 102129448A TW I590655 B TWI590655 B TW I5906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lu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ground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7612A (zh
Inventor
林靜忠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6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61Format or protocol convers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65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 G06F11/306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where the reporting involves data format conver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6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input data format or job format or job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轉接盒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接盒。
轉接盒通常包括第一插頭、格式轉換模組及第二插頭,格式轉換模組連接於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之間。其中,第一插頭適合於傳輸第一預定格式的信號,第二插頭適合於傳輸第二預定格式的信號。
第一插頭用於接收第一預定格式的第一信號。格式轉換模組用於將第一預定格式的第一信號轉換成第二預定格式的第一信號,從而使得第二插頭輸出第二預定格式的第一信號。然而,格式轉換模組在執行上述信號格式轉換的過程中,會導致第一信號失真。
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避免信號失真的轉接盒。
一種轉接盒,其包括第一插頭及第二插頭,該第一插頭可分離地插接於電子裝置的第一介面,該第二插頭可分離地插接於負載的第二介面;該負載用於通過第二介面輸出第一信號。該轉接盒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該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的類型不同;該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電性連接,當第一插頭與第一介面插接並且第二插頭與第二介面插接時,該第二插頭將所述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所述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該電子裝置的處理單元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該電子裝置的處理單元用於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上述轉接盒,通過將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電性連接,當第一插頭與第一介面插接並且第二插頭與第二介面插接時,該第二插頭將所述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所述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也即第一插頭和第二插頭均能傳輸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相對于現有技術,由於不需要進行信號格式轉換,有效地避免了信號失真。
100‧‧‧電子裝置
900a、900b、900c及900d‧‧‧負載
10‧‧‧處理單元
12‧‧‧第一切換開關
16‧‧‧顯示單元
18‧‧‧按鍵模組
22‧‧‧第二切換開關
24‧‧‧觸摸屏
25‧‧‧USB集線器
302‧‧‧鍵盤
304‧‧‧滑鼠
30‧‧‧第一開關
32‧‧‧第二開關
34‧‧‧第三開關
35‧‧‧第四開關
36‧‧‧第五開關
38‧‧‧第六開關
40‧‧‧第七開關
42‧‧‧第八開關
44‧‧‧第九開關
45‧‧‧第十開關
46‧‧‧第十一開關
48‧‧‧第十二開關
50‧‧‧第十三開關
52‧‧‧第十四開關
54‧‧‧第十五開關
10a、10b、10c、10d‧‧‧第一介面
90a、90b、90c、90d‧‧‧第二介面
82a‧‧‧第一插頭
82b‧‧‧第二插頭
Vcc‧‧‧電壓源
R1‧‧‧第一分壓電阻
R2‧‧‧第二分壓電阻
圖1為電子裝置與多個負載連接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電子裝置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功能模組圖,該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切換開關及第二切換開關。
圖3為圖2所示第一切換開關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內部結構圖。
圖4為圖2所示第二切換開關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內部結構圖。
圖5為轉接盒與電子裝置及負載連接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轉接盒之內部結構圖。
請參閱圖1,一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100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連接。上述連接可以是指有線連接、無線連接、直接連接或者間接連接。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100可以僅與一個負載連接,或者電子裝置100可以與二個負載、三個負載或者四個以上的負載連接。電子裝置100具有兩種工作模式,在第一種工作模式下,電子裝置100為電視機,也即電子裝置100可以播放電視節目。
在第二種工作模式下,電子裝置100可以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任意一個負載並對上述選擇的任意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電子裝置100也可以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任意兩個負載並對上述選擇的任意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具體地,任意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後形成的視頻畫面是以畫中畫或者雙視窗顯示。電子裝置100也可以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任意三個負載並對上述選擇的任意三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或者同時選擇四 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並對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具體地,任意三個負載或者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播放後形成的視頻畫面是以多視窗顯示(例如三視窗顯示或者四視窗顯示)。
請參閱圖2,電子裝置100包括處理單元10、第一切換開關12、顯示單元16及按鍵模組18。第一切換開關12連接於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與處理單元10之間。處理單元10具有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具體地,電子裝置100進一步包括按鍵模組18,當用戶按壓按鍵模組18上的模式切換鍵(圖未示)時,處理單元10在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之間切換。
