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220B -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220B
TWI577220B TW104114362A TW104114362A TWI577220B TW I577220 B TWI577220 B TW I577220B TW 104114362 A TW104114362 A TW 104114362A TW 104114362 A TW104114362 A TW 104114362A TW I577220 B TWI577220 B TW I5772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us information
channel status
cell
channel
information re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4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3936A (zh
Inventor
李建民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3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2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2Feedback error hand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尤指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持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多種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延遲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的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上鏈路(uplink,UL)多輸入多輸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 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的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持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當用戶端被排定傳送用於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報告或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傳送時,用戶端可傳送用於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或執行用於細胞的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碰撞可發生在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此外,該碰撞也可發生在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進一步地,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演進式基地台的多個細胞的其中一個細胞中被傳送,此該細胞可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因此,在發生碰撞及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如何處理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CSI reference resource,CSI-RS)對應於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對應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對應於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可為相同的。因此,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如何處理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如何與細胞進行通訊運作亦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來處理通道狀態資訊,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傳送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一網路端,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以及當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以及該第二細胞被設定一開啟/關閉機制(on-off mechanism)時,丟棄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與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執行一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傳送;以及當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該探測參考訊號發生碰撞,以及該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一開啟/關閉機制(on-off mechanism)時,丟棄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在一第一子訊框中,傳送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以及當該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一開啟/關閉機制(on-off mechanism)時,根據對應於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 resource,CSI-RS)及對應於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在一第二子訊框中,處理用於該網路端的該第二細胞的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在一第一子訊框中,透過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接收一通道狀態資訊請求,其用於回報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以及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決定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的一第一開啟/關閉狀態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當該第一細胞是由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所排定時,根據該第二細胞的一第二開啟/關閉狀態,決定該第一細胞的該第一開啟/關閉狀態。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與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執行一通訊運作(communication operation)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當該第一細胞是由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所排定時,透過該第二細胞接收一控制資訊,其用來觸發與該第一細胞的該通訊運作;以及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開啟/關閉狀態,與該第一細胞執行該通訊運作。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可簡略地由網路端和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之架構。在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TRAN),其包含有至少一個基地台(Node-Bs,NBs),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或是先進長期演進系統的後續版本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至少一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至少一個中繼站(relays)。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括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括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網路實體。換句話說,在網路端接收通訊裝置所傳送的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此外,亦可在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
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低成本裝置(例如機器型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通訊裝置、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對裝置對細胞通訊來說,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更具體來說,對於一網路端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下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上鏈路;對於一通訊裝置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上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下鏈路。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包括一處理裝置200、一儲存單元2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220。處理裝置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214,處理裝置200可通過儲存單元210讀取及執行程式代碼2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B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揮發性儲存單元(non-volatile storage unit)、非暫態電腦可讀取介質(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體媒體(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2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處理裝置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例如資料、訊號、訊息或封包)。
