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722B -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8722B
TWI588722B TW103102170A TW103102170A TWI588722B TW I588722 B TWI588722 B TW I588722B TW 103102170 A TW103102170 A TW 103102170A TW 103102170 A TW103102170 A TW 103102170A TW I588722 B TWI588722 B TW I5887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electrode
grid
input device
inter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2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3756A (zh
Inventor
Shogo Hayashi
Kazutoshi Kida
Yuhji Yashiro
Kazuya Yoshimura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43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7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電子資訊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資訊機器,尤其關於一種基於排列於輸入操作面上之複數個電極中近接之電極間之電容變化檢測輸入操作之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使用此種輸入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
近年來,作為電腦或行動電話等電子資訊機器,已開發有可進行利用顯示裝置之顯示的輸入操作者,且於此種電子資訊機器中,作為輸入裝置而搭載有與顯示裝置組合地使用之觸控面板(亦稱作觸控感測器)。
觸控面板中存在電阻膜式、表面聲波式、紅外線方式等各種方式者,但通常使用耐久性等方面優異之靜電電容式者(以下,亦稱作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該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具有排列於輸入操作面(以下亦簡稱為操作面)上之複數個電極,且構成為檢測近接之電極間之對應於操作者之手指之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之靜電電容的變化作為輸入操作。
圖13係說明先前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表示檢測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引起之靜電電容之變化之感測器電極的排列。
該觸控面板50例如具有矩陣狀地排列於玻璃基板或塑料膜等絕緣性透明基板50a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51a、52a、及複數個三角形感測器電極51b、52b(以下亦簡稱為感測器電極)。此處,列方向 (X方向)上排列之感測器電極51a及51b係藉由電極連接部51c而電性連接,從而構成複數個列電極(X感測器)51。又,沿行方向(Y方向)排列之感測器電極52a及52b係藉由電極連接部52c而電性連接,從而構成複數個行電極(Y感測器)52。此處,構成列電極51之三角形感測器電極51b係配置於列電極51之兩端,且於列電極51之兩端以外配置有菱形感測器電極51a。同樣,構成行電極52之三角形感測器電極52b係配置於行電極52之兩端,且於行電極52之兩端以外配置有菱形感測器電極52a。又,構成列電極51之感測器電極51a及51b與構成行電極52之感測器電極52a及52b係縱橫交替地排列,且該等感測器電極51a、51b、52a、52b及電極連接部51c及52c包含ITO(氧化銦錫)膜等透明導電膜。
於此種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50中,排列有列電極51及行電極52之區域成為操作面,且若操作者以手指在操作面上進行觸控或操作者使手指接近操作面上之特定之位置,則於操作面上之手指之觸控位置或近接位置,構成列電極51之感測器電極51a、51b與構成與其近接之行電極52之感測器電極52a、52b之間之靜電電容產生變化,且藉由該靜電電容之變化而檢測操作面上之觸控位置或近接位置作為操作位置。
再者,一同地搭載有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係根據經檢測出之操作位置,產生表示與該操作位置對應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上之位置的座標資訊,且基於該座標資訊進行對於輸入操作之資訊處理。
然而,構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透明導電膜即ITO膜之電阻率交高,一般而言為數十Ω/□。因此,若觸控面板大型化,則隨著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端子間之電阻值之增加,對於靜電電容變化之檢測感度降低,從而難以使該等電極作為觸控開關動作。
因此,已開發有藉由利用代替ITO膜之金屬膜構成感測器電極及電極連接部而使列電極及行電極低電阻化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
此種觸控面板係藉由利用包含銅或銅合金之網格狀導體層(以下亦稱為網格狀金屬層)構成菱形感測器電極及電極連接部而使電極之透過率達到70%以上,藉此,一面維持對位於觸控面板背面側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之視認性,一面實現低電阻之電極。
然而,如上述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般於一個絕緣性透明基板上形成有相互交叉之列電極及行電極者係於列電極與行電極之交叉部需要將兩電極絕緣之構造,且電極之構造複雜,於電極之形成步驟中需要將至少2層導體層圖案化之步驟、及將上下之導體層絕緣之絕緣膜之形成步驟。
因此,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中,亦開發有將於絕緣性薄片基材上形成列電極而成之感測器片、與將行電極形成在絕緣性薄片基材上而成之感測器片貼合所得之構造者。
圖14及圖15係作為先前之觸控面板之另一例而說明此種將2片感測器片貼合而成之構造者之圖,圖14(a)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之排列,圖14(b)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4(a)之A-A'線部分),圖15(a)及圖15(b)分別表示構成各感測器片之列電極及行電極之排列。
該觸控面板60包括:第1感測器片601,其係利用網格狀金屬層於包含PET(polyester,聚酯)等之絕緣性薄片基材60a上形成列電極(X感測器)61而成;及第2感測器片602,其係利用網格狀金屬層於包含PET等之絕緣性薄片基材60b上形成行電極(Y感測器)62而成;且成為藉由絕緣性接著材料603而將該等感測器片601及602貼合之構造。
此處,網格狀金屬層成為使沿一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線與沿另一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線以其等形成正方形形狀之網格圖案之方 式交叉之構造,且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與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於設計上具有相同之構造。
再者,列電極(X感測器)61及行電極(Y感測器)62具有與圖13所示之列電極51及行電極52中使用ITO膜之觸控面板50中之電極同樣之排列圖案。即,列電極61係藉由電極連接部61c而沿著列方向(X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60a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61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61b(以下簡稱為感測器電極)電性連接而成者。又,行電極62係藉由電極連接部62c而沿著行方向(Y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60b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62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62b電性連接而成者。此處,構成列電極61之三角形感測器電極61b係配置於列電極61之兩端,且於列電極61之兩端以外配置有菱形感測器電極61a,同樣地,構成行電極62之三角形感測器電極62b係配置於行電極62之兩端,且於行電極62之兩端以外配置有菱形感測器電極62a。
於此種列電極及行電極中使用網格狀金屬層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60中,存在如下問題,即,因兩感測器片之貼合偏移導致觸控面板之表面出現濃淡不均,又,因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間之線寬不同導致出現濃淡。此種金屬線之線寬不同係因將金屬膜加工成網格狀之蝕刻處理中之處理條件之差異等而產生。
作為對於此種問題之對策,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如下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係將貼合之第1及第2感測器片中之構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不設為將不作為列電極及行電極發揮功能之部分去除而成之構造(參照圖15(a)及圖15(b)),而設為將不作為列電極及行電極發揮功能之部分以虛擬電極殘留之整面網格構造,且將各個感測器片中構成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分佈設為更均一之構 造。
圖16及圖17係說明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16(a)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之排列,圖16(b)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6(a)之B-B'線部分),圖17(a)及圖17(b)分別表示構成貼合之第1及第2感測器片之列電極及行電極之排列。
該觸控面板70包括:第1感測器片701,其係以形成列電極(X感測器)71之方式,將形成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a上之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而成;及第2感測器片702,其係以形成行電極(Y感測器)72之方式,將形成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b上之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而成;且,成為藉由絕緣性接著材料703而將該等感測器片701及702貼合之構造。
此處,列電極71係藉由電極連接部71c而沿著列方向(X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a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71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71b(以下簡稱為感測器電極)電性連接而成者,且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a上,以位於構成列電極71之感測器電極71a及71b之佔有區域以外之區域之方式,形成有與列電極71電性分離之菱形虛擬電極71d及三角形虛擬電極71e。再者,三角形虛擬電極71e係配置於第1感測器片701之周緣部,且菱形虛擬電極71d係配置於第1感測器片701之周緣部以外之區域。
