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555B - 循環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循環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555B
TWI576555B TW102130882A TW102130882A TWI576555B TW I576555 B TWI576555 B TW I576555B TW 102130882 A TW102130882 A TW 102130882A TW 102130882 A TW102130882 A TW 102130882A TW I576555 B TWI576555 B TW I5765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module
chamber
heat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236A (zh
Inventor
謝錚玟
廖文能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30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65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8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555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循環散熱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循環散熱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流體吸收熱的循環散熱模組。
隨著科技的進步,可攜式電子裝置朝向輕薄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是輕薄型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Tablet PC)或是智慧型行動電話(Smart Phone)等,其輕薄的外型相當適合使用者隨身攜帶與操作。以平板電腦為例,平板電腦具有體積小及重量輕的特點,對於使用者在隨身攜帶上相當地方便。為了提升平板電腦的處理效率,主機板的中央處理器的效能也隨之提升。當中央處理器在執行較高性能需求的操作時,容易產生大量的熱能,且為了避免這些熱能影響中央處理器的運作,在筆記型電腦內部常設置散熱系統,以將這些發熱元件產生的熱移除。
一般而言,散熱系統包括氣冷式散熱系統以及水冷式散熱系統,其中以水冷式散熱系統的效率較佳。水冷式之循環散熱模組是利用導熱裝置(thermal contact)直接接觸發熱元件 (例如是中央處理器)之背面,並以冷卻管路(coolant pipe)對應連接導熱裝置以及熱交換器(Heat Transfer)之內部管路,以使熱能經由循環水流而傳導至熱交換器,來達到水冷式散熱的目的。然而,隨著筆記型電腦的空間限制增加,熱交換器的體積過大,不適用於筆記型電腦之中。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間中配置水冷式散熱系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循環散熱模組,能夠藉由流體吸收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並在遠離本體冷卻後再流回循環散熱模組。
本發明的循環散熱模組,用以移除電路板的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並包括至少一本體及至少一傳導管路。本體包括至少一腔室及導熱部。腔室位於本體並充填流體。擋牆滑設於腔室內的一側並將腔室區分成相鄰的第一隔間及第二隔間。該第一隔間具有一第一出口,該第二隔間具有一第一入口。導熱部與腔室內相對第一出口與第一入口的至少一第一側壁接觸並用以傳導來自發熱元件產生的熱。多個電磁鐵設置於本體外,並分別位於靠近第一入口與第一出口的位置。當電磁鐵的其中之一被通電產生磁性時,擋牆被吸引移動以改變第二隔間的位置。傳導管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熱交換段。第一端連通第一出口,第二端連通第一入口,熱交換段連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當流體在吸收自第一側壁傳遞的熱之後,藉由壓力差被推動以通過第一出口進入傳導管 路的熱交換段,並在冷卻之後再藉由壓力差推動以經由第一入口流回腔室。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循環散熱模組中,擋牆將本體內的腔室間隔出多個隔間,且流體在本體的腔室內流動。設置於本體的電磁鐵能夠在通電時產生磁性,並依照循環散熱模組的擺放方式移動擋牆,以調整第二隔間的位置。本體的導熱部能夠吸收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並傳遞熱至流體。在流體吸收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之後,流體被汽化並從第一隔間內的第一出口離開本體並進入熱交換段。流體在熱交換段冷卻之後能夠從第一入口流入第二隔間以回到本體,並且再滲透穿過擋牆進入第一隔間繼續吸收熱量。因此,本發明的散熱裝置能夠降低水冷式散熱系統的體積,更適合應用在薄型化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路板
12‧‧‧發熱元件
20‧‧‧流體
100、200a、200b‧‧‧循環散熱模組
110、210a、210b‧‧‧本體
111a、211a、211b‧‧‧第一側壁
111b‧‧‧第二側壁
