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6028B - Hybrid branch coupler - Google Patents

Hybrid branch coupl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6028B
TWI586028B TW104111616A TW104111616A TWI586028B TW I586028 B TWI586028 B TW I586028B TW 104111616 A TW104111616 A TW 104111616A TW 104111616 A TW104111616 A TW 104111616A TW I586028 B TWI586028 B TW I5860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extending
line
line segment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7278A (zh
Inventor
Jan Dong Tseng
si-rong Wu
jia-hao Jiang
Jian-jun GU
Lin-Zong Zheng
You-Qi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Nat Chin-Yi Univ Of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 Chin-Yi Univ Of Tech filed Critical Nat Chin-Yi Univ Of Tech
Priority to TW104111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60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7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028B/zh

Links

Description

混合式枝幹耦合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尤指一種兼具良好電路特性以及可以縮小電路面積的枝幹耦合器技術。
無線通訊能克服空間的限制,並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於是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產物。近年來,無線通訊系統如雙網(如行動通訊、無線區域網路)、3G及4G通訊系統、WiFi網路及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等通訊系統蓬勃發展,並透過網路技術達成跨網使用資源與服務,使得通訊產品逐漸走向迷你、低成本、易製作及高效能等趨勢發展,因此,如何在設計出一套可以達到多頻率點傳輸與電路縮小化以符合市場需求的枝幹耦合器技術,實已成為相關技術領域業者所急欲解決與挑戰的重要課題。
一般而言,常見的耦合器有枝幹耦合器(如參考文獻[1])及環型耦合器(如參考文獻[2]),以枝幹耦合器最廣泛被應用於射頻系統,其具有輸出埠相位相差90°的特性,傳輸量|S21|、耦合量|S31|常被設計於半功率點(-3dB),|S11|、|S41|可達-15dB以下。常被使用於功率分配器、混頻器、相移器或是陣列天線的設計中。然而,因傳統的枝幹耦合器使用傳輸線實現,在操作於1GHz以下時,常有電路面積過於龐大的困擾產生,因此常使用PI型等效(如參考文獻[3])、T型等效(如參考文獻[4])、耦合線等效(如參考文獻 [5])或高低阻抗之傳輸線串聯技術(如參考文獻[6][7])進行電路縮小(如參考文獻[8][9][10])。
依據目前所知,尚未有兼具良好電路特性以及縮小電路面積功效之枝幹耦合器的專利或是論文被提出,而且基於電子產業的迫切需求下,本發明創作人等乃經不斷的努力研發之下,終於研發出一套有別於上述文獻之技術概念的本發明。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混合式枝幹耦合器,主要是透過混合式單節與雙節枝幹耦合器的結構設計,以傳統的枝幹耦合器為主軸,傳輸線使用PI型及T型電路等效,並搭配適當的開路殘斷設計及電容達到電路縮小效果,經由電磁模擬軟體及電路實作證實,本發明確實可將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設計於2.45GHz,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設計於915MHz,兩者具有良好的電路特性,並可至少縮小約55%的電路面積。達成上述目的功效採用之技術手段,係包含環繞呈矩形連接的傳輸線組及電容。電容分別連接於第一傳輸線與位於第一傳輸線下方的第一導電區塊之間,以及第三傳輸線與位於第三傳輸線上方的第二導電區塊之間。第二傳輸線接近電容一側之頂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第一波段。第二傳輸線該側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第二波段。第四傳輸線接近電容一側頂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第三波段。第四傳輸線該側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第四波段。
10‧‧‧基板
20‧‧‧傳輸線組
21‧‧‧第一傳輸線
210‧‧‧第一延伸段
211‧‧‧第二延伸段
22‧‧‧第二傳輸線
220‧‧‧第一波段
220a、240a‧‧‧第一斜伸段
220b、240b‧‧‧第一線段
220c、240c‧‧‧第二線段
220d、240d‧‧‧第三線段
220e、240e‧‧‧第四線段
220f、240f‧‧‧第五線段
221b、241b‧‧‧第六線段
221c、241c‧‧‧第七線段
221c、241c‧‧‧第七線段
221d、241d‧‧‧第八線段
221e、241e‧‧‧第九線段
221f、241f‧‧‧第十線段
221a、241a‧‧‧第二斜伸段