同樣地,行電極72係藉由電極連接部72c而沿著行方向(Y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b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72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72b(以下簡稱為感測器電極)電性連接而成者,且於絕緣性薄片基材70b上,以位於構成列電極72之感測器電極72a及72b之佔有區域以外之區域之方式,形成有與行電極72電性分離之菱形虛擬電極72d及三角形虛擬電極72e。再者,三角形虛擬電極72e係配置於第2感測器片702之周緣部,且菱形虛擬電極72d係配置於第2感測器 片702之周緣部以外之區域。
此處,網格狀金屬層具有與圖14及圖15中說明之貼合有兩片感測器片之觸控面板中之網格狀金屬層相同之構造。即,網格狀金屬層成為使一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細線與另一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細線以其等呈現正方形形狀之網格狀之方式交叉而成之構造,且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與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於設計上具有相同之構造。
又,專利文獻2中亦與專利文獻1同樣地揭示有如下者:於將感測器片設為整面網格構造之觸控面板中,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沿著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輪廓分割而形成網格狀列電極及網格狀行電極。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2625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344163號公報
以下,對本案發明者發現之問題點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之將感測器片設為整面網格構造之觸控面板70係於將該觸控面板與具有排列複數個像素而成之像素陣列之顯示裝置組合之情形時,存在因觸控面板之構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排列方向與顯示裝置之像素陣列中之像素之排列方向之位置關係而產生水波紋之情況,為避免產生如此之水波紋,而必須使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相對於像素陣列朝該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但,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延伸之方向(觸控面板之操作面上之X方向及Y方向)必須預先嚴密地對準像素陣列中之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
其結果,於貼合有感測器片之構造之觸控面板70中,若將感測器片701及702設為整面網格構造,則於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時,沿著列電極71及行電極72之輪廓形成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刻痕(即分割線)將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正方形形狀之網格框之各邊)朝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以外之方向,且因列電極71及行電極72之輪廓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交叉之場所不同,金屬線所延伸之方向上之分割部位之長度不同。換言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具有固定之寬度,且分割線亦為具有固定寬度之分割帶,因此,為自網格狀金屬層分離列電極及行電極而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去除所得之部分(分割線與金屬線重疊之部分)之面積因場所不同而不同,藉此,產生於觸控面板之表面出現濃淡之類的問題。
以下,按照設計用以形成整面網格構造之感測器片之列電極之導體圖案之順序,對該問題點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18係表示由相對於與觸控面板操作面對應之基準座標系C向右旋轉特定角度(45-α)度(α:0<α<45)之旋轉座標系C'定義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圖案。圖19係表示由旋轉座標系C'定義之行電極及其虛擬電極之圖案。再者,基準座標系C之X方向及Y方向係與觸控面板操作面之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對應。
如圖18所示,例如,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Lp2中之金屬線Mw2所延伸之方向係於將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延伸之方向設為X方向及Y方向之基準座標系C中,設定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以外。又,該基準座標系C係如圖19所示,例如定義了行電極72之輪廓(圖案)Sp2及其虛擬電極72d之輪廓(圖案)Dp2。因此,於旋轉座標系C'中,如圖19所示,相對於該旋轉座標系C'之座標軸(X'軸及Y'軸),行電極72之圖案Sp2沿傾斜方向延伸。
使此種行電極72及其虛擬電極72d之輪廓Sp2及Dp2如圖20所示地 與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圖案重疊,藉此,如圖21所示,設定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分割之分割區域(分割帶)Db2。
而且,藉由去除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圖案與行電極72之輪廓Sp2之交叉部、即作為圖形處理去除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之圖案之與分割帶Db2重疊之區域,而將網格狀金屬層Lp2按照行電極72之輪廓Sp2進行圖案化,形成網格構造之行電極72及其虛擬電極72d及72e之圖案Sp2及Dp2。
然而,如上所述,沿著行電極72之輪廓形成於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圖案之刻痕(即分割部)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網格框)Mw2沿著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以外之方向形成,且因行電極72之輪廓與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網格框)Mw2交叉之場所不同,金屬線Mw2所延伸之方向上之分割部之長度不同。
圖22係表示將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圖案之與分割帶Db2重疊之區域去除所得之圖案,且如該圖22所示,產生行電極72之輪廓Sp2與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網格框)Mw2以較淺之角度交叉之部分(交叉部分)Cp1及Cp2、及行電極72之輪廓Sp2與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網格框)Mw2以較深之角度交叉之部分Cp3。其結果,於將網格狀金屬層Lp2圖案化為行電極72之形狀時,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被去除之寬度因場所不同而不同,即,交叉部分Cp1及Cp2係與交叉部分Cp3相比,遍及寬範圍地將金屬線Mw2去除,從而於觸控面板之操作面上產生濃淡不均。
進而,如圖23所示,於行電極72之輪廓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網格框)以較淺之角度交叉之部分Cp1及Cp2中,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位之前端變細,因此,於實際上藉由蝕刻而將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時,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位之前端與其他部分相比容易被蝕刻,因 此,亦存在導致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後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之寬度We(圖23(b))較設計上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之寬度Wd(圖23(a))更大地擴大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將單一之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而構成菱形電極之觸控面板,且記載有於該觸控面板中,將刻入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分割線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網格框)設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之情況。
然而,於藉由單層之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形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菱形感測器電極之觸控面板中,亦將該觸控面板與顯示裝置組合之情形時,為避免因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排列與顯示裝置之像素排列之位置關係產生之水波紋,而必須使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相對於像素陣列朝該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即,即便藉由單層之網格狀導體層而構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菱形感測器電極及電極連接部,亦與上述相同,為了自網格狀金屬層分離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菱形感測器電極而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去除所得之部分之長度因場所不同而不同,藉此,產生於觸控面板之表面出現濃淡之問題。
進而,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彼此之交點部Mcp,在網格狀金屬層之蝕刻特性方面,如圖24所示,蝕刻後之金屬線Mw2之形狀(圖24(b))成為相比設計上之金屬線Mw2之形狀(圖24(a))鼓出之形狀。其原因在於,於網格狀金屬層中之金屬線Mw2之交點部Mcp,蝕刻液之流動性較差,從而蝕刻速率低於金屬線Mw2之交點部以外之部分。
因此,若如圖25所示,分割網格狀金屬層之分割帶Db2與該金屬線Mw2之交點部Mcp重疊,則於與分割帶Db2重疊之金屬線之交點部Cpa中,遍及相較與分割帶Db2重疊之金屬線之交點部以外之部分Cpb更大之面積地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去除,且此情況成為使觸控面 板之表面產生濃淡不均之原因。
本發明係為解決如上所述之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獲得一種輸入裝置、及使用此種輸入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該輸入裝置可利用藉由在構成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形成分割部而使該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所得之列電極及行電極,抑制形成於該導線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差異,藉此,抑制於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形成之用於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之觸控操作面上產生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進而,可提昇對通過觸控操作面進行辨識之顯示面之圖像之視認性。
