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624B -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624B
TWI584624B TW102106290A TW102106290A TWI584624B TW I584624 B TWI584624 B TW I584624B TW 102106290 A TW102106290 A TW 102106290A TW 102106290 A TW102106290 A TW 102106290A TW I584624 B TWI584624 B TW I5846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owner
address
wireless terminal
external termi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0668A (zh
Inventor
崔鐘武
金昌淳
金學官
趙南周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6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65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for initial activation of new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03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application service interworking, e.g. OMA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services [CP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本揭露內容涉及一種在無線通訊網路中分配網際網路協定(以下稱為“IP”)位址的方法和設備,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用於在終端以無線方案而無需存取點(以下稱為“AP”)直接彼此通信的無線通訊網路中在終端之間分配IP位址的方法及其設備。
在無線通訊技術中,無線保真度(以下稱為“Wi-Fi”)直聯網路技術得以使得Wi-Fi終端能夠以點對點(以下稱為“P2P”)方式而無需作為基礎結構網路的介質的AP彼此連接。大多數的現有Wi-Fi技術目的在於僅通過無線局域網(WLAN)AP與網際網路連接,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的考慮是不足的。可通過藍牙技術來實現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然而,與Wi-Fi直聯技術相比,藍牙技術在傳輸距離和傳送速率方面的性能惡化。
現有的Wi-Fi技術支援這樣的模式,在該模式中,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是可行的,這被稱為Ad-hoc模式。然而,由於 Ad-hoc模式的缺點在於:補充弱,功耗高並且輸送量限於1Mbps,因此難於在實際中運用。
Wi-Fi直聯技術支援Wi-Fi Protected Access® 2(WPA2)以補充安全性的弱點。此外,Wi-Fi直聯技術支援使用Wi-Fi簡單配置(以下稱為“WSC”)的終端之間的簡單連接。然而,Wi-Fi直聯技術通過支援IEEE 802.11n提供改進的功耗演算法,以與Ad-hoc模式相比顯著地提高輸送量。
Wi-Fi直聯技術是基於IEEE802.11構造的協議並且與遺留客戶端相容。無需改變硬體在終端就可升級Wi-Fi直聯技術。
儘管與藍牙和Ad-hoc技術相比,Wi-Fi直聯技術具有如上所示的顯著優點,但是存在對改進終端之間的連線速度的需求。在完成終端之間的連接之後,終端執行IP位址分配過程。也就是說,由於在完成終端之間的連接之後進一步執行IP位址分配過程,因此在連線速度的改進方面存在限制。具體地講,當終端之一被確定為群組擁有者(以下稱為“GO”)時,相應的終端執行存取點(AP)功能。也就是說,GO驅動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以下稱為“DHCP”)伺服器以將IP位址分配給另一終端,也就是,群組客戶端(以下稱為“GC”)。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的終端之間容易且快速地分配IP位址的方 法及其設備。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方面,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發現步驟,由所述無線終端發現能夠執行P2P通信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與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協商步驟,由所述無線終端與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協商並分別確定所述無線終端和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成為P2P群組中的群組擁有者還是群組客戶端,其中,發現步驟和協商步驟中的一個包括:從所述無線終端把將分配給群組客戶端的IP位址發送給所述外部終端。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方面,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Wi-Fi模組,用於支援基於IP的無線通訊,並且在P2P通信中執行存取點或站的功能;控制器,用於控制Wi-Fi模組發送用於由所述無線終端發現外部終端並且與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的發現的幀、以及與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協商和確定所述無線終端和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在P2P群組中成為執行存取點的功能的群組擁有者還是執行站的功能的群組客戶端的協商的幀,並且控制Wi-Fi模組在協商期間把將分配給群組客戶端的IP位址發送給所述外部終端。
在開始下面的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之前,先闡述在這個專利文件中使用的特定詞語和短語的定義會是有益的:用詞 “包括”和“包含”及其衍生詞是指包括而非限制;用詞“或”是包括在內,意指和/或;此短詞“與…相關”和“與其相關”及其衍生詞可表示包括、包括在…內、與…互連、包含、包含在…內、連接到…或與…連接、結合到…或與…結合、可與…通信、與…合作、交錯、並列、接近於…、連結到…或與…連結、具有、具有…屬性等;以及此用詞“控制器”是指控制至少一個操作的任意裝置、系統或其部件,這種裝置可以採用硬體、韌體或軟體、或者採用硬體、韌體、軟體中的至少兩個的某種組合加以實現。應該注意,與任何特定控制器相關的功能可以是本地或遠端的、集中式或分散式。在整個專利文件始終提供了對特定詞語和短語的定義,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許多情況下(即使不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定義應用於對這樣限定的詞語和短語的現有使用和未來使用。
210‧‧‧發現
220‧‧‧協商功能
230‧‧‧完成P2P連結
310‧‧‧第一P2P裝置
311‧‧‧執行P2P連接
312‧‧‧掃描
313‧‧‧偵聽狀態
314‧‧‧發現狀態
315‧‧‧掃描IEEE 802.11的頻道6
321‧‧‧執行裝置發現
322‧‧‧掃描
401‧‧‧發送包含IP位址的供應發現請求幀
402‧‧‧發送包含IP位址的供應發現回應幀
410‧‧‧第一P2P裝置
420‧‧‧第二P2P裝置
501‧‧‧發送包括群組擁有者意圖和IP位址的GO協商請求幀
502‧‧‧發送包括群組擁有者意圖和IP位址的GO協商請求幀
503‧‧‧發送GO協商確認幀
510‧‧‧第一P2P裝置
520‧‧‧第二P2P裝置
601‧‧‧發送包含群組擁有者意圖的GO協商請求幀
602‧‧‧發送包含群組擁有者意圖的GO協商回應幀
603‧‧‧發送包含IP位址的GO協商確認幀
610‧‧‧第一P2P裝置
620‧‧‧第二P2P裝置
701‧‧‧選擇X1和IP位址
702‧‧‧發送X1和IP位址
703‧‧‧接收X2和IP位址
704‧‧‧X2是否與X1相等
705‧‧‧X2是否大於X1
7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7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7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801‧‧‧選擇X1
802‧‧‧發送X1
803‧‧‧接收X2
804‧‧‧X2是否與X1相等
805‧‧‧X2是否大於X1
8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8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8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809‧‧‧從私有IP位址列表選擇可選IP位址和發送選擇的IP位址
901‧‧‧選擇X1、IP位址和T1
902‧‧‧發送X1、IP位址和T1
903‧‧‧接收X2、IP位址和T2
904‧‧‧X2是否與X1相等
905‧‧‧X2是否大於X1
9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9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9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909‧‧‧X2和X1是否小於15
910‧‧‧決定有較大決勝值的裝置為GO
911‧‧‧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1001‧‧‧選擇X1和T1
1002‧‧‧發送X1和T1
1003‧‧‧接收X2和T2
1004‧‧‧X2是否與X1相等
1005‧‧‧X2是否大於X1
10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10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10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1009‧‧‧從私有IP位址列表選擇可選IP位址和發送選擇的IP位址
1010‧‧‧X2和X1是否小於15
1011‧‧‧決定有較大決勝值的裝置為GO
1012‧‧‧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或是從私有IP位址列表選擇可選IP位址和發送選擇的IP位址
1101‧‧‧選擇X1
1102‧‧‧發送X1
1103‧‧‧接收X2
1104‧‧‧X2是否與X1相等
1105‧‧‧X2是否大於X1
11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11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11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1210‧‧‧營運商特定(vendor specific)
1220‧‧‧私有IP位址
1301‧‧‧發送供應發現請求幀
1302‧‧‧發送包含IP位址的供應發現回應幀
1310‧‧‧第一P2P裝置(群組擁有者)
1320‧‧‧第三P2P裝置
1400‧‧‧可攜式終端
1410‧‧‧觸控式螢幕
1420‧‧‧鍵輸入單元
1430‧‧‧顯示單元
1440‧‧‧記憶體
1441‧‧‧私有IP地址清單
1450‧‧‧射頻(RF)通信單元
1451‧‧‧Wi-Fi模組
1460‧‧‧控制器