221‧‧‧第二波段
23‧‧‧第三傳輸線
230‧‧‧第三延伸段
231‧‧‧第四延伸段
24‧‧‧第四傳輸線
240‧‧‧第三波段
241‧‧‧第四波段
25‧‧‧第一導電區塊
26‧‧‧第二導電區塊
27‧‧‧第五傳輸線
270‧‧‧第三斜伸段
271‧‧‧第四斜伸段
272‧‧‧第五波段
273‧‧‧第六波段
30‧‧‧第一訊號埠
31‧‧‧第二訊號埠
32‧‧‧第三訊號埠
33‧‧‧第四訊號埠
圖1係本發明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混合式等效成PI型電路及T型電路的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的實體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5a係本發明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頻率響應的示意圖。
圖5b係本發明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相位的比較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的等效電路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的實體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9a係本發明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頻率響應的示意圖。
圖9b係本發明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相位的比較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發明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請配合參看圖2、3、6及圖7所示,為達成本發明主要目的之基本實施例,係包含一基板10、一以印刷或蝕刻方式成型覆設於基板10上的傳輸線組20,及至少二電容C等技術特徵。傳輸線組20包含四段依序垂直環繞呈一矩形連接而可分別產生特性阻抗的第一傳輸線21、第二傳輸線22、第三傳輸線23、第四傳輸線24、第一導電區塊25,及第二導電區塊26。其中,第一傳輸線21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延伸段210,其另端延伸有一第二延伸段211。第三傳輸線23一端延伸有一第三延伸段230,其另端延伸有一第四延伸段231。第一導電區塊25位於靠近第一傳輸線21下方位置。第二導電區塊26位於靠近第三傳輸線23上方的位置。至 少二電容C1、C2分別電性連接於第一傳輸線21與第一導電區塊25以及第三傳輸線23與第二導電區塊26之間。第二傳輸線22接近電容C1的一側頂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第一波段220。第二傳輸線22該側之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第二波段221。第四傳輸線24接近電容C2的一側頂部斜向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與第一波段220形成左右對稱的第三波段240。第四傳輸線24該側之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與第二波段221形成左右對稱的第四波段241。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出的混和式枝幹耦合器設計如圖1 所示,電路結構以傳統的枝幹耦合器為主軸,分別等效成PI型電路及T型電路,傳輸線等效關係分述如下:PI型等效電路設計:如圖2(a)所示,可得傳輸線特性阻抗Z,電氣長度θ,特性導納Y;PI型等效電路如圖2(b)所示,由一段特性阻抗為ZA,導納YA,電氣長度為θ A的等效傳輸線及兩個接地電容CCA組成,為了製作上方便,將圖2(b)的接地電容C器等效成一段尾端開路之特性阻抗為ZB、電氣長度為θB的傳輸線(開路殘段)如圖2(c)。給定等效後電氣長度θ A及傳輸線特性阻抗Z、電氣長度θ,經由計算可得等效阻抗ZA式(1)及電容CCA式(2):
給定開路殘段電氣長度θ B,可得開路殘段阻抗ZB式(3):
T型等效電路設計:T型等效電路如圖2(d),由二段特 性阻抗為ZC,導納YC,電氣長度為θ C的等效傳輸線及一個接地電容CCB組成。給定等效後電氣長度θ C及傳輸線特性阻抗Z、電氣長度θ,經由計算可得T型等效電路阻抗ZC式(4)及電容CCB式(5):
運用上述所得PI型及T型結構分析之結果,設計中心 頻率為2.45GHz的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及915MHz的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此外,本發明具體的電路結構係包含單節枝幹耦合器及雙節枝幹耦合器等二種實施習形態,二者同時使用PI型及T型等效技巧,成功的將電路體積縮小,也可透過電容C1調整以補足製程上的差異,達到良好的特性;為了減少因線寬不平均而造成的阻抗不連續,在上述傳輸線組20與各訊號埠皆採用50Ω的阻抗設計。
請參看圖3、4所示之單節枝幹耦合器的實施例中,第一延伸段210自第一傳輸線21一端橫向向外延伸。第二延伸段211自第一傳輸線21另端橫向向外延伸。第三延伸段230自第三傳輸線23一端橫向向外延伸。第四延伸段231自第三傳輸線23另端橫向向外延伸。第一傳輸線21與第三傳輸線23的長度L1皆為13.3mm,寬度W2則皆為3.11mm。第二傳輸線22與第四傳輸線24的長度L2皆為11.4mm,寬度W1則皆為2.42mm。第一波段220、第二波段221、第三波段240及第四波段241的長度皆為 9.4mm,寬度則皆為2.42mm。此外,請參看圖4所示,第一延伸段210末端接設有一第一訊號埠30,第二延伸段211末端接設有一第二訊號埠31,第三延伸段230末端接設有一第三訊號埠32,第四延伸段231末端接設有一第四訊號埠33。