111c‧‧‧第三側壁
111d‧‧‧第四側壁
112、212a、212b‧‧‧腔室
112a‧‧‧第一出口
112b‧‧‧第一入口
113、213a、213b‧‧‧擋牆
113a‧‧‧第一端部
113b‧‧‧第二端部
114、214‧‧‧導熱部
115、215a、215b‧‧‧第一隔間
116、219‧‧‧電磁鐵
117‧‧‧第二隔間
118‧‧‧狹縫通道
120、220a、220b‧‧‧傳導管路
122‧‧‧第一端
124‧‧‧第二端
126‧‧‧熱交換段
130、230‧‧‧延伸件
140‧‧‧重力感測器
216a、216b‧‧‧凹陷
217a、217b‧‧‧底部側壁
218‧‧‧凹槽
A1、A2‧‧‧夾角
L1、L2‧‧‧液面線
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循環散熱模組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沿線A-A的剖面圖。
圖1C為圖1B的局部放大圖。
圖1D為圖1A沿線B-B的剖面圖。
圖2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循環散熱模組的示意圖。
圖2B為圖2A沿線C-C的剖面圖。
圖2C為圖2A的循環散熱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內的示意圖。
圖3為圖2C的循環散熱模組於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循環散熱模組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沿線A-A的剖面圖。圖1C為圖1B的局部放大圖。請參考圖1A、圖1B及圖1C,本發明的循環散熱模組100,用以移除電路板10的發熱元件12產生的熱並包括至少一本體110及至少一傳導管路120。本體110包括至少一腔室112及導熱部114。腔室112位於本體110並充填流體20。擋牆113滑設於腔室112內的一側並將腔室112區分成相鄰的第一隔間115及第二隔間117。第一隔間115具有第一出口112a,第二隔間117具有第一入口112b。導熱部114與腔室112內相對第一出口112a與第一入口112b的至少一第一側壁111a接觸並用以傳導來自發熱元件12產生的熱。
電磁鐵116設置於本體110外,並分別位於靠近第一入口112a與第一出口112b的位置。當電磁鐵116的其中之一被通電產生磁性時,擋牆113被吸引移動以改變第二隔間117的位置。傳導管路120具有第一端122、第二端124以及熱交換段126。第一端122連通第一出口112a,第二端124連通第一入口112b。熱交換段126連接第一端122及第二端124。當流體20在吸收自第 一側壁111a傳遞的熱之後,藉由壓力差被推動以通過第一出口112a進入傳導管路120的熱交換段126,並在冷卻之後再藉由壓力差推動以經由第一入口112b流回腔室112。
圖1D為圖1A的循環散熱模組反置的狀態圖。請參考圖1A、圖1C及圖1D,在本實施例中,循環散熱模組100可以是應用於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中的電路板10上,電路板10上的發熱元件12例如是中央處理器(CPU)。擋牆113滑設腔室112中相對第一側壁111a的第二側壁111b,擋牆113能夠在被電磁鐵116其中之一吸引時,與腔室112內的第三側壁111c共構狹縫通道118。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擋牆113的外形呈T字形並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113a與第二端部113b,且電磁鐵116設置於對應擋牆113的第一端部113a與第二端部113b。當電磁鐵116其中之一產生磁性吸引擋牆113移動時,第一端部113a與第二端部113b與腔室112內的第三側壁111c共構狹縫通道118。
當電子裝置擺放如圖1C的位置時,靠近第二端部113b的電磁鐵116通電產生磁力吸引擋牆113,而靠近第一端部113a的電磁鐵116對應地通電產生排斥的磁力推動擋牆113遠離,使得第二端部113b能夠與腔室112內的第三側壁111c共構所述之狹縫通道118。相反地,當電子裝置自圖1C的位置旋轉反置時,循環散熱模組100的示意圖就如圖1D所示。此時,靠近第一端部113a的電磁鐵116對應地通電產生磁力吸引擋牆113,靠近第二端部113b的電磁鐵116對應地通電產生排斥的磁力推動擋牆113 遠離並靠近相對第三側壁111c的第四側壁111d,使得第二隔間117的位置就能夠被改變且擋牆113與第四側壁111d共構所述之狹縫通道118,以維持循環散熱模組100的運作。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循環散熱模組100更包括重力感測器140,且重力感測器140與電磁鐵116電性連接,以根據電子裝置不同的擺放角度調整通過電磁鐵116的電流,進而改變擋牆113形成的位置。舉例而言,當電子裝置為圖1C的擺放狀態時,重力感測器140驅動電磁鐵116吸引擋牆113的第二端部113b。相反地,當電子裝置反轉180度擺放時(繪示如圖1D),重力感測器140驅動電磁鐵116吸引擋牆113的第一端部113a。
請繼續參考圖1B及圖1C,在與腔室112對應的傳導管路120中,熱交換段126連接第一端122及第二端124,並遠離電路板10。熱交換段126可以是遠離電路板10並且靠近電子裝置的外圍。當流體20吸收發熱元件12產生的熱時,流體20被汽化並從第一隔間115內的第一出口112a離開本體110並進入熱交換段126。流體20在熱交換段126冷卻之後能夠從第一入口112b流入第二隔間117以回到本體110,並且再滲透穿過擋牆113進入第一隔間115繼續吸收熱量。因此,本實施例的散熱裝置100的體積能夠被降低,且不須在外部設置散熱孔,更適合應用在薄型化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此外,本實施例的循環散熱模組100是利用流體20吸收傳送至導熱部114的熱,再被汽化產生流動循環,更能夠避免散熱的噪音問題。