為了更加完整的理解本揭露內容及其優點,現在結合附圖參照進行以下描述,其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圖1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P2P群組的網路配置;圖2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P2P連接方法的流程圖;圖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發現的流程圖; 圖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供應發現(provision discovery)的流程圖;圖5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協商過程的流程圖;圖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協商過程的流程圖;圖7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8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1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五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2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GO協商確認幀的示例的示圖;圖1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六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終端的配置的框圖。
在本專利文件中,以下根據圖1至圖14所討論的內容以及用於描述本揭露內容的原理的各種實施例,僅是用以說明並且不應以任何方式解釋為限制本揭露內容的範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本揭露內容的原理可以採用任何安排適合的系統或者裝置中實施。
參照附圖對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之用於分配IP位址的方法和設備進行詳細描述。在整個附圖中相同的標號用於指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在此所參照眾所皆知之功能以及結構的詳細描述可以被省略以避免使本揭露內容的主題內容模糊。
這裡所使用的用詞“終端”是指點對點(P2P)裝置,包括在Wi-Fi直聯網路中當作群組擁有者(GO)和GC的Wi-Fi直聯技術。這裡所使用的用詞“P2P群組”是指由Wi-Fi直聯網路中的一個GO以及一個或更多GC所配置的一個終端組(Terminal Set)。GC用以與GO連接。GO用以與GC通連,並且用以執行在特定GC之間的中繼通連的存取點(AP)功能。
圖1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P2P群組的網路配置。參照圖1,此GO可與多個GC連接。GO可與一個GC連接。根據GO的性能可以決定可容許客戶端的數量。這種性能可以是硬體性能和軟體性能,在一實施例中可以是電池的充電率。當GO的電池充電到大於80%時,GO可與如圖所示的四個GC連接。如果電池的充電率小於50%,則GO可與一個GC連接。 在終端的環境設置中可由用戶來確定與GO連接的GC數量。P2P裝置是一個包括Wi-Fi直聯技術的終端,但無法逐一列示。然而,例如,P2P裝置可以是可攜式終端(諸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印表機、投影儀和數位電視。
圖2說明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P2P連接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2,P2P裝置發現鄰近P2P裝置,並且執行與發現的P2P裝置的連接(210)。發現的目的在於發現P2P裝置,從而這些裝置可儘快彼此連接。發現包括裝置發現(Device Discovery)和供應發現(Provision Discovery)。裝置發現藉由兩個步驟加以設定,包括掃描步驟和找到步驟。探測請求幀(Probe Request Frame)和探測回應幀(Probe Response Frame)用於裝置發現,以便在裝置之間交換資訊。當P2P裝置本身是GO或者處於偵聽狀態(Listen State)時,P2P裝置可回應從另一P2P裝置接收的探測請求幀。此外,P2P裝置本身是GO並且可傳輸信標幀(Beacon Frame)。如果P2P裝置沒有包括在一個群組中,則P2P裝置可處於偵聽狀態。也就是,處於偵聽狀態中的P2P裝置會回應所接收到的探測請求幀。
處於偵聽狀態中的P2P裝置從公共頻道清單(Social Channel List)中選擇偵聽頻道。例如,根據由Wi-Fi聯盟技術委員會建議的W-Fi P2P技術規範,頻道1、6和11可用作2.4GHz頻帶中的公共頻道。例如,當選則頻道1時,P2P裝置可透過頻道1接收探測請求幀,但是不可通過其他頻道接收探測請求幀。當裝 置發現開始時,可選擇偵聽頻道並且維持直到發現結束。如果經過了預設時間,則偵聽頻道可改成為另一頻道。在IEEE 802.11標準中,是採用使用2.4GHz頻帶並且有14個頻道。頻道之間的間隔是5百萬赫茲(MHz),而每個頻道為22MHz頻帶。頻道彼此並非獨立,而且彼此重疊。然而,14個頻道中的三個頻道1、6和11彼此不干擾。
裝置發現中的掃描步驟是發現P2P裝置或P2P群組的步驟。此外,掃描步驟是發現最合適的頻道以設置P2P群組的步驟。也就是,在掃描步驟中,P2P裝置掃描所有支援的頻道以從鄰近裝置或網路收集資訊。在掃描步驟中,P2P裝置可不回應探測請求幀。
裝置發現中的找到步驟是存在於相同頻道中的P2P裝置收發訊息以找到彼此。P2P裝置在偵聽狀態下等待探測請求幀的接收。當接收到探測請求幀時,P2P裝置將探測回應幀發送給另一方的P2P裝置。P2P裝置可將偵聽狀態改成為發現狀態(Discovery State)。在發現狀態下,P2P裝置發送探測請求幀,並且另一方的P2P裝置則是回應此探測請求幀接收到探測回應幀。探測回應幀包括裝置名稱、裝置屬性資訊和營運商資訊。P2P裝置可顯示資訊,從而使用者可確認該資訊。
通過裝置發現彼此所發現的P2P裝置可彼此連接。首先,P2P裝置與期望連接的另一方的P2P裝置執行供應發現(Provision Discovery)。當P2P裝置在WSC的個人識別號碼(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或推按鈕配置(Push Button Configuration,PBC)模式下嘗試與另一方的P2P裝置連接時,供應發現向用戶通知連接嘗試。P2P裝置接收用於供應發現的供應發現請求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並且通過快顯視窗向使用者通知訊息內容。快顯視窗包括已經請求供應發現的P2P裝置的資訊(諸如裝置名稱)。請求的P2P裝置的使用確定連接准許的存在以及WSC。為了向另一方的P2P裝置通知連接的准許的存在,P2P裝置將供應發現回應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發送給另一方的P2P裝置。
當完成供應發現時,P2P裝置與另一方的P2P裝置進行協商功能(220)。在此過程中,確定為GO的P2P裝置執行存取點(AP)的功能,確定為GC的P2P裝置執行站(Station)的功能。具體而言,在本揭露內容中,在此過程中,GC從GO接收IP位址的分配。IP位址可以是可在本地區域(也就是,相應的P2P群組)中使用的私有IP位址。P2P裝置存儲私有IP地址清單。例如,私有IP位址可以是“165.213.30.2~254”。P2P群組中的P2P裝置收發訊息以確定GO。在此示例中,訊息可包括私有IP位址。也就是,P2P裝置可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私有IP位址,並將包括選擇的私有IP位址的訊息發送給另一P2P裝置。P2P群組中確定為GC的P2P裝置將私有IP位址設置為P2P裝置的IP位址。
前述功能的協商完成後,此P2P裝置與另一方的P2P裝置交換P2P通信所需的資訊(例如,網路金鑰、加密類型、服務集 標識(SSID)、認證類型)以完成P2P連接(230)。
圖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發現的流程圖。參照圖3,假設第一P2P裝置310和第二P2P裝置320參加發現。第一P2P裝置310的使用者命令第一P2P裝置310執行P2P連接(311)。也就是,使用者操作包括在第一P2P裝置310中的輸入單元(例如,用於P2P連接的觸控式螢幕)。隨後,觸控式螢幕將輸入觸摸事件傳送到裝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從輸入觸摸事件檢測P2P連接,也就是,裝置發現的命令。第一P2P裝置310首先回應於裝置發現的命令來執行掃描(312)。例如,第一P2P裝置310掃描IEEE 802.11的頻道1、6和11,以從鄰近P2P裝置收集資訊。在完成掃描之後,第一P2P裝置310執行找到步驟(Find Step)。同時,第二P2P裝置320的使用者命令第二P2P裝置320執行裝置發現(321)。因此,第二P2P裝置320首先回應於使用者的命令執行掃描(322)。在完成掃描之後,第二P2P裝置320執行找到步驟。
第一P2P裝置320進入偵聽狀態(313)。第一P2P裝置310將頻道1選作偵聽頻道。如果預設時間過去,則第一P2P裝置320進入發現狀態(314)。第一P2P裝置310首先選擇頻道1以在發現狀態下發送探測請求幀。當不存在回應時,第一P2P裝置310選擇頻道6來發送探測請求幀。在此示例中,第二P2P裝置320處於針對頻道6的偵聽狀態。因此,第二P2P裝置320通過頻道6接收探測請求幀,並回應於該探測請求幀通過頻道6來發送探測回應幀。第一P2P裝置310通過頻道6來接收探測回應幀。第一 P2P裝置310顯示探測回應幀的資訊(例如,裝置名稱、裝置屬性資訊、營運商資訊),從而使用者可確認前述資訊。使用者可基於所述資訊來確定連接的准許的存在。
圖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供應發現的流程圖。參照圖4,假設第一P2P裝置410和第二P2P裝置420參加供應發現。通過裝置發現彼此發現的第一P2P裝置410和第二P2P裝置420可彼此連接。第一P2P裝置410的使用者命令第一P2P裝置410准許連接。例如,此用戶操作包括在第一P2P裝置410中的輸入單元(例如,用於P2P連接的觸控式螢幕)。隨後,觸控式螢幕將輸入觸摸事件傳送到裝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從輸入觸摸事件檢測連接的准許(也就是,裝置發現的命令)。
第一P2P裝置410首先回應供應發現的命令將供應發現請求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420(401)。在此示例中,供應發現請求幀包括IP位址。供應發現請求幀中的IP位址可以是私有IP位址。具體地講,包括在供應發現請求幀中的私有IP位址可以是“165.213.30.2~254”中的一個。
第二P2P裝置420回應供應發現請求幀的接收將供應發現回應幀發送給第一P2P裝置410(402)。在此示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供應發現回應幀可包括IP地址(也就是,私有IP地址)。
圖5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協商過程的流程圖。參照圖5,第一P2P裝置510和第二P2P裝置520處於執行發現以找到彼此的狀態。第一P2P裝置510將GO協商請求 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520(501)。根據本揭露內容,GO協商請求幀包括P2P資訊元素(IE)、WSC資訊(IE)、IP位址。
GO協商請求幀的IP位址可以是私有IP位址。GO協商請求幀的IP位址可以是“165.213.30.2~254”其中的一個。
也就是,第一P2P裝置510可選擇地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一個私有IP位址,並發送包括該選擇的私有IP位址的GO協商請求幀。然而,例如,“165.213.30.2~10”是將分配給第三P2P裝置的共用,並且可在該選擇中被排除。這裡,第三P2P裝置是在協商完成之後請求作為P2P客戶端進入P2P群組的P2P裝置。也就是,確定為GO的P2P裝置可將“165.213.30.2~10”中的一個分配給第三P2P裝置。