此外,開啟/關閉機制(on-off mechanism)可包含有細胞的狀態從關閉狀態改為開啟狀態,或從開啟狀態改為關閉狀態。也就是說,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表示在訊框n(或子訊框 n)中,細胞狀態為開啟(或關閉)狀態及在訊框(n+k)(或子訊框(n+k))中,細胞狀態為關閉(或開啟)狀態,其中k為正整數。進一步地,在無線通訊環境中,當細胞在無執照頻帶(例如5G赫茲)運作時,細胞可遵守特定的競爭規則(例如先聽候送(listen before talk(LBT))以獲得資源來運作。在此情形下,在本發明中,當細胞獲得通道資源時,細胞狀態可為開啟狀態,否則,細胞狀態可為關閉狀態。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30之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流程3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傳送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一網路端,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
步驟304:當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以及該第二細胞被設定一開啟/關閉機制時,丟棄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步驟306:結束。
根據流程30,通訊裝置可傳送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網路端的第一細胞。接著,當用於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開啟/關閉機制時,通訊裝置可丟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換句話說,當處理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時,第二細胞的開啟/關閉機制可優先被考慮,例如在傳統丟棄準則(例如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版本中)被執行之前。需要注意的是,當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時,根據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優先權,傳統丟棄規則可被決定。在一實施例中,如果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排定在上鏈路子訊框中傳送,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該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
本發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限於以上所述。
通訊裝置可傳送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在流程30中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其中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由網路端所排定。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報告類型中一報告類型,可包含有等級指標(rank indicator,RI)、寬頻通道品質指標(wide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WB-CQI)、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sub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B-CQI)以及預編碼矩陣指標(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中一參數。進一步地,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為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或為非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透過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實體上鏈路分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被傳送到網路端。
在子訊框中,碰撞可發生在用於網路端的第一細胞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用於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此外,第二細胞可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用於第一細胞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優先次序高於用於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優先次序。在沒有考慮開啟/關閉機制下,如果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子訊框中發生碰撞,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相較之下,根據本發明,當碰撞發生在兩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時,開啟/關閉機制會優先被考慮,例如在傳統丟棄準則被執行之前。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報告類型可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報告類型可為通道品質指標(例如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或寬頻通道品質指標)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報告類型可為等級指標。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等級指標的優先次序高於通道品質指標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以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報告類型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報告類型可為等級指標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報告類型也可為等級指標。第一細胞的第一服務細胞索引為2及第二細胞的第二服務細胞索引為1。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服務細胞索引1的優先次序高於服務細胞索引2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細胞的第一服務細胞索引及第二細胞的第二服務細胞索引可不相同。此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舉例來說,第一細胞的第一服務細胞索引為2以及第二細胞的第二服務細胞索引為1。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第二服務細胞索引1的優先次序高於第一服務細胞索引2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用於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伴隨服務細胞索引1的等級指標)與用於第一細胞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伴隨服務細胞索引2的等級指標)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以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identification,ID)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可為相同的。此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第一細胞的服務細胞索引及第二細胞的服務細胞索引可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為1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也為1。第一細胞的第一服務細胞索引為2以及第二細胞的第二服務所引為1。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服務細胞索引1的優先次序高於服務細胞索引2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伴隨服務細胞索引1及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等級指標)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伴隨服務細胞索引2及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等級指標)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以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可為不相同的。此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為2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為1。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優先次序高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2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等級指標)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2的等級指標)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以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設定具有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此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為2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不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的優先次序高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2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沒有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的報告的等級指標)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2的等級指標)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設定具有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此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類型可為相同的。舉例來說,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為1。在此情形下,根據傳統優優先次序準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優先次序高於不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1的等級指標)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例如用於沒有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的報告的等級指標)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及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當對應於其中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其中一個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發生在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的碰撞可被解決。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道狀態資訊。流程4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與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執行一探測參考訊號傳送。
