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885B -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885B
TWI577885B TW105101409A TW105101409A TWI577885B TW I577885 B TWI577885 B TW I577885B TW 105101409 A TW105101409 A TW 105101409A TW 105101409 A TW105101409 A TW 105101409A TW I577885 B TWI577885 B TW I577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electric val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7048A (zh
Inventor
Guo-Zhen Feng
Original Assignee
Guo-Zhen F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Zhen Feng filed Critical Guo-Zhen Feng
Priority to TW105101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78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8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7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70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Description

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種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主要利用內燃機排放廢氣的熱能來生產氫氣,並控制對內燃機加氫的時機,以保證在安全狀態下加氫,並達到省油、減污的目的。
內燃機包括使用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甲醇、天然氣、燃煤等燃料的引擎或發電機,以及使用燃煤、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重油、甲醇、鍋爐油等燃料的鍋爐。由於內燃機為造成溫室的氣體排放重要來源,故內燃機節能減碳為世界各國重要政策方向。
查,一般的內燃機為達成良好的燃燒效率,製造廠商於內部設定其最佳的空燃比A值(空氣與燃料的混合比率),在此數值下能使燃料發揮最佳的燃燒效益。國際知名的內燃機製造商在生產內燃機時,在燃料、空氣混合上,以精確的控制系統使空燃比接近這最佳A值。
茲以車輛為例,空燃比越高表示燃料的含量越少,越能省油,但常導致引擎內燃機不穩定及震盪或熄火,也欠缺足夠的功率作功。當空燃比大於A值時,表示燃料為相對稀薄,內燃機內為稀薄燃燒的狀態。稀薄燃燒會延遲燃燒的時間,使內燃機內發生爆震或功率不足現象,以至於內燃機運作不順暢。當內燃機內發生稀薄燃燒現象時,內燃機會產生劇 烈震動或熱效率不足現象,導致內燃機做功效率的下降,且有熄火之虞,對內燃機系統容易損壞。
燃料箱所送出的燃料與進氣歧管輸入的空氣,在混合後進入內燃機內點火燃燒而作功。在燃燒過程中約有1/3的燃料未燃燒完全,而隨廢氣由排氣管或煙道排出,造成污染。由於氫氣的燃燒能階極低(0.017MJ),其火焰速度快(3.2-4.4M/s),因此可透過氫氣的燃燒以提高燃料在內燃機的燃燒效率,使原來無法完全穩定燃燒的燃料瞬間燃燒殆盡,也避免內燃機的功率不足,更使排放的廢氣中含碳量降低,減少污染。我國新型第M500149號「內燃機引擎的加氫裝置」即是一種利用加氫方式提高能源的效率與淨化排氣的手段。但困難是如何對運作中的內燃機在安全的條件下提供氫氣。例如:駕駛人將汽車熄火並離開汽車後,產氫裝置會因溫度尚高於工作溫度,而持續製氫並送到內燃機的進氣歧管內。待駕駛人在下次啟動汽車時,會因內燃機內氫氣含量過高而發生爆炸,非常危險。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利用微處理器作為中央控制單元,以控制產氫、加氫、停止加氫等運作時機,使內燃機加氫操作能夠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本發明所提供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包含:一產氫裝置、一燃油輸送管路、一氫氣輸送管路、一煞車感測器、一油門感測器、及一微處理器。所述產氫裝置包含設置有:一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一設置在內燃機排氣管內的觸媒轉換裝置、及一溫度感測器。觸媒轉換裝置內設置有製氫用的觸媒。該溫度感測器能夠偵測該觸媒轉換 裝置的溫度。該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包含設置有一能夠容置燃料水溶液的儲槽、一液泵、以及一燃料輸送管路;該燃料輸送管路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一電動閥。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的觸媒的工作溫度,即傳訊該第一電動閥作動而開啟,同時令該液泵作動做定量輸出燃料水溶液。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的觸媒的安全溫度,即傳訊該液泵增加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以增加觸媒製氫的吸熱化學反應,而另處媒轉換裝置降溫。