在第一模式下,處理單元10用於回應用戶操作(例如回應用戶按壓按鍵模組18上的一個按鍵)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一個負載,並控制第一切換開關12將上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與處理單元10電性連接,使得處理單元10對上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輸出的第一信號進行處理。其中上述處理包括解碼或者視頻格式轉換。
在第二模式下,處理單元10用於回應用戶操作(例如回應用戶按壓按鍵模組18上的至少兩個按鍵)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至少兩個負載,並控制第一切換開關12將上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與處理單元10電性連接,使得處理單元10對上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第一信號進行處理,其中上述處理包括解碼或者視頻格式轉換。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信號為視頻信號,從而在第一模式下,顯示單元16根據處理後的上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顯示圖像。在第二模式下,處理單元10還用於根據處理後的上述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來產生一個包括畫中畫信號或者雙視窗信號或者多視窗信號的合成輸出視頻信號,顯示單元16還用於根據所述合成輸出視頻信號實現畫中畫或者雙視窗或者多視窗顯示。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信號為音頻信號或非影音信號。
具體地,處理單元10內置有分別對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四個視頻處理器。在第一模式下,處理單元10還用於偵測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並根據所述偵測到的 視頻信號的格式控制第一切換開關12切換選擇處理單元10內置的一個視頻處理器與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電性連接,上述選擇的一個視頻處理器與偵測到的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匹配,也即上述選擇的一個視頻處理器適合於對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處理。
在第二模式下,處理單元10還用於偵測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並根據所述偵測到的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控制第一切換開關12切換選擇處理單元10內置的至少兩個視頻處理器分別與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電性連接,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視頻處理器分別與偵測到的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匹配,也即上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視頻處理器分別適合於對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處理。
具體地,請一併參閱圖3,圖3主要是描述第一切換開關12的具體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分別為用於輸出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格式視頻信號的HDMI負載、用於輸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格式視頻信號的USB負載、用於輸出DVI格式視頻信號的DVI負載及用於輸出LAN格式視頻信號的LAN(RJ-45介面)負載。處理單元10內置有用於對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HDMI視頻處理器、用於對USB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USB視頻處理器、用於對DV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DVI視頻處理器以及用於對LAN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LAN視頻處理器。上述各類型視頻處理器對各類型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具體步驟請參考公開日為2008年10月1日的中國大陸專利CN101276570A。
具體地,處理單元10內置的HDMI視頻處理器對HDMI負載輸出的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具體步驟是HDMI視頻處理器將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解碼,上述解碼後的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格式轉換成可顯示的視頻信號(例如LVDS視頻信號),從而在顯示單元16上顯示圖像。
處理單元10內置的USB視頻處理器對USB負載輸出的USB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具體步驟是USB視頻處理器將USB格式視頻信號轉換成 DVI格式的視頻信號,DVI格式的視頻信號被轉換成可顯示的視頻信號(例如LVDS視頻信號),從而在顯示單元16上顯示圖像。
處理單元10內置的DVI視頻處理器對DVI負載輸出的DV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具體步驟是DVI視頻處理器將DVI格式視頻信號轉換成可顯示的視頻信號(例如LVDS視頻信號),從而在顯示單元16上顯示圖像。
處理單元10內置的LAN視頻處理器對LAN負載輸出的LAN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的具體步驟是LAN視頻處理器將LAN格式視頻信號轉換成HDMI格式視頻信號;上述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解碼,上述解碼後的HDMI格式視頻信號進行格式轉換成可顯示的視頻信號(例如LVDS視頻信號),從而在顯示單元16上顯示圖像。
具體地,第一切換開關12包括第一開關30、第二開關32及第三開關34,第一開關30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二開關32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三開關34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該第一開關30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HDMI負載900a及USB負載900b,第一開關30的輸出端連接第三開關34的第一輸入端;第二開關32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第二開關32的輸出端連接第三開關34的第二輸入端;第三開關34的輸出端連接處理單元10內置的HDMI視頻處理器。
第一切換開關12還包括第四開關35、第五開關36及第六開關38,第四開關35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五開關36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六開關38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四開關35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HDMI負載900a及USB負載900b,第四開關35的輸出端連接第六開關38的第一輸入端;第五開關36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第五開關36的輸出端連接第六開關38的第二輸入端;第六開關38的輸出端連接處理單元10內置的USB視頻處理器。