又,本發明進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輸入裝置、及使用此種輸入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該輸入裝置可利用藉由在構成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形成分割部而將該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所得之列電極及行電極,使該導線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均一,藉此,可抑制於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形成之用於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之觸控操作面上產生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進而可提昇對通過觸控操作面進行辨識之顯示面之圖像之視認性。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係包括具有將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之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且利用網格狀電極間之靜電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輸入操作者,且,該網格狀導體層係包括形成網格之複數個導線,且相對於構成與該輸入裝置組合之顯示裝置之複數個像素之排列,該導線朝向包含該複數個像素之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傾斜45度之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與該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該導線之網格邊部係於不與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形成該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藉此,達成上述目的。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分割部以不與該交點部及該交點部附近之導線之線寬相較該交點部及該交點部附近以外 之部分變寬之部分重疊之方式,自上述導線彼此之交點部分隔固定距離。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固定距離為100μm。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存在有兩處之與上述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交叉位置之網格邊部於該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被分割。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存在有兩處之上述交叉位置之網格邊部於位於與該兩處之交叉位置相等之距離之中間位置被分割。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與沿著上述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之具有固定寬度之分割帶重疊之上述導線彼此之特定交點部未被分割,且與該特定交點部相連之複數個網格邊部中之至少3個網格邊部於與該特定交點部分隔固定距離之位置被分割。
本發明係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作為上述網格狀導體層包括第1網格狀導體層及第2網格狀導體層,且作為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1網格狀電極,其等沿著上述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將該第1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及複數個第2網格狀電極,其等沿著上述像素陣列之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將該第2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該第1網格狀電極包括沿著該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排列之複數個第1電極部、及將鄰接之該第1電極部連接之第1連接部,且該第2網格狀電極包括沿著該像素陣列之垂直方向排列之複數個第2電極部、及將鄰接之該第2電極部連接之第2連接部。
本發明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複數個第1網格狀電極形成於第1絕緣性構件上,上述複數個第2網格狀電極形成於第2絕緣性 構件上,且該第1絕緣性構件與該第2絕緣性構件以將該第1網格狀電極之第1電極部與該第2網格狀電極之第2電極部交替地排列之方式貼合。
本發明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第1絕緣性構件之與上述第2電極部對向之部分配置有藉由上述第1網格狀導體層之圖案化而獲得之第1虛擬電極部,且於上述第2絕緣性構件之與上述第1電極部對向之部分配置有藉由上述第2網格狀導體層之圖案化而獲得之第2虛擬電極部。
本發明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構成上述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之線寬為1μm~10μm之範圍,上述第1電極部及上述第2電極部具有菱形形狀,且該導線之分割寬度為40μm~50μm。
本發明於上述輸入裝置中,較佳為:將與上述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交叉之網格邊部分割之分割方向設為以橫切該網格邊部之分割部之面積成為最小之方式,與該網格邊部之寬度方向一致之方向。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係包括具有將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之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且藉由網格狀電極間之靜電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輸入操作者,且,該網格狀導體層包括形成網格之複數個導線,相對於構成與該輸入裝置組合之顯示裝置之複數個像素之排列,該導線朝向包含該複數個像素之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傾斜45度之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且以形成該網格狀電極之輪廓之方式被分割之該導線之網格邊部於不與該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作為該已分割之網格邊部,包括第1網格邊部、第2網格邊部、及第3網格邊部,且該第1網格邊部係亦於與該第1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兩個網格邊部形成有分割部之網格邊部,該第2網格邊部係亦於與該第2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一個網格邊部形成有分割部之網格邊部,該第3網格邊部係與該第3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網格邊部未形成分割部之 網格邊部,藉此,達成上述目的。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係製造上述本發明之輸入裝置者,且包括如下步驟:於絕緣性基材上形成導體層;對該導體層實施使用光罩之選擇性蝕刻處理,形成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藉此,達成上述目的。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係製造上述本發明之輸入裝置者,且包括於絕緣性基材上印刷具有特定之圖案之導體層,形成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之步驟,藉此,達成上述目的。
本發明之電子資訊機器包括:圖像顯示部,其顯示圖像;及資訊輸入部,其配置於該圖像顯示部之顯示畫面上,且用以輸入資訊;且,作為該資訊輸入部包括上述本發明之輸入裝置,藉此,達成上述目的。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實現一種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此種輸入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該輸入裝置可利用藉由在構成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形成分割部而將該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列電極及行電極,抑制形成於該導線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之差異,藉此,可抑制於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形成之用於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之觸控操作面上產生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進而,可提昇對通過觸控操作面進行辨識之顯示面之圖像之視認性。
50‧‧‧觸控面板
50a‧‧‧絕緣性透明基板
51‧‧‧列電極
51a、52a‧‧‧菱形感測器電極
51b、52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51c、52c‧‧‧電極連接部
52‧‧‧行電極
60‧‧‧觸控面板
60a‧‧‧絕緣性薄片基材
60b‧‧‧絕緣性薄片基材
61‧‧‧列電極
61a‧‧‧菱形感測器電極
61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61c‧‧‧電極連接部
62‧‧‧行電極
62a‧‧‧菱形感測器電極
62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62c‧‧‧電極連接部
70‧‧‧觸控面板
70a‧‧‧絕緣性薄片基材
70b‧‧‧絕緣性薄片基材
71‧‧‧列電極
71a‧‧‧菱形感測器電極
71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71c‧‧‧電極連接部
71d‧‧‧菱形虛擬電極
71e‧‧‧三角形虛擬電極
72‧‧‧行電極
72a‧‧‧菱形感測器電極
72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72c‧‧‧電極連接部
72d‧‧‧菱形虛擬電極
72e‧‧‧三角形虛擬電極
90‧‧‧電子資訊機器
90a‧‧‧輸入操作部
91‧‧‧攝像部
92‧‧‧記憶部
93‧‧‧顯示部
94‧‧‧通訊部
95‧‧‧圖像輸出部
100‧‧‧觸控面板
100a、100b‧‧‧絕緣性薄片基材
101‧‧‧列電極(X感測器)
101a、102a‧‧‧菱形感測器電極
101b、102b‧‧‧三角形感測器電極
101c、102c‧‧‧電極連接部
101d、102d‧‧‧菱形虛擬電極
101e、102e‧‧‧三角形虛擬電極
102‧‧‧行電極(Y感測器)
103‧‧‧絕緣性接著材料
110‧‧‧第1感測器片
120‧‧‧第2感測器片
601‧‧‧第1感測器片
602‧‧‧第2感測器片
603‧‧‧絕緣性接著材料
701‧‧‧第1感測器片