所述燃油輸送管路係設置在油箱與內燃機之間,其包含設置有一第一分支管路、及一第二分支管路。該第一分支管路上設置有一手動閥,該第二分支管路設置有一常開狀態的第二電動閥。該微處理器傳訊產氫裝置產氫時,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電動閥作動,而封閉該第二分支管路,而節省燃油。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油門感測器所偵測到油門狀態為深度加油,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電動閥終止作動,令該第二分支管路回復暢通狀,同時傳訊該液泵做增量輸出,而提升內燃機的輸出動力。
該氫氣輸送管路設置有一逆止閥及一常開狀態的第三電動閥。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煞車感測器偵測到車輛為煞車狀態,即傳訊該第三電動閥作動而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停止對內燃機加氫,避免內燃機與進氣歧管內的氫氣濃度過高。
本發明更包含設置有一氫氣儲存裝置。該氫氣儲存裝置能夠在該第三電動閥作動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時,儲存產氫裝置所製造的氫 氣,並在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將所儲存的氫氣送入該內燃機內。
本發明更包含設置有一增溫裝置。該增溫裝置能夠對該觸媒轉換裝置加熱而加速達到觸媒的工作溫度,並在該觸媒轉換裝置的溫度達到觸媒的工作溫度時,停止加熱。
該氫氣輸送管路的末端設置有一氫氣流量偵測器。該微處理器由該氫氣流量偵測器所傳來的氫氣量不足的訊息時,即增加該液泵對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且該液泵對燃料水溶液的修正後輸出量,即在該微處理器內自動設定為下次啟動產氫裝置的燃料水溶液輸出量。
10‧‧‧燃料水溶液輸出裝置
11‧‧‧儲桶
12‧‧‧液泵
13‧‧‧燃料輸出管路
131‧‧‧第一電動閥
20‧‧‧觸媒轉換裝置
21‧‧‧溫度感知器
22‧‧‧氫氣輸送管路
221‧‧‧逆止閥
222‧‧‧第三電動閥
223‧‧‧四通管
2231‧‧‧接頭
2232‧‧‧接頭
224‧‧‧自動洩壓閥
225‧‧‧氫氣流量偵測器
23‧‧‧預熱體
231‧‧‧預熱孔道
24‧‧‧觸媒床
241‧‧‧分子重組孔道
242‧‧‧觸媒
243‧‧‧增溫孔道
244‧‧‧電熱管
245‧‧‧加熱觸媒
30‧‧‧油箱
31‧‧‧內燃機
32‧‧‧燃油輸送管路
321‧‧‧第一支管
322‧‧‧第二支管
323‧‧‧手動閥
324‧‧‧第二電動閥
33‧‧‧排氣管
40‧‧‧微處理器
41‧‧‧油門偵測器
42‧‧‧煞車感測器
43‧‧‧電源
44‧‧‧電門
50‧‧‧氫氣儲存裝置
51‧‧‧氫氣回收管路
511‧‧‧逆止閥
52‧‧‧壓縮機
53‧‧‧儲氣桶
531‧‧‧自動洩壓閥
532‧‧‧壓力感測器
54‧‧‧輸出管
541‧‧‧第四電動閥
60‧‧‧燃氣產生槽
61‧‧‧空氣泵
62‧‧‧燃氣輸出管路
63‧‧‧排出管
圖一為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的示意圖。
圖二為控制圖一所示實施例製氫、加氫的電路方塊圖。
圖三為觸媒轉換裝置組裝在排氣管內的結構圖。
圖四為觸媒轉換裝置的外觀圖。
圖五為觸媒轉換裝置的端視圖。
圖六為圖五的A-A剖面圖。
圖七為圖五的B-B剖面圖。
圖八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結構的示意圖。
圖九為控制圖八所示實施例製氫、加氫的電路方塊圖。
圖十為適用於圖八所示實施例的觸媒轉換裝置的外觀圖。
圖十一為適用於圖八所示實施例的觸媒轉換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茲以車輛引擎為例,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請參閱圖一、圖二。本發明所揭露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包含:一產氫裝置、一燃油輸送管路32、一氫氣輸送管路22、一煞車感測器42、一油門感測器41、及一微處理器40。該產氫裝置包含設置有:一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10、一設置在內燃機排氣管內的觸媒轉換裝置20、及一溫度感測器21。觸媒轉換裝置20內設置有製氫用的觸媒242(見圖六)。