第一切換開關12還包括第七開關40、第八開關42及第九開關44,該第七開關40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八開關42包括第一輸 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九開關44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該第七開關40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HDMI負載900a及USB負載900b,該第七開關40的輸出端連接第九開關44的第一輸入端;該第八開關42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該第八開關42的輸出端連接第九開關44的第二輸入端;第九開關44的輸出端連接處理單元10內置的DVI視頻處理器。
第一切換開關12還包括第十開關45、第十一開關46及第十二開關48,該第十開關45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十一開關46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十二開關48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及輸出端。第十開關45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HDMI負載900a及USB負載900b,第十開關45的輸出端連接第十二開關48的第一輸入端;第十一開關46的第一輸入端及第二輸入端分別連接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第十一開關46的輸出端連接第十二開關48的第二輸入端;第十二開關48的輸出端連接處理單元10內置的LAN視頻處理器。
處理單元10還用於控制第一開關30、第二開關32、第三開關34、第四開關35、第五開關36、第六開關38、第七開關40、第八開關42、第九開關44、第十開關45、第十一開關46及第十二開關48切換選擇HDMI負載900a、USB負載900b、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中的一個負載或者兩個或者三個或者四個負載與處理單元10電性連接,從而處理單元10可對HDMI負載900a、USB負載900b、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中的一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視頻信號提供給顯示單元16,使得顯示單元16實現單視窗顯示;或者處理單元10可對HDMI負載900a、USB負載900b、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中的兩個負載或者三個負載或者四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進行處理,並將處理後的上述兩個負載或者三個負載或者四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提供給顯示單元16,使得顯示單元16實現畫中畫顯示或者雙視窗顯示或者三視窗顯示或者四視窗顯示。
在第一模式下,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HDMI負載900a時,處理單元10控制第一開關30導通 HDMI負載900a與第三開關34的第一輸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控制第三開關34導通第三開關34的第二輸入端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HDMI視頻處理器之間的電性連接。從而,HDMI負載900a輸出的HDMI格式視頻信號通過導通的第一開關30及第三開關34傳輸至處理單元10內置的HDMI視頻處理器。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USB負載900b時,處理單元10控制第四開關35導通USB負載900b與第六開關38的第一輸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控制第六開關38導通第六開關38的第二輸入端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USB視頻處理器之間的電性連接。從而,USB負載900b輸出的USB格式視頻信號通過導通的第四開關35及第六開關38傳輸至處理單元10內置的USB視頻處理器。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DVI負載900c時,處理單元10控制第八開關42導通DVI負載900c與第九開關44的第二輸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控制第九開關44導通第九開關44的第二輸入端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DVI視頻處理器之間的電性連接。從而,DVI負載900c輸出的DVI格式視頻信號通過導通的第八開關42及第九開關44傳輸至處理單元10內置的DVI視頻處理器。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LAN負載900d時,處理單元10控制第十一開關46導通LAN負載900d與第十二開關48的第二輸入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控制第十二開關48導通第十二開關48的第二輸入端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LAN視頻處理器之間的電性連接。從而,LAN負載900d輸出的視頻信號通過導通的第十一開關46及第十二開關48傳輸至處理單元10內置的LAN視頻處理器。
在第二模式下,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HDMI負載900a及DVI負載900c時,處理單元10用於控制第一開關30、第二開關32及第三開關34將HDMI負載900a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HDMI視頻處理器電性連接以及控制第七開關40、第八開關42及第九開關44將DVI負載900c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DVI視頻處理器電性連接。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USB負載900b及LAN負載900d時,處理單元10用於控制第四開關35、第五開關36及第六開關38將USB負載900b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USB視頻處理器電性連接以及控制第十開關45、第十一開關46及第十二開關48將LAN負載900d與處理單元10內置的LAN視頻處理器電性連接。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同時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時,處理單元10對第一開關30、第二開關32、第三開關34、第四開關35、第五開關36、第六開關38、第七開關40、第八開關42、第九開關44、第十開關45、第十一開關46及第十二開關48的控制與上述描述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重新參閱圖2,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第二切換開關22、觸摸屏24及USB集線器25。USB集線器25包括與一外部的鍵盤302連接的第一輸入端、與一外部的滑鼠304連接的第二輸入端、與觸摸屏24連接的第三輸入端及輸出端,第二切換開關22連接於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之間;在第一模式下,處理單元10還用於自動控制第二切換開關22將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與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電性連接,也即使得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與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電性連接,從而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對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進行控制。例如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為臺式電腦時,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可作為臺式電腦的附屬外設對臺式電腦進行控制。