GO協商幀的P2P資訊可包括裝置資訊、配置超時、偵聽頻道、偵聽頻道清單和群組擁有者意圖(Group Owner Intent,以下稱為“GOI”)。這裡,GOI是指示P2P裝置(也就是,已發送相應訊息成為GO的第一P2P裝置510)的意圖的數值。也就是,當GOI值越大時,存在相應的P2P裝置確定為GO的概率就越大。GOI的範圍可被預先設置。例如,0~15可以是GOI的範圍。在GO協商請求幀中P2P裝置基於P2P裝置的性能從GOI範圍選擇一個值,並發送包括選擇的值的GO協商請求幀。例如,當P2P裝置從筆記型電腦接收電源供應和外部商業電源供應時,P2P裝置可選擇15作為GOI。
第二P2P裝置520從第一P2P裝置510接收GO協商請 求幀,並回應於該GO協商請求幀來發送GO協商回應幀(502)。根據本揭露內容,GO協商回應幀包括P2P資訊元素(IE)、WSC資訊(IE)和IP位址。
如上所述,GO協商回應幀的IP位址可以是私有IP位址。具體地講,包括在GO協商回應幀中的私有IP位址可以是“165.213.30.2~254”中的一個。然而,由於前述原因,可省略“165.213.30.2~10”。GO協商回應幀的P2P資訊可包括裝置資訊、配置超時、偵聽頻道、偵聽頻道清單和GOI。
如上所述,第一P2P裝置510和第二P2P裝置520交換GOI來確定GO。例如,當由第一P2P裝置510選擇的GOI是10並且由第二P2P裝置520選擇的GOI是5時,第一P2P裝置確定為GO,第二P2P裝置520確定為GC。因此,第一P2P裝置510在相應的P2P群組中執行AP的功能,第二P2P裝置520在相應的P2P群組中執行站的功能。此外,由於第一P2P裝置510確定為GO,因此第二P2P裝置520分配從第一P2P裝置510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二P2P裝置520的IP位址。
第一P2P裝置510將GO協商確認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520以通知第二P2P裝置520被確定為GC(503)。
圖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協商過程的流程圖。參照圖6,第一P2P裝置610和第二P2P裝置620處於執行發現以找到彼此的狀態。第一P2P裝置610將GO協商請求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620(610)。根據本揭露內容,GO協商請求幀 包括P2P資訊元素(以下稱為“IE)以及WSC IE。GO協商幀的P2P資訊可包括裝置資訊、配置超時、偵聽頻道、偵聽頻道清單和GOI。這裡,GOI是指示P2P裝置(即已發送相應訊息成為GO的第一P2P裝置610)的意圖的數值。在此所提出的GOI已經如以上的內容所描述。
第二P2P裝置620從第一P2P裝置610接收GO協商請求幀,並回應於該GO協商請求幀發送GO協商回應幀(602)。根據本揭露內容,GO協商回應幀包括P2P IE和WSC IE。
如上所述,第一P2P裝置610和第二P2P裝置620交換GOI以確定GO。例如,由第一P2P裝置610選擇的GOI大於由第二P2P裝置620選擇的GOI,從而第一P2P裝置610可確定為GO。因此,第一P2P裝置610在相應的P2P群組中執行AP的功能,第二P2P裝置620在相應的P2P群組中執行站的功能。
第一P2P裝置610將GO協商確認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620以通知第二P2P裝置620確定為GC(603)。具體地講,根據本揭露內容,GO協商確認幀可包括IP地址。這裡,如上所述,IP位址可以是私有IP位址。第二P2P裝置620分配從確定為GO的第一P2P裝置610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二P2P裝置620的IP位址。
下文中,將參照圖7至圖13描述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各種實施例。明顯的是,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用於分配IP位址的方法不限於以下實施例。在描述之前,為了描述方 便,參加協商的P2P裝置限於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明顯的是,在圖7至圖9中的描述的主體是第一P2P裝置。
圖7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7,第一P2P裝置從預設GOI範圍(例如,0~15)中選擇GOI值X1(701)。此外,第一P2P裝置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IP位址(701)。第一P2P裝置將選擇的GOI值X1和IP位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702)。在此示例中,X1和IP位址可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發送。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GOI值X2和IP位址(703)。這裡,如果已經接收GOI值X2和IP位址,則步驟703被省略。
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與發送的GOI值X1相等(704)。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相等時,協商失敗。因此,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再次交換GOI值。在此示例中,IP地址可再次交換,或者不被再次交換。
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不同時,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大於發送的GOI值X1(705)。當接收的GOI值X2大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706)。第一P2P裝置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707)。因此,第一P2P裝置可執行站的功能。同時,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因此,第二P2P裝置可執行AP的功能。當接收的GOI值X2小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708)。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 確定為GC。
圖8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8,第一P2P裝置從預設GOI範圍(例如,0~15)中選擇GOI值X1(801)。第一P2P裝置將選擇的GOI值X1發送給第二P2P裝置(802)。在此示例中,X1可包括在GO擁有者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發送。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GOI值X2(803)。這裡,如果GOI值X2已經接收,則步驟803被省略。
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等於發送的GOI值X1(804)。當接收的GOI值X2等於發送的GOI值X1時,協商失敗。因此,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再次交換GOI值。
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不同時,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大於發送的GOI值X1(805)。當接收的GOI值X2大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806)。之後,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IP位址,並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807)。IP位址可包括在GO協商確認幀中被接收。
當接收的GOI值X2小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808)。第一P2P裝置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IP位址,並將選擇的IP位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809)。
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 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9,第一P2P裝置從預設GOI範圍(例如,0~15)中選擇GOI值X1(901)。此外,第一P2P裝置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IP位址(901)。此外,第一P2P裝置選擇決勝(Tie Break)值T1(901)。這裡,所述決勝值是用於當GOI值彼此衝突(相等)時確定GO的值。決勝值可以是預設範圍內的升冪序列或降冪序列。例如,當第一P2P裝置先取“0”作為決勝值時,第二P2P裝置可選擇“1”作為決勝值的下一值。
第一P2P裝置將選擇的GOI值X1、決勝值T1和IP地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902)。在此示例中,X1、T1和IP位址可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被發送。在此示例中,T1不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發送。也就是說,在兩個P2P裝置之間可不交換決勝值。換句話說,由於已經發送了請求幀的兩個P2P裝置中的一個P2P裝置先取了決勝值,因此決勝值的交換會是沒必要的。
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GOI值X2、決勝值T2和IP地址。這裡,如果GOI值X2、決勝值T2和IP位址已經被接收,則步驟903可以省略。可以不接收決勝值T2
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等於發送的GOI值X1(904)。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不同時,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大於發送的GOI值X1(905)。當接收的GOI值X2大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906)。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 定為GO。第一P2P裝置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907)。
當接收的GOI值X2小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908)。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
當接收的GOI值X2等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確定X2和X1是否小於15(這裡,15是GOI範圍的最大值)(909)。當X2和X1是15時,GOI值的交換可再次執行。儘管X2和X1都是15,但是處理可進行到步驟910。也就是,步驟909可以省略。
當X2和X1都小於15時,第一P2P裝置將T1與T2進行比較,基於比較結果來確定其功能(910)。也就是,當T1大於T2時,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分別確定為GO和GC。相反,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分別確定為GC和GO。
當第一P2P裝置通過T1與T2的比較結果確定為GC時,第一P2P裝置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911)。當第一P2P裝置確定為GO時,步驟911省略。