該溫度感測器21能夠偵測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該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10包含設置有一儲槽11、一液泵12、以及一燃料輸送管路13。該儲槽11能夠容置燃料水溶液,例如:甲醇水溶液。該液泵12主要將儲槽11內的燃料水溶液汲出並由該輸送管路13輸送到該觸媒轉換裝置20內製造氫氣。該燃料輸送管路13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一電動閥131。該燃油輸送管路32係設置在油箱31與內燃機31之間,其包含設置有一第一分支管路321、及一第二分支管路322。該第一分支管路321上設置有一手動閥323。該第二分支管路322設置有一常開狀態的第二電動閥324。該氫氣輸送管路22設置有一逆止閥221及一常開狀態的第三電動閥222。
請參閱圖三、圖四。所述觸媒轉換裝置20包含設置有相互連接的一圓柱狀的觸媒床24及一圓柱狀的預熱體23。該觸媒床24與預熱體23係設置在排氣管33內,且該預熱體23相對較靠近該內燃機31。見圖五、圖六。該預熱體23內設置有呈往復式的預熱孔道231。該觸媒床24設置有呈往復式的分子重組孔道241。該分子重組孔道241內設置有製氫氣用的觸媒242(觸媒242為填滿狀)。該預熱體23內的預熱孔道231的一端與該燃料水溶液輸出管路13連通,另一端與所述觸媒床24內的分子重組孔道241連通。該觸 媒床24的分子重組孔道241與該氫氣輸送管路22聯通。見圖七,該觸媒床24更設置有增溫孔道243以設置加熱管244或加熱觸媒245(見圖十一)。
前述微處理器40為一微電腦控制單元。該溫度感測器21、油門感測器41、煞車感測器42、第一電動閥131、第二電動閥324、第三電動閥222分別與該微處理器40作電氣性連接。該溫度感測器21所偵測到的溫度會傳訊給該微處理器40。當該溫度感測器21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242的工作溫度時(例如:220℃),該微處理器40即傳訊該第一電動閥131作動而令該燃料輸送管路13為暢通狀,同時令該液泵12作動做定量輸出燃料水溶液。則該觸媒轉換裝置20會將燃料水溶液做分子重組,而產生氫氣。當該溫度感測器21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預設的觸媒242安全溫度時(例如:350℃),該微處理器40即傳訊該液泵12做增加燃料水溶液的輸出操作。其間,由於觸媒242產氫的化學作用為吸熱反應,增加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可降低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以保護觸媒242。圖二中的電源43為汽車電源。
常態下,該燃油輸送管路32的第一分支管路321及一第二分支管路322皆為暢通狀。在產氫裝置運作的製氫作業下,該油門感測器41偵測到油門為持續加油(可設定為連續30秒加油)的狀態,該微處理器40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322的第二電動閥324作動,而封閉該第二分支管路322,以節省燃油。本發明的產氫裝置由輸出燃料水溶液到分子重組製氫需要約5秒鐘。設定該油門感測器41偵測油門為30秒連續加油後,才進行縮減燃油供應,可保證必定在加氫狀態下才進行縮減燃油操作。
當該油門感測器41主要在偵測油門狀態是否為深度加油。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觸媒的 工作溫度,該微處理器40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322的第二電動閥324作動,而封閉該第二分支管路322,達到省油的目的。當車輛在爬坡或加速超車,必須有較大的動力,則駕駛人會將油門踩得較深,此時該油門感測器41會偵測到油門狀態為深度加油。該微處理器41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322的第二電動閥324停止作動而恢復常開狀態。則可令更多的燃油送入內燃機31內;同時,傳訊該液泵做增量輸出,使內燃機31能夠輸出更大的動力,而提升車輛的爬坡動力,或提升車輛的車速有利超車。
行使中的車輛剎車時,內燃機31就不需要氫氣的提供。若此時繼續提供氫氣,會造成內燃機31內氫氣含量過高,以及因迴轉速率下降使吸入的空氣(氧氣不足)相對不足,造成內燃機31內氫氣濃度過高,使燃燒不順,造成內燃機31劇烈抖動而熄火。當車輛熄火走人,但產氫裝置製氫化學反應仍持續一段時間,並將氫氣送到內燃機31的進氣歧管(圖上未示出)內。此時若駕駛人再次啟動車輛,氫氣會被瞬間引燃而爆炸,造成車輛的進氣歧管損壞,甚至有膛炸的可能。
前述煞車感測器42能夠偵測車輛的煞車裝置是否為煞車狀態,並傳訊至該微處理器40內作邏輯判斷。當該煞車感測器42偵測到車輛為煞車狀態時,該微處理器40即傳訊該第三電動閥222作動而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22,停止對內燃機31加氫。