具體地,請一併參閱圖4,圖4主要是描述第二切換開關22的具體結構。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分別為輸出HDMI格式視頻信號的HDMI負載、輸出USB格式視頻信號的USB負載、輸出DVI格式視頻信號的DVI負載及輸出LAN格式視頻信號的LAN負載。第二切換開關22包括第十三開關50、第十四開關52及第十五開關54,第十三開關50包括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輸入端,第十四開關52包括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輸入端,第十五開關54包括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輸入端;第十三開關50的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分別連接HDMI負載900a及USB負載900b;第十三開關50的輸入端連接第十五開關54的第一輸出端;第十四開關52的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 出端分別連接DVI負載900c及LAN負載900d;第十四開關52的輸入端連接第十五開關54的第二輸出端;第十五開關54的輸入端連接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
在第一模式下,當處理單元10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HDMI負載900a時,處理單元10自動控制第十三開關50導通HDMI負載900a與第十五開關54的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自動控制第十五開關54導通第十五開關54的第一輸出端與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電性連接。如此,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可對HDMI負載900a進行控制。
當處理單元10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USB負載900b時,處理單元10自動控制第十三開關50導通USB負載900b與第十五開關54的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自動控制第十五開關54導通第十五開關54的第一輸出端與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電性連接。如此,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可對USB負載900b進行控制。
當處理單元10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DVI負載900c時,處理單元10自動控制第十四開關52導通DVI負載900c與第十五開關54的第二輸出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自動控制第十五開關54導通第十五開關54的第二輸出端與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電性連接。如此,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可對DVI負載900c進行控制。
當處理單元10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LAN負載900d時,處理單元10自動控制第十四開關52導通LAN負載900d與第十五開關54的第二輸出端之間的電性連接並自動控制第十五開關54導通第十五開關54的第二輸出端與USB集線器25的輸出端電性連接。如此,鍵盤302、滑鼠304及觸摸屏24可對LAN負載900d進行控制。
請一併參閱圖5,圖5主要是描述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一個負載或者至少兩個負載時,處理單元10如何偵測選擇的一個負載或者至少兩個負載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
電子裝置100還包括四個第一介面10a、10b、10c、10d。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分別包括用於輸出上述HDMI格式視頻信號、USB格 式視頻信號、DVI格式視頻信號及LAN格式視頻信號的四個第二介面90a、90b、90c、90d。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介面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二個、三個或者四個以上,第二介面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個、二個、三個或者四個以上。
四個第一介面10a、10b、10c、10d分別插接於四個外部的轉接盒80a、80b、80c、80d的一端;四個轉接盒80a、80b、80c、80d的另一端分別插接於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的四個第二介面90a、90b、90c、90d。第一切換開關12連接於四個第一介面10a、10b、10c、10d與處理單元10之間。每個轉接盒內置有記憶體,該記憶體預先存儲與轉接盒插接的負載的第二介面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具體地,轉接盒80a內置的記憶體預先存儲與轉接盒80a插接的第二介面90a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轉接盒80b內置的記憶體預先存儲與轉接盒80b插接的第二介面90b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轉接盒80c內置的記憶體預先存儲與轉接盒80c插接的第二介面90c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轉接盒80d內置的記憶體預先存儲與轉接盒80d插接的第二介面90d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處理單元10與四個轉接盒80a、80b、80c、80d內置的記憶體連接。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d中的一個負載時,處理單元10通過讀取與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的第二介面插接的轉接盒內置的記憶體來獲取所述選擇的一個負載的第二介面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上述選擇的一個負載經由其第二介面、與所述第二介面插接的轉接盒及與上述轉接盒插接的第一介面輸出視頻信號至第一切換開關。例如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負載900a時,處理單元10讀取轉接盒80a內置的記憶體來獲取上述選擇的負載900a的第二介面90a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上述選擇的負載900a經過其第二介面90a、轉接盒80a及第一介面10a輸出視頻信號至第一切換開關12。