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10,第一P2P裝置從預設GOI範圍(例如,0~15)中選擇GOI值X1(1001)。此外,第一P2P裝置選擇決勝值T1(1001)。決勝值可處於預設範圍中的升冪序列或降冪序列。
第一P2P裝置將選擇的GOI值X1和決勝值T1發送給 第二P2P裝置(1002)。在此示例中,X1和T1可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發送。在此示例中,T1可不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發送。也就是,決勝值在兩個P2P裝置之間可以不交換。
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GOI值X2和決勝值T2(1003)。這裡,如果GOI值X2和決勝值T2已經接收,則步驟1003被省略。決勝值T2不被接收。
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與發送的GOI值X1相等(1004)。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不同時,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大於發送的GOI值X1(1005)。當接收的GOI值X2大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1006)。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IP位址並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1007)。IP位址可包括在GO協商確認幀中被接收。
當接收的GOI值X2小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1008)。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此外,第一P2P裝置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IP位址並將選擇的IP位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1009)。
當接收的GOI值X2等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確定X2和X1是否小於15(這裡,15是GOI範圍的最大值)(1010)。當X1和X2是15時,GOI值的交換可被再次執行。儘 管X1和X2都是15,但是該處理可進入步驟1011。也就是,步驟1010可被省略。
當X1和X2都小於15時,第一P2P裝置將T2與T1進行比較,並且基於比較結果來確定其功能(1011)。也就是,當T1大於T2時,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分別被確定為GO和GC。相反,當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分別被確定為GC和GO。
當通過T2與T1的比較結果第一P2P裝置被確定為GC時,第一P2P裝置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1012)。同時,當第一P2P裝置被確定為GO時,第一P2P裝置從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可選IP位址並將選擇的可選IP位址發送給第二P2P裝置(1012)。
圖11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五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11,第一P2P裝置從預設GOI範圍(例如,0~15)中選擇GOI值X1(1101)。第一P2P裝置將選擇的GOI值X1發送給第二P2P裝置(1102)。在此示例中,X1被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協商回應幀中被發送。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GOI值X2(1103)。這裡,如果GOI值X2已經被接收,則步驟1103被省略。
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等於發送的GOI值X1(1104)。當接收的GOI值X2等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和第二P2P裝置可再次交換GOI值。
當接收的GOI值X2與發送的GOI值X1不同時,第一P2P裝置確定接收的GOI值X2是否大於發送的GOI值X1(1105)。當接收的GOI值X2大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確定為GC(1106)。此後,第一P2P裝置從第二P2P裝置接收IP位址,並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1107)。這裡,通過供應發現從第二P2P裝置接收該IP位址。同時,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
當接收的GOI值X2小於或等於發送的GOI值X1時,第一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O(1108)。此外,第二P2P裝置將其自身確定為GC。
圖12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GO協商確認幀的示例的示圖。參照圖12,GO協商確認幀可包括特定營運商(Vendor Specific)1210。此外,特定營運商1210可包括私有IP位址1220(例如,“165.213.30.33”)。也就是,P2P裝置可從“165.213.30.2~254”中選擇一個並將選擇的IP位址包括在GO協商確認幀中,並將該GO協商確認幀發送給另一方的P2P裝置。P2P裝置可將選擇的IP位址包括在GO協商請求幀或GO擁有者協商回應幀中,並將其發送給另一方的P2P裝置。例如,“165.213.30.2~10”是將分配給第三P2P裝置的共用,並且可從該選擇中排除。
圖1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六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照圖13,第一P2P裝置1310處於通過發現 過程和協商過程完成與第二P2P裝置(未顯示)連接的狀態。此外,第一P2P裝置1310處於在協商過程中確定為GO的狀態。此外,第一P2P裝置1310和第三P2P裝置1320處於通過裝置發現而處於被發現的狀態。第三P2P裝置1320在此狀態下將供應發現請求幀發送給第一P2P裝置1310(1301)。第一P2P裝置1310回應於供應發現請求幀的接收將供應發現回應幀發送給第三P2P裝置1320(1302)。在此示例中,根據本揭露內容,供應發現回應幀可包括IP地址,具體地講是私有IP位址。第三P2P裝置1320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三P2P裝置的IP位址,並且參加第一P2P裝置1310是GO的P2P群組。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內容的P2P裝置可應用到各種形式的電子裝置。具體地講,本揭露內容的P2P裝置可應用到可攜式終端。明顯的是,可攜式終端可應用到各種資訊和通信裝置以及多媒體裝置(諸如,可擕式電話、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上網本、筆記型電腦、可擕式多媒體播放機(PMP)、電子書(e-book)閱讀器、個人數位助理(PDA)、數位廣播播放機、音樂播放機(諸如,MP3播放機)、可擕式遊戲終端及其應用裝置)。
圖1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終端的配置的方塊圖。參照圖14,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可攜式終端1400可包括觸控式螢幕1410、鍵輸入單元1420、顯示單元1430、記憶體1440、射頻(RF)通信單元1450和控制器1460。
觸控式螢幕1410安裝在顯示單元1430的前面,回應於 輸入到觸控式螢幕1410的用戶手勢產生觸摸事件,並將產生的觸摸事件傳送給控制器1460。因此,控制器1460可檢測從觸控式螢幕1410輸入的觸摸事件來控制前述部件。
鍵輸入單元1420可包括多個輸入鍵(Input Key)和功能鍵(Function Key),用於接收數位和字元資訊的輸入以及設置各種功能。鍵輸入單元1420產生與可攜式終端1400的使用者設置和功能控制關聯的鍵信號並將該鍵信號傳送給控制器1460。控制器1460回應於鍵信號來控制前述部件。
顯示單元1430在控制器1460的控制下將從控制器1460輸入的圖像資料轉換為類比信號,並顯示此類比信號。也就是,顯示單元1430可根據各種可攜式終端的使用提供各種螢幕,例如,鎖定螢幕(Lock Screen)、主螢幕(Home Screen)、應用執行螢幕(Application Execution Screen)、功能表螢幕(Menu Screen)、鍵區螢幕(Keypad Screen)、訊息創建螢幕(Message Creation Screen)和網際網路螢幕(Internet Screen)。顯示單元1430可由平板顯示器(諸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來配置。
記憶體1440可存儲作業系統(OS)、本揭露內容所需的應用和各種資料。記憶體1440可主要包括程式區域和資料區域。記憶體1440的資料區域可存儲由可攜式終端1400產生的資料或者從外部下載的資料,也就是,圖像、文檔、視頻、訊息、郵件、音樂和效果聲音。此外,資料區域可存儲顯示在顯示單元1430上 的螢幕。此外,資料區域可臨時地存儲為了複製和粘貼使用者複製訊息、照片、網頁或文檔的資料。此外,資料區域可存儲各種用於操作可攜式終端的設置值(諸如,螢幕亮度、當觸摸發生時的振動的存在、螢幕的自動旋轉的存在)。此外,資料區域可包括私有IP地址清單1441。記憶體1440的程式區域可存儲用於引導可攜式終端和前述部件的作業系統(OS)以及各種應用。具體地講,程式區域存儲與Wi-Fi直聯終端的操作和控制(諸如裝置發現、供應發現和協商)關聯的程式。
RF通信單元1450在控制器1460的控制下執行語音呼叫、圖像呼叫或資料通信。為此,RF通信單元1450可包括將發送信號上變頻並放大信號的RF發送器以及用於低雜訊放大接收的信號並下變換該信號的RF接收器。此外,RF通信單元1450可包括移動通信模組(諸如,第三代移動通信模組、第3.5代移動通信模組或第四代移動通信模組等)以及Wi-Fi模組。
Wi-Fi模組1451支援基於可攜式終端1400的IP的無線通訊。在本揭露內容中,Wi-Fi模組1451在控制器1460的控制下執行AP或站的功能。換句話說,Wi-Fi模組1451在控制器1460的控制下用作GO或GC。
Wi-Fi模組1451執行裝置發現、供應發現和協商。具體地講,Wi-Fi模組1451可將IP位址包括在供應發現請求幀、供應發現回應幀、GO協商請求幀、GO協商回應幀或GO協商配置幀中,並在控制器1460的控制下發送相應的幀。此外,Wi-Fi模組 1451可接收包括在供應發現請求幀、供應發現回應幀、GO協商請求幀、GO協商回應幀或GO協商配置幀中的IP位址,並將接收的IP位址傳送給控制器1460。
控制器1460控制可攜式終端1400的總體操作,可攜式終端1400的內部部件之間的信號流,並且處理資料。此外,控制器1460控制電池中的供應到內部部件的功率。此外,控制器1460執行存儲在程式區域中的各種應用。
控制器1460可從觸控式螢幕1410或鍵輸入單元1420接收事件,並從接收的事件中檢測發現的命令。控制器1460控制Wi-Fi模組1451回應於裝置發現的命令執行裝置發現。控制器1460控制Wi-Fi模組1451回應於供應發現的命令執行供應發現。
控制器1460可從私有IP地址清單1441中選擇將發送的私有IP位址,控制Wi-Fi模組1451發送選擇的私有IP位址。控制器1460可通過Wi-Fi模組1451從外部裝置(也就是,P2P裝置)接收私有IP位址。作為協商結果,當可攜式終端1400被確定為GC時,控制器1460分配接收的私有IP位址作為可攜式終端1400的IP位址,並且將該Wi-Fi模組1451操作為GC。作為協商結果,當可攜式終端1400確定為GO時,控制器1460將Wi-Fi模組1451操作為GO。