進一步而言,第一波段220與第三波段240各自包含一 分別自第二傳輸線22及第四傳輸線24接近電容C1一側之頂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一斜伸段220a、240a、一自第一斜伸段220a、240a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一線段220b、240b、一橫向連接第一線段220b、240b末端的第二線段220c、240c、一自第二線段220c、240c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三線段220d、240d、一橫向連接第三線段220d、240d末端的第四線段220e、240e,及一自第四線段220e、240e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五線段220f、240f。第二波段221與第四波段241各自包含一分別自第二傳輸線22及第四傳輸線24之該側底部斜向延伸的第二斜伸段221a、241a、一自第二斜伸段221a、241a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六線段221b、241b、一橫向連接第六線段221b、241b末端的第七線段221c、241c、一自第七線段221c、241c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八線段221d、241d、一橫向連接第八線段221d、241d末端的第九線段221e、241e,及自第九線段221e、241e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十線段221f、241f。
如圖3、4所示之第一導電區塊25與第二導電區塊26 為接地端且數量各為一,電容C1的數量為二。第一導電區塊25位於靠近第一傳輸線21下方中段位置,第二導電區塊26位於靠近第三傳輸線23上方的中段位置。其一電容C1一端電性連接第一傳輸線21的中段附近,其另一 端則電性連接該第一導電區塊25。其二電容C1一端電性連接第三傳輸線23的中段附近,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第二導電區塊26。
具體而言,本發明單節枝幹耦合器的電路結構如圖1所 示,端口1(即第一訊號埠30)至端口4(即第四訊號埠33)及端口2(即第二訊號埠31)至端口3(即第三訊號埠32)使用PI型等效,給定原傳輸線阻抗Z=50Ω、電氣長度θ=90°、等效後電氣長度θ 1=60°與開路殘段電氣長度θ 2=50°分別帶入式(1)、(3)可得Z1=57.73Ω,Z2=119.2Ω;端口1(即第一訊號埠30)至端口2(即第二訊號埠31)及端口3(即第三訊號埠32)至端口4(即第四訊號埠33)使用T型等效,給定原傳輸線阻抗Z=35.35Ω、電氣長度θ=90°、等效後電氣長度θ 3=35.3°帶入式(4)、(5)可得Z3=50Ω,C1=0.9pF。以電磁軟體IE3D進行模擬,使用軟體中的工具Linegauge進行傳輸線尺寸計算,中心頻率為2.45GHz。電路板佈局圖如圖3所示,實體圖如圖4所示。圖5(a)為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頻率響應圖,在中心頻率2.45GHz時模擬值|S11|=-19.91dB,實測值|S11|=-23.66dB,模擬值|S21|=-3.85dB,實測值|S21|=-3.36dB,模擬值|S31|=-4.01dB,實測值|S31|=-2.62dB,模擬值|S41|=-20.71dB,實測值|S41|=-21.66dB,圖5(B)為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相位比較圖∠21及∠31在2.45GHz時模擬值為47.2度(deg)、-40.8度(deg),實測值為159.1度(deg)及69.45度(deg),相位差為89.65度(deg)。
另,請參看圖7、8所示之於雙節枝幹耦合器的實施例 中,第一延伸段210自第一傳輸線21一端斜向向外延伸。第二延伸段211自第一傳輸線21另端斜向向外延伸。第三延伸段230自第三傳輸線23一端斜向向外延伸。第四延伸段231自第三傳輸線23另端斜向向外延伸。第一 傳輸線21與第三傳輸線23的長度L3皆為80.97mm,寬度W3則皆為6.22mm。 第二傳輸線22與第四傳輸線24的長度L4皆為34.86mm,寬度W4則皆為058mm。第一波段220、第二波段221、第三波段240及第四波段241的長度皆為13.41mm,寬度則皆為0.58mm。至於第一延伸段210、第二延伸段211、第三延伸段230及第四延伸段231延伸段各自包含一三角形段210a、211a、230a、231a及一長矩形段210b、211b、230b、231b。
請參看圖8所示,第一延伸段210末端接設有一第一訊 號埠30,第二延伸段211末端接設有一第二訊號埠31,第三延伸段230末端接設有一第三訊號埠32,第四延伸段231末端接設有一第四訊號埠33。 該第一波段220與第三波段240各自包含一分別自第二傳輸線22及第四傳輸線24接近電容C1一側之頂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一斜伸段220a、240a、一自第一斜伸段220a、240a末端且往靠近電容C1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一線段220b、240b、一自第一線段220b、240b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二線段220c、240c、一自第二線段220c、240c末端往遠離電容C1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三線段220d、240d、一自第三線段220d、240d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四線段220e、240e及自第四線段220e、240e末端往靠近電容C1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五線段220f、240f。