當處理單元10回應用戶操作選擇四個負載900a、900b、900c及900中的至少兩個負載時,處理單元10通過讀取與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的第二介面插接的至少兩個轉接盒內置的記憶體來分別獲取所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的第二介面輸出的視頻信號的格式;上述選擇的至少兩個負載各自經由其第二 介面、與所述第二介面插接的轉接盒及與所述轉接盒插接的第一介面輸出視頻信號至第一切換開關12。
請一併參閱圖6,具體地,以轉接盒80a為例進行說明,轉接盒80a包括第一插頭82a及第二插頭82b,第一插頭82a可分離地插接於電子裝置100的第一介面10a,第二插頭82b可分離地插接於負載900a的第二介面90a。負載900a用於通過第二介面90a輸出第一信號。第一插頭82a與第二插頭82b的類型不同;該第一插頭82a與第二插頭82b電性連接,當第一插頭82a與第一介面10a插接並且第二插頭82b與第二介面90a插接時,第二插頭82b將第二介面90a輸出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82a,使得第一插頭82a輸出所述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10a。
轉接盒80a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處理單元10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該記憶體與處理單元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90a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轉接盒80a包括第一分壓電阻R1,第一分壓電阻R1的第一端接地,電子裝置100還包括電壓源Vcc及第二分壓電阻R2,第二分壓電阻R2的第一端與電壓源Vcc連接,當第一插頭82a與第一介面10a插接時,第一分壓電阻R1的第二端與第二分壓電阻R2的第二端連接。處理單元10內置有電壓與信號格式對應表,第一分壓電阻R1的第二端與處理單元10連接;處理單元10用於偵測第一分壓電阻R1兩端的電壓以產生偵測電壓,處理單元10根據該偵測電壓在所述電壓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偵測電壓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90a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轉接板80b、80c、80d的內部結構與轉接板80a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下面介紹轉接盒之第一插頭及第二插頭的具體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四個第一介面10a、10b、10c、10d均為DP介面(Display Port,高清數位顯示介面),四個第二介面90a、90b、90c、90d分別為HDMI介面、USB介面、DVI介面及LAN介面。
請參表1-1,第一插頭82a為DP插頭,第二插頭82b為HDMI插頭。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HDMI插頭包括TMDS2+端、第一接地端、TMDS2-端、TMDS1+端、第二接地端、TMDS1-端、TMDS0+端、第三接地端、TMDS0-端、HRXCP端、第四接地端、HRXCN端、CEC端、DDC/CEC端、SCL端、NC端、SDA端、Hot Plug Detect端及HDMI PWR端。TMDS2+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HRXCP端與ML-Lane3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四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四接地端電性連接,HRXCN端與ML-Lane3負端電性連接,CEC端與config1端電性連接,DDC/CEC端與config2端電性連接,SCL端與AUX CH正端電性連接,NC端與DP插頭的第五接地端電性連接,SDA端與AUX CH負端電性連接,Hot Plug Detect端與熱插拔偵測端電性連接,HDMI PWR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90a輸出的HDMI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HDMI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10a。
表1-1轉接盒80a之第一插頭82a及第二插頭82b的具體結構。
請參表1-2,轉接盒80b的第一插頭為DP插頭,轉接盒80b的第二插頭為USB插頭。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USB插頭包括VBUS端、D-端、D+端、GND端、STDA_SSRX-端、STDA_SSRX+端、GND_DRAIN端、STDA_SSTX-端及STDA_SSTX+端;D+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GND端與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D-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STDA_SSRX+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GND_DRAIN端與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STDA_SSRX-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STDA_SSTX+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STDA_SSTX-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轉接盒80b之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90b輸出的USB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轉接盒80b之第一插頭,使得轉接盒80b之第一插頭輸出USB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10b。
轉接盒80b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處理單元10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轉接盒80b之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10b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10與第一介面10b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處理單元10用於通過第一介面10b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 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90b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也即USB格式。