同時,儘管結構元件可根據數位裝置的聚焦趨勢而有不同的改變,但是無法完全列出所有元件。然而,可攜式終端1400可還包括沒有提及的構造(諸如,數位廣播模組(諸如,DMB模 組)、GPS模組和相機模組)。可由在前述排列中根據提供的形式的特定構造來替代本揭露內容的可攜式終端1400。
可由電腦裝置以可執行程式命令形式來執行用於分配本揭露內容的網際網路協議位址的前述方法,並且前述方法可被記錄在電腦可讀記錄介質中。在此示例中,電腦可讀記錄介質可單獨地包括程式命令、資料檔案和資料結構或包括其組合。同時,可為本揭露內容特別設計或配置記錄在記錄介質中的程式命令,或者使電腦軟體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知曉記錄在記錄介質中的程式命令以使用。電腦可讀記錄介質包括用於存儲和執行程式命令的磁介質(諸如,硬碟、軟碟或磁帶)、光介質(諸如,壓縮磁碟唯讀記憶體(CD-ROM)或數位多用途盤(DVD)、磁光介質(諸如光碟)以及硬體裝置(諸如ROM、RAM、快閃記憶體)。此外,程式命令包括由編譯器創建的機器語言代碼以及由電腦使用解釋程式可執行的高階語言代碼。前述硬體裝置可被配置為操作為至少一個軟體模組以執行本揭露內容的操作。
本揭露內容提供了一種用於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的終端之間容易且快速地分配IP位址的方法及其設備。本揭露內容可在不驅動DHCP伺服器的情況下分配IP位址。因此,提高了終端之間的連線速度和可用性。
儘管在上文中已經對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於分配IP位址的方法和設備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是應該清楚地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看來對在這裡教導的基本發明構思的許多 變化和修改將仍然落在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本揭露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內。
801‧‧‧選擇X1
802‧‧‧發送X1
803‧‧‧接收X2
804‧‧‧X2是否與X1相等
805‧‧‧X2是否大於X1
806‧‧‧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C
807‧‧‧分配接收的IP位址作為第一P2P裝置的IP位址
808‧‧‧決定第一P2P裝置為GO,確定第二P2P裝置為GC
809‧‧‧從私有IP位址列表選擇可選IP位址和發送選擇的IP位址

Claims (23)

  1.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由該無線終端發現能夠執行該P2P通信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與發現的該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由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協商並決定該無線終端和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成為在一P2P群組中的一群組擁有者或群組客戶端(Group Client,GC),其中,該發現步驟和該協商步驟其中之一包括從該無線終端把將分配給該群組客戶端的IP位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協商步驟包括:由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一幀,其中該幀包括用以指出該無線終端成為該群組擁有者意圖的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以及一第一IP地址;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一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發送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該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用以指出該無線終端被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以及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第二群 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分配來自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的一第二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該第一IP位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幀包括一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或者一群組擁有者協商回應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交換幀的步驟包括:由該無線終端從該預設群組擁有者意圖範圍中選擇一個作為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由該無線終端從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其中一個第一私有IP位址;由該無線終端將該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其中該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包括該選擇的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以及一個該選擇的第一私有IP位址;由該無線終端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一群組擁有者協商回應幀,其中,該群組擁有者協商回應幀是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回應該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所發送包括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和一第二私有IP地址的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發現步驟包括:由該無線終端從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一個第一私有IP位址; 由該無線終端將包括一個所選擇的該第一私有IP位址的一供應發現請求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由該無線終端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一供應發現響應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其中,該供應發現響應幀是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回應該供應發現回應幀所發送的包括一第二私有IP地址的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協商步驟包括:由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所交換包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的幀,其中該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是以一數值作為指出該無線終端成為該群組擁有者的意圖;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將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Group Owner Negotiation Confirmation Frame)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該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指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以及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從該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分配在該發現步驟的執行期間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一第一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一第二IP位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發送該IP 位址的步驟包括當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時,傳送用以指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以及包括該IP位址的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Group Owner Negotiation Conformation Frame)給當成該群組客戶端(GC)的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之後,從一第三外部終端接收一供應發現請求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由該無線終端回應於該供應發現請求幀的接收將包括一第一IP位址的一供應發現回應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發送給該第三外部終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IP位址包括從儲存在該無線終端中的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的一私有IP位址。