前述氫氣輸送管路22上設置有一四通管223。該第三電動閥222設置在該四通管223與該內燃機331之間。該四通管223的一接頭2231連接一自動洩壓閥224。該自動洩壓閥224在提供一個安全保障,以避免氫氣輸送管路22內的壓力過大。該四通管223的另一接頭2232可以連接一氫氣儲 存裝置50。該氫氣儲存裝置50包含設置一氫氣回收管路51、一壓縮機52、一儲氣桶53、一輸出管54。該氫氣回收管路51的一端與該四通管223連接,另一端與該儲氣桶53連接。該壓縮機52設置在該氫氣回收管路51上,能夠將氫氣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53內。該第三電動閥222作動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22時,觸媒轉換裝置20所製造的氫氣會沿該氫氣回收管路51,經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53內。該氫氣回收管路51上設置有一逆止閥511。該儲氣桶設置有自動洩壓閥531,會在內部壓力過高時,將氫氣排放至大氣中。輸出管54的一端與該儲氣桶53連接,另一端與該氫氣輸送管路22的末段連接,該連接位置位置該第三電動閥222的後方。該輸出管54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四電動閥541。該微處理器40與該第四電動閥541之間作電氣性連接。
該微處理器40與汽車電門44之間做電氣性連接。當該微處理器40接收到該汽車電門44為熄火狀態,即傳訊該氫氣流量偵測器225偵測氫氣流量是否為該微處理器40內預設安全值以下的低流量。若為低流量,即表示氫氣量不足以造成危險。若氫氣流量偵測器225偵測氫氣流量高於該微處理器40內預設的安全值,即傳訊該第三電動閥222作動,封閉該該氫氣輸送管路22,令氫氣送入該氫氣儲存裝置50的儲氣桶53內。在此種情形下,該第三電動閥222每次作動時間可設定為10秒,並在停止作動後再次令該氫氣流量偵測器225偵測氫氣流量是否在安全值以下?若非,則自動重複前述封閉該該氫氣輸送管路22的操作。
內燃機31在冷機運轉時,例如:大型貨車在啟動時,都必須讓引擎(內燃機31)運轉一段時間後,俗稱為熱機,才行駛上路。該熱機時刻中內燃機31內的燃燒較不完全,所排放的廢氣中含有過多污染物質, 會污染空氣,有害環境安全。當溫度感測器21偵測到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為升高狀態,但尚未達到該觸媒242的工作溫度時,表示內燃機31已開始運轉。該微處理器40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21的訊號後,即操作該第四電動閥541作間歇性的開啟動作,將該儲氣桶53內的氫氣送入該輸出管54內,並沿該氫氣輸送管路22送入內燃機31內。當內燃機31那有添加氫氣,就會令燃油完全燃燒,使內燃機31所排放的廢氣中的污染物質大幅降低,甚至不含有污染物質。該儲氣桶53內設置有一壓力感測器532以測知該儲氣桶53內的氣壓。該微處理器40與該壓力感測器532之間做電氣性連接。該微處理器40在接收到該壓力感測器532傳來的氣壓高於氫氣輸出的預設壓力值,且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即傳訊該第四電動閥541作動,對內燃機31加氫。
在寒帶地區,內燃機31所排放的廢棄熱能,容易散逸在空氣中,使該觸媒轉換裝置20由廢氣中所吸收的熱能相對減少,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觸媒242的工作溫度(220℃)。故本發明更設置有增溫裝置,可令該觸媒轉換裝置20盡快地達到觸媒的工作溫度。該增溫裝置可以是電熱管244。該微處理器40與該電熱管244之間做電氣性連接。該電熱管244設置在該觸媒轉換裝置20內預設的增溫孔道243內。當該溫度感測器21偵測到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達到100℃以上時,該微處理器40即令該電熱管244運作,對該觸媒轉換裝置20加熱,令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快速的達到觸媒242的工作溫度。並且,該電熱管244在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溫度達到觸媒242的工作溫度時,停止加熱。
請參閱圖八~圖十一。前述的增溫裝置能夠用另一種手段達成,見圖所示增溫裝置的另一實施例。該增溫裝置包含設置有一燃氣產生 槽60、一空氣泵61、一燃氣輸出管路62。該微處理器40與該空氣泵61之間做電氣性連接。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增溫孔道243內設置有加熱觸媒245(加熱觸媒245為填滿狀)。該燃氣輸出管路62的一端與該燃氣產生槽60連接,另一端與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增溫孔道243連通。該燃氣產生槽60容置有燃料。該空氣泵61能夠將含氧空氣送入該燃氣產生槽60內,而形成含氧燃氣。含氧燃氣遇到該加熱觸媒245即會燃燒產生熱能,對該觸媒轉換裝置20加熱,燃燒後的廢氣直接由排出管63排放到該內燃機31的排氣管33內。所述加熱觸媒245可以是白金觸媒。