702‧‧‧第2感測器片
703‧‧‧絕緣性接著材料
α‧‧‧座標旋轉角
C‧‧‧基準座標系
C'‧‧‧旋轉座標系
Cp1、Cp2‧‧‧交叉位置
Cp3‧‧‧交叉部分
Cpa‧‧‧金屬線之交點部
Cpb‧‧‧金屬線之交點部以外之部分
Cpr‧‧‧中點位置
Db1、Db2‧‧‧分割帶
Dp‧‧‧分割部
Dp1、Dp2‧‧‧虛擬電極之圖案
Lp1、Lp2‧‧‧網格狀金屬層
Mcp‧‧‧交點部
Mw1、Mw2‧‧‧金屬線
Sp1‧‧‧列電極之理想輪廓(理想圖案)
Sp2‧‧‧行電極之理想輪廓(理想圖案)
Rs‧‧‧正方形區域
Wcp、Wd、Wd1、We‧‧‧寬度
圖1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1(a)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排列,圖1(b)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a)之A1-A1'線部分)。
圖2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2(a)及圖2(b)係分別表示形成於各絕緣性薄片基材 上之列電極及行電極。
圖3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係使基準座標系C之X軸方向(列電極所延伸之方向)水平地表示圖2(a)中之R2a部分中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列電極之理想輪廓(分割帶)之位置關係之圖。
圖4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係以基準座標系C之X軸方向(列電極所延伸之方向)為水平表示圖2(b)中之R2b部分中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行電極之理想輪廓(分割帶)之位置關係之圖。
圖5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表示設計用以利用光微影法製成圖4所示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之光罩圖案的方法。
圖6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係表示設計用以利用光微影法製成圖4所示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之光罩圖案之順序的圖。
圖7(a)~(c)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效果之圖。
圖8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輸入裝置即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8(a)係表示於藉由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形成該觸控面板之行電極時,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行電極之輪廓之交叉位置而言之金屬線之分割部位,圖8(b)係將圖8(a)之A8部分放大地表示。
圖9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輸入裝置即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9(a)係表示於藉由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形成該觸控面板之行電極時,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行電極之輪廓之交叉位置而言之金屬線之分割部位,圖9(b)係將圖9(a)之A9部分放大地表示。
圖10係表示將本實施形態3之觸控面板中之行電極之輪廓重疊於網格狀金屬層,且於步驟S3中按照該實施形態3之規則,將用以分割金屬線之正方形區域Rs配置於金屬線上之狀態。
圖11係表示將上述金屬線之配置有上述正方形區域Rs之部分分割所得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102及其虛擬電極102d之圖。
圖12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3之輸入裝置中之至少任一個與顯示裝置一同地使用之電子資訊機器之概略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3係說明先前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且表示檢測因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導致之靜電電容之變化之感測器電極之排列。
圖14係說明作為先前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另一例之貼合有2片感測器片之構造者之圖,且圖14(a)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之排列,圖14(b)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4(a)之A-A'線部分)。
圖15係說明構成圖14所示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感測器片之圖,且圖15(a)及圖15(b)分別表示各感測器片中之列電極及行電極之排列。
圖16係說明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16(a)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之排列,圖16(b)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6(a)之B-B'線部分)。
圖17係說明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觸控面板之圖,且圖17(a)及圖17(b)分別表示形成於各絕緣性薄片基材上之列電極及行電極。
圖18係說明先前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表示由相對於與觸控面板操作面對應之XY座標系C旋轉特定角度所得之旋轉座標系C'定義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的圖案。
圖19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以旋轉座標系C'表示觸控面板操作面之由XY座標系C定義之行電極及其 虛擬電極之圖案。
圖20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表示行電極之輪廓重疊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圖案而成之狀態。
圖21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表示藉由將行電極之輪廓重疊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圖案而決定之分割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分割區域(分割帶)之圖案化。
圖22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表示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之圖案之將與分割帶Db2重疊之區域去除所得之圖案。
圖23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與設計上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分之寬度Wd(圖23(a))進行對比地表示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後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分之寬度(圖23(b))。
圖24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作為金屬線彼此之交叉部之形狀,與設計上之形狀(圖24(a))進行對比地表示蝕刻後之形狀(圖24(b))。
圖25係說明本案發明者發現之觸控面板中之問題點之圖,且表示網格狀金屬層之分割帶重疊於金屬線彼此之交叉部之狀態。
首先,對本發明之基本原理進行說明。
本發明係於具有藉由在構成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形成分割部而將該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所得之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輸入裝置中,該導線中相當於網格之一邊之與列電極或行電極(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網格邊部於不與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形成該列電極或行電極(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
此處,所謂網格狀電極(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係表示成為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設計上之基礎之理想性平面形狀者,例如,如先前 技術或實施形態(圖1至圖4)所示,表示沿著列方向或行方向連接矩陣狀排列之複數個感測器電極(例如菱形感測器電極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所得之列電極或行電極之平面形狀(平面圖案)之外緣線。
本發明係如本發明之解決課題中所說明,並非按照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將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係如上所述地藉由以不與該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之方式分割導線而進行網格狀導體層之圖案化,因此,網格狀電極(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係不同於實際之輸入裝置中之網格狀電極(列電極及行電極)之輪廓即實際輪廓。
如此地構成之本發明可抑制形成於該導線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之差異,藉此,可抑制觸控操作面上之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之產生。
進而,本發明係除了上述構成以外,且將與上述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交叉之網格邊部分割之分割方向設為以橫切該網格邊部之分割部之面積成為最小之方式,與該網格邊部之寬度方向一致之方向,藉此,可使網格邊部(即導線中相當於網格之一邊之部分)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均一,藉此,可抑制觸控操作面中之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之產生。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1)
圖1及圖2係說明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輸入裝置之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圖1(a)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電極之排列,圖1(b)係表示該觸控面板之剖面構造(圖1(a)之A1-A1'線部分)。圖2(a)及圖2(b)係分別表示形成於各絕緣性薄片基材上之列電極及行電極。