此外,在圖1A中,循環散熱模組更包括延伸件130,延伸件130自本體的導熱部114延伸,並且接觸發熱元件12以將發熱元件12的熱傳遞至導熱部114。藉由延伸件130的設置,使得循環散熱模組100能夠不須設置在電路板10上,以增加電子裝置內空間配置的彈性。在本實施例中,延伸件130與本體110為不同的構件相互固定,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本發明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本體與延伸件也可以是共構在一起的構件。循環散熱模組的本體的材質可以是金屬,並且以鑄造(Die-casting)的方式製作成形。然而,本發明在此並不加以限制。
在圖1A及圖1B中,為了增進散熱效能,多個循環散熱模組100可對稱地並排設置成為散熱系統,以使電子裝置於不同操作狀態下能有效散熱。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相同外型的循環散熱模組100可相鄰地設置。舉例而言,在本發明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當循環散熱模組設為多個設置時,這些循環散熱模組的腔室及傳導管路中的流體循環互為獨立。循環散熱模組的腔室的排列可為平行排列、交錯排列、田字形排列、多邊形排列等,並非僅限於圖中平行排列方式。以下再舉一實施例說明圖1A的實施例可應用的變化。
圖2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循環散熱模組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沿線C-C的剖面圖。圖2C為圖2A的循環散熱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內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C,電子裝置是藉由兩個形狀互補的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共構的散熱系統進行 散熱,且在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藉由電磁鐵219以移動擋牆213a、213b。詳細而言,在圖2B中,此二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為平行排列,循環散熱模組200a的第一側壁211a與腔室212a內與第一側壁211a連接的底部側壁217a形成夾角A1,且夾角A1為銳角。相對地,與循環散熱模組200a互補的循環散熱模組200b的第一側壁211b與腔室212b內與第一側壁211b連接的底部側壁217b同樣形成夾角A2,但循環散熱模組200b的夾角A2為鈍角。
請繼續參考圖2B及圖2C,在本實施例中,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的第一側壁211a、211b分別具有多個凹陷216a、216b,凹陷216a、216b位於導熱部214下方並與第一隔間215a、215b相通。換言之,凹陷216a、216b深入於導熱部214的下方的兩側,這樣的排列及設置位置能夠使流體20流動至導熱部214下方以提高散熱效率。此外,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更包括延伸件230,且導熱部214具有凹槽218以容置延伸件230。延伸件230接觸發熱元件12以將發熱元件12產生的熱傳遞至導熱部214。
在本實施例中,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共構導熱部214,且同樣地具有延伸件230。在圖2B中,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的導熱部214的凹槽同樣為共構的形式,延伸件230被容置於凹槽內。換言之,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能夠藉由延伸件230自本體210a、210b向外延伸以接觸發熱元件12,使得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能夠不須設置在電路板10上,以增加電子裝置內空間配置的彈性。在本實施例中,延伸件230的材質與設置方式 與圖1A的實施例相同,本文在此不再贅述之。
圖3為圖2C的循環散熱模組於使用狀態的示意圖。請繼續參考圖2B及圖3,在圖2B中,液面線L1示意流體20分別充填於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內的液面高度。當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於橫擺狀態時(如圖2B所示),流體20填滿本體210a、210b並且充填了部分的傳導管路220a、220b,以確保流體20能夠進行氣液向的單向循環。在本實施例中,流體20的體積為腔室212a、212b的體積及傳導管路220a、220b的體積的總和的30%以上。較佳地,流體的體積為腔室212a、212b的體積及傳導管路220a、220b的體積的總和的50%。然而,本發明在此並不加以限制。