第二波段221與第四波段241各自包含一分別自第二傳輸線22及該第四傳輸線24之該側底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二斜伸段221a、241a、一自第二斜伸段221a、241a末端且往靠近電容C2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六線段221b、241b、一自第六線段221b、241b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七線段221c、241c、一自第七線段221c、241c末端往遠離電容C2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八線段221d、241d、一自第八線段221d、241d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九線段221e、 241e及自第九線段221e、241e末端往靠近電容C2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十線段221f、241f。
除此之外,再請參看圖7、8所示,傳輸線組20更包含 一縱向跨設於第一傳輸線21與第三傳輸線23之間中段附近的第五傳輸線27,第五傳輸線27接近第三波段240的一側頂部斜向延伸有一第三斜伸段270及一自第三斜伸段270末端連續彎折延伸的第五波段272。第五傳輸線27接近第二波段221的一側底部斜向延伸有一第四斜伸段271,及一自第四斜伸段271末端連續彎折延伸的第六波段273。第五傳輸線27的長度L3為34.86mm,寬度W5則為9.69mm。第五波段272與第六波段273的長度皆為26.7mm,寬度則皆為0.76mm。再請參看圖7、8所示,第一導電區塊25與第二導電區塊26為接地端且數量分別為二,電容C1、C2的數量為四,二第一導電區塊25分別位於靠近第一傳輸線21下方中段位置的二側,二第二導電區塊26位於靠近第三傳輸線23上方中段位置的二側,其一電容C1一端電性連接第一傳輸線21一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一第一導電區塊25,其二該電容C1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傳輸線21另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二第一導電區塊25,其三電容C2一端電性連接第三傳輸線23一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一第二導電區塊26,其四電容C2一端電性連接第三傳輸線23另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二第二導電區塊26。
具體來說,本發明雙節枝幹耦合器的電路結構圖如圖6 所示,端口1(即第一訊號埠30)至端口4(即第四訊號埠33)及端口2(即第二訊號埠31)至端口3(即第三訊號埠32)使用PI型等效,給定原傳輸線阻抗Z=120.7Ω、電氣長度θ=90°、等效後電氣長度θ 1=65°與開路殘段電氣長度θ 2=25°分別帶入式(1)、(3)可得Z4=Z5=133.2Ω;中間分支亦為PI型等效,給定原傳輸線阻抗Z=35.36Ω、電氣長度θ=90°、等效後電氣長度θ 6=70°與開路殘段電氣長度θ 7=50°分別帶入式(1)、(3)可得Z6=37.6Ω,Z7=123.2Ω;端口1至端口2及端口3至端口4使用T型等效,給定原傳輸線阻抗Z=35.35Ω、電氣長度θ=90°、等效後電氣長度θ 8=35.35°帶入式(4)、(5)可得Z8=50Ω,C2=2.44pF。中心頻率為915MHz。電路板佈局圖如圖7,實體電路圖如圖8所示。圖9(a)為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頻率響應圖,在中心頻率915MHz時模擬值|S11|=-19.29dB,實測值|S11|=-16.65dB,模擬值|S21|=-3.66dB,實測值|S21|=-3.93dB,模擬值|S31|=-2.77dB,實測值|S31|=-3.91dB,模擬值|S41|=-18.72dB,實測值|S41|=-17.27dB,圖9(b)為雙節枝幹耦合器的相位比較圖∠21及∠31在915MHz時模擬值為-28.98度(deg)、-116.47度(deg),實測值為100.8度(deg)及11.96度(deg),相位差為88.84度(deg)。經實際測試後本項專利設計之混合式單節枝幹耦合器及混合式雙節枝幹耦合器,相較於與傳統枝幹耦合器分別縮小為原有電路的51%與55%,且模擬與量測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因此,藉由上述具體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提出之混合 式枝幹耦合器設計方式,成功的在FR-4基板上設計出915MHz及2.45GHz的工作頻率,電路使用兩種傳輸線的等效方式,經由模擬及實作證實電路特性,確實可有效減少電路面積,且具有良好之電路特性,因此,本發明確實可以設計出多種頻段以增加使用人員的選擇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 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參考文獻
[1] J. Reed and G. J. Wheeler, “A method of analysis of a symmetrical four-port network”,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MTT-4, pp.246 -252 1956
[2] G. Luzzatto, “A general 180-degree hybridring”, IEEE Trans. Broadcast., vol. BC-14, no. 1, pp.41 -43 1968
[3] I. Sakagami, R. Teraoka, and T. Munehiro,“A reduced branch-line coupler with eight stubs,” 1997 Asia 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Vol. 3, December 1997, pp. 1137-1140.