步驟404:當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該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發生碰撞,以及該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一開啟/關閉機制時,丟棄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步驟406:結束。
根據流程40,通訊裝置可與網路端的第一細胞,執行探測參考訊號傳送。接著,當用於該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探測參考訊號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通訊裝置可丟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換句話說,當處理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探測參考訊號傳送時,第二細胞的開啟/關閉機制可優先被考慮,例如在傳統丟棄準則(例如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版本中)被執行之前。需注意的是,當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時,根據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優先次序,傳統丟棄規則可被決定。
本發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限於以上所述。
通訊裝置可傳送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其中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由網路端所排定。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報告類型可包含有等級指標、寬頻通道品質指標、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以及預編碼矩陣指標中一參數。通訊裝置可執行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到網路端,其中該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可被網路端所排定。進一步地,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為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或為非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透過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或實體上鏈路分享通道被傳送到網路端。此外,開啟/關閉機制可包含有細胞的狀態從關閉狀態改為開啟狀態,或從開啟狀態改為關閉狀態。也就是說,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表示在訊框n(或子訊框 n)中,細胞狀態為開啟(或關閉)狀態及在訊框(n+k)(或子訊框(n+k))中,細胞狀態為關閉(或開啟)狀態,其中k為正整數。
在子訊框中,碰撞可發生在用於第一細胞的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及用於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此外,第二細胞可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用於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優先次序高於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的優先次序。在沒有考慮開啟/關閉機制下,如果探測參考訊號傳送與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在子訊框中發生碰撞,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傳送及探測參考訊號傳送會被丟棄。相較之下,根據本發明,當碰撞發生在探測參考訊號傳送與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之間時,開啟/關閉機制會會優先被考慮,例如在傳統丟棄準則被執行之前。
在一實施例中,當用於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發生碰撞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被丟棄。舉例來說,用於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報告類型可為等級指標。根據傳統優先次序準則,用於第二細胞的等級指標的優先次序高於用於第一細胞的探測參考訊號傳送的優先次序。然而,根據本發明,當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探測參考訊號傳送在上鏈路子訊框中發生碰撞,以及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會被丟棄及探測參考訊號傳送會被傳送。在一實施例中,在流程40中,第一細胞可為主要細胞。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當用於傳送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發生在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探測參考訊號傳送之間的碰撞可被解決。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道狀態資訊。流程5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在一第一子訊框中,傳送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
步驟504:當該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一開啟/關閉機制時,根據對應於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對應於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在一第二子訊框中,處理用於該網路端的該第二細胞的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步驟506:結束。
根據流程50,在第一子訊框中,通訊裝置可傳送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的第一細胞(或第二細胞),其中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網路端的第二細胞。接著,當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時,根據對應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對應於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在第二子訊框中,通訊裝置可處理用於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換句話說,根據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開啟/關閉機制,用於第二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在第二子訊框中被處理。進一步地,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為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或為非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透過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或實體上鏈路分享通道被傳送到網路端。
本發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限於以上所述。
在一實施例中,有關在上鏈路子訊框n中被傳送的週期性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可為有效的下鏈路子訊框 (n-k) (例如k=5)。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分配的示意圖。第6圖為用來說明流程50的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主要細胞(primary cell,PCell)及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SCell)可分別為在流程50中的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此外,次要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在訊框(n-2)中,次要細胞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的狀態為關閉狀態,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的狀態為開啟狀態。通訊裝置可在訊框(n-1)中傳送用於次要細胞的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主要細胞,以及在訊框n中傳送用於次要細胞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主要細胞。對應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可為訊框(n-2)的子訊框5。因為次要細胞在訊框(n-1)中的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對應於在訊框n中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最近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為訊框(n-2)的子訊框5,對應於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可為訊框(n-2)的子訊框5,而不是訊框(n-1)的子訊框5。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例如在第6圖中的訊框(n-2)的子訊框5中被傳送),通訊裝置可在第二子訊框中(例如在第6圖中的訊框n)傳送用於第二細胞的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第一細胞。也就是說,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傳送,而不是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傳送。