上述的流體20充填量更能夠確保當循環散熱模組200a、200b旋轉直立如圖3所示時,例如是當電子裝置於直立狀態使用時,腔室內的流體20的液面線L1、L2能夠分別淹沒腔室212a、212b內的擋牆213a、213b。換言之,當電子裝置為直立狀態時,位於較低處的流體20仍可持續地填滿所對應的傳導管路220a,且流體20的液面線L1高於擋牆213a與底部側壁217a構成的狹縫通道218的開口,使得腔室212a的流體20仍然可在導熱部214吸收發熱元件12的熱之後,吸收導熱部214的熱並被汽化進入傳導管路220a進行冷卻。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循環散熱模組中,擋牆將本體內的腔室間隔出多個隔間,且流體在本體的腔室內流動。設置於本 體的電磁鐵能夠在通電時產生磁性,並依照循環散熱模組的擺放方式移動擋牆,以調整第二隔間的位置。本體的導熱部能夠吸收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並傳遞熱至流體。在流體吸收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之後,流體被汽化並從第一隔間內的第一出口離開本體並進入熱交換段。流體在熱交換段冷卻之後能夠從第一入口流入第二隔間以回到本體,並且再滲透穿過擋牆進入第一隔間繼續吸收熱量。因此,本發明的散熱裝置能夠降低水冷式散熱系統的體積,更適合應用在薄型化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循環散熱模組
110‧‧‧本體
111a‧‧‧第一側壁
111b‧‧‧第二側壁
111c‧‧‧第三側壁
112‧‧‧腔室
112a‧‧‧第一出口
112b‧‧‧第一入口
113‧‧‧擋牆
114‧‧‧導熱部
115‧‧‧第一隔間
116‧‧‧電磁鐵
117‧‧‧第二隔間
118‧‧‧狹縫通道
120‧‧‧傳導管路
122‧‧‧第一端
124‧‧‧第二端
126‧‧‧熱交換段
140‧‧‧重力感測器

Claims (11)

  1. 一種循環散熱模組,用以移除一電路板的一發熱元件產生的熱,該循環散熱模組包括:至少一本體,包括:至少一腔室,位於該本體內,並充填一流體,一擋牆滑設於該腔室內的一側,並將該腔室區分成相鄰的一第一隔間及一第二隔間,該第一隔間具有一第一出口,該第二隔間具有一第一入口;以及一導熱部,與該腔室內相對該第一出口與該第一入口的至少一第一側壁接觸並用以傳導來自該發熱元件產生的熱;以及多個電磁鐵,設置於該本體外,並且分別位於靠近該第一入口與該第一出口的位置,當該些電磁鐵的其中之一被通電產生磁性時,該擋牆被吸引移動以改變該第二隔間的位置;以及至少一傳導管路,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熱交換段,該第一端連通該第一出口,該第二端連通該第一入口,該熱交換段連接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當該流體在吸收自該第一側壁傳遞的熱之後,藉由壓力差被推動以通過該第一出口進入該熱交換段,並在冷卻之後再藉由壓力差推動以經由該第一入口流回該腔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擋牆 滑設該腔室中相對該第一側壁的一第二側壁,並於被該些電磁鐵其中之一吸引時,與該腔室內的一側壁共構一狹縫通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擋牆的外形呈T字形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部與一第二端部,且該些電磁鐵設置於對應該擋牆的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當該些電磁鐵其中之一產生磁性吸引該擋牆移動時,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的其中之一與該腔室內的該側壁共構該狹縫通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當該循環散熱模組於直立的狀態時,該腔室內的該流體淹沒該擋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流體的體積為該腔室的體積及該傳導管路的體積的總和的30%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流體的體積為該腔室的體積及該傳導管路的體積的總和的5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第一側壁具有多個凹陷,該些凹陷位於該導熱部下方並與該第一隔間相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更包括一重力感測器,該重力感測器與該電磁鐵電性連接,並用以調整通過該電磁鐵的電流,進而移動該擋牆改變該第二隔間的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該第一側壁與該腔室內與該第一側壁連接的一底部側壁形成一夾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其中當一 第一循環散熱模組及一第二循環散熱模組平行排列時,該第一循環散熱模組的該第一側壁與該底部側壁形成一銳角,該第二循環散熱模組的該第一側壁與該底部側壁形成一鈍角。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循環散熱模組,更包括一延伸件,該導熱部具有一凹槽以容置該延伸件,該延伸件接觸該發熱元件以將該發熱元件產生的熱傳遞至該導熱部。
TW102130882A 2013-08-28 2013-08-28 循環散熱模組 TWI576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882A TWI576555B (zh) 2013-08-28 2013-08-28 循環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882A TWI576555B (zh) 2013-08-28 2013-08-28 循環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236A TW201508236A (zh) 2015-03-01
TWI576555B true TWI576555B (zh) 2017-04-01

Family