[4] W. H. Tu and K. Chang,“Compact second harmonic-suppressed bandstop and bandpass filters using open stub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54, June 2006, pp. 2497-2502.
[5]J. W. Gipprich "A new class of branch-line directional couplers", IEEE MTT S Int. Microw. Symp. Dig., pp.589 -592 1993
[6] S.-S. Liao, P.-T. Sun, N.-C. Chin, and J.-T. Peng,“A novel compact-size branch-line coupler,”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15, Issue 9, September 2005, pp. 588-590.
[7] K.-O. Sun, S.-J. Ho, C.-C. Yen, and Daniel van der Weide,“A compact branch-line coupler using discontinuous microstrip line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15, Issue 8, August 2005, pp. 519-520.
[8] Tae-Soon Yun, Ki-Byoung Kin, Jong-Chul Le, “Investigation on size reduction of a branch-line power divider using shunt-stub,” Microwav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5. APMC 2005. Asia-Pacific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 1, Feb.2005.
[9] C.-H. Tseng and C.-H. Wu, "Design of compact branch-line couplers using-equivalent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s", IET Microw. Antennas Propag., vol. 6, no. 9, pp. 969-974, 2012.
[10]C.-L. Hsu , J.-T. Kuo and C.-W. Chang "Miniaturized dual-band hybrid couplers with arbitrary power division ratios", IEEE Trans. Microw. Theory Tech., vol. 57, no. 1, pp.149 -156 2009
20‧‧‧傳輸線組
21‧‧‧第一傳輸線
210‧‧‧第一延伸段
211‧‧‧第二延伸段
22‧‧‧第二傳輸線
220、240‧‧‧第一波段
220a、240a‧‧‧第一斜伸段
220b、240b‧‧‧第一線段
220c、240c‧‧‧第二線段
220d、240d‧‧‧第三線段
220e、240e‧‧‧第四線段
220f、240f‧‧‧第五線段
221b、241b‧‧‧第六線段
221c、241c‧‧‧第七線段
221c、241c‧‧‧第七線段
221d、241d‧‧‧第八線段
221e、241e‧‧‧第九線段
221f、241f‧‧‧第十線段
221a、241a‧‧‧第二斜伸段
221‧‧‧第二波段
23‧‧‧第三傳輸線
230‧‧‧第三延伸段
231‧‧‧第四延伸段
24‧‧‧第四傳輸線
240‧‧‧第三波段
241‧‧‧第四波段
25‧‧‧第一導電區塊
26‧‧‧第二導電區塊
C‧‧‧電容

Claims (10)

  1. 一種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包含一基板、一覆設於該基板上的傳輸線組,及至少二電容,該傳輸線組包含四段依序垂直環繞呈一矩形連接而可分別產生特性阻抗的一第一傳輸線、一第二傳輸線、一第三傳輸線、一第四傳輸線、至少一第一導電區塊及至少一第二導電區塊,其中,該第一傳輸線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延伸段,其另端延伸有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三傳輸線一端延伸有一第三延伸段,其另端延伸有一第四延伸段,該第一導電區塊位於靠近該第一傳輸線下方位置,該第二導電區塊位於靠近該第三傳輸線上方的位置,該至少二電容分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一導電區塊以及該第三傳輸線與該第二導電區塊之間,該第二傳輸線接近該電容的一側頂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第一波段,該第二傳輸線該側之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第二波段;該第四傳輸線接近該電容的一側頂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與該第一波段形成左右對稱的第三波段,該第四傳輸線該側之底部斜向延伸且連續彎折延伸有一與該第二波段形成左右對稱的第四波段。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延伸段自該第一傳輸線一端橫向向外延伸,該第二延伸段自該第一傳輸線另端橫向向外延伸,該第三延伸段自該第三傳輸線一端橫向向外延伸,該第四延伸段自該第三傳輸線另端橫向向外延伸;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三傳輸線的長度皆為13.3mm,寬度則皆為3.11mm,該第二傳輸線與該第四傳輸線的長度皆為11.4mm,寬度則皆為2.42mm;該第一波段、該第二波段、該第三波段及該第四波段的長度皆為9.4mm,寬度則皆為2.42m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延伸段自該第一傳輸線一端斜向向外延伸,該第二延伸段自該第一傳輸線另端端斜向向外延伸,該第三延伸段自該第三傳輸線一端斜向向外延伸,該第四延伸段自該第三傳輸線另端端斜向向外延伸;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三傳輸線的長度皆為80.97mm,寬度則皆為6.22mm,該第二傳輸線與該第四傳輸線的長度皆為34.86mm,寬度則皆為0.58mm;該第一波段、該第二波段、該第三波段及該第四波段的長度皆為13.41mm,寬度則皆為0.58mm。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延伸、該第二延伸、該第三延伸及該第四延伸延伸段各自包含一三角形段及一長矩形段。