請參表1-3,轉接盒80c的第一插頭為DP插頭,轉接盒80c的第二插頭為DVI插頭。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DVI插頭包括TMDS2+端、第一接地端、TMDS2-端、TMDS1+端、第二接地端、TMDS1-端、TMDS0+端、第三接地端、TMDS0-端、TMDS clock+端、第四接地端、TMDS clock-端、DDC clock端、DDC data端、Hot plug detect端及DVI PWR端。TMDS2+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TMDS clock+端與ML-Lane3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四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四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 clock-端與 ML-Lane3負端電性連接,DDC clock端與AUX CH正端電性連接,DDC data端與AUX CH負端電性連接,Hot plug detect端與熱插拔偵測端電性連接,DVI PWR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轉接盒80c之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90c輸出的DVI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轉接盒80c之第一插頭,使得轉接盒80c之第一插頭輸出DVI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10c。
請參表1-4,轉接盒80d的第一插頭為DP插頭,轉接盒80d的第二插頭為LAN插頭。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LAN插頭包括資料發送正端(Transceive Data +)、資料發送負端(Transceive Data -)、資料接收正端(Receive Data +)及資料接收負端(Receive Data -)。資料發送正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該資料發送負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該資料接收正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該資料接收負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轉接盒80d之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90d輸出的LAN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轉接盒80d之第一插頭,使得轉接盒80d之第一插頭輸出LAN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10d。轉接盒80d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該處理單元10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轉接盒80d之第一插頭的 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10與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10用於通過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90d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也即LAN格式。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請參表1-5,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Esata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Esata插頭包括DR+端、第一接地端、DR-端、DT+端、第二接地端、DT-端及第三接地端;DR+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DR-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DT+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DT-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Esata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 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Esata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該轉接盒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該處理單元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也即Esata格式。
請參表1-6,轉接盒80d的第一插頭為DP插頭,轉接盒80d的第二插頭為IEEE 1394插頭。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IEEE 1394插頭包括TPB*51端、VG Cable ground 2端、TPB 62端、TPA*33端、TPA 44端及VP Cable power 1端。該TPB*51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該VG Cable ground 2端與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該TPB 6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該TPA*33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該 TPA 44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該VP Cable power 1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IEEE 1394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IEEE 1394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轉接盒80d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該處理單元10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轉接盒80d之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10與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10用於通過第一介面10d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90d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也即IEEE 1394格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子裝置
900a、900b、900c及900d‧‧‧負載
10‧‧‧處理單元
12‧‧‧第一切換開關
16‧‧‧顯示單元
18‧‧‧按鍵模組
22‧‧‧第二切換開關
24‧‧‧觸摸屏
25‧‧‧USB集線器
302‧‧‧鍵盤
304‧‧‧滑鼠

Claims (12)