該觸控面板100成為基本上與圖16及圖17所示之先前之觸控面板70相同之構成。即,該觸控面板100包括:第1感測器片110,其係以形成列電極(第1網格狀電極)(X感測器)101之方式,將形成於包含PET 等透明絕緣材料之絕緣性薄片基材(絕緣性基材)100a上之網格狀金屬層(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及第2感測器片120,其係以形成行電極(第2網格狀電極)(Y感測器)102之方式,將形成於包含PET等透明絕緣材料之絕緣性薄片基材(絕緣性基材)100b上之網格狀金屬層(網格狀導電層)圖案化而成;且,該觸控面板100成為藉由透明之絕緣性接著材料103而將該等感測器片110及120以各自之網格狀金屬層彼此對向之方式貼合所得之構造。但,第1及第2感測器片110及120無需以各自之網格狀金屬層彼此對向之方式進行貼合。例如,亦可將該等兩個感測器片110及120以將絕緣性薄片基材與網格狀金屬層交替地積層之方式重疊。例如,亦能以構成行電極(第2網格狀電極)102之網格狀金屬層位於第2感測器片120之絕緣性薄片基材100b上,且第1感測器片110之絕緣性薄片基材100a位於上述網格狀金屬層之上,進而構成列電極(第1網格狀電極)101之網格狀金屬層位於上述絕緣性薄片基材100a之上之方式,重疊兩個感測器片。
此處,列電極101係藉由電極連接部(第1連接部)101c而沿著列方向(X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100a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第1電極部)101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第1電極部)101b(以下簡稱為感測器電極)電性連接而成,且於絕緣性薄片基材100a上,以位於構成列電極101之感測器電極101a及101b之佔有區域以外之區域之方式,形成有與列電極101電性分離之菱形虛擬電極(第1虛擬電極部)101d及三角形虛擬電極(第1虛擬電極部)101e。再者,三角形虛擬電極101e係配置於第1感測器片110之周緣部,且菱形虛擬電極101d係配置於第1感測器片101之周緣部以外之區域。
同樣地,行電極102係藉由電極連接部(第2連接部)102c而沿著行方向(Y方向)將矩陣狀排列於絕緣性薄片基材100b上之複數個菱形感測器電極(第2電極部)102a及三角形感測器電極(第2電極部)102b(以下 簡稱為感測器電極)電性連接而成,且於絕緣性薄片基材100b上,以位於構成行電極102之感測器電極102a及102b之佔有區域以外之區域之方式,形成與行電極102電性分離之菱形虛擬電極(第2虛擬電極部)102d及三角形虛擬電極(第2虛擬電極部)102e。再者,三角形虛擬電極102e係配置於第2感測器片120之周緣部,且菱形虛擬電極102d係配置於第2感測器片120之周緣部以外之區域。
如此地於各絕緣性薄片基材100a及100b上形成有網格構造之列電極101及行電極102之構造可藉由於各個絕緣性薄片基材上,在列電極或行電極之配置區域以外之區域配置虛擬電極,而於各個絕緣性薄片基材上確保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之均一性。因此,即便產生形成有列電極之第1感測器片110與形成有行電極之第2感測器片120之貼合偏移,亦可因各感測器片中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達到均一,而抑制濃淡不均之產生。
此處,網格狀金屬層具有與圖14及圖15中說明之先前之觸控面板中之網格狀金屬層相同之構成。即,網格狀金屬層成為使沿一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線與沿另一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金屬線以其等呈現正方形網格狀之方式交叉之構造,且構成列電極101之網格狀金屬層與構成行電極102之網格狀金屬層具有設計上相同之構造。但,構成列電極101之網格狀金屬層與構成行電極102之網格狀金屬層係構成為於使第1感測器片110與第2感測器片120重疊時,以該兩感測器片中金屬線之角度不成為相同之方式,使一感測器片之金屬線相對於另一感測器片之金屬線傾斜。其原因在於當2片感測器片之貼合產生偏移時抑制產生水波紋。
圖3係使基準座標系C之X軸方向(列電極所延伸之方向)成為水平地表示圖2(a)中之R2a部分中之網格狀金屬層Lp1之金屬線Mw1與沿著列電極101之理想輪廓Sp1之分割帶Db1之位置關係。圖4係使基準座 標系C之X軸方向(列電極所延伸之方向)成為水平地表示圖2(b)中之R2b部分中之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與沿著行電極102之理想輪廓Sp2之分割帶Db2之位置關係。此處,理想輪廓Sp1及Sp2係作為列電極101及行電極102之平面形狀成為設計上之基礎之各個電極之理想性圖案。
即,第1感測器片110係沿著列電極101之理想輪廓Sp1之分割帶Db1位於使金屬線Mw1之方向於基準座標系C中朝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度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之網格狀金屬層Lp1上,且原則上藉由將金屬線Mw1之與該分割帶Db1之交叉部分割而使網格狀金屬層Lp1圖案化,從而自網格狀金屬層Lp1形成包含感測器電極101a、101b、及電極連接部101c之列電極101及虛擬電極101d、101e。但,該實施形態1係與使用圖5之行電極102之說明相同,金屬線Mw1中相當於網格之一邊之與列電極101之理想輪廓Sp1交叉之網格邊部於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重疊於按照理想輪廓Sp1所應分割之部分之情形時,於不與該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重疊之部分(分割部)被分割,形成與列電極101之理想輪廓Sp1略微錯開之列電極101之實際輪廓。該列電極101之實際輪廓係將金屬線Mw1之被分割之部分(分割部)連結所得之列電極之平面圖案。
又,第2感測器片120係沿著行電極102之理想輪廓Sp2之分割帶Db2位於使金屬線Mw2之方向於基準座標系C朝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傾斜45度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之網格狀金屬層Lp2上,且原則上藉由將金屬線Mw2之與該分割帶Db2之交叉部分割而使網格狀金屬層Lp2圖案化,從而自網格狀金屬層Lp2形成包含感測器電極102a、102b、及電極連接部102c之行電極102及虛擬電極102d、102e。但,該實施形態1係如以下使用圖5之關於行電極102之具體說明所述,金屬線Mw2中相當於網格之一邊之與行電極102之理想輪廓Sp2交叉之網 格邊部於按照理想輪廓Sp2所應分割之部分重疊於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之情形時,於不與該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重疊之部分(分割部)被分割,形成與行電極102之理想輪廓Sp2略微錯開之行電極102之實際輪廓。該行電極102之實際輪廓係將金屬線Mw2之被分割之部分(分割部)連結所得之行電極之平面圖案。
而且,於該實施形態1之觸控面板100中,以藉由網格狀金屬層Lp1及Lp2之圖案化而形成列電極101及行電極102之方式將網格狀金屬層Lp1及Lp2之金屬線Mw1及Mw2分割之方向係以橫切金屬線Mw1、Mw2之分割部之面積成為最小之方式與該等金屬線之寬度方向一致之方向。
例如圖5所示,構成行電極102之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係藉由將該網格狀金屬層Lp2之與網格之各邊平行之正方形區域Rs配置於金屬線Mw2與分割帶Dp2之交叉部或其附近位置而設定。
又,如圖5之A5部分所示,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與行電極之理想輪廓Sp2之交叉位置靠近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之情形時,該正方形區域(分割部)Rs以不與金屬線Mw2彼此之交點部Mcp、及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附近之較金屬線之交叉部以外之部分變粗之部分重疊之方式相隔固定距離地進行定位。例如,作為一個標準,較理想為正方形區域(分割部)Rs確保自交點部Mcp至較金屬線之線寬鼓出之部分之端為止之距離(相當於圖24(b)所示之尺寸Wcp之一半之距離)之2~3倍左右進行配置。
具體而言,假設金屬線之交叉部附近之較金屬線之交叉部以外之部分變粗之部分之寬度Wcp(圖24(b))例如為50μm,且正方形區域Rs之一邊長度為40μm,則正方形區域Rs必須與交點部Mcp之中心相距至少45μm以上,較理想為100μm左右。
即,藉由如此地將正方形區域Rs與交點部Mcp相隔地進行設定而與沿著行電極102之理想輪廓Sp2之分割帶Db2交叉之網格邊部即便於按照理想輪廓Sp2所應分割之部分重疊於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之情形時,實際上亦於不與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又,對於列電極101而言,亦同樣地,與沿著列電極101之理想輪廓Sp1之分割帶Db1交叉之網格邊部即便於按照理想輪廓Sp1所應分割之部分重疊於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之情形時,實際上亦於不與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
以下,對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例如,使用圖5及圖6,對使用電腦輔助製圖裝置,設計用以藉由使用光微影法之導電層之選擇蝕刻而製成例如圖4所示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102之光罩圖案之方法進行說明。
圖5係表示設計用以藉由光微影法而製成圖4所示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之光罩圖案之方法。
圖6係表示設計用以藉由光微影法而製成圖4所示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之光罩圖案之順序的圖。
首先,如圖5所示,使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之朝向與製圖裝置之畫面之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一致,即,於圖18所說明之使基準座標系C向右旋轉特定角度α所得之旋轉座標系C'中,設定構成網格狀金屬層Lp2之金屬線Mw2所占之區域之佈局L1'(步驟S1)。佈局L1'係相當於圖18所示之網格狀金屬層Lp2中之金屬線Mw2之圖案。
其次,於該旋轉座標系C'中,設定沿著行電極之理想輪廓Sp2之用以使網格狀金屬層Lp2圖案化之分割帶Db2所占之區域的佈局L2'(步驟S2)。該佈局L2'係相當於圖21所示之沿著行電極之輪廓(理想輪廓)Sp2之分割帶Db2之圖案。
繼而,藉由佈局L1'及L2'之圖形處理而求出該分割帶Db2之佔有 區域與金屬線Mw2之佔有區域所重疊之交叉區域之佈局,且於該交叉區域或其附近區域配置預先準備之正方形圖案,在該旋轉座標系C'中設定該正方形圖案之佔有區域(正方形區域)Rs之佈局L3'(步驟S3)。
正方形區域Rs成為分割金屬線之分割部,且一邊之長度設定為較金屬線之線寬(1μm~10μm)長之尺寸(例如40μm~50μm),且該正方形區域Rs以正方形之一邊成為與網格之一邊(即金屬線Mw2所延伸之方向)平行之方式配置。又,網格狀金屬層之網格之尺寸係1邊為500μm左右。較佳為其等之尺寸較小,但若過小,則可靠性降低,而若過大則觸控位置之解析度降低。又,該正方形區域(分割部)Rs以不與金屬線Mw2彼此之交點部Mcp、及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附近之較金屬線之交叉部以外之部分變粗之部分重疊之方式,相隔固定距離地進行定位。
繼之,基於金屬線之佈局L1'與正方形區域之佈局L3',於該旋轉座標系C'中設定金屬線之佔有區域中之與正方形區域之佔有區域重疊之部分以外之區域之佈局L4'(步驟S4),且將該佈局L4'轉換為基準座標系C之佈局L4,形成用以將網格構造之行電極圖案化之規定行電極之實際輪廓之光罩圖案(步驟S5)。再者,用以將網格構造之列電極101圖案化之規定列電極之實際輪廓之光罩圖案之形成亦與上述用以將行電極圖案化之光罩圖案之形成同樣地進行。
可使用此種光罩圖案形成例如行電極。
簡單地進行說明,首先於上述絕緣性薄片基材之整面形成銅等金屬層,並於該銅等金屬層上形成光阻膜之後,藉由使用具有上述光罩圖案之曝光光罩之光阻膜之曝光、及曝光後之光阻膜之顯影而將網格構造之行電極及其虛擬電極之圖案轉印於光阻膜。其後,將該光阻膜用作蝕刻光罩,藉由選擇性地蝕刻上述金屬層,而形成網格構造之行電極及其虛擬電極,從而製成第2感測器片。再者,具有列電極之 第1感測器片亦可同樣地形成。