  10.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設備,該設備包括:一Wi-Fi模組,配置用以支援基於一IP的無線通訊,並且在該P2P通信中執行存取點(Access Point,AP)或站(Station)的功能;一控制器,配置用以控制該Wi-Fi模組傳送用於由該無線終端發現外部終端並且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的連接的一第一幀、以及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協商和決定該無線終端和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在一P2P群組中,成為執行該存取 點的功能的一群組擁有者還是執行該站的功能的一群組客戶端(Group Client,GC)的協商的一第二幀,並且控制該Wi-Fi模組在該協商期間把將分配給該群組客戶端的一IP位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從一第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將被發送的一第一私有IP位址,並控制該Wi-Fi模組將所選擇的該第一私有IP位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當協商結果決定該無線終端為該群組客戶端(GC)時,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將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一私有IP位址分配作為該無線終端的一第一IP位址,並且將該Wi-Fi模組操作為該群組客戶端(GC)。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當協商結果決定該無線終端為該群組擁有者時,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將該Wi-Fi模組操作為該群組擁有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控制該Wi-Fi模組,以使得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包括指示該P2P裝置成為該群組擁有者的意圖的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a first group owner intent value)以及該IP地址的幀, 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一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決定該無線終端為該群組擁有者,控制該Wi-Fi模組將指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的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Group Owner Negotiation Confirmation Frame)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當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分配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一第二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該第一IP位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從一預設群組擁有者意圖範圍(Preset Group Owner Intent Range)中選擇一個作為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並從一私有IP地址清單選擇一個第二私有IP位址,以及控制該Wi-Fi模組將一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Group Owner Negotiation Request Frame)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其中該群組擁有者協商請求幀包括所選擇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和所選擇的該第二私有IP位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從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一個第三私有IP位址,控制該Wi-Fi模組將包括所選擇的該第三私有IP位址的一供 應發現請求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控制該Wi-Fi模組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一供應發現響應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其中,該供應發現響應幀是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回應於該供應發現請求幀發送的包括該私有IP位址的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控制該Wi-Fi模組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包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的幀,其中該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是以一數值作為指出該無線終端成為該群組擁有者的意圖,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將該無線終端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分配從該無線終端接收的該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一第二IP位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當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時,控制該Wi-Fi模組將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Group Owner Negotiation Confirmation Frame)發送給被確定為該群組客戶端(GC)的一外部終端,該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指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 擁有者並且包括該IP位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在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之後,當從一第三外部終端接收到一供應發現請求幀(Provision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時,控制該Wi-Fi模組將包括該IP位址的一供應發現回應幀發送給該第三外部終端。
  20.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由該無線終端發現能夠執行該P2P通信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由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包括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和一第一IP地址的幀,其中,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指出該無線終端成為一群組擁有者的意圖;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一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發送用以指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的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分配來自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的一第二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IP位址。
  21.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 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由該無線終端發現能夠執行該P2P通信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由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包括指出該無線終端成為一群組擁有者的意圖的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的幀;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的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該無線終端將包括在指出該無線終端被確定為該群組擁有者的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中的一IP位址,並將該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發送給所述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以及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由該無線終端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包括該IP位址的該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並分配接收的該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IP位址。
  22.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設備,該設備包括:一Wi-Fi模組,配置用以支援基於一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的無線通訊,並且在該P2P通信中執行一存取點或一站的功能; 一記憶體,配置用以儲存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一控制器,配置用以控制該Wi-Fi模組和該記憶體,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發現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將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從該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一第一IP位址,控制以使得包括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和所選擇的該IP位址的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控制以使得包括一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和一第二IP位址的幀被接收,控制以使得當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被發送到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而當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分配接收的該第二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IP位址。
  23. 一種用於分配能夠執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信的無線終端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的設備,該設備包括:一Wi-Fi模組,配置用以為支援基於IP的無線通訊,並且在該P2P通信中執行一存取點或一站的功能;一記憶體,配置用以儲存一私有IP地址清單;一控制器,配置用以控制該Wi-Fi模組和該記憶體,其中,該控制器配置用以發現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並且將該無線終端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連接,控制以使得與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交換包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的幀,當從該無線終端發送的一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大於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 接收的一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從該私有IP地址清單中選擇一第一IP位址,控制以使得將包括該選擇的第一IP位址的幀發送給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控制以使得當該第一群組擁有者意圖值小於該第二群組擁有者意圖值時,從該發現的至少一個外部終端接收包括一第二IP位址的一群組擁有者協商確認幀,並分配接收的該第二IP位址作為該無線終端的一第三IP位址。