  5. 如請求項1~3任一項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延伸段末端接設有一第一訊號埠,該第二延伸段末端接設有一第二訊號埠,該第三延伸段末端接設有一第三訊號埠,該第四延伸段末端接設有一第四訊號埠。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波段與該第三波段各自包含一分別自該第二傳輸線及該第四傳輸線接近該電容一側之頂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一斜伸段、一自該第一斜伸段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一線段、一橫向連接該第一線段末端的第二線段、一自該第二線段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三線段、一橫向連接該第三線段末端的第四線段及自該第四線段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五線段;該第二波段與該第四波段各自包含一分別自該第二傳輸線及該第四傳輸線之該側底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二斜伸段、一自該第二斜伸段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六線段、一橫向連接該第六線段 末端的第七線段、一自該第七線段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八線段、一橫向連接該第八線段末端的第九線段,及自該第九線段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十線段。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波段與該第三波段各自包含一分別自該第二傳輸線及該第四傳輸線接近該電容一側之頂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一斜伸段、一自該第一斜伸段末端且往靠近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一線段、一自該第一線段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二線段、一自該第二線段末端往遠離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三線段、一自該第三線段末端向下縱向延伸的第四線段及自該第四線段末端往靠近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五線段;該第二波段與該第四波段各自包含一分別自該第二傳輸線及該第四傳輸線之該側底部斜向延伸的一第二斜伸段、一自該第二斜伸段末端且往靠近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六線段、一自該第六線段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七線段、一自該第七線段末端往遠離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八線段、一自該第八線段末端向上縱向延伸的第九線段及自該第九線段末端往靠近該電容方向橫向延伸的第十線段。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傳輸線組更包含一縱向跨設於該第一傳輸線第三傳輸線之中段附近的第五傳輸線,該第五傳輸線接近該第三波段的一側頂部斜向延伸有一第三斜伸段及一自該第三斜伸段末端連續彎折延伸的第五波段;該第五傳輸線接近該第二波段的一側底部斜向延伸有一第四斜伸段,及一自該第四斜伸段末端連續彎折延伸的第 六波段;該第五傳輸線的長度為34.86mm,寬度則為9.69mm,該第五波段與該第六波段的長度皆為26.7mm,寬度則皆為0.76mm。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導電區塊與該第二導電區塊為接地端且數量各為一,該電容的數量為二,該第一導電區塊位於靠近該第一傳輸線下方中段位置,該第二導電區塊位於靠近該第三傳輸線上方的中段位置,其一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傳輸線的中段附近,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該第一導電區塊,其二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傳輸線的中段附近,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區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導電區塊與該第二導電區塊為接地端且數量分別為二,該電容的數量為四,該二第一導電區塊分別位於靠近該第一傳輸線下方中段位置的二側,該二第二導電區塊位於靠近該第三傳輸線上方中段位置的二側,其一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傳輸線一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一該第一導電區塊,其二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傳輸線另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二該第一導電區塊,其三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傳輸線一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一該第二導電區塊,其四該電容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傳輸線另側,其另一端則電性連接其二該第二導電區塊。
TW104111616A 2015-04-10 2015-04-10 Hybrid branch coupler TWI586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1616A TWI586028B (zh) 2015-04-10 2015-04-10 Hybrid branch coupl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1616A TWI586028B (zh) 2015-04-10 2015-04-10 Hybrid branch coupl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278A TW201637278A (zh) 2016-10-16
TWI586028B true TWI586028B (zh) 2017-06-01

Family