又,第1及第2感測器片亦可不採用如上所述之使用光阻之選擇性蝕刻處理,而預先將具有與網格構造之列電極或行電極及其虛擬電極之圖案對應之圖案之薄膜金屬層印刷於絕緣性薄片基材上而形成。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1中,如圖7(a)所示,即便在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Db2以較淺之角度與構成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交叉,且金屬線與分割帶之重疊部分之面積較大之情形時,用於該等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金屬線之分割亦與金屬線Mw2之寬度方向平行地進行,從而可使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之面積變小。
而且,該實施形態1係將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金屬線之分割方向設為與金屬線之寬度方向平行之方向,因此,如圖7(a)所示,例如,即便於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理想輪廓(分割帶Db2)與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以較淺之角度交叉之情形時,分割亦將與金屬線垂直地進行,因此,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位之前端不會變細。因此,於實際上藉由金屬層之蝕刻而形成網格構造之電極時,可抑制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位之前端比其他部分容易被蝕刻之情況,從而可將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後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之寬度Wd1(圖7(c))設為大致符合設計上之金屬線Mw2之分割部之寬度Wd1(圖7(b))。
又,該實施形態1之觸控面板係於金屬線之交叉部Mcp及其附近以外形成構成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分割部,因此,於網格狀金屬層圖案化時,可避免金屬線之線寬變粗之交叉部Mcp及其附近部分被去除。
藉此,可減少於觸控面板之表面出現之濃淡不均。
再者,本實施形態1係於可使沿著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之分割帶之寬度進而變窄,且可使金屬線之線寬進而變細之情形時,可使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金屬線之分割不與金屬線之寬度方 向平行地進行,而在沿著該等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之方向上進行。
(實施形態2)
圖8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輸入裝置即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圖8(a)係表示於藉由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形成該觸控面板之行電極時,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之交叉位置而言之金屬線之分割部,圖8(b)係將圖8(a)之A8部分放大地表示。
該實施形態2之觸控面板係除了實施形態1之觸控面板之構成以外,還成為存在兩處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與行電極之理想輪廓Sp2(分割帶Db2)之交叉位置的金屬線Mw2中之網格邊部於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之中點位置Cpr進行分割之構造。
此種行電極之光罩圖案可藉由於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步驟S3、即設定正方形形狀之佔有區域之佈局L3'之步驟中,如圖8(b)所示,於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之中點位置Cpr設定用於金屬線Mw2之分割之正方形區域Rs而獲得。
又,於該實施形態2中,對於列電極亦與行電極而言,同樣地成為存在兩處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列電極之理想輪廓之交叉位置之金屬線中之網格邊部於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之中點位置進行分割之構造。
如此般,於本實施形態2中,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設為將存在兩處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該理想輪廓之交叉位置的金屬線中之網格邊部於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之中點位置進行分割之構造,且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設為將存在兩處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Mw2與該理想輪廓Sp2之交叉位置的金屬線Mw2中之網格邊部於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之中點位置Cpr進行分割之構造,因此,避 免了因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將金屬線於1個網格內之兩處分割導致產生較短之金屬線片。藉此,可避免較短之金屬線片自絕緣性片材基板剝落而於鄰接之列電極或行電極之間引起短路。
再者,於該實施形態2中,構成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係設為將存在兩處之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之交叉位置的金屬線中之網格邊部於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之中點位置Cpr進行分割之構造,但於此情形時,進行分割之位置並不限定於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之中點位置,只要為兩處之交叉位置Cp1及Cp2之間即可。
進而,於該實施形態2中,視加工條件,而無需如實施形態1般,使分割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方向與金屬線之寬度方向一致。例如,於交點部及其附近之金屬線之鼓出之程度小之情形時,於存在兩處之與列電極或行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交叉位置之網格邊部,可藉由於該等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進行分割,而避免容易剝落之較短之金屬線片之產生,從而避免列電極或行電極中之短路,並且可抑制因該較短之金屬線片之無規之剝離而導致之濃淡不均。
(實施形態3)
圖9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輸入裝置即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之圖,圖9(a)係表示於藉由網格狀金屬層之圖案化而形成該觸控面板之行電極時,相對於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與行電極之理想輪廓Sp2之交叉位置而言之金屬線之分割部位,圖9(b)係將與圖9(a)之A9部分對應之行電極之分割部Dp放大地表示。
該實施形態3之觸控面板係除了實施形態2之觸控面板之構成以外,還成為如下構造: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Mcp與用於行電極之圖案化之沿著其理想輪廓Sp2之分割帶Db2重疊之部分於距離交點部Mcp固定距離之3個部位分割金屬線Mw2。再者,列電極 亦成為與行電極相同之構造。
即,於與用於行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Db2重疊之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特定交點部)Mcp,金屬線Mw未被分割,而於距離特定交點部固定距離之附近位置將與該特定交點部相連之複數個網格邊部中之3個網格邊部分割。此處,使分割部Dp(即正方形區域Rs)自交點部Mcp分離之距離係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設為至少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附近之較金屬線彼此之交點部以外之部分變粗之部分未被分割之程度之距離。
此種行電極之光罩圖案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於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步驟S3、即設定正方形形狀之佔有區域之佈局L3'之步驟中,如圖9(a)之A9部分所示,於與分割帶Db2重疊之特定交點部Mcp未配置用於金屬線之分割之正方形區域Rs,而於與該特定交點部相連之複數個網格邊部中之3個網格邊部中之與特定交點部相距固定距離之附近位置配置用於上述金屬線之分割之正方形區域Rs。
又,於該實施形態3中,對於列電極而言,亦與行電極同樣地,於與用於列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重疊之特定交點部金屬線未被分割,而於自特定交點部相距固定距離之附近位置將與該特定交點部相連之複數個網格邊部中之3個網格邊部分割。
圖10係表示如下狀態:將本實施形態3之觸控面板中之行電極及其虛擬電極之理想輪廓Sp2及Dp2重疊於網格狀金屬層Lp2,於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步驟S3中按照該實施形態3之規則,將用於金屬線分割之正方形區域Rs配置於金屬線Mw2上。進而,圖11係表示將上述金屬線Mw2之配置有上述正方形區域Rs之部分分割所得之網格構造之行電極102及其虛擬電極102d,於圖11中,網格構造之行電極102及其虛擬電極102之實際輪廓係以沿著金屬線之被去除之部分之區域表現。
於圖11所示之構成之觸控面板中,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 Lp2係作為被分割之網格邊部,包括第1網格邊部(例如自圖9之A9部分內之交點部向上延伸之網格邊部)、第2網格邊部(例如位於上述第1網格邊部之左側之網格邊部)、及第3網格邊部(例如位於上述第2網格邊部之左側之網格邊部)。此處,該第1網格邊部係於與該第1網格邊部鄰接之另兩個網格邊部亦形成有分割部Db之網格邊部,該第2網格邊部係於與該第2網格邊部鄰接之另一網格邊部亦形成有分割部Db之網格邊部,該第3網格邊部係與該第3網格邊部鄰接之另一網格邊部未形成分割部Db之網格邊部。再者,對於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未進行圖示,但對於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亦與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同樣地包括上述第1~第3網格邊部。
如此般,本實施形態3係除了上述實施形態2之構成以外,構成列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於用於列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所重疊之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未分割金屬線,而於與該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相距固定距離之該交叉部之上下左右之附近位置之3部位分割金屬線,又,構成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Lp2於用於行電極102之圖案化之分割帶Dp2所重疊之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Mcp未分割金屬線,而於與該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Mcp相距固定距離之該特定交叉部Mcp之上下左右之附近位置之3部位分割金屬線,因此,除上述實施形態2之效果以外,亦獲得如下效果:可一方面避免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所重疊之金屬線之特定交點部中之分割,一方面可使列電極及行電極與各個虛擬電極確實地電性分離。