TW102106290A 2012-02-24 2013-02-22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TWI584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18777A KR102005771B1 (ko) 2012-02-24 2012-02-24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ip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0668A TW201340668A (zh) 2013-10-01
TWI584624B true TWI584624B (zh) 2017-05-21

Family

ID=4774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290A TWI584624B (zh) 2012-02-24 2013-02-22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9578494B2 (zh)
EP (3) EP3764624B1 (zh)
JP (1) JP6251481B2 (zh)
KR (1) KR102005771B1 (zh)
CN (3) CN109672988B (zh)
AU (1) AU2013200928B2 (zh)
ES (3) ES2754055T3 (zh)
TW (1) TWI584624B (zh)
WO (1) WO2013125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8512B1 (ko) 2012-02-21 2019-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Nfc를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FR3002099B1 (fr) * 2013-02-12 2016-05-27 Proton World Int Nv Configuration de routeurs nfc pour communication p2p
JP2014160319A (ja) * 2013-02-19 2014-09-04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4813735B (zh) * 2013-03-12 2018-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19667B (zh) * 2013-05-31 2018-05-11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KR102083322B1 (ko) * 2013-08-22 2020-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4427488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无线组网方法
CN105850166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网络以及标识号设定方法
JP6335629B2 (ja) * 2014-05-16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36686B1 (ko) * 2014-07-11 2019-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44824B1 (ko) * 2014-08-28 2021-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ip 네트워크 서비스 방법
US9681365B2 (en) * 2014-10-29 2017-06-13 Aruba Networks, Inc. Group owner (GO) negotiation in peer to peer (P2P) communications to obtain group owner role
US9585180B2 (en) * 2014-10-30 2017-02-28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peer-to-peer connections
CA2980952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p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JP6643848B2 (ja) * 2015-09-24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92808B2 (en) 2015-12-22 2018-06-05 Motorola Mobility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n ad hoc peer-to-peer network
GB2559539B (en) 2016-10-18 2021-10-13 Displaylink Uk Ltd Extended peer-to-peer channel list
JP6350691B2 (ja) * 2017-02-03 2018-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366312B1 (ko) * 2017-09-20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의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0813169B2 (en) 2018-03-22 2020-10-20 GoTenna, Inc. Mesh network deployment kit
WO2020046108A1 (en) * 2018-08-30 2020-03-05 Mimos Berha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ff-grid communication
US11240105B2 (en) * 2019-03-26 2022-0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 of scanning shared resources by devices for software discovery
CN110324790B (zh) * 2019-07-03 2022-04-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节点设备、网络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052904A1 (en) * 2019-09-16 2021-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control of d2d communication
KR20210036705A (ko) * 2019-09-26 2021-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372325B (zh) * 2020-02-21 202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Wi-Fi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89029A (zh) * 2020-12-30 2021-04-20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群组用户的ip地址的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113347034B (zh) * 2021-05-31 2023-04-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处理方法及装置、认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660353B (zh) * 2021-08-11 2022-12-02 珠海市晶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Mesh的Provisioner地址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230047409A1 (en) * 2021-08-13 2023-02-16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 provisioning of node networks
US20230284012A1 (en) * 2022-03-03 2023-09-07 T-Mobile Usa, Inc. Enabling peer-to-peer authenticat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mobil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one or more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4845289B (zh) * 2022-04-12 2023-09-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80235B (zh) * 2022-07-29 2022-12-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40821B (zh) * 2023-11-10 2024-01-26 绿进新能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基于sn的id自动分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81A1 (en) * 2005-09-10 2007-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wireless network
US20070171910A1 (en) * 2005-10-05 2007-07-26 Ravi Kuma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TWI330022B (en) * 2006-11-06 2010-09-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new node joining a peer to peer network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the network thereof
US20110026504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Sony Corporation Continuous group ownership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WI339518B (en) * 2003-06-13 2011-03-21 Microsoft Corp Peer-to-peer name resolution wire protocol and message format data structure for use therein