  1. 一種轉接盒,其包括第一插頭及第二插頭,該第一插頭可分離的插接於電子裝置的第一介面,該第二插頭可分離的插接於負載的第二介面;該負載用於通過第二介面輸出第一信號;其改良在於:該轉接盒還包括用於存儲預定代碼的記憶體;該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的類型不同;該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電性連接,當第一插頭與第一介面插接並且第二插頭與第二介面插接時,該第二插頭將所述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所述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該電子裝置的處理單元內置有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該電子裝置的處理單元用於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轉接盒包括第一分壓電阻,該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一端接地;該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電子裝置的處理單元連接;當第一插頭與第一介面插接時,該第一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電子裝置內置的第二分壓電阻的第一端連接,該第二分壓電阻的第二端與電子裝置內置的電壓源連接;該第一分壓電阻兩端的電壓被處理單元偵測以產生偵測電壓,所述偵測電壓代表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HDMI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HDMI插頭包括TMDS2+端、第一接地端、TMDS2-端、TMDS1+端、第二接地端、TMDS1-端、TMDS0+端、第三接地端、TMDS0-端、HRXCP端、第四接地端、HRXCN端、CEC端、DDC/CEC端、SCL端、NC端、SDA端、Hot Plug Detect端及HDMI PWR端; TMDS2+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HRXCP端與ML-Lane3正端電性連接,HDMI插頭的第四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四接地端電性連接,HRXCN端與ML-Lane3負端電性連接,CEC端與config1端電性連接,DDC/CEC端與config2端電性連接,SCL端與AUX CH正端電性連接,NC端與DP插頭的第五接地端電性連接,SDA端與AUX CH負端電性連接,Hot Plug Detect端與熱插拔偵測端電性連接,HDMI PWR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HDMI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HDMI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DVI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DVI插頭包括TMDS2+端、第一接地端、TMDS2-端、TMDS1+端、第二接地端、TMDS1-端、TMDS0+端、第三接地端、TMDS0-端、TMDS clock+端、第四接地端、TMDS clock-端、DDC clock端、DDC data端、Hot plug detect端及DVI PWR端;TMDS2+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1-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0-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TMDS clock-+-端與ML-Lane3正端電性連接,DVI插頭的第四接 地端與DP插頭的第四接地端電性連接,TMDS clock-端與ML-Lane3負端電性連接,DDC clock端與AUX CH正端電性連接,DDC data端與AUX CH負端電性連接,Hot plug detect端與熱插拔偵測端電性連接,DVI PWR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DVI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DVI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USB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USB插頭包括VBUS端、D-端、D+端、GND端、STDA_SSRX-端、STDA_SSRX+端、GND_DRAIN端、STDA_SSTX-端及STDA_SSTX+端;D+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GND端與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D-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STDA_SSRX+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GND_DRAIN端與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STDA_SSRX-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STDA_SSTX+端與ML-Lane2正端電性連接,STDA_SSTX-端與ML-Lane2負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USB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USB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LAN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LAN插頭包括資料發送正端、資料發送負端、資料接收正端及資料接收負端,該資料發送正端;該資料發送正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該資料發送負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該資料接收正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該資料接收負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LAN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LAN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Esata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Esata插頭包括DR+端、第一接地端、DR-端、DT+端、第二接地端、DT-端及第三接地端;DR+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一接地端與DP 插頭的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DR-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DT+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二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二接地端電性連接,DT-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Esata插頭的第三接地端與DP插頭的第三接地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Esata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Esata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分別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記憶體與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連接,處理單元與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連接,該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第一介面的AUX CH正引腳、AUX CH負引腳及第一插頭的AUX CH正端、AUX CH負端讀取記憶體中存儲的預定代碼,並根據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在代碼與信號格式對應表中查詢與所述讀取到的預定代碼對應的信號格式,該查詢到的信號格式即為第二介面輸出的第一信號的格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為DP插頭,第二插頭為IEEE 1394插頭;該DP插頭包括ML-Lane0正端、第一接地端、ML-Lane0負端、ML-Lane1正端、第二接地端、ML-Lane1負端、ML-Lane2正端、第三接地端、ML-Lane2負端、ML-Lane3正端、第四接地端、ML-Lane3負端、config1端、config2端、AUX CH正端、第五接地端、AUX CH負端、熱插拔偵測端、Return端及DP PWR端;該IEEE 1394插頭包括TPB*51端、VG Cable ground 2端、TPB 62端、TPA*33端、TPA 44端及VP Cable power 1端;該TPB*51端與ML-Lane0正端電性連接,該VG Cable ground 2端與第一接地端電性連接,該TPB 62端與ML-Lane0負端電性連接,該TPA*33端與ML-Lane1正端電性連接,該TPA 44端與ML-Lane1負端電性連接,該VP Cable power 1端與DP PWR端電性連接;該第二插頭將第二介面輸出的IEEE 1394格式的第一信號傳送至第一插頭,使得第一插頭輸出IEEE 1394格式的第一信號至第一介面。