ID=5318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882A TWI576555B (zh) 2013-08-28 2013-08-28 循環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65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6877B2 (ja) * 2017-07-12 2021-06-16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4194Y (zh) * 2003-10-13 2004-12-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01569965U (zh) * 2009-12-31 2010-09-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偏心型散热装置
TW201227250A (en) * 2010-12-31 2012-07-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Magnetic dynamic heat sink
US20130083482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Fujitsu Limited Loop heat pip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455152U (zh) * 2013-01-08 2013-06-11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微型迴路式均溫散熱裝置
TWM460507U (zh) * 2013-02-25 2013-08-21 Cooler Master Co Ltd 手持裝置的殼體結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4194Y (zh) * 2003-10-13 2004-12-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01569965U (zh) * 2009-12-31 2010-09-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偏心型散热装置
TW201227250A (en) * 2010-12-31 2012-07-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Magnetic dynamic heat sink
US20130083482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Fujitsu Limited Loop heat pip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455152U (zh) * 2013-01-08 2013-06-11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微型迴路式均溫散熱裝置
TWM460507U (zh) * 2013-02-25 2013-08-21 Cooler Master Co Ltd 手持裝置的殼體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236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7248B (zh) 液冷散热装置
TWI548976B (zh) 循環散熱模組
TWI438388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TWI663903B (zh) 熱電致冷模組與包含熱電致冷模組的散熱裝置
US20070175610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20130091868A1 (en) Thermoelectric-enhanced, vapor-condenser facilitating immersion-cool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4551261B2 (ja) 冷却ジャケット
TWI663375B (zh) 散熱模組
WO2017148197A1 (zh) 散热设备
US9074823B2 (en) Thermal siphon structure
WO2015146110A1 (ja) 相変化冷却器および相変化冷却方法
TW201411081A (zh) 散熱器、電子設備及冷卻設備
TWI632650B (zh) 水冷散熱系統及水冷頭
TWI576555B (zh) 循環散熱模組
TWI566675B (zh) 循環散熱模組
CN216385225U (zh) 回路热管
TWI601928B (zh) 循環散熱模組
TW202334598A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CN116483178A (zh) 一种计算设备及其冷板
US20170220084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11660A (zh) 伺服器
TWM567350U (zh) Heat cycle structure
JP201411638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気自動車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927121A (zh) 電子裝置的散熱系統
US20230171926A1 (en) Cooling block assembly for cooling a heat-gener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