US20110282989A1 (en) * 2010-05-12 2011-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groups through distributed negoti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2230B1 (en) 1999-06-11 2005-05-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self-configuration for ad hoc peer networking using mark-up language formated description messages
US6993587B1 (en) 2000-04-07 2006-01-31 Network Applianc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ion of group leader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US7130612B1 (en) * 2000-05-30 2006-10-31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services with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231220B2 (en) 2002-10-01 2007-06-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ocation 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obile unit communication
US20050224967A1 (en) 2004-04-01 2005-10-13 Brandenburg Scott D Micro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underchip optical window,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US7639681B2 (en) 2004-11-23 2009-12-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server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ATE478489T1 (de) * 2005-02-14 2010-09-15 Irdeto Access Bv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m kopfendstellensystem und mehreren kundensystemen
US8769005B2 (en) * 2006-09-05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tandalone social networking and internet protocol communication setup
CN100536423C (zh) * 2007-07-05 2009-09-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结构化p2p应用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US7808909B2 (en) 2007-10-01 2010-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matching between network nodes
WO2010029759A1 (ja) 2008-09-11 2010-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
JP5072788B2 (ja) 2008-09-19 2012-11-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KR101085629B1 (ko) 2009-03-16 2011-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에서 ⅰp 통신의 네트워크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00156B (zh) * 2009-06-03 2012-02-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02026163B (zh) * 2009-09-10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无线保真技术接入网选择接入因特网的方法及装置
US9420631B2 (en) * 2009-10-02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LAN peer-to-peer group owner negotiation
KR101598886B1 (ko) 2009-10-13 201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무선랜을 이용한 피어투피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JP5440123B2 (ja) 2009-11-24 2014-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56207B2 (ja) 2010-02-04 2014-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21774B2 (ja) 2010-05-2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9237060B2 (en) * 2010-06-11 2016-01-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eers with dynamic IP connectivity status in peer-to-pee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9518B (en) * 2003-06-13 2011-03-21 Microsoft Corp Peer-to-peer name resolution wire protocol and message format data structure for use therein
US20070076681A1 (en) * 2005-09-10 2007-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wireless network
US20070171910A1 (en) * 2005-10-05 2007-07-26 Ravi Kuma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TWI330022B (en) * 2006-11-06 2010-09-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new node joining a peer to peer network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the network thereof
US20110026504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Sony Corporation Continuous group ownership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10282989A1 (en) * 2010-05-12 2011-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groups through distributed negoti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4624B1 (en) 2022-10-19
US20130223280A1 (en) 2013-08-29
ES2818595T3 (es) 2021-04-13
TW201340668A (zh) 2013-10-01
JP6251481B2 (ja) 2017-12-20
CN109714717B (zh) 2021-08-13
US9578494B2 (en) 2017-02-21
AU2013200928A1 (en) 2013-09-12
JP2013176044A (ja) 2013-09-05
KR102005771B1 (ko) 2019-10-01
CN109672988B (zh) 2021-09-03
EP2632117A3 (en) 2013-10-30
WO2013125825A1 (en) 2013-08-29
US20180139605A1 (en) 2018-05-17
ES2754055T3 (es) 2020-04-15
US10397773B2 (en) 2019-08-27
CN103297557A (zh) 2013-09-11
EP3764624A3 (en) 2021-01-20
US11284248B2 (en) 2022-03-22
EP2632117A2 (en) 2013-08-28
EP3461109B1 (en) 2020-08-26
CN109714717A (zh) 2019-05-03
US9894516B2 (en) 2018-02-13
EP2632117B1 (en) 2019-10-09
EP3764624A2 (en) 2021-01-13
CN103297557B (zh) 2019-03-15
CN109672988A (zh) 2019-04-23
US20190335322A1 (en) 2019-10-31
KR20130097265A (ko) 2013-09-03
AU2013200928B2 (en) 2016-01-28
US20170164188A1 (en) 2017-06-08
EP3461109A1 (en) 2019-03-27
ES2930476T3 (es)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624B (zh) 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配置ip位址的方法與設備
EP35377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a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550888B1 (en) Wireless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US95449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device based on location information
US201403514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ly connecting dockee device to peripheral device in a wireless docking network
US1007551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2135715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ip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70409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ip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47258B1 (ko) 무선랜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