  12.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盒,其中,該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直接電性連接。
TW102129448A 2013-07-29 2013-08-16 轉接盒 TWI590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1708.2A CN104349188B (zh) 2013-07-29 2013-07-29 转接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612A TW201517612A (zh) 2015-05-01
TWI590655B true TWI590655B (zh) 2017-07-01

Family

ID=5239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448A TWI590655B (zh) 2013-07-29 2013-08-16 轉接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90044B2 (zh)
CN (1) CN104349188B (zh)
TW (1) TWI5906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3748A (zh) * 2019-02-13 2019-06-21 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成本热轧复相钢hr900cp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5278A1 (en) * 2003-10-15 2005-04-21 Chao-Hua Lin Data and charge adaptor for mobile device
US7729618B2 (en) * 2005-08-30 2010-06-01 Finisar Corporation Optical networks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CN101278505A (zh) * 2005-08-30 2008-10-01 菲尼萨公司 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光网络
KR101366856B1 (ko) * 2007-03-29 201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양한 포트를 통해 입력되는 영상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디스플레이 장치
CA2735247C (en) * 2008-08-19 2018-02-20 High Sec Labs Isolated multi-network computer system and apparatus
CN201355729Y (zh) * 2008-12-31 2009-12-02 北京锦绣年华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与电子白板相连接自动调节电压及数据传输装置
US8812748B2 (en) * 2009-04-15 2014-08-19 Dell Products L.P. Methods for generating display signals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20110141351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Kelvin Yan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to mini displayport adapter
US20120084479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Hale Phillip A Modular Digital Presentation Switc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612A (zh) 2015-05-01
US9390044B2 (en) 2016-07-12
CN104349188B (zh) 2019-03-12
CN104349188A (zh) 2015-02-11
US20150032916A1 (en)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5531B (zh) 電子裝置及其視頻資料接收方法
US20170161227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verter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
US8917294B2 (en) Color space matching of video signals
TWI574250B (zh) 影像傳送裝置及其影像處理方法
TWI603622B (zh) 電子裝置
US20070109307A1 (en) Apparatus for video graphics array testing
EP1887794A2 (en) Portable device integrated with external video signal display function
TWI598738B (zh) 介面擴充裝置
TWI590655B (zh) 轉接盒
US20070005863A1 (en) Hot-pluggable video display card and computer system thereof
TWI403089B (zh) 轉接器
CN103974059A (zh) 自动检测视频输出装置的开放式易插拔接口的方法及治具
US1065972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ideo signals, and system for playing video signals
CN210223511U (zh) 显示驱动板
CN202041946U (zh) 显示电路模组
TWI447671B (zh) 數位/類比視訊切換裝置及方法與鍵盤/螢幕/滑鼠切換裝置及方法
CN111796755B (zh) 一种kvm控制系统及kvm显示切换控制方法
CN207234959U (zh) 一种带画面分割显示功能的显示器
US8817186B1 (en) Video playing apparatus and video displaying apparatus
US9819993B2 (en) Switch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37905B (zh)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I514158B (zh) 擴充座
KR101187269B1 (ko) Mhl 인터페이스를 통해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전자 기기 및 이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CN203552249U (zh) 显示卡的扩充模组及多视讯输出的处理系统
TWM523897U (zh) 多電腦切換器及其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