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例如在第6圖中的訊框(n-2)的子訊框5中被傳送),通訊裝置可丟棄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也就是說,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不會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相同時(例如在第6圖中的訊框(n-2)的子訊框5中被傳送),通訊裝置可停止執行用來獲得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量測。也就是說,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用來獲得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量測會進一步地被停止執行,以節省功率消耗。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例如在第6圖中的訊框(n-2)的子訊框5中被傳送),通訊裝置可在第二子訊框中傳送用於第二細胞的預先決定的數值(predetermined value)(例如CQI=0(超出範圍(out of rang,OOR)),RI=1)到第一細胞。也就是說,當第一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以及第二有效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是相同時,預先決定的數值會被傳送,而不是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傳送。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的處理的問題可被解決。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70之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道狀態資訊。流程7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700:開始。
步驟702:在一第一子訊框中,透過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接收一通道狀態資訊請求,其用於回報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步驟704: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步驟706:結束。
根據流程70,在第一子訊框中,通訊裝置可透過網路端的第一細胞接收通道狀態資訊請求,其用於回報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接著,在第一子訊框中,根據網路端的第二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通訊裝置可回報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換句話說,根據第二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用於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回報。
本發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限於以上所述。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開啟/關閉狀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細胞的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主要細胞及次要細胞可分別為在流程70中的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此外,次要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的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的狀態為開啟狀態。然而,通訊裝置可能沒有成功地接收來自網路端(例如透過主要細胞)的用於次要細胞的開啟/關閉指標。因此,對於通訊裝置而言,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的狀態可為關閉狀態。此外,在訊框(n+1)的子訊框1中,通訊裝置可透過主要細胞接收包含上鏈路許可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其中上鏈路許可是用來回報用於次要細胞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時,通訊裝置可回報包含有超出範圍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例如透過第一細胞)。也就是說,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時,用於第二細胞的超出範圍(即CQI=0)被回報。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時,通訊裝置可回報包含有(例如設定具有)最低層級(例如rank=1)的等級指標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例如透過第一細胞)。也就是說,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時,被設定具有最低層級的等級指標會被回報到第一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以及第一子訊框是用於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的有效的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回報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網路端(例如透過第一細胞)。也就是說,當第二細胞在第一子訊框中是關閉狀態,以及第一子訊框是用於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的有效的子訊框時,根據用來獲得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用於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回報。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子訊框可不是用於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的有效的子訊框。在一實施例中,用於第二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被回報為超出範圍(即CQI=0)。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在流程70的第一細胞可為主要細胞。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的處理的問題可被解決。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90之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決定網路端的第一細胞的第一開啟/關閉狀態。流程9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900:開始。
步驟902:當該第一細胞是由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所排定時,根據該第二細胞的一第二開啟/關閉狀態,決定該第一細胞的該第一開啟/關閉狀態。
步驟904:結束。
根據流程90,當第一細胞是由網路端的第二細胞所排定時,根據第二細胞的第二開啟/關閉狀態,通訊裝置可決定第一細胞的第一開啟/關閉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如果第二細胞(例如在訊框中)的第二開啟/關閉狀態是一關閉狀態,第一細胞(例如在訊框中)的第一開啟/關閉狀態被決定為該關閉狀態。在一實施例中,如果第二細胞(例如在訊框中)的第二開啟/關閉狀態是一開啟狀態,第一細胞(例如在訊框中)的第一開啟/關閉狀態被決定為該開啟狀態。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的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次要細胞SCB及次要細胞SCA分別可為在流程90中的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次要細胞SCB可被次要細胞SCA所排定。此外,次要細胞SCB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在訊框(n+2)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因此,根據本發明,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在訊框(n+2)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開啟狀態。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的決定的問題可被解決。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110之流程圖,用於一通訊裝置中,用來與網路端的第一細胞執行通訊運作。流程110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100:開始。
步驟1102:當該第一細胞是由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所排定時,透過該第二細胞接收一控制資訊,其用來觸發與該第一細胞的該通訊運作。
步驟1104: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開啟/關閉狀態,與該第一細胞執行該通訊運作。
步驟1106:結束。
根據流程110,當第一細胞是由網路端的第二細胞所排定時,通訊裝置可透過第二細胞接收(例如下鏈路)控制資訊,其用來觸發與第一細胞的通訊運作(例如上鏈路傳送及/或下鏈路接收)。接著,根據第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通訊裝置可與第一細胞執行通訊運作。換句話說,當第一細胞是由網路端的第二細胞所排定時,根據透過第二細胞所接收的控制資訊及第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與第一細胞的通訊運作被執行。
本發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不限於以上所述。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排程及通訊運作的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次要細胞SCB及次要細胞SCA分別可為在流程110中的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次要細胞SCA沒有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此外,次要細胞SCB可被次要細胞SCA所排定,以及次要細胞SCB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開啟狀態,以及在訊框(n+2)中,次要細胞SCB的狀態為關閉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是關閉狀態時,通訊裝置可與第一細胞執行通訊運作。也就是說,在一訊框中(例如在圖12中的訊框(n+2)),當第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第二細胞接收用於第一細胞的控制資訊時,通訊裝置與第一細胞的通訊運作可被執行。在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決定控制資訊為錯誤資訊以及可忽略控制資訊。因此,當第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為關閉狀態時,通訊裝置可停止執行與第一細胞的通訊運作。在一實施例中,控制資訊可包含有上鏈路許可(UL grant)及/或下鏈路指派(DL assignment)。在一實施例中,通訊運作可包含有上鏈路傳送及/或下鏈路接收。在一實施例中,在流程110中的第二細胞可為主要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如果第二細胞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及第一細胞沒有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第一細胞(例如在訊框中)可不被第二細胞(例如在訊框中)所排定。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排程及開啟/關閉狀態的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次要細胞SCB及次要細胞SCA可分別為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此外,次要細胞SCA可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在訊框n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開啟狀態,在訊框(n+1)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關閉狀態,以及在訊框(n+2)中,次要細胞SCA的狀態為開啟狀態。次要細胞SCB可不被設定具有開啟/關閉機制。因此,根據本發明,次要細胞SCB可不被次要細胞SCA所排定。也就是說,次要細胞SCA不可為次要細胞SCB的排程細胞。