前述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10的液泵11對燃料水溶液輸出量設定,係依不同內燃機31做不同的設定。因為不同的內燃機31有不同加氫量需求。前述該氫氣輸送管路22的末端設置有一氫氣流量偵測器225。該微處理器40與氫氣流量偵測器225之間做電氣性連接。內燃機31所需添加的氫氣量,已被設定為氫氣流量偵測器225所必須偵測到的正常流量。再由該觸媒轉換裝置20的製氫效率來設定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然而,觸媒轉換裝置20內的觸媒242顆粒之間會產生碰撞摩擦,或長期熱漲冷縮,而粉末化沉積,造成觸媒轉換裝置20內的燃料水溶液輸入壓力增加,進而使得流入該觸媒轉換裝置20內燃料水溶液量變少,使得產氫量變少,較設定的加氫量為低。此種情形,可由該氫氣流量偵測器225測知。在該觸媒轉換裝置20產氫的前提下,當該微處理器40接收到該氫氣流量偵測器224所傳來的氫氣量為長時間(可設定為30秒)不足的訊息時,即增加該液泵12對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以生產足夠的氫氣量來滿足內燃機31運作的需求。此時的液泵12對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即在該微處理器40內自動設定為下次啟動產氫 裝置的燃料水溶液輸出量。
本發明可用於汽車引擎、燃油發電機、鍋爐等內燃機裝置。內燃機31添加氫氣固然可大降低廢氣中的污染物質,也可節省燃油,但若不能對加氫時機提供完善的控制,反會造成不當的爆炸事件。本發明主要控制對內燃機31的加氫時機,與停止加氫的時機,以避免氫氣不當留存在內燃機31內,或進氣歧管內,而避免不當爆炸發生。故經過本發明的控制,可令內燃機31加氫裝置獲得安全、有保障的實施功效。
以上所述係利用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大凡熟知此類技藝人士皆能明瞭,適當而作些微的改變及調整,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
10‧‧‧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
11‧‧‧儲桶
12‧‧‧液泵
13‧‧‧燃料輸出管路
131‧‧‧第一電動閥
20‧‧‧觸媒轉換裝置
21‧‧‧溫度感知器
22‧‧‧氫氣輸送管路
221‧‧‧逆止閥
222‧‧‧第三電動閥
223‧‧‧四通管
2231‧‧‧接頭
2232‧‧‧接頭
224‧‧‧自動洩壓閥
225‧‧‧氫氣流量偵測器
23‧‧‧預熱體
24‧‧‧觸媒床
244‧‧‧電熱管
30‧‧‧油箱
31‧‧‧內燃機
32‧‧‧燃油輸送管路
321‧‧‧第一支管
322‧‧‧第二支管
323‧‧‧手動閥
324‧‧‧第二電動閥
33‧‧‧排氣管
50‧‧‧氫氣儲存裝置
51‧‧‧氫氣回收管路
511‧‧‧逆止閥
52‧‧‧壓縮機
53‧‧‧儲氣桶
531‧‧‧自動洩壓閥
532‧‧‧壓力感測器
54‧‧‧輸出管
541‧‧‧第四電動閥

Claims (8)

  1. 一種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包含:一產氫裝置、一燃油輸送管路、一氫氣輸送管路、一煞車感測器、一油門感測器、及一微處理器;所述產氫裝置包含設置有:一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一設置在內燃機排氣管內的觸媒轉換裝置、及一溫度感測器;觸媒轉換裝置內設置有製氫用的觸媒;該溫度感測器能夠偵測該觸媒轉換裝置的溫度;該燃料水溶液輸送裝置包含設置有一能夠容置燃料水溶液的儲槽、一液泵、以及一燃料輸送管路;該液泵主要將儲槽內的燃料水溶液汲出並由該輸送管路輸送到該觸媒轉換裝置內製造氫氣;該燃料輸送管路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一電動閥;該燃油輸送管路係設置在油箱與內燃機之間,其包含設置有一第一分支管路、及一第二分支管路;該第一分支管路上設置有一手動閥,該第二分支管路設置有一常開狀態的第二電動閥;其特徵在:該氫氣輸送管路設置有一逆止閥及一常開狀態的第三電動閥;該微處理器為一微電腦控制單元,其分別與前述之溫度感測器、油門感測器、煞車感測器、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第三電動閥之間作電氣性連接;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觸媒的工作溫度,即傳訊該第一電動閥作動而開啟,同時令該液泵作動做定量輸出燃料水溶液;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觸媒的安全溫度,即傳訊該液泵增加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觸媒轉換裝置內觸媒的工作溫度,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電動閥作動,而封閉該第二分支管路;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油門感測器所偵測到油門狀態為深度加油,即傳訊該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電動閥終止作動,令該第二分支管路 