再者,於該實施形態3中,構成列電極及行電極之網格狀金屬層分別於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所重疊之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未分割金屬線,而於與該金屬線之特定交叉部相距固定距離之該特定交叉部之上下左右之附近位置之3部位分割金屬線,但若知道與金屬線交叉之分割帶之斜率,則可沿著該分割線之斜率,於該特定 交叉部之上下左右之兩處分割金屬線,藉此,可一方面避免用於列電極及行電極之圖案化之分割帶所重疊之金屬線之特定交點部中之分割,一方面使列電極及行電極與各個虛擬電極確實地電性分離。
進而,於該實施形態3中,視加工條件而無需如實施形態1般使分割網格狀金屬層之金屬線之方向與金屬線之寬度方向一致,或如實施形態2般,存在兩處之與列電極或行電極之輪廓交叉之交叉位置的網格邊部於該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進行分割。例如,於交點部及其附近之金屬線之鼓出程度大之情形時,只要避免交點部及其附近部分中之分割,則可獲得固定之濃淡不均之降低效果。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1至3中,對網格狀金屬層之網格之形狀為正方形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網格狀金屬層之網格之形狀並不限於正方形,本發明亦可應用於網格狀金屬層之網格之形狀為平行四邊形或菱形者。
(實施形態4)
圖12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中之任一輸入裝置(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用作輸入操作部之電子資訊機器之概略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2所示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電子資訊機器90係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中任一項之輸入裝置(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者,且具備該輸入裝置作為操作者用以進行資訊輸入之輸入操作部90a,該電子資訊機器90包括記錄自輸入操作部90a輸入之輸入資訊之記錄媒體等記憶部92、將該輸入資訊顯示於液晶顯示畫面等顯示畫面上之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部93、進行使用該輸入資訊之通訊處理之收發裝置等通訊部94、及印刷(列印)並輸出(印出)該輸入資訊之圖像輸出部95中之至少任一個。此處,顯示部93包括與上述輸入裝置組合之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裝置。又,該電子資訊機器90亦可具備進行被攝 體之攝影之攝像部91,於此情形時,可使記錄媒體等記憶部92將由攝像部91所得之圖像資料因記錄用途而進行特定之信號處理後進行資料記錄,上述顯示部93將該圖像資料因顯示用途而進行特定之信號處理後顯示於液晶顯示畫面等顯示畫面上,通訊部94將該圖像資料因通訊用途而進行特定之信號處理後,進行對該圖像資料之通訊處理,圖像輸出部95印刷(列印)並輸出(印出)該圖像資料。
如上所述,使用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例示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由該實施形態限定地解釋。應理解本發明僅應由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其範圍。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可根據本發明之具體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之記載基於本發明之記載及技術常識於等價之範圍實施。應理解對於本說明書中引用之專利、申請專利及文獻,應與其內容本身具體地記載於本說明書中同樣地將該內容作為對本說明書之參考援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於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資訊機器之領域中,可實現如下輸入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此種輸入裝置之電子資訊機器,該輸入裝置可利用藉由在構成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形成分割部而將該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所得之列電極及行電極,抑制形成於該導線之各個分割部之面積之差異,藉此,可抑制於列電極及行電極所形成之用於觸控操作或近接操作之觸控操作面上產生經圖案化之網格狀導體層導致之濃淡不均,進而,可提昇對通過觸控操作面進行辨識之顯示面之圖像之視認性。
C‧‧‧基準座標系
C'‧‧‧旋轉座標系
Db2‧‧‧分割帶
Dp2‧‧‧虛擬電極之圖案
Lp2‧‧‧網格狀金屬層
Mcp‧‧‧交點部
Mw2‧‧‧金屬線
Rs‧‧‧正方形區域
Sp2‧‧‧行電極之理想輪廓(理想圖案)
α‧‧‧座標旋轉角

Claims (15)

  1. 一種輸入裝置,其係包括具有將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之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且藉由網格狀電極間之靜電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輸入操作者,該網格狀導體層係包括形成網格之複數個導線,相對於構成與該輸入裝置組合之顯示裝置之複數個像素之排列,該導線朝向包含該複數個像素之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傾斜45度之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與該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該導線之網格邊部係於分割部被分割,而形成該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該分割部係不與該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
  2. 如請求項1之輸入裝置,其中上述分割部係自上述導線彼此之交點部分隔固定距離,以使該分割部不與該交點部及該交點部附近之導線之線寬較該交點部及該交點部附近以外之部分寬之部分重疊。
  3. 如請求項2之輸入裝置,其中上述固定距離為100μm。
  4. 如請求項1之輸入裝置,其中存在有兩處之與上述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交叉之交叉位置之網格邊部係於該兩處之交叉位置之間被分割。
  5. 如請求項4之輸入裝置,其中存在有兩處之上述交叉位置之網格邊部係於位於與該兩處之交叉位置相等之距離之中間位置被分割。
  6. 如請求項1之輸入裝置,其中與沿著上述網格狀電極之理想輪廓之具有固定寬度之分割帶重疊之上述導線彼此之特定交點部未被分割,且與該特定交點部相連之複數個網格邊部中之至少3個 網格邊部於與該特定交點部分隔固定距離之位置被分割。
  7. 如請求項1之輸入裝置,其中作為上述網格狀導體層,包括第1網格狀導體層及第2網格狀導體層,作為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1網格狀電極,其等沿著上述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將該第1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及複數個第2網格狀電極,其等沿著上述像素陣列之垂直方向延伸,且具有將該第2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該第1網格狀電極包括沿著該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排列之複數個第1電極部、及將鄰接之該第1電極部連接之第1連接部;該第2網格狀電極包括沿著該像素陣列之垂直方向排列之複數個第2電極部、及將鄰接之該第2電極部連接之第2連接部。
  8. 如請求項7之輸入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網格狀電極係形成於第1絕緣性構件上,上述複數個第2網格狀電極係形成於第2絕緣性構件上,且該第1絕緣性構件與該第2絕緣性構件係以將該第1網格狀電極之第1電極部與該第2網格狀電極之第2電極部交替地排列之方式貼合。
  9. 如請求項8之輸入裝置,其中於上述第1絕緣性構件之與上述第2電極部對向之部分,配置有藉由上述第1網格狀導體層之圖案化而獲得之第1虛擬電極部,且於上述第2絕緣性構件之與上述第1電極部對向之部分,配置有藉由上述第2網格狀導體層之圖案化而獲得之第2虛擬電極部。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輸入裝置,其中構成上述網格狀導體層之導線之線寬為1μm~10μm之範圍,上述第1電極部及上述 第2電極部具有菱形形狀,且該導線之分割寬度為40μm~50μm。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輸入裝置,其中將與上述網格狀電極之實際輪廓交叉之網格邊部分割之分割方向係設為以橫切該網格邊部之分割部之面積成為最小之方式,與該網格邊部之寬度方向一致之方向。
  12. 一種輸入裝置,其係包括具有將網格狀導體層圖案化而成之構造之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且藉由網格狀電極間之靜電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輸入操作者,該網格狀導體層包括形成網格之複數個導線,相對於構成與該輸入裝置組合之顯示裝置之複數個像素之排列,該導線朝向包含該複數個像素之像素陣列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傾斜45度之方向以外之方向傾斜,該導線之網格邊部係以形成該網格狀電極之輪廓之方式被分割,該導線之網格邊部係於不與該導線彼此之交點部重疊之分割部被分割,作為該已分割之網格邊部,包括第1網格邊部、第2網格邊部、及第3網格邊部,該第1網格邊部係亦於與該第1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兩個網格邊部形成有分割部之網格邊部,該第2網格邊部係亦於與該第2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一個網格邊部形成有分割部之網格邊部,該第3網格邊部係與該第3網格邊部鄰接之其他網格邊部未形成分割部之網格邊部。
  13. 一種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或12之輸入裝置之方法,且包括如下步驟: 於絕緣性基材上形成導體層;及對該導體層實施使用光罩之選擇性蝕刻處理,形成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
  14. 一種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或12之輸入裝置之方法,且包括:於絕緣性基材上印刷具有特定之圖案之導體層,形成上述複數個網格狀電極之步驟。
  15. 一種電子資訊機器,其包括:圖像顯示部,其顯示圖像;及資訊輸入部,其配置於該圖像顯示部之顯示畫面上,且用以輸入資訊;作為該資訊輸入部,包括如請求項1或12之輸入裝置。
TW103102170A 2013-01-29 2014-01-21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TWI588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4637 2013-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756A TW201443756A (zh) 2014-11-16
TWI588722B true TWI588722B (zh) 2017-06-21

Family