如此一來,根據以上所述,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與細胞執行的通訊運作問題可被解決。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的陳述、步驟及/或流程(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軟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電子系統、或上述裝置的組合,其中裝置可為通訊裝置20。
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及/或混合式微電腦電路。例如,硬體可為特定應用積體電路、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程式化邏輯元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耦接的硬體元件,或上述硬體的組合。在其他實施例中,硬體可為通用處理器(general-purpose processor)、微處理器、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上述硬體的組合。
軟體可為程式代碼的組合、指令的組合及/或函數(功能)的組合,其儲存於一儲存單元中,例如一電腦可讀取介質(computer-readable medium)。舉例來說,電腦可讀取介質可為用戶識別模組、唯讀式記憶體、快閃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BD-ROM)、磁帶、硬碟、光學資料儲存裝置、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storage unit),或上述元件的組合。電腦可讀取介質(如儲存單元)可以內建地方式耦接於至少一處理器(如與電腦可讀取介質整合的處理器)或以外接地方式耦接於至少一處理器(如與電腦可讀取介質獨立的處理器)。上述至少一處理器可包含有一或多個模組,以執行電腦可讀取介質所儲存的軟體。程式代碼的組合、指令的組合及/或函數(功能)的組合可使至少一處理器、一或多個模組、硬體及/或電子系統執行相關的步驟。
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電腦可程式產品、裝置、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以及通訊裝置 2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處理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方法。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發生在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間的碰撞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處理都可被解決。如此一來,在開啟/關閉機制運作的情況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可被正確地執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處理裝置
210‧‧‧儲存單元
214‧‧‧程式代碼
220‧‧‧通訊介面單元
30、40、50、70、90、110、‧‧‧流程
300、302、304、306、400、402、404、406、500、502、504、506、700、702、704、706、900、902、904、1100、1102、1104、1106‧‧‧步驟
SCA、SCB‧‧‧次要細胞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資源及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分配的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開啟/關閉狀態、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細胞的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細胞的開啟/關閉狀態的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排程及通訊運作的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排程及開啟/關閉狀態的示意圖。
30‧‧‧流程
300、302、304、306‧‧‧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傳送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一網路端,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以及當用於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與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發生碰撞,以及該第二細胞被設定一開啟/關閉機制(on-off mechanism)時,丟棄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於該第一細胞的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透過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UL)control channel,PUCCH)或一實體上鏈路分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被傳送到該網路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報告類型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報告類型是不相同的。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報告類型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報告類型是相同的。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報告類型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報告類型中一報告類型,包含有一等級指標(rank indicator,RI)、一寬頻通道品質指標(wide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WB-CQI)、一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subb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B-CQI)以及一預編碼矩陣指標(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中一參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的一第一服務細胞索引及該第二細胞的一第二服務細胞索引是不相同的。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identification,ID)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是相同的。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是不相同的。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設定具有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沒有被設定具有任何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以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被設定具有一通道狀態資訊處理識別。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及該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報告是週期性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開啟/關閉機制包含有,該第二細胞的一狀態從一關閉狀態改為一開啟狀態,或從該開啟狀態改為該關閉狀態。
  13. 一種處理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在一第一子訊框中,透過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接收一通道狀態資訊請求,其用於回報一通道狀態資訊報告;以及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的一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該第二細胞的該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的步驟包含有:當該第二細胞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是一關閉狀態時,回報包含有一超出範圍(out of range,OOR)的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該第二細胞的該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的步驟包含有:當該第二細胞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是一關閉狀態時,回報包含有一最低層級(lowest level)的等級指標(rank indicator,RI)的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根據該網路端的該第二細胞的該開啟/關閉狀態,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的步驟包含有:當該第二細胞在該第一子訊框中是一關閉狀態,以及該第一子訊框是用於一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的一有效的子訊框時,回報該通道狀態資訊報告到該網路端。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子訊框不是用於一通道狀態資訊量測的一有效的子訊框。
TW104114362A 2014-05-06 2015-05-06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TWI577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89492P 2014-05-06 2014-05-06