回復暢通狀,同時傳訊該液泵做增量輸出;該氫氣輸送管路的末端設置有一氫氣流量偵測器;該氫氣流量偵測器與該微處理器之間做電氣性連接;在該觸媒轉換裝置產氫的前提下,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氫氣流量偵測器所傳來氫氣量為不足的訊息時,即增加該液泵對燃料水溶液的輸出量;此修正後的該液泵對燃料水溶液輸出量,即在該微處理器內自動設定為下次啟動產氫裝置的燃料水溶液輸出量;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煞車感測器偵測到車輛為煞車狀態,即傳訊該第三電動閥作動而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停止對內燃機加氫;該處理器與內燃機的電門之間做電氣性連接;該微處理器接收到該內燃機電門停止運轉的訊號,並憑藉該氫氣流量偵測器所偵測的流量,選擇傳訊該第三電動閥作動而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或任由氫氣送入內燃機與內燃機的進氣歧管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更包含設置有一氫氣儲存裝置;該氫氣儲存裝置包含設置一氫氣回收管路、一壓縮機、一儲氣桶、一輸出管;該氫氣回收管路的一端與氫氣輸送管路連接,另一端與該儲氣桶連接;該壓縮機設置在該氫氣回收管路上,能夠將氫氣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內;該第三電動閥作動封閉該氫氣輸送管路時,觸媒轉換裝置所製造的氫氣會沿該氫氣回收管路,經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內;該輸出管的一端與該儲氣桶連接,另一端與該氫氣輸送管路連接,該連接位置在該第三電動閥的後方;該輸出管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四電動閥;該微處理器與該第四電動閥之間作電氣性連接;在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該微處理器即傳訊該第四電動閥作動,對內燃機加氫。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中,該儲氣桶內設置有一壓力感測器以測知該儲氣桶內的氣壓;該壓力 感測器與該微處理器之間作電氣性連接;該微處理器在接收到該壓力感測器傳來的氣壓高於氫氣輸出的預設壓力值,且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即傳訊該第四電動閥作動,對內燃機加氫。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中,該氫氣輸送管路上設置有一自動洩壓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更包含設置有一增溫裝置;該增溫裝置為一電熱管,該電熱管設置在該觸媒轉換裝置內預設的增溫孔道內;該微處理器接收到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100℃以上,即令該電熱管運作對該觸媒轉換裝置加熱,並在該觸媒轉換裝置的溫度達到觸媒的工作溫度時,停止加熱。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更包含設置有一增溫裝置;該增溫裝置包含設置有一燃氣產生槽、一空氣泵、一燃氣輸出管路;該觸媒轉換裝置預設的增溫孔道內設置有加熱觸媒;該燃氣輸出管路的一端與該燃氣產生槽連接,另一端與該觸媒轉換裝置的增溫孔道連通;該燃氣產生槽容置有燃料;該微處理器接收到溫度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達到100℃以上,即傳訊該空氣泵將含氧空氣送入該該燃氣產生槽內形成含氧燃氣,並沿該燃氣輸出管路送入該觸媒轉換裝置的增溫孔道內;該觸媒轉換裝置的溫度達到觸媒的工作溫度後,該微處理器即令該空氣泵停止作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更包含設置有一氫氣儲存裝置;該氫氣儲存裝置包含設置一氫氣回收管路、一壓縮機、一儲氣桶、一輸出管;該氫氣回收管路的一端與氫氣輸送管路連接,另一端與該儲氣桶連接;該壓縮機設置在該氫氣回收管路上,能夠將氫氣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內;該第三電動閥作動封閉該氫氣輸送管 路時,觸媒轉換裝置所製造的氫氣會沿該氫氣回收管路,經壓縮後存入該儲氣桶內;該輸出管的一端與該儲氣桶連接,另一端與該氫氣輸送管路連接,該連接位置在該第三電動閥的後方;該輸出管上設置有一常閉狀態的第四電動閥;該微處理器與該第四電動閥之間作電氣性連接;在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該微處理器即傳訊該第四電動閥作動,對內燃機加氫。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其中,該儲氣桶內設置有一壓力感測器以測知該儲氣桶內的氣壓;該壓力感測器與該微處理器之間作電氣性連接;該微處理器在接收到該壓力感測器傳來的氣壓高於氫氣輸出的預設壓力值,且該產氫裝置尚未產氫時,即傳訊該第四電動閥作動,對內燃機加氫。