ID=51261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2170A TWI588722B (zh) 2013-01-29 2014-01-21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1221B2 (zh)
JP (1) JP5923629B2 (zh)
CN (1) CN104969160B (zh)
TW (1) TWI588722B (zh)
WO (1) WO20141192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775B (zh) * 2017-03-06 2021-11-2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構件及觸控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6168B2 (en) * 2013-06-28 2015-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nductive line patterning
CN106716320B (zh) 2014-09-30 2020-10-30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可配置的力敏输入结构
KR102256461B1 (ko) * 2014-10-10 2021-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30808B1 (ko) * 2014-10-13 2021-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WO2016080046A1 (ja) * 2014-11-21 2016-05-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KR102312314B1 (ko) * 2015-01-28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407999A (zh) * 2015-03-26 2017-11-28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US10871860B1 (en) 2016-09-19 2020-12-22 Apple Inc. Flexible sensor configured to detect user inputs
KR102425832B1 (ko) 2017-06-05 2022-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EP3678000B1 (en) * 2017-08-29 2023-11-01 Alps Alpine Co., Ltd. Input device
US10732676B2 (en) 2017-09-06 2020-08-04 Apple Inc. Illuminated device enclosure with dynamic trackpad
WO2019093049A1 (ja) * 2017-11-13 2019-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2442801B1 (ko) * 2017-12-08 2022-09-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908319B (zh) * 2018-01-03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99055A (zh) * 2019-06-27 2019-11-0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触控结构、制备方法及触控屏
KR20210014335A (ko) * 2019-07-30 2021-02-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449182B2 (en) 2019-11-11 2022-09-20 Apple Inc. Active area routing for touch electrodes
CN112783365A (zh) 2019-11-11 2021-05-11 苹果公司 触摸电极的有效区域布线
KR20210081660A (ko) * 2019-12-24 2021-07-0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1556216B2 (en) 2020-02-03 2023-01-17 Apple Inc.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75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爱特梅尔公司 触摸屏电极配置
CN102063222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显示器
TW201220166A (en) * 2010-11-13 2012-05-1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al coordinates of multiple touch points and determin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48818A (en) * 2011-04-18 2012-12-01 Atmel Corp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4458B2 (ja) * 2000-07-03 2006-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013679A1 (ja) * 2008-07-31 2010-02-04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スイッチ
KR101786119B1 (ko) * 2009-02-26 2017-10-1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가시성이 낮은 오버레이된 미세패턴을 갖는 패턴화된 기판 및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JP4989749B2 (ja) * 2010-05-28 2012-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5667938B2 (ja) 2010-09-30 2015-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7864B2 (ja) * 2010-11-05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2099150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DE102011014748B4 (de) * 2011-03-22 2022-10-27 Polyic Gmbh & Co. Kg Schichtkörp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azu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75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爱特梅尔公司 触摸屏电极配置
CN102063222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显示器
TW201220166A (en) * 2010-11-13 2012-05-1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al coordinates of multiple touch points and determin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48818A (en) * 2011-04-18 2012-12-01 Atmel Corp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775B (zh) * 2017-03-06 2021-11-2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構件及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9230A1 (ja) 2014-08-07
US9811221B2 (en) 2017-11-07
JP5923629B2 (ja) 2016-05-24
CN104969160A (zh) 2015-10-07
US20150363024A1 (en) 2015-12-17
JPWO2014119230A1 (ja) 2017-01-26
CN104969160B (zh) 2017-08-08
TW201443756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722B (zh)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TWI556149B (zh) An input devic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
JP564786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5259811B2 (ja) エッジ位置認識特性が改善された接触検出装置
US88543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pixel-aligned ground micro-wire
US9134860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display device
US11209864B2 (en) Flexible touch panel compri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with a fan-out reg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US910427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30321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17154443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902491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pixel-aligned electrode
TWI521398B (zh) 觸控螢幕面板及其之製造方法
JP2008129708A (ja)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80455B2 (ja) 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140070106A (ko) 플렉서블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053719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作製方法、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CN111506218A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EP3537270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evice
WO2020001422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215448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100089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15714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673369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