US14/703,892 US20150327106A1 (en) 2014-05-06 2015-05-05 Method of Handl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936A TW201543936A (zh) 2015-11-16
TWI577220B true TWI577220B (zh) 2017-04-01

Family

ID=5327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362A TWI577220B (zh) 2014-05-06 2015-05-06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TW105128213A TWI635767B (zh) 2014-05-06 2015-05-06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213A TWI635767B (zh) 2014-05-06 2015-05-06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20150327106A1 (zh)
EP (2) EP3136617A3 (zh)
CN (2) CN110049560B (zh)
TW (2) TWI577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0685B1 (ko) * 2010-06-22 201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085164B2 (en) * 2011-04-28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valid reference subfram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JP2015220658A (ja) 2014-05-20 2015-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PL3208965T3 (pl) * 2014-11-20 2019-04-30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Ulepszone raportowanie o stanie kanału dla nośnych koncesjonowanych i niekoncesjonowanych
US10735172B2 (en) 2015-01-29 2020-08-04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or unlicensed serving cell
US11929957B2 (en) * 2016-05-23 2024-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CN108810967B (zh) * 2017-05-05 202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2649B (zh) * 2017-06-16 2023-09-29 苹果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串接和天线端口测量
CN111263400B (zh) * 2018-12-14 2023-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报告的丢弃方法和终端
CN110521273B (zh) * 2019-07-11 2023-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05435B2 (en) * 2019-09-06 2023-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riving CSI using a subset of configured CSI-RS resources
US11646851B2 (en) * 2019-09-19 202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prioritiz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EP2555555A2 (en) * 2010-04-01 2013-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468B (zh) * 2009-08-21 2015-08-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自优化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基站
EP2587699B1 (en) * 2010-06-24 2019-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11718A2 (ko) * 2010-07-19 2012-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363820B2 (en) * 2011-08-11 2016-06-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JP5927661B2 (ja) * 2011-08-1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190310B2 (en) * 2011-09-26 2021-11-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feedback in 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s
US9877139B2 (en) * 2011-10-03 2018-01-2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US9686814B2 (en) * 2011-11-07 2017-06-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eference cell maintenance
US20130258973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llision resolution among transmission schedules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process
US9060361B2 (en) * 2012-09-27 2015-06-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0021675B2 (en) * 2013-06-26 2018-07-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49275B2 (en) * 2013-10-01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management in LTE/LTE-A systems with unlicensed spectrum
RU2642354C2 (ru) * 2013-10-28 2018-01-24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11130736B (zh) * 2014-03-19 2022-08-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基站和无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5555A2 (en) * 2010-04-01 2013-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4,"R1-133375:Discussions on small cell on/off mechanisms with discovery signals", Proposed by LG Electronics, Barcelona, Spain, 19-23 August 2013, http://www.3gpp.org/DynaReport/TDocExMtg--R1-74--30044.htm *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6-bis,"R1-141736:Draft Change Request to 36.213-Introduction of Rel-12 LTE-Advanced features in 36.213", Proposed by Motorola Mobility, Shenzen, China, March 31-April 4, 2014, 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76b/Doc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936A (zh) 2015-11-16
US20170311196A1 (en) 2017-10-26
CN105099617A (zh) 2015-11-25
TW201701707A (zh) 2017-01-01
TWI635767B (zh) 2018-09-11
EP2942879A3 (en) 2016-03-16
CN110049560A (zh) 2019-07-23
US20190253910A1 (en) 2019-08-15
EP3136617A3 (en) 2017-05-17
EP3136617A2 (en) 2017-03-01
US20150327106A1 (en) 2015-11-12
CN110049560B (zh) 2023-08-08
EP2942879A2 (en)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220B (zh) 處理通道狀態資訊的方法
TWI646788B (zh) 處理用於傳輸時間間隔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裝置及方法
TWI599187B (zh) 根據波束成型回報通道資訊的裝置及方法
TWI577230B (zh) 處理裝置對裝置運作的方法
TWI66992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傳送的裝置及方法
TWI568298B (zh) 處理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及方法
TWI609596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服務細胞的上鏈路功率控制的裝置及方法
JP2016526845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環境内における無線リンク性能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953288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on-off state of a cell
TWI663887B (zh) 處理用於多個時間區間的功率餘量報告的裝置及方法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81650B (zh) 處理上鏈路傳送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201427322A (zh) 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中處理多用戶通道品質指示符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202002557A (zh) 用於處理探測參考訊號傳輸的裝置及方法
TWI599195B (zh) 回報控制資訊的裝置
JP7277492B2 (ja) 物理的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衝突を扱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617204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服務細胞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方法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