TW105101409A 2016-01-18 2016-01-18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TWI577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409A TWI577885B (zh) 2016-01-18 2016-01-18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409A TWI577885B (zh) 2016-01-18 2016-01-18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7885B true TWI577885B (zh) 2017-04-11
TW201727048A TW201727048A (zh) 2017-08-01

Family

ID=5924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409A TWI577885B (zh) 2016-01-18 2016-01-18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788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8770U (en) * 2004-10-29 2005-10-21 Year Sun Industry Co Ltd Diesel economizer
CN101560931A (zh) * 2008-12-12 2009-10-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氢内燃机的供氢控制设备
TWM415981U (en) * 2011-06-03 2011-11-11 rong-zhong Chen Automobile fuel supply control device that is capable of releasing speed limitation
CN101887981B (zh) * 2009-05-13 2012-10-10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的氢气密闭循环系统
TW201300629A (zh) * 2011-06-29 2013-01-01 Aslan & Co Ltd 內燃機之燃料再生系統
TW201317439A (zh) * 2011-10-18 2013-05-01 Prometheus Energy Technology Co 利用引擎廢熱啟動甲醇重組器的引擎加氫裝置
CN203098085U (zh) * 2013-01-23 2013-07-31 黄昌华 一种柴油发电机气缸增氧装置
TW201437535A (zh) * 2013-03-18 2014-10-01 Univ Nan Kai Technology 燃料電池之氫氣回收釋放裝置
CN104321520A (zh) * 2012-03-30 2015-01-28 孟山都技术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醇重整系统
TWM500149U (zh) * 2012-12-22 2015-05-01 Tu Wei Hong 內燃機引擎的加氫裝置
CN105020025A (zh) * 2015-08-14 2015-11-04 中车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柴油内燃机辅助动力同步监测电控系统
TWI512189B (zh) * 2013-12-12 2015-12-11
TWI516736B (zh) * 2013-09-26 2016-01-11 正達國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系統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8770U (en) * 2004-10-29 2005-10-21 Year Sun Industry Co Ltd Diesel economizer
CN101560931A (zh) * 2008-12-12 2009-10-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氢内燃机的供氢控制设备
CN101887981B (zh) * 2009-05-13 2012-10-10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的氢气密闭循环系统
TWM415981U (en) * 2011-06-03 2011-11-11 rong-zhong Chen Automobile fuel supply control device that is capable of releasing speed limitation
TW201300629A (zh) * 2011-06-29 2013-01-01 Aslan & Co Ltd 內燃機之燃料再生系統
TW201317439A (zh) * 2011-10-18 2013-05-01 Prometheus Energy Technology Co 利用引擎廢熱啟動甲醇重組器的引擎加氫裝置
CN104321520A (zh) * 2012-03-30 2015-01-28 孟山都技术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醇重整系统