ID=57847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616A TWI586028B (zh) 2015-04-10 2015-04-10 Hybrid branch coupl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6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4112B (zh) * 2016-11-10 2018-05-1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等電氣長度之任意比例輸出功率枝幹耦合器
TWI633702B (zh) * 2017-02-10 2018-08-2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可調輸出功率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
TWI616023B (zh) * 2017-03-30 2018-02-2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固定傳輸線特性阻抗值任意輸出比枝幹耦合器
CN113258243B (zh) * 2021-04-28 2022-02-1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具有平稳输出相位的宽带小型化混合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7831A (en) * 1977-02-07 1978-11-28 Riblet Gordon P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having an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connected to a port
EP0317717B1 (de) * 1987-11-26 1993-06-16 ANT Nachrichtentechnik GmbH Planarer Verzweigungskoppler
US7084715B2 (en) * 2002-09-27 2006-08-01 Nokia Corporation Coupling device
CN202395137U (zh) * 2011-12-15 2012-08-2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线耦合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7831A (en) * 1977-02-07 1978-11-28 Riblet Gordon P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having an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connected to a port
EP0317717B1 (de) * 1987-11-26 1993-06-16 ANT Nachrichtentechnik GmbH Planarer Verzweigungskoppler
US7084715B2 (en) * 2002-09-27 2006-08-01 Nokia Corporation Coupling device
CN202395137U (zh) * 2011-12-15 2012-08-2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线耦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278A (zh) 2016-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6028B (zh) Hybrid branch coupler
Lin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dual-band power divider with variable power dividing ratio based on coupled-lines
CN102130379B (zh) 一种小型化微带天线
CN107221745A (zh) 一种机载超短波宽带刀型天线
CN104993205A (zh) 微带折叠线定向耦合器
Chiou et al. Dual-band microstrip bandstop filter using dual-mode loop resonator
KR20090032512A (ko) 초소형 메타재질구조와 스터브를 이용한 통과특성과 차단특성이 향상된 초광대역 대역통과 여파기
TWI633702B (zh) 可調輸出功率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
CN103338017B (zh) 一种集总参数的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宽带180度耦合器
Zhang et al. Compact branch-line coupler using uniplanar spiral based CRLH-TL
CN105226365A (zh) 一种十六分功分器小型化设计
CN107819176B (zh) 一种宽带的双频耦合器
CN105140634B (zh) 具有v型振子的印刷对数周期天线
KR101665589B1 (ko) 인공전송선로를 이용한 결합선로 방향성 결합기
CN110277616B (zh) 基于垂直折叠小型化的卍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Letavin et al. Miniature microwave bandpass filter with two circular spiral resonators
Yoon Yang et al. A novel dual‐band balun using branch‐lines with open stubs
WO2015184831A1 (zh) 一种pcb天线及无线终端
CN204424455U (zh) 折叠偶极子天线
Ghosh et al. Improved bandwidth four branch microstrip coupler using lumped and distributed elements
Majidifar et al. Dual-band bandstop filter using modified stepped-impedance hairpin resonators
Sorocki et al. Cascaded loops directional filter with transmission zeroes for multiplexing applications
Ni et al. A co-designed quasi Yagi antenna with coupled line filter
Wu et al. Mixed type branch line coupler designs
JP2015035759A (ja) 分配/合成器、及び、スタブ付き伝送線路用スタブ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