TWM500149U (zh) * 2012-12-22 2015-05-01 Tu Wei Hong 內燃機引擎的加氫裝置
CN203098085U (zh) * 2013-01-23 2013-07-31 黄昌华 一种柴油发电机气缸增氧装置
TW201437535A (zh) * 2013-03-18 2014-10-01 Univ Nan Kai Technology 燃料電池之氫氣回收釋放裝置
TWI516736B (zh) * 2013-09-26 2016-01-11 正達國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系統
TWI512189B (zh) * 2013-12-12 2015-12-11
CN105020025A (zh) * 2015-08-14 2015-11-04 中车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柴油内燃机辅助动力同步监测电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7048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2668B (zh) 氨氢融合型混合动力系统
CN103161585B (zh) 点火可变的汽柴油双燃料动力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21706U (zh) 一种氢能发动机系统
JP2013257123A (ja) 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燃焼器、これを利用した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エンジン及び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発電装置並びに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燃焼器、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エンジン及び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発電装置に利用される尿素水
CN111219245A (zh) 一种甲醇燃料发动机
CN201925055U (zh) 汽油机燃油加热装置
KR20200104768A (ko) 배기 가스 후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차량 및 차량의 작동 방법
TWI577885B (zh) Automatic control of hydrogen production, hydroge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ydrogenation device
CN101915155A (zh) 柴油引燃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
CN103104317B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及升温方法
TWM521668U (zh) 全自動控制產氫、加氫的內燃機加氫裝置
CN103277173B (zh) 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升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079482U (zh) 一种发动机智能催化节油助燃器
US20140255259A1 (en) Hydrogen-producing catalytic converter
CN103925121A (zh) 制氢用的触媒转换装置
CN203201628U (zh) 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升温器
TW201317439A (zh) 利用引擎廢熱啟動甲醇重組器的引擎加氫裝置
CN102817683B (zh) 内燃机尾气净化装置
US20140251236A1 (en) Hydrogen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4060985U (zh) 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
CN107091174A (zh) 全自动控制产氢、加氢的内燃机加氢装置
CN203201626U (zh) 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升温器
CN116357445B (zh) 一种氨内燃机
CN202391575U (zh)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动力矿用无轨胶轮车
CN103104316B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预热升温器及升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